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愚禿鈔 (No. 2648_ 親鸞撰 ) in Vol. 83

[First] [Prev]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一善機 二惡機
  二性者
  一善性 二惡性
又復就善機有二種又有
傍正
  一定機 二散機疏云。一切衆生機有二
種。一者定。二者散。文
又有傍正者
  一菩薩
 二縁覺
三聲聞辟支等淨土之
傍機也
四天 五人等淨土之
正機也
又復就善性有五種
  一善性 二正性 三實性
四是性 五眞性
又復就惡機有七種
  一十惡 二四重 三破見
四破戒 五五逆 六謗法
七闡提
又復就惡性有五種
  一惡性 二邪性 三虚性
四非性 五僞性
光明寺和尚曰
    道俗時衆等 各發無上心
    生死甚難厭 佛法復難忻
    共發金剛志 横超斷四流
    觀入彌陀界 歸依合掌禮
    正受金剛心 相應一念後
    果得涅槃者
淨土論曰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國
    我依修多羅 眞實功徳相
    説願偈總持 與佛教相應
佛説無量壽經言康僧鎧
三藏譯
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當來之世
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
百歳。其有衆生値斯經者。隨意所願皆
可得度。佛語彌勒。如來興世難値難見。諸
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
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爲難。若
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是
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説。如是教。應當信順
如法修行
無量壽如來會言*菩提流支
三藏譯
    如來勝智遍虚空 所説義言唯佛悟
    是故博聞諸智土 應信我教如實言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言*帛延三
藏譯
    速疾超便可到 安樂國之世界
    至無量光明土 供養於無數佛
諸佛阿彌陀三那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言*支謙三
藏譯
我般泥洹去後。經道留止千歳。千歳後經道
斷絶。我皆慈哀特留是經法止住百歳。百歳
中竟乃休止斷絶。在心所願皆可得道略出
照律師阿彌陀經義疏云大智律
師也
勢至章云。十方如來憐念衆生。如母憶子。
大論曰。譬如魚母若不念子。子即壞爛等。
何耨多羅此翻無上。三藐云正等。三菩提
云正覺。即佛果號。薄地凡夫業惑纒縛。流
轉五道百千萬劫。忽聞淨土志願求生。一
日稱名即超彼國。諸佛護念直趣菩提。可
謂萬劫難逢。千生一遇誓。從今日終盡
未來。在處讃揚。多方勸誘。所感身士所化機
縁。與阿彌陀等無有異。此心罔極。唯佛證
知。是故下三勸信。信我語者謂信教也。
如不信我十方諸佛。豈虚妄乎略出
  本書
建長七乙卯八月二十七日書之
  愚禿親鸞八十
三歳


愚禿鈔下
    聞賢者信 顯愚禿心
    賢者信 内賢外愚也
    愚禿心 内愚外賢也
唐朝光明寺和尚觀經義云
先就上品上生位中乃至一從佛告阿難已
下。即雙標二意。一明告命。二明辨定其
位。此即修學大乘上善凡夫人也。三從若
有衆生下至即便往生已來。正明總擧有
生之類。即有其四。一明能信之人。二明求
願往生。三明發心多少。四明得生之益。
從何等爲三下至必生彼國已來。正明
*辨定三心以爲正因。即有二。一明世尊
隨機顯益意密難知。非佛自問自徴無由
得解。二明如來還自答前三心之數。經云。
一者至誠心。至者眞。誠者實。欲明一切
衆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井ンコトヲ眞實心
中作シ玉ヘルヲ。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内懷ケハナリ
虚假。貪瞋邪僞姦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
蛇蝎。雖起三業。名爲雜毒之善。亦名虚
假之行。不名眞實業也。若作如此安心起
行者。縱使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急走急
作。如灸頭燃者。衆名雜毒之善。欲迴此
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
何以故。正由彼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
時。乃至一念一刹那。三業所修皆是眞實心
中作。凡所施爲趣求亦皆眞實。又眞實有
二種。一者自利眞實。二者利他眞實
就利他眞實亦有二種
  一者凡所施爲趣求亦皆眞實。二者不善
三業必須井ヨ眞實心中捨玉ヒシヲ。又若起善三
業者。必須井ヨ眞實心中作玉ヒシヲ。不簡内外明
闇。皆須眞實故。名至誠心
言自利眞實者復有二種。一者眞實心中
制捨自他諸惡及穢國等。行住坐臥想ヘト
一切菩薩制捨諸惡。我亦如是也。二者眞實
心中勤修スヘシト自他凡聖等善。眞實心中口業
讃嘆スヘシ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又眞實心
中口業毀厭三界六道等自他依正二報苦
惡之事。亦讃嘆スヘシ一切衆生三業所爲善。若
非善業者。敬而遠之。亦不サレト隨喜也。又
眞實心中身業合掌禮敬。四事等供養シタテマツレ
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又眞實心中身業輕
慢厭捨スヘツ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報。又
眞實心中意業思想觀察憶念彼阿彌陀佛
及依正二報。如クスヘシ現目前。又眞實心中意業
輕賤厭捨スヘシトナリ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
一者至誠心者。至者眞。誠者實。即眞實也
眞實有二種
  一者自利眞實
  難行道 聖道門
竪超即身是佛
即身成佛
自力也 竪出自力中之
漸教。歴
劫修行也
  二者利他眞實
  易行道 淨土門
横超如來誓願。
他力也
 横出他力中之自力。
定散諸行也
就自利眞實復有二種
  一者厭離眞實
  聖道門 難行道
竪出 自力
竪出者難行道之教。以厭離爲本。
自力之心故也
  二者忻求眞實
  淨土門 易行道
横出 他力
横出者易行道之教。以忻求爲本。
何以故。由願力令厭捨生死之故

又就横出眞實復有三種
  一者口業忻求眞實
  口業厭離眞實
  二者身業忻求眞實
  身業厭離眞實
  三者意業忻求眞實
  意業厭離眞實
按宗師釋文。從一者眞實心中已下至自
他凡聖等善者。厭離爲先忻求爲後。則是
難行道自力竪出之義也。從眞實心中口業
已下至自他依正二報者。則是易行道他力
横出之義也。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
信之心也。亦有二種。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
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
有出離之縁。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
十八願攝受衆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
得往生
  今斯深信者。他力至極之金剛心。一
乘無上之眞實信海也
按文意。就深信。有七深信。有六決定
  七深信者
  第一深信。決定深信自身。即是自利信
 心也
第二深信。決定深信乘彼願力。即是利
 他信海也
第三決定深信觀經
第四決定深信彌陀經
第五唯信佛語決定依行
第六依此經深信
第七又深心深信者決定建立自
  六決定者 已上如次
應知
就第五唯信佛語。有三遣・三隨順・三是名
  三遣者
  一佛遣捨者即捨
二佛遣行者即行
三佛遣去處即去
  三隨順者
  一是名隨順佛教
二隨順佛意
三是名隨順佛願
  三是名者
  一是名眞佛弟子
上是名與此合三是名也
就第六依此經深信。有六即・三印・三無・
六正・二了
  六即者
  一若稱佛意。即印可言如是如是
二若不可佛意者即言汝等所説是義
 不如是
三不印者即同無記無利無益之語
四佛印可者即隨順佛之正教
五若佛所有言説即是正教
六若佛所説即是了教
  三印者
  一即印可 二不印
三佛印可三印者有上
六即文中
  三無者
  一無記 二無利
三無益三無者有
六即文中
  六正者
  一正教 二正義 三正行
四正解 五正業 六正智
  二了者
  一若佛所説即是了教
二菩薩等説盡名不了教也。應知
就第七又深心深信者。決定建立自心。有
二別・三異・一問答
  二別者
  一別解 二別行
  三異者
  一異學 二異見 三異執
  一問答中有四別・四信
四別者
  一處別 二時別
三對機別 四利益別
  四信者
  一往生信心凡夫疑
難也
二清淨信心地前菩薩羅漢辟
支佛等疑難也
三上上信心初地已上十地
已來疑難也
四畢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也報佛化佛
疑難也
就上上信心有五實・二異
  五實者
  一眞實決了義 二實知
三實解 四實見 五實證
  二異者
  一異見 二異解
就報化二佛疑難。引彌陀經勸信。有二
專・四同・二所化・六惡・二同・三所
  二專者
  一專念 二專修五種
  四同者
  一同讃 二同勸
三同證 四同體
  二所化者
  一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
二一切佛所化即是一佛化
  六惡者
  一惡時 二惡世界
三惡衆生 四惡見
五惡煩惱 六惡邪無信盛時也
  二同者
  一十方佛等同心
二同時各出舌相
  三所者
  一所説 二所讃 三所證
一佛所説即一切佛同證誠其事也。此名
就人立信也。應知
次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種
  一者正行 二者雜行
就正行有五正行・六一心・六專修
  五正行者
  一一心專讀誦
二一心專觀察
三一心專禮佛
四一心專稱佛名
五一心專讃嘆供養
  又就此正中復有二種
  一者一心專念彌陀名號。是名正定之
 業
二者若依禮誦等。即名爲助業
六一心者如次一
心也
六專修者如次專
修也
又復就正雜二行復有二行
  一者定行 二者散行
又復就正雜復有二種
  一念佛 二觀佛
又就念佛復有二種
  一彌陀念佛 二諸佛念佛
法身報身應身化身
又復就彌陀念佛有二種
  一正行定心念佛
二正行散心念佛
彌陀定散念佛。是曰淨土眞門。亦名一
向專修也。應知
又復就諸佛念佛有二種
  一雜行定心念佛
二雜行散心念佛
諸佛定散念佛是雜中之專行也。應

又復就觀佛復有二種
  一正之觀佛 二雜之觀佛
又復就正觀佛復有二種
  一眞觀 二假觀
又復就眞假有十三觀想
  日想 水想 地想 寶樹想 寶池
寶樓 華座 像想 眞觀
觀音 勢至 普觀 雜觀
又復就正散行有四種
  讀誦 禮拜 讃嘆 供養
上來定散六種兼行故曰雜修。是名助業。名
爲方便假門。亦名淨土要門也。應知
又復就雜觀佛有二種又有
眞假
  一無想離念 二立相住心
又復就雜散行有三福
  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
 善業
二受持三歸。具足衆戎。不犯威儀
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
 行者
上來一切定散諸善悉名雜行。對六種正應
有六種雜。雜行之言。人天菩薩等解行雜
故曰雜也。自元來非淨土業因。是名發願
行。亦名迴心行。故名淨土雜行。是名淨土
方便假門。亦名淨土要門也。凡聖道淨土正
雜定散。皆是迴心之行也。應知
三者迴向發願心者。言迴向發願心者有二

  一過去今生自他所作善根。皆眞實深
 信心中迴向願生彼國
二迴向發願生者。必須決定眞實心中迴
 向セシメ玉ヘル願作得生想
就迴向發願生者有信心
  信心者
  作得生想。此心深信由若金剛
就此深信。有一譬喩・二異・二別・一問答・二
迴向
  一譬喩者
  此心深信由若金剛
  二異者
  一異見 二異學
  二別者
  一別解 二別行
  就一問答。有七惡・六譬・二門・四有縁・二
所求・二所愛・二欲學・二必
  七惡者
  一十惡 二五逆 三四重
四破戒 五破見 六謗法
七闡提
  六譬者
  一明能破闇 二空能含有
三地能載養 四水能生潤
五火能成壞 六二河水河
火河
  二門者
  一隨出一門即出一煩惱門也
二隨入一門即入一解脱智慧門也
  四有縁者
  一汝何以乃將非有縁之要行障惑
 於我
二然我之所愛即是我有縁之行。即
 非汝所求
三汝之所愛即是汝有縁之行。亦非
 我所求。是故各隨所樂而修其
 行者。必疾得解脱也
四若欲學行者。必藉有縁之法。少
 用功勞多得
  二所求者如上
二所愛者如上
二欲學者
  一行者當知。若欲學解。從凡至聖
 乃至佛果。一切無礙皆得學也
二若欲學行者。必藉有縁之法乃至
  二必者如上
就此深信中。二迴向者
  一常作此想常作此解故。名迴向發
 願心
二又言迴向者。生彼國已。還起大悲
 迴入生死教化衆生。亦名迴向也
就二河中。説一譬喩守護信心。以防外邪
  異見之難
此道從東岸至西岸亦長百歩
  百歩者
  譬人壽百歳也
  群賊惡獸者
  群賊者。別解別行異見異執惡見邪心
定散自力之心也
惡獸者。六根六識六塵五陰四大也
  常隨惡友者
  惡友者對善友。雜毒虚假之人也
  言無人空逈澤者
  惡友也。不値眞善知識也。眞言對假
對僞。善知識者對惡知識也
眞善知識 正善知識
實善知識 是善知識
善善知識 善性人也
惡知識者 假善知識
僞善知識 邪善知識
虚善知識 非善知識
善知識 惡性人也
  言白道四五寸者
  白道者。白言對黒。道言對路。白者則
是六度萬行定散也。斯則自力小善路
也。黒者則是六趣四生二十五有十二
類生黒惡道也
四五寸者。四言譬四大毒蛇也。五言
喩五陰惡獸也
  言能生清淨願往生心者
  發起無上信心金剛眞心也。斯如來迴
向之信樂也
  言或行一分二分者
  喩年歳時節也
  言惡見人等者
  憍慢懈怠邪見疑心之人也
言又西岸上有人喚言。汝一心正念直來。我
能護者。西岸上有人喚言者。阿彌陀如來誓
願也。汝言行者也。斯則名必定菩薩。龍樹
大士十住毘婆沙論曰即時入必定。曇鸞菩
薩論曰入正定聚之數。善導和尚言希有人
也。最勝人也。妙好人也。好人也。上上人也。眞
佛弟子也。一心言眞實信心也。正念言選擇
攝取本願也。又第一希有行也。金剛不壞心
也。直言對迴對迂也。又直言捨方便假門
歸如來大願他力。欲使顯諸佛出世之直
説也。來言對去對往也。又欲令還來報
土也。我言盡十方無礙光如來也。不可思議
光佛也。能言對不堪也。疑心之人也。護言
顯阿彌陀佛果成之正意也。亦形攝取不
捨之貎也。則是現生護念也。念道言念他力
白道也。慶樂者。慶言印可之言也。獲得之言
也。樂言悦喜之言也。歡喜踊躍也
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者順也。又藉彌
陀悲心招喚者信也。今信順二尊之意不
顧水火二河。念念無遺乘彼願力之道」
就至誠心。難易對 彼此對 去來對
  毒藥對 内外對
  難易對
  難者三業修善不眞實之心也
易者如來願力迴向之心也
  彼此對
  彼者淨邦也 此者穢國也
  去來對
  去者釋迦佛也 來者彌陀也
  毒藥對
  毒者善惡雜心也
藥者純一專心也
  内外對
  内外道外佛教 内聖道外淨土
内疑情外信心 内惡性外善性
内邪外正 内虚外實
内非外是 内僞外眞
内雜外專 内愚外賢
内假外眞 内退外進
内疎外親 内遠外近
内迂外直 内違外隨
内逆外順 内輕外重
内淺外深 内苦外樂
内毒外藥 内怯弱外強剛
内懈怠外勇猛 内間斷外無間
内自力外他力
凡就心有二種三心
  一者自利三心 二者利他三信
又有二種往生
  一者即往生 二者便往生
竊按觀經三心往生者。是則諸機自力各別
之三心也。爲歸大經三信也。勸誘諸機欲
使通入三信也。三信者。斯則金剛眞心不
可思議信心海也。亦即往生者。斯則難思議
往生眞報土也。便往生者。即是諸機各別業
因果成土。胎宮邊地懈慢界雙樹林下往生。
亦難思往生也。應知
本書
  建長七歳乙卯八月二十七日書之
  愚禿親鸞八十
三歳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