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演奧鈔 (No. 2216_ 杲寶撰 ) in Vol. 59

[First] [Prev+100] [Prev]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是等總結云意生等意輪云觀此無有形色
空輪當知六月成就。即是成六大法身也
  一 爛脱
(一)隨念至十方也(三)當知如來○一切佛事
(二)纔持誦時○轉誦之轉也(四)行者若能如是
已下如文
光云。此亂脱未必爾。經・疏相照而得其意。
則自知不用亂脱而可也 當知如來等
者。釋祕密主觀此以下也 纔持誦時等者。
釋纔轉誦之以下也已上光云。此即明業壽
種除牙種生起之相。故云菩提之種子也
行者若能等者。釋復次祕密主如來乃至咸得
歡喜也。問。經文復次正釋有何別乎。答。上
來就五大布字觀明意生悉地句。復次釋廣
説有相無相義門也 所以爾者等者。釋
皆由如來以下也 時方作業等者。此釋無
時方造作等八句也 一切智智者。即悉地
果也 右得悉地品竟。私云。十四義釋無此
六字也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四十
  今此一卷恐是草案。未覃再治。疎略頗
多。故不獲已漫點治之。且加今解以便
初學可畏君子希更正之。維時寶永第三
龍集丙戌初冬十有三日。慧光誌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四十一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兵慧光校閲
疏第十二卷之餘釋經三成
就悉地品
成就悉地品第七者。將釋此品。則有來
意・釋名・入文判釋三段。初來意者。下文云。
從此品以前説眞言之果。從此品以後次
第明修行入證之方便。從此爲首也十四右
文次第十二左又作此釋也。演密鈔第八云。
謂前出現品如來答金剛手第三問云何成
果。雖説世・出世種種之果皆從字門出現。
未説即心成就方便。今具説之故此品來
十六左大疏鈔三云。上品已説悉地出現處即
眞言行者内心等引處也。即佛心字一一四
種阿字也。今品明知出現處擇取成就悉
地果也已上私云。息障品始金剛手發三問。
一云何除諸障。二云何持眞言。三云何彼
成果。即如來答之中。息障品答第一問。
普通品答第二問。世間成就品幷悉地出現
品答第三問了。而雖已明果體。未説即心
成就。故此品中具説之也。又義云。上兩品
明世・出世果體了。今品明修入方便也。即
下釋文合此義也。又義云。次上兩品分別
世・世出間悉地説之。今此一品明世・出世
間不二妙成就之意也。又義云。上品約始覺
顯得故云出現。今品據還同本覺故云成
就。成就是未起成就也。又義云。上來兩品先
説悉地所生功徳。今此一品正説悉地能生
法體。所謂心法也。又義云。上品説五字嚴身。
是色身成就也。此品説摩訶薩意處。即心法
成就也光云。此一義故和上不用之。
今案。此義只是一往分別耳
次釋名者。下
文注品號而云。悉地是眞言妙果。爲此果
故而修因行。故此中成就者是作業成就十八
密鈔八云。經成就悉地品者。成就者獲得
之稱。悉地者成就爲義未審成就與悉地
爲一爲異。若是異者。何故前來翻譯悉地
而作成就。若是一者。不應雙置。然此一題
義包因果。上成就字乃是行者能成就因。下
悉地言即是眞言所成就果。故經偈云。摩訶
薩意處。説名漫荼羅。諸眞言心位。了知得
成果。此一偈。上二句釋成悉地二字。摩訶
薩者即告金剛手也。意處即心處也。離此
心外更無一法而可得者。爲令人易解故。
諸佛如來強以名言分別説之名漫荼羅。
即是衆生自心之漫荼羅也。但以無明所覆。
不自識知。下之二句釋成成就二字。謂上意
處漫荼之果依何方便而能證得。若行者依
眞言爲門。即能了知眞言心位不異漫荼
意處。即是始覺契同本覺。名爲得果。即上
二字是能成。下是所成。是成就之悉地。作依
主釋。又因果不二。成就即悉地。作持業釋
二十六右私云。上成就梵云悉曇。是能成就也。
下悉地所成就。即成就具也。若是依八轉聲。
第二與第三別。故悉曇藏二云。或依八轉
十二聲者。悉駄・悉曇・悉地・悉睇等也。此方
翻云成就者・能成就・具爲・成就等也已上。光
云。今考
無文。恐是第四卷
釋總題文取意乎
後入文判釋者。光云。故和上
言。此品牒文是雜未會・治定二本。讀者得
意看取
時執金剛乃至妙理之門也。此釋時吉祥金
剛等二句也。大疏鈔三云。經云。金剛手以
開敷眼。手持金剛印。流散如火光等云云。
意金剛手以微妙音稱歎法自在牟尼問。
諸眞言行乃至眞言從何來。所去至何所
云云。經佛告金剛手言。其處名曼荼羅。諸
眞言心位了知得成云云。次下文。二悉地皆
從意生云云。疏云。即指衆生自心之處即一
切佛大悲胎藏曼荼羅也已上私云。此釋述
一品大旨也 執金剛吉祥等者。謂於金剛
薩埵有金剛吉祥名。是金剛薩埵與佛眼
同體之義。薩埵入佛眼三摩地故。云奇特
開敷眼也。祕經説佛眼三昧而云金剛吉
祥大成就品。應知佛眼特有大成就之徳。是
故薩埵住此三昧。而於成就悉地品中發
問也。開敷眼者。謂不必具五眼。只是兩眼
開敷瞻仰佛也 祕密慧者。光云。諸法本
不生理。非是因人所證。故云祕密慧也
三毒根本者。光云。三毒即根本也 復次此
菩薩等者。略出經一云。一切如來以此悉地
跋折羅○而授與之。爾時諸如來以彼執金
剛之名灌頂。故便號爲執金剛○此跋折羅
是諸如來無上悉地。我是金剛。授與我手。
以我金剛執持金剛十八右私云。正釋是約
内心智徳立金剛名復次釋乃就今此菩薩
身即是金剛之體。且又以其所持物亦金剛
杵故名金剛也。又義云。明金剛義。上約喩
釋今約法釋。是金剛上譬喩當體二義也
吉祥者等者。私云。金剛智名也。吉祥福名也
復次如世蓮華等者。私云。明開敷眼義。正釋
則約薩埵自證解。復次釋約自利利他解。
總意云。或由内心開敷而發問。或承佛加
被而發問也 復次如上等者。私云。此文
還釋上金剛吉祥義也。初釋金剛義。而功
徳下釋吉祥義也。問。此與上釋云何異乎。
答。上約人。今據法也。又義云。此文非必釋
金剛吉祥義。直釋開敷眼義。但正釋約菩提
心。復次約a字門也
轉金剛杵乃至心眼故也者。此釋手轉金剛
印一句也 有微旨者。謂旋轉金剛杵有
深趣之意也 謂欲轉此等者。釋彼深旨也。
謂如來以金剛智杵授與薩埵手中。薩埵亦
旋轉之以授一切衆生。薩埵以是普賢身
故。能於生佛中間授佛智於凡身。心・佛・衆
生三種雖異。五智金剛其體不改。爲表此
義。手轉金剛杵也 自證寂滅等者。光云。
此本不生之法體也。生佛平等具此法耳
謂是事者。義釋作爲是事故九之
二十八
火光微發○金剛之
國土也
者。釋流散如火光等三
句也。私云。此説金剛杵之威光也 般若
波羅蜜四邊不可觸等者。智論文也已上光云。
故和上言。四邊不可觸者。火必不可觸近。
又不可遠。中道一實境界不可墮有・空二
邊也。又私今謂。若依理趣般若。則般若波
羅蜜者。本不生慧。即是中央法界體性無分
別智。故次下云體性無垢等也。又正約智
論意。是明衆生著一切法而不能著實相
實相即
般若
之義
光云。此有亂脱。即今出之以授後生
(一)遍照佛刹者(三)以此慧光○阿字之門也
(二)諸佛刹即無餘世界也(四)私謂此世界以下
如文
諸佛刹者。私云。此指金剛法界宮云諸佛
刹。次云金剛之國土故。此教意。四身所化
住處悉具法爾常恒義。故注云金剛之國土
也。又以嚴淨心佛國故。云淨心之土也
私謂等者。一行禪師之私注也
發美妙音乃至名牟尼也者。釋微妙音稱歎
等二句也。私云。此二句則薩埵欲發問先
嘆如來也 常寂之士者。光云。此借普賢
觀經之語。以明法身自證之境界也。彼經
云。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住
處名常寂光十二左 幽深玄遠等者。光云。此
亦借法花經第四法師品。云是法花經藏深
固幽遠無人能到之語勢也 唯佛一人等
者。光云。亦是借仁王般若經教化品。云唯
佛一人居淨土之語也
眞言諸行説○如是説竟者。此釋説諸眞言行
已下八句也 此如來之行者。即指上眞言
之行也 若聞見等者。光云。聞謂語密。見
謂身密。證謂意密 即是三密成就之位也
光云。此段有師傳亂。即今出之以貽後學
(一)云何修行(三)又此行者○亦其深也(二)眞言
本體○爲我宣説(四)一切爲我已下如文
爲我説者。光云。故和上言。此有二意。一曰。
如上所問薩埵内證。故爲我説。一曰。一切
衆生本有薩埵。故我言遍一切也。此品金剛
薩埵三摩地内證祕密故。先現威徳而發
問也 不可變者。義釋作不可變易九之
二十九
如是説竟者。此釋如是説已等一行也
次如來答云乃至如是説也者。光云。不二曰。
次如告勅中。初明祕密曼荼之心地。二明
a字觀行。三明a@m字方軌。四明ra字方便。五
ra@m字規則義述二十二本
之二十三左
今其初也已上義釋
九云。次如來答云。心處大衆生漫荼羅皆作
是説者。説心處亦可名爲心位等三十右
云。今疏牒再治文。義釋引未會經也 心
處亦可等者。文次第云。心處亦名心位文
十二左衆生于栗駄心亦名心處心。亦名心
位。心位者是即胸臆正中位故以名。此品唯
説八葉總攝萬徳。而更不開餘四重法界
曼荼羅。其意至下可悉之 即指衆生等
者。第五云。内心妙白蓮者。此是衆生本心
妙法芬陀利華祕密幖幟。華臺八葉圓滿均
等。如正開敷之形十七左私云。正尋大悲胎
藏來處。即是衆生自心耳 然以四種煩惱
等者。密鈔八云。疏然以四種等者。謂一切衆
生雖自心即是花臺之藏。鬚蘂衆葉宛然具
足。然以四種煩惱常倶生故。一者我癡。謂
即無明。愚於我相迷無我理。故名我癡。二
者我見。謂我執。於非我法妄計於我。故名
我見。三者我慢。謂倨傲。持所執我令心高
擧。故名我慢。四者我愛。謂我貪。於所執我
深生耽著。故名我愛。此四常起擾濁内心。
令外轉識恒成雜染。有情由此生死流轉不
能出離。故名煩惱等二十六左記問八張智證
云。四種煩惱合是四識住已上四識住者。謂四
蘊爲所住。識蘊爲能住也。衆生五蘊蘊佛
性之知見故云爾歟。一色識住。二受識住。
三想識住。四行識住也。或云。第七識相應四
惑也。所謂我癡・我見・我慢・我愛也此同演
審義
義云。四妄執云四種煩惱也。又義云。八・七・
六・五四識相應云四煩惱也 皆如是説者
等者。釋説名二字也。梵本有皆如是説之
意歟。其義見于義釋牒文。異本疏亦同之。
可勘證本。蓋未會經有此句乎。義釋已牒
此文。今經文雖唯標毘盧遮那佛説。兼通
十方諸佛。是故疏家今作此釋。其意在于第
一卷末之十一我説諸法如是令彼菩薩衆釋

眞言諸心處乃至而有也更問者。此釋諸眞言
心位等六句也。眞言諸心處等二句。則牒
未會文也 果謂諸佛已下。是隨釋也。摩訶
薩意處以下四句之中。上二句所成悉地體
也。下二句能成成就徳也。此法爾自性之徳
必由眞言加持力而顯得故也。然眞言中擧
a字門以爲準的也 佛意又言等者。私
云。是可引牒諸有所分別等四句也 諸法
盡猶心有者。謂現量所縁之境既依心分別
而有之。當知一切善惡諸法皆由心而現
也。問。自宗意則色心共法爾也。云何佛意必
言依心生境。答。凡於法爾所起之法。互具
麁細體用之徳。是故法法互爲能所而縁起
也。或云。隨境心轉。或云。隨心境生。二義共
不可相違也 而有也更問等者。更問智證
云。次引十八界中根塵及識一時和合乃有
分明了別。此義如序及諸教中。今約此教。
觀本不生了心無相。無相亦無。此大日也
可推尋之人尋常心是干栗太也已上私云。此更
問意。以無所得大空爲大日如來也。今謂。
第一云。是青相畢竟不生故。則爲非青。青實
相不壞故。而亦非非青。當知如來應正等覺
無一定相可説。亦不離如是諸相也末之
八右内心干栗太心是善惡心體故。一切分別
度量悉從此心而生。諸教未説此義。只言
一切法皆從心相生。此教既指心體。故云
更問而諭後學也已
次決定心乃至雖聞無益故者。釋決定心歡
喜等四句也 此心梵云只多等者。文次第
云。明二心文十二左四卷楞伽第一云。性自性
第一義心此心梵音肝栗太宋言心。謂如樹木心。
非念慮心。念慮心梵言質多也十右
心經文鑒云。梵云質多。此翻云心。心者縁慮
也。即通八識皆能縁故。有爲法中心最要故
○梵紇里駄耶。此云肉團心。即目五藏中心
藏也。言五藏者。肝・心・脾・腎・肺。心藏爲主
已上筆削記第一云。凡言於心。然有其四。一
者梵語訖利駄耶。此云肉團心。則人之心藏
也。赤形如蓮華。上有葉。色法所攝。二者質
多。此云集起。即第八阿頼耶識。以能集諸
種子起現行故。三者縁慮心。以通八識心
王。以各能縁慮自分之境故。四者乾栗駄。
此云堅實心。謂如來藏自性清淨不生不滅
心也六左 如二乘入道等者。密鈔八云。疏如
二乘入道等者。如二乘人初入道時。師問遮
難則知彼人有決定入道之心也。今此決定
心即是三昧。三昧云誓也。由此平等誓故。
則是具定心。此決定心是質多心慮知心也。
後干栗駄心處中之心也。若能證此心中之
心。即是如來之決定心。注云。謂三昧也。是故
經云。決定心歡喜説名内心處。明此但是一
心也二十七右 先須得決定心者。密鈔云初
入之位。今謂。指見道歟。或云。此入滅盡定
之位也。又義云。當段約開會門明定義也
二乘入道乃至心得悦樂明淺略定即是内
心已下約深祕定開會。謂彼二乘悦樂即是
如來大定之一分也 然三乘等者。亦約三
乘而明開會。其意亦同前也 若能證此
心處等者。文次第云。明心中心文十二左
云。如彼蓮華方隅具足而不相亂。即是四智
四行本有不改之徳也。而此決定自性即一切
定心之所依。故云三昧也已上光云。故和上
言。如來大決定心者。能證只多・所證干栗太
不二冥契。故云大決定。如二乘定未契干
栗太心。故非大決定。唯是分決定心也 猶
有此定等者。釋眞言住斯位等二句也 一
乘等者。即是眞言祕密一乘。了知諸法本初
不生。名如實之見也 雖聞無益等者。大疏
鈔三云。意心住定時。得究竟一乘如實之
見。不住則雖聞無益云云。譬如水澄。水澄
無垢。空月自然現。自心寂靜時。證悉地果
言也已上密鈔八云。疏是事不然雖聞無益等
者。謂此一乘無上之果要由自證。若不自
證。雖聞終無所益。如人聞説天甘露味。若
不親嘗。縱種種方便説之。終無所益。又如
盲人問他乳色何似。他人答言其色如貝粖
雪鶴等。雖聞此説。終不能了乳之眞色。是
諸盲人各各作解。競執貝粖雪鶴而起四
諍。良由不親證故。雖聞無益也二十七左
此已下正明乃至而現衆像也者。私云。上來
金剛手作二問。一直問行不可得行。二廣
問眞言來處去處。今如來答中。先答後問。
後答前問。第一云。或後問先答。文無定準
末之
十九左
 摩訶薩意處等十二句答去來相。念
彼蓮華處已下答行果也。下經文云應現諸
方所猶如淨水現等。即行不可得行之意也。
此釋中有二段。初此已下至無別來處也。先
釋前來所由。今此阿字門光云。鈔主意以今此阿字
門等十九字爲兩向文也
以下。正釋今彼蓮花等十四句也 正明習
定等者。此指念彼蓮華處以下文也。上來
説心處心決定安住之相。自下明祕密習定
觀行之相也。或鈔最珍云。問。已下正明習定
初門云意何。修行得果始終皆觀之。答。圓
頓行人自初門觀修行得果始終也。非如
隔歴次第機也已上 夫眞言者等者。文次第
云。明眞言從自心發。乃至淨心即是曼荼
羅等文十二左光云。故和上言。上來明心本
性了。今正示行果皆心所作也已上曼荼羅
名之爲淨者。梵語曼荼羅。此云無過上味。是
醍醐純一無復汚穢之義也。今指此義名
爲淨也。總意云。一切衆生皆具本淨菩提
心故。即指此心地爲曼荼羅也 今此阿
字門等者。以下明修入方便眞言行體也
當引央屈不盜戒義等者。密鈔八云。疏當引
央掘不盜戒義者。謂如上説。諸佛無上菩提
之果即是衆生自心。離此心外無法可得。
但要自覺。其實無人能授與者。故引彼經
而釋成之。梵語央掘魔羅。此云指鬘。謂以
衆多人指而爲鬘故。如彼經云。爾時世尊
告央掘魔羅。汝今當受不與取戒。央掘魔
羅以偈答言。我今亦不能受持不盜戒。常
受不與取。劫盜他財物不與者。菩提無有
受與者。不與而自取。故我不與取等。若如
是説者。是爲眞實持不與取戒也二十七左
私云。今所引第二卷全文也
  一 爛脱
(一)當引央掘不盜戒義(四)然此心源○諸蘂具
(七)於此臺上○一光之鬘也(六)何故須觀○
末後噁字門也(五)所以云蘂具足○從心而有
(二)念彼蓮花處○故名坐上也(八)周遍普照
○即入阿字門也(三)又言坐上○種種佛事也
(十)然行者初學觀時○圓明中畫也(十二)此圓
明由如○例可解也更問(十一)行者内觀○大慧
之光也(九)如千電集會○皆實不虚矣(十三)
世明鏡中已下如文
又説
(一)故名坐上也(三)周遍普照○即入阿字門也
(二)又言坐上○大慧之光也(四)如千電集會已
下如文
光云。又有師傳亂脱。即今出之以授後來
(一)令開敷諸蘂具足(三)於此臺上○而在其中
(六)從此字出○末後噁字門也(二)所以云○從
心而有也(四)念彼蓮花處○故名坐上也(八)
遍普照○即入阿字門也(五)又言坐上○大漫
荼羅者(九)漫荼羅中○不可以喩言也(七)問觀
蓮花○皆生其中(十)即是如來平等已下如

以上三説之中。私今相照而詳其義。則第三
傳最得文旨
然此心源等者。私云。是指眞妄不二本心
云無名無相也。衆生内心肉團處也。即以
迷・悟不二凡・聖絶待故云爾耳。而非謂無
實名相也已上光云。此上所言心中之心訶
栗太也。諸教名眞如法性即是也 眞從凡
夫心處之心等者。私云。祕密方便初心即極。
方便之外更無實證。故云爾也 亦不作餘
對治等者。密鈔八云。疏亦不作餘對治等者。
只如此經初品中。世尊欲令行者如實知
自心故。説虚空譬喩。令於蘊處等種種觀
察。次第對治心外之垢。皆如虚空。漸次得
見心法明道。今則不爾。令諸行者直觀心
處而得之耳。故云亦不作餘等二十八右
云。言此心之處等者。此心指肉團心處。梵
語汗栗駄。正云迄栗二合那。此譯爲肉團。行
者若觀自心即佛之時。初觀内心作大圓
明。圓明内中有種子字轉此種子爲本尊
身。本尊心上復有圓明等二十八左 此心之
處等者。文次第云。凡夫肉心最在中文十三右
將學觀者。義釋作將學入觀者九之 
三十二
光云。以
下正明修定方軌中。a字門觀也 亦於是
處等者。第四云。即觀自心作八葉蓮花。阿
闍梨言。凡人汗栗駄心状。猶如蓮花合而未
敷之像。有筋脈約之以成八分。男子上向。
女人下向。先觀此蓮令其開敷。爲八葉白
蓮花座二十二右 是故先當觀等者。此正
釋念彼蓮花處等二句也 於此臺上等者。
釋華臺阿字門句也 從此字出等者。釋焔
鬘皆妙好句也 何故須觀八葉等者。文次
第云。不多不少但爲八葉。有二義文十三右
私云。此是二義。其一是約事而説也。其二是
約理而釋也 雖未能自了。義釋作雖未能
自了其心九之 
三十二
 初阿字門等者。私云。此文
如次。東西南北次第對方釋也。或義存爛
脱也 其餘四隅之葉等者。密鈔八云。四
隅是四方之餘此曰隅。四葉即配四攝。準
上所説。東南隅葉是普賢菩薩 謂此菩薩即
名賢瓶。能出種種行願之寶普施衆生。即
是布施。其西南隅是文殊菩薩。此菩薩達一
切法本來平等。佛及衆生皆同一相。名爲同
事。其東北觀音菩薩。此菩薩凡稱念歸投者。
無不隨心而作利樂。名爲利行。其西北隅
是慈氏菩薩。此菩薩以慈愛爲本。能以軟
語攝化衆生。名爲愛語。故云餘四隅等
十八左 更問其相者。更問智證云。其餘四隅
之葉即是四攝法。更問其相者。布施・愛語・
利行・同事。如次相配普賢・文殊・觀音・彌勒。
攝取衆生入於佛位。故言四攝已上私云。
更問者。四攝菩薩種三尊即事而眞之深旨
也 更問次第之意者。更問智證云。更問次第
之意者。準義可知已上密鈔八云。言次知彼
果更問等者。問。向來次第無不從阿字本
不生菩提心。故而次明長阿字之行。次明暗
字大空。後明惡字涅槃。如次即是菩提心爲
因・大悲爲根・方便爲究竟。今此中從阿字本
不生便明暗字大空。方便方辦長阿字大悲
萬行。豈不違於前文兼失發心・修行・證理
因果次第耶。答。字輪之義勢變多端。前從
本不生次行後大空者。是約證悟。所謂發
心・修行・證果次第如是。今約解悟。所謂發
心・悟理・修行・證大涅槃。如是次第故不相
違也二十九右私云。東西一對是因果也。釋論
四云。八六寂滅二十四左是即心始終也。南北
一對即福徳也。總而云之色心本末開爲四
轉之功徳也已上光云。上來解更問次第之
意之注文中。智證意未詳。演密以證悟・解
悟二義判。此意已顯于疏文相。鈔主私解亦
通途耳。今案。若如舊解。豈及注乎。然深切
注而令後學更問其次第之意者。恐是別
有深旨。即在師口而已 次由此是字輪等
者。十四本義釋同之。今疏異本證本作次由
此是字輪四阿字義已上私云。若依異本。次
由已下是第五A+uH字門釋也。或義此存爛脱
(一)更問次
第之意
(三)由此是字輪五阿字義(二)
成大果報○噁字門也(四)所以云以下如文
所以云蘂具足等者。義釋作所以云鬚蘂具
九之 
三十三
私云。若約佛陀義。則從此一一鬚
蘂以加持神力故。現出三重曼荼羅中一
種莊嚴眷屬也 百八三昧門五百陀羅尼
門等者。智論第五云。復有名寂滅陀羅尼・
無邊旋陀羅尼・隨地觀陀羅尼・威徳陀羅尼・
花嚴陀羅尼・淨音陀羅尼・虚空藏陀羅尼・海
藏陀羅尼・分別諸法地陀羅尼・明諸法義陀
羅尼如是等略説五百陀羅尼門。若廣説則
無量○復次般若波羅蜜摩訶衍義品中。略
説則有一百八三昧。初名首楞嚴三昧。乃至
虚空不著不染三昧。廣説則無量三昧十右至
十二右
 念彼蓮花處等者。私云。異本無念彼蓮花
處五字。以此爲佳乎。更勘證本 於坐上
者。經文無之。即當華臺句歟 周遍普照等
者。釋光暉普周遍等二句也 云衆生者等
者。文次第云。釋衆生名文十三右寶鑰上云。
凡夫造種種業感種種果。身相萬種生。故
名異生已上私云。衆生衆衆多義。是與異生
其義同也。四生謂胎・卵・濕・化也 今欲教彼
衆生等者。密鈔八云。疏今欲教彼衆生等者。
謂一切衆生諸識心所。皆以無明爲本源
也。若變無明爲明。何有識心可得。故起信
云。破和合識相滅相續心相顯現法身。智
純淨故。故云今欲等二十九左 如俗言心開
意解等者。文次第云。明知見引俗言例文
十三右私云。意曰。俗書中説心藏開合慮知即
生。可考之 然行者初學觀時等者。或鈔最珍
云。如上所明。初習定觀心未純熟者。畫
作其形凝觀也已上 極深阿字圓光者。極
深即幽邃之貎也 麼等諸字例可解也更問
者。更問云。如阿字者麼等可解者。以一
例諸。其觀大體如上洛叉中説已上第四云。
彼安寢時。當思惟心蓮華臺中麼字門。一
切諸法我不可得故。即是無障礙菩提心也。
亦是如意寶珠。又云。此如意珠只是阿字門
二十五左私云。今言麼者。五字眞言中第二
va字也。等者。rahakha也。五十字門中縛不可
va字。用麼字對譯也。又準第四卷釋。指
我不可得ma字歟 問觀蓮華等者。義釋九
云。問曰。何用觀蓮花。不觀餘花耶。答。此
亦有意三十四右文次第云。明用蓮花不用
餘花所以文。十三右私云。今此答意。理趣經
所謂如蓮體本染不爲垢所染之義歟 如
千電集會等者。此釋如合會千電句也 
此光從心等者。釋持佛巧色形句也已上
云。如來所具無盡萬徳普現色身。名言巧色
形也 如世明鏡中等者。釋深居圓鏡中句
也 行者見圓明等者。釋應現諸方所句也
 然亦寂然等者。釋猶如淨水月等二句也
 復次如月等者。上約普照明義而釋水月
應現。今約無念感應義而釋此譬也 行者
觀於自心等者。釋知心性如是等二句也
從此品以前○謂佛住
處也
者。此釋次於其首
上等十二句。即a@m字門觀也 從此品等者。
此結前生後之辭也。問。住心品疏終云從此
以下明進修方便及悉地果生也三之 
十三左
此意。
第二品以後廣明修行方便悉地果生。依之
次上世間成就品及悉地出現品等專説修
行方軌。然今何云此品以前説眞言之果乎。
答。此有多義。一義云。今言此品者。非三十
一品之隨一。只於當品説aa@mrara@m四字
觀中。説a字段指云從此品以前。説a@m
段指云從此品以後也。品者aa@m等字品也。
一義云。實則從此以前説果。以後説行。然
上來亦説因行等。是爲慢法之人相濫前
後而説。故云不明白次第説也。私云。此是
二義共其有疑。何者。不明白等者。不説坐
起威儀等祕法之釋。而非謂行果之義也。
又指aa@m等云一品。此説不爾。文次第。於
品題下已作此結前生後釋。當知三十一品
相對而作此釋也。爾乃三十一品之中。從
此以前六品説果相。從此以下二十五品
説修行之意也。或義云。此品以前者。非謂
具縁品等。只指上二品也。以後者。亦非通
指已後諸品。只指當品。是答執金剛第三
問之文則有三品。一世間成就品。二悉地出
現品。三成就悉地品也。前二品説果徳。後一
品明因行。故云爾也。若爾。何當品始不作
此釋。誠雖可爾。aa@mrara@m四字觀中。初一
字釋已了。因明品次第也 下別出之者。私
云。已後品品往往明之。非謂一處聚類而
明之也已上光云。或説言。指禪要云別出
也。今謂。已言下別出之。下別二字豈只往往
明之者乎不合別字豈又指禪要乎不合下字
是指第七卷合下字供養次第法合別字也。料
知大本於此等品即説坐起威儀等諸事業
祕軌。然今略本則不出之。別出一卷以名
供養次第法。彼具説眞言行學事業祕軌也」
此經聖者所祕等者。密鈔八云。疏此經聖者
所祕等者。謂此經是祕密眞言之藏。傳法聖
者如佛密意而傳通之。故釋序云。夫經中
文有隱伏前後相明事理互陳。是佛方便。由
如是故。傳法聖者豈得不祕之乎二十九左
 如上觀八葉等者。此正釋次於其首上等
四句也。私云。從是以下説a@m字門。就中當
段即明aa@m二字鉤鎖也。a字菩提心。喩
蓮花種子。a@m字三昧行。喩水之潤也 a@m
字。義釋作闇字。演密所引本作唵字。闇・&MT00140;
唵三字皆a@m字對譯也。或鈔最珍云。問。入暗
字是三昧。云何菩提果也。不可云三昧。如
何。答。空點即三昧點也。仍加三昧點成菩
提果也。問。十二點中。除a@aa@ma@h四字。以
餘八字爲三昧點。如何。答。四種阿字其點
者定也。約阿字體。定慧均等也。故今以空
點爲三昧也已上大疏鈔三云。疏云。更明方
便觀o@m字門。即此三昧等已上密鈔八云。經
意存略但置暗言。疏文備彰故標唵字。無
相違矣三十右疏鈔幷演密意。以&MT00140;唵字爲
o@m字對譯。此於悉曇學最爲疎謬也 此&MT00140;
字當觀在頂等者。義釋九云。此闇字當觀在
頂上骨縫四會之中。令字正面著之立頭
在後等三十五左私云。頂上十字縫上。當身正
面著字。而少於頭頂後觀作之歟。要略念
誦經云。復於頭内想置a@m暗字加頭空點。
其光純白猶如明月。百道光明照於十方善
觀察者。百法明門此生速證已上 更有祕密
觀法等者。此以a@m字布一身全體也。其圖
在別已上 光云。依十・十四・兩本義釋。後更
有等後字屬上句也。然乃言更有祕密觀法
又別也者。即下所出a@m字爲行者全體之
觀也。此與前觀以a@m字置頂上別也。故
云更有乃至別也。今經現文只説前觀。然疏
加顯此祕觀耳。且論淺深。前是淺略。後即
深密。灌頂大事其在此乎。要詳更問 問水
從阿字等者。記問八張智證作云。觀暗字中。
字點爲頭。餘爲身分。問水從阿字下流入
別字不者。其下句中釋文分明。亦尋百光遍
照之義已上私云。此釋a@m字智水亦流入餘
字否問之也。言百光遍照之義也。謂a
加空點故。諸字隨有空點。乃至加涅槃點
故。亦隨有涅槃點。是故皆流入諸字也。又
義云。水從阿等者。上所謂三昧之水也。此義
a@m字云水也。問意云。a@m字三昧之水已從a
字下來。亦流入別字歟。今答曰。非但a@m字。
亦流入rara@m二字也。密鈔八云。疏問水從阿
字等者。爲前疏異經文暗字作唵字釋記
今還問之。若依菩提心大悲方便。是以作
如是釋。畢竟還許從阿字菩提心水直流
至暗字方便已不。亦有之。如前所明。發
菩提心成菩提已還起大悲。此約解證差
別作此問爾三十右私云。此釋未委悉也
光云。流入別字者。如百光中第三輪也。今
以諸字所加空點。即爲a@m字三昧之水。故
云水從阿字下等也。今詳此意。則諸字門
加空點。是諸尊同大日也。是又灌頂大事。
更問 以行者未識自心等者。此釋妙好淨
無垢等二句也。淨無垢言表蓮華歟。故云
先觀蓮花也。謂行者若但觀a字而未覺
自心者。更以a@m字觀之。其觀相則先於頂
上觀蓮花。蓮花上觀a@m字也 又以定水
等者。正釋如水精月電句。即a@m字也 當知
此即名見等者。此釋説寂靜法身句也已上
云。略出經四。亦説a@m字爲寂靜涅槃也
一切衆生世界等者。釋一切所依持句也。私
云。一切等二句是直説法體。謂衆生與器世
間同依寂靜法身也。經云。我一切本初。號
名世所依。説法無等比。本寂無有上已上
地輪依水等者。十住心論一云。五輪頌。大虚
無邊際。風量等三千。本輪厚八億。金地廣
同前。火大在何處。遍滿四輪邊十右私云。
此經處處説五輪界。然今不擧火輪。其意
同住心論歟。今文虚空爲諸法所依。以喩
寂靜法身也 亦在別品中等者。私云。別品
者。一義云。此指經第五卷布字品及字輪品
等也。一義云。別品者。即如上云。非三十一
品之隨一。指ra字釋段也。此對a@m字云別
品也。又非直觀等者。非但觀此rara@m二字。
又更觀餘一切字也。又義云。別品者。如初
義也。此二字者。謂aa@m二字也。又義云。別
品者。指第五品世間成就意也。彼品説字
字相應等持誦方便。今指之也已上光云。故
和上意。別品者。指下rara@m説段也。又非直
觀等者。即釋諸眞言悉地句。故二字所謂a
a@m也 又非直觀等者。此釋諸眞言悉地等
二句也 行者自觀時等者。光云。故和上言。
自下示百光遍照觀。故次上言又非直觀此
二字也。而明通諸字門能修之也 持明
人者。光云。故和上言。悉地成就人也。因位云
人。果位云仙。因・果二位如次持明・法佛二
悉地也。行者自觀時至持明人也。即其因位
也。以能自直用至悉地之相。即其果位也
能普現色身等者。正釋能現殊類形句也
行者由心淨等者。釋得天樂解脱句也。此有
相世間悉地也。但言亦得大涅槃等者。第一
義天出世果也 亦見如來句等者。釋逮見
如來句句也。此無相出世悉地也 句是諸
佛等者。文次第云。以句名坐文十三右謂佛
住處也者。光云。即是曼荼羅中胎藏華臺也。
亦是寂靜法身也
如上見時乃至見於實相也者。此釋囉字爲
眼界等十六句。即ra字門觀也 猶未名究
竟等者。私云。aa@m等字各雖究竟。而今且
約次第出現。作此釋也。言行人雖作如是
觀。而猶未能究竟成就。須復入ra字門觀
也。問。aa@m二字觀門既云祕密觀法。而今何
云猶未名究竟成就之見乎。答。aa@m法體則
雖甚深。而行人未到究竟。更用此ra字等
方便也。或又aa@m二字因位觀心成就也。ra
ra@m二字果位事業成就也。即是理與事二種
成就也。亦是aa@m本有觀。rara@m修生觀故也。
問。字門非一。觀行之時何只用ara二字
乎。答。此以a字菩提ra字煩惱故也。如次
眞妄二法。而復各有因果。因位ara二字。即
信・戒・慚・愧善與貪・瞋・愚癡惡也。果位a@mra@m
二字。是慈・悲等順與瞋・恚等逆也。此義見
祕藏記上之 
十二左
又義云。a字所證之理。ra字能
證之智也。因位理智爲ara。果位理智爲a@m
ra@m也 更有方便等者。釋囉字爲眼界等二
句也 於兩眼上置此二字者。或鈔最珍云。
問。兩眼置二字云意何。答。ra字置兩眼。兩
眼二字也。問。胎藏瑜伽記云。心置阿字門
頂印胸表離染字三角印首中置暗字赤色
眼置ra@m三角今經文囉字爲眼界云。又囉
字大空點置之於眼位云。囉覽共於眼觀
之。無胸表離染之觀。何次第相違何。答。經
上下文次第相違。二卷三卷儀軌又不同。尤
可疑事也。先今文者。初觀阿字。次加空點
觀暗字。次觀ra字。次加空點觀ra@m字也。
ara二字。各加三昧點配勝功徳也。但
胸表離染等之觀又一意也。非一準也。儀軌
云。首中百光王。心置無生句。胸表離染字。
安置無垢眼觀身同如來。二卷儀軌無心
置・胸表二句。經轉字輪品。首中暗字。心置
無生句。胸表無垢字。持誦法則品云。首中百
光王。安立無垢眼云云。問。此等説。暗字最
前觀如何。答。自頂上布之意歟。先觀阿字
者。自心布之意也已上或鈔私云。經下邏字大
空點置之於眼位等文。説胸表離染字義歟。
至下尚可悉之 行者當坐時等者。釋俛
頸小低頭等二句也 此有二義等者。大疏
鈔三云。調身修道已上私云。二義者。事・理二
方便也。初義調氣除病令身安穩。後義低
頭守心令智開明也。即是身心自在之方
便也
  一 爛脱
(一)速達心源故(三)此囉字門○故速得成(二)
坐時舌○當處中也(四)如是淨眼○及果報也
(六)非但我如是説○無異也(五)如上所説○故
名眞實也(七)以囉字門等已下如文
光云。師傳亂脱亦大同之。但第四科如是淨
眼至如是見也。第六科以上佛告至亦復異

此囉字門等者。釋而以觀心處等二句也
又坐時舌亦不得等者。亦調氣息之方便
也。若放舌氣即散壞。若垂舌氣亦滯屈。處
其中間即調氣之漸也 以上佛告金剛手
等者。當品終釋云。如上金剛手問佛眞言去
來之相及行果。佛已答竟十八左私云。此結成
圓鏡常現前以上文意也 如上所説等者。
釋無垢妙清淨等二句也 當知此即是等
者。釋如是眞實心等二句也。文次第云。釋
眞實心名文十三右 行者見此眞言道等者。
釋照了心明道等二句也。私云。已下釋以
八識心體淨故六識皆發光之所由也。問。
經云色。釋云識。相違如何。答。色・識同音故
寫者誤書耳。檜尾先徳所持本作諸識皆發
光。是證本也。最可據之 如小乘中説心
意識等者。文次第云。心意識三有大小釋文
十三右倶舍論四云。頌曰。心意識體一○論曰。
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別故名識。復
有釋言。淨不淨界種種差別。故名爲心。即此
爲他作所依止。故名爲意。作能依止。故名
爲識。故心・意・識三名所詮義雖有異。而體
是一也十三左光記四云。論曰至故名識者。
此訓釋異名。梵名質多。此云心。是集起義。
謂理由心力集起心所及事業等○梵云
末那。此云意。是思量義也。梵云毘若喃。此
云識。是了別義也四十三右又新婆沙七十二
解心・意・識云。或有説者。無有差別。○復
有説者。心・意・識三亦有差別。謂名即差別。
名心・名意・名識異故。復次世亦差別。謂過
去名意。未來名心。現在名識故。復次施設
亦有差別。謂界中施設心。處中施設意蘊
中施設識故。復次義亦有差別。謂心是種族
義。意是生門義。識是積聚義等一左至
二右
 大乘
即有別相等者。唯識義章慈恩云。或因果倶説
三。謂心・意・識○眞興私記四云。厚嚴經云。
心意識所縁等云云。楞伽經云。藏識説名心。
思量性名意。能了諸境相。是説名爲識云
云。深密經名心意識品也。六十三瑜伽論
也 
云。
此中諸識皆名心意識。若就最勝。阿頼耶識
名心。何以故。由此識能集聚一切法種子
故。於一切時縁執受境。縁不可知一類器
境。末那名意。於一切時執我我所。及我慢
等思量爲性。餘識名識。謂於境界了別爲
已上私記四
末之二十六
 三縁者。根・境・識也 六自在
王等者。大疏鈔三云。六自在王等者。可見
佛本行集經中龍王偈頌耳。昔見文也已上
密鈔八云。疏所謂六自在王性清淨者。謂衆
生六識猶如寶珠體性常淨。而爲塵垢所
染。若瑩去其垢。即得明淨。一切衆生心源
清淨之時。六識亦皆純淨。即是六自在王如
來也。故佛名經有六佛。所謂眼陀羅尼自在
王佛・耳陀羅尼自在王佛・乃至意陀羅尼自
在王佛。即斯義也三十左花嚴演義鈔清涼第二
十下云。疏十沙字○以大品云沙字門諸法
六自在王性清淨故。即内六處爲六自在王。
心海湛然不礙見聞覺知。湛海猶如不礙
像故現本疏鈔七十
六之二十八
 彼持眞言行者等者。釋
眞言者當見等二句也 人天二是中○更勘
經釋者。文次第云。釋兩足尊文十三右私云。今
釋兩足即爲人天。且以義門分作釋故。更
勘他經論等證文可釋之也。問。何故法身
如來云人天中尊乎。答。此準常途得名。而
實言人天者。陰陽報果是理智境界也。故次
釋云。若離此心性更於諸處見於如來。無
有是處也 所以者何等者。釋若見成悉
地等二句也 悉地有衆多等者。私云。第十
五卷所明五種悉地幷無上悉地等也 或
無量者。或開眞俗二種悉地。或立無量差
別也
雖如是説乃至不死句也者。此釋從此次思
惟等六句。即ra@mla@m門觀也 前於目中等
者。大疏鈔三云。疏云。前於月中作觀a
而觀於心。今受持此ra字令作ra@m字。還如
前小低乃至觀於心中ra@m字也。此之ra字是
相義。上有點是大空三昧。所謂第一無相之
法云云。諸佛以ra@m字無相門爲資財故已上
又今疏異本五智房
所持本
云。前於月中作觀阿字
已上私云。疏鈔所覽本幷古本。目字作月也。
又囉字作阿也。心中阿字。疏鈔所引本作心
ra@m字。疏兩本共作心中阿字。此中疏鈔所
引本以爲勝歟。可勘證本。十四本同今疏
也。十卷本作前於目中作覽字等。問 經云
置之於眼位。釋云而觀於心。相違如何 答。
上既云囉字爲眼界。今復先於眼處加空
點而觀。然後回置心中觀之乎。私云。三卷
胎藏儀軌云。首中百光王。心置無生句。胸
表離染字。安置無垢眼已上此以a@mara@mra
四字如次布置頂・心・胸・眼四處。而今經文
雖説心位a字・頂上・a@m字・眼處ra字。而無
胸表ra字。然今段説ra@m字門觀。即當之歟。
若爾。經文眼字應是胸字。可尋之。又義云。
rara@m二字同布眼界而見心中a字門也
光云。二義之中。後義爲得。初義太鑿。何
者。經言囉字爲眼界者。則能觀無垢眼ra
也。釋言而觀於心者。是所觀眞實心a也。
經・疏本是各別説文。其論何相違乎。且又
三卷軌意在轉字輪品及持誦法則品等中。
豈其無哉 此之囉字是相義等者。密鈔八
云。梵語邏乞灑。此翻云相。上有點者。謂la
邏字上置大空點也。謂la@m覽字也三十一右
云。問。上釋囉字爲眼界句。云以此無垢光
十五左今又云轉此囉字令作覽字。上下
共合是塵垢不可得rara@m字。何云la字是相
義乎。答rala同音故字義相通也。例如五字
明中第二vi字釋無縛三昧也已上光云。故
和上言。ra字所見萬徳是有相也。la@m字所見
諸法無相也。而實即無相相・即相無相。只
作次第説耳 即是諸佛等者。光云。故和上
言。此還同第一無點a字位。即無住處涅槃
之體也
若欲廣大智乃至不思議業者。此釋若欲廣
大智等六句。即上la@m字觀功能之文也 謂
一切三乘等者。私云。正釋或起五神通句
也。一切三乘等者。出世悉地也。下至五神通
等者。世間悉地也已上光云。若就極處論之。
上廣大智身是出世成就也。今一切三乘等
世間成就也 如神通有多種等者。私云。此
五乘神通等也。不必定入定入印經等中。説
多種神通。如第一卷鈔勘也。亦如第十五
卷所釋五種神通等也
  一 爛脱
(一)如用日光等彼螢火也(三)持明者謂持誦人
○亦不可得(二)此即是入○持明仙也(四)經意
言已下如文
持明者等者。正釋成就持明等句也 長
壽謂等者。正釋長壽童子身句也。不動使者
念誦品云。能令己身如十六童子髮十五右
南海傳第三云。童子始從胎内至年十六。
長年則身久存十七右 經意言等者。正釋眞
言者未得等二句也
眞言智發起乃至佛已答竟者。此釋眞言發
起智等十二句也 以入覽字門等者。即釋
眞言發起智句也
  一 爛脱
(一)眞實之智(三)如是眞言之智○無上道也
(二)故經云離一切相則名諸佛也(五)悉地成就
是作業
成就
(四)如上金剛手○佛已答竟
如是眞言等者。釋是最勝實知句也 一切
諸佛等者。釋一切佛菩薩等二句也 法花
大長者等者。私云。此信解品意也 菩薩救
世者等者。釋由是諸正覺等六句也 乃至
由此行等者。釋故得無上智等二句也 經
云離一切相等者。私云。淨名經文也已上
云。此未審鈔主指何許文也。故和上引大
品經。今考無文。此出羅什譯金剛經。彼曰。
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七左 悉地是眞言
等者。光云。故和上言。此釋品題。悉地者。第
一無點a字也。成就者。a@m字等作業修行也
 如上金剛手等者。私云。義釋以此一行餘
文置次品初。今可讀爛脱乎。但準上第六
品終云右得悉地品竟。是亦當品結文也已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四十一
  此卷之中頗削之。是由其舊本未出草
藁。文旨叵通。恐後學者或惑。而不顧傷
牛之誚也已。況乎此卷本經本疏説宗大
事。而非未禀承者所知。是故至其文處
間標更問以諭後生。可畏君子庶曉厥
趣。維時寶永第三丙戌初冬。挑三更之釭
校斯一册了。慧光識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四十二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十二卷之餘釋經三轉字輪
漫荼羅行品
轉字輪漫荼羅行品第八者。此有來意・釋
名・入文解釋三段。初來意者。密鈔第八云。如
上金剛手初問佛。佛從初至竟皆合此問。
中間他語間斷。今佛騰前意而答之。故此
品來三十一左私云。金剛手初問佛者。第一卷初
九句問也。一部始終答此九句之中。息障品
已下至成就悉地品。則就支流三問答之。
望九句問故云中間他語間斷。而今乘前
九句問而答也。問。若爾九句間中答何問
乎。答。此第七句及彼行修行句之答也已上一
義也
此上已説覽字門等觀行。而今又委説之。故
此品來是亦一
義也
以上二義見次下文已上光云。
故和上言。從上品所明aa@mrala@m等觀行
至此品。皆九問第七及彼行修行句之答也。
但上品説a字妙體。今品説此a字所變百
光遍照之義。即是周遍法界義也。轉一字
成多字。變一音成諸音。故此品來。次釋名
者。密鈔八云。經轉字輪漫荼羅行品者。轉謂
旋轉。即旋陀羅尼。謂行者若見阿字。當知
説菩提心義。乃至若見長噁字。當知顯方
便之力。若見迦佉乃至娑訶等二十八字。當
知皆是慧門。若見伊等。當知即是三昧門。
若見仰等五字。當知即顯大空之點是成
佛義。若行者了達是義。則能入一切陀羅尼
義。名之爲轉。字即文字。即此字門安布旋
轉無礙。猶如於輪。名爲字輪。輪是其體 轉
是其用。攝用擧體。皆持業釋。故名轉字輪。
漫荼羅名義如上已釋。曼荼羅是通名。以別
揀通。轉字輪之漫荼羅。作依主釋。行者造
作。亦通多義。轉字輪曼荼羅之行。亦依主
釋。故名轉字輪曼荼羅行三十一右光云。故和
上言。轉有二義。一轉惑摧破。二周遍法界。
此是二義共爲曼荼羅也。法界諸法一一無
非如來内證法門身。故於諸法上各轉此
字輪也。行者修行此義即身成佛。故云行
也。即身成佛而有四重。一修生即身成佛
成就
二本有即身成佛悉地出
現品
本修不二即身
成佛成就悉
地品
四絶待即身成佛轉字輪品總而言
之。當品諸法法爾如是住位安立萬法。而
以一一是法性身故。云轉字輪品也。後入
文解釋者。私云。十卷本自此品爲第七卷
已上光云。故和上言。此中牒經多是未會。
少同治定。得意可讀
如來復觀察乃至現法之樂也者。此釋爾時
毘盧遮那○住甘露生三昧也。經文有二重
觀察。上總標。下別釋也。謂此大會即一切
衆生故。具縁品釋云。此中大會即是法界曼
荼羅所攝應度衆生三之
十六左
 亦有意懷。義釋
九作亦有意趣四十左光云。故和上言。佛知
各各法性法門。而欲説其自性字輪體。故
云意懷。意懷者本懷也 一切世間者。即三
種世間也 甘露生三昧者。光云。明本經作
甘露王三昧。故和上言。若忘法性唯見事
相。是名麁法。以喩毒者。謂衆生著取之。如
飮毒也。若知即事而眞字字實義。是名妙
法。以喩甘露。則行人了達此義。如服甘露
也 如來現法之樂者。密鈔八云。疏如來現
法之樂者。即如來力無畏不共法等大涅槃
之樂也。即前經云逮見如來句乃至佛無過
上智等三十二右光云。自證萬徳只是法界現
前諸法。而於此法常自受樂故。云現法之
樂也
從此定起乃至不可破壞也者。此釋時佛由
是定故○莎訶也 然明及眞言等。文次第
云。眞言與明妃同異文十三右記問八張智證
云。然明及眞言有殊者。若從心口中出。名
爲眞言。身分生。名爲明也。言從身分流出
光明。其光出字。是身字光輪也。眞言可撿
已上密鈔八云。若爾。何故經言從三昧起
説此明妃。豈非口説耶。釋曰。雖從身現。即
是説故。此即名爲身説。如楞伽經云。或有
佛刹瞻視顯法。或有揚眉。或有動睛等。
令諸菩薩得無生法忍。亦身説也。又欲顯
法離於言故。故説身現名之曰明。欲顯
無言不礙於言故。從口演名曰眞言。是故
明與眞言體無異也三十二右 由増長義故
等者。文次第云。釋妃義文十三右密鈔八云。
疏由増長義故女聲呼之者。謂此明妃能増
益生長行者功徳法。故女聲呼之。梵云vi
dya儞也二合此是男聲。梵云vidi儞。即
是女聲。倶譯云明。由隨増長義故加以妃
言也三十二左問。今妃是尊重之意。何云増長
義。答次下釋云。妃者如世女人能生男女
令種胤不絶。此明能生一切如來所有功
徳。故義云妃也二十左 如上金剛手等者。義
釋九云。如上金剛手奉初問佛。佛從初至
竟皆答此問等四十一右 復騰前意者。光
云。即九句中第七及彼行修行句意也 如上
覽字門義等者。指次上品終文所説la@m字門
也 今依前等者。即依前九句問復説之也。
此品來意前出二義。即此超間・隣次之兩意
也 欲令衆縁等者。此爲其上略説la@m字門
等而作衆縁故。云欲令衆縁具足等也
伽伽那三迷等者。義釋第九云。gaganasame
apratisayesarvatath@agat@asamant@a@dagatega
ganasamevaralak@sa@nai四十一右 阿鉢羅底三
問之等者密鈔八云。疏阿鉢羅底三迷問之
者。令問此眞言句義幷字義。若句義者。如
第三疏中釋爲無等無對之義。謂此明妃出
過一切語言譬喩。無有一法可爲倫匹。故
云無等。若字義者。阿是一切法本不生義。跛
是第一義諦義等三十二左私云。此釋引上香
水眞言句義經第一
疏第四
而解今阿波羅底三迷句
義也。彼句義即云無等無對。且又自釋字
義。言以此等句義字義而可明其義故。今
云問之也。尋云。今此諸句多同彼香水言
句義。云何局此一句而勸問耶。況又次釋
云。謂此無相無礙之法於空無量無礙無所
不遍。然復有異義所以者何。若一切法直
爾如空者。即是無過患無功徳。即釋伽伽
那等第一句義也。又曰。今此中雖無相無礙
猶如虚空以上躡第一
句起第二句
而具一切如來眞實功
徳無所不備乃至雖擧此空爲況然有無
量無邊離相之徳。非虚空所能喩也。此釋
阿鉢羅等第二句義也。又曰。此功徳者此攝第
二句即是等於如來等。即釋薩嚩怛多掲多
第三句義也。此皆別釋句句。何爲問餘釋
乎。答。雖釋次第相連之義。正論句義之時。
阿跛羅底等一句與上香水眞言同。故今讓
彼云問之歟但些些疑問智證云。轉字輪品
釋云。阿鉢羅底更問三曼荼奴羯底更問伽伽
那三迷更問句義。
已上。文
此三句更問如何已上同雜鈔
云。阿鉢羅底問之三曼多奴羯底更問之伽伽
那三迷更問句義。
已上
記問八張同作云。第三句者。
指上眞言第三句也。私準大義。以成菩提
爲三句已上私云。準此等釋。今阿鉢羅等句
下問之者。蓋非謂句義等。是令更問其深
義也。謂經説此眞言凡有六句。然除第一
怛姪他句。自餘五句以表五轉等法門故。即
令更問其意。爾乃句句皆置更問之言。是
故次釋中第三句注更問。又第四句注更問
句義。猶可尋之。此眞言缺第一句釋。第十
注釋結大界眞言云。奴讓多敬也。是一切諸佛
之敬。前所念令憶
念也二十二左。光云。鈔主所覽本誤。現流印本作教也是
一切諸佛之教等。最是可也。况又今怛姪他與彼奴壞多。
其梵文別。勿漫會釋。今依心經梵本。tadya
th@a他。此云所謂。又大佛頂句義注即説呪曰
若今除
第一句自餘五句以配五轉。則五句如次東・
南・西・北・中五佛三摩地也。但第一句空也。
第二句不空也。第三句不二也。第四句亦不
二也。第四句還歸空也。第五句示無礙力
也。句句悉含深義。故皆云更問也 伽伽是
行義等者。私云。先指次破壞者。初ga字行也。
ga字無行也。即以無行破有行故云爾
也。是即以下字字義破上字字相。十六玄
門中多字破一之義也 次明第二句義者阿
鉢羅底三迷句也。經文注雖言第三句。除
怛姪他句故云第二也 第三句者。薩嚩怛
多掲多句也 次復言等者。第四句也 
中云無礙力等者。伽伽那三迷句義也。大空
者。即無礙義。故云此中也。又義云。釋第
六句義。即勝願相也。願力堅固能通法界故
云無相願也。又義云。非是釋第六句。還釋
上眞言名字無礙力義也。但略第六句釋。是
總結無別義故也已上光云。三義之中。初義
未快。後義順文。如第二義即在文外。何
者。名必招體。豈句義無其意。今案。無礙名
總渉諸句。力言殊在終句。然乃總結而釋
名字。應知次後兩義竝存而是可也
佛於三昧中乃至衆徳不具也者。此釋善男
子以此明妃○能滅除衆苦也
  一 爛脱
(一)不可破壞也(三)佛於三昧中○身現曰明
(二)以此善男子○能苦除滅者(五)言此明妃者
○現法之樂也(四)妃者如世女人○義云妃也
(六)行者修眞言行時已下如文
光云。又有師傳亂脱。而今出之以授後生
(一)不可破壞也(三)佛於三昧中○身現曰明
(二)以此善男子○無二境界(五)由是力故○現
法之樂也(四)妃者如世女人○衆徳不具也
(六)時毘盧遮已下如文
口説名眞言陀羅尼男聲也者。私云。最珍鈔云。
問。眞言陀羅尼男聲。身現名明妃之意何。
答。眞言陀羅尼口輪説法也。是慧也。以慧爲
男也。身現名明妃者。三昧所發身光之中
現字。以三昧爲女也已上 明妃如來身無
二境界者。密鈔八云。疏明妃如來身無二境
界者。明妃即上眞言句也。無二境界者。明妃・
如來無二相故。謂如來者。即是等空三昧。即
是無勝三昧。即是同至所住。即是勝願聚。此
多法名之爲身。故云明妃如來身等。又此
明妃從如來身任運現起。即如來身爲能
現。妃爲所現。此之境界畢竟無二。若不悟
此理。無由成佛。何以故。見二境界故二十
三右 一切衆生身口之苦者。義釋九作一切
衆生身口意之苦四十二左
時毘盧遮那乃至皆是上首也者。此釋時毘
盧遮那○上首執金剛言也。私云。以上説三
世無礙力明妃。示出生功徳之義。自下説轉
字輪曼荼羅之相也 時毘盧遮那等者。義
釋九曰。時毘盧遮那世尊。尋念諸佛・我始
初不生・金剛執力故。告上首執金剛言四十
三右 我本初不生者。a字門也。意曰。以a
字門加持諸佛及執金剛等。令成無二之
體已。然後旋轉無窮成一切字輪普現色
身也 由不生故等者。義釋九作本來不生
故由與諸佛無二體故四十三右 以不生加
持之等者。又九云。以不生力加持之也。一
切皆入阿字門。即是無二之體也。如是思念
已。方告上首諸金剛也。上首者。非但祕密
主而已。十佛刹土諸執金剛皆是上首也同上
  一 爛脱
(一)以不生加持之也(三)如是思念已○祕密主
(二)一切皆入○無二體生而已(四)十佛刹土已
下如文
光云。師傳亂脱。第二科終而已二字。屬第四
科初。文義具矣
諦聽善男子乃至住彼前也者。此釋善男子
諦聽○普現其身也 此一字中等者。義釋
第九云。此一字中入一切字。一切字中入此
一字。於一切法旋轉無礙也四十三左 如世
人之輪等者。文次第云。釋輪義文十三左
云。世人之輪者。此如世間所用者也。次世
間之輪者。此如輪王所得者也已上光云。此
義未快。二段喩況只是一種世間所用輪也。
但初釋旋轉義。後明摧破義也 漫荼羅是
清淨義等者。第十五云。漫荼羅是具種種徳
義。即是如來祕密之徳。如是祕密之徳。如
蓮花開敷而自莊嚴三左又第十四云。毎三
部隨五字輪而轉。隨義相應之相。前言漫
荼羅。今云輪者。即是漫荼羅義六右私云。今
言清淨義下更釋之者。指第十五蓮花開敷
義歟。凡漫荼羅名義。經第一・疏第四明之。
所謂輪圓・發生・聚集・無比味・無過上味等義
也 品廣者等者。私云。蓋梵本品字下有
廣梵語。次上已云漫荼羅行品中廣。今指此
文也 此中之義者。義即所詮義理也 只是
一分之名者。名是能詮名教也。此名一分即
今一品是也。文略義廣分滿不二之意。故云
品廣也。又義云。廣者。漫荼羅體即周遍法界
遍一切法門。三十一品皆同詮此廣大曼荼
羅義。品者。一分義也。然彼大曼荼羅有無量
門。即今三十一門義趣不同。斯是一品其一
分義。故云品也已上光云。二義之中。前義可
見。今案。品者一種字輪名也。廣者法界字
輪義也。此是一種・法界。二而不二。不二而
二。故次下注言言略義廣也 一分之經者。
指此一品。是即一種字輪之體。故爲一分之
名也 諸品皆云等者。準此一品。三十一品
皆可云品廣也 即是言略等者。言名一分
故云品。法門無盡故云廣也 本不生者等
者。私云。此文還釋上本初不生經文。是爛脱
也。一義云。非是爛脱。即當眞言門修行等
文。是未會也。經直云眞言門。釋義牒本不
生。皆是a字門功徳也 住彼前者。即當普
現其身也
爾時執金剛乃至平等之法也者。此釋爾時
執金剛○歸命證空者也 爾時執金剛等
者。私云。此牒未會文也 金剛旋下者。諸
佛智印即五股五剛杵也。謂如擲於虚空
還來地中等。是旋下義也 下金剛蓮座者。
此菩薩下於座也。謂以金剛杵爲蓮花臺。
故云金剛蓮花也 問。再治經無擲杵之
意如何。答。旋轉之言含其義乎 歸命菩
提心等者。以下六句讃梵本。出小野僧正大
日劍印中。最極祕也。慈覺・慧運・宗睿三師録
所載毘盧遮那如來菩提心讃是也。私云。今
此六句之中。初二句歸命菩提心爲因句。就
中初句本有菩提心。後句修生菩提心。次二
句歸命大悲爲根本句。後二句歸命方便爲
究竟句。就中初句因方便。後句果方便也。又
義云。今六句有五箇歸命。如次中・東・南・西・
北之五轉也。初三易知。先造作者。西方證菩
提也。是先成就果人。故云先造作也。證空
者者。即北方入涅槃。故云證空也已上光云。
此是二義果歸一致。何者。三句五轉只是開
合之異也已 如上云此心等者。此指住心
品所説。即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等文意
也。又義云。是指次上成就悉地品摩訶薩等
文也 其地地等者。十卷本作即是地波羅
密也已上即十地十波羅蜜也 重言歸命頂
禮等者。釋論疏一云。以前所攝無量衆命
傾依滿足大法王故。將命歸者表敬極故
四十六右又云。四生所尚莫過於身。五體之
中唯推於頂。以頂輪展敬。表龍樹虔恭。禮
申三業歸依意請三通加護三十五左私云。
此六句文。或云歸命。或云稽首。或云頂禮。
其語雖異。其意同也
  一 爛脱
(一)恭敬深至故爾也(三)如此歎佛已○先歎佛
(二)空證即是○平等之法也(四)白佛言世尊
已下如文
又説云光云。故和上用此
亂。文義倶有便乎
(一)又更禮拜也(三)重言歸命○先歎佛也(二)
證即是○平等之法也(四)白佛言世尊已下如

如此歎佛等者。此釋下段經文祕密主如是
歎已等也
白佛言世尊乃至成就妙果也者。此釋而白
佛言○眞言修圓滿故也 一切衆生故等
者。義釋九云。哀愍我及一切衆生故。願哀
愍我及護念我。及爲利衆生故。法王者。於
法自在故名爲王。爲法王哀愍我故。護
念我故。爲利衆生故等四十五右私云。若依
此釋。可讀爛脱
(一)一切衆生故(三)法王者○名爲王(二)願哀愍
我○利衆生故(四)爲法王哀愍已下如文
又義云。當段言白佛言世尊○爲利衆生故。
是未會之經文。即當治定本祕密主如是○
爲利衆生故。然乃不可讀爛脱也
  一 爛脱
(一)及爲利衆生故(三)如説修○圓滿故(二)願佛
更説阿字輪也(四)圓滿者以下如文
光云。故和上不用此亂。不用而可。臨文可

次佛告祕密主言○非彼心境
所及也
者。此釋如是説
已毘盧遮那世尊○本寂無有上也 佛告
祕密主言等者。此牒未會文也。義釋九云。
佛告祕密主言。我本初説。諸佛最勝。世所
依名稱號四十五左私云。我初即當我一切本
初。諸最勝佛即當本寂無有上。世所依稱號
即當號名世所依也
  一 爛脱
(一)法花亦自歎也(四)本初即是○説法意也
(二)如梵音云我者○所依止也(五)稱號者我覺
○亦無比也(三)又此中我○更問也(六)本寂無
有上以下如文
又説云
(一)法花亦自歎也(四)本初即是○更問(六)世所
依者○爲一切依也(二)然更有深意○即本不
生義也(七)此常住不生○所依止也(五)稱號者
我覺○有如是名也(八)説法無等比○亦無比
(三)又此中我○更問也(九)本寂無有上以下
如文
如將説法花等者。私云。最珍鈔云。方便品寄
言絶言之歎歟。其智慧門難解難入等。尤可
引同也已上 本初即是壽量義更問者。文次
第云。擧我本初爲壽量文十三左記問八張
智證作亦
名更問
云。本初即是壽量義更問者。佛住諸
法本不生理故無生滅。壽量常住。凡夫妄
想無生滅中計有生滅。故壽命無常。此義
通該一切三佛。智人易知已上密鈔八云。疏
本初即是至更問者。此本初一字應是阿
字。阿者即本初義。如上第五疏此依十四卷義釋
若今疏則第七卷
云。如梵本阿字。有本有聲。本是一切諸字
之本母故。初者在一切諸字之首故。由此
出生一切諸法。亦即壽量義也。故云本初即
是壽量更問也三十三左光云。本初是本覺處。
然諸佛自證三菩提必歸此處。是名久遠實
成。故云即是壽量義也。注言更問意。只在
於此乎 如一切草木等者。私云。如此一切
事法所依即a字本不生體也。雖是似擧譬
喩。而實諸法皆是一a字也。即身義意思之
 此有多問。義釋作此有多門。最佳 
云自歎等者。密鈔八云。謂梵音云我者。即牒
梵音我字也。我字梵音麼麼。即此麼字帶阿
聲呼。即是我本不生。以本不生故。即是本
來常寂滅相。故云雖云自歎即説法也三十三
私云。注言案本者。ma字本音即阿字故云
爾。又義云。此可案梵本之意也。我梵語即
ma字故。即如次下云此本字中即有阿聲。本
字者即指梵文也已上光云。後義得矣 凡
一切不了内證等者。文次第云。不了内證
祕密法皆是外道文十三左私云。内外二種外
道義。如第一卷終外道不能識文下委明也
 又此中我ma字等者。記問八張云。亦是歎
中説法更問者。若約ma字門。一切諸法我不
可得。佛本離我人等相故得無上。得無上
故説法。無上是眞我也已上私云。又此中我ma
字者。十四本全同之。十本無ma字 摩聲
即是不生義者。ma字我不可得義也 此本
字中即有阿聲等者。私云。本寂之本即本不
生義。故云即有阿聲也。或又本字梵語ma
字。此ma字中有阿聲故。即云即有阿聲歟
已上光云。此是二義並是臆解。不足觀耳。故
和上言。經言本寂者。謂不生不滅本性寂。
za字也。此za字中亦有a聲。故釋云此本
字中等也
  一 爛脱
(一)諸惡永滅故云寂也(三)此阿字即是一切佛
心也(二)今佛偈中○此阿字也(四)以此字本初
以下如文
今佛偈中等者。私云。此四句偈雖自歎徳。
而只説此a字門義故云爾也 當引深
密者。些些疑問云。又注云當引深密經。此意
如何已上私云。智證處處作如此疑而未決
也。今勘五卷解深密經。無引而可證文。更
可考之。但然佛以加持力已下明鐵塔傳來
之意也。然乃當引深意之義歟。此外更可
有深意也
  一 爛脱
(一)當引深密(三)然佛以加持力○即爲希有也
(二)云本寂者○心境所及也(四)由加持故已下
如文
然佛以加持力等者。此釋下段經文時佛説
此伽他如是而作加持等也 令金剛藏等
者。密鈔八云。然佛以加持力等者。釋通妨
難也。謂有難云。上云今説自證之法如飮
水者冷熱自知。云何金剛手等皆知之耶。故
此通云然佛以加持力等三十四右私云。金剛
藏者。金剛手之異名也
由加持故執金剛乃至修行轉也更問者。此釋
時佛説此伽他○於阿字門一切法轉也 由
加持故執金剛等者。私云。自下佛作神力加
持已。出現金剛座令大衆見之也 最珍鈔
云。別現座歟。誰坐其座乎。答。現衆寶莊嚴
之座。表示如來功徳莊嚴也。何必有能坐
之人已上但現座處是曼荼羅壇也。即爲説
轉字輪曼荼羅行現此座也。然後從身毛
孔中出生字輪轉爲佛身也。凡此座方形
如生身金剛座。是a字門體也。方形四方具
足之義。是含衆徳義也。次下四義即四種a
字之意也。問。今座菩薩金剛等現之乎。答。
不爾。是如來所現也。問。釋云諸金剛菩薩
即能現菩提座也已上若爾如何。答。經云執
金剛者及諸菩薩能見勝願菩提座已上菩薩
金剛只是能見之人。而非其能現也。故次下
疏文云。如上佛爲菩薩大衆現金剛座二十
四左若爾。今言金剛菩薩即能現菩提座者。
現字恐應是見字歟。或又爾時下可有爲
字歟。可尋證本。光云。今案經釋。此座諸
金剛菩薩由如來加持神力而所現也。故釋
云。謂佛説此偈已。以佛神力加之之者指諸
金剛菩薩
如彼般若佛假神力而令
舍利弗須菩提説般若也
爾時諸金剛菩薩即能現
菩提座也。此上經文所謂從金剛蓮花座
旋轉而下之所表示也。若非爲此。何乎即
上釋彼金剛座云。金剛即是諸佛智印。此佛
智印大漫荼羅之臺。故有所表也。舊義所
引經文言能見。此見字古多與現字相通。
若爾。還可以證今案。又引。釋文言如上佛
爲等。此約能加持邊亦爲佛所現也。又次
下釋云此座即是如來等。此如來其義兩向。
若就能加持。則能現佛也。若約所加持。是金
剛菩薩修證出現之如來也。尚究此菩提座。
則次上品云摩訶薩意處説名曼荼羅是也。
又初品云菩薩之身爲師子座。當知能現菩
薩即所現座處。畢竟不二也 此座者但以
等者。私云。以下釋出現此座之所表也。此
座即a字金剛地輪之體也。今出現爲諸佛
所依座處。座處是曼荼羅壇也。是即後地以
前地爲基之義也 然西方名此座等者。文
次第云。名座爲滿荼文十三左 是堅固義
等者。今此四義如次a@aa@ma@h四點功徳。堅
固是a字。東方菩提心義。不動即@a字。南方
到金剛實際義。無比是a@m字。西方成菩提義。
周遍即a@h字。北方遍入一切輪義也 今現
此菩提座等者。密鈔八云。疏亦如酪中現酥
等者。謂於酪中現知。生酥・熟酥・醍醐諸味
共住一處而不相離。佛座亦爾。一言滿荼。
即於其中現知。堅固・不動・無等・無比之義
共在其中。雖具種種之義周遍法界。然以
大願爲體。故經云能見勝願佛菩提座三十
四右記問八張云。座義更問者。如乳酪中現
酥醍醐。一切諸法共會一心宛然具足。是爲
座義。釋之可尋已上私云。今此酪中現酥等
意。即曼荼羅無比味義也已上光云。亦如酪中
等者。此喩文有堅・横二義。即是曼荼羅壇自
證・化他二門。若自證壇。四重聖衆共會一
心。譬如酪中有五味也。若化他壇。四重衆
聖次第引攝。譬如酪中現酥乃至現醍醐
也。注言更問意。只在於是乎 佛虚空等
者。此明如來因行及果徳悉與此座無二無
別也 一切分別。義釋作一切分別戲論
九之 
四十七右
 如是修行等者。即示因行方便與
此座是本不生a字妙理相應無二也 不
離如是妙理等者。密鈔八云。疏不離如是妙
理等者。即指此座猶如虚空離一切分別
戲論。若直就字門。即阿字也三十四右私云。此
方形座即a字門本不生形體。故云妙理也
 如行行者等者。即示果徳亦與理相應
也。謂如行不離理。果亦如是也。問。經言
世尊行。疏爲諸菩薩行。相違如何。答。如來
因位信即是菩薩行。如第一云毘盧遮那本
行菩薩道本之七左即此義也 于時佛諸支
分等者。私云。自下説如來於一切身分現
阿字也。以此一字能出現諸尊也 經靜
慮思惟者。此定・慧二法也。思惟亦云觀即慧
也。如止觀爲定慧也 謂遍佛身分等者。
義釋作謂遍佛身分皆現此阿字等九之四
十七左
以下義勢當相連者。如上以a字爲二乘
及人天等定慧壽命。亦以此字爲一切種
指。此種子・所依・救世者等。云以下義勢相
連也 如壽一字等者。大疏鈔云。a字爲
世・出世間一切妙業命已上密鈔八云。一切
世間出世間功徳等者。若離阿字本不生句。
一切世間出世間若定若慧不得増益。若就
字門談者。定即億伊等三昧。慧即長聲阿字。
若離阿字本不生。即長阿之慧・億伊等定不
得増益成就也三十四左私云。同現者結上
也。如上由a字現菩提座。今亦通現諸徳
也 即爲彼命者。如人以氣息保命根。a
字即出入息故爲命也 復阿字是等者。文
次第云。明以阿字爲一切字種子所以文
十三左種子者。執持引生義也。謂依阿字執
持諸字而又引生之也 末後云現者。此
就未會經文。再治經本無現字也 此正
是阿
字眞
言門
等者。十四卷義釋第九云。南莫三曼荼佛
引敬禮普遍佛等也是正
是阿字眞言 四十八右
十卷義釋第九云。
南謨三曼多佛陀南敬禮普
遍佛等
此云是阿字眞
言門 已上
私云。
中院本幷五智房所持本同十四卷文也
善男子此眞言者等者。此釋善男子此阿字
等文也 從此阿字門等者。記問八張云。阿
字門一切轉者。可見住心品中菩提心爲因
説云何此心菩提生句等已上
是故祕密主眞言門乃至阿字之門也者。此
釋是故祕密主眞言門○當勤修習也 欲
見諸佛等者。今此七句合爲五點功徳。初一
句發心。第二句修行。第三句證菩提。第四・第
五二句涅槃。於中第四句内證。第五句外用
也。第六・第七兩句方便。就中第六句身方
便。第七句心方便也。私云。今此七句總之則
成阿字門功徳也已上光云。故和上謂。第五・
六・七三句並是中方方便也。又治定本但第
七句有者字。此以一者字貫通上諸句也
 那羅延菩薩者。光云。那羅延是大力義乎。
若爾。今言那羅延菩薩者。謂大力菩薩。即
常在人天受勝快樂地上諸大薩埵也
爾時毘盧遮那佛乃至未記更問之也者。此釋
爾時毘盧遮那世尊○作諸事業也。私云。十
四本義釋。從此章以爲第十之卷也。上來
説轉字輪之相。自下釋曼荼羅行也 如前
已廣説等者。指具縁品也。然此中有二重問
答。初直問答重説所由。問意云。上具縁品已
廣説敷置曼荼羅位。然今品重説何乎。此有
多義下即答説也。此中有其四義。一爲開
發一類衆生。謂爲未聞前品衆生。今始説
之。二令前已下爲愚鈍者。謂有癡鈍衆生
雖前聞之未明了故。今更説之。三前雖説
下約尊位。謂爲令諸尊位地周備也。前未
説四大護院等。而今具足説之。故云爾也。
四又前下約形像。謂前未委説。而今品説
彩色等相也。後何故下問答散説所因也。
問意云。若爾。云何於一品中不盡説之。而
分析之散在説之。於此下是答説也。此中
有其二義。一令樂法機起珍重之心也。若
一具説。還可有生憍恣之意。漸漸説之。起
珍妙之想也。二復次下爲説事法即法性
之義也。謂前但説事相。今更復説種子字
等。而令事法爲法性也 一一與三昧等
者。密鈔八云。疏一一與三昧神通相應者。三
昧定也。神通慧也。三法相順則與理相應○
故下疏云。先須住此三昧以相應之智而
運布規量。故云與三昧神通相應也三十四左
私云。此中言三法者。一圖繪。二定。三慧也。
此三法相應必成就之也
  一 爛脱
(一)三昧神通相應而説之也(三)彼阿闍梨一切
智門○亦令致損耗也(五)次當知方所者○所
得便也(四)次禮一切佛者○眞言之體也(六)
禮已在壇○不令妨礙即得也(十一)如是作已
阿闍梨○體一門異也(八)如上引繩○定方所
(十三)如上無二相應形○即是性空形也
(七)如上所説○皆如上
説也
 (二)然大日如來○未具
故更説也(九)次定方竟○未記更問之也(十七)
云復次毘盧遮那○即轉爲佛也(十九)此有二
種阿利荼○用此印也 (十八)第二下赤色○餘
方便準前
此爛脱至第二十一科而畢。其第十二右
同上十四二左十五二右十六二左二十二右
十一初右七科在第十三卷
又説云
第一科至第十四科全同前義(十五)經云復
次毘盧遮那○即轉爲佛也(十八)此有二種阿
利荼○用此印也(十六)第二下赤色○餘方便
準前
此爛脱至第十九科而畢。其第十二右十二
十四二左十七初右十九二右五科在第十三

前義二尊於赤色中論之。今義二尊於黒
色中釋之。但下黒色經文云。寶冠擧手印
已上爾乃以後義爲宜歟。此内又有重重小
科爛脱。更可悉之。私案云。今此爛脱不可
及必用之。只無爛脱可乎。謂第一科至第
九科爛脱。經・釋聊似前後。互錯釋之。非是
爛脱。次第十科以後。當卷與次卷相連用
爛脱。是又不爾。下文云。經中從定線位語
竟至定色以來。解由未明了未記更問之也
二十八右
又第十三卷云。次金剛有情金剛執我加持
者○以上當在五色之前。義猶未了。更問
二右此意。定線文者。經東方申之至周於
北方是也。定色文者。經次作金剛薩埵至
作諸事業是也。此是二段解釋未明了故。
令更問之。是以第十三卷至五色第三黄色
下。還牒釋上經文。而自云當在五色之前。
何必用爛脱乎。若順疏釋。則總以此次金
剛有情○於第三院下色也。可安經云復次
毘盧遮那我加持彼印等文次上也。故兩本
十四本
十本
義釋如此列之。如下引之
光云。又有亂脱。而今出之以流後裔
(一)相應而説之也(三)彼阿闍梨○亦令致損耗
(五)次當知方所者○所得便也(四)次禮一切
佛者○眞言之體也(六)師禮已在壇○不令妨
礙即得也(十)如是作已阿闍梨○體一門異也
(八)如上引繩○定方所也如上(十二)無二相應
形○性空形也(七)如上所説○皆如上
説也
(二)然大
日如來○未具故更説也(十四)次定方竟○未
更問之也(十六)經云復次毘盧遮那○即轉爲
佛也(二十六)此有二種阿利荼○用此印也
(十七)第二下赤色○餘方便準前
此亂脱至第二十八科而畢。其第九二右
同上十三二左十五同上十八初右十九同上
同上二十一同上二十二同上二十三同上二十
二右二十五同上二十七同上二十八二左一十
四科在第十三卷
彼阿闍梨等者。即當治定本彼阿闍梨○稽
首一切諸佛也 如上已説者。指次上品也
 中心者。即心中也。故十四本作心中也
運布者。私云。此以運心而布置尊位也。謂
欲拼壇位之時。先運心禮諸佛也 凡合
繩等者。謂合繩之法也 當令得所者。此以
五線均等名得其所分也 不得太緩者。五
線亦均等引合之而縒之。無復一線不均
等也 若不調等者。釋内心相應也。謂五
色線即是信・進等五根。五根若不調者。必於
道有妨也已上光云。今言若不調等者。非
是必指内心相應。只是不令得所而令太
緩等也。何者。今以即事而眞爲其宗故。又
明内心相應。已見次上釋也 若用時等
者。繩若斷絶。則令行人致損耗也 次禮
一切佛等者。密鈔八云。疏次禮一切佛等者。
謂阿字眞言之體。即是諸佛之體。何以故。今
此阿字即能作諸佛事乃至普現色身等故
三十五右第五云。然後阿闍梨至道場門前。普
遍運心稽首頂禮十方一切諸佛。亦如上
説。然後持五色線。向漫荼羅位立而頂戴
之。次觀自身作毘盧遮那十四左 師禮已
在壇等者。釋東方申之○周於北方也。私
云。定拼四方四隅及十字界道。如第五卷
具縁品也。但上先拼東方。次南方。次西方。次
北方也。今東・北・西・南次第拼之也。問。上具
縁品經文云。東方以爲首○如是南及西終
竟於北方已上又今品經文云。東方申之。旋
轉而南。以及西方。周於北方已上兩品同是
東・南・西・北次第。而今疏何違之。答。十四卷
義釋。阿字眞言之體也次下云。此處拼壇準
經疑。疏説左宜審問十之二右今疏無此十
三字。此後人加此疑乎。今謂。是順轉・逆轉
兩義也。右轉者。中臺之尊右方轉故云右轉
也。即是順轉非逆轉也已上光云。今案次下
釋文云凡定四方等。則經・疏意是同但具縁品
經疏與今
各別
更問
凡作曼荼羅法。先定方隅。此時引繩
準定空位。所謂先絣虚空中曼荼羅是也。
次安立界。此時下繩拼地界也。然其拼人
則是順轉。又其拼界是乃逆成。是知經文只
説拼人旋轉次第。而示拼界東方一邊。疏文
具説旋轉次第四方界位。但至定拼四隅。
經・疏倶是太略。況復此有本地自證加持隨
他等義。誠不得口授。何其通曉之。故注云
云更問。而令求其面傳也。餘雖不肖。辱得
嫡承。凡百君子要決來問 定乾巽隅竟
云云更
問也
者。密鈔八云。疏即定乾巽隅竟更問者。
謂師在巽隅。弟子至乾隅。即是定東南・西
北隅竟。更應艮坤相對。此中無之。故令更
問。不是令後人更問也。謂當期善無畏阿
闍梨爲禪師顯示。至此有所未盡。或令
例準。或有別意。禪師囑付智嚴法師。問於
無畏三藏。故云更問也三十五右 阿闍梨復
於瑜伽等者。釋次作金剛薩埵○置曼荼羅
也。第五云。行者若行阿闍梨事時。即應以
自身作毘盧遮那。若作縁曼荼羅諸作務
時。即以自身作金剛薩埵十五如前布置者。
指次上成就悉地品所説。心布a字眼置
ra字觀也。但今轉心中a字爲va字也。a
字毘盧遮那種子。va字金剛薩埵種子故也。
上品作阿闍梨事故觀a字。今渉作務事
故轉爲va字也 但改心中阿字等者。若直
云之。則可云但改心中va字即成金剛薩埵
身。而言心中va字者。a字不離va字故云
爾也。即是體一門異之意也 雖改阿字等
者。ava二字雖異。不可得義即同。無縛即
a字門本不生也 體一門異者。諸字門雖
異。a字不生之體是一也 如上引繩等者。
先於空中拼之。未至地也。然後下拼之。
其義如上也 更入中台等者。最初拼外院
畢。然後拼中胎藏。次第一院。次第二院也。
其義如前。是皆師弟相對先引繩未至地。
於虚空中而作拼也 如上無二相應形
等者。釋如是第二曼荼羅○空性形也。私
云。是第二重拼地中之義也。其意見于爛
脱。都部要目二左意。先拼虚空即勝義曼荼
羅空輪所生。而今言空性形即此義也 轉
相釋者。謂展轉相釋也。謂ava無二即是如
來。如來即是空性。空性者是輪圓具足義故
也 當知如此等者。私云。次上成就悉地品
所説a字置頂上等觀作之也。又義云。如
上者指具縁品。彼品又説a@m字置頂觀也。
此釋未下線之義也 然大日如來等者。
私云。此一段釋。依爛脱義。可屬上文也。若
不用義。則如斯定方安界等。經・釋微隱其
意叵解。是故前後相連共爲一義。即引上
具縁品。是爲成今文義趣也 定方所遍等
者。更問云。遍即下拼之也者。亦見壇法。又
在上具縁品中已上私云。疏異本幷十四卷
本。更字下有問字。古本幷印本及七卷本無
之也。智證大師就十卷本作此釋也 先
定了者。前未下地而拼事也 方下拼等者。
今方下地而拼之也已上光云。案此鈔解。鈔
主所覽本作更先定了方下拼耳等。十四卷
本如此 假令中台方六尺等者。私云。四重
界分等義。如上具縁品所説也 分此三尺
等者。此分第一重内爲三分也。而加外縁
有四分也 次析第二院三尺等者。析字
可安院字下也。言第二院量析上第一院三
尺取半也。問。如今量者。其行道處纔是五
寸三寸等。爭得通行乎。答。今且爲令知其
分齊。作假令説。不必可作如此分量。或又
至少量曼荼羅。則不可通行歟。中胎之量
極少十指可思之已上光云。此中如解次析
第二院者。恐未合疏意乎。何者。疏中往往
有此巧釋。凡曼荼羅有三重四重名。今此文
幷其二名義。析第二院者。即指上第一院。
而望中胎藏院言第二院。是四重圓壇名之
意也。若依上曰即是台外第一院。則可言
次析第一院三尺。是三重曼荼羅名之意也。
應知呼第一重。上言第一院。下言第二院。
以示此兩趣也 第一台外門等者。義釋作
第一院台外。第一台外門者。第一重門。是中
胎外故云爾也。次上文云台外第一院。即與
此同 當取少許等者。謂取行道處空地内
少許用爲其門位也 以此門住世天者。
十四義釋云。餘通行處此門位其三重外門若
有寛地等十之三左十卷本云。通行處口此門位
也已上
大疏鈔三云。通行處世天位此其三重門外等
上言當取少許等。即取行道少分爲門廂
衞處。是其世天位也 前曼荼羅中等者。文
次第云。明釋迦文殊互文十三左私云。前曼
荼羅者。即指具縁品也 由先定中胎竟等
者。此釋第三重名第二之所由也 今此
中自有誠文者。當品亦云於第二分畫釋迦
牟尼。亦云於第三分作施願金剛童子形。皆
同具縁品説。故今言有誠文者。古來難也。
或云。此指大本文也 想阿字定外院等
者。私云。問。何想a字定外院。想va字作
中胎乎。答。最珍鈔云。中胎阿字觀外院者。
大日即釋迦之意也。外院嚩字作中胎者。釋
迦即大日之意也。是示本迹雖殊加持不二
之義也已。又義云。a字本不生理故。遍因果
之中。是故懸通外院。va字事業成辨唯佛所
作故。獨中胎用之。例如白色通外院。青黒
二色局内院。佛性通因位。神變在果位。亦
此義也 或想瞞字亦如前等者。密鈔八云。
疏想文殊或想字者。字即瞞字也。如眞言藏
三十六右私云。苑公所覽本無瞞之字乎。
印行十四義釋有ma@m之字也。又亦如前等七
字注書之也。如前者。當品上文説a@m字布
身支分。今指彼歟。密鈔指普通眞言藏也。
此義宜歟已上光云。此指次上作中胎藏想
va字乎。彼釋云。次定方竟。師想嚩字。如
上説於遍身分等二十七右 經中從定線位
等者。智證更問云。至定色以來解未明了
者。亦準彼品已上私云。此釋彼品者。指具
縁品也
  一 義釋文次
十四義釋第十云。次第三院當想釋迦。或
想作bha重聲娑字也光云以下至下色
也則今疏亂脱在第十三卷
次金剛有
情金剛執我加持者○次捨第二院。於第三
院下色也義猶未了更問經中從定線位訖竟
至定色以來解未明了未記更問之
經云。
復次毘盧遮那我加持。彼印等四右私云。義釋
文鉤鎖不違經文次第。其旨見上爛脱。又
十卷本同之
經云復次毘盧遮那乃至餘方便準前者。此
釋復以大日加持自身○最勝無能壞也。私
云。上來定界分畢。自下則明彩色。於中分
二。初總明。眞言行者下別釋。此中有五色
説段也 謂下彩色時等者。釋復次大日○
而布衆色也 此印即是等者。光云。故和上
言。祕口云。法界生印也光云非常法
界生印也
是法界縁起
故。於無相中而下衆色也。私謂。想如來
者是羯磨身也。或想彼印者即三昧耶身也。
此並想色中而加持之。更以手印也。更問
 如是想已等者。釋眞言行者應以潔白爲
先等也 如是想念時等者。釋以此淨法界
等八句也。大疏鈔三云。線色前後經有九行
頌。説五色次第及其義也。五色者。白・赤・黄・
青・黒色。初白色以ra字爲體。其色白如車
渠等已上第五卷云。合五色縷。當用五如來
眞言各持一色。然後以成辨諸事眞言總
加持之。造曼荼羅綖亦爾。五如來色者。謂
大日佛加持白色。寶幢持赤色。華開敷持
黄色。無量壽持緑色。鼓音佛持黒色三左
其字色白等者。私云。問。ra字可赤。何云白
乎。答。次文云。此中即有阿字有縛字也。故
囉字白色已上五十字門旋轉總持之義。何必
一定者哉。車渠者。翻譯名義集第三云。牟娑
洛掲拉婆。或牟呼婆羯落婆。此云青白色
寶。今名硨磲。尚書大傳云。大貝如車之渠。
渠謂車輞。其状類之故名車渠。渠魁也。後
人字加玉石三十八右 或云商佉等者。玄應
音義云。商佉舊言霜佉。或云傷佉。亦作餉。
又作儴佉。皆梵音輕重聲之訛轉也。此云
貝。或言珂異名耳二十二
之九
私云。最珍鈔云。車
渠與商佉。梵音輕重歟。或可別釋商佉是
寶螺。車渠者玉也。經文之商佉上。釋家加車
渠歟。出白色物之時擧異。次出君陀花皓
月等。亦此義也已上光云。今此白色章出車
渠・君陀花二喩。治定經本所無。恐是未會
經。或大本有之。故釋及此 師云此中等者。
此四十字。十四義釋皆注書之。十卷本同
今疏 此中即有阿字等者。此ra字聲中具
ava等聲故。以ra字爲白色種子也。若不
然者。ra字只是赤色火輪種子。豈白色乎。是
互具輪圓故。一字能爲一切色種子之意也。
ra字離塵垢故有潔白之義也 凡加持色
法等者。大疏鈔三云。先於色中想字。字成
已等已上私云。此依古本疏無囉字。兩本義
釋同今疏也。若就今本而云之。凡通五色。
加持之時。可用ra字也 此有二種阿利
荼等者。義釋第十云。凡加持色法○即轉爲
佛也。此有二種。一名ari@dha荼。謂定
手等五左十卷本第七。與十四本同也。私云。
今擧二種之中。但釋其一。而其第二未出
之也。然第十三卷釋訶字門文云。此尊名
鉢囉底哩荼○此是降伏通用也○此二尊
通一切用身印也二右應知此火輪中阿利
荼與下風輪中鉢羅底哩荼。謂之二種。是
在火・風二輪中通用一切降伏也。尋云。第
十三言此二尊者。曼荼羅中是何尊耶。答。
第十三密印品云。次難勝金剛印。右手作拳。
竪風指而當心上。左手作拳皆大指
在外
直舒臂。
令拳稍高與頭齊也○次相向金剛。猶與
難勝相對挾門故得名也。其印如上唯翻右
爲左耳
二十九左
至三十右
青龍軌云。門門二守護。無能三昧擧
擧翼輪開敷。智拳心舒風。猶如相擬勢。相
對擧慧拳。状如相撃勢上之 
二十四左
私云。難勝
者。經名無能勝。廣大軌中之 
二十二
云不可越。相
向者。經云阿毘目佉。此二守門者當今二
尊歟。所謂相向今阿利荼印也。不可越今鉢
羅底印也。若爾。當以此二守門者通用一
切降伏歟 白朱黄青等者。此擧所加持線
色也。此二尊加持法。非但作一色。白・赤・
黄・青等皆通用之也。若準第五釋。則合五
色線。時五佛各加持一色。然後以辦事眞
言總加持之。今亦爾也。以五佛一字眞言
各加持一色。以此阿利荼一印通加持之
歟。或又以此尊屬黒色之時。非但加持黒
一色。白・赤・黄・青亦通加持之也。此是二義
見上爛脱當想佛形者。此自身作佛形
用此印歟。次下鉢羅底哩荼印不須作佛
形。以此爲二尊之異歟 凡作印有二種
威儀等者。私云。二種威儀者。一立。二坐也。
凡作印者。作一切印之時。即有坐立不同。
若位像者。可用前阿利荼威儀也。若四佛
者。作寂然之形而用此印也 第二下赤色
等者。釋第二布赤色等六句也。義釋第十
云。第二下赤色。應記之者。言阿闍梨當審
諦也。次下赤色時。當想ma麼字。或作羅
字。此字照明如日初出之色等五左 明言
阿闍梨等者。釋行者當憶持句也 將下赤
色時等者。釋思惟字明照等二句也 此字
照明等者。釋煥炳初日暉句也 或赤或黄
者。此赤色中黄色之義。如上ra字中有阿
字有縛字也。特囉字帶阿聲。是故赤中具
黄色也 寶幢佛字者。五色中白是毘盧遮
那也。故上文云。當想自身即是大日如來
十八右赤是寶幢佛也。故第六云。赤是寶幢如
來之色十三左 此是無能等者。釋最勝無能
壞句也 即同諸佛者。兩本義釋倶作即同
此佛 羅字安點加之者。經文云。本無大空
已上ra字本體塵垢不可得。故云本無也。
此上加空點也。又義云。次上句言思惟字
明照者。此ra字也。今言本無大空點者。即
空點也。本無即空點也 不合是阿字也者。
密鈔八云。疏不合是阿字等者。謂經云思惟
字明照本無大空點。今疏言不合是阿字
者。恐人於經句本無字上解作阿字。謂阿
字者本生故。爲遮此解故云不合。若爾。經
言本無。是義云何。言本無者。謂本空點。本
來無相。經就五字成句。故云本無大空點
三十六左最珍鈔云。殊不合阿字者。寶幢
種子正阿字也。今以別義不取彼也已上
義合用羅字加點耳者。密鈔八云。言義合用
囉字加點者。即&MT01679;字也。若義合用&MT01679;字。即
違經云本無大空點。如何和會。若會釋者。
言本無者。謂此囉字本來無垢。名爲本無。
言大空點者。即是合加大空點也。以五
字成句故。又兼密意故不相違三十七右
云。今謂。言不合是阿字也者。此釋本無大
空點義。而恐人謬解爲a@m字故兼遮之。言
義合用羅字加點耳者。即示今意。謂以赤
ra@m中具黄a@m等義。用ra@m字也。或可白色
ra字是本性菩提心也。赤色ra@m字即修起菩
提心也。故今章經只説本無大空點。而不別
出其字體者。即取上白色ra字以爲字體。
此以本修雖殊而其體一故也 餘方便準
前等者。私云。此外一切作法及支分等。皆準
前具縁品可知之也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四十一
  此卷之中多加今解。皆是師師面授奧旨。
後來學者注意研究。寶永第三星紀丙戌
仲冬十有四冥。慧光記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四十三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十三卷釋經三轉字輪
漫荼羅行品
次下黄色時○不散亂
意也
者。此釋第三眞言者
○金色同牟尼也。此第十三卷牒經悉是未
會之文也。十四義釋第十文同今也。私云次
上卷出二十一爛脱。今此章是第二十一科
也。此中亦有重重爛脱。如下載之 次下
黄色時者。釋第三眞言者等二句也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