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顯密差別問答 (No. 2435_ 濟暹撰 ) in Vol. 00

[First] []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435

顯密差別問答一一問答中重重問答且略之
又此問答且依十住心論次

第淺深
論之
問。顯一乘密一乘顯密名異故一乘爲異。亦
一乘意同故一乘爲同耶答。顯密名異故
一乘義理天地玄隔。一乘言同故顯密各各
有一乘義也
問。顯密二種一乘如何天地玄隔歟答。依
十住心論者。顯一乘有四種。乃至有無盡
一乘。又密一乘亦名金剛一乘
亦云眞言
有一種一乘。乃
至有無盡一乘。祕密重重。横竪無際限歟」
問。就顯一乘竪論大分有四種者何歟
答。顯一乘四重四種一乘者。第一他縁大乘
住心。有十義一乘。其十義者。一者引攝一
類不定姓二乘二者爲任持所餘地前
菩薩
三者
法等故眞如四者無我等故。五者解脱等故
花障
解脱
六者姓不同故二乘不
定姓
七者佛於有情同
自體意樂故。八者二乘於佛得同自體意
樂。同名菩薩得授記別故。九者化故化二
十者究竟故無過此勝果故。法相宗以此十義成一
乘義。但以三乘五乘爲實一乘爲權。
故解深密經云。説五
乘實一乘權説文
問。就十義一乘五乘差
別性眞如一故云一乘。是已實不權。三乘
ナレ&MT01302;。無我性空一ナレハ云一乘。是等皆實。何
故云一乘權三乘實歟答。五乘差別我空
一三乘人異眞如一名一乘是實。但五乘性
異名一乘是無實。故説一乘權五乘實。非
無理。一名一乘義。故慈恩釋云。依諸淨道
清淨者。唯依第一無第二。故於其中立一
乘。非有情性無差別
問。大日經所説他縁乘法無我性。是解深密
經所説第三時教非空非有中道理。若説非
空非有理是已一乘。何云三乘教歟答。
解深密經第三時教説非空非有中道理是唯
識依他諸法實性。佛説是理則一乘ナレ&MT01302;。聞者
必有三乘五乘益。故名三乘教也。亦斷惑
證理位差別故名菩薩教也問。所聞理是
一。所得益何異歟答。所聞理無一三五乘
相無相寂滅ナレ&MT01302;。聞者三乘五乘性異故。得三
乘五乘益故。名三乘教也問。何故所聞
理一所得益異歟答。所聞理一五乘姓異
故得五乘益。如似甘雨是一味草木大小潤
異。故稱普爲乘教。名三乘教。當知他縁乘
教是理一事異故。一乘理中有三乘益也。因
之大日經疏第三明第二劫般若二乘共聞
者。第二劫般若三乘機共聞有三乘各別益
故也以如上十義一乘眞言宗爲他縁大乘住心淺略
一乘義。花嚴宗爲大乘始教直進門一乘義。法花
宗爲名別
義通一乘
問。第二覺心不生心一乘義相云何歟答。
覺心不生一乘者。謂一切諸佛一切衆生心
性法界如來藏理本來法爾。一心一味不生
不滅不斷不常不去不來不一不異遠離八妄
無相第一義諦也。三論宗此八不正觀無相
理名一乘。亦名佛性。亦名中道。此一乘義
門以理内理外二門。釋事理法門。理内者
眞諦第一義諦也。理外者有爲無爲和合非
一非異梨耶諸法乃至事理各別諸法也。若
入理内第一義諦門。皆同不思議眞不思議
俗。故若入第一義諦眞俗皆第一義諦。若
入眞諦皆眞諦。若入俗諦皆俗諦也。具如
十住心論第七説。又如三論玄義一卷大乘
玄論五卷二諦章八不章佛性章明之。此覺
心不生心一乘義門。論理是一相一寂理。論
事則一相一種事。又行位次第粗細淺深經
三大劫數至佛果故云菩薩教也。未明法
界總持周遍圓融理事。故不及佛乘圓教
也。以此覺心不生心一乘義理爲三論宗。
二諦中道一乘究竟義理。天台四教之中爲
第三別教義理。花嚴五教之中爲第三終教
大乘義理也。此覺心不生心一乘理三乘共
聞。或有三乘益故。名三乘教也。第三一道
無爲心一乘者。是法花一乘。以開三顯一開
近顯遠妙法一乘爲宗。此宗除法花餘一
切諸經爲隨他意教。法花爲隨自意説。故
法花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
三。除佛方便説又云。正直捨方便但説
無上道法花玄義云。當知花嚴兼。三藏
但。方等對。般若帶。此經無兼但對帶。專是
正眞無上之道。故稱爲妙法也釋籤云。法
花已前皆曰隨他。故前教中雖並有融以
兼帶故並屬隨他。未堪聞教名不救速。唯
至今經開諸不融唯獨一融前使諸部同一
妙法。出世意足云云又法花玄義云。此妙法
蓮花經者。本地甚深之奧藏也。文云。是法不
可示。世間相常住。三世如來之所證得也。
乃至妙者十界十如之法。此法即妙。此妙即
法。無二無別故言妙也。又妙者自行權實之
法妙也應知以超八圓妙爲妙經一乘也。
此中有四種一乘。所謂教一・行一・人一・理
一是也。具如疏釋。乃至無量乘者。凡十
方法界一切衆生心行本習不同無量無數。
一一本習爲法門主。一一各各具足横竪一
切圓徳。一一各各周遍法界互相圓融。故
釋籤云。各稱本習而入圓乘。本習不同圓
乘非一。故經云。七寶大車其數無量凡十
方法界所有一切衆生心行本習無數無量邊
畔故。云無盡一乘也。又一一當位即是無
始無終無近無遠本來常住頓極頓足圓頓速
疾妙覺究竟最極醍醐之妙果佛智。故法花
説云。正直捨方便但説無上道。因之眞言
三摩耶戒明於諸顯教最極醍醐之妙果也。
十住心論第八説。於諸顯教是究竟。理智法
身望眞言門是則初門問。法花本地法
身如來爲一切衆生世世番番以種種方便
種種權教。調伏調養一圓妙法機縁。今正
直捨方便。但説無上道令一切衆生開示
悟入佛之知見。故所説教法是本有本地妙
覺果海智惠ナレハ。初後皆是ナレトモ。今爲所被機縁
必有六即淺深明昧。以此妙法一乘。十住心
論第八説入佛道初門。大日經疏釋初法明
道。是六即位中開佛之知見十住位也。從此
以後瑩四十一品昧明。更無明昧。究竟妙覺
果海智惠無始本有佛智云何偏可云初法
明道十住位歟 答。大日經所説心續生十
住心分位淺深一一則是一句法門。故大日經
所説第八住心如實知自心一句爲法花一
部始終六即因果四教五時總持妙法蓮花。
故初住妙覺同爲一句法門。故初住妙覺通
爲眞言入佛道初門也此云。佛道者非顯教妙
覺究竟佛道。指本有金
剛界祕密莊嚴
大日如來
乃至此眞如法身有眞如受薫之
極唱勝義無性之祕告時爲極無自性心一句
也。第四極無自性心一乘名花嚴一乘。此花
嚴一乘宗中立三種一乘一存三一乘。二遮
三一乘亦名同教一
乘。三直顯一乘。花
嚴宗顯一乘爲本
五種一乘一八義十義等一乘。是
大乘始教一乘。二佛性
一乘。是終教一乘。三絶相一乘。是頓教一乘。四同教一
乘。以三乘同一乘故。五別教一乘異三乘故名別教一
乘。花嚴宗以別
教一乘爲宗也
花嚴宗於第五別教一乘分
因果二分以因分教爲別教一乘。果分離
教説故。離機根故果性不可説故唯證相
應故不可説也。乃至無盡一乘者十義無盡
法門一門具足十十無盡性海圓明法界縁起
中玄六相衆徳。一一諸門亦復如是。此一切
諸門十十無盡互爲相即互相入。一一圓融
各各主伴具足。十十無盡重重無盡。無窮無
盡終離始終。故名無盡一乘也。花嚴性海
圓明眞如法界不守自性。隨縁十十無盡爲

第五。密教一乘者。諸顯教所絶離妙覺果海
本有内證同一體性故。亦名金剛一乘。此金
剛一乘者。自性法界身心王本初不生堅固
金剛同一體性旋火輪故。名同一體性金剛
一乘。此同一體性金剛自性所成諸無法然
輪圓三密天珠渉入遍虚空重重無礙過刹
塵故。名祕密曼荼羅。此祕密曼荼羅中一
尊一門同一體性金剛故。法然輪圓我三密
故。一一諸尊名金剛一乘名祕密曼荼羅
無窮無盡塵數不可説故。名無盡金剛一乘
也 問。何故名金剛一乘祕密曼荼羅歟
答。諸顯教所絶離。最極醍醐究竟妙覺果海
自性法身本有内證法爾常恒法然不壞堅固
不動五智無際智盡虚空遍法界同一體性金
剛故。名金剛一乘。此金剛一乘自性所成心
王心數四種法身四種曼荼羅身塵數不可説
無盡莊嚴藏微細法身各具五智無際智法
然輪圓我三密天珠渉入遍虚空重重無盡
過刹塵。佛智内證祕密曼荼羅非自性法身
慈慧本誓神變加持者。十地等覺不得見
聞。何況二乘凡夫。故名祕密曼荼雖。乃至顯
教終生究竟果位佛智。竪輪則顯密異故未
證知。自心本有内證祕密曼荼羅必依本有
法身教授。内證開時自能證知。故名祕密曼
荼羅也問。顯教終生究竟果位佛智未證
知本有内證祕密曼荼羅者云何辨。顯密二
教論説。如是絶離並約因位談。非謂果人
已云非謂果人。以知又終生究竟果
位佛智可證知内證祕密也。何云顯教究
竟位佛智不知内證歟答。二教論不分
顯密三身。但以總相三身約因果二位論
顯密差別。故爲因位人。應現佛身説法地前
地上並名顯教。妙覺究竟果位人應説法
名祕密教也。但十住心論竪約十住心教
理。次第轉勝乘乘差別有淺深故。前住心
果佛不知後住心。初心其次第轉勝如是
故。故疏第三云。佛爲十地説般若。九地非
其境界論次第轉勝差別時。前位人不
知後位人擧足下足故。何況十地等覺乃至
權佛難思佛智説顯密二教差別時乎。顯教
三身但不知密教三身境界。義理炳然也」
問。顯教他用變化亦可爾。妙覺究竟法身如
來云何不知密教三身歟 答。雖法身名
字同顯密二教異故法身異也 問。顯密二
教法身如何異歟 答。若依教門説相者。顯
教所説妙覺究竟果海。理智不二一心萬徳。
恒沙法門體性本地常寂光。妙理性海圓明。
不思議法界一心如來藏理爲一大法身。此
法身境界諸顯教稱嘆。言斷心滅。唯佛與佛
乃能究竟。乃至果性不可説。未説此法身
本有内證四種法身四種曼荼羅三密平等輪
圓具足重重不可説祕密莊嚴淨妙法身。今
此眞言祕教説諸顯教所絶離妙覺究竟法
身本有内證祕密横竪甚深無窮無盡祕密莊
嚴法身故。永異説顯教法身也
問。法花開顯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是法
住法位世間相常住。眞開示煩惱業苦三道
即是法身苦道般若煩惱解脱結業三徳祕藏智
信具足信解終行不改凡夫即身成佛。其理
可爾。今眞言祕教所説四種法身顯教妙覺
究竟本有内證祕密法身故。凡夫位不其分。
云何爲衆生名神通乘説即身成佛歟
答。法花眞等至極大乘顯教。以言斷心滅無
相不相一實中道實相妙理眞如法身爲究
竟理。開顯十界因果唯是一佛乘。開示煩
惱業苦三道法身般若解脱三徳祕藏。令一
切衆生證入無相寂滅法身理。以爲究竟正
覺。未説彼法身本有内證無盡莊嚴種種不
思議祕密。今眞言祕教竪論淺深。顯教妙覺
如來不知。眞言祕密。横開祕密。十界因果
十住心分位一一本來法爾。四種法身四種
曼荼羅故究竟眞實即身成佛。唯眞言祕教
所説也。故十住心論第一云。若能明察密號
名字深開莊嚴祕藏。則地獄天堂佛性闡提
煩惱菩提生死涅槃邊邪中正空有偏圓二乘
一乘皆是自心佛之名字。焉捨焉取又云。
若竪論則乘乘差別淺深。横觀則智智平等
一味。惡平等者未得爲得不同爲同。善差
別者分滿不二即離不謬。迷之者以藥夭
命。達之者因藥得仙。迷悟在己。無執而
到。有疾菩薩迷方狂子。不可不愼又大
日經疏第一云。今就此宗謂。終如是道迹次
第進修得住三平等處故名爲句。即以平
等身口意祕密加持爲所入門。謂以身平等
之密印語平等之眞言心平等之妙觀爲方
便故。逮見加持受用身。如是加持受用身
即是毘盧舍那遍一切身。遍一切身者即是
行者平等智身。是故住此乘者以不行而
行以不到而到。名爲平等句。一切衆生皆
入其中。而實無能入者無所入處。故名平
等。平等法門則此經之大意也又云。經云
皆同一味。所謂如來解脱味也。所以然者。
一切衆生色心眞相從本際已來常爲是毘
盧舍那平等智身。非是得菩提時強空諸
法使成法界也。佛從平等心地開發無盡
莊嚴藏大曼荼羅已還。用開發衆生平等心
地無盡莊嚴大曼荼羅妙感妙應。皆不出阿
字門。當知感應因縁所生方便亦復不出阿
以上論疏文意明一切衆生一切諸佛
色心依正本來法爾本初不生即是法佛三密
法界曼荼羅也
問。眞言門菩薩斷三妄執行相如何 答。眞
言門菩薩斷三妄執時有二種行相。一者直
觀自心淨菩提心頓度三妄。二者直修行
眞言三密頓度三妄超入淨菩提心門歟」
問。直觀淨菩提心行相如何 答。眞言門菩
薩直觀菩提心者。直觀自心本不生際也
  問。如何觀自心本不生際歟 答。自心念
念起時於根塵識等陰界入。即陰求心離陰
求心皆不可得相在亦不可得。如是觀故即
時懸悟自心本不生際。於如來知見大菩提
道中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此即疏第一卷釋
也。又云。今眞言行者於初發心時直觀自
心實相了知本不生。故即時人法戲論淨。若
虚空成自然覺。不由他悟。當知此觀復名
頓悟法門也。經云。祕密主。此菩薩淨菩提
心門名初法明道。菩薩住此不久勤苦便
得除一切蓋障三昧者。入佛智慧有無量
方便門。今此宗直以淨菩提心爲門。若入
此門即是初入一切如來境界。乃至言法
明者。以覺心本不生際其心淨住生大慧。
光明普照無量法性見諸佛所行之道。故
云法明道也又云。眞言門菩薩淨菩提心
得除蓋障三昧開佛知見故。見八萬四千
煩惱實相成八萬四千寶聚門又云。何即
知菩提心生。今佛告云。超百六十相續心
即是淨菩提心又疏第二云。若以淨菩提
心爲出世間心。即是超越三劫瑜祇行
等釋文明眞言行者直觀自心本有淨菩提
心度三妄執行相。具如經疏明也問。眞
言行者直觀自心本不生頓斷三妄得除
蓋障三昧開佛知見。是爲究竟正覺爲分
正覺歟 答。眞言行者初得除蓋障三昧
開佛知見即與諸佛菩薩。同等住位是分正
覺非究竟正覺。此分正覺是顯一乘初住位
以上功徳生。自行化他得不思議自在。是則
眞言行者中成就悉地分齊也。故疏第一云。
若得此三昧者即與諸佛菩薩同等住。當
知行人則是位同大覺也。以其自覺心故
使得佛名。然非究竟妙覺大牟尼位。於如
淨月雖體無増減。然亦明漸漸壞乃至第十
五日方能動大海潮也 第二直修行眞
言三密頓度三妄超入淨菩提心門者。今
漸入直言行者。爲求中成就悉地入本尊
三摩地修行三密一生超入淨菩提心門。
故疏第二云。今此諸菩薩直以眞言爲乘
超入淨菩提心門。若見心明道時。諸菩薩
無數劫中所修福慧自然具足又云。眞言行
者初入淨菩提心。雖未於無數阿僧祇劫
具備普賢衆行滿足大悲方便。然此等功
徳皆已成就。何以故。即是毘盧舍那具體法
身故。是以經云無量無數劫乃至智慧方便
皆悉成就也又云。若常途諸論所明。證
此心時即名爲佛。是故舍利弗等一切聲聞
縁覺盡其智力不能測量。經云所謂出過
一切聲聞辟支佛地也。以行者得此心時即
知釋迦牟尼淨土不毀見佛壽量長遠本地
之身與上行等從地涌出諸菩薩會同一
處修對治道者雖迹隣補處然不識一
人。是故此事名爲祕密。又此菩薩能於畢竟
淨心中普集會十方法界諸佛菩薩。亦自能
普詣十方供養諸善知識詢求正法。唯獨
自明了。諸天世人莫能知。由此因縁復名
祕密眞言行者超入淨菩提心門知釋迦
牟尼淨土不毀見佛壽量長遠本地之身集
會十方法界諸佛菩薩位。是顯一乘初住以
上位功徳也。眞言祕教是中成就悉地分齊
也。上成就悉地果是毘盧舍那究竟位也。若
證金剛薩埵位亦名上成就悉地。是同大
日即身成佛故也。故菩提心論説。瑜伽中諸
菩薩身皆同大毘盧舍那佛身。又大日經疏
第三明。本迹倶不思議加持不二。輒從一
門而入皆見心王也。疏第二文云。已歎入
眞言門功徳竟。然行者復以何法入此門
耶。故經次云。所謂空性。空性即是自心等
虚空性。上文無量如虚空。乃至正等覺顯現
即兪此心也。乃至離眼耳鼻舌身意。已上
一道無爲心也。乃至極無自性心生。如是初
心佛説成佛因。故於業煩惱解脱而業煩惱
具依行者解脱一切業煩惱時即知一切業
煩惱無非佛事。本自無有縛。令誰解脱
耶。已上極無自性心花嚴別教一乘初住以
上功徳也。此等皆眞言祕教中成就悉地分
位功徳也。雖一道無爲心生極無自性心生
功徳不可思議微妙。從此以得瑩四十一品
明昧證入妙覺果海極無自性心極果佛。雖
心佛究竟竪論乘乘差別有淺深。故未證
妙覺果海本有内證祕密曼荼羅也
問。法花宗觀心釋云。王者自在義。地者心地
義。或説。一切世間縁生諸法阿字本不生。或
説。本迹雖異不思議一。花嚴宗託事顯法
生解門説。顯上諸義可貴故立寶以樹之。
顯上諸義自在故標王以顯之。此則諸法門
也。或説法門縁起陀羅尼或説因果無二始
終無礙與眞言祕教深祕釋説阿字諸法本
不生。或説本迹倶不思議加持不二。文言已
同。顯密爲同爲異歟 答。雖顯教觀心釋
眞言深祕釋文言是同義勢相似顯密二教
玄殊淺略深祕懸隔也。夫顯教妙覺究竟果
海心性法界皆説言斷心滅悉言果性不可
説。以此絶言理印一切諸法説諸法本不
生説本迹不二。又此離言心性法界縁起事
法或説理事不二。或説因果無二或説相
即圓融或説帝網無礙或説十十無盡主伴
具足。故眞言二字義説彼法花經説。隨他報
身究竟應用平等自受法樂上教而未説
言斷心滅自而所絶離妙覺果地本有内證深
祕本初不生祕密曼荼羅三摩地法門。今此
眞言祕教大悲願故。以神變加持身顯示自
然本有堅固金剛祕密法門也
問。顯密二教異故佛三身各別者。云何辨顯
密二教論説應化開説名曰顯教法佛談話
謂之密藏歟。若依顯密二教異顯三身密
三身實異者。不可分應化説顯教法身説
密教。亦三身皆同分顯密可云顯三身密
三身也。若依二教論説者。顯密二教法身
各別義立不成。乃至顯密三身各別義未分
明。加之三身體是一。故不空羂索經云。三身
一體皆平等毘盧舍那自性身又金剛仙論
云。即三而一。即一而三。言三不傷其一。言
一不壞其三付法傳云。法報應化體同用
又眞言二字義云。三身一體故釋迦説法
即法報説。法身説法是報化説可以意知
此等文中明三身體一。何顯密異故可云法
身體各別歟 答。雖佛三身體一。普應機
縁。就用論之隨自隨他相分所説教法顯密
玄異也。因此任顯密二教所説淺略深祕之
旨明顯密二教三身各別義。更就本地三
身所論三身體別顯密三身差別義也。正爲
機縁所説二乘三乘顯一乘密一乘。依此等
顯密經論有若干教之三身不同顯密淺略
深祕重重差別耳。故請來録云。法海一味隨
機深淺五乘分鏕逐器頓漸。頓教之中有頓
有密此文中已明法海一味隨機有頓
漸有顯密。今就此顯密二教説相者。顯教
淺略有重重不同密教深祕有重重無盡。祕
中深祕祕祕中深祕等也。又顯教中有密益。
密教中有顯益。又眞言二字義云。問。如是
三身一體爲衆生説法時三身共説爲當云
何歟。答。以義言之可云共説各説。問。爾意
何歟。答。三身一體故釋迦説法即報法説。法
身説法是報化説。可以意知。三身土異機
根不同。自受他受隨自隨他雖理相融非
無深淺。顯密之旨可自覺之此文中明
雖三身體是一。亦隨機縁利鈍有自受他
受隨他隨自教主説法種種無量不同。故雖
佛三身體一依所説顯密二教淺略深祕差
別不同論佛三身。顯教佛三身皆但不知
密教佛三身境界義理炳然。若信解顯密二
教差別人不可疑惑歟
問。花嚴妙覺究竟果海果性不可説佛未證
見眞言内證果徳曼荼羅者。何故辨顯密二
教論説花嚴果性不可説即是密藏本分歟
  答。於花嚴不可説果海有二義。一者釋
迦醫王他受用身十身舍那所説花嚴不可説
果海故。若取花嚴別教一乘。因分教所證果
海時被攝自分所證妙覺果海故。雖證不
可説果海佛猶未見聞眞言内證三密故。是
猶無明分位。乘乘差別淺深異故。二者花嚴
等諸經都所絶離妙覺果海。佛始發眞言行
願勝義三摩地菩提心時。爲説眞言内證三
密故。以都諸顯教不可説所絶離妙覺果
海説密藏本分也。辨顯密二教論云。至如
彼百非侗遣四句皆亡。唯佛與佛乃能究盡。
此宗他宗以此爲極。此則顯教關楔。但眞
言藏家此以爲入道初門此文意云。依大
日經王等眞言經説。顯教修行究竟妙覺
果海佛果更始發眞言菩提心爲因。從此
以後以三密方便修行證極究竟曼荼羅身。
諸顯教不説三摩地菩提心故。諸顯教因
果始終不發三摩地菩提心不修三密曼
荼羅行。但至自心如實際以爲究竟。未知
自心如實際本有内證四種法身四種曼荼
羅也。此諸顯教是隨他意教故。爲因位人
歎究竟位。或歎唯佛與佛乃能究盡。或説
果性不可説等也。以如是所絶離究竟果
位佛入本有果海内證曼荼羅爲初心行者。
故十住心論第一云。竪論則乘乘差別淺深
者此意也
問。法花花嚴妙覺究竟以後更始發眞言菩
提心者。何故大師金剛界口決云。三乘究竟
位佛證住一道清淨驚覺令知一乘究竟
此三乘第十地究竟佛是佛乘圓教初
住位也。故疏第二斷第三重極細妄執淨菩
提心生時。住權佛乘初住位人常途諸論證
此心人爲佛所所被驚覺者多見顯一
乘初住位菩薩。爾者何可云妙覺究竟位始
發眞言菩提心歟 答。此十住心論意以法
門差別智慧不同論次第淺深故。一一住心
各各至究竟位發後教菩提心也。例如香
象大師問答明。三乘極爲佛而還入一乘
也。此則常途明教權實法則也。更不可驚
疑。但彼口決説。三乘極位佛蒙驚覺與一
道無爲人在初住位。蒙驚覺分位大同。而
此位人極細妄執一分已斷。開佛知見見諸
佛所行之道堪作祕密行阿闍梨。故蒙諸
佛驚覺極無自性心生進金剛際也。若次第
漸入者。經數數淺深乘乘差別各各教門妙
覺究竟極位佛佛而入後後數門故。明究竟
位已後昇進也。若有超昇機不可論次第
宿因不定故 問。眞言淨菩提心有異名
歟。亦從名有論淺深歟 答。眞言淨菩提
心異名有其數。亦有從名論淺深差別。或
有名義但通淺深也問。眞言淨菩提心異
名何歟 答。眞言淨菩提心名如實知自心
亦名法明道亦名一道無爲心亦名空性
無境心亦名蓮花三昧已上五種多分第八一道
無爲心名淨菩提心異名

亦名極無自性心亦名虚空無垢菩提心
此中如實知自心虚空無垢名通
淺深也。成皆通淺深也
大日經疏第一云。
經。祕密主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即是開
示如來功徳寶所也文 此文眞言淨菩提心
名如實知自心也
又云。
今眞言行者於初發心地直觀自心實相
了知本不生故。即時人法戲論淨。若虚空
成自然覺不由他悟。當知此觀復名頓悟
法門也。經云。祕密主。此菩薩淨菩提心門
名初法明道。菩薩住此修學不久勤苦便
得除一切蓋障三昧者入佛智慧有無量
方便門。今此宗直以淨菩提心爲門。若入
此門即是初入一切如來境界。法明者以
覺心本不生際其心淨住生大慧光明普照
無量法性見諸佛所行之道。故云法明道
也。當知行人則是位同大覺也。以其自覺
心故便得佛名。然非究竟妙覺大牟尼位
此文明一道無爲淺略也。
深祕分滿不二爲眞言
疏第二云。眞言行者
初入淨菩提心雖未於無數阿僧祇劫具
備普賢衆行滿足大悲方便。然此等如來功
徳皆已成就。何以故。即是毘盧舍那具體法
身故。是以經云。無量無數劫乃至智慧皆悉
成就也。若常途諸論所明。證此心時即名
爲佛。是故舍利弗等一切聲聞縁覺盡其智
力不能測量。經云所謂出過一切聲聞辟
支佛地也。以行者得此心時即知釋迦
牟尼淨土不毀見佛壽量長遠本地之身
已上歎一道無爲心
淨菩提心功徳也
然行者復以何法入此門
耶。故經次云。所謂空性。空性即是自心等虚
空性。上文無量如虚空乃至正等顯現即喩
此心也。若前劫悟萬法唯心心外無法。今
觀此心即是如來自然智亦是毘盧舍那遍
一切身。以心如是故諸法亦如是。根塵皆
入阿字門。故曰。離於根境影像不出常寂
滅光故曰無相。以心實相智覺心之實相
境。智皆是般若波羅蜜。故曰無境界。以此
中十喩望前十喩。復成戲論故曰越諸戲
論。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壽種除復
有佛樹牙生。故曰等虚空無邊一切法。依
此相續生既不壞因縁。即入法界。亦不動
法界。即是縁起當知。因縁生滅即是法界生
滅。法界不生滅即是因縁不生滅。故曰。離有
爲無爲界。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諸法法爾
如是住。故曰離諸造作。如般若中一切法趣
眼是趣不過猶如百川趣海更無去處。是
故當知眼即是第一實際。第一實際中眼尚
不可得。何況趣不趣耶。眼耳鼻舌身意亦如
是。故曰。離眼耳鼻舌身意已上諸文皆悉
一道無爲心淨菩提心釋也。天台法花宗法
門攝盡此一道無爲心。具如十住心論第八
云云
從此已下文釋極無自性心也。行者得如
是微細慧時。觀一切染淨諸法。乃至少分猶
如隣虚無不從縁生者。從縁出者。即無自
性。若無自性即是本不生。本不生即是心之實
際。心實際亦復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
也。此心望前二劫猶如蓮花盛敷。若望後
二心即是果復成種。故曰。如是初心佛説
成佛因。故於業煩惱解脱而業煩惱具依。此
中云佛説者。世尊以十方三世佛爲證言。
以此一事因縁爲衆生開淨知見。其道玄
同也。行者解脱一切業煩惱時即知一切業
煩惱無非佛事。本自無。有縛。令誰解脱
已上此文極無自性心淨菩提心釋也。
此極無自性心一句法門攝盡花嚴宗法門
也。法花圓教證初發心住位時頓斷法界三
惑。一斷一切斷。一成一切成。得如來一身
無量身初位具一切後位功徳自然流入薩
般若海。雖然因位論明晦至妙覺位究竟
圓滿。經此位人一生登初住位十地究竟
乃至一生入妙覺位云云花嚴圓教十信滿
心勝進分上縁起。因分諸位功徳皆得。一斷
一切斷一成一切成。得如來一身無量心。三
世諸佛平等智慧所化衆生能悉同等。雖然
位位論明晦乃至第三生證入果海云云
日經一道無爲心極無自性心即身證初地。
一生速登大覺十地。云祕密莊嚴心十地時
一一皆是如來法然本有内證祕密。更無斷
惑。例如起信論眞如門云云疏第四云。菩
提心於一切法都無染著。即名蓮花三昧。
住是三昧者乃至諸法空性亦不可得。所謂
爲諸佛大空故文 此文淨菩提心名
蓮花三昧也
疏第五云。
若入此淨菩提心門則照見心明道。所謂古
佛大菩提道。故云此殊勝願道也。過去未
來現在諸大心衆無不乘是寶乘直至道
場。故云大心摩訶衍也此文明眞言一道
無爲心直乘究竟位淨菩提心開十住十行
十向十地佛知見直至
道場
也。四十位論明晦。
是淺略一道無爲心也。非祕密莊嚴心地位
也。眞言四十位一一位皆是如來内證同一
體性。輪圓具足無盡莊嚴藏也。又云。淨菩
提心實相印即是開佛知見。使得清淨也。
有無悉超越者。即是從衆縁生不可思議中
道。出過斷常非有非無。一切心量所不行處。
故名無垢虚空金剛智印也此文明得自性法
身大日如來。本來
無垢淨菩提心金剛智印開佛知見。有無悉超越者。
一切心量所不行處。故名無垢虚空金剛智印也
問。大日經所説如實知自心亦名淨菩提心
門。初法明道分際功徳法門與顯教隨他意
教法花經等所説妙法一乘初住已上功徳義
理分齊是爲同爲不同。若同者顯密無差別。
若異者如何引彼法花圓教當機人聞説開
近顯遠登初住位人始知釋迦牟尼淨土不毀
見佛壽量長遠本地之身文顯示今大日經
證如實知自心淨菩提心人功徳耶答。此
有同異二義。一同者。雖顯密二經異。如實
知自心淨菩提心分位是同。所以者何。彼法
花經名本地甚深奧藏。或名本地法身。或
名平等大會或名妙法一乘。所説法門義理
分齊與大日經所説如實知自心淨菩提心
義理分齊是同。所以者何。大悲胎藏法界曼
荼羅中觀音三摩地普現三昧淺略故云是
同也。二異者。彼法花雖自心本地寂光證
見。未説此本地寂光心地。不守自性故還
復染淨熏。亦蒙眞言諸佛驚覺知有内證
金剛際祕密曼荼羅也。今大日經所説本地
寂光心地不守自性故説受染淨熏亦蒙驚
覺縁力聞有眞言内證。此本地寂光究竟醍醐
妙果心地知無自性故名極無自性心。故彼
法花本地心未知極無自性心祕密莊嚴心。
依能詮經論之。暫住其位無轉勝義。今
大日經所説如實知自心淨菩提心是知眞
言行者自心有十重淺深分位故一道無爲
心生時見其分位微妙不可思議功徳現前。
亦從此以後知極無自性心生本地果海法
界縁起十玄六相十十無盡法門極無自性義
理。從此以後亦更知有本有果徳祕密曼陀
羅。故雖一道無爲心生分位是同。法花所説
一道無爲心與大日經所説一道無爲心雲
泥懸隔。住一道無爲心未生後際心亦不
得後際功徳。住一道無爲心位信解後際
甚深功徳智信具足故。眞言行者一道無爲
心生已上通名眞言信解地也。若住一道無
爲法愛不信有後際内證祕密曼荼羅者。
不可名眞言信解行地也。此大日經法花
經如實知自心同異二義。住思能可分別

問。花嚴經所説極無自性與大日經所説極
無自性心同異如何 答。大日經花嚴經所
説極無自性心有同有異。先同者。花嚴所説
眞如法界不守自性隨縁義與大日經所説極
無自性心不守自性隨縁義是同。所以者何。
大悲胎藏法界曼荼羅中普賢三摩地佛境界
莊嚴三昧淺略故云同也。次異者。花嚴所
説極無自性心是眞言大日自性法界身爲
利益淺略機縁。且名花嚴教主十身舍那
爲淺略門機縁説。普賢三摩地佛境界莊嚴
三昧淺略門也。是法界一門法王一識也。是
狹也是淺也。故花嚴經中説性海圓明不思
議法界不守自性。故唱十義無盡法門十玄
縁起六相圓融十十無盡主伴具足乃至五教
十宗六道因果順逆縁起無礙自在極無自性
心。未説有大悲胎藏毘富羅法界無盡莊嚴
藏曼荼羅海會三密平等勝義無性祕告極無
自性心。今大日經爲一道無爲心生行者住
自心本地寂光毘盧舍那遍一切處究竟眞實
智不進内。證金剛際者。于時内證曼荼羅
海會諸佛現前驚覺。知寂光心地無自性。知
有内證金剛際極無自性心已生人信解祕
密曼荼羅修行三密行法故。名眞言信解行
地。故花嚴所説極無自性心與大日經所説
極無自性心天地玄殊。住思可深觀察之」
問。花嚴無勝義無性祕告。如何得入祕密
曼荼羅耶 答。雖無花嚴經他受用身隨他
意因分可説普賢教故。雖無勝義無性祕
告。證離言果海之後發眞言菩提心可授
眞言果也。而然彼花嚴云。果海不談故不
論果海行相。今大日經明其義故説昇進
行相也
問。眞言十住心行者自心本來具足者。必淺
深次第觀之入眞言歟。爲當直觀心王無垢
金剛體歟 答。入心王法界諸衆生。有有
漸入者有頓入者有超昇者。若漸入者次
第修行終入心王法界。則如唯顯教從小
乘迴心入大乘從大乘進入顯一乘從顯
一乘入金剛一乘者是也。若眞言行者觀
自心。亦從淺至深次第觀之。符順此爲善
機根淺深次第觀之。若頓入者直觀自心本
有金剛際故。若證本源其上具足横竪功
徳自然滿具足。故大日經第七云。若無勢
力廣増益住法但觀菩提心。佛説此中具萬
行滿足淨白能淨法若超昇者可知之
問。眞言立十地名信解地亦名到修行地。
於此十地或見一道無爲十地或見極無
自性十地或見眞言十地也。如何分別之
耶 答。於眞言十地有三重住心義。倶名
眞言十地。故疏第二云。此經宗從淨菩提心
以上十住地皆是信解中行。唯如來名究竟
一切智地問。一道極無是可眞言地前。
未無明分位故。如何可同眞言無垢十地
耶 答。大日經所説一道無爲心極無自性
心祕密莊嚴心。是雖三重法門。義理淺深異。
從一道無爲心生。斷第三重百六十心等極
細妄執得除蓋障三昧。已開佛知見。故明
見諸佛所行之道深信解本有無垢菩提心
修祕密曼荼羅行。故通三重名眞言十地

問。眞言門菩薩觀淨菩提心門得法明道。
斷第三重極細妄執開佛知見。已後十地
修行之。爲有細惑明昧爲無明昧淺深耶
  答。約淺略門。於淨菩提心已上十住地皆
見八萬四千煩惱實相成八萬四千最聚門。
乃至行者解脱一切業煩惱時即知一切業
煩惱無非佛事。本自無有縛。令誰解脱
耶。若得除蓋障三昧者。即與諸佛菩薩同
等住。當知行人則是位同大覺也。以其自
覺心故便得佛名。然非究竟妙覺大牟尼
位。猶如淨月雖體無増減然亦明漸漸増
乃至第十五日方能動大海潮也已上疏
第一釋此文之中云。明漸漸増。以知淨菩
提心已上十住地雖體達一切業煩惱實相
不至妙覺大牟尼位以來猶有明昧淺深。
於感見曼荼羅位位逾廣深至第十一地所
見圓極也。故雖如理同體常圓有如量分
位故論淺深耳 問。一道無爲心極無自性
心分位可爾。於眞言十地者顯教妙覺究竟
已後修行祕密十地也。如何可有明昧
淺深耶 答。於眞言十地存淺略時。所證
轉深故。不證毘盧舍那位以來有甚深微
細明昧淺深也。唯約深奧祕十地者。無明
昧無淺深也 問。約深祕時一道極無更
無明昧淺深。何眞言耶。眞言十地雖云淺
略。顯教妙況究竟無惑已後修行眞言三密
十地故可無明昧淺深也。何於眞言淺略
十地可云有明昧淺深耶 答。顯教妙
覺究竟已後修行眞言故。望顯教眞言十
地是深祕也。雖然顯教妙況究竟已後法身
所證轉深故不證祕密莊嚴毘盧舍那位以
來論淺深耳。故疏第三云。就祕密中又漸
次轉深。乃至佛爲十地説般若。則九地非
其境界。唯大毘盧舍那得名究竟阿闍梨
以知雖望顯教祕密十地望眞言祕密
有明昧有淺深。有次第有遷登。猶是顯教
分際以爲眞言淺略。於眞言深祕十地能入
所入本有平等一味無相十地故。智智平等
無細惑無明昧無次第淺深無高下無勝
劣。於此深祕十地。言十者無盡莊嚴藏也。
言地者本有無垢心地也。是法文也佛也。菩
薩也。故祕藏記云。地地遷登之義是顯教説
也。密教十地是横義也。初地與十地無高
下故。言菩薩地者是心地也。法文也佛也
菩薩也。凡異餘乘如此
問。於眞言十地之上同時具足有一道極無
眞言三重義理耶 答。眞言十地有淺略深
祕故。同時具足三重義理故。於一一地位
感得功徳。自心等虚空性是一道無爲心深
住十縁生句。則極無自性心。本來無垢祕
密曼荼羅。則是眞言十地也。疏第二釋一道
無爲心云。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壽
種除。復有佛樹牙生故曰等虚空無邊。一
切佛法依此相續生又疏第三釋極無自性
心云。以此中道正觀。離有爲無爲界極無
自性心生即是心佛顯現。故曰等覺句
此十地横觀一一智智平等一味無淺深高
下是名祕密莊嚴十地。故祕藏記云。密教所
謂横義也。初地與十地無高下。故乃至地
地遷登是顯教所説之義今密教所説言菩
薩地者。是心地也。法文也。佛也。菩薩也。凡
異餘乘以此祕藏記釋於眞言地位。無
麁細惑不論明昧。地地無高下位位無勝
劣法。然本有祕密莊嚴内證十地可深信解
又疏第五釋眞言地位云。寂滅有何次
准例大乘地論。體眞如地位唯亂不生一味
無相地位隨順得入行相可信解之。但起
論體眞如地位於一相一寂一味無相心體
理云寂滅有何次。於此眞言十地竪一一
各各當位皆有十住心淺深重重因果依正
色心理事。横於十地一一各各當位本來法
爾。皆是眞言自性法身大日如來本有内證。
出數廣多四種法身四種曼荼羅五智無際
智。如是横竪法然本有具足法爾常恒輪圓
重重無盡重重無盡十地故。云寂滅有何次。
是以總攝輪圓深祕智慧。深可信。解之。永
異諸顯教也。但雖眞言深祕十地亦具淺
略一分義故。竪有甚深極玄次第論麁細
明昧也 問。雖云一一地位本有無垢心地
智智平等一味。爲無始惑障被覆弊。行者
今依教門始行之。何無明昧耶。例如顯一
乘人直行佛智慧登地住位時初發心時便
成正覺。一斷一切斷一成一切成。猶地上論
明晦。今眞言祕教道理可爾。如何云眞言
地上無斷惑明昧耶 答。此自本教約束
也。若斷惑證理次第隔歴圓融位位論明昧
淺深。顯教三乘一乘位相約束也。今眞言祕
教一切衆生一切諸佛色心依正善惡因果迷
悟染淨乃至一切大小顯密契經所説一切義
理法門因果位相一一白體。皆是本來法爾
自性法身大日如來心王一法無窮圓轉同一
體性。金剛一一位皆祕密甚深轉輪圓無癡
智印。若有祕密持者直示自性法身法然不
壞同一體性祕密金剛輪圓具足重重無盡祕
密曼荼羅。如教信解無所治惑無能治智。
無位位次第無四昧淺深無能入人無所
入理。純淨輪圓三密平等法界曼荼羅無執
三摩耶。如説修行者父母所生身速證大日
位。不起于座。即密嚴圓土。故菩提心論云。
今眞言行人既破入法上執。雖能正見眞實
之智。或爲無始間隔未能證於如來一切
智智故。欲求妙道修持次第從凡入佛位
者。即此三摩地者能達諸佛自性悟諸佛法
身證法界體性智成大毘盧舍那佛自性身
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爲行人未證故理宜
修之。故大毘盧舍那經云。悉地從心生。如
金剛瑜伽經説。一切義成就菩薩初坐金剛
座取證無上道。遂蒙諸佛授此心地然能
證果。凡今之人若心決定如教修行。不起
于座三摩地現前。於是成就本尊之身。故
大毘盧舍那經供養次第法云。若無勢力廣
増益。住法但觀菩提心。佛説此中具萬行
滿足淨白純淨法也。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
諸佛功徳法故。若修證出現則爲一切導
師。若歸本則是密嚴土。不起于座能成一
切佛事。讃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惠通達菩
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又大日經
疏第一云。今就此宗謂修如是道迹次第
進修得住三平等處。故名爲句。即以平等
身口意祕密加持爲所入門。謂以身平等之
密印語平等之眞言心平等之妙觀爲方便
故。逮見加持受用身。如是加持受用身即
是毘盧舍那遍一切身。遍一切身者即是行
者平等智身。是故住此乘者以不行而行
以不到而到。而名爲平等句。一切衆生皆
入其中而實無能入者無所入處。故名平
等。平等法門則此經之大意也又十住心
論第一云。若能明察密號名字深開莊嚴祕
藏。則地獄天堂佛性闡提煩惱菩提生死涅
槃邊邪中正空有偏圓二乘一乘皆是自心佛
之名字。焉捨焉取。雖然知祕號者猶如驎
角迷自心者既似牛毛。是故大慈説無量
乘令入一切智。若竪論則乘乘差別淺深。
横觀則智智平等一味。惡平等者未得爲得
不同爲同。善差別者分滿不二即離不謬。迷
之者以藥夭命。達之者因藥得仙。迷悟在
已。無執而到有疾菩薩迷方。狂子不可不
 問。疏第二云。然此經宗從初地得
即入金剛寶藏。故花嚴十地經一一名言依
阿闍梨所傳皆須作二種釋。一者淺略釋。二
者深祕釋。若不達如是密號但依文説之。
則因縁事相往渉於十住品。若解金剛頂十
六大菩薩生自當證知也。此文意如何
答。此文中從初地得即入金剛寶藏者。入
眞言初地時。本初心地故。無地位遷登義。
不論明昧自性法身大日如來本有無垢心
地金剛寶藏。入此金剛寶藏十地。皆是如
來内證法門也。故類例金剛頂十六大菩薩
生。十六大菩薩生者是自性法身心王月輪
法界本有内證功徳也。圓滿此十六分功徳
云大日菩提月輪。若缺一分非月輪圓滿
菩提心也。故證金剛薩埵位是證十六圓
滿金剛薩埵位也。故云十六大生也。一一
尊位必一一十六圓滿位故云大生。大者是
一義也。如起信論説一法界大總相。文中
一者龍樹釋云。如本論意一者是大義也。生
者大空生也。雖十六法門差別。論體唯一月
輪也。何況互相輪圓具足乎。若執一尊一位
各別者已失體。一義亦壞輪圓義 問。雖
有體一十六一一尊位亦一不備。豈圓滿
月輪乎 若偏體一證薩埵位可十六圓滿。
何云後十六生成正覺耶 答。云後十六
生成正覺者。本來法爾十六圓滿月輪以名
言爲人訓其義相。故十六具備云正覺圓滿
月輪也。若證人月輪法界者。無位位各別
執證十六位體一也。若執位位各別者。終
不證體一。月輪執位位各別故。亦先位位
輪圓義理執位位各別故。又得後位時已
捨前位執差別故。未得後位非體一故
亦輪圓義不成。見位位各別。捨前不得後。
故譬如世間人位登上位時捨下位。上位未
得但信法本有可入平等法界月輪也。眞
言地位次第同時倶頓證之義如祕藏記釋見
知之也。祕藏記云。或十六三昧一一次第證
成與得一三昧十六同時證。念殊引越是十
六頓證義此文中次第證者明十六圓滿功
徳也。同時證者明十六體一義輪圓具足義
也。雖念殊引越有次第同時二義。倶同云
頓證不可執次第漸入位位各別義也。演密
鈔云。若修眞言行者上此十六位時以十
縁生句方便證得暗字大空三昧。即是解了
金剛頂十六大菩薩生成等正覺。又此十六
大菩薩生。若一一從菩薩説時有其十六行
者。未度此時未得成佛。若能一生度。此
即是一生成佛。都名一生則無十六之異
故云十六大菩薩生也。又此十六菩薩皆從
普賢薩埵心生此文中云。眞言行者上十
六大菩薩位時。以十縁生句方便證得暗
字大空三昧。無相惠解了十六大菩薩生。成
等正覺者證見自性法身大空三昧智慧。以
後諸位行相無斷惑無明昧無淺深無高
下。位位因證見體一位位證得輪圓故云
無十六之異也。又此十六大菩薩皆是從
自性法身本有無垢大菩提心體性普賢薩埵
心地生故。互爲證見本有體一輪圓義理
故。云證金剛薩埵位以後無斷惑無明昧
無淺深無高下也又疏第三云。又令普現
隨類身而言悉現如來身者。明本迹倶不
思議加持不二。豈欲令獨一法界作種種
形耶。行者如是解時。觀毘盧舍那與鬼畜
等尊。其心平等無勝劣之想。輒從一門而
入皆見心王。是故作佛事也。此文中云。從
一門而入皆見心王作佛事。證見心王以
後證見餘尊無斷惑無明昧更不云同
顯教淺略位位斷惑證理次第淺深明昧各別
之義。例如起信論宗依一心法明二種門。
心生滅門明斷惑證理次第淺深。心眞如門
明唯理非事唯亂位地。若許二門機異者。
可信解顯密二機差別也。但起信論眞如門
以心體無念寂靜理直入法界也。今此眞
言祕教不爾。直以自性法身三密爲門。故
疏第一云。以自性法身三密爲門爲方便
修行故逮見加持受用身。如是加持受用身
即是毘盧舍那遍一切身。遍一切身者即是
行者平等智身。是故住此乘者以不行而
行以不到而到。而名爲平等句。一切衆生
皆入其中而實無能入者無所入處。故名
平等。平等法門則此經之大意也又云。今
此眞言門菩薩若能不虧法則方便修行乃
至於此生中逮見無盡莊嚴加持境界。非
但現前而已若欲超昇佛地即同大日如
來亦可致也又云。經云。皆同一味。所謂
如來解脱味也。所以然者。一切衆生色心
實相從本際已來常爲是毘盧舍那平等智
身。是得菩提時強空諸法使成法界也。
佛從平等心地開發無盡莊嚴藏大曼荼羅
已。還用開發衆生平等心地無盡莊嚴藏大
曼荼羅妙感妙應。皆不出阿字門。當知感
應因縁所生身方便亦復不出阿字門。譬如
大海中波濤相激迭爲能所。然亦皆同一味。
所謂醎味也又疏第三云。汝今幸自有心。
何不證耶。但當以此妙惠而作成就。不久
自當成一切智也。上文金剛手直問毘盧
舍那。云何得一切智智。佛亦直答。如實知
自心。是名一切智智。今此中教授義亦同然。
直擧無相菩提便即勤令修證。更無行位
差別可以錯於其間。雖前品廣明諸相作
種種名字莊嚴。至論心處意皆如是也
等文皆以甚祕釋爲眞言義。所證一切色心
諸法一出一念。本來法爾即是本初不生法
界曼荼羅三密平等盡虚空遍法界同一體性
金剛智印。是則爲眞言義也祕釋重重甚深
廣大永異諸顯教也。故金剛界決云。今眞言
宗直入直修直滿直證問。顯教諸經論多
説因縁所生一切善惡因果色心依正諸法。
或説本初不生。或説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
住。或説一塵一念周遍法界。或説法界縁
起陀羅尼圓融相即入。或説一門十十無盡
一切諸門十十無盡互相圓融重重無盡如帝
網垂殊。今眞言祕教三密平等法界曼荼羅
義如何差別耶 答。諸顯教經論説。因縁所
生一切善惡因果色心依正乃至有漏無漏有
爲無爲諸法。皆是全體一心。一心之外更無
別法。心性不生常住。即是諸法不生常住。諸
法縁起生滅即是心性縁起生滅。一切法界
縁起陀羅尼圓融無盡亦是一心迴輪無窮無
盡。終至于妙覺果海心性法界法身本地性
海圓明極理感歎唯佛與佛乃能究盡。或言
果性不可説未明果海極理内證祕密曼荼
羅行相也。今眞言祕教以顯教妙覺果海極
理入眞言本有金剛界大日曼荼羅佛智爲
初門。從此更始發祕密曼荼羅菩提心修
三密平等祕密曼荼羅行證本有金剛界最
極究竟曼荼羅身也
門。雖云眞言十地是一一自性法身内證功
徳本有無垢無盡莊嚴藏。今修證之眞言行
者已從無始本際厚被覆弊三妄。今雖修習
自性法身三密於證諸位。雖設速疾十地滿
足是可次第。雖云體性一味於體相功徳
法門差別。若得初地時心地體一故。餘位
功徳皆於初地雖云得之。未證得後位。
竪論明昧餘位功徳未明了。爾者雖證眞
言地位猶可有位位明昧也。如何可云眞
言地上無明昧差別。都道理未分明。如何
可信解之耶 答。眞言祕教實上根利智具
所信解也。都性相差別執深人何信自性法
身能所輪圓無盡祕密耶。夫於如來正教斷
惑證理雖有無量門。大判有四重別。一者
本來迷悟差別立所治惑論能治智。是初劫
分際也。或始能治所治差別諸位法門次第
遍學終迷悟染淨一味一相。則第二劫分際
也。或初位具足後位功徳互相圓融法無明
昧。爲除能入人慢執猶位位論明昧。則是
第三劫分際也。故此等皆無明位分也。第四
眞言祕密諸位一一差別。横觀本來法爾金
剛實際智智平等一味金剛。又法然輪圓無
礙無盡莊嚴藏一一諸位能入金剛所入金
剛人金剛法金剛塵數不可説。而此金剛界
十地本來法爾無明味無淺深。以自性法
身内證功徳十地也。故教王經開題云。若
約顯乘有一百差別。五十位各有能入智
所入定故。約祕密乘竪位有一百金剛義。
又一一地位具能入所入故。約横義有一
百差別。五十位人各具能入所入故。復有
一千金剛。一一地分十地故。復有微塵不可
説不可説金剛差別顯教設雖衆生無始
理具妄心即是開印如來一切智智。修證之
行者已證入初地。而後後位位猶論明晦。是
顯教隨他意約束也。今眞言祕教如來本有
内證十地與行者本有無垢十地本來法爾
無純所異平等一味。故證初地後或云次
第生此滿足或云後十六生成正覺。同是
顯頓證之上功徳圓滿義也。如顯教明昧頓
證義勿領解之。眞言祕教名頓覺成佛神
通乘稱即身成佛直道。皆以自然本有内證
深祕意可深信解之也
問。眞言祕教所立十地是自性法身大日如
來本有無垢心地十徳故。證初地時頓證十
地。是實可爾。而何大日經住心品説十地次
第此生滿足。疏亦釋。此中次第者梵音。有
不住義精進義遍行義。謂初發心欲入菩薩
位故。於此眞言法要方便修行得至初地。
爾時以無所住進心不息。爲滿第二地故。
復依眞言法要方便修行得入第三地。爾
時以無所住進心不息。爲滿第四地故。復
依眞言法要方便修行得入五地。如是次
第乃至滿足十地。唯以一行一道而成正
三摩地儀軌説。現世證得歡喜地後十
六生成正覺理趣經開題説。若能受持思
惟。不經三大劫十六大生乃至現生證如
來執金剛位又即身成佛義説。大機即身
成佛。小機者後十六生成佛依此等文。眞
言地上可有次第轉勝也。若爾如何眞言地
上唯有頓證無斷惑義無次第明昧義可
定判耶答。於眞言十地有淺略有深祕
有漸入有頓入。有爲凡夫立十地。有爲
聖者立十地。爲證此等地位修三密行
求悉地果有多不同或凡夫位修三密行
求證初地。或欲究竟十地。皆隨機利頓順
善根厚薄。此有頓入有漸入。有得淺略悉
地有得深祕悉地雖有如是種種不同唯
是大日如來眞言行者本性無垢無住無相淨
菩提心一行一道隨機普應也。應知眞言行
者淺略深祕次第頓證有相無相悉地唯是淨
菩提心無窮迴轉也。故大日經住心品疏云。
此品統論經之大意。所謂衆生自心品即是
一切智智。如實可知名爲一切智者。是故
此教諸菩薩眞語爲門自心發菩提即心具
萬行。釋心正等覺證心大涅槃發起心方
便嚴淨心佛國。從因至果皆以無所住而
住其心。故曰入眞言門住心品也又疏第
三云。上文金剛手直問毘盧舍那。云何得一
切智智。佛亦直答。如實知自心是名一切
智智。今此中教授義亦同。然直擧無相菩提。
便即初令修證。更無ヲ以テ&MT01319;行位差別可以錯
於其間此等文意云。眞言行者深住如實
知自心無相一實淨菩提心。從因至果皆
以無所住而恒住其心。更無行位差別以
錯於其間。是則三密平等體性。是名爲究
竟發菩提心。是爲萬行大將幢旗。是爲究竟
大菩提。是爲究竟大涅槃。是爲法界體性心
王。是爲究竟眞實無相法身。住此淨菩提
心名住眞言三摩耶戒。由住此三摩耶戒
得成一切悉地。若離此淨菩提心戒得世
間出世悉地者無有是處。但所引文云。次
第此生滿足。或云。後十六生成正覺。或云
十六大生者。以祕釋可知淨菩提心義理
法門也。但偏執淺略如妄情所謂文言取
義。是已違背自性法身大日如來雅意。非
眞言眞實所行也。何況謂有十六生文。於眞
言祕密乘現世證得歡喜已後。若言有分
段隔生麁生死。若言有變易因移果易細生
死者。是非一道無爲心亦非極無自性心。
何況非祕密莊嚴心耶。是可三乘教意非
眞言祕教正覺。嗚呼不可指南之。眞言學
者深可思之。故十住心論第一云。竪論則乘
乘差別淺深。横觀則智智平等一味。惡平等
者未得爲得不同爲同。善差別者分滿不二
即離不謬。迷之者以藥夭命。達之者因藥
得仙。迷悟在己。無執而到。有疾菩薩迷方
狂子不可不愼問。大日經十地次第此
生滿足説。三摩地儀軌現世證得歡喜地後
十六生成正覺文。於此等説文眞言盡解未
分明。如何可決之耶答。於眞言地位淺
略重重也。深祕重重也。隨教淺深地位行相
不同也。若於十地初地已上經二大僧祇
修萬行位位次第斷惑證理。初地已上受變
易身留煩惱障種子受分段身利益衆
生。是他縁乘地位行相也。若於十地經二
大僧祇具修萬行位位次第斷惑證理。初地
已上受變易身并分分證法身。不由煩惱
障種子以自在力應同衆生施與利益。是
覺心不生十地行相也。若於十地證初住初
地時。後後諸位功徳皆悉證得。於後後位
論其明昧。一生一身之上十地究竟。一時一
念周遍十方法界普與不思議利益。是顯一
乘十地行相也。已上三重皆是淺略行相也。
今眞言祕教十地皆是自性法身大日如來本
來法爾内證功徳也。是亦眞言行者自心本有
無垢如實知自心淨菩提心法爾所成十地也。
今眞言行者由三密加持速疾證得之時。能
入所入無二平等。本來本有一味一際故。故
疏第一云。謂以身平等之密印語平等之眞
言心平等之妙觀爲方便故逮見加持受用
身。如是加持受用身即是毘盧舍那遍一切
身。此遍一切身者即是行者智力。是故住此
乘者以不行而行以不到而到而名平等
句。一切衆生皆入其中而實無能入者無
所入處。故名平等。平等法門則此經之大意
又云。經云。皆一味所謂如來解脱味也。
所以然者。一切衆生色心實相從本際已
來常爲是毘盧舍那平等智身。非是得菩
提時強空諸法使成法界也佛從平等心
地開發無盡莊嚴藏大曼荼羅已還用開發
衆生平等心地無盡莊嚴藏大曼荼羅。妙感
妙應皆不出阿字門。當知感應因縁所生方
便亦復不出阿字門。譬如大海中波濤相激
迭爲能所。然亦皆同一味所謂醎味也
文意云。毘盧舍那三密平等法界曼荼羅與
行者三密平等法界曼荼羅本來法爾無二
平等。妙感妙應皆不出阿字門故。當知感
應因縁所生方便或佛身或菩薩二乘身或鬼
畜等身亦復不出阿字淨菩提心門。眞言行
者信解如是眞言實相印故。從初心至後
心從因至果深住淨菩提心。則是頓覺成
佛神通乘也。若離如是實相印。餘皆愛見
所生也。次第者淨菩提心不住義無所住義。
次第者亦淨菩提恒不沈沒常精進義。又次
第者遍行義。謂淨菩提心爲萬行體故也。初
地淨菩提心無始本初心地萬徳所依萬徳能
生義也。第二地乃至十地者淨菩提心不住
義萬徳圓滿義也。此淨菩提心不住無相萬
徳中無斷惑無明昧無淺深無高下無
前後無去來本來法爾。遠離一切戲論分
別故。故疏第三云。如實知自心一切智智
淨菩提心中更無行位差別可以錯於其間
又現世證得歡喜地者。自性法身大日如來
心王心地月輪法界無始無終無邊福智圓滿
究竟常恒現前三世常恒自受法樂適悦歡喜
故云現世證得歡喜地。又現世者是常恒義
也。是即本初義也。又後十六生成正覺者。
後者甚深極玄義也。又後者謂十六生眞正
覺者甚深極玄指示語也。十六者是不住義
圓滿義也
問。其不住義如何 答。淨菩提心月輪一法。
謂金剛薩埵不住薩埵又金剛王也。謂金剛
王不住金剛王又金剛愛也。乃至謂金剛
拳又金剛薩埵也。亦謂十六又體一也。謂體
一又十六也。十六不住體一不住。十六圓滿
也體一圓滿也。生者是具足義也謂淨菩
提心具足不住圓滿義。是則眞正覺也。又淨
心月輪體性常圓是自利。十六次第亦利他
也。自利利他本來法爾具足圓滿是眞正覺
又十六是心王功徳。心王亦是十六體性。心
王入心數。一一心數即是心數衆徳皆備。心
數入心王。十六心數智智平等一味無相心
王。即心王即心數。心數即心王。故菩提心
論云。瑜伽中諸菩薩身皆同大毘盧舍那佛
大日經疏第一云。心王所住之處必有
塵沙心數以爲眷屬。今者心王毘盧舍那成
自然覺。爾時一切心數無不即入金剛界
中成如來内證功徳差別智印。如是智印唯
佛與佛乃能持之。由此衆徳悉皆一相一味
到於實際故名集會。若少分未等一法未滿
即不名一切集會也分別聖位經云。自性
及受用變化并等流佛徳三十六皆同自性身。
并以法界身總成三十七私云。此文中皆
同自性身者。三十六功徳皆同心王自性所
成故云皆同自身又一一諸尊法身内證
内性差別智印故云皆同自性身也。又金剛
界禮懺云。如上金剛界大曼荼羅三十七尊
并此法佛現證菩提内眷屬毘盧舍那互體
應知十六大菩薩生地位皆同自性法身大
日如來心王内證功徳法身也。雖名一尊一
位。横竪圓徳皆同大日若證一尊一位者
必釋心王大日内證衆徳皆悉現證。若證眞
言祕密金剛一乘初歡喜地以後。猶云有斷
惑有明昧者。無有是處。故大日經疏第二
廣引花嚴經解釋眞言信解地云。然此經
宗從初地得即入金剛寶藏私云。金剛寶藏
者本有無垢金剛
一乘祕密
曼荼羅也
故花嚴十地經一一名言依阿闍梨
所傳皆須作二種釋。一淺略釋。二深祕釋。
若不達如是密號但依文説之。則因縁事
相往渉於十住品。若解金剛頂十六大菩薩
生自當證知也此釋文中明也。於眞言
十地作淺略深祕二釋。一者淺略。此淺略十
地行相如花嚴十地行相説。二者深祕。此深
祕釋如金剛頂十六大菩薩生也。若淺略十
地行相依花嚴經意解釋。此者有二種行相
差別。一者次第。二者圓融也。一次第者。位
位次第遷登。位位時分經歴。是菩薩教位也。
二圓融者。十地功徳皆是法性縁起故。論體
離一切戲論。諸位功徳一一皆悉平等具足
法界圓徳。互相相即。互相相入。位位圓融。位
位主伴。具足位位功徳十十無盡也。位位初
中後皆圓融自在十玄六相不思議法界十
地。於此十地圓融位今爲行者依論明昧
猶有次第行布也。雖有次第行布必證初
地。一生一身之上十地究竟。更於位位無
經時分劫數。又全無分段隔生。亦無變易
因移果易義。本來法爾法性圓融位故。此不
思議圓滿十地行相。行者解脱一切業煩惱
時。即知一切業煩惱無非佛事。本自無有
縛。令誰解脱耶。如是雖云甚深不可説十
地行相。望眞言祕教十地行相。此淺略行相
猶是顯教分齊也。當知眞言深祕十地是一
一位皆當體法然輪圓三密平等四種法身四
種曼荼羅天珠渉入遍虚空重重無礙過刹
塵十地行相也。是正爲眞言十地行相也。故
上根利智人以内證深祕智信可住眞言十
縁生句也。故祕藏記云。地地遷登是顯教義。
密教地位是横義也。初地與十地無高下
故。地者心也法文也佛也菩薩也。凡異餘乘
私云。深信大師解釋不可疑惑眞言
地上無明昧淺深無遷登高下義理也。若
不達深祕釋不知密號。但依文説之。則
因縁事相往渉顯教義門。若爾顯密雜亂發
心辟越。有疾菩薩迷方狂子不可不愼云云
  嘉應元年六月十二日書寫了 尊雲
  寶圓勘了自嘉應元年至于正和二年
百四十四年也 寶圓傳領之

顯密差別問答下帖依十住心論
次第淺深且論之

問。眞言地位無地地遷登者何。即身成佛義
云少機者次第經十六生成佛。是竪義也。
大機者即身不經十六生成佛。是横義。所
以遲速各殊。此釋文已云小機次第經十六
生成佛故是遲也。仍小機不即身成佛。以知
次第經歴後十六生成佛也。爾者何可云無
地地遷登初後無高下乎 答。十六大菩薩
生位有二義。一者同時證。二者次第證。同時
證者。頓悟行者直證自心本有法界總持心
王體性故。體上十六功徳自然證得故。云同
時證。是爲眞言即身成 佛也次第證者。
漸悟行者十六功徳次第證得成正覺故。且
雖云成佛不云即身成佛。雖十六次第證
得。無明昧無淺深也 問。雖十六次第證
無明昧無淺深意如何 答。十六是心王
一法生故。十六一一心王無異故。聖位經云。
佛徳三十六皆同自性身私云。皆同自性身
者。是心王自性所成故。名皆同自性身也。
又金剛界禮懺云。金剛界曼荼羅三十七尊
并此諸佛現證菩提内眷屬毘盧舍那互體
又菩提心論云。瑜伽中諸菩薩身者皆同大
毘盧舍那佛身又大日經疏第一云。由此
衆徳悉皆一相一味到於實際故名集會。若
少分未等一法未滿。即不名一切集會也
已眞言經論中或説皆同自性身。或説皆
同大毘盧舍那。或説毘慮舍那互體。或説由
此衆徳悉皆一相一味到於實際。應知自性
法身心王自性所成十六大菩薩皆同大毘
盧舍那故。十六位皆同無明昧無淺深。眞
言經論説文明白。敢不可疑惑耳
問。眞言經論已説。瑜伽諸菩薩者皆同大毘
盧舍那故。十六實無異執全無明昧更無
淺深亦無高下。雖然現世證得歡喜地後
十六生成正覺。行相未明。如何可明了乎
  答。以眞言三密行法晝夜四時初夜後夜
半夜日中
精進修行。以横智智平等一相一味無礙輪圓
實智現世證得歡喜地此云歡喜地者非顯教
歡喜地。是眞言祕教歡喜

頓集一阿僧祇劫福智資糧。衆多如來所
加持故。乃至十地等覺具薩波若證本有
内證十六圓滿月輪三摩地菩提心成究竟
最上正覺故。云現世證得歡喜地後十六生
成正覺。現世證得歡喜地以去無多生隔生。
一生一身之上至究竟故亦是名即身成佛。
故一本即身成佛義引現世證得歡喜地後
十六生成正覺文爲眞言即身成佛證據也。
又出生義云。眞言祕教削地位之漸階開等
妙頓旨問。眞言地上無明昧者。如何
大日經疏第一云。得除蓋障三昧開佛智
見位同大覺也以其自覺心故便得佛名。
然非究竟妙覺大牟尼位。猶如淨月雖體
無増減然亦明漸漸増乃至十五日方能動
大海潮也此釋文中已云淨月體無増減
明漸漸増。以知眞言地上可有明昧也。又
疏第三云。以此中道正釋離有爲無爲界
極無自性心生。即是心佛顯現故曰正等覺
句。以深修觀察故如入大海漸次轉深乃
至毘盧舍那以上上智觀方能盡源底。故
曰漸次大乘生句又此文中巳云如入
大海漸次轉深。以知眞言地上可有淺深
也。又疏第三云。就祕密中又漸次轉深乃至
佛爲十地説般若。則九地非其境界。唯大
毘盧舍那得名究竟阿闍梨也又此文中
已云九地菩薩不知十地境界。又云有因
位果位差別名毘盧舍那究竟阿闍梨故。以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