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祕密莊嚴不二義章 (No. 2524_ 覺鑁撰 ) in Vol. 79

[First] [] 50 51 5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524

祕密莊嚴不二義章

問。祕密莊嚴者。指何教心法耶 答。本有
三密性徳曼荼。是名祕密莊嚴心也。所謂
金剛胎藏兩部海會是也 問。此兩界者。彼
不二大乘及眞俗中何耶 答。實體則局不
二。權用能攝兩諦 問。既分兩部。何同不
二。夫不二者。一心一如之理。無二無三之
言。豈以不一之名。可爲無二之義。因茲思
之。兩部之外可有不二。不二之中何立兩
部。又按祕藏記。蓮華部名理。金剛部爲智。
斯理斯智。凡位未顯。理智具足。覺道圓滿。
即名佛部云云理蓮智金二部之外。既有理
智具足佛部。胎理金智兩界之表。何無寂照
不二法界。又智界可名金剛部。vajra受名
義故。理界可言蓮華部。padma爲宗要故。已
有金蓮二部。那無如來一部。若兩部之表。
有金胎不二之佛部者。可同不二於祕密。
若二界之外。無理智即一之法界者。莫均
祕密於不二 答。汝之疑難并所立義。雖
似幽深實是邪倒。非唯不知兩部之密號。
兼亦有迷不二之祕義。夫不二一心者。平
等平等之稱名。無盡無盡之義理。非一而一。
二而不二。故以爲號。如論説言。平等平等
一。皆無有別異。各攝諸法故。然終不雜
亂。又云。各各別別皆悉等量。故曰平等。非
謂一法故稱平等。又大師言。不二之理甚
深難解。一如之趣祕奧叵入。所謂不二一
如。豈只遮二詮一之名乎。密號名字。不可
不知。又云。同一名如多故如如。理理無數
智智無邊乃至多而不異不異而多。故名一
如。一非一一。無數爲一。如非如常。同同相
似。不説此理即是隨轉云云如是誠證不
可勝計。猶既有無數爲一如。何況無兩部
名不二。亦以非一已名一如。豈以不二不
言二界。又兩界者。即是菩提涅槃二徳。二
徳之外無有一法。兩部之表誰立不二。設
若言有之者。違法身應身之經。背顯教密
教之理。又胎藏界者。理法身也。金剛界者。
智法身也。誰離此理智二身。更立彼不二一
法。若猶執有。豈只起増益一執乎。兼亦謗
法智二佛也。汝已賤二徳兩界。可懼謗兩
部三寶。又兩界者。各是不二也。其證非一。
具如大日金剛頂經。及釋開題。并二教論
住心論寶鑰等説。復次兩界者。有重重深
意。若胎爲宗。則金剛攝入之中。若金爲主。
則胎藏不出此外。各獨尊無比。同不二唯
一。相即互融。輪圓周備。應知。胎藏者不異
金之名。可察金剛者相同胎之稱。即理是
智。名之金剛。即智是理。謂之胎藏。各圓
滿。何互相待。各離待對倶居不共。故不二
中道。即一妙理者。唯在金剛中。全無胎藏
外。若猶離二界立不二。豈非損兩部増
一執。既墮損減増益二邊。何會絶待表徳一
中。復次汝言兩界非佛部。是蓮金二部。此義
大謬。兩部海會。已是獨一法界。二界曼荼。豈
非不二佛部。若此理智兩界。實彼蓮金二部。
何以阿閦金薩等。不置金界之中央。那亦
彌陀觀音等。不爲胎藏之尊主。勘兩部經
教。見二界曼荼。大日遍照。明説佛部心王
上首。蓮金三聖。未爲法界體性中尊。兩部
大日。既是法界尊主。二界曼荼。豈非佛部
法門。又汝所引祕藏記文。還成吾義。彼記
所指佛部主者。是即兩界大日法身。彼如來
一部。已是理智具足佛部。此金胎二界。豈非
寂照不二法界。又彼蓮金二部理智。與此胎
金兩部理智。名言雖相似。義理大不同。今
略出十。一此胎金理智果位理智。彼蓮金理
智因位理智。故彼記云。斯理斯智。凡位未顯
云云二彼二部理智二邊權假。此兩部理
智一中眞實。三彼理智各不具足。此理智互
相圓滿。四彼枝末流派。此根本源初。五彼別
相異用。此一性總體。六彼菩薩爲部主。謂
觀音金薩。此如來爲部主。謂大日法身。七彼
臣子所度。此祖君能化。八彼所攝門。此能
得法。九彼所變縁起。此能生法界。十彼眞俗
理智。此不二理智。若如實説。歴劫難盡。二
理兩智其別如此。故以彼蓮金理智之意。莫
例此胎金理智之義。且釋二異。彼二部因
分等理智故。各未顯得具足。是故別更立理
智具足佛部。此兩界果滿等理智故。互相證
會圓滿。何離之外有寂照圓滿法界。復次
金剛界者。十住心論二教論等。同引金剛頂
經本有金剛界文。釋此明性徳法界體性智。
是法界智。豈非如來部。未言大圓鏡何
論金剛門。復次兩界諸尊密號。通名金剛。
所謂毘盧遮那名遍照金剛。無量壽佛號清
淨金剛等是。故知。金剛一名遍通諸部。又
大日經疏中。説一切諸尊三昧耶形。通名金
剛。金剛之稱。既被法界。vajra之言。豈只東
門。又金剛者。即是佛智。佛智本遍五方。金
剛何局一東。復次胎藏者。大日經云廣大
金剛法界宮也。既説金剛。何是蓮華。亦稱
法界。豈非佛部。復次胎藏蓮華爲宗。是約
佛部法界總體。更非蓮華一部別相。夫此胎
藏心蓮華者。性海内證。九識心理。本地自
覺。五部佛智。言中台總體。則心王佛部遍
照。論邊葉別相。則心數四部諸尊。已統萬
方之蓮華也。何限一隅之芙蓉乎。又此蓮
華即是理義。理理無數略攝三種。不二門理。
眞如門理。生滅門理。二門眞如。假有實無修
行種因顯教分齊。不二實理。獨一無比性徳
圓滿密藏境界。就此不二中。更分眞俗理。
此胎藏蓮者。指總體不二之理。彼法部華者。
表別相眞門之如。所詮理既別。能喩蓮何同。
又蓮華者。表智慧義。謂大覺分智慧門等。
因此立名。但今智者。正明中台實智。兼攝
八葉權慧。由此知之。於蓮華一物。具理智
二法。而汝言非理智具足佛部。強執唯理
非智法部。妄計眞諦一邊之義。未知不二
中道之理。是則癡暗之甚。邪迷之至而已
疑者曰。幸遇慧日。忽除迷暗。誠此兩部法
界者。實是不二佛部也。教理倶分明。何更
生疑惑。抑廣可立三界。略應説一部。何不
増不減唯言兩部耶 答。此有深意。留意
思之。凡觀兩之一字。具含無量衆義。今入
祕密名數一門。當出甚深宗要五義
第一不二一心義。謂言兩者是一義也。所以
者何。二一名兩。重一號二。一若不有者。二
終不成。故何況宗意。於諸法門必具字相
字義二門。且如va@m字亦有此義。言説義者
是字相門。離言義者即字義門。餘義準之。他
字亦爾。今以兩界名而爲不二義。正是此
意。謂二界者。字相得名。言不二者。字義
受稱。既從言説之相門。得入離言之義臺。
若無二界之名言。誰顯不二之義理。即相
是義名之大義。即義是相稱之實相。況復
兩界各是不二。二字表之。謂二一故。此二
不二。各不相離故。合兩一之文。以爲一
二之字。又兩者二一。即一中一也。謂兩部不
二。即是不二中不二。獨尊又獨尊故也
第二無量無數義。謂兩者二一。一者無數。如
偈説言。一非一一。無數爲一。一猶無數也。
兩一豈有量乎。又言二者。即是數數不息重
重無盡等義。一字二書。必表衆多意。重言
再唱。定詮無數趣。謂如竝兩木名林。而
顯群樹之森羅。重二夕言多。以彰萬物之
非一等是。又如詵詵穰穰智智如如等是。
故文云。多故如如。誠證至多。以一察萬。餘
又準之。復次兩者。謂種種無量語。重重無數
義也。意云。一者是無數義。其證如前。二者
兩一也。故二無數也。二無數者。無數無數。心
王心數。各離數量。實智實相。同過刹塵。
一心一如。猶以無邊。萬徳種智。誰敢得測。
各各輪圓重重無盡。融不雜亂。一無數量。
一一無數。尚以難量。重重無量。誰能稱數。
名之無量無數義也
第三亦一亦多義。謂上來二門。同時具足。故
復次一非一一故云亦多。多非多多故云
亦一
第四非一非多義。謂亦多故非一。亦一故非
多也。復次二字已非一數故云非一。兩名未
逮三位故云非多。非多故離増益之執。非
一故遮損減之失。不動萬法是一心也。不
改一心即萬法也。不増一而多。不減多
而一。故云非一非多義也。復次一是多之一
故非一之一。是云非一。多亦一之多故非
多之多。故云非多。復次不二中道。既非言
慮之境界。兩部圓海誰論一異之行相。法佛
獨説應化倶默。三密一談七宗皆絶。自非
開密藏之法門。何能談祕寶之一多。是密
號家之離言表徳門之遮情也
第五輪圓具足義。謂此中有二。或於此兩之
一字中。同時具足上四義。故或復兩者。雙
也。兼也。圓也。備也。所謂理智具足。定慧兼
備。理事相應。福智圓滿等義。如鳥具二翼
飛翔圓清。車兼兩輪奔走方輿。二羽有完
則千飛自在。兩輪不倶萬行悉闕。兩義亦爾。
歴法思之。二界兩義。大哉圓也。兩部一理。
深矣廣焉。孕法界之心空。載徳海之佛地。
不二一心之究極。本地性海之源底。只是兩
部一宗而已。所以五藏教理。攝之字相之一
門。七宗行果。挾之淺略之片隅。深遠而周
遍。三密曼荼之蓮海。高妙又廣大。五智瑜伽
之金場。願縁此寸心之片言。將證彼兩部之
a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50 51 5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