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行林抄 (No. 2409_ 靜然撰 ) in Vol. 76

[First] [Prev+100] [Prev]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行林第二十八

  十一面法
一支度
註進
  十一面觀音御修法七箇日支度
御本尊有無
隨宜
壇一面可有
爐桶
 燈臺四本 脇机二脚 禮盤
一面可有
半疊
 酥 蜜 名香 白布一端二丈
壇敷并佛
供覆料
 芥子袋 大幕二帖 壇供如常
燈油如常 淨衣白色
阿闍梨 伴僧 承仕二人 驅使四人 見
丁二人已上人
供如常
小桶枸各三口閼伽神
供等料
 折敷三枚 呂子一覆
長櫃一合供所雜具 僧
房裝束如常
右註進如件
  年 月 日
五寶金 銀 眞珠
珊瑚 琥珀
五穀大麥 小麥 稻穀
小豆 胡麻
右寶穀出集經第四。十一面經之中。五香五
藥。不出彼經。欲戴之者香藥如常。抑五寶
等。須非七日事業壇者。不可用歟。安然和
尚御説云。大唐日本。古今傳法。但有一日
手印行法。未有七日事業壇。法若不堀地
等。多是一日事業水壇云云
禀受師説云。世人皆言。近代所用木壇是水
壇意也云云然者。不可出五寶等歟。但近代
支度。或出之而置壇。是七日事業壇意歟。
若然者亦永不可名水壇云云
  私案。蘇悉地經意云。若於人民集會之處。
作壇時。其五寶物不應埋之。但置所成物
下。若於中庭及與室内。或佛堂中作壇時。
亦復如是云云
又檢阿嚕力迦經云。造護摩爐。爐中先下
五穀及五寶云云三昧和尚御説云。塗爐
之時。先取五丸泥。置軍荼中心想置五
云云依此等説。五寶等物。置不置。自有
二途歟
名香 沈香 蘇合 檀香机上薫陸集經
五色糸緋縷 白縷 已上
結線料隨事可用一
註進
  十一面觀音供七箇日支度
壇一面方三尺
五寸
 燈臺二本 脇机一脚 半疊
一枚 酥蜜 名香沈  白
檀 薫陸
壇供如常 燈油
如常 白布一端壇敷
 小桶二口各加
 折敷
二枚 淨衣白色若黄色
可隨法矣
阿闍梨 承仕一人 驅使一人已上淨衣
日供如常
右註進如件
  年 月 日
結線隨事可戴之。
糸色如上註之
一起首時分
軌上云。於白月十四日。或十五日。爲我不
食。可一夜
又云。從白月一日乃至八日。
下云。吉日吉辰吉曜
十一面經云。能於半月半月。或第十四日。或
十五日。又云。從白月一日至第八日。毎日三
集經并神呪心經
同毎日三時云云
疏云。謂白月一日至八日。是即陽時也。謂萬
物順陽氣而成故。白須白月也。若欲破除。應
用陰時也。謂黒月是陰時也。從十六日至三
十日也
一向方
軌下云。東面安本尊像。像面向西。應習先
行法云云 集經等
    同之
一行法
八家祕録諸觀音部十一面法三云
十一面觀世音神呪經周宇文氏天竺三藏耶
舍那崛等譯第一譯
十一面神呪心經大唐三藏玄弉譯
出内典録第二譯
十一面觀世音神呪經出陀羅尼
集經第四
  私云。以前三經。同本異譯而。集經中。印
法稍廣。前二本經。不説印法
十一面神呪心經義疏一卷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三卷内題云。十一面觀自在
菩薩心密言儀軌經不空
譯貞
  私云。此經。譯者下註云。此儀軌。通蓮花
部一切尊念誦云云此中具説念誦儀則。護
摩法等。見其行儀。可謂悉地蓮花部法。但
其所用眞言印等。異蘇悉地。是則本法所
説歟。先達以此儀軌。爲行法規。今且先附
悉地通法而記略行
前方便如常 唱禮
南無三身白衣ekadazamukha@h
南無曼荼羅主曀迦娜舍目佉冒地〃〃〃〃
三反
馬頭 五大 大小 三部
次驚覺 次九方便 次發願
    至心發願 唯願教主 遍照如來
    本尊界會 十一面尊 蓮花部中
諸菩薩衆云云
次五大願 次三部三昧耶 次被甲護身
次地結 次金剛牆 次大海
軌云。當觀曼荼羅私云。持明房記
云。前地界是乎
爲大乳海。以
二手内相刄。仰掌旋轉。即成甘露大海。誦此
密言曰 唵尾麽路捺地吽
次寶山
軌云。復於海中。觀蘇彌山。其山四寶所成。無
量衆寶間錯莊嚴。以二手内相刄作拳。誦此
密言。唵阿者攞吽
結此印。誦密言。思惟從大海中。出生寶山
云云
次道場觀定印
軌云。復於山上。想寶樓閤。其殿無量衆寶
所成。處處懸列珠鬘。瓔珞。鈴鐸。繒旛。微
風搖動。激出和雅音。間錯。種種摩尼半滿
月等而校飾之。復有無量諸經供養具。遍滿
樓中。於其殿内。觀大曼荼羅云云
  私云。觀想。曼荼羅中央有八葉蓮花臺。上
有月輪。輪中有hr@i@h字。字變成開敷蓮花蓮
花變成阿彌陀佛。佛左邊花臺中有sa@h字。
字變成未敷蓮花。蓮花變成大勢至。右邊
花臺中有sa字。字變成微敷蓮花。蓮花變
成觀自在。阿彌陀佛前花臺中有ka軌意hr@i@h
字。字變成軍持。軍持變成本尊觀自在。肉
色。四臂。十一面。右邊第一手把念珠。第
二手作施無畏。左第一手持蓮花。第二手
執軍持。其十一面當前三面。作寂靜相。左
邊三面。威怒相。左邊三面。利牙出現相。
後一面。笑怒容。最上一面。如來相。頭冠
中各有化佛。觀自在菩薩身。種種瓔珞莊
嚴。蓮花部聖衆乃至十佛世界。微塵數界
會。恭敬圍繞行者在閣前。對本尊已上
觀法。依本軌意。若依通途。中臺本尊。第二重蓮花部
尊。第三重護世諸天。又集經第四明曼荼羅。文廣
可見
次三力偈 次普供養 次治路 次成不動
次振鈴 次送車輅 次軍荼利印明如常。軌
云。行者。觀想。
軍荼利金剛。駕御七寶車輅。至於極樂世界。想請無量
壽如來。昇七寶車中央。座左大勢至。右觀音。阿彌陀前
本尊坐
云云
次請車輅 次迎請聖衆用蓮花部
心印明
 次辟除從
馬頭 次示三昧耶 次金剛網 次火院
次閼伽 次花座 次善來偈 次重結大界
次成事業身 次五供養 次普供養 次讃
先本尊 次四
智 次蓮花讃
唵鉢納麽二合囉誐濕寧逸
麽攬迦摩囉誐
母答𤚥二合路迦曩他滿馱銘薩嚩秫馱悉地
出軌
次祈願 次本尊觀定印
觀想。自身胸臆間。有滿月輪。即此月輪。是
自性光明所成。菩提心圓滿。潔白如淨月
輪。於月輪面。有ka字。字變成軍持。漸舒
漸大。擧體成軍持。軍持變成本尊身相
如前
我身
即本尊。本尊即我身。一體而無二云云
  私云。本軌入三摩地。文。其意難辨。今依
常途而抄記之。軌意可更問之
次根本印本軌不説之。集經第四。於十一面各有印
相。起立作印印相不詳。徃而見之。凡彼經
中説多印明。其
中兩三抄之
別本軌云。次結十一面觀自在根本印。以二
手。右押左外相刄。合掌。以印置頂上即成本
尊身。誦根本密言七反云云
本軌上云。爾時觀自在菩薩。口説自根本密
言曰
tadyath@ao@mdara#dhiri#dhoru#
怛儞也二合他唵那羅〃〃地哩〃〃度嚕〃
  itivatizare#prazare#
〃壹知陟奚
嚩知者隷〃〃鉢羅者隷二合
  kusumekusumavaleirimiricirici
〃〃〃矩蘇銘矩蘇摩嚩隷壹里弭里山里山
tijaramapanayaparimazudh@asatvama
致惹羅麽跛曩也波羅麽秫馱薩怛嚩二合
h@akarunighasv@ah@a
訶迦嚕尼迦娑嚩二合
  私云。有歸命句且除之。十一面經。無歸
命句。法性房胎記。除歸命句
不空羂索經第四云。十一面觀世音印
合腕相著。二大栂相合横屈掌中。各以頭
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握大栂指。作拳。拳
面相合。面目熙怡。發大悲心印眞言曰
唵譟名良
𡅖婆娜泥波羅枲娜舍縒野𤙖 此
印三昧能祐成就一切明。法無所障礙云云
dhara@ni集經一云。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印呪
二中直。相捻直二頭指去四寸半並二大竪
二無名。去一寸八分二小竪去五寸頭指來
去。呪七遍已漸屈頭指入掌内。呪曰 唵阿
嚧力迦莎訶
春定額記云。印同軌。眞言曰 唵嚩蘇摩底
索里二合曳娑婆賀
或説云。十一面觀音眞言 唵歸命三
身義
 摩訶
大也迦嚧尼悲也種子莎訶速疾幾也
成就幾也
丹州合行記云。金剛合掌。眞言曰 唵嚕鷄
入嚩羅紇哩
次加持珠作法如常。軌云。蓮花部念
珠。用蓮子或摩尼寶。云云
次正念誦先部母 大日 本尊 蓮部心 諸
天總 不空羂索 馬頭 次又部母
若修大供者。當壇護摩明可加念
之矣
護摩
多分息災本軌。略明。息災。増益。敬愛。鉤召
四種。護摩。隨事用之。師曰。觀音法大旨可
依増益
軌云。觀自在菩薩通増益法。護摩之時。迎
請。觀自在。大勢至。義成就。大威徳者。安
置於爐東邊。並持明仙一切藥叉。吉祥天。應
置爐南邊。又於爐北邊安佛並諸不退轉菩
薩。梵王。並訶利底。西邊應置白衣觀自在。
如上建立名増益儀軌云云
又云。息災面向北。南方置戌羅鞘。西安嚩素
枳。北置金剛杵。爐東邊應置三戟叉。大印
各以本密言呼召及發遣云云
  私云。此等文意可能尋問之
先火天 曜宿如常
本尊壇
軌云。去念誦處不近不遠對彼道場。護摩先
獻部尊。次供本尊云云
  問。部尊者誰哉 答。軌云。次應結部尊
印。誦三遍則成。加護本尊。部尊印密言
先以説馬頭自在是也
勸請詞云
    我今稽首請 本尊十一面 觀自在菩薩
    部主馬頭尊 及以諸眷屬 唯願降臨此
    納受護摩供
諸尊壇有無隨
形勢
世天段如常
軌云。所有護摩。殘物隨意。供養外諸天云云
  私云。軌意。火天 本尊加部主。
并諸尊
諸天三段

護摩呪可用阿
嚕力迦
伴僧呪儀軌
眞言
後加持並壇時者。可用軌眞言。
只一壇時者或馬頭云云
軌云。部母白衣觀自在菩薩。印相如多羅菩
薩。内屈頭指。多羅菩薩印。二手内相叉作
拳。竪合頭指。如未敷青蓮花。密言曰 唵濕
二合帝惹致爾半拏羅嚩悉爾惹吒
矩吒馱哩抳娑嚩二合
部尊密言曰。曰唎二合路力迦亦同
上明
  私云。不説印。但註四字指上馬頭明歟。其
文云。先金剛合掌。竪合二中指。以二頭
指。各掲名指頭。頭指各押中指上節。小指
並竪入掌中。二大指並竪與小指聚。密言
曰 唵婀蜜哩二合姤納婆二合舞納婆嚩
吽發吒
次還珠軌云。芙蓉合掌。頂戴念
珠。瞻觀本尊慇懃心禮
 次入定
觀想。心月輪上有ka字。一切法離作業不可
得義也云云
次根本印明 次部母白衣 次五供養 次
普供養 次讃 次祈願 次閼伽 次振鈴
次迴向方便 次隨方迴向 次奉送先偈。
次印
 次三部護身 次出道場
次轉讀般若隨意經行
  右。依悉地及本軌意。略記大指。外見憚
多可破却之
集經第四云。身印 合腕。左右二大指並
竪。以二頭指。屈中節。各頭押二大指頭。二
中指頭相拄。二無名指直竪開一寸半。又開
二小指離無名指背一分許。二臂肘相著。頭
指來去用上大呪
大心印 準前身印。唯改二頭指押中指背
上節。以二大指各押中指中節側。大指來
去。呪曰
阿𠼝耶婆路枳帝攝跋羅耶菩提薩
埵耶摩訶薩埵耶摩訶迦嚧尼迦耶
跢姪他訶訶訶訶伊利彌利脂利十一
毘利十二企利十三醯利十四莎訶十五
小心印 准前身印。唯改二頭指屈頭。當中
指中節側上。頭指來去。呪曰
歸命如常跢姪他豆樓豆樓訶〃〃〃
莎訶
  私云。集經出身印等五十印明。今且其中
准普通習印等三所抄記也。具可見本經


依胎藏界修行之者
經疏之中。不擧此尊。玄法。青龍。廣。攝軌
等。雜列其名。不出形像并印眞言
或都壇行法
如常
尊位蘇悉地院。右方第四。
千手南。一髻羅刹北
種子 ka迦 然和上云sae
三形 軍持
尊形如下
出之
印明云云
梵號 曀迦娜舍目佉a+u rya e ka da za mu kha
密號 變異金剛 慈愍金剛
別壇蓮花部
別壇

依金界者
四印一印等如聖觀音法。但金界中不見此
尊。可更問之
一作成就法此有
十法
初除人畜疫法
本軌云。復次法。若人疫牛疫對觀自在菩薩
苦練木。子油。應作護摩。以緋縷右
縒作線。麁如銅筋。爲兩條。誦一遍作一結。
乃至七結。繋於患者頸下或頭髻則得疫病
除息解
  私云。爲兩條者其作法如何
集經云。若有國土人民疫病。一切畜生疫病
死時。取白芥子油一升。紫薑木大如筆管。寸
截。數滿一千八段。先於像前。燃紫橿木。次
取寸截細紫橿木。浸著油中。取其一段。呪
一遍投火中燒如是。乃盡一千八段。能使人
畜疫病悉得除愈。經云玄奘
復次若國土中。
人畜疫病起於此像前。燃任婆木。復別取彼
木寸截。以爲一千八段。毎取一段。塗芥子
油呪之。一遍擲置火中乃至皆盡。復取緋
縷。結作七呪結。一呪一結。繋置最上佛面
頂上。能令疫病一切消除。疫病除已。解去呪

疏云。任婆木。此云木綿木。此土所無也
  私云。木綿木。本朝多多。所謂杜仲。一名
木綿。和名波比萬由美。世間所謂神祭ユ
フ者此木皮也。似苧付榊。付神馬尾是
也。而云此土所無如何
二除等難
本軌云。復次法被拏枳儞等諸魅所持者。取
白線。如前。繋於寂靜面經宿然。後取線呪二
十一反。結繋病者頸下即得除愈
集經云。若人卒得狂病。呪其白線。一呪一結
成三七結。像前䠒跪。更呪其線一百八遍繋
此像正前頂上。經一宿。已取。繋病者頂。若。
二日不差還取呪索。更呪一百八遍。絞著像
頭。又經一宿解取繋病人項。其病即差
經云玄奘復次法若有卒爲茶耆上聲
尼等魅
著成病。應取白縷。作二十一呪結。一呪一
結繋著當前慈悲面頂上。經一宿已解取以
繋病人頸上。病即除愈。若業障重不除愈者。
應取此索。更呪一百八遍。繋前所繋像頂上
經一宿已解取。以繋病人頸上。必得除愈
三降伏怨讐法
本軌云。復次法。密語者欲其寃敵。勿論欲
得勝者。應供養觀自在菩薩。以縛捨加木。燒
芸臺子。加持白線一百八遍。繋於忿怒面。一
切闘諍。言語皆悉得勝除息。若繋於寂靜
面。能除一切障難
集經云。若有怨讐。欲求人便取其白線在
於像前。一呪一結。一百八結。繋像左相於
瞋面頂上。經一宿已解取此索。稱彼怨字。一
稱一截乃至截盡一百八結。怨人所作惡計
不成
經云玄奘復次若爲怨酬。伺求其便鬪諍厭
祷欲作襄害。應以種種香花等物。供養此
像。以婆鑠迦木。像前燃火。取芸臺子一百
八顆。各呪一遍擲置火中。復取白縷結作一
百八結。一呪一結。繋着此像左邊瞋面頂
上。經一宿已解取此索。稱怨酬名。截一一
結。各令異處。一稱一截乃至都盡。令彼怨
酬。所作不遂。自然歸伏
四除𤷡病等鬼病法本軌并十一
而經無之
集經云。若患𤷡病。若患鬼病。皆以此印呪
呪病者一百八遍。即得除愈。若罪障重者。
用五色縷。一呪一結如是結成一百八結。繋
病者項。或繋臂上。罪障消滅即病差
  私云。印呪可見經文。觀世音甘露印呪第
云云
五和結恨法
集經云。若人相恨。取五色線。搓爲呪索。像
前䠒跪。一呪一結一百八結。繋像左於瞋面
頂上。經一宿已解取。自繋右臂之上。令彼瞋
者和解歡喜
  私云。右一法本軌并十一面經等無之
六求善事法此一法本
軌無之
集經云。若有人等欲求善事。取五色線。搓
作爲索。像前䠒跪。一呪一結成七結已。繋著
正前像面頂上。經一宿已取繋自身所求如

經云玄奘復次若人欲求諸善好事。取五色
縷。結作呪索一百八結。一呪一結。復於像前
呪之七遍。繋置當前慈悲面頂上。經一宿已
解。繋自身上所求如意
七除障難法
本軌云。復次衆香和水。沐觀自在菩薩。又
加持浴觀自在水。一百八遍浴毘那夜迦像。
一切障難皆得殄除
集經云。若有人。自知身有障難。種種妙香
於和塗像。復以香水洒浴其像。浴像畢已還
收取水。對像呪水一百八遍。浴自身體。自浴
身已。一切障難悉皆消滅
經云玄奘復次若知身中有諸障難。所求善
事多不如心。襄禍時時無因而至。應以香水
浴此像身。復取此水。呪之一百八遍。以俗
毘那藥迦像身。復取呪之。一百八遍。自灑
其身。一切障難自然消滅。諸有所求無不如

  私云。本軌浴觀自在・毘那夜迦。不浴自
身。集經洗浴本尊・自身。不云洗浴毘那
夜迦 然玄奘譯。本尊・障者・并行者身。次
第洗浴。頗委悉歟
抑疏云。毘那夜迦像者。此云律。亦云法
也。謂如法像也云云可思擇之
八除長病并惡鬼法
經云玄奘復次若有長病困苦不差。或惡神
鬼來入宅中。應取薫陸香一百八顆。在此像
前。顆呪一遍。擲置火中。乃至皆盡復取白
縷。作二十一呪結。一呪一結。繋置當前慈悲
面上頂上。經一宿已解取。以繋病者頸上。所
患除愈惡鬼退散
九降怨鎭國法
本軌云。若有他敵及疫。災禍不令入國界。欲
結方隅界者。燒薫陸香。作護摩。作五色線。加
持繋於寂靜面。即成堅固大威徳方隅界
集經云。復次若有他方怨賊。欲來侵境。以
此觀世音像面正向彼怨賊來所。種種香花
飮食供養。應取烟支大如大豆。誦呪一千八
遍。滿已塗像左相於瞋面之上。令彼怨賊不
能前進
第十求子法本軌并經等無之。私云。一
切求願法。亦可依此儀
先可儲支物
本尊圖樣可
仰佛師
 四肘壇 水灌一口 五穀各少
少 柳枝各少少 生絹五尺許 雜色幡 五
色糸各五
尺許
 蓮花座 單座 十六燈 十二
盤食
集經云。若婦人無兒。欲得兒者。以五色粉。作
四肘壇。壇中心安十一面觀世音菩薩。東方
安阿彌陀佛頂。北方安大勢至菩薩。南方安
馬頭觀世音菩薩。西方安摩醯首羅天。取一
淨罐滿盛淨水。中著五穀。以柳枝等塞其罐
口。復以生絹。束其柳枝。種種好花莊嚴其
罐。即將此罐著於壇中。懸雜色幡。壇開四
門。燃十六燈。復以種種上妙香花十二盤食
而爲供養。於四門外。各安一部。好細音聲。
如不能辨。一部亦得。嚴辨供已。呪師洒浴
著新淨衣。壇西門外。面向東坐。作印奉請
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等。次第請已。各安本
位。令其婦人香湯洒浴著新淨衣。於西門外。
作大蓮花座。於花坐上。敷生淨草。次阿闍
梨右手把跋折羅。以左手。把婦人右手。引來
向壇北門外立。阿闍梨至心誦呪二十一遍。
教命婦人至心。念彼觀世音菩薩名字二十
一遍。如是次念阿彌陀佛。馬頭觀世音菩
薩。大勢至菩薩。摩醯首羅天王名已。令其
婦人至心三禮發願。乞兒阿闍梨。以五色
線。一呪一結成三七結。繋婦人項。次令婦人
坐花草上。念觀世音菩薩一百八遍。次阿闍
梨以右手。按水罐上。以左手。把數珠掐。呪
其水罐。一千八遍竟。次與婦人護身結界。次
阿闍梨手承擎水罐。婦人邊立。發願。口云。仰
啓十方一切諸佛。菩薩。聖衆。天龍。八部。諸
鬼神等。以他心智證知今日此優婆夷。欲得
有身生好男女。願大慈悲速滿其願。婦人合
掌念觀世音菩薩。阿闍梨灌其頂上。即得聰
明端正男女。具諸相好。一切求願法亦如是。
隨願皆果作法。以後令其婦人。燒香。禮念
觀世音菩薩。勿令斷絶。必果所願除不至

一形像
本軌云。若欲成就者。以堅好無隙白檀香。彫
觀自在菩薩別本云。身長一尺
三寸作十一頭云云
四臂。右邊第一
手把念珠。第二手施無畏揚掌也。在第一手
持蓮花。第二手執軍持。其十一面。當前二
面作寂靜相。於左邊三面威怒相。右邊三面
利牙出現相。後一面作咲怒容。最上面作如
來相。頭冠中各有化佛。觀自在菩薩身種種
瓔珞莊嚴像成已。於有佛舍利處安置
集經云。爾時觀世音菩薩。白佛言。若有善
男子善女人。有能依行觀世音教作呪法者。
用白旃檀。作十一面觀世音像。其木要須精
好堅實。不得枯篋。其像身長佛一肘若人肘量
二肘一搩
若不得者。一尺三寸作之。亦得作十一面。前
三面菩薩面。左相三面當作瞋面。右相三面
似菩薩面狗牙上出。後有一面當作笑面。其
頂上面當作佛面。其十一面各戴花冠。其花
冠中各各安一阿彌陀佛。其像左手把一澡
罐。其澡罐口插一蓮花。右臂垂下展其右手。
以串纓絡施無畏手。其像身上刻出瓔珞種
種莊嚴作其像身。若以金銀鍮石等悉皆得

  私云。十一面神呪經同之。神呪心經又同。
但云。展右臂以掛數珠及作施無畏云云
圖云。肉色。十一面。前三面寂靜相。三面利
牙上出相。右三面威怒相。大面三左右二面
青黒色。左一手持蓮花。次手把軍持。右一手
持念珠。次一手施無畏坐赤蓮云云
師傳云。十一面者。除本大面。頭上有十一
面也。故頂上佛面即十一面一也。非冠中彌
陀像云云冠中彌陀一説。一一面花冠中有
云云又云。十一面者即十一地也眞言宗意
十一地故
耳云
即表斷十一品無明云云頂上佛面即第
十一地佛果位也。而世所圖造。十一而像。頂
上佛面作身體甚非也。唯佛頭面也。如餘十
云云若全體現云頂佛 不云頂上佛面云云
或説。加大面表斷十二品無明云云
十一面經疏云。十一面者。前三面慈相。見
善衆生而生慈心大悲與樂。左三面瞋面見
惡衆生而生悲心大悲拔苦。右三面白牙上
出而見淨業者發希有讃觀進佛道。最後一
面暴大咲面見善惡雜穢衆生而生怪咲愍惡
向道。頂上佛面或時對習行大乘機者而説
諸法究竟佛道故現佛面。各示三方三面爲
化三有。故現三面。若合本面。應十二面。而
十一面是方便面。本體常面。是眞實面。離
於身不知面主面表内壞以顯權實。故常面
上現十一面。故曰十一面也。又云。十一面
者實是十二面也。上佛是果。下菩薩面是因
也。謂是因果一雙也。亦上十一面是方便面。
下是眞實面也。謂是眞實方便一雙也。是十
一面中前三面慈相。左三面瞋相。慈是文。瞋
是武。一雙也。右三面白牙上出相。是讃。後
一面暴大咲相。是嗤。謂讃嗤一雙也。謂是
觀自在菩薩反現十一面。或現佛面。或現慈
面。或現瞋面。或現白牙上出而。或現暴大
咲面。雜現十一面。本體不二。故擧反現面。
故曰十一面也。問。是菩薩有慈面相不可怪。
而何是菩薩有瞋面耶。亦有牙出相等三相
耶。答。聖絶染汚之氣。豈有瞋咲相耶。然隨
世間者依違境而發瞋也。依順心而發咲也。
現牙出相而讃淨也。白牙上出相者方便。經
曰。身口意淨故二牙白相也。故知讃淨三業
有情惡大咲相者化善惡難有情故現暴大咲
相也。何知然者夫咲之者見善而心喜咲也。
見惡嗤謗故咲而今日暴大咲相者必雖咲謗
悲惡罪。故有暴人言。故嗤彼善惡雜穢有情
故有咲面也。謂世間人面表於心。心出於
面。見善色善。見惡色惡。趣善惡面色善醜。
故隨世間故聖現此面相也。問若化善衆生。
但以慈面化惡衆生。但以瞋面而化善惡雜
穢有情。但以暴咲面化淨業有情。但以白牙
上出面者是娑婆有情善者甚少惡者甚多
故。多以瞋面而化度耶。少以餘面化耶。答。先
以瞋面而化有情惡。後若調其心而成善心
者。乃以慈面而化度也。亦以瞋面。能除怨
敵也。故下云取燕支一顆。誦一百八遍。粧
點此像左邊瞋面面向怨敵不進也。問。若爾
各各一一而現化耶。亦得具現十一面耶。答。
方便化物不可定相。或具。或不具。令依具
現之。但若有惡縁怨害。行者至誠發願欲離
此怨者。是觀世音乃現瞋面而降伏之。若有
衆生。欲求佛道。即現佛身而爲説法也。若有
衆生。懃修淨業而現白牙出面乃觀讃進也。
若有衆生。欲見觀音現後化度即現慈相而
説也。若有衆生。或善或惡或行不行心性不
定。欲見觀音化度即現暴咲面爲説法也。令
更釋十一面以五義而釋一聖有二化方便。
一聖默然密化如維摩詰默然即是本面也。
二聖説法。謂種種方便種種説法也。即是十
一面也。二聖有二化説實惠而化有情。所現
之身亦眞實體即是前三慈面也。二説權方
便惠而化有情。所現之身。亦方便身。如瞋
面咲面身出面也。三聖有二化。一者聖往化
如咲面嗤惡業也。二遂化如瞋面菩薩意也。
牙出面讃淨業也。四聖有二化。一相順化如
花嚴經田獵魚捕共助而化也。即如暴咲面
化也。二相奮化如持逼迫化即瞋面菩薩意
也。五聖有二化。一慰喩化。如維摩慰喩章。
即成此慈面咲善也。二調伏化。如維摩調伏
章。即如瞋面菩薩意也。觀不對一生菩薩而
作十一面像。如法修行者願令得也。問。何故
佛面是一。慈面瞋面牙出面各有三面。亦咲
面是一耶。答。果道無二故佛面無二也。慈面
三者慈不生三故示三面也。一慈有苦無樂
有情而令離苦得樂也。二慈有福無惠有情而
字落三慈有惠無通有情而令備神智慧故
慈面面一也。瞋怒面三者。一怒欲離苦報重
迷苦業也。二怒欲求樂果不知樂因也。三怒
欣寂靜理還著散亂境故瞋面也。白牙上出
面三相者爲讃三業淨故三面也。亦爲化三有
故有三三九面也。暴大咲一面。捻嗤善惡雜
穢有情故有一面也。問。至人無相隨縁現故
不見世間人面十一身。一者。何故違世而現
身耶。答。毎應有以面知彼人。故淺識之者。見
彼瞋面人。但知瞋人不知觀音方便。今爲洩
者今知觀音一身現十一面之身故現十一面
身也
  私云。師云前唐院有一檀像。是唐佛也。當
前三面中面大
左右小
左右各三面細小後一面大如
當前

頂上一面合掌居佛自頭至腰皆造顯
之。頂無化佛。自餘九面皆有化佛。右手
操瓶并三莖蓮花。瓶口向下。右手作開蓮
勢。此像只十一面也。無常面。可謂相叶
經軌等説。而疏意云。若合本面應十二面
云云計知。大宋有二樣歟。又頂上化佛毎
十一面可安之也。然見今世像。頂上佛面
不安化佛。頗違文歟。叡山講堂十一面頂
上佛面有立化佛是大師造也。但本面上
無化佛耳
一御衣木
十一面神呪經云。用白旃檀作云云本軌集
   經同
 同
經疏云。問。若無白檀之國者爲何木作像耶。
答。若依方法者必求白檀而作像也。若以義
門而推者。若求不得者。亦以柏木作像也。何
故者若觀世音必依白檀木像而現瑞應。何
故不空羂索經以布而作像耶。若彼經所説
方與此經所説異者。此一經中用木。何故或
用底花木或用任婆木或用菩提樹木或用蘇
未木香。故知彼國多有種種香木故。用種種
香木也。若定用一香木爲法者。可擧四種香
木。若求白檀而不得者應用全木也。若燒香
木而無四種木之國隨得用也云云
問。柏何木乎 答。廣韻云。柏木名諸侯墓樹
亦作栢。栢字玉云。補白切木名。詩云。軌彼柏
舟然擧世云柏加之
加惠如世説者各別木

又本草和名云。柏嘉會如此異説是非
難知。本朝柏木有少香氣相似白檀。世間通
途白檀之代用柏木是常事歟
一身量
十一面經疏云。問。彼菩薩身量爲幾許耶。答。
是身量亦是處處不同説也。故無量壽經云。
阿彌陀佛身高六十萬億恒河沙由旬。觀世
音菩薩身長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也。又三
昧經云。身長一丈項背日光也。故准彼而造
像者不可堪營也。故隨根機而造少形。不空
羂索經云七尺。此經云一磔手半也。夫聖人
現身長短不定故就一釋迦身量不定也。若
現遍法界之身時。名盧舍那也。若現王宮時
名釋迦身長一丈六尺也。若倶尸羅長者以
尺量佛足自跟至膝不知云云
一功能
十一面神呪經云。爾時觀自在菩薩。白佛
言。世尊。我有神呪。心名十一面。具大威力。
十一倶胝諸佛所説。我今説之。欲利益安樂
一切有情。除一切病故。滅一切惡故。爲止
一切不吉祥故。爲却一切惡夢想故。爲遮一
切非時死故。欲令諸惡心者得調淨故。有憂
苦者得安樂故。怨對者得和解故。魔鬼障礙
皆消滅故。心所願求皆稱遂故。世尊。我不見
世間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門若波羅門等。以
此神呪防護其身。受持讀誦書寫流布而爲
一切災横魔障力杖毒藥厭祷呪術所能害者
我亦不見。以此神呪隨所住處。若遠若近結
作界已有能越之來相嬈害。唯除決定惡業
應熟。世尊。彼當證知是事必爾唯應信受。不
應分別。如此則令一切災横。皆悉遠離不得
侵近。此神呪心。一切諸佛。同所稱讃。同所
隨喜。一切如來憶持守護。世尊。我憶過去
過殑伽沙等劫前有出世名百蓮花眼無障礙
項熾盛功徳光王如來應正等覺。我於爾時
作大仙人。從彼世尊。受得此呪。得此呪時。
見十方佛應時證得無生法忍。當知此呪具
大威力。是故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
受持讀誦此神呪者應當恭敬至心繋念。毎
晨朝時如法清淨。念誦此呪一百八遍。若能
如是現身獲得十種勝利。何等爲十。一者身
常無病。二者恒爲十方諸佛攝受。三者財寶
衣食受用無盡。四者能伏怨敵而無所畏。五
者令諸尊貴恭敬先言。六者蠱毒魅不能中
傷。七者一切刀杖所不能害。八者水不能
溺。九者火不能燒。十者終不横死。復得四
種功徳勝利。一者臨命終時得見諸佛。二者
終不墮諸惡趣。三者不困嶮厄而死。四者得
生極樂世界。世尊我憶過去十殑伽沙等劫
復過於此有佛。名出世美音香如來應正等
覺。爾時我身作大居士。於彼佛所受得此呪
時。便於生死超四萬劫。誦持此呪。復得諸佛
大悲智藏一切並解脱法門。由此威力能救
一切牢獄繋閉杻械枷鎖深當刑戮水火風賊
蠱毒厭祷人非人等種種苦難。由此我於一
切有情能作歸依救護安慰洲渚室宅。以此
呪力。攝取一切勃惡藥叉邏刹婆等。先令發
起慈心愍心。然後安立於阿耨多羅一遍即
能除滅四根本罪及五無間。令無有餘何況
如説而修行者。若有曾於百千倶胝那庾多
佛所種諸善根。乃於今時得聞此呪。能受持
如説行者。若能晝夜讀誦受持此神呪者。我
當令彼所有願求悉得如意。若有能於半月
半月或第十四日第十五日受持齊戒。如法
清淨繋心於我。誦此神呪。便於生死超四萬
劫。世尊。我由此呪名號尊貴難可得聞。若有
稱念百千倶胝那庾多諸佛名號。復有暫時
於我名號至心稱念。彼二功徳平等平等。諸
有稱念我名號者一切皆得不退轉地。離一
切病。脱一切障。一切怖畏。及能滅除身語
意惡。呪能於我所説神呪。受持讀誦如説修
行。當知是人於無上菩提。則爲領受如在掌

行林第二十八 十一面
本云
  承應二年五月二十九日以二尊院本出之
  舜興
  元祿十六年癸未夏月敬寫
  台嶺横川兜率谷鷄頭院闍梨嚴覺
  享保十三戊申年於出雲寺書寫校合訖






行林第二十九

  不空羂索法
一支度
  不空羂索御修法七箇日支度
御本尊有無隨
形勢
壇一面可有
爐桶
 燈臺四本 脇机二脚 禮盤
一面可有
半疊
酥 蜜 名香 白布一端二丈
壇敷并佛
供覆料
 芥子袋 大幕一帖 壇供如常 燈
如常 淨衣
阿闍梨 伴僧 承仕二人 驅使四人 見
丁二人已上人
供如常
小桶杓各三口閼伽神
供等料
 折敷三枚 供所雜具
僧房裝束如常
右註進如件
  年 月 日
注進
不空羂索七箇日支度
壇一面方三尺
五寸
 燈臺二本 脇机一脚 半疊
一枚 酥 蜜 名香 壇供如常 燈油如常
白布一段壇敷
 小桶二口各加
 折敷二枚
淨衣
阿闍梨 承仕一人 驅使一人已上淨衣
日供如常
右注進如件
  年 月 日
名香
不空羂索呪經云。燒沈水香云云
三卷經上云。以栴檀沈水蘇合龍腦。如是等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