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祕宗教相鈔 (No. 2441_ 重譽撰 ) in Vol. 77

[First] [Prev]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問。既地上菩薩證得自性身。若爾地上以
性身能化。何更又説他受用身
地能化乎 答。十地菩薩證自性身故即
自性身説但此中初地聞自性身説者。
唯聞初地所得之自性身説二地已上
境界。自性法身非是爲他示現之徳故。爰初
地菩薩將第二地時。更用二地能化他
受用身之。此人被彼能化方得
二地。然後證二地自性身。如是乃至究
佛地。若爾以他受用十地能化。何亦無
其所以


祕宗教相鈔第十

金剛界儀軌六曼荼羅行不行料簡第四十一
大日經爲龍猛菩薩誦出第四十二
無畏三藏出胎藏供養次第法之説相違第四
 十三
理趣經藏部收攝第四十四
法華經顯密二藏料簡第四十五
今教不輒示人所由第四十六
極樂世界自性受用等四土分別第四十七
龍智阿闍梨所住國界第四十八

  金剛界儀軌六曼荼羅行料簡第四十一
問。金剛界儀軌爲金剛界品所説之六曼
荼羅具説其行儀爲當如何 答云云
疑云。左右難思。若言六曼荼之行不具説
者。凡此儀軌意顯示金剛界品所説之修行
儀則也。若爾亙六種曼荼皆可其行儀
何云少分行法全分。若依之六種
修行具示此者。披軌文之始終。雖羯磨
會三摩耶供養會之三修行微細四印一
其行則。爾者如何 答。儀軌作
金剛界行。只是一機之前一法。何可
必盡六會。縱取一會餘會。豈成
之階乎。但倩案儀軌文及大師意。具説
六會行也。夫大師五重結護云。羯磨會三摩
耶會如來自受法樂之事是故儀軌意前行
此二會。結護又云。供養會眞言門菩薩發
大佛事云云自受法樂之次可作佛事
故儀軌意次行供養會。又結護云。四印會者
四種曼荼羅之儀十八會指歸釋
云。爲弟子四種速成就法四種法
者授四種曼荼羅悉地此義如金剛界九
會料簡中記
亦行下化衆生之佛事。故供養會上供諸佛
之佛事次可之。所以儀軌意供養會之終
金剛拳大印三昧耶法印羯磨印四種印
。即行四印會也。儀軌次下文云。如是廣
佛事已次應諦心爲念誦。衆會眷屬自
圍繞住於圓寂大鏡智大師心於此一文
一印微細之二會。故結護云。儀軌云。衆會
眷屬自圍繞者也。謂五部衆。住於圓寂大圓
鏡智者一印會。如是無量一一身無不
種曼荼羅。多必不多一*必不一。故知此一
印會可四波羅蜜八供養四攝等文此顯
印會如
來所住之
圓鏡智
結護又云。眞實念誦者一向觀字義
○但今觀各成立佛身。此五佛五部之主也。
所以一一身具三十六尊也。此五部各別具
五部○如是雖無量無邊攝入時即獨一法
身也。如是觀念名眞實念誦也。於此念誦
更不次第事業也。此勝惠之人。此即微
細會耳此釋心又就所出之儀軌文
微細會。謂軌此文訓念誦作法也。故云
諦心爲念誦。然此念誦者四種念誦中是眞
實念誦。故次訓觀念即言衆會眷屬自圍繞
住於圓寂大鏡智。此眞實念誦之觀念呼名
微細會也。所以儀軌意至坐禪入觀之行
微細一印之二會。此中微細會者。見
一法身生塵沙眷屬遍法界。一印會者
法界塵沙性徳同歸一法身。如彼一座
出生收入之一乘以名法華無量義之二
。是故軌意六會具説耳
  大日經爲龍猛菩薩誦出第四十二
問。以大日經誰人所傳乎 答。大師
金剛頂略釋云。此經及大日經並是龍猛菩
薩南天鐵塔中所誦出又大日經開題云。
此經總有三本○二分流廣本。龍猛所
十萬頌經是也
疑云。大師眞言付法傳云。金剛頂經説。是金
剛薩埵親對法身如來海會灌頂職位則
自證三密門以獻毘盧遮那及一切如來
便請加持教勅。毘盧遮那如來言。汝等將來
無量世界最上乘者現生世出
世間悉地成就。是故持五智之金剛○遂乃
迦掩化之後八百年中灌頂龍猛
祕法文三十七尊出生義云。釋師子得毘盧遮
那如來。而誓約傳金剛薩埵
海雲金剛界大教王相承傳法次第記云。三
藏金剛智云。我從南天竺國親於龍智阿闍
梨邊得此金剛界百千頌經。阿闍梨自云。
毘盧遮那如來即釋迦如來是。此
法性身
在世
剛界最上乘法囑普賢金剛薩埵。金剛薩
埵經數百年法付囑龍猛菩薩已上傳
意。龍猛菩薩唯傳金剛頂經所説祕法也。然
又海雲大毘盧遮那大教相承付法次第記云。
三藏善無畏云。此法從毘盧遮那佛屬金
剛手菩薩。經數百年付中印度那爛陀寺
達磨掬多。掬多以付中印度國三藏釋迦善
無畏此法者毘盧遮那經也。又大日經序
大子内卒府胄承
軍事清河崔牧述
云。毘盧遮那神力加持經者。諸
佛不思議境界深密妙用之靈府也。大本十
萬頌。梵方祕而密藏。今所譯者。昔北天竺國
界内有一小國號爲勃嚕羅。其國城北有
大石山。壁立于雲懸崖萬丈。於其半膓
祕法之窟。毎年七月即有衆聖中。復
數千猿猴。捧經出晒。既當晴朗髣髴見
之。將昇無階。似雲鴈。屬暴風忽至
一梵夾下來時。採樵人輒遂收得。觀
奇特。便即奉獻於王。王既受之得未曾有
其日暮大猿來索此經。斯須未還。乃
身自害。善巧方便慇懃再三云。經夾
即還。但欲寫。見王詞懇遂許通融云。且
向前受攝三日即來。却取。王乃分衆繕
寫。及限却還。王唯太子相傳。其本不
。近有中天大瑜伽阿闍梨。遠渉山河
求祕寶。時王覩闍梨有異欣然傳授此經
其旨趣幽玄卒難精竅。乃與諸聖者
繁摭要集爲十五百頌。自法軫東流滿
珠果備。此經宗旨祕而未其致也。理蘊
於詞意絶文外。若不師受學
其門。苟非其人妄傳授。未灌頂
其輒開乃至中天竺三藏。厥號善無畏
達七藏總持諸度。徳洽西域化流
。硏服此經深竅此經付法相承
是。龍猛既不毘盧遮那經。何云鐵塔
中聞之五天間誦出乎 答。入楞伽第九云。
大徳比丘龍樹菩薩。爲人説我乘
乘無上法得歡喜地龍猛忝受如來之
廣爲顯密之元祖。實採佛法奧旨。何
物不其手。至毘盧遮那大部祕藏豈闕
之乎。況初地是入證位如實見法界
於胎藏界會之三密。寧不證之乎。亦金
剛薩埵何故悋不之。所以南天鐵塔中定
兩部大法也。故大師付法傳下卷不空三
藏傳云。案貞元新定釋教録及大辨正三藏
表制集等乃至佛牙寺即奉龍智阿
闍梨肘行膝歩從而問津。即奉獻大唐國信
金具等物。龍智曰。吾所寶者心也。非此寶
也。尋即授以十八會金剛頂瑜伽十萬頌經
并大毘盧遮那大悲胎藏十萬頌五部灌頂眞
言祕典。經論梵夾五百餘部。僉以爲其所
矣。金剛界及大悲胎藏兩部大曼荼羅法
并尊樣圖等悉蒙指授瀉瓶所引表制
集第四不
空之碑文貞元録第十五也。但傳
受毘慮遮那經者表制集文也
今龍猛之入室龍
智阿闍梨既以毘盧遮那經傳授法門。爰
知高祖龍猛誦出此教此理故。大日教
王兩部開題心可其失矣。但略付法傳
等心龍猛菩薩受大日經者。傳記之
徳不心盡其事。今不擧爲故。何成不知
之理。次海雲并經序心於大日經傳受
無畏三藏相承之血脈。然言何遮龍猛之
相傳安然和尚教時義第三云。大日經序是俗人東
宮學士所撰。諸阿闍梨未此序二失
故不此序。一違胎藏相承失。此胎教大日如來
金剛手。金剛手授大那蘭陀寺達磨掬多。達磨掬多
同寺善無畏。二違供養法疏失○供養法疏云○和
上於金粟王所造塔邊聖加被。此供養法忽現
金字炳然。和*上一遍略分明記著。仰空云。誰所造
也。云。我所造也。誰我也。云。我是文殊師利也○可
經掬多之後得文殊授念誦次第云云若依此意
大日經序
之矣
 況又眞言付法傳中善無畏傳
云。名善無畏中印度摩訶陀國王也。亦是龍
智菩薩弟子然不達磨掬多
盧遮那經。推知大師意無畏三藏得大日經
龍智口之也。又演密鈔第一云。不空
三藏所譯都部陀羅尼録云。毘盧遮那成道
經大本十萬頌。可三百卷。唐國所譯略本七
卷縁此經來未盡處會難明。且引當宗金
剛頂瑜伽比擬顯示。瑜伽指歸云。金剛頂瑜
伽有十萬偈十八會説乃至第十六會名
二平等瑜伽。於法界宮生死涅槃世出世
間自他無二動止擧目聲香味觸雜染思慮
眞如法界皆成一切佛身乃至此經義當
第十六會法界宮處説也。所以知者。此經
住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宮。又云。演
身語意平等句法門即與彼同。如是會處一
一切。於中法門亦復如此心云。一
切眞言教皆是金剛頂部所攝。更不十八
會内故以毘盧遮那經彼第十六會説
也。若爾龍猛聞金剛頂教豈不具傳十八
會説乎。若許十八會具受者。大日經誦出
誰疑之矣
疑云。海雲金剛界傳法次第記云。時三藏金
剛智知中天竺國無畏三藏解大毘盧遮那
歎言。此法甚深難逢難遇。昔於南天竺
大毘盧遮那胎藏名。遂遊五天
求都無解者。今至大唐喜遇此法。遂請
畏三藏大毘盧遮那大教。互爲師資
授二本大教金智爲無畏金剛
故云互爲師資
此傳心
明見大日經唯是金剛手達磨掬多無畏三
藏次第相承而非龍猛之付法。爾者如何 
答。此傳之辭具如責。但大師眞言付法傅
金剛智傳云。往南天竺龍樹菩薩弟子
龍智年七百餘歳今猶見在七年
事供養受學金剛頂瑜伽經及毘盧遮那總
持陀羅尼法門平城太上皇灌頂啓白云。龍智菩
薩年九百餘歳云云嵯峨太上太后
灌頂啓白云。龍智
年一千餘歳云云
大師言南天國受學毘盧遮
那法門。然海雲言五天訪求都無解者
此兩言何致鉾楯矣。金剛智傳又云。觀音菩
薩應現而作是言。汝之所學今已成就。可
大唐國謁文殊師利菩薩。彼國於
縁。宜往傳教濟度群生。承進告
大唐若金剛智三藏聞胎藏教
學之者。觀世音何告汝之所學今已成
乎。亦和尚如何仰其言早入唐國乎。若
海雲所言者。觀音可告言汝所學未
而東土有縁早往可聞。然今言所學成就
此亦傳相違也。金剛智傳又云。沙門一
行欽斯祕法數就&T072579;詢。和尚一一指陳。後
爲立壇灌頂。一行法請譯流通此傳意
金智和尚入漢之後亦一行授法。而不
無畏三藏。又同傳無畏三藏傳中雖
無畏是金剛三藏之同門。更不
剛智矣。此亦大師與海雲兩傳意別也。凡
傳記不同古今不怪。今大師相傳遂與
海雲異。胎藏傳受何以彼難此乎
  無畏三藏出胎藏供養次第法之説相違
第四十三
問。大日經供養次第法不思議疏上云。小子
○經歴五十餘國乃至北天竺。乃有一城
乾陀羅。其國之王仰憑和*上受法念誦。
其經文廣義深不遂供養次第。求
和*上供養方法。和尚受請於金粟王所造
塔邊聖加被。此供養法忽現空中金字
炳然。和尚一遍略讀分明記著。仰空云。誰所
造也。云。我所造也。云。何誰我也。云。我是文
殊師利也。即喚書人遂便寫取即與其王一
○小子者厥號善無畏三藏和尚即是。小
僧不可思議多幸面&T072579;和尚。所聞法要隨
抄記若依此疏意者。供養次第法是於
天竺乾陀羅國書記也。此即面從無畏和
尚口聞零妙寺沙門記之。豈依信
乎。然又大日經世間成就品義釋十四卷本第八
十卷本第六本
云。阿闍梨於烏仗曩國出毘盧遮那供養
次第法演密鈔第七釋此文云。阿闍梨即
無畏三藏。於烏仗那國或云于闐國。言
撰者集也。謂於大品中取此一品。所有
津要獨成一卷分爲五品。即此經第七卷是
故知烏仗曩者是于闐國也。然法花玄賛
第一云。于闐國亦在窓嶺東知此國非
竺所攝也。又西域記第三云。烏仗那國周
五十餘里○語言雖異大同印度。文字禮儀
頗相參類記亦見烏仗那國非正印度
但同記第二云。踰山渉川行六百餘里至烏仗那國
北印度境也者。是天竺路支之國近印度故言辭似彼。
所以攝
彼耳文
若依義釋意者。三藏來于闐國
供養次第法。即非天竺乾陀羅國出
矣。然義釋序云。禪師又請三藏釋其義
隨而録之。無言不窮法不此實録
藏解説。誰不傳法之龜鏡。然者義釋與
供養法疏二文既違。如何會之乎 答。二説
相違中以不思議疏正。其所以龍猛
菩提心論引供養次第法故。彼文云。大毘盧
遮那經供養次第法云等文若此法非天竺撰
。龍猛何引其説。又若非文殊所授。龍猛
豈依此言乎。故知於天竺乾陀羅國
殊説者。其傳可依用。但至義釋文。安然和
上菩提心義第一云。供養法疏云。和尚於金
粟王塔下得文殊現金色字於虚空中
供養法以授無畏云云故知無畏在烏仗
彼所承時人不了云三藏撰出此義
釋本三藏説。一行記智儼治。温古再治。故本
記外多加人言。故知菩提心論所引供養次
第法者天竺本見彼文。非三藏在烏仗
造文云云會釋意可之。一行禪
師本記文不此説故。二十卷本闕無
。温古再治義釋中後人加其言
  理趣經藏部收攝第四十四
問。可理趣經顯密二宗之諸部教中何藏
部所攝乎 答。大師理趣經開題云。龍猛所
傳十萬頌經就此本十八會經。此經則十
八會中第六會也此心言金剛頂經中第
六會説
疑云。檢彼經始終只説實相觀照般若。未
眞言祕藏。顯露祕密難辨。何定金剛
頂部所攝。況説處莊嚴同聞徒衆所説法門
文言次皆與大般若經理趣分異。加之
又題言般若波羅蜜多理趣品乎。若爾是經
定大般若經理趣分之同本異譯也。故可
顯教中般若藏部所攝。何判金剛頂經第六
。依之諸師多指此經理趣分同本異
。爾者何 答。不空三藏理趣釋意以今經
祕密乘教。若爾是密而非顯有何疑
理趣釋勘
然金剛頂經十八會指歸云。第六
會名大安樂不空三昧耶眞實瑜伽。於他化
自在天宮説。此經中説普賢菩薩曼荼羅。次
毘盧遮那曼荼羅次後説金剛藏等至
金剛拳菩薩及外金剛部般若理趣
第六會經題目并所説等皆當理趣經。是以
今釋金剛頂部第六會也。但至大般若經理
趣分文言相似之難。凡今宗意於諸教中大
乘了義經顯密差別。皆是金剛頂十八
會所攝也。演蜜鈔以大日經金剛頂部
第十六會説。即一切諸教攝入十八會中
意也。故彼鈔第一云。此經義當第十六會法
界宮處説也。所以知者。此經云如來加
持廣大金剛法界宮。又云説身語意平等
句法門。即與彼同如是會處一該一切。於
中法門亦復如是會處一該一切者。
此十八會處該攝一切諸教也。若爾大般
若經理趣分者是金剛頂部第六會説即與
趣經同説異本也。謂意者。於一會之内
顯密兩機。各任己之根機聞開顯密之悟
所以取同會之説即成顯密二教也。故金
剛頂經義決云。此地梵網經兩卷從此經中
淺略之行相梵網是顯教經而言
剛頂經之淺略。是豈非密同會異本乎。
今理趣經與理趣分亦即其事耳。是故二經
文言相似更非怪矣。安然教時義第一
云。彼菩薩大藏經是花嚴經廣本。大日義釋
多引爲證。然機有淺深教有顯密。故於
顯機聞爲花嚴經密機聞爲胎藏教。例
佛在他化天般若理趣分時顯機聞
般若十六分中第十理趣分也密機聞爲
金剛頂十八會中第六理趣會也。結集菩薩
機結集。文殊等結爲顯教。金剛手等結
密教云云先徳意如此。豈不依用
疑云。顯密大皆金剛頂經十八會所攝難
思。凡尋十八會之説處一十二處。謂
第一會阿迦尼吒天教王
經文
第二會第十一
第一會與同處
歸文
第三會第十會第
十六會法界宮。第四會須彌盧頂。第五會波
羅奈國空中。第六會他化自在天宮。第七會
第八會普賢菩薩宮殿。第九會眞言宮殿。第
十二會菩提道場。第十三會金剛界曼荼羅
道場已上依
指歸
第十四會與第十三會同處
密鈔
第一
第十五會祕密處。謂喩師婆伽處也。第
十七會實際宮殿。第十八會第四靜慮天已上
三處
亦依
指歸
然先付祕密宗教諸經説處未此十
二處。謂奇特佛頂經三十三天説之。六波羅
蜜經竹林精舍説。陀羅尼集經給孤獨園説。
葉衣觀音及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極樂世界
説。如是等也
況顯教大乘説處其廣
多也。然何云顯密大乘皆十八會中之説乎。
加之又指歸云。金剛頂經瑜伽有十萬偈十
八會故知十八會中説總有十萬偈也。然
大師付法傳下卷不空傳云。龍智曰。吾所
者心也。尋即授以十八會金剛頂瑜伽十萬
頌經并大毘盧遮那大悲胎藏十萬頌等文
文十八會十萬頌之外更出胎藏十萬頌。若
爾何言十八會中攝胎藏部大日經。又嘉祥
法花遊意云。如方廣花嚴偈凡有十萬偈
摩訶般若偈數亦同金剛頂經十萬偈中如
何攝入同數之花嚴般若等偈乎。加之大師
弘仁所進眞言宗所學目録諸經分三部
眞實大教王經瑜伽念誦經等七十四卷
金剛頂宗經。擧大日經底哩三昧耶等十
三卷胎藏宗經守護國界六波羅蜜等
五十部經雜部。此即三部各別遂不
之意也。是故一切顯密大乘攝屬金剛頂
部十八會之言亦難依信。次付顯教
入此十八會中更亦招過難。夫大師處處
釋云。顯教是應化佛説。即依他意趣之言
也。密教是自性法身之法。即説自内所證
云云能説教主眞應二身懸殊。所説法門依
自依他不齊。何以應化所説之依他意趣教
即攝法身所談之自受法樂境乎。所以不
理趣經是眞言教即第六會説而大般若
經理趣分同説爾者如何 答。先以顯密
大乘入十八會中者。十八會指歸云。初
會名一切如來眞實攝教王。有四大品
初品中六曼荼羅。所謂金剛界大曼荼
羅并説毘盧遮那佛受用身以五相現成
正覺又云。次都説前一一曼荼羅中祕
密助成方便散誦。次後示現釋迦牟尼佛降
閻浮提變化身八相成道○如是第一
此文心。如來住阿迦尼吒天魔醯首
羅宮自受用身正覺已。加被他受用身
而説眞實教王經。是爲第一會。及於教王
經所説四品中一一曼荼羅法而爲
成此法之方便。即往十方世界説顯密
諸教謂密教世界之密嚴經極樂世界之葉
衣觀音經等是爲第一會攝。乃至自性身如
來示現釋迦變化身於閻浮提八相成道。
是皆是第一會攝也。然此中八相成道之
言意顯第七轉法輪相。謂變化身成道爲
法利物也。所以指歸意於釋迦一代所説顯
密大乘十七會攝之外皆言第一會攝
耳。是則如南岳天台四教五時盡教法相花
嚴三時五教納法。此亦似彼。若爾所
之三十三天竹林精舍等諸處説法何不
第一會攝矣。次至金剛頂及大日經等同皆
十萬偈故不相攝之難。金剛頂經有
十萬偈者。且擧中本經。廣本繁多何留
。故金剛頂經義訣云。此經有百千頌廣本
○而其廣本復是菩薩大藏經中次略也。其
大經本阿闍梨云。經夾廣長如床。厚四五尺。
無量頌。在南天竺鐵塔之中又海雲金
剛界相承傳法次第記云。金剛頂經梵夾略
本四千偈。中本十萬偈。廣本則無量百千倶
胝那庾多微塵數偈若爾以十萬頌之言
加攝教不成之難矣。次自宗所學目録
別三部者。付現行流布教。若以金剛
界諸尊之印契眞言等金剛頂宗經。若取
胎藏界諸尊之印契眞言等胎藏宗經
兩部之外所説總言雜部是爲所説
之教相且作三部之別。非遂謂大日經等
是十八會之外説耳。次至密教法身如來説
内證顯教應化身佛隨他意之難。密教雖
自性身佛自受法樂之説。而爲因位人
時。即他受用身及變化等流演説此法。然
而應化如來藉自性身加持。其内證之任説
更不方便之詞。故尚云自性身佛説
矣。顯教所説唯應化如來擧佛智之一分
抂言佛徳之全分。所以依他意趣之説不
法身内證之境。然此兩教二機在一座而一
時聞同説。其顯機者教主是見釋迦亦菩薩乃
至天等隨
應不
教門唯聞佛智之一分。是即開顯教之
。其密機者教主是見毘盧遮那亦釋迦乃至
天等隨應不
教門廣聞佛智之全分。所以成密教之智
教迹分顯密由緒有于此。良顯密二教一座
同會説故。取彼中顯説尚攝密中十八會也。
彼法花顯露之説唯雖是釋迦之明訓。然妙
法蓮花瑜伽觀智軌意教主未必止口傳更
聞可

此大日經疏第七云。此經是法王祕寶不
妄示卑賤之人○今此本地之身又是妙法
蓮花最深祕處即此意也。故大般若經理趣
分雖*是釋迦説。然於自性身説理趣經何
一會同説義。所以可即是大般若波羅
蜜最深祕處。既般若法花相例是齊。何可
異求乎 已上且順演密抄釋義畢
或又一切大乘不必攝金剛頂經十八會中
。顯密分道兩部異教。況時處難知。何云
皆攝屬乎。但於理趣經與理趣分倩思。文
言相似其義猶如先成。付一時一會説
淺深兩機顯密二經也。例如義訣意釋
梵網經其文上
顯密大乘十八會中攝不攝義
後義爲
  法花經顯密二藏料簡第四十五
問。以法花經顯密二教何攝之耶 答云云
疑云。兩方難思。若言顯教所攝者。妙法蓮
花經瑜伽觀智儀軌云。若修持妙法蓮花經
若男若女則須依修眞言行密行菩薩道
等文既瑜伽儀軌訓菩薩密行。所説法門何是
顯教分齊矣。若夫言祕密宗教者。凡祕密教
中束有五種法門則與顯教共也。謂諸
尊之種子三昧耶形曼荼羅界密印眞言是
也。檢法花始終種子三昧耶曼荼羅印契
四種都不之。至第五眞言纔雖其文
是諸尊所證各別密言故亦不
教之證。是即可顯教中所許權而不實之陀
羅尼。加之大師處處釋云。祕教法身如來所
説。顯教應化身佛開演云云然法花是釋迦
教主自性身説。何指此經祕密
乘法。故法花開題云。所謂妙法者且有六重
淺深。一染淨本覺妙法。二清淨本覺妙法。三
一法界本覺妙法。四三自本覺妙法。五一如
本覺妙法。六不二本覺妙法。就此六重
顯密妙法者。初五顯妙法。後一密妙法。
又前五中初四顯。後一祕。又四本覺中更有
顯祕。初顯後祕。如次可知。今所説經者染
淨本覺之妙法也。何以得知。他受用身應化
佛隨機所説故大師既應化所説爲所由
而取六重妙法中最淺之妙即成經題目。故
知此經顯而非密。況又大師法花胎藏相對
十種不同即成法花淺略之理。爾云
何 答。廣披佛語兼亦案三國傳燈阿闍梨
。今經是祕密乘教所攝也。謂毘盧遮那如
來説法花曼荼羅威儀形色方訓祕密曼荼
方位。又西天四依高祖出觀智儀軌即示
法一乘祕密行儀。震旦一行禪師製大日經
而成彼經宗旨與法花。故疏第七云。
此中開示即是佛之知見。與法花義同等文
又云。如釋迦出世四十餘年。因舍利弗等
慇懃三請方爲略説妙法蓮花義。今此本地
之身又是妙法蓮花最深祕處。故壽量品云。
常在靈鷲山及餘諸住處。乃至我淨土不
毀而衆見燒盡。即此宗瑜伽之意耳又處
處文多引法花義。是即謂法花。祕宗之
一乘便擧此妙法蓮花義。令同彼胎藏蓮花
有學者云。一行阿闍梨本是天台所學
人故。今取眞言之談抂令本宗之義
云云此言尤非也。法花亦是祕密教。豈與
大日經淺深乎。有義云。又是妙法蓮花
最深祕處者。凡法花所説不今宗矣。大日
經所説本地身即法花所説之最深祕處
云云此義又不文之首尾。次下引法花
所説常在靈山之身土即此宗瑜伽之意。
豈非法花與眞言相同乎。本朝弘法大師
數本祕釋法花義理。皆顯祕密之意
今仰金言聖心何云法花非祕教。但遮
難者。先經不諸尊種子三昧耶等者。凡
諸部經典其所説非一准。或有唯示
顯機。金剛頂大教王經是也。或
唯説顯教藏機。常途顯教是。
或有訓顯密二機。最勝王經等是也。故
大師彼經祕密伽陀序云。今見此經傍説
顯義正以眞言今法花經即其流也。
故大師法花經釋云。今釋此蘇多覽且有
。一顯二祕等文良唯有一乘之説淺略深
。佛智一音之内兼引顯密機。故顯露圓音
之詞不種子三昧耶等之不共佛法也。雖
然非祕教機根之前不其法。謂大師開
題云。就梵名釋者。所謂sadharmap@l@n@darikaa
tra@msa者是則攝一部法曼荼羅諸尊祕密
之號。蓮花部曼荼羅中央八葉中有八佛。加
中臺尊則九佛。題目九字則是種子眞言等文
此經佛説題之九字。即題大日并四智四行
種子。亦示諸尊密號。此豈非眞言教之不共
乎。又見寶塔品説寶塔踊現。是即五輪
塔婆大日如來三昧耶形也。然諸教中説
照尊三昧耶形。未此經之靈塔踊現形色
嚴重。此亦不三昧耶形乎。又觀智儀
軌云。其壇三重。當中内院八葉蓮花於
花胎上。置窣都波塔於其塔中。畫釋迦牟
尼如來多寶如來。同座而坐。塔門西開。於
花八葉上東北隅首右旋布列安
八大菩薩等文威儀形色
法同
儀軌既説曼荼羅。爰
知彼經衆會示曼荼羅法門若衆亦悟
解曼荼羅法門。若衆會不其法時衆亦本
此解者。軌豈作其説乎。既知説種子
三昧耶曼荼眞言四法。如何不祕密乘
矣。次至法花是釋迦應化身説之難。依
經現文實如所難口傳
更問
但於難之開
題釋。彼且叙淺略一邊故言初染淨本覺
妙法。又十不同釋是出顯露所談淺略
。即示眞言懸隔。非經所説偏如
是。故彼第九不同云。顯露者法花意也。胎藏
祕密此即付一經内且顯宗所執之淺略
邊言法花密宗所許之深祕義言胎藏也。
若爾十種不同釋只示顯露祕密二邊。非
經意遂留淺略義
疑云。若言法花有淺略深祕顯密兩宗
者。餘大乘同亦可此義。何不爾乎。次儀
軌所説曼荼羅者。即取聖衆集會説法儀式
立此壇也。若爾曼荼羅聖衆始自序品
終至勸發品。一切時處皆有而可圓滿曼
荼羅坐位。若曼荼羅聖衆中有一尊闕減
時即不説一乘。有縁之衆未具不
荼羅義故。然尋所説曼荼羅之聖衆。中央塔
婆及所坐如來見塔品時始現其形。葉上南
方妙音第二十四品時來。葉上北方普賢經
之終影迎。既不一會之終始。何云輪圓
具足曼荼乎 答。教迹義味之具不具只任
能化之佛意亦可所化之機情。何以
十難一切一該。是即符順菩提流支一時
教之義。寧不諸師輕謗之邪言乎。所以
法花具淺略深祕一切大乘同爾
矣。法花所説如來及傳法證者誠言。學者
仰取信。豈私迴審慮強例難餘經乎。次
曼荼羅義云云依憑口傳
輒載
問。法花淺略深祕與次上門所成理趣經理
趣分之淺略深祕其義爲同爲異。若言
者。觀智儀軌就現行流布妙經其深
祕行儀。又大師開題等意皆於此一經
密差別。依之妙法一乘祕密修行之人披
行之經本學深祕之口傳。何云理趣
經理趣分之顯密別經而爲淺深其義相同
乎。若依之言法花就一經顯密淺深
理趣經義異者。同於祕密乘義淺略深
時。誠付一經中亦可其旨。然今淺略
顯教深祕爲密藏。義門懸別。何一文中
現乎。是故深祕一乘者准理趣經義淺略外
別論之。爾者如何 答。理實於法花
理趣經與理趣分淺略深祕二經。夫
純上頓悟機之前豈無祕密一乘之談乎。然
世間流行之法花唯有此一部之妙法。是故
傳法聖者以祕密行人時。付彼現流經
其深祕儀。但一經許顯密之淺深。於
何傷爲言一文有淺深差異者。又顯露
祕密豈不之乎
  今教不輒示人所由第四十六
問。今宗意無器非器授法乎 答。
魔醯首羅説迦樓羅阿尾奢法云。此法一切
迦樓羅法中最殊勝。祕密難得。汝當
法器堪傳受而傳與之。若傳與非器人
即損他已後此法不成。是故應極祕密。勿
妄傳授之此文心唯取法器而簡非器
也。餘法例亦如
疑云。佛法離慳悋大悲行法施。若擇人授
法者。豈順大惠平等之行乎 答。尊勝破
地獄法云。祕藏文句實不思議。只恐聲聞法
師小乘持律生疑不信返益其罪。譬如
稚子最憐念庫藏珍寶傾竭不惜唯
干將&T054893;運用故傷其體
是故如來密傳大菩薩聲聞劣惠
又大日經疏第三云。如世人慈育稚子
復情無所悋而不與干將&T054893;
運用方便故必傷其體。今此法門亦復如
是。即心成佛旨趣難知。恐未來衆生輕
故返謗此經佛説。又經文有淺略
深祕二釋○以密號故謂是因縁事
心生慢易。自言。我行眞道。何用呪術事
耶。以是等因縁匱法業。於無量劫
惡趣中等文鈍根小智之類更非受法之
。嫌是等非器輒示此法矣。是即爲
彼等之謗法墮惡。非傳授之不大悲平
。又不空羂索經菩提流
支譯
第二十二云。若有
荼羅苾芻苾芻尼族姓男族姓女是壇者。
其像腸中則血流現發大吼聲。是栴荼羅人
特勿此曼荼羅像三昧耶。縱得見者
乃至法人具持戒行信見根正
三業清淨乃至是清淨治法者。觀音
金像腸不血現若非器見像。其像現
法驗。若擇器示法。其法現善相
効驗。是又法爾法然道理。故嫌非器

問。爲鈍根小智等都不此深法。其意實
然。何行訶哩底法之時言器非器
他人乎。其説者所謂訶哩底母法
云。必須愼密勿使人知。勿人前此眞
此文説訶哩底母法之時作法也。
今既不簡別之辭混云使人知。豈不
器非器此法乎 答。凡佛法
遮門。其意亦非一准。謂爲小智
者。如來大悲爲所化機根罪也。
行法之時不他人者。瑜伽爲神呪
靈驗之也。夫神呪之靈驗必依行者
之敬重。若不之輒示人者即成法定
神驗。故云必須愼密勿使人知也。不空
羂索經寶思
惟譯
下卷云。呪人得此如意寶珠。所
須皆遂利益無量諸衆生類皆令快樂富貴
自在。呪人復以種種香花供養寶珠。唯應
自見他人。若示他珠即失神變復不
自在等文諸祕密法皆同此意。若其法輒示
人更失呪之神驗即不之悉地。是故深
之訶哩底母法即顯此意耳。或又訶哩
底法非其器非器之。若對非器
此呪者失法驗勿使人知此尚
守神
呪靈驗
之意也
疑云。妄示人神呪失驗不明。夫呪法本有
神驗。隨行人其徳。何今依他人
本有靈驗矣。利刀本有刄。能斷物速疾。
若以彼示他時豈失物之用乎。法驗亦
復如是。何示人失威乎 答。諸法之因縁
思議境界。愚夫之心識何妄責其故矣。
世人染衣時雖好色。若妊者示之即失
其色。雖是世間現見事敢知其因縁
今言所由誰生疑慮乎。祕密神呪
亦復如是。行者雖呪驗。若非器示之即
其驗。佛語無虚妄。何不信之。況又有
神驗法須必敬重之。于此敬重者祕不
示他也。夫世俗珍寶若重之者必安庫藏
輒示人出世深法亦以如是。深納心藏
是云敬重。今敬重不人者。是堅固信心
謂也。若信心深轉定感法靈驗。故不空羂索
經下卷云。若有信者呪方便而調伏之
能現菩薩種種神變若人信心不深厚
者不法故輒示他人。是人以信水不
故眞言淨影不于中。呪影不現故呪驗自
失。一字頂輪王軌不空譯
五言本
云。本尊諸教法除
受法諸同行人亦不爲説。縱已得
。纔説便散失。現招諸殃禍中夭地獄
是故常守護是誡不信之説也。誠如來重
法更不妄説。故於法得自在。爰不信輕
教拒不佛勅。故於法失勝利矣。愚夫
重法而謬不重。檢其罪過是謗法攝
也。是故非失呪悉地兼亦招現當之殃
。祕法於心内意在于此
  極樂世界自性受用等四土分別第四十

問。今宗意爲安樂世界通自性受用變化等
流四土爲當局一土歟 答云云
疑云。兩方難思。若唯局一土者。凡今宗意
一身之處備四身。大日等諸尊皆有自性乃
至等流身。若爾於所居國土亦一處可
四土。然彌陀國界名曰極樂。彌陀有四身
國土何不通。若又通四土者。無量壽儀軌
云。極樂世界聖衆圍遶無量壽佛廣如無量
壽經所説故知祕宗心習極樂國土
無量壽經説也。然尋彼經所説國界莊
嚴偏説他受用身之一土而不餘土。能
化教主亦局八萬四千之相好而不増不減。
豈上及周遍法界之自性身下通三十二相
之變化身乎。佛身既如是。國土何兼四種
矣。爾何 答。委見顯密之諸教。安樂世界廣
四種國土也。無量壽儀軌云。正念修行決
定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得初地彼土
上品生是初地境界者。即顯他受用土之義
也。故觀無量壽經云。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
。一一相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下文云。
先所説無量壽佛身量無邊非是凡夫心
力所等文此即説他受用身也。佛身既他
受用。國土亦可已上他受
用土證
儀軌亦云。想
無量壽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了了分明
觀經云。若欲心生西方者。先當於一
丈六像此二文説變化身佛也。言
十二相之丈六佛三十二相變化身者如第十
二門四種法身料簡中具記
身是變化佛。國土豈不爾乎已上變化
身土證
觀經
云。於圓光中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化
。一一化佛亦有衆多無數化菩薩以爲
又云。無量壽佛化身無數與觀世音大
勢至此行人之所此文化佛者即
示等流身也。聲字實相義云。經云即時
出現者。此文明等流身等暫現速。此心
暫現即滅之化佛等流身等流身義
第十二
門四種法身料
簡中具記
化佛能化之行者於
所見之國畔何不等流土已上等流
身土證
自在王如來儀軌説五相成身中第三成金
剛心云。其引蓮花中放無量光隨光流
無量無邊際極樂世界。一一世界妙寶莊嚴
皆有觀自在王如來。與諸聖衆前後圍遶
五相成身觀是證自性身功徳。此觀所得極
樂界寧非自性身之土乎。又理趣釋觀自在
菩薩理趣會品之釋云。誦持四種清淨般若
理趣一一門周法界周而復始。成
法界自他平等。或時想已身hr@i@h紀利字門成
八葉蓮花等文四種清淨者彌陀四親
近法利因語三摩地也
又云。hr@i@h
利字亦云慚義。若具慚愧一切不善
即具一切無漏善法。是故蓮花部亦名法部
此字加持極樂世界水鳥樹林皆演
法音上入一法界之理觀自在尊四
種清淨理趣。亦行者已身之内想紀利字門
次下出彼字所成之極樂水鳥。何忽簡法性
之極樂。故此文兼亦叙眞土之極樂耳。次又
云。若人持此一字眞言。能除一切災禍
命終已後當安樂國土上品上生
此釋顯他受用土也。良一部之始終間雜
遂顯四種身土。知西方淨刹之嚴相不局止
受用極樂既如是。餘
佛土例之可
已上直尋教文以料
簡四土之義。若據彌陀實具功徳。安養之四
土是理在絶言。更不尋求者歟
  龍智阿闍梨所住國界第四十八
問。大師叙龍智和上事玄奘三藏行状
然者云五印度中何界住乎 答。付法傳云。
第四祖號曰龍智阿闍梨耶○或住南天竺
弘法利人。或遊師子國勸接有縁。故玄奘
三藏行状云。南天竺磔迦國菴羅林中有
長命婆羅門。年七百餘歳。觀其面貎可
三十許。明中百論等云云是龍猛菩薩弟子。
法師就停學中百論等。及受諸經等
此觀之。玄奘三藏亦
是龍智菩薩弟子也云云
疑云。玄奘行状云。於是辭去既到護衙
。可汗甚歡喜差人還送。終達迦濕彌羅
○出東南磔迦國○次到磔迦東境
大菴羅林。林中有一七百歳婆羅門。觀其面
三十許。明中百論及吠陀書。云是
龍猛弟子。法師就停一月學經百論此傳
意見磔迦國是北天之國。從迦濕彌羅國
磔迦國慈恩傳第二言。磔迦國
北印度境。其意同
何大師引
此傳而南天竺乎 答。有義云。南天竺磔
迦國者展轉書寫之間謬南字也。可
天竺云云今案付法傳起盡字謬也。上
文云。或住南天竺或遊師子國云云師子國
南印
度之境。而非印度之境。見
慈恩傳第四并西域記第十
此意成龍智唯住
天之境也。其所以師子國是南天之隣國。
今言遊住兩所。定知顯南天也。爲
次文云。故玄奘三藏行状云等云云若爾
何出北天之國乎。見文言之首尾定成
天義也。所以今案大師意云。龍智決定居
南天國。故付法傳云。又貞元新定釋教録云。
龍樹菩薩弟子名龍智。年七百餘歳。今猶見
南天竺國授金剛頂瑜伽經等文所引貞
元録第
十四
又云。貧道大唐貞元二十二年於長安
醴泉寺般若三藏及牟尼室利三藏南天
婆羅門等説。是龍智阿闍梨今見在南天竺
授祕密法等文貞元在二十年。今二十二年
者二字謬也。下云。和尚貞元
二十年於醴泉寺弟子僧義智立金剛界大曼荼
。于時般若三藏及諸徳等法筵云云 准思此
。上於醴泉寺般若三藏
等説者。是貞元二十年事也
唯貞元録言
智在南天。又般若三藏及牟尼三藏并南天
竺婆羅門等皆同語龍智現在南天。故知彼
阿闍梨所住定是南印度也。然磔迦國南北
之印度倶有其國。北印度磔迦國者行状并
慈恩傳第二所出國是也。南印度磔迦國者。
西域記第十云。從此林野中南行千餘里至
駄那羯磔迦國亦謂大安達邏
南印度境文
龍智所在磔迦
國者。依般若三藏等三人同説是南天駄那
羯磔迦國也。然玄奘行状北天磔迦國中出
其事者。是以國號同故謬南天之事
北天國也。今大師雖行状而探其實
南天竺磔迦國
疑云。若知行状説其辭有謬失者。只依
元録等事。即可足。豈出行状文乎。
又慈恩傳意同北天國事中示龍智因縁。寧
兩傳同謬乎 答。雖行状有謬浪&MT04627;
其北天強引此傳説。實有深所由。謂顯
教學者從昔已來大疑眞言禀承。恐言
佛説。然玄奘行状中明龍猛之弟子長命
婆羅門玄奘法師就已受學中百論等。今
顯教法將玄奘三藏既隨龍智阿闍梨教。然
者豈顯教學者輕傳智所傳之眞言乎。爲
此意方引彼傳説也。故引行状文
云。以此觀之。玄奘三藏亦是龍智菩薩弟子
此言即成其意耳。引行状説意趣在
此矣。次行状與慈恩傳其詞同者。聞三藏
後人出傳。若爾二文豈不同乎。是故行状
若有謬者。傳亦隨之 釋迦法悉上卷了
  磔迦國北印度也
保延五年冬比理教房重譽十卷所令作進
勸修寺僧都御房也
安元三年六月四日於法住寺北三昧堂僧
坊書寫了   求法沙門 乘遍之本
文治五年五月十九日於醍醐寺文作并立
軸表紙了      金剛佛子成賢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