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釋摩訶衍論私記 (No. 2289_ 信堅記 ) in Vol. 69

[First] [Prev] 594 595 596 597 598 599 600 601 60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289
釋摩訶衍論私
    高野山金剛佛子信堅奉 勅記
釋摩訶衍論
夫不二性徳之圓海有前後兩重之金波。三
十三科之寶玉有顯露祕密之法雨。依之一
乘三乘之車別遲疾之轍。四曼六大之花
異淺深之色。機雖三聚隨教有不同。法三
十三隨機有勝劣。約此機教料簡今論三
門分別。一總演大意。二別釋題目。三判文
料簡。於此三門各有淺略深祕二義矣
初深祕大意者。説大日覺王内證之奧旨。明
塵數諸尊自證之三昧。文文悉開無盡莊嚴
之内庫。句句皆顯輪圓具足之妙體。竪演三
十七尊之内證。横兼五十一藏之教理。或依
二門三門分別。或約有言無言淺深。或表三
句五點轉昇。或談兩部不二極位。是則任高
祖解釋之深義就師資傳來之祕説聊述此
旨。其憑據者。弘仁承和官符。眞言所學目録。
祕藏寶鑰。十住心論。辨顯密二教論。金剛般
若開題。梵網教王開題。法花大日經開題。戒
序并性靈集。常曉和尚釋等即是也。弘仁十
四年官符云。自今以後住東寺其宗學者。
一依大毘盧遮那金剛頂等二百餘卷經乃至
金剛頂發菩提心論釋摩訶衍論等十一卷論
承和二年官符全同故略之。眞言所學
録云。論二部十一卷。金剛頂發菩提心論一
卷。釋摩訶衍論十卷*文寶鑰下卷云。問。斷
二障證四徳。如此沒駄爲究竟。如是行
處未到本源。何以得知。龍猛菩薩説。一切
行者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超於十地到無





上地。圓滿三身具足四徳。如*是行者無明
分位。非明分位。今依此證文。此住心之佛
未到心原。但遮心外之迷無開祕藏之寶
*文 以五重問答初重染淨始
覺文説第六住心也
又云。問。絶諸戲論
寂靜無爲。如是住心到極底不。那伽羅
樹那菩薩説。清淨本覺從無始來不觀修
行。非得他力。性徳圓滿。本智具足。亦出四
句。亦離五邊。自然之言不能自然。清淨之
心不能清淨。絶離絶離。如是本處無明邊
域。非明分位*文 以第二重問答
證第七住心也
又云。問。如
是一法界一道眞如之理爲究竟佛。龍猛菩
薩説。一法界心非百非背千是。非中非中
背天背天。演水之談足斷而止。審慮之量手
亡而住。如是一心無明邊域。非明分位*文
以第三重問答
證第八住心也
又云。性淨本覺三世間中皆悉
不離熏習彼三。而爲一覺莊嚴一大法身
之果。是故名爲因熏習鏡。云何名爲三種世
乃至因熏習鏡亦復如是。熏一切法爲清
淨覺令悉平等。問。如是一心本法至極住
心。龍猛菩薩説。三自一心法一不能一假能
入一。心不能心假能入心。實非我名而目
於我。亦非自唱而契於自。如我立名而非
實我。如自得唱而非實自。玄玄又玄。遠遠
又遠。如是勝處無明邊域。非明分位*文
引四
種大鏡中因薫習鏡文并第四
重問答證第九住心也
又云。九種住心無自
性。轉深轉妙皆是因。眞言密教法身説。祕密
金剛最勝眞乃至萬徳自性輪圓足。一生得
證莊嚴仁云云十住心論第九云。諸顯教皆
以眞如爲諸法體性。佛花法花等亦以此
眞如爲至極理。今此眞言法教以h@u@m字爲
一切眞如等所依。眞如則所生法。眞言則能
生*之法。眞如法體猶從此而生。何況能證
人乎。能證佛既如此。何況所説法教乎。雖
云能證所證平等無二。然猶於二門眞如
作究竟説乃至三種圓融優遊二門境云云
又引立義分本文作釋。引二門眞如差別
文擧清淨本覺四種大鏡判三種世間圓融
之佛則四種鏡中當第二。又以如實空鏡
釋此表眞如門法。二教論上卷云。問。義若
如是者。何等經論説顯密差別。答曰。五祕
金峯聖位經遮那楞伽教王等。菩提智度摩
訶衍。如是經論簡擇説。云云又引五重問
答文云。喩*曰。已上五重問答甚有深意。細
心研覈則能詣極。一一深義不能染紙。審
而思之*云云又引因海果海問答并諸佛甚
深廣大義等文云。喩曰。所謂不二摩訶衍及
圓圓海徳諸佛者即是自性法身。是名祕密
藏。亦名金剛頂大教王。等覺十地不能見
聞。故得祕密號。具如金剛頂經説*云云
引離言説相等文云。喩曰。言語心量離不離
之義。此論明説。顯教智者詳而解迷*云云
金剛般若開題云。無爲法者内外諸家
釋紛紜。且約龍猛菩薩釋義談之者。所謂
有爲者三自之法。無爲者一如之法。法者衆
生心。三自門有染淨清淨一法界三自四種
本覺。一如門中亦具恒沙佛徳。圓滿海中
亦具無量徳。如*是諸徳皆是一衆生之心
法而已。是心法皆離無明大念之作業。故名
無爲云云梵網經開題云。洎乎雙圓性海
常談四曼自性重如月殿恒説三密自樂人
法法爾興廢何時。機根絶絶正像何別云云
又云。三大者體大・相大・用大。眞如門三大
無有定相。互相具二故三。以生滅自門
三大名各有其相自性各別故。是三大法
具三十二法門眷屬。加攝大體性五大則三
十七佛。所謂三十七尊者。五佛・四母・十六三
昧・四攝・八供・是也*文 明因海果海能入
所入皆悉内證三昧也
金峯
經云。成就三十七自覺聖智者云云又云。即
名三十七最上極深密法佛祕成就云云聖位
經云。若證自受用身佛須三十七三摩地智
以成佛果乃至自性及受用變化并等流佛徳
三十六皆同自性身。并法身總成三十七
*文禮懺經云。如上金剛界大曼荼羅三十
七尊竝是法佛現證菩提大眷屬毘盧遮耶互
金剛頂經開題云。除淺就深攝枝歸
本有三十七金剛云云三十三法則是三十
七尊内證故。十軸皆瑩自性之玉。五分悉
耀大日之光。金剛頂經開題云。法佛三密四
種言語不能及。曼荼四身九種心識不得
云云又云。然非九種心量之所縁。一一心
之所縁而已。又非一一心*之所縁。不二心
之所證而已云云又云。言四種法身者。自
性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如此四種法身自
然自覺。故名先成就本覺佛。此本覺又有
三種差別。一三自一心門本覺。二一一心
眞如門本覺。三不二摩訶衍一心本覺。初三
自一心本覺中有四別。染淨本覺。清淨本覺。
一法界本覺。三自本覺。眞如門本覺又有二
別。清淨眞如本覺。染淨眞如本覺。如是本覺
重重無量。今此經所示本覺通攝一切本
覺。別表不二門本覺。此本有法身其數無量。
故云一切如來。此如來餘一切門之所不能
攝。然此不二本覺能攝一切門之佛。故名
云云又云。次言眞實者。眞眞如。實實知
實相。眞有十種。一根字事眞乃至十總字事
眞。如有十種乃至今所言眞如通攝染淨清
淨二種眞如。別顯自門祕密眞如。本能攝
末故攝二種耳。實知實相者三自門實知實
相。一心門實地實相。性徳圓滿海實知實相。
各各重重差別。今所云實知實相不二門實
知實相是。然通攝二門實知實相。言實知
者能達知。實相者所達境。又實知是心密。實
相是身密云云又云。次言攝大乘者此有
二。初能攝大乘。次所攝大乘。能攝大乘者根
本總體不二大乘。所攝大乘者二重三十二
大乘。本能攝末故云攝大乘。又三十二大乘
各各有本有末。各各本法能攝末法。故云
攝大乘。現證者此有二。初法爾現證。次隨縁
現證。法爾現證又三。二門及本體三種門。本
覺佛自爾現覺一切法證得諸功徳故。隨
縁現證者。隨縁本智流轉生死背源時久。
若遇内熏外縁力厭生死欣涅槃。發始覺
日光照無明闇夜。遍知本有寶藏悉得自
家功徳。名之現證。三門現證雖云差別無
量。而不過法爾隨縁。所謂現證通別准前
知之。大教王者。大有三種。一體大。二相大。
三用大。初體大中又四。一無量無邊諸法差
別不増不減體大乃至數三種大義各具四
大都有十二大。此十二大皆是生滅門法門。
約眞如門又具三大義。如是二門大義能
含一切教法。故曰大教乃至能攝大教王者
此經是。所攝大教王者二門大乘教王是。即
是應化身所説大乘教王一乘經王是云云
花開題云。重圓性海超風水*之談。雙如一
心非言心境云云又云。所謂妙法者且有六
重淺深。一染淨本覺妙法。二清淨本覺妙法。
三一法界本覺妙法。四三自本覺妙法。五一
如本覺妙法。六不二本覺妙法。就此六重且
分顯密妙法者。初五顯妙法。後一密妙法。
又前五中初四顯。後一祕。又四本覺中更有
秘。初顯後祕如次可知。今所説經者染
淨本覺*之妙法也。何以得知。他受用應化佛
隨機所説故云云金剛頂經開題演天台
意云。氷照椎輪摧轅染淨之岳*文大日經開
題云。法界淨心超十地以絶絶。一如本覺
孕三身而離離。況復曼荼性佛圓圓之又圓。
大我眞言本有之又本。風水之龍不得動
其波瀾。業轉之霧不能蔽其赫日云云
引最勝業遍十義釋大毘盧遮那大義。性靈
集第六云。雙圓大我超如如於一居。五部
曼荼韞智智乎諸識云云同第七云。金剛四
法身胎藏三祕密憩空性而軷祖。秣重
如脂轄。一道無爲初入門。三自本覺聲不
云云又云。五居足疲秣。十慮心滅休遊云云
三昧耶戒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比丘比
丘尼清信男女等欲入此乘修行者先發
四種心。一信心。二大悲心。三勝義心。四大菩
提心。初信心者乃至此有十種。一澄淨義乃至
十愛樂義。能成就慈悲心故云云 以釋論所
信十義爲眞
言行者三昧耶
戒信心。云云
小栗栖常曉和尚請來録云。右釋
摩訶衍論者横釋顯教竪括密藏*文龍猛
開鐵塔灑法雨于南天。高祖出和國耀威
光于日域。彼内證之妙雲遍覆五天之空。此
大日之外用廣照馬臺之國倶爲増金輪
聖王之福同爲鎭國安民之祕術者乎。是
以成尊僧都纂要云。昔爲威光菩薩住日
宮防阿修羅王難。今爲遍照金剛居日
域増金輪聖*王福云云大師傳引青龍寺
和尚教誡詞云。早歸郷國以奉國家。流布
天下増蒼生福。然則四海泰萬人樂。是則
報佛恩報師恩。爲國忠也。於家者孝也
云云性靈集第五請歸朝啓云。此法也則佛
之心也。國鎭也。攘氛招祉之摩尼。脱凡入
聖之㠊徑乃至兼此明珠答之天命云云
第四請御修法表云。大唐開元已來。一人三
公親授灌頂誦持觀念。近安四海遠求菩
乃至城中城外亦建鎭國念誦道場云云
印縁起云。以大同二年歸本國。奉爲四
朝修法五十箇度。亦於神泉苑池祈雨御修
法靈驗其明。眞言道崇從爾彌起也。若存灌
頂流者自我身始。祕密眞言此時而立。夫
師資相傳嫡嫡繼來者乃至于吾身相傳八
代也乃至去弘仁十四年正月十九日。以東
寺永給預於少僧。勅使藤原良房公卿也。勅
書在別。即爲眞言密教庭既畢。師師相傳
爲道場者也。豈可非門徒者猥雜哉。後世
弟子雖不見吾顏。有心*之者必知恩徳
之由乃至護繼密教壽命可令開龍花三庭
謀也。入定之後往生兜率他天可待彌勒
慈尊御前乃至亦且未下之間見雲官可
察信否。努努力力勿爲後疎。是寺少僧
私所建立。然而進官爲御願庭者也云云
云。託此勝地聊建伽藍名金剛峯寺。住此
修道。四上持念。觀花藏於心海念實相於
此山。以崇神威以饒國皇福云云又云。今思
上奉導國家下爲諸修行者芟夷荒藪聊
建立修禪一院乃至望請蒙賜彼地早答國
恩者云云性靈集云。酬四恩之廣徳興三
寶之妙道。此吾願也云云 御遣誡
同之
嵯峨天皇三
昧耶戒文演灌頂功徳之中云。天下樂天皇
之化樂萬民歌聖帝之長運云云祕藏寶鑰
釋海内無爲宮中垂拱之文云。聖君出世四
海無爲。賢臣輔機一人垂拱*文南天之餘風
高扇徳花普開。大日之金輪久轉聖運是長。
然今諸宗擧旗所乘爭蹄。吾宗唯爲大日
之所立。自乘獨爲神通之寶輅。如花嚴天
台者於震旦始興。如法相三論者雖自西
天起。倶是菩薩論師所立。未及釋尊建立。
況於大日乎。今此眞言宗者金剛頂聖位經
説。眞言陀羅尼宗者一切如來祕奧之教。自
覺聖智修證法門*文大日直立宗名。法身親
説其義。依之教名最上乘教。機定輪王種
姓。是以性靈集云第二青龍寺
碑文
云。常告門徒
曰。人之貴者不過國王。法之最者不如密
藏。策牛羊而趣道久而始到。駕神通以跋
渉不勞而到。諸乘與密藏豈得同日而論
乎。佛法心髓要妙斯在乎乃至非冐地難得。
遇此法之不易也云云法甚不可得
而稱者乎。然則龍樹灑覺王祕密之甘露遠
利沙界中州之郷。大師傳龍宮如意之寶玉
奉祈聖皇護持之趣。密教是爲除災之祕
方。此論殊爲寶雨之妙術。于時徳治三年
戊申五六兩月之間。談釋論于龜山之鳳闕。
入御解于龍樹之寶册。又御製龍樹菩薩銘
文云。妙雲法雨于今濕。千部論中二部論。離
教離機何必鐵。身心塔戸永傳眞*文以顯
内證爲論宗。以示祕密爲正意。深祕大意
蓋以如此矣
問曰。今以此論定深祕論兼具顯略義。且
有十種疑問
一者思起信論依百億百本顯經造之。所
依經已顯露。能依論何可祕密。所釋論是淺
略。能釋書寧可深祕耶
二者於大般若金剛般若仁王最勝等顯經
如釋深祕義。此論亦爾。於顯論非釋祕密
義乎
三者偏以二門但顯二法。曾不談果分不
二。豈可云密論耶
四者載官符以爲眞言所學難定密論。有
部律載之。是又可眞言戒乎
五者法門縁起建立次第非六大四曼能生
所生義者*耶
六者大師解釋先以淺略爲本兼釋深祕。
何以深祕爲本意可云耶
七者以菩提心論難判密藏肝心論。於釋
論者無其義者
八者非居權實中間兼顯密兩際之論藏

九者大師解釋不同。二門・三門・唯密・唯顯。
義門多途。此依非眞實密論所釋如此不
定者耶
十者一部十軸釋文雖多端而一所不説
三密修行五點次第速疾頓成旨。依何由
可定密論乎
答曰。任龍樹造論之宗旨依大師解釋之意
趣當會通之矣
答第一問云。於百億百本經有淺略有深
祕。淺略者自所流傳之顯乘七宗所依契經
也。深祕者如來内證之境界自家佛乘之法
門也。以有如是顯露祕密兩邊故内演深
義外説淺略。依之馬鳴龍樹以諸經深祕
面以顯略權門爲裏造本末二論。傳
顯法將不知深義。偏開淺略門弘密。高祖
依知内證深授祕密寶
答第二問云。今此論者非如以花嚴法花
釋普賢・觀音内證以大般若金剛般若爲
文殊金剛波羅蜜三摩。般若十六空判爲十
六大菩薩。如先段陳論已上更開會顯
非爲密論者。也。但於諸經淺略深
祕料簡多端。且如法花爲胎藏淺略者釋
此經本地常心妙法蓮花最深祕處。又以題
號九字爲八葉九尊種子。約三部四曼作
三門分別。或又以本迹二門釋兩部。以寶
塔二佛顯深義等。彼皆於顯經有與奪表
裏等多義。此於密論正演深義兼含淺略。
是故異餘經例也
答第三問云。已云重如月殿恒説三密自
樂。眞如門豈非説密乎。又判三十七尊内
證。三十三法皆眞言也。又云雙圓性海常談
四曼自性。或表不二云即是自性法身是名
密藏等。是非説果分乎
答第四問云。弘仁承和官符并眞言所學録
同定二部十一卷眞言所學論。依此論。或判
住心淺深。或明内證至極。於有部戒本者
曾無此義門。何可爲例難哉。律通諸部
故八宗同依學。是以性靈集第二云惠果和
尚碑文
則四分秉法。後則三密灌頂乃至毘尼密藏呑
合餘力。修多論藏牢籠胸臆。四分秉法三密
加持弘仁四年御遺誡云。語諸弟子等乃至
發心遠渉非足不能趣向佛道非戒寧到。
必顯密二戒堅固受持無犯乃至奉行此等
戒精修本尊三摩地。速越三妄執證三菩
提。圓滿二利拔濟四恩。胃地薩埵豈異人
云云承和元年御遺誡云。内外訓戒一如
顯密二教。莫違越云云此爲令學律持戒。
更以有部律非釋祕密。故不可成准難

答第五問云。説攝大體性五大明三十二
種法門。此豈非六大四曼行相乎。是以聲字
義中云密五大者五字五佛及海會諸尊。即
身義中云上達法身下及六道雖麁細有隔
大小有差然猶不出六大。始自性海之源終
至邪定長流。隨縁生起次第與即身義意
有何異乎。加之思攝大體性五大。者前重
根本摩訶衍者中央va@m字空大也。大日也。法
界體性智也。後重八法中一心二法不二者
東方h@u@m字風大也。阿閦也。大圓鏡智也。體大
二法不二者南方tr@a@h字火大也。寶生也。平等
性智也。相大二法不二者西方hr@i@h字水大也。
彌陀也。妙觀察智也。用大二法不二者北方
a@h字地大也。釋迦也。成所作智也。或以東方
一心爲a字。以南方體大爲ra字。以西方
相大爲vi字。以北方用大爲h@u@m字。又就
離教離機有重重分別。或於顯教中約因
果判之。或顯密相對明離不離。或於密教
中因果相望論有言無言。或以中台爲離
言。以八葉爲有言。或約自證化他。或就定
邊慧邊分別之。乃至約三部三點等深義
皆悉六大縁起四曼建立次第也
答第六問云。大師解釋以深祕爲本意
事文證如先段述。淺略且不違自所流傳
義。符順常途釋之。全非淺略爲本意也」
答第七問云。此論雖與菩提心論一處不
釋之。二教論所所御喩釋并依五重問答
判住心淺深等釋文。是非釋密藏肝心論
之意乎
答第八問云。大師*所所解釋并常曉和尚録
等爲祕密論。文證是明。而居權與實之中
間兼顯與密之兩際者。是則居中途兼
下豈可有如斯立教乎。唯任高租所
判偏可定密論也
御解云。大師解釋意以内證祕密爲論宗。
而兼常途顯乘義論也。非如於餘顯經釋
深祕義般若十六空爲十六大菩薩。於密
論含顯義。云釋文云義理皆以有其謂
者歟。花嚴果性不可説天台百非洞遣四句
皆亡。三論絶待法相廢詮談旨皆歸今論不
二。是以二教論餘教絶離與當論性海不可
説言懸會。因分可説者顯教分齊。果性不可
説者密藏本分*云云又居權實中間兼顯密
兩際之義。所存未分明。但顯密雖異。思
立教次第。顯與密外更無有中間教。天
台花嚴約四教五教次第明淺深。眞言密教
立十住心不同判勝劣。都無有不屬一
邊中間教。是以只任論宗旨依大師所判
見眞言深祕論。更無疑者云云先段
所載御製銘文旁以契合者也 叡慮懸通
二聖*之深旨。所述恐契上皇之御解矣」
答第九問云。於一法中有重重淺深篇篇
解釋彌綸疏家大師所釋其例多之。何始
可及疑難乎。如大日經山林多花果悦意
諸清泉等并擇地造壇義者。淺略深祕重重
分別。疏家釋文分明也。加之大日經疏云。
如眞言中有質多字。淺釋只名爲心。若作
深祕釋乃至若如是説心乃名妙極之語也
云云金剛頂經開題云。復次金剛者具顯祕
二義云云同經一本開題云。此經一一言名
成立中含無量顯密之教義。*文凡字相字
義分別*之時以字相爲顯。以字義爲密。
或於密中以字相爲淺略。以字義爲深
祕。或約四重祕釋判淺深。或以十六玄門
明勝劣。如是義門不可勝計。此等豈依義
門多途可云非祕密乎。頗以不可及會
通者歟
答第十問云。心懸不二*之明鏡。或觀門法
之義理。口誦諸眞言身住靜室。手印安一
所等。是非三密行相乎。或觀一心流轉作
四相故。或念三界虚僞唯心所作。或行唯是
一心故名眞如。終證二門所入同不二性
海。全同疏家釋云自心發菩提即身具萬行
見心正等覺證心大涅槃發起心方便嚴淨心
佛國從因至果皆以無所住故曰入眞言門住
心品也。是則五點次第也。如門云頓入門
機云清淨解脱者。 此等又非速疾頓成義
乎。加之顯乘猶以云一一字字一一句句盡
攝一切無量所詮。甚深論藏何文不説深
義。何句不含祕密哉。如七五不生八六寂
滅九相空無等者即顯中台八葉九識九尊
等。如此深義具難載之。已上十箇之難問
略答蓋以如此矣
次淺略大意者。實教大乘故窮性海之源。顯
了祕典故盡行因之本。是則依百億經造
一軸起信。以五種因縁作十卷釋論。文富義
豐。言簡意廣。開流轉還滅法門示始本
二覺行相。悟離根離教差別入因海果海源
底。以眞生二門歸一心*之本宅。證兩重百
川同一味之圓海。是又住高祖解釋淺略之
一義就諸師所判常途之説相聊述此趣。
其憑據者。二教論云。應化開説名曰顯教。言
顯略逗機乃至顯教契經部有百億。分藏則
有一十五十一之差云云又云。此三密門者。所
謂如來内證智境界。等覺十地不能入室。
二乘凡夫誰得昇堂。故地論釋論稱離其
機根。唯識中觀歎言斷心滅。如是絶離竝
約因位談。非謂果人也云云又云。菩薩造
論隨經演義不敢違越。是故天親十地馳
因分可説之談。龍猛釋論挾圓海不談*之
説。斯則隨經興詞。非究竟唱云云金剛頂
經開題云。法佛三密四種言語不能及。曼荼
四身九種心識不得縁乃至大衍稱其絶離。
地論顯其不説。三大異域一心別源常曉
和尚録云。釋摩訶衍論者横釋顯教云云
序云。釋摩訶衍論者斯乃窮性海*之源密
藏。罄行因*之本淵詞乃至語則淨名朕呵。談
則善吉朕叱云云通玄鈔引文云天祐皇
帝御製
次有
菩薩號曰龍樹。思報師恩廣宣論意。造
釋論十卷行於世。其義顯燦號若三辰之
麗天咸覩其光彩。其言博浩乎如四溟之紀
地莫測其涯涘云云賛玄疏引文云。次
有龍樹大士乃至據五分之精微裁十軸之
奧妙。號曰釋摩訶衍論。斯乃佛生等有。門
法對開。含總別之深詮。具能所玄旨乃至
釋摩訶衍論者包一乘之妙趣括百部之玄
云云同疏序法悟今此一論總擧八因
起後四分。化三聚根入五位道。除疑惑等
障破人我等執。通達二門契合一心故
雖釋文多
繁故略*之
問。引末師釋以爲潤色殊有其由緒乎。
答。仁和寺二品親王爲助當論淺略義門。
請來疏鈔於高麗副置此論令學彼書。以
此爲由。而通玄鈔殊廣括前後釋文句。深
得論宗顯義理。仍以彼鈔令加講之。彼
請來記云。正二位行權中納言兼太宰帥藤
原朝臣季中依仁和寺禪定二品親王仰。遣
使高麗國請來。即長治二年乙酉五月中旬。
從太宰差使奉請之云云凡此論者以百
億經爲通依。以百本經爲別依。發僧那
造本論。受阿世耶作末論。師資倶久成如
來二論豈非先佛所説乎。二聖又示迹深
位。本末悉極性海源底乎。而間依起信作
釋三十餘家。引文爲依不遑毛擧。高麗
録下卷列起信末書以此論載最初。次第
布列之。玄奘三藏渡天之時譯漢本起信
成梵本見貞元録
第十一卷
就釋論撰末書。引文述
義是又多。高麗録下卷云。釋摩訶衍論通
玄鈔四卷。通玄科三卷。大科一卷。已上志
福。通賛疏十卷。通賛科三卷。大科一卷
上守臻。賛玄疏五卷。賛玄科三卷。大科一
卷。已上法悟無際大師普觀又述記六
卷科文二卷廣釋文義。惠遠起信疏讓委釋
於當論。如子璿智鏡等者引今論明其義。
光仁天皇御字戒明和尚請來此論。平城嵯
峨淳和仁明御宇三地大聖特崇此典。忝
哉教主釋尊遠載顯教流傳於摩耶之文。貴
哉變化法身懸記密教流傳於道王之偈。遠
尋根本者大光妙雲所説經近思懸記*者
師釋迦伽他説。本迹倶不思議二論
幽玄。是以一乘三乘*之教文悉攝五分中。
七宗五藏義理皆盡兩重法。淺略大意又以
如此矣
  ◎釋摩訶衍論卷第一 龍樹菩薩造
二別釋題目者。有淺略深祕二意。於淺
中亦有二義。一屬文領綱二演義毛目 就
文領綱亦有二義。一釋摩訶衍之論故名
釋摩訶衍論。以釋本論所明淺深二大乘
末論故。初後二字屬於末論。中間三字屬
本論也。二釋摩訶衍論之論故名釋摩
訶衍論。此釋演深淺二義理本論故。以初
一字屬於末論。後之一字屬本論也。鈔云。
初之一字正屬龍論乃至後之一字通於二
云云疏云。釋字目末論乃至論字通本
云云記准永泰疏以十種義釋題五字。
繁故略之。二演義中釋者。鈔云。且初釋者則
是銷解散暢之義。謂開解演暢大乘法上差
別名義能起信故。而能消亡分散衆生之
疑惑之心云云疏云。釋者解説爲義。解
門解法説俗説眞使幽關妙義豁然。令祕
藏宏宗炳著。擇學人之疑瞙有類金&MT02358;
斷含識之邪心無殊寶劔記云。釋者
有三義。一謂釋者解也。即銷散義。謂今論文
破邪立正除遣積疑如鑛爍炎爐堅頑銷
散故。二謂釋者説也。即疏通義。謂由此論
演義疏文。發明奧旨若氷泮長川凝積
流通故。三謂釋者成也。即安立義。謂今論文
體標義釋。略標廣釋如良工建厦善巧安立
*文摩訶衍者。花嚴經音義上云惠苑摩訶衍
具云摩訶衍那。言摩訶者此
云大。也衍那者云乘也 文
起信論疏法藏
者當體爲因。包含爲義。乘者就喩爲稱。運
載爲功。法喩合擧故云大乘云云香象元曉
疏并別記惠遠太賢三師等釋繁故略之。只
引深淺兩釋演大乘義。大日經疏第一釋勝
上大乘句經文云。略有七義故名大乘。一
者以法大故。謂諸佛廣大甚深祕密之藏毘
盧遮那遍一切處大人所乘。二者發心大故。
謂一向志求平等大慧起無盡悲願誓當
普授法界衆生。三者信解大故。謂初見心明
道時具足無量功徳。能遍至恒沙佛刹。以
大事因縁成就衆生。四者以性大故。謂自
性清淨心金剛寶藏無有缺減。一切衆生等
共有之。五者依止大故。謂如是妙乘即法界
衆生大依止處。猶如百川趣海卉木依地而
生。六者以時大故。謂壽量長遠出過三時。
師子奮迅祕密神通之用未曾休息。七者以
智大故。謂諸法無邊故等虚空心自然妙慧
亦復無邊窮實相原底。譬如凾蓋相稱。以
如是七因縁故於諸大乘法門猶如醍醐淳
味第一。故云最勝大乘也。乘名進趣句名
止息之處。故云大乘句也*文香象別記云。
大乘有七義故名爲大乘。一道上故。論云
於二乘爲上故名大乘。二能至大處故。
論云。諸佛最大是大乘能至故名大。三大人
所乘故。論云。諸佛大人乘是乘故。四能辨
大事故。論云。能滅衆生大苦與大利益事
故。名爲大。五大士所乘。亦名大乘。論云。
觀音等諸大菩薩之所乘故名爲大。六盡法
源底故。論云。能盡一切諸法底故名爲大。
七攝法周備故。論云。如般若中佛説。摩訶
衍義無量無邊。以是因縁故名爲大。又釋
大乘有三義。一辨名有四。一約法有三
乃至二約行有七乃至三約人法有七乃至
四直辨大。即當法爲因包含爲義。又辨
乘義寄喩爲名運載爲功。體能合擧故云
大乘。又論云。乘大性故名爲大乘。解云。
此即眞性該周故云大。即所乘也。妙智乘之
故云乘。即能乘也。依主釋也。論云。亦乘又
大名爲大乘。此即當體。智運轉故名乘。
性廣博故名大。此持業釋云云總釋大乘名
字。已下別明所釋不同。於此有二。一大師
所釋。二諸師異解。大師所釋又有多義。約
二門分別以眞如門法爲密大乘此攝
不二
生滅門法爲顯大乘。三門分別時以不二
性海爲密大乘。以三十二種爲顯大乘。如
取三十七尊内證釋兩部不二法門者。兩
重門法總體不二。同自家寶藏共神通寶輅。
然則從六大能生體大至四曼三密相用。
自兩部不二極位至諸尊各各三昧。皆悉
含攝今摩訶衍。雖有深淺不同大乘名字
通因果門法矣。諸師異解有三。一慈行鈔
云。斯則正屬今論所釋二種所入之法。兼
餘十五則。唯所入十六空并不二大乘。兼
正合之總一十七*云云又云。此論前後門法
對辨竝無一字明文顯説能入之門名摩訶
衍。若爾者門應非大乘耶 答。若就常教
及通相義可名大乘。今據當論既分門法
不名大乘云云 此任十論所釋配當次第正屬本論
所釋後重二法。兼釋其餘十五摩訶
衍。門不可
名大乘也
二通法疏云。准取不二兩重所
入共十七種獨名大乘。餘十六門不名大
乃至其十六門若從所入根本立名亦名
大乘。顯明運載誠在門中。推窮勝能皆從
法作。故知剋性但取十七云云 此無取捨兼正。
以十七名摩
訶衍
三無際記云。名題標立爲論宗。故即目
不二摩訶衍法。以是衆乘通所依故。亦該
能依三十二種總別法故云云 此師意先取釋總
體不二。亦通三十
二不分門法。皆名大乘。但雖云釋不二非如
自宗釋果分。釋三十二即歸總體云釋不二也
論者。起信疏惠遠論者所謂賓主相談目
之爲論香象疏云。謂假立賓主往復
徴議量正理。故名爲論*文元曉疏云。所
言論者建立決了可軌文言判説甚深法
相道理。依決判義名之爲論記云。論
有二義。教誡學徒決擇性相。故以爲論
*文
卷第一者。疏云。舒布有規曰卷。行列不亂
曰第。數目居首曰一。論有十卷。此軸在
初名卷第一發眞鈔上云。小雅云。第次
也。僧傳云。第者爲居。一者爲始。此既居先
故稱第一*文大日經開題云。第者次第也。
一者首也。此經有三十一品。是品居首故
云第一*文龍樹者。付法傳上云。昔釋迦
如來掩化之後。八百年中有一大士。名那伽
閼頼樹那菩提薩埵唐言龍猛菩薩。舊
云龍樹訛略也
誕迹南
天化被五印乃至作千部論摧邪顯正。上
遊四王自在處下入海中龍宮誦持所有
一切法門。遂則入南天鐵塔中親授金剛薩
埵灌頂乃至楞伽經及摩訶摩耶經等釋迦
如來所懸記則是人也云云當論第十云。我
從四王自在處下入大海龍宮殿。隨分窺諸
契經海。總有一百洛叉數。如是諸經眞實法。
無量無邊差別義。摩訶衍論立義中該攝安
立具足説*云云摩訶摩耶經云。七百歳已有
一比丘。名曰龍樹。善説法要。滅邪見幢燃
正法炬*云云香象起信疏上云。今依摩耶
經云乃至七百歳已有一比丘。名曰龍樹
乃至此經文爲定説也*云云付法傳云。和
上説是則觀自在如來之異名乃至又迹
名龍猛者。大龍無念。雲雨無邊隨種種趣
所雨各異。花嚴所説娑羯羅龍王喩是也。如
大龍能有如是徳生長萬物。此菩薩亦復
如是。能住大悲平等三摩地。隨種種趣發
無縁大慈雲。普灑平等一味法雨成群生
法身之牙果。故以爲名。猛者勇猛精進不怯
弱之義。言此菩薩被如來甲冑騎大精進馬。
放大智悲箭能破自他之魔軍。於一心法
城皆得安堵也*文付法藏經第五云。託生
南天竺於梵志種大豪貴家。始生之時在
樹下。由龍成道因號龍樹云云疏云。龍樹名
從三義立。一云。以此菩薩樹下生身龍宮
成道故名龍樹。二云。龍爲法身樹爲生
身。龍與樹異名爲龍樹。三云。西印有山。山
有大樹蔭五百龍。彼樹之王名爲龍樹。常
爲諸龍演説妙法。從彼受名故稱龍樹
或名龍勝。或名龍猛*云云記云。龍阿周
那是其別號。即花梵雙彰。梵語那伽阿周那。
此云龍樹*云云中論序疏云吉藏龍樹者。
依梵音應云伽那馥力叉。伽那者龍也。馥
力叉者樹也。智度論云。童籠磨者龍也。馥力
叉是樹通名也。別名阿周那。如此間梨李
樹等云云天台補注第一云。龍樹亦言龍猛。
梵云那伽
頼樹那。此云龍猛。法苑引弉師西國傳云。梵正
云龍猛。舊訛略故云龍樹耳。或云。龍是花言。樹是
梵語。譯之爲猛故云龍猛。
然則龍樹倶是花言也。
今因可明久成異名
垂迹地位住世分齊所造論數。初久成異名
者。付法傳上云。和尚説。是則觀自在如來
之異名也云云聖法記云。金剛正智經中作
如是説。龍樹菩薩妙雲相佛。大莊嚴三昧經
中作如是説乃至龍樹菩薩遍覆初生如來
*文付法傳云。尋本則妙雲如來云云二垂
迹地位者。楞伽經説證得歡喜地。當論第十
演歡喜大士至心勸。西域記云深究妙理位
登初地。付法傳明現迹則位登歡喜。中論序
吉藏云。問龍樹是何位人之。答。聖迹無
方高下未易可測。僅依經傳叙其淺深。叡
公云。功格十地。道摸補處。是窮學之人。傳
云。智慧日頽。斯人全再耀。世昏寢已久。斯
人悟令覺。外國爲之立廟事之若佛。安知
非佛示爲菩薩乎。迬遠法師云。名貫道
位。徳備三忍。亦十地高仁也。依楞伽經。大
慧菩薩問。世尊滅度後。佛法何人持。佛答。大
慧。汝當知南天竺國中有大徳比丘。名龍
樹菩薩。爲人説大乘無上法。能破有無見。
住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釋此經不同。
舊云龍樹是初地人關内姚道安學智度論
云。此是龍樹引衆生令入初地。而實是十
地人也乃至名貫道位者。菩薩位之通名。徳
備三忍謂信順無生也云云三住世分齊者。
略付法傳云壽三百歳。西域記述壽年數
百。慧影釋三百餘年。補注判年七百歳。中
論疏明攝九百運。付法傳引西域記云。龍
樹菩薩善閑藥術飡餌養生。壽年數百志貎
不衰云云四所造論教者。二教論上卷引
菩提心論文云。喩曰。此論者龍樹大聖所造
千部論中密藏肝心論也。付法傳云。作千
部論摧邪顯正*文法花玄論略述云。龍樹
所製大乘諸論凡有千部*文西域傳記云。
龍樹乃至廣摩訶衍作三部大論千部別論
云云
菩薩者。大日經疏第一云。諸大菩薩者。具
於梵文應云摩訶菩提薩埵。釋論云。菩提
名諸佛道。薩埵名衆生。或名勇心乃至
闍梨云。具據正義當云菩提索多。此索多
者是忍樂修行堅持不捨義也。然聲明有如
是法。若論文字其義雖正。音韻或不流
便者。得取便安之。故世論師謂爲薩埵。傳
習者隨順其辭云云智度論云。菩提薩埵。一
菩提諸佛道薩埵衆生心乃至三上求菩提
下化衆生故云云玄賛云。菩提者智所求果。
薩埵者悲所度生*文記云。具足應云菩提
埵飜覺有情。所云覺者是所求果。云
有情者且能求人。是求菩提之有情故*文
造者。無謙卑己。今新自在造作之義也。唯
識疏云。名造。今起新故叙理名
述。先來有*文通眞記云。作者曰聖乃至
大師示謙故不言作云云資持記云。撰述者
通而爲言。撰亦是述。今既兩標。故須別釋。
撰謂操觚染翰。詮次成章。述謂謙己推他。
相循舊轍*文一切經音義第六云。撰集
三蒼云。作纂。同助臠切。又廣
雅云。撰集定也。撰亦述也。文
玉篇云助臠切。作
也持也
 頂禮圓滿覺乃至遍於重重不説刹
第三入文料簡者。一部十軸大分爲三。序正流
通是也。於此三段亦有淺深。但於序正流
通科段雖無有別之起盡。隨於淺略深祕
之義能詮所詮各有淺深。大日經開題云。
諸家釋經者皆三分判經。今眞言宗且約三
部而釋經云云以序分爲身密爲佛部。
以正宗爲語密爲蓮花部。以流通爲意
密爲金剛部。深祕三段准之可知。而今
開論文。序正界畔難定見解釋料簡義勢
雖區別。且依慈行一義分別三段。後擧諸
師異解演一部意。初依慈行一義者。以初
二偈并五因爲序分。以論別已下末後偈以
前爲正宗。以歡喜大士至心勸等諸偈爲
流通分也。鈔以直述自義與并准賢首之
三義約四義科之今所述
當直述
鈔云。今科釋論
而有二意。一但直述。謂五門中一歸敬述意
二造論因由是教起由漸則爲序分。三料揀
依攝四唱本作釋是正所説則爲正宗。五末
後諸偈勸持興願則是流通。二准賢首亦有
三門。一約論主三者。一論首二頌歸敬述意
則爲序分。二論曰已下後偈已前竝爲正宗。
末後諸頌則是流通。二約論法三者。一從
論*曰至所以須造論則爲序分。二從已説
本趣至釋勸修分已前則爲正宗。釋勸修
分。則爲流通。三約益生三者。論文分齊全
同第二*云云疏立發起因縁乃至剖折文義
十門廣釋此論。題號造人等釋悉畢。後分
敬述意明攝依人唱本作釋示勸流通四
段釋文。記以歸趣懸明開章正釋激物流通
三分明義。歸趣懸明者歸敬本趣懸明依
攝也始自二頌
終至百經
開章正釋者始自造人終
至勸修分
激物
流通者末後諸
偈是也
又於開章正釋中分三段。
釋八因縁序分。釋立解修三分正宗。釋勸
修分流通也。諸師異解雖不同。於先所述
正宗中大分爲五。初説論差別。二明藏差
別。三説經差別。四明造論人。五唱本作釋。
於唱本作釋中亦有四。一歸敬二本趣。三
總體。四建立。就建立中有五分。初因縁分
明所被機。後四分明能化教法。於能化教
法立義分總建立三十三法門。解釋分立顯
示正義等三門別釋後重一體三自二法二
門。修行分立能治所治契當門等七門釋四
信五行修行。勸修分立擧前所説總結門
等八門明擧益勸人旨。若大分十軸所明
法門者。第一卷釋因縁立義二分。從第二
始至第七終釋解釋分。從第二
過半釋修行分。第十終釋勸修分但第十終流
通文有之
於解釋分中有顯示正義對治邪執分別發
趣道相三門。自第二至第六半釋顯示正
義。第六終釋對治邪執。第七釋分別發趣道
相。於顯示正義中有廣略二段。第二卷二
門略説并眞如門廣説生滅門廣説總標釋
之。自二卷生滅門廣説段初至四卷終
釋本分中是心生滅因縁文。第五卷釋相
之一字。因明染淨諸法相熏相生不斷絶之
義。第六始釋本分中自體相用之文。就釋
生滅因縁相之中三卷釋覺義本覺始覺眞如
虚空四種無爲
*四卷釋不覺義生住異滅根本
無明五種有爲
并釋因縁殊勝
不思議相。於修行分中八卷立能治所
治契當門信心品類分剖門修行善巧方便門
三門廣明四信眞如
三寶
五行施戒忍
進止觀
修行。九卷
立廣釋魔事對治門讃歎三昧功徳門二門
明魔障對治行者得益。第十始立兩□□
□闕益損門勸劣向勝不退門二門釋止觀
□闕益損不同演教四心下品衆生令生
淨土之旨。□修分中立擧前所説總結門
擧益勸人令修門乃至總結修行勸人門八門
廣明勸修利益*之義。於流通分中擧約三
結縁此論之功徳。文云。有善男子善女
人若自手捧斯論卷名捧百洛叉經者。若
自口經誦本分名誦百洛叉經者。此人所
得之功徳十方世界之微塵數諸佛及大菩薩
衆名出微塵數舌相。如是微塵劫數中不
息稱説不能盡。何況觀察其義理思惟文
下之所詮乃至當願此勸遠流布遍於重重
不説刹*文
□時徳治三年九夏之天。忝奉對 龍顏
敬講龍。剩奉蒙勅命謹綴此私記。先
已於宮城□□序文之梗概。令重還本
山撰進一部之大□□□
         高野山金剛佛子信堅
□□□□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子刻於高野
 山一心院經智□書寫了是則爲祖師化儀
 度迷闇衆生也   求法沙門等妙生年
十八
 同二十六日亥時寫點了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94 595 596 597 598 599 600 601 60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