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開題 (No. 2211_ 空海撰 ) in Vol. 58

[First] [Prev] 6 7 8 9 10 11 1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大日經開題
和尚爲升忌日講文
夫三密法輪不斷常轉。一心妙覺何者不有。
然春雷未震蟄蚑豈出。不筌蹄&T072933;魚寧
得。是故擧一隅略示三等。初指加持感
。後決素呾題額。所謂加持感應者。夫夢
郷幻客飄妄波而辭常樂之神都。泡身盲子
業馬以戲苦空之曠野。逐陽焔以忘歸。
空華而逸蕩。豈知水月非眞像蜃樓是
假家。不四蛇之害我。不六賊之寇
己。無明酕醄三毒昏昏。不因害風邪鬼狂
言不佛心即我心我身不佛身。空懷
寶珠跰貧里。徒韞醍醐常服毒藥。於焉
我大師薄伽梵大悲毘盧遮那三昧耶雲海
普遍法界。毘鉢舍圓鏡常寂鑒照。觀察佛慧
本具衆生心。悲歎衆生不曾見心佛。大悲
心大願則應。普門神化乘機利見。喜聞妙
藥應病逗機。不實際巧施方便。不
法性能説假名。二乘凡夫則四諦生空。十住
薩埵則六度法忍。其間也抑揚千般出沒萬
殊。撥無障礙則不著般若居最。研覈相
則顯了深密爲殿。三身四徳則金光涅槃
讓師。一心一性則佛華法華凌前後。雖
然隨他之盡美未自證之極妙。於顯無
上比密有容。是故遍照法王安住法界宮
莊嚴之祕藏。轉三密之法輪。即身成佛是
日雷震。我則法身是時師吼。無等三等未
今聞。五智本具昔失忽得。因果假名竪説
也則有。證得權號横見也則無。此是極唱
佛之境界。他人豈測乎。若有上根上智能信
能修。則頓超十地頓入佛地。所以此法此
經億劫不名。是趣是説淺劣聞則驚謗。自
宿植深因何敢能解能入。普賢文殊敬
之如佛。密主觀音供之均塔。諸佛護持諸
天接足。職此之由歟。教之由縁大體如
次釋題額者。梵云mah@avairocanabhisa@mbodhi
vik@rnitadhi@s@tisutra@m。此則人法雙題法喩
齊擧。具體具用兼因兼果理盡義圓。故標
經首。就此對辨開合者。題中十七字有
種對。一教義一對。經一字是能詮教大等所
詮義。二就義中法喩一對。大毘盧等是法。
因陀羅等是喩。三法中人法一對。大毘盧遮
那是能證之人。三菩提是所證之法。四境智
一對。舍那是智菩提是境。五體用一對。毘盧
遮那是體。神變加持是用。六因果一對。成菩
提者即名能行之心即是因也。毘盧遮那即
是能證之人即是果。謂大毘盧遮那者。古
云云今*云云云
謂大者一體大二相大三用大四果大五因大
六智大七教大八義大九境大十業大十一最
大十二勝大十三遍大等。謂體大者若相若
用與如性。而常遍廣博猶如虚空故。二
相大者。恒沙身密不可思議。互相即入微
細重重無盡故。用大者。業用周普如體遍
故。無間無斷行方便故。所謂神變加持
是。果大者謂智斷依正普周法界故。即謂大
毘盧等。因大。謂發淨菩提心三密供養
。五字嚴身三句爲業故。吽字即是。教大。
謂三密所現一色一聲等遍滿法界本不
。越三時如來之日時常恒演説故。義大。
謂所詮觀照門。一一聲字無含苞故。從
阿字賀字是。境大。能所詮法普攝無盡
衆生化境故。十最大。一超過最遠離二
乘地故。二出離最離三界城故。三對治最
頓斷四住地故。四厭患最過五蘊聚落故。
五離愛最永別六道岐故。六威徳最退七惡
故。七兵衆最皆盡八邪林故。八智慧劍
最決斷九結科故。九解脱最斷除十纒繩
故。十勇猛最摧伏九十六種外道故。經云
十種第一。十勝大一力勝具足十力故。二無
畏勝具足四無畏故。三不共勝具足十八不
共法故。四道品勝具足三十七道品故。五
變化勝具足百千種變化故。六言音勝具
足八十八梵音故。七端嚴勝具足三十二種
丈夫相故。八吉祥勝隨境界生増
功徳故。九難得勝三界中獨尊一故。十住
處勝所居宮殿無邊廣博故。經云十種殊勝
十業大。一自然業所作自在故。二平等業教
化利益無差別故。三相應業隨機出現故。
四具足業圓滿福智二種資糧故。五無盡業
邊際故。六同生業隨趣受生故。七無著
業遠離塵累蓮華故。八依止業作歸依
大地故。九無厭業攝生無窮如
故。十通達業無障礙虚空故。經
十種作用。十遍大。一根遍一一根遍
故。二識遍心識無達故。三境界遍
圓智所縁無分界故。四壽命遍不
故。五眷屬遍不測量故。六功徳遍
一一等虚空故。七慈悲遍無簡擇故。八言
説遍言音無至故。九證遍無
故。十無等遍無與等故。經十種周遍



大日經開題
關以受自樂。三等之理彼此無異。五智之
覺人我同得。不于座金剛即是我心。不
三劫法身即是我身。三部諸尊宛然而
具。三妄衆障忽爾不現。無量福智不求自
備。無邊通力不營本得。跛驢不滅沒
之迹。疲車誰能角神通之行。經之大意教之
大綱蓋如此乎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入眞言門住
心品第一。其大毘盧遮那者應梵音云mah@a
vairocana。此翻云除暗遍明是日之別名也。
或云光明遍照。或説高顯廣博。摩訶者是梵
語也。此翻有三。一竪横無邊際故云大。二
數量過塵刹故云多。三是最勝最上故云勝。
摩訶之言具此三義故云摩訶毘盧遮那
也。成者不壞不斷不生不滅無始無終之義。
此則法爾所成之成非因縁所生之成。文云
我覺本不生。出過語言道。諸過得解脱。遠離
於因縁。知空等虚空。即是大成之成非少成
之成。次佛者具足應沒馱。又云三菩提
是正覺正知之義。以如實智過去未來現
在諸衆生數常無常等一切諸法明了覺知
故稱佛爲覺者也。一切賢聖各有分覺
究竟。如來正覺圓滿洞達故曰大覺。非
因縁所生之覺。是法然所得之覺。故文云
佛自然智已離一切暗。今就省文但云成佛
神變加持者。舊譯或云神力所持或云佛所
護念。謂離如來威神之力。十地菩薩非其境
。況生死人。此故如來住於自在神力加持
三昧。普爲一切諸衆生等。示現種種所喜見
。説種種性欲所宜聞法。譬如幻師以
術力持藥草能現種種未曾有事。若捨
加持即皆隱沒。諸佛如來金剛之幻亦復如
是。縁謝則滅機興則生。即事而眞無
。故曰神力加持。又不測曰神異常名變。
即是心之業用。始終難知。三種凡夫不
識知。十地聖者未其邊。唯佛能知能作。
故曰大神變。此神變無量無邊。分爲四。一
下轉神變。二上轉神變。三亦上亦下。四非上
非下。下轉者。從本覺眞心隨縁流轉作
道之神變。又聲聞縁覺等分作神通變化
是迷小之神變。法佛如來從大悲大定能作
難思之事業覺聾蟄之耳目。如是等事下
轉神變。上轉神變者。若有衆生菩提心
行自乘教理昇進證本覺一心。則能轉
迷識神心得自乘覺智。一切難思妙業隨
心能作。即是上轉神變。亦上亦下者。法界身
雲恒沙性徳無形不形無像不像。以一切
形像一切法性塔。是則臨上則下臨
則上。並皆具四種身大神通故云亦上
亦下神變。非上非下神變者。非有爲非無爲
一心本法及不二中之不二本法。越諸戲論
諸相待。難思之本變化之源。故云非上非
下神變。加持者又云加被。往來渉入爲加攝
而不散爲持。即入我我入之義是也。阿等字
者法界之體性。四種法身十界依正皆是所
造之相。六字則能造之體。能造阿字遍法界
而相應。所造依正比帝網而不礙。雖此不
往彼不來。然猶法爾瑜伽故無能所而能
所。故頌曰
    六大無礙常瑜伽 四種曼荼各不
    三密加持速疾顯 重重帝網名即身
    法然具足薩般若 心數心王過刹塵
    各具五智無際智 圓鏡力故實覺智
經者貫串不散之義。以語密經以心密
緯。織三業之絲海會之錦。錦文千殊
同名爲錦。佛相萬差等得佛。入眞言門
住心品者。梵本有二題。初云修眞言行品
次入眞言門住心品。入住之義已兼修行
其一。眞言者。梵曰漫怛羅。即是眞語如
語不妄不異之義也。龍猛釋論謂之密號
譯云呪即非正翻也。品者品類也。統論經
之大意謂衆生自心品也。即是一切智智。
實了知名爲一切智者。此教諸菩薩以
門自心發菩提即心具萬行。見心正
等覺心大涅槃。發起心方便淨心佛
。從因至果皆以無所住而住其心故曰
入眞言門住心品。第者次第也。一者首也。此
經有三十一品。是品居首故云第一云云
此經總有三本。一法爾常恒本諸佛法曼荼
羅是也。二分流廣本。龍猛所誦傳十萬頌
經是也。三略本。有三千餘頌。雖頌文三千
經卷七軸。然猶以略攝廣以少持多。一字
中含無邊義。一點内呑塵數理。何況百字字
輪具説此經。三千餘偈何理不顯。廣略雖
殊理致是一。諸家釋經者皆三分判經。今此
眞言宗且約三部而釋。初如是等序分也當
於身密。即爲佛部身無盡藏故。次爾時
世尊至囑累終是當語密。即爲蓮花部
語無盡藏故。信受等文是當意密。即爲
剛部意無盡藏故。序正雖殊祕妙是一。
身語不同平等不云云
  正安二年五月四日於神護寺西南房
書寫了。爲興隆佛法
 禪印生年十八歳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 7 8 9 10 11 1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