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顯淨土眞實教行證文類 (No. 2646_ 親鸞撰 ) in Vol. 83

[First] [Prev]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五逆。謂一者故思殺父。二者故思殺母。三
者故思殺羅漢。四者倒見破和合僧。五者惡
心出佛身血。以背恩田違福田故。名之
爲逆。執此逆者。身壞命終必定墮無間地
獄。一大劫中受無間苦。名無間業。又倶舍
論中有五無間同類業。彼頌云。汚母無學
殺母罪
同類
殺住定菩薩殺父罪
同類
及有學無學殺羅
漢同
奪僧和合縁破僧罪
同類
破壞率都出佛
身血
者大乘五逆。如薩遮尼乾子經説。一者破壞
塔焚燒經藏。及以盜用三寶財物。二者謗
三乘法言非聖教。障破留難隱蔽落藏。三
者一切出家人若戒・無戒・破戒。打罵呵責。説
過禁閉。還俗驅使。債調斷命。四者殺父。害
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阿羅漢。五者
謗無因果。長夜常行十不善業已上彼經云。
一起不善心。殺害獨覺。是殺生。二婬羅漢
尼。是云邪行也。三侵損所施三寶物。是不
與取。四倒見破和合僧衆。是虚誑語也略出



顯淨土眞實證文類四
 愚禿釋親鸞集 
謹顯眞實證者。則是利他圓滿之妙位。無
上涅槃之極果也。即是出於必至滅度之願。
亦名證大涅槃之願也。然煩惱成就凡夫。生
死罪濁群萠。獲往相回向心行。即時入大
乘正定聚之數。住正定聚故必至滅度。必
至滅度即是常樂。常樂即是畢竟寂滅。寂滅
即是無上涅槃。無上涅槃即是無爲法身。無
爲法身即是實相。實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
眞如。眞如即是一如。然者。彌陀如來從如來
生。示現報應化種種身也。必至滅度願文」
大經言。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住定聚必
至滅度者。不取正覺已上
無量壽如來會言。若我成佛。國中有情若不
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菩提
已上
願成就文。經言。其有衆生生彼國者。皆悉
住於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國中無諸邪
聚及不定聚 又言。彼佛國土清淨安穩微
妙快樂。次於無爲泥洹之道。其諸聲聞菩薩
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
状。但因順餘方故有人天之名。顏貌端政
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
虚無之身無極之體 又言。彼國衆生若當
生者。皆悉究竟無上菩提。到涅槃處。何以
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
因故已上
抄要
淨土論曰。莊嚴妙聲功徳成就者。偈言梵
聲悟深遠微妙聞十方故。此云何不思議。經
言。若人但聞彼國土清淨安樂。剋念願生。
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是國土名字爲
佛事。安可思議。莊嚴主功徳成就者。偈言
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故。此云何不思議。
正覺阿彌陀不可思議。彼安樂淨土爲正覺
阿彌陀善力住持。云何可得思議邪。住名
不異不滅。持名不散不失。如以不朽藥塗
種子。在水不蘭。在火不燋。得因縁即生。
何以故。不朽藥力故。若人一生安樂淨土。後
時意願生三界教化衆生。捨淨土命。隨願
得生。雖生三界雜生火中。無上菩提種子
畢竟不朽。何以故。以逕正覺阿彌陀善住
持故。莊嚴眷屬功徳成就者。偈言如來淨華
衆正覺華化生故。此云何不思議。凡是雜生
世界。若胎若卵若濕若化。眷屬若干。苦樂
萬品。以雜業故。彼安樂國土莫非是阿彌
陀如來正覺淨華之所化生。同一念佛無別
道故。遠通夫四海之内皆爲兄弟也。眷屬
無量。焉可思議 又言。願往生者。本則三
三之品。今無一二之殊。亦如淄澠食陵
一味。
焉可思議 又論曰。莊嚴清淨功徳成就
者。偈言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故。此云何
不思議。有凡夫人煩惱成就。亦得生彼淨
土。三界繋業畢竟不牽。則是不斷煩惱得
涅槃分。焉可思議已上
抄要
安樂集云。然二佛神力應亦齊等。但釋迦
如來不申己能。顯彼長。欲使一切衆
生莫不齊歸。是故釋迦處處嘆歸。須知此
意也。是故曇鸞法師正意歸西故。傍大經
奉讃曰。安樂聲聞菩薩衆。人天智慧咸洞達。
身相莊嚴無殊異。但順他方故列名。顏容
端政無可比。精微妙躯非人天。虚無之身
無極體。是故頂禮平等力已上
光明寺疏云。言弘願者。如大經説。一切善
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
業力爲増上縁也。又佛蜜意弘深。教門難
曉。三賢十聖弗惻所&T055761;。況我信外輕毛。敢
知旨趣。仰惟。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即彼國
來迎。彼喚此遣。豈容不去也。唯可懃奉法
畢命爲期。捨此穢身即證彼法性之常樂
 又云。西方寂靜無爲樂。畢竟逍遥離有無。
大悲熏心進遊法界。分身利物等無殊。或現
神通而説法。或現相好入無餘。變現莊
嚴隨意出。群生見者罪皆除。又賛云。歸去來。
魔郷不可停。曠劫來。流轉六道盡皆逕。到
處無餘樂。唯聞生死聲。畢此生平後入
彼涅槃城已上
夫案眞宗教行信證者。如來大悲回向之利
益。故若因若果。無有一事非阿彌陀如來
清淨願心之所回向成就。因淨故果亦淨也。
應知
二言還相回向者。則是利他教化地益也。則
是出於必至補處之願。亦名一生補處之願。
亦可名還相回向之願也。顯註論。故不出
願文。可披論註
淨土論曰。出第五門者。以大慈悲觀察一
切苦惱衆生示應化身。回入生死薗煩惱
林中。遊戲神通至教化地。以本願力回向
故。是名出第五門已上
論註曰。還相者。生彼土已。得奢摩他・毘
婆舍那・方便力成就。回入生死稠林。教化
一切衆生。共向佛道。若往若還。皆爲拔衆
生渡生死海。是故言回向爲首得成就大
悲心故 又言。即見彼佛。未證淨心菩薩。
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與上地
諸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故。平等法身
者。八地已上法性生身菩薩也。寂滅平等之
法也。以得此寂滅平等法故名爲平等法
身。以平等法身菩薩所得故名爲寂滅平等
法也。此菩薩得報生三昧。以三昧神力。能
一處一念一時。遍十方世界。種種供養一
切諸佛及諸佛大會衆海。能於無量世界無
佛法僧處。種種示現。種種教化度脱一切
衆生。常作佛事。初無往來想・供養想・度脱
想。是故此身名爲平等法身。此法名爲寂
滅平等法。未證淨心菩薩者。初地已上七地
以還諸菩薩也。此菩薩亦能現身。若百若千
若萬若億若百千萬億無佛國土。施作佛事。
要作心入三昧乃能非不作心。以作心故
名爲未證淨心。此菩薩願生安樂淨土即
見阿彌陀佛。見阿彌陀佛時。與上地諸菩
薩畢竟身等法等。龍樹菩薩・婆薮槃頭菩薩
輩。願生彼者。當爲此耳。問曰。案十地經。
菩薩進趣階級。漸有無量功勲。逕多劫數
然後乃得此。云何見阿彌陀佛時。畢竟與
上地諸菩薩身等法等邪。答曰。畢竟者。未
言即等也。畢竟不失此等故言等耳。問
曰。若不即等。復何得言菩薩。何登初地。以
漸増進。自然當與佛等。何假言與上地菩
薩等。答曰。菩薩於七地中得大寂滅。上不
見諸佛可求。下不見衆生可度。欲捨佛
道證於實際。爾時若不得十方諸佛神力
加勸。即便滅度與二乘無異。菩薩若往生
安樂見阿彌陀佛。即無此難。是故須言畢
竟平等。復次無量壽經中。阿彌陀如來本願
言。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衆。來生我
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
化。爲衆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徳本。度脱
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
如來。開化恒砂無量衆生。使立無上正眞
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
之徳。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按此經推彼國
菩薩。或可不從一地至一地。言十地階
次者。是釋迦如來於閻浮提一應化道耳。
他方淨土何必如此。五種不思議中。佛法最
不可思議。若言菩薩必從一地至一地無
超越之理。未敢詳也。譬如有樹名曰好堅。
是樹地生百歳。乃具一日長高百丈。日日如
此。計百歳之長。豈類修松邪。見松生長。
日不過寸。聞彼好堅。何能不疑即日。有
人聞釋迦如來證羅漢於一聽。制無生於
終朝。謂是接誘之言。非稱實之説。聞此論
事亦當不信。夫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
謂之不然。亦可其宜也。略説八句示現
如來自利利他功徳莊嚴次第成就。應知。此
云何次第。前十七句是莊嚴國土功徳成就。
既知國土相。應知國土之主。是故次觀佛
莊嚴功徳。彼佛若爲莊嚴於何處座。是故
先觀座。既知座已。宜知座主。是故次觀佛
莊嚴身業。既知身業。應知有何聲名。是故
次觀佛莊嚴口業。既知名聞。宜知得名所
以。是故次觀佛莊嚴心業。既知三業具足。
應知爲人天大師堪受化者是誰。是故次
觀大衆功徳。既知大衆有無量功徳。宜知
上首者誰。是故次觀上首。上首是佛。既知
上首恐同長劫。是故次觀主。既知是主。主
有何増上。是故次觀莊嚴不虚作住持。八
句次第成也。觀菩薩者。云何觀察菩薩莊
嚴功徳成就。觀察菩薩莊嚴功徳成就者。
觀察菩薩有四種正修行功徳成就。應知。
眞如是諸法正體。體如而行。則是不行。不行
而行。名如實修行。體唯一如。而義分爲四。
是故四行以一正絯之。何者爲四。一者於
一佛土身不動搖。而遍十方種種應化。如
實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樂國清淨。常轉
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故。開諸
衆生淤泥華故。八地已上菩薩常在三昧。
以三昧力身不動本處。而能遍至十方供
養諸佛教化衆生。無垢輪者佛地功徳也。佛
地功徳無習氣煩惱垢。佛爲諸菩薩常轉
此法輪。諸大菩薩亦能以此法輪開導一
切無蹔時休息。故言常轉。法身如日。而應
化身光遍諸世界也。言日未足以明不動。
復言如須彌住持也。淤泥華者。經言。高原
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蓮華。此喩
凡夫在煩惱泥中爲菩薩開導。能生佛正
覺華。諒夫紹隆三寶常使不絶。二者彼應
化身。一切時不前不後。一心一念放大光
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衆生。種種方
便修行所作。滅除一切衆生苦故。偈言無
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
諸群生故。上言不動而至。容或至有前後。
是故復言一念一時無前無後也。三者彼於
一切世界無餘照諸佛會。大衆無餘廣大
無量。供養恭敬讃嘆諸佛如來功徳。偈言
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讃諸佛功徳。無
有分別心故。無餘者。明遍至一切世界一
切諸佛大會。無有一世界一佛會不至也。
肇公言。法身無像而殊形竝應至韻。無言
而玄籍彌布。冥權無謀而動與事會。蓋斯意
也。四者彼於十方一切世界無三寶處。住
持莊嚴佛法僧寶功徳大海。遍示令解如實
修行。偈言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徳寶。我願皆
往生示佛法如佛故。上三句雖言遍至。皆
是有佛國土。若無此句。便是法身有所不
法。上善有所不善。觀行體相竟。已下是解
義中第四重。名爲淨入願心。淨入願心者。又
向説觀察莊嚴佛土功徳成就・莊嚴佛功徳
成就・莊嚴菩薩功徳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
莊嚴。應知。應知者。應知此三種莊嚴成就。
由本四十八願等清淨願心之所莊嚴。因淨
故果淨。非無因他因有也。略説入一法句
故。上國土莊嚴十七句・如來莊嚴八句・菩薩
莊嚴四句爲廣。入一法句者爲略。何故示
現廣略相入。諸佛菩薩有二種法身。一者法
性法身。二者方便法身。由法性法身生方
便法身。由方便法身出法性法身。此二法
身。異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是故廣略相
入絯以法名。菩薩若不知廣略相入。則不
能自利利他。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
者。謂眞實智慧無爲法身故。此三句展轉相
入。依何義名之爲法。以清淨故。依何義
名爲清淨。以眞實智慧無爲法身故。眞實
智慧者實相智慧也。實相無相故眞智無知
也。無爲法身者法性身也。法性寂滅故法身
無相也。無相故能無不相。是故相好莊嚴
即法身也。無知故能無不知。是故一如種智
即眞實智慧也。以眞實而目智慧。明智慧
非作非非作也。以無爲而樹法身。明法
身非色非非色也。非于非者。豈非非之
能是乎。蓋無非之曰是也。自是無待復非
是也。非是非非。百非之所不喩。是故言
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眞實智慧無爲法身也。
此清淨有二種。應知。上轉入句中通一法
入清淨。通清淨入法身。今將別清淨出
二種故。故言應知。何等二種。一者器世間
清淨。二者衆生世間清淨。器世間清淨者。如
向説十七種莊嚴佛土功徳成就。是名器世
間清淨。衆生世間清淨者。如向説八種莊
嚴佛功徳成就・四種莊嚴菩薩功徳成就。是
名衆生世間清淨。如是一法句攝二種清淨
義。應知。夫衆生爲別報之體。國土爲共報
之用。體用不一。所以應知。然諸法心成無
餘境界。衆生及器復不得異不一。則義分
不異同清淨。器者用也。謂彼淨土是彼清淨
衆生之所受用故名爲器。如淨食用不淨
器。以器不淨故食亦不淨。不淨食用淨器。
食不淨故器亦不淨。要二倶潔乃得稱淨。是
以一清淨名必攝二種。問曰。言衆生清淨。
則是佛與菩薩。彼諸人天得入此清淨數
不。答曰。得名清淨非實清淨。譬如出家聖
人以殺煩惱賊故名爲比丘。凡夫出家者
亦名比丘。又如潅頂王子初生之時具三十
二相。即爲七寶所屬。雖未能爲轉輪王
事亦名轉輪王。以其必爲轉輪王故。彼諸
人天亦復如是。皆入大乘正定之聚。畢竟當
得清淨法身。以當得故得名清淨。善巧
攝化者。如是菩薩。奢摩他・毘婆舍那廣略修
行成就柔濡心。柔濡心者。謂廣略止觀相順
修行成不二心也。譬如以水取影。清靜相
資而成就也。如實知廣略諸法。如實知者。
如實相而知也。廣中二十九句・略中一句。
莫非實相也。如是成就巧方便回向。如是
者。如前後廣略皆實相也。以知實相故則
知三界衆生虚妄相也。知衆生虚妄則生
眞實慈悲也。知眞實法身則起眞實歸依
也。慈悲之與歸依巧方便在下。何者菩薩
巧方便回向。菩薩巧方便回向者。謂説禮拜
等五種修行。所集一切功徳善根。不求自身
住持之樂。欲拔一切衆生苦故。作願攝取
一切衆生。共同生彼安樂佛國。是名菩薩巧
方便回向成就。案王舍城所説無量壽經。三
輩生中雖行有優劣。莫不發皆無上菩
提之心。此無上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願
作佛心即是度衆生心。度衆生心。即是攝
取衆生生有佛國土心。是故願生彼安樂
淨土者。要發無上菩提心也。若人不發
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爲樂
故願生。亦當不得往生也。是故言不求
自身住持之樂。欲拔一切衆生苦故。住持
樂者。謂彼安樂淨土。爲阿彌陀如來本願力
之所住持。受樂無間也。凡釋回向名義。謂
以己所集一切功徳。施與一切衆生。共向
佛道。巧方便者。謂菩薩願。以己智慧火燒
一切衆生煩惱草木。若有一衆生不成佛。我
不作佛。而衆生未盡成佛。菩薩已自成佛。
譬如火聽念反欲擿聽歴反一切草木燒
令便盡。草木未盡火擿已盡。以後其身而
身先故名方便。此中言方便者。謂作願攝
取一切衆生共同生彼安樂佛國。彼佛國即
是畢竟成佛道路・無上方便也。障菩提門者。
菩薩如是善知回向成就シ玉ヘルヲ。即能遠離三
種菩提門相違法。何等三種。一者依智慧門。
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知進
守退曰智。知空無我曰慧。依智故不求
自樂。依慧故遠離我心貪著自身。二者依
慈悲門。拔一切衆生苦。遠離無安衆生心
故。拔苦曰慈。與樂曰悲。依慈故拔一切
衆生苦。依悲故遠離無安衆生心。三者依
方便門。隣愍一切衆生心。遠離供養恭敬
自身心故。正直曰方。外己曰便。依正直
故生憐愍一切衆生心。依外己故遠離供
養恭敬自身心。是名遠離三種菩提門相
違法。順菩提門者。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
門相違法。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故。何
等三種。一者無染清淨心。以不爲自身求
諸樂故。菩提是無染清淨處。若爲身求樂。
即違菩提。是故無染清淨心是順菩提門。二
者安清淨心。以拔一切衆生苦故。菩提是
安穩一切衆生清淨處。若不作心拔一切
衆生離生死苦。即便違菩提。是故拔一切
衆生苦是順菩提門。三者樂清淨心。以令
一切衆生得大菩提故。以攝取衆生生彼
國土故。菩提是畢竟常樂處。若不令一切
衆生得畢竟常樂。則違菩提。此畢竟常樂
依何而得。依大義門。大*義門者。謂彼安
樂佛國土是也。是故又言以攝取衆生生
彼國土故。是名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應
知。名義攝對者。向説智慧・慈悲・方便三種
門攝取般若。般若攝取方便。應知。般若者
達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權之智稱。達如則
心行寂滅。通權則備省衆機之智。備應而
無知。寂滅之慧亦無知而備省。然則智慧・方
便相縁而動。相縁而靜。動不失靜。智慧之
功也。靜不廢動。方便之力也。是故智慧・慈
悲・方便攝取般若。般若攝取方便。應知者。
謂應知智慧・方便是菩薩父母。若不依智
慧・方便。菩薩法則不成就。何以故。若無智
慧爲衆生時。則墮顛倒。若無方便觀法
性時。則證實際。是故應知。向説遠離我心
貪著自身・遠離無安衆生心・遠離供養恭敬
自身心。此三種法遠離障菩提心。應知。諸
法各有障礙相。如風能障靜。土能障水。濕
能障火。五黒十惡障人天。四顛倒障聲聞
果。此中三種不遠離障菩提心。應知者。若
欲得無障。當遠離此三種障礙也。向説無
染清淨心・安清淨心・樂清淨心。此三種心。略
一處成就妙樂勝眞心。應知。樂有三種。一者
外樂。謂五識所生樂。二者内樂。謂初禪二禪三
禪意識所生樂。三者法樂五角反魯各反謂智
慧所生樂。此智慧所生樂從愛佛功徳起。是
遠離我心・遠離無安衆生心・遠離自供養心。
是三種心清淨増進。略爲妙樂勝眞心。妙
其好。以此樂縁佛生故。勝言勝出三界中
樂。眞言不虚僞不顛倒。願事成就者。如是
菩薩。智慧心・方便心・無障心・勝眞心。能生
清淨佛國土。應知。應知者。謂應知此四種
清淨功徳能得生彼清淨佛國土。非是他縁
而生也。是名菩薩摩訶薩隨順五種法門。
所作隨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説。身業・口業・
意業・智業・方便智業隨順法門故。隨意自
在者。言此五種功徳力能生清淨佛土。出沒
自在也。身業者禮拜也。口業者讃嘆也。意業
者作願也。智業者觀察也。方便智業者回向
也。言此五種業和合。則是隨順往生淨土法
門。自在業成就。利行滿足者。復有五種門。
漸次成就五種功徳。應知。何者五門。一者
近門。二者大會衆門。三者宅門。四者屋門。五
者薗林遊戲地門。此五種示現入出次第相。
入相中。初至淨土是近相。謂入大乘正定
聚。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入淨土已。便
入如來大會衆數。入衆數已。當至修行安
心之宅。入宅已。當至修行所居屋㝢尤擧反
修行成就已。當至教化地。教化地即是菩薩
自娯樂地。是故出門稱薗林遊戲地門。此五
種門。初四種門成就入功徳。第五門成就
出功徳。此入出功徳何者是。釋スラク言入第一
門者。以禮拜阿彌陀佛爲生彼國故。得
生安樂世界。是名第一門。禮佛願生佛
國。是初功徳相。入第二門者。以賛嘆阿彌
陀佛。隨順名義稱セシメ如來名。依如來光明
智相修行故。得シム入大會衆數。是名入第二
門。依如來名義讃嘆。是第二功徳相。入第
三門者。以一心專念作願生彼。修奢摩他
寂靜三昧行故。得シム入蓮華藏世界。是名入
第三門。爲修寂靜止故一心願生彼國。是
第三功徳相。入第四門者。以專念觀察彼
妙莊嚴。修セシムルヲ毘婆舍那故。得到彼所受
セシム種種法味樂。是名入第四門。種種法味
樂者。毘婆舍那中。有觀佛國土清淨味・攝受
衆生大乘味・畢竟住持不虚作味・類事起行
願取佛土味。有如是等無量莊嚴佛道味故
言種種。是第四功徳相。出第五門者。以大
慈悲觀察一切苦惱衆生。示應化身回入
生死薗煩惱林中。遊戲神通至教化地。以
本願力回向故。是名出第五門。示應化身者。
如法華經普門示現之類也。遊戲有二義。
一者自在義。菩薩度衆生。譬如師子搏鹿
所爲不難如似遊戲。二者度無所度義。菩薩
觀衆生。畢竟無所有。雖度無量衆生。實
無一衆生得滅度者。示度衆生如似遊
戲。言本願力者。示大菩薩於法身中。常在
三昧而現種種身・種種神通・種種説法。皆
以本願力起。譬如阿修羅琴雖無鼓者。而
音曲自然。是名教化地第五功徳相已上
抄出
爾者大聖眞言。誠知。證大涅槃藉願力回
向。還相利益顯利他正意。是以。論主宣布
廣大無礙一心。普遍開化雜染堪忍群萌。宗
師顯示大悲往還回向。慇懃弘宣他利利他
深義。仰可奉持。特可頂戴矣
顯淨土眞實證文類四



顯淨土眞佛土文類五
 愚禿釋親鸞集 
謹按眞佛土者。佛者則是不可思議光如來。
土者亦是無量光明土也。然則酬報大悲誓
願故曰眞報佛土。既而有願。即光明壽命
之願是也
大經言。設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
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又願言。設我得佛。壽命有能限量下至百
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願成就文言。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光
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乃至是故
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
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
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
月光佛。其有衆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
柔濡。歡喜踊躍善心生焉。若在三塗懃苦之
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壽終之
後皆蒙解脱。無量壽佛光明顯赫。照耀十方
諸佛國土。莫不聞焉。不但我今稱其光明。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