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即身成佛義 (No. 2428_ 空海撰 ) in Vol. 77

[First] [Prev]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問。其横竪義故速遲各殊意何答。小機
者次第經十六生成佛。是竪義也。大機者
即身經十六生成佛。是横義。所以云速
遲各殊問。其大機即身*經十六生如何
答。觀菩提心月輪故此身即經十六
生即身成佛問。雖有此答而其意未明。
若有證文耶答。菩提心論云。若纔見者
則名見眞勝義諦。乃至卷舒自在當具一
切智問。六大名佛時既名法佛。若名智
時號何智答。名法界性智問。何故名
爾耶答。上從佛下至器世界以此六大
爲體性故云爾問。六大與三密同歟異
答。同也問。若爾相配何答。地水火
三大此身密也。風空二大此語密也。識大此
意密也問。三密相應時佛三密先起而相
應。爲當行者三密先起而相應耶答。前後
不可得。雖然今意可云佛三密本自相應
問。若佛三密本自相應者何衆生
不成佛而受苦耶答。如貧女家本自有
伏藏。而不鑿顯時恒受貧苦。此亦如是
問。何故如常尚不名三業而名三密耶
答。法佛三密周遍法界甚深微細。十地等
覺不能知見故名曰密問。佛之身語意
名爾耳。何故行者身語意名密耶答。行
者隨如來教修三密行觀時。發三部佛用
利自利他。所以同佛名密問。此三部
相當三密耶答。身密是佛部。語密是蓮
華部。意密是金剛部也問。其三密行觀
如何答。此祕密故不能顯問。成佛以
智爲本。今眞言宗立幾智耶答。略立五
智廣立三十七智問。且除三十七智。其
五智者何答。一法界體性智。二大圓鏡智。
三平等性智。四妙觀察智。五成所作智也
問。智者果時之名。因時之名何答。因
時名識問。於識有幾種耶答。今意九
種識問。其九種者何答。於六識加阿
陀那識阿頼耶識菴末羅識爲九識也問。
轉此九識成五智方何答。轉菴末羅識
成法界體性智。轉阿頼耶識成大圓鏡智。
轉阿陀那識成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成
妙觀察智。轉五識成成所作智問。經中
云。三密中意密金剛以増上縁能證毘盧舍
那三身果位。其金剛者何義耶答。如金剛
能摧破物。智能破惑障故。是智之義也
問。心能發觀惠破惑障故。意密可名爾。
身口何名金剛耶答。身口意發智用能
破惑障故同名金剛問。若爾其身
發智用之方何答。結契印是身之智用。
眞言是口之用也問。其毘盧舍那三身何
答。法應化身也。此三身也問。此三身即
大日三身。應化身亦名毘盧舍答。名
爾無咎問。五智分心王心所方何答。
法界體性智是心王。餘四智是心所也問。
諸宗皆以大圓鏡智爲心王。今何獨以之
攝心所耶答。宗法門中如是説故以大
圓鏡智攝心所問。其證文何答。菩提心
論云。於印成法界體性智中流出四佛。故
能出智爲心王所出之智爲心所問。轉
此五智成五佛方如何答。轉法界體性
智成毘盧舍那佛。轉大圓鏡智成阿閦佛。
轉平等性智成寶生佛。轉妙觀察智成阿
陀。轉成所作智成不空成就佛已上
十條
問。
華嚴天台等宗所立即身成佛之義。與眞言
宗所立即身成佛之義同異何答。理成
之故同。智成之故異也問。智成之故異者
意何答。彼等宗者三密不具故五相不具
故云異也問。天台宗亦身閉遮口説默心
上觀。三具以智即身成佛。何云智成故異
答。彼等是雖云三具以智即身成佛。
而唯謂心體不可思議而不能顯心之體
相。所以尚異也問。若今心之體者何體
相似耶答。體潔白之體也。形相如滿月
問。彼天台宗亦心體之潔喩白蓮華形相
之圓比金剛寶。何強云不顯心之體相耶
答。彼等僅雖知心之體相而五相觀闕仍
尚不同
即身成佛義


即身成佛義
問。諸經論中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成佛。而
今眞言宗即身成佛者。經論明證答。是有
問。何等經論答。大日經。金剛頂經。菩
提心論説問。即其文何答。大日經曰
    不捨於此身。 逮得神境通。
    遊歩大空位。 而成身祕密。
又云
    若能依此勝義修 現世得成無上覺。
又金剛頂經曰
    應當知自身 即爲金剛界
    自身爲金剛 堅實無傾壞
    我爲金剛身
菩提心論曰
    若人求佛惠 通達菩提心
    父母所生身 速證大覺位
又云。眞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是説三摩地法。
於諸教中闕而不書問。以此文成即身
成佛之事何答。成立此義則有頌曰
    六大無礙常瑜伽 四種曼荼各不離
    三密加持速疾顯 重重帝網名即身
    法然具足薩般若 心數心王過刹塵
    各具五智無際智 圓鏡力故實覺智
問。此文意何答。誦即身成佛之理問。
其意何答。先大分爲二。始一誦顯即身
之二字義。次一誦顯成佛之二字義問。
中此文無即身成佛之句。相配如何
答。始一誦有四義。後一誦亦有四義
問。即其意何答。六大一句體。四種一句
相。三密一句用。重重句者無礙。次誦一句
者本覺佛成菩提。次無數。三者顯圓。後句
出所由問。即顯體相等未見此義。直取
相配何答。始六大者。地水火風空識也。
次四種曼荼羅者。一摩訶曼荼羅。二者三
昧耶曼荼羅。三者羯磨曼荼羅。四者達磨曼
荼羅。次三密者。一身密。二口密。三意密。次
五智者。一法界體性智。三大圓鏡智。三者
平等性智。四妙觀察智。五成所作智。又其
加持者有三種。一者自善根加持。二者如來
加持。三者法界加持問。且於如來加持有
答。有二種問。何答。一者自之如
來加持。二者他之如來加持問。法界加持
亦有種耶答。有之。一者自法界加持。二者
他法界加持問。自他加持亦有種耶答。
且於自有四種。一者自自性身加持。二者
自受用身加持。三者自變化身加持。四者
自等流身加持。他亦如是問。他亦有種
答。有二種。一者前成就者他。二者未成就
者他問。先成未成者何答。先者已成佛。
未者未成佛問。先成佛有種答。有二
種。一者因縁已成就。二者本覺已成就問。
未成就有種答。有亦九種。一菩薩乃至畜
問。於本覺有種答。且有二種。一者
因縁已成就本覺。二者本成就本覺問。自
法界加持有種答。有十種。六大四種曼
荼羅也。他亦然問。自善根加持有種答。
有二種一自自善根加持。二他自善根加持
問。十種法界加持亦有種答。且於摩
訶曼荼羅有十種加持問。何答。一佛
法界。二菩薩。三縁覺。四聲聞。五天。六人。七
阿修羅。八傍生。九餓鬼。十地獄也問。自
之自善根加持有種答。有二種問。何
答。一自本有自善根加持。二自因縁自善
根加持。他亦然問。自之本有自善根加
持有種答。暫有三種。一者三自門自本
有自善根加持。二一心門自本有自善根加
持。三不二門自本有自善根加持問。六大
等依何經建立答。於大日金剛等經建
問。其文何答。我覺本不生。出過語
言道。諸過得解脱遠離於因縁。知空等虚空。
如次我覺者識大。以下如次可知。又云。諸
法本不生。自性離言説。清淨無垢塵。因業
等虚空問。此文何相配六大。其意如何
答。諸法者識大。本不生者地。自性離言説
水。清淨無垢染火。因業者風。等虚空者空。又
云。我即同心位是識大一切處自在普遍於
種種有情及非情此文之句六
大用無礙
阿字第一命。縛
字名爲水。羅字名爲火。吽字名爲風。佉字
等虚空問。是六大何能成四種曼荼羅三
種世間答。佛説能成偈云
    能生隨類形 諸法與法相
    諸佛與聲聞 救世因縁覺
    勤勇菩薩衆 及仁尊亦然
    衆生器世界 次第而成立
    主住等諸法 常恒如是生
問。分能造所造何答。能生二字是能造
也。餘句是所造問。相當四種曼荼羅何
答。諸法者法曼荼羅。法相者三昧耶曼荼
羅。諸佛迄子衆生是大曼荼羅。羯磨曼荼
羅各各具問。相當三種世間何答。諸
法至於仁尊者是智正覺世間。衆生即衆生
世間。器世界即器世間問。餘句者相當何
答。生住等諸法者相當三種無常世間。常
恒者相當常住三種世間問。相當四種法
身何答。諸法與法相者是自性身。諸佛者
是受用身。聲聞至于仁尊亦然者變化身。衆
生者是等流身*也問。於菩薩未成就有
答。大分有二種。一者地前。二者地上
問。何地前何地上答。地前者。十信十住
十行十迴向也。地上者。一歡喜地。二離垢地。
三發光地。*四焔惠地。五極難勝地。六現前
地。七遠行地。八不動地。九善惠地。十法雲
地*也。阿梨耶直翻當爲無惡。以義翻爲
大聖。阿者無也梨耶者惡也。普賢者何義。普
者平等遍一切處之義。賢者最妙善義。若據
梵本者謂三摩多波捺羅冐智薩埵摩
訶薩埵。是菩提薩埵者。古人云道心衆生。
新人爲智有情。摩訶薩埵爲大心衆生。且
薩埵有種。愚薩埵有識薩埵智薩埵。如次
有情二乘佛菩薩。又薩埵是忍樂不離堅固
執著之義

  久安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寅剋於金剛峯
寺□□書了
  以御草本交了對文交了



眞言宗即身成佛義一卷
問。眞言宗立勝即身成佛。其意何華嚴法花宗
亦立即身成
佛義唯今眞言宗
義尚勝餘宗
答。立即身成佛義有多種
經論之文證問。其證文如何答。大日經
與金剛頂及菩提心論等眞言經論中具有
其意。且一偈云
    六大無礙常瑜伽 四種曼荼各不離
    三密加持速疾顯 重重帝網名即身
    法然具足薩般若 心數心王過刹塵
    各具五智無際智 圓鏡力故實覺智
此頌本文可尋。或
云唐大阿闍梨所持
今依此頌文立三種即身
義也問。其三種何答。一理具。二加持。
三顯得也。是皆即身成佛之義也問。此頌
相配三種即身成佛如何答。初四句加持
之義。次三句理具之義。終一句顯得之義也
問。理具乃至顯得即身成佛意云何答。
一切衆生自心中金剛胎藏曼荼羅遠離因
果法然具足名理具也。由三密加持自
身本有三部諸佛速疾顯發故云加持也。三
密修行已成就故。即心具萬行見心正等
覺證心大涅槃。發起心方便嚴淨心佛國。
從因至果以無所住住於其心。如實覺知
名顯得也。是三皆名即身成佛也
問。三密加持速疾顯者其意如何答。修眞
言行者以三密爲門即身成佛故云爾
問。其三密者何答。一身密。二語密。三心密。
是爲三密問。何故身口意名密答。眞言
行者以三業爲門即身具三密萬行即身
成三密菩提。行者自知餘人不知故名密
問。如何即身具三密萬行。即身證三密菩
提耶答。以手作印契起如來事業時。自
身本有佛部諸尊以身爲門速疾顯矣。以口
誦眞言開聲字實相時。自身本有蓮華部
諸尊以語爲門速疾顯方以意觀滿月輪
見眞淨菩提心時。自身本有金剛部諸尊以
意爲門速疾顯也。所以云即身具三密萬
行證三密菩提也問。何故手作印契時。
唯佛部諸尊顯而蓮華部金剛部不顯。口誦
眞言時。唯蓮華部顯而佛部金剛部不顯。以
意作妙觀時。唯金剛部顯而何佛部蓮華部
不顯耶答。宗意以身口意配佛部蓮華
部金剛部故云爾。又云。互共顯得三部
問。諸教皆共以身口意修萬行。雖爾非説
即身顯得三部諸尊。今何立此義答。彼
顯教宗等不行三部三昧耶三密故。今此祕
密宗行三三昧耶三密故爾耳問。言三部
三昧耶意何答。言三昧耶有二義問。
其二義者如何答。一者平等義。二誓願義
問。其言平等與本誓意何答。結三部印
作妙觀誦眞言時。得知衆生與佛平等
故名平等義。又結印作觀誦眞言時。三部
諸尊以本誓願必定顯發加持故名本誓
問。諸教説滿萬行因於金剛以前得
萬徳果于妙覺之位證遍法界理。今何云自
身本有三部諸尊速疾顯耶答。彼因圓果
滿遍法界佛是顯教分齊。今意不爾。一切衆
生自心中三部三昧耶諸尊遠離因果法然
具故云爾問。爾者違諸大乘經云三僧祇
劫滿萬行因乃得成佛答。彼亦顯大乘
意。故龍樹菩薩菩提心論云。眞言法中即
身成佛故是説三摩地法。於諸教中闕而不
書也。又云。若人求佛惠。通達菩提心。父母
所生身。速證大覺位。又彼菩薩云。譬如有
遠行人若乘羊人久久至。若乘馬稍疾。
若乘神通發心刹那至所詣云云如是文甚
多不可具述
問。六大無礙常瑜伽者。先其六大者何答。
地水火風空識此云六大問。何故此六名
答此六遍一切有情非情故云大問。
云何此六大遍有情非情故得云即身成
答。此六大究竟是無不佛六大故。依
六大遍云即身成佛問。此六大是衆生六
大。如何云無不佛六大答。心佛及衆生
是三無差別。故云無不佛六大問。佛是
覺者衆生是迷人心者是迷衆生心。如何云
心佛及衆生是三無差別答。此宗意於自
他各各有自他故。云心佛及衆生是三無
差別問。其於自他各有自他故云三
無差別意如何答。自之本覺佛云自之自。
自之煩惱身云自之他。他之本覺佛云他之
自。他之煩惱身云他之他。自佛亦名衆生
亦名心故。云是三無差別問。於衆生
而煩惱身可名自佛名他。如何佛名自煩
惱身名他答。衆生若不作惡業當是可
佛。然造惡業作迷衆生故佛云自煩惱名
他。由茲諸教云客塵煩惱云云問。爾者血
肉之身六大煩惱身之六大故不名佛六大
答。此煩惱身之六大是如來之六大種
子字。字相字義故尚是名佛身六大等
問。四種曼荼各不離者。先其四種曼荼羅者
答。摩訶曼荼羅。三昧耶曼荼羅。羯磨
曼荼羅。達磨曼荼羅。此云四種曼荼羅
問。其摩訶乃至達磨者其語如何答。摩訶
等是梵語。此云大曼荼羅。平等曼荼羅。事
業威儀曼荼羅。法曼荼羅也問。此四總
名曼荼羅者其語如何答。曼荼羅者翻
爲壇場。即有多義。或名輪圓具足。亦名
無比味無過上味。亦名發生。亦名聚集也
問。何故云輪圓具足等答。具三密
四智印等無量名義故云輪圓具足。如醍醐
五味之中無比無過。是曼荼羅一切佛法中
無比故名無比味無過上味。發生如來無
量功徳故名發生。以如來眞實功徳集在
一處。乃至十佛刹塵數差別智印輪圓輻湊
翼輔大日心王。使一切衆生普門進趣故
名聚集問。爾此大曼荼羅以何爲體。餘
亦爾答。且約畫作三十七尊等形像畫繪
爲大曼荼羅體。諸尊所持刀劍輪等爲平等
曼荼羅體。㘿鑄刻等像爲事業威儀曼荼羅
體。諸尊種子字書於尊位爲法曼荼羅體
問。何故形像畫繪名大曼荼羅。諸尊所持
刀劍輪等名平等曼荼羅。㘿鑄刻等像名事
業威儀曼荼羅。諸尊種子字名法曼荼羅耶
答。形像畫繪以黄白赤黒青五大色成故
名大曼荼羅。六大普遍有情非情而其形種
種不同。雖然其性平等故諸尊所持刀劍輪
等名平等曼荼羅。隨如來事業差別而威儀
各別故㘿鑄刻等像名事業威儀曼荼羅。諸
尊種子字有軌則軌持義故名法曼荼羅也
問。爾者此四種曼荼羅但畫作形像具。於
眞實如來之所具耶答。於眞實佛亦具
四種曼荼羅問。云何具答。忘相見色
時五大色是大曼荼羅。忘色見相時事業威
儀曼荼羅。諸尊所持本幖幟是平等曼荼羅
法曼荼羅自爾有如來身中問。茲形像四
種曼荼羅與眞實如來四種曼荼羅。若爲相
離爲當不相離答。不相離也問。既
形像與眞實別。何云不相離答。以三
密加持時。茲形像曼荼羅則成眞實曼荼羅。
所以不相離問。若爾如眞實曼荼羅説法
利生。爲形像曼荼羅説法利生耶答。已云
以三密加持時成眞實曼荼羅。如何不説
法利生也
問。重重帝網名即身者。其意如何答。如
帝網一珠影能現一切珠内一切珠影能現
一珠内。互相渉入重重。我身法身能入一切
法身。一切法身能入我身法身。重重渉入故
名重重帝網名即身問。若如帝網珠喩
者珠影互相渉入其質各別不相渉入。自他
身佛亦但佛影互相渉入而其質爲各別不
入耶答。不爾。於佛影質倶渉入問。爾
者有法喩不合之過失。如何免之答。喩
擧珠影渉入邊成自他身佛之影質共渉入
義。不取珠質不渉入之邊問。既自他
身佛質各別如何相渉入耶答。佛身無礙
故互相渉入無妨也問。自他身無礙相渉
入者。爲彼此相和合雜亂而有答。雖彼此
相入。而不相和合雜亂問。有形體色相
之物必有質礙。何能渉入耶答。於質礙
有觸體變壞質礙。有方所示現質礙。佛身
非變壞質礙故能渉入
問。法然具足薩般若者。其義云何答。我身
中本來常住本覺佛名法然具足薩般若
問。法然具足本覺佛者。若指佛性種子名
本覺佛歟。爲當相好具足身而有耶答。本
來具足四種曼荼羅名本覺佛問。若本覺
佛法然具者。違瑜伽論等諸教説菩提果徳
從種子因生本無今有佛答。彼他縁大乘
意也。非祕密莊嚴意也問。若爾此祕密
宗意依何等教立本覺佛答。教證多有。
且依毘盧舍那經。大蓮華部無障礙經。華嚴
經。金剛頂經等建立此義問。其經等文
證如何答。毘盧遮那經名大
日經
云我覺本不
生。出過語言道諸過得解脱。遠離於因縁。
知空等虚空。如實相智生。已離一切闇。第一
實無垢云云無障礙經云名蓮華
三昧經
歸命本覺心
法身。常住妙法心蓮臺。本來莊嚴三身徳。
三十七尊住心城。普門塵數諸三昧。遠離
因果法然具。無邊徳海本圓滿。還我頂禮
心諸佛。華嚴經云。遍詣十方求成佛。不知
身心久成佛等云云金剛頂經云。普賢法身
遍一切。無始無終無生滅云云問。爾者佛
已本來成了更無不成。如何衆生行自求佛
答。彼衆生不解我身本來是佛。而生
妄分別求成佛耳問。若衆生本來是佛
不可求更成佛者。不可有六道四生等受
苦類答。彼六趣衆生與毘盧遮那本無
二體。但隨衆生種種妄想立名耳問。佛
本自是佛者。如何説法依師而得。更不可
被光佛之教化。可自然顯得答。若法依
師而得者。即是戲論生滅之相。非法然佛
自然惠問。爾佛是自然之惠。則不修學
而可得。亦不可受人答。如來方便力以
無相法身作種種名相。加持令諸衆生以
因果法證得非因非果法也
問。心數心王過刹塵者。誰心數心王耶答。
法然具足薩般若之心數心王也問。其薩
般若心數心王。若已成佛心數心王歟。若衆
生心數心王歟答。近指衆生心王。亦是已
成佛心數心王也問。何物名心數亦名
心王答。於金剛界七十三尊者。毘盧舍
那是心王。餘七十二尊是心數也七十三尊者五
智。四度。十六
大菩薩。四攝。八供。賢劫
十六尊。又外護二十天也
於胎藏界會五百尊又
毘盧舍那是心王餘是心數也問。爾者唯
七十三尊亦五百尊也。如何云過刹塵答。
尊等各有十佛刹微塵數普門三昧眷屬故
云過刹塵也問。此兩部海會塵數諸尊。
若有一衆生身中。若總一切衆生佛云過刹
塵歟答。且於一衆生身内有若干塵數
佛故云過刹塵問。爾者仁王經云。唯佛
一人居淨土。今何云於一衆生身中有過
刹塵佛答。彼顯教之佛。不眞言之佛
問。法身佛非對機説法。如何今云有多眷
答。爾也。此毘盧舍那不對機之佛
問。爾者何云多眷屬答。彼具體法身内
眷屬非應度機也問。凡説法者爲度機
也。彼佛既不對機爲誰説法答。自受法
樂故與本有塵數眷屬倶解説法問。爾
此宗佛不爲衆生説法答。爲衆生説法。
但現應化説法耳
問。各具五智無際智者。且其五智者何等
答。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
察智。成所作智。是名五智問。此五智以
何爲體答。以毘盧舍那等五佛智慧如
次爲五智體金剛界
五佛
問。何故大日如來智
名法界體性智。餘佛智亦爾答。法界體性
智者。三密差別數過塵刹名之法界。諸法
所依故曰體。法然不壞故名性。決斷分明故
爲智。大圓鏡智者。謂自他三密無有邊際
名之大也。具足不缺曰圓。實智高懸萬像
影現曰鏡也。平等性智者。性淨智水不簡
情非情故。彼此同如故。常住不變故曰平
等性智。妙觀察智者。五眼高臨邪正不謬以
爲名也。成所作智者。二利應作故曰所成。
妙業必遂成之名也問。五智者是五佛之
智也。如何即名無際智也答。心王心數佛
智一身内過塵刹。何況一切衆生身。故名
無際智問。爾者法相宗立四智。云何今
宗立五智答。法相宗意眞如法性名法界
性不名智。此宗立法界體性具人法身心
相好故。加以智名曰法界體性智問。法
相意眞如名智性。又名菩提斷。又名諸佛
智慧。如何云不名智答。彼宗意智之性
名智性。非簡擇決了故名智。所以此宗殊
曰法界體性智問。爾者此法界體性智者。
爲一切衆生法界體性智一一別體爲當一
體耶答。一一別體不一體也問。若爾
違云一大法身周遍法界答。如江河井
池雖異其性即同。法身亦爾。衆生雖異法身
是同。所以名周遍也
問。圓鏡力故實覺智者其意如何答。此頌
意正成佛之義也問。如何正成佛答。如
實知自心名正成佛故云圓鏡力故實覺
問。如何如實知自心耶答。眞言行
者修行三密得成就時。如實見自心本有
莊嚴藏。名如實知自心問。其自心本有
莊嚴藏者何物答。本覺四種曼荼羅也
問。此本覺四種曼荼羅逕幾劫數得見
答。此宗意隨眞言行者修練成就一生得
見之問。爾者行者成就之時得見本覺
曼荼羅名正成佛耶答。爾也問。若爾
違法然具足薩般若名即身成佛。答。彼
法然具足者約理具云即身成佛也。此圓
鏡力故實覺智者約顯證云即身成佛。所以
不違問。成佛極離故經三無數劫方登妙
覺。此宗修行何觀早得成佛耶答。修行
諸波羅蜜門者必逕于三無數劫方登覺
位。今眞言行者依於月輪作字母觀。早得
大菩提也問。此宗意云即身成佛者。以
斷煩惱即身成佛。若不斷煩惱即身成佛
答。宗意不斷煩惱而即身成佛問。
斷障成佛者是經論明文。今如何云不斷煩
惱而即身成佛答。此宗意悟煩惱即菩
提故即身成佛問。煩惱如何即菩提答。
煩惱本性即是菩提問。煩惱本性既是菩
提如何輪迴生死答。不悟煩惱本性即
菩提故輪迴生死問。爾者世間之衆生
起貪瞋癡等是起菩提。何不成佛而墮三
惡趣。起菩提人何墮惡趣答。不悟煩
惱即菩提之人但起迷故墮惡趣。則由不
會縁故。譬如石中火若遇打縁即出。又如
雖有地中金而不知之時不能瑩之也。
爰眞言行者從故師説即悟煩惱菩提無二
故捨迷直至菩提也。如蓮華雖淨而不離
泥。即善惡不二。制惡之時即成善。是故
無煩惱者亦無菩提。若於此理能悟解者
不墮惡趣。是故經云煩惱菩提體無二。又
云。往昔精進捨生死。不知生死即涅槃。又
無行經云。婬欲即是道。恚癡亦復然。如是
文證非一問。爾者不斷煩惱即身成佛
者。違諸教云斷障成佛。又此眞言教以金
剛斷障者如何答。此宗煩惱轉歸明名
爲斷障。不謂斷捨煩惱體問。何故不
斷捨耶答。若不煩惱即菩提可斷捨之。
煩惱即菩提故不斷捨歸眞。所以仁王經
云。菩薩未成佛時以菩提爲煩惱。菩薩成
佛時以煩惱爲菩提云云問。云何此義
答。於一物隨迷悟云煩惱又云菩提。是
不異體物云爾耳。故大衍論云。以覺本源
故名究竟覺。不覺本源故非究竟問。眞
言行者印身成佛者。何物爲因何物爲根何
物爲究竟耶答。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
方便爲究竟也問。其菩提心者何物。悲
及方便何物答。菩提心者白淨信心義也。
悲者具大慈大悲也。方便者即醍醐妙果三
密之源也問。何故菩提心爲因慈悲爲根
方便爲究竟答。出過一切戲論如淨虚
空。於内證所行得深信。薩般若心堅固不
動。離業受生成眞性生。萬行功徳從此増
長。故菩提心爲因。由自善根及與如來法
界加持。所爲萬行妙業普於一切智地乃至
無餘有情界皆悉生根。故云慈悲爲根。即
彼萬行所成一切智智之果名爲方便問。
其白淨信心義爲菩提心者。何時白淨信心。
其所爲萬行妙業如何生慈悲根。萬行所成
一切智智之果是菩提。如何名方便答。白
淨信心者得觀我身中本有阿字并月輪名
白淨信心也。以無住心所行即由大悲地
界所執持故。大悲火界所溫育故。大悲水
界所滋潤故。大悲風界所開發生故。大悲
虚空不障礙故。無量度門任運開發。由如
牙莖枝葉次第荘嚴。如是大慈悲萬行所成
一切智智之果。内具方便故起利他方便
業。所以菩提名方便問。如何觀阿字并
月輪爲白淨。又萬行所成一切智智之果。
爲本有果爲今有果答。生決定誓願。一
向志求一切智智。必當普度法界衆生者。
由自心本有阿字并月輪加持力也。所以觀
阿字月輪名白淨信心也。憐愍之心徹於
骨髓。諸有所作皆爲建立衆生。必使成就
無盡法界之樂度脱無餘衆生之苦。名慈
悲也。萬行所成一切智智之果者本有之果
不始有也問。此之因根究竟三種。爲次
第而起爲同時相應答。若約能求之心
次第生起。若約所求之心者因果同時不
前後次第也問。何故爾耶答。眞言行者
初入輪壇。開眞淨菩提心。發三密萬行。顯
得本有菩提故。約能求心前後次第生起顯
證。雖爾此菩提心與行果法然具足於我
身故。約所求同時具足也問。何爲究竟
即身成佛答。如實知自心。是云究竟即
身成佛。故頌文云圓鏡力故實覺智也問。
何如實知自心答。見諸法本不生際名
如實知自心問。如何見諸法本不生際
名如實知自心答。見衆生究竟是佛。名
見諸法本不生際。是則如實知自心也
問。見衆生究竟是佛如何答。悟衆生自
心即是一切智智。而如實覺知自心本有祕
密莊嚴藏。云見衆生究竟是佛問。如何
如實覺知自心本有祕密荘嚴藏答。眞言
行者眞語爲門。自心發菩提即心具萬行。
見心正等覺證心大涅槃。發起心方便嚴
淨心佛國。以無所住而住其心。是名一切
知者一切見者等。故云如實覺知自心本有
祕密莊嚴藏問。其自心本有祕密荘嚴藏
者是何物答。是本有四種法身也問。其
本有四種法身者何答。一自性身。二受用
身。三變化身。四等流身也問。更有自性
及等流淺深不同之名。何皆名法身答。且
就竪義。雖有不同之名。而此宗所立變化
等流之佛法然有佛故。不同彼顯教宗等所
立本無今有應化之佛。又就横義皆是毘盧
遮那具體法身也。是以皆名法身問。更
有四身淺深不同之名。今依何等文證立
皆名法身義答。文證巨多。今且依金剛
頂分別聖位經立之。其文云。自性及受用。
變化并等流。佛徳三十六。皆同自性身。并以
法界身。總成三十七也。又金剛頂三摩地
法歸敬分云。歸命毘盧舍那佛。身口意業遍
虚空乃至四種法身三世佛云云
即身成佛義一卷未終



即身成佛義
問。眞言宗立即身成佛耶答。立之問。
其立方何答。即身成佛有三種問。其三
種者何等耶答。言三種。一者理具即身成
佛。二者加持即身成佛。三者顯得即身成佛
問。其理具乃至顯得即身成佛意如何
答。一切衆生自心中金剛胎藏曼荼羅遠
離因果法然具云理具即身成佛也。由三
密加持自身本有三部諸尊速疾顯發故云
加持即身成佛也。三密修行已成就故。即心
具萬行。見心正等覺證心大涅槃。發起心
方便嚴淨心佛國。從因至果以無所住住
於其心。如實覺知名顯得即身成佛也
問。此三種即身成佛。依何文證誰人立之
答。依大日金剛頂等。又唐大阿闍梨作
頌成立此義。阿闍梨云
    六大無礙常瑜伽 四種曼荼各不離
    三密加持速疾顯 重重帝網名即身
    法然具足薩般若 心數心王過刹塵
    各具五智無際智 圓鏡力故實覺智
故立即身成佛也問。此頌相配三種即身
成佛云何答。依頌初四句立加持即身
成佛。依次三句立理具即身成佛。依終句
立顯得即身成佛問。爾者違諸大乘經
云三阿僧祇劫滿萬行因乃得成佛答。
彼亦顯大乘意。故龍樹菩提心論云。眞言法
中即身成佛故是説三摩地法。於諸教中闕
而不書。又云。若人求佛惠。通達菩提心。
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又彼菩薩云。譬
如有遠行人若乘羊久久至。若乘馬稍疾。
若乘神通發心刹那至所詣云云如是文甚
多不可具述
問。六大無礙常瑜伽者。先六大者何答。地
水火風空識。此云六大問。何故此名六
答。此六遍一切有情非情故云大
問。云何此六大遍有情非情故得云即身
成佛答。此六大究無不佛六大故。依六
大遍云即身成佛問。此六大是衆生六
大。如何云無不佛六大答。心佛及衆生
是三無差別。故云無不佛六大問。佛是
覺者衆生是迷人。心者是迷衆生心。如何云
心佛衆生是三無差別答。此宗意於自他
各各有自他故云心佛及衆生是三無差別
問。其於自他各有自他故云三無差
別意如何答。自之本覺佛云自。自之煩
惱身云自之他。他之本覺佛云他之自。他
之煩惱身云他之他。指自佛亦名衆生亦
名心。故云是三無差別問。於衆生而煩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