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釋肇序 (No. 2776_ 體請記 ) in Vol. 85

[First] [Prev] 438 439 44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776 [cf. No. 1775]
釋肇序

本深也。啓者開也。如世開深非王印不□
□□□□□□□□□□□□喩也。故法華
經云。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
□□□□□言詞相寂滅。此經云。法相如是
豈可説等。此則但可智悟。難□□□□□
聖應不同者。應迹殊也。衆生感異。法佛應殊。
佛身既隨感□□□□□遂縁千異故曰不
同也。總標本迹不思議也 非本無以垂迹
非迹無以顯本者。此則聖人若不住不二之
宗本。無以垂千異之殊迹。群生不親千異之
殊迹無以悟不二之宗本。故肇師云。因未以
示本。託麁以表微。即其事也。天台辨本迹
略有五重。一眞俗。二理教。三理行。四體用。
五權實。皆爲因本垂迹尋迹得本 本迹雖
殊不思議一也。以本迹相由故合明耳。故詩
云。南有樛木葛虆縲之。下盤曰樛。上盤曰句。
若吹高松擢質於雲霄之上。葛虆延蔓於荊
蓁之下。則葛蘿雖有攀縁之功而不離蓬蒿
之下。若樛木不接葛蘿仰攀。則雖千尋之檊
亦可因依而達矣。法合亦同。便如來栖神於
九居之上蒼生淪沒於三塗之下交感不會。
則雖群生有本覺之智。不免淪迴之苦。若使
蒼生深信仰之誠。諸佛垂大悲之迹。則雖十
力位尊三祇劫遠。自強不息咸可成矣。本迹
之義於茲顯然。從此第三明釋題目也 故
命侍者。標以名焉。囑累品中。佛告阿難此
經名維摩詰所説亦名不可思議解脱法門。
即命阿難爲侍者。此以本迹倶不思議故。令
不思議爲名也
三明重譯之由。由前翻譯失旨故重譯也。文
四。初明譯經主。即秦主姚興也。二明譯經時。
即弘始八年也。三明能譯人。什法師也。四
明所譯法。即此經也。前文有二。初擧人歎徳
也。二明重譯之本意。初中大秦天王者擧人
也。&MT05351;神等者歎徳也。大秦歎其國大王。王
顯其人尊。聖徳普覆謂之天。黎人仰歸往謂
之王。此孝治之徳也故孝經云。昔者明王之以孝治
天下。不敢遺小國之民臣。而
況於公侯伯子男呼
故得萬國之歡之等
又可爲民所載謂之天。於人
自在謂之王。斯則至尊之稱也。&MT05351;神者&MT05351;
&MT05351;傑也。有釋。才過十人曰豪。百人曰英。千
人曰俊。萬人曰傑。神謂神思也。謂&MT05351;傑之
心世英之等。故云超世。此歎治國之智 玄
心獨悟者。遊心玄鏡故曰玄心。幽鑒不群故
名獨悟。此歎悟理心也 弘至理於萬機之
上者。弘者大勅及萬方故云大也。至者極也。
治化萬機者。萬事之機微也。尚書云。兢兢
業業一日二日萬機。此爰秦王善治國政垂
衣端拱而物自歸。雖處萬機之務而不失天
運之化 揚道化於千載之下者。揚謂宣揚。
化者法化也。千載者載年也。如來滅後一千
三百餘年。大乘至教方傳此土。秦主應茲住
運故得廣崇法化也。則由&MT05351;神越世故能弘
至理於萬機。由玄心獨悟故能揚道化於千
載。萬機之先故云上。千年之後故云下也。
從此第二明重譯之意。毎尋翫茲典以爲栖
神之宅□□□□□尋翫習者此也。典者經
典也。以者用也。爲者作也。栖者止息也。神
□□□□□處也。下云畢竟空寂舍義因也。
此明秦主得古譯經常披尋□□□□□□
之所也。而攝支竺所出理滯於文者。支譯支
謙。竺謂法護也。理滯於□□□□□經支
謙所出以不來相而來爲辱來。不見相而見
爲相見等。此則大乘之理滯於譯者之文。何
者如什所譯。經云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
此則精於至理而應會之義不失。言辱來相
見乃渉於浮俗。而理悟之道都捐如世人云
不面。在昔辱來相見。豈法身大士同俗執相
見邪 常恐玄宗墜於譯人者。翻譯既乖經
旨故。恐玄妙之宗墜於譯人之筆也。北天之
運運通有在者。北天者北天竺國也。運者動
也轉也。如大品經云。明佛記此經我滅度後
傳於南天。次至西天。後至北天。當沒於地。
據運數南天五百年西天五百年。方至北天。
此國即北天焉。國之東隅故。千年之後大教
合傳於此國。果佛言故曰通有在也。第二明
譯時 以弘始八年歳次鶉火者。太歳在午
應曰敦&T036616;。月在午方云鶉火。此以月號命年
故也。此出爾雅 命大將軍常山公者。姚
嵩也 安城侯者。姚顯也。常山安城即所封
之邑也。公之與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也。此即
擧所封之號也 於常安大寺者。秦主諱長。
以是姚萇之子故曰常。此則譯經處也。大寺
別處也。即草堂寺以草覆堂故云草堂。群僧
所集謂之大寺。皆當時之號非本名也 與
義學沙門者。取善理之人簡餘學也。即生肇
融叡憑影嚴觀等千二百人皆一時之傑。各
旨盛迹及西。請什公譯經等事廣如抄及傳
述。從此第三明能譯人。分二。初擧人歎徳後
明譯經之意。初什公之一字擧人 以高世
之量等者。歎徳也。即智量高遠出過於世故
云也 冥心眞境者。心與理冥也 既盡環
中者。智窮實相。即莊子云。摳始得其環中
以應乎無窮。彼以是非爲循環。此絶是非處
爲環中。今借彼言以明實相也 又善方言
者。善解梵漢二國方言也。從此第二譯經意
 于時手執胡文口自宣譯。胡文者梵夾也。
謂承梵天之餘訓言文者謬也。故南山尊宿
云。猶是崑之一礫耳。什法師既閑兩國之言。
故口自翻譯也 道俗虔虔者。道謂義學沙
門。俗謂儒宗詞伯也。皆是因證義人也。虔
虔者。虔者敬也 再言者表誠敬之志 一
言三復者。謂再審定其義也。故論語南客
三復白珪故云白珪之點尚可磨。斯言之點
不可爲。故讀詩至此皆三復也。今取彼言耳。
謂文詮正理用軌物。心得意則道果由成。失
旨則諸見從起。故須三復也 陶冶精求粉
存聖意者。合土日陶。鎔金名冶。此喩也。如
陶師之埏填簡除沙鹵。若金師之鎔鑄直取
精純。故能成其器用也。今亦如是簡去繁言
直詮聖旨以成無上法寶也。此明譯經之意
也。從此第四所譯法 其文約而詣其旨婉
而彰者。約謂省約。詣謂至也。此明文雖省
約而理詣實相。旨婉而彰者意也。婉順也。彰
明也。即如智度菩薩母等偈。意則婉順理。又
彰明前序。明古人未融大觀故理蹇闕。通方
言故詞疎。今以什公盡環中故旨婉而彰。善
方言故文約而詣故 微遠之言於茲顯然。
微謂幽微也。老子云。搏之不得名曰微也。遠
謂深遠。顯然者明也。此明實相之理。雖深
固幽遠。然由翻譯得旨遂使顯然。此爰翻傳
之得意也。從此第四彰注解所以。翻譯既
明理雖易見。傳之未悟猶恐難通。故須注解
以開後學。文二。初述謙辭。二明注意 初中
余以闇短者余我也。以爲也。闇謂愚闇。短謂
短淺也 時預聽次者。謂參預也。什法師譯
經之時。隨講肇公親承徳音。故云時預聽次
也 雖思乏參玄者。思者智思也。乏者少也。
參者渉也。玄者實相理也。謂心不悟理故云
也 然麁得文意者。言雖非精詣而粗知指
歸耳 輒順所聞爲之注解者。輒謂自專也。
爲者作也。略記成言述而不作者。記謂記録。
誠言有二。或作成字。成立此經。經之言或
作誠字。成者實也當也。記什公誠當之言以
解此經也 述而無作者。論語云。述而無作
信而好古。意明唯聖作法余但述古人之言。
非敢自作也。二明注解所意 庶將來君子
異世同焉者。庶望也。將來謂當來也。君子
簡異小人。老子云。上士聞道懃而行之。中士
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而大笑之。小人既
不能奉行。故但言君子。此言不必簡棄意。欲
勸勉令自強耳。異世同聞者雖現世未來時
後俗易聞經證悟獲益不殊故云也。余以大
歴二年春正月於資聖寺傳經之次記其所聞
以補多忘。庶來悟義伯無誚斐然矣
崇福寺沙門體請記

釋肇序略分四─┐
 ┌─────┘
 ├─初通本迹分二─┐
 │┌────────┘
 │├─初標名總歎─┐
 ││┌───────┘
 ││├─初標名總歎
 ││├─二歴法別明
 ││└─三總彰功益
 │└─二歴法別明─┐
 │ ┌───────┘
 │ ├─初明妄計
 │ └─二總結彰非
 ├─二別辨教興分三─┐
 │┌─────────┘
 │├─初集同弘人
 │├─二明所弘教分三─┐
 ││┌─────────┘
 ││├─初明本不思議
 ││├─二明迹不思議
 ││└─三明本迹合不思議
 │└─三明經題目
 ├─三明重譯之由分四─┐
 │┌──────────┘
 │├─初明譯經主分二─┐
 ││┌─────────┘
 ││├─初擧人歎徳
 ││└─二明重譯之意
 │├─二明譯經時
 │├─三明能譯人分二─┐
 ││┌─────────┘
 ││├─初擧人歎徳
 ││└─二譯經之意
 │└─四明所譯法
 └─四彰注解所以分二─┐
  ┌──────────┘
  ├─初述謙辭
  └─二明注意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38 439 44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