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黄檗清規 (No. 2607_ 隱元隆琦隱元隆琦編 ) in Vol. 82

[First] [Prev]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607
黄檗清規序
古無叢林。學道之士。巣居穴處。至百丈
大智禪師。始叢林規矩。爲天下師表
而法門以之大備。自時厥後。凡有招提
處莫遵依。老僧自甲午歳。於古黄檗
請東來錫於東明聖壽。次遷普門。皆
其法以牧衆。但不盡行焉。辛丑蒙
上賜地。重開黄檗。迨今十有餘祀。次第輪
奐。佛有殿而僧有堂。凡叢林之所立者。
盡備。老僧雖老朽無似。忝爲一代開
。不重立規制以曉後昆。蓋隨
地。其立法有同。即隨方毘尼意
也。如普應國師幻住清規。亦一家之訓。非
天下叢林之。凡我後昆。宜我法。庶
叢林不混。而祖道可振。祝國祐民盡在是。
爾豈間事邪。其或有過量衲僧。任性逍遙
軌則。視此編贅疣則法門幸矣。尚
何言哉。不然愼勿吾之不可。學柳下惠
之可
  時
龍飛壬子年良月穀旦。山城州黄檗山萬
福禪寺開山老人隱元琦書于松隱丈室
黄檗清規目次
  編首序
  祝釐章第一
報本章第二
尊祖章第三
住持章第四
梵行章第五
諷誦章第六
節序章第七
禮法章第八
普請章第九
遷化章第十
  附録
  佛事梵唄讃 開山預囑語
塔院規約 古徳語輯要
法具圖


隱元和尚黄檗清規
  第二代住持嗣法門人性瑫木菴閲
住法苑禪院嗣法孫性潡高泉編修
  祝釐章第一釐福也
靈山佛法付囑國王大臣。蓋王臣多從果位
來。威徳自在能扶佛法。爲屏爲翰爲
湯。我等出世之士。得身行道而無
者。實王臣之恩力也。故凡遇歳時節臘祝
釐之典。不其心
元旦
歳旦聞報鐘衆起盥頮盥音管。洗手也
頮音誨。洗面也
各具
法鼓大。集法堂内。雁行側立屏息
絶慮。堂頭陞座祝聖下座。同大衆登大雄
殿。衆擧讃。堂頭上香大展九拜堂頭出時侍者
二人。一人捧
香合。行者二人持
燈。毎月朔望皆然
退詣韋駄・伽藍・祖師・監齋
諸祠拈香。衆唱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
。唱訖。維那出班互跪合掌白云。大圓滿覺
應跡西乾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仰叩洪
垂明證大日本國禪寺
持沙門某等於今朔望旦之辰雲集
僧衆登臨寶殿諷演祕章稱揚嘉號所集
洪因端爲祝延今上皇帝聖壽萬歳萬
歳萬萬歳此處大衆同聲。應和鳴
一通。衆一齊。曲躬問訊
皇后齊年
太子千秋文武官僚高増祿位伏願
金輪永鎭玉燭常調八紘安有道之長
四海樂無爲之化現前大衆回念金剛無
量壽護國仁王菩薩摩訶薩大衆同聲誦
楞嚴呪心經
韋駄天・伽藍・祖師・監齋諸祠如法讃誦
諸祠二悦
衆輪祝白
讃訖歸大殿回向。起立分班各展具
雲集三拜維那白云
不勞起具
衆倶俯首聽維那唱禮畢。
乃起身立定。監寺領堂外大執事參堂。後同
方丈堂頭時首座或維那。進爐前
挿香一炷。退與衆同拜
維那
堂衆巡寮巡已
歸堂
堂外大衆。亦各巡寮賀歳。
卯齋後依輪流日單。登殿禪懺祝國。其懺期
或七日或五日。或三日。或三千佛或現劫千
佛。隨力而行。期滿設瑜伽斛食。若無瑜伽
。若菴居不辨者。但晩課時。堂前設
便是。不必強也。又毎月朔望祝讃諷誦
如非期内參堂巡寮。普應國師云。切惟
皇恩如天之覆。林泉懦弱之士。仰承帝澤。而
終身之安。其賛祝之誠。豈可日而爲之。蓋二
六時中俯仰折旋。皆是謝恩祈祷之時也。觀此而祝釐
之擧。豈非禪林
之第一典章
  報本章第二
父母生形大本。如來出世大本。恩踰&&T057006;。正
法念經云。如來三界最勝。度脱生死。此恩難
報。若於佛法深心得不壞信。是名報恩。又
華嚴偈云。如來無數劫勤苦爲衆生。云何諸
世間不大師恩。故古者云。假使頂戴塵沙
劫身爲床座遍三千。若不傳法度衆生。決
定無能報恩者。至哉言乎。是故凡稱佛子
佛慧命。念念追慕洪恩。隨時修供。豈世
禮哉
佛降誕
預結花亭一座。以示生佛相。安立香湯盆
。用小杓二柄。佛前陳花菓燈燭齋供。至
日大衆登殿擧讃。堂頭上香大展三拜。維那
浴佛偈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徳
五濁衆生令離垢同證如
來淨
法身
大衆隨擧而和。堂頭執杓三沐退身
再拜而出。首座乃與兩序揖班。毎班二位。
同跪佛前香三沐沐畢即擧楞嚴呪回向
是日堂頭
陞座説法
午間鳴鼓集衆上供。堂頭大展三拜。
坐具。進爐前拈香。復位三拜。再進上
茶上食。侍者遞上退身三拜收上供時維那
宣疏。如
成道涅槃等
倶倣
佛成道
預設香花燈燭茶菓珍羞。至日五更大衆登
殿祝讃。堂頭拈香是日陞
座説法
午如法上供。堂
頭如前上香。右二日當
大鑑清規云。佛誕生佛成道。此日設浴。臂喩
經云。佛以臘月八日神變伏六師。六
師負墮。遂投水而死。徒黨有存者。佛爲説
法開悟。同日白佛。世尊以法水我心垢
今我請佛僧浴身垢
佛涅槃
先一日知殿僧。汛埽佛殿涅槃像。營
香花燈燭茶果珍羞。以申供養。至日五更大
衆祝讃。堂頭拈香早粥後。衆誦遺教經。堂頭
陞座説法。午供時。如前拈香及上食
觀音降誕
預設香花燈燭茶果珍羞。至日鳴鼓。集衆
普門品。堂頭上香午供如
彌勒降誕
供具諷誦拈香同前。若堂頭有他縁。都寺代
爲上香
  尊祖章第三
達磨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蓋
當時義學沙門。唯依經解義。溺於名相。不
頓悟。故達磨起而捄之。疑者不信。屡加
毒害。至傃壁九霜可大師親傳&MT04125;。乃
隻履西歸。嗣是宗門之士。祀之爲祖。後百
丈大智禪師。立規矩以訓吾徒。而叢林由
是而興。至於臨濟。乃本宗之祖。我等既承
其後。可尊歟
達磨忌
先一日就法堂上像。嚴設香花燈燭茶
果珍羞古有椸架法衣拂
子等。今略
是晩鳴鼓集衆。念
悲呪。堂頭拈香至日鳴鐘。大衆整威儀
行側立。候堂頭至法語大展三拜。不
坐具。進座前拈香。復位三拜。再進上茶上
侍者
遞上
復退身三拜起具諸忌禮
大衆誦楞嚴
畢。維那回向云。上來諷誦殊勛奉爲初
祖菩提達磨圓覺大師上酬慈蔭十方
三世一切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
波羅蜜。鳴磬一下。衆作禮而退
百丈忌
先一日。就法堂上像供養。諷誦拈香禮
前。回向云。上來諷誦殊勛。奉爲百丈大
智弘宗妙行禪師大和尚上酬慈蔭。十
方三世一切佛云云
臨濟忌
供養諷誦等禮同前。回向云。上來諷誦殊勛
奉爲臨濟慧照禪師大和尚上酬慈蔭。十
方三世一切佛云云
徑山老和尚忌
供養諷誦等禮同前。回向云。上來諷誦殊勛
奉爲前住徑山上貴下隱先老和尚上酬
慈蔭。十方三世一切佛云云
開山和尚忌
毎年逢開山忌。預設香花燈燭茶果珍羞
供養或就開山堂。或就
法堂。隨時施行
前一夜集衆諷誦。
日撞大鐘。普集合山大集。各整威儀。依
次雁列。住持上香三拜歸悦衆鳴
引磬
大衆作
禮排班擧讃誦楞嚴呪心經罷。住持上茶上
食退身三拜
疏文
畢再拜收具。大衆結讃。維
那回向云。上來諷誦功徳奉爲本寺開山先
老和尚上酬慈蔭十方三世一切佛云云
開山塔
毎年遇清明重陽二日。營備時羞。詣塔頭
祭埽。七月半塔頭然燈。或三夜五夜隨
開山愍忌
本堂香花燈燭茶果珍羞。以申供養
大衆諷誦訖。維那回向
  住持章第四
夫住持者何。謂其人其法。使之永住
而不泯也。古無住持。唯傳法旨。大智之後
佛法鼎盛。乃有住持之事。居丈室兩序
佛祖之綱宗。開人天之眼目。徳雖人推
位實天定。豈偶然哉。近代謬妄者。往往以
謀。不其所係之重。昔虎巖禪師主雙徑
時。嘗言道家者流上章謁帝。其還甚遲。因
之答云。爲徑山四十八代住持故。天
閽久不開。爾後四十八代。乃元叟端和尚住
持。噫住持之位前定若此。以力謀之不
唐勞
住持日用
毎日侵早登殿。禮佛二時聽雲版。赴堂。上
下午定香一炷香後。或見客或調理公務。晩
課時據座侍者左
右侍立
衆參禮。若有急務
應接。或大熱大寒不衆者。則掛牌
免禮。入夜復定香鐘鼓後乃寢息
或有齋主請上堂。先一日庫司爲備禮儀拌
。知客引齋主。到兩序寮次第拜見表
法也。小靜後兩序具威儀。同齋主方丈
啓請。齋主上香設悦衆鳴
引磬
兩序一齊作禮
維那
白云
明朝處齋主某甲專爲事。恭請和
尚上堂伏祈慈悲俯垂允可。復一觸禮
而退。翌日早間行者掛上堂牌。小靜後兩序
復領齋主。上方丈催請禮如但不
作白
請訖聽梆赴小席。候禪堂開大靜鐘。兩
序與大衆。各整威儀法堂内或有法昆
仲或諸山住
持名徳。座右設位。或王者官客對
座設位。知禮尊法。則不坐也
&MT04125;侍者。捧
出。法鼓大擂。兩序偕堂衆。入方丈作禮。
住持陞座住持出方丈時。行者知隨六人提
燈提爐。至法堂立兩傍
鐘皷止大衆同擧香讃。住持立座上。三爇
旃檀。齋主座下行香。讃畢住持歛衣據座。
大衆觸禮一拜悦衆二人連鳴引磬三通。維
那接大磬三下。白椎云。法筵龍象衆當
觀第一義。復鳴磬一下問話者
衆問畢
住持提唱。
下座維那復白椎云。諦觀法王法法
王法如是。遂鳴磬一下。衆觸禮一拜送歸
方丈。復一觸禮而出。書記録法語示堂

或有齋主請小參三請。唯先一日兩
序。同齋主方丈啓請。維那白云。明日齋
專爲恭請和尚小參伏祈慈悲
允可。翌日行者掛小參牌平座。齋後鳴
皷集衆。兩序同齋主堂頭入堂。衆擧
讃。齋主行香讃已衆觸禮一拜。堂頭據座。悦
衆鳴引磬三通問話者
出班問已
堂頭提唱罷。衆復
一觸禮。兩序送歸方丈
或遇節臘。或因事無齋主。堂頭欲陞座擧
揚佛事。則不三請但都寺行香一請一
迎。小參亦然。書記録提唱語堂前。若書
記有他縁。書状侍者代
住持進退
凡請新命。必前任住持。預先告衆。次白
。俟公命下。然後修書疏珍重聘請。新命
領已。前住者當方丈設齋。兩序光伴
齋後點對從
上所存物簿
次日前住上堂辭衆下座。撾鼓三
下而退
若新命在遠方。當預發專使專使須
序中
書疏聘請。新命受已。當就彼寺設齋。
日進山。舊住持當預先辭衆退東堂。或
居別院
IMAGE
[IMAGE]
[IMAGE]
新命將院長鳴鐘鼓。合山大衆具威儀
香燈旛蓋。遠出迎接。至山門佛殿伽藍祖
師堂方丈各炷香
法語
大衆拜賀。是日開堂祝聖
方丈中須香花
燈果諸供養具
午間佛殿上供新命拈香。俟
雲版齋。下午巡寮當晩小參。常住設
。新命入院後。會兩序茶詳詢從上砧基
什物。點對交割
凡住持有教誡囑付。兩序執事。當
施行。毋權以逆師法。若所命有
防礙。似行者。不妨從容禀白
又住持人。亦不尊自用。致上下不穆
而壞化風。凡有公務。當合山有名位人
并兩序執事互相議論。可則行之否則止
之。足至公無私而住持之道正
又常住物重如山。住持人不私用。亦不
互用。罪歸身後。豈不見禪林寶訓云。常
住金穀。除衆之外幾如鴆毒。住持人與
其出入纔沾著。則通身潰爛。律部載
之詳矣。古人將錢。就庫下生薑藥。
蓋可見。又人天寶鑑云。東山淵禪師。自
遷至五峰。見火著東山所用者
異。遂詰其奴曰。莫是東山方丈物乎。奴曰
然。彼此常住無利害。故將至之。淵誡之曰。
汝輩無知。安識因果有互用之罪。急令
。以上二事乃千秋模範。老僧自愧徳涼。但
持數刹。未嘗私用常住。蓋因果昭然不
犯也
  梵行章第五
梵行者。沙門釋子所行之本行也。梵者
淨也。爲僧不淨行。以至醉濃飽鮮靡
作。則是禿居士袈裟賊非以爲僧矣。
此之徒。生遭王法死墮泥犁。可悲可
羞可恥。好心出家者。既預叢林賢聖之
。當難遭想。洗心向上志進修。就
使道眼未明。亦成一淨行高徳之僧。爲
師範世福田。不虚蠧信施。若不
者。非吾眷屬。勿吾門可也
學道人先須堅持禁戒。如沙彌十戒。比丘
二百五十戒。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識相堅
持。毋違犯。設有違犯。即當大慚愧
痛自責心發露懺悔。次行種種利益之事。以
戒徳。大抵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則梵行二
字。已包括無遺矣
若不戒無定。若不定無
慧。戒定慧不具。則貪嗔癡日長。貪嗔癡日
長。則梵行全虧。梵行既虧。縱有妙解
三藏玄言。讀得四庫文章。臘月三十夜到來
半字也用不著。當此之時臍無及矣
凡是黄檗兒孫。須黄檗規約持戒禮誦増
參禪。禪暇不妨。博覽藏典尊宿語録。智
力有餘者。博及群書。庶幾可矣。常見少年
僧衆。不罪福輕重。佛祖經教置
聞。競從俗士書。狎近惡友流浪忘
返。以至敗名喪徳者。皆由書始也
又有一等無恥之徒。怕叢林拘束口習
。寓居俗舍。竟歳不歸。縱情放逸甚。至
酒色梵行。退人善信。上玷法門。下
師傅。此等名爲焦敗種草惡毒根苗。入
地獄箭射者也。知事察出。焚衣單
門擯出
弘戒儀式
凡欲壇弘戒。頭首知事預白堂頭。議
羯磨教授尊證引請諸闍黎并侍者直壇。然
後知客引沙彌頭。以柈袱禮儀。特就
方丈齋。請諸闍黎。都寺書記副寺光伴
書記出榜掲
堂前
開戒在邇。内外諸師欲戒者。
先就庫司戒資。次到書記寮名以
便填牒。勿時周章。謹白
又以大紅紙戒壇執事單。并弘戒日單
戒壇前
戒壇執事
寺上羯磨阿闍黎
寺上教授阿闍黎
寺上尊證阿闍黎
寺上尊證阿闍黎
寺上尊證阿闍黎
寺上尊證阿闍黎
寺上尊證阿闍黎
寺上尊證阿闍黎
寺上尊證阿闍黎
引請某某闍黎
侍者
直壇 引請二位。或四位。
侍者二位。直壇四位
引票三師七證
共十條
第一引票上某某宗師爲得戒大和尚
第二引票上某某宗師爲羯磨阿闍黎
第三引票上某某宗師爲教授阿闍黎
第四引票上某某宗師爲尊證阿闍黎
第十引票
倶倣
○票用紅紙。長二尺餘闊五寸
弘戒日單
初一日上午進壇演淨
下午羯磨阿闍黎。審在家出家求授五戒八
戒十戒等遮難
初二日上午。堂頭授在家出家三歸五戒
下午禀堂頭法。差羯磨阿闍黎沙彌十

初三日上午堂頭付&MT04125;
下午差教授阿闍黎教持衣&MT04125;
初四日上午。差教授阿闍黎説沙彌十戒

下午羯磨阿闍黎策發沙彌
初五日上午。教授阿闍黎説四依
下午差羯磨阿闍黎預問難法
初六日上午登壇授大比丘具足戒
下午差教授阿闍黎隨相
初七日上午。將菩薩大戒。羯磨阿闍黎預
前審戒法
下午將菩薩大戒。差教授阿闍黎
七遮
初八日上午正授菩薩大戒
下午教授阿闍黎。誦梵網經。方丈示差票六條
日單

抄出

初六日授比丘戒設位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初八日授菩薩大戒設位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戒牒
  謹遵梵網經
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覺已。
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
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爲戒亦名制止若受
佛戒者 國王王子宰臣百官。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及一切人非人等。但解法師
。盡受得戒
千佛流傳惟此一法。況戒爲入道之基六度
之首。教中之正體也。茲據 大明會典一欵
洪武十年三月十三日禮部尚書張呂等。奉
聖旨天下各寺院僧人們知道。如有僧人行
。願要行脚習學經律教參禪。的聽
外參學。或善知識在寺院山林。供相講
明宗教。傳誦戒律。所遇官司毋他。欽
此欽遵。又於 萬暦四十一年十月九日。御
馬監太監張然。傳奉 聖旨賜紫衣&MT04125;
錫杖。恭就五臺山 勅建永明禪寺。傳
千佛大戒。上祝 聖壽無疆。福國裕民。欽
此欽遵。依例傳戒。廣行善法周擴 聖
。今於 省 府 山 禪寺。建壇説戒。
初壇于本年本月初三日。授沙彌戒。次壇
本月初六日授比丘戒。三壇于本月初
八日菩薩戒。内有僧 年 十 歳 係
 府 縣人。原出家于 寺禮 爲落髮
。發菩提心。就 本壇次第受菩薩大戒
合牒給與隨身執照。遊方參學。凡遇關津
把隘處。憑此驗實。須牒者
臨濟正傳第三十世授戒和尚
  羯磨阿闍黎
教授阿闍黎
尊證阿闍黎
引請 闍黎
  右牒給付 戒弟子 收執
太歳 年 月 日給
  戒牒此二字
大字
 太歳年月中用
三寶印
三衣&MT04125;
戒子發心受戒。要須自己置辨三衣&MT04125;。若
借若無竝名非法。準律明判。竝不戒。一
生虚受信施。將來墜墮三途
新戒參堂
沙彌比丘菩薩新得戒已。引請引新戒。參堂
巡寮事畢歸
應齋持&MT04125;
齋時各著七條衣。就位捧&MT04125;。念供養已。放
&MT04125;。羯磨侍者出白云佛制比丘
存五觀散心雜話信施難消大衆聞磬
各正念磬一下。衆受食時。同教授侍者。鳴
引磬潙山警策。念畢結齋。先念準提
。後
偈云
所謂布施者必獲其義利若爲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飯食已訖當願衆生所作
皆辨具諸佛法
日用偈呪
五衣 善哉解脱服無相福田衣我今頂
戴受世世不捨離 唵悉陀耶莎訶七遍
七衣 善哉解脱服。無相福田衣。我今頂戴
受。世世常得披 唵度波度波莎訶七遍
大衣 著僧伽黎當願衆生入第一位
得不動法
善哉解脱服。無相福田衣。我今頂戴受。廣度
諸群迷 唵摩訶迦波波吒悉帝莎訶七遍
佛前 若得見佛當願衆生得無礙眼
一切佛 唵阿蜜栗帝吽癹吒七遍
展具 臥具尼師壇長養心苗性展開登
聖地奉行如來命 唵檀波檀波莎訶七遍
&MT04125; 如來應量器我今得敷展願供一
切衆等三輪空寂 唵斯麻摩尼莎訶七遍
出生 法力不思議大悲無障礙七粒遍
十方普施周沙界 唵度利益莎訶七遍
此早齋用
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衆羅刹鬼子母
甘露悉充滿 唵穆帝莎訶七遍 此午齋用
侍者送食 汝供鬼神衆我今施此食
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唵穆力陵莎訶七遍
如無侍者
自送亦爾
&MT04125; 以此洗&MT04125;如天甘露味施與諸鬼
悉令獲飽滿 唵摩休囉悉莎訶七遍
嚼楊枝 嚼楊枝時當願衆生其心調
噬諸煩惱 &MT80417;&MT80417;二十
一遍
莎訶
淨手 以水盥掌。當願衆生。得清淨手
持佛法 唵主迦囉耶莎訶七遍乃至二
十一遍更妙
洗面 以水洗面。當願衆生。得淨法門
無垢染 &MT00645;二十
一遍
莎訶
聞鐘 願此鐘聲超法界鐵圍幽闇悉
皆聞聞塵清淨證圓通一切有情成正覺。
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
出火坑願成佛度衆生 唵伽羅帝耶
莎婆訶七遍
登厠密念 唵狼魯陀耶娑婆訶七遍 念
先彈指三下
大小便時。當願衆生。棄貪嗔癡蠲除罪法
唵室利曳娑醯莎訶七遍
洗淨 事訖就水。當願衆生。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又云洗滌形穢當願衆生。清淨調
畢竟無垢 唵賀曩密栗帝莎訶七遍
登厠洗淨。比丘常法經云。不洗淨者。不
大僧類。不禪床。不登寶殿等
若違者得惡作罪
已上偈呪乃廣中取略以便受持。若欲
毘尼日用録
  諷誦章第六
早晩諷誦。叢林定課。大衆和合。共演摩訶
海潮於紅蓮舌上。流梵韻於金碧堂中。上
有頂下徹風輪。俾見者聞者頓除煩惱
幽者顯者悉獲良因。功無唐喪。福有歸。
況此方眞教體清淨。在音聞則諷誦之儀其
闕歟
早晩堂
早堂誦楞嚴呪心經。繞佛繞畢。跪念怡山願
。或華嚴願文。此文倶要滴水魚。和聲緩
念。貴在悲切懇到。善念者最能生人善心
念畢引磬維那唱云。四生九有同登華
藏玄門八難三途共入毘盧性海
一通
起身
三自歸
晩堂誦彌陀經蒙山施食文心經往生呪。次
普回向眞言。繞佛繞畢。跪念願文。維那
警策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大衆大磬
一聲
當勤精進如救頭
但念無常愼勿放逸三歸
同前
毎月遇十四三十羯磨夜。誦彌陀經已。跪
念八十八佛懺悔文。至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三稱已
一通
起身念出食文。如常課誦畢羯
大衆展具三拜互跪合掌。
維那鳴大磬。三聲白云
本山萬福禪寺住持
沙門領衆等具白羯磨
一下
仰冀十方
常住三寶伽藍聖衆同作證明如有犯
根本大戒剋剥常住者即時譴責犯小
過者對衆懺悔夜羯磨復鳴
一下
衆伏身一拜。收坐具分班。維那云。羯磨已
大衆師對首三拜羯磨時。堂頭拈香三拜。
佛前衆事畢。歸
拜听
普茶
上供諷誦
鼓聲威儀殿。維那擧香讃。齋主行
香事。具禪林課誦本
小菴早晩諷誦
菴居衆少課誦不如法。早間念大悲呪心
。至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三稱
已念
上來現前
清淨衆諷誦如來祕密呪云云佛號若干
聲。跪念願文三自歸
晩間彌陀經或大
悲呪
出食文餘同
又毎日上下午坐
香一炷。然後或辨事或看讀。夜間坐香一炷。
此定課也。若能精進長坐。則勿定課
小施食
凡住小菴院施食。就佛堂前。設淨几香
燭齋筵饅頭一盤飯一盤豆腐一盤生
菜一盤淨水一盆時菓數品
夜鳴鼓三
通。衆具威儀擧讃云吉祥會啓甘露門開
魂甶子降臨來聞法飽香齋永脱輪回
幽暗一時開 雲來集菩薩云云次念大悲
呪三十五佛施食文宣疏末唱十六觀門
或蓮池
海會
主者回向云。上來設放甘露法食
徳圓滿普沽沙界和南聖衆遂回身禮佛。
齋筵。施
二時念供養
二時臨齋。必須供養儀出生事具
誦本
齋後結齋或受&T049514;
&T049514;
財法二施等無差別
圓滿具足檀波羅蜜。維那云。謝齋遂問訊
歸堂
放生儀式
生到即集衆。備淨水一盂楊柳一枝。稱
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聲大悲呪洒淨
次念
多寶如來。南無寶勝如來。南無妙色
如來。南無廣博身如來。南無離怖畏
來。南無甘露王如來。南無阿彌陀如來三遍
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歸依佛兩足尊
歸依法離欲尊歸依僧衆中尊歸依佛
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三遍
佛子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
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三遍
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三遍
自性衆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
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三遍
願以此功徳普及於一切我等與衆生
共成佛道便放
經懺
凡有施主求願或預修或保安或荐拔等。請
僧轉經禮懺。或一日或三日或七日。都寺知
客引施主堂頭。次就庫司淨財。定
日建道場。預請書記辨疏掲日單。庫子營
備種種菓品。殿司直壇嚴設壇場。至期鳴
鼓集衆如法禮誦。午必上供。夜放焔口或
蒙山隨施主願心
靈前諷誦
凡施主設齋求薦靈。殿司爲設靈几
。陳香花燈燭茶菓等。至期鳴鼓三下。維
那領衆登殿上供。次詣靈前三寶讃彌
陀經或大悲呪心經往生呪變食眞言結讃回
若堂頭有荐偈靈座上。衆擧讃時。施
主詣靈前挿香退身三拜。左右各一拜
放水燈
水燈齋筵几案法器於舟中。及
懺主率衆登舟念蒙山施食科。念畢放
喧譁戯笑。蓋欲潜水府冥靈沈淪
之苦。非游戯也。凡作佛事或禮懺念經等
必須淨三業肅威儀。次第隨衆如法
禮念。志存利益放逸
  節序章第七
日月代謝節序推遷。念世界之無常。痛生死
之大故。勤行法事頓禪林。斷今時衲子
之墮習。傚從上聖師之妙行。自利利他徳莫

正月
歳旦祝聖建三千佛道場事具
釐章
上元解制上堂十七日百丈忌事具
祖章
二月
十五日佛涅槃事具
本章
十九日觀音降誕事具
本章
三月
清明日埽開山塔
二十九日徑山容老和尚忌事具
祖章
四月
初三日開山和尚忌
初八日佛降誕事具
本章
初十日臨濟祖師忌事具
祖章
十五日結夏上堂
五月
端午日上堂 小參 示衆
初八日彌勒佛降誕事具
本章
六月
七月
十五日解夏上堂
建盂蘭盆報本大會
先十日前庫司知客。白方丈普度簿。合
寺僧衆及諸檀信。欲先靈者。各出淨資
簿。後到書記寮先靈郷貫名字。以便
疏題牓。至期庫司營備種種菓品。供
佛菩薩・韋駄・伽藍・監齋・寒林所牓文及所
薦先靈
逐日午間。各具齋供。大衆各依日單
禮懺。至自恣日。當午設和羅飯華言自恣食
以五果

&MT04125;之安佛前。大衆上供跪誦
盂蘭盆經。住持拈香。夜放瑜伽法食或住
菴院
會。唯
誦經一日可也
八月
中秋上堂 小參 示衆
九月
重九日掃開山塔 上堂 小參 示衆
十月
初五日達磨祖師忌事具
祖章
十五日結制
凡遇結制時信心長者。欲期主。先白
堂頭及都寺。次知客引至庫司淨貲。營
備一期中所需之物。毎五逢十開浴時
早間掛開浴牌。陳香几菓品糖湯。午後湯熱
知浴。具威儀堂頭及兩序。次第入
餘事具
浴堂規
十一月
初四日開山和尚愍忌事具
祖章
冬至日祝 聖上堂 小參
十二月
初一日開戒期事具
行章
初八日佛成道事具
本章
除夜毎年二十九日開浴結算如無三十
則先一日
夜放
蒙山。歳除日。佛殿・韋駄・伽藍・祖師・緊那羅
王・彌勒・觀音・祖堂・檀越祠等處。各設香花
燈燭菓品齋供。將午鳴鼓。集衆擧香讃
堂頭拈香八十八佛懺悔文上供儀。次詣韋駄
天伽藍神等處。諷誦歸念願文三自歸畢。
方丈禮堂頭。歸位聽版赴齋。下午小
參。藥石後常住普茶。次堂中執事等。就
茶筵。請堂頭及大衆。初一夜堂外執
事備茶筵。初二夜堂頭設普茶
節序佛事疏語
  歳首啓建祝聖道場
伏以三陽開泰頒玉暦於四方千佛迎祥
現金容於萬福大哉乾元資始妙矣洪運
維新恭焚五分之眞香敢竭一誠蓮鑒
揣徳全疎撫膺惟歉主盟禪席
叨覆載之恩開道凡情尤藉照臨之
握機輪于掌上承至化于寰中匪憑
我佛之慈曷祝堯仁之壽由是歳當啓
祚之辰敬集合山海衆登臨寶殿極唱圓
頂禮三千之聖號大開一七之期場
三業于一心融一念于三際伊蒲陳供上獻
十方聖賢甘露均濡下資一切品類集此勝
端申祝慶伏願佛日與舜日齊明皇風
同慈風永扇載謌載徳萬方均樂葛天民
種福種因一會咸歸檀度衆堅初心而成
妙果聞正法而袪妄縁百福駢臻仰冀
邦基永固三門鎭靜長期祖道東興一衆
安康四時迪吉
又元日禮懺通用疏凡小菴院
倶可
伏以泰運方亨萬物咸沾化育慈風乍啓
大千悉獲鴻休是以山河鎭靜黎庶安康
在在謌聲載道時時瑞氣臨垣沙門感此
山居無難行道多祥皆由上天覆護
之徳諸佛加被之功由是涓履端之旦
日嚴設華壇廣陳清供仰勞六和淨
頂禮諸佛洪名鏧竭一心肅清三業
梵音唱處諸天合爪以同聆法樂鳴時
九地圓通而共證多生父母悉使超昇
現在宗親恒沾利樂人人獲三多之慶
各保四大之和次期本山檀越合國士民
菩提弗退固佛法之金湯祿位高昇
皇家之柱石更期山門鼎盛僧海波恬
悟直指之心均闡單傳之化使金輪與法
輪共轉帝道等佛道遐昌凡所祈求
承感應
佛涅槃疏
伏以節値仲春跋提河悲聲驟起時當
中夜娑羅樹遺教親宣示有之幻躯
入無聲之三昧雖謂千百億身遍刹塵而
不滅奈縁七十九載果夙願而難延經今
久遠法化猶存敬想金容曷勝孺慕
是今月十五日就于本寺率衆苾芻
翻貝葉恭焚艾衲之薌學展純陀之供
伏願一眞界内垂金臂以提携大寂光中
縱紺眸而洞鑒令人人入毘盧性海俾各
各契涅槃妙心謹疏
觀音大士降誕疏
伏以至化令行青帝扇春風之律圓通門
大悲現水月之容既無生而不度信有
感以斯彰爰瀝丹誠仰垂洞照今據
寺住持沙門雲集苾蒭恭投蓮座仰
惟大士降生之日正當百花呈瑞之時
秉一心焚戒香於寶鼎肅清三業宣梵
韻於海門在會檀那樂聞正法視生慈眼
威光洒甘露於楊柳枝頭三根普潤
布慈雲塵沙界内萬象皆春六合昇
兆民向化
開山和尚涅槃疏
伏以宗燈發焔列刹均分祖苑之光
樹變榮群生俄動鵠林之慼既識心而能
達本豈飮水而不知源凡我宗枝合舒葵
恭惟本寺開山先老和尚徑山首出
濟正傳一棒西來起扶桑三百年之法運
廿春東寓開黄檗五千指之禪場行百
丈禮儀巖巖師表提三玄正印凛凛霜容
麗日月於天中擒象龍於喝下徳臘高
超乎一世足稱闔國之瞻依道名上
徹乎九重屡受聖皇之眷注既而能事
周隆化功告備&T055713;然入無聲三昧正爾當
首夏初旬涙眼墜珠感人天之悲戀風柯
掠地動林鳥之哀號雖云生滅同原
實音容異世追念開天之偉績莫酬刻骨之
深恩茲値週諱辰敬集四方海衆諷誦
楞嚴神呪上陳香積藉此勝因特申
供養伏願大寂光中等毘盧而受用眞如
界内垂慈眼以普觀涼樹秀發孫枝
仰千秋之慈蔭祖山高増翠色永期
萬福之來臨謹疏
釋迦文佛降誕疏
伏以降跡毘藍現四八端嚴之妙相
身刹土開億千廣大之化門稽首鴻慈
俯舒葵悃今據寺。住持沙門等竊
赤帝司權乃當首夏迦文瑞世正値良
人人願氷金躯喜九龍之吐水處處弘揚
正法仰三界之獨尊七歩周行躡青蓮
於足下萬方普照放白玉於眉間破長
夜之昏衢開群生之覺性謹疏
建盂蘭會疏
伏以純孝格天目連尊者啓盂蘭之會
眞慈應世調御丈夫興報本之懷闡一
代化儀爲萬年聖訓普天仰式率土遵依
稽首金蓮俯舒誠悃切念衆等生逢聖
幸厠僧倫戒品霑身向荷佛光之覆
蓼莪成詠重嗟親徳之未酬是以涙眼風
想音容之如在山舟夜壑驚歳月之迭
及其發足離郷自瞻風撥草或乃忘
縁遺世專爲訪道尋師道既罔聞將何慰
親以道恩無能報敢言割愛忘恩全虧甘
旨之勤勞竟抱終天之哀慟茲者秋臨
大地節屆中元幸逢諸佛歡喜之辰乃是
衆僧自恣之日恭就當山崇建道場
禮諸佛懺法用酬罔極洪恩伏願聖眼遙
玉毫垂照衆等父母師長普及法
界有情歴劫親縁多生眷屬在堂者
享頥期之壽過去者直登清泰之郷。聞
偈以袪妄情悟無生而證法忍克成子道
化育群機
伏以桂花初秀蓂莢均開正當諸佛歡喜
之辰適値衆僧自恣之日切念衆等
心未盡聖智未圓思父母之劬勞何以報
念幽冥之痛苦奚以超昇由是就于
本山率諸清衆諷利生之妙典誦報本
之眞詮午陳淨供夜設斛食以斯善利
施群生所薦靈魂幸垂加被伏願親恩
普報子願無違在堂者福海増深已往者
罪花凋謝生生咸承般若世世不退菩提
次期檀門清吉僧海安寧天下昇平萬民樂
凡在未祷之中悉頼大慈之蔭
施食疏
伏以慈心普運弘開利濟之門甘露均施
廣及幽冥之衆俯申葵悃仰叩蓮臺今據
奉佛植福弟子某甲窃念夙植善
幸藉佛天之覆庇生逢明世長居人道
之全安痛幻身之靡實嗟道業之無成欲固
壽元宜修勝福由是虔發一誠就于當寺
敷陳香饌供佛及僧晩設甘露法食廣資
冥途品類仰憑清衆同運眞慈唱梵海之
潮音破昏衢之大夢伏願玉毫垂照
澤均沾等色身勇健進道無虞先靈
眷屬悉證果於蓮胎現世宗親同歸心於佛
隨有縁而得度信無願而不從謹疏
佛成道疏
伏以雪覆千山示六年之苦行星明午夜
契歴劫之眞機不有正因曷成極果是以大
千經卷匪智人而莫剖無上妙法微覺者
而難知生逢末運忝紹宗猷洽髓
淪肌咸承聖澤摩頂放踵悉沐鴻恩想當
時一麻一麥之飡添今日無涘無涯之愧
是恭登紺宇敬獻香麋廣集僧伽稱揚寶
伏願香煙起處結成遍界之雲臺葵萼傾
上達大慈之覺苑頓除衆等妄想執著
親證如來智慧徳相謹疏
寒林榜
法身本具。佛性不無。奈縁片念之差池。遂
無邊之困苦。黄泉路畔。白骨加新。熱鐵山
間。飢煙競起。撞頭磕額。欲出無門。籲地號
天。擬何所。徒流離于累劫。枉出沒乎千
。凄凄草野。恒聞哭泣之聲。瑟瑟寒林。毎
風霜之慘。匪我佛慈力。曷超汝等幽
。以今節屆中元。法行普度。開金繩之覺
。設願海之慈筏。各宜直下知歸。切莫
前蹉過。醍醐乳酪。隨意所需。華藏蓮臺。擧
頭斯至。猶春風之微動枯木回蘇。等秋水
之澂清。氷輪應現。如斯勝會。願證菩提
  右榜曉諭鬼趣通知
  太歳某年七月 日給
  禮法章第八
禮者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在儒固常行
之。方外人所廢也。方外人禮法。非是外
邊幅。蓋爲内簡其心。必先外東其身。未
外既放逸而内能靜一者也。佛制比丘
威儀必肅。百丈製作禮法必嚴。大覺璉動靜
尊嚴。黄龍南進止有度。有自來矣。宋伊川
先生。見僧入堂嘆曰。三代禮樂盡在此矣。
是觀之。方外人禮法可不謹與
堂衆出入
堂中大衆。或早晩課誦。或二時赴齋。一出一
入。衆目所觀不謹。出則頭首先行。末
位後接。兩人竝肩徐歩叉手。不左右顧
&MT80491;。不涕唾言笑。合掌不中。繞佛不
履。禮拜不參差。伏則同伏。起則同
起。經聲不緊緩。緊則倶緊。緩則倶緩。想
金容于神鑒。融諦理于心源。或赴齋時坐不
足。食不聲。端身正意。下氣和
容。運三匙于願前。作五觀于厥後。入則末
位先行。頭首殿後。威儀必肅。體貎必恭。及
接版散班。各嚼齒木口。隨衆經行餘事
堂規凡住持有公務遠出。晩參時白衆云。
山僧明日有。當行。知事大衆凡山門庶
務。善加理治弛廢大衆領
各一觸禮
翌日臨
發聲鐘鼓。大衆送至山門外。歸時亦鳴
。具威儀迎接。若暫出入。則不鐘鼓。若
諸山有應世大尊宿到山。亦當鳴鐘鼓
衆具威儀迎接。住持人山門前竚候。問
起居。敷設床座。竭誠供養勿得苟簡。若有
王者及尊客。欲謁住持喜法會。知事
頭首。亦當禮延接。相對道話令歡喜
起信心。切忌間談世務。彼此無益。相傳
昔有官人。入寺値一沙彌在天王殿地。
官人問曰。金剛如何努目。菩薩如何低眉。
沙彌對曰。金剛努目可以降伏衆魔。菩薩
眉。所以慈悲六道。官人不覺致敬。此所
謂善説道話。生人正信者也。若寺中早晩
上下相遇。互相致敬。若是尊長。須立道
尊長過後乃去。不唐突。豈不見受
禪師云。廊下逢僧須問訊。門前遇客要
。出家體態宜謙讓。莫愚人禮數無。又
寺中僧衆往來須褊衫直裰登厠
作務時
若父
母師長。有命當應者。須知事給暇
事訖即回。若不給假擅自出入。以致妄爲
非法者擯治
堂規
五鼓報鐘鳴連一版。直日掲帳齊盥沐禮佛。
二版上單。三版止靜香。一寸開靜課誦。誦畢
雲版鳴。齊過堂粥。粥後接一版香。魚
二鳴經行香半炷二版茶。復經行香將完。魚
一鳴齊抽解歸位。三版止靜坐香完開小靜
茶香二寸。隨意經行。魚一鳴抽解三鳴復靜。
香完隨意坐。候梆鳴開靜歸位。聽版過
飯飯後接版定香。止靜如前。候開靜
粥。粥後聽報鐘鳴課誦。誦畢歸堂鳴。引磬
問訊一版。定香止靜如前。香完開靜放參」
一。堂頭上堂時。各具衣次第而立。有話問
則出。勿參差。違者罰
一。堂中出入時。出則執事在前。入則執事在
後。違者罰
一。止靜坐香并課誦。不衆者罰
一。巡香故縱昏散者罰
一。隣對單攛互坐位。雜談者罰
一。食時不結齋。無事預起者罰
一。直日接版定香。鳴魚洗茶鍾。毎須炤管
違者罰
一。抽解沐浴洗浣時。不客堂諸寮空
人雜話。違者罰
一。經行時不亂行。放參後不亂走作
聲妨衆。違者罰
一。爲己事他出。當衆問訊告假。過限者
旋便進堂。在外消遣候單。除公務

一。尊客入堂。聞客版鳴齊歸位。參差者罰
一。鬪構是非。屡不衆者出堂
一。有小恙告假。重者給假。至重者出
堂調養 方丈立
朔望雲集唱禮
維那云。大衆師展具展畢云某年某月朔望
之辰雲集三拜拜畢云不勞起具又云西天東土
歴代祖師三拜天下大善知識三拜徑山先老
和尚三拜 本寺開山老和尚三拜 堂頭和尚
三拜 首座師三拜 西堂三拜 後堂師三拜
堂主三拜 都監寺三拜 監寺三拜
都寺
維那三拜 書記三拜 知藏三拜
副寺三拜 典座三拜 知客三拜 
三拜 知浴三拜 方丈侍者師三拜
悦衆師三拜 客堂主三拜 監收三拜
耆舊三拜 化主庄主師三拜 飯頭茶頭師
三拜 貼庫貼案三拜 印房作房師三拜
殿主直座三拜 香燈侍者三拜 米頭磨
三拜 田頭圊頭三拜 園頭菜頭
三拜 柴頭火頭三拜 行堂碗頭三拜 
具雜務三拜 直牲直作三拜 巡照巡山
三拜司鐘門頭三拜 知隨行者佛子問訊
内外擧到不周者普禮三拜堂頭和尚完
禮三拜請起具
浴堂規
凡浴期以五逢十爲限。如明日朔望。則
先一日設浴。遇期日先掛開浴牌。午後湯
熱。具威儀堂頭浴。浴畢請版首執事
浴。次通知客尊客浴。後行梆三下。堂衆
單。毎單八位入浴。堂衆浴畢。梆六下客堂
衆浴。復普梆三通堂外行衆浴。如生疥癬
者。隨後浴。不紊亂。違者罰
入浴軌式
凡入浴室。當淨衣於淨竿。觸衣掛
觸竿。浴前先洗淨洗足須細行。不觸水
浴釜洗時持
偈呪
若洗足時當願衆生具神
足力所行無礙洗浴身體當願衆生身心
無垢内外光潔 唵跋折囉惱迦吒莎訶七遍
浴堂小遺。不人語笑。人天寶鑑
云。有一沙彌。入浴戲笑。遂感沸湯地獄之
。痛哉幾微小失。而招大過。可戒歟
沙彌祝髮
凡爲沙彌剃染。知客先禀堂頭法名
堂頭手書云。某日爲某甲
沙彌祝髮。秉刀師某甲
堂前。隔宿先爲剃
頭。留頂心髮。名曰周羅梵語周羅此
小結
日清
旦。方丈中設香花燈燭。堂頭據座。秉刀師
威儀。引沙彌方丈。秉刀師先作禮已。
沙彌炷香三禮互跪合掌。秉刀師持淨水
頂。遂爲剃落。沙彌起身作禮九拜。次禮
秉刀師九拜。遂登殿禮佛參堂巡寮。即日設
齋供衆。若淡薄者。隨分剃落之後。依業師
教誡習經律。至戒期時受沙彌戒。若住
小菴院。本師爲祝髮畢。即依弘戒法儀。授
三歸五戒及沙彌十戒。付衣隨衆。歴三五
登壇受具。若慧根鈍未律儀者。須
勤學可
叢林中不私受少年弟子。夫爲衲子。爲
生死大事腰包頂笠參叩宗師。縁合則住。不
合則去。即己身尚恐繋累。況受徒耶若一
人私受。則衆人倣効。非叢林法也。違者出
寺前。有沙彌祝髮者。略存其禮。或有發心
。誓欲叢林出家依止堂頭。不阻障。或
久住老成輩。乏人奉事。堂頭給與。非
私受也。若別住菴院者不
齋堂兩序位次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執事單
方丈侍者 典座 化主 作房 田頭 碗頭
  都寺 知客 庄主 殿主 圊頭 知具
監寺 直歳 飯頭 直座 園頭 雜務
維那 知浴 茶頭 香燈 菜頭 直牲
書記 悦衆 貼庫 侍者 柴頭 直作
知藏
主 貼案 米頭 火頭 巡照
副寺 監收 印房 磨頭 行堂 巡山
           司鐘
 叢林師訓條規大約  門頭
           知隨
 須示有十開天童密雲
老和尚作
 行者
           佛子
第一。爲佛弟子。務先遵佛遺制。晨夕必以
禪誦。依時習業。若不爾者。非佛弟子。自
當出院
第二。爲佛弟子。務先遵佛教戒。必欲
身口意三業。防微杜漸。常自簡察。若不
者。非佛弟子出院
第三。爲佛弟子。務先遵承師命。一一教誡。
十二時中毋忤逆背。誨況有抵觸。若不
爾者。非佛弟子。出院
第四。不私蓄長物。販賣貿易營利者出

第五。不坐食無功。專學己業。不
公務者出院
第六。不鬪是非互相謗毀。以至交
相打出院
第七。不潜自出入習近男女色。犯者出

第八。不取常住物。結托豪貴施主。犯
者出院
第九。不托常住名色人布施。背
衆隱匿。浪費不公用者出院
第十。不托貨買落常住錢財。背
偏用者出院
繼有十事。當戒須知。但有老疾重病者。規
矩飮食不衆。稍異調養。是一
病愈不瞞心假病躱嬾。專圖私費
食用。是二
托公務擅用常住財物。毀廢無
負缺不償。是三
故毀棄常住貨物等件。不隱匿恃
倍賠償。是四
前犯擯出未悔過。毋強不
。擅自如舊安居。是五
因果罪福無慚無愧。凌蔑規矩
同居。是六
守僧規戒律。在外遊食。妄爲毋
稱本寺名色。是七
出家衣帽。但專世俗非爲
。玷汚法門。是八
交非法黨衆。往來混擾作踐枉用
常住。是九
内外執事。毋權剋落常住財物。隱
匿以爲己有。背衆私費受用。不衆同
。專圖私蓄。坐觀常住各項廢弛。不理者
大衆白方丈擯罰。是十
叢林法衆多寡。必以規禁先。不婆羅
門聚會無避忌。在上條目。如有犯者。量
輕重罰責。如極重。從偏門擯出。無
特曉
方丈立
省行堂
省行堂者。有病比丘攝養之所也。使其省
察行苦而興悲智。云夫彼此有身。誰無
。既有叢林。僧衆所集不設。茲老
僧最初開剏無此。厥後住持有力者
之。此堂貴在高燥寂靜之處。窓牖明
亮凡案淨潔。湯火器用藥石等物種種置辨。
擇一二有道心善視病者之。又病者勢
隨衆飮食。當別打辨以俟
立僧秉拂
堂頭欲立僧秉拂。先令侍者委曲陳情。如
允意。堂頭就方丈特爲設茶。兩序光伴
立僧侍者預席。次日堂頭立僧上堂下座立
僧詣方丈禮謝。午後兩序具威儀啓請。維
那上香。明早掛秉拂牌。半齋時兩序覆請。
開靜接鐘。方丈侍者。以盤袱法罏拂
。至立僧寮。同一觸禮而退。立僧侍者。遂
罏拂法堂。法鼓大擂。兩序偕堂衆
迎。立僧入堂。與兩序問訊登座。維那擧
讃行香。讃畢大衆一齊作禮。立僧就座。悦衆
引磬三通。維那白椎。立僧秉拂提唱下
座。齎罏拂方丈禮謝退身。遍巡兩序及
衆寮問訊。下午立僧侍者。録法語
已。掲法堂前
  普請章第九
普請之法叢林常事。末代澆薄。唯好安逸。十
指不水。百事不懷。横草不拈竪草
拾。自謂我參禪辨道不乎此。獨不思。
老盧踏碓終成大器。百丈荷鉏永作人師
老僧在故土時重興黄檗。雖數千指。普
請之風日日不墜。蓋古徳之規不
焉。今在此方叨受國恩。事事如意故
田園耕種之勞。唯有小務。如采茶埽地
搬柴運土等。一聞鯨音各宜前進。若有
病者
凡欲普請。直歳先掛普請牌牌上書上午某處
某事。下午某
處作
某事
直作備什物器用。勿時缺闕。飯
後撃梆三通。内外大衆倶出。不躱嬾偸
安。事訖方回。古不云乎。冒雨衝風去。披
月歸。不知身有苦。唯恐行門虧。吉徳作
務忘勞至此。吾等可齊耶
  遷化章第十
人生幻寄四大匪堅。百年漏盡終歸烏有。況
滿百而中夭者。滔滔皆是。維摩芭蕉浮雲
之喩。豈欺我哉。縱曰古佛應世。亦不
。送死之儀實大事也。竊觀參訪之士。孤
身隻影。托跡叢林。彼此有病。寧免無常。要
同流互相愍念。無眷屬親疎衣盂厚
。悉宜禮津送。庶幾歿者。無憾而存者
愧。知事之人更須留念
進龕
凡住持初示寂侍者下僧堂。鳴椎一下白云。堂頭
和尚傳語大衆風火相逼不及面違。又

一下
就沐浴淨髮。易新淨衣。搭僧伽梨。加
趺就遺偈
座左
座前陳香花燈燭茶菓珍
。鳴大鐘。大衆具威儀方丈弔慰。是日
法嗣小師侍僧。治龕室素幙。議發
。請主喪尊宿。若無尊宿。即本山首座。或
名徳人。隨時而行。夜燃長明燈。伴夜
坐禪或誦
剛經
次日或第三日將進龕。又鳴
衆作祭。嗣法上首炷香三拜。不
。進前上茶上食。歸位三拜。衆誦楞嚴呪
心經結讃。嗣法等復作禮三拜。維那回向
云。上來諷誦功徳奉爲本寺堂頭和尚
生報地妙極莊嚴。十方三世一切佛。諸尊
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大衆一齊作
禮收具。分班主喪尊宿。擧進龕佛事
龕時
衆同念南無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至封龕
則止。後作掛眞擧哀佛事。法嗣小師侍者。
素服青袈裟。不必披&T042147;白違佛制。毎
日二時上粥飯。三時諷誦。七七日中。法嗣小
師等。伴龕坐禪。終七日設祭撒靈。即日入
祖堂或至百日。或待
住持。隨時而行
祭日儀軌
凡設祭時。鳴報鐘衆。法嗣先上香三拜
幙下。次大衆作禮排班。諷楞嚴呪心經
已。祭主出上香三拜不坐具進座前上茶
上食退身三拜。俯首伏地。維那跪靈座頭
祭文讀畢祭主再拜歸位。大衆結讃回向
云。上來諷誦功徳奉爲堂頭和尚増崇品位
十方三世一切佛云云
出喪 茶毘
將欲出喪。預設喪儀香亭眞亭幢旛天蓋鐃
鈸拄杖拂子衣&MT04125;挑燈手爐雪柳等物。至
鐘集衆。維那唱云。金棺自擧遶拘尸之
大城幢斾搖空赴茶毘之盛禮若全身入
則云。赴難提
之盛
仰憑大衆稱念洪名用表攀違上資
覺路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圓滿報身云
云。至波羅蜜。喪司維那。引小師請起龕
佛事訖。鳴法器。大衆各持雪柳。同念
淨法身毘盧遮那佛。送至化壇。都寺押喪
化壇前。當靈几
香花燈燭茶果珍羞
化壇龕畢。大衆所
持雪柳安於壇内。都寺上香上茶。喪司維
那進前燒香。引小師請秉苣佛事。山門
維那。擧無常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滅滅已寂滅爲樂。大衆同和凡
三遍
次擧楞嚴呪回向云。上來諷誦功徳奉爲堂
頭和尚茶毘之次増崇品位。十方三世云云
是日當一大齋
嚫施重於尋常
次日小師法眷等。以陶器
靈骨。迎回安奉。請安骨佛事。挂眞供養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進塔
預先備眞亭幢旛天蓋辭世偈&MT04125;盂拄杖拂
子手爐燈籠等。一一擇人棒執。次就塔前
几案。陳香花果品齋供。時至鳴報鐘
衆。主喪尊宿。擧起龕佛事畢鳴大鐘鼓。大
衆各執線香一枝。同聲稱念南無清淨法身
毘盧遮那佛。送至塔頭。歇鐘鼓祭諷誦。
誦畢主喪擧進塔佛事。大衆一齊作禮迎眞。
寢堂供養
遺物
住持人所有遺物。當一一登簿散。衆設
俵嚫。餘者分及耆宿檀越故舊等。以表
。若有山門
入祖堂
日預就祖堂。嚴設祭筵。歴代諸祖逐一
同備。闕則非禮。是日法堂上當挂眞。香花
燈燭如法供養。齋前鳴鐘集衆。住持上香上
茶上食展拜如儀。維那擧楞嚴呪回向云
上來諷誦殊勳奉爲某和尚大禪師
増崇品位十方三世云云
次鳴鐘大
衆至祖堂。兩序立班住持向供臺立。行者
盤袱牌度住持。住持接牌擧法語
牌訖上香上茶上食大展九拜。次兩序出
班燒香拜已。擧大悲呪回向同
訃音式
等山門不幸 本師堂頭和尚今月日遽
爾歸眞。謹以訃 聞謹状
  寺喪司比丘稽顙百拜
亡僧
凡僧衆將圓寂。看病人同知事。代査收衣
單道具。對病人前。一一登簿。以便估唱。既
寂之後。即爲沐浴淨髮著淨衣只用短衫一
件。中衣一件。
褊衫一件。尋常數珠
一串。挂絡一頂
結跏入龕前。設靈几香燈
茶菓。剪紙旛四首。書無常偈云。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請堂頭起龕
下火。直歳令行人備乾柴火把。掛送亡牌
事訖鳴鼓集衆。衆各披七條龕前。堂頭
起龕佛事已。維那擧念佛縁起。鳴
鈸。衆隨聲稱念。送至涅槃臺。誦彌陀經往
生呪回向云。上來諷誦功徳奉爲新圓寂某甲
上座茶毘之次莊嚴嚴地十方三世一切云云
當日公界爲
供一堂
下午就佛殿側。設靈几香燈
茶菓位牌。牌上書云。新圓寂禪人之靈
或是頭首。則書某上座
覺靈。餘隨職稱呼書
即日晩課繞佛時。詣
大悲呪。心經往生呪無常偈回向。無
親疎。至一七而止
唱衣
估唱之法出佛制。増輝記云。佛制分衣
意。令存者其亡物分與衆僧。作是思
惟。彼既如斯。我還若此。因其對治

凡欲估唱。知事直歳喪主等。預將亡僧衣物
帳日。置齋堂上書記位前備筆硯。然後鳴
鼓集衆。堂頭據位。兩序大衆次第坐定。維
那白云。浮雲散而影不留殘燭盡而光自滅
今茲估唱用表無常仰憑大衆念
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衆合
掌念
圓滿報身慮舍那
 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大智文殊
師利菩薩 大行普賢菩薩 大悲觀世音菩
 諸尊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念畢

一下
維那云。白大衆唱衣之法用表常規
舊短長自宜照顧磬聲斷後不得翻悔
復鳴磬一
下拈衣云
一號袈裟一頂估銀若干 二號褊衫一領估
銀若干 三號&MT04125;盂一口估銀若干 書記一一
帳。如是唱訖。再鳴磬一下回向云上來念
誦唱衣功徳奉爲新圓寂某甲上座覺靈
嚴報地十方三世一切佛云云
凡亡僧所有之物。無論多寡。悉應估唱。若
估唱。違制得若有佛像經律
估賣
若亡僧衣&MT04125;稍豐。估唱已當爲修佛事
以資冥福。若餘者備塔資。亡僧物因
果甚大。一錢不錯。知事者宜
入塔
塔法眷故舊等。預先請堂頭起骨入塔
佛事或堂頭事煩。命請
首座西堂等
先一日知事令人治
骨石行人
香亭
塔前設香燈茶菓齋供
期鳴鼓集衆。堂頭起骨已衆擧聖號。鳴
鼓鈸送至塔所。堂頭擧入塔佛事。衆念
悲呪心經往生呪。維那回向云。上來諷誦功
徳奉爲某甲上座進塔之次莊嚴報地十方三
世一切佛云云。事訖法眷故舊等。詣方丈
謝堂頭首座大衆

佛事梵唄讃
  佛降生浴佛
日用
三祇因滿萬徳果圓下生覩史誕藍園
水浴金盆指顧稱尊法界沐慈恩 南無
人師云云
  佛成道
棲身雪嶺六載修行明星現處豁雙睛
上道初成普視衆生佛慧本均平 南無
覺尊云云
  佛涅槃
娑羅樹下跋提河邊泥洹時至會人天
教語親宣中夜寂然一代化儀全 南無
涅槃會上云云
  彌勒佛降生
迦文已逝彌勒當來度生補處坐蓮臺
法會三開徳本深&MT80020;果報永無涯 南無
華會上云云
  初祖忌
少林燈耀普照大千無明臂斷得眞傳
履返西乾五葉芳聯祖道永綿綿 南無
人師云云
  百丈忌
叢林師表無出雄峯禪儀法範立成功
三代禮雍雍。不墜先宗湖海永尊崇 南無
度人師云云
  先覺忌香讃祖堂聯燈
堂通用
眞香無礙流出心胸非煙非火氣和融
靆遍虚空大圓鏡中願即降神聰 香雲蓋
菩薩云云
  先覺回向讃
那伽既入何往非親森羅萬象悉歸眞
不離纖塵大願無垠再轉法中輪 圓覺地
菩薩云云
  衆僧讃
閻浮果熟佛國華新浮漚四大本非眞
取未生身不離初心在處覲能仁 圓覺
云云
  地藏堂薦靈讃僧俗
通用
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多生誓願不思議
道仗提携此日靈輀速往妙蓮池 薦往
云云
老人預囑語
老僧自甲午秋應請東渡。三主法席。新開
黄檗。迄今十八星霜。禪林規制。頗成
。天下雲衲。咸所共知。靜而思之。雖
此土宿有法縁。亦乃十方護法宰官居
士。及在會耆徳現前衆等毘賛之力。老僧毎
揣道徳荒疎。際斯法會。莫念至意
焉。茲餘喘已登八旬。猶如本末殘陽。恐在
世無多。但一伏開山典儀。猶關千古法系
故不預立規訓以曉將來。汝等遵而
之。則爲肖子順孫。使宗燈炳耀法脈長
。與此山其悠久。永爲祝國福民之場
也。不則非吾眷屬。勿此門以混清衆。爰
規約數條。永爲本山龜鑑。衆宜知悉
一。冬夏二期。内外衆等。倶遵聖制禁足安
禪。晝三夜三。究明己躬下事務。勿擅出
入違佛教誡
一。衆等專爲好心學道。當慈忍本。戒
根淨潔因果分明。受十方信施。須
識愧。勿飽食遊談。恣逞人我亂禪
諸魔業
一朝暮二時念誦。各宜整威儀衆。不
偸嬾。除老病者
一。本山及諸山。凡稱黄檗法屬者。概不
葷酒入山門佛重戒
一。本山第三代住持。仍依吾法嗣中
。輪流推補後及法孫。亦須徳望者。方
輿情克振道風。此事在衆等平心公擧
於權勢互有偏私
一。歴觀古來東渡諸祖嗣法者。三四代後即
便斷絶。遂使祖席寥寥。前承酒井空印老居
士護法之念。嘗言本山他日主法。苟無
。當唐山請補。使法脈繩繩不斷。此議
甚當。惟在後代賢子孫擧而行之。則是法門
重光之象也
一。本山常住齋糧。合十方大衆守護禪
。祝國福民。永遠香燈之需。各菴院概
私分
一。留鎭常住及松堂法具什物等。當另記
一簿。以便遞代住持交傳。勿失脱
一。本山住持與各院靜主。既同宗派。當
力一心尊法重道。賛翼祖庭。使遞代化
風不墜也。至於諸山法屬入山。亦當
相待。勿
一。松堂老僧壽塔在此。即爲開山塔院。後
本山各菴院子孫輪流看守
更餘規約。倶載禪林師訓中及兩序須知。文
繁不録。可參看力行之。囑囑
開山塔院規約
本堂合本山各菴院子孫遞年輪流看守。以
開山老和尚遺囑。所有當行規約開列於
。衆宜專守。勿擅自改易互有參差。違
者罰
一。老和尚像前香燈常時不斷。晨午粥飯。如
法上獻勿
一。毎日獻粥飯時。誦大悲呪般若心經變
食眞言畢白云。上來諷誦功徳奉爲開山
老和尚上酬慈蔭十方三世一切佛諸尊菩薩
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一。毎月初三忌日。午前聞大鐘鳴七下。合山
僧衆併各院僧衆。倶到本堂法念誦。不
怠惰
一。毎月朔望早粥後。合山大衆到本堂

一。毎年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午前合山大衆
併各院衆。倶集本堂念誦獻供。除夕同
一。毎年開山忌日。常住設齋獻供。諸方法
眷。隨人厚薄各進香儀。塔主收納以備
。即日午間大衆隨堂。各菴院主人併諸方
名位者。方丈留齋
一。毎年交代守院主。以七月望後期。須
本山堂頭曁各院主。同査物簿以便
退
一本堂什物。毎年須照簿逐一査過交代。如
損壞。當衆修補。若失脱者。亦當
公斷
一。本堂寮舍等。不己改易。如欲修補
鼎建。當堂頭及各院主會議然後施行
一。本堂所有巨細什物。倶存公用。勿
取私移。以致時乏
一。各菴院主。値當年時。名徳不衆望者。
衆公議不必輪及。當挨過以隣次

一。本堂僧衆。須開山規訓。不私自出
。如有當行之事。須院主給假而行
一。舍利殿係開山老和尚爲太上法皇
。應本堂人守護
一。列祖堂立位牌。第一開山老和尚。次凡當
山住持説法之師。無論久近皆可入。若
住持者。決不
一。聯燈堂凡是黄檗派下有法者。皆可
入。若未法。雖徳望亦不
一。本堂僧糧若干。當時登簿以便遞年
交代。後有檀信喜捨者。須入簿内
右塔院規約一十六條。係癸丑七月望日住
持嗣法徒木菴瑫等。曁諸法孫議定同立。已
版帳違犯
門聯通用
  開正建千佛會
三陽開泰三業純和頂禮三千三世佛
萬物呈祥萬方慶喜。均増萬福萬年春
臘盡春回大地均開泰運
時和歳稔萬民悉獲鴻庥
百福駢臻億兆群氓謌至徳
一心清淨三千諸佛現全身
  中元建蘭盆會
正眼慈心。遍解生同一子
念洪恩孝行。竭誠禮佛答雙親
諸佛慈憫之恩寃親普度
衆僧威神之力存歿均資
蓼莪之章情於罔極
盂蘭之旨敢竭念於熏修
  戒壇
一念不生六根清淨。便成自性盧舍那萬徳
圓滿
諸縁頓息衆戒全彰。何異即身芬陀利纖塵

  山門
不二門開。擴充格外人天眼
單傳道振。直指西來佛祖心
  天王殿
福地鍾靈。特感四王護
慈門現瑞。大歡三會度
  佛殿
宗門肇啓廓天心。祇樹林中十聖三賢皆景

紺殿莊嚴光佛日。寶華座上千枝萬葉永流

  禪堂
懵慬主人公。喚醒眼睛日月
顢頇皮帒子。打翻鼻孔風雷
選佛門開。直接風顛漢子
辨魔眼正。頓超無位眞人
  齋堂
法眼圓明。日費斗金分外
偸心不死。時甞滴水也難
古徳語輯要
圓悟曰。先師言。做長老道徳感人者。有
勢力服人者。猶如鸞鳳之飛百禽愛之。虎
狼之行百獸畏之。其感服則一。其品類固霄
壤矣
湛堂曰。有道徳者樂於衆。無道徳者樂
。樂於衆者長。樂於身者亡。今稱住持
者。多以好惡衆。故衆人怫之。求其好
而知其惡。惡而知其好鮮矣。故曰與
憂樂好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孰

古徳浴室示衆偈曰。從本腥臊假合成。皮毛
津膩逐時生。直饒傾海終朝洗。洗到驢年
清○身惹塵埃沾尚淺。心隨欲境
尤深。堪憐擧世忘源者。只洗皮膚
心○滿斛盛湯大杓澆檀那更望利相饒。後
生若不來處。福似須彌立見
大隋眞禪師示衆曰。諸禪徳老僧行脚時到
諸方。多是一千。少是三百衆。在其中
夏。未省時中空過。向潙山會裏飯七
年。洞山會中做柴頭三年。重處即便先去。
只是了得自己時中干他人甚麽事。如
佛菩薩。皆是積劫勤苦。方得成就。似諸闍
。還曾捨得甚麽身命。作得甚麽勤苦。便
道我會出世間法。世間法尚不會。遇些子
境界。便自張眉努目。消容不得。説什麽解
脱法
智者大師示衆擧。古徳住山毎令執爨者煮
粥。一日爨者觀火燒薪。念念就盡。無常遷
逝。復速於是。即於炷前寂然入定。數日方
起。往上座所。具陳所證。敍法轉深。上座
曰。汝前所言皆我境界。今所説者非我所
知。勿復言也。遂問。汝得宿命否。答曰。薄
知。又問。何罪爲賤。何福致悟。答曰。往世曾
此山。因客至。侵衆少菜。由此譴責。
今爲衆奴。前習未忘。故易悟爾
自得輝和尚曰。大凡衲子。誠而向正。雖
亦可。用佞而懷邪。雖智終爲害。大率林下
人。操心不正。雖才能。而終不立矣」
死心謂草堂曰。凡住持之職。發言行事要
誠信。言誠而信。所感必深。言不誠信。所
感必淺。不誠之言。不信之事。雖平居庶
猶不行。恐見于郷黨。況爲叢林
。代佛祖化。發言行事。苟無誠信。則
湖海衲子孰相從焉
白楊順禪師示衆云。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
時。爲衆如爲己身。彼此事辨
密菴曰。應菴先師嘗言。賢不肖相反。不
擇。賢者持道徳仁義以立身。不肖者
勢利詐佞以用事。賢者得志必行其所
學。不肖者處位多擅私心。妒賢嫉能。嗜
慾苟財。靡至。是故得賢則叢林興。
不肖則廢有一於斯。必不安靜








法具圖
大鐘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古禮不太繁。今禮未太簡。繁則勞費
而難周。簡則疎略而弗謹。茲所述者。亦不
敢戻古拂今。別立新法。唯稽校折衷而已。
庶厥後派下兒孫。便於遵守。而杜其繁簡之
。其中猶有一二。未事。不預定
姑闕諸以俟後之有名位者續焉。愼勿
自改易。妄加瑣碎。失老僧之本意也。謹識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