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華問答 (No. 2752_ ) in Vol. 85

[First] [Prev]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752 [cf. No. 262]
法華問答

蓮花顯敎登聞據顯即異故説無量義經。後
方□□□□□□同故十七名中無量義經
且法花 問。依於三法而説法花。云何名三
法 答。論説依於三法者。一依三昧。謂無量
義處三昧。二依器世間。謂天雨四花地六振
動。三依衆生世間。謂四衆八部心生歡悅。依
此三法而説法花 問。彌勒文殊俱當補處。
有何勝劣。一疑一決 答。彌勒是次近當成
佛。何以能疑復能何。文殊是分遠過去佛。所
以能解復答。雖迹同補處。而實次有高下 
問 文殊以何智答彌勒問 答。依徳以宿命
智現見過去二相。謂因相果相。因者謂見自
身過去次種種事故。果相者謂見自身過去
説種種法故。依此智以答彌勒問也
方便品十條 問。方便品五分破二明一。云
何五分云何破二明一 答。五分者。一歎妙
法功徳分。二歎法師功徳分。三疑請分。四授
記分。五斷疑分。破二明一者。破二乘執明一
乘道。何者歎妙法分標所明一。歎師分示能
明之人。疑請分即所破之二機。授記分是能
破之一道。斷疑分更總定時處。通明機五分
略同一乘義現故。曰五分破二明一 問。諸
佛智慧甚深無量。何者是智慧何者甚深 
答。智慧有二種。一一切諸佛如理智。二一切
種智。謂如無量智。甚深亦二種。一證甚深。
謂理法。二阿含甚深。謂敎法阿含。此翻爲淨
敎 問。證明甚深有五。何者是五 答。一義
甚深。二實體甚深。三內證甚深。四依止甚
深。五無上甚深 問。論説法師功徳有四種。
何者是四 答。一往成就。謂起衆生機。二敎
化成就。謂六通身是。三功徳畢竟成就。謂智
定圓滿。四説成就。謂四辯説法。是名法師四
種功徳 問。止止不須説者如智慧周萬物
慈洽。四生何不當機即説而便唱土以要諸
者何 答。洪鐘雖響。必待擊而方鳴。大聖雖
慈。亦待請而方説。若請而説。或致自讃之機
有情方便令生企道之敎 問。示悟入云何
著外示答。開是開佛果。謂一切智。示示是佛
體。謂眞如法身。悟佛障。謂無明煩惱。入是
佛圓。謂令入不退地。是名開示悟入著外
問。經云若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
有是處。若示一切聲聞皆應授記。云何決定
性聲聞阿羅漢而不授記作佛 答。依佛敎故
生信。自未解故不記。故上文言信佛悟故隨
順此經。非己智分即其證也 問。諸法從本
來常自寂滅相者。此一偈顯何法體 答。此
偈明三種佛性。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者。
自性住佛性。佛子行道已者是引出佛性。來
世當作佛者。是至得果佛性 問。是法住法
位一偈顯何義 答。此偈明諸佛三身。是法
住法位者。明法身者。道前爲法住。在道復爲
法住。時滯生死爲世間。在法位時證𣵀槃常
住。於道場知己者。明應身知法身。道師方便
説者。是化身。爲衆生説法身 問。何故於三
七日中思惟而不説法 答。先受三昧樂故。
梵王未來請故。衆生根未熟故。所以於三七
日中不説法
譬喩品二十二條 問。論説十種對治及十
種無上名顯何義。幷列其名 答。十種對治
顯破三義。十種無上顯明一義。十種對治者。
七喩三平等。七譬者。一火宅譬。二窮子譬。三
藥草譬。四化城譬。五繫珠譬。七醫師譬。三
平等者。一乘平等。二世間𣵀槃平等。三身平
等。七譬對治有煩惱人病。三平等對治無煩
惱人顚倒信。用此十對治破二十障。十無上
者。一種子無上雲雨示現。二修行無上大通
智勝如來示現。三增上無上商譬示現。四解
無上繫譬珠示現。五淨土無上寶塔品示現。
六説無上解珠譬示現。七敎化力無上踊出
品示現。八菩提無上壽量品示現。九𣵀槃無
上醫師譬示現。十勝妙力無上餘殘修多羅
示現。用此十種顯菩薩道 問。國邑聚落有
大長者。國邑聚洛譬何法。有大長者譬何人
 答。國邑聚洛譬如□境。有大長者譬如來
身。國爲大處譬如來智慧境。以一切世界爲
境故。邑爲中處譬如來神通境。以十億三千
界爲境故。聚落爲小處譬如來説法境。以三
千大千世界爲境 問。長者見是大火從四
面起。大火譬何法。四面譬何法 答。大火譬
苦體。謂苦苦壞苦。四面譬苦具。謂生老病
死。如來以他心智知衆生三苦之火。從生老
病死而發故。言從四面起。生爲東面。老爲
南面。病爲西面。死爲北面 問。譬如長者有
一火宅譬何法復以何法爲體 答。火宅譬
於三界。以衆以衆生本識爲體。本體者籠括
空有網羅。天地攝搏色根含藏識種時歷三
僧祇位階。五十聚悠悠長道故謂之火宅。舊
翻阿賴耶識爲家識。斯火宅之馳也 問。何
故火宅唯有一門而復狹小 答。唯一佛敎
能背火宅。諸外道敎不能出故曰唯有一門。
小乘敎中不人人小乘闊度衆生所以言狹
小。今小乘求大菩提。何以言小。然則大能權
小所以菩薩從中而出不心怖大所以二乘不
問大門。而以是故窮子門側則悔來至此。長
者放命便則外走也 問。是火宅中有五百
人。人數何限獨以五百爲數 答。五百人者
喩五道種子。以十業爲因以十使爲縁。因一
使發十使發百業。一道有一百五道即五百
故。以五百人譬五道種子也 問。當以衣裓 
若以机案從舍出之。衣裓机案各譬何法
答。衣裓譬甚深禪定。机案譬平等大惠。禪
定能起三十二相。令物至信大惠能説力所
畏。今物生智。以此二用從舍出之 問。云何
名爲東西走戲視父而已 答。東方爲苦諦。
西方爲集諦。北方爲滅諦。南方爲道諦。子證
苦即是走戲東西。父證滅道即是往還南北。
東能隨逐。但可顧瞻而已。雖未隨父。終有會
化之期故言視父 問。云何名皆四衢道中
露地而坐 答。四衢道中。謂四諦心見中學
地有障可言覆無學障盡故言路。所作已辨
故言而坐 問。門外三車譬於何法 答。譬
三乘。羊車譬小。鹿車譬中乘。牛車譬大乘。羊
形小而力小故譬聲聞小乘。鹿形中而力中
故譬縁覺中乘。牛形大而力大故譬菩薩乘 
 問。三車譬智。化城譬何意 答。車是遊戲
之具故以譬智。城是息疲之所故譬斷 問。
設車以誘諸子言不其開問以出諸子言一不
言三何也 答。問可貴賤同行所以言一不
言三。車則尊卑別載所以言二不言一 問。
何故門外引子智以三車道中自子而以一城
何也 答。車是獨載之物。是故言三以外引。
城是衆苦之所是故言以總入 問。諸子出
於門外不見車而索車。諸子苦於道中不見
城何故不索 答。車爲虛指令取之不得。是
以索之。城爲實化入入即是得何須索之。説
引息有霑實雨用以門外有索道中不索 
問。何故火宅之中乃言諸子爭出火宅。化城
中乃言衆人前入化城 答。諸子在家以生
死爲火宅。由求離故。何以爭出。衆人苦道以
𣵀槃爲化城。由求諸故所以言前入 問。火
宅中何故言汝等出來。化城中何故言汝等
去來 答。火宅是舊苦之處。前説未有出故
喚言出來。化城是中息之所。説息己故喚言
去來 問。云何名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
火宅 答。互相推排者爲所狹小。競共馳走
者。譬登八正之路。爭出火宅者。譬免五痛
之災。五痛者破五戒得五燒爲五痛。出無量
壽經 問。云何名等一大車復駕以白牛 
答。以一切智爲大車。駕以白牛者。以大悲爲
白牛。車以運載爲義。悲拔苦爲能非智運拔
衆生如牛引物故。𣵀槃云。是故稱佛爲大 非
牛 問。云名故名物貪麁弊色聲香味觸 
答。色聲香味觸是五言言界故。言麁汚人稱
弊也 問。長者門內許子三車。而門外與一
車。於三則許當不與。於一則與而不許。此非
長者虛妄耶 答。長者全其軀命利益事實
故非虛妄 問。經云如來利益一切人生三
界。未審五生中以何生生於三界 答。五生
中以最後生而生三界。五生者。一息苦生。二
隨類生。三最勝生。四增上生。五最後生 
問。經言火宅何法是宅。何法是火 答。三界
爲宅。三苦爲火。苦受以苦苦爲火。樂受以壞
苦爲火。捨受以行苦爲火。欲界具三火。無
色界具一火。是故火名火宅
信解品三條 問。窮子五十餘年。何名五十
年後得一日之價 答。以五十二賢聖爲五
十餘年。所謂十信十解十行十迴向十地。是
名五十。菩薩等覺二位名日餘年。小乘示得
𣵀槃故云一日之價
藥草喩品一條 問。三草二木各喩何人 
答。小草喩凡夫。中草喩二乘。大草喩地前菩
薩。大木喩後三地菩薩。小木喩初地至七地
菩薩。是名三草二木所譬之人
授記品二條 問。聲聞有幾種授記。何者聲
聞作佛 答。授應化聲聞退菩提心。聲聞作
佛以根熟故。決定性及增上慢不授作佛以
根未熟故 問。若前後二俱授記作佛可使
破二明一。後既不授作佛應非破二明一
答。授通授記故四種皆破。據外授記故兩不
記 問。菩薩發心理應進發。有何障礙退作
聲聞。假顯退由示其性弱 答。此至本發大
心希大果中間須行八萬四千波羅蜜行。後
經三大阿僧祇時。雖言鼓玄掉於法流怯長
波而自息。由是菩薩退作聲聞。故上文言佛
道長遠久受勤者乃可得成。我等疲極。今言
退還即自證也
化城喩品一條 問。如來初立作城引接何
人。後滅引接何人 答。爲引凡夫至聖故。立
作城爲喩。 小乘入大乘故滅爲作滅作差別
 問。兵將破敵應酬重賞。何故不解明珠乃
賜田宅。爲是輪王有燒爲是將士動一輕仰
頓所由使無監 答。王心神珠價重唱賞不
伐之勳。佛以妙法經擬被罰群之力。若使勳
輕賞重眷屬必致驚嗟。法大機小。菩薩能無
怪或所以未解明珠且賜田宅
壽量品一條 問。時我及衆僧俱出靈鷲山
者。爲是報佛爲是應佛。若是報佛靈鷲山即
是應報土。若是應佛不應道常在靈鷲山
答。實是報佛故常在靈鷲山。由現應相故現
有滅不滅。靈鷲山者。約體即法性之山鷲應説
是靈鷲山故。論云如來淨土即第一義諦攝
法師功徳品一條 問。持經人得幾種功徳。
仰顯其數。又得六根淸淨。何故功徳多少不
同者 答。六根淨土令得千功徳。顯數者。以
十善爲本。一善以九善助成十善。各九即九
十善。通其本十即爲一百。自持經得一百。勸
人持經得一百。自勸人讃嘆持經人得一百
成四百。即此此十善從心所生生善。三心
有其三品。謂上中下。以經力故。上品心中得
四百。中品心中得四百。下品心中並得四百。
合三令成一千二百功徳。眼鼻身三根。以持
經功用劣故。唯得中下品。各得八百功徳。三
八二十四即二千四百。耳舌意三根。以持經
功徳能勝故。得具三品心別各四百。一根一
千二百。三根三千六百帖。前二千四百合成
六千功徳 問。經云種種諸瓔珞無能識其
價聞香智貴賤出處及所在者。此乃是鼻識
所知應言臭。何故言聞。未知所以假碓各幷
辯其人。於何所任得此功徳能也 答。六根
雖殊心識是一。鼻雖受入分別。是以遙臭故
義同。於耳故言聞也。何行位者四依法者。若
依經文即有五種。法師受持讀誦解説書寫
即通凡也。故法花論云。此得六根淸淨。謂
凡夫人以經力故得勝根用。又云。諦根亦互
用。一一根中皆得。乃色聞香別味覺觸故。下
文言雖未得菩薩無漏法生鼻而是持經者即
其證也 問。何名八萬四千波羅蜜。具數列
名 答。波羅蜜名西域梵音此翻名到彼岸。
行此諸行過生死何登𣵀槃彼岸也。列數者。
佛具三百五度功徳。始從放光乃至𣵀槃有
三百五十度功徳。一一功徳以六波羅蜜助
成。計當二千一百。又云。四大幷六塵即爲
十。此各具二千一百。計當二萬一千。得四四
別二萬一千即八萬四千法門也 問。一百
八煩惱何者是 答。十使煩惱爲本。十使
者。貪瞋慢癡無明名鈍使。薩迦耶見邊見見
取戒取邪見名利使。此十於三界四諦。四
諦各十。下欲界即四十。色無色界八諦。中
各除瞋。即八九七十二。通言四十即一百一
十二。此謂見道也。修道中有貪瞋無明慢薩
迦耶見邊見。欲界具六色。無色界各除瞋並
有五。即爲十。通下界六即十六。謂修道煩
惱通凡合一百二十八煩惱。前一百一十二
見道所斷。後十六修道所斷。初地各見道二
地已者名修道。此謂大乘見修煩惱 問。信
解品中明何義 答。信解品中明窮子譬。對
聲聞人一向倒。此即是聲聞種姓人。如來方
便於獲大寶。故論云。聲聞人一向增上慢
我乘與如來乘等無差別。對此顚倒故説窮
子喩 問。信解品中長者是何身。脱珍御服
著垢衣裳是何。長者化何等人設具釋 答。
寂滅道場無畏之莊嚴。飾革麗身。盧舍那身
所説之法。是花羅等敎。所被之機純諸菩薩。
鹿苑中脱珍御服著弊垢衣者。是釋迦身所
説之法。是四謗法苦集滅道五乘難衆。是人
天等乘機有大小敎有淺深 問。藥草喩品
明何義 答。藥草喩品中對治求大乘人一向
到此。是菩薩種性人。敎雖一味等被三。藥草
喩中明一味之雨。三草用潤合知根外破其
迷一故。論云。大乘人一向增上慢無別。聲聞
辟支佛乘對治此顚倒故説藥草喩 問。十
二因縁假釋名出體一一具釋 答。親生名
因助發爲縁。列不同有其十二者。一無明・二
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
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迷心不了故曰無
明。感果遷謝目之爲行。現心了別名之爲識。
四名名色。陰名色根。心名六入。和會根塵名
之爲觸。領納違順名爲受。於境深著名之爲
愛。四方追求名之爲取。能有當果名之爲有。
未來初起曰生。根徳衰變爲老。果根代曰死。
釋名如是。言體性者。無明愛取以煩惱爲體。
行有二種以業道體。現在五果。未來生老死
以苦道爲體 問。五百弟子授記品中明何
義 答。對治無定人。散亂心即是菩薩種性
人習道不進。要昔大善修空邪僻故名散亂。
繫珠譬中。示衣珠令其記憶。故論云。散亂心
人實無有定。過去有大乘善根而不覺知。被
不求大乘。於狹劣心中生虛妄解。以爲第一
乘。於治此故説寶珠譬。妙亦是合解無上故。
論云亦現令解無上。故説繫珠譬 問。記云
繋珠衣喩何法。珠喩何法。何時得珠。何時失
珠 答。衣喩阿賴耶識所勳爲因。法珠喩聲
聞。法花一乘之敎。發菩提心修菩提行能勳
本識。猶若繫珠。何時失珠者。大遍晦過之後
沙彌息敎之時背敎既遙。又流生死妄於本
解故曰失珠。何時得珠者。釋迦出世演敎靈
山還得本悟故稱得珠 問。授記品中明何
義 答此品明與四大聲聞迦葉須菩提迦旋
延目連等授記。亦名受記。如來談與記名之
爲授。弟子領記名之爲受 問。化城喩中明
何義 答。明對治有定之實無而有增上慢。
即凡夫有漏定實非𣵀槃。於中妄起生𣵀槃
相故名爲倒。以權立化城進近令違故。論云。
實無有增上慢人。以有世間三摩拔提實無
𣵀槃生𣵀槃相。對治此故説化城喩 問。聲
聞縁覺各得𣵀槃。如何共住化城 答。二𣵀
槃同離一障謂煩惱障故曰一城 問。云何名
大乘。何者爲一乘 答。一是攝五之總名大
是四三之別稱故。下經云。十方世界由唯有
一乘法。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眞。除佛方便
説。五乘雖復殊分究竟同歸一法。言大乘者。
爲對三根故稱大也。下文又言。菩薩求此乘
故名爲摩薩。言一者一味平等理也 問。如
來功徳超越十方讀誦之至未逾三界。云何
罵佛尙輕嗔持經至得罪乃重 答。若就因
爲論。因有厚薄。境有尊卑。則罵佛甚重。毀
持經人極輕。令就違順境中以明輕重。如來
心在平等門中離愛憎。出入到去八風心行
平等毀譽不動其罪即輕。始行菩薩代弘經
利益衆生。慈悲攝化廣度一切物廢化斷利
佛種。就化爲論故言罪重
壽量品約判三佛菩提。三者法菩提故。下經
言釋官託生伽耶來。此是化菩提。又言諸善
男子。我實成佛以來。經無量無邊那由他劫。
此是根佛菩提。又經言非實非虛非如非異
不如三界見於三界。此是法菩提也 問。長
短無乖有無願返。云何六十小劫。謂如食頃
理隔言違若爲分雪 答。六十之與食頃俱爲
時收雖復長短不同草不識心變異。若心存
分別則長有殊。若三界唯心則長短無二。是
以須彌納芥子萬國俱擧毛端。斯乃心長則
長亦非定有長短 問。何因履水躍火俱稱
名而不禮拜。求男請女則拜而不稱名者何
設具釋 答。觀音化物救難爲懷既號觀音。
理須稱歎。孤獨請求男女難苦未絕身躬所
以得蜜禮拜牟過水火之災交恐命將殞。遂
急但得稱名何假屈身禮拜 問。提婆達多
品中明何義 答。品內顯法花經有三。一由
達多者説此法花故。自致成佛有成佛力。二
由文殊説此法花經故。無邊菩薩悟道故廣
大力。三由龍女修行現身成佛故。即速疾力
 問。云何藥王其有讀誦法花經者。當知是
人以佛莊嚴則爲如來肩所荷擔其義云何
答。此是諸品中經文。謂入如來室著如來衣
坐如來座故。以莊嚴乃至肩所荷擔也 問。
此經云開方便門示眞實相 答。方便門者。
開小乘方便門。入一佛乘是眞實 問 見寶
塔品中明何義 答。明淸淨國土無上。故論
云。示現淸淨國土無上故。示現多寶如來塔
 問。云何名有功徳人 答。是有學聲聞人。
斷少煩惱故有功徳。解珠譬中。前賜由宅明
與小果。後賜明珠與大衆故爲對治論云。有
功徳人説大乘法。而非大乘對治。此説王解
髻中明珠與之譬喩亦名説無上 問。從地踊
出品中明何義 答。明敎化衆衆無上故。論
云。示現敎化衆生無上故。説無量菩薩從地
踊出 問云何對治不擧功徳人 答。即三
乘種性人。佛説一乘不肯受持修習故。醫師
譬中。明醫師設增權身癡子始眼妙藥佛現
滅度鈍性萬修一乘故。論云。無功徳人於第
一乘不擧功徳。説第一乘不取對治。此故説
醫師譬喩。應知復是𣵀槃無上。故論云。不現
𣵀槃無上故説醫師譬 問。何名陀羅尼用
何爲體 答。亦以惠爲體故。𣵀槃云。陀羅
尼者亦大念。亦名無事惠念者定也。定能生
惠故。維摩經云念定持即其義也 問。何名
呪 答。呪辭不出三義。或説三寶功徳使聞
者發心。或説大神力勢使諸魔驚退。或説甚
深法相使聞者得悟 問。方便品中爲小乘
人説九部經。十二部中不説何經 答。無授
記經。無無自説經。無方廣經 問。經云。中
有人言。汝諸子等先因遊戲來入此定中。有
人言。汝諸子等是何人來入此宅從何處來
 答。聞有人言中十方諸佛言來入此宅者。
凡夫人等行雖未出願門。已出其人夫本願
故來入此宅 問。汝來説法必有要歸。未審
此經以何爲宗旨 答。諸師辯宗各各不同。
今依徵宗有二種。一者體宗。二者用宗。非二
非一。是其體宗。破三歸一。是其用宗。法無二
會。對器得名。會假歸眞。形三一立三名無
遣一號亦三故。法句經云。一亦不爲一爲欲
破諸數淺識之所聞見一以爲一即其義也。
淨法師以一乘爲宗 問。佛説法花經。何以
不入法花三昧。乃入無量義處三昧 答。法
花論云。此大乘修多羅有十七種名。第一名
無量義處經。第十六名法花。故知入無量義
處三昧即入法花三昧 問。何故欲説法花。
在眉間豪相放光不在餘處放光 答。説此
法花。欲表一乘中道故在眉間放光 問。此
經既明一乘甚深之行。何故不吿菩薩乃吿
聲聞 答。論明有五義。故不吿聲聞爲諸聲
聞所化事故。二爲諸聲聞迴取大菩提故。三
爲談諸聲聞恐怖弱故。四爲令解人善思念
故。五爲諸聲聞不起所作已辯心故 問。法
花會上乃有一萬二千聲聞。故獨吿舍利不
吿餘人 答。舍刹弗與如來相應。是以獨吿
舍利不吿餘人 問。佛放光明計應普照。何
因唯照有頂已還不照空處已上 答。解有
二種。一二乘先是色法唯在有頂不及空處
以上。二就大乘解。如來光者遍一切無物不
照 故經説言上到有頂下至水際。此就化相
説遍通十方據大乘説 問。經云有比丘實
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其義云何
 答。謂退菩提心聲聞及應化聲聞得成阿
羅漢者。於法花一乘之法決定生信。此乘無
有是處 問。云何名五濁。何者是五濁 答。
濁亂不淸淨名之爲濁。濁義不同有其五。經
一劫二煩惱三衆生四見五命。劫者時也。劫
中有爲濁故曰劫濁。煩惱者令四住他門名
煩惱。煩惱迷心名爲煩惱濁。衆勞亂行人名
爲煩惱濁。法成生名衆生濁。邪見決斷名爲
見濁。違持色以名之爲命體從名命濁五何
壽命申夭名爲命濁。出體者以衣食等命縁
爲劫濁體。以貪瞋癡三毒爲煩惱濁體。以命
根爲衆生濁體。以五見便爲見濁。以命根爲
體 問。現瑞何故彌勒生疑正説之中由子
騰淸 答。現瑞通來一部經因果之義。唯佛
能了窮子未知。所以彌勒疑也。正説之偏對
身子。身子是執異之瑞故。生疑致請也 問。
既云樂小法者。何故復言貪著於生死 答。
現在機縁於過去久遠貪著於生死。又解樂
於小法則是貪著於生死。以小𣵀槃即是大
乘生死 問。人天善根既所徳。云何此經比
已來佛道 答。人天善根比是徳佛之違縁
故云成佛也 問。何爲兩足尊 答。或心定
惠爲兩足。或以權實爲兩足。或以縁行爲兩
足。或以人天爲兩足 問。故云何名觀樹亦
經行 答。如來在此樹下。成道念根樹思故。
達行者本爲取道故坐命得道意是故經行
問 佛爲衆生故出計應説法。何事待請耶
答。論云。佛雖不須請而令請者獲福 問。諸
天請不明人請耶 答。天勝人故明請不明
人也 問。譬喩品中明何義 答。品內明初
據舍利弗記。後明火宅譬對治求勢力人倒
求增上慢。此是欲界凡夫無勝壞界理實麁
弊非樂計樂故名倒求。火宅譬中光明三車。
拔其大苦縁合入理與其大乘。論云。以世間
諸煩惱熾然。人天以爲妙境。對治此相説火
宅譬 問。此經大宗破三歸一味知破三會
云何同異 答。據病爲言則破三歸。約行爲
悟則會三歸一。病則俱破而不會。行則俱會
而不破 問。昔以説諸大乘經爲菩薩行。今
何因縁復後菩薩行假釋 答。菩薩有二種。
一者直往。二者迴小入大。直往者。花嚴坐下
爲諸菩薩説大乘經名無量義經菩薩法佛所
護念等故。下文言除先修習學小乘者如來
之人今我得中是經入於佛惠。迴小入大者。
即令法花坐廣説譬喩。心宿草菴漸淺長等
事 問。云何是度五百由旬。何者是化來。何
者是寶所 答。五百比是要法三界爲三百
二百喩習二乘𣵀槃。後一百即四住習二乘
迴心已知初地。已知爲一百即五百。若以二
乘爲二百者有妨。以化城是東果已度竟故。
化城已後方便度二百。然二乘未過寶何故
須進途二百二界即五道故不通爲五百總爲
五百。言化城者無而忽有名之爲化。防非捍
敵目之爲城。度三百由旬衆人度退。商主方
便權説二乘滅諦𣵀槃解其疲倦。今前進同
趣寶所。言寶者諸師不同。隨人有異。今案
此文位當種性羅漢迴心位當十信。若論斷
或初地齊功心位同十信。論其究竟佛地方
息進求。今就大乘果滿故言實。何者藏法師
以三界爲三百。二原爲二即五百。惠淨法師
以五道爲五百。三途爲三百。人天二百即五
百。幷此以宗三類不同。地意即同 問。如來
十八不共法何者是 答。一身無失。二口無
念無失。四無不定心。五無異相。六不知
以捨心。七欲無滅。八念無滅。九智無滅。十
通無滅。十解脱無滅。十解脱知見無滅。十
三身業修智慧行。十四口業修智慧行。十五
意業修智慧智慧者無障。十七智慧知未來
無障。十八智慧智見在無障。如業身三四口
意三。皆悉已離三業淸淨故言無失。乃至智
慧懸鑒三世皆悉通達故言無事。此十八者
唯佛獨證。菩薩聲聞皆莫能得故言不共。疏
言體者八法爲體。謂思相欲勝解念定惠勤
 問。何名十力 答。十力者。一處非處力。二
業力。三定力。四四根力。五念力。六性力。七
過處道力。八宿命力。九天眼力。十漏盡力
問。經云五衆之生滅未知。何者是五衆。假出
所數列名釋義 答。五衆者五陰也。列名者。
色受相行識也。色有靑黃赤白。乃至識有八
種。五各非一稱爲衆。亦可言此之五陰乃有
衆多生滅故。𣵀槃經云。五陰名衆生。衆生名
五陰。即其證也 問。經云即方便説𣵀槃眞
實法。何者是𣵀槃眞實法 答。一切眞𣵀槃
妄相眞實無生無𣵀槃。是名爲究竟。即是眞
實也。不滅名爲𣵀槃。俱爲衆生起或不順正
理。廣造諸業流浪生死。對生死故説有𣵀槃。
若能知生死𣵀槃本來二不是眞實故。上文
言我雖説𣵀槃是亦非眞滅。又言諸法從本
來常自寂滅相。楞伽又言。我所説者妄智識
滅名爲𣵀槃。即其證也 問。此經既云破三
歸一味知三外則有一三內即有一 答。三
內即有一。非是三外別有一所以得知。初出
現道樹徘徊三七觀機無堪受大乘者。何以
於一開三分途漸引靈山會上根器方成。攝
彼三權總歸一處。故知三一本自無殊。汝等
所行是菩薩道。即其證也 問。經云道場所
得法。未知何者是道場何名所得法 答。道
場者。菩提樹下金剛寶坐。得道處中謂之爲
場。所得法者。三無數修因成果滿湛覺眞如
是得法故。𣵀槃經云。諸佛世尊。從六波羅蜜
三十七品十一空求至大𣵀槃。即其義也
問。 經云日月燈明佛爲妙光菩薩説妙法花
經。滿六十劫時會經者乃如食頃。此即多少
相違長短乖反 答。燈明出世救物爲懷悲
願不窮。時經六十群機慕道渴仰憶深禀敎
恬神説如食頃故。下文言是時衆中無有一
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亦可言燈明神力長
中短短中現長轉彼心識令如食頃故。下文
言釋迦牟尼佛乃四衆默然而坐。經五十小
劫。佛神力故。令諸大衆謂如半日 問。經云
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
佛道。何故久坐十劫不得成佛。何名法不現
前 答。據論實行因滿名成。爲物潜形示言
始就禀機赴感延促任情。縁彼群品經停十
劫化物未暢法不現前。機敎相應方言乃現
故。大威徳世尊。爲度衆生故。於無量億歲爾
乃成佛 問。大通智勝佛。即轉十二行法輪。
未知何者是十二行法輪。假出數列名解義
 答。十二行法輪者。謂三轉四諦謂也。三
轉者。一示相轉。二勸修。三引證。示相者謂此
是苦。此是集。此是滅。此是道。勸修者。謂者
汝應證道汝應修。引證者。謂引已以爲證者。
我已知集。我已斷滅。我已證道。我已修三四
即是十二也。又解四諦各有四行即十二。苦
諦下四行者。謂因擧有縁。滅諦下四行者。謂
滅正妙離。道諦下四行者。謂道如我四諦諦
別三轉四行各有十二行。今言十二者。以四
諦俱同三共十二。擧其通數言十二行法輪
問。經云大聖轉法輪度苦惱衆生。未知大聖
是□轉何法輪云何名轉 答。大聖者謂大
通智勝佛也。斯乃十方無比三界獨尊。神化
通機故言大聖。轉法輪者以已所得説據群
機法從佛流謂之爲轉。輪者以修環運動爲
義。如來放命機攝衆生。以機行敎轉凡成聖
故曰法輪。轉何輪者對彼三根轉三乘敎。謂
四諦十二縁六波羅蜜也。惣而言之法輪有
三。一名轉法輪。二名照法輪。三名轉輪。三
乘別機敎俱識未得究竟。爲一乘所收有遷
動之名爲轉。爲大菩薩等説諸部波若。顯理
途明照彼大機名照法輪。大乘頓敎果得圓
滿。惣苞三乘衆聖共臻諸佛護念名持法輪。
今明大通三輪俱轉故。上文言時三轉十二
法輪。及廣説十二因縁法。爲十六王子説阿
耨菩提法。即其義也 問。經言百福相莊嚴
何者是 答。如來具三十二相。一相中皆以
百福者。以十善業爲本。十善者始從不殺乃
至不邪見。翻其十惡即名十善。即此十善即
五十心初心猛利得五十福。後心終成得五十
福即成百福 問。經云入邪見稠林。若有若
無等具足六十二。六十二見者何 答。六十
二見者。謂世間常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
無常等四句。有邊無邊亦有邊亦無邊非邊
非非邊等四句。如如不如如非如如非非如
如等四句。三四十二句偈迷五陰。一一陰中
各作十二句即六十帖。是身命各異命異二
句即成六十二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