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顯揚大戒論 (No. 2380_ 圓仁撰 ) in Vol. 74

[First] [Prev]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顯揚大戒論卷第八
凡一篇

              慈覺大師撰
修習菩薩行願篇十三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第五卷無垢性品云。爾
時佛告智光比丘。出家菩薩住如是心。常
作是觀。我得人身諸根具足。從何處沒來
生此間。我於三界中當生何界。於四大洲
復生何處。六道之中受生何道。以何因縁
得離父母妻子眷屬出家修道免八難身。
莊嚴劫中過去千佛皆已涅槃。星宿劫中未
來千佛未出於世。賢劫之中現在千佛幾佛
如來出現於世。化縁將盡入般涅槃。幾佛
世尊未出於世。是諸衆生根縁未熟未聞
正法。復於何時當來彌勒從兜率天下生
人間現成佛道。於我身中有何善業。戒定
慧學當有何徳。過去諸佛皆已不遇。當來世
尊得見不耶。我今現在諸凡夫地。三毒煩
惱何者最重。一生已來造何罪業。於何佛
所曾種善根。我此身命能得幾時。是日已
過命隨減少。猶如牽羊詣彼屠所漸漸近
死無所逃避。身壞命終當生何處。三惡道
苦如何脱免。然我此身愛樂長養念念衰老
無時暫停。誰有智者愛樂此身。智光。當知
出家菩薩常於晝夜如是觀察。勿貪世間
受五欲樂精勤修習未嘗暫捨。如去頂石
如救頭燃。心常懺悔過去先罪。安住如是
四無垢性。一心修行十二頭陀。調伏其心
如旃陀羅。如是佛子是名出家。智光。比丘。
以何義故。説名眞實修沙門行如旃陀羅。
其旃陀羅毎遊行時。手執錫杖不敢當路。
若人逼近振錫令聞。於大衆中心行謙下
不敢輕慢。被呵責時心無怨恨。未嘗知
報。罵辱鞭撻默然受之。何以故。自知下性
不階衆流。以是因縁無嗔無報。智光。當
知出家菩薩亦復如是。剃除鬢髮形同嬰
兒。執持應器依他活命。身著袈裟如被
甲冑。杖錫而行如持鉾矟。執智慧劍破煩
惱賊。修嬰兒行饒益一切。是故一切三毒
利箭不入眞實沙門之身。出家菩薩以三
觀門修忍辱行。名眞出家。觀諸衆生是佛
化身。觀於自身爲實愚夫。觀諸有情作尊
貴想。觀於自身爲僮僕想。又觀衆生作父
母想。觀自己身如男女想。出家菩薩常作
是觀。或被打罵終不加報。善巧方便調伏
其心。智光比丘。汝等諦聽。云何名爲四無垢
性。衣服臥具飮食湯藥如是四事。隨有所
得麁細稱心。遠離貪求是無垢性。諸比丘
等以何因縁如是四行名無垢性。智光。當
知諸佛如來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皆從此生。
佛法僧寶常不斷絶。是故得名爲無垢性
乃至
又云
復次智光比丘。出家菩薩所著衣不應
貪著。若細若麁隨其所得。但於施者爲生
福田。勿嫌麁惡。不得爲衣廣説法要起
諸方便與貪相應。世間凡夫爲衣服故非
法貪求。造不善業墮於惡道。經無量劫不
遇諸佛。不聞正法。受衆苦已復生人間。
貧窮困苦求不得苦晝夜逼迫。衣不蔽形食
不支命。如是衆苦皆由先世爲衣服故多
殺生命造種種罪。出家菩薩即不如是。隨
其所得不嫌麁惡。但懷慚愧以宛法衣
得十勝利。一者能覆其身遠離羞恥具足
慚愧修行善法。二者遠離塞熱及以蚊虻惡
獸毒蟲安穩修道。三者示現沙門出家相
貌見者歡喜遠離邪心。四者袈裟即是人天
寶幢之相尊重敬禮得生梵天。五者著袈
裟時生寶塔想能滅衆罪生諸福徳。六者
本制袈裟染令懷色離五欲想不生貪
愛。七者袈裟是佛淨衣。永斷煩惱作良田
故。八者身著袈裟罪業消除十善業道念念
増長。九者袈裟猶如良田。能善増長菩薩
道故。十者袈裟猶如甲冑。煩惱毒箭不能
害故。智光。當知以是因縁三世諸佛縁覺
聲聞清淨出家身著袈裟。三聖同坐解脱寶
床。執智慧劍破煩惱魔。共入一味詣涅槃
乃至
又云
復次智光。菩薩出家佛子常行乞食。
應捨身命不斷是心。所以者何。一切有情
皆依食住。是以乞食利益無窮。汝等當知。
出家菩薩行乞食。有十勝利。云何爲十。一
者常行乞食以自活命。出入自由不屬他
故。二者行乞食時先説妙法令起善心然
後自食。三者爲不施人發大悲心爲説正
法令起捨心而生勝福。四者依佛教行
増長戒品福徳圓滿智慧無窮。五者常行
乞食於七九慢自然消滅衆所恭敬是良
福田。六者於乞食時當得如來無見頂相
應受世間廣大供養。七者汝等佛子隨學此
法住持三寶饒益有情。八者於乞食時不
得爲求飮食起希望心讃歎一切男子女
人。九者行乞食時須依次第不應分別
貧富之家。十者常行乞食諸佛歡喜得一
切智最爲良縁。智光菩薩。我爲汝等略説
如是十種利益。若廣分別無量無邊。汝等比
丘及未來世求佛道者應如是學。爾時世
尊而説偈言
    智光菩薩汝諦聽 出家大士應離貪
    當發出世修行心 乞食頭陀爲根本
    凡夫住於有漏食 聖者悉依無漏食
    有漏無漏諸聖凡 一切無不依食住
    我爲汝等諸佛子 開演出世二利行
    三世如來所稱讃 乞食功徳有十利
    偏稱此行最爲勝 出入自在無繋縛
    先令施主初發心 令趣菩提然後食
    爲除慳貪説妙法 能起大捨無量心
    依大師教行乞食 増長無量諸梵行
    七九種慢自除滅 爲諸人天所尊敬
    如來頂相不可見 轉妙法輪化十方
    盡未來際傳此法 令不斷絶三寶種
    若爲飮食起妄心 不應讃歎諸男女
    起大慈悲平等意 不生分別貧與富
    清淨乞食佛所讃 一切種智從此生
    三世如來出于世 爲諸衆生説四食
    段觸思識爲其四 皆是有漏世間食
    唯有法喜禪悦食 乃是聖賢所食者
    汝等厭離世間味 當求出世無漏食
復次智光菩薩。出家佛子於諸醫藥不應
貪著。若有病時。他煎藥已所棄捨藥。訶梨
毘梨及阿摩勒。取是等藥即應服之。乃至
一生服所棄藥於諸藥等常生知足。如是
名爲眞實沙門。出家佛子恒服棄藥。是人
獲得十種勝利。云何爲十。一者爲求藥草
不近他人。永息貪求安住正念。二者不淨
觀門易得成就。出世之心能得堅固。三者
於諸珍味恒不貪著。速證正智飡禪悦味。
四者於諸世間一切財物常能知足早得解
脱。五者不近世間一切凡夫。親近出世清淨
善友。六者由不嫌惡諸棄藥等。於麁飮食
亦得解脱。七者於所重藥永不希望。一切
世間無不尊敬。八者速能調伏諸煩惱病。
證得如來常住法身。九者永斷三界一切煩
惱。能療衆生身心重病。十者能順佛教修
菩薩行。福智圓滿得大菩提。智光。當知我
爲汝等略説棄藥十種勝利。如是妙行去
來現在出家菩薩皆共修學。汝等應當爲諸
衆生演説流布無令斷絶。即爲如來廣設
供養。世間所有財敬供養所不能及。於菩
薩行不復退轉。速證無上正等菩提。爾時
世尊重説偈言
    智光比丘汝善聽 出家所服無垢藥
    菩薩妙行此爲先 衆生有病如己病
    以大悲恩救衆生 復用慈心施安樂
    最上妙藥與他人 前人所棄而自服
    菩薩不求貴賤藥 但療衆病得安穩
    取他所棄之餘藥 飮服以充治所疾
    取是棄藥有十利 三世如來共稱讃
    雖求醫藥不近他 永息追求住正念
    不淨觀門易成就 而能速作菩提因
    不著甘味離諸貪 當求法喜禪悦食
    於世財寶能知足 獲得無漏七聖財
    捨彼凡愚不共住 親近聖賢爲良友
    由是不嫌衆棄藥 亦於飮食斷食求
    珍膳妙藥不希望 世間所以咸尊重
    能療身心煩惱病 悟得眞如法性身
    永斷三界諸習氣 證得無上眞解脱
    能順佛教趣菩提 福智圓成報身果
    汝等佛子皆修學 當坐金剛眞道場
復次智光。出家菩發遠離喧閙。住阿蘭若
修攝其心。無量千歳以求佛道。三世如來
離諸喧閙。寂然閑居萬行増修。證菩提果。
縁覺聲聞一切賢聖證得聖果亦復如是。其
阿蘭若有十種徳。能得證得三菩提果。云
何名爲十種勝徳。一者爲得自在住阿蘭
若。四威儀中不屬他故。二者離我我所名
阿蘭若。於樹下時無執著故。三者於臥具
等無所愛著。由斯當臥四無畏床。四者阿
蘭若處三毒微薄。離貪瞋癡所縁境故。五者
樂阿蘭若修遠離行不求人天五欲樂故。
六者能捨喧閙住閑寂處。修習佛道不惜
躯命。七者愛樂寂靜離世言詞。棄捨凡愚
無散亂故。八者世出世間一切事業易得成
就。無障閡故。九者阿蘭若處是三昧室。能
得百千大三昧故。十者清淨如空以爲舍
宅。心無障閡得大智故。智光。當知阿蘭若
處有如是等無量功徳。以是因縁出家佛
子誓捨身命不離山林。若爲聽法供養病
人師僧父母。出阿蘭若入聚落中。宜速還
歸於蘭若處。若有因縁未得歸者。應作是
想。今此聚落猶如山林。所得財物虚假如
夢。若有所得不應執著。如是佛子是摩訶
薩爾時世尊重説偈言
    智汝等善諦聽 無煩惱人所住處
    遠離喧閙處寂靜 此所神仙所居處
    三世菩薩求菩提 於蘭若中成正覺
    縁覺聲聞諸聖衆 亦於此處證菩提
    住阿蘭若獲十利 能令證得三乘果
    自在遊行如師子 四威儀中無繋縛
    山林樹下聖所樂 無我我所名蘭若
    衣服臥倶無繋著 坐四無畏師子座
    離諸煩惱名蘭若 一切貪愛無所著
    常居物外厭麈勞 不樂世間五欲樂
    遠離憒閙寂靜者 棄捨身命求佛道
    能住寂靜無人聲 於諸散亂心不起
    世間出世間諸善業 心無障礙皆成就
    由是蘭若爲根本 能生百千諸三昧
    以大空寂爲虚空 行者身心無障礙
    具足如是十勝利 是故衆聖常居止
    智光汝等諸佛子 若欲速成一切智
    乃至夢中莫捨離 阿蘭若處菩提道
    我滅度後發心者 而能住於蘭若處
    不久當坐寶花玉 證得法身常樂果
乃至
又云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常精進。
承佛威神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説。阿蘭若
處是菩提場。若有發心求菩提者。不應捨
離阿蘭若處。是蘭若中有多衆生處虎豹豺
狼毒虫惡獸乃至飛鳥及獵師。不識如來不
聞正法又不敬僧。此諸有情無復善根遠
離解脱。何故如來令修學人住阿蘭若速得
成佛。唯願世尊爲諸衆生分別解説決疑
令喜。發菩提心使不退轉。爾時佛告常精
進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大慈問於
如來清淨解脱。饒益未來諸修行者。功徳無
量。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今爲汝分別演
説阿蘭若處種種功徳。唯願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如汝所説阿蘭若處
得成聖者。山林之中多諸衆生。以何因縁
不得成佛。是義不然。所以者何。彼諸衆生
不識三寶。心不知足不識善惡。於山林
中雖有世間種種珍寶。而不能知伏藏之
處。菩薩摩訶薩即不如是。善男子。菩薩能
知佛法僧寶是出世寶七寶伏藏是世間寶。
悉能辨其種種色相知其所在。而不貪求
亦不樂見。何況手取。菩薩出家發堅固心
不惜身命。捨離父母六親眷屬樂住山林。
常作是念。假令三千大千世界劫盡之時。七
日並出火災熾然焚燒萬物。日月星辰妙高
山王及七金山鐵圍等時至皆散。三界之頂
非非想天八萬劫盡還生下地。轉輪聖王千
子圍遶。七寶眷屬四洲咸伏。壽命報盡須臾
不停。我今亦爾。假使年命滿一百歳。七寶
具足受諸快樂。琰魔使至不免無常。作是
思惟。我今不如代其父母及諸衆生修菩
薩行。當得金剛不壞之身還來三界救度
父母。作是願已住阿蘭若。爲諸衆生發弘
誓願。上根菩薩發是願言。願我未得成佛
已來。常於露地長坐不臥。中根菩薩發是
願言。願我未得成佛已來。於樹葉中常坐
不臥。下根菩薩發是願言。願我未得成佛
已來。於石室中常坐不臥。如是三根出家
菩薩坐三種座各作是念。過去菩薩坐於
此座。而能證得陀羅尼門功徳自在。過現未
來諸菩薩等皆於此座。得陀羅尼修證自
在。我亦如是。今坐此處必當成就於陀羅
尼而得自在。若未成就得自在者。終不
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得圓滿四無
量心。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得
圓滿五神通力。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
菩薩。未得圓滿六波羅蜜。終不捨離阿蘭
若處。或有菩薩。未得圓滿善巧方便。終不
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調伏一
切有情。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
得圓滿四種攝法。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
有菩薩。未能修習六念之法。終不捨離阿
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成就多聞智慧。終
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成就堅
固信力。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
能斷除六十二見。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
有菩薩。未能修習八種正道。終不捨離阿
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永斷二障習氣。終
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圓滿隨
病與藥微妙智慧。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
有菩薩。未得圓滿大菩提心。終不捨離阿
蘭若處。或有菩薩。未得圓滿恒沙三昧。終
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成就無
量神通。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以
定通力見十八空而不心驚。如是大事若
未成就。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
得圓滿一切智慧。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
有菩薩。未得圓滿一切種智。終不捨離阿
蘭若處。或有菩薩未得修習三十七種菩
提分法。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
得圓滿十地萬行。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
有菩薩。於百劫中未能修行相好之業。終
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得圓滿如
來四智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
能圓滿證大涅槃。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
有菩薩。坐金剛座未能證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常坐不起。是名菩薩阿蘭若行。
善男子。出家菩薩發菩提心入於山林。坐
三種座錬磨身心。經三大劫而修萬行。證
得無上正等菩提
大方廣佛花嚴經淨行品云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佛子。
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害
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毀身語意業。云何得
不可壞身語意業。云何得不退轉身語意業。
云何得不可動身語意業。云何得殊勝身語
意業。云何得清淨身語意業。云何得無染
身語意業。云何得智爲先導身語意業。云何
得生處具足種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
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無畏具足覺悟具
足。云何得勝慧第一慧最上慧最勝慧無量
慧無數慧不思議慧無與等慧不可説慧。云
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縁力所縁力根力觀
察力奢摩他力毘鉢舍那力思惟力。云何得
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縁起善巧欲界善巧色
得善巧無色界善巧過去善巧未來善巧現在
善巧。云何得善修習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
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空無相無
願。云何得圓滿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
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及以圓滿慈悲喜捨。云何得處非處智力過
未現在業報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種
種解智力一切至處道智力禪解脱三昧染淨
智力宿住念智力無障礙天眼智力斷諸習智
力。云何常得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
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王
梵王之所守護恭敬供養。云何得與一切
衆生爲依爲救爲歸爲趣爲炬爲明爲照爲
導爲勝導爲普導。云何得於一切衆生中
爲第一爲大爲勝爲最勝爲妙爲極妙爲上
爲無上爲無等等。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智
首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爲欲多所饒
益多所安穩哀愍世間利樂人天。問如是
義。佛子。若諸菩薩善由其心則獲一切勝
妙功徳。於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
諸佛之道。隨衆生住恒不捨離。如諸法
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衆善。當知普
賢色像第一。一切行願皆得具足。於一切
法無不自在而爲衆生第二導師。佛子。云
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徳。佛子。菩薩在
家。當願衆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孝事父
母。當願衆生善事於佛。護養一切妻子集
會。當願衆生怨親平等永離貪著。若得五
欲。當願衆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穩。伎樂聚
會。當願衆生以法自娯了伎非實。若在宮
室。當願衆生入於聖地永除穢欲。著瓔珞
時。當願衆生捨諸爲飾到眞實處。上昇樓
閣。當願衆生昇正法樓徹見一切。若有所
施。當願衆生一切能捨心無愛著。衆會聚集。
當願衆生捨衆聚法成一切智。若在厄難。
當願衆生隨意自在所行無礙。捨居家時。當
願衆生出家無礙心得解脱。入僧伽藍。當願
衆生演説種種無乖諍法。詣大小師。當願衆
生巧事師長習行善法。求請出家。當願衆
生得不退法心無障礙。脱去俗服。當願衆
生勤修善根捨諸罪軛。剃除鬢髮。當願衆
生永離煩惱究竟寂滅。著架裟衣。當願衆
生心無所染具大仙道。正出家時。當願衆
生同佛出家救護一切。自歸於佛。當願衆
生紹隆佛種發無上意。自歸於法。當願衆
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歸於僧。當願衆
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受學戒時。當願衆
生善學於戒不作衆惡。受阿闍梨教。當願
衆生具足威儀所行眞實。受和上教。當願
衆生入無生智到無依處。受具足戒。當願
衆生具諸方便。得最上法。若入堂宇。當
願衆生昇無上堂安住不動。若敷床座。當
願衆生開敷善法見眞實相。正身端坐。當
願衆生坐菩提座心無所著。結跏趺坐。當
願衆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修行於定。當願
衆生以定伏心究竟無餘。若修於觀。當願
衆生見如實理永無乖諍。捨跏趺坐。當願
衆生觀諸行法悉歸散滅。下足住時。當願
衆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動。若擧於足。當願
衆生出生死海具衆善法。著下裙時。當願
衆生服諸善根具足慚愧。整衣束帶。當願
衆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若著上衣。當願
衆生獲勝善根至法彼岸。著僧伽梨。當願
衆生入第一位得不動法。手執楊枝。當願
衆生皆得妙法究竟清淨。嚼楊枝時。當願
衆生其心調諍噬諸煩惱。大小便時。當願衆
生棄貪瞋癡蠲除罪法。事訖就水。當願衆
出世法中速疾而往。洗滌形穢。當願衆生
清淨調柔畢竟無垢。以水盥掌。當願衆生
得清淨手受持佛法。以水洗面。當願衆生
得淨法門永無垢染。手執錫杖。當願衆生
設大施會示如實道。執持應器。當願衆生
成就法器受天人供。發趾向道。當願衆生
趣佛所行入無依處。若在於道。當願衆生
能行佛道向無餘法。渉路而去。當願衆生
履淨法界心無障礙。見昇高座。當願衆生
永出三界心無怯弱。見趣下路。當願衆生
其心謙下長佛善根。見斜曲路。當願衆生
捨不正道永除惡見。若見直路。當願衆生
其心正直無諂無誑。見路多塵。當願衆生遠
離塵坌獲清淨法。見路無塵。當願衆生當
行大悲其。心潤澤。若見險道。常願衆生住
正法界離諸惡難。若見衆會。當願衆生説
甚深法一切和合。若見大桎。當願衆生離
我諍心無有坌恨。若見叢林。當願衆生諸
天及人所應敬禮。若見高山。當願衆生善
根超出無能至頂。見蕀莿樹。當願衆生疾
得剪除三毒之莿。見樹葉茂。當願衆生以
定解脱而爲陰映。若見花開。當願衆生神
通等法如花開敷。若見樹花。當願衆生衆相
如花具三十二。若見果實。當願衆生獲最
勝法證菩提道。若見大河。當願衆生得預
法流入佛智海。若見波澤。當願衆生疾悟
諸佛一味之法。若見池沼。當願衆生語業滿
足巧能演説。若見汲井。當願衆生具足辨
才演一切法。若見涌泉。當願衆生方便増
長善根無盡。若見橋道。當願衆生廣度一
切猶如橋梁。若見流水。當願衆生得善意
欲洗除惑垢。見修園圃。當願衆生五欲圃
中芸除愛草。見無憂林。當願衆生永離貪
愛不生憂怖。若見園苑。當願衆生勤修諸
行趣佛菩提。見嚴飾人。當願衆生三十二
相以爲嚴好。見無嚴飾。當願衆生捨諸飾
好具頭陀行。見樂著人。當願衆生以法自
娯歡愛不捨。見無樂著。當願衆生有爲事中
心無所樂。見歡樂人。當願衆生常得安樂
樂供養佛。見苦惱人。當願衆生獲根本智
滅除衆苦。見無疾人。當願衆生入眞實惠
永無病惱。見疾病人。當願衆生知身空寂
離乖諍法。見端正人。當願衆生於佛菩薩
常生淨信。見醜陋人。當願衆生於不善事
不生樂著。見報恩人。當願衆生於佛菩薩
能知恩徳。見背恩人。當願衆生於有惡人
不加其報。若見沙門。當願衆生調柔寂靜
畢竟第一。見婆羅門。當願衆生永持梵行
離一切惡。見苦行人。當願衆生依於苦行
至究竟處。見操行人。當願衆生堅持志行
不捨佛道。見著甲冑。當願衆生常服善鎧
趣無師法。見無鎧杖。當願衆生永離一切
不善之業。見論議人。當願衆生於諸異論
悉能摧伏。見正命人。當願衆生得清淨命
不矯威儀。若見於王。當願衆生得爲法王
恒轉正法。若見王子。當願衆生從法化生
而爲佛子。若見長者。當願衆生善能明斷
不行惡法。若見大臣。當願衆生恒守正念
習行衆善。若見城郭。當願衆生得堅固身
心無所屈。若見王都。當願衆生功徳共聚心
恒喜樂。見處林藪。當願衆生應爲天人之
所歎仰。入里乞食。當願衆生入深法界心
無障礙。到人門戸。當願衆生入於一切佛
法之門。入其家已。當願衆生得入佛乘三
世平等。見不捨人。當願衆生常不捨離勝
功徳法。見能捨人。當願衆生永得捨離三
惡道苦。若見空鉢。當願衆生其心清淨空無
煩惱。若見滿鉢。當願衆生具足成滿一切
善法。若得恭敬。當願衆生恭敬修行一切
佛法。不得恭敬。當願衆生不行一切不善
之法。見慚恥人。當願衆生具慚恥行藏護
諸根。見無慚恥。當願衆生捨離無慚住大
慈道。若得美食。當願衆生滿足其願心無
羨欲。得不美食。當願衆生莫不獲得諸三
昧味。得柔軟食。當願衆生大悲所薫心意柔
軟。得麁澁食。當願衆生心無染著絶世貪
愛。若飯食時。當願衆生禪悦爲食法喜充滿。
若受味時。當願衆生得佛上味甘露滿足。
飯食已訖。當願衆生所作皆辨具諸佛法。若
説法時。當願衆生得無盡辨廣宣法要。從
舍出時。當願衆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若
入水時。當願衆生入一切智知三世等。洗
浴身體。當願衆生身心無垢内外光潔。盛暑
炎毒。當願衆生捨離衆惱一切皆盡。暑退
凉初。當願衆生證無上法究竟清凉。諷誦經
時。當願衆生順佛所説總持不忘。若得見
佛。常願衆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諦觀佛
時。當願衆生皆如普賢端正嚴好。見佛塔
時。當願衆生尊重如塔受人天供。敬心觀
塔。當願衆生諸天及人所共瞻仰。頂禮於
塔。當願衆生一切天人無能見頂。右繞於
塔。當願衆生所行無逆成一切智。繞塔三
匝。當願衆生勤求佛通心無懈歇。讃佛功
徳。當願衆生衆徳悉具稱歎無盡。讃佛相
好。當願衆生成就佛身證無相法。若洗足
時。當願衆生具神足力所行無礙。以時寢
息。當願衆生身得安穩。心無動亂。睡眠始
寤。當願衆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佛子。若諸
菩薩如是用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徳。一切
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修羅等
及以一切聲聞縁覺所不能動
菩薩羯磨文云
若佛子發十三大願已。持佛禁戒。作是願
言。寧以此身投大熾燃猛火大坑刀山。終
不毀犯三世諸佛經律與一切女人作不
淨行。復作是願。寧以熱鐵羅網千里周匝
纒身。終不以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一
切衣服。復作是願。寧以此口呑熱鐵丸大
流猛火逕百千劫。終不以破戒之口食信
心檀越百味飮食。復作是願。寧以此身臥
大猛火羅網熱鐵地上。終不以破戒之身
受信心檀越百種床坐。復作是願。寧以此
身受三百鉾刺身。終不以破戒之身受信
心檀越百味醫藥。復作是願。寧以此身投
熱鐵&T055114;千劫。終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
越千種房舍屋宅園林田地。復作是願。寧以
鐵鎚打碎此身從頭至足令如微塵。終
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恭敬禮拜。復
作是願。寧以百千熱鐵刀鉾挑其兩目。終
不以破戒之心視他妙色。復作是願。寧以
百千鐵錐遍身攙刺耳根逕一劫二劫。終
不以破戒心聽妙音聲。復作是願。寧以
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終不以破戒心貪臭
諸香。復作是願。寧以百千刃刀割斷其舌。
終不以破戒之心食人百味淨食。復作是
願。寧以利斧斬破其身。終不以破戒心。
貪著好觸。復作是願。願一切人成佛。菩薩
若不發是願者犯輕垢罪
大智度論第七十五卷云
佛告須菩提。有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
時。若見衆生飢寒凍餓衣服弊壞。菩薩當
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檀波羅蜜。我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令我國土衆生無
如是事。衣服飮食資生之具當如四天王天
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
天。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
檀波羅蜜。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次須
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尸羅波羅蜜時。見衆
生殺生乃至邪見短壽多病顏色不好無有
威徳貧乏財物生下賤家形殘醜陋。當作
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尸羅波羅蜜。如我得
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如是事。須菩提。菩
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尸羅波羅蜜。
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次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羼提波羅蜜時。見諸衆生牙相瞋
恚罵詈刀杖瓦石共相殘害奪命。當作是
願。我隨爾所時行羼提波羅蜜。令我國土
衆生無如是事。相視如父如母如兄弟如
姊如妹如善知識。皆行慈悲。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羼提波羅蜜。近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次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行毘梨耶波羅蜜時。見衆生時懈怠
不勤精進。棄捨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當
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毘梨耶波羅蜜。如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令我國土衆
生無如是事。一切衆生勤修精進。於三乘
道各得度脱。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
行。能具足毘梨耶波羅蜜。近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禪波
羅蜜時。見衆生爲五蓋所覆。婬欲瞋恚睡
眠掉悔疑。失於初禪乃至第四禪。失慈悲喜
捨虚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無想處。當
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禪波羅蜜。如我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令我國土衆生無
如是事。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
具足禪波羅蜜。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
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見衆生愚癡失世間出世間正見。或説無
業無業因縁。或説神常。或説斷滅。或説無
所有。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般若波羅
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如我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如是事。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般
若波羅蜜。近一切種智。復次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住於三聚。一
者必正聚。二者必邪聚。三者不定聚。當作
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
成就衆生。我得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邪
聚乃至無其名。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
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復次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地
獄中衆生畜生餓鬼中衆生。當作是願。我
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
生。我得佛時。令我國土中乃至無三惡道
名。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
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復次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是大地株兀荊棘
山陵溝坑穢惡之處。當作是願。我隨爾所
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
佛時。令我國土無如是惡地平如掌。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
蜜。近一切種智。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行六波羅蜜時。見是大地純土無有金銀
珍寶。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
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
以金沙布地。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
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復次須
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
有所戀著。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
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
我國土衆生無所戀著。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
波羅蜜時。見四姓衆生刹帝利婆羅門毘舍
首陀羅。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
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
土衆生無四姓之名。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
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
羅蜜時。見衆生有下中上下中上家。當作
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
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如
是優劣。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
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復次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種種別
異色。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
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
衆生無種種別異色。一切衆生皆端政淨潔
妙色成就。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
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復次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
主。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
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
衆生無有主名。乃至無有其形像。除佛法
王。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
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復次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五道別異。
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
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
無六道之名。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神是
天是人。一切衆生皆同一業。修四念處乃至
八聖道分。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
能具足六波羅蜜。疾近一切種智。復次須
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
有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當作是願。我
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
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三種生等
一化生。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
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復次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無五
神通。當作是願。我隨爾許時行六波羅蜜。
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
衆生一切皆得五神通。乃至近一切種智。復
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
衆生有大小便利患。當作是願。我作佛
時。令我國土衆生皆以歡喜爲食。無有便
利之患。乃至近一切種智。復次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無有光明。
當作是願。令我國土衆生皆有光明。乃至
近一切種智。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
波羅蜜時。見有日月時節歳數。當作是願。
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無有日月時節歳
數之名。乃至近一切種智。復次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短命。當作
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壽命無量
劫。乃至近一切種智。復次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無有相好。當
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皆有
三十二相成就。乃至近一切種智。復次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離
諸善根。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
中衆生諸善根成就以是福徳供養諸佛。乃
至近一切種智。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
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三毒四病。當作是
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無四種病
冷熱風病三種雜病及三毒病。乃至近一切
種智。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
時。見衆生有三乘。當作是願。我作佛時。
令我國土中衆生無二乘之名純一大乘。乃
至近一切種智。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
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増上慢。當作是
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無増上慢
之名。乃至近一切種智。復次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行六波羅蜜時。應作是願。若我光明
壽命有量僧數有限。當作是願。我行六波
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
光明壽命無量僧數無限。乃至近一切種
智。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
時。應作是願。若我國土有量。當作是願。
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
衆生。我作佛時。令我一國土如恒河沙等
諸佛世界。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
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復次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當作是念。
雖生死道長衆生性多。爾時應如是正憶
念。生死邊如虚空。衆生性邊亦如虚空。是
中實無生死往來。亦無解脱者。菩薩摩訶
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

論。問曰。有何次第故説菩薩見衆生飢寒
凍餓等。答。菩薩過聲聞辟支佛地。得無生
法忍受記。更無餘事。唯行淨佛國土成就
衆生。今説淨世界因縁見不淨世界相。願
我國土無如是事。是故次第説是事。菩薩
行檀波羅蜜時。若見衆生飢渇衣服弊壞。
即作念言。我今福徳智惠未熟不能給足
衆生所須。若我但行慈悲心。則於衆生無
益。我當爾所時深行三種福徳。住三種福
徳中。能令貧窮衆生皆得滿足。若作轉輪
聖王。若作天王。若作神通聖人。則能多引
導衆生破其慳貪令住布施。以是衆生布
施及菩薩布施因縁故。得成佛時。國土中
無有貧窮者。心生隨意所得。如欲界第六
天所有諸物。菩薩如是隨爾所時積集檀
波羅蜜功徳故充滿一切。何以故。一切有
爲法屬因縁。行善因縁具足故。皆應隨意
得果報。復次衆生破尸羅波羅蜜因縁故。
短命多病無有威徳等。菩薩作是願。我自
具足持戒。亦教衆生令持戒。餘殘諸願亦
如是。隨義分別。最後義明了。今當略説。菩
薩作如上願已疲厭心起。佛道無量無數。
阿僧祇劫行諸功徳然後可得。但一劫歳數
不可得數故。佛以譬喩示人。何況無量
無邊阿僧祇劫。經此生死受諸苦惱。衆生
亦無量無邊。非可譬喩算數所及。但如三
千大千世界中微塵等衆生猶尚難度。何況
十方無量世界微塵等衆生而可得度。以是
事故。或心生退沒。是名邪憶念。是故佛教
是菩薩正憶念。生死雖長是事皆空。如虚
空如夢中所見非實長遠不應生厭心。
又未來世亦是一念所縁亦非長遠。復次菩
薩無量福徳智惠力故能超度無量劫。如是
種種因縁故。不應生厭心。此中佛説大因
縁。所謂生死如虚空。衆生亦如是。衆生雖
多。亦無定實衆生。如衆生無量無邊。佛智
惠亦無量無邊。度亦不難。是故菩薩不應
生疲厭心
顯揚大戒論卷第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