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妙印鈔 (No. 2213_ 宥範紀 ) in Vol. 58

[First] [Prev+100] [Prev]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妙印鈔卷第二十四
 沙門阿寂記 
  釋入曼荼羅具縁品第二之餘經第一
疏第三
二從偈云下。明中品勝地中。自爲三品。一明中
上。二明中中。三明中下
初中。又二。一明淺略。二明深祕
初中。除聖迹之外者。指如上之八聖迹等也。
但隨方國土者。隨方謂五天震旦等國土必
無定處也。諸梵行者所居者持戒淨行比丘
等所居也。即是長福住所等者。在家者爲祈
福壽増長造之故。増今世壽福長來世果福
故云白衣爲長福故爲諸比丘造坊也。令持
戒禪惠者得庇禦等者。依之持戒坐禪人無
風雨寒熱等之愁。離毒蛇惡蟲之難故。身心
安穩行道有寄。故云得庇禦乃至安心行道
也。庇猶防也。禦又護也。令檀越等者。檀越亦
云檀那。即施與義。又捨施義也。捨種種珍寶
施與一切人。故云檀越。依此施福得人中天
上大福報。世世生生不得貧窮困苦果報。故
云受用施福乃至無有斷絶也。如此大福基
依彼造立僧房福徳止住自身。故云故名住
處也云云瞿醯云或於清淨之處者。當此地也。
蘇摩呼但説三乘住處爲福地。不説僧坊阿
練若。蘇悉地但有國土人民信順恭敬三寶
弘揚正法如是之處速得成就者。當此地也
云云阿練若等者。大論六十八云。行者以居家
多惱亂故。捨父母妻子眷屬出家行道。而師
徒同學還相結著心復嬈亂。是故受阿練若
法。令身遠離憒鬧住於空閑。遠離者最近三
里能遠益善云云以是等義故 云名爲意樂處
謂空寂行者所樂之處也。於此意樂處。隨各
各意樂有多種。所謂唯獨一無伴侶。或一兩
爲同伴。故云或獨一乃至二三人也。如是若
獨一若兩三。或有住寺外小房。或有住樹下
露地。故云於寺外乃至皆是也云云蘇悉地經
云。或有蘭若。多諸花菓。渠水交流。人所愛
樂。如是之處説爲勝處也云云瞿醯云或空閑
二從復次下。明深義中。又二。初釋僧坊。次釋
阿蘭若深義
初中。若離菩提心者無大菩提心故也。而修
一切善法者所謂六度等也。布施持戒禪定
可見。受持十二分教思惟義理者般若也。慈
悲者忍辱也。精進可見。以此等衆行饒益有
情 故云所謂行檀乃至衆生也。雖有如此衆
行。無如實大菩提心之將導故。非曼荼羅聖
衆案足之處。故云以衆行無將導故皆名無
聖迹也。結文自可見云云
二釋阿蘭若深義中。除共二乘般若者指三
乘共十地。所謂乾慧等十地也。是即天台所
立通教二乘。又香象所立不愚法二乘等是
也。此等皆屬上僧房住處。所以然者有三乘
共學共住之分。非獨一蘭若之義。故云除共
二乘般若也。自餘聲聞縁覺者唯小乘自調
自度二乘也。全闕無大悲。故云以遠離大悲
乃至蘭若處。是即天台所立三藏教二乘。又
香寫所立愚法二乘是也。此等二乘無大悲
覆護與物結縁之分。故非僧坊共住。仍屬空
閑阿蘭若也云云亦可即就其中等者。於如此
自調自求出要二乘根性之中。又以種種方
便平治彼心地可作圓壇也。故云亦可即就
乃至曼荼羅也云云問。若然者與前上之下
二乘有何別耶 答。彼一向無學聖者也。故
云自謂已得涅槃。此内外凡并見修學行比
丘也 故云凡聖同居云云
二從偈云花下。明中之中勝地中。又二。初約
淺略明義。二約深祕明義
初中。若不得如上福地等者。指上僧坊阿蘭
若也。不可便停等者。雖不得如此福地非可
默止。於聚落俗間處。説意妙花行列四方。房
舍嚴麗而離垢塵。如此清淨端嚴之處可造
圓壇也。故云若端嚴清淨便可作法房也。是
上古以來等者。言從劫初已來。彼俗家之習
以辱耻故務設花林莊嚴房舍。而固四壁懸
妙慢不彰其羞耻。故云衆生以慚愧故不欲
令壁慢彰羞也。依之無風雨之難無寒熱之
苦自他共安穩也。故云亦可以庇衝其身自
護護他也。已上釋花房也。是西方者指西天
也。重屋者。屋上又有屋而高顯也。其上平正
而顯露。故云平路處也。蘇悉地瞿醯等經不
説此處也云云池謂清淨池沼等者。謂清水豐
足蓮花等諸水所生花充滿其中。人天愛樂
鬼畜欣樂。故云多有水生乃至咸所愛樂也。
沼謂非池非淵而水常流滯泥濁厚也此
沼清淨離諸垢穢如此諸花充溢。不爾非勝
處也。蘇摩呼云。或住陂沼名花滋茂及離鬧
闠其水清淨充滿盈溢。無諸水族惡毒蟲者
云云瞿醯經云。或於開敷蓮花池中云云蘇悉
地經云。或大池邊或龍池邊云云園謂園林等
薗謂清淨無雜穢多花香。法花云清淨園
林花菓茂盛云云軟草者諸吉祥草等也。芳木
者珍妙靈木等也。如此草木充滿其中故云欝
盛也。雖欝盛而無囂煩散亂之形。故云肅然
幽靜可屏喧煩也。亞猶次也。蘇悉地云。或有
勝處青草遍地多諸樹花云云瞿醯云。或有處
所地無前過。周遍有樹豐足花菓。枝葉欝茂
豐足有乳樹。作曼荼羅亦爲吉祥地云云蘇摩
呼童子經云。或居山間閑靜之處。軟草布地
豐足花菓已上三經雖不説薗之名字。於其
義無傷
二明深祕中。自爲二。初明花房樓閣深義。後
明池園深義
初中。若見引人雖未入餘方便道者指諸顯
教等。言此人雖未入佛法。自有辱耻無放逸
之心。故云其體性具足慚愧也。慚謂身心常
愼。尋常而不放逸也。自已爾也他亦効之。故
云常能自護亦能護他也。故若此人入曼荼
羅必有慚愧懺悔。當降伏無明煩惱。自利利
他具足悲智兼備。故尤應度之機也。已上釋
花房義也。其心明白易知等者。謂此人無覆
藏隱祕之心。其善惡念心明白顯露而易知
也。少諸障礙者。於一切諸法不存障礙之思。
乃至犯罪者。雖行殺盜等。即向彼人發露慚
愧請乞免謝。故云亦能發露乃至隱祕也。此
人尤宜引攝。善人之相故。上品釋菩薩心云。
縁起法門乃至善人相皆顯了易知。是彼對
云云故云亦可傳授也。已上釋樓閣義云云
二釋池苑深義中。池是渇水無厭義者。謂諸
陂池邊堤堅固則諸水雖歸之更無拒防。謂
此人等者。言此人心亦爾。雖未入佛法而發
菩提心。於凡夫虚誑妄心聽受三乘之教法
等。自愛渇仰而無厭足也。故云謂此人乃至
渇仰無厭也。園是多人遊觀處者。言於苑林。
世間人爲翫花菓多經行遊觀也。謂此人性
等者。言此人心性亦如此。慈悲憐愍之心滋
茂好盛諸人之所歸。無所不歸無所不覆護。
故云多悲愍乃至蔭庇也。備如此心性人必
信大乘成大事。故云此皆大乘種姓亦可匠
成也
  已上釋疏第三卷畢
三從偈云制下。明中之下勝地中。自爲二。初
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明隨釋中。又二。初明淺略。後明深祕
初中。或雖非聖迹及僧所居等者結前句也。
但隨於地分者生後句也。有起制底之處等
制底事
追可撿
於其四傍等者。有如此制底於其四
方可造壇也。瞿醯云。或於制底。或有佛堂有
舍利者。如是等處即作息災曼荼羅法
悉地云。或於安置舍利塔前舍利塔者即
制底也。蘇磨呼不説之也云云火神是等者。是
世間韋陀梵士祭火天等之所也。甚以爲清
淨也。故云火神是淨行乃至可立壇也。蘇悉
地云或多聚落一神祠處云云故知非必火神。
而祭自在那羅延等一切諸天神即可此攝也。
牛欄者西方聚落牧牛等者。西方者指天竺。
彼國之法集諸牛置一所。如日域之馬欄。故
云西方乃至五里也。既積多時者。此諸牧牛
於此處經多年。其尿屍遍其地重積厚敷 故
云既積多時乃至重積也。彼國風俗以此處
爲清淨。故云梵俗亦以爲淨也。雖然於牛現
在者於曼荼羅可有障礙。故云雖然須牛乃
至亦不中作也。故蘇悉地云。或往曾有多牛
居處既云往曾。故知非現在也。又瞿醯云
或牛居之處云云蘇摩呼不説之。河潬者兩河
和合之處。故云謂有兩水或多水於此處會
合也。涇謂早流也。泛漲謂分流也。蕩滌者
漱洗也。如此之處可建圓壇也。故云此側及
中間也。瞿醯云。於坦潭上諸江河邊。如是之
處作曼荼羅者不須掘地云云蘇悉地云。衆水
交流如是之處説爲勝處云云天廟等者。昔於
此地有諸韋陀梵士。崇敬世天供養齊祈之
室也。此室隨分清淨。故云是宗事世天者齊
祈之室亦多清閑也。雖然若現有諸外道可
去此地也。故云然有諸外道乃至於此處作
也。蘇摩呼云。若當不獲如前所説上妙勝處。
應居空閑神廟瞿醯云。或於諸摩跢羅天
云云空室等者。其文自可見。瞿醯云。或於
空室蘇磨呼云。或居空室仙人得道處等
者。謂五通仙人等久住棲止之處也。瞿醯蘇
悉地等不説此地也云云
二從復次下。明深祕義中。自爲九。一明制底
深義。二明火神深義。三明牛欄深義。四明河
潬深義。五明天廟深義。六明空室深祕。七明
仙人得道處深義。八重明入正法義。九明總

初中。建立白法者。謂善根爲白法。此人諸善
根之志正直堅固不屈撓。故云志不屈撓。雖
無現修聖法。當知是即先世宿福令然也。塔
廟亦爾也。高顯正直更不屈撓。是即地盤堅
固所致也。故雖未現修乃至故名爲塔也。樹
猶殖也立也云云
二從又火下。明火神深義中。謂此人身口意
等者。言此人雖未離三業衆罪。有惠性好淨
業知過能改。火祠亦爾也。有諸過薪則能焚
滅也。故云雖未得清昇乃至故名火祠也
三從牛是下。明牛欄深義中。是閑防義等者。
此人本性調柔易可教馴調御。一切不放逸。
故云謂此人質性乃至故名牛欄也
四從攅下。明河潬深義中。攅流等者。謂此人
三乘根性不定猶預也。河潬攅流亦爾也。
ルル&T069222;不定而無一定長流之相也。故云攅流
乃至定趣何道也。阿闍梨勸喩可見云云
五從天等下。明天廟深義中。不求三乘等者。
此人雖未求三乘果位。而厭三惡欣天樂。然
離邪見住正理。故云天祠乃至是名天祠也」
六從空室下。明空室深義中。謂此人雖在塵
俗等者。言此人本性好寂靜而厭鬧闠。是即
善根將成熟之相也。故云謂此人乃至之相
也。譬文可見。若志求等者。以無色界故云空
室也云云
七從仙人下。明仙人得道處深義中。求五通
者。六通中除漏盡通也。持明者持自在天等
明呪。依此呪力得五通等也。或願長壽者。以
如此呪力願住壽多劫等也。成就世間種種
悉地等者。謂昇天入地等種種世間淺近悉
地依之成就故也
八從復次下。明重入正法義中。有諸異等者
諸外道之輩也。如此等外道深信火祠之法
求生梵世等也。故云深樂乃至梵世也。聞佛
等者。此人聞佛法中火天眞言甚深祕密時。
即從已之本所信火神而入正法火天也。自
餘文可見云云
九從以如下。明總結中。以如是等種種門者。
指上火天自在等種種門也。佛説者指今經
現文。火神諸處者。應云火神等諸處。言火神
牛欄等之諸處故也。然所以不置等之言者。
既云諸處也云云
三從偈云如上下。明下品之擇地中。自爲二。
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明隨釋中。又爲二。一明淺略。二明深祕
初中。乃至求諸勝地等者。初從山林終至仙
人得道處漸劣漸淺。即有六品不同。然雖不
得如此之勝處。更不可默止。隨阿闍梨所樂
處可造圓壇也。故云乃至求諸勝地乃至可
造曼荼羅也。就此阿闍梨意樂所。又可有三
品差別。所謂下之上下之中下之下也。謂雖
非如上之經所説勝處。而有隨分之利益而
清淨地。是即阿闍梨意樂處也。故瞿醯云。或
意樂處或於清淨之處云云又云。若不獲如是
勝處。即應隨得之處作曼荼羅。難得具足勝
上處。是故但於平正潤澤水饒及林云云蘇悉
地云。但有國人民信順恭敬三寶弘揚正法。
如此等之處是尤阿闍梨所樂之處也。故以
之屬下之上之勝地也。復次雖非如上意樂
處。而其所寒暑調和行道有便。是又次意樂
處也。又蘇悉地云。或無大寒復無大熱。其處
宜人心所樂著云云以如此地爲下之中勝處
也。復次雖非如上之清淨意樂處并寒暑調
和等意樂處。而無諸漁捕獸獵等難惡畜毒
龍等難之處。是又可造圓壇也。瞿醯云。意所
樂處離其他過亦無障難。如是之處作曼荼
羅皆得成就故蘇悉地云。復有蘭若。多諸
糜鹿無人採捕復無羆熊虎狼等獸。如是之
處爲勝處云云以如此等處爲下之下勝處也」
二明深祕義中。但觀彼有少分善根等者。所
言善根者。只是有漏之少善等也。正希願者。
謂此處雖微少善心而非邪倒之希願故。瞿
醯云或意樂處或於清淨處。又蘇悉地云人
民信順恭敬三寶也。故云但觀彼有少分乃
至大悲曼荼羅法也。已上釋下之上深義畢。
又此衆生乃至好樂等者。就此中乃至之言
可有下之中勝處之人。所謂此人雖非五通
持明等悉地。信敬炎魔龍尊等法。欣樂世間
淺近寒溫平等壽命長遠等之悉地。以之爲
下之中也。好樂遮文荼等者。足則最下之人
也。此等猶有樂求世間小術之心故。順彼情
執引攝成就故。見彼遮文荼荼枳儞等本地
身時。自然得見普門曼荼羅。故云好樂乃至
得見無量聖衆也
問。有何故於擇地立九品差別耶 答。經疏
説相分明故云云 問。然者其説相如何 答。
今經次第説之。臨文可見。疏家釋之。一一勝
處結文置其次之言。明知深淺次第也 問。
若然者減應六七等。増應十二十等。何必限
九品耶 答。於三部之勝處各有三部用故。
且存九品攝廣多勝處也。佛佛雖無量不出
三部。機機雖無邊不過三種故也。故蘇悉地
云。善須分別三部處所。復須分別上中下成
云云 問 若然者瞿醯蘇悉地等又説衆多
勝處。何不説其次第耶 答。彼等經雖説勝
處。必不辨次第淺深等也。今經次第明白説
故。依今經説相。彼等説相亦可准知也云云
四從問曰下。明問答料簡中。自爲二初明問。
後明答
初中。問曰上明等者。問意言。上擇弟子擧五
徳而攝衆徳。備如此徳者堪爲法器云云然今
擧下品勝處而有少分善根治令平正云云
故問難前後不齊自語相違也
後明答中。又二初約淺行明義。後約深行明

初中。有二意。一謂成傳法之人應紹阿闍梨
位者宜具衆徳也。是即如所問之上所説也。
二謂若結縁人者彈指散花之少善皆有分。
如所問之今一毫微善也。故云答曰是中有
二種乃至無所不攝也
二約深行明義中。意謂此人雖先世道機淳
熟。而於現世中沒在煩惱泥濁中。道機之相
不顯。爰深行阿闍梨明照見根縁本末因縁
故。就此人擇治心地開出曼荼羅也。故云深
行阿闍梨以明見根縁乃至開出祕藏曼荼羅
也。何不見先世道機而待現世安心諦理之
人耶。故云何必待安心諦理之人方作佛事
也。以如此等之義故前後説不相違也。故云
故與前説不相違也
二從經云祕下。正明治地支分中。自爲二。初
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後明隨釋中。又三。初約淺略明義。二約深祕
明義。三明總甄別地分
初中。又二。初明除去非情。二明除去有情類」
初中。次明治地支分者結前句也。謂於前擇
地中等者生後句也。此中前所擇地者。是即
上所言山林及至意樂處等勝處也
問。若然者治地與擇地有何異耶 答。擇地
者總擇地形勝處也。治地者。於所擇取之勝
處中。而細治其地中穢惡物等也。故云謂於
前所擇地中簡取置壇之處也。又蘇悉地説
諸勝處畢云。既得如是上妙處所。應須簡擇
地中穢惡瓦礫等物云云上妙處所者指諸勝
處也。瞿醯擇地相品淨地品各別也。故其義
顯然也云云蘇磨呼又説諸勝處已云。如是等
處皆應墾掘除一肘量。淨除所有荆棘瓦礫
糖骨毛髮灰炭鹹及諸虫窟云云此等諸經皆
説擇地治地差別分明也。掘除一肘以來者。
掘其地之底一肘也。一肘有二義。所謂舒與
拳也。隨一用之無咎也 蘇磨呼云掘除一肘
量。蘇悉地瞿醯等不説其寸法也。於其土中
乃至於法有障也者。言從一肘以來掘其他
取捨諸無用妨礙情非情等也。若不爾者於
圓壇事生障難也。故云瞿醯云掘地除去地
過。若不去過而作法者必不成就故云於其
土中乃至有障也。其石及沙礫者。言其可擇
捨物少者尤宜去之。若此彼遍滿即捨可求
餘勝處也。故云其石及沙礫乃至更求餘處
也。又蘇磨呼云乃至深掘如不盡者。應當棄
之更求餘處然大石平整有聖教説者。瞿醯
云。亦於窟上并與石上。或制底邊及於壇潬
上諸江河邊。如是之處作曼荼羅者。不須掘
地及以治打。勿疑高下等過。隨其他勢掃治
灑水。手按其地及誦眞言。即成清淨指如
此經説云有聖教説也。但土中雜者應除去
者。言彼大石中土相交而顯露者可除去也
云云西方者指天竺也。瓦器者盆槃等也。種種
破器者。一切世間資具之破壞器物也。其類
無量不可具記云云髑髏雜骨者。人畜等死骸
交雜。故云雜骨也種種爪髮皮毛者。是又人
畜相交也。不任用物者。不堪圓壇用物等也。
非本淨土者唯留本淨之土。客住瓦礫毛骨
等皆去之。故云皆擇出之也。若多不可擇等
者。如此等物衆多而不可擇出者。捨此地可
求餘處。故云亦應捨棄更求餘處也。所言等
者。等其餘也
問。髑髏雜骨等是有情之遺分。何屬非情耶
 答。雖有情遺骨 今現無情識故屬非情之
分也
二除去有情類中。此語通含者。言吃㗚弭
音中通含虫蟻微細等虫等也。故云虫蟻梵
音乃至皆擇去也。皆應作方便驅遣令去者。
彼等類有情故不可斷命。宜作方便可除遣
也。故云皆應作方便等也。乃至潅頂地中等
者。如此等虫蟻等細虫。非本淨土之外。皆悉
方便可除遣也。故云佳非淨土者悉宜簡去
之也。佳猶皆也。此文是有情擇去結文。故以
爛脱此處 也。如非情擇去結文不任
用物非本淨土者皆擇出之也。若多不可除
者。若此處假令雖無瓦礫等非情之不用物。
如此等之虫蟻等衆多不可除遣者。亦可棄
捨之也。故云即是有妨難處應可棄之也
二從復次下。明深祕義中。又爲三。一明結前
生後句。二約非情明義。三約有情明義
初中。復次阿闍梨等者。對前淺略故云復次
也。阿闍梨者指能度師範。言阿闍梨擇得弟
子心地之勝地。然後阿闍梨住瑜伽。亦於此
心地中能能觀知彼弟子心地中之通塞之
相。應使其宿業宿障皆悉除去也。故云既而
知乃至能生障礙也。故瞿醯云。若不去過而
作法者必不成就云云
二約非情明義中。礫石如不信正法者。譬如
礫石堅固而難可雕雋琢磨濕澤潤生。此人
亦爾也。堅執我分放逸無懺撥無因果。敢無
大悲潤生之分也。故云礫石如不信正法乃
至譬沙礫也。造五逆者。殺父殺母殺阿羅漢
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也。故蘇磨呼云。復次殺
阿羅漢。及殺父母。破和合僧。以懷瞋心出佛
身血。求悉地者終不成就云云犯四重禁者。付
之又有顯密不同。可思之。謗方等經者。指顯
密一切諸大乘也。以心器敗壞故者。依造如
此等大罪心器敗壞 故法水不停住也。故云
無所堪任乃至之所棄捐也。先當以惠方便
手等者。阿闍梨住瑜伽故。於今世雖無其相。
而知先世有如此宿業未消除者。教令慚愧
懺悔。并修護摩法可令消除業障也。故云先
當乃至諸障也。髑髏如破壞菩提心障者。言
菩提心是衆善上首萬行頂上也。是故以破
壞菩提心譬於髑髏也。其文可見。隳許規反
猶破也。毛髮謂六十心等者。住心品所説六
十心并八心也。共體而生者。只從一心法
界中。隨縁如此善惡心心生起。猶如於一身
上長短麁細毛髮生也。故云共體而生。及以
未得出世間心以來者。指彼小乘見道位。若
約今宗指初法明道位也。雜起紛亂等者。如
此出世間心已前。善心散亂雜起無一准相。
故云雜起紛亂難可條緒也。條猶分也。言紛
亂而無可分緒也。覺察等者。阿闍梨覺知觀
察可除如此之心心也。故云則宜除剪也。糠
糟如無明忘想者。言無明妄想虚妄不實如
糠糟也。故云以取著戲論乃至爲譬云云灰炭
謂樂小法者。彼發小乘灰身滅智之心故破
壞大悲萠動之善苗也。故云起二乘心乃至
以爲譬也。尤是難處故可棄捨也。故瞿醯骨
石之次擧灰炭也。刺骨謂曾於衆生等者。言
譬如刺爲一切不饒益而破損衣服莊嚴具。
此人亦爾也。於過去世作種種不饒益之行
犯用種種諸佛律儀也。故云謂曾於衆生乃
至律儀也 此諸障皆宿業非今世業故似骨
之現生也。故云此是過去生乃至名爲骨也。
朽木謂不欲者。言此人不慮懈怠退失無滋
榮匠成之義也。故云不堪樹藝匠成也。樹猶
立也。又梵文兼有株杌義者。彼朽木梵音含
株杌義也。故云又梵文等也。謂久遠以來者。
猶如株杌。從久遠杌枿深固而難可拔。此人
心亦爾也。從久遠諸煩惱偏執有於含藏識
難拔除也。故云於諸煩惱乃至心地之中故
也。一心行道等者。言今專行三密道時。此偏
執爲便諸魔競起故須除去也。故云一心行
道乃至預加簡擇也。若多者如先擇云云
三約有情明義中。自爲二。一明別牒。二明作
釋 初別牒。自可見
二明作釋中。喩種種現行煩惱者。以前髑髏
毛髮等喩無明煩惱。今以此虫蟻等喩現行
麁欲煩惱。故云喩種種現行煩惱。三毒并隨
煩惱等配釋可見云云皆有如來性者。一一煩
惱塵勞皆悉莫不如來常住性徳法身之體。
故云皆有如來性也。尤宜將護等者。謂如此
種種煩惱等競起時皆知三部妙體。而不隨
之亦不畏之。不畏之故不絶其命根。不隨之
故方便驅遣。是故不始行道不污曼荼也。止
觀第五云。行解既勤三障四魔紛然競起。不
可隨不可畏。隨之將人向惡道。畏之妨修正
法。如猪揩金山衆流入海。薪熾於火風益求
羅耳。此金剛觀割煩惱陣。此牢強足越生死
野。慧淨於行行進於惠云云如此應將護也。故
云皆有如來性乃至不穢污曼荼羅而已。若
欲使極淨道場者。言極清淨道場者百六十
心等三劫妄執淨除名爲清淨擇治也。故云
百六十心上中下微垢皆應擇使無餘方名究
竟淨也。百六十心等如上品所説云云
三從經云離下。總明甄別地分中。又爲二。一
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 自可見
二明隨釋中。此例衆多者。指如上情非情等
障礙物也。得意者自當臨事甄別者。如此擇
勝處治地過已。須甄別其地上中下并堪不
堪等相也。謂地或傾側等者。是擧不堪之地
也。故瞿醯云。謂於高下及有荆棘乃至并髮
虫饒。如是等地應可遠離云云或色味等者。
色謂五色用異也。味謂五味是又用別也。不
應聖教者。瞿醯等經依其色等分別三種不
同。彼經以白色爲息然今此潅頂所用以
爲相應。或以増益爲用故。餘色不應聖
教也。故云其色以黄白爲勝。若純黒則不堪
也。黄是増益白是息也。故是今所用也仍
云爲勝也。黒是降伏也。非今所用故云不堪
也。指此黒色云不應聖教也。瞿醯云。若作息
當白色。若作増益於赤黄地。若作降伏黒
色地云云取而甞之等者。取彼勝處之土甞之。
以甜淡二味爲吉祥。甜即増益相應。淡即息
相應故也。故云味甜及淡則善也。餘味非
今相應。故云辛苦鹹澁等則不任用也。或掘
之更填等者。瞿醯云。先掘其地深量一肘。還
以其土而填其處。土若餘剩當知好處。必得
成就。若反此者及有前過。即不應作若強作
者。非但不成亦損身云云能能可甞撰者也。故
云或掘之乃至若更填盈出也。又熟一處所
中南方等者。其地眺望他形開於南方地也。
以此地形爲下地。是即降伏相應之地也 仍
云南方則爲下地但可作阿毘遮魯迦耳也。
是以蘇磨呼云。其室安門。東西北方。唯除
南面不應置之云云故知東西北爲相應。南面
爲不相應也云云
三從經云遇下。明擇時支分中。自爲二。一明
總牒。二明隨釋 初總牒。自可見
二明隨釋中。自爲十一。初明結前生後句。二
明時義契合。三明良日晨。四明依西暦法定
日分。五明時分。六明宿直義。七明諸執義。
八明三種時分。九明値吉祥相。十明擇日時
所由。十一明日時等深義
初結前生後句。自可見
二從凡下。明時義契合中。所爲法事者。指圓
壇所用之法事也。皆須與時義契合者。如前
所作法事皆悉一一符順時義也。時者指日
月晝夜等時分。是即不違韋陀梵士等之所
用吉凶之時分也。是指淺略時分也。義者指
此時分深義也。故時義者淺深兩重相兼眞
俗二諦融容也。故云凡所爲法事皆須與時
義契合也。相應於如此時義名爲吉日也。於
此吉日可驚發地神也。是即作法最初也。故
云於吉日驚發地神也。餘法事例可知者。非
啻潅頂法事又可通自餘一切法事也
三從良日下可明良日晨中。謂作法當用者。
指圓壇之作法也。白分月者。一月爲二分各
十五日也。先依通途言之。自朔至十五日爲
白月。自十六日至晦爲黒月也。就中一日三
日等者可作初釋地治地之時分也。故云堪
作曼荼羅也。又月八日等者。可作念誦之時
分也。故云至此日常念誦亦應加功也
問。蘇呼云即應白月八日或十十四或十五
云云瞿醯云當於黒白十五日及十三日。或
白月十一日十日一日五日七日三日。於此
十種黒白各有十五日十
三日故成十種也
吉祥之日。應作勝上曼
荼羅云云與今説如 何可會合耶 答今分別
擇治作壇等時與加投念誦等時。彼經無作
壇念誦等分別也復次今取息増益兩相應
之日。不取自餘相應之日。故不取黒月也彼
經取三部妙用相應之日。故取黒月分也
四從定下。明依西暦法定日分中。通計小月
者。非普通大小月之小月也。是即指虧月而
云小月也。所謂上弦下弦等也。弦者月正半
如弦之時也。然此上下弦於黒白月各不定
也。假令上弦有月之八日下弦有二十
三日也。此時望有十五日也。望者月正圓
滿時名也。上下弦并望如此之時。自朔至十
五日爲白月。自十六日至晦爲黒月也。又上
弦有七日望有十四日下弦有二十二日
此時晦爲一日。一日爲二日。乃至十四日爲
十五圓滿也。故自晦至十四日爲白月。自十
五日至晦爲黒月也。又上弦有九日。望有
六日。下弦有二十四日。此時二日爲一日。乃
至十六日爲十五圓滿故。自二日至十六日
爲白月。從十七日至晦爲黒月也。如此於上
下弦并望。各有三分不同。所謂上弦三分不
同者七日八日九日是。望三分不同者十四
五六也。下弦三分不同者二十二三四是也。
故依如此暦法。定一日二三日乃至三十日
等日分可不定也。故云合當何日也。若小月
在白分内者。若上弦有七日時望即十四
日也。故十五成虧月分也。故云小月在白分
内。普通暦法十五日是云白分故云在白分
内。是從本立名也。雖然依弦望不同以此十
五日即爲黒月分。故云其月十五日即屬黒
分也 依之十五日雖云最勝。如此之時。黒分
而非白分故不堪息災圓壇之所用。故云不
堪用也云云又暦法通計日月平行度者。是即
於一年内。大小各六月而可大小各月也。故
云平行度作平朔皆合一小一大也。是常暦
法也。然於此日月平行中有遲疾不同。遲時
望有十六日。疾時望有十四日。平行時望有
十五日也。大柢謂大概也。月望者謂月滿也。
故云縁日月於平行中乃至即得定日也
五從時分下。明時分中。晝夜各有三十時者。
應云晝夜各有十五時。然各有三十時者言
總歟。或又各之言増歟。三十時事如住心品
記。一一時別有名號者。如今十二時名號各
別也 如晝日即量影等者。以土圭量其時知
其時分也。如云土圭測影不縮不溢。故云如
晝日即量長短計之也。如此委細識知時分
故。定判於某時作事者吉也。某時作事者不
吉某時作事中分也。故云某時作事乃至中
平也。各各皆有像類者。如今十二時皆有相
形。彼三十時亦爾也。皆有像類也云云
六從言宿下。明宿直中。謂二十七宿者除牛
宿故成二十七也。宿者宿所也。謂是月行度
之時宿所也。分周天作十二房者。分謂分位。
周謂周圍也。天者指四天也。於此間分作十
二房爲月之宿房也。猶如此間十二次者。此
土暦下十二之次也。謂開閉成破等是也。毎
次有九足者。於一一次各有九足故成百八
足也。足者是星也。言毎次以九星爲眷屬也。
毎宿均得四足者。於二十七宿各有四足也。
即是月行一日程者。此一日者只是一周義
也。言月行度一周之程經二十七宿也。故云
即是月行一日程經二十七日即月行一周天
也。依暦算之等者。言依暦法數之時謂某日
者月在某宿。是即月行其日所宿之宿直日
也。故云月所在之宿即此宿直日也。宿有上
中下性等者。於彼宿各有性分。所謂剛柔等
也。故月行宿柔靜之宿時息災増益等相應
也。月行宿剛躁之宿時降伏相應也。如大集
月藏分説云云故尤存知諸宿吉凶等可作法
事也。故云所作法事亦宜相順也
七從諸執中。明諸執中。執有九種者九曜也。
執者謂如此九執中除羅睺計都故云日月火
水木金土七曜也。加彼二尊爲九曜。故云及
與乃至合爲九執也。羅睺是交會食神者。是
即羅睺阿修羅王也。是與天戰時取日月而
噉食。故云交會食神也。旗星謂彗星者是軍
星也。故此二星同共惡星也。若月行宿此二
星者一切不吉也。故除此二星取餘七星。故
云除此二執之外其餘七曜相次直日也。其
性類亦有善惡者。除極惡二星之外七星猶
有善惡性。如云日月木三吉餘六皆不吉。此
等子細皆梵暦具載。故云如梵暦中説也云云
八從食前下。明三種時分中。食前時者晝夜
各有三時者。晝夜分別三種悉地成就時分
也。所謂食前者指日出時。是即息災時分也。
暮間者指日沒時。是即増益時分也。夜者中
夜也。是即降伏之時分也。故云食前可作息
災乃至曼荼羅潅頂與息災相應故云食前

問。若然者普通説相。以日沒爲息災以日出
爲増益以日午爲降伏。依之瞿醯云。若作息
災者於日沒時起首而作法。若作増益於日
出時起首而作法云云相違如此經説云何
答。經説一往意。疏釋再往義。言疏家意。於三
部各具三部用故。於普通定説之上増益時
釋息災義。息災時釋増益義。是即増益息災
共是潅頂所用相應法也。故瞿醯擧普通定
判之説。疏明再往互融義。故經疏相合影略
互顯也。然者無相違也 問。瞿醯云於日午
時作降伏。今疏云夜可作降伏事相違如何
答。經晝夜合説三部用故於日分説三用。疏
於夜分作降伏一事者晝夜各有三時。於晝
夜各分別三部用。故是亦影略互顯意也。故
不相違也
九從過善下。明値吉祥相中。又爲二。一總表
地空相。二明一一細釋 初總表地空相。自
可見
二從地上下。明一一細釋中。又二。初釋地上。
二釋空中
初中。五種牛味瓶者。入乳酪等五味之瓶也。
或香水瓶者。栴檀沈水等種種香和水入之
瓶也。或所持物與輪印等同類者。所謂輪形
五古三古蓮華月輪刀劍等也。如此品類衆
多故云等也。世中所尊上物者。金銀七寶等
也。或所被服等者。彼所遇童女等被服端嚴
微妙也。或説種種吉祥等者。彼童男女等唱
種種未曾有吉祥之事等也
後釋空中中。又爲二。初總表空中慶雲瑞相。
後釋其別相
初中。表慶雲瑞相中。忽覩慶雲等者。自然微
妙慶雲靉於空中。而表種種瑞氣。所謂吉祥
相應蓮花寶珠等相形也。氳氤者五色種種
綵畫而妙鮮貌也
二從或下。釋其別相中彩虹者五色交綵虹
不時而現也。或作火色等者。或作大焔熾盛
之形。如説護摩成就之相也。自餘文可見。不
能細釋云云
十從所以下。明擇日時所由中。所以須順世
諦等者。言如此撰定日時者只爲順世諦令
除應度之人疑惑也。以勝義曼荼羅等者指
本有曼荼羅。即此擇地造壇曼荼羅是也。醇
信白心人尚難信受者。如此本有微妙境界
醇熟信力白淨直心人猶難信知也。何況於
住疑惑之人耶。故云以勝義乃至懷疑慮乎
也。以所度之人等者。是現前應度弟子也。彼
人元習學外道傳籍等識知日月星宿等吉凶
故。若違已所存吉凶日還成謗招重罪也。故
爲順如此等世諦淺近之人成如此之説也。
故云以所度之人乃至順彼情機也
妙印鈔卷第二十四 一校了



妙印鈔卷第二十五
 沙門阿寂記 
  釋入曼荼羅具縁品第二之餘經第一
疏第三
十一從復次下。明日時等深義中。自爲七。一
約良日明深義。二約定日明義。三約時分明
義。四約宿直明義。五約九執明義。六約三時
明義。七約善境明義
初中。種種世諦門者指吉日良辰也。皆是法
界標幟者。如此日月星宿等一一名號一一
色相一一本誓一一性類皆是法界曼荼羅具
體法身表示也。故云皆是法界標幟也。所謂
良日辰者意在菩提心等者。言夫日體雖非
吉凶。依所歴之房宿而作善惡差別。六大法
界一實日體亦如此。雖於一實日體無差別。
依三業之善惡知不知之星宿而成迷悟凡聖
差別也。然今於三密平等之大虚。如實知自
心朝日初出。普門法界曼荼羅聖衆歡喜悦
樂皆悉集會。故云良日晨者意在菩提心嘉
會之晨也。如行者初發心時等者。言或因見
佛説法等者。言有見聞佛説法不可思議而
發心者。或有觀見佛神通應用不可思議而
發心者。或有見三界六道種種苦報憂悲苦
惱而發心者。或有見三乘行因得果而發心
者。或有宿福現縁相感動而發心者。如此發
心本末因縁深行阿闍梨皆住瑜伽令識知
也。故云或因見佛説法乃至種種機悟不同
也。或如是時菩提心有寂靜力等者。明識知
菩提心有三部妙用之種種起也。故云如是
時中乃至不生障礙也
二從定日下。約定日明義中。日喩本尊身者
指本有六大法身自性清淨之體。月喩修習
瑜伽行者指行者能覺智心也。智有増減明
晦。故云行者定心月乃至亦有盈縮也。是未
見諦故令有如此過不過等盈縮不同也。或
過於中道者如望有十六日。或不及中道者
望有十四日。如修照常理可至某縁某時
中宜應建立者。如望有十五日也。然有縁
境遷移者指菩提心所縁之境也。依此所縁
之境。能縁之智心速疾故。望未至十五日而
十四日熟也。故云或未到時處而熟也。或過
此時處乃熟者。依縁境延遲。能縁之智心不
速疾故。過成就之時節然後成就。譬如月望
過十五日而十六日熟也。如是變通皆應善
知者。阿闍梨能知如此變異通塞之相。宜應
建立圓壇也
三從時分下。約時分明義中。時分者就行者
一一地中自有十心者。如上卷記之。於此三
十牟呼㗚多中者。於一一地中十心。一一各
具因根果。一地自有三十心。此三十心名爲
三十牟呼㗚多也。牟呼㗚多事如前釋。此三
十心中何等心與息災相應。何等心與増益
相應。何等心與降伏相應。如三十心者牟呼
㗚多亦爾也。何等時與降伏相應。何等時與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