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夢窓國師語録 (No. 2555_ 夢窻疎石夢窻疎石編 ) in Vol. 80

[First] [Prev]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間叟
凡聖行儀都不干。騰騰任運似癡頑。這般活
計無人識。一箇老翁天地間
  古源
曹溪一滴先威音。流遠方知出處深。可惜
今時未還客。外求竺土大仙心
  默翁
默翁求我默翁頌。自語相違笑倒人。不二門
中重檢點。維摩也是樺來脣
  中巖
不墮兩邊呈嶮峻更無差路與人行。空生
未解談般若。幸有孤猿叫月明
  玉巖鎌倉殿
峻機光潔非琱琢。八面玲瓏絶點埃。好是
現成般若體。諸天日夜雨花來
  瑞山三條副
將軍
草木呈奇禧氣浮。祥雲靉靆覆峯頭。千巒
萬阜推高德。那箇蒼生不受庥
  送榮首座赴長保
親炙多年緣自熟。一朝告別下西州。住山祕
訣休求覓。鈯斧元來在手頭
  平山
坦夷寬廣絶高低。七凸八凹歸一齊。最頂不
知在何處。元來無路與人躋
  方外
一片間田無四至。中心樹子也難看。回頭
南北東西表。始信從前被眼瞞
  鐵舟
徹頭徹尾自渾鋼。不入洪爐泛大洋。盡謂
尋常船舫類。是非海裏錯商量
  絶照
明鏡和臺打破來。瞎驢眼裏不生埃。暗昏
昏地家風別。一任燈籠笑口開
  適菴
主人自若展眉峯。椽柱欐梁呈笑容。更有
一般和悦處。半窓明月半窓風
  因亂書懷
世途今古幾窮通。萬否千臧歸一空。傀儡棚
頭論彼我。蝸牛角上鬪英雄。須知鷸蚌相
持處。終墮閻魔考鞠中。放馬華山待何日。
不如頓轡覺城東
偈頌

我宗無語句亦無法與人。佛國道漏逗不少。
夢窓國師夢中驚覺。起來便見。三世諸佛無
夢説夢。六代祖師無夢説夢。天下老和尙無
夢説夢。還知夢窓落處麽。一國之師三朝所
敬。南禪初步淨智後遷。圓覺垂臨天龍再住。
直得炎天飛白雪。陸地産紅蓮。樹頭驚起雙
雙魚。石上迸出長長笋。如斯機用豈可測量。
設夫疎山石頭也。須退身三步始得
  至正二十六年八月
  前嘉興天寧楚石道人梵琦謹跋

先國師語要嘗不許傳于世。故吾徒多藏之
而未敢違囑矣。然藤原公德叟居士乃英烈
丈夫而既身爲門弟子。其機鋒與所存。雖預
禪會古之名士輩未必過也。輒取語本以命
梓。且不依所誡亦不令吾徒議之。吾則謂先
師見之尙不遏焉。諸方亦必爲勘驗之。但妙
葩勉從紀以歳月云
貞治之四年歳在乙巳五月二十二日
  天龍住山門人春屋
妙葩
謹書

夢窓國師語錄卷下

天龍開山夢窓正覺心宗普濟國師年譜
  臨川禪寺住持小師妙葩編
後宇多天皇建治元年乙亥
  師族勢州源氏。宇多天皇九世孫也。母平
氏。願生男子嘗祷觀音。一夕夢金色光
一道西來入口。覺而有身。經十三月方
誕而母無所惱
二年丙子
三年丁丑
弘安元年戊寅
  師四歳。母黨有事。父擧家而逃入甲斐
居焉。是歳師凡見佛像無不尊敬。口能
誦梵經。目能&T047368;文字。諸人指曰。此兒再
來人也。必歸釋氏。八月喪母
二年己卯師年
五歳
三年庚辰
  師資性溫粹。不喜與群兒戲。亦雖作戲
不欲力諍。執筆學書頗得其體
四年辛巳師七歳
五年壬午
六年癸未
  師九歳。父攜詣平鹽山空阿大德所固求
出家。且言。此兒無處俗態。乃欲歸釋。
大德見師氣宇不凡。以爲法器。深加愛
重。師受梵書。過目成誦。誦必尋繹義
理。匪啻勤學釋典。乃至孔孟莊老之敎。
及世間伎藝才能。皆力學習以究其奧
七年甲申師十歳
  專精誦法華經。滿七日以追薦亡母冥
福。不在人勸。人皆言。十歳兒能如此。所
謂神童者是歟
八年乙酉
九年丙戌是歳佛光
師祖西歸
  師事後母至誠。雖在平鹽山寺。旬日一
歸省。母亦以眞子相待。或調嘉饌餉
師。師必招群兒分飱。其後飯師。則必同
食群兒。師一日抵隣家。見其家父母兄
弟團欒而坐飮食精美但僕輩數人在厨
下食麁糲其形有不滿之色。於是師私
發願言。我將來管奴僕。必須於食平等
行之。後果踐其言
十年丁亥師十
三歳
伏見天皇正應元年戊子
  師自繪九想圖掛之壁上。恒對觀之。既
熟自周視其身無非骸骨。又觀他人亦
如死屍。乃至見靚粧脂粉皆與&T038339;脹爛
壞無異。爾來或於樹下或於間處獨坐
澄心。見者異之
二年己丑師十
五歳
三年庚寅
四年辛卯
五年壬辰
  師既祝髮。至南都覲叔父内山明眞講
師。奉其指南禮戒壇院慈觀律師。遂登
壇受戒畢。歸平鹽猶居新戒位。然外書
伎藝之雜誓不學。但專志佛書。蓋夙習
使然也。且曰。人生有涯。而能究盡無涯
之事於一生之間乎。是歳師年十八也
永仁元年癸巳師十
九歳
  學密敎兼聽台講。其講師得病忙然而
死。師見而不忍。以謂。佛法多途。而繹
其所趣。要在出塵得道耳。吾此講師平生
多聞博學。然臨生死之頃一字亦用不
著。乃知佛法非義學機智之所能詣也。
禪云敎外別傳。豈有所以哉。而自反復
思惟曰。我今雖云仰信。亦未可自決。
須是依仗諸聖至心求哀隨其所指決
而行之。乃建道場。限以百日爲期。嚴
設佛像。於其像前而生如來常住之想。
誠心懺悔以求聖應。期限將滿而餘三
日。其夕恍然有人。引師而行至禪刹。山
林奇異殿宇嚴飾。而不見人。師乃問引
人曰。是名何寺。答云。疎山。又引至一
寺名爲石頭。壯麗倍前。有長老者。&T051759;
入寢堂叙寒暄分座令坐。頃間前之引
師人在長老面前白云。此僧特來爲求
聖像。願和尙與之。長老乃取一幀子與
師。展視之達磨半身之相也。師卷而懷
  之。夢乃覺。由是自知緣契禪宗
二年甲午
  師欲參由良和尙開無
門嗣
借路京洛。逢故
人德照禪人者。謂師曰。禪和子當在叢
林學其規矩。然後深山巖崖佛法訪問亦
不妨。蓋以當時由良未成叢林也。師
依其敎先禮建仁無隱範禪師。易服參
堂。且以追尋往夢故。以疎石自名而號
夢窓。除大小抽解外不離單位
三年乙未師二十
一歳
  十月辭建仁之鎌倉。參扣東勝無及和
尙。會寺災。又參建長葦航和尙一單不
出堂。且誓不看文字。但禪錄乘間過
目而已
四年丙甲
  在圓覺桃谿和尙會下。夏罷有僧歸京。
谿以偈爲送。師和之云。來從萬水千山
外。又向千山萬水歸。這回別有眞消息。
風攪谿林落葉飛。佛燈國師聞之歎云。
此僧雖是後生伶俐如此。後不可測也。
是年癡鈍和尙赴建長&T047846;。桃谿擧師令參
隨。入寺之日問禪闕人。師遽出問話。一
衆吐舌
五年丁酉師二十
三歳
  師聲音和雅令人樂聞。臨夏首衆議詣堂
司。特&T047846;師充楞嚴頭。由是海東叢林後
生兄弟成風以楞嚴頭爲榮。蓋有所慕
也。夏終又上洛陽侍本師無隱和尙。是
歳八月一山寧禪師自江南至。師訪之洛
  之寓館。山一見而甚喜
六年戊戌師二十
四歳
後伏見天皇正安元年己亥
  師二十五歳。又出洛陽入東關。以慕一
山也。山既領巨福席。海内衲子望風競
參。山試以偈頌選能作者許掛搭。且
分上中下科。是日召衲子數十人就方
丈試之。登上科者二人。師其一也。無幾
&T047846;師歸擇木寮。爾來時時咨詢以諸家宗
師語脈差別異旨。且自密鍊精修日夜無

二年庚子師二十
六歳
  秋出巨福訪舊識於羽州。途中而聞彼
訃止息于奧州松島寺。去寺不遠有法
師乃草河眞觀上人門弟也。講天台止觀。
有辯利訓諸理。師聽之心生歡喜。一夜
禪坐深更忽覺日來所聞而未決之諸宗
差別異旨分明現前。猶如種種珍果和盤
托出一見便見爾。從此智辯聰敏談論無
畏。又自謂。只是夙生聞熏種子而今爲些
些禪定力所激發故爾。非眞實悟耳。是
歳臘月將參佛國禪師既至那須。時佛
國適董相之淨妙。留太平兄在雲巖看
院。時師患脚疾。故在此宿留
三年辛丑師二十
七歳
  正月白維那。別處莊嚴道場。一七日勤
修圓通懺摩之法。以祈進道無魔也。然
以脚疾未除故有煩胡跪。反思如不胡
跪則違法儀。猶豫久矣。傍有聲曰。不必
  胡跪。回顧無人。師謂魔擾之徴乃跪而
勤修。第二次日本尊水墨觀音經年顏色
朦朧。而今俄變成新圖者。且作笑容如
生身。須臾現形。或菩薩比丘比丘尼鬼夜
叉羅刹等形不可勝計。師既知是魔所
現爲故。至誠修懺自午至申。魔如故態。
合眼亦見。上下四維觸處普現。而師心不
動。懺畢禪坐。時復見案上供具。手不觸
而墮地跳。翻然思惟。若我於此逆境界
中生厭惡心。則亦於眼前花瓶香爐燈籠
露柱乃至諸佛菩薩一切境界亦皆可厭
也。鏡像天魔於我何害。方作是念。諸魔
擾事都不見。二月下東山再參巨福飫
炙一山。許師入室不拘時
後二條天皇乾元元年壬寅師二十
八歳
  冬一山兼管圓覺。師隨侍而遷。其志在朝
夕參&T047846;
嘉元元年癸卯師二十
九歳
  師以氣自負。且謂祖師話頭無所不明。
一日知非慨然云。我適出敎門而入宗
門已閲十年。其間多是漁獵言句而已。
先佛云。修多羅敎如標月指。祖師言句是
敲門瓦子。吾今棄指頭而愛瓦子。愚之
甚也。當時參&T047846;將來錄成大册小册。併投
厨竈而火之。乃具威儀詣函丈咨曰。某
甲己事未明。&T047846;師直指。山云。我宗無語
句亦無一法與人。師曰。更&T047846;和尙慈悲
方便。山曰。也無方便也無慈悲。其後毎
入室但恁麽問。山亦但云也無方便也無
  慈悲。師退思量。若以向上宗乘論之。則
和尙所示固然。然吾今實未有悟入。故
問初入方便門。而此老一味以向上宗乘
接吾。直是言語不通故。不能子細詳問
一山乃
台州人
焉能得決所疑。時佛國住乾明萬
壽。師往爲參扣。國問曰。圓覺和尙所示儞
試擧看。師曰。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
人。國抗聲曰。何不道。和尙漏逗不少。師
於言下有省。然機辯猶有所滯。誓白言。
我若不到大休歇地。決不復來覲和尙
也。辭去抵奧之白鳥鄕。蓋以道友之招
也。彼有士夫。欲撤草菴爲師鼎建精
藍。而經營事繁不稱師意
二年甲辰師三
十歳
  二月去白鳥而入内草山居焉。一夕坐
爐邊忽爾火焔離薪燃在空中。光如閃
電。師瞥然胸中廓朗。翌日又見日照窓
前叢竹交影隨風搖搖。日用事事無有
滯窒。自歎云。日來將謂。佛祖説不得處
乃是本分田地。只向這裏猛著精彩則
必有相應。是以造次顚沛只麽參究。然道
念不勝情念。動爲境緣所奪。自今日
去更不見境緣作對。佛言。寤寐恒一憶
忘如一。於此證知更無疑滯
三年乙巳師三十
一歳
  元旦至八日凡七日。莊嚴道場如法精
修觀音妙懺。欲消遣舊業宿習耳。修懺
畢自誓。盡形壽脇不霑席。既而齋罷坐
床上。不覺困睡及乎夕陽射窓。忽覺自
  生慚心。尋復思量。如我所解寤寐恒一。
果爾則縱令睡至彌勒下生。亦何慚之有。
仍欲參佛國質所疑。二月出内草至常
州臼庭接待。彼檀越名曰比佐居士。留
心此道。且素欽師名。故忻然出迎問曰。師
今何往。弟子有小菴。間靜之地絶無塵
累。在此坐夏。彼此事辨。師曰。我本欲再
參佛國以決所疑。不宜在此。此夕忽然
憶著。佛國臨別見囑云。學道人於世出
世毫釐有所挾則不能悟入也。顧我行
履。一向於佛法中刺頭膠盆。所以不得
大解脱耳。今忽&T047368;前囑。亦非偶然也。
遲明謂居士曰。汝苟不異我行事。則吾
從汝&T047846;而住此菴。士甚喜。師在此坐臥。
但從其性無所拘束。至五月末一日庭
前樹下納涼而坐。不覺夜深帶困入菴。
臨當上床。無牆壁處誤認牆壁欲靠
身喫顚之頃。不覺失笑。乃有頌曰。多
年掘地覓靑天。添得重重礙膺物。一夜
暗中颺碌甎。等間擊碎虛空骨。爾來覷
透佛祖機關。又作頌曰。西秦東魯信不
相通。蛇呑龞鼻虎咬大蟲。冬十月出臼
庭到相陽。時佛國住淨智。遂再參之
志。國纔見來便問曰。古人云。入山不深
見地不脱。吾聞侍者入山已深。未審見地
脱也未。答云。本無見地。論甚脱不脱。
國曰。尋常向甚麽處行履。答云。擧頭殘
照在。元是住居西。國曰。天地未分時殘
照在何處。師呵呵大笑。國曰。笑裏有刀。
  是殺人活人。答云。我王庫内無如是刀。
國曰。恁麽則賊入空城。答云。來年更有
新條在。惱亂春風卒未休。國曰。春風
未到聻。答云。花開不假春力。國深頷
之。師却問佛國云。適來許多問答卽今
歸何處。國便起身問訊。師亦下去。翌日
又詣丈室。國曰。昨日老僧起立問訊時
何不推倒。師云。和尙自倒了也。國呵呵
大笑。卽日辭歸甲斐省親。牧莊主堅&T047846;
權輿淨居蘭若居之
徳治元年丙午師三十
二歳
  師在常牧山淨居。檀信愈固。四方禪侶
嚮風而至
二年丁未師三十
三歳
  佛國再領萬壽。師畫頂相又詣萬壽爲
求題。國乃書其上曰。脱體無依坐斷
寰宇。黑漆竹箆號令佛祖。石侍者横點
首。轉圓石於千仭。付鈯斧於兩手。師指
點鈯斧二字云。好兒不受爺財。國曰。如
何是自受用底。師掌一掌。國呵呵大笑。
便召侍者把法衣來付。且曰。此是佛光
先師説法之衣。今吾付汝以表信耳。在
此相伴則愜老懷也。師乃參堂
萩原天皇延慶元年戊申師三十
四歳
  正月佛國以紀綱缺人固&T047846; 師充之。夏
終以欲歸甲斐爲辭。國乃贈法語一篇。
其略云。從上來的的相承底非陰界中事。
眼眼相對間不容髮云云 石侍者毎毎扣
籌室法戰機不讓。山僧雖不行興化令。
  秋風捲衲忽歸舊隱不能攔之。俊如秋
鷹方振揚。快如馬駒絶超放。是吾家眞種
草也。切祝隨處流通法道應緣接續正
宗。至囑。又參玉雲師再呈所解曰。某
欲歸甲陽舊隱居間養道。故來拜別。山
書長偈爲送。八月至舊業敎院省本師
靜達上人。相迎歡喜而曰。我年逾耳順。
授法之資雖多。而未有造奧者。公妙年
已究吾法源底。然中途而更服。亦可惜
哉。不見龍樹大士顯密兼濟而又爲敎外
祖。公亦傳流密敎以傍益人。豈可有
害乃宗乎。師唯唯而已。後來謂吾徒
曰。叔世澆漓敎者禪者之流互相氷炭。當
是時也。假使龍樹再來兼行。則無益於
世也必矣
二年己酉
  師年三十五時。佛國歸隱雲巖。師往問
安康。國管顧尤厚。俾歸&T047368;室。四來兄弟
以佛國倦應接故。皆來師所日夕參扣。
或者聞之佛國。國曰。有麝自然香。理當
然也。師天性不與物爭。韜晦之志彌堅。
夏未終詣方丈拜辭。佛國以佛光所遺
之書爲付。且曰。先師囑吾既如是。吾
今付汝愼之。佛光書其略云。接來書甚
慰此懷云云吾高峯獨處一方似無肘腋
之助。吾日夕爲憂。或有隣近淸修之僧
同慕道者。吾高峯自引誘提携幾人爲
他年同聲相應之樂。法道流行非一人可
洽。馬祖江西八十四人是其兆也。圓悟三
  佛一唱一和千載垂芳。報佛恩德吾高峯
之責也。師得而懷之歸甲州。是歳十二
月上書佛國云。拜辭後日用行履別無奇
特。只得喫飯噇眠不倩人而已。舊業宿
障不用撥遣隨日消磨。軒知如是受用
自威音以前直至而今更不缺少。然而
若不仗尊激之力。幾乎空過一生。所以
燒香禮拜晨昏不懈。又自誓。道價若在
吾老和尙之下不肯出世。只要守間與
草木倶腐。區區呈葛藤。偏望再蒙責勵。
佛國回書云。日用行履處脚跟點實地。雖
然威音以前猶是第二句。喫飯噇眠裏還
我第一句。若實有超師作略而堪稟承。
待甚道價過吾來也。山僧只在長老脚
下。莫要守間與草木倶腐。無有一
草一木而不轉大法輪也。儞儂左遮右掩
不得噁。末運之弊敎誰賑濟。直須孤峯
頂上把茅蓋頭罵佛呵祖鸞膠續斷絃
矣。師語人曰。如是激勵只是爲治我隱
癖而已。我且以百丈莫貪小利益小功
德之語爲鞭策也
三年庚戌師三十
六歳
  秋遣僧問佛國法候之次。筆前書語逐
一著語云。日用行履處脚跟點實地幾乎
沒溺
深坑
雖然威音以前猶是第二句。喫飯噇
眠裏還我第一句不要向虛空
裏打兩橛
若實有超
師作略而堪稟承。待甚道價過吾來也。
山僧只在長老脚下直饒恁麽未免
減師半德
莫要守
間與草木倶腐。無有一草一木而不轉
  大法輪也莫謗他
草木好
儞儂左遮右掩不得
噁。末運之弊敎誰賑濟大商不求
小利
直須
孤峯頂上把茅蓋頭罵佛呵祖鸞膠續斷
絃矣一口呑盡三世佛。更
有何物可呵罵
又呈一頌曰。間家
溌具盡拈却。大地都盧隻眼中。更有轉身
那一句。機前吐露付霜風。偈後又書云。大
禮不辭讓重重觸忤。家富小兒驕也。佛國
和韻爲對云。轉身一路脚跟下。百尺竿頭
進歩中。三日耳聾底時節。生涯喪盡起
家風。偈後又書云。示諭家富小兒驕。白
拈手段意在當陽。有破家子證蜂桶羊
師資書問往來如此等事甚多。師不曾
齎持。今所錄者偶獲之他人笥篋中故&T047368;
此。又聞佛國毎得師書必焚香後拆封。
看了置之几上云。石子前程不可測。固
非老僧所及也。師欲繪佛光師祖頂相。
先將白絹求賛。佛國迅筆書曰。大唐撾
鼓扶桑陞堂。白拈手段意在當陽
破家子證蜂桶羊。師携歸甲州。一夕夢
感佛光祖翁相見。師將筆寫其眞容。夢
覺後追想所夢形儀。繪之佛國題賛之

應長元年辛亥師三十
七歳
  春剏龍山菴居焉。幽僻遠離人烟。三十
來里問道相聚者稍多。卓菴其旁居焉
正和元年壬子
  春二月野燒之燎隨風至將延菴。勢不
可救。師唯持佛國所賜法衣出坐巖上。
俄有猛風逆吹轉去。諸菴皆無恙。見者
  儘謂神衞也。師笑曰。風吹易方山間之
常。偶爾免災何爲奇哉。方來衲子逐日
轉多。巖阿澗際茅屋相連。師曰。吾初卜
居乃以龍山扁焉慕隱山和尙之風耳。
今此山中居者亦多。恰似聚落。非素心
也。由是有移茅入深之志。雪中下山。
有偈曰。菴内不知菴外雪。休將三等衲
僧論。有時移歩千山上。踢倒孤峯在
脚跟
二年癸丑師三十
九歳
  既出龍山未有攸往也。且將壞所居
之菴施之淨居以成僧寮。以故暫僑淨
居。或者告。遠濃二州或海隅或山阿皆
可幽栖也。師意未肯。時佛國在淨智
欲招師令住上野長樂。有僧預告師師
將避之。潜出淨居先到遠州。元翁不
二祖用等七八人偕來。私謂。苟有適意
則宜以其處爲緣遇之地。徐到濃州長
瀨山。其爲境也四隣無人三五里許。山
水景物天開圖畫之幽致也。師意甚適。
地主雖素昧平生然容卓菴。庵成扁曰
古谿。意在慕古也。既而兩月無來訪者。
師謂其徒曰。吾素心已成矣古谿後
改虎谿
三年甲寅師四
十歳
  古谿名聞諸方。澗飮蔬食之徒相尋而至。
是歳建觀音閣
四年乙卯
  訪道而至者漸多如龍山。師頗倦應接。
牓貼菴門云。方來高人群居此山。雅志
  何在。若要參學。諸方自有尊宿。或欲
間居。亦有他山可以栖遲。何必來此。切
莫相妨間懷。然而四方來者轉多。師乃
云。此地非我有也。己自占焉而忌他人
來理不當也。宜自遁去。西郡有淸水
敎院。彼衆中有篤信師道者。知師欲居
間密以小菴爲迎。師忻然曰。公且去。明
年吾自行矣
五年丙辰師四十
二歳
  春起古谿。從行者二人。隱居小菴過
夏。既而淸水寺衆咸知師名競來訪問。
又諸隣傳聞師風者多尋來。雖固拒然
不得止焉。又聞古谿衆稍散唯有初六
七偕來者而已。師曰。吾適厭稠人而已。
山其可厭乎。遂回古谿。元翁住本菴。師
別構小菴扁曰大包。是歳冬佛國禪師訃
至。擧哀上祭儀如法。觀者倍信
文保元年丁巳師四十
三歳
  秋九月出古溪游洛寓北山。居隣聚落。
偶作偈曰。寓舍囂塵晝掩關。市中買得
沃州山。娘生口裏不含血。掛在乾坤宇
宙間。後有自元朝歸國僧云。天目中
峯和尙聞僧擧此偈大喜爲非凡作也
二年戊午師四十
四歳
  鎌倉都元帥平公母覺海大夫人。受佛國
遺囑故欲&T047846;師至關東。其志已決。師聞
之爲避。正月出京師入土佐之五臺山
居。菴以臨西江故扁吸江
後醍醐天皇元應元年己未
  四月覺海夫人遣使土佐逼師令起。夫
人固囑使者云。若師不起賜汝莫歸。使
已入境。師先潜身海島之間。使者傳命
知州差官使倶來戸曉家諭曰。若有隱
師者坐罪。由是師亦千方百計東迴西
避終不可得。師曰。業債難逃。遂赴其&T047846;
覺海厚禮相待。假館勝榮寺。道友相訪
杜門不接。太平兄來訪不遇而歸。留偈
曰。萬想千思偶一來。禪房寂寞戸空開。
不言這度不相見。問訊階前下馬臺。師
笑而酬之云。不容佛祖入門來。白眼靑
眸豈肯開。仁義道中通線路。山川齊起
舞三臺。雲巖虛席。太平白覺海&T047846;師住
持。師固辭不赴。夏終抵三浦留横洲
建泊船菴。來扣者甚多。愈杜絶焉。有舊
好者白師云。不出則已矣。既出宜須爲
人也。而緊掩關何也。是人所怪。師笑
曰。我未知人所怪也。苟具眼者必當知
機知時。不可以掩門爲怪。若無眼則
開門爲接何益之有。卽書一偈壁上云。
一把茅茨天宇闊。山爲籬落海爲庭。菴
中消息無嚢蓋。來者猶言掩竹扄
二年庚申師四十
六歳
  二月赴齋覺海&T047846;。歸路因便訪建長靈山
和尙。山纔見來便問。趙州無字意旨如
何。師曰。萬里一條鐵。山曰。不是不是。
師曰。賴遇和尙不是。山休去。師便歸。次
日有明鑒師姑參靈山。山與法語一篇。
其中有推讓師之語。且曰。儞但參夢窓
  好。凡有學者來參靈山。皆指令見師而
云。我於此方言語不通。儞去參夢窓。山
又訪師來三浦菴終日共語而歸。師以
偈謝云。世上浮榮屬貴家。窮栖贏得飽
煙霞。春光今日添和氣。海岸枯椿也放花
酬酢問答語
多載語錄中
元亨元年辛酉師四十
七歳
  泊船菴後山巓陡然在海中。師於其上
建一塔。以海印浮圖爲額。師之設心蓋
欲舟船往來人皆得仰觀乃至海中鱗介
之類游泳塔影之下者並得結緣華藏海
印三昧之中也
三年壬戌師四十
八歳
三年癸亥
  正月往上總千町莊剏退耕菴
正中元年甲子
  師在退耕
二年乙丑
  師年五十一春 天皇以洛之南禪虛席
特使近臣&T047846;師。稱疾不應。勅使以偈
爲勸。師依韻爲謝云。世路悠悠懶往還。
一菴甘分卜殘山。地爐灰冷無黃獨。拭
涕工夫也不間。夏罷又降旨於鎌倉大元
帥。遣官使堅&T047846;必欲應勅。不獲已乃
起取路。過甲州經山道。八月至古溪
舊隱。拉元翁偕至京師。次日召對便殿
特賜錦座令坐。説佛心宗要。累刻
天顏不倦。深契上旨。凡有奏對咸悦
皇情。上曰。所館不安。宜住南禪。師奏
  云。疎石平生誓欲深隱巖谷。出世非願
也。春間不應詔。再賜勅曰。苟不欲住
持。宜任其意。但樂聞法要。賜命如此。
不敢不朝也。然今綸言有渝乎。帝曰。然。
朕重以南禪&T047846;師。意在以政事餘力旦
夕問道耳。以匡徒衆管寺務爲煩。則
非朕所待。直以此寺爲幽隱之所。何繁
之有。師知叡慮求道之切竟領寺事。上
以萬機之暇召對咨問法要。毎月以三
次爲槪
嘉曆元年丙寅師五十
二歳
  禪衲雲集夏糧不給。師竭力爲贍。秋七
月鎌倉元帥平公遣使來以壽福招師。
不赴。八月至伊勢開山善應寺。無何
東歸。船過熊野。登那智山留偈云。天河
瀉下人間瀑。&T023307;&T023307;寒聲響碧空。珍重大悲
觀自在。我儂幸是耳無聰。九月至鎌倉
於永福寺傍卓菴曰南芳
二年丁卯師五十
三歳
  二月平公又以淨智固&T047846;。不可免。勉强
應之。過夏勇退歸南芳。八月移居錦屛
山建瑞泉蘭若
三年戊辰師五十
四歳
  師在瑞泉。是歳造觀音堂。又於絶頂
構亭名遍界一覽。仍題偈曰。天封尺
地許歸休。致遠鉤深得自由。到此人
人眼皮綻。河沙風物我焉廋。明極淸拙同
賦。皆鏤版掲焉。冬元帥以圓覺&T047846;。不

元德元年己巳師五十
五歳
  秋八月圓覺專使又來&T047846;師。固辭。元帥陰
使本寺耆舊及師同門法眷老成者同勸
至再四。師猶不肯。諸法眷咸太息流涕
曰。圓覺乃吾佛光師祖開山弘道之場。先
師克承正統而不補處而止。不幸之大
也。今吾法門昆季之間非師而誰復振祖
風耶。且公命屢至。而堅却之。師其忍
棄而不顧。吾祖道竟將如何。且語且泣。
於是師遂受命入院。以歳歉無明日飯。
而師無慍色。有信士素欲託財海舶至
鄞倍蓰其利者。俄自翻然而曰。何若歸
之佛門以結當當來世之緣。乃入寺施
三百萬錢。由是常住金穀充牣。然師又無
喜色。識者皆服雅量。且言。師於得失利
害之間毫髮不動其念變其色也。於此
可見矣
二年庚午師五十
六歳
  師領瑞峯居二年。百廢具擧。其間長者
居士官貴婦女或入山或就宅&T047846;陞座普
説。所施嚫資積累不可枚數。師未嘗爲
己用之。直送庫司皆歸常住。凡爲住
持有三等。曰説法。曰輯衆。曰修造。師在
三者兼備。猶自謙曰。吾於修造豈不能
哉。秋九月潜逃歸瑞泉。一衆追至。師閉
門避之。作偈示衆云。聚散因緣皆有自。
秋雲出岫不應遮。道人胸次無胡越。地
北天南共一家。次日侵早出鎌倉往甲
州牧莊。創慧林寺居焉。雖爲小刹持
  規挈矩若臨萬衆
元弘元年辛未後伏見皇帝
長子踐祚
  二月歸瑞泉。元帥以建長&T047846;師。不赴。
擧嶮崖代己
二年壬申師五十
八歳
  春又往慧林。和古航韻作山居偈十首。
其一曰。靑山幾度變黃山。浮世紛紜總不
干。眼裏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餘見本錄是歳開山播之瑞光
三年癸酉師五十
九歳
  正月嶮崖謝建長事。元帥以素意又&T047846;
師。師力辭以疾。是歳先帝龍馭既入伯
州四方兵動。三月師歸瑞泉。夏五月鎌
倉亡。士卒敗奔或遭擒。及兵刄將加以
師道力得救者不可勝計。六月後醍醐
天皇龍馭歸洛。是月十日天皇勅征夷將
軍源公遣官使召師。二十五日勅使至
瑞泉院。師望闕謝恩。秋七月師抵京。
翌日入内朝見。皇情悦懌寵顧甚厚。八月
有旨俾居臨川寺。始皇子都督親王歸
心禪宗禮元翁和尙爲師。因欲革所邸
之地剏禪院&T047846;翁住焉。然不遂其志
而薨。翁亦西歸。帝乃命師權輿精藍不
日而成。明年冬特賜奎翰云。應令夢
窓國師爲靈龜山臨川禪寺開山事。右當
寺者龜山法皇仙居都督大王遺跡也。大
王薨逝之後以遺命爲蘭若。仍加寺領。
寄附國師。令擬弘法利生之地專致國
家太平之精祈兼施大王追福之回向矣。
又直寺之北別創塔亭。東偏搆親王御
祠。西偏建開山卵塔。中間安彌勒佛像。
因扁三會院
後醍醐天皇再祚建武元年甲戌師六
十歳
  秋皇后登霞。上命師留禁中供養二七
日。罷政問法。九月又&T047846;師於内禁受衣
執弟子禮。又一日入内。謂師曰。朕深欲
興禪宗。師意以爲何如耶。奏曰。聖言
可虛乎。上曰。&T047846;師再住南禪擧揚宗乘。
師辭以老病。上曰。佛法隆替係乎其人。
若師固辭。朕亦無如之何而止。師不得
已應詔再住。始關東亡時人皆謂禪苑其
不興也。最明寺殿平公世護禪宗。子孫
相繼欽奉其法。天下化而奉之。今平氏
已滅。惟禪宗誰復爲護乎。至是詔降召
師。禪徒讙呼之聲溢乎山林而徹街衢。
師亦自惟。斯乃護法善神不忘先佛&T047368;&T040879;
故使然也。由是心倍勇健以救法爲自
責也。大小禪刹産業田園不知幾許。如
故不渝者並是師力而能致爾。於是近臣
欲勸帝廢禪宗而相訾者多。帝以斯言
語師。師奏曰。陛下若以叔末之不同正
法故責今之禪侶不及古。則豈獨吾徒
得其責而已哉。範金塑泥刻木彩畫之像
亦以非眞佛。黃卷赤軸之文亦以非眞法
故。破毀之可乎。陛下若欲得福田。則
只以剃髮染衣而爲僧寶亦足矣。況稠
人廣衆中有修禪持戒者續佛祖慧命
乎。於是帝欲驗其行事及欲見宗社之
規。十一月二十八日百官扈從入山半夜
上親巡堂。禪侶坐如枯木。上甚悦之。次
早命師爲衆入室。又入僧堂叡覽僧赴
午齊。以爲禮樂備矣。齋罷&T047846; 師陞堂説
法次命四頭首秉拂。龍顏大歡嗟歎不
止。由此疑謗斯蕩信心益深。車駕已歸。
上憐僧齋淡薄。以十二月初三日特賜
莊田。吾門光榮未曾有也。師上堂祝聖謝
恩罷説偈曰。公憑端自日邊臻。乃祖田
園界畔明。九穗嘉禾今已熟。荷恩何必待
秋成。明極禪師次韻。山中宿衲皆和。繕
寫成軸裝褙而獻。皇情大悦
二年乙亥師六十
一歳
  焰慧禪師明極間居淨土院。以隣封故師
寄偈云。境致元非淨穢殊。大人所在是
靈區。凝然藏密機彌峻。老矣休交德不
孤。坐斷十虛爲丈室。指呼萬象作參
徒。母勞特地鑿隣壁。焰慧光明何處無。
明極有和。凡往來贈答甚多
三年丙子後伏見上皇第
二皇子踐祚
  春正月京師兵亂。師謝南禪事歸居臨
川。征夷大將軍源公奉聖旨以總管畿内
及諸道軍事兼錄百揆。威福之權重於相
國。由是群擾悉靖。是歳大將軍&T047846;師於
幕府展弟子禮勤求示誨。十一月建仁
虛席。衆齎疏來&T047846;。師緊閉不出。置疏而
去。師遂不赴
四年丁丑師六十
三歳
曆應元年戊寅
二年己卯
  春三月作臨川家訓以貽門人。夏四月
革西方敎院作禪院。此寺聖武天皇天平
年中有釋行基者。民間稱曰菩薩。孩時
人得之於鷹巣也。力化寰中營建佛寺
凡四十九所。今之西方其一也。後百年
平城天皇太子弃儲宮爲沙門。天皇封
爲眞如親王。居之久。又弃而往唐。度
流沙至羅越國而薨。爾來五百年。凡庸
相繼而住。寺廢甚。檀越藤親秀厚禮勤
&T047846;。師忻然曰。吾素慕亮座主之風。而今
得西山居焉不亦善乎。輒改西方舊名
爲西芳精舍揭額。蓋取祖師西來五葉
聯芳之義也。佛殿本安無量壽佛像。今
以西來堂扁焉。堂前舊有大櫻花樹。春
時花敷稠密殊妙。爲洛陽奇觀也。昔佛
光師翁題櫻花偈云。滿樹高低爛熳紅。飄
飄兩袖是春風。現成一段西來意。一片
西飛一片東。何其冥符此境之如此似
乎讖 &T047368;也。殿南新建一閣其上安奉水
晶寶塔。名曰無縫。塔之中貯如來舍利
一萬顒。閣之下曰瑠璃殿。堂閣僧舍之間
廊廡環行。隨其地宜繚繞回復。皆備禪
觀行樂之趣。開淸池導伏流。水出巖罅
潺潺如洗玉可喜也。白沙之洲怪松之
嶼。嘉樹奇巖間錯林立。船泛漣漪館影
水中。天下絶景似非人力所能也。名池
曰黃金。船所泊之亭曰合同。又直閣之
南北立二亭。南名湘南北名潭北。搜
  奇顯祕百廢一新。京城鄕士大夫騷人墨
客洎四方來游者因此壯觀始嚮師道者
往往有之。師亦迅筆題廊壁間云。仁人
自是愛山靜。智者天然樂水淸。莫怪愚
惷翫山水。只圖藉此礪精明。構小亭揭
以礪精。又於山之後絶頂設亭曰縮遠。
其所入門曰向上關。剪榛開徑爲四十
九盤而登危磴。曲折之間苔滑雲粘萬木
陰森未到半山別卓小菴扁曰指東用
熊秀才問亮座主故事也。六月二十四日
師謂門人曰。昨夢吉野上皇現比丘身
乘鳳輦而入龜山行宮。秋八月十六日上
皇仙去。征夷大將軍奉勅建追修道場於
龜山行宮。詔累降&T047846; 師開山。以左武衞
將軍夢見金龍出於寺南河中故。寺名
曰天龍資聖禪寺
三年庚辰師六十
六歳
  天龍寺既成像設金碧尤極殊麗。凡百造
爲殆乎神助也。叢林所宜有者不數年
間皆完具焉。是歳阿州太守細河源公建
補陀寺&T047846; 師爲開山
四年辛巳師六十
七歳
康永元年壬午
  夏四月八日。太上天皇駕幸西芳寺受衣
盋以執弟子儀。四月十五日。武州太守
高師直&T047846; 兼管眞如寺。先是高師直受衣
將建一梵刹&T047846; 師爲開山。相攸未得稱
意。師謂師直曰。仁和寺東北山邊有正
脈菴。是佛光祖師搭所也。其封疆寬濶可
  以建大伽藍。&T047846;&T047846; 佛光爲開山則吾
領住持事。師直甚喜。不日而成。寺號眞
如山稱萬年。皆追慕乃祖遺跡也。正脈
菴者尼如大爲佛光所建也。佛光與如
大長老手書幷手染牌額等諸大字。收在
本菴。其書略曰。汝受吾衣法道風大行。
老懷歡喜。骨髮少許分留與汝。汝爲安奉
別置一小禪刹代吾分化須當竭力。不
得違吾之志。今寺之興莫是祖翁冥有
所待也。秋七月謝眞如事。八月五日奉
勅慶讃東山八坂靈塔。先期有紫雲如
蓋當于塔杪。洛中萬人仰觀以爲奇異之
瑞云
二年癸未師六十
九歳
三年甲申師七
十歳
  春正月剏建靈庇廟。始師夢見新廟壯麗
在龜山舊趾。傍有一人非常者作禮而
云。謝和尙與吾起此新廟也。覺而謂神
求。故乃經始新廟。且以佛光祖翁來化
本國亦賴玆神靈之庇故。以靈庇爲號

貞和元年乙酉
  師年七十一歳。老而益健。夏前爲衆入室
鞭礪學徒也。秋八月以先皇七年忌行
天龍開堂法會之儀。擇用良辰不以正
日。延在月末。是月二十七日勅使入山特
賜金襴紫衣。二十九日太上皇入山師陞
座説法感二星降。上大悦賜錦帛三十襲
水晶數珠白銀花莖等。大將軍府承勅助
  施銅錢三百萬鞍馬三十匹是日法會儀備
見陞座語中
二年丙戌師七十
二歳
  春二月賦龜山十境以表爲敎外別行之
場自作序。三月十七日太上天皇奉駕
入山。師對御簾前上堂説法。次日鳴鼓
告退而居東菴。扁曰雲居。蓋効雲居祐
禪師作三塔耳。嗣子無極志玄奉旨補
席。而事無大小皆由師成敗。十一月二
十五日主上召師入内。受衣展師資禮。
次日特賜夢牕正覺國師
三年丁亥師七十
三歳
四年戊子
  冬十月二十日佛國禪師三十三年遠忌之
日。預先鼎建轉法輪藏&T047846; 大小禪律寺院
八十餘所僧尼普同供養。四衆兩廊雁立。
自雲居菴至藏殿轉送經函奉安置之。
至日伶人奏樂。有紫雲作蓋。瑞彩溢

五年巳丑師七十
五歳
  春三月武衞將軍訪師於西山諮門曰。往
年在關東拜佛光禪師眞容表弟子儀。
今欲禮師親受衣盂如何。師曰。事同一
家。遂受衣盂。冬十一月鎌倉左典廐上京。
十二月一日詣天龍寺與師相見。於普
明閣上親受衣盋
觀應元年庚寅師七十
六歳
  春二月八日。兩太上太皇后及皇太后諸
宮妃官女等&T047846; 師内道場各受衣盂法名
二年辛卯
  師七十七歳。毎毎謂徒曰。吾今年其逝矣。
天龍寺乃是今上天皇奉爲先帝追修
冥福所建立也。而今一十三年之國忌
將至。然僧堂未完。如吾不爲而誰能爲。
夏四月植柱竭方經營。秋七月開堂畢工
於百日中。不亦速哉。且寬廣明亮可容
千衆。西堂耆舊各乞單位隨衆坐禪晝夜
不倦。霜華枯木莫之踰焉。師今夏扶老
忍病爲衆説法。示徒誨勵過於平昔。於
是四方來者肩相挨踵相接。道行之盛雖
古亦未可讓矣。秋無極謝事。師復居丈
室爲修國忌。特奉朝命也。師齒愈高行
愈嚴。八月十五日太上皇特勅中使賜
手詔曰。道振三朝名飛四海。主天龍席
再轉法輪。秉佛祖權數摧魔壘。表師資
禮往年已受袈裟。慕釋氏風今載又添
法號。追思靈山遺囑之切特賜夢總正覺
心宗國師。十六日國忌就後醍醐聖廟多
寶院陞座説法。滿散翌日鳴鼓辭衆退
藏於三會院將謝世緣。示微恙去藥餌。
於是四來僧尼士庶欲受衣盋結緣者
雲集。地將無所容。是月二十四日開室
炷香凡付衣受戒者侍僧籍&T047368;法名。其
數二千五百有餘。九月初一日告衆曰。吾
行必矣。有所疑者便&T047846;問。徒衆競至。師
爲入室數日不倦。隨機開發所得良多。
朝廷遣國醫診治師。不可曰。老病自然
非醫藥所救。先是地動二次。又西芳山
崩裂。事達天聽。是月七日兩太上皇親臨
  問疾。師謝恩説法。叡感殊甚。十九日
重臨幸。御問親切。師雖在病奏對移刻
無少怠色。上歸謂内臣曰。噫國師酉歸。
世出世之要孰復益於朕。已矣乎。師病少
間。夜爲侍僧垂示曰。夫道無去來生死
之相。亦無安危治亂之變。若能於此安
住者。苦樂逆順道之所在生死去來遊戲
三昧。若忘道者自見種種幻相坐背覺
城。枉受輪迴。故淨穢區分聖凡殊域一切
二邊紛然而起。然當生起全無實體。若
直下知非一念回光。前後際斷。便是徹
頭處。佛言。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
有世界衆生。是眞語實語不妄不誑語也。
但恐汝等不肯信及。一日有僧問。如何
是無上道。曰。答在問處。又問。如何是學
人親切處。曰。莫將問來問。又僧問。三
世諸佛掠虛漢。一大藏敎是甚破故紙。師
曰。佛是眞語者實語者。汝何得謂虛。僧
云。和尙莫欺某甲。曰。子獨實語者那。又
一僧問云。不見一法時如何。曰。何物
作這箇語話。云。當恁地全無。曰。抱贜
叫屈。僧不肯。師又曰。子豈無知無一
物者乎。又僧問云。一物不將來時如何。
師云。將此問來者誰。云。我也。師曰。不
論有物無物。纔有我者便是輪迴業。僧
云。謝師答話。曰。不論謝不謝。纔有我者
便是輪迴業。僧珍重去。曰。不妨珍重去。
纔有我者便是輪迴業。又一僧問云。某
胸中未穩。&T047846; 師方便。曰汝指何處爲胸
  中。僧無言。師又曰。若論胸中事。何不
管風吹雨下葉落花開。良久曰。悲夫人
情之執甚矣。何劫得悟去。又一僧云。承
師有言。佛祖言敎呼小玉手段。某於此
略得信。師曰。道呼小玉手段也是呼小
玉也。又僧問云。和尙百年後某如何用
心去。曰。直饒有一法過涅槃。須斬作三
段。又僧問。某離和尙左右後如何得用
心不錯。師咄曰。無道心漢。何不問卽今。
又有僧云。某使得十二時辰。曰。正睡著
時道將一句來。僧擬開口。師揶揄曰。
汝纔開口便是日中浩浩底。師毎歎曰。今
時學者只管解了法門以爲自悟處。不
能直下休歇。故於正睡著時作主宰不
得。病在不辨取遠大一片向道之身心
謾認得無尾巴胡猻子作本來主人公
耳。或有誇悟解者。曰。虛空豈被汝捉得。
或求作佛者。曰。汝缺少箇什麽。元朗菴
主問。雲門云。山河大地無絲毫過患。猶
是轉句不見一法。始是半提。如何是全
提。師良久曰。會麽。云。達磨也不會。師
曰。因甚不會。云。只爲太殺明。師曰。爲
甚麽文殊騎師子普賢乘象王。云。和尙
東坐學人西坐。師曰。猶隔海在。云。萬里
一條鐵。師曰。放開鐵壁時如何。云。心外
無法滿目靑山。師曰。猶是轉句。菴主無
語。有老宿問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畢竟衲僧向何處行履。師曰。南天台北
五臺。問云。國師正法眼藏何人流傳。曰。
  人人具足箇箇圓成。問云。某爲甚無分。
曰。若有分則不是圓成底。二十六日有
一僧來干相見。師聞其名緊閉不接。侍
僧白言。此僧自謂桶底子已脱全無一解
可呈亦無一法可參。&T047846; 師慈悲與他辨
邪正。師曰汝等莫謂不相見。我早見他
了也。辨邪正了也。大凡爲宗師者鑒
在機先。不則雖鼻孔相拄亦不見他。亦
不能辨他邪正也。此僧有些靈利。數年
以來要參我禪。然最初一步錯了也。他
意謂。老僧小師無受印可者須參決此
事親受衣法。此病毎毎呵止而不能已
矣。如此之輩只管於識情上計較安排。
忽爾一知一解稍覺勝似平昔。便謂得
大悟大徹。纔開口便呵罵佛祖輕薄好
人撥無因果。若不得明眼宗師援而救
之。固執己見增長我慢。今生便爲附
佛法外道。來生必作佛法外外道。百千
萬劫無有出期。不是小事。可不愼乎。
二十七日東陵和尙來問安。師對坐茶話。
特與手書囑以寺務。二十七日書遺誡
十數條以貽門人。二十九日預書遺偈
以順世禮。辭檀越曰。眞淨界中無別離。
何須再會待他時。靈山付囑在今日。護
法權威更仰誰。又辭世頌曰。轉身一路橫
該竪抹畢竟如何。彭八刺札書畢乃云。老
僧已覺手臂不仁也。明日行矣。晦日粥罷
&T047846; 天龍臨川兩寺僧衆幷遠方來耆宿及
官客等親面告別怡然而逝。當更襯服
  手足屈伸不異平時。顏色如生。于時
白氣一道橫布正寢之上。緇素數萬慟哭
如喪考妣。門人以遺命奉全身塔於
三會院。又收平日所剪爪髮病之雲居
塔。有舍利如粟粒者甚多。天皇嗟惜
罷政有日矣。卿士大夫不勝哀痛。或除
鬚髮作僧者或著喪服而心齋者往往有
焉。以爪髮塔于雲居之餘。士女分取
安奉者。後皆得舍利璨然衆色可觀
嗚呼師天生之德也。敏辯智察且性沈靜
寡言。言必驚入。幼歳勤學日誦萬言
不煩再告。硏習義理。最稔老莊。稍長
而專嗜竺籍。性相顯密莫不明究。草歳
自嫌義學繁多。一旦奮發易服遊方知
識之門。無不歷扣。晩甘林棲野飡而歷
三十歳矣。其爲入也。面目嚴凛有御史
之風也。近而依之。柔順溫和慈雲法雨時
時流澍感人深矣。蓋以其愼獨礪精之
久鍊故。臨衆之頃儼若也。且以謙讓在
心不與物爭。家風淸寥性惡華飾。訓
徒誘衆。動則率身先之。立度適宜不
欲煩人。由是人愈畏敬爾。若其革非
去謬則不拘執舊規。一切公勤事無偏
黨。及乎夫眞機一發擊碎虛空手段翳睛
蛇呑鼈鼻。逆順縱橫之行豈可復以常人
之能得測度之哉。參學之徒常不減千
人。賢之與不肖駁雜而會。預其聽受者
皆有益焉。譬如大海也。修羅蚊虻之飮
莫不充足。禪師講師發問鋒起。一一而
  酬如鍾應諸擊。乃至徴詰其所解未到
之處。則彼慢幢自降矣。又多引先聖言
迹之由以爲證據。不敢以我所長枝梧
排斥。故無情論也。或於師背後生疑謗
者逮乎一接音容。則皆悔見之晩也。是
以天下之士無貴賤。仰道風者如大旱
望雲霓。然師素無以私容人之情故有
四遠之人跋渉山川而來。不得相見者
往往有之矣。然猶挨排搪突於丈室之
外伺出入時造次問道者。雖風雨時無
有虛日焉。師毎謂徒曰。我以虛聲被
人崇敬不遑靖退。是亦業債之使然也。
師度僧尼四千有餘人。其餘上自一人
相將洪卿碩儒以至庶人醫卜工商之屬。
來備弟子之員者甚多。又經律論師之
徒或見其師論義負墮而信有敎外之
傳。雖不易其服然執弟子之儀者一千
有餘。又以悲心内熏故。雖屠兒漁獵之
流來承法化者。皆焚其網折其弓受
五戒三歸。凡室中得度者毱多之籌不多
讓也。師自入空門來除衣盂外不蓄
餘長。遠近渴仰供施交駢。而排撥不受
苟爲强有所受。則轉以歸之化主。以
故所到之處輒成寶刹。是亦非作意使
然也。抑夫國主執政之權非唯諮詢佛法
而已。事無大小不能自決者毎毎問之
師。一言之如破竹節節皆迎刃而解。凡
承師言。大而天下小而一身。其將有祚
則乃行之。其將有災者否焉。故世以
  師言如讖也。自非深入不二之法門萬
行圓通者。焉能與於此哉。觀應天子追加
賜號曰普濟國師。良有以也

西山夜話
師住南禪時。元翁和尙佛德
禪師
謂師云。和尙出
叢林來二十餘年。其間動止不定。既迨于
十餘箇處。我心中以謂。此豈非勞身障道
之因緣乎。近看像法決疑經。佛言。比丘止
住莫過三月。若人謗言此比丘動止不定
者。必當墮泥犁。從此僻情已破了也。師曰。
我不必守其佛制故爾。直以大圓覺爲我
伽藍。東去西留未曾暫離其中。世有多年
止住一處者。未必坐一床上。有時趨東司。
有時到後架。有時庭前徘徊。有時山頂眺望。
此豈非動止不定乎。然其動止未嘗離此
一處故。不謂我身在於別處。若轉其有
限情以遊無邊境。則何怪之有乎
有僧謂師。和尙是臨濟下兒孫。而不以本
分接人常講經典者何也。師曰。夫善知識
者須是解行相應始得。縱雖相應。若也不
得時機則無益於世矣。余羽毛未具。力
量未充。不得其機。不逢其時。寧怪得我
乎。今時已眼未明妙用未備。只以識情學
得古人標格一挨一拶轉轆轆地。乃謂擧
揚宗風。看來只是一時風流。學古人體裁則
易。得古人利益則難。若夫不顧無其利益
徒誇得其體裁者。固非吾所期耳。僧云。若
爾則和尙胡爲出主法社談錄講經耶。師
曰。造惡業者寧爲墮泥犁乎。而墮泥犁
者只爲業力所牽故爾。吾未肯求長老之
名。而出主法社者只爲前生片善所驅故
也。然吾亦不必圖閉門自活。且要因行掉
臂。是以講經談錄。或令未知因果者知
有昇沈。或令未解大乘者解有玄譚。或
令未信祖宗者信有此事而已。古人或
在路口施茶湯於旅客。斯乃結衆緣也。吾
亦如是。只談佛祖言敎以結衆緣耳。僧云。
今時僧俗亦信禪者多。何言不得其機乎。
師曰。不道世無禪機。只無與吾針芥相投
之機耳。僧曰。鈍根之人縱雖不悟。直以本
分接之。則結緣之分亦可以深。何故棄之
乎。師曰。不見道千鈞之弩不爲鼷鼠發
機。如來出世間言長語滿于海藏。何不直
示耶。儞宜思之圓悟禪師曰。先奪其所偏
墜然後示以本分鉗鎚。大慧禪師曰。宗師
須備衆生機説法。如擊石火閃電光一著
子是這般根器方承當得。根器不是處用之
則揠苗矣。僧云。若爾則如來所説皆是虛語
乎。師曰。如是所問皆非正問。故我前所答
亦非正答。只徇儞情且弄泥團爾。有人以
書呈大慧云。&T047846;云公案慧答曰。聞儞常讀
圓覺經。吾所示公案亦在其中。大慧平生所
示公案者。須彌山乾屎橛・趙州無字等是
也。&T047846;看經文。如是公案在於何處。倘能於
此會得。匪啻圓覺。至于千經萬論及世間
麁言細語靡非祖師公案如來所説。豈謂
之虛語也哉。恁麽則寧以講經敎謗吾而
言失于宗師體裁乎。古人云。馬祖百丈以
前多示理致少示機關。馬祖百丈以來機關
多理致少。此亦何之謂乎。謂上古知識無
眼故多示理致耶。謂後來知識無眼故背
先輩以機關接入耶。當知祖師門下不似
座主家法門一尺終一尺二尺終二尺。只是
見機而作。通途變格謂之破家散宅。今時或
貴機關或崇理致。並是不出座主家法門
也。世尊言。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未
嘗説一字。且道是理致耶。是機關耶。若也
於此薦得。讃吾也得毁吾也得
師毎謂徒曰。余年二十受業於建仁。不出
堂裏孜孜參究此事。明年冬下關東掛錫
巨山。有耆宿諭余云。古人機緣語句刊之
於版以流通者無他。只欲令後生晩學因
此悟入。而今承虛接響以爲名韁利鎖之
資者多矣。或有自稱道人不參知識不
看語錄只管&T014349;&T014349;閒坐者。並是失于禪錄
流通之所由者也。世迨澆季。罕有眞知識。
苟勵向道志以看禪錄。則古人機緣卽是今
人機緣也。安有古今之異哉。余甘其言禪
餘歸寮看閲語錄。于玆一山國師兼住建
長圓覺。在其會下數年晨昏親炙參決吾家
宗脈。自謂禪門宗旨無所不明也。時復自
顧胸中依前未穩。乃知從門入者不是家
珍。古人云。靈光不昧萬古徽猷。入此門來
莫存知解。我出敎門入禪門。所學雖異
知解是同。只麽過時其豈非昧却靈光者
哉。便以年來所貯骨董袋悉付丙丁童子。
于時佛國禪師住萬壽。余初詣函丈先伸
其所志。佛國歎之乃云。我年十六受業於東
福依止一耆舊。他令我讀禪錄。讀之一行
就問此意如何。他云。宗門語話不似敎家
所談。故不敢解説。我云。苟不解説。云何知
其旨趣。他云。須是自悟始得。我又問。讀錄
積功自然得悟否。他云。若要悟去直須自
究。我聞斯言不復讀錄。便歸堂裏打坐。
僧侶多來勸我云。少年之人先須學問。一旦
道心鮮克有終。老後必有所悔。我不敢動。
彌好坐禪。今年已逾六旬未有所悔也。言
已一笑。余聞其激勵志操彌堅。不憚風雨
連日去參。粗有趣向而未有徹底分。深欲
晦跡丘壑以究此事。遂出瑞鹿下奧州卜
居於深山。自誓若不明此事須與草木倶
腐圓悟心要大慧書林間錄置之机上以爲
警策。其外無所蓄也。間居已閲三霜。見地
未成一片。一日忽憶佛國禪師臨別垂誨
云。道人若於世出世毫釐有所挾。則不能
悟入也。目惟我於世諦曾無所希。然未
免挾佛法以作悟入之障。既知此非馳求
之心自歇只麽元爾過時而已。一夜驀地踏
翻從前妄想窠窟。方知佛國所示非虛語
也。從此比來所蓄三部語錄亦皆付人眼不
看書。脇不著席。只守閒閒地經於二十
年。老來力衰不耐常坐。又被業風吹至
于住院匡徒。西擂東倒。雖然操履負初志。
未混塵緣昧本明。斯乃徒前常坐不臥之力
也。或陞法堂胡説亂道。或應衆&T047846;談錄講
經。言雖缺奇心無所畏。亦是從前棄捐學
解之效耳到此方信古人道愈晦愈明。若也
晦之又晦以至無晦。則自家大機大用不
求自得現前。不可得而疑焉
師又曰。佛光禪師謂佛國云。我見日本兄
弟一生得悟者不可多矣。此國之爲風也。
只貴智才不求悟解。是故設有靈根者博
覽内外典籍。深嗜巧僞文章不遑自究此
事。迷中過了一生。固爲可憫。或有一類稱
道人者。多是其器量不堪博學强&T047368;故。以
閒坐爲功業而不辨眞實向道之心。此類
亦非今生可開悟者。佛國先師爲余説之。
余乃問云。若具靈根直下參究者且置不
論。前所謂二類之中何輩爲優。先師曰。直
饒鈍根今生不悟。倘能孜孜捱到臘月三十
日。不爲業力所牽。來生出頭來必當一聞
千悟也。若以博學爲業者。不翅虛來閻浮
打一遭。亦恐招得來生不如意處
有僧問師。多積學功以資談柄者固不足
言焉。博覽古誥而發智光者何過之有乎。
師曰。中下機根不能直下到家。千聖憫此
且設蘧廬以接之。其蘧廬者儞所謂古誥
也。若論其益。則經有經師。律有律師。論有
論師。何怪禪師乎。古人云。達磨西來不
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又云。此事若
在言句上。一大藏敎豈無言句乎。用祖師
西來作什麽。黃蘖禪師云。學者若欲成佛。
一切佛法總不用學。唯學無求無著。無求
卽心不生無著卽心不滅。不生不滅卽是佛。
八萬四千法門秪是接引門。不翅祖師門下
獨作此説。了義大乘亦皆合轍。法華云。我
與阿難於空王佛所同時發菩提心。阿難
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是故我已得成菩
提。楞嚴云。阿難見佛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
聞未全道力。圓覺云。末世衆生希望成道
無令求悟。惟益多聞增長我見。縱覽群
籍而發智光。豈得與阿難齊肩哉與夫
學阿難得多聞。曷若學世尊成菩提。餘
事不獲已談錄講經。只要令人知佛祖玄
旨不在文字言句之中耳。僧又詰云。宗門
雖接最上機而亦立意句。其中以意句倶
到爲勝。爾則有伶利漢意句並參。有何不
可乎。師曰。古人云。未得底人參句不如參
意。到得底人參意不如參句。儞只知立
意句未知所以立意句。古人又云。句能剗
意。意能剗句。意句交馳。爲之可畏。儞還
會此語麽。須知本分田地意句倶不相干。
雖然如是。建化門中且論意句。初心學者
於情識中欲參宗師話脈。則自塞路頭莫
由悟入。故云。未得底人參句不如參意。
已得悟入者若未達句。則失却宗師體裁
不能接人。其貴意句倶到者豈令初機意
句並參之謂者哉。僧云。近來宗師令人看公
案。此豈非敎初心學者參句耶。師曰。不然。
圓悟禪師云。初機晩學乍爾要參無捫摸
處。先德垂慈令人看公案。蓋設法繫住其
狂思橫計令沈識慮到專一之地。驀然發
明心非外得。向來公案乃敲門。瓦子矣。圓
悟與麽説話豈欺人哉。當知先德令人看
公案。只要入得自家大解脱門耳。大慧禪
師毎爲學者擧似古人話頭云。莫向意根
下卜度。莫向擧起處承當。莫颺在無事甲
裏。大慧恁麽擧似老婆心亦在其中。翳睛術
亦在其中。若能與麽提撕。不可謂之參句
也。縱坐蒲團上冥心寂默。苟於語路上作
活計。則不是參意之人也。圓悟云。卽心卽
佛已是八字打開。非心非佛重向當陽點
破。不尋其言一直便透方見古人赤心片
片。更入他語言中則永不透脱。又云。若具
大根器。不必看古人言句公案。但只從朝
起正却念靜却心。凡所指呼作爲一番。作
爲一番再更提起審詳看。是箇甚物作爲得
如許多。當塵緣中一透。則淸淨無爲道場
也。二大老所示寔是參禪樣子也。今時學
人多是於册子中探得古人話脈蘊在胸
中。代語別語無所滯。一挨一拶得自由。自
謂。祖師玄旨止如此矣。此乃圓悟所謂狂思
橫計之類也
僧又問云。承虛接響而自謂悟達者。寔是
狂思橫計之人也。若有伶利漢實得句中
眼。寧謂之非悟逹者乎。師曰。直饒得句中
眼若未得見地明白者名曰句到意不到
之人。若是承虛接響之流不足評之。古人
云。但得本則莫愁末。見處明白是本也。機
鋒穎脱是末也。譬如種樹其根得活則枝葉
花果靡不榮茂。大慧禪師曰。大凡參禪不
必有機鋒便言我是。昔雲蓋智和尙道眼明
白。因太守入山憩談空亭問。如何是談空
亭。智云。只是箇談空亭。太守不喜。遂擧問
本慕顧。本云。只將亭説法。何用口談空。太
守乃喜遷本住雲蓋。若以本較智則大遠。
乃知眞實事不可以機鋒取。寶峯元首座
亦有道之士。答話機鋒鈍。覺範號爲元五斗。
蓋閉口取氣炊得五斗米熟方答得一轉
語。僧又問云。文字言句若於學者爲害。何
故古來尊宿各有代語別語拈古頌古而行
于世耶。師曰。明眼宗師東語西話以接學
者。所示雖異皆是呼小玉之手段也。若有
吾家種草言外領旨。則宗師言句何害之有
乎。然事久成弊。守株刻舟者多矣。因玆宗
匠間出而救其弊。謂之通途變格亦爲破
家散宅。昔圓悟老師住夾山時。爲學者評
唱雪竇頌古。名曰碧巖集。佛鑑禪師以書責
之。其略云。某昔奉祖峯老師左右甞聞其
語。儞輩他後忽爲人天師範者。切宜以此
事自勉。其遂銘於心不敢忘玆。聞老兄邇
來爲兄弟&T047846;益雪竇頌古有許多擊節 某
聞之不覺洒涕。自謂高踏之士何至此矣。
老兄何不激揚達磨未來時因緣誘接學
云云大慧普説中云。先師見佛鑑書遂已。
然有好事者鋟梓行于世矣。後來大慧炬
於其版。此乃破家散宅之手段也。一炬之後
二百餘年迨于大元大德年中有嵎中張明
遠。復重刊版以行于世。有號三敎老人者
爲之序矣。其始云。或問。碧巖集之成毁孰
是乎。曰。皆是也云云其序中只陳圓悟成之
大慧毁之皆有其以而已。此官人亦未知
宗師手段不在成毁處。馬祖百丈以前多示
理致少示機關。馬祖百丈以後機關多理致
少。至于風穴興化唱彌高和彌峻。亦是通途
變格之體裁也。當知祖師宗旨畢竟不在
理致機關之中。都是呼小玉之手段耳。所以
道會則途中受用。不會則世諦流布。又云。
看佛祖言敎如生寃家始有少分相應。僧
云。苟爾則都不看言敎默然過時者可乎。
師曰。古云。不可以語言到不可以寂默
通。祖師門下不立文字。其豈喜默惡語哉。
只要令人知此事不在語默處耳。倘能透
明此事。佛祖言敎咸是我屋裏事也。然則要
知佛祖言敎。切宜放下從前學解機智就
放下處猛烈提撕一則公案。若也有靈根
者不必看公案亦不墮寂默處。一切時中
直下參究。如此之類並是吾家道人也。向來
所説偏爲吾家道人諭之。其若宿植浮淺都
無道念。只管好於博學者不是余之所諭
也。然若於其中或知因果可怖以愼行
儀或窺禪門藩籬以補宗敎。則可以流通
相似禪。此亦不可棄焉布袋和尙十無益中
云。行學都絶僧形無益。蓋是此之謂歟。邇來
叢林復有一類專學外典爲業。不是參意
亦非參句。喚作禪僧則可乎。經論之中處
處呵之。既爲佛子而不拘佛制者何也。僧
又問。參得句者亦自謂。透得西來意旨。如
何驗其非參得意者耶。師曰。古人云。達磨
西來別無一法轉人祗是指出人人具足箇
箇圓成與佛祖不移易一絲毫而已。既言
人人箇箇與佛祖不移易一絲毫。何容自
他勝劣於其間哉。若有人謂我已悟他未
悟而生慢心。則可以驗知是人未曾參得
西來意旨。倘能參得西來意旨者。乃知敎
門性相事理禪家理致機關盡是標月指敲
門瓦也。今時學人到處聚頭計較指頭短
長論量瓦子大小而作實法會。此乃語話
禪也。寧謂之參得西來意旨者哉。大慧禪
師自少行脚參得語話禪。自謂參禪徹底。三
十六歳始知其非。遂逢圓悟老師打破業
識團。後來爲衆垂誨毎説其錯以誡學者。
可以爲今時學者之針艾矣。若是明眼宗匠
垂手爲人。把住放行擒縱殺活如擊石火
似閃電光。謂之活祖手段亦名翳睛術。永
嘉大師云。或是或非人不識。逆行順行天難
測。未到這田地而學其體裁者。匪啻自
錯惹得多少人以成魔業。不可不愼

天龍開山特賜夢牕正覺心宗國師塔銘幷序
  前瑞龍山太平興國南禪禪寺
住持四明沙門 永璵 撰
國師示寂後三年。嗣子妙葩具師行實&T047846;
曰。先師窣堵得銘以昭後世可也。予辭以
不敏。退念國師有懷遠人之德。奚可辭。當
銘其塔序其事而伸之以義。自佛鑑無準
範禪師大弘破菴之道。佛光無學元禪師北
&T031279;之子嗣佛鑑之法。附舶東來大振厥宗。
傳之佛國高峯日禪師。繼之者師也。名稱普
聞爲三朝
帝者師。累降
手勅加錫前號。師乃勢州源氏宇多天皇九
世孫。其母祷觀音。夢金色光西來呑而有
娠。懷十三月始誕生。時祥光滿室。鄕閭異
之。四歳喪母。九歳父携詣平鹽敎院出家。
穎悟過常兒。經書過目輒誦。其於佛乘殆
夙習也。十歳誦法華七日以報母恩。自繪
死屍九變之相獨坐觀想。至十八爲僧。禮
慈觀律師受具戒。師神觀高邁。始學顯密
敎三年。知不足以發明大道乃建修期道
場。百日以求聖應。期滿餘三日。座中恍然如
夢。有僧引入一寺。師顧問引僧曰。此寺何
名。答云。疎山。又引至一寺。復問。何寺。答云。
石頭。有一長老出迎。携一軸度與師云。
汝善奉持。展視乃達磨半身畫像。既寤決志
參禪。後改名疎石字夢窓。抵京依建仁無
隱範公遂具遍參之錫。至相之巨福。又依
圓覺桃溪扣問勤確。一山翁來主建長。一見
深器之。令歸擇木寮。職罷之奧州圓福寺。
寺傍有法師講天台止觀。師日往聽深知其
義融攝諸部昭揭一乘。毎朝焚香遙禮。一
夕禪寂忽胸中洞然明白。自此聰敏智辯無
礙。期進道業修懺七日。感菩薩見聖相。乃
以己事未明特扣一山於圓覺。山云。我宗
無語句亦無法與人師曰。和尙慈悲方便。
山云。也無方便也無慈悲。如是三返。佛國
住萬壽。特往咨決。國問。圓覺有何言句。試
擧看。師曰。只道我宗無語句亦無法與人。
國抗聲云。何不道和尙漏逗不少。師於言
下有省。乃辭別歸隱。寸陰金玉決志大猷。
嘉元乙已夏五。一夕坐久偶作倚壁勢忽
倒去。豁然疑情頓息心眼洞明。冬往淨智
禮佛國。酬問之間機智密契。佛國大稱賞始
印可之。又辭往甲州常牧山。德治丁未佛國
付以頂相及佛光之衣。有法語。一山翁在
玉雲菴。師往別。以長偈餞之。皆載別錄。
聞佛國歸雲巖往覲。又以佛光所與書囑
之。意甚篤。乃回甲州龍山菴居。遠人煙
三十里。佛國主巨福。招師住上野長樂。師
力辭到濃州長瀨卓菴古溪。因建觀音殿。
名聞于外。參學問道者日至。思欲深隱未
暇。佛國訃至。設祭表誠。都元帥母覺海夫
人聞師道行欲&T047846;一見師。竟入五臺山縛
菴名吸江。覺海差使者與州使至。師潜
身海島。使者家曉戸告。知不可隱遂隨緣
而出。覺海力欲以雲巖延師。乃固辭。於三
浦臥龍山造泊船菴杜門謝客。山巓建一
浮圖。又往上總作退耕菴。正中二季師年
五十一。南禪虛席
後醍醐天皇特降旨&T047846;師。稱疾不起。夏罷
又降勅遣官使及樞府官必欲應命。師無
奈入内見 帝。帝賜座。奏對稱旨 帝大
悦。師乃啓奏曰。某誓欲隱居養素。出世非
所願。乞歸山間 帝曰。朕&T047846;師來此。只
欲朝夕問道耳。師知 上意不可逆。八月
二十八日奉旨領寺事。毎月内三日 上萬
機之暇咨詢法要。明年七月都元帥以壽福
遷師。不就。八月撾退鼓。道經勢州開山
善應。復至相城。樞府以淨智起師。辭不獲
免。乃承命。夏終退歸錦屛山作瑞泉蘭
若。元德元年秋公命&T047846;師主圓覺。不從。寺
衆至懇&T047846;再四。乃往。其於説法供衆修造三
者備矣。二年秋潜歸瑞泉。一衆追至。師避
不能。説偈以見志。乃止。牧莊羽州太守道
&T047846;開山慧林。元弘改元帥府&T047846;師居建
長。力辭擧嶮崖以自代。二年開山瑞光。三

後醍醐天皇復歸于洛京。降宸翰召師入
見。悦甚。有旨以第二子都督親王之邸爲
臨川禪院
特賜夢窓國師靈龜山臨川禪寺開山初祖。
建武元年秋 后崩 上留師禁中二七日。
罷政問道。九月望&T047846;師入禁爲受衣説戒。
執弟子禮 上一日從容謂師曰。朕欲興
禪宗。師意爲何。師曰。金口無虛言 上意
再欲師住南禪。辭以老病 上意益竪。乃
再住。近臣多毀禪宗奏。今禪徒無故再興。
何益之有
上以斯言語師。師以自性三寶實相三實
之語分拆剖判。奏對語見別錄 上欲驗
師行事及欲見禪苑之規。十一月二十八日
百官扈駕入山至佛殿祝賛。罷就方丈講
道。至夜半 上親巡堂見僧衆禪寂喜甚。
次早&T047846;師入室。罷齊鼓鳴 上又至雲堂觀
行衆僧食。寂而不譁。禮樂具擧。齊退上堂
祝聖頭首秉佛 上乃動容益加敬師。則謗
言不入矣。因見僧齊淡薄特賜莊田以加
僧供。師因年邁退居臨川。建仁&T047846; 師不
赴。曆應二季將退臨川書家訓以誡諸門
弟子。攝州太守革西芳敎苑作禪院&T047846;
主持。師忻然而往曰。慕西山亮座主之風有
年矣。今得遂吾願。建一閣曰無縫。以水
晶寶塔奉安舍利一萬顆於其上。搜奇顯
祕。蟠松怪石珍菓異花雜然繁茂。遊觀行樂
之處禪寂憩止之廬必備焉。鑿池引泉築堤
植柳。泛舟於蓮漪之上。避暑于橋亭之中。
湘南潭北軒窓對峙。琉璃殿裏四面淸漣。去
幣興廢爲之一新。師疇昔之夜夢
後醍醐天皇作沙門乘鳳輦入龜山行宮。
八月十六天皇仙去。征夷大將軍奉 勅於
行宮爲 天皇建追修道場 詔累降。師
開山名天龍資聖禪寺。遂與夢叶。阿州太
守和氏&T047846; 開山補陀。康永元年春
太上天皇駕幸西山受衣戒申弟子之儀。
四月望兼住眞如。三年正月初二日夜夢
八幡大菩薩來衞法龜山。乃建祠于寺左。
自曆應二年至貞和元年六載之間。天龍
寺殿宇成帑庫實。從山門至法堂方丈廊廡
廚庫庖湢。宜有者皆具體焉。寺後山巓又建
塔以鎭風水。八月
太上天皇臨幸。省樞二府官寮畢集。爲
後醍醐天皇七年忌賜金襴紫衣。師對 御
陞座。二星降于庭如白日。説法罷乃隱。二
季春退歸雲居菴。蓋効雲居佑禪師作三
塔遂名焉。嗣子無極志玄奉旨補席。十一
月二十五日 上召師入内。受衣講師資禮
特賜奎章加夢窓正覺國師。四年藏殿成。
師爲佛國三十三年忌。乃轉輪藏建傳經
大會。甚有靈異。事見別傳。觀應元年二月
八日
兩皇國母皇后宮妃&T047846; 師於仙洞各受衣盂。
二年師七十七歳。毎誡徒曰。吾世壽止此
今上爲 先皇建此道場。惟僧堂未完。當
力爲之。四月植柱七月開堂。百日畢工。可
謂速矣。且完整明敞可容衆七百。無極退
間。七月二十日爲一十三年上賓之辰奉
旨再住。齒益高道益隆。學者雲趨而至。僧堂
新成。力行叢規。聲振朝野。八月十五日
太上皇特賜手詔曰。道振三朝名飛四海。
主天龍席再轉法輪。秉佛祖權數摧魔壘。
表師資禮往年已受袈裟。慕釋氏風今載
又添法號。追思靈山遺囑之切特賜夢窓
正覺心宗國師。十六日國忌就多寶院陞座
説法。滿散次早辭衆歸臨川三會院。十八日
降 綸旨及 樞府公剳命予入院。人事畢
乃往師所候訊。師雖示微疾。見予甚喜。與
語寺之詳略。大體拳拳宗門。二十四日普
爲僧尼士庶求受衣盋者二千五百餘人
皆與改名付衣授戒。九月初一日告門人
曰。吾行必矣。有所疑者可問焉。衆集。師爲
入室。終日不倦開示。隨機啓迪。皆充然有
得焉 朝廷遣國醫至。師曰。我病非醫藥
所能治者。先兩回地動。及西芳山崩。是其
徴也。初七日
兩太上皇親臨問疾。師謝恩説法。十九日再
幸寢室。雖曰病中酬答無少怠。二十七日
永璵往問安。師對坐茶話。又啖雪梨。特與
手書爲予臨老養間之所使公府謀之。無
違我語。囑以寺務。述永訣之懷。使人哀感
無已。二十九日乃書遺誡十數條付門弟
子。又書遺偈以寄大將軍。伸不能面別之
意囑令外護。復書辭世頌。三十日粥罷集
兩山之衆告別怡然而逝。顏色不變。于時
白氣一道横貫正寢。緇素二萬餘哀慟不勝。
門人奉全身塔于三會院。分在日所剪爪
髮。舍利如粟。塔于雲居。遵遺命也。師生
於建治乙亥示寂于觀應辛卯。僧臘六十。
經渉八朝。嗣法弟子二十餘員。前天龍無極
志玄其上首也。度四衆弟子具名于籍者
凡一萬三千餘。師操堅松柏戒凛氷霜。義
觀靖深慧學淵博。志欲隱居無應世之意。
迫於朝命勉强從之。其於捉塵談禪。學徒
景附。天下叢林罕有儔者。至如扶宗樹敎
之功摧邪顯正之力。天鑑照臨人心悦服。道
尊德備福慧兩全。臨滅之際晶明如此。蓋平
生所履之驗也。姑序其大槪。詳載年譜。乃
爲銘曰
  猗歟國師 具戒定慧 佛國之嗣
佛光之裔 法法全彰 言言見諦
德重三朝 道尊一世 對御説禪
聖心玄契 嗟彼末流 匪師孰濟
力扶宗綱 將墜之際 言爲法城
身爲律制 摧魔去惡 起廢除弊
揮塵肆辯 疏決壅滯 八處開山
金碧鮮麗 謂師滅度 太虛受翳
謂不滅度 雲開天霽 日月循環
東湧西逝 瞻彼窣堵 神龍爾衞
勒銘于石 何千百歳 子子孫孫
繩繩繼繼
  文和三年甲午歳十一月
  日守塔小師比丘妙葩立之

日本國天龍禪寺開山夢窓正覺心宗普濟國
師碑銘
共惟大明皇帝執金輪以御寶曆。聲敎所
被與如來化境相爲遠邇。乃洪武八年秋
七月。日本國遣使者來貢方物。考功監丞
華克勤奏曰。日本有高行僧夢窓禪師。其入
滅已若干年而白塔未勒銘。其弟子中津
法孫中巽有慕中華文物之懿特因使者
而求之。然人臣無外交。非奉勅旨不敢遽
從所&T047846;。拜手稽首以聞。皇上欣然可其奏。
特詔詞臣宋濂爲之文。&MT01191;按其弟子住持
善福寺周信牒云。禪師諱智曤。姓源氏。勢
州人。宇多天皇九世孫。父某。其母某氏無
嗣默祷觀音大士夢呑金色光而孕。歷十
有三月始生。有祥光盈室之異。九歳出家。
依平鹽敎院以居。授之群書一覽輒&T047368;
長繪死尸九變之相獨坐觀想。知色身不
異空華慨然有求道之志。十八爲大僧。
禮慈觀律師受具足戒。尋學顯密二敎垂
三年。未久然恐執名相建修期道場以
求玄應。滿百日夢遊中國疎山石頭二刹。
一龐眉僧持達磨像授之曰。爾善事之。既
寤拊髀。歎曰。洞明吾本心者其惟禪觀乎。
遂更名疎石字夢窓。謁無隱範公於建仁寺。
繼至相州巨福山。山之名院曰建長。緇錫之
所萃止。時一山寧公主之。一山見師甚相
器重。令爲侍者朝夕使於咨決。俄出遊
奧州。有講天台止觀者。師往聽之。且曰。斯
亦何礙實相乎。自是融攝諸部昭揭一乘
之旨。辯才無礙。然終以心地未明倀倀然若
無所歸。荐修懺摩法。期至七日。感神人
見空中益加振拔。時一山自建長遷主圓
覺寺。師復蓬累而往。備求法之意至於涕
泣。一山曰。我宗無語言亦無一法與人。師
曰。願和尙慈悲方便開示。一山曰。本來廓然
淸淨。雖慈悲方便亦無。如是者三反。師疑
悶不自聊。結跏澄坐。視夜如晝。目絶不
交睫。久之往萬壽禪寺見佛國高峯日公。
&T047846;如前。高峯曰。一山云何。師述其問答
語甚悉。高峯厲喝曰。汝何不云。和尙漏逗不
少。師於言下有省。辭歸舊隱常牧山。唯分
陰是競。誓不見道不止。嘉元三年夏五月。
一夕坐久偶作倚壁勢。身忽仆去。師豁然大
悟。平生礙膺之物氷解雪融。心眼爛然如
月。佛祖玄機一時爍破。乃作偈自慶。有等
間擊碎虛空骨之句。丞見高峯求印可。高
峯喜溢顏面。囑曰。西來密意汝今已得之。
善自護持。出其師佛光無學公手書一通
俾之以寓相傳付囑之意。師回栖甲州龍
山菴。高峯招住上野州之長樂寺。師力辭卓
菴濃州古溪。都元帥平公某之母覺海夫人
某氏慕師有道欲一見之。師竟入五臺山
縛吸江菴。既而遯入海嶼。夫人遣使索得
之。俾出世雲巖寺。師復辭搆泊船菴於臥
龍山退耕菴於總州。有終身丘壑之志。正
中二年師春秋五十一。國主後醍醐天皇命
宮使起師領南禪禪寺。入見。王賜坐。師自
言。志在煙霞。出世非所願。王曰。吾心非有
他。欲朝夕問道耳。不得已應命。王時幸
臨之相與談玄。竟日乃去。將及期王孫
位。師又引退。道經勢州。會新建善應寺
成。延師開山。未幾棄去抵相州。樞府群公
逼主淨智寺。尋歸錦屛山營瑞泉蘭若。元
德元年圓覺四衆必欲致師。師爲勉彊一出。
又復棄去。二年羽州守藤道蘊初創慧林寺。
迫師莅其事。元弘元年達官貴人又有以
建長&T047846;師者。師復辭。二年瑞光寺援善應
故事求師爲第一代。三年王既復辟。召師。
入見。以介子都督親王之邸更爲靈龜山
臨川禪院命師爲其長。賜以國師之號。建
武元年秋王妃薨。王留師宮中二七日。罷
政而講法。因&T047846;師宣説大戒。執弟子之禮
彌謹。及還强師再入南禪。王親率群臣至
山見僧侶人禪定秩然有序次第行食
靜而不譁。王悦師陞座提唱音聲洪朗辭意
警策。王愈喜。給腴田若干畝以飯僧。先是
近臣有毀斥禪宗者。王擧問師。師以自性
三寶何必强生分別爲對。王已信之。至是
益知禪學爲貴。謗言無自而入。忽退處兜
率内院。而建仁禪寺又欲逼起之。師笑不
答。曆應二年攝州守某革西方敎寺爲禪。
僉言。非師無以厭衆望。師振錫而往擧揚
達磨氏之道。聽者改容爲建無縫閣以水
晶寶塔安置舍利萬顆其中。他若奇勝之
地多冠以亭榭以憩四方遊士。規制粲然
可觀。師夢。王作沙門相乘寶車往靈龜
山。已而卽世。征夷將軍源公某造天龍資
聖禪寺以助冥福。聘師住持。遂與前夢協。
阿州守某新立補陀院。師亦俯徇其意爲
之説法。卽還天龍。康永元年春光嚴天王親
往受戒願爲弟子。三年建八幡菩薩靈廟於
寺側。貞和元年王復帥群臣來聽法。敷宣
之際有二星降于庭。光如白日。賜以金襴
紫衣。二年春令弟子志玄補其處退歸雲
居菴。冬召師入宮。加以正覺之號。觀應元
師春兩宮國母&T047846;師於仙洞受五戒。二年春
師謂左右曰。天龍宮室幸皆就緒。唯僧堂
猶缺。當力爲之。堂成。可容七百人。廷議
重師名德復彊師入天龍。師行百丈淸規。
聲振朝野。王遣使復加心宗普濟之號。且
遺以手書。其略有曰。道振三朝名飛四海。
主天龍席再轉法輪。秉佛祖權數摧魔壘。
國中以爲榮。師以年高又復引退兜率内
院。九月朔召門弟子曰。吾世壽七十有七。
僧臘亦六十矣。且夕將西歸。凡有所疑可
頻叩。焉。於是集座下者如雲。師隨機開
示。皆充然有得而去。越七日示以微疾。兩
宮荐臨問起居。師爲陳攝心正因。精神不
少衰。至二十九日遺誡授門人。作偈別大
將軍源公。囑令外護。復書辭世頌一首。三
十日鳴鼓集衆告別。翛然而逝。顏色不變。
時有白氣一道橫貫師之寢室。黒白二萬餘
人皆哀慟不能勝。以某年月日奉全身塔
于内院之後。分存日所剪爪髮瘞于雲居。
髮中纍纍生設利云。其嗣法上首天龍曰
志玄曰妙葩。建長曰慈永。南禪曰通徹曰
周澤。等持曰妙快。所度弟子載名于籍者
一萬五千有餘師。儀觀高朗慧學淵深。擧揚
正敎如密雲廣布甘雨頻澍。凡具生性者
隨其根器小大皆獲成就。上自國王宰臣
下逮士庶無不頂禮敬信。凡所蒞止如
見七佛出世。香華供養唯恐或後。故管領源
公頼之嘗與人言曰。我從先人聽國師劇
談佛法。頗達眞乘。遂能死生如一。臨事不
懾。而先人竟死於忠。吾亦知委身以事君
者。皆國師化導之力。由是而觀。師之道非
特究明心學。實足增夫世敎重。況其内外
之功兩得。袪縛釋粘起廢補壞以安輯淸
淨海衆。人患不能有其一。師獨兼之。然其
抗志高明。視榮名利養澹若無物。唯欲
栖身林泉屢典大刹。皆迫於王命而起。世
所稱大善知識者非師孰能當之。於戲宋
南渡後傳達磨氏之宗於日本者自千光禪
師榮西始。厥後無學元公以佛鑑範公之子
附海舶東游大振厥宗。高峯纂而承之。師
爲高峯之遺胤益有顯於前烈。重徽疊照
光于海東。止惡防非有裨朝政。功用丕闡。
人思弗忘。&MT01191;因奉勅撰文。卑中津等歸。
鑱樂石以見佛性無内外皇化無遠邇昭
示千載俾勿壞。銘曰
  達磨之學 傳至眞丹 一華五葉
其支寢繁 臨濟名宗 昭於佛鑑
有子如龍 乘桴東汎 海東有國
接于搏桑 民淳俗龐 環水爲疆
膜拜奉迎 若佛之至 四衆聞之
其從如吏 伊誰繼之 心境兩融
日出高峯 海水皆紅 金光見夢
長虹不滅 篤生異人 丕昭先烈
何文不搜 何義不求 孰授厥
截斷衆流 其心倀倀 有涙如霰
感彼神人 白晝而見 本來淸淨
一法實無 疾馳索首 非迷卽愚
一喝之中 眞靈獨露 朗月中天
其色純素 我歸我山 與雲往還
豈意聲華 落彼世間 文采一彰
疇不歆慕 鉅刹名藍 非住而住
説法于座 緇素共聆 天見祥徴
二星墜庭 百廢具興 我敢用逸 
寶華樓閣 重重兜率 上自君公
下逮黔黎 稽首作禮 如天人師
屢出屢退 泊然無礙 終與實相
不相違背 吾緣垂盡 預告化期
爾母懈怠 來質所疑 遺誡諄諄
續佛慧命 言已卽化 若入禪定
覺照至圓 體性本空 生滅不二
唯道之從 若見若聞 同喪考妣
法幢既摧 大衆何倚 孰爲佛乘
孰爲衆生 縱有言説 皆是彊名
勒此塔銘 龜趺螭首 焯德叙功
以示不朽
洪武九年二月日翰林學士承旨嘉議大夫知
制詰兼修國史兼太子賛善大夫金華宋濂奉
勅撰

夢窓國師語錄拾遺
臨川家訓
本寺住持不可妄&T047846;。三會院塔主與門弟宿
老相共商量選其器以任之。門弟之中無
其器。則&T047846;他門名勝亦可也。莫倣尋常度
弟院之式矣
共住僧衆須擇其人莫問自他門派。安衆
多寡宜隨莊園土貢。近來長老或徇人情
或憐弟弟。不顧常住煩費安衆過分以致
山門衰耗甚不宜也。古人云。安僧不必多。
日用齋粥常敎後手有餘。自然不費力良
哉。斯訓不可不循
沙彌喝食掛搭莫過五人。十七歳已前不許
做僧
客僧若非常住僧知已者不可接之。所接
客僧莫過一宿。或阻風雨或有事緣而淹
留者。當禀住持。不爾則典座不可爲之
打飯。古來叢林皆開旦過以接方來。今也
宜倣之。雖然世迨澆季似僧而非僧者
多矣。不翅費常住。亦有濫淸衆。此乃所以
予之接客不敢倣古者也
兩班莫過十人。侍者宜&T047846; 四人。受&T047846; 之人
固辭若有其謂。則可免無理而辭者須起
單去。居位須經一回不得容易告退。大
刹尙得人不多。矧是小刹乎。雖滿一回如
無交代則住持懇&T047846; 而留之。若也固辭及
再三則可免須虛其位以待後來。寮元堂
主淨頭聖僧侍者不可缺人。寮元須係二
十臘以上之人半月半月代而主之。堂主須
&T047846;寬心耐事哀憐病僧之人。淨頭聖僧侍
者若無自欲之人。則可係十臘以下之僧
一月爲限輪番而勤焉。若有戒臘少而行年
老者。宜免之十臘以下如不足則
十五臘以下可勤之
本寺他山耆舊不論大小。並宜堂裏挿單禪
誦作息與衆無異。或東堂西堂或老衰不
堪起居者宜隨其意也
衆僧位次不論耆舊堂僧。宜依戒臘行年
之次第也。其中若有東堂西堂及大耆舊。宜
在衆僧之上也。梵網經云。先受戒者在前
坐。後受戒者在後坐。如來意欲令人尊重
戒法故作此説。然看今時禪流受戒之儀。
多是有名無實。少年僧道我是戒臘已經
年序便在老僧上而坐。其言則似梵網之
説其理則失敬老之儀。如來制律開遮隨時
不可堅執。是以予不必用受戒先後爲位
次也。同年之人以戒爲上。同戒之人以年
爲上。同年同戒者宜依掛搭後先。若有十
年老於他者。宜在他上。若其戒十臘先於
他者。其年雖老不可怒焉。予於建化門中
且作此説。眞如法界無自無他。更有何位
次也。只要諸人各入無諍三昧識得無位
眞人而已
遠國莊園公務須是莊主掌之於寺邊田地
則都寺或監寺
副寺
相共掌之。莊主不可妄&T047846;。宜
選其人。或&T047846;或改並宜住持與兩班大耆
舊及老僧相共評定不得輕忽。莊園土貢收
納時亦須諸人評定細計來年齋料及修造
之公用勿令常住致衰弊。住持及知事不
可信意支用。恐招大衆疑怪矣
山門規矩須取要而行之。不必倣大叢林
矣。今時叢林事于禮數廢于道行。豈得不
失古人立規繩設禮數之意耶。如其於
事上通無事。則禮數繁多也有何妨。後生
晩進不能如此。要須省萬事而專一行
矣。日用勤行法式具在年中行事
四時坐禪唯除浴日坐參。其餘極寒極熱修
正蘭盆時節亦不可開若於坐禪時特有
事可作則可開之
趙州
和尙云。我在南方三十年。除粥飯二時是
雜用心處。趙州寧謂粥飯二時不是正用心
處耶。只是言其除粥飯外更不雜餘事
耳。此老生而知之人也。然其履踐工夫猶以
如此。矧是自己未明者乎。古德又云。大事
未明當如喪考妣。大事已明亦當如喪考
妣。古人苦口叮嚀。其意豈在令人限日約
時工夫不純乎。上古道人皆是卜僻洞深
巖居樹下石上。更有何事可作。廢寢忘飡
一味存道。百丈建立叢林以來普&T047846;作務其
事不少。雖然人人以道聚頭故。辨道工夫
不曾爲事緣所奪。百丈滅後迨于三百年。
叢林規繩漸衰緇流少有慚愧。始有擊版坐
禪之儀。謂之四時坐禪。蓋是主法尊宿曲設
方便以誘懈怠者耳。今時後生猶嫌四時
坐禪。動則欲令省略。無慚無愧莫甚於此」
臨時祈祷或順勅命或依武命諸寺院一同
勤行。則本寺亦當掛祈祷牌而致精誠也。
其餘或爲寺家或爲檀越別作祈祷則不
可。毎日三時看經誦呪併爲天下康寧伽藍
鎭靜。毎日祈祷若無効驗。一時勤行豈有感
應乎。祈祷有二。所謂俗塵執心深重故。欲
祈佛祷神以持壽福攘災厄。此是世間之
祈也。身心道器。不可虛棄。故求三寶諸天
之哀憐以要進道無障。是爲出世之祷也。
今見時人信佛法崇神祇。多是世間祈祷
耳。僧家又徇世情爲之祈祷以貪名利。其
豈理之所宜哉。師檀倶違道理。佛神奚有
哀憐。縱有小利却爲失大利之因由。可不
愼乎。禪家只須省萬事守本分。乃是報四
恩資三有之祈祷也
法堂不要搆之。何則古之叢林以宗説倶
通之人爲主法者。會下龍象居頭首位以
助住持之化。以故上堂秉拂所益尤多。今時
叢林道不及古。大刹長老頭首尙以難得
其人。何況小院乎。若是智眼不明機辨不
具。勞心於相似之間語。紛念於滑稽之浮
華。可謂自欺亦欺人矣。不如住持頭首與
衆作息同參涅槃堂裏禪。若也住持具古人
體裁者。不妨端居丈室以接方來。寧謂無
法堂乎
或放曠間遊。或故往觀聽。或晩出門外。或夜
宿他所。並皆可制。若有要緊之事。當禀住
持及維那而去
不許獨入比丘尼菴及婺婦家。但除爲佛
事受&T047846;。直饒赴&T047846;。不可無伴而去
比丘尼及女人不許非聽法時而入寺來。
直饒齋會時節亦不許於寮舍内令喫茶
飯等
方丈及諸寮緇白集會喫點心作茶宴游談
終日而去甚不宜也。唯除特爲佛事。縱爲
佛事設大齋會。點心無過一兩種
若葷若酒莫使入門。縱爲調菜亦不可
用。縱有俗客日午以後莫令他食。寮暇僧
亦莫過中而食。若爲療病要非時食。宜
歸延壽堂。僧有二種。謂菩薩僧聲聞僧。圓
頂方袍皆是聲聞僧耳。敎中云。釋迦法中無
別菩薩僧。蓋由釋迦如來出于濁世宜以
聲聞形而續慧命耳。是故佛赴鹿苑現比
丘形。文殊等大乘菩薩亦皆剃染同其形體
一其威儀。法華云。内祕菩薩行外現是聲聞。
乃此之謂也。今時禪流多言。大乘行者寧
以禁戒束身乎。嗚呼作此説者大違如來
所以令諸弟子同作聲聞形之意也。百丈
規繩豈爲小乘學者設耶。然佛運迨于澆
季具三千威儀。守八萬細行誠以爲難。些
子敎誡誰不能守之。若是不能者。宜棄僧
形在俗行禪。復有何妨乎
&T047846;暇以五十日爲限。若有遠行不能早歸。
則後日歸來更求掛搭。免與不免須任住
持之意
寮暇莫過七日。七日以後猶未得安。則可
爲病暇。宜在寮將息。不得在他處
病暇之人宜在延壽堂。不可在地處。若欲
在他處療養。宜&T047846;暇去。&T047846;暇若過日限。須
抽其單。輕安之後更求掛搭。或免或不免
宜任住持意。病中只許非時食。不許喫葷
酒等。律院之式療病不制食五辛而制非
時食。其制意尤有以也。予所制反此。亦有
所思。不得怪焉。或服藥用酒嚥下。或煎藥
少入葱根則不禁之。其餘宜遵如來寧死
不犯之誡。莫謂酒肉五辛能令人養身延
命。俗家長時食之者未見長生不死之人。
僧家爲道養身。非是古聖所制。幸有餘藥
可用。而求有罪之藥。是愚之甚者也。人命
難保。無病而死者多矣。何況抱病之人乎。
莫謂先療病後行道。古人云。苦樂逆順道
在其中。須知病惱時節乃是道之所在而

近來叢林諸寮各搆小庫裏。其意樂殊不順
理。火事亦可怕也。一向制之。僧家宜甘枯
淡。無愛閙熱。縱有來客。氷雪相看也得
今此伽藍偏依 都督親王大願力而興成
矣。因卜寺後奉安報恩之塔。其傍又搆卵
塔以表開山之儀。中立彌勒堂充兩塔之
昭堂。因號三會院。此皆公界所宜有者也。
此外伽藍郭内及菜園裏莫卓私庵。予於三
會院東搆假山水。恐其犯用常住菜園。乃
買隣地以代之
守口攝意勿致鬪諍。僧伽是梵語。此云衆
和合。苟以我慢貢高介懷穢語諍論亂衆。
其豈謂之僧伽耶。既是以道聚頭。縱是法
譚。如及諍論則不可。矧爲間事長無明
乎。然彼此同是凡夫。瞥喜瞥嗔難得而禁。如
有少紛爭。則住持及首座維那勸令和合。
及于相罵相打。則不論理非兩倶出院
犯重之僧實與不實未分明。若有衆人一
同指目。則莫許共住。長老密誘其人令起
單去。莫出罰牓
寮舍資具一切宜從儉約。僧衆衣服不得
華奢。不翅障道亦恐招賊
今時僧舍爲防賊難畜諸兵器。乃是法滅
之因緣也。可不愼乎。近來惡賊匪啻偸僧
物。間有奪僧命者。此乃僧畜兵器之所致
耳。苟守佛制不貯財寶。卽是防賊之器杖
也。只須把佛祖玄樞爲務。莫以世間厄
難介懷。倘能如此。諸天善神爲之擁護。何
勞自畜器杖。如其放逸無慚招禍上身。百
千兵器亦無所用矣
末寺住持亦宜擇其人。本寺長老三會院塔
主幷門弟老僧相共和會而&T047846;之。門弟之中
無其器。則可&T047846;他門之人。其寺規矩宜準
本寺。一朝長老不可自恣而行焉。古者云。
千年常住一朝僧。思之末寺者甲州慧林播州
瑞光阿州補陀等是也
本寺末寺莫作勝劣之想。要須互相資助以
續祖燈。是則予之所祝也。諸方間有以末
寺充于本寺莊園而受用其土貢。因玆末
寺致衰落之弊本寺招互用之尤。彼此無
益。不可不愼
本寺及末寺契券等正文並宜在三會院。恐
其紛失耳
庫裏法式書于別紙故不載于此
入院之一切宜從略儀。古人入院之法其儀
可則矣。今時不準古法。只以華奢爲式
煩檀越費常住之弊從此起也。可不顧
乎。入院之時&T047846;隣峯尊宿爲證明。是日本
樣耳。大唐法式雖不&T047846;人。或有新命知已
爲義來在座下作證明。就&T047846;其中宿老爲
白槌之人。其式尤有以也。本寺入院既略法
堂之儀。故不可&T047846;白槌之人。況復其餘乎
○佛事之式
先入山門燒香可有
法語
次到佛殿燒香禮
可有
法語
次到土地堂祖師堂法語
略之
次至僧
堂掛搭古法掛搭之後至佛殿。今
式以順次先至佛殿
然後入方丈據
可有
法語
次再到佛殿。於佛前當爇祝聖香
及嗣法香。疇昔百丈禪師創立規繩。靡不
備陳。若也遵守。則叢林行事奚有不濟乎。
然近來尊宿別立規矩者多。蓋是隨時垂
範變格導人之故耳。予今略設法度以作
小院之家訓復何怪哉。客須聽主裁。毋辭
依而行焉。其或不然任君別求如意處而
止住去。榑桑晨旦世界廣濶。何必在此勞于
顰頞乎
  曆應二祀仲夏下澣夢窓老拙書于三會院
南詢軒
三會院遺誡
本院塔主須是小師之中選人以任之。不
必用耆舊。亦莫擇才能。只須&T047846;以道爲
念以戒修身者矣本寺長老與門弟老
僧相共商量&T047846;
守塔侍
者亦不可忘&T047846;。宜選道念世智相兼者。塔
主及侍者進退不須以一回爲限
守塔侍者免僧宜於常住小師之中&T047846;之。
莫以客僧充之。免僧宜乎隨從塔主而
管領塔頭矣。不得信意謾遊。如有別事
&T047846; 暇。則可&T047846; 餘人也
毎日晨昏常住諷經之次。院中僧衆詣彌勒
寶前誦大悲呪一反奉資兩位
親王
尊靈。日中之
時可就塔主寮客殿讀金剛經。所冀永續
佛法慧命以救衆生愚迷。看經誦呪之時。啓
唱回向守塔侍者不能爲。則免僧之中可使
主之
院中細務須塔主與主事僧和會而行焉。
若有大事則本寺長老門徒老僧相倶評定
而斷之。莊園等管領亦不可自專焉
院中人數莫過十員塔主侍者免僧貳人
行者三人人工三人
此外不
費常住。別養一兩人宜任塔主之意也
院中毎日粥飯常住打給十九分佛前毎日奉
獻粥飯行者捧來侍
者獻之
兩塔毎日靈供並可略之」
常住臨時打嚫六分佛前兩塔塔主
侍者免僧二人
常住下行衣
料六分行者三人
人工三人
若有衆僧衣料行之。則僧分
亦可&T047846;於衣料者塔主免僧等及行者下部不
&T047846;常住物也。自塔頭下行之
毎日佛供臨時嚫物及兩塔供具等須是二人
行者爲承仕而受用之兩行者雖承仕亦
宜奉事塔主
上總國伊比莊内佐古田鄕。日向國國富莊
内南加納。以此土貢充當院資緣。此内塔
主得分宜爲參拾貫。爲守塔寮侍者寮炭油
及院中細細資具幷修理等並宜用當院公
物也。當院資緣若有闕乏時。宜係常住
辨焉。資緣若有餘剩。宜資常住。莫倣尋
常而論本寺塔頭之異矣院中僧衆外若有公
界耆舊老僧寄栖。則
其炭油等常
住可送之
佛光禪師年忌九月
初三
供具宜如祖師忌。常住
可辨。衆僧添齋料當院可辨月忌略
佛國禪師年忌十月二
十日
如祖師忌常住可辨。
毎月忌齋靈供亦同常住可辨。添齋料當院
可辨。兩和尙年忌時。當院資緣有餘則爲
大衆打嚫多少隨
若也闕乏則可止之。不須
係常住也
親王年忌月忌御靈供令行者奉獻。其理不
宜。守塔侍者預先安排。臨諷經時塔主奉
獻之。律家之式沙門暫時爲俗奉事。宜收
袈裟云云今者不必倣之佛制沙門爲俗給
仕者。蓋欲令俗貴僧。僧亦不侫俗耳。凡
聖含靈同一姓隨時給仕。亦有何所妨哉
尋常塔頭。守塔侍者於影像前晨昏表奉事
之儀。其理宜然。古者云。事死當如事生
矣。雖然老僧平生尙不要煩人。矧是滅後
乎。一切可略
東西兩塔年忌月忌及旦望諷經之時。兩序
立班宜在中央佛前。佛光佛國忌辰諷經時。
須掛其頂相於西塔内老僧影前而立班其

諸忌佛事並不得莊嚴。堂内閴寂蕭疎是眞
佛事也。老僧滅後中陰百日小祥大祥等諸
忌辰。只要現前小師燒香諷經。不須設大
齋會僧俗小師各出資財役役營爲。毎月忌
齋亦不許遺弟輪番以作之。老僧平生行履
常在獨脱無依處。滅後也不要借諸人資
助之力。只須各自荷擔大法。乃是爲我報
恩之人也。我有三等弟子。所謂猛烈放下
諸緣專一窮明已事。是爲上等。修行不純
駁雜好學。謂之中等。自昧己靈光輝只嗜
佛祖涎唾。此名下等。如其醉心於外書立
業於文筆者。此是剃頭俗人也。不足以作
下等。矧乎飽食安眠放逸過時者謂之緇流
耶。古人喚作衣架飯嚢。既是非僧。不許稱
我弟子出入寺中及塔頭。暫時出入尙以不
容。何況來求掛搭乎。老僧作如是説。莫言
缺博愛之慈。只要他知非改過堪爲祖
門之種草耳。昔釋迦如來出世作化導之師。
常隨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是名弟子。又有
五百聲聞。皆是佛弟子也。龍天八部國王大
臣亦皆是取弟子之禮。自爾以來西天東土
或敎或禪師資相繼至于今日。其豈與世俗
父子相承以貪名利者同乎其趣哉。雖然
今時師資因緣不異世俗者多矣。以故老
僧平生不敢輕授衣鉢也。滅後若有僧俗
稱我小師來求世事勞煩長老塔主。不遂
其志則生忿恨者。我遺命莫甚於此。既非
我弟子。須賣鉢於諸方以求大利也
老僧影像左右各掛二枚大牌。小師之中先
亡後滅依次書其名字左比丘信男右
比丘尼信女
老僧忌
辰諷經之次。塔主於西塔前燒香。守塔侍者
誦大悲呪一反餘小師前同誦以資諸位亡
靈。作佛事則假書其位牌安于卵塔階前。
或爲本院有大功者。或於大小刹作長
老者。或尊貴異常之人。別安其位牌。其餘
皆當載名於大牌。如其箇箇各安位牌。案
上迫窄後無所容焉
吉野院建武元年九月
十五
於禁中有御授衣之
儀。雖然奉混尋常小師之列所不宜也。
又思本寺興建其因由雖出乎都督親王大
願中。而御在生之時堂舍一宇也未成焉。
御薨之後至于元弘老拙依 勅命創建精
藍。建武二年十月賜宸翰 應令夢窓國
師爲靈龜山臨川禪寺開山事。右當寺者龜
山法皇仙居都督大王遺跡也。大王薨逝之
後以遺命爲蘭若。仍加寺領寄附國師。
令擬弘法利生之地專致國家泰平之精
祈兼施大王追福之回向云云本寺來歷既
爾。如是興成寧非聖恩哉。然則百年後宜
奉安尊牌東塔内。毎年御忌佛事不可致
怠慢者也御年忌宜如
親王忌
本寺幷末寺契券等正文宜在院中塔主護
持勿令散失
  曆應二禩己卯仲夏下澣 木訥叟書于三
會院南詢軒
前所載當院領日向國南加納。今爲天龍寺
領。上總佐古田改爲雲居菴所領。近江國粟
津橋本。美乃國高田勅使田。河内國橘島内
光國名。已上三箇所當院所領已上免僧二人
内擇其器量爲主事僧。所領所務及菴中世
事與塔主相共談可成敗矣。主事僧衣料
拾五貫夏五貫
冬十貫
下部行者衣料不可受常住
物。若有所領減少則可受常住物也。免僧
一人衣料可與行者同焉
  貞和二年丙戌四月二十九日 木訥叟

西芳遺訓
本寺坊主宜於老僧門葉中擇其器量以
補之。其器量者不論才能耆舊。只須擇坐
禪行道爲念者耳。莫在他處而兼帶此坊
主職矣。一住之後須以死爲期。不可輕
退。雖然若其住緣已盡自生不住之心或不
協衆心。則不如速退去
老僧滅後。以先師佛國禪師老僧畫像掛
于釣寂菴。年忌月忌等諷經宜就此菴勤
之。乃以本寺坊主充塔主。不用別搆塔
頭。老僧月忌可與佛國忌同。但於年忌時
宜行&T049514;員數在年
中行事
本寺僧寮總有十六。謂釣寂菴充坊
主寮
環中菴
有五此内南寮充
主事僧寮
格外菴有八。貯淸菴有一
宜以老宿
爲主人
穢土寺内有一充主塔
僧寮
庫裏典座寮。
是公界寮故不入此數當任典座
可居之
不許此外
別造寮舍。僧衆毎寮各一人共成十六員。
此外坊主同宿一人充侍者。不可勤他役。
此員數外縱雖陪堂亦不可免。若有沙彌
喝食一兩人免之。若做僧了則宜求他寺
掛搭。恐增本寺僧衆矣
本寺僧衆皆當有其役。若憚此役者不可
求掛搭也。浴主山水奉行穢土主塔皆宜
隨其器量主之。其進退不可定期限也。
典座一役不主諸役者可輪番以勤焉。可
以三箇月爲限
女流不論緇素莫入門内。酒肉五辛等亦
不可入門内。縱爲療病亦不可許之
當寺僧衆僅十六員。其内係常住者七八人。
蓋是本寺資緣不足故耳。縱有御幸及大臣
官人光降。莫費常住物以辨供御等。老僧
在生之時間有如是事。此皆以自長物所
辨也。不敢費常住物。若費常住物而當人
情。則僧家當獲大罪。官家亦爾。此是聖敎
之明文也。不可不愼焉。謹白諸官俯垂昭
鑑毋生忿恨
堂舍若有小破卽修補之。若及大破寺家
不能修補。則當告檀門。本寺大檀那洒掃
置文云。西山穢土西芳兩寺事爲代代墳墓。
而當家子孫等殊崇敬寺也。仍奉寄進夢窓
國師畢。總領能直爲檀那可致興隆。雖然
爲代代墳墓之上者。得親秀之讓輩成同
心合力之思可致興隆沙汰也。聊對寺家
有不法之儀者。可爲不孝之子孫矣
  康永四年乙酉十月十七日
  夢窓誌

末後垂誡
  老僧滅後不可定喪主門徒老僧 同守
左所載遺誡以一一遵行則中陰佛事等
無不辨焉
  遺誡祭奠之儀不論門徒
道舊並皆禁止之
古來法式長老示滅。則贈遺書於諸方。蓋是
表其道義之篤耳。然諸方迎接之儀其煩尤
多。煩人之儀不如不爲焉
滅後至于初七。本寺小師毎日公界粥罷諷
經之次集會於塔前諷大悲呪一遍第七日
楞嚴呪
自第二七至于第六七之辰。毎遇其辰於
塔前誦楞嚴呪。至盡七之辰半齋拜&T047846;
山淸衆諷經一會可有
打嚫
此外中陰佛事不
可作之。天龍寺小師宜就雲居菴作佛
事。其法式亦可傚此矣
百箇日佛事可準盡七之式也。其日於南
禪眞如兩寺入牌祖堂。其日若有事繁。則他
日亦不妨也。圓覺淨智兩寺入牌宜以後
日做之入牌之時打
嚫在別紙
上來佛事支用宜割三會雲居資緣以充
之。不須僧俗遺弟則輸財物以資之。直饒
送來亦莫納焉。各各勵志荷擔大法。是則
能報老僧之恩者也。莫以世禮擬報謝之
儀矣
他寺小師宜在其本處工夫辨道。中陰之
間淹留當菴以致其煩費則不可也
先師所授法衣畦黑地黃
顯文紗
元收雲居菴。今者老
僧遺身既葬于此。法衣宜隨身。以故收在
三會院此衣傳付來歷
具在別紙
天龍寺供養時朝廷頒賜
袈裟金襴
紫色
此二衣莫出他處
此外滅後遺誡留在當院雲居菴及西芳寺。
遺弟當守其法度。如違越者非我門弟

天龍寺開山位牌。觀應辛卯八月十五日既
自入之畢。不許此外別安影像於祖堂。其
間趣具載家訓
  夢窓
老僧平生信口道著都無途轍。並是翳睛之
術呼小玉之手段也。面面隨其各得解以
此作蘧廬同還本源。則老僧平生願望千
足萬足矣。若有直受老僧印證者。並爲虛
語。非是我之弟子。佛法中狂惑者也
  近聞種種虛説
因特&T047368;
觀應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夢窓
  右此遺訓
先師入滅之先四日自書之以收三會院。
心岩同寫欲以鎭于黃梅院故加證判
者也
永德癸亥十一月十二日
  雲居比丘妙葩

偈頌
  賀臨川新建藏殿偈
修多羅敎如標月指。此乃金口之説也。西天
結集東土流傳。寧有典籍而非指者乎。然
此指能擇人瞙亦能瞎人睛。利之與害在
人不在指也。若是因指見月。則其指足以
爲貴也。今時只於指上論大小較長短者
多矣。蓋由不知此指之所以爲貴耳。玆者
臨川蘭若新建經藏。堂頭無極和尙特作佳
篇以伸慶讃。其意欲令人知此指之所以
爲貴也。山中淸衆亦各唱和以表同志。老拙
因見厥軸感溢于懷。聊綴四句書于其尾

竺墳故紙積成重。三國流傳費幾功。不要
競頭開藏殿。人人幸有一靈宮
  于時有客看余書之而問云。滿藏金文
一軸玉什都是標月底指。畢竟月在何處。
余乃應聲云。今夜一輪滿。淸光何處無
康永癸未仲秋望 木訥叟疎石書于天
龍方丈南軒

祭文
  祭高峯禪師文
  維正和五年歳次丙辰。寓居古溪參學小
師疎石謹備菲薄之奠以叩高峯禪師尊
靈曰
恭惟吾師 亞聖榑桑 叢林翹楚
禪門棟梁 淸操爽拔 尊儀堂堂
機峻辯捷 口有雌黃 五匡名刹
利濟無方 雨露普潤 瓜瓞綿芳
賦性暗鈍 偸隣壁光 恭稟庭訓
漫得證羊 拜辭席下 久閲星霜
無義爲義 絶世禮望 山遙水遠
意非參商 奄聞訃音 心緒恍恍
巴陵三語 不能擧揚 隨分報謝
禮拜燒香 仰賴尊靈 垂鑑非常
尙享
  祭淸拙禪師文
  前住瑞龍山太平興國南禪禪寺淸拙大和
尙示寂於今月十七日。臨川禪寺東堂比
丘疎石。今辰忽得遺書攀慕不已。虔設
薄具作文祭曰
嗚呼師乎 智超溟渤 德蓋蒼穹
峻機卓邁 宗説倶通 齊措軒豁
不例闒茸 化門廣大 無殼無封
震旦榑桑 兩處成龍 慈雲法雨
利濟何窮 貴賤緇白 發蔀擊蒙
師之與我 緣遇相融 其派雖異
其源是同 處處住山 多卜隣峯
托庇得宴 偸光補宗 訃音俄至
吾思恫恫 大人隱顯 月印水中
不別而別 焉間眞容 且順世辭
薄奠伸供 大寂場裏 幸照卑悰
尙享
  祭雙峯禪師文
  前住慧日山東福禪寺 特賜雙峯禪師大
和尙奄爾示寂。隣峯南禪禪寺比丘疎石。
今晨忽得遺書攀慕不已。虔設薄具爲
文昭告曰
維師道德滄海渺瀰。迅機挫鋭孰窺藩籬。應
緣俯仰不燐不緇。圭角難匿。世有口碑。屢
遷巨刹不忝住持。四來英雋皆伏指麾。龍
淵一脈萬派千枝其流長者外師是誰。老拙
多幸緣遇得時。瓜葛有好擇隣相宜。只賴
愛顧令我扶危。師已往矣。莫由挽之。吾
望齟齬。以喜轉悲。嗟哉法運又見一衰。更
羨尊靈發廣大慈寂滅場裏不失化儀。譊
譊而告。所祷在玆。氷花滿地。林巒獻奇。特
此當奠。莫言饌微。尙饗

  聯芳堂訓
本寺祖師堂中央安初祖像。其左安百丈像。
其右安開山像。其餘前住只安位牌。此是叢
林古來之法式也。然近來日本叢林多是臨
濟兒孫故。特安其位牌於開山像之傍却招
無禮之過者也。不安臨濟位牌則已。安之
則開山亦當推其位也。是故余安臨濟之
像於開山之位耳。余滅後宜安我位牌於其
傍。不用別造像安祖堂之内矣
貞和二祀丙戌端午節。木訥叟書于雲居菴


  靈庇廟鎭座疏
竊以。法之濟世。匪神力而不行。神之播
威。藉法緣而增旺。是以此界他邦敎庠禪
院皆置神廟以保精藍。玆者今上皇帝奉
爲後醍醐院革此離宮新創梵苑恭奉
叡旨叨膺開基。非仗神靈之冥資爭得祖
道之興盛。去年元正夢中恍愡遊乎此地便
見八幡靈廟嚴飾斬新。覺後忻然以謂。此乃
神之示於我也。宜構靈祠奉延神馭。願
望未果。居諸屢遷。幸見今冬緣遇時至近日
營功已成云云恭惟
護國靈驗威力神通大自在菩薩。亞聖祚於
榑桑當第十六代。顯神武於宇佐已垂八
百年。和光同塵寔爲不&T047846;友。匿本彰跡出
乎無縁緣慈。善應無方窬之者莫視其際。靈
機常轉。仰之者莫窮其高。人人歸崇則人
人得益處處影現則處處皆眞。行敎和尙勸
&T047846;時三尊光彩耀乎三衣上。弘法大師對談
後八幡嘉聲喧乎八紘間。祭禮彝儀專表浮
世無常之相。放生法會殊旌大悲拔苦之忱。
冥化既見赴感之無私。屢生胡爲顧愚而
自屈。月印千江。不擇水之深淺。春行萬國。
寧分地之高低。廟宇太窄。無邊之境含焉。吾
儕雖卑。懇&T047846;之誠罄矣。見説靈明之誓。要
護正直之人。禪宗不是迂曲談。衲子安墮
虛妄見。苟應我之所祈。必協神之所期。伏
願 大菩薩不動男山垂靈跡於龜山不
改神道加護持於祖道。謹疏

梁牌
  天龍寺上梁銘
上間
  虔革故嵯峨離宮鼎建精舍
  伏冀 諸障併消頓超昇墜之區域
  恭爲後醍醐聖廟資倍善根
  伏冀 洪慈均被普化怨親之品彙
  太上天皇量仁謹書
下間
  曆應庚辰孟夏表其權輿
  恭願 皇基鞏固龜龍呈瑞於無窮
  康永癸未仲秋成此寶殿
  恭願 法運紹興魔外歸眞而不擾
  開山夢窓疎石敬白
  阿波州安國補陀寺佛殿梁牌
上間
  皇基久綏持天葆命民物康阜樂世淸平
  奉菩薩戒正二位行權大納言源朝臣尊
氏謹立
下間
  佛運無渝溥播玄軌檀門有裕永賛正

  時曆應二祀己卯仲秋開山桑門夢窓疎
石敬書

法語
  示性輝道友
甚麽道理。忽若忘念起時。急急提箇無字。
便如利刀相似一切切斷。提來提去久久工
夫做成一如。到絲毫無間斷淨裸裸赤洒洒
處。忽然時節因緣偶合。築著磕著如桶底子
脱相似。一回自然有箇歡喜安樂處。但透
得無字過方是參禪。到此自然七通八達一
切可無疑礙也。但恐身心不專一隨逐聲
色擾擾世緣爲其所障耳。性輝道友身心
淳一。往來多載孜孜以此事爲懷。在家一
室自居常樂禪寂。時來扣問口陳其意。亦自
可嘉。故以老漢時中上堂□披之衣授之。
俾其力進此道到通徹之地

發願文
生生世世有恩者我今悉其報恩德。生生世
世結怨者我今悉其謝寃讐。生生世世無緣
者我今悉其結善緣。各各翻邪歸正路互
相資助證菩提。願我慈悲如觀音。行願如
普賢。智慧如文殊。辯説如維摩。願我無難
無災。道念堅固智慧聰明。無有生死。應無
所住而生其心。直趣無上菩提利益一切
衆生。我此行願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上來所修諸功德先回向世世生生父母師
長親類眷屬乃至十方世界一切衆。皆遁六
道四生苦同顯五智三密德。次冀某甲從無
始以來至今所造諸罪皆速消。翻生死無
常迷早悟色身實相理。縱今生不開悟。道心
彌堅修行志無怠。智見漸開魔外障不起。願
望皆叶。身心共安。臨命終時身無苦心不
亂。直生觀音淨土。親拜大悲尊容。則得六
種神通。普遊十方佛土。供養無邊賢聖。成
就無盡行願。若又不生淨土。生善人家受
聖流之形。諸不逢災殃。諸不破禁戒。親近
善知識解了無上法。不出三生早成學道。
無捨四攝長救迷輪。仰願三寶垂哀愍諸
天加擁護。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至尊菩薩摩
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七朝國師徽號
  後醍醐天皇宸翰 夢窓國師號
應令夢窓國師爲靈龜山臨川禪寺開山
事。右當寺者龜山法皇仙居都督大王遺跡
也。大王薨逝之後以遺命爲蘭若。仍加寺
領寄附國師。令擬弘法利生之地專致國
家太平之精祈兼施大王追福之回向矣。抑
此靈場者帝都之西境也。有便于聽禪那靈
知之法語。離宮之東隣也。相應于修普賢發
心之行業。宜恢弘臨濟禪師之宗風令稟
承臨川禪寺之法流以門葉相續至龍華三
會而已
  建武二年十月十一日
  光明帝宸翰 正覺國師號
夙生結緣得聽正宗。昨日授衣既畢。爲旌
祖道繁興宗門標準。特號夢窓正覺國師
  貞和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光嚴帝宸翰 心宗國師號
勅道振三朝名飛四海。主天龍席再轉法
輪。秉佛祖權數摧魔疊。表師資禮往年已
受袈裟。慕釋氏風今載又添法號。追思靈
山遺囑之切。特賜夢窓正覺心宗國師
  觀應二年辛卯八月十五日
  後光嚴帝宸翰 普濟國師號
朕以。敎化之廣莫若佛法。佛法之博孰踰
禪宗。惟禪宗以臨濟爲正。臨濟十六世至
圓照其道特盛。子孫詵詵出據大方者固
多。厥中先遁巖穴卓行高峻而後大振者。異
國有中峯。本朝有夢窓。彼者以不出山尙
稱國師。此上人者實爲三朝國師。由是皆
賜號。初曰夢窓國師。次加以正覺。又加以
心宗。朕居潜位時侍上。嘗親炙敷揚利濟
普及也。今以聞法之好永以不諼。特詣三
會塔下頂戴衣盂以表師資之禮。仍增加
號曰夢窓正覺心宗普濟國師
  延文三年戊戌九月六日
  後圓融帝宸翰 玄猷國師號
應令南禪禪寺上生院與天地倶長久事。
伏惟夢窓正覺心宗普濟國師巨宋萬年的裔
遠傳玄猷。榑桑五帝師尊高提祖印。故塔
名祖印寶塔。而師號玄猷國師。願以此良
因而從初會到三會之曉。亦護正法自上
生待下生之時
  應安五年壬子九月二十九日
  後花園帝宸翰 佛統國師號
勅嫰桂高風傳餘芳於日域。曹溪衆派湛勝
流於龍門。實非絶倫之俊英爭擧列祖之綱
紀。夢窓正覺心宗普濟玄猷國師無準之嫡
孫佛國之眞子。奉 叡旨於三代馳徽號於
五朝。此土釋迦濁世彌勒。朕受法衣而慕
道化。染宸翰而加褒章。特謚曰佛統國師
  寶德二年庚午八月二十七日
  後土御門帝宸翰 大圓國師號
勅。雪山擘空琢太素之明鏡。風穴發的掛
工夫之巨彎。自照昏區於法輪悉入寰宙於
其殼。夢窓正覺心宗普濟玄猷佛統國師禪
祖正嫡釋氏宗魁。歩兩足崇尊森十號之增
進。鳴謚聲於百世翔宸翰於六朝。朕開袞
衣而薰一枝之花英。承禪襟而結五葉之
子實。天裁凝悃款奎文加褒揚。特謚曰大
圓國師
  文明元年辛卯十月二十七日

元祿十三歳舍庚辰恭値開山七朝國師三百
五十年遠諱。闔衆同志命梓重刊此錄。且
捃拾遺漏別作一卷副于錄未置諸靈龜山天
龍資聖禪寺。伏願 佛種不斷世世建光明
幢祖印親傳人人開無盡藏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