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建康普説 (No. 2604_ 面山瑞芳面山瑞芳編 ) in Vol. 82

[First] [Prev]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604
建康普説序
案。三十年前。余寓若之建康山。因。應四來請
而普説永祖之正宗也。不知幾回。今夏曬册。
偶少得十三章於蠧餘。實是夢中説夢也。隨
徒乞壽梓充遺録。感其懇志而頷焉
  維時明和乙酉新秋
  八十三老頑方面山題

建康面山和尚普説十三章
  門人本猛禪胡等編
第一打坐普説師曰十方坐斷。千眼頓開。身心
一如。妙忘始終。此是二十八祖正傳。一大藏
教本根。所以道。一超直入如來地。但得
末。從摩騰入漢後四百餘年。徒摘
於頓漸枝於權實。至其本根則茫焉。昔
我曩祖正傳此本根來大坐於少室。便是直
人如來地法門。所以永祖道。打坐乃正法眼
藏涅槃妙心也。兒孫可審哉。佛言。若結跏
趺坐身心證三昧威徳衆恭敬如日照世界。
大衆先須得坐相始得身心證三昧。作
麽生是坐相。以右押左半跏。是名降伏。文
殊底是。即是上至有頂下至阿鼻脱落業繋
之妙術。亦須正中有偏。以左押右半跏。
是名吉祥。普賢底是。即是下至阿鼻上至有
頂現成徳相之神方。亦須知明中有暗。左
右交押全跏。是名圓滿。即是如來底。降伏
吉祥一時頓成。正偏明暗圓滿無際。所以道。
跏趺坐魔王亦驚怖。豈不爾哉。兩手
印契是名法界定。十指乃十法界依正。結
契成佛印。則有情無情法界圓融。六凡四聖
迷無悟。身心世界渾渾崙崙。都盧只箇三
昧王三昧。是名佛心印。又名密印。曩祖所
謂諸佛法印匪人得者。永祖所謂三業
佛印者皆是也。對肩之耳。聲不侵。齊
臍之鼻。香無復奪。眼也不張不微。超過五
。身也不偏不倚。脱落八風。舌拄上齶
言語之道斷。情不内喘而心行之處滅。便
發眉間毫光徹十方三世。則前無
後無彌勒。如珠發光光還自照。是謂
光返照。又號光明遍照。又名事而知
縁而照。乃是佛佛要機祖祖機要。靈
山瞬目破顏。少林安心得髓。離此之外無
焉。若其今時樣唯執一則公案在額
頭上拳抑兩膝且仰面天井目切
量大疑小疑者。則是始自晩宋傳元
底活計耳。非靈山少林及我永祖正傳之
寶鏡三昧也。記得。藥山參石頭。一日坐次
頭問。汝在者裏甚麽。山曰。一物不爲。
頭曰。恁麽即閑坐也。山曰。若閑坐即爲也頭
曰。汝道爲。不箇甚麽。山曰。千聖亦
不識。頭乃作頌讃曰。從來共住不名。任
運相將只麽行。自古上賢猶不識。造次凡
流豈可明。後來佛果圓悟頌此因縁曰。擺
撥佛祖縛然繩墨外。一物亦不爲。縱横
自枉。古鑒當臺。明辨去來。金鎚影動。
鐵樹花開。任運相將不陪。法雲隨處作
風雷。好大衆。石頭藥山三昧乃是佛祖單傳
密印。佛果慶讃不盡。山僧更頌矢上加
去。要聽麽良久曰千聖不識。杲日熙熙。何知
鎖猿勒馬之計。自許超佛越祖之機。利劍斂
鍔方快。寶珠雨物莫涯。三千刹海一蒲坐。
向上風流也太奇。伏惟大衆久立成勞
第二解制普説師曰曹溪一滴分派異流。新豐
之洞別諳水脈。所以道。靈源明皎潔。枝派暗
流注。執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山僧却道。
事亦是迷。背理本非悟。者裏明暗回互
偏正交參。修證不二身心一如。刀剪不開。
針箚不入。綿綿密密無縫罅。是故祖宗
三種滲漏別乾慧。見滲漏。機不
在毒海。情滲漏。智常向背見處偏枯。語
滲漏。體妙失宗。機暗始終。濁智流轉。不
此三種。所謂佛佛要機祖祖機要。不
事而知不縁而照者。乃其澄清濁智
潤乾慧之妙術。西天東地未曾移易一絲
毫許。所以永祖云。正法眼藏涅槃妙心。雖
佛佛之所護念。不佛法之所染汚。雖
羅漢正傳。不聲聞法。雖凡夫正傳。不
衆生法。若不是。豈到今日。永祖戢
化幾乎五百年。法燈漸微宗弊轉生。間有
孫不家範。專立修證二段而商量正
法眼藏於二乘之域。更昧身心一如而偏
涅槃妙心於外道之窟。毫釐之差天地之隔。
覃及今日。則叢林胡亂有勝言。或
主法者以我見之機鋒。參學者以
憍慢之見解。噫迂哉。永祖道。學佛法漢。
用心身儀太不容易。凡夫外道倶營坐禪
然而凡夫外道之坐禪不佛佛祖祖之坐
。所以然者。外道坐禪有邪見著味憍慢
故也。若其解會同於外道。雖身心苦勞
益也。大衆切圭復此語。到其我見機鋒
憍慢見解主賓問酬。則搊住托開行棒放喝
努目熱面惡口瞋拳或擘或袈裟或掣裂衫
。以至末後則不互見頭上血滴淋漓
少。憶是亦應來由。昔芙蓉楷祖所謂。拈
槌竪拂東喝西棒張眉努目如&T028835;病發相似
者。此類乎。嗚呼謂之擧揚正法眼藏涅槃妙
則可也哉。佛滅後一百年。第四祖優婆毱
多尊者觸撒油鉢。尚爲老尼麁行勝
六群比丘。況末法我輩。縱喪失身命
威儀於如法。亦未曾及毱多百分之一。然
況故意學卒暴之機鋒見解哉。可
。此類横行江湖到處胡亂設問。以力相
陵。推倒打拍於宿徳耆年。自傲我屈
某和尚某禪師。嗚呼謂之洞上綿密則可也
哉。都來從我見機鋒而學得底憍慢見解耳。
實志于祖道者。可以歎息。山僧雖
行無百所取。偶得檀請海西鉢於此
。爾來主賓水乳相混。兄弟骨肉相親。耆舊
既謙卑遜讓。驅烏亦和敬隨順。頗足
見機鋒憍慢見解者泚額。山僧一味擧揚永
祖直下密旨。只希革今日弊
五百年前之淳素耳。嗚呼我見也不
起。六十二見我爲根本。機鋒也不傲。
機不位墮在毒海。見者甚繋驢橛。知見
見即無明本。解者甚閑家具。纔爲聖解
則受群邪。者裏須是退歩荷擔。切忌當頭觸
諱。記得。趙州和尚年八十尚自行脚。聞
山有語曰。羍字脚邏遮石上種油麻。乃曰。
南方有五味禪。遂得得到欽山此話。山
曰。須是還我師資禮始得。趙州遂如法禮
拜起問。羍字脚邏遮石上種油麻。意旨如何。
山曰。是儞祖翁也不識。其時巖頭聞得謂
欽山。儞後生長老受他古佛禮拜。將來教
儞短命絶嗣去。大衆看。他趙州者南泉之子。
曹溪五世孫。欽山者洞山之子。曹溪七世孫。
道無優劣。而臘有高低。昔爲法受禮拜
尚不巖頭授記。況今日晩進有些子宿
假名堂頭者。我見矜高自逞尊大叨貪
他恭敬禮拜而自若耶。知法者懼。可
哉。又記。興教明禪師初在講肆。因看教曰。
飮光尊者持釋迦丈六之衣鷄足山
彌勒下生。將此丈六之衣在千尺金身
應量恰好。因此有疑。乃往見韶國師。擧
前話畢乃曰。爲復衣解長耶。身解短耶。韶
曰。座主。却是儞會。師乃慍色。拂袖而去。韶
曰。小兒子。山僧若答汝不是。當因果。汝
若不是。吾當汝立報。師歸院七日後吐
血也遂往國師前懺悔。韶曰。仁者
人倒地。因地而倒。因地而起。地不曾教
儞起倒。師曰。若得疾愈。誓在座下衲。
韶乃有頌曰。佛佛道齊。宛爾高低。釋迦彌
勒。如印印泥。大衆看。他興教不自通國師
纔有慍色拂袖去。尚感忤善知識
因果。況今時參學問酬間。有少不我機
。則輕蔑師家或掌或拳或蹴蹈之作略
狂亂哉。我恐因之與果影響不差。又記。
報恩則禪師。開堂日。李王與法眼會。有
僧問。龍吟雲起。虎嘯風生。學人知是出世
邊事。到者裏甚麽不會。師曰。會取好。僧
頭看師。又看法眼便抽身入衆。法眼與
李王色。眼歸方丈侍者喚其僧
眼問。上座適來問底語。許儞具眼。人天衆
前何不禮拜蓋覆却。便摵一坐具。其僧三日
後吐光而終。大衆看。箇僧蒙法眼大師許
具眼。尚不蔑師家之因果。況如今
虚參浪悟空腹貢心乎。宜于殷。又記。香
嚴閑禪師。因僧問。不諸聖己靈
時如何。師曰。萬機休罷千聖不携。當時疎山
衆作嘔聲曰。是何言歟。師問。阿誰。衆曰。
師叔。師曰。不山僧那。山出衆曰。是。師
曰。師叔莫道得麽。山曰。道得。師曰。試道看。
山曰。若教某甲道。須師資禮始得。師乃
下座禮拜。準前話問。山曰。萬機休罷由
物在。千聖不携亦從人得。師曰。却請師叔
道。山曰。何不肯諾不全。師曰。肯又
肯箇甚麽。諾又諾阿誰。山曰。肯即肯千聖
諾即諾自己。師曰。饒儞與麽也。須三十年
倒屙。設使住山無柴燒。近水無水喫。分
明記取。後住疎山。果如師記。至二十七年
病愈。自曰。香嚴師兄記我。三十年倒屙。今
三年在。毎食畢。以手抉而吐之。以
前記。山後問道怤長老。肯重不全。作
麽生會。曰。全歸肯重。山曰。不全。又作
麽生。曰。箇中無肯路。山曰。方愜病僧意。大
衆看。他疎山具大眼目檢滲漏於一語
尚以在衆作嘔聲而議故得三十年倒屙
之報。況今時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者謾罵
犯於老宿耆年妄見邪解乎。其罪之
大也。虚空不容。上件因縁參學蓍龜盡
未來際鏤肝銘骨。山僧尋常單吐露永祖家
策勵初學。衆中縱有宿殖衲子忽得
句當機全身負荷者。亦必不大口
罪於諸方善知識。念茲在茲。是故時到
衆區區如是。更有嚴訓免拈出充
其餞儀。記得。永祖上堂擧。龍樹祖師曰。坐
禪則諸佛之法也。而外道亦有坐禪。雖然外
道有著味之過邪見之刺。所以不
諸菩薩之坐禪也。祖曰。龍樹祖師既恁麽道。
知二乘外道雖坐禪之名佛祖
相傳之坐也。近代宋朝諸山杜撰長老等。未
此等道理。蓋是佛法衰微也。兄弟須知。
祖師唯傳佛法之正脈。面壁坐禪。後漢以
來雖文解義之坐。全無其實。唯獨祖
師傳而已。誠是佛法之親傳者也。頌言。面壁
坐禪佛祖傳。不外道二乘禪。機先開得
機先眼。譬如臘月火中蓮拂一
拂曰
大衆聽得也
否。乃是兒孫不墜外道二乘坑穽底長安
大道。不宋朝及元明杜撰之所壓倒
山形拄杖子。不四教五教圓頓半滿
籠罩底游戲神通。安住佛祖正傳三昧王
三昧底獅子座也。昔永祖東歸後。天童之脈
于宋。而元明之洞宗荒唐。只我日本五
百年來正傳三昧光明烜赫。猶暗夜執炬而
。即今山僧謹賡尊韻。大衆要聽麽良久曰
永平三昧即單傳。壓倒今時胡亂禪。明
正邪忌諱。舌頭三寸吐紅蓮。伏惟大衆
坐久成勞
第三始行晩參普説師曰黄頭老子。爲一大
事因縁出世。説法三百餘會。末後以正法眼
藏涅槃妙心囑金色頭陀。碧眼胡僧爲
法救迷情西來。乃以凝住壁觀凡聖等一
授於斷臂翁。倶欲衆生體達佛之知
之外無他所以石頭曰。吾此法門先佛傳
受。不禪定精進。直達佛之知見。若使
頭碧眼一向無言無示從初似寂默外道。則
其出現西來亦只虚設耳。然而昧却正傳家
執見擔版者。妄指拈華瞬目破顏微笑面
壁九年依位三拜誤爲無言説之憑據。更謬
解其所謂以心傳心以爲。恰如世俗商
箇謎硏究而得的當。此弊之生所由來也。
尚而不終復古。從宋末元明。則其主
法者多認之教外別傳祕訣。且一掃佛經祖
而齊之舊暦不復用。其弊寢溢流入
。則弊上加弊。其弊彌甚。近世見善知
。乃値參學則只授一則話頭大激勵
曰。行住坐臥提撕之急悟急悟。若不
悟者自死。纔出頭來一聞千悟。餘無言。
策勵之法。則或縛手或縛脚令強久坐
時勞眠或拳之或掌之或蹈之蹴之。更
策楚撻之也。幾乎不罪刑。或處師家
自爲之。或處兄弟互爲之。其雛衲菽麥未
分東西未辨者。逼乎策勵酷毒而心竅窒
塞忽失正氣。恰如鬼崇狂亂。或咄或喝或
哭或笑。馬嘶牛吼千態萬貎。施爲即出常情
師家者見之妄曰。其悟。因爲印可大事
了畢印可者。亦自許謂之實悟。究詰其
悟處則無他。只向心路絶處而翻一翻自
肯。然其謂心路絶者無記之謂。而謂自肯
者鬼家活計耳。其黨皆以爲。乃是大死一番
絶後再蘇底境界。得此悟者。或處夏制或
五人或十人。或處冬制或十人或二十人。如
斯之類如今天下成群作隊。貢高我慢。到
處觸忤老宿謗先徳破佛戒蔑定
。恣開大口乃道。一悟此心則無
。何者。心法無相無形。猶如虚空。故火不
燒水不濕。未此悟者流轉生死
既得此悟者。一息絶時即無相無形法身佛。
是實無生又無死。是故今日境界。
行亦禪坐亦禪。逆順縱横無可不可。有
因果修證可拘哉。嗚呼此是三祖大師所
小見狐疑轉急轉遲執之失度必入邪路
類。偶受難受南洲人身。値値西來佛法
煖衣法服飽食佛飯者。可謂曇華浮木之
大因縁。然匪啻不歡喜。却昧其因縁
乎佛之知見。且邪乎其見而撥無因果
沒無上修證者。其罪之大也。若有形貎。則
虚空亦應裂破。可恐而愼哉。其咎專在
學者内無信根外値邪師妄貪其印證也。
若其自畫不悟者。或縊首而薨或刃
而死者間亦有之。此却有少信根輩。不
其策勵原意而株守於所謂纔出頭來一
聞千悟之語也。適雖割親愛而出家
背師恩而出國。大事未明。則父母
師僧之恩猶未報。徒到甘致非業之死
者。實堪胸痛哭。其咎專在師家愚佻短
闇不機作底方便妄一概乎智愚利
悉欲驅陷之於己之既陷坑穽耳。趙宋
始有撕話頭之禪起。雖是祖宗之一弊
。未曾聞今日迂闊放誕者。嗚呼若用
這般事以爲佛祖單傳大道。則認石爲
土爲金。非愚則狂。宜哉爲教家者流
手而笑也。太凡佛乘有聖默聖説。雖
默未曾不説。雖説未曾動著舌頭。所以
道。默時説説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爾今
師家者爲學者者。互傲瘂羊而大法通
局毫不辨白。其所許可也恁麽鹵莽。其所
首肯也恁麽頑昧者。又其咎偏在抱一則
話頭以爲不解底謎倶誤謂之以心傳心玄
。又其咎在佛經祖論拍盲無知只
業識施爲自計較耳。若可經論。則馬
鳴龍樹面皮厚矣哉。大般若曰。總持無文字
文字顯總持。藥山曰。不却言語。我
今説這箇語無語底。洞山曰。雖有爲
是無語。又曰。言語不通非眷屬。噫古人
今人僥倖乎笨鈍不經論却盲
不立文字慚愧底鐵面皮。是故清規
齋後就看讀床古教照心法。天竺置而不
論。如震旦初祖禪經三祖信心銘六祖
壇經永嘉證道歌石頭參同契草菴歌洞山寶
鏡三昧歌玄中銘新豐吟及歴代祖師語録
枚擧。纔有文字則有道理。若有
則一一可以示人。從聞者隨分得益。豈
笨鈍無慚愧盲誇不立文字
而語哉。不見宗門規繩有上堂小參入室請
益毎日早參晩參。皆無時不揚此道。所
以道。開示衆僧故有長老。若似今時師資
受一則話頭了癡認宗門用心只如是。
則豈用長老開示哉。若癡認坐禪除
話頭外無別用心法。則如西天四七東
土二三及青原南嶽石頭馬祖藥山百丈雲巖
黄檗時曾有狗子柏樹麻三斤乾屎橛名
且道提撕箇什麽話頭。噫朱愚也哉。如
非器雖道行無百所取。偶丁粥飯頭
主人。只有扶宗一癖常要自矯時不
時見矯耳。可扶之宗者何耶。佛佛祖祖有
箇要機嫡嫡相承。到碧眼胡僧。自西來在
少室面壁宴坐。夫之謂是也。乃是佛祖單
傳三昧或名寶鏡三昧。所謂如是之法佛祖
密付者也。所以永祖曰。初祖西來。不
。不經論。在少林九年但面壁坐禪而
已。打坐則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也。嫡嫡面授
親承密印。師資骨髓證契見傳。唯此一事
實。餘事即不是。震旦六代後得青原行思。行
思十七代得天童淨老。乃自黄頭老子直下
五十代。其所單傳從上諸聖曾移
一絲毫。碧眼胡僧曰。我滅後八千年。法絲
髮許不我在世時。豈不爾哉。我永祖截
海入宋。面授其印歸唱之日國者。或曰。
佛佛要機祖祖機要。或曰。自受用三昧。或曰。
三昧王三昧。不是大疑大悟小疑小悟底懞
懂。不是株守話頭底頑闇。不是不生從
何處則疑來處死向何處
去處底匇忙。不是尋覓見聞主人公
演若。是故其揀異也。不傳燈普燈所
坐禪儀及箴銘等。更雌黄杲大慧以爲
我宗。嗚呼今日分量小悟大悟輩。若初
之。則應大怖畏魂飛膽喪。是非但特
永祖。按天童淨老嗣子瑞巖無外遠公。跋
歇和尚拈古曰。當紹興間。妙喜正統東山
訾默照。寂菴是擧。可謂入其室其戈
其矛其盾。覽者當自得之。所謂妙
喜是大慧也。寂菴是眞歇也。由此考之。妙
喜昔時不我宗妄加詆訾以爲默照邪
。其語多見其録。眞歇者如利劍之出
冷光凛凛。此箇有英氣漢專要其爲兒孫
異辨魔。故忍俊不禁拈箇信心銘。騎
賊。所謂取其矛其盾者可覩。宏
智者如寶珠之溫潤玲瓏。此箇無圭角漢。
只要兒孫立宗旨。故特作默照銘而張
皇。未曾毫逆其罵謗。匪但不逆。却以慈攝
受扶助妙喜也多。按宏智臨歿請妙喜
後事。喜至問。師安否。侍者曰。師無恙也。
喜笑曰。鈍鳥。宏智聞遽以偈達之。有鈍鳥
巣易靈龜脱殼難之語。同一胠篋
并誡曰。有急當啓視。宏智遂化去。無何喜
背疽潰決。憶宏智言篋視之。乃木
綿花也。用以塞創。花盡而喜乃卒。時以定
兩師優劣。故陸務觀作宏智讃曰。死諸葛
生仲達。死姚崇賣生張説。看渠臨了一
著子。諸方倒退三千里。逸亭居士徐繼恩所
謂。智住天童慧住育王其唱酬入滅事頗
神異者亦是也。妙喜又妄解洞山五位
罵謗。謙謙叟曰。人天眼目録。大慧杲
五位之相。有二分黒一分白等之説。永
平祖師嘗見之曰。人皆曰。眼目。祗是盲目。
唾而擲之。此乃妙喜不我宗之的證斷
焉可知。近世俍亭亦謂。悟空眞歇
諡號
宏智扶
竹菴倒妙喜者是也。夫眞歇宏智之宗旨
妙喜背馳也如是。永平之不妙喜
是。洞門雲仍不審。嗚呼宋季微
歇宏智二大士。則青原之正脈幾乎斷絶。夫
默照者。諸佛知見自己光明。在華嚴則謂
之海印三昧。或謂之毘盧舍那藏三昧。在
法華則謂之無量義處三昧。在般若則謂
之三昧王三昧。必放大光明作佛事。大
般若所謂。値此光者無決定成無上正
等菩提。圓覺謂之入神通大光明藏。馬鳴
祖師曰。大智慧光明義。又曰。遍照法界義。三
祖大師曰。虚明自照不心力。非思量處識
情難測。長沙曰。盡十方世界在自己光明
。雲門曰。人人盡有光明在。看時不見暗
昏昏。嗚呼佛祖之開顯默照也。恁麽廣大恁
麽烜赫。而不此宗暗昏昏者。妄加詆訾
默照若可詆訾。則佛祖亦應屈辱。但以
唯證相應境界故。宜哉虚參浪悟不
也。永祖之所以不雌黄也。宋
末法衰如是。而元明禪師皆不正傳。然
今於日本其稱永祖兒孫者。非但昧却吾
祖家範天童正傳奈何耳。却竊爾
謗永祖。且毀破其語録及家訓。以爲
參禪。且不人人著永祖衣永祖飯
系於其裔飽浴恩海却昧大因縁也。若
復審實不肯永祖者。盍其衣
其居其系總他脈之而以出其閫
縱横無忌諱大口罵謗以逃獅蟲之
哉。嗚呼如是類今日成群作隊。將
祖正宗斷絶也恰如懸絲。當此時。日本二
萬有餘龍兒鳳孫恬然徒袖扶宗手者何也。
是以間有少信根者。亦爲此輩纒縛殺
終焦種於菩提果墮外道坑穽者。不
幾多。豈忍三百刺心哉。山僧螻蟻微力雖
自揣。幸系脈於永祖苟稱遠孫。是故
努力爲天下永祖兒孫與山僧志修
正傳三昧且欲此弊日日不晩參
唱此事。只希闔山清衆揀異辨魔以報
祖恩。是名擇法眼。古規不晩參。開
示無懈。是故古徳會裏不今日
因果沒修證外道伍底輩。從
守話頭禪始。而漸漸弊生開示無用。參
亦自廢。覃到今日則放蕩縱逸。所謂剃頭
外道者十之七八。譬如洪水氾濫難
防。縱有永祖再出。亦不奈何耳。嗚呼因
果也不撥無。百丈曰。不昧因果。修證也
昧沒。南嶽曰。修證即不無。山僧永祖
直下遠孫。百醜千拙。餘無知。是故萬般
施設只一如永祖。永祖所用者。雖
天下之。山僧不用。永祖所用。雖
天下之。山僧從用。唯見永祖面
他面。不他弓。無他馬。豈管他之是
非乎我貶乎我哉。如其晩參者。清規曰。
凡集衆開示。皆謂之參。古人匡徒。使
朝夕咨扣。無時不揚此道。故毎晩必參。
則在晡時。若住持至晩不參。則堂司行者
命住持首座僧堂鐘三下謂放參
。昔汾陽昭禪師住汾州太子院。以并汾
苦寒故罷夜參。有異比丘錫而至。謂
曰。會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説法。言訖昇
空而去。師密記以偈曰。胡僧金錫光爲
汾陽。六人爲大器。勸請爲擧揚。楚圓
守芝號上首。楚圓即慈明也。後住石霜。飯
罷常山行。時楊岐會公爲監寺。闞其出
鼓集衆。慈明遽還怒數曰。暮而升座。何從
此規繩。會徐對曰。汾州晩參何爲非
乎。慈明頷之。抑二八應眞及眷屬受
囑護持遺法故。有時應現勸請説法。蓋欲
末法得大器絶如來正種也。楊岐
亦令慈明不晩參。古人作處今人可慕。
是故永祖曰。汾陽善昭禪師會下止七八衆。
趙州不滿二十衆。藥山僅有十衆。然例作
晩參。近代雖會五百七百及一千僧。既
抱道之人具主席。豈爲大叢林而比
藥山趙州汾陽等之會者哉。所以斷無晩參
亦絶講矣。先師天童出世乃千載一遇也。雖
澆運軌則尤嚴。或半夜或晩間或齋罷總
時節。或繋入室鼓乃普説。或撃
參鼓乃入室。或自手打僧堂槌照堂
説。普説了入室。或打首座寮前版首座
普説。普説了入室。乃希代之勝躅也。今
大佛既爲天童之子亦行晩參。是則我朝
之最初也。大衆須知。永祖昔行晩參
古風。然今永祖門下絶無晩參。祖師家風漸
漸拂地。山僧會裏雖衆少。而慕古行晩參
者攀例於高祖也。其行晩參也無他。只
佛祖正傳三昧不地耳。記得。永祖
曰。此坐禪也佛佛相傳祖祖直指。獨嫡嗣者
也。餘者雖其名。不佛祖坐禪也。所
以者何。諸宗坐禪待悟爲則。譬如船筏
而度大海。將謂度海而可船矣。吾佛祖
坐禪不然。是乃佛行也。宏智古佛曰。縁思
不到一片靈明廓落無依十方通暢。摩竭閉
門無法説。少林面壁訪知音。若是本色衲
僧。未歩前薦取。好大衆單傳三昧。其所
唱也如是。雖然恁麽。若有人向山僧
如何是單傳三昧。乃向他道。蒲團無縫。伏
惟大衆坐久成勞
第四新製禪杖普説師曰天童淨祖曰。坐禪第
一切忌瞌睡。直下猛烈爲先。永平高祖亦
曰。坐禪乃第一莫瞌睡。雖是刹那須臾。猛
壯爲先。然而睡眠五欲之一。欲界行禪者
睡。其睡者不自起。必依他而
覺故律中佛説禪杖。其製用竹或葦
物包一頭。以軟頭之。蓋欲其受
杖者不痛也。禪林古規不禪杖。蓋以
僧堂規則連床同坐間有睡者獨潜抽解經
行乎廊廡故不禪杖乎。今時禪堂同一
座禪同一經行。不古規。而抽解亦名實乖
角以其睡魔難避故。乃有警策之設。雖
禪杖遺意。其制度非如法。恰似刑鞭馬策
。然今因清規無用杖法也。爲坐禪主
往往用逞私意。到其弊一生。則有尤可
。嘗有參徒。説諸方行警策曰。或以
絆子收衣角。唾手執策。鷹視睡者
隼發。其痛打不杖刑。受策人。強者肩腫
腕委。弱者殆乎悶絶。或見既睡而自覺者
特往撃先睡之債。或有痛打忿恨
自當策時而痛打倍於前其讐。或
生質病痾羸弱隈避痛策。則擧衆毀
謗之無道心無信心。癡漢欲毀謗。忍
受痛打病彌沈重。終致非業死。酷者到
頭目耳鼻胡打亂打頭傷耳裂血滴淋漓
堂内互代行策故。六和兄弟却結怨讐相搪
揬者多。是故如坐夏單衣時。則肩膊膿爛者
十之八九。余聞長吁曰。是亦謂佛祖正傳密
乎。夫佛在世。六群比丘行禪杖時。擣
丘脇肋。彼即警喚殺我長老。因之佛説
禪杖。其擣脇肋尚爲非法其餘可思而
。或説。某國某寺結制打撃甚強。而警策折
也幾乎數十枚。行脚癡漢遞説諸方以爲
席繁興之夸輝。可謂愚暗之甚。或處又引
童淨祖將履打睡僧以爲古例。嗟株
一時應機蹤繼踵。則南泉支流者可
猫。黄檗餘裔者可例蹴母哉。他門置之不
論。若我永祖法中。則坐禪有儀。經行有法。
今爲雲仍者不祖訓。妄行非法。不
非法。間有惡口天而唾者。豈不
哉。余者永祖之兒孫也。故私淑高祖密意
兼推本佛意。今新以竹作禪杖。制度有樣。
且説用杖法誡參徒。只希彷彿密行之萬
耳。大衆諦聽。行杖人見睡者。如法執杖。
徐歩到其床前。可杖頭摩睡者肩上
睡者既覺。宜合掌謝杖。更睡者。再到可
杖頭柔拄其肩。既覺復宜合掌謝杖。猶更
睡者。三到可杖頭打肩膊。擧杖不
一尺。既覺復宜合掌謝杖。佛言。若和尚
阿闍梨睡亦應起。恭敬法故。然則雖
主人耆宿亦當杖。順佛制故。若値
杖三回亦更睡者。則不杖。又有
宿業重故睡眠最深別乞痛打。不
此限。受杖人宜實思念。剃髮染衣一墮
。生死海中希有人身。一息既絶。識屬
。今不修證。更待何時。昏散易侵。三昧難
熟。幸憑禪杖睡魔亡跡。此恩洪大。可
肝膽。行杖人亦宜思念。我行禪杖人睡
。彼人受杖三昧現前。行杖功徳不
。彼之睡數。我之功積。縱睡幾回。豈倦
。菩提行願專在人。幸當其仁。所
如法。若能如是也。能行所受水乳不分。正
傳三昧相續綿綿。太凡用杖。其要唯在乎覺
睡耳。夫人之睡而覺也。雖倒臥熟睡鼻鼾
譫語。而一呼便起。況定坐微眠豈可
打暴撃而驚之哉。憶夫人人縁省精靜則睡
亦輕。事繁神馳則睡亦重。今之叢林自寅到
子行事之繁三倍於古規。身心困勞。當
坐時自睡亦豈可得耶。雖然除睡修
證。謂之精進。宜抖擻精神豁胸襟
内外灑灑落落。不嗜昏沈騁散
身心&T073581;&T073581;淈淈。其用心之旨具乎普勸
坐禪儀。闔山大衆。伏冀委悉
第五除夜普説師曰記得永祖道。往來六道
停止。一句正法聞是難。汝等大衆休
。光陰百歳轉流丸。祖師恁麽慈誡。兒孫豈
骨奉行哉。今歳既過來歳亦如是。實
流丸也。汝等大衆幸聞聞之正法也。
唯須正身端坐回光返照。切莫意根
度或咬嚼古則念話杜家以終身昧
佛祖正傳要機。永祖道。佛祖單傳之宗言外
領略之旨者。不先哲公案之處古徳證入
之處。不語句論量之處問答往來之處。不
知見解會之處思量念度之處。不
玄談妙之處説心説性之處。唯放這柄留。
瞥地當處團圝。乃是家訓之蒲團也。世尊
三昧。迦葉三昧。少林凝住壁觀。二祖了了常
知。三祖虚明自照。乃至青原聖諦不爲。石頭
先佛傳受。藥山非思量。雲巖無爲爲坐。洞
山寶鏡三昧。以至眞歇常光現前。宏智默照。
西天東地未曾移易一絲毫許。固是般若波
羅蜜多流通東北方之佛勅可信哉。所
以道。佛佛要機祖祖機要。審實也矣。言不
虚設。然未正傳者妄謗曰默照邪禪。大
般若經中有箇謗般若品。其罪可檢而知。若
嫌之於邪禪。則其爲正禪者乞呈露。看。只
執一則公案之正禪乎。分量大疑小
之正禪乎。或者謂。提撕公案乎黄
檗希運禪師。豈不樣哉。嗚呼是何言耶。
若依古轍。則有六年端坐九白面壁。何措
焉用希運哉。況看話禪起于宋。莫聞
。汝等未審。則爲辨明。緇門警訓戴箇黄
檗禪師示衆者一篇中謂。若是丈夫漢看
公案。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曰。
無。但二六時中看箇無字。書參夜參。行住
坐臥。著衣吃飯處。屙屎放尿處。心心相顧猛
精彩箇無字。日久歳深打成一片。忽
然心華頓發悟佛祖之機云云。此一篇但題
黄檗禪師示衆希運。憶是趙宋住
黄檗漢之作也。然後來雲棲株宏加運字於
黄檗下題載此法語於禪關策進。自副
曰。此後代提公案話頭之始也。自後永
覺亦謂。至於話頭上一歩死工夫。則實非
之臆説也。昔者黄檗肇端。諸師遵承。而大
慧光主張之。嗚呼雲棲永覺者晩明秀英。而
其所好則何夫如是莽鹵耶。仰山曰。百
丈得大機黄檗得大用。夫運黄檗之嶢
于祖宗也。少倫匹。開拓丈夫漢
當機覿面手段。豈用他話頭縛之
箇無字日久歳深哉。況黄檗入寂大中
四年庚午八月。此歳趙州年七十三。是正當
行脚時。按趙州行状曰。年至八十方住
州城東觀音院。若然則開法之後當狗子
柏樹等商量。撿趙州録。尚不洞山臨濟
化。多與雪峯雲居唱酬。依茲考之。黄
檗豈有用趙州話哉。可謂無根之甚。然
世有一卷黄檗傳心法要者。此書本信疑相
半。雖其裴休序。亦比之圓覺序則文勢實
奴郎之論也。此書日本弘安年中相之壽福
寺念大休作後序刊行。不狗子話
。近世新渡明藏所收傳心法要末加添此
法語。以故禪雛不東西者據之爲證。實
謂看狗子話始乎黄檗運。誠可胡盧。一是明
人所爲。以大休刊本證。明鮑宗
肇言謂。大慧於正法眼藏之末悉拈時病
然後唯將一句無義味話頭參究。是提無字
話頭之始實起于宋也。今人誣唐黄檗
運公。豈不謬紊。不知何人將宋時住黄檗
者一段示衆語於心要後曰。那有
生彌勒自然釋迦。教趙州無字話頭。從
此一人傳虚萬人傳實。遂訛爲先黄檗運
公説云云。鮑氏説亦如是。則黄檗無此語
必矣。昔徳山密禪師會下有一禪者。用
也甚鋭。看狗子無佛性話久無所入。一日
忽見狗頭如日輪之大。張口欲之。禪者
畏避席而走。隣人問其故。禪者具陳。遂白
徳山。山曰。不必怖矣。但痛加精彩渠開
口撞入裏許便了。禪者依教坐。至中夜
復見前。禪者以頭極力一撞。則在函櫃中
&T024681;然契悟。由此觀之。看話之説既在
大慧以前。鮑氏未委考也。古人提狗子話
直得狗頭現自身撞入其口中契悟。亦心意
識之變態念想觀之出沒耳。不崇焉。余
曾在奧州日聞此事。或寡婦信濟下老
宿參禪。老宿授以無位眞人話。功夫日久
月深。坐時忽視長可一丈僧立面前。色黒
漆。無耳目口鼻。毎坐而爾。此婦不
。就先師之。先師曰。念想所成耳。教
話頭。其後不現。此類太多。豈是佛祖正
傳之法也哉。嗚呼宋朝既失正傳要機輩多。
是故元明禪師皆不正傳。日本只有永平
遠孫坐如是蒲團直入諸佛自受用三
。高祖之恩實是須彌大海。或謂如淨録中
無話之説。是應時機之施權耳。淨祖
正嫡只有永祖在。爲遠孫者專可永祖
示。而永祖正傳乃佛祖要機耳。要
祖底麽。七佛蒲團今欲穿。先師禪版已相
傳。眼睛鼻孔可端直。頂對青天耳對肩。正
當恁麽時又作麽生良久曰他心猿意馬
功夫猶若火中蓮。只箇七佛蒲團。各各盡未
來際。歸家穩坐的。只須頭然辨道。光陰
虚度。珍重
第六永祖忌掛眞普説師曰眼横鼻直空手還
郷。家風淳朴蔭涼扶桑。聻諸仁者即今看
高祖眞賛。此是吉祥祖山從古以來印版出
底眞影。料之。親筆賛語昔爲蠧魚見蝕而
兩字。後之事印版者乃寫文字隱隱地
讀底許。其後之後者又恐舊之誚
敢増損乎。是故賛語一篇難句讀。或
之或怪之者往往而有。可以憾焉。其賛
曰。認是爲眞。眞爲甚是。擧是爲甚待
矣。恁麽見得。掛空何是身。牆壁未全心。此
賛本三十字。今乃有二十九字。因擧是下
爲非兩字待眞下剩矣字也。今按本録
此賛曰。認是爲眞。眞爲甚是。擧是爲
非。爲甚待眞。恁麽見得。掛空何是身。牆
壁未全心。初四言四句。次四字傍句。後五
言二句。是太易讀。昔南泉禪師示僧曰。儞
若此生出頭來道我出家作禪師。如未出家
曾作什麽來。且説看。與儞商量。僧曰。
恁麽時某甲不知。師曰。既不知。即今認得
豈可是耶。僧曰。認得既不是。不認是否。師
曰。認不認是什麽語話。僧曰。到這裏某甲
轉不會也。師曰。儞若不會。我更不會。賛語
初四句蓋借此語意也。天童淨祖風鈴頌曰。
通身是口掛虚空。達磨大師曰。心如牆壁
方可道。賛語後二句則翻轉此等語意
也。然其賛語一篇大意。則與普勸坐禪儀所
謂身心自然脱落本來面目現前同矣。雖
恁麽。知趣者少。汝等切宜咨參。珍重
第七佛生會普説拂一
拂曰
看看。世尊即今生下即
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大衆却具見佛眼睛
麽。要看眼瞎。雲門大師曰。我當時若見。一
棒打殺與狗子喫。貴圖天下太平。佛是三
界導師。雲門爲什麽打殺。琅琊覺曰。雲門
謂將此深心塵刹。是則名爲佛恩
琅琊爲什麽土上加泥。若也辨得。不妨稱
佛兒孫。其未然。各乞聽山僧處分。僧問
。撥塵見佛時如何。山曰。直須劍。若
劍。漁父棲巣。僧擧問石霜。撥塵見佛
時如何。霜曰。渠無國土。何處逢渠。僧回擧
似夾山。山上堂曰。門庭施設不老僧。入
理深談猶較石霜百歩。直得相好光明遍界
曾藏。然古人鹵莽穿鑿不少。多昧宗旨
今且擧一件大衆説。切須子細。從容菴
録擧此則曰。僧問撥塵見佛。所問是一。夾
山道。若不劍漁父棲巣。石霜道。渠無
何處逢渠。萬松道。入理深談不石霜
門庭施設猶較夾山百歩。莫兩彩一賽麽。
山僧謂。此評太鹵莽。若徒恁麽把話頭
換作兩彩一賽。但是較量門庭施設與入理
深談耳。非唱答話差別。況入理深談較
石霜百歩。本是夾山退己讓人語。門庭施
設較夾山百歩。本非石霜有此語。因甚萬
松自設此語妄謂兩彩一賽麽。僧問趙州
撥塵見佛時如何。州曰。撥塵非無。見佛不
得。僧問雲門。撥塵見佛時如何。門曰。佛亦
是塵。趙州許撥塵見佛。雲門非但撥
。佛亦屬塵。各有宗旨。夾山答話與此不
同。撥塵也見佛也纎毫不動。但道直須
劍。若不劍。漁父棲巣。此語太誵訛。樵
夫宜棲巣。漁父宜宿舟。如今却道。漁父
巣。萬松何不子細咬嚼而措麽。萬松續
上語天童頌曰。拂牛劍氣洗兵威。定
功更是誰。一旦氛埃清四海。垂衣皇化
自無爲。且曰。臨濟宗風金剛王寶劍殺佛殺
祖。夾山截斷老葛藤破狐窠窟。今點
撿天童頌看。有夾山截斷葛藤破狐窟
麽。萬松爲什麽妄附會麽。臨濟且置。夾
山若欲斷葛藤。須別有手段。但道直須
劍。若不劍。漁父棲巣。是綿綿葛藤。
萬松爲什麽道。截斷老葛藤。若以
劍作斷葛藤。則劍去而久。且撥塵見
佛是衲僧參學獅子窟。萬松爲什麽道。打
破狐窠窟。豈不鹵莽哉。又萬松擧拂牛洗
兵事跡了曰。此頌若不劍漁父棲巣。是
但取初二句以充夾山耳。非答話玄旨
次擧垂衣無爲事跡曰。此頌巣可棲渠
國土劍可揮何處逢渠也。萬松爲
胡亂交加。夾山道。若不劍。漁父棲巣。
是猶若揮劍漁父不巣也。石霜曰。渠
國土。何處逢渠。是與趙州謂佛不
得頗同途不轍。二師答處自別。萬松渾
崙呑棗。可謂方木透圓孔。萬松又曰。同安
道妙體本來無處所。通身那更有蹤由。自
道許汝親見石霜。猶較夾山百歩。山僧曰。
萬松隨語生解。萬松又曰。要夾山麽。
劍爲不平寶匣。藥因病出金缾。山僧
曰。萬松丁寧損君徳。大凡夾山答話樞要唯
劍。撥塵見佛若不揮劍則佛却塵。若
劍。則塵亦佛。直得佛塵塵佛非佛非塵。
且道呼爲什麽。到者裏或時呼佛爲塵。或
時呼塵爲佛。自在縱横無可不可。以故天
童初二句頌劍底有功也。石霜答話初
見佛撥塵。國土猶無。豈有蹤跡可
哉。此是潜行密用如愚如魯。但能相續名
主中主底。天童後二句頌此無爲也。永平
祖師曰。或時門庭施設。要汝神通游戲。或
時入理深談。要汝田地穩密。太凡門庭施設
入理深談。其實豈有二哉。非夾山短
入理深談而長乎門庭施設石霜短乎門庭
施設而長乎入理深談也。其門庭施設則
庭施設乎入理深談。其入理深談亦入
理深談於門庭施設。萬松曰。各得一橛。胡
亂指注。夾山道石霜百歩。此是夾山退
己讓人褒揚石霜答處得青原宗旨之大全
也。雖然亦是一時機權耳。太凡評唱古則
大須子細。苟渉鹵莽。豈有後學。雖然恁
。即今作麽生是雲門一棒良久曰直須劍。
若不劍。漁父棲巣。伏惟大衆坐久成勞
第八古則普説師曰智不識依義不
語者。是佛祖通訓學佛道標準。何者。苟不
智照義妄以識情穿鑿言語。則佛道
也差。所謂北轅向越。若爾則雖古人先徳
亦不概而信。宏智古佛擧。雲蓋問石霜
萬戸倶開即不問。萬戸倶閉時如何。霜曰。
堂中事作麽生。蓋無語。經半年方乃曰。無
人接得渠。霜曰。道即太殺道。祇道得八成
蓋曰。和尚作麽生。霜曰。無人識得渠。師曰。
穩密田地忌功勳。貼體衣裳會須脱却
宗中辨的量外轉機。須子細始得。同中之
異酌然尚帶依俙。異中之異直是難
。還到石霜父子轉側處麽。燭曉玉人初破
夢。夜寒青女未機。然今按傳燈石霜章
曰。雲蓋問。萬戸倶閉即不問。萬戸倶開時
如何。師曰。堂中事作麽生。曰無人接得渠
師曰。道也太殺道。只道得八九成。曰。未審。
和尚作麽生道。師曰。無人接得渠。謂是賺
擧。何者。以閉爲開以開爲閉。專顛倒問
答宗旨。且以識得接得。則昧沒彌甚。由
此昔人胡亂穿鑿不少。東禪齊曰。只如
霜意作麽生。若道一般。前來爲什麽
伊。若道別有道理。又只重説一偏。且道古
人意作麽生。徑山杲曰。一對無孔鐵鎚。就
一箇最重。此二老漢倶蹉過開閉商量。徒拈
人接得渠。以擬丙丁童子來求火話
而胡説亂道。與石霜父子密旨。背馳直是
千里萬里。殊不知此話本從開閉處商量
來。到人識得渠始得宗旨大全。若
審。看山僧分析去。雲蓋山志元禪師。初
遊方時問雲居曰。志元不奈何時如何。雲
居曰。闍黎只爲功力不到處。師不禮拜
退。遂參石霜亦如前問。石霜曰。非但闍黎
老僧亦不奈何。師曰。和尚爲什麽奈何
石霜曰。老僧若奈何。拈過汝不奈何。師乃
禮拜請入室。是他到處以奈何而爲
。嚢中自有眞珠。但是不自在受用。只箇
奈何的與萬戸倶閉自是一般。因問
。萬戸倶開即不問。萬戸倶閉時如何。石
霜不答。倒鎗頭即問。堂中事作麽生。若使
他問萬戸倶開時如何。則何須堂中事作
麽生。妄録可知。他道人接得渠。山僧著
語曰。珠走盤。石霜曰。道即太殺道。祇道
八成。師曰。和尚作麽生。石霜曰。無人識
。山僧著語曰。盤走珠。不見雲巖問
。大悲菩薩用許多手眼什麽。吾曰。如
人夜間背手模枕子相似。巖曰。我會。吾曰。
汝作麽生會。巖曰。遍身是手眼。吾曰。道也
太殺道。只道得八成。巖曰。某甲只恁麽。師
兄作麽生。吾曰。通身是手眼。看他道吾是石
霜之父。可謂非父不其子。然不
者。以閉爲暗迷想。以開爲明悟想。不
石霜入理深談家風。或謂重説一偏。或
謂一對無孔鐵鎚。苟且輕率欲古人也大
難。太凡古徳語。皆是上挑千佛之法燈。下
衆生之迷暗。則其利也廣大。雖是一句一
亦未容易。若或後人以私情改換。或截
長補短。以至前後紊亂冠履倒置。則匪
其利。欺上誣下之罪重。大衆宜眼而

第九默照普説師曰起滅不停。撃水杖痕。聞見
法爾。釘空鎚迹。直得一段光明十世古今更
滲漏。所以道。默照之道離微之根。徹
離微金梭玉機。正偏宛轉明暗因依。依無
能所底時回互。飮善見藥塗毒鼓。可
佛佛要機祖祖機要。永平祖道。初祖西來不
務諸行經論。在少林九年但面壁坐
禪而已。打坐則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也。嫡嫡
面授親承密印。師資骨髓證契見傳。又曰。
近代宋朝杜撰長老等未此等道理。蓋是
佛法衰微也。杜撰指誰乎。有箇杲大慧。北
轅道。老胡九年話墮。可惜當時放過。致
默照之徒鬼窟長年打坐。是語摸象。昔有
老宿。點撿摸象道。祖師九年面壁爲
。若恁麽會得。喫鐵棒日在。又有一老
宿曰。祖師九年面壁。何不慚惶。若恁麽會
得。更買草鞋行脚三十年。琅琊覺擧二老
宿語道。既不然。且道。祖師面壁意作麽生。
良久曰。欲無間業。莫如來正
法輪。覺得度於梁山觀。所以識得祖承
自餘鹵莽。僧問雲居膺。全無學處如何
立身。居曰。無立身處。僧曰。佛事何勞。居曰。
興化。宏智拈曰。到者裏一點子
得。是須徹底及盡去。無儞作道理辨白
。無儞依俙髣髴處。如懸崖撤手。直下放
得盡始與雲居做處合。只爲箇時不
。只者全無學便是絶學無爲閑道人。宋太
宗雖是俗漢深達此宗。因召瞎堂遠勅曰。
底透得徹始得。時遠奏對曰。曹洞下
禪多曰。直須底去。如何得底去。時帝
下羽扇於榻前。默然而坐。時衆皆惘然
相顧無語。遠即起身近前奏曰。今日乃釋迦
如來誕慶之辰。陛下作此一段勝事。臣等見
見聞聞。時大雨。乃曰。直得天
四華地搖六震。雖然遠公只知曹洞下
禪多曰底去。却似却臨濟所謂沾流
止問如何眞照無邊説似他相離
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須磨。忽見帝默坐
忙讃歎。可謂逐鹿忘山。遠杲同嗣圓悟。而
遠讃杲毀。背馳也如是。藥山坐次石頭問。
甚麽。山曰。一物亦不爲。頭曰。恁麽即閑
坐也。山曰。若閑坐即爲也。頭曰。汝道爲。
箇甚麽。山曰。千聖亦不識。頭乃作
之。圓悟頌曰。擺撥佛祖縛然繩墨外
一物亦不爲。縱横得自在。古鑒當臺明辨
去來。金鎚影動鐵樹花開。任運相將不陪。
法雲隨處作風雷。圓悟慶讃默照此。與
杲老父子矛盾。今推杲老病。所謂不
而黨親也。其順己之親。則指鼠爲虎。
己之理。則以虎爲鼠。所以不
後賢見議。今且擧其證。宋有孫知縣者知縣
賤官
曾以臆見改金剛般若經以示杲老。杲
答書謂。不臆見改金剛。敢作
是批判。招因帶果毀謗聖經。當無間獄
詞嚴義博累數千言。然後値張無盡刪改楞
嚴經。則接觜讃歎。憶有杲老曾爲湛堂
無盡塔銘。無盡機合與菴號妙喜。其
讃歎豈於親哉。是故古賢謂。張丞
丞相
貴官
修楞嚴改名楞嚴海眼經。竄易縁
置前後。芟除重複定聖位。刪匿王
指河之事槃特誦帚之因。信意増減。師
心博易。全經面目抹&T066944;殆盡。越慧印謂
妙喜印讃。公然題目清淨海
眼經
標爲新舊二
。杲老讃歎語曰。無盡居士不幾百生
中學般若。今生如此却見得徹。識得根
大受用。註楞嚴海眼經八成就曰。
理無之謂是。事無之謂如。三世
獨尊之謂我。心洞十方之謂聞。多之所
之謂一。一之所起之謂時。始覺合本之謂
佛。隨縁赴感之謂在。具此八義。則處處道
場塵塵法會自來不曾有人如此説。往往邪
師輩以無言默然始覺。以威音那畔
本覺暗謗
同上
固非此理。既非此理。何者爲覺。
若全是覺。豈更有迷。若謂迷。爭奈釋迦
老子於明星現時忽然便覺知得本命元辰
者裏。所以言。始覺而合本覺。謂始覺
時從明星上信忽然覺悟自性本來是
。大地有情更無差別。喚作始覺合
。方始成佛。如禪和家忽然摸著鼻孔。便
是者箇道理。古賢擧之責謂。古今依龍樹
釋論經首置六成就。無盡立異開六爲八。
而妙喜極稱之。經初應如是我聞。是佛
囑阿難
槃經
我者阿難我也。聞者阿難聞
也。而無盡釋之曰。三世獨尊之謂我。心洞
十方之謂聞。違背經論結集明文。大言無
當。初無妙義也。清涼釋成佛義曰。始本不
二目之爲成。起信曰。謂始覺同本覺
始本之異究竟覺。長水釋題曰。佛頂者
究竟覺也。始本不二名究竟覺。今宗杲謂。自
來不曾有人説到。豈是中別有祕密藏
又謂。張無盡不唐譯題爲清淨海眼
。輒曰。房融不古本。今依梵本改正。房
授竺文。何曰古本。張所據梵夾豈
是極量波羅
蜜帝
重來。無稽之言良所取。又謂。
道安法師曰。阿難出經去佛未久。大迦葉
五百六通迭察迭書。今雖千年而以
裁量。彼阿羅漢乃兢兢若此。此生死人
而平平若此。豈將不知者勇乎。禪人無眼
附妙喜妄謂。面決金顏。位偕親證。無盡
亦自言。焚香佛前露志願。苟契聖心。丐
魔事。昔者慧嚴思涅槃。黒神責數。三
藏志般若。惡夢譴罰。毀謗大乘佛有
。吾爲此懼。不其可。又謂。雷菴受師
駁正備矣。然引雷菴之論以駁無盡。不
妙喜之責孫氏以責無盡。所謂借
褚帔婆年也。嗚呼同是大藏也。安得
般若
而易首楞
同是削經也。安
張相而訶孫尹哉。識法者懼自語相違。
若不妙喜無盡。則殆又將妙喜
妙喜。看看駁妙喜但永平耳也。太凡青
原門下唱宗乘者。嫡嫡面授家法森嚴。古
今未曾移易一絲毫。南嶽下至宋有間肇
看話以倡宗者。雖然但是當時人師一分己
見臆談。未曾同吾靈山少林所正傳之佛
佛要機祖祖機要也。是故洞濟異風。山谷
居士參晦堂禪。其言謂。余舊不曹洞言
。常懷涇渭不流之意。蓋看話之一門
戸易入己靈易悟乎。昔杲老入閩築菴於
長樂洋嶼。時從之者纔五十三人。未五十
。得法者十三人云。以來支那摸擬其風
者。洞宗彙選所擧七期大悟類是也。日本頃
一夏未滿大悟者或二十人或三十人。可
謂繁榮也。昔永平入宋歴見諸山知識
謂。天下知識箇箇屙漉漉地頭腦相似。唯有
派無際些子。要今時免得此點撿
以商量祖承家訓。即今亦作麽生。永平曰。諸
宗坐禪待悟爲則。譬如船筏而度大海
將謂度海而可船。吾佛祖坐禪不然。是
乃佛行也。山僧有拙頌。即今擧示大衆拂一
拂曰
威音王佛以前事。日本出現優曇瑞。兒孫帶
此肘後符。勘破遍界盲魑魅。伏惟大衆坐久
成勞
第十懺場證明普説師曰能禮所禮如空合空。
自身他身似水投水。凡聖也一致。迷悟也不
二。各各頂門放光觀破一致。照了不二則㘞
元來只在這裏。所以永嘉道。如來法身入
。我性同共如來合。山僧著語道。八字無
兩ノ。玄沙道。因我得汝。山僧著語道。回
途復妙。文殊大士道。其心寂靜行寂靜行。是
禮佛。山僧著語道。王馬著金鞭。夫衆生
妄認四大身。認昏擾擾相心。執
身心以爲有我。我見一起。人見衆生見壽
者見起。乃至外道六十二見亦無皆由
焉。然今心也觀照諸法實相口也讀誦了義
大乘身也禮拜百福莊嚴。則三業純清六大
絶點。他不分外底我。我不分外底他
直得全身即十方虚空而身心脱落。十方虚
空即全身而脱落身心。玲瓏洞豁圓融無礙。
平等平等無亦平等者。到這裏什麽我
人衆生壽者。論什麽地水火風空識。縱有
大海量業根須彌聚罪障。亦如寸塵投熱鐵
片雪入紅罏。可謂實相無相不可思議解
脱法門。所以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曰。若有
夜六時禮十方佛大乘經第一義甚
深空法。一彈指頃除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
劫生死之罪。行此法者眞是佛子。從諸佛
生。十方諸佛及諸菩薩爲其和尚。是名
足菩薩戒。不羯磨自然成就。應
一切人天供養。上來是佛陀證明。各各分上
方好保護。山僧隨喜更説一偈。五輪淨潔天
水。一念圓明珠走盤。人間煩熱好。遮莫
清白身心鬪雪寒。珍重
第十一面壁普説師曰好大衆識得佛祖正宗
永祖家訓。勿他家雜話惑亂。不
見達磨大師至嵩山少林面壁而坐。經
九年方得二祖傳法。即自道。凝住壁觀
自無他凡聖等一。山僧著語道。有情非情
一時入三昧王三昧。永祖曰。初祖西來不
諸行經論。在少林九年。但面壁
坐禪而已。打坐則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也。山
僧道。與從上諸聖易一絲毫。可謂兒
孫千古龜鑒。他家頌之評之者妄想不少。
且擧一二點撿。祖印明頌曰。精進翻成
。莫癡神兀坐。少林面壁九年。已被
王勘破。山僧道。祖印以己方人。誤作精進
面壁。白雲萬里。萬松秀曰。般若多
羅囑違磨曰。汝到時南方勿住。彼唯好
爲功徳佛理。汝縱到彼不久留。果
梁渉魏鈍滯九年事。山僧道。萬松不
佛法流通東北方聖訓。又不達磨侍
般若多羅四十年後過六十七歳震旦
因縁。而胡亂評隲。敢道鈍滯九年。是什麽言
耶。恁麽會面壁。則揮棒打月也。昔有老宿
曰。祖師九年面壁爲知音。若恁麽會得。
鐵棒日在。又有老宿曰。祖師九年面
壁何不慚愧。若恁麽會得。更買草鞋行脚
三十年。山僧道。此二老宿專摧時人邪見。可
謂眼正。後來琅琊覺擧二老宿語曰。既不
然。且道。祖師面壁意作麽生。良久曰。欲
無間業。莫如來正法輪。山僧道。琅
琊可謂知佛祖恩。昔慈明圓得旨後。行
脚造洞山寶席。終日面壁。寶問。達磨九年面
壁意旨如何。圓曰。空腹高心。山僧道。十方洞
豁八面玲瓏。寶翌日陞座。請圓充第一座
僧道。洞山可謂具人眼。永祖頌九年面
曰。面壁坐禪佛祖傳。不外道二乘禪
機先開得機先眼。譬如臘月火中蓮。山僧道。
讃歎舌短。又正堂辯有頌曰。一片虚凝地。丹
青畫不成。聖賢難口。佛祖強安名。此
頌雖拙亦得其旨。山僧即今和之更拙上添
拙去。大衆要聞麽。西來傳法救迷情。面壁
九年直現成。辨得寶珠光璨爛。六凡四聖悉
虚名。夜深珍重
第十二佛祖要機普説師曰古人曰。釋迦出世。
衆生妄相迷封而説種種法。達磨西來。
底事現成圓滿而傳密密心。所謂底事
現成圓滿者何哉。人人鼻孔遼天。箇箇壁立
萬仭。未曾向他求。是名自受用三昧。靈山
涅槃妙心屬之迦葉。少林印汝得吾
面授之二祖。爾來二支五派洋溢眞丹
。我永祖入宋禀承之太白山者。乃洞山古
佛之正脈。而所從事之要唯在面壁趺坐
所以自曰。初祖西來不諸行經論
少林九年。但面壁坐禪而已。打坐則正
法眼藏涅槃妙心。嫡嫡面授親承密印。師資
骨髓證契見傳。石頭祖曰。竺土大仙心。東西
密相付。洞山祖曰。如是之法佛祖密付。宏智
禪師曰。佛佛要機祖祖機要。前聖後聖其揆
一也。此是佛祖面授。全不依文解義之
。然昧茲者從中古妄稱禪宗衡旨於
華嚴法華等九宗者誤矣。豈日本皇帝之
姓於源平藤橘哉。但稱禪之名則博
矣。三學中有定學。六度中有禪度。縁覺有
十二因縁禪。聲聞有四諦禪。外道有落空亡
禪。凡夫有色無色禪。儒者有靜坐。仙術有
打坐。神道有靜心。共所以坐鎭心也。是
故禪也者通名而已。從昔人見初祖面壁
習禪呼名壁觀婆羅門而來。傍家指
其法孫以稱坐禪宗。後世省坐字也。然而
其旨逈別。豈混烏鷺哉。石祖曰。吾此法門
先佛傳授。不禪定精進。唯達佛之知見
佛之知見者即是涅槃妙心自己光明。所
六祖曰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也。圓覺説
之神通大光明藏。法華説之放眉間白毫光
。華嚴説之毘盧舍那藏三昧。般若説
三昧王三昧洞祖唱之寶鏡三昧。眞歇祖倡
之自受用三昧。名異義同。從宋有看話禪
始起而後。各各以憶見而示做工夫。皆依
却正傳密機也。話頭設有一千七百。亦
但賓主商量機境激發。素非爲坐禪
也。所以古人訶責提撕公案求悟者
念話杜家却一生。豈不殷鑒哉。或有
覓見聞主人公底禪。且道能覓與所覓是一
是二。眼不眼。水不水。何不恥耶。
又有妄想底禪。滅火灑油。其焔彌増。
是故永祖不傳燈普燈底禪儀。良有
以哉。何者。其所倡之禪共謂。坐禪則從
悟底途路之具。譬如假船筏江海。既
彼岸了則可以捨船。與佛祖自受用三
天地懸隔。此是三世諸佛十方如來常所
安住之歸家穩坐也。不見達祖謂。凝住壁
自無他凡聖等一。二祖謂。了了常知。
言不及。三祖曰。虚明自照不心力。非
思量處識情難測。從達祖二十三傳至
童淨和尚。稱之身心脱落脱落身心。即是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異名也。不凡聖階級
故曰一超直入如來地但得本不末。菩
薩妙行包含無餘。故曰。頓覺了如來禪。六
度萬行體中圓。安住此三昧。則一切罪業即
時消滅。故説。端坐念實相。衆罪如霜露。或
謂。證實相人法。刹那滅却阿鼻業。是以
端坐直下證入圓極境界也。各各酬過去善
因今幸値此最上乘。宜分陰而端坐。端
坐要機無他。只在自己光明昏沈
散亂。所謂虚明自照不心力。乃其意也。
光明是曰虚明自照。不昏散是曰
心力。虚名形。明稱昧。自照譬
珠發光光還自照。又如日月之不
河大地草芥人畜而照。所以宏智曰。不
事而知。不縁而照。昧此要機者區區除
妄。何異草。草根不朽。豈有盡期。是故
參禪宜問眞正善知識其指要。不
則虚參浪悟徒費光陰耳。人人有無明。麁
情細名識。分三毒五欲。皆從無始
來所薫習之煩惱也。善之與惡元無
。我之善則他或謂之惡。他之惡則我或謂
之善。謂善謂惡共是我他情識之分齊也。故
吾情則喜。逆我情則嗔。嗔之與喜亦是
情識之分齊耳。及其慣熟引業報也。鱗介
泳江海而娯。羽毛飛走霄壤以樂。飛走
若入江海。則豈有鱗介之娯哉。鱗介若在
霄壤。則豈有飛走之樂哉。糞蛔無穢。蓼
蟲不辛。鼠生火中蟹産熱湯。以至胡馬
北風。越鳥巣南枝。蜀犬吠日。呉牛喘月。
珠玉彈雀。旃檀蒸飯等。不怪而怪。可
怪而不怪者。皆是莫由己之情識所
各自一分料簡也。以實論之。都與彼摸
象喩同矣。所以用情識之。則其果有限。
情識之。則其報無邊經説。縱行施戒
忍進禪五度。亦不般若則皆爲有漏福
般若乃名自己光明之梵名也。以支那無
義可譯強翻曰智慧。然不生知聰明
故永嘉曰。外道聰明無智慧。所以揀之也。
如來一代藏教唯詮此旨而已。然徒事
誦其文而不其味。不但不知。剩諍
雄於經論説相華嚴宗貶法華
眞言家剥顯教
而過一生
亦痛哉。是故達祖不一經無
。但與授佛法之要機。是名自授用三昧
也。夫一團無明分爲三毒。曰貪欲。曰瞋恚。
曰愚癡。引之善。則瞋爲修羅因。貪爲人間
癡爲天上。牽之惡。則瞋爲地獄因。貪爲
。癡爲畜生。三毒分善惡六道見上下。或
貪爲欲界。瞋爲色界。癡爲無色。是名三界。
唯是人人瞥起一念耳。若斷三毒於善惡者
暫出三界外。是名二乘外道。箇一念也撥
轉靈機以爲光明。則無明忽消。如暗室點
燭其暗無跡。經説光明遍照乃其義也。祖
門名寶鏡三昧者。譬如一面鏡光能照
媿而妍之與醜則非鏡也。是誡有縁散
之義也。若又認鏡背不妍醜底鈍然
頑然以爲鏡。則豈異瓦石哉。是亦制
無念空忍之義也。若然則今除空忍鏡背與
有縁妍醜外有鏡之本光也斷焉白矣。佛
之大圓鏡智。三祖曰。勿有縁。勿
。上句棄妍媿。下句誡鏡背。光明不言而
著矣。雖爾是亦分喩。於鏡則妍醜皆外來影
像耳。於我則念起只自己所變也。謂
者是也。楞嚴説心如亭主念如過客
去而主不去心如虚空念如浮塵塵除空
動是名客塵煩惱。誤注者打爲兩橛。今
謂。塵即是空客即是主。是故古人曰。盡界無
客塵直下非第二人。若除塵外求空除
外見主。千錯萬錯。古人曰。淨地却迷人。青
天須棒。是誡客取主拂塵執空也。
是故須知。一念瞋起時偏法界皆地獄也。一
念慈起時盡虚空皆菩薩也。餘可例知。僧問
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否。州曰。無。僧曰。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狗子爲什麽無。州曰。
伊有業識性。是示狗子時狗子業識外別
佛性也。是故墮業識之。則疑佛境
界亦有生死。發光明之。則六道群類皆
萬徳圓備也。古謂。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豈不爾哉更須熟身心世界打成一片旨
古人謂。纔入思惟則爲剩法。惟安住非思
者直證之也。夫地水火風空五大成立世
。人身亦爾。暖屬火濕屬水堅屬地動屬
風。四大皆依空融通。人心亦爾。瞋則火愛
則水愚則土喜則風。起滅無跡則空。身心正
報。世間依報。是故臨濟曰。儞一念心疑被
地來礙。儞一念心愛被水來溺。儞一念心瞋
火來燒。儞一念心喜被風來飄。爾時一
念回光如珠發光。而不見心身不
世界。則四維上下自由自在。可謂魚行遲
遲鳥飛杳杳。是名大毘盧舍那境界。張拙秀
才偈曰。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一家。
是俗漢亦眼目精明。暗此者起邪見
計身屬生滅心不生滅。此是先尼外道
神我邪見。或計身小而心大。是亦我大色小
外道見或計身心雖滅而世界不滅。是不
依正不二之邪見。僧問趙州。世界壞時
此性不壞。如何是不壞性。州曰。四大五蘊
僧曰。此猶是壞底。如何是不壞性。州曰。四
大五蘊又僧問大隋。劫火洞然大千倶壞。未
審這箇壞不壞。隋曰。壞。僧曰。恁麽隨他去
也。隋曰。隨他去。後有僧問修山主。劫火洞
然大千倶壞。未審這箇壞不壞。主曰。不壞。僧
曰。爲什麽不壞。主曰。爲大千。上件三尊
宿可謂能諦了穩當。是壞亦一時也。不壞亦
一時也。隨順壞不壞亦一時也。超越壞不
亦一時也。古人曰。若人識得心。大地無
寸土。今謂。若人識得地。念慮無寸心。是故
佛言。我與大地有情非情同時成道。誰可
信哉。夫情識有限。是故三善道因三惡道因
共招限之果也。二乘外道住空忍
者。無成佛期。只保任自己光明
即是三菩提之妙因妙果也。端坐修證者照
之不昧。是爲要耳。眞歇祖曰。常光現前念
念不昧。可之知。若値瞋起而照之。則
地獄衆生而直至毘盧頂也。以至餘貪
癡無記等亦可例知。昔如來説大般若時。
住三昧王三昧。身放大光明十方世
。三惡道忘苦。三善道加樂。二乘外道回
心入道。諸佛如來増本地法樂。乃至遇此光
者。決定無一不無上正等菩提。大般
若六百軸只説其義耳。法華所説眉間白毫
光明。亦與般若同。是故五逆提婆在地獄
天王如來記。八歳龍女居畜生南方
無垢成覺。乃至此功徳廣被。値一句一偈因
者皆無佛果。凡諸經説是光明
枚擧。共是今日所修證之自受用三昧
也。祖師説之非思量。情識不到之田地也。
今我所修者屬于因位。佛所成者在于果
。因之與果元非一異。是故謂佛因佛果
頭正尾正。佛之與我無毫髮之異。不
微塵之差。是故永嘉曰。諸佛法身入
。我性同與如來合。一地具足一切地。非
色非心非行業。彈指圓成八萬門。刹那滅
却三祇劫。匪但少林面壁。三國歴代祖師皆
住此三昧。所以謂佛佛要機祖祖機要也。
夫五識隨縁現意識常現起者。古聖之格言
欲界之常例。而不斷盡之法也。唯有
光明之者而諦了所謂禪界無欲也。昔
僧問鵝湖。欲界無禪。憑何説禪。湖曰。
汝祇知欲界無禪不知禪界無欲僧曰。如
何是無欲底禪。湖以手空中點一點曰。會
麽。僧罔措。是故永嘉曰。在欲行禪。知見
力火中生蓮終不壞。設修暫得無念無記
亦二乘外道之活計。非最上乘之妙修妙證
也。所以照之。則非取非捨。只非思量耳。非
思量即毘盧光明也。夫三毒也。衆生爲之三
轉生死。二乘斷之而出三界
佛果。菩薩爲之三聚淨戒度群生。諸佛
爲之三徳法界淤戲常樂。只無明變爲
之差耳。不澁柿之苦澁變爲甘味。若
初絞棄澁味。則後之甘味從何而生。是三
毒之與三徳之比喩可知。尚又要不
。須知因種子也果果實也。種瓜則得瓜。
茄則得茄。瓜瓜茄茄。必然之理也。善因
善果惡因惡果亦復如是。因果或係一世
順現業。今世作因今世得果。如春種
而秋收穀也。係二世者曰順次業。如
冬種麥麥夏收實也。係多世者曰順後業
桃栗梨柹之下子經數年而收實也。諸
道不三世因果。唯佛道説之。佛之所
達三世也。因果不外來。只各各自業
耳。雖孔老不三世因果
怪神。亦如學也祿在其中。曰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作善降
之百祥。作不善之百殃等語。在佛家
順現之因果也。今且説一喩。譬有人持
粟種子罌粟之地一粒
此一粒中含牡丹芍藥之花花落實
成亦包藏如是種子百千粒。若未知者必疑
怪不信。傍有預知之人。定可
怪人愚也癡也。孔老之學不因果者怪
罌粟之類。而佛者預知之人也。所以佛法
之異外道。則唯此因果一件爲最始。復須
知因少而果多矣。與世之米穀果樹同矣。
少善少惡之因必招多善多惡之果。故佛曰。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招多善果故雖少善
亦須修。招多惡果故雖少惡因亦須
止。得果依遲速而亦有多少之異。速得者
果少。遲得者果多。如春穀之一粒得秋穀
之一穗者少也。如果樹之經年得果者多
也。今修因善惡亦爾。今世得果者少。待
則得果者多。經十世二十世乃至待
劫千生者果報彌多。菩薩六度萬行諸佛萬
徳圓滿共爾。皆係順後業也。如堯舜之大
聖而國止一身而其子亦不肖及孔子困
顏回短命者。係過去惡因之順次順後
也。其報盡後。今世聖徳布天下之善因。
來世必可轉輪聖王之果也。如盜跖莊
蹻之得福壽。亦係過去順次順後之善果
也。今世惡因可必待來世也。以至其餘
聖賢而貧窮。頑囂而富貴。或登帝位之人
斧鉞。或荷土簣之人握乾符。豈止一生
之僥倖也哉。悉是無不前生因果之交謝
代變也。是故唯止惡則不惡果。修善則
善果。生善處則無有苦。無受苦故
佛道易修。若生惡處則多苦。多
故佛道難修。不恐。且佛一大藏教如
廣説三世者都由鬼神也。雖或説諸佛
菩薩或説三善三惡之輪轉生死。亦鬼神外
他矣。豈但佛爾哉。佛教未漢地之先。
往往既有其説但不恢張而已。或易曰。見
豕負塗載鬼一車。亦曰。遊魂爲變。或詩曰。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春秋曰。石言于晋
降于莘。或孝經曰。以鬼享之。或左傳曰。鬼
猶求食。張睢陽曰。死當厲鬼以殺賊。亦
曰。鯀爲黄能。彭生爲豕魏顆嫁妾從治命
老人結草抗杜回。或史記明褒君爲龍。前
漢書擧逍王如意爲犬。淮南子曰公牛轉病
七日化爲虎。亦曰志與心變神與形化。亦
傷死者其鬼嬈。高誘注曰。嬈煩嬈。善行
病崇人。亦曰。炎帝於火死爲竈。禹勞
而死爲社。后稷作稼穡而死爲稷。羿除
天下之害而死爲宗布。此鬼神之所以立
也。以至賈誼曰。忽然爲人兮何足控摶。化
異物兮亦何足患云云。皆是中國未
佛教以前説也。今日本祭應神帝而爲
菅相公天神等亦同。共有神靈
託焉。若無神靈之託此。則祭之亦有
之感應哉。若人撥無之者僻矣。愚也。是故
但須佛之三世因果善惡報應説而攝律
惡攝善修善攝生利他常安住自受用三
而不自己光明。是爲佛祖要機爾。更
一偈以勸要機。偈言。山谷東坡楊大年。
學窮内外遂參禪。參禪廓達靈根處。護法
未慚梵釋天。伏惟珍重酒井兼山
居士之請
第十三曹山三墮普説師曰好大衆諦聽。祖師
道。或從知識或從經卷。是故參學初機未
師家邪正者。先須誦經卷以明辨三世
因果且信知三寶尊重。是乃體達大法通局
也。若欲語録者。唯隨順祖宗正統。而不
叨用他家及近代之閑學解。不爾則墮
坑落壍誤却一生。不懼。此有一事
祖宗要機。不默止。曹山和尚曰。夫取
正命食者須三種墮。一者披毛戴角。二
者不斷聲色。三者不受食。時稠布衲問。披毛
戴角是什麽墮。師曰。是類墮。問。不斷聲色
是什麽墮。師曰。是隨墮。問。不受食是甚麽
墮。師曰。是尊貴墮。今謂。曹山所示只個一
段耳。然而前後有剩文者。洪覺範之偶見
維摩經有外道六師是汝之師彼師所墮汝
亦隨墮乃可食之文而私出奇義。臆談
紛説。續爲曹山語亂後人也。後智聰者
誤認實是曹山語人天眼目以來到
六七百年。一個墮字如適從。無其誤
。是係祖宗。則不措焉不辨。且覺範謂。
食者即是本分事。知有不取。故曰尊貴墮
又謂。曹山凡言墮者。謂混不得類不齊。即
是覺範以墮字借義非墮在義也。永覺
專欲覺範之誤而不忌憚。爾而其言謂。
三墮者。大修行人本無所在。然亦暫有
寄。隨處自在。如雁過長空影沈寒水
豈有滯礙。故此墮字借義非實義也。是永
覺亦以墮字借義。與覺範同坑無異土
覺範永覺共從此墮字爲借義而不
我解底悉驅爲之僞撰。可謂鹵莽也。夫覺
範之鹵莽詭辨者匪啻一二。生質之閑知解
今且置焉。永覺者洞上遠孫。欲時弊
古轍。逐鹿忘山者可以慚愧焉。太凡洞
家祖承言句。皆有來由穿宗旨。但乏
。眞歇祖僅遺拈古。今可寶重者宏智禪
師廣録耳。如彼從容之百發百不中且虚堂
之掠虚空谷之脱空者。應他派以漸愧
耳。永覺亦其遠裔。匪但不洞上宗旨。專
杲大慧而主張看話。日本洞家讀其書
者。屈伏彼閑學解而實謂之光前絶後。噫
永平宗旨者何不個擇法眼而揀
魔耶。山僧蟲豸雖力。矯時不已而
開示拂一
拂曰
夫三墮之墮也者。在字書則落
義。墜義。在祖宗者墮在義。是實義而不
借義。今可其證而明白焉。宏智古佛上
堂結語。師高聲喚曰。大休大歇底禪和子。若
食是尊貴墮。是墮在實義而非借義
之證一也。又法語曰。智轉理圓功忘位滿。不
尊貴處。人流合塵。超然獨輝。是墮在
實義非借義之證二也。亦曰。隨應不勤大
用無滯。在一切處。輥輥地。不縁不
類。向其間放得穩。是墮在實義而非借義
之證三也。眞歇祖師曰。直得灰頭土面一念
玄去更不受食。已墮在尊貴了也。如何得
尊貴處。一片月生海。幾家人上樓。是
墮在實義非借義之證四也。宏智古佛送
上堂結語曰。個是叢林飽參底。牧來純
熟水牯牛。撿點將來墮隨類。曹山曰。作
牯牛。是隨類墮。大陽道。作水牯牛。是沙門
轉身處。爲什麽却成隨類墮。十年歸不得。
却來時路。是亦墮在實義。非借義之證五
也。由此觀之。三墮者墮在實義而非借義
也。然而覺範永覺強生僻解謂。借義非
。何不愧哉。以三墮是實義故。大陽謂
之沙門轉身語。宏智之所引如上。然永覺
古轍中擧。明安大陽也甞釋此三墮曰。此三
種須明轉位始得。一作水牯牛。是類墮曰。
是沙門轉身語。是異類中事。若不此意
即有所滯。直是要儞一念無私即有出身路
二不受食是尊貴墮。師曰。須那邊了却
這邊行履。若不此位。即坐在尊貴。三
不斷聲色。是隨類墮。師曰。以聲色
故隨處墮。須聲色裏出身路。作麽生
是聲色外一句。乃曰。聲不自聲。色不自色
今謂。大陽此釋盡美盡善。然永覺註之謂。
今大陽謂。此三種須轉位。是實有
故須轉。與曹山之意大乖。嗚呼是什麽言
耶。夫與曹山之意大乖者。覺範永覺而非
大陽也。永覺又曰。五位之旨當以洞山曹山
之頌指南。故今詳注之。後有作者多失
前人之旨。至於大陽玄浮山遠二家頌。皆屬
僞撰全乖祖意。刪之嗚呼是亦什麽言耶。
古轍所解者。以五位則爲看話禪之指南
也。洞曹之比豈看話哉。實可捧腹。自眼
開。爭辨他眞僞耶。宏智古佛小參引
曰。便知道。正中偏一輪皎潔正當天。此是
大陽五位頌正中偏之初二句也。亦宏智天
童録中上堂引語曰。宛轉虚玄事不彰。明
暗祇在影中圓。是大陽頌正中偏後二句
也。永覺謂之僞撰乎。眞歇祖師曰。莫
巖異草青。坐著白雲宗不妙。此是大陽頌
兼中到四句之後二句也。是亦屬僞撰乎。
永覺黨杲大慧而背却眞歇宏智。以閑學
叨雌黄自祖。恐有拔舌之因果。潭州法
輪應端禪師曾作頌六首。初三首頌墮在。次
三首頌轉身。類墮曰。著起破襴衫下娘
生袴。信歩入荒草。忘却長安路。其轉身曰。
頭角混塵泥。分明露此身。緑楊芳草岸。何
處不尊。尊貴墮曰。獨坐孤峯頂。輪蹄絶
往還。可憐一雙足。曾不人間。其轉身曰。
畫堂無鎖鑰。誰敢跨其門。莫怪無賓客。從
來不人。隨墮曰。秦樓歌夜月。魏闕醉
。家國傾亡後。郷關信不通。其轉身曰。猿
啼霜夜月。花笑沁園春。處處紅塵裏。頭頭是
故人。曹山道。須三種墮者。具是辨別義。
分明辨別三墮能轉其身方名洞上衲子
永祖道。身心脱落。只個四言乃墮義轉義盡
矣。大衆莫古人誑惑則好。珍重
建康普説十三章
明和二年乙酉八月吉旦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