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五心義略記 (No. 2318_ 清範抄 ) in Vol. 71

[First] [Prev]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318
五心義略&MT80355;卷上

 興福寺釋淸範抄 
章。率爾等五心 解曰。問。名五心意何。答。
五是其數。心即是名。梵云質多。此翻名心。
心是種種義。或是集起義。性類多種集起諸
法。故説名心。隨勝顯説。偏目第八。今就通
義。諸識皆是心。此起位唯有五種。非九非
四故云五心。問。若爾。大小二乘又如此乎。
答。小乘之中諸部不同。若依成實經部
識・想・受・行四心前三無&MT80355;。第四通三性。
又初通六識。後三在意
若正量
部明了論亦立四心。一初至識。二隨行識。
三決行識。四大六識。若上座部立九心輪。一
有分識。二引發。三觀見。四尋求。五貫徹。六
五立。七勢用。八變縁。九還是有分識也。問。
初有分與第九有何差別乎。答。寂章第十
門云。體用何別而重立乎。若無用重言。應亦
言三。便至無窮云云此破彼文也。但彼部
意趣勘而可知之。問。五心者。六釋中何。答。
五心者帶數釋也。若但云心非六釋也
章。略以十二門分別等 此別門也。寂章中
合爲十門矣。一列。二出體相。三識位有無。
四刹那多少。五生次亂不。五諸心對辨。七初
後廣略。八性量所攝。九引生總別。十問答料
簡也
章。第一列名一率爾二尋求三決定心四染
淨心五等流心 解云。問。何故名率爾餘亦
爾。答。率爾者。猶忽然也。謂此初心忽然墮在
所縁境中。尋求心者。尋謂思尋。求謂推求。決
定心者。決謂決斷。定謂印定。染淨心者。染謂
不善有覆。淨謂善性無覆。等流心者。等謂均
等。流謂流類。問。此言心者。又攝心所乎。答。
寂法師云。當知心言亦攝心所。定相應故。
或心是至勝故偏名。若心王名心是當體名。
若數法名心。從勝爲名。問。六釋中何。答。□
持業釋。以率爾等即是心故
章。瑜伽第一乃至身識亦爾 解云。此引論
文也。問。彼論正文何。答。如此文但所引文
中。善不善轉文。次下有而彼不由自分別
力。乃至此意不趣餘境。經爾所時眼意二
識。或善或染相續而轉之文。問。何故章家脱
落引之。答。後門辨故。問。論文意何。答。此文
意約六識辨五心也。但五識率爾雖引生
意而五等流。但依意力方成善惡也。浮丘
師云。以五識不能尋求決定故。唯是無&MT80355;
尋求等是意識故略不説五也。意至下可
准知之
章。由初三心乃至實兼後二。解云。問。此文意
何。答。初三心同無&MT80355;性性類同故。論但言三
心。後二心不定故。理實兼後二也。問。此約
何位乎。答。是依未轉依位轉依之後偏善
性故。此依中容境説。若遇強勝境竝通三
性也。問。如何中容境強勝境乎。答。先徳云。
若已串習境爲弱劣。不起率爾尋求故。未
串習中最難知境爲強勝境。若稍易識爲
中容也。問。章家但有此義乎。答。瑜伽抄云。
初説三心者。諸心生時多起三故。後二心
不定故。加前爲二釋耳。問。廓法師云。前三
&MT80355;故説三。而染淨心亦有無&MT80355;。與前性
同故略不説。此説可正乎。答。善珠僧正難
云。若染淨心亦有無&MT80355;。而前三攝不別説
者。決定心亦與前同性。不應別説 今案
廓法師意理亦可爾。何者至于決定心偏
是無&MT80355;性類同故。三中攝之。但染淨心通三
性。其中無&MT80355;又屬前。無&MT80355;故略不説其義。
故知破意難知
章。第二辨相者乃至亦名率爾 解云。此明
眼識及意。但率爾初總標。後引證文。此初
也。問。率爾ナル第六意識必是率爾。答。
私云。不定在定聞聲。彼唯善性非率爾故。
問。此説可正乎。答。秋篠僧正破云。論約多
分。但云無&MT80355;。若在定位亦可通善心故許。
率爾亦通善性。故五倶意識如率爾也。此
定中聞聲之義。至下門可知之
章。故瑜伽論第三卷云乃至尋求等攝故 解
云。此引論證也。見論文有唯縁過去境之
文不成證故章家略之。有故等生等九字
章家文也。問。論文意何。答。慈恩抄云。此有
二説。一云意識非強分別而任運生。不在
定中而散亂生。若縁不串習境不與別
境故等倶生。爾時意識創縁於境名率爾。
墮心無希望故不名縁中有。縁未來雖
或縁現在。但是曾得境種類故名唯縁過去
境。此説獨生意識。初率爾心所起行相。縁
於過去境種類故名縁過去。若強分別及在
定心縁串習境。與現等倶此意識率爾心縁
世不定。今案此文意。唯縁過去境之文。屬
上釋之故偏説獨生意識也。章文證不成
之。二解名率爾墮心已前釋意識率爾。墮
心從未來前來未釋意識率爾故。若強分
別及定心辨慣習境。有欲等生。爾時意識不
名率爾。若任運等乃至無欲等生方名率
爾故。前來未説意率爾心故今説也。其意
識率爾心縁現在境。其理何疑。説過去便
招妨難。故應長讀。唯縁過去下攝屬尋求
決定二心云云今案此後説。唯縁過去之文
屬下義也。故且就後説章文引證能以成

遁倫集云云三藏解云。西方有三説。初師云。
意識率爾唯縁過去曾所縁境。今案。此説獨
生意識。章之證不成之。次最勝子難前師
云。如佛菩薩神通等心。任運而起率爾之
心。或縁現在或縁未來。而言率爾任運心
唯縁過去者不然。故意識任運率爾之心通
縁三世非世法。唯縁過去下文乃屬下義
今案。此通説也。
成章證文
第三師云。意識率爾唯縁過去
境。以縁不明了故。次起五識。與五識同時
分別意識。或尋五境。或定五境。既與五識
同時意識故。唯應説縁現在境就此師義但
説獨生意識
之文也。不
成章證
補闕加第四解。遁倫新義也。而言
意識率爾。若縁頼耶本境名縁過境。若縁
自境相分義邊。唯縁現境故此師意。分所縁
境故通二之義
顯然。章
證不成
問。今見西方三解及鈔初解。皆就
獨起意識釋。而今章主引之證五倶意率
爾乎。答。意識任運等者。證同時意識也。唯
縁過去等下。乃證五後意尋求等心也。今
案。章家前後引文至理必爾。僧珠之救又以
如此。問。率爾有幾。答。寂法師云。有三種。
一五識率爾。二獨意率爾。三五倶意率爾。其
義可知
章。又解深密經乃至初墮境故 解云。引證
成也。但故眼與意下。章家成意也。問。經文意
何。答。眼等五識雖無分別。而依分別意識
而起。即以第六爲分別根。方乃得轉故。彼
經云。若於爾時一二三四五諸識轉。即於
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五識身同所行
轉。問。故倶與意等文心何。答。章家結也。僧
正云。率爾三中暫略獨意率爾。擧初二以
示心相也。今案。寂法師以瑜伽證獨意率
爾。以深密證五倶意率爾。但至于章主者。
以瑜伽正證五倶意率爾。傍證獨意率爾。
又以無妨。准抄二釋故作此解
章。此雖初縁乃至希望境故 解曰。此明尋
求心也。問。欲心所行相何。答。唯識論云。云
何爲欲。於所樂境希望爲性。懃依爲業。此
所樂者。謂可欣境非可厭事及中容境。又此
欲所樂者。謂所求境非中容境。又欲所樂者。
謂於所觀境於一切事。欲觀察者。有希望
云云第三所觀境爲正義之
章。*雖尋求已乃至印解境故 解云。此明
決定心也。決定心時與勝解倶轉。決定印
解。先所尋境故云印解。問。勝解心所行相如
何。答。唯識論云。云何勝解。於決定境印持
爲性。不可引轉爲業。謂耶正等教理證
力於所取境審決印持。由此異縁不能引
轉。故猶豫境勝解令無云云問。就決定心
若知定善定惡。應名染淨心。何名決定心
乎。答。周云。此但知善惡心。未起染淨。故
亦無失
章。決定已識乃至染淨心生 解云。此明染
淨心也。問。取正因等相意何。答。瑜伽第三
云。即此邪正倶相違行由思了別。問。此文心
何。答。邪正等行者。即身語業。此行之因。即
善惡境由了此境相故。思作諸業起善惡
等。故言取正因等相。問。於怨往惡等心何。
答。於所憎境起瞋等染。於可愛境起貪等
染。或翻此起無瞋等淨。於可憎愛能忍能
離。故於中於捨住乎等心也。問。中容境上
三性心中住何心乎。答。取彼相故住無&MT80355;
心。問。若爾何章中云起捨心乎。答。無&MT80355;
捨也。凡捨有四。一受捨。二善中捨。唯識云。
精進三根令心乎等無功用住爲性。三心擧
捨中捨。以惠爲體如疏
第七
四無&MT80355;性所名捨。
如大論説根律儀之能住善捨及無記捨。
問。染淨境上取邪正相者。且如菩薩於怨
境能生大悲善心。若取邪因者。何不起惡
乎。若取正因相者。何名怨境乎。又不孝之
子於恩愛母作怨惡相。若取正因者。何作
怨心耶。若取邪因相者。何稱觀境乎。故
知善惡二境元無定相。只隨能縁之心境隨
可改變。若許爾者。何論中依亂相故所縁境
有亂體果。若無餘亦無乎。答。正因等相元來
所定不妨。隨善惡心之強分別。於怨取正。
於親住邪矣。問。何故不名三性心名染淨
心乎。答。染者不善有覆。淨謂善性無覆。自
名染淨。三性義盡。問。無覆名淨者。法執豈
是淨乎。答。望菩薩不名淨無妨。問。染淨
心者。染淨竝生耶。答。二合説之。非染淨並。
如云世間云奴婢也
章。由此染淨乃至名等流心 解云。此明等
流心也。問。文意何答。由此染淨意識爲先
引眼等識。或染或淨等前流爲等流心。
問。約等流心若有幾乎。答。有三類。一謂五
識等流。二同縁意識等流。三獨生意識等流。
此且擧五識等流也
章。云如眼識生乃至耳等識亦爾 解云。此
結等流心也。今案。寂章辨行相門。初辨體
相故。彼章之體相門云。若自性體識蘊七
心八識爲體。若相應體四蘊意處七心八識
法處法界小分五十一心所爲體。但今章云
辨相門何闕體相乎
章。第三八識有無者乃至非恒續識 解曰。
此門之中總論八識之有無。合有麁細之説。
此初麁相各文説也。問。何故大論但於六識
説五心乎。答。六識三性改轉故。又間斷故。
依前後法説五心故。且論隨麁相也。問。
何故六識三性改轉乎。答。此六轉識若與信
等十一相應是善性攝。與無漸等十法相應
不善性攝。倶不相應無&MT80355;性。三性改轉准之
可知。問。若爾何故必依三性改轉之識建
立五心乎。答五心之中前三無&MT80355;。第四第五
並通三性。故建立改轉之心。有改轉之識
也。問。何故六識云間斷乎。答。由五轉識行
相麁動所藉衆縁時多不具。故起時少。不起
時多。第六意識雖亦麁動而所藉縁無時不
具。由違縁故有時不起。但除五位故説
間斷。問。何故依間斷之識建立五心乎。答。凡
五心者。前後心故。又非相續故。問。七八有何
失不説五心乎。答。第八識恒相續。行相
微細。所藉衆縁一切時有。自曾間斷之識。因
位一類是無&MT80355;性。自非轉易之心。第七末那
雖有染淨轉易之義。而恒相續前後相似。不
説五心。故大論中且依麁細不説七八」
章。然第七識乃至可説具故 解曰。自下細相
齊文之中。説第七具心也。問。第七具幾心。
答。且約末轉依之因位具三心。所謂決定
染淨等流心也。問。何故無率爾。答。此識但
縁藏識見分非餘。彼無始來一類相續似
常一。故任運一類境無改變。凡遇不串習之
境起率爾。故未轉依位無率爾也。問。若爾
生欲界現行末那即欲界繋。乃至有頂應知
亦然。初生之位有界地易。何無率爾乎。答。
雖界地易而所縁識類相似故。縁境任運
恒無改變。故無率爾。問。第八見分隨境寛
狹而有率爾心。隨縁彼第七寧無率爾乎。
答。所縁見分設有轉易之義。而能縁心恒一
類也。又第八有率爾。所縁境有寛狹也。第
八見分恒無寛狹。隨第七何有率爾乎。恒
縁見分執我我故。問。何故無尋求心乎。
答。第七識約正義者。十八心所相應。謂欲
希望未遂合事。此識任運縁遂合境。無所
希望故無有欲。故無尋求心也。問。具後
三心之意何。答。此識無始恒縁定事。故有
決定心。一類有覆無&MT80355;故有染淨心。恒續而
轉有等流心。問。染淨心者。即三昧心也。第
七元來但一類無&MT80355;。何有染淨心乎。豈第七
因位有淨心乎。答。凡染淨心非必染淨竝
生但合名也。故又無妨。問。一刹那中可説
具故意何。答。縁第八見執我我。一刹那心
以義説三心。任運縁我故。決定即是有覆
性名染淨心。即是前決定染淨之類故即名
等流心乎。備云。謂於我境而決定言故。由
思量爲眞實淨法故。順前心而經多刹那
等流故。此師之説其意沈隱。問。何不多刹
那。答。不同六識或遇舊或遇新。境前後起
三性矣。此識刹地境有改故
章。第八不爾乃至無欲倶故 解云。此明第
八具心也。謂第八因位除尋求也。問。第
八具率爾心之意何。答。有色無色境寛狹
故。欲色界寛三境具有故。無色界狹唯種子
故。有界地易故。問。爾界地易故有率爾心
何。答。明詮云。生三界時皆起率爾心也。謂
自欲界生色界時。第八識於三境上起率
爾心。自欲界生無色時。唯種子上起率爾
也。自無色界生欲色時。且三境上起率爾
也。今案章文。不捨欲界。但云有色界。有色
界時同縁寛三境。無色時但縁種子一種狹
境。故有率爾心云也。問。自欲界生色界
時。同是三境。何起率爾乎。答。在欲界縁
小根塵及麁種子。至色界縁大根塵及細種
子。*雖遇新境故起率爾也。無色種子細。
於色界例亦爾也。生無色時但逢一境。故
有率爾也。問。種子是沈隱之法。何分麁細
乎。答。能持第八有麁細。故隨彼所持種子
又有麁細。問。第八微細一類。何分麁細乎。
答。第八有麁細。非如餘識之麁細。望餘識
細此第八識極細。餘識猶麁。是故名麁細。
但此識爲界趣生之體。能感業有麁細。故所
感之果亦有麁細。但識品常無&MT80355;。微細一類
相續而轉。不違善惡麁細業故又謂第八識三
界種子。何又
種子無麁細乎。以
下註必可有之
問。就同欲界六趣不同皆
可起率爾乎。答。同欲界恒縁變故不起
之。問。器界爾也。捨人身生鬼畜界等之
時。皆可起率爾歟。答。同界地故境不改轉。
又無率爾。又可云趣初生位亦起率爾。六
趣内外新舊境別。章説多分偏云界初生
也。問。欲界根塵極小。色界根塵極大。是故色
界根塵上起率爾心者。身在欲界第八識。
亦或時對小山等。或時對大山等。故欲中可
起率爾心。答。不爾也。欲界三種境一刹那
無不變時。同欲界自他三千界。若色界上。
若欲界一刹那。皆初生欲界時變也。是故不
可言或時遇大山等也。皆是已串習境故。
一期生内等皆縁故。問。從有色界生無色
時有率爾心乎。答。古來先徳有二傳。一云。
有率爾心。章文之中。已云有色無色境寛狹
故。下界之中三境雙縁無色之中唯縁。種子
闕餘二故起率爾也。又種子相不同生。二
界下種子變異而生現行。無色種子不生現
行。若生無色之時。彼界之時彼界種子變異
而生現行。下界不現行。改轉既亦爾。故起
率爾也。問。第七亦界初生之位。所縁第八麁
故異亦起率爾心乎。答。第八見分無變
改。但望麁細作此解耳。已縁三境不定。
隨第七縁彼。所縁不定故能縁第七可有
率爾心乎。答。第八見分設起率爾心。即隨
所縁但至于第七。縁第八見分改轉疎故
不起率爾心也。二云。自有色界生無色
之時不起率爾。所縁種境是舊不改故。章
文總含也。捨有色界第八無色界第八生。而
縁種子境。是縁同境故不起率爾。今案。二
傳之中初傳善順章文。今第二之義尤以不
正。又第八見分之似常似一。從無始無間
斷故云似常。麁細一類故云似。欲界第八
最爲麁。乃至非想地第八爲至細。且欲界中
任先業所引起時前後一類而不改轉。不
如六識改轉不定。所以云鹿細一類也
第七縁彼常一之見分恒常執我。故無率爾
之心也。問。有決定等三心之意何。答。任運
縁境無疑慮。故有決定心。一類無覆性有
染淨心。恒轉如暴流。故有等流心也。問。若
前若後具乎。若一刹那具乎。答。章有二説。
初説意。有率爾心等初説也。或前後相望等
者後説也。一刹那中以義分四。初生界時一
刹那心遇於新境名爲率爾。於境無疑名
爲決定。無&MT80355;性故名爲染淨。是前類故名
爲等流。後説意云。二念之中具四心也。初
念有三。第二念後即等流心。問。境有新舊
之意何。答。至于率爾心者。必逢新境起決
定等三心。境有新舊。意云。若率爾遇新境。
於其上所起決定等三心是新境也。所謂無
色界唯於一境起決定等心。從欲界等生
欲界時。無率爾所起決定等三心皆舊境上。
問。何故無尋求哉。答。謂欲希望所樂事。轉
此識任業無所希望。故無尋求心。問。此識
五別境中不與勝解相應。故唯識論云。勝
解印持決定事。轉此識膏昧無所引持。故
可無決定心乎。答。雖無勝解之印持任運
而轉無疑慮故
章。因第七識乃至尋求二心 解云。此重明
第七無率爾尋求也。問。何故□因字乎。答。
簡轉依之位故。問。何故無率爾。答。七隨第
八。雖初生位有界地易。而所縁識類相似
無率爾云云問。豈無重言之失乎。答。爲顯
轉依相對立也
章。初轉依位乃至有率爾故 解云。此明轉
依第七有率爾也。問。初轉依位者何位乎。
答。唯識云。謂染汚意無始時來微細一類任
運而轉。諸有漏道不能伏滅。眞無戒解違
我執。故第十云。平等性智相應心品。菩薩見
道初現前位違二執。故方得初起云云故知
菩薩初見道云初轉依位也。問。何故此位
有率爾心乎。答。無始以來唯縁八。見今無
漏智起。初時新得眞如境。故起率爾心。問。
即是決定染淨之心者意何。答。若初轉位初
念有三心。平備云。眞見道位之初一念時有
率爾心。即決定染淨心上以義立率爾也。
問。何故無尋求乎。答。凡無漏心於境印證
不起尋求。問。第二念後即是等流者意何。
答。是初念類有等流。故第七未轉以前未
得眞如境。故初念不具等流。問。二念義合
説有四心者意何。答。初轉依位二念合論可
有四心也。古徳云。具應云初刹那義説有
率爾決定染淨。第二念後亦義説率爾決定染
淨等流念爲四心。今謂此説已違現文。加之
第二念後已串習境。何以義徒可説率爾
乎。問。初念第二念何。答。無間道名初念。解
脱道名後念。問。或第二時等意何。答。釋此
文義寂・善珠等古徳智周&MT80355;一説。平備等古
徳其義各別。且僧正引寂章云。若中間息後
更起時初念即具四。是前等流故。此説一念
即具四心。問。此文意何。答。先徳成意云。若
無漏心間斷中間起有漏心。後更起無漏時。
初一刹那義説四心。謂率爾・決定・染淨・等
流。是前間斷無漏心之等流故。乃有等流故
成四心也。問。此説無失乎。答。先徳疑云。
若無漏間斷後更起無漏時亦起率爾心
者。若於何境起。若眞如境是舊非新。何得
有率爾若於俗境起者。亦是不新。亦眞智
後所起智。何得説。説創墮境故有率爾乎。
今案。珠&MT80355;之説不如先徳之所成。設許爾
者又無其妨。所以者何。立等流心者。初念
無漏與後起無漏倶是善心等流類故。但後
地位中有漏等位執未斷。故或有間斷。間斷
之後更起之位。無漏俗識隨他勝解示現無
邊佛影像。故俗境常新新起率爾心亦以無
妨。智周淸素&MT80355;云。此約初念即具四心。是
前有漏之等流故。問。漏無漏別何名等流。
答。同縁於事所觀境同名等流也。不待第
二念。初念具等流也。今謂。此説未以佳。之
不論有漏之境。故初轉依位無漏心之時。論
始起故。難意可知。明詮僧都作助釋云。
無漏第七至第二念。第二念中自具四心。不
須兩念合方成四。云初念即是。此之四心
者。初起之者名爲初念。第二念心創起縁境
亦名初念也。今謂。此説未必盡理。豈第二
念創起縁境名初念起率爾乎。平備等古
徳云。或第二時等者。相見道名第二時。望
眞説故。相見道時初念即具四心。不如眞
見道二念具四心也。後得智縁俗境時創
有率爾。是前起之時。無漏等流心初念具等
流心也。今案。唯識云。後得無漏現在前時。是
彼等流亦違此意。述&MT80355;云。無漏後得智隨人
法觀。無分別智等流引生。一分或全亦不現
行。若二乘菩薩等八有漏後得智即不然。非
彼等流故。以有漏法不能善達無我理
故。故知此説頗叶諸文。明詮等先徳又以讃
之。但以述&MT80355;文明知。有漏非無漏等流。無
漏非有漏等流。智周之説自可乖違者也。
問。就此義疑云。眞見道第二刹那。相見道
即三心也。法眞見道二空見分境既不新。何
初念即起率爾乎。答。今論俗境故不相違。
問。今就此義佛位有率爾心乎。答。唯識疏
云。諸佛率爾心時且名決定心。亦名染淨
心。亦名等流心。於一時中具四義故。然但
有三餘人之境有所未知。故心前後。佛即
不爾。非此未定後分定故。問。此文意何答。
邑云。境初有故名率爾心。無疑慮故名決
定心。是無漏故名染淨心。相續不斷故名
等流。故一念心具四義也。初一是假。故但
有三。問。若許佛有決定心者。決定心是無
&MT80355;性。何佛果可具乎。答。邑云。約餘有漏心
説故不違彼。彼。問。此&MT80355;文意何。答。決定心説
&MT80355;者。約佛果以前有漏心也。若佛果決
定心一切皆善。問。疏文中就但有三四心之
中除何心乎。答。有人云。除決定心。所以
然者。先來有疑念時創決名決定心。佛先
無疑。故無決定心。境新主故有假率爾者。
理定不然。諸佛應無勝解。非新決故。問。
此説可信乎。答。今謂不爾。違疏主之本意。
況尋至理一一不可信之。問。於一時中
具四義故意何。答。此云總語有四。然解脱
道初念有三無等流心。第二念後無率爾
心。但餘三也。問。疏既云於一時中何分
二念。答。若依此義。疏云一念可墮其難 。
*雖云一時所難唐設。問。諸佛智等具等流
心之意何。答。古徳云。除成事・大圓二智。但
餘二智具等流心。問。何故成事・圓鏡初起之
時。無等流心。答。妙觀・平等之佛有。初起時
起率爾心。此率爾心以義亦名決定染淨等
流心也。因位無漏之等流故。餘之二智是因
位都不起。故初起時率爾心不名等流。此
誰等流也。此亦第二念後應名等流。初念之
等流故。問。此説可信乎。答。今案。若無誠
文頗以難信。何者於妙觀・平等不可起
率爾心。是因位時舊境故。又於大圓・成事
又可有等流。何者智品雖殊佛果以前所起
無漏之等流故。例如相見道俗諦無漏。眞見
道之眞諦無漏等流故有等流心。眞俗雖異
無漏同故。此亦爾也。有等流心又以無妨。
愚案若非者。
後可刊定
章。此中且依乃至所具諸心 解云。此結也。
六識依大論七八以理説之
章。理而言之第六具五 解云。此明第六具
五心也。其意至于下可知之
章。前之五識乃至因但有四 解云。自下明
六識具心多少有三師義。此第一師義。問。
此師意何。答。若隨細相盡理而説。因位五
識有四。唯除染淨
章。尋求見聞乃至便爲大夫 解云。此明五
識有尋求心也。問。五識元無推求之相。何
有尋求心乎。答。既許率爾。五倶意。隨五
名率爾。何不許尋求意。倶五隨意名尋
求。彼時意倶五。有欲等生故。五識亦與欲
等相應故
章。決定意識乃至後是何心 解曰。此明五識
隨意有決定心也。問。五識如何有決定心
乎。答。尋求已謝。染淨未生。五隨意轉。若非
決定心又何心生也。又與勝解相應故
章。因中五乃至勢力勝故 解云。此明因位
五識無染淨果位具有也。問。此師因位五
識無染淨之意何。答。因位五識勢力劣。無
强分別故。不能自力引成染淨故也。興&MT80355;
云。基法師説者。若染淨時雖有境界。五識
不起分別意識。强尋善惡境界故。興難也。
此説不盡。善惡染淨勢力強故不起。亦無
&MT80355;染淨何不起乎。問。此師能破慈恩乎。答。
今謂不爾。此有義之意。不正義故。專爲章
主其破不成。加之此言染淨心者。約三性
論之。僧正破云。今謂不然。唯縁過去方名
染淨。若縁類境即屬等流。然則五識無&MT80355;
染淨豈縁過去乎。問。既依意引五識成染
淨。何故不名染淨哉。答。依意之引成染
淨者。唯名等流。五識不名染淨。即是前意
之等流故。又此師意唯約一邊。淸素云。此師
意説第六染淨唯一刹那。由此不能引五
識染淨。尋求相續引生得有。問。若尋決意倶
起五識名尋決心者。染淨意識倶起五識亦
應名爲染淨心也。答。寂法師云。應云染淨
位無倶起五識。何以故。中間三心若五後起
必先縁於過去率爾所縁境界。然後方縁現
在類境尋決二心。若縁過去若縁類境。皆
得名爲尋求決定。染淨不然。唯縁過去名
爲染淨。若縁類境時即屬等流流。染淨位
無倶起五。彼時意不縁現故。問。果即具有
勢力勝故云云意何。答。因位勢力勝故有五
心者也
章。有義八地以上至七八各四 解云。此第
二師明因位六識皆具五心也。問。五識因位
具染淨心何。答。八地已上五識不依意力。
前後相引亦成染淨。此約自在位。雖有漏
亦自成染淨。故有染淨心合説五心也。諸
根互用又成善故。則以七人爲例得自在。
有漏五識二令具染淨也。章之餘文自以易
知。周云。八地已上者。擧極成處證已前位
皆有五心也云云今謂。難信。浦書云。問。許
第七八前能引後者心何。答。第七者第六
所引亦作觀行。第八謂與雜淨七識互爲縁
故。又第八八地已上捨頼耶之名。我愛執藏
自斷故。問。前能引後者心何。答。前者第六
識也。後者七八也。因第六識力兼第七成
平等。第八自捨藏識之名。重案云。前者決定
心也。後者染淨心也。前心引後心自成染
淨言也
章。此中有義五識唯二至許亂生故 解云。
此第三師義也。泰法師・曉法師偏任瑜伽文
不知細相作此説也。又可謂章假設歟。
問。此師心何。答。瑜伽既云。前三心中初定五
識二在意識。又云。等流時方有眼等。故
知如文唯有二心。問。行亂生故者意何。答。
若率爾心縁串習境。此心無間生決定。如
論説言五識無間所生意識或尋求或決定。
故知未必生尋求心。乃至等流應知亦爾。
是名亂生。心皆前等流故。五唯有率爾等

章。今且依至易識境説 解云。此第二正義
師會第三師證文也。問。如何會釋乎。答。瑜
伽論文依麁相站中容無雜易識境。然非盡
理。問。且依於一中容無雜等者意何。答。周
記云。中容易脱之境可唯二也。問。就中容
等境。瑜伽作此説乎。答。若於強勝境五識
各其中間三心。意識又具五心。且此約無
雜起位識爲論。且於一中容境眼識率爾
意識二心。次意識。次五識起也。易識之意如
云云
章何因不許尋求不了數數尋求 解云。此
嫌第三師。初立理。後引文也。問。此理意何。
答。且如眼識率爾心後。意識無間尋求未了
之間眼識重見。爾時決定未生。眼意二識竝
轉。如何不許。隨尋求意轉。五識亦爲尋求
心。依此理知。五識亦有尋求心
章。成唯識云至於理且勝 解云。此後引文
也。問。引證之意何。答。彼論第四卷文也。得
自在位者。八地以去并佛果位。於境自在不
假分別。故云任運。更無疑慮故言決定。
雖欲無滅無所未知。故云不假尋求。彼
五識身何不相續。所以引此證者。若自在
位已串習境。未必尋求後決定。後決定飜此
准知。若未自在位未串習境。其五識中無唯
率爾不起尋求。故知五識具有五心。善珠
記如此。之以果准因明五識相續。因位五
識遇強勝境即起尋求。念念相續。今案。唯
識論説開導依。有三師説。第二師義中文
也。彼論云。有義彼説未爲究理。且前五識
未自在位遇非勝境可如所説。若自在位
如諸佛等。於境自在諸根互用任運決定不
假尋求。是等文意至次門可釋之。問。章
主何引不正義中文爲證乎。答。開導依自
他類是則所釋也。至于此義又所許也。故
引之。燈第五云。西明云。唯率爾・染淨・等流
三心與五識倶。尋求・決定唯縁過去。比量
云。心不與五倶。問。如前第四云。遇非勝
境可許率爾心復五識間斷。遇勝境位率
爾心後五不間斷。豈不中間起尋求已方
起決定染淨等流。若有尋決云何不與五
識倶乎。解云。遇勝境位雖多刹那率爾不
斷而無餘心。若爾率爾唯是無記。如忿恚
天。既是勝境可唯無記。不見憤恚。成無記
故。解云。許此初起率爾無記。從此心後起
於染淨等流二心。以不善故。若爾。五識成
善染者。必意引生。若不尋求云何起憤恚。
若起尋求云何非五倶。解云。三藏一解云。
許五倶意通有比量。而集量説五倶。現量
不説。唯言如縁教等有比量故。又解。不
許。若爾前難猶未通。解云。五倶率爾雖同
無記不起尋求。由前勢分力意成善染。引
五成善染。此亦不然。若由前力何不初
遇由前故即成善染。解云。可爾。此亦不
然。後率爾心唯無記故。云何善染。若云除
初念比量相違。又若前心已逢不善。可由
前力前或無記強力息至起於憤恚。豈前有
恚耶。今者解云。率爾尋求亦許五倶。言
縁過去約間斷説。今言倶者。據相續説。
故無縁過去。現比同時失云云
章。第四刹那多少者 解曰。第四門也。約五
心論刹那多少矣。問。刹那者何義乎。答。短
云時也。仁王經九十刹那爲一念。地持
論一念間名一刹那。問。今此刹那者約何
義乎。答。古徳云。仁王經所説一刹那甚短。
故不取之。今意一念爲一刹那也。今案。倶
舍等刹那者之極少也
章。五識章等至相隨倶生 解云。此明五
識義爾唯一刹那。問。何故五識率爾唯一念
乎。答。約遇新境名一刹那。五識自無分別
故。由境至逈。雖初墮境不得相續也。問。
瑜伽第三又非五識身有二刹那相隨倶生
文意何。答。五識率爾無有二念也。瑜伽
抄云。唯識第四有二説。一云。五識唯一刹
那。自類前後定無二刹那。相隨而生亦非五
識。展轉無間更身而生。以此文爲證。決擇
等言。若此六識爲彼六識等無間縁者。言總
説六。意説五。識前後定唯有意。意識便通
生故。二云。此依未自在位多分率爾心唯一
刹那非等流心。及自在位廣引理教。彼開導
依第三。正義雖各自類不説五識相續。刹
那同前同後此不違理。然取後義多諸順
云云問。抄中彼開導依等者意何。答。今案。
此文之意説開導依之第三。雖正然説五識
相續刹那同前二師也。但第二師教理廣成
以可爲正之。今章家引以爲證者。證率爾
心唯一刹那也。不妨五識餘心相續也。問。
論正文何。答。論第四云。有義五識自地前後
不相續。故必第六識所引生。故唯第六識爲
開導依。問。此文意何。答。述&MT80355;云。即是難陀
上長徒之義。此師意説。如瑜伽等第一。五識
六業中第四業云唯一刹那了別。彼第三云。
又非五識有二刹那。倶生亦非展轉無間而
生故。大乘中五識唯一刹那。必不相續。終始
必然。又彼第三云。又一刹那五識生已。從此
無間必意識生。從此無間或時散亂或耳識
生。餘五識中隨一生等。故知五識自類前後。
及與他前後皆不相續。唯第六意爲開導依。
今案。就此師義五識五心皆一刹那。章主不
依之此師五識以第六爲開導依。第六以前六爲
開導依。第七八爲自類爲開導依
問。第二義何。答。論云。有義前説。未爲究
理。且前五識未自在位。遇非勝境可如所
説。若自在位如諸佛等。於境自在諸根互用
任運決定不假尋求。彼五識身寧不相續。
等流五識既爲決定。染淨作意勢力引生專
注所縁未能捨頃。如何不許多念相續故
瑜伽説。決定心後方有染淨。此後乃至等流
眼識善不善轉。而彼不由自分別力。乃至此
意不趣餘境。經爾所時眼意二識或善或
染相續而轉。如眼識生乃至身識應知亦
爾。彼意定顯。經爾所時眼意二識倶相續
轉。既眼識時非無意識。故非二識互相續
生。若増感境相續現前逼奪身心。不能暫
捨時。五識身理必相續。如熱地獄戲妄天。
故瑜伽言。若此六識爲彼六識等無間縁。即
陀設此名爲意根。若五識前後定唯有意識。
彼論應□。若此一識爲彼六識等無間縁。既
不如是。故知五識有相續義此師五識前六識
内隨一爲開導
依。第六意識自及七八爲開導依。第七末那
自類及第八。第八自類及第六七爲開導依
問。此文
意何。答。述&MT80355;云。安惠等解。前師五識唯一念
生。今先破此。故言且如前。五種識等謂五
識有三位。若論多分可一念生。一未自在
位。二率爾遇境位。三遇非勝位。上一位言
通下二處。次一遇言貫下第三。後境之言
復通第二。若此三位可如汝説。除此三位
餘應相續自在位。正義者。即在八地以去
皆能任運。此於有漏五根亦能得互用故。
無漏殊勝非前位故。然此擧勝故説如來。
次致等言意攝餘者。諸大菩薩方始能然。餘
不可爾。謂佛世尊於境自在轉變皆成以
眼聞聲。諸根互用不假分別。恒縁於此故
名任運。更無疑慮故言決定。無所未知
即無尋求。恒決定縁此五識身何不相續。
瑜伽第一第三等説。若於此不決定五識之
後起意尋求心爲先。未決故。諸佛先決故
無尋求。彼論復言。前三心是無&MT80355;諸佛心善
故無尋求。亦應諸佛無率爾心。若以此時
境至爲論假説有者。於此境今初見故。若皆
已見故無尋求已曾見已無率爾心乃至顯五
心者。謂自在位即飜第一。未自在位五可間
斷。佛即相續。已前總是以事望理難。次當
更説爲非。初遇等流心後亦復相續等流五
識等者。是飜第二。率爾遇境初出理。次引
證。後重成此意。亦如來自在位其五識等流
者。其五心中既爲第三決言。第四染淨第六
意識。作意引生如觀佛像。專注一縁未休。
覩來名未捨項。意眼二識倶竝未捨。如何
不許多念相續言。故瑜伽説等者。引論文
也。第三決定無&MT80355;心後方有第四染淨心生
引五識等流。等流心起。瑜伽第一五識生時
三心可得等。此文可解。而彼不由自分別
力者。顯是意識所引生義。其文易了。彼意
定顯等者。下重成非五識身一念即滅可
言五識身相續生。彼若解言五識定斷。若
爾何故言相續轉。區相續生非眼識斷。已唯
有意識。後復眼生。可言相續。言既眼識
時等者。論主難云。既眼識時非無意識。五
識斷已後意識生。若爾此是意相續生。如何
乃言五識相續難也。如眼識時無意識。意
識時無五識。更區生故可互相續。此既不
爾。故非二識互相續故名爲相續。此第二
以理成教難。次第三飜遇非勝境以教成
理難。若増感境等者。成理也。若遇中境不
能逼身奪於心。故可許暫捨五識不續。
設許不續。若遇勝境逼身奪心。或雙逼奪
身心。即五識身亦應相續。境増勝故。此位正
在未自在位。其如何等擧現事者。如熱地
獄火増感故戲妄天等。等憤恚天總言。即是
欲界上四天無別處所。但樂増者。如婆沙一
百九十九。有二説。一云。住妙高層級。二云。
即三十三天。若准瑜伽。即上曰欲天以下
二天可相殺。故此善惡人縁強難捨。故五識
身定有相續。釋唯一念文。此據率爾境平
等故。故瑜伽説等者。引文也。若五識前後等
者。若五識間斷故前後定唯有意識。彼第三
説。眼識率爾心後定有意識尋求。此後或時
散亂。或是耳等識生故。非眼識後許耳識
生故。以此中言眼識後意識不言五識生
故。五十二應云。若此一意識爲彼六識縁。
乃至此六識爲彼一意識縁。以前後定唯有
意故既不如是等者。結五識有相續等也
云云。已上破文。因證引
之。若有要者隨宜用之
故知就正義五識率
爾唯一刹那也
章。又一刹那至無多率爾 解云。證率爾心
後定起尋求。故五識率爾唯一念無多念
也。但故五率爾等下章家文也。問。論文意何。
答。瑜伽抄云。此説五識率爾心後定有尋
求。尋求之後若時散亂生即不定。若不散亂
時決定染淨心生。此中唯説尋求後不定。然
今不説率爾後生尋求不定。故知率爾後
定起尋求。問。故五率爾者心何。答。此章主
引證。五識身無多率爾文自易知
章。説五識身至亦有尋求 解曰。下明五識
有尋求心也。問。五識有尋伺乎。答。唯識第
七有二師説。問二説如何。答。論云。有義尋
伺亦五識倶。論説五識有尋伺故。又説。尋
伺即七分別。雜集復言任運分別。謂五識故。
問。且此師意何。答。此師意説大輪五十六
中。明説五識有尋伺。又大論第五尋伺者
七分別。所謂有相・無相・任運・尋求・伺察・染
汚・不染汚。此中任運分別。雜集論謂五識。
故知五識有尋伺。問。此師正否如何。答。疏
云。非直義。通大小亦理中於是。問。就此章
文心何。答。就此師義章中云有廣尋求也。
若説有尋伺。五識有廣尋求心也。案尋伺
體。尋謂尋求。令心總遽。於意言境麁轉爲
性。伺謂伺察。令心總遽於意言境細轉爲
性。尋求心深廣之行相。自以可知之。問。第
二有義何。答。論云。有義尋伺唯意識倶。論
説尋求伺察等法皆是意識不共法故。乃至
論説五識有尋伺者。顯多由彼起。非説
彼相應。故知五識定無尋伺。問。此論文意大
略如何。答。此師意云。大論七分別是意識不
共業故。乃至以理證得尋伺唯在意識。問。
前師所引文會釋意何。答。述&MT80355;云。顯多由
彼起。非説彼相應。謂彼文説生。在第二定
以上起下識者。顯彼五識。或除率爾心等
定。由尋伺倶意識引故方可得生。非説五
識尋伺倶也。此即顯五由彼意識起。若在
欲界定中耳識率爾起時。意雖同縁不藉
尋伺倶意引生。上定亦與下界耳識倶時
起。故五識餘時多由彼尋等意識引起自地
五識。故尋伺亦通初定。故顯由彼起多。由
彼起二種分別合爲一。言其顯由彼言。正
會前師所引論文。兼會設有初定已下論有
尋伺文。欲界率爾五識起時。雖意内縁非
必由意引。如定中耳識。大目犍連入無所
有處定聞象等聲。豈彼立識有尋伺也。二
禪以上准欲界亦有率爾五識不藉尋伺
意識引生。以□強至故。其等流決定由意有
染淨心。故今合爲論。故言多由彼起。除率
爾心故。又解。在初定及欲界起眼等識。自
地法故起時自在。雖由意引五識方生意
識。不必尋伺倶。第二定以上眼等識。非彼
法故必假尋伺相應意識導引方生。定由
彼起。問。就此師義五識有尋求心乎。答。
雖無深廣尋求許與欲心所倶故亦有微
細尋求也。問。若爾如何疏中不擧尋求心
乎。答。依無尋伺又無深廣尋求故不擧
之耳
章。諸處所説至微細者 解云。會違也。問。
如何會乎。答。瑜伽等中。五識無尋求心者。
依深廣行相也。問。傳説。惠積師述慈恩意
云。五識有尋求者。約位尋求。非體尋求。
以五識身唯現量故。此説可正乎。答。僧正
&MT80355;云。微細尋求是體尋求故。此説不然也。
問。云何體。云何位乎。答。體者指心體也。位
者尋求之位有五識言也
章。若獨生意至理亦不遮 解云。下約意識
率爾亦一刹那也。此初會意識無率爾之
違文也。問。意識率爾若多刹那乎。答。不然。
若獨生意。若定位。若散位。若五倶意率爾心
亦一刹那也。問。若五識率爾唯一刹那者。何
故伽五十二云。若此六爲彼六識等無間縁
等。答。彼約等流五識而説。不説率爾故
不相違。問。大論第一前三心初是五識。二
是意識。不説意有率爾。第三之中説意有
率爾。如何相違乎。答。意識率爾義。如前引
抄成之。但今章會釋之意。若具應言初是
六識而次二心必是意識。初一念中略不説
意亦有率爾。即是就一相麁顯而説。非盡
理説。又無唯字不遮初心亦有意識。後二
心中亦有五識。故云理亦不遮。問。以次二
心必是意故者意何。答。尋求決定必定是意。
其五識有不定故亦不説也。問。尋決定時
五識何故有無不定。答。若遇中容易知之
境。五識不有。若遇勝境尋求未了亦起五
識是有。故云不定也。問。若爾初率爾時必
有意。何故不説乎。答。略不説之。如文會

章。有説意識至亦無過失 解云。此出有説
也。問。此説意何。答。周云。此師意解。數數觀
境不斷已來不與欲倶故唯率爾得復多
念也。問。有説者誰人乎。答。平備云。泰法師
説也
章。前解爲善至後非率爾 解云。此章主評
言也。問。後説非故何。答。最初墮境名爲率
爾。第二念後必追求前。或即決定故云後非
率爾。問。此師若違誠文乎。答。違瑜伽一念
率爾之文。故前解爲善也。問。有人會云。彼
言一念據間斷境。會意可成乎。答。周&MT80355;云。
然甚難知云云此中意説。大都率爾遇一念
之新境所起也。設雖相續之境。第二念後
即尋求故此理難成也
章。決定多刹那至染淨心故 解云。此明五
識尋求決定多刹耶也。問。此文意何。答。非
初尋求即起決定。或非初決定即能起染
淨。故尋求決定多念相續。問 尋求未知等者
意何。答。周云。此説未知已來許多尋求也。
言雖知者。謂決定也。未起染淨已來證有
多也。清素云。雖知前境邪正等別名爲決
定。未起染淨等流心故。云決定心許多刹
云云
章。云又定中聞聲至許多刹那者 解云。此
出尋求心多刹那也 問。此定中聞聲義出
何處乎。答。瑜伽六十三及唯識第五出此
義也。問。且大論説何。答。彼論云。謂有行人。
若遇聲縁從定起者。遇聲耳識與定相應
意識倶轉。聞於聲等。今指彼文故云定中
聞聲。問。此文意何。答。言行人者。如大目
連。獼猴池側坐無所有處定。有象哮吼猨猴
戲聲。即便出定。問。小乘同此乎。答。小乘
薩婆多等出已方聞。問。其説如何。答。發智論
第十九云。如説尊者大目犍連言具壽。若
自憶住無所有處定。聞曼陀相尼池側有畏
多龍象哮吼聲。問。彼尊者爲在定聞聲爲
起定乎。答。起定聞非在定之。問。大乘如何
立理乎。答。聞已方出。若先不聞如何出定。
誠現如此。問。此中破小乘立一量何。答。
量云。如汝所欲聞聲未後出定意識有法
不即聞聲時出定法空不聞聲故 如來
聞聲之時定意識。問。無色定心如何縁欲界
境乎。答。六十五説。廣惠聲聞有無學無色
心縁三界法。故得無違。問。唯識論文何。答。
論云。非唯彼定相應意識能取此聲。若不
爾者。於此音聲不領受故不應出定。非
取聲時即便出定領受聲已。若有希望後
時方出云云問。以此文證尋求多念如何。
答。疏云。然彼耳識又能取唯聲。非定中意
識能取此聲。□耳一時聞故。意不唯縁定
中事故。耳不聞聲者。後時不應爲此聲
故而出定。後時既爲聲故出定。明在定内
耳與意倶同念聞聲由在定中。非當取聲
即便出定領受聲已。定中意識希望是何方
始出。故聞聲後時方始出定云云尋求多念目
以易知。問。若爾定中有幾心乎。答。疏云。唯
初二心。若有希望即出定。故希望即是尋求
心也云云
章。已得自在至亦多念起 解云。此證決定
心通多刹那也。唯識第四文也。如前引成

章。染淨之心亦復如是至即等流故 解云。
此明五識染淨多刹那。意識染淨唯一刹那
也。問。何故五識染淨多刹那乎。答。僧正&MT80355;
云。先縁過去起染淨心。後縁類境時方起
等流。又難生故理通相續云云是則引寂章
也。智周&MT80355;云。五識染淨必由他引。故曰難
生。生既是難。滅應非易。既難生滅故。故多
相續。不同意識自能生滅。故許染淨多念
相續也云云古徳云。染淨心有二種。一意識
染淨。是正染淨。二五識染淨。即是等流。若
以自類意識爲等流心。是染淨心唯一念
也。若以他類五識爲等流心。此染淨心多
念相續。彼五識染淨心難引生故云云此染
淨心多念相續者。第六染淨心也。先徳私&MT80355;
云。今此章意云。染淨心時唯有意識而成
能引。即引後五識等流心者以難生故。能
引意識染淨心暫相續轉。若意識自前後成
等流者。易故能引意識染淨心唯一刹那。第
二念後即前之等流故。問。何故第六引五識
爲等流者爲難。又自前後引爲等流爲易
乎。答。引他令成善惡者難故。又自引成善
惡者易故。今案。八地已上五識自力染淨。又
可通一刹那。今此依意力成染淨。五倶意
也。未定之。問。前已正義中唯八地已上五
識有染淨。何今定以前有染淨乎。答。素云。
八地已上者擧極成。處證已前位又有五心
云云問。何故意識染淨唯一念乎。答。寂章云。
若獨生意等流心者。染淨心唯一念。次第二
念以去即屬等流故云云故知五倶意染淨
可通多念歟。平備&MT80355;云。此據依五識勝境
起率爾乃至等流心事諸究竟也云云
章。唯等流心至理必相續 解云。意識等流
相續無淨。今就五識等流出二説也。初説
難陀等義。五識不相續。等流又一念。後説護
法正義五識相續。等流又相續也。此等義引
唯識第四。可前成之
章。故今正義至竝通多念 解云。此總結五
心刹那多少也。問。前文云。前獨生意。若五
倶意率爾心位唯一刹那。如何今云率爾多
唯一念。既云多准知少通多念乎。答。興&MT80355;
云。准此文知基法師意率爾亦有多念。此
文云多一念故。故泰法師云。除聞教心餘
任運者亦有多念 率爾聞教之心除推求。
故五起五識云云平備明詮僧都云。正義意
者。率爾心是或一念或多念也云云問。此等説
可爾乎。答。僧正破云。非也。問。若爾何可會
多之言乎。答。僧正引寂章爲指南。問。其章
文何。答。寂章云。五識等率爾名一刹那者。
總多生滅爲一刹那。仁王經云。六十刹那
爲一念。一刹那有九百生滅。當知刹那言
亦總多生滅。由此當知。多者極多也。謂率
爾心雖時極多經於六十刹那。故云多。准
一念極少經於一二生滅。由此義故瑜伽等
云。一刹那等或竝通多念者。云多念者多
生滅也云云今加一解。率爾多唯一念者。多
者云諸識率爾唯者是明率爾也
章。第五亂不亂生者至三自亂心不亂 解
云。自下第五亂不亂生門也。細分有三門
矣。問。言自他者。約何論之乎。答。一人身
中八識之中。互相望論之矣。問。何故有自
亂心不亂。無他亂心不亂。有他亂自不亂。
無自亂他不亂。答。他亂心不亂當於他亂自
不亂。又自亂他不亂當於自亂心不亂。故不
別説
章。自他倶不亂者至故得染淨 解云。此先
明自他倶不亂也。引瑜伽爲證成此義
矣。唯由引生等。章家文也。問。自他倶不亂
者意何。答。周云。五識之中自他五心皆不
相亂。不説意識。以必有故云云古徳云。五
識之中一識先起名自。後起餘四名他。下皆
准知云云平備云。前起識之五心云自也。後
起識五心云他也。前後二識五心之次各各
不亂而五心生云倶不亂也。意云。且如眼
識。縁一像色起率爾尋求已。此時有聲境。
耳識起率爾尋求已也。此時眼識還縁像色。
然此像色更異新變異。故起尋求後更起率
爾云亂也。若更反不起率爾。而反起尋求
不云亂。許尋求多刹那故。若起率爾尋求
決定已。更反起尋求亦云亂也云云&MT80355;云。
總顯意者。自識五心次第續起。他識中聞無
奪而起云自他倶不亂云云問。且瑜伽正文
何。答。彼論云。又一刹那五識身生已。從此
無間必意識生。從此無間或時散亂或耳識
生。或五識身中隨一識生。若不散亂必定意
識中第二決定心生。由此尋求決定二意識
故。分別境界又由二種因故。或染汚或善法
生。謂分別故及先所引故。意識中所有由二
種因。在五識者。唯由先所引故。所以者何。
由染汚及善意識力所引故。從此無間於
眼等識中染汚及善法生。不由分別。彼無
分別故。由此道理説眼等識隨意識轉
云云問。此文大底如何。答。抄云。此説五識率
爾心後定有尋求。尋求之後若時散亂生即
不定五識之中除率爾。若等流起不
定也。不成自他倶不亂之證也
若不散亂時
決定心生染淨心生。由分別及先所引二因
故。起分別者。曾未得境。今分別故。先所引
者。前已得境識悉。故意由二因。五唯由一。
此説五識等流心。意等流亦爾云云問。引此
文證自他倶不亂之意何。答。先徳云。此意
總云。且如於一色境。如起率爾次尋求乃
至等流。如其次第前後而起。無隔亂故。又
他縁聲等境心中間無雜起故。證自他倶
不亂也。問。今疑曰。尋案。論文自五識之次
他意識二心起。次自他染淨亂起。亂起之文
文已分明。云何可證自他倶不亂乎。答。此
説五倶意也。且如眼識縁青色。起率爾時
倶轉意識亦起率爾乃至等流。此之眼意二
識中所起五心合名目也。望此所餘耳識縁
聲意識倶轉亦以爾也。互望五識論自他
也。故論文以不散亂之邊能證此義也。問。
若爾約意識亦可有自他乎。答。若約獨起
意識。望餘識可論自他。若約五倶之意
者。如五識可論自他矣。問。且就論文五
識染淨意識染淨由何因生乎。答。義鏡云。
意識染淨唯由二因。五識染淨唯由一因。謂
先所引今説五識染淨心故。云此所引故。
乃至染淨法生故。不由因分別力者。明二因
中闕分別因云云問。此説可仰信乎。答。能
叶文理。專無失。五識染淨通多刹那。又不
由自力以難生故。然先徳云。珠&MT80355;似謬
也。章中云。及爲因故染淨法者。説意識染
淨心又次云此所引故。從此無間眼識中染
淨法生者。説五識等流心非説染淨心也。
五識染淨者。是意之等流心也。大論正文及
抄文如前引知正之。然總應云。若意識染
淨等流二心各依二因。若五識等流者。唯依
先所引。以無自分別力故也。何以知爾者。
大論云。意識中所有由二種因在五識者。
唯由先所引等。抄云。意由二因。五唯由一
云云言二因者。先所引及自分別。今五唯由
先所引。以無自分別力故也。問。若意識染
淨等流二心由二因生者何。抄云。意由二
因五唯由一。此取五識等流心意識亦爾
云云亦爾之言深可乖違乎。答。會可言等
流心者。是前心所引起之故名等流心。所
以抄一端取先所引義。意識等流等亦同。五
識由一因。非謂由自分別也。又總論之。
論章中由意善染力。從此無間五識染淨法
生等者。此非説五識有染淨心也。意識染
淨力所引五識等流心亦染淨故染淨法生。
然珠&MT80355;似謬也。以五識無染淨心故已上先
徳新推
今案。此説難信。義鏡爲正所以者。何五
識無染淨心。是元來不正義也。五識具五
心。於理爲勝。何先徳以不正義爲指南
乎。又抄中言。此説五識等流等者。非説上
二因也。説從此無間等論文也。意説。論説
染淨心無間五識等流心生也。不説意等
流。雖然以理准之。意等流亦爾也。言也專非
五識無染淨心也。也若不爾者。有何意趣
抄中云意識亦爾也。亦爾之言先徳雖會。
會通之旨猶以乖違。義尤深妙。殊可依與不
可異求之
章。他亂自不亂者至仍前後起 解云。此明
他亂自不亂也。問。此意何。答。他亂者。是後
時起識也。自不亂者。是前時起識也。後時起
識五心雖前起時五心中間間起。而前起識
五心不亂。而次第起名自不亂也。後時起識
五心。次第不起。而更歸趣。而前起心更起也」
章。如眼觀色至起尋求心 解云。此以理以
教明五心之中率尋二心不亂也。問。以何
理可知率爾心後定起尋求乎。答。率爾心
必於不串習新境方起。是故五識率爾次必
起尋求也。故下第八門云。五識之中無唯
率爾無尋求心。瑜伽説故。非所餘識云云
即串習境上不起率爾心也。問。若串習境上
不起率爾心者。何義鏡云五率爾後定起
尋求者。此約縁不串習境説。若串習境即
不定也云云答。僧正意趣尋而可知之。問。所
引教意何。答。瑜伽兩處文意如前門成之」
章。有人説言至違教理故 解云。破非也。問。
有人者誰人乎。又所立理何。答。義鏡云。元
曉師等亦用此義云云&MT80355;云。當於曉法師
義。此師義率爾心後亦有不起尋求即起決
定。以何得知。有教有理。教者瑜伽論云。五
識無間所生意識。或尋求或決定故。若不串
習境者。率爾心後定起尋求。若串習境有不
起尋求即起決定故云云問。章主何破乎。
答。違教理故云云問。教理如何。答。教者瑜
伽第三云。一刹那中五識生已等文。意識者
尋求也。理者如前成之。問。若爾前師所引
之文如何可會乎。答。論正文云。唯縁過去
境五識無間所生意識。或尋求或決定。唯應
説縁現在境。若此即縁彼境生云云抄云。
唯縁過去境五識無間下。此釋五識後尋求
決定意識。取前念五識本質境。故唯縁過去
境。由此意識所縁前率爾境之影像。相似相
續在尋求決定二心上現。故唯應説縁現
在境從本過去。
從親現在
其意識率爾心縁現在境。其
理何。極説過去便招妨難。故應長讀。唯縁
過去下文攝屬尋求決定二心。染淨等流必
隨前轉。故知二心亦縁現在。餘世五世後二
不定云云故知率爾所縁之境。尋求決定二心
之次第現故。或之言二心倶縁過去縁現
在言也。或之言專率爾之後非謂或起決
定也。故所引之證專以不成矣。此理妙又妙
也。然寂法師云。若未串習境不起尋求。即
起決定實不應理。若已串習境或自在位
率爾心後不起尋求。即起決定非不應理
亦不違文。之但言意識不言尋求故。又
如上引五識無間所生意識或尋求或決定
説。或言者顯非定。然從多分尋求生易故。
次決定難超故多不先生云云善珠引之。
又以□證。今謂此義不爾。已串習起率爾
心違決定之道理故。若不起率爾心者。何
論次起之心哉。若約自在位未串習境可
爾。非此所論何更論自在位乎。論亂不
亂偏約自位。故又大論。意識者定是尋求
也。若非尋求又以何心乎。至于決定等心
論文次次説顯故。然作此義。天愛非餘。又
所引之或言理亦不爾。如前引抄成之。故
寂師之意深違章家之本意。既墮有人之謬
解。義鏡依憑其意難知之。加之瑜伽抄中。
然今不説率爾心後生尋求不定故云云
上引之
章。瑜伽又云至或入餘心或起決定 解云。
此引證成尋求以後心散亂也。故尋求等文
章家文也。抄云。此文唯説尋求後不定不
説決定及染淨後不定。理亦通故云云問。或
時散亂者意何。答捨先之境更趣餘境故
云散亂。如捨青色更趣黄等。非謂出定
心後稱散亂。意云。或散亂者顯自亂義。五
識中隨一識生者。顯他亂義也。明詮云。或
時散亂者。入餘識五心也。隨一識生者。決
定心生也。章中或入餘心者。入餘識五心
也。或起決定者。或起眼識決定也
章。雖起餘心至後却入眼識決定 解云。此
明還入眼識決定也。問。文意何。答。餘耳等
識五心。雖中間隔亂他識聲香等境非上
勝。故久不令他識生。故置入自識決定。是
則自心不亂也。言引脱者。脱不生也明詮
者。易遺也善珠
章。決定起時至即起決定 解云。此文意者。
眼識自決定心生時。又起眼識尋求。尋求之
次又起眼識決定言也。興云。前已尋求竟。
即唯起決定先未尋求竟還入尋求引起
決定云云備云。或還起尋求約不串習也。
或即起決定者。據串習境云云問。若爾二
&MT80355;中正不如何。答。明詮云。備&MT80355;不爾。若已
串習境者。不起率爾尋求。唯可起決定。是
故興&MT80355;以爲好云云今案興&MT80355;未必爲正。何
者率爾之後必起尋求。其理決定。而何云先
不起尋求乎
章。決定爲因至入染淨位 解云。此文意者。
眼識決定心時。若無他識異縁散亂。自眼識
染淨起。若他耳等識奪縁時。自眼識染淨不
生。他耳等識滅自眼識染淨云也。是則彌
明他亂自心不亂也
章染淨位起至多念故 解云。此明染淨位
起行相也。問。此文意何。答。善珠云。眼識染
淨以難生故多念相續。此依正義。許五識
有染淨心故。若依初師。此文甚難。彼師自
許意染淨位五識不起故。若意識染淨心者。
意識染淨唯一刹那。第二念後即屬等流。何
名多念。由此明初義不正云云二義正不如
前刹那多少門之
章。染淨心後至是名他亂自不亂 解云。此
明染淨後等流生也。此中意説。自識染淨
之後。若無他識奪引自識等流必起 若他
縁間起他識滅後自等縁起言也。問。文中云。
眼意二識乃至未趣所餘境界。經爾所時。
恒相續轉者意何。答。且縁一青色未趣餘
黄等境。以來縁青二識五心次第列起。故云
自不亂。若中間縁黄色等時。即成自亂也。
恒相續者。雖有間斷而後後相續起故。問。
中間間生耳等識者。五心幾心起乎。答。隨
宜可起。一二乃至五心也
章。三自亂心不亂者 解曰。問。云何自亂心
不亂乎。答。珠云。謂耳等識雖不間生。而眼
識中餘境奪起。餘境心滅還起自心也。問。
此義意何。答。識體云自亂也。五心云心不
亂也。且如眼識初見大衆色起率爾等心。
亦退見像色起率爾等心。然還見初大衆
色五心次第方起名心不亂也。眼識對衆多
色名自亂也。素云。前境名自境。雖亂心不
亂故云云今謂不爾。眼識體於一境上不
住。而遇餘境屬亂故云云
章。如眼先觀至下皆准知 解云。自下廣明
自亂心不亂之行相也。言一大衆色者。周
云。多人一處名大衆色也。且於此色眼識
起率爾尋求也。率爾之次定起尋求。故當
於此時有上妙像色。于時眼識捨本境。始
於此境復起率爾等心已。又約本境起
尋求心也。問。本境之上或却起尋求。或即
起決定者意何。答。珠&MT80355;云。先率爾後若未
久尋還起尋求。引生決定。若久尋已不起
尋求。即起決定也。周云。或起尋求者。觀
前衆色未能熟故。又云。或起決定者。由
前尋求解已。他境現前引識別縁。所以不得
起於決定。故後起也。故二差別云云
章。或初心至是名自亂心不亂 解云。見衆
色不散亂。起率爾尋求決定。未起染淨等
流之間。火色現前。眼識更於其境起率爾
等心畢。多小之心隨時可知。又觀大衆色
前起決定心。次起染淨心。未起等流心之
時。雲色現前眼識縁。於其境起率爾等心
乎。此色滅已更於本色而起等流。自識之
體常遇諸境雖亂。五心前後專不相亂也。
章文文相大略如此
  已來不亂三門畢
章。自下明亂者至心亦亂 解云。自下亂門
中更分二也。問。且云何他亂自亦亂乎。答。
中間亦他識間隔而起云他亂。自識本始所
縁境上五心前後亂起。故云自亂也
章。他亂自亦亂者至尋求決定 解云。明亂
行相。諸識相望有多相對。是第一眼耳二
識相對也。意説。眼識縁像色起率爾尋求。
耳聲境現前之時。耳識間起率爾尋求等心。
前眼識所縁像色更新放光。眼識又起率爾
等心也。五識之亂他識之亂又以如此
章。復別有香至至染淨心 解云。此眼鼻相
對也。意説。眼識縁像色起率爾等也。又有
香境現前。鼻識縁彼起率爾等心。此心滅已
眼識本境像色更又變色。眼識五心亂。又起
率爾等心也
章。復値上味至尋求決定 解云。此眼舌相
對也。意可前知之
章。如是乃主名之爲亂 解云。此眼身相對
也。作法如前。但眼識所縁像色相對之中。皆
其相相賛。所謂初像色放光。次像色變色。次
像光大小。次像光離本質。像光中變現異彩
也。問。或二或三等文意何。答。於本自境起
率爾尋求二心已有自亂他亂。此云或二。若
起率爾尋求決定已復有自亂他亂。此云
或三。若四心已亦有自他亂。此云或四也」
章。若連次起或本若不違
次起意門也
至即名不亂至。解云。
意易知之。問。等流心後更起前四乎。答。曉
云。等流五識無間不起尋求決定。所以爾
者。生已決定方起染淨。染淨後起等流故。
故知此無是還起染淨心等。今章家意無分
明文。准義而言。許等流心是多刹那。故等
流後更不起前心
章。餘心例然 解云。餘耳等識爲率爾也」
章。自亂心亦亂至餘作法門 解云。此明自
亂心亦亂也。問。云何自亂心亦亂乎。答。前
他亂自亦亂之中。除他耳識等境亂。故成此
門。意云。於自境起五心前後不定。謂率爾
尋求後更起率爾。故云心亂。起二心乃至
四心中間更見異相移轉。故云自亂也。明
詮云。此名自亂之邊與前句自亂之邊同也。
心亦亂者。且眼識五心雜亂起也。問。若爾前
作法中。其義既盡。何徒盡言論更起此門
乎。答。分別自他識境界差別。故更云此門。
此門之中且除他識之亂起也
章。第六諸心對辨者至亦復如是 解云。自
下第六門也。相對諸心論竝不竝是門意也。
諸識率爾心一時竝起。乃至諸識等流一時
竝起也。問。且六識之中眼識善心與耳識不
善心得並乎。乃至第六爲問亦爾也。答。意
識之中三性不竝。明暗竝生。是外道義。但約
五識唯識有二説。問。其二説何。答。有義六
識三性不倶。同外門轉互相違。故五識必由
意識道引倶生同境成善染故。若引五識
三性。倶行意識爾時應通三性。便違正理。
故定不倶。瑜伽等説。藏識一時與轉識相應
三性倶起者。彼依多念如説。一心非一生
滅。無相違過云云問。此説意何。答。此有多
因。第一因云。此六轉識同縁外境。諸三性等
互相違故。問。此師此因以何爲證乎。答。瑜
伽第三説。又非五識有二刹那。相隨倶生
亦無展轉。無間更互而生五識。生已從此
無間必意識生等。五識既無倶生之義。是故
五識三性不倶。問。定中聞聲之時。寧非諸
識竝乎。答。其義非。我所許設縱許者定心
可然。散位無故。非五識中三性倶轉。問。第
二因如何。答。五識生時必由意識導引。五
識方五倶生亦復同境方成善染。先頭五識
三性所由。問。若爾依此因五識通三性有
何難乎。答。若雖導生五識三性竝。即許意
識一念通三性義。所引五識既一念中許
通三性。能引之意性必須同。問。定中聞聲
之義如何會釋乎。答。顯揚十九説。設定中聞
聲由二因。取一謂。由了別。定所縁境及種
種所縁境意識故二由此倶生耳識故。故雖
在定亦是内縁故定不倶。以不善眼識與
意倶行。設聲縁至亦不能引。要眼識滅耳
識方生。故定不倶。五識不相續故。又解。設
率爾唯一念。等流通多念亦不許三性竝
生也。問。若爾何故瑜伽等一時三性倶轉乎。
答。依多念説。喩云。一心刹那非生滅故」
五心義略&MT80355;卷上
  (朱書)
法苑章五心義私&MT80355;者乃清涼範公之所集
是爲初修入門之階梯也餘志于學遍閲群
籍倶盡深精而無以解奧旨實得於微毫矣
故數潜心慮誠不如依先徳私集也其爲製
作也質而不文如予頑昧發初門之微志亦
不有如此焉今歳得斯本于有人之懹裡也
鳴呼志誠之所至寧可不思也乎特書於端
以啓後輩云爾
享保八癸卯七月穀旦 誌之
興福寺沙門訓兼十七歳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