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倶舍論指要鈔 (No. 2250_ 湛慧撰 ) in Vol. 63

[First] [Prev+100] [Prev] 929 930 931 932 933 934 935 936 937 938 939 940 941 942 943 94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丘白佛。梵福多少。佛言。四天下及六欲天所
有福徳猶不如一梵之福
福正見人修中勝行者光有三解。寶
用第一及第三義
若能如實自他大福光師論法施性
引婆沙二十九法供養文。然寶師意法施與
法供養不同。更檢婆


阿毘達磨倶舍論指要鈔第十九

  分別隨眠品第五之一
分別隨眠品釋隨眠義光寶不同。光
師依訓詞門爲釋。寶師不爾。總就行相
釋隨眠義。兩師各有依據。光師正依下論
第二十卷
十五紙左
云。微細・二隨増隨逐與隨縛住・流・
漂・合・執。是隨眠等義。如下記釋寶破光釋
云。微細是
眼義後三是
隨義非也
寶師正依婆沙此論雖復回。婆
沙論不無少異
彼五
初紙左曰。問。何故名隨眠。隨眠是何義。答。
微細義。隨増義。隨縛義。是隨眠義。微細義是
隨眠義者。欲貪等七行相微細。 如七極微
成一細色。隨増義是隨眠義者。欲貪等七普
於一切微細有漏皆悉隨増。乃至一極微或
一刹那頃欲貪等七皆隨増故。隨縛義是隨
眠義者。如空行影水行隨故。空行謂鳥。水
行謂魚。鳥以翅力欲度大海。水中有魚。
善取其相而作是念。無有飛鳥能過大海。
惟除勇迅妙翅鳥王。即逐其影。鳥乏墮水。
魚便呑之。如隨眠於一切位恒現起得
非理作意。若現前時即受等流或異熟果
准婆沙論及此論文。
轉。恐應是縛字形誤
以諸煩惱爲十事故正理四十五初紙
更加六事合爲十六。彼云。第二生依
重能辨所依中無堪忍性故。第五憎背功
徳性相能違諸功徳故。六爲厭訶本發智
所厭訶身語共意業故。第八擁解脱路棄背
正説者故。第十二植衆苦種能生一切
生死苦故。第十六攝世非愛諸増上果。因
此外物皆衰變故
意顯慢等義如後辨如衣有潤塵埃隨
著。貪潤於境嗔亦隨増故名貪瞋。然正理
論破此義云。此釋無理。非文意故。謂此本
爲標數列名不明此因彼於境隨増義。今
詳亦字爲滿句言。若必欲令此有別義。
更爲方便作無過釋。謂瞋如貪。雖有多
類而可總説爲一隨眠。慢等亦然。故復言
亦。或此爲顯如貪與瞋行相不同是故別
立。如是慢等行相雖同餘義殊故亦別立。
及聲爲顯釋據相違或顯總攝隨眠類盡
已上
論文
今謂。正理破立自是一義。此論亦無巨
妨。各據一義並不相違
六由貪異七爲遮解脱想光有三解並
不穩暢。寶解爲好。其義不鑿。又符長行釋

謂隨眠力退失光有三解。寶同第一。
今謂。光第三解爲優。以論文明掲初因故。
此唯釋初略後二因。無有巨害。若如寶師
等解三釋各配。後二無失初釋有失。以標
與釋文言不殊故。又不成釋故。又第三解
符順舊論。彼云。云何得知。由隨眠起心
染汚故。能爲障故。與善相違故。由心爲
隨眠惑所染汚。未生善不得生。從已生善
亦退故已上
舊論
對映新論毫無乖違。准釋初
文。其意明白
謂自體上差別功能第十九
之六左
第十九
之五右
解不同。寶解爲正。此差別言何有對餘語
別之義。光解不允
如念種子是證智生證智者。光有五解。
第五爲善。證智言廣以通定散現比六識
等故。寶師不釋
六由見異十見取戒禁取二取不加見
字者。婆沙四十九十六
紙右
曰。問。何故二見倶名
爲取。答。由此二見取行相*轉故倶名取。
謂有身見執我我所。邊執見執斷常。邪見
執無。取此諸見以爲最勝故名見取。取
諸戒禁能得淨故名戒禁取。後次前之
見推度所執勢用猛利故名爲見。後之二
見執受能縁勢用猛利故名爲取
六行部界異故成九十八頌疏云。初六句
明欲界後兩句明上二界。正文云。應云初
二句總標次四句明欲界
謂於六中如前已辨頌疏云。行謂行解。
寶疏云。六中一見行解不同。分爲五見。如
前已辨。今謂。二師解同。光師不釋。然今檢
婆沙論。此中行言乃顯行相。非謂行解。二
師解非也。婆沙四十六初紙*右曰。問。九十八
隨眠既非經説。何故不除。答。阿毘達磨皆
爲釋經。七種隨眠是經所説。今作論者廣
以行相部差別而分別之。是故此論亦不
應除已上
論文
此文已言九十八使以行相界部
差別而分別之。此行之言是相非解必矣」
如次有十七七八四大小二乘稍有差別。
若依大乘。唯識六云。二唯迷苦。八通迷四。
若依此義應言八八。然大小乘所以不同。
以戒禁取有差別故。如別章述
此中何相名修所斷光寶所解大有不
同。頌疏云。此中者。光法師解云。此十隨眠中
也。寶法師云。此論前文將五見疑配四諦
竟。後言餘貪等四各通五部。則有此問。故
知此中此貪等四中。寶解爲善之也麟云。
新解唯約四隨眠爲論。即正理破成謬也」
注解甚明。尋之可曉惠暉云。今釋云。此
中辨貪等四中。前三十二配見斷了。何
得正理以遍行及滅道邪見等難已上今謂。
諸師皆讃寶師解優。光師雖復救正理
難。別加文字尚叵言善。寶師意。謂倶舍固
無過失。衆賢論師誤錯論文節段故致
妄彈。顧者衆賢論師不能領解此色節段。
支那寶師之所反質。吁天竺國亦可羞
耶。在昔唐三藏將距天竺路遇木叉掬多。
因諮掬多以毘婆沙文義。掬多不酬顏赩
赩然。又有勝軍論師者祖習難陀。又就安
惠正焉。西域諸師稱言學充食邑。然勝軍
論師大費工夫經四十載立一比量。于時
唐三藏纔聞即彈言。今此所立非正比量。
此豈積功更歳加過於三支者乎。唐三藏
有頴超諸三藏者。可以准知。具如因明疏
等述。不遑枚擧。然寶法師尚有酙酌唐三
藏義。設訪勝軍設遇掬多寧敢推乎。往往
斥衆賢又駮徳光。不亦宜乎題號指要。
多謗論
答。爲欲勇大學者志氣也。今也時已澆季根亦
不利。然不拘枝葉勤學根本三藏汲汲不竭。則必
生見解。見解已生。則縱雖詣何國抗何人判何
理樹何論。無有難者。予論之所以云云。唯爲此
而已
然寶師此中破立甚難信受。大凡支那諸
論藏者。是翻梵爲漢。則皆以梵本爲源。譯
場三藏等明達二土方音。翻名譯義梵漢無
差。如翻錦繍背面倶花。然玄奘等改正眞
諦等。又無畏一行等却駮奘師所譯。或増減
一十六字於婆沙論等。以諸文句中有出
於譯者之手者故也。大判言之。彼支那
家未覽梵本。但憑漢本以拆論文節段者。
雖大致不乖。而或不精論旨。梵土論師不
爾。現見梵本爲釋。應得詳正以據根
源不爲岐派之所迷故。熟練自國語聲及
名句文身故。光師於界品中辨釋此論所
列味香不次。寶師不許。援引正理以爲
誠證。此爲衆賢論師熟練自國語聲也。然
衆賢論師此中約十隨眠以難倶舍。寶師彈
言。論師誤解倶舍等。具如彼疏。然論師設
有謬解三藏邃致。何其誤錯此色論文節
段。論師明了梵音犯耶不耶者。寶師亦已信
許。如向所引。又寶師未嘗閲根源梵本。設
復有閲梵文應不周悉。以他土語聲及起
盡等或難知盡故。寶師唯據漢本分科。
輒然彈斥論師。安知彈斥之剋當非如闇
射。是故此中破立甚難信受。又光法師約十
隨眠而解。此據正理論。又如字會難。非
出胸臆。此亦據舊論也。彼論云。於中彼
何相見苦所滅乃至何相修道所滅。由見諦
相彼滅及能縁彼故。説見諦滅。所餘名修
道所滅若立如此。見成十二。疑成四。欲五・
瞋五・慢五・無明五。如此欲界惑合成三十
六種。又如正理及寶師等難。光師多爲通
會。餘可准知
於此所辨爲決定不光師以於此已下
屬入後章。寶師乃至智所害故尚屬前段。
從如是等已下屬爲後文。此中光解爲優。
以符正理頌前文故。彼四十六之
六紙左
曰。已辨隨
眠差別理趣本所説義。今次應辨前説八十
八見所斷等。此見修所斷爲定爾耶不爾
云何。頌曰云云
不爾云何惠暉云。言不爾者。智害即決
定有漏無漏道斷皆是智害。忍即不定。無漏
道即忍害。有漏道即智害也
謂於前際無因生等六十二見如光寶
引婆沙百九十九十二
紙右
及第二百。又如梵網
六十二見經・長阿含十二十四・智度論・瑜
伽論等。又如義林六十二見章及唯識述記
六末一三
紙左
等中詳辨聖論異同
壞故名薩名薩迦耶唯識述記六末云。
梵云薩伽耶達利瑟致。經部云。薩是僞義。
伽耶是身。達利是見義。身是聚集假。應言
縁聚身起見名僞身見。佛遮當來薩婆多
等執爲有身見者故説薩僞言。雖一薩言
亦目於有。然今説是思誕提底提義。故薩言
表僞。薩婆多云。薩是有義。迦耶等如前。雖
是聚身而實有。身自體之異名。應言自體
見。佛遮當來經部師等説爲僞身見者
説薩有言。雖一薩言亦名於僞。今者應
言阿悉提底薩義。故薩言表有。大乘應
言僧吃爛底薩。便成移轉。由此薩伽耶
見大小別見。薩婆多名有身見。經部名虚僞
身見。今大乘意。心上所現似我之相體非實
有。是假法故也義林二執
章亦同
故説此見縁於有身婆沙四十九云。問。
何故名有身見。答。此見於有身轉故名有
身見。問。余見*亦有於有身轉。彼應名有
身見尊者世友作如是説。此見但於自身
轉故名有身見。即五取蘊名爲自身。自因縁
之所作故。自業煩惱所得果故
如説臭蘇光云。如説臭蘇。諸蘇皆臭。臭
中極者名業臭蘇。本草云。其無紫色不香
名野蘇
於劣謂勝名爲見取等雜心論四四紙右
四注云。二取梵音中亦可言摩亦可言疵。
並有竊取義選擇義。雖實與理乖而意
求宗故言選擇。所非道故言竊取已上
註文
是得梵音意以解花語。其致更明且深也。
梵字不可不勤者也
有説我例攝身見全光云。此論兩説雖
無評文。婆沙・正理意以此論後師爲正。婆
沙不言有説。正理復言決定義故寶師
亦言後説爲正。然頌疏中唯擧初説。暉師
以後説爲不正故。此論云有説故
要具三因勝者成例釋勝義者光寶不
同。光解爲優寶十三丁解未精。正理釋頌中
増總有二義。一増益義。如此論説。二増勝
義。彼前釋云増聲亦顯體増勝故。又後釋
餘部見取非増勝故。然則正理増勝是
三中別義。此論所言勝者總通三義。總別已
異。何爲以彼釋此
有餘部説等光云。准婆沙百四卷
初紙右
正理
七卷十
三紙右
是分別論者。寶疏亦同。然分別論者。光
記二十四紙右云。説非盡理。半是半非更須分
別故。名分別説部。梵云毘婆闍婆地。唯識
述記四本云。分別論者。舊名分別説部。今
説假説。宗輪論云。第二百年後。大衆部中
出一部。名説假部已上准此兩釋。分別論
者。唯是一部目也。然婆沙二十三五紙右大衆
部等呼爲分別論者。如光記九三十四
紙右
是故
唯識義灯三四十八
云。言分別論者。或大乘異
師有種子故。或小乘諸部皆名分別。不定
一部。故攝論中分別論者傳釋是化地部。
婆沙中。分別傳説是正量部。此論下文分別
論者云是説假部。惠暉亦同
如是依品類足發智第二十之
九紙左
略説品類
第一之
三紙左
廣説。光曰。餘八慢類如理應説
謂願當爲藹羅筏拏大龍王等玄應音義
云。藹羅筏拏。烏艾切。舊名伊羅鉢多羅。亦
哩羅鉢多羅。伊羅此云香。鉢多羅此云
葉。名香葉象也。惠暉云。龍即是象
對法者言是邪智攝光有三解。寶師唯
破後二不破第一。准知寶師四十
二丁
亦應同
第一解。然彼疏云。准上論所釋。邪智即是不
染汚邪行相智。不與疑等煩惱相應。行相
異故等。若准此文。與光不同。以光第一
解云無明相應邪智寶云不染汚邪智與無
明不相應故。寶疏第一云。問。此邪智是
何。答。此是欲界修所斷中無覆無記邪行相
智。又云。何説云何邪智謂染汚慧。答。邪智
有二。一染汚二不染汚。者無明相應。不染
汚者無明不相應已上
疏文
已言不染汚者無明
不相應。明知是無覆無記。若是無覆無記則
與下文云無覆無記不縁於上大爲
害。今案寶疏。不染汚之不恐是衍字。寶師亦
言染汚邪智無明相應故作如是解。前後
疏文無相妨害。又全同光第一解。是故寶師
唯破後二不破第一。自亦所許也
二初無故非彼所惠暉云。或更有釋。
四諦闕二諦下智。二無見修惑中闕不斷上
界見惑。初無法智雖治上界修惑不治上
界見惑。見惑不縁法智品道也
即由此因麟云。謂因由所以之義。謂由
縁滅唯自地縁道法類不同有遮之義。顯
縁上苦集境無遮也。又解。由滅無因縁義
不能縁他地。道有因縁義得縁他地。道
明知苦集境。既互爲縁因。亦得縁他地。二
釋並通。任情取捨
互爲縁因非能對治光有四解。寶師大
同第二
如風病者非所隨増光寶解譬大別。光
云。病人喩境。藥喩能縁惑。寶云藥喩其境。
病者喩隨眠。寶解爲優
於諸外道諸見趣中見趣之言大小通用。
諸師解釋趣義意不一准。光師釋云。趣謂
趣求已上
記文
此約見用爲釋。慈恩唯識疏六
十紙左云。趣者況也。或所處也。又四卷
十三

云。今言見趣者。趣謂意趣。或是所趣。或
謂趣況對法鈔二本三十
紙左
云。論一切見
趣所依爲業。述曰。一切見者六十二等。趣
謂所趣。諸見糺紛皆趣我故。此屬我見。趣
或況。見趣況由執故。此屬諸見。與彼爲依。
作業五見作用。通障正慧。今擧別用
不説通業已上
鈔文
瑜伽倫記六下二紙左云。倶
生諸見趣中者。泰・基同云如五趣。是有情
歸倒處。六十二見所見所歸倒處故。云諸見
趣。景云。諸見推求名有所趣名諸見趣
略纂十五之二
十五紙亦
今謂。諸釋皆不穩暢。且無誠
證。稍難信用。今言見趣者。趣是類義。見類
非一故言諸見趣中。此非能所趣及況義等。
攝論明十種分別中云。第九執著分別謂不
如理作意類。薩迦見爲本。六十二見趣相
應分別無性釋無性攝論第四
之二十五紙左
曰。薩迦耶見爲
因所起六十二見相應分別。即梵網經中前
際後際中際分別。謂我過去爲曾有耶。如
等分別名執著分別。言見趣者是品類義
已上
論文
無性論師牒文消釋。義甚分明。慈恩等
師何以不擧用乎。今考梵語或云奈耶或
云娜衍。字體本同。華嚴大疏六二十五
紙右
曰。梵
naya耶。而義多含。或云理趣。或云方
便。或云法。式或云法門。或云安立。一行大
日經疏云。此中種種趣者。梵云naya@m衍。
亦名爲行。亦名爲道。下云大乘道等義同
已上
疏文
演密鈔二三十
九紙
云。起信論云。三界五趣
共三十五處。乃至趣者類也
如何捨置而立記名光寶並言。捨置記
者。非謂無言。各引婆沙・正理以爲皎證。
然依大乘亦有無言。瑜伽倫記五上云。汎
論置記有二種。或有言説或無言説。有
言説者。若汝*問此不應記。雖復有言以
遮止故。名爲置記。或有默然。於理得勝。亦
名置記。如婆秀羅默然不答。奢提羅事。瑜
伽八十一十五丁云。第四置記。由四因縁默
然置而記。無體甚深等故。具如瑜伽
八十一・九十六二十三
丁左
佛地第六・對法第十五

然彼問者一向爲問光寶各解不同。寶
解爲優
云何有問但應捨置此言十四不可記



阿毘達磨倶舍論指要鈔第二十

  分別隨眠品第五之二
諸有情類名繋此事此事 者是所繋
事也。婆沙五十六初紙右云。事有五種。一自
體事。二所縁事。三繋事。四因事。五攝受事。百
九十六七紙右詳明五事。彼中第一云自性事。
第二・第三次第前後。其餘皆同。惠暉云
法即一一極微。心心所一一刹那。皆有煩惱
縁。若斷一一極微及刹那心心所上煩惱盡。
皆得擇滅。今此約五部論據大段説也」
一者自相謂見疑癡婆沙擧自相惑。貪
瞋慢外更加嫉慳。彼論五十八初紙右云。迷
自相者。謂愛恚慢嫉慳結已上今檢婆沙第
五十六至五十九。廣明繋事。寶疏撮取關
要申述大致。光記此中略不細釋
應辨諸事諸相合故光寶分文不同。
光記此文屬入後段。寶疏尚爲前段。爲此已
下立爲後章。寶解爲優以符正理及舊論
文勢故。正理五十一初紙右云。如是略述三
世有無理趣正邪有差別已。爲令此義決
定増明。*復依頌文廣顯宗趣。頌曰云云舊
論意同
由契經中勤斷欣求理・顯宗二論
具引經云。謂世尊説。過去未來色尚無常。何
況現在。若能如是觀色無常。則諸多聞聖弟
子衆。於過去色勤修厭捨。於未來色勤斷
欣求。現在色中勤厭離滅。下同此論。又言
勤修厭捨者。光有二解。初解爲優。又惠暉
云。過去色是定共別解脱戒。此有漏戒上有
煩惱縁。勤修道厭捨。未來色是定・道二戒。
應勤斷煩惱求彼二戒已上
鈔文
今謂。惠暉約
戒色釋不允。此色豈局戒色。正理・顯宗所
引經文總言觀色無常。明知廣通諸色
又己謝業有當果故光有三解。於中第
二爲正。以順顯宗・正理二論故。彼論云。
非業無間異熟果生。非當果生時異熟因現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929 930 931 932 933 934 935 936 937 938 939 940 941 942 943 94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