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演奧鈔 (No. 2216_ 杲寶撰 ) in Vol. 59

[First] [Prev+100] [Prev]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歸末爲次第。訶字因業字故。居最後從末
歸本爲次第。而今兩字同云從本歸末。兩
祖釋似相違如何。答。高祖依疏而作此釋
豈可違乖耶。當知若兩字倶云從本歸末
恐可解法爾爲本隨縁爲末。 是故阿字門
從本歸末者。爲顯末爲本本云末之義。訶
字門改言云從末歸本。非兩字簡別釋。若
簡別釋忽違疏文。高祖爭輒可削疏釋
乎。但如今料簡則阿字門從本歸末歸字未
合。可起字。又不畢竟到如是釋。可
不出如是處。爾乃不兩字簡別料
歟。問。若爾阿字訶字其別如何。答。阿字
直主本不生義。即爲此不生理。約
行。乃至約諦約因。談不可得義。是其別
也。至字門所詮旨趣者。諸字皆入法界
宗。更無其別。故今爲其同歸義而作
釋何於此中簡別料耶。終始同歸
等者。阿字爲始。訶字爲訶。其間諸字云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二十二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二十三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挍閲
疏第七卷之餘釋經二
具縁品
復次此中旋陀羅尼乃至自在旋轉説之者。
已上諸字門相義別釋了。已上字輪旋轉一
字多含不可得等大意。是諸字總釋也。就
亦有六節。隨文可解。第一明旋陀羅尼相
 謂以一字等者。十六玄門中出八種義。十
六玄門者 法華開題云。釋一切經且有
六門。謂遮情・表徳・淺略・深祕・字相・字義・一
字攝多・多字歸一・一字釋多・多字釋一・一字
成多・多字成一・一字破多・多字破一・順旋
轉・逆旋轉・是也三葉當段所出釋・成・破。各開
二故成六。更加順逆旋轉。故次下文二十
六左
八種義門自在旋轉也 云何以一字釋一
切字等者。釋一字釋多義。即以阿一字
諸字也 云何以一切字釋一字等者。釋
字釋一義。即以一切字阿一字也。一一
字皆如是可之。故云餘字例爾等
云何一切字成立一字等者。釋多字成一
。即以一切字阿一字也 云何一字
成一切字等者。釋一字成多義。即以阿一
一切字也 云何以一切字破一字等
者。釋多字破一義。即以諸字字義阿字
字相也 諸法有本有生者。此阿字字相也。
有本者。所依因縁也。有生者能依所生法也。
人執因縁所生法。故以離作乃至無因
之也 云何一字破一切字等者。釋
字破多義。即以阿字不生諸字字相
 云何逆順旋轉等者。釋順逆二種旋轉。其
義易知 八種義門等者。三種悉地儀軌
云。今八門中該萬法。一字中攝一切字。一
切字中攝一字。以一字釋一切字。以一切
一字。以一字立一切字。以一切
立一字。以一字一切字。以一切
一字義。即是順一遍。逆一遍。次順旋
轉四遍。次逆旋轉四遍。利益十方法界一切
衆生皆成佛義也十右密鈔第六云。疏如是八
種之門等者。即釋・立・破爲六。加逆順
三十
五左
三種悉地儀軌意。攝・釋・成・破各開
二成八門。加順逆旋轉十門。與當段
聊異也
復次今言一切法者乃至義則無量者。第二
經一一字門下一切諸法之言。謂一切諸
法者。約總相也。若依摩訶般若所説。則五
蘊十二處十八界等。歴一一法廣可
也。是約種類廣多也。演密鈔意以當段
釋合華嚴六相。彼鈔六云。如初一字釋
時即是同相義相順。故成立相易知。破義
是壞相。次疏指餘三相也。爲一切法者。即
是總相也。依般若色乃至一切種智。一
一別異説之。即別相異相也。前後互擧。六相
備焉三十
五左
此釋難甘心乎 摩訶般若等者。慧
心僧都要法文上云。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
○已上大般若經所説法也。彼經第三百八十
明。世間法者。不淨・數息・四禪・四梵住・四無
色定等。出世法者。三十七菩提分法・三解脱・
六度・八解脱・九次第定○十八不共法・無忘
失・恒住捨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等。諸
無漏法已上光云。般若法數共計八十一科」
又一一門當約眞言乃至旋陀羅尼也者。第
三明一一字門所詮義理深廣也 當約眞
言等者。約住心品所説八心三劫心續生次
之。且就阿字不生義之。從
間災横不生。至大悲曼荼羅究竟不生義。可
十住心淺深也。如阿字自餘一一字
門皆亦如是 以字門轉等者。且災横不生
阿字有五轉。初轉發心乃至第五轉究竟以伊
等八
字攝第
二行點
災横不生字。自餘不生字亦復如
是。如阿字不生。迦佉等諸字於一住心
。單字合字各隨十二點。其義不同也。況淺
深重數合論者。其義可窮盡。以此義故。
能出生百千萬億陀羅尼也。字母表云。五相
五輪觀行字一二三四五重等。幷加莊嚴十
二點。百千萬億阿僧祇出生無量陀羅尼
之。又以字門轉句密鈔所引作心門
。十四本義釋作以門轉。今本爲
復次如來一切言説乃至四念處品中廣説
者。第四明一切散言眞言也 智度
論云等者。彼論第四十八釋第十九
廣乘品
云若一切
語法中聞阿字。即時隨義。所謂一切法從
初來不生相。adi提秦言初。anu
pada陀秦言不生。若聞羅字即隨義知
一切法離垢相raja闍秦言垢。若聞
波字即時知一切法入第一義中para
martha陀秦言第一義。若聞遮字即時
一切諸行皆非行。carya梨夜秦言行。
若聞那字即知一切法不得不失不來不去
na那秦言不 二十
四左
 如彼論四念處品等者。
密鈔六云。疏如彼論四念處品廣説者。彼説
四十二字。此當初五。乃至末後第四十二之
荼字。即知一切法必不可得。波荼秦言
也。故云必不可得也三十
六右
彼論所釋品題名
廣乘品。而今所以云四念處品者。此品明
數多法門中。最初説四念處也。且論第四
十八卷初已標。云第十九品釋四念處。故今
四念處品也。凡祖師引證時從所説法
而立品號。其例惟多。法華法師功徳品
六根品第十一之
三十右
等是也 復次一切名言
乃至無所違妨也者。第五明一字門中具
量義。謂一言發時四微四大合成。五處三内
對觸。隨其所對觸。牙齒舌喉脣微細帶
。是故一音中互具迦遮波等五類聲。隨
一名言。阿聲悉攝此經所説阿字門。乃至訶
聲悉攝訶字門。隨聲各帶其義。既一字中具
無量字。是故一字中具無量義也 非從訶
字門等者非訶字門中但有無因義。自餘字
門中亦具無因義。何以故。餘字中各帶訶字
故也。如訶字無因義。自餘字門當
例爾。今所以別擧訶字者。且約終字。無
也 且如娑哆等者。擧一字中具諸義
之例也。娑字當段經云諦義。第七卷云
。彼卷事業品説觀自在種子心娑字云。
字門眞實義諸法無染著三十
三右
 光云。娑哆
也者。satya也 娑哆者satta也。婆字當段云
有義。第六第七卷云觀義。經第六百字成就
品云。或一切法諸觀不可得故現婆字形
第十九釋云。觀即觀照也。以觀照成即有
受生處若了本無即無生無觀也十八右經第
七持誦法則品。説釋迦種子婆字云。是中聲
實義所謂離諸觀二十
九右
光云。婆嚩者。bhava
也 婆嚩娜者。bhavana也。如sabha婆二
。諸字門皆如是。故云餘皆倣此也 
以大品等者。因會諸經異説。所謂大品般若
經第六廣乘品。六十華嚴經第五十八入法
界品。以上二經説四十二字。涅槃經第八文
字品北經如來性
品之内也
文殊所問經上字母品。以上二
經説五十字莊嚴經大集經第四陀羅尼自
在王菩薩品説二十八字。如是等經各説
母義。與此經所説或異或同。若得一字門
無量義。則諸經冷然懸會無違妨也。
問。若爾餘經所説與此經説更無差異
何。答。十住心論第十云。問。華嚴般若涅槃等
經皆説四十二字。與此經四十九字何別。
答。華嚴般若所説字門者。是末也。涅槃所説
是本母。然但説淺略義。祕之深祕義十七
此釋者。或同或異淺深大別。本末亦異
 復次一一字門乃至不可遍擧也者。第六
諸字不得義也。不可得者。一實境界即中
道義也。中道者。有空不二故。不有。
空。是故以不可得中義也。
又祕藏記曰。觀不可得其意如何。是遣迷義
也。非至極義三左此雖當段乖角。而
實非相違也。彼且約滯中理之人。爲
迷義耳 今且寄車字等者。寄影像字
此義也。弘決云。夫以事喩法。皆是分喩也。
中鏡喩其意最親一三之
十七右
今釋同此。是故殊
鏡喩。法譬其意易知 觀心爲因等者。第
三云。持明行者亦如是。由三密方便自心
澄淨。故諸佛密嚴海會悉於中現十右自心澄
淨是因也。三密方便是縁也。海會現前是所
生法也。問。三密中意密者。是觀菩提心也。
爾乃此意密與觀心爲因云何異乎。答。三劫
十地行者。隨智品淺深。觀心階位差次不
同。然於一一地位通用三密方便。其中意
密者觀本尊色相莊嚴等。故今以觀心
因其義稍異。第三釋漸次證入句云。各於
自地觀心中曼荼羅行。略以行位之。
已作十六重淺深不同。此一一位自有菩提
種子。有大悲胎藏増長因縁。有慧方便業受
用之果十八右三密方便當此中縁。五祕密儀
軌三密金剛爲増上縁十四左即此義也。問。
若爾三密萬行唯外縁非菩提正因如何。答。
因縁對望重重。今且約心續生皆暗向明次
。以心地顯發因。以地地増修萬行
縁。而實三密即三部妙體。故因行果三法
竝皆體一也。儀軌云。三密即是三身故光云。
尊勝破
地獄軌
意也
之 一切方便乘者。第二云。如
餘教中菩薩行於方便對治道末之
十二
又第十
一云。爲方便諸乘清淨戒故。而妨
言圓滿之行。無此理八右 餘法門者。謂
車字門。諸餘字門皆亦如此 經云
祕密主乃至皆得成就也者。以下明仰等五字
也 於迦遮吒等者。五類聲中各初四字上已
之。今所説各第五字也。所以於五類中
別説者。前四慧門。第五證門。證者大空
定慧中。是故今分取第五字。而合一處説
之。字輪品所説字母列次亦以如是 梵書
以此等者。即明五字證之義也。謂梵
書法以此五字。同第十一圓點諸字首
其形同也。所謂h@u@m字空點理趣釋言麽字。下
釋爲曩字。自餘準此可知。但當段釋即約
連聲字。明圓點之義。是擧一例。故云
且。而實或連聲讀空點聲。或諸字上直安
。可空點音也 又梵字等者。此分
定慧字。而明@ga等五字遍其中也。謂ka
等二十字智慧字也。是故次上釋云。其第一
第四字皆是慧門。i等字三昧也。故今釋
云。第三以去以諸畫増加者。皆名三昧a
@aa@ma@h四字幷ya等字。當段釋定慧分別未
分明也。字母表云。阿迦羅等三十四。是爲
男聲智慧字。伊等訖里等十二字。是爲女聲
三昧字。仰等五字爲大空一左此釋者。a
等四字ya等八字。同是智慧字也。第十四云。
凡字輪大爲三分。初阿字爲一分。次迦乃至
二十字爲第二分。次也字乃至訶字爲第三
。除去乞叉字也。此字已重故謂有迦娑二
聲故重也
上皆是智慧也。次有伊烏烏翳愛惡奧
八字。加此八字即成就三昧。皆是三昧聲
也。次有魚可而可吒曩。此字遍一切
處。謂遍於定慧中七右此釋者。第一a
字爲男聲@aa@ma@h三字無定慧分別。又第十
七云。根本者即是本字也。如阿字最初二音
即是根本也。次伊伊乃至烏奧凡十二字。
是從生増加之字。悉是女聲。其根本字是男
聲也。男聲是慧義。女聲是定義也十五左
者。a@a二字爲智慧字a@ma@h兩字無
分別。準@a是亦可男聲。當段釋以
第三以去中間八點皆名三昧。是知自餘
男聲也。但演密鈔第十云。阿阿暗惡前一是
慧。餘三定二十
六右
又金剛頂開題釋va字十二
云。又第一字根本字母。是爲本體。名
。次聲女聲三之二
十三
悉曇藏第三云。阿字及迦
等三十四根本字也○伊等十二増加字也○
其阿暗惡三字亦屬此從生中。若不爾者。
豈屬根本十一左此等釋。以@aa@ma@h三字
女聲也。猶可決之也。問。以諸畫
加者。皆名三昧。其意如何。又智證雜鈔第一
云。凡十二聲表顯何義。又第三以去八箇字
三昧者。一一對顯如何。何故三昧有八箇
。八三昧名義云何已上此等疑云何可通乎。
答。諸字加i等點。則其聲轉更成異音。故
増加。如女人有從生増加之功。故名
。亦名三昧聲也。又十住心論第十。釋ka
字十二轉云。此十二字即一一尊十二地。除
中間八字。初後四字即求上門因行證入。更
ku@h。即是方便具足義。一一字門五字即
各各門五佛五智四右法華開題云。此一字有
十二轉聲。一二十一十二聲則因行證入也。
更有方便聲。斯則五佛五智。則此字五佛種
子眞言。三四乃至九十轉名三昧聲諸開題二
之四左
此等釋。初後四點是表四方四佛三摩地
比例中間八點即表八大菩薩三昧行徳歟。
第五釋八葉云。正方是如來四智。隅角是如
來四行十七左隅角是兩邊共會故實備八位
定慧諸徳開立即成十二點也。或云。智證釋
意定門所發功徳有八自在。是從如來我波
羅蜜功徳開立。即表三昧聲八點也。尚可
本説也。問。經於一切三昧等者。此擧
昧不智慧之意如何。答。擧三昧
。所以先擧三昧者。智慧字上來已説。故
三昧字殊擧之也。或又今三昧
者。廣通定慧三昧稱。次下經云眞言三
昧門。是其證也 涅槃經等者。以下明
義説不説。涅槃經五字各別説其義。此經不
之謂自證處更無所依。遍法界故無
説。是故此經唯以圓點之。無別説
也 涅槃經説五字義者。密鈔六云。疏如
涅槃經等者。涅槃經云。俄者一切諸行破壞
相故。若者是智慧義若南
智也
拏者非是聖義。喩
如外道。那者三寶安住無傾動。喩如
閫摩者是諸菩薩嚴峻制度。所謂大乘大般
涅槃。是名爲三十
七右
 又此圓點等者。釋
在速能等文也 且如阿字門等者。此約
釋 無生妙慧等者。本有菩提心也
 發行時等者。大悲行也 入證時等者。方
便究竟也
次世尊説偈中乃至不從別處來也者。以下
歎眞言功徳。經文有三偈。今釋初一偈中。
初二句。示後二句也 更加道字者。可
眞言道三昧門。此意云。眞言開心明道
三昧門故也 此願圓滿等者。釋所謂如來
等二句。圓滿一切願者。標廣通世間出世諸
願。所謂諸如來等者。釋但説出世願。出世勝
願尚能圓滿。何況於世間願耶。是則擧
顯劣也 疏主爲此意常住之果乃至
何況世間悉地之願也 復次如來等者。此爲
不思議果來處。先示眞言門本末也。如
來一一三昧門者。明本地聲字。爲欲以此等
者。明加持聲字也 即是故等者。十四卷本
即是常故已上涅槃經第八文字品云。有
四音名爲字義。所言字者。名曰涅槃。常故
流。若不流者。則爲無盡。夫無盡者。即是
如來金剛之身十九左常字尤宜也 即是
如來本地法身者。上釋云。今此眞言門祕密
身口意。即是法佛平等身口意八左人法不二
性相即一故。眞言即佛身。佛身即眞言。非
情所測。故以眞言法爾聲字。爲如來本地
法身也已 爲欲以此法身等者。一切衆生
本以來居本地法身自不之。是故如
來住大悲三昧衆生證本地之身。以
彼法身周給衆生。是不思議神力之所致
也。不思議神力者。不法爾而作加持。隨
衆生願種種示現。譬如巧者隨人所樂
金自在作種種物而授與彼。是則不
而與他之妙方便也。佛亦如是。自在神力不
思議故。不法爾聲字而能現加持聲字
也 故此聲字等者。密鈔六云。言即是諸佛
加持身者。身者積聚。謂此聲字一一皆是入
佛三昧之門。而能圓滿一切自他之願。諸功
徳法所積集處。故名爲身。又從佛加持現
起。即是諸佛加持身也三十
七左
此釋身者積聚等
者。先釋身字。又從佛加持等者。還釋諸佛
加持四字。總意云。諸佛加持之身者。非相好
具足佛身。約功徳聚集義。指聲字身也。
若依此釋料簡次釋。此加持身者。指次上
諸佛加持之身。即能普作等者。此加持聲字
身轉作隨類之身。是則相好具足身也。當知
加持聲字等者。還釋加持聲字相也。私案
此段。故此聲字等者。佛住自在神力加
法爾聲字。而其聲字即是諸佛所加持之法
門身也。此加持身者。即住自在神力之羯磨
身也。即能普作等者。明加持之行相。非
也。當知加持聲字等者。還明法門身也。
問。此加持身者。此目近言。故似次上諸
佛加持之身。何今作簡別料簡乎。答。上云
加持之身。次直云加持身。之字有無尤有意
歟。上安隔法言依主得名。謂此聲字諸佛
所加持之身故云加持之身。下加持即身此
者指次上諸佛加持。謂今此能加持諸佛身。
即能普作隨類之身也。爾乃不違目近義
也。問。上本地位法門身外不羯磨身。加持
位立人法別。相違如何。答。大師釋云。法體
故同。相同故異。是故本地加持約不二與
二作建立。良有以也已上光云。案當知加持
等文。則鈔主私解勝演密也 是故行者等
者。以上釋從本起末意。以下釋從末歸本
。謂行者一一聲字爲門一縁諦觀。此觀心
因。三密爲縁感見佛身。是因縁所生佛
故名加持身。此佛雖因縁。全本地
現。故云若見加持身即見本地身。譬如
風動縁水起波浪假工人巧金現
。然此本地身一切衆生色心實相。故離
者自身更無別在處。故云若見本地法身時
即是行者自身也。或學者義。本地法身外更
行者自身一位也。恐違釋起盡歟。即是
言所顯。似別位豈本地上更可
乎。文次第云。本地法身行者自身同一文
七左之 此一一字門等者。一一字門
即是如來本地法身。故云即是如來不思議
。當知聲字爲門。成不思議果。雖能所
別字門即不思議果。故不別處
具足衆勝願乃至一一皆成金剛印者。釋
一偈中。先牒釋初二句。密鈔六云。疏具足
衆勝願者。前云圓滿一切願。梵云薩嚩奢
即所希求之願。今梵云嚩嚧即是能與之
願。謂自願已滿轉受於他。即與前願字
同也三十
七左
此釋者。前自利願。後利他願
也。私案。前後倶通自利利他。若未成就願。
復已成就願也。已成就願者。若爲自若爲
皆所願樂。應念即備。故簡未成就願不自
勝願也 嚩嚕者。光云。varu也 且
如阿字門等者。未證時所諦觀聲字實相皆
悉擧體不生。若至證時還只證此不生。從
果。於其中間更無間雜。亦無異路。若見
此實義時。假使雖異縁更不其心。故
決定也 假使十方等者。密鈔六云。疏假
使十方等者。即十方諸魔化作佛身。説相似
法等。令易其心仍不疑惑三十
八右
第三云。
假使十方世界一切諸魔。皆化身作佛説
似般若。亦不易其心使法相不此。
故曰必定句十四左異本作十方諸魔。今合
第三釋者。諸魔戀能現。諸佛擧所現。共無
咎也 復次具足等者。正釋行者心不改轉
故云決定。復次釋十世界微塵數内證功徳
勝願。此功徳皆與眞言實義相應。決定
不壞猶如金剛。故名金剛印。此是約法體
決定義也 從此自證身乃至住不思議
心也者。釋超越於三世等四句 從此自證
等者。總釋。謂超越於三世無垢同虚空者。自
證身也。住不思議心起作諸事業者。加持身
也。般若寺鈔第二云。從此自證身復起加持
身云云。意者加持身者。是曼荼羅中臺大日
尊也十九右故云超越於三世者。雖具可
四句。先且出初一句。是此疏作釋引合經
之通例也 無垢同虚空者等者。超越於
三世句其意易知 故不別釋。今牒第二
釋也已上光云。故云超越以下此只承
上總釋。引合經文。而別釋之。其初二句明
自證本地身。其後二句示加持隨類身之意
也已 以大方便等者。釋住不思議心等二
。其義可
眞言三昧門中乃至不思議果滿也者。此釋
若到修行等二句中。先承前起後。此修行
地下正解釋經文也 譬如王饍等者。法華
經第三授記品云。如飢國來忽遇大王饍
心猶懷疑懼敢即便食。若復得王教
後乃敢食。我等亦如是。毎惟小乘過。不
云何得佛無上慧。雖佛音聲言我等
作佛。心尚懷憂懼未敢便食若蒙佛授
爾乃快安樂。 大雄猛世尊常欲世間
願賜我等記 如飢須教食已上 此修行地
等者。文次第云。以初地修行地七左
行地立名可通別也。第二釋信解行地
經文云。就此經宗淨菩提心以上十住地。皆
是信解中行末之
十六
此釋則修行地是十地通
名。而此釋即是淨菩提初法明門。亦似
初地。今會此相違者。修行地名雖
。此文云到修行地。即初到之處。故云
是淨菩提心初法明門 例如聲聞等者。且
倶舍意。見道位苦法智忍等十五心。初果
向位也。第十六道類智初入修道位。是初果
位也。今修行地者。如修道位。故引以爲
例也。就之未審。初法門道當見道位。第一
云法明者。以覺心本不生際其心淨住生
大慧光明。普照無量法性諸佛所行之道
故云法明道末之
十四
初見諸佛所行道。故云
見道也。何以之合修道位乎是一又修行地
十地通名也。尤可見道以上。何唯取
道位是二今試會之。修行地稱十地通名。
是故可見道以上。然立物名其不一準
或從當體名。或從増勝名。或從
立稱。或約隣處號。所謂十地雖
見修。見道限初地初位。修道從初地後位
第十地。故從多分見修二道通名
行地。又從増勝殊以修道修行地。所以
上釋十地通名。此判初法明門。而釋復入
修道位也。若爾二疑自其釋然 此菩薩等
者。釋授不思議果名之中。初約初地位。後
至第十一地下約佛果位也 百字明門者。
謂初地菩薩了百法明門。良賁仁王疏中云。
經修百法明門。解曰。此經總標無別名數。瓔
珞經云。所謂十信一一各十即百法明門一之
五十

瓔珞經下曰。所謂十信心是一切行本。是
故十信心中一信心有十品信心百法明
。復從是百法明心中一心有百心故爲
千法明門。復從千法明心中一心有千心
萬法明門。如是増進至無量明九右仁王
疏法衡鈔第四云。百法明門者。此如百法論
所説百法也。門者無擁義。入解之所由。教理
體。明慧之門名爲明門。以其明慧
理門。入解百法性相體用。本智入性。後得
相也二十
五右
今宗意。則以百字體。故
百字明門。要略念誦經説百光遍照云。
百法明門此生速證已上胎藏儀軌解釋眞興
云。言百字者。今釋之云。諸佛正教雖
萬四千差別。不五法事理百法。以此百
一切佛智徳光明。爲此義百光
已上 各見蓮華等者。於一一明門中
各見胎藏曼荼羅界。一一莊嚴法門標相皆
悉不同 先從佉字等者。明世界建立相。世
界建立有五輪三輪不同。今且約三輪世界
 金剛輪山者。當七金山。其中央有須彌
。其形如蓮華。而於此處立胎藏曼荼
羅界。故名蓮華藏世界。第五云。作法事
法次第起金剛地。觀此寶王宮殿
彌山頂三十
二右
 餘如華嚴經説者。六十華嚴第
四云。佛子當知。有須彌山微塵等風輪。持
此蓮華藏莊嚴世界海。最下風輪名曰平等
彼持一切寶光明地○最上風輪名勝藏。持
一切香水海。彼香水海中有大蓮華。名香幢
光明莊嚴。持此蓮華藏莊嚴世界海。此世界
海邊有金剛圍山。周匝圍繞一右八十華嚴第
五十如來出
現品
云。復次佛子如虚空四風
能持水輪。何等爲四。一名安住。二名常
。三名究竟。四名堅固。此四風輪能持
。水輪能持大地散壞。是故説地輪
水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虚空。虚空無
所依。雖所依能令三千大千世界而得
安住十左此文前後説相甚廣。恐繁不載。要
者披
  一 智證疑問
智證雜鈔云。餘如華嚴經説○故云。初地菩
薩化滿百佛國也。天台釋華嚴十地云。若
歴劫修行者。過於三十心歡喜地。化
滿百佛世界。若約圓頓行人。於十信後
滿百國。即是初發心住也。今此宗因何引
漸教相以爲例釋已上私云。淺略十地因縁
事相。往渉華嚴十住品。疏家定判。何必作
疑殆
此瑜伽等者。以下正明不思議果相。謂瑜
伽者。不于座諸佛會。次第詢求諸善
知識。非凡情所測故云不思議。非只詣
聖衆。彼百佛世界依正二報皆轉作
。住不思議解脱菩薩一毛端收四大海
小芥子攝大須彌。不思議稱職此之由 初
地菩薩化滿等者。八十華嚴第三十四十地品
云。住此初地中○則得百三昧。及見百諸
。震動百世界。光照行亦爾。化百土衆生
於百法門能知百劫事。示現於百身。及
百菩薩以爲其眷屬二十
二左
仁王經上菩薩教
化品
云。若菩薩住百佛國中。作閻浮四天王。修
百法門。二諦平等心化一切衆生九右問。百
佛國者。一佛國量如何。答。法苑林章第七云。
華嚴等説。初地菩薩見百佛國。一國即是一
大千界。一界有一釋迦化身。一四天下各一
化身。界即有一大釋迦。四善根所見。百億
小釋迦餘三乘所見。初地自見百大千界一
盧遮那本之三
十三
 依此釋者。初地能化佛居
葉臺上。一葉即是一佛國也。一佛量與三千
大千世界等也 至於初地等者。以上釋
。以下釋第二地。於中初明初地滿。後一
明門下正明第二地。次初地滿即開第二
地悟謂初地所證百字明門中。一一開出十
解脱門。故成千世界也 十解脱門者。指
十善戒歟。仁王經下説第二地菩薩云。所
謂遠離殺害。不與不取。心無染欲。得眞實
。得和合語。得柔軟語。得調伏語。常行
。常起慈心。住正直心。寂靜純善離破戒
七左八十華嚴經第三十五十地品。亦於
第二地專説十善戒。第二地生戒波羅蜜
是故説十善戒以爲所行法門。戒有三梵
。毘尼尸羅波羅提木叉是也。波羅提木叉
者。此翻解脱。故云十解脱門歟。但依華嚴
所説。諸天各得十解脱門。各不十善戒
十地菩薩亦各一一門中開顯十解脱門。此
智徳次第増明之謂也。具如左考
  一 十解脱門
八十華嚴第二世主妙嚴
品第二
云。所謂妙焔海大自
在天王得法界虚空界寂靜方便力解脱門
自在名稱光天王得普觀一切法悉自在解
脱門清淨功徳眼天王得一切法不生不
滅不來不去功用行解脱門。可愛樂大慧
天王得見一切法眞實相智慧海解脱門
不動光自在天王與衆生無邊安樂大方
便定解脱門。 妙莊嚴眼天王得寂靜
諸癡暗怖解脱門。善思惟光明天王得
善入無邊境界一切諸有思惟業
脱門。可愛樂大智天王得普往十方説法而
不動無所依解脱門。普音莊嚴幢天王得
佛寂靜境界普現光明解脱門。名稱光善精
進天王得自所悟處而以無邊廣大境界
所縁解脱門○復次可愛樂法光明幢天
王得普觀一切衆生根爲説法斷疑解脱門
私云。餘九
解脱門略之
復次清淨慧名稱天王得
一切衆生解脱道方便解脱門餘九
略之
復次可
愛樂光明天王得恒受寂靜樂而能降現銷
滅世間苦解脱門餘九
略之
復次尸棄梵王
普住十方道場中説法而所行清淨無染著
解脱門餘九
略之
復次自在天王得前成
無量衆生自在藏解脱門餘九
略之
復次善化
天王得示一切業變化力解脱門餘九
略之
復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興世滿教輪
解脱門餘九
略之
 復次時分天王得起一切
衆生善根令永離憂惱解脱門餘九
略之
復次
釋迦因陀羅天王得念三世佛出興乃至
刹成壞皆明見大歡喜解脱門餘九
略之
復次日
天子得淨光普照十方衆生未來劫
利益解脱門餘九
略之
復次月天子得淨光
普照法界化衆生解脱門餘九略之
卷初至卷末
經第三云。復次持國乾闥婆王得自在方便
一切衆生解脱門餘九
略之
復次増長鳩槃荼王
一切怨害力解脱門餘九
略之
復次毘樓
博叉龍王得滅一切諸龍趣熾然苦解脱
餘九
略之
 復次毘沙門夜叉王得無邊方
便護惡衆生解脱門餘九
略之
復次善慧摩
睺羅伽王得一切神通方便衆生集
功徳解脱門餘九
略之
復次善慧光明天緊那羅
王得普生一切喜樂業解脱門餘九
略之
復次
大速疾力迦樓羅王得無著無礙眼普觀
衆生界解脱門餘九
略之
復次羅睺阿修羅王得
大會尊勝主解脱門餘九略之 卷
初至十三葉左
至十一地畔等者。以上明因位未滿不思議
以下明果位究竟不思議
次有二偈乃至是迹息之處也者。是第一眞
實等八句云二偈 勸信印成者。二偈中。初
二句印成。若知此法教等六句勸信也。十四
卷本作次有二句偈五之五
十七右
此本則是第
一眞實諸佛所開示二句云二偈也。若如
印成勸信。而今所以云勸信印成
者。勸信爲由而取印成也。是故次云故云
是第一眞實等也。意云。上來所説眞言法門
第一也眞實也。三世十方諸佛一同所開示
也。是則印成義也 此中開示等者。開示佛
之知見。與法華開示悟入義同也。若依
門意者全同。若依自門意者分同也 次半
偈云等以下正示勸信。於中初半偈勸
。後一偈勸眞諦。然則印成二句通眞俗二
。勸信一偈半分眞俗之也。所謂七日
作壇三密供養藥種香藥等種種方便非一。
是云世諦。若如説修行當一切悉地
 若爲此等説者。密鈔六云。疏若謂此説不
然等者。謂具足衆聖願。眞言決定義住不思
議果。即是世間難解難信之法。故佛説偈引
諸佛道同勸信印作。若眞言行者。從師禀受
説修行悉地無疑。若爲説修行。不
是悉地者。即十方三世諸佛有負本
誑衆生。本誓者三昧耶戒也。謂三昧耶
第四戒。誓於一切衆生不一切不利
益行○又違大誓者。凡一切眞言終句有
者。即大誓也梵語娑囀二合訶此云本誓
謂諸佛如來同一大誓故三十
八右
 次一偈勸信
等者。具釋之則可是又引諸佛道同
眞諦。然準世諦了。故略云爾也。眞諦
者。眞言實義。所謂不生離言等也 韋陀世
仙者。密鈔六云。疏韋陀世仙者。韋陀云明。
外道四韋陀也。世仙即是成就世間長年隱
形自在之者。號持明仙等三十
八左
 此聲即
是等者。釋最勝眞實聲等二句。凡於當段
三重。一最勝眞實聲。二眞言。三眞言相。
此三種如次聲字實相也。今此宗意聲字實
相三種倶眞實居法體。且約阿字之。阿
聲擧體不生故云眞言。眞言者。是常住不變
法爾無作之稱也。聲字所詮義亦擧體不生。
故云眞言相也 梵本以多聲等者。第一釋
十九執金剛云。若具存梵本。於列名下
一皆有多聲應虚空無垢等虚空遊歩等
乃至祕密主等本之十
二左
密鈔二云。多聲者。應
梵語誐誐曩尾囉惹南誐誐曩尾訖哩尼
多南乃至野叉鉢底南。南者多聲。即是等義
衆義。如佛駄南達磨南僧伽南二十
九右
等釋。依具梵本云漫怛攞南。漫怛攞此
眞言。南者衆多義也。即是眞言字衆多之
故也。其衆多字輪建立雖無量。且擧百字
以爲例。望所詮實相理。能詮字云世諦
又能詮多差別。故云世諦。所詮一平等。故
一實相也 即此眞言等者。釋行者諦思
惟等二句。密鈔六云。疏一一皆入等者。謂眞
言聲字三重漫荼羅中其相甚多。故云一一
如是。一一眞言由行者如理諦觀。無
於華蓮臺藏阿字之句。此句是一切眞言之
本。謂三重漫荼羅眞言自迹歸本。究竟寂滅
之理。是止息教迹處也二十
八左
經云爾時執金剛乃至眞言支分竟者。以下
金剛手聞佛説。嘆如來領解也 如聲
聞法等者。維摩詰所説經鳩摩羅什譯觀
衆生品第七
中云。舍
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答曰。我止
室如耆年解脱。舍利弗言。止此久耶。天曰。
耆年解脱亦何如久。舍利佛默然不答。天
曰。如何耆舊大智而默。答曰。解脱者無
言説。故吾於是不云。天曰。言説文字
皆解脱相。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
兩間。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兩間。是故
舍利弗無文字解脱也。所以者何。一
切諸法是解脱相。舍利弗言。不復以
怒癡解脱乎。天曰。佛爲増上慢人
婬怒癡解脱耳。若無増上慢者。佛
婬怒癡性即是解脱。舍利弗言。善哉善哉。
天女汝何所得。以何爲證辯乃如是。天曰。
我無得無證。故辯如是。所以者何。若有
有證者。則於佛法増上慢十四右舍利弗
已云解脱者無言説。故云如聲聞法中
解脱之中無有文字。天女已曰言説文字皆
解脱相。故云不離文字説解脱相也。尋云。言
説文字皆解脱相者。天女之語。何今言維摩
乎。答。維摩説不天女説。同經上卷弟子
云。維摩詰言。一切諸法如幻化相。汝不
懼也。所以者何。一切言説不是相
於智者文字。故無懼。何以故。
文字性離無文字。是則解脱。解脱相者。
則諸法也十五左之 不共一切等者。
密教不二乘凡夫也 此經是等者。
法華第四法師品云。此經是諸佛祕要之藏。不
分布妄授與人。諸佛世尊之所守護。從
昔已來未曾顯説十四右同第五安樂
行品
云。此法
華經諸佛如來祕密之藏。於諸經中最在
。長夜守護不妄宣説。始於今日乃與
而敷演之八右 如釋迦等者。引法華
例。文次第云。引法華本迹二門之妙法
今經深祕旨文八右當段釋有二節。初約
迹門。後今此本地下約本門也。無量義經
云。自從如來得道已來四十餘年。常爲
説諸法○種種説法以方便力。四十
餘年未眞實十一右至
十二右
此經文四十
餘年也 因舍利弗等者。法華第一方便品云。
舍利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
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知○爾
時舍利弗知四衆心疑。自亦未了。而白
言○惟願世尊敷演斯事○舍利弗重白
言。世尊惟願説之惟願説之○爾時舍利弗
重白佛言。世尊惟願説之。惟願説之○爾
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慇懃三請。豈得
説。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汝分別解
十六左至
二十一右
 略説者。教時義第四釋此文云。
此文中判法華略説。略説者。謂唯説理。
故知眞言教爲廣説。廣説者。謂説事理二十
七右
自門或學者料簡云。略説者。顯略之説也。此
經深祕。法華淺略。故云略也 今此本地等
者以上引法華方便品例。顯妄説
之義。是迹門意也。以下引壽量品慇懃三
請文。爲妄宣説之義。先釋兩經本地
同一之旨也。今此本地之身者。指大日經本
地身。又是妙法蓮華最深祕處者。此有三義
一指法華經妙法蓮華也。最深祕處亦
法華。望迹門本門佛云最深祕處也。意
云。此經本地身彼經最深祕處也。二妙法蓮
華者非法華經。只指此經妙法蓮華。經
第一具縁品内心妙白蓮。釋云。妙法芬荼利
五之十
七左
何必假此稱於彼經乎。最深祕處者。
是又指當經本地身。中胎藏内深玄。故云最
深祕處也。三妙法蓮華者。指彼經。最深必
處者。指此經。妙法蓮華之最深祕處也。或學
者云。法華經淺略也。若觀音曼荼羅。若普賢
曼荼羅。此是深祕也。大日本地曼荼羅甚深。
故云最深祕處已上光云。三説之中初義
快。次義太鑿。後義穩當而得痛快。學者
義亦似鑿 壽量品等者。法華第六 如來壽
量品
云。如來祕密神通之力○於阿僧祇劫常在
靈鷲山及餘諸住處。衆生見劫盡大火所
時。我此土安穩天人常充滿。園林諸堂閣
種種寶莊嚴十八左至
二十三右
 即此宗瑜伽之意者。
彼經説常在不滅。若以自宗眼之。則此
宗瑜伽意也。凡於兩經本地身同有異。
初異者第二末之
十三
法華壽量長遠本地身。合
第三劫初入淨菩提心位。此是地前極位也。
此經本地身是第十一地究竟果滿極佛也。
又第六釋曼荼羅第二重云。爾時即入重玄
寂光土。乃至迹居補處猶故不
。故於第二重但以三色界也十五左
此釋者。迹門釋迦居第三重。釋迦本地上
二重。此經本地身過第一重。超八葉位
中胎華臺。誰云兩經本地同體乎。次同
者釋法華義同。或判此宗瑜伽。皆是以
大日意也。誠以於一切法皆有同異
二義。若約同邊。鬼畜含靈皆是毘盧遮那平
等智身也。豈以釋尊大日耶。若約異邊
五趣殊域。十界隔位。誰云大日釋迦無
應別耶。然近世學者自門見同文。謂
。他門見違文。謂讎敵。尋其根源起
於偏執倶違聖意。豈可省耶 又因補
處等者。法華第六壽量品云。是時菩薩大衆
彌勒爲首。合掌白佛言。世尊惟願説之。我
等當受佛語○爾時世尊知諸菩薩三請
止。而告之言。汝等諦聽。如來祕密神通
之力等十八左具文如第三卷鈔已引之 無
頓悟機等者。六十華嚴三十七云。此經不
一切衆生之手。唯除菩薩○譬如轉輪聖王
有七寶因此寶故行轉輪王法。聖王七
寶無持者。唯除第一夫人所生太子具
足成就聖相○此經如是。不一切衆
生之手。唯除如來法王眞子六左
  一 智證大師疑問
雜鈔智證一云。如釋迦出世四十餘年○此宗
瑜伽之意耳。今準此文。法華所明久遠壽量
是瑜伽教所明之果。若爾此經與法華經
後如何。若同彼經祕密宗特勝之功。又
此義釋中多引同法華。爲當三藏自引。爲
當一行和尚助引。伏乞明斷他人疑已上
本五卷内第一云。如釋迦出世四十餘年因
舍利弗等三請方説法華義。今此本地之身
云云若依此文。應佛法佛相竝出世説否。若
爾何以云如釋迦。又云。今此若實相竝亦
道理。又大日經與法華前後如何。又釋
中多引法華。若三藏自引。爲後記者添
大日經指歸云。彼經點實相蓮華。此經顯
芬陀利之體四十
四左
些些疑問云。如釋迦四十餘
年○即此宗瑜伽之意耳已上
若依此文。釋迦
大日別佛否。若非別佛。何言如釋迦
出世略説蓮華義。若言別佛。何同法華祕處
之壽量常住不毀不燒。若言法華壽量非
日法身壽者。令一代二佛化世。又兩經
前後於事有疑。又義釋中多同法華要妙
處者。爲三藏引釋。爲後記者私引案三藏碑常
安居靈山及
海濱。入法華三昧。
準此可判 已上
已上疑或旨趣未詳。或又非
至要。不必及勞會通 亦是領前等者。匪
啻説眞言不共。亦是領解若到修行地等二
句偈。唯爲修行地。授此不思議果。故
一切聲聞縁覺。亦不普爲一切衆生
也 次云領解等者。領解是第一眞實等二
偈意。彼二偈引諸佛道同眞俗悉地。故
今領解其義。云若信此眞言道者諸功徳法
皆當滿足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二十三
 光云。此卷本疏古存亂脱
(一)法華義同(三)次半偈云○悉地(二)是引○
 世諦(四)若眞言行者以下如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二十四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挍閲
疏第七卷之餘釋經二
具縁品
執金剛復承躡乃至歡喜護念也者。光云。以
下明供養支分也 復承躡等者。上文者。
上造壇之文。謂承躡造壇文。請其所
須次第也。或云。上文者。指眞言三昧門等
。承躡者。指爾時執金剛祕密主白佛言等
。諸佛次説等者。唯願世尊次説漫荼羅等
文也 奉食香花等者。第六卷所釋經金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