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寶册鈔 (No. 2453_ 杲寶杲寶補 ) in Vol. 77

[First] [Prev]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曼荼羅廣大成就儀軌三卷法全仁
云云
胎藏對受記第一云。慈覺大師將來玄法寺
法全和上兩卷三卷儀軌惟正大徳將來法全
和上兩卷異本爛脱儀軌云云私云。此兩文
所指惟正大徳請來本恐同彼曼荼羅寺本
歟。此本不空集法全治定歟。可決之

  延享第四歳次丁卯夷則盡日補綴全備
傳之後世了
  東寺定額僧貫主初
修寺淨土院兼帶
僧正賢賀世壽六
十四

寶册鈔第三

蘇悉地經事翻譯 説者 住處
大意 題目 判文
  付
兩部三部大法由來事
東寺本傳爲兩部大法事
蘇悉地經軌列祖相承次第事
蘇悉地經爲胎藏部攝事
同經爲大日經十萬頌別出否事
十八道爲蘇悉地略行歟將爲金剛界略行歟

蘇悉地大事依當經否事
蘇悉地經軌本朝請來事
慈覺大師奏金剛頂蘇悉地兩業度者事

寶册鈔第三

  蘇悉地經事
  翻譯
貞元録第十四沙門圓照
等奉勅撰
蘇悉地羯羅經三卷唐云妙成就法。此與蘇婆呼並
是呪毘奈耶。不曾入大曼荼
羅。不合敷讀。同未受具人盜
聽戒律便成盜罪。開元十四年譯
沙門輸波迦羅。具足梵音應云戍婆掲羅僧
&T033657;訶。唐音正翻云淨師子。以義譯之
名善無畏○出蘇婆呼蘇悉地二經開元録
并大宋
高僧傳
同之
續古今譯經圖記智昇云。蘇悉地羯羅經一
部三卷。善無畏開元十二年於大福光寺爲
一行譯。沙門寶月譯語。一行筆受承旨兼删
綴詞理文
蘇悉地經疏第一慈覺云。此經一部三卷是
唐朝輸波迦羅此云善無畏譯
私云。道詮群家諍論。唐朝不空三藏譯大毘
盧遮那經及蘇悉地經專以爲宗簡云云
之甚以可知矣
  説者付蘇摩呼
童子經
同疏第一云。初半品經初明忿怒軍荼利請
問也。次從爾時吉祥莊嚴一切持明大執金
剛應供養者告彼大精進等以下至經文盡。
是第二明大執金剛答也
教時義第二安然云。蘇悉地經執金剛手在
須彌頂普賢宮殿爲軍荼利菩薩所説。又
蘇摩胡經亦金剛手在此宮殿爲蘇摩胡童
子所説
私云。蘇悉地經有三十四品。第一請問品當
品上半軍荼利問也。此中有四十一問。自下
半至經終金剛手答也。爾者以金剛手可
爲一經説者也
  住處
蘇悉地經疏第一云。若明處者應指普賢
宮。即須彌山頂金剛手所住。無非普賢宮
故也云云文
大原四十帖第十六云。蘇悉地經説處經不
見之。但須彌頂之説也。謂悉地經是金剛
手所説也。倶舍云。四角有四峯。金剛手所
云云即四部之金剛薩埵也。其中猶是金
剛部金剛薩埵所説也。又蘇婆呼等經同須
彌頂之説也。故彼等文云。汝天衆既聽受等
云云文
  大意
蘇悉地經疏第一云。所言蘇悉地羯羅經者
是三部經王諸尊肝心。緒總眞言之祕旨詠
貫大教之要妙。是以精進忿怒撃衆機發數
十疑問。持明大仙悲未來開眞言法則。致
使羯羅五莊嚴遍渉眞明而爲經緯悉地
九成就亙通諸部而成階位。修行之輩五
攀三際之利信修之類寔獲世出世驗。諸部
大教非此經王支分不備。衆尊祕法非是
眞典未有妙術。陵大虚之靈翅開地藏之
神術。唯是此眞典也
  題目
同疏第一云。言蘇悉地羯羅者是則西域音。
此云妙成就也。羯羅者。今檢梵語又云迦
羅抳。此云作也。又羯刺麼抳此云業。又
迦羅抳此云務者並應通用。今此經妙成就
世出世諸作業也。世作業者謂六趣四生諸
有生所樂之業也。出世業者是二乘菩薩等
諸聖者所樂之業
  判文
同疏第一云。若准諸經應有二序及以屬
累。今於此經無是事者。然傳持人略其不
要但傳眞要。故無如是等二序及囑累
私云。此經三十四品皆是正宗也。序分及流
通闕無之。光記云。汎明諸論正宗定有。序
分流通有無不定准可思之
  兩部三部大法由來事
問。自宗中或稱兩部大法或號三部大法。
其由緒如何 答。海雲付法記云。自佛法流
傳東夏神州延一千年。所有持念祕密心地
教門流行不過此二本大教王即大毘盧遮那
大教王及金剛
界大教
王是
統攝一切持念教門。次有蘇悉地妙
成就教廣明三部亦攝諸持念法。此中但
明事成就。與金剛界及大毘盧遮那義味相
渉。亦是至極要妙法。三藏善無畏所譯。兼
前二部大教及蘇悉地與成三部大教
蘇悉地羯羅供養法批云。與阿闍梨之後可
授蘇悉地大法事 右大法者爲胎藏金剛
兩部大法之羽翼。是以唐大師等我慈覺大
師殊祕惜之不同他部。仍自今以後傳法
者須教授弟子令登阿闍梨之後方與授
件法。若不爾者恐損大道歟。故定如件
  貞觀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
  阿闍梨大法師圓珍
阿闍梨大法師承雲
  阿闍梨法眼大和尚位遍照
  已上
智證大師授雲和尚官符云。胎藏金剛兩部
大法者先來本朝非不傳之。至蘇悉地大
法者其名未曾有之。爰故阿闍梨圓仁應
五百之運創傳得斯道。大中之大實在此門
能有未有非伊人誰歟五百運者。文選五百歳
賢人出。指此義歟
蘇悉地對受記安然云。雲記云。夫行者欲作
法。當知三部大意。胎藏從阿字生起。以
五輪成身。金剛界從鑁字生起。以五相
成身。今此中從吽字生起。以三吽成身。
行者先心觀吽字一誦吽字。變成五智金
剛。次舌上置同字。次置頂上。共變成五股
金剛誦吽
准上
即結五股印五處加持。想自身
金剛牙菩薩。是則此界初入門也
  近來智證慈覺餘流學者以海雲記三部
大法阿闍梨位之至極者。在山門三井於
東寺三流者只傳兩部不傳蘇悉地之
奧旨依之 高野古風不行之古徳詞有
之。兩部外蘇悉地阿闍梨位極位有之」
私云。東寺一門專用兩部大法稱。他門兩流
慈覺
智證
專用三部大法稱。各有所由。所謂登壇
受職傳法灌頂祕法者大日金剛頂兩部大經
所説也。蘇悉地中不説其法。故就其本教
唯立兩部稱也。彼蘇悉地經專説持明行者
作成就要法故。爲兩部大法羽翼兼以爲
所學要樞。故亦以爲一部總號三部大法
也。貞元録注蘇悉地蘇婆呼二經云並是
呪毘奈耶。高祖大師奏祕密三藏目録以件
二經列律部。准可知之
又智證大師三部曼荼云。又蘇悉地通一切
三部。凡無別瑜伽。一切佛菩薩等皆依此
法作供養。次第即將那尊本眞言持念。所
以此瑜伽別無念誦。如如意輪十八道念誦。
是無量壽儀軌亦然
又智證大師求法傳受目録云。大中九年七
月十五日入大悲胎藏五瓶灌頂得般若波
羅蜜菩薩便授學胎藏大教畢。又至十月
三日入金剛界五部灌頂得金剛波羅蜜菩
薩便授學金剛界蘇悉地并諸尊瑜伽進一
百餘本畢云云
慈覺大師嘉祥元年奏状云。會昌元年○其
年五月於青龍寺勅置本命灌頂道場不空
三藏第三代弟子義眞阿闍梨邊受灌頂受
大毘盧遮那經祕旨及蘇悉地大法在唐記
同之
見此等文。他門兩祖或入金剛界灌頂壇學
金剛頂諸尊瑜伽之時兼學蘇悉地法。或入
胎藏灌頂壇學大日經等之時同受蘇悉地
軌。於蘇悉地不行灌頂作法。依之思之。
自他門祖承風範大旨無異轍者歟
  東寺本傳爲兩部大法事
問。或記云。法全以三部大法付後入唐宗
叡阿闍梨。阿闍梨付同入唐弟子禪念闍梨。
但寛平禪定法皇初於圓城寺益信僧正所
受學兩部大法兩部傳法阿闍梨灌頂。後神
日阿闍梨蒙法皇仰以三部大法傳奏法
皇。寛平第三入道親王隨法皇大阿闍梨仰
以去延喜十三年五月三日。於東寺灌頂道
場禀學兩部灌頂三部大法此記意圓城
寺僧正取傳云兩部神日律師所傳云三部。
其子細如何 答。粗考舊記自門所傳以兩
部相承爲規模。所謂承和二年度者。官符
云。空|奏曰。此二部經王名祕密眞言藏○
已上兩經並是大毘盧遮那如來與自内眷
屬諸佛菩薩金剛天等自受法樂故所演説。
從金剛薩埵親授大日如來付屬。師師相傳
七葉于今矣
不空授惠果文付法傳下
載之
云。即授兩部大法
阿闍梨位毘盧遮那根本最極傳法密印
惠果授大師文付法傳下
載之
云。今有日本沙門空
|來求聖教以兩部祕奧壇儀印契。漢梵
無差悉受於心猶如寫瓶
御請來録云。宜此兩部大法曼荼羅一百餘
部金剛乘法及三藏傳付物并供養具等請
歸本鄕流傳海内此外御作文濟
濟可引勘之
性靈集序眞濟述云。去延暦末衒命入唐。適
見京城青龍寺大徳惠果阿闍梨○即授二
部大曼荼羅法百餘部祕藏
承和五年當唐開
成三年
實惠等八人付圓行入唐
送國信等。於惠果和尚墳墓牒状云先年
入唐求法奉遇青龍寺内供奉諱惠果大和
尚受學胎藏金剛界兩部祕密教
唐朝開成四年義眞法潤等十一人相送返牒
云。空|大師去貞元中來此國投之故内供
奉灌頂教主惠果和尚處習學。至永貞還
本國。弘三部大法爲彼土大灌頂師
本朝大師門人牒状云兩部。唐朝義眞等贈
答云三部。各有所由。如先云於祕密灌頂
相承者不過兩部。故圓城寺所傳云兩部
傳法阿闍梨灌頂也。然於所受經軌者盡
其枝流故以蘇悉地經爲所學隨一。無畏
金智以來祖承次第如次下勘載。又彼神日
律師是玄靜阿闍梨付法資也。玄靜是自他
門兼學人也。天台安然最圓受法弟子亦東
寺宗叡禪念入室資也。三部大法精研無如
此師。其所傳次第如左載矣
延喜四年玄靜授神日付法記云。玄靜始從
禪林寺僧正法印大和尚位宗叡大阿闍梨
受金剛界大法等。後依僧正許可於内供奉
十禪師禪念阿闍梨所受胎藏大法悉曇章
等。復從安然阿闍梨聽受毘盧遮那蘇悉地
蘇磨呼瞿醯瑜祇等經及大日義釋等。兼更授
學胎藏金剛兩部大法等并悉曇藏。復受傳
法灌頂。及與傳法總印眞言等畢。而未與
印信之間奄忽遷化焉。爰最圓阿闍梨即尋
本意授蘇悉地大法并與三部印信○復
次延喜三年六月十五日於神護寺而私師
内供奉依在寢席准於以心灌頂之法授
與兩部傳法印兼亦傳付蘇悉地大法已畢。
玄靜不肖之身忝蒙師許。非機之器謬寫法
味○以此三部祕藏付囑同山苦修業比丘
神日法師既畢
又云。金剛弟子神日○去寛平二年九月十四
日於玄靜所而入胎藏界曼荼羅初受胎
藏大法。同四年二月五日復入金剛界曼荼
羅授學金剛界大法。同九年九月十五日亦
禀蘇悉地大法既畢。又金剛頂大日蘇悉地
瑜祇等經五部三部總別行法諸尊瑜伽作法
次第及悉曇藏等禀學有解決擇無疑。當今
延喜四年歳次甲子十月四日斗宿和善之日
先於胎藏界曼荼羅而授深祕傳法之職位。
明日次於金剛界曼荼羅而同授與阿闍梨
灌頂之法既畢
或記云。爰法印大和尚位宗叡入唐迴朝日
始以金剛界大法付玄靜闍梨。後僧正大師
石倉山寺沈大病。玄靜闍梨參向之次仰云。
我今所勞煩重不能自教授遺法。仍須就
先學師達而受學云云即以教書送於高尾
禪念律師所。仍律師隨教旨以胎藏大法蘇
悉地大教并兩部灌頂三部祕印授玄靜闍
梨。闍梨又以兩部灌頂三部祕印付神日寂
照闍梨次律師傳奏禪定法皇。闍梨寂照奉
付第三親王阿闍梨
  蘇悉地經軌列祖相承事
問。蘇悉地經軌祖承次第如何 答。金智不
空等列祖次第相承之。其證如左載
不空行状超遷云。後於祖師處哀祈瑜伽五
部三密求之。三載未遂夙心。爲法之故欲
歸天竺。是日宿于新豐逆旅。祖師此夜偶
然而夢。京城諸寺佛菩薩像悉皆東行。忽而
驚悟令疾命還。及聞迴至祖師大喜。我之
法藏盡將付汝。次於他辰爲與傳授。五部
之法灌頂護摩阿闍梨教大日經悉地儀軌諸
佛頂部衆眞言行一一傳持皆盡其妙大宋
高僧
傳第一
同之
編年統論第十六祖琇云。不空因求授瑜伽
五部智未之許。不空擬入天竺求之。智
一夕夢。京城佛像皆東行。及寐以誥不空。
空啓以西游意。智曰。汝有授道之資。吾何
蔪哉。即授以五部及毘盧遮那經蘇悉地軌
私云。金剛智蘇悉地經御相承其源龍智傳
歟。略出經第三云。擇地等法不異蘇悉地説
云云三藏來唐時依遭難風所將梵經等皆
以投海。唯持四千頌略瑜伽云云然者金剛
智所授不空蘇悉地大日經等定是爲無畏
所譯本歟。依之玄靜闍梨授神日大徳付
法記云。善無畏三藏唐開元四年將大毘盧
遮那經等梵夾從中天竺至唐。玄宗皇帝
禮爲國師。特降詔勅翻譯大毘盧遮那蘇
悉地等經。爲大毘盧遮那曼荼羅灌頂大阿
闍梨三藏和尚。復將此教付南天竺國三藏
金剛智及大興善寺沙門一行保壽寺新羅國
沙門玄超矣金剛智三藏付大興善寺三藏
不空智又不空三藏都部陀羅尼目録出六
部本經要目。大日經蘇悉地經其隨一也。不
空從金剛智令受無畏所譯本被抽出其
要歟。將又於印度直令習學梵本歟。由
來難知矣不空所譯觀自在大悲成就法云。若澡洗時
應依呪律及悉地中洗浴法事云云此中
呪律者指何乎。
可尋之
圓行請來惠果行状云。又於無畏三藏和上
弟子玄超和上邊求授大悲胎藏毘盧遮那
大瑜伽大教及蘇悉地大瑜伽法及諸尊瑜伽
等法。一一親垂旨授
海雲胎藏付法記云。次沙門玄超阿闍梨復
將大毘盧遮那大教王及蘇悉地教付青龍
寺東塔院惠果阿闍梨。阿闍梨又傳付成都
府僧惟向汴州辨弘新羅國僧惠日悟眞日本
國空海○付法傳阿闍梨灌頂位
者數有十二人文
佛祖統記第三十云。開成四年正月三十日
青龍寺内供奉還状云。胎藏大牟尼法金剛
戒光明相會蘇悉地密嚴戒儀空海大師去貞
元中來此國授之故。内供奉灌頂教主惠果
和尚處習學。至永貞初還本國弘三部大
法爲彼土大灌頂師
弘仁十四年十月十日官符云。眞言宗僧五
十人○件宗僧等自今以後令住東寺。其宗
學者一依大毘盧遮那金剛頂等二百餘卷
經蘇悉地蘇婆呼根本部等一百七十三卷律
金剛頂發菩提心釋摩訶衍等十一卷論等
經論目録在
別云云
蓮臺寺僧正受法記云。延喜十六年八月十
三日於白雲寺蒙傳法許可灌頂。十五日受
蘇悉地法。十八年八月十七日太上法皇授
傳法灌頂已了云云
天暦元年三月二十八日蓮臺寺僧正授寛靜
僧正血脈文云。吾昔少年之時候彼仙洞。成
人之後出家入道則相從。故律師神日阿闍
梨研學諸尊儀軌三部大法護摩悉曇等之
法。其後法皇屡召愚僧以前所學之法重
復授與○我今以此法皇所授之法皆悉授
與寛靜大法師。則去廷長三年三月一日授
金剛界大法。承平二年六月五日授胎藏法。
天慶七年三月三日授蘇悉地法。同年六月
五日授與傳法灌頂職位先了。宜以此三部
之法味必報彼三世之師恩
天暦七年蓮臺寺僧正授遍照寺僧正寛朝
記云。三部法并傳法灌頂阿闍梨位傳授大
法師寛朝
金剛界法
  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一卷
  天暦元年歳次
丁未
十二月十四日甲午柳宿
木曜
於宮中眞言修法院傳授之
胎藏界法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蓮花胎藏菩
提幢幖幟普通眞言藏成就瑜伽儀軌三卷
  同二年歳次
戊申
二月六日丙戌觜宿
日曜
於宮中眞
言修法院傳授了
蘇悉地法
  蘇悉地羯羅供養法二卷
  同二年九月九日戊辰張宿
金曜
於宮中眞言
修法院傳授之
  天暦七年 月 日
  大阿闍梨權少僧都法眼和尚位寛空
  已上
永觀二年八月二十四日官符云寛朝授灌頂
&T069524;極奏状
右得彼寺別當阿闍梨僧正法印大和尚位
寛朝。去年十二年九日奏状侢○件&T069524;拯爲
故小僧都救世之弟子受學三部大法諸尊
儀軌護摩祕法悉曇梵字等也。重從寛朝
研習件法已上
依此等記。東寺先哲相並于兩部大法兼
受蘇悉地經軌爲師之風範。但蓮臺寺僧正
天暦記所載胎藏菩提幢儀軌者法全闍梨撰
集也。號青龍儀軌是也。智證宗叡兩師請來
其本大同小異也。又於蘇悉地經者。圓覺梵
釋兩寺藏録入之。根本大師傳來同本歟。
列三藏目録被奏定一宗所學者也。於蘇
悉地儀軌者。依安然記善無畏一卷本法全
和上治爲兩卷。慈覺智證惠運圓行宗叡等
請來其本有差異。廣中略不同如下載。此
本非高祖御請來。天暦記所載定是爲後入
唐傳歟。蓮臺寺僧正初就神日律師受三
部大法。後從禪定法皇受兩部灌頂。彼神
日律師者玄靜阿闍梨付法弟子也。玄靜是
宗叡禪念等付屬人也。具如先段注矣
  蘇悉地經爲胎藏部攝事
問。密宗所學本經不過兩部雜部。然者蘇悉
地經可攝何部乎 答。可攝胎藏部。此經
説五供印明作三部配立故也胎藏説五供。
金界説八供
胎藏説三部。
金界説五部
諸部要目不空云。蘇悉地經中
教依三部。所謂佛部五佛
頂等
蓮花部種類甚多。
金剛部金剛薩埵等變化無量○供養五種。
除閼伽。一者塗香。二者花鬘。三者燒香。四
者飮食。五者燈明則其證也 定深隨聞記
第一云。就蘇悉地有二説。一師云。蘇悉地
者易行祕法也。依胎藏界立於三部出其
軌則故名蘇悉地。蘇悉地者梵語。唐云妙
成就也。是爲正傳。一愚人言。蘇悉地者兼
判兩部大曼荼羅事云云此義不然。何以
故。無畏三藏依胎藏法立於三部譯出此
經故也
安然瑜祇疏上云。此瑜伽中有十二品有十
四法。是金剛界蘇悉地法。譬如胎藏蘇悉地
經十八曼荼羅法四十帖云。第十五云。蘇悉地經
十八曼荼羅檢經可定其數
也。率爾計之
十七有之文
又教時義第四云。今眞言宗雖無文説據
理論或可言一藏。謂眞言祕密藏。或可云
二藏。一金剛界祕密藏。二胎藏界祕密藏。雖
云一眞言祕密藏而説行法儀軌別故或
可言三藏。加蘇悉地祕密藏以十八道而
爲紀網。與前兩界少差別故。又阿闍梨印
信云是兩部大法之羽翼也。奉勅受學兩
部大法竟者方始授之。或可言四藏加瑜
祇祕密藏。謂蘇悉地行十八道雖異兩界。
而立三部同胎藏界。實是胎藏大法中之悉
地成就法也。今金剛頂瑜祇經是可言兩部
大法之肝心也。以説兩界阿闍梨位行法
故也。其中大悲胎藏頓證八字印明即是大
日經中阿闍梨眞實智品印明。而明五部三
十七尊法實是金剛界中之悉地成就法也。
故與蘇悉地法相對足爲四藏
四十帖第十五云。師曰。妙成就者是胎藏妙
成就法也。謂修行胎藏界未猶得成就故。
更修蘇悉地而隨成就也
又云。蘇悉教是胎藏三部中金剛部法也。以
此金剛部成就上二部也。故文云。雖金剛
下部云云文依此等釋以蘇悉地經爲胎藏
部攝。以瑜祇經爲金剛頂部攝。若爾者他
門亦雖云三部實不出兩部也
  蘇悉地經爲大日經十萬頌攝歟事
問。蘇悉地經爲胎藏部攝者。可云大日經
別出歟。如何 答。智證大師金剛界瑜伽
記云。又妙成就玉呬耶等應是十萬大本中
抄出胎藏部本經流傳此界不過十萬
頌。大日經疏第一云。此經流布閻浮提略
有十萬偈云云可思之。或人云。不空所譯
聖迦抳忿怒金剛童子儀軌出蘇悉地經大
明教分云云然彼儀軌三學目録列雜部。准
列蘇悉地經亦可攝雜部歟云云
  十八道行法爲蘇悉地略行否事
問。四十帖第三十三云。師曰。三部大法各有
別法。胎隨行金三摩地。蘇十八契也。是即
三部別法也云云文此意於三部各有廣行
亦名
大法
略行亦名
別法
胎藏界廣行者無畏所譯攝大
廣大儀軌。略行者不空所譯五支七支念誦
軌題略攝念誦
隨行法云云
金剛界廣行者不空所譯蓮花
部心念誦儀軌。略行者金剛智所譯毘盧遮
那三摩地儀軌也。蘇悉地廣行者蘇悉地供
養儀軌。略行者十八契印儀軌也。金剛界對
受記第三云。記者私云。十八道法是蘇悉地
法非此界法云云
又十八道儀軌生義云。今十八契者胎藏支
末蘇悉地略行也。是故立三部攝諸尊云云
此等義是非如何 答。十八道印明多雜蘇
悉地經軌故。以十八契印云蘇悉地略行。
非無謂歟。但自門所傳必不可定蘇悉地
略行。可稱金剛頂別行歟。其故者。大師三
學目録以不空所譯無量壽如意輪阿閦軍
荼利等軌金剛頂部被載之。此等儀軌説
十八道眞言印契。然依金智不空兩三藏所
譯如意輪儀軌。大師撰出十八契印儀軌。山
門承澄僧正抄云。問。諸軌題下多注譯者。而
此軌不見如何。答。此軌初已下至于淨三業
眞言。是金剛智如意輪瑜伽法要文也。自下
不空如意輪軌文也。故無別譯者名耳。問。
然者誰人抄之哉。答○中川上人云。弘
法御撰也云云如意輪軌兩本同爲金剛頂
部。十八契印儀軌依憑此軌。然者此法不
依蘇悉地。是金剛界中別行法則也。何況
蘇悉地經軌不説淨三業并摩抳供養印言。
是依無量壽儀軌。彼軌亦金剛頂部攝也。
又大輪金剛修行悉地成就法無譯
人名
云。我依金
剛頂經略述大輪持念次第云云此軌所出
淨三業三部被甲以下摩抳供養不異常途
行用。然軌文初標我依金剛頂。頗不可作
異端論。此軌慈覺宗叡二家請來也。尤足爲
誠證矣
尋云。無量壽如意輪阿閦軍荼利儀軌等説
十八道印眞言。此等儀軌有何所由屬金剛
頂乎 答。無量壽儀軌説金剛界三昧耶會
觀自在王如來密印故也。又如意輪軌説本
尊三種印明。與金剛智所譯如意輪瑜伽法
要全同也。彼瑜伽法要同文初云。我今順瑜
伽金剛頂經説摩尼蓮花部如意念誦法
可思之又阿閦佛是金剛界五佛隨一也。修
行軌則出金剛頂經。推可知之。又軍荼利
儀軌説淨三業眞言巳如金剛頂瑜伽中説
云云其證也
  或記云。又問。無量壽及大如意輪等儀中
所説十八道者胎藏金剛界兩部中正屬
何法耶。答。不屬胎藏亦不屬金剛界。
問。若爾屬何部耶。答。屬蘇悉地部○
元慶七年十一月
二十九日記云云
私云。此記安然記云云可問眞僞也
  蘇悉地大事大據并相承事
問。祕密相承有蘇悉地大事云云是依蘇悉
地經歟如何。又根本大師御相承歟。將又高
野舊風不行之歟如何 答。此事旨趣多端
難載文書。小野流祕決更同之。天元三年
庚辰七月十五日聖行授仁海僧正于時
凡僧
血脈
文云。今尋血脈者兩部大法并大灌頂是弘
法大師之流。又三部大法并傳法灌頂是慈
覺大師之流。三種悉地法天台傳教大師之
流。師資相傳之道也云云山門相實法印記
云。金智不空惠果弘法只兩部相承不立三
部。定有深心歟。更問云云
  蘇悉地經軌本朝請來事
問。蘇悉地經軌本朝請來如何 答
八家總録云
蘇悉地羯羅經三卷無畏 澄 圓覺
梵釋云云
蘇悉地供養法二卷無畏 珍
録外 略本
蘇悉地供養法二卷仁 録外與
前小廣
蘇悉地供養法二卷行 與
前稍廣
蘇悉地羯羅供養法一部二卷運 與前更異。都
有四本。第二是最
  初本。餘三
法全治定
蘇悉地羯羅供養眞言集一卷澄仁
  已上拾要
引之
智證本批記云。大中九年七月二十三日。於
長安城右街龍興寺淨土院居和上房請全
和上本抄寫勘定。本國僧圓珍記云云總録
文珍
録外略本者指此本歟。此本
内題下三藏善無畏譯云云
禪林録云
蘇悉地羯羅供養法一部二卷善無畏三藏譯。
與先請經其文
  小異也。三十
二張云云
此本總録不出之如何
蘇悉地羯羅重玄門儀軌云元慶寺 勅傳法阿
闍梨福聚金剛集
此中言供養法者善無畏譯。元有一卷。法全
和上治爲兩卷。兩卷之中三本不同。一圓覺
僧正本廣。二慈覺大師本略。三圓珍和上本
極略也。今抄廣本以入此中云云
  件本奧批云。以作者然和尚御草本書云云
此記所出善無畏一卷本誰人請來耶。總
録不載之如何
  慈覺大師奏金剛頂蘇悉地兩業度者子
細事
嘉祥三年十二月十四日官符云貞觀格第
六載之
圓仁所求胎藏金剛并蘇悉地三部大法教廣
義豐。雖粗弘傳猶未獲大展矣。延暦聖皇
賜山家年分二人。一人止觀業。一人眞言
胎藏業。跨世愼尊各勤其業。至於金剛界
蘇悉地兩部兩法難全兼學。而人志有限教
門浩博。禀學之徒未能窮其微細。伏望恒
例年分度者二人之外□□蒙兩人各令習
學。一業令一人學金剛頂瑜伽□□兼讀
法花金光明兩部。令一人學蘇悉地供養法
兼讀法花金光明兩部經。並使精通文義
□□嚴試其業。預得度之例不出山門守
紀修行
  元慶二年官符云。本宗年分度者二人之
外更加金剛頂蘇悉地兩經之業各一人。
嘉祥三年十二月十四日蒙勅許從四年
創試度云云慈覺大師新撰金剛頂蘇悉地
兩經疏應流傳天下之由智證大師上表。
元慶二年十二月二日被下官符。符文類
聚三代格第三載之
貞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於東寺西院
僧房書之了。當卷特以要樞也。深可祕

  大法師賢寶
  後日書加自他門祖師傳記等了
  眞言密教與天台一乘之蘇悉地差異。自
非此寶册者誰開眼目。補綴舊損傳諸
來葉
廷享第四丁卯歳夷則盡日
  僧正賢賀春秋六
十四




寶册鈔第四

大日經供養法卷説者事爲三藏撰出歟事
爲文殊所造歟事
  付
要略念誦經第七卷同本異譯歟事
胎藏界略行經軌部類不同事
胎藏部略行儀軌本朝請來事

寶册鈔第四

  大日經第七卷説者事
徳一未決云。經卷數疑者。開元釋教目録云。
毘盧遮那經七卷善無畏三藏譯。今披經攬
其文句。毘盧遮那如來對金剛手菩薩三十
一品。此即第六卷末載囑累品終行云歡喜
奉行。是以明知止齊初六卷是毘盧遮那佛
所説。彼第七卷此是誰語。若言是毘盧遮那
所説者。何故彼第七卷初云稽首毘盧遮那
佛。准此文知彼第七卷是人所作非佛所
説。此疑未決
私云。驚此疑。案第七卷説者異説非一。或
云掬多感受或云無畏撰出或云文殊所
造或云大日説。是非雖難知。且依先徳
一傳爲大日説之義爲正歟。其故者龍猛
菩薩入南天鐵塔所相傳大本十萬偈結廣
難持故。傳法聖者採其宗要略成七軸經。
十萬頌大本已佛説也。七卷略本何非佛説
乎。都部要目云。依毘盧遮那成道經大本十
萬偈可有三百卷。唐國所譯略本七卷
大日經開題云。頌文三千經卷七軸留意
可思之是一又金剛智所譯要略念誦經與
第七卷同本異譯者古徳所傳也。兩經比校
説相大同也。然要略經題大毘盧遮那佛説
要略念誦經云云尤可謂良證是二次菩提
心論中引第七卷文。若掬多感得若無畏撰
出者。爭龍猛菩薩前代所造論中可引後代
出現文乎。傳法院va@m上人胎藏界沙汰云。師
云。龍樹菩薩鐵塔已前大日現空授念誦法
後入鐵塔。從金剛薩埵受兩部大法給。其
文證菩提心論付法傳十住心論第十卷見。
大阿闍梨者金剛薩埵云云菩提心論供養法
ケルハ。不思議疏云。非北天感得。前鐵塔内受
引也是其意也是三依此等道理第七卷
爲佛説之義不可疑之。但至稽首毘盧遮
那佛經文者。經具文云。稽首毘盧遮那佛
開敷淨眼如青蓮。我依大日經王説供養
所資衆儀軌稽首句依經言誠似非佛
説。倩案縡意是又非相違歟。私案可有二
義。一義云。傳法聖者自十萬廣經中別略
出此經之時安稽首依經言。諸經五成就等
皆結集者所安也。始不可驚疑歟。一義云。
今宗意以人法不二爲義故。隨所説法門
能説佛體又別也。例如理趣經十七段大日
一佛隨所説法門現各別教主。凡隨卷隨
品乃至隨説一字一句能説人其體大別也。
然則總部經者廣明體性法門。第七卷者別
説供養事業。業用佛禮體性佛。何必爲怪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