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立正安國論 (No. 2688_ 日蓮撰 ) in Vol. 84

[First] [Prev]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688

立正安國
旅客來嘆曰。自近年至近日。天變地夭飢
饉疫癘。遍滿天下廣迸地上。牛馬斃巷骸
骨充路。招死之輩既超大半。不悲之族敢
無一人。然間或專利劍則是之文唱西土
教主之名。或持衆病疾除之願誦東方如
來之經。或仰病即消滅不老不死之詞崇法
華眞實之妙文。或信七難即滅七福即生之
句調百座百講之儀。有因祕密眞言之教
灑五瓶之水。有全坐坐禪入定之儀澄空
觀之月。若書七鬼神之號而押千門。若圖
五大力之形而懸萬戸。若拜天神地祇而
企四角四堺之祭祀。若哀萬民百姓而行
國主國宰之徳政。雖然唯催肝膽彌逼飢
疫。乞客溢目死人滿眼。臥屍爲觀並尸作
橋。觀夫二離合璧五緯連珠。三寶在世百
王未窮。此世早衰其法何廢。是依何禍是
由何誤矣
主人曰。獨愁此事憤悱胸臆。客來共嘆屡
致談話。夫出家而入道者依法而期佛也。
而今神術不協佛威無驗。具覿當世之體。
愚發後生之疑。然則仰圓覆而呑恨。俯方
載而深慮。倩傾微管聊披經文。世皆背正
人悉歸惡。故善神捨國而相去。聖人辭所
而不還。是以魔來鬼來災起難起。不可不
言。不可不恐
客曰。天下之災國中之難。余非獨嘆衆皆
悲。今入蘭室初承芳詞。神聖去辭災難並
起。出何經哉。聞其證據矣
主人曰。其文繁多其證弘博。金光明經云。於
其國土。雖有此經未未嘗流布。生捨離
心不樂聽聞。亦不供養尊重讃歎。見四部
衆持經之人。亦復不能尊重乃至供養。遂
令我等及餘眷屬無量諸天不得聞此甚深
妙法。背甘露味失正法流。無有威光及以
勢力。増長惡趣損減人天。遂生死河乖涅
槃路。世尊。我等四王并諸眷屬及藥叉等見
如斯事。捨其國土無擁護心。非但我等捨
棄是王。必有無量守護國土諸大善神。皆
悉捨去。既捨離已。其國當有種種災禍。喪
失國位。一切人衆皆無善心。唯有繋縛殺害
瞋諍。互相讒諂枉及無辜。疫病流行慧星
數出。兩日並現薄蝕無恒。黒白二虹表不祥
相。星流地動井内發聲。暴雨惡風不依時
節。常遭飢饉苗實不成。多有他方怨賊侵
掠國内。人民受諸苦惱。土地無有所樂之
已上大集經云。佛法實隱沒。鬚髮爪皆長。
諸法亦忘失。當時虚空中。大聲震於地。一
切皆遍動猶如水上輪。城壁破落下。屋宇悉
汜坼。樹林根枝葉。華葉菓藥盡。唯除淨居
天。欲界一切處。七味三精氣。損減無有餘。
解脱諸善論。當時一切盡。所生華菓味。希
少亦不美。諸有井泉池。一切盡枯涸。土地悉
鹹鹵。剖裂成丘澗。諸山燋燃。天龍不降
雨。苗稼皆枯死。生者皆死盡。餘草更不生。
雨土皆昏闇。日月不現明。四方皆亢旱。數
現諸惡瑞。十不善業道。貪瞋癡倍増。衆生
於父母。觀之如獐鹿。衆生及壽命。色力威
滅。遠離人天樂。皆悉墮惡道。如是不善
業。惡王惡比丘。毀壞我正法。損減天人道。
諸天善神王。悲愍衆生者。棄此濁惡國。皆
悉向餘方已上仁王經云。國土亂時先鬼神
亂。鬼神亂故萬民亂。賊來劫國百姓亡喪。臣
君太子王子百官共生是非。天地怪異。二十
八宿星道日月失時失度多有賊越。亦云。
我今五眼明見三世。一切國王皆由過去世
侍五百佛。得爲帝王主。是爲一切聖人羅
漢而爲來生彼國土中作大利益。若王福盡
時。一切聖人皆爲捨去。若一切聖人去時。七
難必起已上藥師經云。若刹帝利潅頂王等災
難起時。所謂人衆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
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
雨難。過時不雨難已上仁王經云。大王吾今
所化百億須彌百億日月。一一須彌有四天
下。其南閻浮提有十六大國五百中國十千
小國。其國土中有七可畏難。一切國王爲
是難故。云何爲難。日月失度時節返逆。或
赤日出黒日出二三四五日出。或日蝕無光。
或日輪一重二三四五重輪現。爲一難也。二
十八宿失度。金星彗星輪星鬼星火星水星
風星刁星南斗北斗五鎭大星一切國主星三
公星百官星。如是諸星各各變現。爲二難
也。大火燒國萬姓燒盡。或鬼火龍火天火山
神火人火樹木火賊火。如是變怪。爲三難
也。大水&T023738;沒百姓。時節返逆冬雨夏雪。冬時
雷電辟礰。六月雨氷霜雹。雨赤水黒青
水。雨土山石山雨沙礫石。江河逆流浮山
流石。如是變時。爲四難也。大風吹殺萬
姓。國土山河樹木一時滅沒。非時大風黒風
赤風青風天風地風火風水風。如是變。爲五
難也。天地國土亢陽。炎火洞燃百草亢旱五
穀不登。土地赫燃萬姓滅盡。如是變時。爲
六難也。四方賊來侵國内外賊起。火賊水賊
風賊鬼賊。百姓荒亂刀兵劫起。如是怪時。爲
七難也。大集經云。若有國土。於無量世修
施戒慧。見我法滅捨不擁護。如是所種無
量善根悉皆滅失。其國當有三不祥事。一者
實。二者兵革。三者疫病。一切善神悉捨
離之。其王教令人不隨從。當爲隣國之所
侵嬈。暴火横起多惡風雨。水増長吹&T023738;
人民。内外親戚其共謀叛。其王不久當遇
重病。壽終之後生大地獄中。乃至如王夫
人太子大臣城主柱師郡守宰官亦復如是
已上
夫四經文朗萬人誰疑。而盲瞽之輩迷惑之
人。妄信邪説不辨正教。故天下世上於諸
佛衆經生捨離之心無擁護之志。仍善神
聖人捨國去所。是以惡鬼外道成災致難

客作色曰。後漢明帝者悟金人之夢得白
馬之教。上宮太子者誅守屋之逆成寺塔之
構。爾來上自一人下至萬民。崇佛像專經
卷。然則叡山南都園城東寺。四海一州五畿
七道。佛經星羅堂宇雲布。鶖子之族則觀鷲
頭之月。鶴勒之流亦傳鷄足之風。誰謂褊
一代之教廢三寶之跡哉。若有其證委聞
其故矣
主人喩曰。佛閣連甍經藏並軒。僧者如竹
葦侶者似稻麻。崇重年舊尊貴日新。但法
師諂曲而迷惑人倫。王臣不覺而無辨邪
正。仁王經云。諸惡比丘多求名利。於國王
太子王子前自説破佛法因縁破國因縁。其
王不別信聽此語。横昨法制不依佛戒。是
爲破佛破國因縁已上涅槃經云。菩薩於惡
象等心無恐怖。於惡知識生怖畏心。爲惡
象殺不至三趣。爲惡友殺必至三趣已上
法華經云。惡世中比丘邪智心諂曲。未得謂
爲得我慢心充滿。或有阿練若納衣在空
閑。自謂行眞道輕賎人間者。貪著利養
故與白衣説法。爲世所恭敬如六通羅
漢。乃至常在大衆中欲毀我等過。向國
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及餘比丘衆。誹謗説我
惡謂是邪見人説外道論議。濁劫惡世中多
有諸恐怖。惡鬼入其身罵詈毀辱我。濁世
惡比丘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説法。惡口而顰
蹙數數見擯出已上涅槃經云。我涅槃後無
量百歳。四道聖人悉復涅槃。正法滅後於像
法中當有比丘。似像持律少讀誦經。貪
嗜飮食長養其身。雖著袈裟猶如獵師細
視徐行。如猫伺鼠。常唱是言我得羅漢。外
現賢善内懷貪嫉。如受唖法婆羅門等。實
非沙門現沙門像。邪見熾盛誹謗正法已上
就文見世。誠以然矣。不誡惡侶者豈成善
事哉。客猶憤曰。明王因天地而成化。聖人
察理非而治世。世上之僧侶者天下之所
歸也。於惡侶者明王不可信。非聖人者
賢哲不可仰。今以賢聖之尊重則知龍象
之不輕。何吐妄言強成誹謗。以誰人謂
惡比丘哉。委細欲聞矣
主人曰。後鳥羽院御宇。有法然作選擇集
矣。則破一代之聖教遍迷十方之衆生。其
選擇云。道綽禪師立聖道淨土二門。而捨聖
道正歸淨土之文。初聖道門者。就之有二。
乃至準之思之。應存密大及以實大。然則
今眞言・佛心・天台・華嚴・三論・法相・地論・攝
論。此等八家之意正在此也。曇鸞法師往生
論注云。謹案龍樹菩薩十住毘婆沙云。菩薩
求阿毘跋致有二種道。一者難行道。二者
易行道。此中難行道者即是聖道門也。易行
道者即是淨土門也。淨土宗學者先須知此
旨。設雖先學聖道門人。若於淨土門有其
志者。須棄聖道歸於淨土。又云。善導和
尚立正雜二行捨雜行歸正行之文第一
讀誦雜行者。除上觀經等往生淨土經已外。
於大小乘顯密諸經受持讀誦。悉名讀誦雜
行。第三禮拜雜行者。除上禮拜彌陀已外。
於一切諸佛菩薩等及諸世天等禮拜恭敬。
悉名禮拜雜。私云。見此文須捨雜修專。
豈捨百即百生專修正行堅執千中無一雜
修雜行乎。行者能思量之。又云。貞元入藏
録中。始自大般若經六百卷終于法常住
經。顯密大乘經總六百三十七部二千八百
八十三卷也。皆須攝讀誦大乘之一句。當
知隨他之前暫雖開定散門。隨自之後還
閉定散門。一開以後永不閉者。唯是念佛
一門。又云。念佛行者必可具足三心之文。
觀無量壽經云。同經疏云。問曰。若有解行不
同邪雜人等防外邪異見之難。或行一分二
分群賊等喚迴者。即喩別解別行惡見人等。
私云。又此中言一切別解別行異學異見等
者。是指聖道門已上又最後結句文云。夫速
欲離生死。二種勝法中且閣聖道門選入
淨土門。欲入淨土門。正雜二行中且抛諸
雜行選應歸正行已上就之見之。引曇鸞
道綽善導之謬釋建聖道淨土難行易行之
旨。以法華眞言總一代之大乘六百三十七
部二千八百八十三卷一切諸佛菩薩及諸世
天等皆攝聖道難行雜行等。或捨或閉或閣
或抛。以此四字多迷一切。剩以三國之聖
僧十方之佛弟皆號群賊。併令罵詈。近背
所依淨土三部經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誓文。遠
迷一代五時之肝心法華經第二若人不信
毀謗此經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誡文者
也。於是代及末代人非聖人。各容冥衢並
忘直道。悲哉不樹瞳矇。痛哉徒催邪信。故
上自國王下至土民。皆謂經者無淨土三
部之外經。佛者無彌陀三尊之外佛。仍傳教
義眞慈覺智證等。或渉萬里之波濤而所渡
之聖教。或回一朝之山川而所崇之佛像。
若高山之巓建華界以安置。若深谷之底起
蓮宮以崇重。釋迦藥師之並光也。施威於
現當。虚空地藏之成化也。被益於生後。故
國主寄群郷以明燈燭。地頭充田園以備
供養。而依法然之選擇。則忘教主而貴西
土之佛馱。抛付屬而閣東方之如來。唯專
四卷三部之經典。空抛一代五時之妙典。是
以非彌陀之堂皆止供佛之志。非念佛之
者早忘施僧之懷。故佛閣零落瓦松之煙老。
僧房荒廢庭草之露深。雖然各捨護惜之心。
並廢建立之思。是以住持聖僧行而不歸。守
護善神去而無來。是偏依法然之選擇也。
悲哉數十年之間。百千萬之人被蕩魔縁多
迷佛教。好傍忘正。善神不爲怒哉。捨圓
好偏。惡鬼不得便哉。不如修彼萬祈禁
此一凶矣
客殊作色曰。我本師釋迦文説淨土三部經
以來。曇鸞法師捨四論講説一向歸淨土。
道綽禪師閣涅槃廣業偏弘西方行。善導和
尚抛雜行立專修。惠心僧都集諸經之要
文宗念佛之一行。貴重彌陀誠以然矣。又
往生之人其幾哉。就中法然聖人幼少而昇
天台山。十七而渉六十卷。並究八宗具得
大意。其外一切經論七遍反覆。章疏傳記莫
不究看。智齊日月徳越先師。雖然猶迷
出離之趣不辦涅槃之旨。故遍覿悉鑑深思
遠慮。遂抛諸經專修念佛。其上蒙一夢之
靈應。弘四裔之親疎。故或號勢至之化身。
或仰善導之再誕。然則十方貴賎低頭。一
朝男女運歩。爾來春秋推移星霜相積。而忝
疎釋尊之教恣譏彌陀之文。何以近年之
災課聖代之時。強毀先師更罵聖人。吹毛
求疵剪皮出血。自昔至今。如此惡言未
見。可惶可愼。罪業至重。科條爭遁。對座猶
以有恐。携杖而則欲歸矣
主人咲止曰。習辛蓼葉忘臭涸厠。聞善
言而思惡言。指謗者而謂聖人。疑正師
而擬惡侶。其迷誠深其罪不淺。汝聞事起
委談其趣。釋尊説法之内。一代五時之間。
立先後辨權實。而曇鸞道綽善導既就權
忘實。依先捨後。未探佛教淵底者。就中
法然雖酌其流不知其源。所以者何。以大
乘經六百三十七部二千八百八十三卷並一
切諸佛菩薩及諸世天等。置捨閉閣抛之字。
薄一切衆生之心。是偏展私曲之詞全不
見佛教之説。忘語之至惡口之科。言而無
此責而有餘。人皆信其妄語悉貴彼選擇。
故崇淨土之三部經而抛宗經。仰極樂之一
佛而忘諸佛。誠是諸佛諸經之怨敵聖僧衆
人之讎敵也。此邪教廣弘八荒周遍十方。
抑以近年之災難往代之由強恐之。聊
引先例可悟汝迷。止觀第二引史記云。周
末有被髮袒身不依禮度者。弘決第二釋
此文引左傳曰。初平王之東遷也。伊川見
被髮者而於野祭。識者曰。不及百年其禮
先亡。爰知微前顯災後致。又阮藉逸才蓬頭
散帶。後公卿子孫皆教之。奴苟相辱者方
達自然。撙節兢持者呼爲田舍。爲司馬氏
滅相已上又案慈覺大師入唐巡禮記云。唐
武宗皇帝會昌元年。勅令章敬寺鏡霜法師。
於諸寺傳彌陀念佛教。毎寺三日巡輪不
絶。同二年回鶻國之軍兵等侵唐堺。同三
年河北之節度使忽起亂。其後大蕃國更拒
命。回鶻國重奪地。凡兵亂同秦項之代。災
火起邑里之際。何況武宗大破佛法多滅
寺塔。不能撥亂遂以有事已上
取意
以此惟
之。法然者後鳥羽院御宇建建仁年中之者
也。彼院御事既在眼前。然則大唐殘例吾朝
顯證。汝莫疑汝莫怪。唯須捨凶歸善塞
源截根矣。客聊和曰。未究淵底數知其
趣。但自華洛至柳營。釋門在樞楗。佛家在
棟梁。然未進勘状不及上奏。汝以賎身
輒吐莠言。其義有餘其理無謂
主人曰。予雖爲少量忝學大乘。蒼蝿附驥
尾而渡萬里。碧蘿懸松頭而延千尋。弟子
生一佛之子事諸經之王。何見佛法之衰
微不起心情之哀惜其涅槃經云。若善
比丘見壞法者。置不呵責驅遣擧處。當知
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驅遣呵責擧處。是我弟
子眞聲聞也。余雖不爲善比丘之身。爲遁
佛法中怨之責。唯撮大綱粗示一端。其上
去元仁年中。自延暦興福兩寺度度經奏
聞申下勅宣御教書。法然之選擇印板取上
大講堂。爲報三世佛恩令燒失之。於法然
墓所仰付感神犬神人。令破却。門弟隆觀
聖光成覺薩生等配流遠國。其後未許御勘
氣。豈未進勘状云也
客則和曰。下經謗僧。一人難論。然而以大
乘經六百三十七部二千八百八十三卷并一
切諸佛菩薩及諸世天等載捨閉閣抛四字。
詞勿論也。其文顯然也。守此瑕瑾成其誹
謗。迷而言歟覺語歟。賢愚不辨是非難定。
但災難之起因選擇之由。盛其詞彌談其
旨。所詮天下泰平國土安穩。君臣所樂土民
所思也。夫國依法而昌。法因人而貴。國亡
人滅。佛誰可崇。法難可信哉。先祈國家
須立佛法。若消災止難有術欲聞
主人曰。余是頑愚敢不存賢。唯就經文聊
述所存。抑治術之旨。内外之間其文幾多。具
難可擧。但入佛道數迴愚案。禁謗法之
人重正道之侶。國中安穩天下泰平。即涅槃
經云。佛言。唯除一人餘一切施。皆可讃歎。
純陀問言。云何名爲唯除一人。佛言。如此
經中所説破戒。純陀復言。我今未解。唯願
説之。佛語純陀言。破戒者謂一闡提。其餘
在所一切布施。皆可讃歎獲大果報。純陀
復問。一闡提者其義云何。佛言。純陀。若有比
丘及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發麁惡言
謗正法。造是重業永不改悔。心無懺悔。
如是等人名爲趣向一闡提道。若犯四重
作五逆罪。自知定犯如是重事。而心初無
怖畏懺悔不肯發露。於彼正法永無護惜
建立之心。毀呰輕賎言多過咎。如是等人
亦名趣向一闡提道。唯除如此一闡提輩
施其餘者。一切讃歎。又云。我念往昔。於
閻浮提作大國王。名曰仙豫。愛念敬重大
乘經典。其心純善無有麁惡嫉悋。善男子
我於爾時心重大乘。聞波羅門誹謗方等。
聞已即時斷其命根。善男子。以是因縁。從
是已来不墮地獄。又云。如來昔爲國王行
菩薩道時。斷絶爾所波羅門命。又云。殺有
三。謂下中上。下者蟻子乃至一切畜生。唯
除菩薩示現生者。以下殺因縁墮於地獄
畜生餓鬼具受下苦。何以故。是諸畜生有
微善根。是故殺者具受罪報。中殺者從凡夫
人至阿那含是名爲中。以是業因墮於地
獄畜生餓鬼具受中苦。上殺者父母乃至阿
羅漢辟支佛畢定菩薩。墮於阿鼻大地獄中。
善男子。若有能殺一闡提者。則不墮此三
種殺中。善男子。彼諸波羅門等。一切皆是
一闡提也已上仁王經云。佛告波斯匿王。是
故付屬諸國王不付屬比丘比丘尼。何以
故。無王威力已上涅槃經云。今以無上正
法付屬諸王大臣宰相及四部衆。毀正法
者。大臣四部之衆應當苦治。又云。佛言。迦
葉以能護持正法因縁故。得成就是金剛
身。善男子。護持正法者。不受五戒不修
威儀。應持刀劍弓箭鉾槊。又云。若有受持
五戒之者。不得名爲大乘人也。不受五
戒爲護正法。乃名大乘護正法者。應當執
持刀劍器仗。雖持刀杖。我説是等名曰持
戒。又云。善男子。過去之世於此拘尸那城
有佛出世。號歡喜増益如來。佛涅槃後正
法住世無量億歳。餘四十年佛法末。爾時有
一持戒比丘。名曰覺徳。爾時多有破戒比
丘。聞作是説皆生惡心。執持刀杖逼是
法師。是時國王名曰有徳。聞是事已。爲
護法故。即便往至説法者所。與是破戒諸
惡比丘極共戰鬪。爾時説法者得免厄害。
王於爾時身被刀劍鉾槊之瘡。體無完處
如芥子許。爾時覺尋賛王言。善哉善哉。
王今眞是護正法者。當來之世此身當爲
無量法器。王於是時得聞法已心大歡喜。
尋即命終生阿闕佛國。而爲彼佛作第一
弟子。其王將從人民眷屬。有戰鬪者有歡
喜者。一切不退菩提之心。命終悉生阿*闕
佛國。覺徳比丘却後壽終。亦得往生阿*闕
佛國。而爲彼佛作聲聞衆中第二弟子。若
有正法欲盡時。應當如是受持擁護。迦葉。
爾時王者則我身是。説法比丘迦葉佛是。迦
葉。護正法者得如是等無量果報。以是因
縁我於今日得種種相以自莊嚴成法身
不可壞身。佛告迦葉菩薩。是故護法優婆
塞等。應執持刀杖擁護如是。善男子。我涅
槃後。濁惡之世國土荒亂。互相抄掠人民飢
餓。爾時多有爲飢餓故發心出家。如是之
人名爲禿人。是禿人輩見護持正法。驅逐
令出。若殺若害。是故我今聽持戒人依諸
白衣持刀杖者以爲伴侶。雖持刀杖。我
説是等名曰持戒。雖持刀杖不應斷命。
法華經云。若人不信毀謗此經。即斷一切
世間佛種。乃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已上
經文顯然。私詞何加。凡如法華經者。謗大
乘經典者勝無量五逆。故墮阿鼻大城永
無出期。如涅槃經者。設許五逆之供。不
許謗法之施。殺蟻子者必落三惡道。禁謗
法者登不退位。所謂覺徳者是迦葉佛。有
徳者則釋迦文也。法華涅槃之經教者一代
五時之肝心也。其禁實重。誰不歸仰哉。而
謗法之族忘正道之人。剩依法然之選擇彌
増愚癡之盲瞽。是以或忍彼遺體而露木畫
之像。或信其妄説而彫莠言之模。弘之海
内翫之墎外。所仰則其家風。所施則其門
弟。然間或切釋迦之手指結彌陀之印相。
或改東方如來之雁宇居西土教主之鵝王。
或止四百餘回之如法經成西方淨土之三
部經。或停天台大師講爲善導講。如此群
類其誠難盡。是非破佛哉。是非破法哉。是
非破僧哉。此邪義則依選擇也。嗟呼悲哉
背如來誠諦之禁言。哀矣隨愚侶迷惑麁
語。早思天下之靜謐者。須斷國中之謗法

客曰。若斷謗法之輩若絶佛禁之違者。如
彼經文可行斬罪歟。若然者殺害相加。罪
業何爲哉。則大集經云。剃頭著袈裟持戒
及毀戒。天人可供養彼。則爲供養我。是我
子。若有撾打彼。則爲打我子。若罵辱彼。
則爲毀辱我。料知不論善惡無擇是非。
於爲僧侶可展供養。何打辱其子忝悲
哀其父。彼竹杖之害目連尊者也。永沈無
間之底。提婆達多之殺連華比丘尼也。久
咽阿鼻之焔。先證斯明。後昆最恐。似誡謗
法。既破禁言。此事難信。如何得意
主人云。客明見經文猶成斯言。心之不及
歟。理之不通歟。全非禁佛子。唯偏惡謗法
也。夫釋迦之以前佛教者。雖斬其罪。能仁
之以後經説者。則止其施。然則四海萬邦一
切四衆。不施其惡皆歸此善。何難並起。何
災競來矣
客則避席刷襟曰。佛教斯區旨趣難窮。不
審多端理非不明。但法然聖人選擇現在也。
以諸佛諸經諸菩薩諸天等載捨閉抛。其
文顯然也。因茲聖人去國善神捨所。天下
飢渇世上疫病。今主人廣引經文。明示理
非。故妄執既翻。耳目數朗。所詮國土泰平天
下安穩。自一人至萬民。所好也所樂也。早
止一闡提之施永致衆僧尼之供。收佛海
之白浪截法山之緑林。世成羲農之世。國
爲唐虞之國。然後斟酌法水之淺深。崇重
佛家之棟梁矣
主人悦曰。鳩化爲鷹。雀變爲蛤。悦哉汝交
蘭室之友成麻畝之性。誠顧其難專信此
言。風和浪靜。不日豐年耳。但人心者隨時而
移。物性者依境而改。譬猶水中之月動波。
陣前之軍靡劍。汝當座雖信。後定永忘。若
欲先安國土而祈現當者。速迴情慮急
加對治。所以者何。藥師經七難内。五難忽起
二難猶殘。所以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也。
大集經三災内。二災早顯一災未起。所以兵
革災也。金光明經内種種災過一一雖起。他
方怨賊侵掠國内。此災未露此難未來。仁
王經七難内。六難今盛一難未現。所以四方
賊來侵國難也。加之國土亂時先鬼神亂。鬼
神亂故萬民亂。今就此文具案事情。百鬼
早亂萬民多亡。先難是明。後災何疑。若所殘
之難依惡法之科並起競來者。其時何爲哉。
帝王者基國家而治天下。人臣者領田園
而保世上。而他方賊來而侵逼其國。自界叛
逆而掠領其地。豈不驚哉。豈不騒哉。失國
滅家。何所遁世。汝須思一身之安堵者先
祷四表之靜謐者歟。就中人之在世各恐
後生。是以或信邪教或貴謗法。各雖惡迷
是非。而猶哀歸佛法。何同以信心之力妄
宗邪義之詞哉。若執心不翻亦曲意猶存。
早辭有爲之郷。必墮無間之獄。所以者何。
大集經云。若有國王。於無量世修施戒慧。
見我法滅捨不擁護。如是所種無量善根
悉皆滅失。乃至其王不久當遇重病壽終
之後生大地獄。如王夫人太子大臣城主村
主將帥郡主宰官亦復如是。仁王經云。人
壞佛教無復孝子。六親不和天龍不祐。
惡鬼日來侵害。災怪首尾連禍縱横。死入地
獄餓鬼畜生。若出爲人兵奴果報。如響如
影。如人夜書火滅字存。三界果報亦復如
是。法華經第二云。若人不信毀謗此經。乃
至其人命終入阿鼻獄。同第七卷不輕品云。
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涅槃經云。遠
離善友不聞正法住惡法者。是因縁故。沈
沈在於阿鼻地獄。所受身形縱横八萬四
千。廣披衆經。專重謗法。悲哉皆出正法
之門而深入邪法之獄。愚矣各懸惡教之
綱而鎭纒謗教之綱。此朦霧之迷沈彼盛焔
之底。豈不愁哉。豈不苦哉。汝早改信仰之
寸心。速歸實乘之一善。然則三界皆佛國也。
佛國其衰哉。十方悉寶土也。寶土何壞哉。國
無衰微土無破壞。身是安全。心是禪定。此
詞此言可信可崇矣
客曰。今生後生誰不愼誰不恐。披此經文
具承佛語。誹謗之科至重。毀法之罪誠深。我
信一佛而抛諸佛。仰三部經而閣諸經。是
非私曲之思。則隨先達之詞。十方諸人亦
復如是。今世者勞性心。來生者墮阿鼻。文
明理詳。不可疑。彌仰貴公之慈誨。益開愚
客之癡心。速迴對治早致泰平。先安生前
更扶沒後。唯非我信。又誡他誤耳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