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貞應抄 (No. 2447_ 道範撰 ) in Vol. 77

[First] [Prev]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眞言次位。一一相對寄齊。如花嚴十地金剛
頂十六大生相對釋文。此約質影齊等門也。
或以顯乘一切教理行果。爲眞言門初心以
。如教相抄横相對義。此約行。顯
三密故。自家三密初心已超顯乘至極
果佛也。如此衆多義門。皆教門之談也。實
證之義如
抑古今先達明徳等。若存此意一義者。
並不相違。若忘此義鉾楯者。可

  已上禪林上綱指授而已

  乾元二年癸卯二月二十九日於神護寺月
靜坊爲興隆拭老眼書寫之了
  法印權大僧都猷然七十
  一交了

貞應抄卷中

  四種法身横竪分別事
問。於四種身横竪二義。其分別如何
答。先分別四身之相。次分別横竪之義。就
此又有二。初約兩部別之。次約諸法
別之。初兩部者。先於胎界四重四身
者。祕藏記云。問。此四種法身。於曼荼羅
何等其身。答。中臺毘盧遮那爲法身。四佛
應身。釋迦爲化身。外金剛部龍鬼等爲
等流身安然教時義一云。胎藏界會中台
八葉名自性身。三部眷屬自受用身。第二重
中諸大心衆他受用身。第三重中釋迦佛等
變化身。九界眷屬名等流身次於
剛界三十七尊別之者。安然菩提心義五
云。三摩地三十七尊自受用法身。禮懺文
大日爲常住三世淨妙法身。阿閦爲金剛
堅固自性身。寶生爲福徳莊嚴聚身。彌陀
受用智惠身。釋迦爲作變化身。餘三十
二尊爲等流身。波羅蜜形大菩薩男女天形
 又述出生義云。大日爲自受用
。四佛各住別界土方便。是他受用身。
自餘三十二尊。旣現四親近菩薩身。各在
是變化身經軌異說具如彼釋已上
諸尊合具四身文
祕藏記云。此四種身者。爲一身所具。爲
各出生此四種身耶。答。一身所互皆具足。
皆從一法門出現 菩提心義五云。今眞
言宗四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若
瑜祇經ニハ自性所成三十七尊亦具此四。若分
別聖位經ニハ自受他受三十七尊亦具此四
若攝眞實經ニハ釋迦變化身三十七尊亦具
此四。若略出經ニハ三十七尊等流身所現二乘
八部亦具此四所現之身云云h@rda抄云。
一切衆生自心本有四種法身胎藏四身
一切諸佛所得四種身金剛界四身
已上四身各具四身文
次約諸法h@rda抄云。問。歷諸法別此
樣如何。答。三種世間十法界等諸法。置
法身體之。卽皆自性身法界體性六大所
成身故。置法身相之。卽皆受用身法爾
實相四種曼荼羅身故。置法身用論之卽
皆變化等流也次横竪義者。一本卽身義
云。問。旣有性及等流淺深不同之名。何皆
法身。答。且就竪義不同之名。而
此宗所立變化等流之佛法然有佛故。不
彼顯教宗等所立本無今有應化之佛。又就
横義。皆是毘盧遮那具體法身也。是故皆名
法身 二教論下云。此四種身具竪横二
。横則自利。竪卽利他横竪細論
四句。一横中横。四重曼荼三十七尊。皆
是一體無淺深異。二横中竪。平等一體之上
四身不同。此二法爾之上横竪也。三竪
中横。遮那世天淺深高下天地玄隔。此二
隨縁之上横竪也。法爾法爾。法爾隨縁隨。
法爾。隨縁隨縁可之。約諸法體用心
。横竪義准思之禪林云。四身横竪義
深可之。大日經疏三云。經云。世尊一切
支分皆悉出現如來之身者○今欲漫荼
羅圖位故。還約佛身上中下體。以部類
之。自臍以下現生身釋迦同人法。及二
乘六趣種種形色像威儀言音壇座各各殊異
○自臍以上至咽。出現無量十住諸菩薩
各持三密之身與無量眷屬○然此中自有
二重。從心以下是持大悲萬行。十佛刹微塵
諸大眷屬。從心以上是持金剛密惠。十佛
刹微塵諸内眷屬。通名大心衆也。從咽以
上至如來頂相。出現四智四三昧果徳佛身
又疏二十云。爾時行者。觀心八葉作中
台觀。其身卽是曼荼羅。從心以上爲第一
。從心下至臍爲第二院。從臍以下爲
三世間天院。以自身四重曼荼羅。四重
卽四種法身也。一身支分故不勝劣。是
横。於一身而有上中下分。是云竪。自家
四身横竪義。以之可云云 此義者教相
之時談
問。今所言四身竪則利他者。四法身各各
向衆生說法他利耶答。爾也
疑云。凡法身是自證境界非化他用。仍四種
皆法身之位者不化。何況自性身者唯
是内證聖行境界也。何云利他乎答。
機有顯密。根有上下。故法身生身所被不
同也。顯機見隨縁三身。密機見法爾四身
密四身別故。自性所被亦有之。依之云
此四種身具竪横二義竪卽利他。或云釋迦
三身大日三身各各不同。又h@rda抄云。四種
法身各有隨自隨他二門又聲字義云。四
種身並有法爾隨縁身土此法爾者自證。
隨縁者化他也。以常教教相。不自家
難思之身土。故尚自性身化他者。自性中變
化等也。於自性自性永無化他之義如何。
答。常途自性身位永無化他。今彼位有
他之義成立了。其上今所難重重無窮義也。
之。但於自證自證亦有密益云云
  禪林云。四種法身倶是内證境界不
。凡諸佛内證外用者。只是法身生身二重
也。是云菩提實義成佛外迹。眞言教意。顯
密諸教無十地實行人故。示外迹時。直現
六道能化生身。於此生身三身顯密
教主云云今四種身各竪則利他者。於
本質爾也。但於自證法身地
者。内證功徳分麁細四種云云攝眞
實經金剛薩埵出生品云。善哉希有我普賢
妙體堅固眞實性。由堅固力形相爲利
故現生身法身生身二重。以此經

  三種卽身成佛事
問。於卽身成佛三種。其分別如何 答。
一本卽身成佛義云。六大無礙常瑜伽○圓
鏡力故實覺智。今依此頌文三種卽身
也。問。其三種何。答。一理具。二加持。三
顯得也。是皆卽身之義也。問。此頌相配三
種義如何。答。初四句加持之義。次三句
具之義。終一句顯得之義也。問。理具乃至
顯得卽身成佛意如何。答。一切衆生自心中
金剛胎藏曼荼羅遠離因果法然具是名
也。由三密加持。自身本有三部諸尊。速
疾顯發故云加持也。三密修行成就卽心具
萬行。見心正等覺心大涅槃。發起心方
便。嚴淨心佛國。從因至果以無所住
其心。如實覺知名顯得大經要義云。
問。何位得三種卽身成佛答。未明說。且
愚案。理具凡至佛。加持淨菩提心乃
至佛果。顯得唯是果位。或同加持。何以知
之。答。言理具者。法然所得其理顯然。加持
義其義處處見故。顯得其理亦可然故。問。
加持處處說何。答。住心品云。此菩薩淨菩
提心門名初法明道。菩薩住此修學不久勤
。便得除一切蓋障三昧。若得此者。則與
諸佛菩薩同等住云云疏云。今此宗直以
菩提心門。若入此門。卽是初入一切如
來境界○當知行人則是位同大覺也。以
其自覺心故。便得佛名。然非究竟大牟尼
云云第九云。汝之心王。於初法明道中
佛轉法輪時。已有無量無邊金剛智印。周
旋翼輔共護持之。何況毘盧舍那究竟心王
成佛時所有威勢云云第十四云。然金剛藏雖
卽究竟一切種智。而同妙覺世尊。但以
十方諸神力所加故。亦於大會中。亦如
所證同等云云
問。疏四云。我雖一切同於如來。然
毘盧舍那三密所加持故。亦能現作佛
。普集一切曼荼羅大會云云此釋意者。曼
荼羅阿闍梨。以佛加持作佛身大會
也。其阿闍梨未必淨菩提心以後。若爾加持
卽身成佛。可以前凡夫位也答。其阿
闍梨。旣通淨心前後之位。今文且論淨心
以後。或以前位雖加力作佛之義。其事微
少。不加持卽身成佛之分齊
問。加持成佛是依他力。妙覺成佛何假
。又妙覺位旣名顯得。何爲加持答。如
古佛灌頂。是用他力。加持顯得義分爲
二。倶無過也
問。顯得成佛何通淨心答。卽身義云。三
密修行已成就故卽心具萬行心正等覺
心大涅槃○如實覺知名顯得云云而說
淨心經云。無量功徳皆得成就。疏云。以
種方便就衆生。莊嚴佛刹行如來事。加
持之相淨心之徳。旣相稱故也。若爾此解爲
正耶答。唯在果位此解爲勝。所以然
者。淨心菩薩三密修行未究竟已。何況疏云。
是故此教諸菩薩眞語爲門。自心發菩提○
嚴淨心佛國云云此釋意者。自心等四句
次四種阿字。發起等二句第五長聲惡字。卽
身義意。五字究竟以爲顯。而淨心初字五字
具。不顯得故也文已上
問。今所言理具者。同天台等理具佛
答。不然。今理具者。無盡莊嚴宛然具足。是
本有故云理具。非顯教眞如實性也。凡
此三種卽身成佛者。行者得實證時。因縁
所生之三種也。謂以自心本有佛因。以
已成諸佛加持縁。以行者自證所生
也。乃至最初微劣一念發心。皆具此三種義
内因外縁具足淨心顯現。是所生顯得故。此
淨心同自心實際金剛輪際故云顯得
  卽身成佛宿善事
問。今教卽身成佛者。從無始以來無一毫
宿善之者。始於此生此教發心成佛耶。
爲當依宿善歟答。先於一切衆生。從
以來。無修善之者不有也。就中卽身
成佛專依宿善純熟
疑云。眞言教者速疾頓證之醍醐也。全不
宿善有無。依之大師問答云。問。他宗說
頓悟。與眞言門頓悟同爲異。答。雖頓
悟義同。而其意少異。問。異意如何。答。餘教
頓悟、根熟待時頓入大乘。密乘頓悟初心
凡夫此生證悟也。淺略門者教力劣故。頓不
初心凡夫。深祕門者法力勝故。此生
昇佛位又云。問旣聞文證。若如
者。誰人修行此三摩地法卽身成佛。答。暫
金剛サタ其人
問。如此之人先已滿行。此生發心卽昇
。非凡夫發心卽證答。是義不爾。機根
萬差佛教淺深。所以龍樹曰。如遠行人
羊去者。久久乃到。馬則差速。若乘神通
人。於發意頃便至所詣是等釋決云。顯
教根熟頓悟。此教一生頓悟。明知此教不
根熟。只依教力殊勝此教。則一生證悟
也。何云必依宿善哉。答。雖教力殊勝。非
因縁成。是故必必依宿善純熟也。故時
處儀軌云。淨信決定者。宿殖諸善根又疏
三云。經云。復次祕密主。彼阿闍梨。若見
生堪法器離諸垢大信解○疏云。
若人聞如上不思議法界。以宿殖善本
神情明利故。卽能忍受其言。知衆生心中
決有此理。名爲信解。又先世已曾親近善
知識故。於三寶縁比量籌度
卽能懸信故曰深信眞言頓證必依宿善
此等文證無異論矣。但至雜問答釋者。總
對顯密究竟頓證。顯教長遠故云機熟待
。眞言速疾故云此生證悟也。故次問答
云。問。初發心人此生證者。如花嚴宗初發
心時便成正覺歟。答。復亦不同。問爾如何
耶。答。彼卽或利根者。覺悟圓一分理義邊
究竟覺。此眞言教得凡入佛位而已
此問答旣嫌顯分證密佛位。以知根熟
待時等。又論究竟得悟
問。若云顯密共根熟證者。二教簡別如何
答。顯乘宿善開發。發心以後。或經多劫
諸位。此教宿善開發。發心時卽得究竟
是爲別耳
問。今卽身成佛宿善者。唯限眞言宿善歟。
爲當有諸教宿善耶答。二倶有之。眞言行
者。從無始來顯密大小一切宿善猶如
云云
問。此二倶爲卽身成佛種子耶 答。未
文說。案其道理。正以自教宿善爲種
也。天台玄義一云。餘教當機益物。不
來施化之意。此經明佛說教無始巧爲
。作頓漸不定顯密種子。中間以頓漸五
調伏長養而成熟之釋籤云。雖
及不定餘教種故云巧爲
尋云。餘七教皆成佛因也。何以餘教不
種哉答。成佛正在法花故。云不以等也。
又云。結縁已後退大迷初故。後更於七教
之中調停種。復云巧爲此約調長
種也
三井龍淵房義云。有佛乘結縁之種者卽値
餘教。若無佛種之類者。不餘教縁也。是
故餘教隨聞一句之類。皆是有法花前縁之
輩也。但餘七教者。初調伏長養之種也云云
今卽身成佛宿善。准此可思。必用眞言三
密宿善種。以餘教結縁調長
疑云。釋迦如來三祇百劫六年苦行之間。未
眞言。坐金剛座正覺時。蒙驚始
是。豈必有眞言宿善耶。只以顯爲宿善
眞言實證也如何 答。此釋迦如來。
ニハ是卽身頓證之人也。三祇六年等行相。悉
是方便示現&MT06279;實修實證。故h@rda抄云。問。
大日教王瑜祇等法界宮大日自受法樂本
有法身故。不因位種屬實行修因。一代
教主釋迦隨類應現隨時隨機。或說昔種姓
謂花嚴經毘盧遮那。昔大威光童子云云
法花經昔大通智勝佛第十六王子釋迦
牟尼佛云云悲花經寶海梵志。最勝王經薩王
子亦然也。說衆行者。如大施太子。爲
諸衆生海求珠。圓滿檀波羅蜜○若釋
迦本有法身迹化。是等事可實事耶。答。
顯教尚云方便示現。況密教乎。天台云。我實
成佛已來甚大久遠云云諸師是云報身。爲
大王阿私仙人。號&MT06279;不輕菩薩杖木
瓦石。果後方便云云凡一切契經所說衆行
釋迦一化方便示現而已已上
  卽事而眞事付三性分別事
問。自家教相以卽卽事而眞大宗。其卽事
而眞義如何答。卽事者。依他因縁法。是生
是滅卽本有也。遍計所執之境。實我實法而
本有也。此二事法然不壞自性不改。而
身萬徳故云而眞也。非眞理一性故言

疑云。若妄情所見法。并妄境能計之執。不
之者可覺悟。何論成佛乎 答。一切
衆生無始來。十界性相宛然&MT06279;具足。然流轉
六凡互爲表裏四聖未顯。今遇此教。白
淨信心現前位。佛智如實覺顯得之時。十界
依正雙現前。九界心境悉宛然。卽爲一具輪
圓性徳。依之無始凡從妄情所見。毫釐不
改。而六凡所具之佛智忽然現前。是爲
也。而諸經軌等斷惑之說者。約佛智晈
斷捨。實不之爲法然之徳云云
此事疏抄中委細載之 禪林云。此卽事而
眞義。約心内心外別之。約心内三轉
之。心外所執諸法。尚是輪圓萬徳。不
捨。約心外謂情見之斷妄得眞。而眞言
行者初發心時。卽見心内九識故。不
外迷見故。遍計所執亦不捨。爲輪圓具
云云
尋云。彼三性者其差別如何答。於三性
五種別。四家及眞言所說是也。如次有空
中道圓融性徳之三性也。初一離。次三卽。
後一不思議。前四顯。後一密也 唯識論
第八云。由彼彼遍計計種種物。此遍計
所執自性無所有。依他起自性分別
生。圓成實彼常遠離前性。故此與依他
異非不異。如無常等性。非此。彼
論曰。周遍計度故名遍計。品類衆多。說爲
彼彼。謂能遍計虚妄分別。卽由彼彼虚妄分
。遍計種種所遍計物。謂所スル蘊處
界等。若法若我自性差別トハ。此所妄執自性
差別トヲ總名遍計所執自性。如是自性都無
所有。理推徴スルニ得故○初能遍計
自性云何。有義八識及諸心所有漏メラルル
皆能遍計。虚妄分別ヲ以自性故。皆似能取
所取現故。說阿頼耶遍計所執自性妄
執種所縁故。有義第六第七心品
者。是能遍計。唯說意識ヲノミ能遍計故。意
及意識名意識故。計度分別スルハ能遍計故○
次所遍計自性云何。攝大乘說是依他起ノミト
遍計心等所縁縁故○有義三界心及心所。
無始ヨリ來虚妄熏習セシニ。雖各體一而似
生。謂見相分卽能所取。如是二分ニハ
ニハ無。此相遍計所執○有義一切心
及心所。由熏習力變二分縁生故。亦
依他起ナリ遍計&MT01303;。依斯妄執ナリナリナリ
ナリナリ不倶ナリ。此二遍計所執○由
斯理趣衆縁タル心心所相見分トハ
有漏無漏皆依他起。依他衆縁而得起故。
頌云分別縁所生者。應知且說染分
ヲノミ。淨分依他亦圓成ニモアル故。或諸トハ
心所法皆名分別。能縁慮スルカ故。是則一切
染淨依他皆是此中依他起。二空所顯
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圓成實。顯此遍常
體非虚謬。簡自共相虚空我等。無漏有爲
倒究竟。勝用周遍。亦得此名○非
見此圓成實。而能見彼依他起性。未ルトキニ
遍計所執性空。不實知依他有故。無分
別智證眞如已。後得智中逹依他
起性幻事等 了義抄第三云西大寺
光善造
問。何等物言遍計所執耶。答。妄所執之實
我實法。是名遍計所執。遍計之所執故名
計所執。問。其遍計者何物耶。答。是卽能執
之迷情也。遍者周遍。計者計度。周遍計度故
遍計也。問。若爾八識中何識作能遍計
答。若約安惠者。八識皆能遍計也。若約
者。唯第六七心品是能遍計也○問。就
護法義。唯第六七識心品名能遍計者。其第
六是能遍識。周遍計度故名能遍計爾。
第七識雖計度義。無周遍義。如何名
遍計耶。答。其雖周遍義。此遍計類故亦
遍計也○問。依他圓成者。唯成正智後
智之境。若成餘有漏智之境耶。答。若約
證觀者。唯成正智後得之境。若約相似觀
者。亦成有漏智境。若爾遍計所執成何智
耶。答。通作加行根本後得智境也。問。
若遍計所執成三智境者。如何有處云。無法
無體智有何所證乎。答。其且約親所縁
也。約疎所縁亦成三智境也。問。若爾如
何瑜伽云遍計所執唯成凡智境。答。其且
迷情前所執之境說也。非
智之境
問。何等相云依他耶 答。依他衆縁スル
依他起也問。其他衆縁者何物乎
答。因縁増上等四縁也 問。約依他
心倶依四縁起耶 答。心法者依四縁
起。色法者依因縁増上二縁起也 問。何
故爾耶 答。百法玄賛云。心法劣故四縁起。
色法強故因二縁起也問。且約依他
染淨。其差別如何 答。有漏五蘊名爲
。無漏五蘊淨分
問。何云圓成實耶 答。眞如具圓滿成就
諸法實性トノ。是名圓成實也 問。如何眞
如具此三義乎 答。眞如者體遍也體實也
體非虚謬也。故具此三義也 問。何言
遍等耶 答。無處而無故云體遍。卽圓滿
義。非生滅故云體常。卽成就義。諸法眞理
而法實性故。云體非虚謬。卽實性義也問。
爾以體遍義何物。餘亦爾耶 答。以
遍義諸法自相。以體常義諸法共相
體非虚謬義虚空我等也 問。何故
爾言耶答。諸法自相於法體故不
餘。眞如於一切故。以體遍義諸法
自相也。苦無常等一切共相雖諸法。而
體非實有。眞如體實是常故。以體常義
諸法共相。小乘外道執虚空我等是常
諸法。彼虚空謬故。眞如非虚謬故。以體非
虚謬義。簡虚空我等也 問。爾唯眞如理
此三義故名圓成實也 答。亦無漏依
他具此三義故。名圓成實也 問。其三義
者何 答。一離倒。二究竟。三縁用周遍。是
三義也。離染故云離倒。有漏之法不斷
惑無漏斷惑故云究竟。遍縁諸境。及縁
故云勝用遍 十住心論第六引
恩唯識章云。攝論頌言。於繩起蛇覺。見繩
義無。證見彼分時。知蛇智。此中
所說時。遣ルヲハ於蛇依他
所執覺。見衆分ルヲハ於繩。喩
圓成依他覺。此意卽顯所遣二覺皆依
他起ナリ。斷此染故。所執實蛇實繩。我法不
復當情。非依他遣故皆互除遣。蛇
妄起。體用倶無。繩藉麻生。非假用。麻
眞理。繩喩依他。知レハ繩麻之體用蛇情自
滅。蛇情滅故。蛇不情名所執。非
依他須聖道。故漸入眞。達ナリト
。證眞觀ニハ眞理而俗事彰。理
事旣ヌレハ我法便息。此卽一重所觀體也
已上法相所立三性義
大乘止觀下云南嶽
大師
次明止觀境界者。謂三
自性法。就中復作兩番分別。一總明三性
二別明三性。所言總明三性者。謂出障眞
及佛淨徳トヲ悉名眞實性。在障之眞與
和合名阿梨耶識。此卽是依他性。六識七識
妄想分別悉名分別性。此是大位之說也。所
言別明三性者。初辨眞實性。就中復有
。一者有垢淨心以爲眞實性。二者無垢
淨心眞實性。所言有垢淨心者。卽是衆
生之體實事染之本性。具染用薫變
現。故言有垢。而復體苞淨用自性。無染能
熏之垢。本空所現之相常寂稱爲淨。故言
有垢淨心也。所言無垢淨心者。卽是諸佛
之體性淨徳之本實。雖法爾違用之性。染
熏息故事染功泯。復備自性順用之能。淨
熏滿故。事淨徳顯。故言無垢。雖熏顯性
淨之用増。縱遣昏雲體照之功本ヨリ具。
復稱淨也。故言無垢淨心。然依熏約用故。
有垢無垢之殊。就體談眞。本無無染有
染之異。卽是平等實性大總法門。故言眞實
問曰。決定有垢淨。亦應無垢染
答曰。亦有此義。諸佛違用卽是無垢染。但
衆生捨染忻淨。是故不彰也。二明
依他性者。亦有二種。一者淨分依他性。二
者染分依他性。清淨分依他性者。卽彼眞如
體具染淨二性之用。但得無漏淨法所熏
故。事染之功斯盡名爲清淨。卽復依彼淨
業所熏故。性淨之用顯現。故名依他。所現
是何。所謂證三身淨土一切自利利他之
徳是也 問曰。性染之用由染熏滅故不
生死。雖然成佛之後。此性豈全無用也
答曰。此性雖無漏所熏故不生死。但
發心已來悲願之力熏習故。復爲可化之
縁熏違之用。亦得顯現。所謂現
爲六道示三毒。權受苦報。應從死滅等。
卽是清淨分別性法 問曰。旣從染性而起。
云何名爲清淨分 答曰。但由是佛徳故。
佛望於衆生故。名此徳以爲清淨。若偏
佛徳之中染淨者。此徳實是示違染
用 問曰。旣言依他性染法。云何名爲
別性也答曰。此徳依於悲願所熏起故。
卽是依他性法。若將此徳對縁施化。卽名
分別性法也 問曰。無垢眞實性。與清淨
依他性竟有何異 答曰。無垢眞實性者。體
顯離障爲義。卽是體也。清淨依他性者。能
隨熏力淨徳差別起現爲事卽是相也。清淨
分別性者。對縁施設爲能。卽是用也。所
染濁依他性者。卽彼淨心雖體具違順二
用性。 但爲分別性中所有無明染法所熏
故。性違之用依熏變現虚状等法。所謂流
轉生死迴六趣故。言染濁依他性法
問曰。性順之用未淨業所熏故不
。雖然在於生死之中。豈全無用也 答
曰。雖無漏故淨徳不現。但爲
佛同體智力護念故。修人天善善知
。卽發道心。卽是性淨之用也 問曰。一切
衆生皆悉具性淨等爲諸佛護。何テカ
先後アリ復有發不發 答曰。無始已來造
業差別。輕重不同ナレハ先後不一。罪垢輕者。蒙
佛智力。罪垢重者。有トモ力不蒙 問曰。罪垢
重者性淨之用。豈全無能也 答曰。但有
性淨之體不壞。以垢重故更不能也
問曰。上言凡聖之體皆具順違之二性。但
由染淨熏力現不現。何故諸佛淨熏滿
スレ&MT01302;而不示違之用有力。 凡夫染業尤
重。而全使性順之用無能也。若以
故性淨無能。亦應淨滿故染用無力。旣淨
滿スレ&MT01302;而有示違之用功。定知染*重亦有性順
之用 答曰。諸佛有大悲大願之熏故。性違
法界之染徳。能令成機斯見。衆生無
凡欣聖之習故。性順匿無邊之淨用。不使諸
佛同鑒無淨器可鑑。故大聖捨之以表知機
有染徳可見故。下凡尋之明可化也。是故淨
滿不於染徳。染*重不於淨用
三明分別性二種。一者清淨分別性。
二者染濁分別性。所言清淨分別性者。卽彼
清淨依他性法中所有利他之徳。對彼内證
無分別智故悉名分別。所謂一切種智。能
世諦種種差別。乃至一切衆生心心數法
無不知盡。及以現五通三輪之相。應化六
道四生之形。乃至依於内證之惠彼教用
之智。說已所得於未聞。如斯等事。悉名
清淨分別性法。此義云何。謂雖無邊之
。而復畢竟不世染。不作功用自然成
辨。故言清淨。卽此清淨之覺。隨境異用故
分別。又復對縁攝化令他清淨。攝益之
徳爲他分別。故言清淨分別性也。所言染
濁分別性法者。卽彼染濁依他中虚状法内。
於似色似識似塵等法。何故皆名爲似。
皆一心依熏所現故。但是心相似法非
實。故名爲似。由此似識一念起現之時。卽
似塵倶起。故當起之時。卽不似塵似
色等是心所作虚相無實。以知故。卽妄分
&MT06279;虚爲實。以妄執故境從心轉。皆成
實事。卽是今時凡夫所見之事。如此執時。卽
念念熏心。還成依他性。於上還執復成
別性。如是念念虚妄互相生也 問曰。分別
之性與依他性。旣迭互相生セハ竟有何別
答曰。依他性法者。心性依熏故起。但是心
相體虚&MT06279;實。分別性法者。以無明故不
依他之法是虚。卽妄執以爲實事也。是故
異體。相生而虚實有殊。故言分別性
也。更有一義。以明三性。就心體平等
眞實性。心體爲染淨繋依。隨染淨二法
依他性。所現虚相果報名分別性○問
曰。似識妄分別時。爲ンヤ是意識總能分別六
。爲ンヤ六識各各自分別一塵也答。五識
塵時。各與意識倶時而起。如眼識見
。卽有一意識。倶時分別妄執也。餘識
亦如是。是故意識&MT06279;能分別妄執六塵。五
但能得五塵分別妄執也問曰。
執五塵實者。爲ンヤ是五意識。爲ンヤ是第
六意識也 答曰。大乘中不五意識與
第六意識別也。但能分別スル悉名意識
  已上天台所立三性義。甚深法門故廣載
之。學者勿文繁而已
四家三性義。以上二文之。是權實二
義相性二門也。法相凝然眞如不作諸法故。
三性別體也。性宗以上眞如隨縁成諸法
故。三性一體也。故清涼出性相兩宗十重異
中。云三性即離別h@rda抄云。凡立三性
濫否。於三性總別之義。總別又各
二義。顯與密是也。顯三性者。從他縁乘
極無自性心。盛立三性諸法。如此諸
乘三性。大毘盧遮那遍一切乘一教中之淺
略一分也。彼外道等所立執見皆其一分耳。
竪論差異。以外人執諸教同攝遍計所執
諸教中一一道理情有理無法。豈可
眞言耶。密三性者。阿字字義圓成實性。訶
字字相依他。羅磨等字相遍計所執。阿字
字義法然有。訶字字相隨縁有。羅字字相
妄情有。此阿字形相音響字相字義諸字本。
是故入阿字門諸字字相字義。皆眞言實本
有本不生故也。謂是圓成。故知。性徳圓滿
之圓成實性中。有一切世間出世間種子法
曼荼羅身。無立一切諸法。彼祕密法
爾不思議因縁不生&MT06279;而生諸法。眞言人法不
實義故生種種見。謂遍計所執。故吽字
義云。第四磨字實義者。所謂磨字門一切諸
法吾我不可得故。是名實義。所謂我有
。一人我。二法我。人謂四種法身。法謂一
切諸法○總二義者。一從異生羝羊嬰童
無畏心遍計所執。不佛法因縁道理故。
他縁極無自性心依他性。無明縁起
法故。祕密莊嚴圓依實性。性徳圓滿法故。二
九種住心皆遍計所執。不祕密正見
故。祕密莊嚴如理如量二智境界故。依他圓
成法而已文已上 自家性徳三性者。卽a
ha字等字相字義也。ma字字相爲遍計所
卽九界所見人法也。此人法法爾十界本有
輪圓具足。若捨所執九界。豈成
法界本有性徳曼荼羅乎。此三性本有法然
故。云性徳三性也。留心思也
問。近世三井明徳證義龍淵房門人就大乘
止觀遍計所執不斷之義。與此教同異
如何答。彼以眞如三性體故。對性就
體云之不可斷也。若約用論之。則斷遣
之。故傳教大師釋云。諸教之中斷惑成佛。
只是遣於遍計所執之彼門人尚存
不斷二義云云今教遍計不捨者。不
。直是法界法然本有輪圓之具徳故。云
之可
問。三性名目正出唯識等顯乘。依之疏中
第二劫法門擧之。第十心教相時可之耶
  答。如此義勢可通別二門。通是毘盧遮
那遍一切乘隨一故。内外大小顯密權實一
切法門皆用之。別不之。顯密異故
問。通用之有其理證耶 答。疏中一云。若
是縁起法中。而言因有果。卽是遍
計所執。墮於斷常一失。不中道。是證知
是眞言永離因果故卽是法界也又於
同一法門名字。取替其義權宗顯密
是常事也云云

  乾元二年癸卯三月三日於神護寺月靜坊
爲興隆拭老眼書寫之畢
  法印權大僧都猷然七十
  一交了

貞應抄卷下

  五藏分別事付。顯所說
陀羅尼事
問。六波羅蜜所說五藏顯密分別如何 答。
二教論下并十住心論一引之。爲顯密二教
十種住心之證。此意以前四藏應化所說
顯教九種住心。以第五藏自性法身所說
密藏第十住心
疑云。見今此五藏生記經文。過去無量諸佛
所說正法。及我今所說所謂八萬四千諸妙
法蘊攝爲五分是只應化所說也。何攝
身所說乎。依之十住心論第十云。顯教者他
受用應化佛釋迦如來所說五乘五藏等經是
又戒序云。如是七宗五藏以爲顯教
又經慈氏我滅後等文是等說相。無諍應化生
身之儀式也。何云法身内證之說
答。顯密教主。實ニハ是一佛一體。隨機情
身四身。仍所說義相隨應不定。或約佛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