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觀中院撰定事業灌頂具足支分 (No. 2393_ 安然撰 ) in Vol. 00

[First] []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393

撰定事業灌頂具足支分第一

  受學沙門安然撰集
灌頂種類差別分第一此卷出胎藏金剛二
界灌頂種類不同。
胎藏界灌頂法略有二種。一阿闍梨灌頂。二
傳法灌頂。如瞿醯阿闍梨相品云。先蒙阿
闍梨及與傳法二種灌頂云云其阿闍梨略
有三種。一佛部灌頂。二蓮華部灌頂。三金剛
部灌頂。如瞿醯補闕品云。若於佛部曼荼
羅中得灌頂者即應三部曼荼羅中得阿
闍梨。若於觀自在曼荼羅中得灌頂者即
於二部曼荼羅中得阿闍梨。若於執金剛
曼荼羅部中得灌頂者即於一部及摩跢梨
迦神諸曼荼羅中得阿闍梨云云傳法灌頂
略有二種。如大日經具縁品義釋阿闍梨文
云。得傳教灌頂善解曼荼羅畫者灌頂有
二種。謂於弟子法中得灌頂已。漸次進修
乃至成就阿闍梨衆徳。爾時得阿闍梨歡喜
更爲造曼荼羅作傳教灌頂。如法慰喩言。
佛子。汝已於祕密藏中隨順修學具足明了
堪能教授於他。汝今已得善利。乃至諸賢
聖衆亦皆稱歎。今已作灌頂竟。汝當以眞
淨心傳持流布使如來祕藏久久不滅。如
是隨其所應種種慰喩已。即應爲人作曼
荼羅阿闍梨也。復次行者於瑜伽中阿闍梨
衆徳成就。爾時深行阿闍梨爲作心曼荼羅。
爾時弟子了了明見得蒙大毘盧遮那以大
悲水作心灌頂。是事下當更説。乃至地波
羅蜜滿足時十方諸佛現前灌頂授佛職位
皆名得傳教灌頂也。已得傳教灌頂不應
作最後斷種人。應紹先師事業度諸弟
云云又瞿醯補闕品云。是故阿闍梨應解
都法及得灌頂許爲傳法。然後方作曼荼
羅法。若違此法作曼荼羅即不成法死墮
地獄。其入彼者無利益。非但無益諸障難
起。所謂飢饉疫病亢旱諸賊盜起國王相諍。
其諸弟子被魔所損其阿闍梨必定致死。
云云又云。大作曼荼羅時ニハ唯與一人受阿
闍梨灌頂。自餘灌頂或三或五必不應雙。皆
以各別供具而爲灌頂。其得受明灌頂之
人應教成就曼荼羅法。其得自餘灌頂者
應教所得眞言本法及手印法。若有愚人
不入曼荼羅持誦眞言雖滿遍數終不
成就。後起邪見彼人命終墮於地獄。若有
人與彼眞言法者彼亦隨三麼耶戒命終
之後墮於嚕羅婆地獄云云又云。若有愚
人不解教法作曼荼羅如犯五無間重
罪。所墮之處彼亦如是。若有如法以求功
作曼荼羅彼大菩薩生於淨土。其有入彼
曼荼羅者不被鬼魅所著及諸蠱毒毘舍遮
麼呼羅迦羅刹種種羯羅訶。并諸魔難悉不
能傷。一切罪障悉皆消滅不墮惡趣。所持
眞言皆得成就。不久得成大菩提果。其阿
闍梨以慈悲故應當慇懃教一弟子通解
都法令持明藏。若以法與弟子者先教
明王眞言手印。及大手印。諸曼荼羅。然後方
與此祕密法云云或闍梨灌頂之前亦有持
明灌頂之法合爲二種。如大日經供養法
云。若依此如來行者當於大悲胎藏生曼
荼羅王得阿闍梨灌頂。乃應具足修行。非
但得持明灌頂者之所堪也云云或於傳
法灌頂之外亦有結縁灌頂之法合爲二
種。如大日經具縁品義釋建立弟子文云。若
爲作傳法灌頂使流通大法。若但結縁受
法則非所論云云又偈中云。或十或八七或
五二一四者。是一期道場作阿闍梨灌頂之
限數。此中約超數取之謂從一至二從二
超云於四。從四至五從五超至七從七至
八從八超至十人。是故一曼荼羅中不得
同時爲三人六人九人灌頂。蓋如來密意阿
闍梨。不釋所由。又同大方等陀羅尼經不
得過十人已上也。過此以外恐阿闍梨心
量有所不周。當待後縁別爲作法。又此
十人以下者謂倶時發心各捨内外所有供
養三寶同共成辨曼荼羅故得同時作法。
若人因遇道場便云法縁難値乞并爲濟
度者未合爲作阿闍梨灌頂也。若復數過
此若但求結縁於一門本尊法中受眞言
印者則不依如是劑限。阿闍梨亦亦當發
起大悲隨有能發少分善心者皆爲發生
立菩提種子云云又云。謂造立此曼荼羅
是隨有見聞觸知下至擧手低頭一念隨
喜皆必定成阿耨菩提。故阿闍梨雖不得
差機誤授爲作具支灌頂。然繋珠毒鼓之
縁豈當已乎。故當大悲務令廣給也。復
次如人家有祕寶。恐爲盜賊所闚故掩
以弊衣。今此法門亦如是。以祕密之藏不
可直宣説。故迴轉密意覆以有相方便。今
言限以十人者乃是世諦曼荼羅耳。然阿
闍梨自當平治心北畫作大悲曼荼羅。普
眼度人多多益善。勿得如言而解也
若此二種并前二種自爲四種。一傳教灌頂。
二阿闍梨灌頂。三持明者灌頂。四結縁灌頂
云云或爲四種。如瞿醯補闕品云。凡入曼荼
羅必有四種灌頂。一者除難。二者成就。
三者増益己身。四者得阿闍梨位。如是灌
之法前已廣説。次今當成受明灌頂。入
曼荼羅隨所得明欲成就者。以彼眞言
持誦其瓶三百遍已與彼灌頂。還用彼眞
言所護摩物持誦七遍。然後一遍護摩。如
是乃至三百護摩。此名第二受明灌頂。若
有被難所著爲除難故作灌頂者此名除
難灌頂。爲求安樂乃與富貴并求男女除
不祥故作灌頂者此名増益灌頂。凡蒙灌
頂諸佛菩薩乃與諸尊并持眞言行菩薩等
皆悉證明加被護念。聖觀自在及執金剛所
有眞言悉皆成就。一切天神不能損害皆悉
恭敬。在生死中不墮惡趣。不生貧家及
不具足人所汚嫌。恒憶宿明多饒資財具戒
端正。當生天人値遇佛世。於其菩提心。
不退轉具大福徳。不久出彼生死苦海當
得無上菩提之果。其灌頂者具如是等無
量功徳具眞言族行菩薩行云云若此四種
并前四種自爲六種。前四種外五者除難。
六者増益云云瞿醯蘭擇地相品云。若作
灌頂弟子曼荼羅許及傳法并三摩耶及與
増益最上成就如是等曼荼羅。即依彼時七
箇月内而作法事云云分別護摩品云。若作
傳法灌頂應面向西坐。若作息災灌頂面
向北坐。若作増益灌頂面向東坐。若作降
伏灌頂面向南坐云云
  私謂。此文息災是下文滅罪也。此文降伏
即上除難也。兩文増益即上文増益也
此文三昧耶者是兩種五種三昧耶中各有
三種三昧耶灌頂。言三種者。一受法灌頂。
二傳法灌頂。三祕密灌頂。如祕密曼荼羅法
品義釋云。次答三昧耶有幾種者今世尊答
略有五種也。三昧耶者如有人於衆多國
王大臣所尊重。集會之處而自發言作大
要誓。我今如是之事永當不作。如是之事
當依行之。以自對可信之人而發誠言若
有所違即得重罪。是故三昧耶者即是不
可違越義也。略而言之即是戒義也
此中五種者。第一但得遙見曼荼羅。謂如
造曼荼羅時。謂見具足曼荼羅也。忽有諸
人善心隨喜欲求禮拜供養。爾時阿闍梨聽
令引入。於壇外遙令禮拜。以香華等遙
散道場而作供養。得見如是法會故無量
之業皆得滅除。然未合授彼眞言及印。是
第一也 第二見曼荼羅座位。謂引彼人
入於壇中禮拜供養投華散於本位。師告
彼汝華墮其尊位上爲説本尊名號。并得
入壇門内悉見諸位也。此人説名第二
三昧耶也。若請眞言及印亦得隨所應
者授之 第三見曼荼羅及印位并作諸
事者。謂阿闍梨從首至末爲此人而作
曼荼羅。乃至諸尊及印等一一告示。又授
眞言手印。一一行法皆教授之。此是第三
也 第四者已能依隨修行眞言門。所有法
則一一通解。具知縁壇所須方便衆藝堪
在師位。悦可師意。師即爲作傳教曼
荼羅告言。汝自今已後亦如我無異。造
曼荼羅度諸弟子令法久住佛種不斷。故
此第四也 第五即是祕密三昧耶。如教
所説。印壇配位皆見。若不經入此壇祕
密智不生。是故當於秘密壇中如法作
灌頂。是名第五。智者應知也。若異此者
不名三昧耶也。即前所説第三灌頂時所入
也。若異此五事不名善作三昧耶。然祕密
曼荼羅復自有五種。第一謂於師所授得
眞言印法。依教修行與瑜伽相應得於定
中見諸尊大會。然未蒙引入。此例如第
一人也
第二人已蒙引入祕密壇中得巡禮供養。
而未蒙聖尊現爲灌頂等。第三既蒙引入
大聖衆中從初至末一一祕密之行皆蒙聖
者方便告示。如是第三人也。第四者以善
修行祕要之道現蒙諸尊爲作祕密教三昧
耶。即爲如來所使行如來事也。第五已
具前事。又見己身於大會中自作阿闍梨
師。即是入地人也。此人纔入三昧即見一
切佛會乃至十世界微塵大會悉能集之。而
於其中同彼尊位也云云
此中有六受學修行各有三種。一者受法。
二者傳教。三者祕密。以并前六自爲七種。
前六種外七者祕密灌頂。然於此中兩種。第
一第二人者唯是供養三昧耶授華三昧耶未
得灌頂。故瞿醯云。許及傳法并三昧耶等
曼荼羅云云
或爲三種。如瞿醯簡擇弟子品云。凡入曼
荼羅者總有三種所求。一謂成就眞言故。
二謂滅罪獲福故。三謂求來果故。若爲求
來果故以起信心入曼荼羅者非但成
就來世果報亦於現在獲得安樂。若爲現
在求安樂者不如彼人求未來果。是故智
者爲未來果入曼荼羅即獲二世安樂果
報。應所受持弟子等數或一或三或七及
五乃至二十五隻不得雙取。更不得已上。
諸弟子互相有諍及懷怨心不應攝
受。彼等皆悉互相歡喜調伏寂靜於尊者所
有敬愛心生善因者。如是弟子方可攝
云云若此三種并前七種自爲八種。前七
種外八者滅罪云云復有自灌頂法。并前爲
九。如大日經祕密曼荼羅品義釋云。此但是
行人自爲己作。不合示人。若作法時自在
壇門而坐。自作灌頂等法。然後得作一切
法也。此事尤祕。但心存之不可形於翰墨
云云入祕密位品義釋云。師既自住瑜伽
之座。以其身心而作佛海之會。獨自明了
餘所不見也。次授弟子華合投師身上。
供養内心之佛而觀本縁。隨彼本縁而觀
其法。若本尊攝受華中於彼師皆觀不謬。
而弟子未得瑜伽者但見在其身上耳
也。其華投處大略心爲八葉之位。從臍至
心爲金剛臺。臍爲大海。從臍以下是地居
諸尊位也云云又云。上文説持誦者。觀其内
身肉心八分作八葉作開敷。及囉字置目
等。若行人不如是修行成就而能作此祕
密度人無有得理也。要當先自成就堪住
瑜伽師位。又爲阿闍梨所許方能辨此也。
今此所作雖是度人方便然行者若於自持
誦觀照之時亦當如法習之。用此灌頂之
法而自灌灑爲除一切障速入佛會故也
云云復有本尊灌頂并前爲十。如蘇悉地
羯囉經本尊灌頂品云。復次先承事了。若
欲眞言主増加威徳故應灌之。取以金
瓶或銀銅等或新瓶盛滿香水置於五寶
華葉菓香五種穀子種種塗香或堅香末。以
新綵帛繋其瓶頸挿諸嚲樹枝或乳樹枝。
用部尊主眞言或用部母眞言百八遍。然
後灌<#0215_6/>其眞言主頂。乃至具如彼品説也
若於傳法灌頂開爲二種。及阿闍梨灌頂開
爲三種并此十種成十三種灌頂法也云云
上來灌頂亦有三種。一印法灌頂。二事業灌
頂。三以心灌頂。如祕密曼荼羅品義釋云。
灌頂有三種。一者但以印法作之離諸作
業。此是入祕密曼荼羅。謂有弟子誠心慇重
深樂眞言行志求大乘。然資力乏少。若令
一一具求衆事反當於道有礙。如是之人
師當深起慈心觀彼心行而攝引之。然但
得爲此人而作之。不得多爲人作。何以
故。恐彼資力能辨者生怠慢心而不盡心
損衆徳本。故作時隨力令辨小供供養三
寶。此第一最勝。謂本尊身語意三合爲一。三
倶淨故以此印印之。此最勝也。師祕受其眞
言手印之類也初但以手印。二具足法
事。三在三昧灌頂也
二者以
作事業而灌頂者。即是師及弟子皆先作
事業也。謂先令弟子七日以來誠心禮悔
之類。師亦於七日以來爲其持誦祕求感
應。及令辨諸供物香華之類。縁壇所須一一
令作。然此之灌頂與前者不殊。但以有資
力故令盡其所有於諸佛海會之中而作
無盡供養。由此因縁福施之果不可窮盡。
故須勸彼令具作也。三者但以心作灌頂。
如是灌頂不擇時不擇方謂向東設位。或
向南等皆離也
由弟子已修眞言之行。於祕密藏中有所
堪任。令師心悦。此又最勝也。師弟子倶得
瑜伽以心灌頂猶如摩頂受記也。能盡
心承奉其師。於種種善事無有違越。以是
因縁令尊歡喜。故爲作心想灌頂。其灌頂
法瑜伽阿闍梨先入淨室而住三昧。如前所
説以身四分作四重曼荼羅位。亦如毘盧
遮那所現之方位一一無異也。如是作已。
以祕密加持故令彼弟子先在門外而
待命者。自然而得金剛手威神加持引之
令入。亦自然而解作印等一一如法。既入
室已。以金剛手所加持故現覩曼荼羅諸
尊之位。宛然現前一一本尊之形及印字等
亦悉明了。爾時行者復以加持力故。手中
自然蒙授妙華而以供養大衆。隨所墮本
尊之處其尊即起以妙音聲而安慰之爲
作攝授。爾時本尊取一一大會諸尊處甘
露三昧之水而爲彼弟子現前灌頂。爾時
阿闍梨但座一處而入三昧。寂然不動而
能成就如是勝事也。令尊觀喜相應。謂
承事本尊本尊歡喜。行者現前而爲灌
頂。以遍數及行具作故也。承事念誦令尊
歡喜。現前説法如所説而作之也。准前
例之如弟子能事師令歡喜師爲灌頂教
授也云云
  私檢經文其事業灌頂如具縁品及轉字
輪品。其手印灌頂如轉字輪品及入祕密
品。其以心灌頂如入祕密位品。故具縁品
義釋云。凡造曼荼羅於七日内須畢等
云云
又轉字輪品義釋云。復次造壇有上中下
法。若弟子財力豐瞻堪能廣辨者師即當
作畫色像之壇。爲示本尊身印之相故。若
不能辨而作字壇即犯祕密法隱覆之
罪。若觀弟子心極慇重乃至不惜身命尚
能捨身而奉於師。何況當有所悋。然資力
不辨者聽作字曼荼羅云云又入祕密位
義釋云。然此祕密曼荼羅爲師觀弟子
深是法器誠心願求。而力不能具衆縁如
上廣作者師得爲作此法度之。自餘當
須衆縁。不得同此也。然若弟子已得瑜
伽師欲令入祕密佛會亦作此也云云
字淨除者先已作阿字及羅字淨除。即如
前法淨弟子也。即是如前方便觀於羅
字之火而燒除彼障法積業令悉盡淨已。
方復以甘露法水而灌灑之。得於火灰之
中而生道芽也。是故次授@a@m字也。師當
住瑜伽之座觀阿子。上加點置弟子頂上
十字縫中。當知此上有點即甘露法水用灌
其頂也 胎藏界灌頂法差別相略已竟
金剛界灌頂法略有二種。一入壇場灌頂。
二阿闍梨灌頂。如金剛頂瑜伽祇經云。曾
入金剛界大灌頂及受金剛界阿闍梨位應
修此法云云又金剛頂略出法弟子懺悔歸
依與繋索塗香授華品云。爾時世尊告灌頂
師言。與金剛弟子入壇灌頂法。其阿闍梨先
已從師如法具足授灌頂法明解三摩地
軌則廣如
別文
與金剛弟子授五部灌頂品云。
次應與其灌頂。先想弟子頂有婀字上有
圓點。義同前釋。字放光焔熾然赫奕。又想
弟子心中有月輪相。内有八葉蓮華臺。上
亦有婀字。若得金剛部於*婀字内想有
跋折羅。若得寶部中有婀字者即有寶珠。
蓮華部中有婀字者亦如此蓮華。羯磨部
有婀字亦如此羯磨跋折羅。毘盧遮那部
想率堵波。師應想己身如毘盧遮那像。執
弟子所得部瓶是各想其部物在瓶水内。
如跋折羅寶珠等各令結其所得部契置
其頂上。誦其部陀羅尼七遍而用灌之
師與弟子授五股金剛杵品云。頭上所作
五處置法契已。復結毘盧遮那契誦大陀
羅尼置契於弟子心上次頂上已即應諦
想一切如來祕密勝上頭加彼金剛弟子頭
上。即結如上所説四種金剛寶鬘。各隨其
得部法以繋其額上。若作阿闍梨灌頂法
者應次第如上法遍用五瓶以四種鬘鱗
次以繋其額上云云復有四種。如金剛頂
經云。已廣説入一切曼荼羅儀則。則問弟
子言。汝愛樂出生悉地智耶。神通悉地智
耶。持明悉地耶。乃至一切如來智最勝悉地
智耶。隨彼所樂應説之云云復有四種。如
金剛頂經云。次當廣説金剛弟子入金剛
大曼荼羅儀軌。於中我先説令入盡無餘有
情界拔濟利益安樂最勝悉地因果故入此
大曼荼羅。是器非器不應簡擇。何以故。世
尊。或有有情作大罪者彼入此金剛界大
曼荼羅見已入已離一切惡趣。世尊。或有
有情諸利飮食貪欲染著憎惡三昧耶爲先
行等。如是等類隨意愛樂入已則得滿一
切意願。世尊。或有有情。愛樂歌舞嬉戲飮
食翫具由不曉晤一切如來大乘現證法
性故入餘天旋曼荼羅。於滿一切意願攝
受無上能生愛樂歡喜。一切如來旋曼荼羅
禁戒怖畏不入。爲彼入惡趣壇路門應入
此金剛界大曼荼羅。爲令一切適悦最勝悉
地安樂悦意受用能轉一切惡趣現前道故。
世尊復有住正法有情爲一切衆生求一
切如來戒定慧最勝悉地方便佛菩提。故久
修禪定解脱地等勞倦。彼等入此金剛界
大曼荼羅。纔入已一切如來果尚不難。何況
餘悉地類云云
上來以前二種并後兩番四種合爲十種。
但以兩番第四同是最勝悉地。而前文唯云
最勝悉地。後文亦云。有住正法有情爲
一切衆生求一切有如來最勝悉地。久修
勞倦。彼等入此大曼荼羅一切如來果尚不
難。況餘悉地。今據金剛頂義訣四種衆生
同蒙此法。初二謂二乘種性。第三謂漸次迴
心入大乘者。第四一門謂從初發心便成正
覺。故知有久行者有頓入者。故今以爲兩
云云復有内作灌頂并前以爲十一。如金
剛頂瑜祇經金剛薩埵菩提心内作業灌頂
悉地品云。爾時世尊復告金剛手言
    持眞言行者 觀身如佛形
    根本命金剛 釋輪以爲座
    多羅爲二目 毘倶胝爲耳
    吉祥爲口舌 喜戲爲鼻端
    金剛觀自在 以成兩手臂
    三世不動尊 以爲兩膝脚
    心爲遍照尊 臍成虚空眼
    虚空寶爲冠 相好金剛日
    以此十五尊 共爲一佛身
    如世月團圓 佛性亦如月
    從初作成就 乃至得悉地
    心心不間斷 成就十五尊
    是即極深密 眞言者當知
    金剛薩埵心 菩提密言曰
  o@mvajrabuddh@ah@u@mvajrah@u@mcakrataraca
k@subh@rkudh@ima@mjuzr@iyavajrar@atrihr@ih@u@m
strilokyecarah@u@mva@mkha@mzr@iakozamare
tejeh@u@m
    誦此成就明 作法成尊身
    然後入薩埵 一字心密語
    作薩埵業印 安立自身分。
    以十五尊句 密語種子字
    一一布支分 而成大悉地
    金剛薩埵心 一字密語曰
  h@u@m
    金剛阿闍梨 教授諸弟子
    以緋繒掩面 與彼作加持
    令次阿闍梨 教彼薩埵誓
    置華於印中 令彼散支分
    隨華所墮處 行人而尊奉
    教彼本明印 令其作成就
    此名金剛手 内作業灌頂
    極祕密中祕 此名五部源
    金剛即寶光 蓮華即羯磨
    如如同一體 即此身五佛
    右臂觀音部 左臂金剛業
    頂上摩尼屬 多羅毘倶胝
    竝是羯磨部 三世不動尊
    即名四攝智 喜戲名供養
    虚空眼外持 金剛光彼岸
    即名三十七 最上極深密
    法佛祕成就云云
復有護摩灌頂。并前以爲十二。如同品云。
復次金剛手更説内大法。次説遜婆明根本
眞言曰
  o@mvajrah@u@mkarah@u@mhu@mnasu@mbhah@u@m
    先住菩提大印已 羯磨四印作加持
    以成三世大誓身 兩臂青色薩埵儀
    然後入忿怒王業 二羽抽擲金剛杵
    至空却下承薩埵 復次三旋金剛舞
    至空却下金剛王 乃至善哉亦如是
    即能廣作諸事業 是名最初吽迦羅
    如前所詰誦心密 方應作此護摩業
h@u@m所用護摩物其體同。此明皆從心流

又取黒鹽護摩能召一切天。隨名呼之能
滿所求事。又取以鳥牛糞護摩能召一切
妙吉祥菩薩能成就般若波羅蜜。又法以
黒沈香護摩能令普賢菩薩授與一切明法。
又法以黒華護摩能令虚空庫菩薩受與
一切雜事業。又法以黒土而作護摩業悉
皆能召集一切地居天。若以白色華護摩
作供養一切吉祥天賜與金寶藏。恣意而
受用。護摩白樹汁能令諸母天*受與妙
仙藥。服壽命一劫。若以檀香護驅使上界
天。護摩蘇合香住空亦如是。以麝香護摩
役使遊空天。地居以牛黄。地底用安悉。若
常用沈香護摩而奉獻十六大菩薩各速疾
*受與本大三昧耶。若常以龍腦而作護摩
業八供養菩薩*受與三昧耶令速疾成就。
檀常護摩五部四攝等菩薩爲使者隨意
皆能辨。護摩以欝金五方諸如來不壞應身
故常來作加持。丁香作護摩一切蓮華部曼
荼羅皆集*受與三摩地殊勝之灌頂。護摩
菩提葉一切金剛部曼荼羅皆集受降魔灌
頂。白蓮華護摩寶部曼荼羅雲集而授與法
財灌頂位。護以青蓮華能令如來部五部
曼荼羅如是等聖衆*受種種隨類事業之
灌頂。如上之所説最勝護摩法百八誦眞
言加持而作業云云復有自灌頂法。如略
經及教王經五相成身四佛灌頂繋鬘五
云云
上來有十二種灌頂。若於入壇灌頂開爲
五部灌頂則爲一十六種灌頂云云上來灌
頂亦有五種。如金剛頂義訣云。五智印門
一一復別五相灌頂之法。一者光明灌頂。謂
諸佛菩薩放光加持也。二者甘露灌頂。謂
以部主眞言加持香水也。三者種子灌頂。
謂部尊字門想布身心。四者智印灌頂。謂部
主所執持印契加持。五者句義灌頂。謂部
尊眞言及思中義理想布彼心能解如是
甚深。次第想念運用加持自他。是人堪授
大阿闍梨位也。如灌頂門所説云云
  私檢訣文云。若授大阿闍梨位灌頂時。
應以五智印三昧耶而灌其頂。五智印
門各各應用五種灌頂。若有弟子具大
乘見不要次第一一別授。審察堪任應
爲傳法教示。故義訣云。經云。爾時一切
如來至復持金剛等。此段意者欲令衆
生具足如來普賢菩提心。故以五智印
三昧耶灌普賢頂及一切衆生授以
印。五智印者。一者金剛智三昧。二寶印
智三昧。三法輪智三昧。四羯磨智三昧。
五一切如來法界智三昧。經爾時一切如
來爲欲授彼悉地拔折羅故與普賢大
提。此第一金剛智三昧也。釋曰。入三
昧者名爲諸佛普賢菩*提。經受一切如
來轉法輪位。此輪智三昧也。釋曰。但授
此轉法輪位。即具足一切法。是故次云。以
一切如來寶冠繒綵而與灌頂。此即法身
灌頂相也。據實相般若經次第亦初金剛
三昧次即法輪。若不授與法輪三昧不
堪展轉爲教授主。若有菩薩有具大
乘見通達方便善巧業用不要次第一一
別授。審察堪任即應爲作法教示。猶如
世尊教示普賢。當如是知。經既灌頂已
至偈末此第四羯磨智也。釋曰。一切加持
威徳智用皆名羯磨。故云。既灌頂已而授
與之乃至號爲執金剛是名加持也。既
加持已威徳智用出過一切。所謂如來法
界。其餘四股各屬所部如上所説云云
私謂。灌頂道場初授三昧耶印。次授大蓮
華臺。次授寶冠灌頂。次授加持道具。後
授金剛名號。蓋是世尊灌頂儀式云云
復有大阿闍梨位行眞言印契。如金剛頂
瑜祇經攝一切如來大阿闍梨位品云。爾時
金剛界如來復入一切如來眼色妙用明照
三摩地復説攝一切阿闍梨行位眞言曰。別

若眞言行者持此明日日誦持經一月。所有
一切阿闍梨所修行法事一切智慧通達義
利善巧方便速當獲得。一切如來常應覆
護。金剛薩埵常爲親友。常住行人心中所
憶便至更不勞請召及以印契眞言等。若
常持此眞言一切諸明悉皆成就。諸持明仙
常爲小使焔魔王。水天。火天。風天。主藏天。
大自在天。那羅延天。帝釋天等常爲使者
供給所須。一切意願速獲。不久當得大金
剛阿闍梨位法性大日之身。一切見者皆悉
禮足降伏歡喜。其印別授
金剛吉祥大成就品云。若欲爲大阿闍
梨教授密法印等須先誦此明一千遍。一
切諸佛菩薩金剛薩埵皆悉歡喜。一切有情
見者如父母想。福如輪王七寶具足。壽命
長久千萬倶胝云云其印眞言。別授
  文和五年正月二十七日以他本校點了
  杲寶五十一
  一校了

撰定事業灌頂具足支分第二

  受學沙門安然撰集
據大日經義釋及瞿醯等有支分略抄如
此卷出自初日
至第五日行法
第一阿闍梨支分亦有二分。一者阿闍梨支
分。大日具縁品云。曼荼羅位初阿闍梨應
發菩提心。妙慧慈悲兼綜衆藝。善巧修行
般若波羅蜜通達三乘。善解眞言實義知衆
生心。信諸佛菩薩得傳教灌頂等。妙解曼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