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報恩編 (No. 2600_ 天桂傳尊語 ) in Vol. 82

[First] [Prev]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中誰是撃節底。參玄人下。雪竇曰。聞必同
歸。若不聽則又作麼生。又只不可指西劃
東。莫虚度下。雪竇曰。誠哉是言。賊過後張

    毒鼓一撃 鈍椎放光 直下來也
    虚空跌踢
天桂老人報恩編卷上


天桂老人報恩編卷中
  侍者記
寶鏡三昧金鎞
寶鏡三昧者。僧寶傳云。曹山欲辭洞山。山
曰。三更當來。授汝曲折。至中夜授章先
師雲巖所付寶鏡三昧五位顯訣三滲漏。又
賛曰。寶鏡三昧其詞要妙。雲巖以授洞山。
疑藥山所作也。先徳懼屬流布多祕珍之。
然則其來也尚矣。夫寶鏡者。寶尊重之辭。鏡
者喩也。大要佛祖共設種種喩者。全無其
物故。唯取片隻理曰似又曰如焉。是以今
喩於鏡亦爾。非敢取鏡。資其靈明而能照
物以比喩于人人本具圓明之心本來無物
善應萬法胡漢相現照鑑無差不從外入
不從内出分毫不錯移現將來也已。凡非
謂心如鏡有形而磨瑳之也。三昧者法也。
大論所謂王三昧也。譬如輪王君臨於四天
下而無不令其澤蒙於庶民也。是則吾人
本然自具佛祖證得受用密旨。是名寶鏡三
昧也。三昧名義如常。胡繼宗注曰。大凡物
皆有三昧。謂其妙處也。此注偶爾稍有理
義。然吾門諸祖得其人。則所以室中密授
之者。意恐淺識之落流布則成茶飯席上
腐談去爾。字字句句現成公案何祕之有。或
曰。寶鏡三昧者法眼印可面禀密授一大事
因縁。後後行徑而非常人分上事故疎山潜
聞輕懱招二十年倒屙累。最是奇特一事也。
烏乎杓卜聽虚聲。又是有閑鬼作崇。汝輩
未知祖佛語言三昧。叨作無根信。凡有佛
祖倶渉言句者。皆不獲已門庭施設爲人
體裁。若祖師心印。則拈華微笑刹竿倒却。二
祖不言青原垂足。二十八代皆説傳心不
説傳語。其實雞鳴狗吠如是之法音森羅萬
像密付之心印。然説心印又説傳心早是
剩語。拈華微笑刹竿倒却都是一場閑事。況
又祖佛覿面印證際會夥頤饒舌鼓弄唇吻
老僧未曾聞之。若言寶鏡三昧章句印可付
囑大事因縁。恰似醫巫耳口傳授。教外之宗
何爲之有。謂之舍爾靈龜觀我朶頤理沒
己正受三昧而反死抱他筌蹄。打破鏡來。
與汝相見。既曩祖曰。授汝曲折。正是苦苦
爲人用處爾。古人慣曾作客方憐客之謂
也。若又決密囑付授一大事。則洞山今日獨
私於曹山豈可祕於雲居不傳之乎哉。點
檢將來。未納履於如是之法門不投刺於
直指之玄關羊質虎皮之瞽説。悲夫汚&T045892;
室昧却宗旨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護」
此四句佛祖親密囑累大綱一篇關鑰三昧正
印。謂之先師未了舊公案殃及兒孫。凡如是
者。通指一篇法體。即人人自具妙心。參同契
直云竺士大仙心是也。佛祖如是賢聖如
是。人天眞俗生死涅槃煩惱菩提如是。乃
至地獄餓鬼馬牛猫狗亦復如是。山河大地
森羅萬像方圓大小塵塵法法悉皆無不如
是也。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
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縁如是果如是報如是
本末究竟等。盡十方世界唯是者箇心。三世
諸佛於此得無上菩提。於此轉大法輪。於
此而般涅槃。如是心法佛祖親密相付。已如
參同契解。汝今得之。愍兒忘醜。汝者。廣指
之辭。而知有底汝也。藥山之雲巖之洞山之。
指其所付之人曰汝耳。今且洞山付曹山
則汝曹山也。不可偏指。人人箇箇非汝而
誰。莫推上他而自跥跟。且夫直今對此篇。
則汝是何面具。摸索鼻頭。今是何時節。莫
講暦日。得是何什物。展開兩手全無別得
無別時無別人。然是其人始得。豈翅顢頇
云哉。宜善保護者。叮嚀辭也。非言善保護
此篇閑語句。六祖大師曰。祇此不染汚諸佛
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箇裏喚什
麼作佛所護念。所謂不憶念一切法。是名
佛所護念。當知汝既如是。耳朶兩片皮。吾
亦如是。牙齒一具骨。若言有一法可得。則
堪笑獼猴騎土牛始自如是法終至主中
主。句句文文一貫穿通。言各人如是心之左
右焉耳
銀盌盛雪。明月藏鷺類之不齊。混則知處」
上二句擧其喩。下二句詮其義。只箇妙心。
塵塵法法類一切物而與其物不濟。混一
切處則知處止不昧。譬如銀盌盛雪明月
藏鷺。色雖同物不一。處同而異。處異而
同。明月蘆華全不似他。他是什麼。無孔鐵
鎚鼻孔鼽嚏。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
知有。宏智古佛所謂。靈靈了了處。同中有
異。湛湛澂澂處。異中有同。隨宜也機輪宛
轉。妙應也關棙虚通。永安靜禪師僧問。如何
是一色。師曰。易分雪裏粉。難辨墨中煤。亦
是也。謂之一色異辨的眼。這裏更可知有
同中同異中異。故云類之不齊混則知處。日
用光中孤明歴歴。常在於其中經行若坐臥。
不知是何人。不從五天來。漢地不曾蹈。
不是張家生。誰云李家子。向人人自家屋
漏寶鏡面上辨鑑看。若能親見。則師姑元是
女人做。不爾則喚奴爲郎認賊爲子去。處
字從居也止也義。不以所也義 古轍解
以偏正分合而言。似而不當。此篇豈可以
正偏釋哉
意不在言。來機亦赴
此二句就師學相見上可互顯而見之。如
見之法言語不要思慮非議。匠師初無一法
可與人。而正按傍提言外明宗。學人本自
無從他可得。而揚眉瞬目句外承當。故倶
謂之來機亦赴也。須是同火始得。意不在
言。少處減些子。來機亦赴。多處添些子。已
而吾永平古佛所謂。徳山云。吾宗無語句。
無一法與人。永平即不然。吾宗無語句。心
與口相乖。拈出爲人處。驢胎與馬胎。蓋口
者心之口。而口外無心。娘生下口誰教儞
唖。但能承言須會宗。何爲躂倒於語路。筌
蹄元是在於魚兎。所以雲門曰。此箇事若在
言語上。三乘十二分教豈是無言語。因什
麼更道教外別傳。雖然若是。得底人道火
不可燒口。終日説事不曾掛著脣齒。末
曾道著一字。終日著衣喫飯末曾觸著一粒
米掛著一縷綫。雖然如此。猶是門庭之説
也。須實得恁麼始得。若約衲僧下。句裏呈
機徒勞佇思。直饒一句下承當得。猶是瞎
睡漢。這裏何待老僧更下注脚耶。雖然尚
又今時無機不實輩此箇的謂言語道斷心
行處滅而皺鼻頭去。不見永平古佛云。言
語道斷。一切言語心行處滅。一切心行永平
恁麼慈心徹困。且道什麼言語什麼心行。老
僧如此説話。亦是重言不當吃
動成窠臼。差落顧佇
虚空可銷亡。這心無動轉。無可迷無可悟。
釋迦出世已前。達磨西來已後。不増不減不
變不異。本具圓成全無移易。謂之如如不
動。到這裏猶言如如。早是變了也。纔起佛
見法見謂之動。故云動成窠臼。窠臼者空
缺義。又窠窟義。差落顧佇者。若見毫釐有
差異。則早墮顧念佇思妄識。不見道一念
不生全體現。六根纔動被雲遮。斷除煩惱
重増病。趣向眞如亦是邪。隨順世縁無罣
礙。涅槃生死等空華。目今人人如是之心。不
動不差無餘無缺。當體當用沒窠臼絶顧
佇。直饒恁麼道似灸瘡瘢上著艾焦好肉頭
上一場狼藉。勿可把沒巴鼻。纔穿得空缺。無
地汝分別。只恁麼只恁麼。老僧今日把不往
而也太面長
背觸倶非如大火聚
如是之心如大火聚。背觸兩非。觸則燎却面
門。背則如同死人。洞山曰。大地火發是也。
雪峯指火曰。三世諸佛在火焔裏轉大法
輪。玄沙曰。近日王令稍嚴。峯曰。作麼生。玄
沙曰。不許攙奪行市。雲門曰。火焔爲三世
諸佛説法。三世諸佛立地聽。這箇説法背觸
倶非。阿難已不得道如是我聞。汝諸人作
麼生。只知有眉下眼爭辨有眼上眉
但形文彩。即屬染汚
如是之心纔渉言文。則早屬染汚。故百丈
曰。從來不是箇物。不要知渠解渠是渠非
渠。但刈斷兩頭句。刈斷有無不無不有句。
不是缺少。不是具足。非聖非凡。不明不
暗。不是有知不是無知。不是繋縛。不是
解脱。不是一切名目。謂之佛是染汚。謂之
法是染汚。所以道。修證則不無。汚染即不
得。祇此不染汚諸佛所護念。這裏染汚底是
何物。不染汚底是何物。撮得將來。恰如爛
冬瓜抛向人前。忽戴角挿翅翩翻無生國
裏去。昨日有人通箇消息。諸人還聽麼。取
箇耳兮目雙瞽
夜半正明。天曉不露
此祖述乎參同契明中有暗暗中有明之句。
將來明暗交互而言。暗還黒月夜半尚有正
明。明依日輪天曉尚有不露。言其明則杳
杳冥冥。語其暗則玲瓏朗照。不知是什麼
境界。孤逈逈靈了了。人人日日只在這裏受
用快活。要且莫道有口喫飯
爲物作則。用拔諸苦。雖非有爲不是無

玄義則字作主字亦好。如是之心爲生物
作主用拔一切顛倒之諸苦。雖非有爲不
是無語者涅槃經云。凡有所
説者名有爲法
此雖非有爲言説
而亦不是無語。汝却聽耶。雪竇曰。維摩道
什麼是也。若又曰語底默底不語不默説時
默默時説無言即眞説。萬里崖州沒交渉。到
這裏若曰聽得。則喪汝耳朶。若曰不聽。則
還我耳朶將來。又藥山道。更須自看。不得
絶却言句。吾今説這箇語顯無語底。藥山
老人舌頭落地亦不知。雖然如此。謂之有
語中無語無語中有語。佛祖倶用此箇事廣
開甘露門度衆生。點檢將來。修習空華之
萬行。宴坐水月之道場。降伏鏡像之天魔。
證成夢中之佛果。度脱影像之衆生。水月空
華夢中鏡上之幻影三昧也。這裏説什麼拔
苦修證。更曰如何。鼻毛長三尺
如臨寶鏡形影相覩。汝不是渠渠正是汝」
此四句寶鏡爲主意。然所有注解但釋形影
義遺却其主意。看者能審之。汝者指形渠
者曰影。若夫鏡在匲内則無形影可見。今
忽掛當臺。則形影倶相視。明明不曾昧。汝
形者形而不渠影。故云汝不是渠。渠影者影
而汝形之影。故云渠正是汝。不自内生。不
從外入。萬法唯心。心外全無別法。唯心萬
法。法外更無異心。抑鏡不自照。形影不獨
現。形影則現於鏡之形影。又鏡則印於形
影之鏡。離鏡無形影可見。無不現形影
之鏡。不一不異非離非合。從本無生縁起
無礙。須知形與影倶是大寶鏡中所現物。故
楞嚴所謂。汝身汝心。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
是妙明眞精妙心中所現物。又永明曰。境是
即心之境。心是即境之心。能所似分一體無
異。若能見境識心。即是密傳之旨無一法
與人。凡渠字。洞山過水偈曹山法身偈各其
用意別。不一概可見。夫以如是心鏡照鑑。
則不啻形影相覩妍醜無誤。三世諸佛出世
也在汝鏡中出世。一切衆生顛倒也在汝鏡
中顛倒。乃至三界九地虚空大地草木叢林
情與無情悉是汝心鏡中所現影像。又謂之
盡大地沙門一隻眼可惜許在汝脚底瞎却
去。至這裏言根境一如色心不二。早是教
迹中假名字。若以言而議以意而計。盡是前
塵虚妄影事也。夫題之寶鏡三昧。正是憑於
此章者也。一篇旨意厥可見之。若又有這
漢打破寶鏡來。則諸仁者如何。既雲居膺
禪師曰。猶如兩鏡相對光光相焔更無虧盈。
豈不是一般。猶喚作影像邊事。又如日出
時焔世間明朗是一半那。一半喚作什麼。
如今人未認得光影門頭事。將作屋裏事。
又爭得。是知説寶鏡三昧亦是夢裏寱言。老
僧與麼道亦夢中説夢。猶有一人呵呵大
笑。雪峯一日曰。要此事猶如古鏡當臺。胡
來胡現漢來漢現。玄沙曰。忽遇明鏡破時如
何。峯曰。胡漢倶隱。沙曰。老和尚脚跟未點
地在。由什麼雪峯脚跟未點地在。老僧別
雪峯後語曰。破鏡不重照。若仔細問。落華
難上枝
如世嬰兒五相完具。不去不來。不起不住。婆
婆和和有句無句。終不得物。語未正故
嬰兒者。涅槃經云。云何名嬰兒行。不能起
住去來言語。是名嬰兒行。如來亦爾。不能
起者。如來終不起諸法相。不能住者。如來
不著一切諸法。不能去者。如來已到大涅
槃。不能來者。如來身行無有動搖。不能
語者。如來爲諸衆生演説諸法實無所説。
如此經中擧嬰兒行以例如來之行。五相
完具者。雖初生孩兒眼耳鼻舌身之五相完
具而不能去來起住語言也。又五相者去來
起住言語之五也婆和者。涅槃經所謂。和者有爲。
婆者無爲。是名嬰兒行。又法華
釋箋云。婆和者
習語之聲也
 而今達如是之法。則去來起
住言語倶是不渉計較不起知見。如世嬰
兒婆婆和和有句無句終不得物語未正當
矣。此喩上雖非有爲不是無語。有語中無
語無語中有語。而不直斥言之。此所謂出
語眞教燒不著之謂。亦是無舌人解語而無
所從來亦無所去之如來行也。諸人日用俯
仰進退屈伸謙敬全無別行。雖然如此。人
人自有冲天志。則莫向如來行處行。雲門
所謂東山水上行。永平古佛曰。只見青山常
運歩。誰知白石夜生兒。倶是也。這裏是什麼
境界仔細始可得或禪人問。吾門從上來宗
師言句。退挍之於賢首天台判教。則多不出
終別二教。動有渉藏通兩乘。其所引經典
半滿偏圓分疎不下。適有擧圓教亦旨意
隔別。似不達圓理。雖有不立文字談。不
曾過終別教域。何言教外佛心宗哉。然古
今人師不能分辨之。顢頇儱侗去。不是昧
教眼耶。老僧不覺鳴呼曰。汝遺失教外題
目。死郎當地爲這般言。痛哉。如今試問。汝
輩日用屎尿放屁起臥立居喫飯喫茶寒暖健
困東走西走左之右之。 是依終教而爲平。
依別教而爲乎。性善乎性惡乎。賢首天台作
麼判屬。此是汝本做的本用的。賢首天台且
置不論。假令佛陀奚立界畔論半滿耶。謂
之達磨門下教外別傳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人人
證據此箇自心。謂之單傳的心印。唯此箇自
心矣不言外有別傳的之法。知者在心而
知。豈尋文字陳迹耶。故云。不立文字。單非
排斥文字。一切無嫌的法。一切無採的法
也。凡如來一代時教半滿偏圓共是度衆生
方便教迹中事。故藥山曰。教有教師。論有
論師。爭怪得老僧。永平古佛拶口。和尚是什
麼師。這裏得坐被衣只這是。於汝本分更何
損益耶。汝輩如此常在教外活計自若。然
跌終別偏圓。教内判屬哩窟者。何謂也愚之
更愚者也。又所言旨意隔別似不達圓理。
汝本分家有什麼缺少外別求圓理哉。宜
接遊魂看如之何。何爲黒沒焌地論性善
性惡之具不具修性權實之即不哉。夫彼賢
首天台者能言教中階位名字義解者。而水
母假蝦目游教海裏者也。 借問乾屎橛麻
三斤須彌山華藥欄解打鼓輥木毬鎭州蘿蔔
廬陵米價是等語句將爲終教乎將爲別教
乎。請試判屬看。汝將復言。此是無義味語。初
無著義解者。阿呵呵堪笑。吾門諸祖説事
説理。 教理行果言説宛轉全不落教家途
轍。更齟齬於汝義解。語雖一般其旨自異。
益同途不同轍者也。 譬如同一清水天人
鬼魚其所見各殊。又諸祖師所引經典亦何
以五教四教議判之耶。以自心傳自心從
佛不得。從法不得。非本得非始得。非修
得非證得。本自本然不可得中只麼得的自
心得矣。是以受用。則雖雀噪鴉鳴風韻雨聲
無不圓極最大乘法音。 矧如來言教。何分
別優劣於其間而揀擇之判定之哉。以小
爲大亦得。 以別爲圓亦得。然不別圓豈
屈大小耶。法元無定法。只在其人轉。恁麼
言亦似義解齒牙猶帶生澁在。 佛之一字
永不喜聞。三乘十二分教拭不淨故紙。看
經看教造地獄業。去汝無佛性。奚爲言五教
四教判位當不當哉。初不當其判位者。是
吾本然當然矣。故云。如來言教總是魔説。又
只箇之字若無恁麼眼。則爭辨教外旨。如來
一代時不曾説文字。已不説文字。此箇什
麼説。爲汝己眼㖿眩却他義解。苦哉苦哉。
又古今禪者議吾家曰佛心宗達磨宗。 不
是天下公言達論。佛心豈吾家宗而已乎。心
佛及衆生是三無差別。盡刹法界情與無情
同一心性。不知誰家私物耶。然曰心曰性。
早是犯諱。重言剩語。何況曰潙仰臨濟曹洞
雲門法眼之宗乎哉。 至這裏道威音王已
前從本無生。亦尚跡之更跡。凡有佛有法盡
是教迹中事。豈假他鼻孔出氣。汝娘生下
面目。眉在眼上分八字。口在鼻下喫茶
飯。何謂佛心宗。何謂達磨宗。已言不立文
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亦是熟睡
譫語。轉脚於那畔一蹈蹈翻於佛地魔界。
非佛非魔。盡十方沙界安排彼位次不得。
一切無名可名。無宗可宗。是吾教外門的
本地風標也。吾閑名已謝。正法眼藏向瞎驢
邊滅却是也。世界恁麼曠闊。因甚麼顛躓
賢首天台判教窠窟而以跼蹐哉。悲夫用管
孔窺天用錐頭指地豈知天地之大全也。
又前言佛之字不喜聞。拭不淨故紙等語
汝妄解言。此是禪家抑下掃蕩。或遣當人所
執。老僧捧腹絶倒。何有障礙抑之掃之。
唯是衲僧家本分眼目。其唯如是。以汝名字
佛法而解會挍合。則天涯地角遠之遠矣。止
止不須説。其人乎非人。則却増惡口業而
已 古轍曰。以例法中具五位也。或曰。取
譬於五位也。語意不通。胡指亂注凡有五
之字者皆可言五位乎哉
異本
作如
離六爻偏正回互。疊而爲三變盡成

易離彖云。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
麗乎地。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於天下。象
曰。明兩作離云云。程傳云。取其中虚則爲
明義。離爲火。火體虚麗物而明著也。岐黄
素問以心腎屬水火。如今取重離者至而
妙矣。託事寓意。心之表詮而非比喩。與下
觀樹章之句法可併見。六爻者。三爻離河圖
本卦。伏羲重之爲六畫。易説卦曰。兼三才
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六位而成章云
云。偏正者。取於五二中正君臣義以爲偏
正之字而爲言也。言正者君也偏者鄙也。訓
而取于臣義。曹山所謂君爲正位臣爲偏
位是也。回互者。六五君明乎上。六二臣明
乎下。上下一徳天地化成。是君臣回互之道
也。於茲上下疊三變五不待裏離外合而
自然成五卦。夫是回互神用也。粤乃祖述於
參同契門門一切境回互不回互之章來以
擬之於如是之心變體化用耳。然支那扶桑
古今人師皆倶偏正之兩字不詳有始於此
章。凡言偏正則爲意洞山五位偏正而已。
是故至注此章皆以五位而黏釋。其是稽
古不精之失也。洞山大師肇建五位名捌者
蓋本據于此章。然則以五位而釋。似雲巖
預抓待洞山癢者乎。請觀者察之。疊而爲
三者。重上於五重四於三重二於初。如
此下疊則變爲三爻巽。是爲三之義。又重
初於二重三於四重五於上。如此上疊則
變爲三爻兌。是爲三之義。上麗下麗一離
爲巽兌二卦。是爲三之義。下麗爲巽。則兌
卦自然在其下。是爲三之義。上麗爲兌。則
巽卦自然在其下。是爲三之義。疊而爲三
之義極于茲。變盡成五者。重離上麗爲兌
時巽在其下。於是乎上兌下巽成澤風大
過。祇是離之變也。又重離下麗爲巽時兌在
其下。於是乎上巽下兌成風澤中孚。祇是
離之變也。中孚下麗上麗翻成離本卦。是知
一卦變成四卦四卦又歸一卦。爾後無卦
爻所之。謂之變盡成五也。夫疊變者。疊則
變也。重離一卦上下相疊。則一時變成巽兌
大過中孚四卦。非言其疊之其變之而後爲
三成五。其義如何。凡疊上麗時却爲重離
外互體之兌。而巽在其下。然不是言上麗
爲兌而後下麗爲巽也。上麗爲兌時。下麗
之巽自在其下。於是也。上兌下巽則變成
大過。又疊而下麗時却爲重離内互體之巽。
而兌在其下。然亦不是言下麗爲巽而後
上麗爲兌也。下麗爲巽時上麗之兌自在其
下。於是也上巽下兌則變成中孚。須看取
三五疊變上下往來直在于離之宮中而自
然成立。謂之疊則變也。然非啻三五疊變。
雖千萬億兆不可思議變化自爾不出離之
宮中。是則天眞妙理而毫非人力按排矣。大
過六爻疊而爲三。則上麗下麗爲兌爲巽
然。大過内外依舊只是離之互體卦也。中孚
六爻疊而爲三。則上麗下麗復爲離爲離而
歸離本宮也。又中孚内外亦是離之互體卦
也。凡爲兌巽大過中孚。共是君臣回互神用
也。就中爲中孚時。君臣合道間不容髮。是
則疊三變五之幽旨也。是以當知不離當
處變化千端。不變而變變而不變。如是心
難思議之神御矣。然往往見變於六爻陰陽
之變。以有未變之爻言不變盡而病之者
誤也。唯是卦之變而非爻之變矣。抑四卦
上下重離轉變而離之本宮全不曾動。譬如
車輪之半輻上轉半輻下轉不曾離輪轂。一
轂居正中不曾動。而能上下能轉環。疊而
爲三者。合其兩之三才而一之。繋辭傳兼
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
也。本義云。三畫已具三才。重之故六。而以
上二爻爲天。中二爻爲人。下二爻爲地也。
如今上麗則爲兌又爲大過。下麗則爲巽又
爲中孚。此時中人不曾變動。這箇中人是何
人。日面佛歟月面佛歟。五帝歟三皇歟。是何
物。老僧曰。不欲犯中者不動之義。是也。凡
此章所明。如是之心爲萬法主。一念未生時
諸法璨然乎其中。千慮已生時一法不出乎
此外。故權資重離以擬之也。已強不可用
卦爻而揑合。直須得兎忘蹄得意忘象。華
嚴云。毘目仙人執善財手。即時善財自見
其身。往十佛刹微塵數世界中。到十佛刹微
塵數諸佛所。見彼佛刹及其衆會諸佛相好
種種壯嚴。乃至經百千億不可説不可説佛
刹微塵數劫。乃至時彼仙人放善財手。善財
童子即自見身還在本處。永明曰。不動本
位遠近之刹歴然。一念靡移延促之時宛爾。
以是觀之。自他不移於毫端。始終不出於
當念。是則不變而能變。變而更不變者也。
若混沌未分一機未發時。將有一爻一象之
可見麼。到頭至變盡成五無卦爻之所可
之。掀翻卦盤看如何。箇箇本來面具子眼
上有眉鼻下有口。威音王未曉。彌勒豈惺
惺。曹山曰。黒白未交時辨取。是也。到這裏
言疊而爲三變盡成五。剩語之更剩語也。
粤有一段事。試問諸人。抑自有生佛迷悟
眞妄等心以還。或曰百千萬億無量劫數。或
曰無始時世億億萬劫。至不可議甚大久遠。
無時可窮。雖然如此言。不可無初相。且
夫當最極末上時。不知箇心自何處生。不
可言從天降下。豈可曰自地涌出。將佛
心爲先耶。衆生心爲先耶。乃至眞妄迷悟孰
爲先孰爲後。若能辨此初相。則許汝有佛
法分。論云。覺心初起心無初相。遠離微細
念故。乃至心即常住名究竟覺。又心起者。
無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謂無
念。已無念。則爲什麼生分別耶。或曰念念
分別當體不生。假令有恁麼道。學義解之習
語臆見裏之安排矣。此處脱體道應難。若不
辨此事徒勤苦修行。譬如闇夜向空放箭。
全無有的位可見。這裏羸得一場口滑頭。
堪作什麼用。的的實實須曉得破。兩箇泥
牛鬪入海。眞至如今無消息。更問若何
向道。老僧今年踰七望八
如荎音持草昧如金剛杵
此二句上章之喩説。本草綱目蔓草部。五味
子釋名荎&MT80064;。恭曰。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中辛
苦都有醎味。是即具五味也。而今取比喩
于一離變五卦五卦元一離耳。而至知一
草有五味者。全不出吾人一舌頭也。金剛
杵者。眞言門有金剛手菩薩從毘盧舍那佛
二手掌親受五智金剛杵之事。言從中央
本佛法界體性智雖出四智四佛。皆是本佛
智用流出而全不離本佛性體智。如此深祕
握在行者一手中之標器也。如今況喩之于
一離出四卦四卦元一離都不出離之宮
中。是則千由萬端神化妙用具在吾人一心
頭上所轉之微旨也。荎&MT80064;草具五味與金
剛杵表五智者。共是這心體之本有。其摧
邪力用及治病功能者。 又是這心用之自
適。請會意而辨之
正中妙挾。敲唱雙擧。通宗通途。挾帶挾路」
正中者謂離之正中。顯訣中字頌云。到頭無
語句。解慮若何迴。不是本末事。一華五葉
開。耕雲曰。到頭無諱。無曾變動。是曰中。既
是中。何須本末。此前所謂不欲犯中之中
也。正者非正偏之正。是中正之正。倶指如
是心。至這裏見得分明。則師學敲唱偏正雙
擧不墮偏枯。挾帶通眞宗挾路通化途。這
邊那邊無曾留礙。賓主相見圓轉無礙。要且
借他鼻孔豈可出氣哉。挾帶字。智證傳所
釋不可取用焉
錯然則吉。不可犯忤
上一句者易離初九辭。程傳錯。然謂交錯
也。此承前句言。正中妙挾。回互交錯。不落
偏法。不可觸犯。則是吉也。吉者無罣礙之
謂。若又到這裏不問犯與不犯。奚若是。笠
重呉天雪。履香楚地華
天眞而妙。不屬迷悟。因縁時節。寂然昭著」
此承上句言。如是之心天眞獨朗。全無迷
悟而可穪屬。直下見得。則因縁時節刹那圓
成。春有華秋有月。觸目現前。不知明眼人
爲什麼落井。雲門曰。日日是好日。雖然恁
麼。切忌向箇裏死却。寂然不昧。昭著不輝。
孤明歴歴。活鱍鱍地。坐斷十方壁立千仭。
是則天眞之妙處也。時節因縁如參同契釋
昭著。禮樂記云。昭著不息者天所
以爲天。昭著不動者地所以爲地
細入無間。大絶方所。毫忽之差。不應律呂」
上二句言如是之心天眞妙理也。三祖曰。圓
同大虚無缺無餘。斯之謂也。或依入無
間絶方所之語以爲暗有那底一物周遍
法界。可笑。如此輩信心未得在。抑如是妙
心不去不來不伸不屈。入無間不小。絶
方所不大。當體無物。遍界不藏。受用歴歴
叵分朕迹。非因非果因果顯然。毫不轉換
全無罣礙。到這裏有甚麼巨細展縮可名
貎哉。堪笑趙州東壁掛胡蘆雲門北斗裏藏
身。下二句釋上二句之意。律呂之聲音元
出於天眞。纔作意則不應焉。喩如是之心
不屬計較脱體現成毫無可差。三祖所謂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是也。此二句多錯曰。毫
差誤スルトキハ則天地隔別。不爾。見毫釐有差
異乃是天地之隔。此則誡無同異中熾然成
異之見病也。南泉所謂。 一念異即難爲修
行。黄檗曰。盡十方空界同一心體。心本無
異。法亦不異。祗爲汝見解不同所以異耳。
亦是也。須逢恁麼人而知恁麼事。因言。但
無憎愛洞然明白二句。亦錯會曰。但休憎愛
無憎愛則洞然明白。此解亦不爾。人人本
然心信得及見得徹。則纔無有凡聖迷悟可
憎愛。然又可憎則憎之。可愛則愛之。日用
光中七縱八横。任縁轉變。隨機應化。奚可
揀擇。更不見其憎愛者。謂之但無憎愛洞
然明白。臨濟所謂道流大丈夫今日方知本
來無事。祇爲汝信不及。念念馳求捨頭覓
頭自不能歇。然恁麼道猶是衲僧門下初心
信入分際。設使明白裏亦非本住處也
今有頓漸。縁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規矩」
宗趣者。總以一心法義爲宗。信行得果爲
趣。如是之心擬向即乖。何論宗趣。而人有
利鈍。故假立頓漸宗趣耳。故永明師翁曰。
涅槃經云。一切衆生本來成佛。無漏智性本
自具足。又頓從漸得名。倶稱方便。若云頓
漸倶是亦謗於佛。倶不是亦謗於佛。是以
本覺體上離頓漸離言説。何處有頓漸名
字云云。皆是不獲已之權法也。縁立宗趣。
宗趣分故有權實偏圓等之圓規方矩。若立
規矩。則落他限量却違自本然。雖然如是。
勿言郎當顢頇而無事去。今曰頓漸者。廣
通指佛事門。非在此篇而言也
宗通趣極。眞常流注
憑宗趣而極其理。則設使宗通趣極猶是眞
常流注。却爲心地理障。故玄義云。己見猶
存。門裏出身則易。身裏出門則難。又玄沙
曰。汝諸人須信有一分眞常流注。亙古亙
今未有不是者。未有不非者。如此一句
成平等法。何以故。以言逐言。以理遣理。
平常性相説法度人然猶明前不明後。未
有出格之句死在句中。玄沙不覺渾身落
泥土。若見得分明。則一切煩惱業道即是無
非佛事。雖然這裏僅錯一歩則横走邪路
上。看脚下。可惜許。失却鼻孔了
外寂中搖。繋駒伏鼠
此喩上眞常流注。外似寂中猶搖。譬如繋
駒伏鼠偸心未息馳走不忘。到這裏髑髏
著地能幾人知。且要得免馳走偸心麼。眉
骨陰睛輕重。鼻筒子丑疏通
先聖悲之。爲法檀度。隨其顛倒。以緇爲
素。顛倒想滅。肯心自許
佛祖共悲人滯在乎己見權爲法檀度。隨
其顛倒無中説有有中説無。以緇爲素以
素爲緇。無法立法無説爲説。皆是祖佛大
神變也。所以佛藏經云。無名相中假名相
説。皆是如來不思議力。譬如有人嚼須彌
山飛行虚空石筏渡海負四天下及須彌
山蚊脚爲梯登至梵宮。如來所説一切諸法
無相無爲無生無滅。令人信解甚爲難有
甚爲希有。而今此法難信亦爾。到這裏承
言會宗。顛倒想泯則肯心自許。非從他得。
豈云本得乎。顛倒想滅者。華嚴所謂以智
入於一切佛法爲衆生説令除顛倒。然
知不離衆生有顛倒。不離顛倒有衆生。
不於顛倒内有衆生。不於衆生内有顛
倒。亦非顛倒是衆生。亦非衆生是顛倒。顛
倒非内法。顛倒非外法。衆生非内法。衆生
非外法。 一切諸法虚妄不實。速起速滅無
有堅固。如夢如影如幻如化。誑惑愚夫。
又中觀論偈云。有倒不生倒。無倒不生倒。
倒者不生倒。不倒亦不倒。若於顛倒時亦
不生顛倒。汝可自觀察。誰生於顛倒。此之
謂也。雖然肯心未亡則遂爲金鎖玄路。任
他肯與不肯共是癡狂兩頭走。更門覓著。秤
鎚醃酢奬汝一盌
要合古轍。請觀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觀樹」
若要證契如是之心符合于古聖之途轍。
請親觀前古莫蹶倒死地。大通智勝佛。道
垂成己見未亡。十劫觀樹。所以曹山曰。劫
者滯也。謂之十成。亦曰斷滲漏。唯是十道
頭絶矣。未亡大果。守住耽著名爲取次承
當事。到此直須仔細始得。不論天堂地獄
餓鬼畜生。但是一切處不移易。元是舊時人。
只是不行舊時路。若有忻心便成滯箸。若
脱得揀箇什麼。古徳曰。只恐不得迴轉。汝
道作麼生。只如今人愛説淨潔處愛説向去
事。此病最難治。若是世間麁重事却是輕。淨
潔病最重。只如佛味祖味盡爲滯著。先師
云。擬心是犯戒。得味是破齋。且喚什麼作
味。只是佛味祖味。纔有忻心便是犯。如今
説破齋破戒。不知三羯磨時早破了也。若是
貪瞋癡雖難斷却是輕。無爲無事淨潔此乃
重。無以加焉。祖師出世亦只爲這箇亦不
獨爲汝。今時莫作等閑。狸奴白牯修行却
快。不是有禪有道。如汝種種馳求。覓佛覓
祖乃至菩提涅槃幾時休歇成辨乎。皆是生
滅心也。故不如狸奴白牯兀兀無知不知佛
不知祖。乃至菩提涅槃及以善惡因果。但飢
來喫草渇來飮水。若能恁麼不愁不成辨
不見道計較不成。是以知有乃能披毛戴
角牽犁拽杷。得此便宜始較些子。欲知
此事。饒令成佛成祖去也祇這是。便墮三途
六道去也只這是 雖然沒用處。要且離他
不得。須與他作主宰始得。若得作主宰
即是不變易。不見永嘉曰。莽莽蕩蕩招殃
禍。問。如何是莽莽蕩蕩招殃禍。曰。只這箇
總是問。曰。如何免得。曰。知有即得。用免
作麼。但是菩提涅槃煩惱無明等總是不要
免。乃至世間麁重之事但知有即得。不要
免。免則同變易去也。乃至成佛成祖菩提
涅槃。此等殃禍爲不小。因什麼如此只爲
變易。若是不變易。直須觸處自由始得。頗
似注此句。故煩引用之。又臨濟曰。不得成
佛道者。佛不應更成佛。此語猶有齒牙帶
生澁在。興陽讓和尚因僧問。大通智勝佛十
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時如何。
讓曰。其問甚諦當。僧曰。既是坐道場。爲什
麼不得成佛。道讓曰。爲伊不成佛。到這裏
老僧不覺爲此僧缺  古轍用本經過十小
劫事釋之。甚沒意智。固此篇所明豈論成
佛做祖之功勳哉。可惜許。死却平地上去」
如虎之缺。如馬之馵
此譬喩于上文。玄義云。虎之傷人一度。耳
生一缺。傷人之多。耳如鋸齒。物類相感志
云。凡虎若食一人。耳上缺痕。若割裂以驗
食人之數無差。蓋此損其天眞之形。而今
以喩見十劫坐道場而有滲漏可斷有菩
提可證於一切處無移易早是變易去。此
難治佛病而落魄乎功勳邊損天眞之妙容
者也。汝諸人耳朶幾缺生。如馬之馵者。馵
者。正字通云。馬懸足也。易説卦傳。震爲馵
足。此亦喩十劫觀樹未亡大果守住耽著
脚下有綫不得無礙。猶如馬蒙覇絆不
能奔騰自在。是則向上鉗鎚也。或難曰。前
已有繋駒。今言馬懸足。殆似同事重説。況
隔句亦不遠耶。不爾。前繋駒者喩趣向乎
這宗掲捺乎妄想欲止而不止不忘馳走
念。今馬馵者。喩十劫觀樹願求菩提欲進
而不能進滯礙于取次事。是則欲止而不
得止。欲進而不得進。進止有滯不得無
礙之比喩也。以是當知前後法喩自不俟
辯而炳如焉 古轍云。虎一名李耳。虎食畜
不至耳。又毎食人耳則耳必一缺。此以例
不敢犯諱也。恰似合二事注。其義理難
解。或言虎食人至耳止。忌己之名。則虎食
人遇耳則缺之不食之謂乎。字義若何。又
言。馵者馬後左脚間有白色也詩經小戒篇註
同之。爾云雅。
馵者馬膝上皆白者。又云。後左足白
也。故馬書訓與津志呂又之太志呂
此以例語忌
十成也。若據之則言有不全得其純色
乎。法喩雖不無理非正義矣。古轍此篇題
下注云。自宋朱世英得之老僧乃囑覺範。
注釋以行。覺範不達此宗。又性多疎略。故
是非相半迷誤後學。余不得已爲別註。凡
古轍全篇注釋皆取意於覺範。多又彼文在。
豈曰別註也哉。看者辨之 古來往往皆馵
字訓馬之夜目。此字義出乎何書未詳之」
以有下劣。寶机珍御。以有驚異。狸奴白牯」
此四句襲上十劫觀樹章裂求上厭下見網
以示不坐在法身正位轉身入異類中行。
夫見有菩提可證有衆生可化。而十劫坐
道場滯化求兩岐。倶是欣厭二種見病。若
了達不垢不淨不増不滅天眞自具妙心而
不二其心。則奚愛奚憎。阿鼻依正極聖妙
有毘盧身土下凡本然無一法可見無修證
可要。是以如今直指凡情下劣窮子令知
寶机珍御尊特身。則皆無不歡躍。坐在法
身正位而亦轉却不得。尚是難治重病。是故
至下句忽轉聖解驚異念使見狸奴白牯
畜生行。則不怪怖者少。是祖門之宗乘難
信之活法也。曹山所謂未亡大果守住耽著
名爲取次承當事。到此直須仔細始得。披
毛戴角牽犁拽杷得此便宜始較些子。若
脱得揀箇什麼是也。須知入佛界最易。轉
身投魔界太難。上句明佛邊極則事。下句
示法身向上事。大矣直指之要道。奇哉末后
牢關。 是以曹山立三墮四異類以拔其病
根。至矣盡矣。明眼衲僧不可輕忽。實實參
窮莫妄想去。老僧尋常求斷見人一箇亦無。
皆盡求佛求法之依草附木精靈而已。 上句
撮法華文來與經意稍別。佛對下劣衆生。
則脱細軟服著弊垢衣且開演于漸修淘
汰法而後令知元爲長者子。今此所言者。
不待二十年後心相體信之時。直指下劣窮
子即尊特長者身。全體現前。豈用更思於
妙悟。本來具足。何須苦待於功成哉 或
説。總此四句充異類中行。以法華文釋之。
釀潤浮辭強辯膠説。 倶是齟齬於本文義。
内祕外現救衆難處。 著麁弊衣執除糞器
等。皆謂之佛菩薩誓願同異類。非沙門異類
中行事。勿喚魯帝作虎魚焉。抑異類中行。
表裏情忘三世事盡尚是法身極則佛邊事。
已轉那邊始得沙門異類中行。物外過量境
界。佛向上人履踐。匪五目之可鑒。豈二耳
之能聽乎。全非求菩提化度生底事。曹山曰。
法身法性是尊貴邊事。亦須轉却。蓋於是
有法身法性之迷大悟底人却迷時。須逢恁
麼人知恁麼事。或爲泯所見混窮子隊折
身苦行爲異類中行。此是奴子婢子邊事。直
饒菩薩同事行異類。猶未沙門異類中行。何
況求修圓明未得未證底事耶。 魚目與眞
珠豈其爲同之哉。汝不知上求下化凡情聖
見金鎖玄路難治重病也。未辨這般事而虚
辭濫説作無根話。不愚則狂歟。又有一輩
不實者曰。我曾聞異類之説。放曠任運不
拘垢淨。朝出酒店夕入婬舍。謂之異類
行。目今初心學者恐墮此見。如今熟思之甚
怖其謬解焉。老僧不覺失笑。聽事不眞喚
鐘作甕在汝分中。蓋夫宜矣。夏蟲元不知
氷。井蛙豈曉大海。裏許若言之乎者也。則
癡鬼在背後呵呵笑。想夫四種異類名件。叢
林乍入雛僧皆能所知。而老宿大衲不曉其
幽趣。故不重多贅煩録于此。僧問曹山
曰。沙門行箇甚麼行。曰。畜生行。曰。如何是
畜生行。曰。披毛戴角。曰。如何是沙門行。曰。
物物不間斷。曰。不間斷事如何。曰。始得行。
曰。如何是披毛戴角底人。曰。不懼業。曰。爲
甚麼到恁麼地。曰。不懼業甚處不到。 曰。
如何是水牯牛。曰。矇矇&T014266;&T014266;。曰。此意如何。
曰。但念水草餘無所知。曰成得甚麼邊事。
曰。祇是箇逢草喫草逢水喫水。若聞如上
件件。則定知汝輩心即狂亂去。當知異類中
行事南泉始作先鋒。藥山潙山道吾雲巖倶
爲之商量。曹山收之殿後。所以立三墮四
異類。三墮之墮字。盡大地人撼得不動。箇事
且置。四異類者。一往來異類。如今一切聲色
言語階級地位捨父逃逝盡是背却向上祖
父。得爲異類。又天堂地嶽餓鬼畜生皆是異
類。二菩薩同異類。先明自己後却入生死
異類中。攝他已證涅槃果不捨生死類。自
利利他願一切衆生皆成佛從末後成佛。
所以大權菩薩若不先化衆生己事無由
得成辨。南泉曰。先過那邊知有。却來這
邊行履。教云。若有一衆生未度者。吾終不
取正覺。如是誓願故名菩薩同異類。是也。
老僧丁年時列法華講筵聽此箇願甚疑
之。意謂。現今迷倫衆生作群作隊。然則迦
文往昔誓願成虚語歟。 是故雖諮之于諸
師。皆摸糊不通會。疑之蓋亦有年。或時忽
爾了。纔見有衆生可度者。願欲煩惱執法
見病。直下豁開有情非情同時成道的佛眼。
則盡大地不見一衆生有迷。 悉皆本時成
佛。本時即無時也。如是度盡。則誓願豈虚語
哉。滿缾不傾出。大地無飢人。故經云。如來
成正覺時。於其身中普見一切衆生成正
覺。是也。是以當知。若見有一衆生可度有
一佛地可到。則皆是引化方便權門。乃佛菩
薩同事異類也。三沙門異類。先本分事知有
了喪盡今時一切凡聖因果功行。始得就體
一般。得名獨立底人。亦名沙門稱斷邊事。
始得表裏情忘三世事盡得無遺漏。 尚得
名佛邊事。轉却沙門稱斷邊事。不入諸聖
報位。始得沙門行。亦曰沙門轉身。亦曰披
毛戴角。喚作水牯牛。恁麼時節始得入異
類。此異類有二。一沙門異類。二事上異類。
事上異類者。狸奴白牯是也。沙門異類者。觸
處得自由。始得不變易不同那箇。又不變
易有二。一者人人盡有本分事。二者知有
不捨一切聲色是非。於物物上不滯。喚作
披毛戴角亦入泥入水之行履底漢。四宗門
異類。南泉曰。智不到處切忌道著。道著則生
頭角。喚作如如。早是變也。直須向異類中
行道取異類中行之事。洞山曰。此事直須
妙會。事在其妙。體在妙處。曹山曰。此事直
須虚一位。全無的的也。覿面兼帶始得。若
是作家語不偏不正不有不無。喚作異中
虚此事。又南泉病時有人。問。和尚百年後
向甚麼處去。曰。我向山下檀越家作一頭
水牯牛去。曰。某甲隨和尚去還得麼。曰。若
隨我銜一莖草來。又謂之言語中異類。如
此四異類名捌分明。何倱伅而以菩薩悲願
異類揑合異類中行哉。有人問曹山。如何
是異。曰。我若向汝道。驢年得異。又問。如何
是類。曰。披毛戴角。又問。如何是類。曰。作麼
作麼。曰。如何是行。要頭斫將去。異異字有
四料揀。異於類。類於異。類於類。異於異。
是則同中異。異中同。同中同。異中異也。借
問。從上沒量達人已奴視成佛做祖菩提涅
槃反嚴誇披毛戴角異類中行者將是什麼
邊事。不可以不斷辨。這裏不容一點彫僞。
須確實參究焉
羿以巧力射中百歩。箭鋒相拄。巧力何預」
玄義預字作諭。共通。此四句承上章明不
渉修證肯綮之義。羿之善熟射藝也。百歩
而射中雀目。偏是巧力之所致。而至彼飛
衞紀昌之箭鋒相値妙處。則射之與手共相
忘。更非巧力之所預諭也。蓋言至如是之
心天眞妙用。則修功巧便焉所能可諭也哉。
諸仁者請試放一箭。看。然箭鋒相値。亦是
巧射習錬底事也。今粤以射藝一般之故實
取捨乎其巧力之與妙絶者。 須知作文之
機變也。雖向上更有囓鏃機。於彼本然不
動之心。則猶是遲鈍。莫速乎不動
木人方歌。石女起舞。非情識到。寧容思慮」
木人石女者不知作麼所生。子細見來與影
像子同一壽年。木人之歌石女之舞。如是曲
調不落律呂。非七情八識之所能可及。豈
又以三思九慮可計較也哉。是亦明如是
之心天眞妙用非功勳之所致。雖然汝等諸
人日用光中手之所舞口之所言未審其別
調也否。試唱和看。阿呵呵。一曲兩曲無人
會。雨過夜塘秋水深
臣奉於君。子順於父。不順非孝。不奉非

臣奉重於君。子孝順於父。内外和上下平者
天眞之正道彛倫之定理。 直是人人本具如
是心之妙義也。若又不順則非子道之孝。不
奉則非臣道之忠。早是變易乎天眞常理
了也。 向後轉換此章之語意將去雖有功
勳王子君臣等五位。不可必以彼解此。其
用意稍有別
潜行密用。如愚如魯。但能相續。名主中主」
玄義云。潜行不露也。密用不覺也。如春在
花。或去或來。如月在水。不出不入。主主
不相見。主中主也。此乃如是心用。不容擬
議。要行便行。要用便用。七造八次圓轉無
礙。佛祖猶不識得渠。況外魔乎。謂之潜行。
謂之密用。都不在所知所見。故云如愚如
魯。如是日用光裏但能相續將去無曾間隔。
名之爲主中主。又謂之相續佛祖慧命。前
言。始自如是之法終至主中主。句句文文
一貫穿却。不可回眸轉腦。且道。畢竟相續
底作麼生。坐臥經行屙屎撒尿。若除茶裏飯
裏外別有相續處。則定知作汝細膩工夫。
不實巧便隱僻里區焉。且道主中主作麼生。
頭不著寶華冠者。崑崙入海無音耗。又有
般漢言吾宗貴綿密而閉却氣息灰滅心
魂低聲軟語嚴肅坐起如老婆子慇懃似
新婦子婉娩。謂之潜行密用謂之綿密。烏
乎悲哉。徒衒形相作閑機巧。其言綿密者。
日用光頭行住坐臥相似是箇無孔鐵鎚。風
吹不入。水灑不著。那裏著儞情見來。所以
道。盡情捨却。佛法道理玄妙奇特一時放下
却較些子。自然觸處現成。只這是活鱍鱍地。
七上八下寸無罅隙。人人只是眼横鼻直。終
無地容佛法穿鑿。是謂綿密。畢竟莫綿密
乎不動不變也。是謂光陰不虚度底能相
續主中主。雖然如此。無實知見而徒學口
皮邊。又是妄談戲論。棄辛就蓼去穴落井。
共一味作則各切病也。莫道老僧不云。臘月
三十日大有事在。冀脚蹈實地而莫蹎仆

    金鎞刮膜 山河眼開 百家怨耦
    馬頷驢腮
天桂老人報恩編卷中


天桂老人報恩編卷下
  侍者記
洞上五位辨的
享保丁酉仲春。 因衆請以商量乎碧巖録。
適至洞山無寒暑話。其評載洞山五位頌。擧
衆請詳説之。蓋古今人師不考究五位本
何爲施設。守株於正偏膠柱於黒白。往往
謬解者不少。咸違乎乃祖本旨。故擧其梗
概以示參徒。切著精彩勿混沌去
  五位大意
夫偏正五位者。自寶鏡三昧重離之章變出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