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菩提心論異本/附、菩提心論愚疑 (No. 2295_ 尊通撰 ) in Vol. 70

[First] [Prev] 116 117 11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菩提心論異本一卷 并序

  No.2295

菩提心論異本一卷 并序

三井尊通撰
頃日披見龍猛之菩提心論異本異字
可比竹麻。毎拜看之日鳩爲一冊。號曰異
本。早晩遇吾大師眞筆。忽得如實之正智。
于時明應丁已菊月節日。北林老人對於東
籬落英記焉

菩提心論異本
           三井尊通撰
題號一卷下兩字有無不定
特進試鴻臚卿有無不定
譯號阿闍梨下三字有無不定
奉詔譯以譯作集
如人貧人上有辟字
財物以物作寶
須知以須作順
  行願
勸發一切有勸發上有爲字。又以勸發作觀察
今眞言行人眞言上無今字
眞言行人以人作者
而不具足無足字也
若離妄想想下有時字
一切智無智字也
隨衆生願以願作欲
令其安存以存作在
使令悦樂以使作便
信任師言以任作住
  勝義
務以安身以務作懃
惡念旋起以旋作彌
十二因縁縁下有法字
五陰以陰作蔭
已爲究竟以已作以
以灰身以以作已
以爲起三作爲以
如太虚以太作大
以爲超三作爲以兩字
宿信佛故以故作教
致有次第法教次第也。非云兩字矣
而以方便下二字作加持力
復發以復作又
能從凡入以能作人
從妄想生以從作若
救攝衆生以衆生作生衆
無自性故作自性無故
諸法無相諸法兩字作一道兩字
爲虚空相本經以爲作謂字
不見身心以身心作我心
自他倶利以他作性
則超凡夫以超作越
即得入初以即作則
壽經云無云字也
菩提爲因菩提下有心字
  三摩地
何者爲一以爲作謂
爲滿月圓以爲作謂
有十六大菩薩無大字也
瑜伽中金剛薩埵至金剛拳有十六大菩薩者
十九字或本無
亦名轉法輪智也無轉也二字
金寶法業作寶法金業
一切法聖賢作賢聖也
善哉爲四或作喜或作喜哉
除五佛四波以佛作方
無性自性以自作有
皎然明白以然作照
奪其明性以性作相
日日漸加以日日作日月
只漸令以只作且
一切諸法本諸字除之
准毘盧遮那經疏或本書大字非細注
是菩提行義義字除之
雙開菩提心心字除之
悟佛智見以悟作是
證菩提義也也字無之
般涅槃義也也字除之
扶會以扶作夫
揩寔以二字作皆是
則名見勝以則作即
當具一切智上二字作悍𤚥。未知其意
如結契印如字或本無之
無謬誤也謬字無之
則普賢身以身作心
是普賢心以心作身
諸佛同之無同字也
及達悟已以及作乃。以已作了
凡人心如除凡字也
如合蓮華以合作含
故佛所宣以故作古
得發大心以心作乘
眞實之智以實作言
無始間隔下二字作無明
應於是成就或無於字或無應字
廣増益以増作饒也。要略念誦亦然
一切導師以導作道
若歸本則以歸作趣
金剛頂○心論唯作菩提心論一卷除却餘字
菩提心論異本一卷
 承應二年七月二十三日以中坊珍藏本寫
 取之永福寺講談之砌也
          求法之沙門永辨
菩提心論愚疑一卷
       三井沙門尊通撰
金剛頂亦名瑜伽兩題雖有其例。亦無其詮。
 内外典籍大底一也。如何
龍猛菩薩造貞元拾遺第二十二卷無此五字。何
 也
不空奉詔譯或本以譯作集。如何。文章又不
 似不空所譯之經軌。筆受者誰人。如何
闍梨云以云可作曰歟
若有上根○有大度量兩有之中一字剩歟
當發如是當字剩歟
而後成其而字剩歟
先標其心後成其志心志兩字應有意歟
已是心已已字剩歟
提心之行之字剩歟
成佛故是故是二字如何。應云眞言法中説三摩
 地法故即身成佛
  行願
修習之人之字剩歟
悉令而令令字剩歟
堪忍安住四字不快。似重説歟
又於大悲又於兩字剩歟
使令悦樂使令兩字剩歟
  勝義
又諸外道又字剩歟
煩惱尚存以尚可作猶歟
陽焔也也字剩歟
又二乘之人之字剩歟
執四諦法法字剩歟
已爲究竟以已可作以歟
而以方便四字剩歟
致有次第四字未得其意。依之一本云。斯由所
 習法教次第修行也
入佛位者者字可在菩薩境界下歟
作是觀已以已作者歟。或作人歟。或可作時
 歟
令無退失以令可作永歟
又涅槃經又字可作復歟。除却亦可。又云憐愍亦
 同之也。又准二字如無如字如大如字剩歟
  三摩地
第三言第字剩歟。例如行願勝義無也。但摩訶正
 觀第一卷似有其意
之所縛故之所二字除却可
何故以月可作何以故歟
菩薩者於三十七者於兩字剩歟
表一智也也字剩歟
金剛智也也字剩歟
灌頂智也也字剩歟
法輪智也也字剩歟
磨智也也字剩歟
四波菩薩焉焉字剩歟
法滅也也字剩歟
出四佛也也字剩歟
東四佛也也字剩歟
南菩薩也也字剩歟
西菩薩也也字剩歟
北菩薩也也字剩歟
六大菩薩也也字剩歟
於三十七尊中於字剩歟
佛不攝也也字剩歟
又摩訶又字剩歟
當合宿之際之字剩歟
如初是菩提心義也也字剩歟
菩提行義也也字剩歟
證菩提義也也字剩歟
涅槃義也也字剩歟
當須具修須字剩歟
成身義也也字剩歟
三密行○成身義行義二字有意
觀菩提心也也字剩歟
堅固身也也字剩歟
本尊心也也字剩歟
則普賢身也也字剩歟
普賢心也也字剩歟
諸佛同之之字剩歟
今復令修復令兩字剩歟
入佛位者者字剩歟
取證無上取字可作欲歟
然能證果以能可作後歟
應於是成應字可在於是下歟
純淨法也也字可除却歟。既是七言偈。如何。依
 之本經中無矣
菩提心論愚疑一卷
  承應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以中坊本寫
  取之了
           金剛佛子永辨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16 117 11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