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00

[First] [Prev+100] [Prev]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題額ニハ大毘盧遮那ニハ先釋毘盧遮那。後
釋大字。此毘盧遮那體大義用故歟 大字
相待絶待等事如上
曰摩訶毘盧遮那也 此合題。大師解釋并
演密抄意者。摩訶字通成佛神變等。今疏釋
屬毘盧遮那釋之。此約爲初歟。貫通成佛
神變等事ヲハ不可遮 上來三義配釋事。眞
言問答如次除闇遍明能成衆務光無生滅
三義釋。演密抄ニハ如次相用體三大。報化法
三身配釋。道範蓮佛金三部。法身化身
報身三身配釋△學者一義。法身化身報身
三身。佛蓮金三部分別。是asava字門
第也。此義尤可然也
大日經疏一本鈔卷第一


大日經疏一本上半鈔第

成佛者具足梵音應云成三菩提 題額御
内上來料簡畢。以下至今恐經題太廣故
不具存付一段可有料簡。此一段文。初成
佛釋。次神變加持釋。後梵漢對辨被明題具

成佛者。具足梵音應云成三菩提。是正覺正
知義 凡付大毘盧遮那成佛義。眞言問答
云。問。大日者即是法身。何故更次云成佛
乎。答。此有三意。問。其三意者何乎。答。一大
日指今果。成佛者指昔事。謂大日世尊顯
昔成佛之初事故云大日成覺。二大日者此
衆生本覺也。今了此本覺故云大日成覺。
三大日世尊令衆生成佛故云大日成佛
以三義被釋成成佛義也。開題云。成者
不壞不斷不生不滅無始無終之義。此則法
爾所成之成。非因縁所生之成。文云我覺
本不生出過語言道諸過得解脱遠離於因縁
知空等虚空。即是大成就之成。非小成之成。
佛者。具足應云沒駄。又云三菩提。是正
覺正知義。以如實知知過去未來現在
衆生數常無常等一切諸法明了覺知。故稱
佛爲覺者也。又覺者不眠開敷如實知見
義也。一切賢聖各有分覺。然未究竟。如來
正覺圓滿&MT06279;洞達故曰大覺。非因縁所生覺。
是法然所得之覺。故文云法佛自然智已離
一切暗。今就省文但云成佛顯乘異
始覺修顯成佛被判法爾常住成覺義也。
付之今此成佛限自證歟又通化他歟事
算也。先指成佛位然此自證三菩提○
又被釋正覺正知義也意限自證義ナリ。但自
利利他圓滿位成佛得意故。偏不可限自
證也。隨大師付當經題額分別四種法身
時。成佛者受用身。此有二種。一自受用。二
他受用通化他義分明也。又金剛頂經開
題由瑜伽法一念淨心相應。便證眞如實
際不捨大悲。於淨穢土受用身變化身成
又當經菩提實義成佛外迹分別スル時。
成佛名字通化他條分明也。成佛者○正知
凡佛名能覺人。菩提約所覺法也。故下
約菩提義即有無量無邊金剛印。約佛陀
義即有無量無邊持金剛者既人法各
ナルヲ。成佛サナル擧梵語成三菩提御釋アル
如何。答。付之一義云。自他門相傳不同也。
他門偏存聲轉義別義存buddh@abodhi各別
義也。自門相承聲轉義別道理約體文同
buddh@abodhi一體道理得意也。隨末卷ニハ
菩提佛也成佛梵語被表成三菩提事
無相違云云△一義云。自本自宗意人法不
二教義一體宗旨談故。以此義邊成佛ナル
梵語被表成三菩提也。彼釋摩訶衍論
諸佛者即是不二摩訶衍法果海人法不二
此意也△一義云。具足梵音者非成佛ナル
梵語。具足梵本題ニハ有三菩提故。必難取人
法一體義也トハ梵本題ニハ三菩提約法
名人也。能覺人具足所覺法故付省略
文。然取ルト所覺法了簡スル一義在之大樂院
正覺正知三菩提梵語。正覺正知翻名也。
付之即身成佛義ニハbuddh@a名覺bodhi曰知
キハ此御釋正覺約人正知約法見。但今以
相渉邊菩提釋正覺正知也
謂以如實智知過去未來現在衆生數非衆
生數有常無常等一切諸法皆了了覺知。故
名爲覺 此依智論文意釋正覺正知義
也。大智度論第二云。復名佛陀。秦言知者。
知何等法。知過去未來現在衆生數非衆生
數有常無常等一切諸法。菩提樹下了了
知故名爲佛陀依此文意。但論約應化
成道釋菩提樹下。今法身如來法爾成佛
故被略樹下句也 如實知自心名字自證
化他分別事△一義云。如實知自心名字
後二智中可正體智ナル了簡。大師開題廣眼
尊親指自證境。表如實知説云如是我見
聞覺知今疏下釋十九執金剛等一切諸
法入リヌレハ此如實知中究竟平等同一實際
又此成佛次下然此自證三菩提○故可
正體智ナル了簡。但所縁境界廣被擧差別
境事。皆同一實際覺知スル被成見。故非
如後得智縁彼此差別境也。或又權實二
智差別平等二境各別スルハ相宗權門一途
性相也。性宗以上皆談二智二能義故。差
別境成如實智境事無仔細也△一義云。
如實智名字通自證化他也云云嘉祥大乘
玄云。通言此二智皆如實。而照名爲實。
皆有レハ善巧悉稱方便△或一義云。如實
五智通名取義。此五如來向内名
正體智。向外稱後得智也。此如實智
字通自證化他義覺△過去未來以下被
擧所縁境界也。過現當三世約時。衆生數
有情。非衆生數非情。是自相當依正二報
也。有常眞諦無爲法。無常俗諦有爲法也。
等言等一切萬法見。若又等三世情非情
有爲無爲法可見歟
而佛即是覺者故。就省文但云成佛也 此
略具足梵音云成佛由被釋成也。付之
如以前料簡。佛菩提其體同故。恐繁文付
略語云成佛義御釋アル也。或能覺人必依
スルニ所覺法。付省略文云成佛得義。有
邊邊了簡也
神變加持者。舊譯或云神力所持。或云佛所
護念 以下神變加持義御釋アルニ新舊兩
譯不同有御分別也。開題神變加持者。古
云佛所護念又云加被而能所タリ此意
什菩提流支等舊家三藏翻經或翻神力所
持。或譯佛所護念等皆約如來加持護念
得意也。故能加所加義不周備義被釋
成也。付之大師於神變上轉神變下轉神
變亦上亦下非上非下四種神變釋。今疏家
釋相下轉神變義有御釋見。但於義疏
家意具足四種神變也
然此自證三菩提出過一切心地。現覺諸法
本初不生。是處言語盡竟。心行亦寂。若離如
來威神之力則雖十地菩薩尚非其境界。
況餘生死中人 上擧神變加持翻譯不同。
以下正釋神變加持義。釋初前成佛自證
來現神變加持化他業用義釋也。付
以下文段古來料簡不同也△一義云。然此
自證三菩提等自性法身内證智境界。此處
依正相應能所一味&MT06279;依無因人得益。住他
受用加持。説當經三平等句法門。爾時世尊
○而作是念御釋了簡スル也△一義云。然
此自證三菩提等當經説會。即大師大毘盧
遮那成佛經者是即自性法身内證智境界
也。人法獨尊教義離絶二教
論上
或自性受用佛
自受法樂故與自眷屬各説三密門。謂之
密教。此三密門者所謂如來内證智境界也。
等覺十地不能入室
爾時世尊往昔大悲願故 此正釋現神變
加持瑞相三身義。故當經教主トハ不可得
意。隨所現佛身釋種種諸趣所喜見身。故
六趣隨類見。故難取教主一身トハ也。其
上依然此應化非從毘盧遮那身等瑞相
文被作釋故非教主本質佛身云事分明
也。所詮當經教主依本地加持論。當段
ヲモ可有兩邊了簡。疏家御釋面神變加持
瑞相佛身&MT06279;非當經教主云了簡准文也。就
其付然此自證三菩提文△或一義云。釋段
既各別故。今神變加持シト自證ナル取義。
非指成佛位了簡シタル事在之也。此然言
一端雖然。指上成三菩提見ルハ然此自證三
菩提釋段展轉分明也 自證極位言説有
無事△出過一切心地凡内證三密出過
心地事。金剛頂經云。超過十地身語心金剛
當經ニハ希有ナリ。世尊説此諸佛自證三菩提
不思議法界超越心地疏家所謂自心自
覺不思議法界出過一切心地。無所依
也。如世人擧趾動足皆依於地。菩薩亦如
是。依身進行故名此心爲地。以心尚有
所依故未名正遍知。如來已度此微細戲
論進趣都息。故名超越心地也當段意
レト全同也。付之然此自證三菩提最極究
竟心王如來大毘盧遮那自性法身自證
界故。對彼一切心地者自宗修生修顯十地
菩薩心地マテモ可通歟。末卷第三就祕密中又
漸次轉深乃至佛爲十地説般若。則九地
非其境界。唯大毘盧遮那得名究竟阿闍
梨也又第三云。喩廣*喩深作十轉開明乃
至第十一地而後所見圓極因果對辨義分
明也。但自宗實義初地爲自證圓極極位
故。今出過一切心地者指九種住心顯乘分
齊可得意也
諸法本初不生右始覺也
左本覺也
疏第六卷
經擧我覺本不生文謂覺ナリ自心從本以來
不生即是成佛。而實無覺無成也准之
可得意也
是處言語盡竟。心行亦寂 是處者當自證
三菩提。今疏末卷覺本不生即是佛。佛自
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不可授與人。
智度謂言語盡竟不行處也此意也。又下
如是自證之境説者無言ナリ觀者無見○方
名佛耶誠自證之境界言斷心滅法體ナル
明也。就其自證極位言語有無事一尋也。
若無言説義如此釋文無相違。但三密
平等宗旨即事而眞談故。縱雖自證極位
トハ相應言説不可云。爾者言語盡竟心行
亦寂因分九種住心斷言語心量義可得
意也。大師二教論。地論釋論ニハ稱其離機根。
唯識中觀ニハ嘆言斷心滅○非謂果人也
此意也。又釋摩訶衍論釋五種言説十種
量。前四言説虚妄説故○此等義分明也。
離不離念約九種心量與四種言語見。大師
釋論爲證據釋顯密二教言語心量離
不離之義。故當段釋相以此義邊可得意

若離如來○餘生死中人 此於如來自證境
界十地聖者不知。三種凡夫不能測量義
釋也。付之。此御釋意。離テハ如來威神力非
其境界見。故以加持示自證法體見。下釋
云。如來自證之智設以テモ神力加持亦不可
示人如此御釋。自證境界開示スル事不
可有之見。前後相違如何。付之△一義
云。自證境界實直開示衆生事不可有也。
雖然此無相内證以如來神力寄有相
被示衆生故上下釋文無相違了簡也大樂
△或一義云。自證境界ヲハ不可示人者相當
心自證心心自覺心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
證果位也。此處實難開示衆生。雖然
以如來加持力授三密修行。依行體悟入
自證境界故。前後釋義意趣各別。非始終
相違云云凡眞言自宗意。佛佛相承深旨以
心傳心宗旨故。直開示スル内證智境事無相
違也。隨疏家第七卷常住之果無師之慧。猶
能給與衆生大師宗祕論ニハ又疏家且如a
字門若聲○無異路aha字等不生
義理直示内證字門見。故以如來加持直
示内證釋文分明也。但下如來自證之智設
以神力加持亦不可示人解釋且約加持世
界瑞相所化機根不可示自性法身内證
有御釋也。自元自性法身内證相應
以如來威神力可開示内證故。釋相望
各別&MT06279;非鉾楯義覺。付之△此十地菩薩顯
密間事△一義云。眞言修生十地菩薩取義
也。爾者餘生死中人者當前九也△一義云。
自宗十地ヲハ無對無量不思議建立十心
疏家ニハ行者從此無有待對。出過セル心量不
思議地皆内證相應果徳圓滿人也。爾者今
則雖十地菩薩○境界者可顯乘十地ナル
義也。金剛頂經云。諸地菩薩無有能見。倶
不覺知此文他門人師慈覺云。是約顯教
諸地菩薩。若約祕密根凡夫具縛尚得聞
知。何況祕教諸地菩薩何不得傳今十
地菩薩取顯菩薩其道理分明也。是義ナラハ
者餘生死中人者三賢十信乃至邪定聚等
分段生死人可得意也
爾時世尊往昔大悲願故而作是念。若我但
住如是境界則諸有情不能以是蒙益。是
故住於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普爲一切衆生
示種種諸趣所憙見身説種種性欲所宜聞
法。隨種種心行開觀照門 以下正被釋
神變加持三密業用義也。就往昔大悲
願故△一義云。於自性法身法爾常恒位。古
&MT01302;可存。且順常途御釋アリト取義也
△一義云。法身ニモ可有修生修顯道理
故。往昔大悲願故義不可有相違也△一
義云。於法身上具足本因本果徳故指本
因有御釋可得意也△若我但住○蒙益
若我者。大日如來自稱。即當無我大我也
△如是境界者上自證三菩提也△是故住於
自在神力加持三昧者自性法身所入定也△
普爲一切衆生等所現三密也△付其若當
教主取加持身義ナラハ本地内證境界
過心量非因人所了故住他受用加持
昧説當經三平等句法門義被釋成也
大綱可得意也。若本地身教主義ナラハ然此
自證三菩提位當經説會。爾時世尊往昔大
悲願故以下示現神變加持瑞相應用釋相
可得意也。付之△是故住於自在神力加持
三昧者能現自性身所入定△普爲一切衆
生以下所現三密。即相當瑞相身可得意
也。就之於自性身所入三昧。法界台藏三
昧。一體速疾力三昧。自在神力加持三昧等
不同見タリ付之△一義云。加持三昧總定。法
界台藏三昧等別定取義。彼華嚴等於如
來所入定分總別不同也。華嚴綱目云。初
明分齊者有二。先總別。總者然此八會
法等皆依如來海印三昧勢力故。二別顯者。
第一會ニハ入如來淨藏三昧○第二會ニハ不入
定。第三會入菩提無量方便三昧○第六
會入智慧光明三昧○第七會入佛華嚴三
昧○第八會入如來師子分身三昧△或
一義云。加持三昧化他總定。法界台藏三
自證總定了簡事有之△普爲○觀照門
 一切衆生者所同衆生△示種種諸趣等
能同三密也△所宜聞法語密△開觀照門
意密分明也△種種諸趣ニハ即可有六趣不
同也△種種性欲者。下性欲者欲ヲハ名信
喜好樂。如孫陀羅難陀好五欲提婆達多
好名聞等。乃至諸得道人亦各有所好。大
迦葉好頭陀。舍利弗好智慧。離波多好坐
禪。優婆離好知毗尼。阿難好多聞等。當廣
説之。性ヲハ名積習。相從性生。欲隨性作行。
或時從欲爲性。習欲成性。性名染心。染
心爲スニ事欲アリ隨縁起△種種心行者一
切衆生心行相不同義也
然此應化非從毗盧遮那身或語或意生。
於一切時處起滅邊際倶不可得 凡於神
變加持釋段。然此自證三菩提等不生義。爾
時世尊○願故等而生義。然此應化生而
義。非從毗盧遮那等不生義有御釋也。凡
此文不生初後不二顯示性相常住。自宗不
釋義也。付之常途顯乘歸眞理本源談
不生也。大師被簡攝相歸性水波不離談
此意也。今意不歸本源生當體即不生得
意也。日月與光明性相常住義。專此意也。
當段即事而眞無有終盡此意也。付之
然此應化指上詞也。上種種諸趣所喜見身
ナラハ可通受用以下三身也。但然此應
化釋事一旦難得意。三身共應化佛體故。
通名應化也△一義云。應トノ二身取擧他
受用變化兼等流了簡シタル在之△或應
三身中變化身説文全同也。所詮三身
變化身殊隱顯生滅義相顯了故。約義
明不生義。義トシテ可例知三身云云△於一切
時○不可得一切時者竪擧三世。一切處
横指十方也。起滅約時邊際約處也
譬如幻師以呪術力加持藥草能現種種
未曾有事。五情所對悦可衆心。若捨加持
然後隱沒 此對上來法説被明譬説也。
若法譬待對&MT06279;意。幻師自性法身。即上
當爾時世尊也△呪術力當往昔大悲
願△加持藥草上對住於自在○三昧△能
現○有事者。上對所喜見○聞法也△五情
○衆心對種種○觀照門△若捨加持○
陰沒者法對然此應化○不可得文可得
意也。但法説擧起滅二種。今譬説被釋陰
沒一義也。故約分喩可見也。付之五識但
縁實境歟又縁假境ヲモ歟事。西天論師異義
也。護法親光等論師縁實境判。爾者五根
五識縁スレ&MT01302;本體藥草作同時異執。故釋五
情所對悦可衆心。誠五識現在一念識體故
分別スルハ種種未曾有事可第六意識ナル覺。於
意識法相ニハ五同縁意識獨頭意識等重重
判之。但非當段所用故略之△悦可衆心
衆人可得意。第二卷此寶於一時間普
衆心又末卷猶如舞者能悦可衆人之
心雖種種意解不同皆令心此意也」
如來金剛之幻亦復如是。縁謝則滅。機興則
生。即事而眞。無有終盡 此上譬説被合
法也。付之下約三刧明即空即心即不思
議三種幻。即空幻初刧小乘分齊。即心幻
第二劫他縁覺心住心萬法唯心觀門也。即
不思議幻第三劫一道極無眞言三箇住心
所觀也。付之即不思議幻約天台非三非
不思議三諦。約華嚴十玄六相法門。即
華嚴經號不思議譬説經此意也。約自宗
出過心量不思議地初地已上表徳實談。即
ルヲ前九住心因人思議即不思議幻可得
意也。所詮即不思議通一道極無觀心
名字也。今如來金剛幻者眞言不共得名。表
徳實相義門也。金剛頂經瑜祇
經云
常於三世
不壞化身利樂有情無時暫息或金剛一爲
乘不壞所法教此等意也。誠常途顯乘意
三乘一乘所判一往不同ナレ&MT01302;。實義スレハ法身
常住報應無常也。今自宗四身共名法
身。倶圓備法爾隨縁衆徳故如來金剛之幻
有御釋也△縁謝即滅○終盡生滅體
性全體不生義也。付之。即事而眞顯乘
ニモ其名字見。三論道遠カランヤ觸事即眞
ニハ當位即妙本有不改華嚴ニハ當相即道
但彼等攝相歸性水波不離生滅無常家
門也。自宗對日月與光明性相常住實談
スル眞理義門&MT06279;。實不談即事而眞道理也」
故曰神力加持經 此結上被合經題也。
付之。上ニハ神變加持者所釋偏釋神
變加持義。經一字無解釋。然合題被結時
故曰神力加持經云事一往不審也。但牒文
約所釋分。結文依經題。故無相違也。付之
他門人師義釋疏抄云故曰神力加持。經若
據梵本者末以經字爲上句末也。今
持字爲句末也。以經字爲下句之頭也
此意經字下屬。若據梵本以下
得義也。此釋段意。若據梵本以下總
對明梵漢兩題廣略不同有御釋也。故
解釋トハ難取也。付之。大師當經開題
力加持○即事而眞無有終盡故曰神力加持
經也入眞言門住心品者等釋。此意經
可屬上結文條勿論也。所詮智證釋義難
得意也
若據梵本 梵本者三千餘頌經得名也。凡
大本并三千餘頌共梵國流傳經故可名梵
本。然且三千餘頌稱梵本故。十萬頌ニハ
別立大本稱也。所詮今疏前後ニハ大本者十
萬頌經。梵本者三千餘頌可意得也
應具題云大廣博經因陀羅王 毗盧遮那
翻廣博故。今經大毗盧遮那一具也。凡
具題セハ有成佛二字。今具闕偏付因陀羅
王有御釋故。大毗盧遮那成佛題今翻譯
經題故。付之不及具闕也△因陀羅王者
帝釋也 帝釋二字梵漢事
此經是一切如來祕要之藏。於大乘衆教
威徳特尊。猶如千目爲釋天之主 此
陀羅王有御釋也。意以帝釋爲三十三
主爲譬。被顯此經諸經中深奧ナル事也。
人法喩中ニハ因陀羅約喩也。然間高祖當
經開題。大毗盧等是法。因陁羅等是喩
別本開題云。是則人法具擧。法喩圓備ヘタリ。所
以者何。若言人則是人也。一一字人種子故。
言法則悉法也。一一字法智印故此如御
釋於テモ因陀羅王人法喩等可有無邊義
也。今疏家御釋且因陀羅爲喩義有御釋
也△一切如來○金剛頂經聖位經云。眞
言陀羅尼宗者。一切如來祕奧之教。自覺聖
智殊勝法門大師開題。大毗盧遮那成佛神
變加持經者是則一切如來根本祕藏也
等意也△一切如來者。金剛頂經開題云。一
切如來者具顯密二意。顯義十方三世一切
諸佛名一切如來。乃至密義五智佛名一
切如來。聚一切諸法共成五佛身故
此可得意也。就其大乘衆教有金剛頂
經歟事一交合也。先指當經一切如來祕
要之藏有御釋。故金剛頂經并華嚴法華等
諸經可攝大乘衆教中樣見。又就兩部一
往立淺深時。台藏本有性徳義門。金剛界
修生顯得淺略法門得意。望金剛頂經威徳
獨尊玉フ義邊一往可有之歟。若又兩部相
スルニ淺深無淺深互有淺深有重重故。且以
立淺深一邊可得意歟。但兩部共能攝大
法體不二甚深經王故。威徳獨尊當經
可得意故大乘衆教者華嚴等諸經顯諸
大乘可得意也△猶如千目○千目者即
指帝釋也。六十華嚴八云。帝釋身現千眼
金光明經七云。乃至千眼帝釋王増一阿
含經四云。旋得帝釋天王威力感千眼華嚴
本旋之果報付之演密付有千日
作釋。然今疏現本并高祖御開題皆千目有。
其上本説文分明也。演密所覽難得意
也△釋天者欲界六天中忉利天中三十三
天有之彼總名也。涅槃經云。三十三天○諸
釋天
今恐經題太廣故不具存 此正翻譯
略因陀羅王言由有御釋也。所詮因陀羅
言顯此經威徳獨尊義譬也。但彼帝釋
スレ&MT01302;。此經獨尊ナル徳自カラ顯故。雖略因
陀羅名。於義獨尊道理周備スル也。爾間翻譯
ニハ恐繁文具不存云御釋意趣也
大日經疏一本上半鈔第二



大日經疏第一本鈔卷第三上半
三日

入眞言門住心品者 上來題額釋段畢。已下
被釋入眞言門住心品品號。文終至則此經
深旨也就一段可有料簡。此一段文。初釋
品號結成。入眞言門略有三事已下被釋顯
三密方便頓悟軌則此經深旨義也
入眞言門住心品 凡付此品號。疏家大師
同異已前聞畢。付其此經有三十一品不同。
雖然理實ニハ總持教門祕密深旨故。品品悉
談三句五點有相無相義理。一一字字一一
句句盡攝一切無量所詮道理也。然且諸品
相望分別諸義也。初一品示衆生本有
菩提心所入所詣法體。第二品已下被
明能入進修方便所顯悉地生スル義也。然間
當品結釋已説淨菩提心諸心相竟。從此
以下明進修方便及悉地果生也第二品
初。上品已約種種心相對辯一切智心畢。
然此妙果ニハ以何ナル方便而能得至耶此意
一部肝心。三密本源。此品被説顯故。最初
被安此品事有深旨者也 住心品悉序分
歟事△一義云。大師一本開題准餘經作三
段者。自初如是我聞至于牙種生起二十
五行十二字之經是初序説分也此意至
芽種生起經文爲序分事分明也△一義
云。凡序正流通三段分別義不一准處也。故
又一品悉爲序分義可有之。隨疏家末卷
毗盧遮那如來住於法幢高峯觀加持三昧
如初序品中説也此意指住心品序品
有御釋。故一品悉序品ナル義分明也。當段ニモ
品統論經之大意尤可序分ナル。其上異朝
人師覺苑准華嚴經當經三十一品。以
初品爲序分義。又般若寺御抄ニハ初入眞
言門住心品爲序説分。最後一品爲流通
分。中間二十九品爲正説分他門人師智
從經始三句説文終至無量功徳皆得
成就取序分。所詮義門無窮故。可有一品
悉爲序分義也。但大師解釋分明故。至牙
種生起經文爲序分義不可有異論。隨
諸本開題釋義雖邊邊。一品爲序分御釋
不見也。疏序品中説御釋被指大師被定
序分内文處也。次此品統論經之大意
序分ナル義難定也。其外文等違大師御釋
故無相違也
入眞言門住心品者。梵本具有二題。初云
修眞言行品。次云入眞言門住心品。竊謂入
住之義以兼修行。故離煩文但著其一
先梵漢兩本待對&MT06279;品號存略有御
分別也。梵本者當三千餘頌梵本也△梵
本○心品釋初被表梵本兩題也。就其
被安兩題事意趣如何。付之△一義云。今
品大綱以三句五點爲其宗旨故。此品號
顯五點義了簡スル也。意擧修行兼入
涅槃。次住心故擧菩提心兼證菩
提。此四點スレハ方便究竟徳故。以兩題影
スト五點成義也。就彼菩提心論被安兩種
題。五轉具足料簡スル也。但彼總題。此品號。
總別雖不同。兩題建立經論一致也。凡入眞
言門住心品者。眞語爲門住五點心義故。
偏難取發心トハ。此了簡始終落居難得意。
或又約發心即到修行轉昇二機。被表兩
箇題了簡シタル在之△一義云。初題約地前
供養行修行義。次題約地上五轉取義。以
兩題地前地上分別スル事在之△或一義云。
初題約行因後題約證位安之得義△竊
謂○著其一梵本被安兩題。今翻譯經
初題被置後入眞言門住心品由
御釋也。誠入三密門住スルニ五轉心。兼修
行義道理分明也。付其覺苑竊者私也。即
疏主自謂也此意三藏翻譯時被略初題
一行禪師私被通釋取義也。彼師一行
釋疏主諱故。禪師御釋了簡スト見。但直
三藏解釋得&MT01302;意無相違。一行禪師私御釋ヲハ
末卷多分表私云被作釋也。就其如此品
存略任意樂事。天台文句第一云。或佛
自唱品如梵網。或結集者所ケル如大論。
譯人添足如羅什○今藥王本事是佛
自唱也。妙音觀音等是經家也。譯人未聞
眞言梵曰漫怛攞。即是眞語如語不忘不異
之音。龍樹釋論謂之祕密號。舊譯云呪非
正翻也 已下付漢本題被作消釋也。於
中是付眞言名字被明梵漢別名新舊
同也。於曼荼羅梵名具足眞語如語不忘
不異四種義理。取其中一種翻眞言也。大
師聲字義云。經云眞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
誑語者不異語者此意也。總於曼陀羅翻
名被出經軌諸説也。輪圓具足眞言祕密
語無比味無過上味道場壇莊嚴神呪聚集發
生等十種不同見タリ。當段眞語如語不妄不
翻名不同故有多種翻譯見。付其四種
言語金剛般若見。於彼經羅什所譯
ニハ如來是眞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
不異語者菩提留支所譯云如來是眞語者
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 眞諦所譯云如
來説實説諦説如説非虚妄 義淨所譯云
妙生如來是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
今御釋羅什所譯符順也。但彼ニハ
實語者一種有五種言語也。其餘三藏所
ニハ雖擧四種言語。今四種トハ其名字異
也。但大周義淨所譯四種大都同也。
彼云實語今云眞語其意同也。但羅什所
譯經眞語者實語者各別キハ被擧之眞語
實語全同トハ難得意。又大般若能斷金剛品ニハ
善現如是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付其此
四種五種言語義相。無著金剛般若論。慈
金剛般若賛等委細見。但彼等就生身
應化言語釋之。今自宗意約法身如義
語得意。故不依生身法身眞妄對辯。無
著慈恩等所解可屬所迷妄言説也。付
其四種言語約四佛内證。五種言語五佛
言音可得意也。眞語東方阿閦説内證
即當眞淨菩提心也。如語南方眞如實際
平等性智言語也。不妄西方妙觀察智邪正
不謬言*説也。不異語北方成所作智。以善
行方便雖無不成處。不ルヲ異實際不異語
可得意也。△龍樹釋論○大智度論三
十八云。復有二種。有知名字相。有不知
名字相。譬如軍立密號有知者有不知
當此文也。大師二教論引此文喩曰。
所謂密號名字相等眞言教中分明説
△舊譯云呪○一處御釋云。呪者佛
法未來漢地前有世間呪禁法。能發神
驗除災患。今持此陀羅尼人能發神通
除災患。與呪禁法相似。是故曰呪此意
翻呪相似義故非正翻。今此意歟。然者指
舊譯云非正翻可得意歟
此品統論經之大意。所謂衆生自心品即是
一切智智 以住心品付一經大意得意△
一義云。當品説淨菩提心一切智智本體。第
二品已下ニハ契證スル無相菩提心説大悲萬行
次第。故此品所説果體説一經大宗。故被
釋此品統論經之大意也。下如上佛説玉フニ
經之大旨。心實行門略シテ周備セリ此意
菩提心實相門爲經大宗見△一義云。一
正宗體三句五點法門也。於此品。金
剛手作因根究竟三句問。如來被答菩提
大悲方便三心。故以之經大意可得意也。
下佛已開示シ玉フニ淨菩提心略明三句
宗畢。即統論一部始終等末卷十一云avi
rah@u@mkha@m此五字即是降四魔眞言句也。乃至
本經有三千五百偈説此五字義也又云。
次眞言體阿上引暗噁。此四字是此一部
經中正宗體也演密抄第一云。此經七卷
三十一品從始迄終皆是顯斯三句之義
又第一云。此經以三密爲宗自心
菩提即心具萬行○此被明五轉次第
也△所謂○一切智智付之初表此品。所
謂衆生自心品有御釋。故釋住心品品義
了簡也。付之。此品者説衆生自心故即自
心品有御釋取義△一義云。就釋品號品。
淺略深祕顯密釋義不同也。常途意類別相
&MT06279;得意也。今約深祕品衆生自
心品即是一切智智有御釋取義也。大師
御釋理趣經
開題云
五智溟海ニハ受諸尊萬流。故名曰
品也常途所釋義トハ事殊也。順彼今
得意也。隨大師開題所謂衆生自心品也。
即是一切智智此意可品號ナル見△一義
云。自心品者非品號義。衆生自心自元具
足無量心識品類差別ナルヲ即自心品有御釋
取義。意於衆生心法心王心數善染無起
彼此差別ナルヲクヲ自心品名字一切智智體性
爲此品所詮&MT01302;爲一經大宗&MT01302;也。又疏異本并
十卷十四卷義釋七卷義釋等ニハ無品字。大師
開題所謂衆生自心品也御釋。當段一具
讀自心品即是一切智智ナリト無相違。開題云
如上引
如實了知名爲一切智智 凡雖兩部教門
不同也。如實知ルヲ自心爲肝要處也。大師
性靈集云。和尚告曰。若知ルハ自心即知ナリ
心。知佛心即知衆生心。知三心平等ナリト
號大覺
是故此教諸菩薩眞語爲門 此正被釋入
眞言門住心品義也。此教者法身内證眞言
教也。大師即身義付經若有衆生遇此教等
文謂此教者指法佛自内證三摩地大教王
此意也△眞語爲門者。當品號眞言門也。
付之自宗意三密金剛爲増上縁。能證毘
盧遮那三身果位理故能入所入共三密體
ナルヲ。今被釋眞語爲門。就且語密義可得
意也。若又有相三密雖身語意各別也。無
三密三三平等&MT06279;各各具足萬徳故。眞語
爲門具三密義分可得意也
自心發菩提即心具萬行見心正等覺證
心大涅槃發起心方便嚴淨心佛國 是
住心義有御釋也。被明五點次第。此六句
初四句。如次發心修行菩提涅槃四徳。
後二句方便爲究竟義也。若配當因行果三
句初一句菩提心爲因。次一句大悲爲根。
後四句當方便爲究竟也。若大分別セハ因果
初二句因後四句果也。隨覺苑釋第二云。
此中有六箇心字。前二是因。後四是果。又前
一是菩提心。第二是大悲。後四是方便
此五轉明眞言行者進修次第。顯五佛五智
内證甚深縁起也。且分別本有修生義門。
或約唯修生被説五轉取事有之。疏家
末卷ニハa字東方諸方中○與佛乃能知之
是偏約修生被明五轉縁起也。或又本
有修生合論被明因行證入方便次第事有
之。一處御釋云。中a本有菩提心。依是心
發菩提心故曰因
@a依本有菩提心發歸本
心修行。故曰行亦因。文
此從中央本有
因縁起スル東方行本有修生合論被明其
義也。凡又此次第a字本有五點徳相。一
切衆生色心實相故約本有可得意。其道
理尤分明也。故唯本有唯修生本有修生合
重重義可有也。付其以此五點五方五
内證得意。其次第不同也。當經東方號
寶幢身色如日暉。南方大勤勇&MT01319;覺華開
敷。金色&MT06279;放光明。三昧離諸垢。北方不動
ナリ。離惱清凉&MT01319;。西方仁勝者&MT01319;。是名無量
是中東南北西次第以西方爲方便爲
究竟見。一處解釋如中a因等。中東南西
縁起以北方爲方便究竟也。又末卷
a字者東方○是東南西北中順轉。中央
爲方便究竟見。如此諸説不同事。一處御
此宗因果義逆順次第圓融相即重重無
此意共依具足萬徳配釋不同也△學
者一義云。中ルハ方便究竟約法身成道。西
方爲究竟依報身正覺。北方爲究竟付
應身正覺一往其由了簡シタル見。付其今
五轉御釋統論一部大宗故如此可含重
重義門也。雖然文顯相被結從因至果皆
以無所住而住其心故。約スル行者進修次第
從因至果五轉見。依之當經覺從因至
果從果向因所論。以此御釋爲從因至
果正意證據也。此事先段ヘタリ
從因至果皆以無所住而住其心故曰入
眞言門住心品也 是五轉次第皆a字本
不生無所住ナル釋也。△皆以無所住○
以無住爲觀心至要事顯密經論見。但其
&MT06279;意趣別也。常途意彼維摩經説以無
所住本住一切法。大般若説以一切法皆無
所住何以故諸法住所不可得。華嚴演義抄ニハ
無住即是實相異名。實相即是性空異名
嘉祥廻流スル&T069222;苦海依住著。超然彼岸無
得爲本此等皆性空不可得云無住。自宗
意異彼也。彼般若空理疏家末卷第二十
不知行之次第但視彼文不入深祕ムネニ
多錯會經意忽爾入空失圓頓道也。故此
一兩品最須諦觀其意耳所詮今從因至
果次第被釋a五點故。意因果共住a
字本不生大空三昧即無所住義也。演密以
此無所住無住即是實相位。實相即是性空
此猶帶顯網執見故也
入眞言門略有三事。一者身密門。二者語密
門。三者心密 上品號釋畢結成故曰入
眞言門住心品也。然重被釋入眞言門略有
三事意趣如何△一義云。上釋眞語爲門等
正不顯三密義。凡自宗行體金胎兩部
則一門普門瑜伽各別也。雖然皆可三密
ナル故今重釋此義。釋此三密門時異常途
對治行被釋速疾神通三摩地ナル事也△
一義云。品號ヲハ上既釋。今彼身語意門行體
速疾頓成道理釋。被顯教大綱經深旨也
△略有三事者數量略也。於義三密攝一切
該通萬徳。付其身口意三業稱三密
事。即身義云。法佛三密
是事下當廣説 是三密行相説處被讓
第二品已下也。於住心品十縁生句説文
答三密修行句。故非無其行體。雖然具無
手作印契口誦眞言等説相。故其義被讓
下品也。成一義云。凡於三密有有相無相
不同。有相三密三各別存其體。無相三密
ルニ一具二令周備。住心品説無相三密故
&MT06279;祕密觀心三密相應加持故早得大悉地
道理顯也。今被讓第二品已下處則有相
三密也。取義事有之
行者以此三方便自淨三業。即爲如來三
密之所加持 已下釋三密加持速疾顯義。
於中。意行者三密如來加持内因外縁相
應。一生速疾證佛果義也。即身義引證
由衆多如來所加持故○或衆生
密三部内證時。三部衆聖印現&MT06279;衆生
諸佛三密互相渉入本來平等ナルヲ被釋即
爲如來三密之所加持等也。下文能令三業
同於本尊此意也
乃至能於此生滿足地波羅蜜。不復經
歴劫數備修諸對治行 此正明三密加
證理也。付其常途意歡喜離垢等十地
各各具一波羅蜜。至第十地具十波羅蜜。
今經意地地各圓滿十度具足諸徳。故一
處御釋云。初地與十地無高下故△此生
父母所生身即證大覺位義也△不復經歴
劫數○是彼顯乘三乘一乘遠劫修行ナル
御釋也。開題云。夫捨身命於曠劫○
 對治事
故大品云。或有菩薩初發心時即上菩薩位
得不退轉。或有初發心時即得無上菩提
便轉法輪 已下引頓成證。付其今引文
大品般若第二往生品文也。彼經分罪多福
少福多罪少但行清淨三類。彼但行清淨中
又擧三種菩薩。其中今所擧初二類也。經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行六波
羅蜜上菩薩位○得阿鞞跋致地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初發心時便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轉法輪付其彼大品般若生身所説顯經。
法相所立三時教中ニハ第二時。天台五時建
ニハ相當第四也。然釋自宗不共速疾頓
義時閣兩部經文被證彼顯經其意趣一
旦不審也。隨大師即身義答今建立即身成
佛義有何憑據問釋祕密藏中如來如是説
被證處八箇證文皆是祕密精要兩部
心也。旁今御引證意趣難得意者也。付之
一義云。正證取義自宗名神通乘事尤依
大品并智度論處也。自元諸經論中往往有
斯義故。大品般若直説祕密佛乘速疾頓悟
深旨事無相違也。大師一處御釋乘名祕
密佛乘。大品等所名神通乘。楞伽所記報佛
所説内證之教是也彼楞伽法佛説法文智
度性身妙色ヲハ。大師二教論被擧諸經論
中往往有斯義證據也。今大品神通乘并
楞伽法佛説法文一具被擧故正證也取義。
付其今所表二類菩薩。異本即身義被明
大小二機成佛時。初或有菩薩初發心時即
上菩薩位等文ヲハ金剛頂經若有衆生遇此教
○後十六生成正覺一具小機成佛
或有初發心時即得無上菩提等ヲハ金剛頂
修此三昧者現證佛菩提文一具大機
。此意ナラハ大可得意大小二機二類也。
或即上菩薩位十六生次第證機。即得無上
菩提十六同時證了簡也。或即上菩薩
供養行修行&MT06279;初發心修行機。即得無上
菩提不備行位最初發心位佛位窮滿スル
分別スル事在之。但先哲一義云。即上菩薩位
圓滿スル諸徳故胎藏成佛。即得無上菩提
圓滿萬徳故金剛修生成佛取義。兩部
因果内證相應スル二類菩薩得義也
龍樹以爲 是大智度論三十八取意文也」
人遠行。乘羊去者久久乃到。馬則差速。
若乘神通人於發意頃便至所詣 此以
羊馬神通喩顯乘遲速。智度論意此羊馬
神通三種譬罪多福少。福多罪少。但行清淨
三類。若顯密分別セハ二乘馬諸大乘。神通
眞言可得意也。然覺苑今羊馬神通
自宗頓漸超三機。彼釋如來大悲曼荼羅
雖三重其色差別不同。究竟スレハ即是華臺體。
若諸行者證知之時無有淺深之異。然隨
衆生趣入不同有漸入者竝如乘羊。超勝
者譬如乘馬。有頓入者猶ヘハ得神通。雖
諸乘不同而所到是一故此義難得意。縱
自宗雖有頓漸超不同。共神通乘分別
也。所詮論深旨得意大顯密對辨被判遲
速不同見
不得云發意間云何得到。神通相爾不應
生疑 是通妨也 發心即到事
則此經深旨也 是智論菩薩亦如是
詞則此經深旨也有御釋也
大日經疏第一本鈔卷第三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