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天台眞言二宗同異章 (No. 2372_ 證眞撰 ) in Vol. 74

[First] [Prev]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372
天台眞言二宗同異章

二宗同異者兩家諍論也。高野和上云一乘
宗劣。叡山大師判二教義齊。他家意趣如十
住心等。山門義勢如教時義等。學者各把
掌中立破皆明眼前。山家門人誰敢違者。而
今天台末學之中。或云。法華宗猶不及祕
云云此乃不知宗源。不辨文理者也。今
爲斷後輩之迷執。重鈔集先徳之所述。文
治四年冬十二月。叡山沙門證眞。因同朋勸。
聊以草之。將明此義。略開二門。一立文
理。二遮外難 初文理者。其意雖多。略寄
四一。教行人理二宗不別
第一明教同者。略出七同 一者二宗同
明一佛乘。故金剛頂經説三摩地法云。演
説如來三密門金剛一乘甚深教。義釋第八
云。諸佛説法原其旨趣不出四宗。所謂阿
暗惡也。阿字門故一切衆生本有佛知見
性。如來以種種因縁。爲彼淨除眼瞙。使開
明故。法華第一句云。開佛知見使得清淨
即是淨菩提心也乃至以示悟入
配下三字亦爾
第四云。成
辨大事因縁。所謂開示悟入如來知見。故經
中會意言之。又云。此中開示與法華義同。
第二云。心續生之相諸佛大祕密。外道不能
知。法華藥草喩品意在於此。第七云。經云
時釋迦牟尼佛入於寶處三昧。説自心及眷
屬眞言者。同法華經化城喩品。此中當廣
説之。第三云。以一道成佛如法華廣説。
第四釋降三世云。持五股印。首戴寶冠。而
在風輪。即法華經諸有所作皆爲佛知見意
也。守護章云。貞觀以後。日照實叉難陀流
志金剛智善無畏不空般若等三藏所傳一乘
正義。皆符天台義門已上諸文
並界抄
二者二經同名祕密藏。故法華云。當知是
妙法諸佛之祕要。又云。一切如來祕要之藏。
又云。如來祕密神通之力。法華論列十七名。
第八名一切諸佛祕密處。天台法華玄云。祕
密奧藏爲妙。蘇悉地疏云。教有二種。一顯
示教。謂阿含深密等諸三乘教也。二祕密教。
謂華嚴維摩般若法華涅槃等也。祕密教亦
有二。一唯理祕密教。謂華嚴等唯説圓融
不説三密行故。二事理倶密教。謂大日金
剛頂等説圓融不二。亦説三密行故云云
云。若天台判教有二。一者四教相望。三教
爲麁。圓教爲妙。故諸大乘有妙有麁。二者
五味相望四味爲麁。雖有圓妙以兼權教
故總爲麁。唯以法華純圓爲妙。準例應云
四教相望。故諸大乘亦名祕密。圓是密故。
若約五味。唯以法華爲祕密耳。高麗覺苑
師大日經疏演密抄云。顯者五性三乘是也。
密者總持祕藏是也云云此師面受善無畏三
藏演祕密宗。彼亦於顯教不取一乘也
三者二經同是圓教義。故演密抄云。今神變
經與此大同圓教所攝。又云。問。華嚴般若
劣於如來祕藏耶。答。此乃宗果是同。但顯
祕爲異。前約教相圓極。攝諸了義。後約
威靈光驗。屬以祕宗。復何疑哉云云他家以
圓教佛果。爲祕密因分。即違此文。菩提心
義云。法華與眞言同是超八圓教云云
四者二經同是醍醐味。故六波羅蜜經以三
藏及般若爲前四味。以陀羅尼祕藏爲醍
醐味。涅槃經中以諸經爲前四味。以法華
涅槃爲醍醐味。徳圓和尚遣唐疑問云。大
日經五時中何時攝。四教中何教攝耶。爲是
法華前後説耶。宗頴決云。義推可屬第五
時攝。純談圓教無兼等故。四教中是圓教。
彼經云。擧足下足皆是印契一切語言無非
眞言。又云。從佛至于蝎蟲等。無非毘盧遮
那法界身等。便同圓門一色一香無非中道。
所以一行禪師全用圓義。釋經文也略抄
五者二宗同依智論等。故大日經疏釋彼宗
義。但依龍樹智論釋義。亦以中論中道爲
本。義釋云。龍樹阿闍梨中道正觀無生義成
云云天台亦爾。豈可不同耶
六者二宗同明界外義。故菩提心論云。若定
性者難可發生。要待劫限等滿方乃發生
云云此明定性二乘界外回心。不同唯識入
寂定性也
七者眞言祖師依天台。故山家依憑集云。
眞言宗沙門一行。依天台義造大日經疏
具引
疏文
教時義云。義釋是無畏説。一行記説云。
此經本地身即是法華最深祕處。智儼温古
治定亦同。法全亦云。經義同。而海和尚違衆
師義。於諸大乘輒判淺深果位高下難矣。
又云。一行和上元是天台一行三昧禪師。能
得天台圓滿宗趣。故凡所説文言義理動合
天台云云
如此諸義既同。豈可二宗是異耶。故傳教
大師上表云。眞言止觀其旨一故。於一山
弘兩宗云云講演法華義智證
大師
以眞言門釋
法華云。爲救世人迷教。諍言法華所詮永
異祕宗。破法趣向三惡道中云云兜率僧
都池上阿闍梨等諸先徳皆云。眞言教行同
天台義。今世末學何故違背將墜惡道耶。
五大院教時諍云。天台四教開十六門攝一
切宗。三藏有門攝倶舍論。空門攝成實論。
藏通毘尼攝四分律。通教有門攝唯識論。別
教有門攝華嚴宗。別教空門攝三論計。圓
教空門攝禪門傳。圓教有門攝眞言教。宗宗
義理門門各會云云
第二明行同者。略出五同 一者祕教觀
門同法華。故義釋第八云。入阿字門即是
毘盧遮那本地身也。如自觀心實相諸法亦
然。是故諸法皆悉甚深。唯佛與佛乃能證
之。故法華云。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
種從縁起。是故説一乘。統論彼經深趣。在
斯一偈也。又云。觀行心中見佛眞實加持
身。故法華明深信解相則爲見佛常在耆闍
崛山也
二者同明中道三觀行。故義釋第二云。中道
正觀即是心佛顯現。故曰正等覺句。又即空
即假即中故曰如實遍知。又第一釋方便爲
究竟云。以中智觀之。又云。方便波羅蜜滿
足即是究竟不思議中道。又第七釋佛告毘
倶胝汝住云。然此大悲忿怒劑至中道亦當
止息。故佛告言姊妹汝住也云云如此等文
並以中道名爲究竟。而他家云。中道唯初
心者違諸文也。演密抄云。持明藏世修學
者。但守文失意。多存有相。罕契中道云云
授決集云。謬誦眞言。不會一心妙趣。恐不
及於歴別之人。不證妙理云云
三者同明自心成佛行故義釋云。供養自心
如來。證自心菩提云云此同天台觀心。彼
云。觀己心高廣。叩無窮聖應云云教時義
云。圓人初心事理具足。此義的與此宗意同
云云
四者同明速疾成佛行。故無量義云。即於是
身得無生忍。天台云。一生超登十地。義釋
云。現身證十地波羅蜜云云
五者同明即身成佛義。故法華龍女即身成
佛。眞言亦同云云
第三明人同者 一者同明久遠成佛果。故
義釋云。此經是法王祕寶。不妄示卑賤之
人。如釋迦四十餘年慇懃三請方説妙法蓮
華。今此本地之身是妙法蓮華最深祕密處
故。壽量品云。常在靈鷲山及餘諸住處。即
此宗瑜伽之意略抄金剛頂疏云。今經頓成
法華久成。雖有傍正二佛不異。故大興善
寺阿闍梨云。法華久遠成佛。只是此經毘盧
遮那。不可異解云云
二者同名毘盧遮那佛。故觀經云。釋迦牟尼
名毘盧遮那。大日經云。毘盧遮那。又云。釋
迦牟尼入寶處三昧云云徳圓和上遣唐疑
問云。觀經云。釋迦名遮那。法華文句云。釋
迦遮那乃是異名非異體義。玄義云。三佛不
一不異。今天台門人依上文。云遮那釋迦
同體別名。又大日經云。華台臺大日。初門釋
迦。疏云。遮那法門眷屬爲第一。釋迦生身眷
屬爲第二。今眞言宗人依上文云。法華經
佛爲劣。大日經遮那爲勝。此義云何。宗頴
和尚決云。釋迦遮那一體異名也。只赴縁
以假示。實無中邊。只見一體之差別。不識
差別之一體。大日爲勝。釋迦爲劣者。太昧
平等之體理。仍違經文。大日經云。願大牟
尼説。觀經云。釋迦名遮那。華嚴云。或名釋
迦。或名遮那云云
略抄
授決集云。大日即釋迦。釋
迦即大日。遍一切處本來常住無始無終。
若不然者非法華實相妙極之旨云云私云。
色頂報佛。靈山應佛。於圓即是實相法身。故
彼此佛同是法身。彼報應者非宗正意也 
三者同明佛果是中道。故理趣釋云。金剛大
空智處加持者。表如來於中道。又釋金剛
手。抽擲五智金剛杵唱吽字字即契中道
云云 私云。此等諸文並以中道爲果佛。而
他家云中道是初心者。即違之也
四者祕教佛徳同天台。故義釋第十四云。普
賢是菩提心。文殊是慧。彌勒是慈。此菩提心
即是大日。不離大日而有菩提心也乃至
知。準説之萬徳皆爾。猶如天台法身般若
解脱略抄
第四明理同者。同明中道爲極理故。義
釋第一云。彼言諸法實相者。即是此經心之
實相。又云。一切字門不可得者即中道也。五
佛頂經云。一字佛頂於諸經中。説爲中道。一
乘眞如實相佛性等名。皆是一字佛頂異名
他家云中道是初
心。違此等文也
金剛頂疏云。若深達者。一切
語言無非念誦。一切語言眞如法體。故法華
云。皆與實相不相違背。治世語言皆順正
法即此義也。菩提心義云。一色一香無非
中道。色塵法界皆作佛事。尤合此宗云云
大文第二遮外難者。亦約四一以爲問答」
第一遮教同難者 問。高野十住心論十住
心中第八如實知自心爲天台宗。第九極無
自性心是華嚴宗。第十祕密莊嚴心爲眞言
宗。次第展轉前劣後勝。師釋第八心云。大
日經云。如實知自心乃至廣引
經文
此淨菩提心
門。名初法明道。於諸顯教究竟理。望眞言
門是則初門。龍猛説。如是一心無明邊域
非明分位云云此義云何 答。教時義云。
有五失。故不用十住心次第 一者違大
日經及義釋失。義釋云。此經横統一切佛
教。如説唯蘊無我攝小乘。如説觀蘊阿頼
耶覺心不生。攝諸經八識三性三無性義。如
説極無自性心。攝華嚴般若。如説如實知
自心。則佛性一乘如來祕藏。今海和上多違
此文。經中觀蘊阿頼耶乃至覺心不生等文。
義釋以爲一種阿闍梨。亦攝八識等。此法
相宗所用經論。而海和上以觀蘊阿頼耶
攝法相宗。以心不生攝三論宗。經中所謂
空性乃至極無自性心等文。義釋以爲一種
阿闍梨。亦攝華嚴般若。此中華嚴是華嚴宗。
般若是三論宗。而海和上以所謂空性等文
爲天台宗。以極無自性一句爲華嚴宗。經
中亦云。一切智智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
方便爲究竟。云何菩提心如實知自心之文。
義釋以爲十重。深行阿闍梨亦攝佛性一乘
如來祕藏。此中佛性即涅槃經。一乘即法華
經。祕藏即眞言。而海和上如實知自心等文。
下所謂空性等文爲天台宗。安華嚴下。乃至
 二者違金剛頂經失。金剛頂經五相成佛
自心流出。三十七尊成至金剛界。是眞言宗
果佛。而海和上引五相成佛。爲華嚴宗初
心成佛因也 三者違守護經失。彼經説
五相成佛同金剛頂經。而海和上以彼經
文。入極無自性心爲華嚴宗 四者違菩
提心論失。論有三門。所謂行願勝義三摩地
也。行願者一切行願也。勝義者心性空寂。同
大日經守護經圓菩提心自性皆空。同虚空
無相文。三摩地者。同金剛頂經三十七尊。及
心地觀五相成佛。及以般若十六空法法華
開示悟入。金剛頂經五相成身。而海和上以
五相成身爲華嚴宗。以菩提心論三摩地
門爲眞言宗。亦以大日菩提心自性皆空入
之文爲天台宗 五者違衆師失。義釋云。
此經本地身即是法華最深祕處。智儼温古
治定亦同。蘇悉地疏述師説云。祕密教一乘
是也。金剛頂疏述師説云。法華久成。此經
頓成實是一佛已上教時
義文略抄
問。眞言教是在色界頂報佛所説。據深祕
意即是法身自受用説。法華是應身説。云何
得同哉 答。在色界頂是他受用。天台判
爲別教教主。眞言密意即是法身。靈山釋迦
是生身佛。圓教實意亦是法身。其報應者只
是初門。門雖不同。法身有別。故天台云。
丈六即是毘盧遮那。若據久遠實成。常在靈
山亦是自受用。故妙樂云。當知。法華報佛所
説。例如華嚴是報佛説。法華是應身説。不
以報應判經勝劣。故妙樂云。二處會主雖
即釋迦舍那不同。但是衣瓔少殊。内身不
別。若以報佛説爲勝者。應云華嚴勝法
華經。唐決云。釋迦遮那一體異名具如
上引
 教
時義云。眞言大日以他受用爲門。開顯内
證。釋迦住變化身爲門。開顯内證。菩提心
義云。色頂成佛者是別教義。故知金剛頂經
一會別因果入圓因果云云
問。入實之處雖同法身。若據初門報應優
劣耶 答。法華説一乘會諸人入實。故在
同居以應身説。眞言演三密説如來自證。
故在色界頂以報身説。彼此二宗不以報
應爲眞佛。故不可以報應判宗勝劣也」
問。天台教門無三密説。不説眞言及手印
等。豈可是同耶 答。泥洹眞法寶。衆生以
種種門入。印呪只是入理之門。門雖不同。
談理不別
問。眞言是諸佛密語。一一文字皆含萬徳。故
誦持者靈驗殊勝。密印亦是諸佛身密。故印
印物亦有神驗。既闕此事寧非劣耶 答。
大乘皆是諸佛祕藏實相印也。而佛赴機設
教不同。或顯或密。各有利益故。誦諸經
亦有靈驗。雖用印呪不必有益。譬如治
病或用針灸。或用呪禁。或用假想各有
其驗。今眞言者是佛家之呪禁。法王之祕術
也。治衆生病最爲祕要。而呪禁法必受其
師。不顯露之。亦有禁忌。佛法眞言例亦如
是。若天台宗唯用觀心。義同假想。亦用禮
懺義同針灸。或時亦用呪禁。如止觀中誦
呪治方。或時亦用手印。亦如止觀用金剛
刀治鬼魔等。但此等事不爲正行。若利根
人唯用無相觀念。若鈍根人兼助有相方便。
故天台云。理觀雖勝。若鈍根人不兼有相
不能入理。利人但用理觀入理出淨
名疏
今末
代人其根既鈍。故三密行有相方便最堪今
世行者要也
問。何以得知眞言是有相方便哉 答。大
日經云。甚深無相法劣慧所。不堪爲應彼
等故。兼存有相説。教時義云。有相者印眞
言也。亦如義釋云云
問。蘇悉地疏云。彼華嚴等雖倶爲密。未盡
如來祕密之旨。故異眞言究盡如來事理倶
云云若爾者二宗其義不同云何 答。法華
等經。雖談理密未明事密。故云別也。手
印眞言皆是如來甚深祕密義。諸教不明故
云未盡。今言。同者論其實理。若身口密等
只是入理門。其入理門一經一宗尚有多門。
況於二宗耶。如善財入法界中。或水。或火。
或沙。或字皆破無明入深境界。今眞言宗
即是字門入深境界。亦如天台隨自意三昧
行住坐臥語默作作。皆以觀察爲實相門。
今眞言宗即是語門入實相義也
問。菩提心義中。三教爲下。圓爲中。眞言爲
云云如何可得意哉 答。具談三密故
且爲上。不論實理之勝劣也。餘文以眞言
爲勝。準例可知。若論理實。天台眞言二圓
不別。故教時諍云。圓教有門攝眞言宗。圓
教空門攝達磨宗云云私云。達磨宗者是天
台四種三昧中常坐一行三昧也。眞言宗者
是第四非行非坐三昧攝諸經行法。豈可不
攝眞言行耶。如請觀音七佛八菩薩眞言
行等皆攝之故。若云必以神呪勝者。天
台四種三昧中應云方等三昧請觀音等。勝
法華三昧也。若云手印必殊勝者。應云有
相行勝無相行也
問。常云法華是顯教。如何爲密同眞言耶。
又天台云。法華是顯露非祕密如何 答。若
據顯了無密語者。法華是顯。若以圓理爲
祕密藏是祕密教。泛論祕密者更有多義。
一是祕密同聽異聞天台云。法華非祕
密者據此説也
 二佛密
意不了義説。三者甚深祕密藏也。四者對非
機人不顯説之。後二祕密是眞言教也
問。他家云。六波羅蜜經云。契經如乳總持
門如醍醐。今依此文總持稱醍醐。振旦人
師諍盜醍醐各名自宗云云此義云何 答。
法華涅槃爲醍醐者出涅槃經。不依六波
羅蜜經。豈可云盜。既同喩醍醐。故二經是
同。如上已説也
問。或云。一行禪師是天台門人。故大日經疏
依天台義。故不可以彼疏證二宗同也。
此義云何 答。眞言三藏無畏不空等雖譯
其經。不釋其義。而一行和尚面受善無畏
三藏。傳眞言義。製大日經疏。故眞言宗以
義釋爲本文。以一行爲祖師。豈疑彼疏
即失本宗。又高野所傳二十卷疏。亦同義
釋。同天台義。高麗覺苑面受無畏。非天台
人亦作此釋。又叡山大師本學法相。弘法
大師本學三論。並無本執。以同密宗。故知。
一行同天台者同於可同。不依本執也 
第二遮行同難者 問。若云法華亦明即身
成佛行者。菩提心論云。唯眞言法中即身成
佛。故是説三摩地。於諸教中闕而不書云云
三摩地法者。謂手印眞言五相成身三密行
也。故知。法華無即身成佛義也云何 答。
唯者此也。意云。此眞言法中有即身成佛。故
是説三摩地法。此三摩地於諸教中闕而
不書耳。指三密行故云闕也。非謂餘經
無即身義。准例應云唯法華中即身成佛。
故説圓觀。此圓頓觀於諸教中闕而不書。
指前三教名三教耳。又菩提心義有兩解
云云
問。龍女即身成佛。天台判爲初住。豈同眞
言即身大日耶 答。此如別章
問。蘇悉地經等明修三密細行重重。破障
加持成就物得三種悉地成。持明仙飛騰
虚空。長壽久住。詣十方淨土。待三會説法。
於天台行都無此事。豈可同耶 答。大聖
説教各赴機宜。若求長生而修道者。即説
仙方。如眞言教。若但求斷惑證理。唯説觀
行。如餘教説。天台宗意。五番五法以爲方
便。十境十乘以爲正觀。現身即證五品六
根。或證無生。現身成佛利益衆生以爲所
期。若論細行重重破障。望蘇悉地互有存
沒也
問。教時義云。圓教人但見隨分大日。未知
法界曼荼羅中邊本末云云即知。天台行劣
眞言哉 答。圓教只就釋迦一化以明觀
行。故云一分。眞言即就色頂大日。報土一
界攝一切界。故云本末。此乃門異其理不
別。天台觀心一念凡心已有理性三密。相
海乃至具有三千性相。豈闕本末哉
問。眞言教明三部五部。部主部母明王明妃。
都法別法諸尊行法。於天台宗都無此事。
豈不異哉 答。衆生感應隨時顯晦。上代
根利唯用觀行。末代根鈍委明細行。衆聖與
力能化一人。故眞言教末代方興。如開鐵
塔於南天。傳金剛於東土。皆在像末。故眞
言教宜今世也。又末世中亦機不同。如唐
朝今時多好達磨宗。於日域今人亦有行
不同
問。眞言行者得受灌頂現身即入大日尊
位。於天台教都無此事云何 答。此等皆
是寄事明理。説於從等覺入妙覺之相
也。由三密加持。觀行冥成生在佛家。故勝
常人。顯教唯明理觀。己心即是遮那。由實
相印亦冥成佛身也。於灌頂中。祕密灌頂
不假支分。但觀身分。義同之也。義釋云。
佛意言甚深法相不可直宣説。故以方便
力寄此曼荼羅具縁支分。令初業者攝心有
地蒙佛加持住於無相。又云。金錍明鏡輪
商佉等者。凡祕密宗中皆託因縁事相。以喩
深旨。又云。然此經宗種種具支方便。皆隨世
俗由此因縁得一切智。智世諦爲因。眞諦
爲果云云
問。眞言行中有護摩法。以般若智火燒煩
惱薪。増法威驗。於諸行中靈驗殊勝。天台
行法都無此事云何 答。此亦如向有相方
便。鈍人寄事觀理爲便。故佛在世及正法
中則無燃火得道之人。亦是一種得道之門。
如勝熱婆羅門投火行也
問。眞言行者於壇上安鈴杵羯磨線綖橛
等。各有幖幟。法驗速成。天台行中全無此
事云何 答。此亦寄事。如上所引義釋中
説。又寄事觀理天台亦有之。如止觀中方
等法華三昧中説
問。眞言行者觀心月輪八葉白蓮。炳現種子
三摩耶尊形。爲本尊等。行者即成本尊身
等。此等深觀天台都無之云何 答。此亦如
向有相方便。心無形色。豈胸實有月輪華
等。但是心性本淨。故類淨月理性萬徳本
來具足。故爲滿月。本覺佛性不爲煩惱染
汚。故爲白蓮。亦寄肉心八葉。故亦云八葉。
從於性徳起修徳。故得云種子變爲佛
等。顯教直説理具而已
問。他家云。眞言是性海果分法門。點一念
心即是果滿。天台圓教四十二位。具斷無
明入于妙覺。雖云速疾。不如眞言。故法
華宗是因分可説之。菩薩道非佛乘云云
義云何 答。若約觀心。天台亦云。一念心中
已有理性三密相海。若約從證。眞言亦云漸
歴地位。故菩提心論三摩地行即至初地。義
釋云。當知。行人位同大覺。以其自覺心
故得佛名。然非究竟妙覺大牟尼位云云
同天台生身得忍。又義釋明六無畏位。仁王
儀軌。從凡至聖總爲四位。理趣釋中三賢
十聖。豈可眞言迴心即佛無地位耶
問。出生義云。削地位之階漸開等妙之頓
旨云何 答。此。約觀心。行者即成大日如
來。菩提心義云。即從等覺入妙覺之行法
也。大日經淨菩提心始文云。佛無説成佛
因者。始入初地初住之功徳也云云天台超
登何必經歴四十二位耶
問。法華云。我於無量阿僧祇劫難得菩提
等。豈可速疾耶 答。於圓教中約速疾理。
雖云速疾未必皆速。眞言亦爾也。大日經
云。眞言門修菩提行。無量百千那由他劫。
積集無量功徳智慧云云
第三遮人同難者 問。眞言教明佛果五
智以爲五佛。於天台教無此名目云何 
答。菩提心義云。釋籤引唯識論四智三身。天
台時未有眞言五智等。一行弘眞言教。追
同天台三徳等義云云私云。天台但依大品
大論三智四智。以彼五智亦可相攝。隨時
雖無五智名目。而於佛徳不可闕少。佛
智無邊各説少分故也
問。眞言宗云法身自受用報色身説法。天台
法身不論三密。此豈同耶 答。眞言教以
有相爲方便。寄他受用明佛内證。故論色
相亦以自受法樂假爲主伴説法供養。非
下地境。唯佛内證。而天台宗且以妙智爲
自受用故無色相。亦望下地故無説法。若
於内證論萬徳者。何亦固遮妙色聲等。故
章安云。法身非色非非色不可思議云云
若依有門明佛徳者。天台亦云。妙色湛然
具如別章。又教時義有異解云云
問。他家云。楞伽法佛説法之文智度性身妙
色之句。此是法身有色身説法也云云此義
云何 答。楞伽經云。法佛説法者離心相應
體故。内證聖行境界故。離攀縁能觀所觀
故離所作相故。非諸二乘外道境故略抄
云離心離能所觀離所作等。故異眞言。爲
自性所成眷屬説法。彼有能所所作等。故天
台云法身無縁冥資一切。無説而説。即是法
身説法云云又楞伽亦約有門而説。若智論
中以小乘佛名生身佛。以大乘佛名法性
身。故法性身義通三教。非必法身。論云。法
性身佛以天衣爲座。此是通勝應身也。以
證眞諦法性而受用名法性身。又云。法性
身佛有所説法。唯十住菩薩聽受衆生見法
性身佛。無衆煩惱無願不滿云云此以他
受用報爲法性身非法身也
問。他家云。天台言語道斷法相廢詮談時等
者。彼宗不知果分之極。故絶言語不可思
議。眞言宗獨知此奧即於法身談相好説
法等義云云答。眞言以有相爲方便。如
上已論。若約實相。眞言亦云言語道斷。義
釋第四云。世諦眞諦權實相即倶不可思議。
又第五釋縛字離言説之義。有六重言語道
斷。又第八云。如是法身等同虚空無分別
云云若以可思議爲勝者。應以不思議爲
劣。若爾世諦是勝眞諦應劣也
問。眞言宗云。大日萬徳分別諸尊。如云大
菩提心名爲普賢。大悲名觀音。大智爲文
殊等。而天台宗諸聖行因得果各別。豈是同
耶 答。證入一理同會法身。若約因行諸
聖不同故。眞言有從因至果從本垂迹二
義宛然。豈可一向。具如教時義
問。他家云。天台佛果是眞言因分。龍猛菩
薩説。如是一心無明邊域非明分位云云
義云何 答。教時義云。有二失。一者義釋
云。此經本地身即是法華最深祕處。又云。彼
説實相即是此經心實相也。而判爲具惑佛。
二者所引龍猛菩薩説者。是釋摩訶衍論文。
此論眞僞未定。不足爲證云云私云。義釋
云。觀行心中見佛眞實加持身。故法華明深
信解相。則爲見佛常在耆山云云故知。彼
此二佛不別。又天台圓佛留何煩惱。未悟
何理。爲具惑耶。如唯識等不明界外。故
彼論佛具界外惑。若別教佛但斷十二品。故
望圓佛猶成因位。今眞言佛望圓教佛。進
斷何惑。進悟何理耶。又釋摩訶衍論所云
邊域。何以得知是天台佛
問。眞言教云。法界宮中本來自覺大日如來
本覺法身遠離因果。天台云。久遠實成修因
得果寧是同耶 答。若約事論眞言亦云修
因得果。故金剛頂經云。不久頓成。大日經
云。我昔坐道場。義釋云。大日昔誓願漸次悟
入等。若約理論天台亦云。無始無終等云云
第四遮理同難者 同。他家云。天台隨智三
諦此則顯教開楔。是眞言家入道初門。不是
祕奧云云此義云何 答。義釋等中以三諦
爲極理。如上數引。眞言除中道以何爲祕

問。他家云。智論云。不生不滅名無生忍。是
助佛道初門。今依此文明知中道是入道
初門云云此義云何 答。智論只是以無生
忍爲初門。以佛果爲後位。非謂中道是
初門也。不生不滅者。即是中論八不中道也。
龍樹何以爲初門耶。又不生等即是阿字本
不生義。何異眞言耶
問。他家門人云。傳教大師是弘法大師之弟
子也。彼送弘法状云。雖渡大唐依根愚
鈍但受十八道。未傳大法。願於尊者所。將
受大法云云故山家義應同弘法。不可判
云兩宗義同云何 答。傳教歸朝於高雄寺
修灌頂時。則依宣旨勤操修因等十八人
碩徳爲灌頂弟子。具在格條。若不受大法
寧修灌頂耶。又勤操是弘法之師。傳教之弟
子也。故弘法是傳教之孫弟。如何還云山家
師耶。又十八道是本朝古徳所作也。寧於
唐朝受之耶。又慈覺智證光定安然等山門
先徳。皆違弘法。或破彼義。若彼弘法是祖
師者寧可違害。此事具如破邪辨正中云云
問。高野大師是第三地菩薩面受慧果如何。
彼義今不用之耶 答。諸宗人師並是大聖
也。但於迹化有不同耳。弘法唯弘眞言教。
故云眞言勝。山家並弘眞言止觀。故云齊
等。然其同義順義釋等。若據本地傳教是
藥王慈覺是觀音。故於彼義亦不可背。麁
言及柔語皆歸第一義。願諸同遇者皆會阿
字門
天台眞言二宗同異章

文治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於叡山抄之。
此中所引諸文。並是取意或是略抄。又所引
他家宗義者。並在十住心論二教論寶鑰等
也。學者本知此等諸文故。不的指彼等文
故不廣煩引。又天台宗龍女即身成佛自受
用相好等義。具在別章。故於此中不應記

  元祿十丁丑年五月


顯密同會之義者。台宗之徒當研窮要復也。
璊僧正適閲此章。歎學徒之莫耶。惜哉天明
戊申原本罹災。於茲命挍而再刻剞劂告
竣。願使學者潤了因種咸沿平等性海焉
  弘化五戊申春
  紀陽和哥沙門貫應校
顯密同異章再刻序
此書文治四年。中古哲匠所著。以示學徒也。
其文簡妙玄義淵玄。顯密之二教由是益明
矣。於是學徒大喜而上諸梓木鐸于世。天明
年間刻版罹回祿之災。而此書存者亦乏。久
無謀再刻者。我僧正實璊師。憂後來學徒不
覺此書妙旨而止。命欹劂再刻之。師志可不
謂篤哉。今茲弘化戊申仲春刻成。命叙之。
固辭不獲命。乃綴數語以塞其責云
  南紀天曜寺沙門慧玄謹撰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