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妙印鈔 (No. 2213_ 宥範紀 ) in Vol. 58

[First] [Prev+100] [Prev]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596 597 598 599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心句也。言今此百光遍照心王。非但我如是
説而已。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皆同共如是説
也。故云此百字乃至亦同是説也。右百字果
受用品者。此品亦應云百字果受用品。所以
然者。若於一一門相應證入者。即必受用此
妙果。故云右百字果受用品乃至受用也。所
謂約修行之滿故云相應品。約得果之位故
云受用也云云
  已上釋百字果相應品竟 一校了
妙印鈔第七十二
  御本云元徳三年辛未五月二十二日加
點了 沙門宥範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七十三
 沙門阿寂紀 
  釋百字位成品第二十一經第六
疏十九始
將釋此品。即開爲四。一明大意。二釋品題。三
宣來意。四明入文判釋
初明大意者。所謂祕密之中最祕。難得之中
難得。内心之中大我眞言之心a@m字也。故疏
云。此法乃是一切如來祕密中之祕密。於諸
祕藏最在其上。共所守護不妄與人。第一希
有難得之法也云云是即此品大意也
二釋品題者。百字如上釋也。位成者。所謂内
心大我處自心八葉位也。今以a@m字之加持
故。於意生八葉臺上。安住三三昧耶。證得金
剛微妙之極位。是故疏云。謂此花臺從心意
生也。即是觀於自心八葉蓮華。此花不從餘
處生。即從意生。意即是花。無二無別也。此花
臺圓明如月。清淨無垢同於圓鏡。以世間更
無物可以爲喩。唯有圓鏡可以喩況。令彼得
意忘言。然實過於彼百千萬倍。不可爲喩也。
今此圓中有眞言救世者。具大功徳。眞金色
具有焔光。住三昧。寂然而住此。當觀此一字
眞言王。從此眞言王。即觀本尊或大毘盧遮
那。如上瑜伽法中説耳。説未分明。當更問之。
然上文彼具可引檢也。害謂一切煩惱悉以
除害。其威光如和合百千日。威光猛盛。猶七
日童子不能仰觀烈日而觀其明。今此光亦
爾也。彼一切衆生觀於日輪而不能見其本
質。今此佛光亦如此也云云故云百字位成品
云云
三宣來意者。上品中依修百光王之瑜伽。説
成大菩提之極果竟。雖然若眞言行者不能
修此中無相無分別方便觀智者。不可得入
畢竟無相大空三昧。是故此品中説鏡像幻
化之譬喩。遣行者法執之垢染。令意生曼荼
畢竟清淨。故疏云。右此成百字位品。説未分
明當更問之。然其大意。以先修瑜伽故。成乃
至極大廣普。然不以此惠方便觀空實相洗
滌其心。即猶是世間之法。故須作此觀行令
入曼荼羅實相。成大空之壇無所不有。常恒
而畢竟清淨。此其大略也云云故次上品而此
品來也
四從爾時下。明入文判釋中。自分爲三。一明
金剛手問。二明如來答。三明總結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金剛手乃至説與願者説者。經之
爾時執乃至如此一切願開示之長行偈頌
文。未會引也
二從以上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牒佛所説
旨。二明正問
初中。時祕密主聞佛所説等者。言金剛手上
品中聞説從一字出無量隨類之身而作諸佛
事。作奇特未曾有之思而奉問之也。故云時
祕密主乃至説此眞言救世者也。眞言救世
者等者。a@m字即是法身佛。故云救世者即是
佛也。佛與a@m字其功徳等同。故云如佛於一
切衆生中有大歸依救護之處乃至爲一切眞
言歸趣之處也。是大聖者等者。言因上品所
説而亦致此問。故云是大聖者乃至現種種
神變也
二從因問下。明正問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
作釋
初中。因問之兩言疏主之言也。此眞言云何
生乃至生在何處者。經之摩訶牟尼等之二
句文。未會別牒之也
二從問此三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五。一明總
句。二明誰能知。三明生在何處。四明誰能
生。五明讃佛願説
初中。問此三事也更問未審者。如此三問未
詳細釋故云爾也。大牟尼歎者。讃咲如來而
爲大寂默。是即對應佛故云爾也。云何知者
總句也。言上品中佛説知四種無量故成正覺
故。金剛手總先云何知而總問也。故經云
摩訶牟尼云何知也
二從一知下。明誰能知中。一知者誰者。釋經
之誰能知此之四言也
三從生在何處中。二於何處謂從何得也者。
釋經之從何處之三言也。言從何處生耶

四從三誰下。明誰能生中。三誰生諸眞言者。
釋經之誰生如是諸眞言句也。言問能生者
也。以上三問也。前問誰得知此四者。指一知
者誰句也。對第三問故云前問也。誰得知此
四者。上品中佛説知四種無量故成佛。然未
説知四種無量之方法故。因此金剛手而問フナリ
故云問誰得知此四也。言問誰能生此四無
量也。後問生者是誰者。言生此四無量者是
ソト而問
五從大勇下。明讃佛願説中。又二。一明牒經。
二明隨釋
初中。大勇士乃至與願者説等者。經之大勤
勇等二句。未會別牒也
二從此即下。明隨釋。自可見
二從佛大下。明如來答中。自分爲五。一明答
第一問。二明答第二問從何生。三明答第三
言誰能生眞言問。四明答生者是誰問。五明
説離著方便觀智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佛大法自在牟尼乃至一切不知諸外
道者。經之爾時薄伽梵乃至外道不能知文。
未會引之也
二從以上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五。一明佛嘆
金剛手。二明祕之中祕。三明非兩種外道所
知。四明悲生潅頂者可聞。五明具衆徳得悲
生潅頂
初文自可見云云
二從此法下。明祕之中祕中。此法者此眞言
王之妙果。所謂自性清淨本地法身也。上來
諸品中所説祕密者即此法也。所謂心蓮華
臺上之祕藏。是即諸佛世尊以同一本誓故。
共同守護不妄授人。希有之中希有。難得之
中難得也。故云此法乃是乃至難得之法也」
三從今下。明非兩種外道所知中。今此諸法
之祕者。指三種世間諸法。此一一諸法皆悉
含藏此祕密之中祕密祕藏之中祕藏。無有
増減勝劣。而兩種外道更不能知之。故云今
此諸法之祕一切外道所不能知也。所言外
道大分有二種。一世間撥無因果斷常二見
外道。二佛法内外道也。故云然外道二種乃
至有諸外道也
問。以雖入佛法中者。指何等佛法耶 答。指
顯密一切法佛應佛之佛法也
問。而未能知如來祕密猶是邪見云云然者
一道極無等猶不知此祕密可云耶 答爾也」
問。若然者此等諸教中立頓漸不定祕密四
種。盛談祕密。依之法華云。如來祕密神通之
云云然者如何 答。彼諸顯教中所談祕
密者。大小權實機雖並座。相互不知故名祕
密。非今宗所言之祕密。故法華玄云互不相
知是故名密。但至法華經者。迹化弟子不知
本地無作三身故。且云祕密。是亦非今宗最
極祕密也
問。若然者何故今疏文云此佛法中外道即
二乘人也耶 答。是非常二乘。即大乘小乘
呼爲二乘也。即如香象釋云。大乘小乘名爲
二乘。權乘佛乘名爲二乘云云今亦爾也。大乘
小乘共不知如來内證之祕密故爲外道也。
故今文云。以雖入佛法中。而未能知如來祕
密。猶是邪見心行理外之道故亦名外道云云
問。若然者今所言祕密者何等法耶 答。是
密宗最極之奧源是也
問。若然者此祕密者。於眞言宗中者淺略深
祕二機共知之耶 答。唯深祕之機所知也。
非淺略之分。上品經云。未逮心潅頂祕密慧
不生云云
問。若然者今此淺略之人不知此祕密故名
邪見耶 答。付之可有與奪二義。若與言之
者。雖未知最祕密道。知祕密之家淺略分故。
唯淺略分而非邪見。若奪而言之者。雖知祕
密之家淺略。未知此最極祕密以前。總名爲
邪見。如迦葉云。從是以前皆是邪見人取意
於自宗猶有此義。何況於顯教耶
問。若然者非此淺略之機所知眞實祕密之
法何物耶 答。唯有面授更問
四從佛既下。明悲生潅頂者可聞中。又二。一
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別牒可云。若祕生曼荼得大乘潅頂云云
二從佛下。明隨釋中。佛既不妄與人等者。此
祕密是唯佛與佛之自證衆生自祕之庫藏
也。是故非其人者輒不授與。久憶胸中隨機
而與。唯有於大悲生壇沐祕密潅頂之者。乃
可爲説。若不然者非其分。故云佛既不妄與
人乃至不然不得也
五從次又下。明具衆徳得悲生潅頂中。又三。
一明性調具善者能得。二明常悲利他者能
得。三明非有縁觀所得
初中。次又簡之者。簡別前悲生潅頂得入機
非機之相也。故云次又簡之乃至潅之也。若
其人性調等者。其根性調柔而離邪曲。奉行
諸善法而不作惡。如此人乃可得入悲生潅
頂也
二從又有下。明常悲利他者能得中。有常悲
者等者。夫悲有多種。所謂有縁悲。衆生縁
悲。法縁悲。無縁悲也。此是無縁悲而非前三
種悲也。所謂住平等法界之體。不簡怨親貴
賎男女上下。不擇地獄餓鬼畜類惡毒。專悲
愍彼如悲一子。於一切時一切處。偏哀愍此
猶如己身。如此之人即可授悲生潅頂之法
也。故云又有常悲者乃合引入乃至非如常
流布之經也。此法華偈中等者。彼偈云。若人
無瞋。質直柔軟。常愍一切。恭敬諸佛。如是之
人。乃可爲説云云加之彼偈中。始從汝舍利
弗我此法印。終至汝當爲説妙法華經。總以
六十五行之偈。分別此經可聞不可聞。而簡
釋機非機之相。故云此法華偈中廣説簡人
可引之耳云云
三從復次下。明非有縁觀所得中。有縁觀者
亦不合等者。若人執有相無相。住有縁無縁
者。即墮斷常見中。自撥無因果。是即猶不得
四諦縁生之眞理。何得入祕密甚深悲生潅
頂耶。故云有縁觀者亦不合乃至都無無所
有耶非如是也。夫諸佛妙法雖離衆相絶諸
縁。而作寂平等智慧方便具足圓滿。故云佛
法雖離縁離相乃至如是之人乃可爲説也」
問。上來諸品中説弟子衆徳竟。今説此三徳
有何意據耶 答。具縁品并祕密曼荼羅品
中説五徳。是即五智圓滿義也。説十徳是即
十智力具足義也。今説三種徳。是即行者本
來三部衆徳也。所謂性調具善徳佛部功徳
也。常悲利他徳蓮華部功徳也。非有縁觀徳
金剛部功徳也。上諸品中未説之故。至此處
而説之也云云已上答金剛手第一問誰能知
此竟
二從彼有能知下。明答第二問從何生中。又
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彼有能知内心之大我謂歎此心也。隨
其自心位導師所住處。乃至眞言救世大徳
金色具光焔三昧住者。經之彼能有知此乃
至諸衆生亦然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前問下。明隨釋中。前問從何生等者。是
即指金剛手第二問從何處生也。今答從佛
心生也者。言從法佛内心而生。所謂從自性
清淨之心而生也。彼有能知内心之大我者。
讃嘆内心法界自在之功徳。故云謂歎此心
也。若隨導師隨所住處者。經之隨其自心位
導師所住處二句。未會別牒也。此眞言即隨
彼生謂彼一切支分生也者。即隨釋也。言從
彼自性法身上中下支分。而曼荼羅聖衆出
生也。所謂a阿字遍己體故。自身即全分a
阿字本地法身也。從此身之頂至喉生第一
重。從喉至齊生第二重。從齊以下生第三重。
故云此眞重即隨彼生謂從一切支分生也。
導師即是佛也者。指自性清淨本地法身之
佛也。謂此花臺等者。釋八葉從意生等文也。
從心意生也者。自性清淨之處萬徳集起。故
名爲心。此萬徳具思量故名爲意。是即一法
二義也。故云從心意生也。此花不從餘處生
者。此自心八葉蓮華更從餘處而不生。即從
意生。故八葉即意意即八葉也。心即蓮華。蓮
華即心也。故云此花不從餘處生乃至無二
無別也。上品中云念彼蓮華處八葉鬚蘂敷。
今云八葉從意生蓮華極嚴麗。可思之更問
花臺圓明等者。彼水精月殿也。故云此花臺
圓明乃至過於彼百千萬倍不可爲喩也。上
品云深居圓鏡中。今云圓滿月輪中無垢猶
淨鏡。可思之更問
三從今此下。明答第三言誰能生眞言問中。
今此圓中有眞言救世者等者。彼中黄白色
是也。今救世者等者。a@m字與彼黄白其體同
一也。可思之。故云今此圓中有眞言救世者
乃至寂然而住此也。上品云次於其首上等。
a@m暗字也。謂從此字出百光生kakha等諸字
也。故今云於彼常安住。眞言救世者。金色具
光焔。住三昧害毒。如日難可觀。諸衆生亦爾。
可思之更問即觀本尊者。彼物也。或大毘盧
遮那者。轉彼成大日。此等皆是上來諸品説
之。故云當觀此一字眞言王乃至當更問之
也。然上文彼具可引檢也。彼偈也。如今引合
云云害謂一切煩惱等者。依自性清淨熾盛
日光。害煩惱妄執之黒暗。故云害謂一切煩
惱悉已除害也。其威光如和合百千日等者。
彼光輝威猛熾盛如億千日輪同時顯現。故
上品云如合會千電。然衆生不見自心之佛
光本質。如七日嬰兒不仰觀烈日之光明。故
云其威光如和合乃至今此佛光亦如此也。
恒常於内外乃至而知於意鏡者。經之常恒
於内外乃至了知意明鏡文。未會別牒之也。
普遍内外當鏡應知者等者。爲委細釋鏡義。
重而別牒也。鏡即是圓明中花臺者更問
知此鏡即是意者。彼自性清淨全成彼物故。
彼物名爲鏡。此鏡即花也。故云當知此鏡即
是意也。此鏡即彼物故即是心也。故云當知
此鏡即是自心也。故上釋云此花臺從心意
生也。意即是花也。無二無別也。心與意一法
二義可思之更問作心鏡亦得也者。非但以心
譬淨鏡之類而已。此鏡即自心也。此鏡即意
也。故云作心鏡亦得也。已上a@m暗字觀也。
可思之更問以何方便而得觀知耶者。言如此
妙法蓮華臺上自心常住圓鏡離解難知。故
以何等祕密方便。面能鑑彼心鏡耶而問也。
從謂即下即答之也。如上方便者。指悉地
成就品也。所謂囉字置眼界乃至俛頚小低顯
云云故云謂即如上方便乃至得明了現前也。
誰能觀之者。釋經之眞言者惠眼觀是圓鏡
故二句也。餘文可見。准悉地成就品可思之。
故云誰能觀之謂乃至而住同於彼佛也。所
以然者乃至故種種惠眼如是者。爲説相不
可得la@m邏字觀故。牒前塵垢不可得ra羅字
觀也。所謂於前之從意生蓮華。以羅字置惠
眼觀之。以此ra字加持故。肉眼即成惠眼。以
此惠眼觀心蓮華上之心境。故云此蓮從意
而生謂先以羅字置眼而觀於心花臺之鏡即
是外見也。依此加持之外見。得内心之惠眼。
親知見心蓮華臺上之萬徳。故云即以外見
而成内見。即自了其心也。故經云惠眼如是

四從惠眼持下。明答生者是誰問中。又二。一
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惠眼持誦者鏡觀乃至作一切事意思
者。經之當見自形色。寂然正覺相。乃至能作
諸事業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以上下。明隨釋中。眞言者惠眼而觀是
圓鏡乃至身身所生像者。當見自形色乃至
影像等三句。別牒之也。以離一切相而現示
相名眞實相也者。釋寂然正覺相也。言如上
ra字惠眼。知見心蓮華臺之萬徳。甚深無
相而離相縁。依説無相即有相有相即無相。
眞即俗。俗即眞。平等平等性寂不二也。以是
義故。於無相之中而見自心之形色。於無性
之中而見正覺相。所謂la@m邏字相不可得門
之義也。故云以離一切相而現示相名眞實
相也。上身有爲有漏等者。釋身身生影像句
也。以有爲有漏相不可得故。即從父母所生
之有爲有漏之身。生法性無漏身。所謂本有
萬荼羅之影像。故云上身有爲有漏下身無
爲也。一心生者。釋意從意所生一句也。一心
者垢心也。生心者淨心也。言以妄想塵垢相
不可得故。從六識染汚垢心生眞實惠心。即
同本有淨境。故經云意淨心從意垢心所生也
云云所云生者謂身語意生者。指身身生之
生并意從意所生之生也。先觀圓明佛像金
色等者。言先最初於心外觀蓮華。其上觀圓
明。於圓明中觀字。轉字成如來。色相音聲皆
悉周遍法界無所不至。如此觀相現前已。然
後引外觀内心。如今品并悉地成就及祕密曼
荼羅位品等説相。自之身口意同佛及本尊身
口意。如此等平等三密皆是從行者之心意生。
故云先觀圓明佛像金色等乃至皆從意生
也。金剛手問生者爲誰者。其所生之者何物ソト
而問也。然此答者所生者即身語意也
也。常出生清淨等者。經之常出生清淨種
種自作業二句。未會引之也。言阿頼耶識中
種種不清淨業皆悉斷除。而能作種種淨法。
所謂六度萬行等諸佛事也。故云染汚阿頼
耶之業能生淨業也。即以生此生者。言以生
此淨業之生故。而能淨除一切不清淨業也。
故云即以生此生而能乃至即名諸佛也。
經云自業者等者。言種種自作業既淨除不
清淨業已。然能作種種六度四弘乃至八相
作佛等無量佛事。是即如來之自業也。故云
自業者即是佛事乃至若能如是知是成佛
也。次光彼電焔乃至作一切事意思者。經之
次於彼光現乃至作諸事業二偈文。未會引
之也。次當彼光現圓照如電焔者。初二句而
別牒也。不淨業除等者隨釋也。言上句意次
第相釋也。謂不淨業淨除故淨業當現前。淨
業既現前故生光輝普照法界。故云不淨業
除乃至光如電普照也。亦不取電義等者。言
不取電光動散速疾等之方。但取其光焔種
種雜光普耀照之方也。故云亦不取電義也
乃至圓滿雜色光照也。眞言者能作一切諸
佛事者。經之眞言者以下二句而別牒也。若
如是覺知即能等者。言如上所説。從有爲有
漏身生無爲無漏五蘊。從垢心生淨心。依淨
除不清淨業。而出生清淨佛事。是即覺知有
漏無漏淨不淨皆悉本來不生平等平等同一
實際故。即成正覺。於普門法界廣作佛事同
大日如來。故云若如是覺知乃至謂持眞言
者也。此皆佛答金剛手眞言所生處也者。答
金剛手生者是誰之問也。謂從行者身口意
所生清淨自業廣作佛事即是也。故云謂此
眞言即從行者乃至而作佛事也。故經云若
見者乃至能作一切事者。經之若見成清淨
乃至能作諸事業一偈之意釋也。於此一
段者。委細不分別科段也更問
五從持眞言者下。明説離著方便觀智中。自
分爲四。一約影像明義。二明自性空即同影
像。三明互相縁起同影像。四明法縁通達名
性空
初從持下。明約影像明義中。又二。初明牒經。
後明隨釋
初中。持眞言者住前觀次第方便。此眞言行
是身有縁起更無殊勝異於佛也。亦祕密主
眞言門菩薩行乃至無有佛殊勝是也者。經
之復次祕密主乃至過三菩提文。未會引之
也。然此中其文二重見者。於梵本中有此二
之意故。二重擧之也。故其中間置亦之言。可
思之
二從以上下。明隨釋中。又分爲四。一明縁起
不生。二明愚人問難。三明依實義答問難。四
明影像中佛爲無上
初中。師説未分明者。經家未再治。故云師説
未分別乃至次第配也。像也縁起者。治定經
云自身影像生起。未會本云是身有縁起。亦
云如是身中生縁起也。如此等多種兼存。故
云像也縁起也。謂觀心八葉等者。依如此瑜
伽方便。淨除垢身生清淨影像。同佛而作佛
事。是即牒釋上之文心也。故云謂觀心八葉
之花乃至即同一切佛等也。如是法生者。既
等同佛故。如上六度萬行八相作佛等淨法
出現。然此淨法從縁而生故即不生不可思
議。而得入自性清淨法界體性三昧。所謂以
ra字之惠眼而爲縁。以自心之淨鏡而爲因。
不思議事業縁起。然審實諦觀惠眼不行淨
鏡不來故不自不他。惠眼不行淨鏡不來故
即不共。然以惠眼不レハ縁。淨鏡影像更無。故
亦不無因。但是以不思議感應之因縁故生不
可思議影像。施作無邊之佛事也。故云如是
法生即是乃至如中論等所説也
二從然有下。明愚人問難中。然有難云者。指
會座愚者也。今此觀本尊等者。聞三平等妙
觀。顯乘之空無相而問難也。故云今此觀
本尊身語意等種種境界。如上皆説離一切
相。乃至豈不相違耶也
三從如從下。明依實義答問難中。如從阿字
生一切字等者。言且觀a字。從此字而生一
切字時。以a字本初不生故所生之一切字
即本不生也。佛身影像縁起亦如是。法佛雖
無相凝寂。以於法自在故。作此甚深不可思
議瑜伽之觀行時。於無相中而現有相。於有
相中而示無相。是故有相無相畢竟平等。離
有相無無相。離無相無有相。有相無相同一
實際而不可思議。若不達此平等法界相。而
有相之外求無相。無相之外求有相者。皆是
斷常之外道也。故云如從阿字生一切字生
一切字時即本不生義乃至即同外人之斷空
矣也
四從又祕下。明影像中佛爲無上中。又二。一
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又祕密主眞言門乃至所生影像者。爲
釋影像義。又重而取意別牒也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謂身影像起者。從此垢
身。本地法身影像生起也。然於此本地法身
影像。略有十種。所謂十界普現色身是也。於
如此十種影像中。佛界影像最殊勝。故云此
所起莫過於佛。乃至莫過於佛也。此法殊勝
更無過上也云云
二從如眼下。明自性空即同影像中。又二。一
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如眼耳鼻乃至等於影像者。經之如眼
耳鼻乃至等於影像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因如鏡下。明隨釋中。因如鏡等者。以因
業生譬鏡身影也。言自性清淨之圓明如鏡。
三密平等淨業如本身。依之普現色身顯現
如對鏡而影現也。故云因如鏡乃至而影現
也。即是相相者即是世間法等者。言雖自性
空。從因縁生故是即相也。是相是世間有相
法也。然今佛應説眞言眞實成佛之正行。何
故説此世間有相三昧之法耶而問難スル也。故
云即是相相者即是世間法乃至有相之法
也。爲遮此愚者伏難故。佛引譬説世間法自
性空無二無別。故云故佛次引喩明之如眼
耳乃至從因業生影也。是即重引結也。如行
者先觀外縁等者。如前於心外觀圓明乃至
毘盧遮那佛等。今現前已。即引入自身令平
等無二。如此不二相應時。不思議影像現前
生。是即成等正覺。故云如行者先觀乃至謂
眞言行人也。此意者如世間等者。釋彼世出
世諸法皆從縁生本來無自性。以無自性故
本來安住a字本不生際。何汝愚難言是有相
有縁之法耶。若了知如此縁生實相。即名爲
正覺。故云此意者如世間乃至即成正覺也。
故經云等者。六根四大種等從縁生攝取自性
空。此空亦但名同於虚空故。有相有縁即
同於影像。既同於影像。豈生著相乎。故云佛
説言如如眼耳鼻乃至因業生影等也
三從如來成下。明互相縁起同影像中。又分
爲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如來成正覺乃至生像天形生者。經之
彼如來成正覺乃至尊形像生文。未會引之

二從如來下。明隨釋中。如來乃至互相縁起
者。初二句而別牒也。如鏡中生像等者釋其
意也。言此鏡對縁而生像。彼鏡亦對縁而生
像。此鏡彼鏡互相對時。此鏡像處而生彼鏡
像。彼鏡像處亦生此鏡像。鏡像與鏡像互相
生無有間斷。故云如鏡中生像像互相生因
縁不斷中也。垢身淨身彼互相生亦如是。垢
身從因業生而同鏡像。淨身亦從因業生亦
同鏡像。然後垢身與淨身相對時。從垢身生
淨身。所謂轉凡成聖故。又從淨身生垢身。所
謂普現色身。故如此垢身淨身互相生相續
而無間斷。是故佛身即我身。我身即佛身。本
尊即自身。自身即本尊。互相發起無礙無障。
故云自垢身生淨乃至即是本尊互相發起
也。我之所起因於圓鏡者。依自心之圓明而
影現。故云我之所起乃至即無影像也。己身
淨已又即同彼者。淨除垢身已。淨身既顯現
又同佛同本尊。彼此互相縁起。故云己身淨
已又即同彼乃至影像生也。以内外相因更
分發者。内謂自性心鏡。外謂行者染心。言行
者染心與眞實惠心相和合。即同自性清淨
妙鏡時。自心之影現。是故自心之影如諸佛
之影。諸佛之影如自心之影。無二無別。互
相縁起無有間斷。故云以内外相因更分發
乃至我即是佛也。身生形相生者等者。經之
身所生身尊形像生文。來會別牒也。謂從自
身生也者。言從垢身而生淨身也。故云謂從
自身生也。從身生身謂生
淨身
如是尊形乃至當如
是解也
四從觀巳下。明法縁通達名性空中。又分爲
三。一明通達法縁無二。二明難性空云何生
影像。三明擧譬而答
初中。又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中。觀已祕密主法縁乃至意意生影像能
生者。經之祕密主觀是法縁乃至從意生意
能生影像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通達下。明隨釋中。通達是證等者。通達
縁依法。法依縁。互相縁起無礙自在。此通達
是證果義。所謂得至法縁之實際也。故云通
達是證果義乃至當言證也。祕密主觀此者。
擧觀已祕密主句而別牒也。言次上説從
垢身生淨身互相發起已。然觀此法與縁故
云觀此也。如前者指次上文也。心中明鏡現
像影時者。以ra字明燈照心鏡時。自心之影
像現。而無有無一異等分別。故云如前説鏡
譬乃至而實常空此是法也云云因觀此法等
者。如此以四性叵得觀而觀察鏡像。終無有
實性。是故此惠不可得。雖不可顯示。若以方
便不宣説者。衆生得入無由故。以於法自在
力故。還生法縁令一切衆生見法成佛也。故
云因觀此法乃至亦可此意從縁生復成法
也。所謂經云觀是法縁通達惠者自證也。通
達惠縁。法者化他云云意言祕密主觀法等者。
上之文意委細釋之也。法性空寂之相者。雖
法性空寂。此有相爲因縁。而能以惠通達スルニ
達離法無縁離縁無法。若達法之無自性。
即亦達縁之無自性。若達縁之無性即亦達法
之無性。法與縁互相發起。故云祕密主觀法
法性空寂之相乃至達縁即是達法互相發
起也。同知法空寂即是達法也者。法縁同共
皆知空寂。是即眞實達法也。由有分別起者。
由有分別。智生法是空而智縁盡
何以故縁必依法法必依縁。縁法互相縁起
不相離。是即自性天然諸法性空。故云同知
法空寂乃至是名諸法性空也
二從若法下。明離性空云何生影像中。又二。
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若法如是乃至生起影者。經之無住性
空。祕密主云何從意生意。能生影像文。未會
引之也云云
二從經文下。明隨釋中。彼等互相不住等者。
此問意謂彼縁法互不相住。畢竟性空。何故
從染心生淨心而能生影像耶。而問難スル也。故
云彼等互相乃至云何意能生影像。若如是
者彼意從心生誰能得知耶也
三從譬如下。明擧譬能答中。又分爲三。一明
取白等譬顯心生心。二明取治病譬顯心壇
不二。三明取幻化譬説性不實
初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譬如白黄乃至如是身轉者。經之祕密
主譬如乃至如是身轉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以上經文也下。明隨釋中。祕密主譬如
若白若黄等者。先牒譬文也。此上無問者。今
此問是佛之自問也。從此問之上復金剛
手無問。是即不知故非ルニ。問無問共唯
ナリ衆生。故云此上無問乃至疑問也。從如
人下。釋譬意中。如人眼初見白時未明了者。
對白色雖眼識生。未能分別故云爾也。次即
生心分別此是像耶者。次意識生。即分別白
非白等像故云爾也。佛即説喩由如白等者。
言若人見白專作白解。不作青等解。何以故
白異青黄等故。如白者青等亦爾也。皆是從
心。此世間事法尚爾。當知從出世無漏淨心
生淨心影亦爾也。故云由如白何以故乃至
生淨心亦然也。如見白時等者。釋其意也。故
云如見白時心作白解乃至一切亦青也。作
意者觀青等者。作セハ者一切皆白也。青
等亦爾也。如修十一切處等。是即久久作意
故。白時者常白也。青黄等亦爾也。如此色皆
隨心而現。故知心能縁彼而亦生彼。故云作
意者乃至能生彼類也。染著意生者染是執
取義等者。釋經之染著意生句也。如月燈三
昧説等者。譬意謂於一事莊嚴愚者還愛著生
罪。智者還深修觀察生深智。故云如月燈乃
至以此證於自是自心而生於心也。彼同類
如是身轉者。言此重女見己莊嚴身還愛著。
是生死流轉凡夫也。若見之覺諸法之無自
性是菩薩也。是即於同類一物之上。依知與
不知。成凡夫菩薩不同身轉。故云彼同類如
是乃至同類身轉也
二從從内觀下。明療病譬心壇不二中。又分
爲三。一明定科段。二明牒經。三明隨釋
初中。從内觀意中下是次又引喩者。上既以
兩種喩説無自性義竟。故今又爲擧熱病之
喩。故云是次又引喩也
二從祕密下。至彼曼一相故者。經之祕密主
又如内乃至彼曼荼羅一相故文。未會引之

三從又如下。明隨釋中。又如意中起立曼荼
羅者。於内心中建立種種曼荼羅。所謂方
圓三角半月等是也。如祕密曼荼羅品所説。
故云如上説也。且如除熱方便等者。如此等
種種曼荼羅中。且爲除熱病等可作圓壇白
其圓壇中安va@m字。或安種子也。所言種子
字者彼本尊之種子字也。如此於内心持誦
相應時。即時熱病除愈。是即從心生持誦之
縁。除病身轉。故知心與曼荼羅無二無別也。
今此法與縁亦如此。從心生影。互相縁起無
二無別也。故云且如除熱方便乃至今此法
亦如是可解也
三從次佛下。明取幻化喩説二性不實中。次
佛又引喩者。生後言也。從如幻化者下。次第
擧經而句句作釋。自可見
三從右此下。明總結中。又分爲二。一明説未
分明。二明宣大意勸修
初中。右此成百字位品者。經之百字位成品
未會而擧也。説未分明者。此品中雖説離著
觀智方便。未説此果相成就之持誦等故云
爾也。當更問之者。即此意也
二從然其下。明宣大意勸修中。以先修瑜伽
等者。前品中雖説大智潅頂之果相。未能以
觀空實相方便洗滌其心垢。若以此妙方便
不洗滌其著心。即只成世間法。不能成無相
大空果相。故云然其大意乃至無所不有畢
竟清淨此其大略也
  已上釋百字位成品竟
妙印鈔卷第七十三 一交了
御本云元徳三年辛未五月二十三日加點了
 沙門宥範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七十四
 沙門阿寂紀 
  釋百字成就持誦品第二十二經第六中
疏十九中
將釋當品。即開爲四。一宣大意。二釋品題。三
明來意。四明入文判釋
初明大意者。以百字成就持誦之力故。垢身
淨身平等無異。又染心淨心平等無二。以如
此等平等法界故。除情見之暗冥。生智慧光
明。普遍滿十方。常恒作佛事。譬如如意大寶
王隨人心普雨寶。猶似娑伽羅大龍等降雨。
是即於無相大空之中。垂無盡法界三世之
化道。無有時暫息。故疏云。眞言救世者身身
不異。謂持眞言故行者不異我身佛身
所謂於心。是而用ルナリ眞言之身。意從
意生トイハ。前是有生之意。後是淨意也。即以此
身不異彼身從自身生スルヲ。即是從意生スル&MT01319;
由淨除諸垢一切事成也。由有此徳。
支分。流出光明而作佛事。如斯
凡愚ナリ不能知云云又云。喩如如意
珠滿一切願乃至而寂然不動無思無爲不來
不去爲成一切。何況如來大寶耶。是故無分
別法界。如大龍在宮不興心動念而隨業力
等降差別之味也。以是義故於無相空中而
現無量身口意普門之事。即身可得。不須疑
云云此即當品大意也
二釋品題者。成就者。所謂意生萬徳自性清
淨。淨除業障。普皆有光之悉地也。持誦者。持
如來之三密。誦祕密之眞言。故云持誦。所謂
持自性清淨大菩提心之體。誦asava等字
輪法界之言。故號爲成就持誦品也云云
三宣來意者。前品中雖説百字位成之果相。
未説相好具足圓滿之瑜伽故。此品説三十
七字。令圓滿此等功徳。故云。謂上等二十
字。也囉等八字。及此四字。并爲三十二也。一
一字中三昧皆具三十二相也。次俄惹拏那
摩。此五字遍定惠中。亦能成三昧。亦能成智
慧。能遍成如來八十隨形好也。是故修眞言
行者當識此等字義。是即此品來意也
四從佛告下。明入文判釋中。自分爲四。一明
意生悉地流出。二明擧譬遮伏難。三明宣説
四句。四明説阿字大空
初中。又二。一明總牒。二明作釋
初中。佛告祕密主乃至無量多種者。經之爾
時世尊乃至分説亦無量文。未會總牒也
二從經云下。明隨釋中。又分爲六。一明身身
不異。二明意意淨除流出。三明普皆光義。四
明愚夫不知。五明得悉地故生隨類身。六明
同眞言而成支分生
初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作釋
初中。經云乃至身身不異者。經之爾時乃至
無有異分文。未會別牒也
二從謂身下。明隨釋中。謂身不異彼身者。垢
身不異淨身也。即以此身者垢身也。不異彼
身者淨身也。從自身生者。從垢身生淨身故
云爾也。即是從意生者。此身即從意生故云
爾也。所謂處於心者。處自性清淨心蓮華臺
上瑜伽座故。即同a@m字眞言之身。故云所謂
處於心是而同彼眞言之身也
二從此言下。明意意淨除流出中。又二。一明
別牒二明作釋
初中。此言有異乃至彼所流出者。經之意從
意生乃至彼處流出文。未會別牒也
二從意從下。明隨釋中。意從意生前是有生
之意者。上之意是生死染汚之意也。後是淨
意者。自性清淨之淨心也。所謂從自性清淨
之心。從縁而生染汚生死之心。然以如實惠
方便。令彼染心淨除也。故云猶持眞言故能
令意淨除也。由淨除諸垢故一切事成也
三從普皆下。明普皆有光義中。又爲二。一明
從淨心流出。二明光與瑜伽相應生
初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作釋
初中。普皆有光彼處流出者。是別牒也。可見
云云
二從從淨心下。明作釋中。從淨心中流出言
彼即指前意也者。謂淨除諸垢竟。故從彼淨
心流出無量光明也
二從光與下。明光與瑜伽相應生中。又二。一
明別牒。二明作釋
初中。光與瑜伽相應而生者。經之相應而起
遍諸支分句。未會別牒也
二從由與下。明作釋中。由與瑜伽相應等者。
言以a@m暗字作自身。自身即a@m字。a@m字即自
身。無二無別。故令垢心淨除故即生光明。所
謂與瑜伽相應。隨身上中下。而流出光明。遍
滿於法界。而能作佛事也。故云光與瑜伽
相應而生。由與瑜伽相應。而從彼心而生是
光也。由有是徳隨諸支分流出光明而作佛
事也
四從愚下。明愚夫不知中。又二。一明別牒。二
明隨釋 初中。愚夫常所不能知者。經之彼
愚夫乃至不達此道文。未會別牒也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謂愚夫等者。指内外兩
種外道凡夫之類也。言彼九種住心之輩。行
心外之道。不知内心祕密瑜伽之道。不通達
如斯祕密方便之事。故云謂愚夫所不能知
於此道不能了達也。如斯等乃至此道者。即
眞言行也。所謂眞言行者。上卷云知心性如
是得住眞言行云云可思之
五從乃至身下。明得悉地故生隨類身中。又
分爲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乃至身所生分乃至有無量多種也者。
經之乃至身所生分無量種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以成下。明隨釋中。以成眞言得悉地等
者。今既如上淨除垢心已。從身上中下分。光
明普流出。是即由成眞言行得法佛之悉地。
從此淨身。還更有身生。所謂三界所生十界
隨類衆多身也。故云乃至身所生乃至有無量
多種也。以成眞言得悉地乃至其類衆多也」
六從身既下。明同眞言而成支分生中。又二。
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身既無量乃至説有無量者。經之故如
是乃至亦無量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皆從下。明隨釋中。皆從一眞言而出
等者。指a@m暗字眞言也。此字全分同法佛故。
從彼上中下分生三重曼荼羅身。所謂從頂
至喉光出生第一重諸尊。從喉至齊之光出
生第二重諸尊。此中有内大。如祕密曼荼羅
品。從齊以下光出生第三重隨類之身。眞言
并佛如此。行者亦爾也。故云皆從一眞言乃
至其數無量也
二從如如下。明擧譬遮伏難中。又二。一明説
如意珠喩。二明虚空喩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如如意寶乃至一切利成者。經之譬如
吉祥乃至無所不成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疑難云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一明問
難意。二明答意
初中。又疑難云上説等者。言既説自性清淨
無相法界眞言之行。同本初不生大空三昧
已。何故説種種流出之法門并欲界隨類衆
多身耶而問難スル也。故云又疑難云乃至而有
此種種事耶也
二從答下。明答意中。又二。一擧如意珠喩。二
明擧大龍喩
初中。乃至三事亦能淨者。非但雨種種無量
珍寶令滿足一切希願而已。亦能欲令身口
意清淨。故云乃至三事亦能淨乃至世法尚
爾也。世寶猶爾。何況法佛如來自性清淨無
量莊嚴大如意寶耶。故云何況乃至如此事
耶也。世間淺近寶珠猶雖作種種未曾有事。
寂然無動作。況無相甚深大寶耶。故云如世
珠乃至何況如來大寶耶也
二從是故下。擧大龍喩中。是故無分別法界
者。指清淨法界本地法身。此本地法身大龍
王居平等法界大悲海之中。雖不起心動念。
而平等降大雨之時。於欲界諸方處。隨其有
情業力果報因縁。受用種種差別雨水。是即
大龍自然力用如此。故云是故無分別法界
如大龍乃至等降差別之味也。以如此等義
故。從無相甚深淨菩提心如意寶珠。而示現
三部無盡莊嚴藏。三世常恒作佛事。故云以
是義故於無相空中而現無量身口意心普門
之事。此淨心是普門之總體萬徳之根源。故
云心普門。從此心之普門。從縁常恒施作普
門之事業。故云心普門之事也。行者於如此
等普門之事業。得最自在。而同於如來。即身
之可得也。故云心普門之事即身可得不須
疑也。已上御遺告大事也更問
二從祕密主云何無分別下。明虚空喩中。又
二。一明略牒。二明隨句作釋
初中。祕密主云何無分別乃至又如虚空界
者。經之祕密主云何無分別法界乃至内外
而轉文。未會略而引之也
二從又喩如虚空下。明隨句作釋中。又分爲
四。一明與外道邪見非同性。二明衆生作業
依止虚空。三明合譬。四明結釋
初中。又喩如虚空等者。虚空非如彼外道妄
見。委細如初品中所説。故云又喩如虚空非
衆生數乃至無去無來也
二從然不下。明衆生作業依止虚空中。然不
異衆生界者。言虚空雖非彼等僻見斷常等
同性。而以三種世間性相平等故。亦不異衆
生界。諸法種子蘊持虚空。作種種事饒益衆
生。雖然不可謂虚空是有爲有相。故云然不
異衆生界乃至謂虚空有爲有相也
三從今下。明合譬。自可見
四從故經下。明結釋中。勿生疑惑等者。如此
於無相中作種種事業。譬如如意珠。猶似大
龍無念而降雨。又如虚空無分別而作種種
事業。法佛如來無縁無作三世常恒應用亦
爾也。更不可生疑惑者也。故云故經勸信云
當如是知勿生疑惑也云云
三從爾時下明宣説四句中。又分爲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世尊乃至轉他門句宣説者。經爾
時世尊乃至轉他門句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住無盡下。明隨釋中。住無盡衆生淨除
者。以本誓願故淨除無盡法界一切衆生心
垢。普開示佛知見。此名爲淨除句。所謂是即
a@m字之大空點也。此淨除句即是普門法界
加持三昧流出句也。此加持三昧無盡無餘
不可測量。故云不思議句。此不思議是以難
思無方化用。轉衆生心垢令得清淨之體。故
云轉他門句也。句者滿足義圓滿義無法不
滿無徳不圓。故云住無盡衆生淨除乃至而
説是法門也
四從本生下。明説阿字大空中。又分爲四。一
明問答決疑。二明答問。三明結歸阿字自然
智。四明説成就三昧道
初中。又分爲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本生無所有乃至生此瑜伽者。經之若
本無所有乃至此瑜伽者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偈下。明隨釋中。是承佛神力有此問也
者。是金剛手承佛神力當致問也。問意謂若
言本來無所有隨順世間而生隨類之身者。
彼修行者云何修行而生此淨空耶。故云言
若本生乃至云何此生淨空也。若從本無所
有而生之者。即是墮本無今無。故云若本無
所有者乃至云何生瑜伽者也
二從若自性下。明答問中。又分爲二。一明菩
提心生。二明菩提心生大悲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若自性如是覺名不可得乃至謂菩提心
生者。經之若自性如是覺名乃至所謂菩提
心一偈。未會引也
二從引上下。明隨釋中。引上明十喩也者。如
住心品十縁生句也。故云引上明十喩也。以
覺本不生等者。覺了本初不生實際故得三
平等大空智。此名爲等空心生。此等虚空心
是本淨圓滿大菩提心也。故云以覺本不生
乃至謂菩提也
二從應發下。明菩提心生大悲中。又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應發起慈悲乃至即名爲諸佛者。經之
應發起慈悲乃至是即名諸佛一偈文。未會
引之也
二從謂如來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五。一明無
性縁生。二明生空。三明法空。四明遣生法二
空。五明等空心生大悲
初中。謂如來了達等者。言佛雖悟諸法本來
不可得。隨順衆生而示現普現色身。故云謂
如來了達諸法乃至本無所有也
二從衆生下。明生空中。衆生之性本性無所
有者。謂衆生者從因業而生無有自性故。行
者修行此實理時。覺知衆生之本性。空寂而
唯有名字不可得。是即衆生空也。故云衆生
之性本性無所有乃至唯有名字而不可得也」
三從謂空下。明法空中。謂空空性唯有名字
者。然猶存空執未得法空。故云謂空空性唯
有名字乃至即是不可得空也
四從非如下。明遣生法二空中。非此如劣慧
者等者。指諸顯教學者。言雖説不得空。猶執
空性而爲眞實法。終未知等同虚空阿字大
空之體。故之非如劣慧者乃至即知眞實之
理不應取空法也
五從此虚下。明等空心生大悲中。又分爲二。
一明正等空心生大悲。二明釋所由
初中。此虚空以不可得故者。此虚空以無自
性故雖無相凝寂。而爲諸法依持。是故空即
不空。所謂等同虚空大菩提心也。此大菩提
心生時自然發起普門之大悲。故云此虚空
以不可得乃至而生大悲心也
二從所以下。明所由。如文可見
三從想唯心下。明結歸阿字自然智中。又分
爲二。一明總牒。二明隨釋
初中。想唯心住即名諸佛當知乃至阿字此
首字相應加持自然智者。經之住於唯想行
乃至自然智加持二偈一句文。未會引之也。
此中從想建立生者。觀想a字門至本不生
際已。還生種種隨類之身。觀如此等法縁而
爲空空。所謂大空。故云當知從想造立生乃
至但有名空從心生也云云但引文二重者。
未會時廣略不同也。上來皆效之。注言是如
例疏主之言耳
二從經文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一明自證
大空。二明譬喩。三明合譬
初中。前説得虚空心者。指當等空心生句也。
如法相家説等者。指瑜伽唯識大品大論等
也。若但空都無所有性者等者。斥彼畢竟獨
空無曼荼羅之萬徳也。餘文可見云云
二從此中下。明譬喩中。最初畫置一字者。是
即天竺下算之法。於土中畫之故云爾也。如
云云餘文悉可見。恐繁不記
三從今此下。明合譬中。隨次出身無量法門
者。隨身上中下流出三部諸尊故云爾也。然
有論師等者。指小乘論師等也
問。若然者爲破之引之耶 答。不爾。其蟲無
量而雖成曲直長短等相。各各自是一虫時。
無曲直等相。今阿字門亦爾也。從縁流出無
量無數色身之時。大小方圓善惡尊卑雖無
量無邊。而於本不生一理無有差別。爲譬此
義引彼虫譬也。仍無破義也。故云然有論師
乃至不離於一本不生理也。此阿字爲首相
應加持自然智者。今以阿字門加持自然智
既爾也。如何字者。sava字等亦皆以不可
得。故同a字而加持自然智。然從一一字門
流出無量無數字門。如從一算至無數。然住
不可得無自性。如一及多皆盡除持在心中。
故云此阿字爲首相應乃至即顯不生之理也」
四從次云祕密主下。明説成就三昧道中。又
分爲二。一明直説a@m字顯不生。二明異門説
諸字顯不生
初中。又二。一明總牒。二明隨釋
初中。次云祕密主觀此空中乃至諸法自形
顯示者。經之祕密主觀此空中乃至以一切
法本不生故顯示自然形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是經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五。一明一切
法從阿生本不生。二明福智皆從阿生。三明
a字生種種色。四明識阿字義同大日。五明
顯示阿字自形
初中。觀此阿字等者。今祕密主及諸大會觀
此阿字大空中流出萬像而本不生也。故云
觀此阿字乃至然本不生也
二從阿字下。明福智皆從阿字生中。證三昧
者。由此阿字本不生義。通達三平等三昧耶
故云爾也。具般若者。由通達此阿字本不生
故。無相法界大智自然開發故云爾也。成萬
行者。實慧具足成就行無盡法界大悲萬行
故云爾也
三從此字下。明a字生種種色中。此字能生
種種色者。行a字是一切諸法能生母也。故
顯形衆色無不皆從此字而生。故云此字能
生種種色乃至及本尊等無量不同也
四從若識下。明識阿字義同大日中。若識
此中眞實之義者。如上所説雖不生而具萬
徳。雖顯示衆徳而無相也。生與不生全體遍
收。相與無相即體不離。如此覺知。是即a
眞實之義。若能覺知如此眞實之義。得入本
不生際。即等同如來世尊也。故云若識此中
乃至同於毘盧遮那也云云
五從上來下。明顯示a字自形中。上來所説
阿字門等者。從具縁品以來所説阿字門者
更非別物。即自身本來無相大我也。故云上
來乃至顯示自身我也。大我更無別體。即是
自身也。以是義故自身即本初不生。亦本來
常住也。故云即我自身本不生亦無滅也。當
如是觀察者。如上六月持誦中所説。a字遍
自身全分a字形也。其色黄色而方形也。本
初不生觀智明朗住法界大圓明中。故云當
如是觀察乃至顯示其徳也云云
二從次或下。明異門説諸字顯不生中。又分
爲六。一明説va。二明説ka等二十字。三明説
ya等八字。四明ka等字成三十二相。五相仰
等自在轉隨形好。六明勸修得益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或無所得義乃至縛字形現也者。經
之或以不可得義現va縛字形文。未會引之

二從即是下。明隨釋中。即是下文言語道斷
之義者。是即遍口十字中言説不可得va
也。故云爾也 問。若然者至下説此。何故此
處先復説此字耶 答。爲欲顯從悲智具足
大空流出諸字門。還顯示本不生故先説此
字也。所謂前説a字已。次之説va字門。是a
va二字相和成大空。如第五月時坐方圓曼
荼羅誦ava。是方圓人法義也。可思之。此明
何義者。總問説vaka等諸字之所由也。佛言
以下答之也。佛言阿字具有一切功徳等者。
指上來所説a字義。故云阿字具有乃至以
本不生而顯説之也。或從異門等者。於a
具足一多自在之徳故。以能生之a字自形
顯本不生。又以所生之ka等諸字顯本不生。
故云或從異門顯之即是縛字諸字門也。如
此等字雖各殊異。只是自性清淨法界自在
大我之功徳。自身本來本初不生之義門也。
故云其義雖異門乃至無有異也。然諸字各
説不可得。是即a字義也。故云若法有一是
生。是即可説之相乃至不可説示也。以下皆
是異門之相也
二從或一切法中下。明説ka等二十字中。自
分爲二。一明説ka字形。二明kha字乃至第二
bha字形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或一切法中乃至迦字形現者。經之或
諸法遠離造作故現ka迦字形文。未會引之

二從此即下。明隨釋中。此即明一阿字門者。
是即明a字門之作業不可得義。故云此即
明一阿字門乃至然迦字即明阿字義也。如
迦字等者。迦字最初横畫是阿字形也。若無
此畫即ka迦字不成。故云如迦字若上置横
畫乃至即有阿形也。如ka迦字者。khaga等一
切諸字亦爾也。故云當知此百字皆皆爾下
例可解也。若無阿聲在中等者。出諸字音聲
之時。阿聲闕於其中。即不能開口。諸字聲自
無也。故云無阿聲在中乃至亦自無有聲也」
二從或一切法下。明kha佉字乃至第二十bha
婆字形。自可見。其中麁字牒經也。細字隨釋
也。依見易キニ不作釋耳。此中釋摩字等者。言
於此處。對文中雖有ma摩字不可釋之。@gajha
@nanama五字大空義。故別説之。若此處釋之
者文誤也云云
三從或諸乘下。明説ya等八字中。自八。一明
ya野字形。乃至八明説訶字形。其義自可
見。此中復麁字牒經也。細字隨釋也。上來諸
字皆置形之言者。如a字自形。於一一字皆
亦可有各自形。所謂觀想ka迦時。自身全分
ka字形也。其音亦ka聲也。其義亦作業不可
得也。所謂此字之三密也。三密具足六大法
爾而四曼自然成就。以是義故一一字門即
是己體也云云
四從祕密主隨下。明ka等字成三十二相中。
又分爲三。一明總牒。二明別牒。三明隨釋」
初中。祕密主隨入此等乃至三藐三佛陀隨
形好者。經之祕密主隨入此等乃至三佛陀
隨形之文。未會總牒也
二從祕密主一一下。明別牒中。祕密主一一
三昧門乃至此中生者。經之祕密主隨入乃
至皆從此中出之文。未會別牒也
三從即此下。明隨釋中。即此一一字有三十
二等者。言一一字門皆具足六大四曼三密
體相用。以陀羅尼形遍滿法界作大佛事故。
三十二字各各具足三十二相。互相渉入自
在無礙。故云即此一一字乃至能成三十二
相也。所謂ka等二十字ya等八字加四點字
爲三十二也。故云上迦等乃至并爲三十二

五從次俄下。明仰等自在轉隨形好中。又二。
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次俄惹拏娜摩乃至成就隨現者。經之
仰壤乃至隨形好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此五字下。明隨釋中。此五字者仰壤等
五字也。此即以大空故遍摩多對文。能成就
智慧三昧。以此定慧具足功徳莊嚴法佛如
來也。故云此五字遍於定慧乃至八十隨形
好也。是故修眞言行者等者。如此或有定門
字。或有慧門字。或有不二大空字。然於一一
字有字相字義。如此義一一義理能能通達。
故云是故修眞言行者乃至明如此事也。眞
言行者以明知如此等義門。知於此眞言有
如是如是功徳勢力。故云以明如此義故乃
至功徳力用等也。此中有一偈等者。未曾經
於此處有此一偈。然非當所文故不入此文
也。故云此中有一偈乃至文誤也
六從亦解下。明勸修得益中。又分爲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亦解此諸佛乃至人中尊者。未會總牒
中。等於一切法自在而轉此等隨現三藐三
佛陀隨形好成就。及此等三藐三佛陀隨形
好者。此中有二重正等覺句。所謂初等於一
切法自在乃至三佛陀隨形好者。明已成諸
佛世尊由此字門修行功徳具足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成人中尊。故云如上三十二相八
十種好乃至得成天人中尊也。次及此等三
藐三佛陀隨形好者。今行者明如法修行故
亦得成人中尊。故云若行者如是行者亦得
成人中尊也
  已上釋百字成就持誦品竟
釋百字眞言法品第二十三經第六中
疏十九中
將釋當品。即開爲四。一明大意。二明釋品
題。三宣來意。四入文判釋
初明大意者。謂爲欲令修眞言行者。以阿字
門加持一切法成無上正覺故。加持一切法
令同阿字大空三昧 於無盡無餘法界而成
最正覺也。故經云。於此三昧門。以空加持。於
一切法自在成就最正覺。是故此字即爲本
云云疏云佛爲欲滿彼修眞言行者令圓滿
故。後説此三昧句也。於此中空者。謂阿字也。
阿字即本不生不可得空也。猶此畢竟不可
得空。具足衆徳普攝一切佛法也。此攝於梵
音。是攝取之攝。如攝取諸物令在己身之義
也。由以此空加持力故。能攝一切法成佛也
云云此即此品大意也
二從品題者。百字如上釋也。眞言者a字眞
言也。法者。疏云法謂衆多義。非達摩之法
也。謂百字之軌儀也。於百字中生種種徳名
法也云云以是義故名爲百字眞言法品也」
三宣來意者。上品中雖説百字明門。未宣互
相攝入之旨故。此品中於阿字一字具足百
字。如阿字者。ka等諸字亦如是故。諸字互成
主伴。重重無盡一多自在也。故疏云。此中但
明一字。然百字法門皆可知。故言百字門。謂
擧一字則百字可知也云云又云。此中自在
者。梵音與觀自在有異。此是攝取義。謂攝取
一切法也。如王者於其境内。隨意攝取皆得
自在。如來法王於一切法自在亦如是云云
是故次上品而此品來也云云
四從復次下。明入文判釋中。即開爲二。一明
一字攝取萬徳成正覺。二明聲字眞言本來
空寂
初中。又分爲二。一明總牒。二明隨釋
初中。復次祕密主於此三昧門乃至離相無
相尊相中而來者。經之復次祕密主乃至而
現相中來之長行偈頌文。未會引牒也
二從佛爲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五。一明空力
故攝一切法成佛。二明自在義。三明a字爲
本尊。四明法法普周遍。五明無相聖衆現相」
初中。佛爲欲滿彼修眞言等者。言爲欲令成
就圓滿上來所説修眞言行者祕密瑜伽故。
復説此a字畢竟無相大空三昧。然此阿字
雖畢竟無相大空。能具足無邊功徳。攝在一
切如來無上佛法。故云佛爲滿彼修眞言行
者乃至普攝一切佛法也。此攝於梵音等者。
言此攝者。指疏之普攝一切佛法之攝也。此
攝義者。梵語攝取一切物令攝在於已身之
義也。但經云加持。是即攝入攝持之義。然者
與攝之義同一也。故云此攝於梵音乃至令
在己身之義也
二從此中下。明釋自在義中。此中自在者等
者。言如言觀自在者。是於觀智得自在。今此
自在者能自在攝取一切物。如王者於其境
内自在能攝取萬物故。與彼其義別也。故云
此中自在者乃至自在亦如是也
三從是故下。明a字爲本尊中。又二。一明別
牒。二明隨釋。二倶可見云云
四從明法下。明明法普周遍中。又二。一明別
牒。二明隨釋
初中。明法普皆字圍遶者。經之明法等二句。
未會別牒也
二從明即下。明隨釋中。明即眞言之別號者。
明與眞言一法二名事。如住心品記之。謂從
一字亦無量等者。從此一字出生無量字。各
放光明令圍遶能生之a字。故云謂從一字
乃至周匝圍遶也。如前所説字輪者。如上百
字字輪也云云
五從雖有下。明無相聖衆現相中。又分爲二。
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別牒可云。彼尊無有相乃至而現相中
云云
二從雖有下。明隨釋中。雖有如是圍遶而體
等者。如上從一字出生諸字而雖圍遶本初
不生a字。一一諸字各各本來空寂無有性
相。雖然於無相空中。又各現相。空有即體不
生不滅。而作寂一致也。故云雖有如是圍遶
而體乃至當知皆悉是眞言不思議加持之
力也。是故行者以此阿字大空。加持自身
及一切衆生故。圓滿三平等。即時成就一切
佛法也。故云以阿字乃至於無相中而現種
種形聲也。尊是義者。指彼尊無有相之尊
是即阿字實義。所謂本不生獨尊無比之體
也。故云尊是義也。字是相者。指字輪以圍
遶之字。是即a字自形即字相也。故云字是
相也。是前品義同者。上品説阿字云觀此
阿字於空中流出世間萬像。一切世間皆從
此生。然本不生也。是即無相而現相之意也。
故云即前品義同也
二從聲字下。明聲字眞言本來空寂中。又二。
一明總牒。二明隨釋
初中。聲字出字眞言生眞言果成就乃至照
阿字句多種眞言相者。經之聲從於字出。乃
至無量眞言相文。未會總牒也
二從經文下。明隨釋中。又分爲八。一明釋救
世者説。二明眞言者説。三明聲與空互相釋。
四明依法布相應義。五明以字爲照明義。六
明例a字知諸字。七明佛佛道同。八明釋品

初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作釋
初中。交牒可云。聲從於字出。乃至諸救世尊
云云
二從依於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阿字自同
空。二明所由。三明結釋
初中。依於阿字者。三種世間一切諸法依止
於阿字故云爾也。然此阿字無復本生。即同
虚空無有性相。故云阿同虚空當知本離相
也。雖離相而隨縁往來常恒顯現。故云離相
而有來去之相乃至既本空也
二從所以下。明釋所由中。此聲者衆縁而有
者。聲經於七處而生。所謂喉舌腭上下齒上
下脣。如是衆縁相觸而聲生。更無有自性。譬
如空谷響。當知聲生當體即不生也。故云此
聲者衆縁而有乃至而能生衆縁亦得從縁也」
三從當知下。明結釋中。當知乃至而因縁有
眞言者。從無相無自性中。從縁而生字。從此
字而生聲。從此聲而生眞言。從此眞言而成
果。此是自性法身救世者三世常恒自然法
爾縁生所説也。故云而因縁有眞言乃至如
是即救世者所説也
妙印鈔卷第七十四
  御本云元徳三年辛未五月二十四日加點了
 沙門宥範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七十五
 沙門阿寂紀 
  釋百字眞言法品第二十三之餘經第六中
疏十九中
二從若識下。明眞言者所説中。又二。一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當知聲性空乃至爲修行者
云云
二從若識下。明隨釋中。若識此聲即空等者。
言識知如此衆縁和合即生聲故。當體無性
而等同於空也。故云若識此聲即空等也。然
從空而生字。從字而生聲故。字三種
相依而不相離。聲字即空。空即聲字。無二無
別。故云從空而有聲表於字空聲相依也。若
如此覺知者。世間治生産業螻蟻蚊虻言句
音聲。皆悉不出阿字門。以不出阿字門故。如
來音聲與螻蟻言句。毫釐無有差別。故云若
知此者乃至不出阿字門也。然隨順世間分
別種種差別。故云以隨順乃至分別而起也。
但衆生以不知因縁故。生種種憶想分別。不
能入此平等大空。雖然空與聲二倶離分別
無分別之相。故云不了者依此乃至二倶離
故也。是即眞言行者如實菩提心。故云即是
眞言行者所説也。即此偈互相釋者。空與聲
二倶互相釋故云爾也
三從若了下。明聲與空互相釋中。又二。一明
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入於聲解脱。即證三摩地云云
二從若了知者下。明隨釋中。若了知者等者。
言了知聲性即空故。於聲即得大自在。住有
聲之中。即得無聲解脱。於無聲之中。即得無
量音聲三昧。是即聲與無聲互相釋。故云若
了知者即聲解脱也。及至此入並入二倶空
中也云云聲耳即空等者聲及耳即空故。此號
爲理。此理非但空。必具萬徳。故云聲耳即空
此即理即具萬徳也。自他皆空者。耳爲自。聲
爲他。如此自他即空也。故云自他皆空也。從
此空故立爲理。故云從空立理也。此是如來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596 597 598 599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