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胎藏界生起 (No. 2404_ 覺超記 ) in Vol. 75

[First] [Prev]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404

胎藏界生起

  兜率峯沙門覺超記
  偸述愚懷怖畏甚多。唯付我同學中
四三昧耶人。更加添削。次付同志不許
外人及初學者
私案。今軌分文爲三。 一者奉請供養分。謂
供養會。二者總別念誦分總謂諸尊。
別謂本尊
從遍知
印。至念誦後虚空眼印明也至下
當知
三者供養
奉送分。後五供養已下也。明此三次第者。
請供本爲念誦也。念誦畢供而送之。
就初奉請供養。若準灌頂有七日法。然此
供養念誦法只是長途毎時自行也。今依大
日經第七供養次第法。并準安然阿闍梨持
誦不同。偸案云。經第七有二品。一増益守
護清淨行品。二供養儀式品。今所用是
也。故約彼當辨。即其二品次第者。初品
明供養前遠方便。次品明近方便及供養。
就初品有二。初明九方便。次明護身法
從三昧耶
至無堪忍
其次第者。九方便在行法之前。護
身法在行法之初。就九方便。今世作法初夜
用九方便。後夜日中用五悔。故今當辨其
次第。先明九方便次第者。欲修萬行。先禮
三寶。故有作禮。禮三寶已即修其善。善有
二種。謂止行也。懺悔即止善也。歸依等
善也。黒山既傾白日是現。不滅罪業豈生
善業。故禮次有懺悔。懺悔已次有歸依等。
欲修萬喜。先歸三寶。故行善中歸依爲
首。既歸三寶竟。故以身獻佛意トハ云。若以
三業爲己有者。恐爲煩惱惡業所使。須
獻如來如教行也。故歸依次有施身也。以
身獻佛。當有所作。即上求菩提下化衆生
也。故施身次發菩提心。義釋云。 捨身口
意。奉獻如來。諸有所作隨此而轉。即是眞
正菩提心。菩提心雖兼二利。而究竟期利
他也。他有多類。謂佛菩薩衆生等也。此
中諸佛已成佛故自適我願。故我隨喜。諸
菩薩等今正修行。當成佛故我亦隨喜。乃至
衆生微少善根。漸次修行。皆當作佛。故亦
隨喜。隨喜故發願次有隨喜也。衆生修
善由佛説法。故請轉法輪。佛轉法輪爲
利衆生。利益雖多究竟唯爲令在纒苦身
證出纒法身也。故勸請次有奉請法身前
八善根。普皆迴向。或三世一切善皆迴向。
故以迴向爲最後也 問。何故此九名方
便耶 答。由此印明等方便力。即成眞實。
作彼九種事。故或是所修法前後方便故。
次明五悔次第者。五悔即是九方便中略
取要也。然九方便今在此經。五悔通在顯
密諸經。但其意各少異天台師以懺悔・勸請・隨
喜・回向・發願爲其五
也。勸請有二。一請佛住世。二
佛轉法輪。可檢止
且述今意云。欲
修萬行。先禮三寶。萬行雖多。不出止行
二種善也。懺悔是止善。隨喜是行*善。故
此二種略表一切斷惡修善。又懺悔自悔
罪。自悔罪故。可誡他罪。隨喜他善。喜
他善故自可修善。故此二中總攝自利利
他萬行。即斷惡修善以爲二次第。萬行皆
佛行。即斷惡修善以爲二次第。萬行皆
依佛轉法輪故。次勸請回向如前 問。何
故此五通名悔耶 答。今文不明。但止*觀
述天台所用懺悔・勸請・隨喜・回向・發願・五
悔意云。五皆悔罪故名五悔。懺悔破三
業遮性等罪。勸請破謗法罪。隨喜破嫉妬
罪。回向破爲諸有罪但順生死爲
諸有
發願破邪
願罪云云今準可知
第二明護身次第者。初入佛三昧耶。次法
界生。次轉法輪。義釋意云。入佛三昧耶是
託聖胎義也。法界生是聖胎具足生在佛
家也。轉法輪是金剛事業具足成就也云云
已上

又云。復次由入佛三昧耶故。於胎藏中
不令夭折。由法界生故。初出胎時離諸
障礙。由金剛薩埵故。能傳家業備諸伎
藝。又以入佛三昧耶加持祕密中胎藏。以
法界生加持金剛菩薩二重眷屬。以金剛
薩埵加持種種隨類之形。入佛三昧耶如蓮
華藏。法界生如蓮華敷。金剛薩埵如蓮華
實成就。復還爲種故。此三種皆名三昧
耶也已上
又云。復次眞言行者以初三昧
耶故。得同如來祕密身口意平等之身。以
第二三昧耶故。得同如來加持法界宮尊特
之身。以第三三昧耶故。令此身土皆
金剛。與無量持金剛衆而自圍遶。佛説初三
昧耶爲自受用故。第二三昧耶爲成就法
性身諸菩薩故。第三三昧耶爲折伏攝受隨
類衆生故。佛説初三昧耶爲建立大悲胎
曼荼羅故。第二三昧耶爲作毘盧遮那
阿闍梨事業故。第三三昧耶爲作執金
剛弟子事業故。初三昧耶爲加持如來眷
屬故。第二三昧耶爲加持蓮華眷屬故。第
三三昧耶爲加持金剛眷屬故。是故佛説
三三昧耶也云云。*已
上釋
三印次第以此可知。
次被甲軌及經第七*轉法輪眞言名金剛薩
埵眞言。又經云。誦此眞言當住於等
引諦・觀我此身即是執金剛。無量天魔
諸有見之如金剛薩埵云云。
上經
故知。由
此眞言成金剛薩埵也。義釋云。被甲眞
言云。次説金剛鎧眞言者。爲莊嚴金剛薩
埵身故云云*已
上釋
故轉法輪次有被甲也。次
ra@m藍字軌云。如彼髻明珠置之於頂上。
所積衆罪垢由是悉除滅。福惠皆圓滿。
一切觸穢處當加此字門。赤色具威光。焔
鬘遍圍繞云云私助顯云。*ra@m藍字是如來智
火也。由此智火大威光故有降魔制敵大威
徳之力遍知印三角火形也。大威徳生眞言藍字也。
二倶有此大威力。故作此釋也
今即表金剛薩埵大威光也。故在甲次。次無
堪忍印。前表威光。今正降魔故次有之」
自下第二明供養儀式略有六門。 一作壇
法。謂警發地神等供養儀式品雖無*警發等。
今軌有之。義推屬此
二建立行者依正。謂五輪成身等。三建立諸
尊依正。謂道場觀等。四召請諸尊。謂治路
以下也。五成身結界。謂執金剛以下也。六
供養讃歎可知也。其次第者。夫欲修法
時。擇地作壇安置佛像。而修其法。故作壇
法以爲最初今此行法中間唯用此作壇法。亦不
説圖尊法。具如料簡問答
前約世俗是假立也。須約勝義以運眞
觀。眞觀有二。一觀己心理性依正故有第
二。二觀諸佛依正助自觀心故有第三。
凡夫觀念不得如實故次召請諸佛入所
觀曼荼羅故有第四。佛降臨畢將修*佛
事業。又恐魔事故有第五。成身結界竟
供養故有第六
初作壇法者。初*警發地神偈護身已了。次
欲作壇故求壇地*警發地神。又云。前護
身法如將作佛降魔之相。故*警發地神
以爲證明地神燈明如三
密抄引義釋
次地神持次第。建立
法云。灑以淨香水。然後治其地。地神持次
第眞言唵部引入欠金剛縛開掌。仰按習三
七覆。按亦復然。即成堅牢地已上私助顯云。
佛成道處。除金剛座餘地不堪。故警發地
神。地神歡喜守護此地。令同金剛。今又
以印明加持。彌令堅固未詳
更檢
故次來
也。或説。此次有作壇眞言青龍今準此説。
又準前所引建立法。并灌頂七日法。私案
云。先擇地平治了。次以地神持次第印。加持
令堅固。次於此作壇歟。然此供養法中不
別明作壇法。若至此處用心觀歟。又此中
云何一向不作壇。若有作時依此次第歟。
次灑淨經欲出此眞言云。如是所説處所
隨在一地治令堅固。取未至地瞿摩夷及
瞿摸但囉。和合塗之。次以香水眞言灑淨
云云*已
上釋
建立法中塗地眞言次有掃地眞言。
註云。再灑淨香水云云故知。塗壇次





淨其壇也。故次有之。次請白地天偈塗壇
灑淨次請白。受持此壇地歟。故次來也。然
此偈今記云請白地天偈。有云。地神勸請
偈。義釋但云請白阿利沙偈。建立法云。
啓請地偈。今案偈文并請文意。總請一切
如來佛子并地神等。又如疏釋者。全不言
地神。若爾何必請地神偈乎。更問。次師
説。地神印未詳其意。若義推者。請白之旨
在受持地。故別祈請地神歟。次持地義釋
述前請白偈云。諸佛悲愍者。唯願存念
我等。我今請白當作受持地法。并諸佛子
明日當共降臨爲作證明*已上
私云。準七
日法請白在第四日。受持地在第五日。故
云明日降臨。今此持地印明是受持法也。先
請白祈請竟。即次受持令得堅固。故次
來也。但名受持地。其義不明。瞿醯經云。以
心受持。名受持地法云云以之可思已上作
壇法*竟
自下第二建立行者依正此亦有二。一總
略明依正。謂以五字成身器也成身有多種。
或成金剛薩
埵如前。又如造曼荼羅時及作供養時等。或作
大日。如觀曼荼羅時受持地時絣線時等。或作不
動。如振鈴時。各有其意。行者
知。今欲觀曼荼羅。先成大日身也
二別廣明正
報。如次下三十二印也。別廣明中無依報
者。非如正報。有種種別義故歟。初總略明
*依正者。先*ra@m覽字觀。以如來智火燒盡
有漏垢身。次五輪成身地水火風空前燒有
身五大。次成無漏法性身五大。五輪次
第如常。次首中百光王已成五大法身。可
有所證菩提故。頂上置a@m暗字表之。次
心置無生句。菩提是智。無生是理。以智
證理故次明之。又菩提智能依。無生理所
依。能所爲次。又菩提如名無生涅槃也。菩
提涅槃果及果果以爲次第 問。義釋云。心
蓮華臺上觀a阿字。首中置*a@m百光王。
ra無垢眼觀之云云先阿後暗次第可
然。今記云何先暗後阿耶 答。諸師多爾。
又縱依彼疏有何失耶。次無垢眼案義釋
意。云*a@m暗字菩提果。*a阿字無生理。
觀此二以*ra無垢眼也。又案聖觀音軌
意云。以ra@m&MT01679;字智惠眼。觀a阿字不生理。
字出光明。照無邊界一切有情無明癡闇。自
身轉成毘盧遮那云云 問。對受記云。二十
三心置無生句印。二十四安立無垢眼
已上玄青三卷軌倶云首中*a@m百光王・心置
a無生句・胸表*ra@m離染字・安立*ra@m無垢
眼。又義釋文如前所引。故知。此三事各
也。今記何故以無生句爲無垢眼攝耶。
答所難可爾。但案今記意云。 經第七并今
軌只云首中百光王・安立無垢眼。而無心
置無生等二句。今依此説。一往會彼二軌
文者。心置無生・胸表離染二句。所屬下無
垢眼句歟 問。何故心眼合爲一事*耶 
答。若依此意爲表眼無垢義。先心置無生
句歟 問。如義釋者。心置*a阿字。頂置
a@m暗字。以*ra@m無垢眼觀之。此義可然。云
何強會心眼爲一耶 答。既云一往。彼亦
可然。各據一義並不相違 次滿足句前
五輪別成。今總加持之。若依顯教立佛身。
者多義。成立一身。唯立眞身。不立應化。
如言應化非眞佛亦非説法者。或立二身。
眞身・應身也。或立三身。法身・報身・應身也。
云法應化。或立四身。法身・自受用身・他
受用身・應身也。如是不同不遑委示。今亦
準之。又有口傳更問已上正
報*竟
次器世間。先以*ra@m覽字燒盡有漏器界。次
以五輪字成立無漏器界。可知 問。何
故此無滿足句耶 答。廣軌有之。如三密
抄。但此無者只隨宜耳已上依
報*竟
即依正竟。
上來大途雖似灌頂前第六日法。此中非
偏依彼作法。今依此法辨其次第
自下二別廣明正報者。有三十二印眞
言。今將釋此爲二。先示説處并引要文。
二明次第。初言示説處等者。初三十尊印
明。除頂相餘在第四卷密印品中彼品廣
諸會印明。
始自三昧耶。終至荼吉尼。今供養會但取彼二十九
尊。然彼品慈氏之次有虚空藏等諸會印明。此中但
取普賢慈氏
意如下明
頂相眞言在第二卷具縁品中
彼中亦有
餘眞言
印出義釋。又同義釋云。次下有四
眞言。亦是*曼荼羅阿闍梨莊嚴之相云。
四眞
者。頂相・甲
圓光・舌也
又彼密印品初文云。有同如
來莊嚴具。同法界趣標幟。菩薩由是嚴身
故。處生死中。巡歴諸趣。於一切如來大
會。以大菩提幢。而標幟之。諸天龍等敬而
遠之。受教而行已上
又攝大儀軌中卷題
云大菩提幢・諸尊密印・標幟曼荼羅儀軌。即
遍知爲初。廣出諸會印明。此中二十九尊印
除頂
在彼軌遍知院中但初文説三印不明。見
在遍知。故以下引後文
又諸會*竟云。佛子應善聽。從初三昧耶。至
平等開悟。東方第一院。大日衆三昧。多作天




女形。鉤至如來甲。各坐白蓮臺。輪・刀・槊・商
佉・鈴鐸・羂索等・毫相・口・舌・牙・皆各執蓮
華。華上安幖幟。臍印於華中。圖作蓮環光・
圓好之妙相。腰如曲珠鬘。藏如輪王馬
陰藏。不令現。施願・法辨説・蓮華上經藏。念
處・十力等・並畫天人形。寂靜三昧容。當作
佛頂私云。此後二句不明。義釋四云。十力・念處
等皆是止觀相應法。作寂然三昧之容三昧
耶。當作佛頂相。如來頂相具攝一切功徳。
凡手中無物可爲幖幟者。皆應置之
又義釋
云。阿闍梨既畫曼荼羅竟。周遍觀察知已
圓備。方出外如法灑淨。如前運心普禮一
切如來。懺悔歸依自淨三業。然後依供養
法。結三昧耶*印明。以護其身。諸供養物
亦以無動眞言去垢辟除。如法素具。而預
備之。又當被服金剛甲等。使一一如法。阿
闍梨言。作如來身時。用如來甲。作金剛身
時。用金剛甲。當轉換用之。又準蘇悉地等。
以如來肉髻圓光諸相。而自嚴身尤善。或
可通用成辨諸事眞言作之已上
後二眞言
在轉字曼荼羅行品。彼品初文絣線法中
出三世無礙力明妃。次下調綵法中出無
能害力明妃。今此諸印皆是大日三昧也。今
以此如來諸功徳。爲行者嚴身之具也 
問。二十九印何故攝軌等。與今軌等攝處
不同*耶 答。隨宜用之。並不相違。然案今
軌不堪廣行者只修供養會。故此中多
用要事歟。廣軌同今更
二明次第*者亦二。一總明。二別明。言總
明者。分爲二類。前三十印爲一類。最後二
印爲一類。總明此二類。次第者。且作二釋。
一*者云。前三十印明表佛因佛果。後二
明別是*絣線調綵之法也。以彼三十印。行
者嚴身*竟。即可作此二事。然於此中雖
無此事。道場觀中以心觀作故。先用此二
印眞言歟。二*者云。前三十印別別表佛一
一功徳。最後二印總表萬徳此大分也。別中亦
有總別。總中亦
有總
二別明次第者爲二。一初三十印。二
最後二印。就初三十印亦二。初二十八明
佛果功徳。後二明佛因功徳。就佛果二十
八亦三。初三表三身之體。次四表三身之
具。後二十一更約彼體細辨諸分
初明三印者。初三昧耶。次法界生。次轉法
輪。此三次第如前引義釋。但此中表佛法
報應三身 問。前轉法輪。次有金剛甲。此
中何不用彼印耶 答。如前所引義釋云。
作如來時用如來甲云云今作如來故用
如來甲。不用金剛甲 問。前云轉法輪印
成金剛薩埵。今云何成如來*耶。又廣軌此
轉法輪印次有金剛甲。又如來頂次
有如來甲。云何會之 答。前所引義釋有
種種義。其中有三身釋。故知。義類無邊隨
處可用心歟。又廣軌此中亦作薩埵觀。故
用金剛甲。兩文意異。不可必和會。若準
彼意。先作薩埵。次作佛歟。又於薩埵身觀
佛功徳歟。更問
次明四印者。初大惠刀。前三印表三身之
體。自下四印表三身之具。謂成道利生之具
也。其中惠刀斷惑用。斷惑自利故在初也。
不動法。有人記云。惠劍・商佉二印是大日如
來道具也。今金剛薩埵爲現不動身。入衆
生界中斷其結使。轉此法輪。作此二印
云云準此作此釋也。次法螺・惠刀表斷
惑故自利。法螺表説法故利他也。自利
利他故以爲次第次華座。自他利身當有
依報。故次有華座也。次金剛惠。三身依
正五智爲體。故次以五峯金剛印表之。又
惠刀表心。法螺表語。並是身攝。華座唯表
身所坐蓮。今此五股。或爲三昧耶形。此表
身也。或爲蓮華莖。即是座也。前三印身座
別。此一印通身座。先單後複。故次來也
三明二十一印者。以前七印總表三身之體
具*竟。更約彼體有二差別。一所成一聚。
即三身也。前已辨*竟。二能成諸分。即頂
等也。今更明之。但此二十一尊印。一往觀
之。頂・頂相・毫・眼・舌・牙・心臍・腰・藏・光
已上十
一印
表佛相好也。鉢・索印表佛手所持
物也。施無畏・與願直是佛手所結印也。甲
*印表如來嚴身之具也。語・辨説印表佛
語言説法也。力・念處・開悟印表佛智惠
也。然此諸印生起難詳。試爲練心。偸案之
云。二十一印具分爲三。一佛身分頂等十四
印是也。二佛語分舌等四印是也。三佛心分
十力等三印是也。此總以身口意爲次第
也。且就身分又爲三。一正身分。二身分攝。
三身分具。就正身分凡人身分總爲三分。
頭手等爲上分。心臍等爲中分。藏足等爲
下分。此間所有印隨處上中下總分三類。
以爲次第。又若就三處別論次第者。或有
隨處次第。或有隨義次第。或有兼二義
者。具如次次釋也。先約身上分。別明次
第者。初如來頂。次頂相。總言此二。居身
最上故在最初。是處次第。此二中別論相
與好有別。先相後好。是義次第 問。何
名頂。何名頂相耶 答。頂直指其烏瑟之
體。頂相顯人不能見義。次毫相毫在頂次。
是處次第。次鉢。自下五印眼若隨處應在
毫次。而今隨義故在與願後。當知。此五
總而言之。眼及手印手持物故隨處次第。
以置毫後。五中別論隨義次第。如次次釋。
但鉢印在此者。可有上下相承二意。在毫
次者。鉢是手持物。總依處次第。在無畏等
前者。別依義次第釋鉢印云。令一切非
衆生皆堪爲法器*也。又釋眞言云。除
此三有。而得如來眞實之有。謂諸佛法
身也云云。*已
上釋
故知。鉢表法身堪爲法器
也。法身即爲萬徳所依。故以鉢表所依功
徳。施無畏等表能依功徳。以所爲先。以能
爲後。次施無畏所次有能。如前可知。次
滿願。施無畏是拔苦也。滿願即與樂也。先拔
後與。是其次第。次悲生眼。總與。是慈悲之
用也。悲生眼即慈悲之體也。但言悲者。
悲言兼慈。故餘處或云慈眼。以用尋體故
次第也。次索。以前三印表慈悲。度柔軟隨
順衆生。此印表慈悲度剛強不順衆生。謂
以金索縛難調者。引至菩提也。以柔剛
爲次也。已上五印隨義次第 問。鉢・索手
持物非正身分。何不如甲印在身分後
耶 答。持鉢執索其手猶有屈曲之形。甲
全不然。故非例也 已上八印身上分*竟
次明身中分者。初心中分之心居最上。故
爲初也。次臍。臍在心次。不俟言可知。次
腰。臍在身前。腰在身後。前後爲次 已上
三印身中分*竟
次身下分者。藏印只是也已上十二印
正身分*竟
次身分
攝者。普光只是也。光出於身在於身外。故
身分攝。非正身分故置藏次也。次身分具
者。如來甲只是也。甲是嚴身之具。全非身分
之攝。故置光次已上十四
身分三類*竟
第二明語分次第者。初如來舌。舌爲語本。
故居初也。次語。正是語體故在次也。
云語門。疏云語門謂口*也。若依此文雖
似取口。而擧口者欲取語也。故眞言釋
中只以語釋之。次如來牙。牙是發語之
處。故次第也。牙・齒・舌・喉・脣五處之中。且
擧初一顯餘四歟 問。舌何在前*耶 
答。舌通爲諸語本。非別有牙等聲。彼五處
顯聲屈曲。其中舌指舌端。次如來辨説。
聖樂默然。不樂語言。然發語唯爲辨説利
生也。故次有之已上四印
語分*竟
第三明心分者。初十力。次念處。次平等開
悟。初如來十力者。雜集論云。此十名力
者。善能降伏諸魔故。善能記別一切問論
已上
次如來念處者私云。三
念處歟
莊嚴論明如來
三處云。若有衆生。於大集會中。聞如來
説法。生毀謗。如來亦不瞋。若能信受。如
來亦不愛。若無毀無信。如來亦不捨。於此
三處。常起大悲。以方便力。巧説正法。令其
入理已上
*論
次如來開悟者。義釋眞言注云。得
至一切法平等也云云。已
私助顯云。一切
法平等者。指平等大惠。是一乘無二之理
也。開悟二字略顯法華開示悟入四句歟
疏中始終以法華理釋
成此教。故作此釋
今明此三印次第者。十
力降伏諸魔。記別問論可於違順起愛
恚心。然念處力。大悲平等故。十力次有念
處也。此二是利他權智。開悟是自證實智
也。先權後實。故次第歟。又十力三念處一實
智。是減數次第歟已上三印
心分*竟
已上二十八印明
佛果功徳*竟 問。何以得知。前是佛果
 答。一者依義。頂等功徳豈非佛果*乎。二
者依文。開悟眞言青龍注云。已上如來身會
云云故知。前是佛果。後是佛因也
第二明佛因功徳者。初普賢。次慈氏。此二
是佛因也。略擧此二。以顯萬行欣果修因。
故果次有因也。於此二中。普賢願行是諸
佛因故。疏釋此眞言云。普賢菩薩即是
大日之圓因也。而佛是圓因之果也。今
所説眞言正明此義*也云云菩薩願行由
慈悲起。故次置慈氏也。此擧大慈兼顯
大悲也。如疏云。慈氏者。佛四無量心。今
以慈爲稱首。又若依疏。普賢是自證。慈心
是化他。今以此爲次歟已上佛因功徳*竟。上
來總是佛果因*竟
明最後二印者。三世無礙力・無能害力*也。
三世無礙力是*絣線法也。無能害力是調
綵法也。此二即是法用次第也。又疏釋眞
言云。此明妃者。即同如來之身。若不悟





此理無由成佛。又云。行者修眞言行時。
雖如上有種種方便。然須持此明妃。若不
爾者。衆徳不具也。釋次眞言云。如來前
*者。住於甘露生三昧。説如上法門已
*竟。爲欲滿足修眞言菩薩諸方便。
令具足故。復從定起更入無量勝三昧。無
量勝即是無能害力義也乃至由此明故。即
同如來境界乃至直遍於如來境界。亦
遍一切聲聞縁覺境界。乃至最初發心之者。
但能修此明妃之行。亦即入於如來境界
云云 已
上釋
故知。三十印攝別別功徳。此二
總攝無邊功徳。故二中前但同如來境界。
通一乘三乘凡聖。寛狹爲次 問。初表
三身豈非總耶 答。彼初三印三身各別。此
二初一總攝三身一切功徳。後一總同一切
凡聖。上來別廣明行者正報*竟 問。相有
三十二。好有八十種。何故此中但擧少分
*耶 答。略擧其要攝餘相好 問。若爾何
相攝何相耶 答。豈不言。佛頂攝一切功
徳。又私例眞言王布字隨宜相攝近處同

自下第三建立諸尊依正者。初大海前地輪
上想香水海 問云。何行者依報上亦建立
佛道場耶 答。能化所化共住一國。共變
器界。一異難辨。然或佛往衆生國。或衆
生往佛國。互爲本質。變其相分。今衆生
國欲請佛故。其依報上觀佛國歟。次金
剛手持華。海中置蓮莖。次十字羯磨。蓮華
上置臺。有云。蓮華房位。次蓮華王。臺上
置蓮華王。次觀*曼荼羅相。八葉蓮華王上
觀置三部諸會曼荼羅。但此中未觀布諸
尊。只觀大寶樓閣總別方圓等壇及莊嚴供
具等。具如儀軌。次輪壇印。印前所觀曼
荼羅。令眞實堅固。次衆色界道。前所觀曼
荼羅中胎。五色界道故次來也。次三重界道。
外三院也。内外爲次。次壇上觀布諸尊云云
界道*竟觀諸尊已上本尊
依正*竟
 問。何故建立本
尊依正*耶 答。軌云。嚴淨佛國土。奉事諸
如來 問。何故嚴淨奉事*耶 答。爲上求菩
提下化衆生也 問。若求菩提當觀自心。
云何觀本尊徒日夜數他寶耶 答。此有
三意。一者佛道事大悲猶所辨。須觀念本
尊以祈加護也。二者菩薩廣修事理萬行。
自證菩提。亦利樂他。三者前以五輪成身
成器。是觀自心。雖觀自心理性難顯。故
觀本尊依正。方便引入我身。此爲助自心
非徒數他寶。如義釋云。如是作已。然後向
曼荼羅位。隨其所應而坐。住於瑜伽。先用
ra囉字門。遍淨其心。次復淨道場地。悉
除衆患。相同虚空。然後以ha訶字起
ha大風輪。於風輪上。以va字起香水
海。即用*a阿字門。起金剛地妙高山王。當
知。此曼荼羅即在其上。如供養次第中方
便。觀作種種莊嚴。以虚空庫藏持之。次
於一一曼荼羅諸尊位上。各觀本種子字。從
此諸字皆轉作本尊身。若彼阿闍梨觀道未
融恐延時節者。但於中胎蓮華臺上。而
觀*a阿字。字門出無量光。遍照諸尊
位。爾時諸尊即現。爾時以方便轉觀如是
諸尊。與我身無二無別。即是諸尊即在身
中。阿闍梨言。若行者未住瑜伽。云何能造
如是壇法。乃至初建立時已觀在身中。然
後圖書。若深行阿闍梨。則常與如是大悲胎
藏聖衆共倶亦證知即是我心同彼十縁生
句。畢竟不可得也。即觀本尊已。次更運心
作種種寶乘。以不動眞言印加持。以此奉
聖衆。及淨治道路。次作請召已上
此祕
密教元意如是。請諸行者審知其旨
自下第四召請諸尊者。前觀布理性曼荼羅
*竟。次奉請諸尊。入心所變理性曼荼羅
也。先治略。淨治如來降臨之路。次成不
動。有云。成身・辟除結界・護身也。私云。治
路已*竟。今將召請。故有此法 問。何故爾
耶 答。請佛之時。諸魔從來故。先現此威
猛相歟。次杵鈴辟除*竟將召請。先*警覺
佛。故有此法。次召請*警覺*竟正召請。是四
攝中鉤印明也。次索鎖鈴召・引・縛・喜四
攝次第可知
辟除從魔。如文可知。次示三昧耶。辟除・從
魔時恐聖衆退去。故示三昧耶。令歡喜留
住。次閼伽。檢諸軌云。浴諸佛聖衆等足。私
助顯云。如人遠來先洗足也。次華座。如
人洗足次著座歟
自下第五成身結界者。迎請已*竟將修供
養。於此中間有此法也。其別別意。次次可
知。初執金剛。欲作金剛事業。作事業金
剛薩埵。次被甲。作金剛薩埵。次被金剛甲。
次怖魔。被甲*竟次伏魔。次難堪忍。除魔*竟
次結界。次四方四大護。結界*竟置大護者。
又云。前難堪忍一人普護十方三世。今四大
護各護一方。次二守護大護者次置小護者

自下第六供養讃歎者。或説初閼伽供養以
前方便
已*竟次當供養。然護摩法欲獻
供具。先以灑嗽。今亦準之
次塗香。次華
鬘。次燒香。次飮食。次燈明。此六次第有
云。閼・塗華・燒・食・燈如次表壇戒忍進禪惠
也。但五度皆不離進。故以燒香置諸供
云云私云。此以深祕釋可有淺略釋。可
尋。次普供養。前依事相別供其物。此以觀
念總供一切。次讃歎佛讃次第諸教多爾。供
養由具功徳。故供次歎徳歟。對受記有
人云。已上供養事。以下念誦次第。私云。此
言最善。但又彼記出有人説中。五色界道諸
尊觀等之次有四處輪・布字三十二相布字
等。次中胎九尊。次遍知乃至世天。次治路乃
至供養。次三十二印。次加持珠乃至念誦。若
依彼説諸會印明只加持所觀諸尊也。
亦不違理行者可思擇
自下大文第二總別念誦分。初總念誦諸
尊。次別念*誦本尊。就總念*誦中三部四
重諸會諸尊有二次第。一者諸會總念誦次
第。二者諸會中諸尊別念次第。今除中胎
餘只辨總別非簡要
故且置之
此有異説。且示今軌
餘如
後示
此有十三會。然中胎毘盧遮那會在布
字後。故先明十二會次第
一遍知印亦名一
切佛心
是佛部也。故在最初。二
觀自在會。蓮華部主故在第二一。三文殊會
觀音表大悲。文殊表大智。菩
薩利生行願悲智次第可然
四除蓋障會文殊是
智惠之體
也。除障是智惠之
用也。體用爲次
五地藏會前二智惠。今是福
徳*也。惠福爲次
六虚
以前三會福智各別。今兼福智。所以然者。此
菩薩或爲福徳門*也。是五部中寶部主故或
爲智惠門。求聞持者。歸此尊故
又虚空與藏對智與福耳。可思
七蘇悉地會
不必爲別會也。虚空藏會
中開出此會。故次有之
已上蓮華部*竟。八金
剛手蓮華部次出金剛部主也。九般若不
動等金剛部中開出此
會故次有之
十四大護・二守護前九所
護。今即
能護故次
有之
已上内金剛部*竟。十一釋迦會前一
二重曼荼羅是法身眷屬也。第三重是生身
屬也。即名外金剛。釋迦示同爲其主。
故次有之。十二世天釋迦眷屬
故在次也
次布字八葉
等。攝軌云。轉字輪成佛。儀軌以之思之。
前十二會表果後所現權迹也。布字八葉等
表道場所得實本也。開迹顯本。尋迹知
本。故迹次有本也。四處輪此四輪中大日如
來・因果・體用・
自利利他・無邊萬徳・具
足圓滿・無有闕減
次十號偈前成佛也。今
其名也 次眞言王以此加持四輪十號
所表功徳令成就也
次中胎八葉。無所不至。前三似總。此九似
別。總別爲次。明此九別次第者。諸文不
同。今先引之。次和會之。今軌云。大威徳生
寶幢金剛不壞開敷蓮華藏彌陀萬徳莊嚴鼓音
一切支分生普賢世尊陀羅尼觀音文殊師利
法住文殊迅疾彌勒彌勒無所不至大日又檢
八印品云。世尊大威徳生印。世尊金剛不壞
印。蓮華藏印疏云。此如來藏印
亦名蓮華藏印
如來萬徳莊嚴印
疏亦云内
外莊嚴印
如來一切支分生印。世尊陀羅
尼印。如來法住印。世尊迅疾持印已上
此中
不對人亦不指方位。但次第同今軌。彼
品義釋初如經釋經*竟云。復次第一東方
寶幢佛。第二南方開敷華王。第三西方阿彌
陀。第四北方鼓音*佛。第五東南方普賢
薩。第六西南*方文殊。第七西北彌勒。第八
東北觀音四佛次第同今。
菩薩異*也
又祕密*曼荼羅位
品云。東方寶幢如來。南方開敷華王如來。北
方鼓音如來。西方無量壽如來。東南方普賢
菩薩。東北方觀自在菩薩。西南方妙吉祥
菩薩。西北方慈氏菩薩四佛次第異*今。
四菩薩同
攝軌
云。以四佛四菩薩。相對八印同今軌。但
四佛不指方。四菩薩指之。即同前經。廣軌
云。東方寶幢世尊威徳生印。南方開敷王世
尊金剛不壞印。北方鼓音王如來萬徳莊嚴
印。西方無量壽蓮華藏印。東南普賢如來一
切支分生印。西北觀自在世尊陀羅尼印。西
南文殊如來法住印。東北慈氏世尊迅疾加
持印四佛次第異今。四菩薩同。但四
菩薩方位異今。上來引文*竟
案今軌云。
四佛東南西北即爲次第。其四菩薩普賢・觀
音東之南北爲一雙。文殊・彌勒西之南北爲
一雙。若準廣軌。四佛以東爲初。南北爲次。
以西爲後。即初東後西爲一雙。中間南北
爲一雙也。四菩薩東南西北從隅向隅以
爲一雙。西南東北亦復如是。自餘準知。大
日中央以爲最後此且約
方次第
若對法門。四佛
對發心・修行・菩提・涅槃。大日或對方便。或
對理性。次第可知。亦有異説。更檢。四菩
薩別對法門諸文不明。但或云四攝。或云
四行。又或八葉爲四智四波羅蜜。更檢。次
百光王。經疏云。*a暗字一切眞言之心。
眞言之王。眞言導師也。於諸眞言最爲上
云云。
已上
故此眞言加持爲最後究竟歟。私
助顯云。依布字八葉等成大菩提*竟。智
光圓滿内外明徹歟
自下第二別念誦本尊。加持珠。此有二
意。若淺略釋。上來普念諸會諸尊。今
點一佛以爲本尊。滿呪遍求成就。故先
加持珠也。若深祕釋。前已成佛*竟。次當
轉法輪。故三旋轉珠。先表三轉。次正念
誦表法輪之體。次念誦如前
可知
次虚空眼。
所修功徳專獻部母。不令滅沒。故以部母
印明加持云云
自下大文第三供養奉送分。五供・普供讃
已上如
次閼伽獻供*竟嗽口歟。如義釋云。
供養已重灑香水。及傾閼伽。如人食已用
水澡漱口已上次振鈴事竟欲還。故先
*警覺。次加持句。疏意云。佛爲令法眼道
久住於世。以此眞言加持此法云云
顯云。法華説分身來集之本意云。令法
久住故來至此云云今亦爾也。佛爲法來
故將還時念此佛加持句。慇懃祈請。令法
久住。譬如世人送客之時。最後結談至要
之事。次解界。祈請*竟將*還故解界。次
示三昧耶。解界將送。恐諸尊爲無等大
誓之所留止。故還呈三昧耶。次現在諸如
來偈呈三昧耶。諸尊將還故陳戀慕渇仰
之辭。如世人送客時表慇懃期後會。次奉
可知次護身聖衆去時。恐魔界來故護
身也。次拍掌。如金剛界軌云。次應被甲
已齊手而三拍。令聖衆歡喜。以此心眞
言。解縛得歡喜。獲得金剛體云云事*竟
令聖衆歡喜歟。次九方便。以所修善根回
向普賢願歟。十願・九方便眼目之異也。次
迴向。迴向普賢願*竟次隨方迴向
自下更明諸會次第異説者。安然阿闍梨
記云。惠和上云。初釋迦。次諸天。次文
殊。次除障。次地藏。次虚空藏。次遍知。次
觀音。次金剛手。次般若不動等。次字輪。次
眞言王。次八印。次大日云云此修因向果次
第也。慈覺大師將來攝大儀軌・灌頂法中先
中胎院大日八印。次第一重遍知印。及三
尊印。次觀音部。次金剛部。次不動等。次
第二重四菩薩等。次第三重釋迦世天。即
是從本垂迹念誦也。攝大儀軌別本中先
胎院大日八印。次*第一重遍知印。及三十
*尊印。次觀音部。次文殊院。次除蓋障。次
地藏*院。次虚空藏。次金剛部。次不動
等。次釋迦院乃至世天。故玄法兩三卷
本。及爛脱本。及青龍寺三卷本等。並皆用此
次第。但青龍寺本供養會中。成身不入三
十二印。大讃之後列二十二印。次四處
輪。次八印。次大日印。以後同前。此等
意云。初遍知等以爲佛部。次觀世音*等・文
殊・除蓋障・地藏・虚空等部爲蓮華部。次
金剛手・不動*尊等・釋迦世天爲金剛
已上
取意
並是三部次第也。又云。有人先遍知。
次觀音。金剛手。次不動等。次釋迦。次文殊。
次除障。次地藏。次虚空藏。次世天*等。次五
供等。次毫相等。三十二印。次念誦等。若
以釋迦在四菩薩之前。似天竺本曼荼
羅。釋迦在文殊内。若以三十印在念誦前。
亦似嚴身以修念誦已上
取意
出如此種種異
説*竟。又云。安然闍梨云。取捨在人。行藏
隨樂而已。私檢諸師儀軌。多異此記所引。
恐異本歟。今且出所見一兩本。攝大儀軌。
初遍知私云
佛部
次觀音。次文殊。次除障。次地
藏。次虚空藏已上蓮
華部
次金剛手。次不動勝三
此中不説中
央般若菩薩
次釋迦。次世天已上金剛部。
是三部次第
次四輪十號。五字眞言王。八葉。無所不
至。百光王此軌與今大同小異。
相好等印在遍知
同軌或本初遍
佛部次觀音
次金剛手。不動。勝三世
此中亦無般若菩薩。此上二
會内金剛部。已上四會初重
次釋迦彼文云。往第二
院東方初門。釋
迦坐
白蓮
次世天已上外金剛。
即第三重
次文殊彼文云。應往第
三院因陀羅方
中。先安
妙吉祥
次除障。次地藏。次虚空藏已上蓮*華
部。即第二
重。此軌次第難詳。
善思擇之
次四輪。十號。五字。眞言王。
葉無所不至。百光王此軌始終不説
相好等印
廣大
軌。初遍知。次觀音。次金剛手。次不動。勝三
世等已上初重。但此中無般若菩薩。下卷十二眞言王
前。云次當大日前般若波羅蜜云云有四行

次文殊彼文云。次於第二
院四方相均
次除障。次地藏。
次虚空藏已上第
二重
次釋迦彼文云。次東第三
院釋迦師子壇
次世
已上第三重上來
總是三重次第歟
次眞言王八葉。無所不至。
百光王此軌無四處輪。又相好等印在供養會中。但
藏腰等印在五供養前。頂甲等在讃歎後。生
起難詳。
經文亦然
青龍軌三身讃後遍知印前在四








<#0807_1/>處輪。眞言王。八葉。無所不至。百光王。餘如
今軌三十<#0807_2/>二印亦<#0807_3/>同今軌。在供
養會中。檢一兩本皆爾
 問。以前所引
兩朝諸師諸會次第。安<#0807_4/>然<#0807_5/>闍梨判云。釋迦
世天爲初。乃至布字八葉等爲後。即爲從
因向果次第。翻此名爲從本垂迹。又如今
軌。且就三重遍知爲初。乃至世天爲後。此
爲三部次第云云若<#0807_6/>爾中胎九尊別置最
後。以此對列前諸會時。不當因果本迹次
第。亦非三部。是何次第*耶 答。此亦未詳。
然三重諸會雖有差別。總而言之是因是
迹。三重爲先。中胎爲後。豈非從因向果。又
以迹尋本。如挹流尋源。豈亦無本迹義。
此約所難一往會之。理實應言。布字・八
<#0807_7/>印等是祕中之祕。密中之密也。法王髻珠
不妄與人。調練機根。<#0807_8/>久後授之。故諸
軌中多置最後。若既得已自修行時。置初
置後任意自在。故青龍師置之最初。須善
得意何守<#0807_9/>株乎
胎藏<#0807_10/>界生起一卷
  祕密教法文義難詳。近世學者如蟲食
木。今爲練愚心聊迴思慮。雖信射的之
<#0807_11/>諭。猶恐其不契理。庶幾見者加添削

  末學沙門覺超記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