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開題 (No. 2211_ 空海撰 ) in Vol. 58

[First] [Pr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邊義且説小分。經云



大日經開題
夫衆生狂迷不知本宅。沈淪三趣跉跰四
生。不知苦源無心還本。如來愍其如是
示其歸路。牛羊等車逐紆曲而徐進。必經
三大無數劫。神通寶輅凌大空而速飛。一
生之間必到所詣。人天二宮雖不免燒燬。
比之三途樂而不苦。故慈父且與人天乘
濟彼極苦。二乘住處雖是小城。比彼生
死已出火宅。故大覺假説羊鹿車暫息化
城。菩薩權佛二宮。亦雖云未到究極金剛
界宮。比前諸住處亦是大自在安樂無爲。故
如來與大小二牛示其歸舍。如上二宮。但
芟薙宅中之荒穢。猶未開地中之寶藏。空
甞大海之醎味。孰獲龍宮之摩尼。從淺至
深從近迄遠。雖云轉妙轉樂。由是蜃樓幻
化之行宮。未入三祕密五相成身四種曼
荼究竟眞實金剛心殿。知祕號者猶如
角。迷自心者既似牛毛。是故大慈説無量
乘令入一切智智。若竪論則乘乘差別淺
深。横觀則智智平等一味。迷之者以藥夭
命。達之者因藥得仙。至如祕密曼荼金
剛心殿。是則最極究竟心王如來大毘盧遮
那自性法身住處。心王大日孕三身而圓圓
之又圓。心數曼荼超十地以本有之又本。恒
沙眷屬鎭住自心之宮。無盡莊嚴常遊本初
之殿。自非輪王之性金剛之種。誰能見三
密之曼荼聞四印之神祕。達塵體之不二
覺滴心之如一。所謂我大師薄伽梵摩訶毘
盧遮那薩他怛掲多其人也。法界淨身乘月
輪以臨。兩部衆聖並蓮臺以翊。心王爲庭
則廣博道場周於大地輪。心數爲境則雲海
妙供滿於虚空界。字寫法然之文。義明無
盡之旨。法電驚永蟄之佛性。甘露灑樹王
之根葉。開覺眼於除蓋。朗心月於定觀。五
大所造一心所遍。鱗角羽毛郷。飛沈走
之縣。同破四生之愛網。共入一眞之覺殿
    歸命大悲大日尊 八葉蓮臺諸如來
    十三大院諸聖衆 教令輪者不動尊
    兩部界會塵刹衆 外金剛部護法衆
    大三法羯曼荼羅 周遍法界内證衆
    不越本誓三昧耶 降臨證誠御願會
普禮眞言
    我由無明妄三業 夢裏造作衆多惡
    乘覺畢竟無所有 我心如空罪何
    善惡二法無自性 無染無淨平等如
    我等奉對空王前 不懺而懺哀攝受
滅罪眞言
    歸依佛法福田僧 波羅提木五篇聚
    菩薩尸羅一實戒 堅持莫犯薫一切
三昧眞言
    願我演説妙經王 一一聲字皆實相
    實相周遍三世間 平等平等無偏黨
    所生功徳無限量 願共國土五類天
    窮盡十方衆生海 平等證入一如宮
菩提心眞言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入眞言門住心
品者。是則諸佛之大祕衆生之極妙。報應諸
佛祕而不談。變化如去默而不答。補處大
士不知其一人。聲聞縁覺敢不其境界。如
來自證之智設以神力加持不可示人。奮
迅示現無盡莊嚴藏者。皆外用之迹耳。見其
條末則喩其宗本。如觀象迹超絶衆群其
踴踐倍復深廣。雖不覩其形。當知此象
身力必大。又如迅雷澍雨能令鳥獸震死。
百川奔湧懷山襄陵。雖不測其本。當知
此龍威勢必大。大日如來亦復如是。能一時
普應法界衆生。妙合根宜曲成佛事。則知
如來智力必於一念普鑒覽群機本末因
縁究竟無礙。今此經者一切如來根本祕藏
自性法身内證智境也。是以釋迦能仁坐樹
下以照機。大日薄伽住祕宮而設藥。自
受法樂以爲修行。勝義等持以爲淨業。宏
含無量字門猶如大虚包萬有。廣統百千
三昧擬巨海呑千湖。文林鬱鬱開八種總
持之花。義淵漫漫千種瓔珞之珠。纔
入此門。則三大僧祇越一念之阿字。無量
福智具三密之金剛。六道四生皆是父母。蠕
飛蝡動誰無佛性。庶使開無垢淨眼照三
密之源。解有漏之纒縛遊五智之臺。若得
内心國界安樂則得外器城郭皆泰然。淨心
王國界安心數眷屬。此經大意蓋如是歟
大毘盧遮那者。應梵音云mah@avairocana。此
翻云除暗遍明。是日天之別名也。然世間
日則有方分。若照其外不能及内。明在
一邊不至一邊。又唯在晝光不燭夜。如
來智慧日光則不如是。遍一切處作大明
照。無有内外方所晝夜之別。復行閻浮
提一切卉木叢林隨其性分各得増長。又
如重陰昏蔽日輪隱沒亦非壞滅。猛風吹雲
日光顯照亦非始生。佛心之日亦復如是。
雖爲無明煩惱戲論重雲之所覆障而無
所滅。究竟諸法實相三昧圓明無際而無
所増以如是等種種因縁。世間之日不可
爲喩。魔訶者是梵語也。此有三義。一竪横
無邊際故云大。二數量過刹塵故云多。三
是最勝最上故云勝。具此三義故曰摩訶
毘盧遮那。成佛者正覺正智不生不滅無始
無終之義。此則法爾所成之成非因縁所生
之成。文云。我覺本不生。出過語言道。諸過
得解脱。遠離於因縁。知空等虚空。即是大
成就之成。非少成就之成。佛者具云沒馱。
是正覺正知之義。如實知過去未來現在
諸衆生數非衆生數常無常等一切諸法
明了覺知故稱佛。佛以忍辱之鎧精進之甲。
乘持戒之馬以定弓惠箭。外摧魔王之軍。
内滅煩惱之賊。故稱佛也。神變加持者。舊
譯或云神力所持。或云佛所護念。謂離如
來威神之力。十地菩薩非其境界。於一切時
處起滅邊際倶不可得。縁謝則滅機興則生。
無有始終。故曰神力加持。經者貫串不散
之義。以語密爲經以心密爲緯。織三業
之絲爲海會之錦。錦文千殊同名爲錦。佛
相萬差等得稱佛。此經是一切如來之祕要
之藏。於大乘教威徳特尊。猶如千目爲釋
天主。若據梵本應具題云大廣博經因陀
羅王。因陀羅者帝釋也。入眞言門住心品
者。梵本具有二題。初云修眞言行品。次入
眞言門住心品。謂入住之義。眞言者梵曰
漫怛羅。即是眞語如語不妄不異之義。龍樹
釋論謂之祕密號。舊譯云呪非正翻也。
所謂衆生自心即是一切智智。如實了知
名爲一切智智。是故此教諸菩薩眞語爲
門。自心發菩提即心具萬行。見心正等
覺證心大涅槃。發起心方便嚴淨心佛國。
從因至果皆以無所住而住其心。故曰
入眞言門住心品也。第者次第也。一者首
也。此經有三十一品。是則此品居首故
云第一。是經一部始終唯説一字義。其義
無量略説少分耳。經eva@m如是mayazr@uta
samaya一時。薄伽梵即毘盧遮那本地法
身。次如來者是佛加持身。其所住處名佛
受用身。即以此身爲佛加持住處。如來心
王諸佛所住而住其中。既從遍一切處加
持力生。即與無相法身無二無別。而以自
在神力令一切衆生見身密之色聞語密
之聲悟意密之法。隨其根性種種不同。廣
大金剛法界宮者。大謂無邊際故。廣謂不可
數量故。金剛喩實相智。法界者廣大金剛
智體也。如來實相智身。以加持故即是眞實
功徳所莊嚴處。妙住之境心王所都故曰宮
也。是古佛成菩提處。凡此經總可有三本。
一法爾常恒本。諸法曼荼羅是也。二分流
廣本。金剛手所誦傳十萬頌經是也。三略
本。有三千餘頌經是。雖頌文三千經卷七
軸。然猶以略攝廣以少攝多。一字中含
無邊之義。一點内呑塵數之理。廣略雖殊理
致是一。諸家釋經者皆三分判經。今眞言宗
且約三部而釋經。初如是等序分當於身
密。即爲佛部示身無盡藏故。次爾時世
尊至囑累終是當語密。即爲蓮花部現語
無盡藏故。信受等文是當意密即爲金剛
部表意無盡藏故。序正似異祕妙即同。三
密各殊一如平等



大日經略開
今釋此經略用三門。謂第一述大意。第二
釋題目。第三入文判釋。第一述經大意者。
夫以團團性月映十界而不虧不盈。蔚
蔚智蓮載四生以常開常鮮爰如幻醉客眠
昏於無明暗室憂長夜叵曉。如夢貧商
迴于妄想寒里傷暖春遲來。加復二十九
邪計磐石磥砢人皆不知家内伏藏。百六
十妄執毒醴染醉擧世忘棄衣裏寶珠。
傺尋五百由旬之寶處。喟然赴三大僧祇




之幽都。其間因生滅漂流之徒恒河沙算非
可能知。此中滯空有俳徊之比大千塵點
焉敢數之。因茲如知法王乘於大悲輿出
自法界宮。打五藏法鼓令驚覺五智之
在己。懸三密明鏡使徹視三點之非他。故
能六種無畏作身城之矛盾。十緣妙句成心
臺之明珠。發意之間達寶所神通之乘非
此經亦誰耶。甞舌端作常命醍醐之味除
此教更何求乎。奇中極奇妙中最妙者。蓋斯
金剛一乘最極秘密教歟
第二釋題目者。今言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
加持經者。大者謂無邊際義也。毘盧遮那
者梵音也。是日之別名。即除暗遍明之義也。
然世間日則有方分。若照其外不能及内。
明在一邊不至一邊。又唯在晝光不燭
夜。如來智惠日光則不如是。遍於一切處
一切時作大照明矣。復次日行閻浮提。一
切卉木叢林隨其性分各得増長。世間衆務
因之得成。如來日光遍照法界亦能平等
開發無量衆生種種善根。乃至世間出世間
殊勝事業莫不由之而得成辨。以如是
等種種因緣。世間之日不可爲喩。但取少
分相似故。加以大名曰摩訶毘盧遮那也。
成佛者具足梵音應云成三菩提。是正覺
正知義。謂以如實智知去來今衆生數非
衆生數有常無常等一切諸法。皆了了覺知
故名爲覺。而佛則是覺者。故就省文但云
成佛也。神變加持者舊或云神力所持。或
云佛所護念。然此自證三菩提出過一切心
地。若離如來威神之力。則雖十地菩薩尚
非其境界。況餘生死中人。爾時世尊往昔
大悲願故而作是念。若我但住如是境界
即諸有情不能以是蒙益。是故住於自
在神力加持三昧。普爲一切衆生示種種諸
趣所喜見身。説種種性欲所宜聞法。隨種種
心行開觀照門。譬如幻師以呪術力加持
藥草。能現種種未曾有事。五情所對悦可衆
心。若捨加持然後隱沒如來金剛之幻亦復
如是 緣謝則滅機興則生。即事而眞無有
終盡。故曰神力加持經也。入眞言門信心品
者。梵本具有二題。初云修眞言行品。次云
入眞言門住心品。入住之義以兼修行故離
煩文但著其一。今此品統論經之大意。所
謂衆生自心則是一切智智。如實了知名爲
一切智者。是故此教諸菩薩眞語爲門。自心
發菩提即心具萬行。見心正等覺證心大
涅槃。發起心方便嚴淨心佛國。從因至果
皆以無所住而住其心故曰入眞言門住心
品也。三十一品之中此品居初。故云第一
第三入文判釋者。經云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梵住如來加持法界宮云云乃至信受奉行。凡
有三十一品。三藏云。此經大本有十萬偈。
以浩廣難持故。傳法聖者採其宗要凡三
千餘頌。唯眞言行法文義略周。以非大經正
本故不題通序。今以例加之於義無傷也
云云若據此語准餘經作三段者。自初
如是我聞至于牙種生起二十五行十二
字之經是初序説分也。自爾時執金剛祕密
主於彼衆會中坐。至世出世持誦品訖二十
九品餘之經是第二正説分也。第三十一囑
累品是第三流通分也。大門三段如是。若
於品品述大意者。第二入曼荼羅具緣眞
言品者。上品已約種種心相對辨一切智
心竟。然此妙果以何方便而能得至耶。故
此品明入曼荼羅行法。具衆縁支分及所要
眞言皆於此中廣明。故上品之次此品來。第
三息障品者。上品明入曼荼羅行法竟。今此
品金剛手問佛畫曼荼羅及眞言等持誦時
爲障者云何得息。云何眞言果等云云於此
佛言。障雖無量以要言之但從心生。然此
障何爲因者慳貪等爲因。若除彼因諸障
自息。此中能對治是則菩提心也。若念菩提
心故能除諸障因。如是種種宣説。故次上
品此品來。第四普通眞言藏品者。上品
依問宣説除息障之法竟。今此品執金剛
中金剛手爲上首。菩薩中普賢等爲上首。爲
欲成就此法故各各稽首大日如來已樂
欲陳説自心所通達清淨法界法門。所以
然者於如是大曼荼羅王清淨法界之體。是
一一菩薩各從一門而得自在。若有衆生
從彼一門而進行者。不久即得同彼菩薩。
此諸菩薩皆是大日如來内證徳故也。爾時
佛加持彼執金剛及菩薩等。告説如所通
達法界衆生界淨除眞言句。因茲普賢等諸
大士等各説自證境界眞言句。故上品次此
品來。第五世間成就品者。前息障品問佛云
何眞言果。佛今騰前答之。故無問自説也。
佛意言。若有衆生欲得成就如上大果者。
先當依此品次第而修行之。言字字句句
眞言之聲次第不斷。而入其身遍其體内。
能令身心掃除垢濁。如火起時諸塵悉淨。
以三事等故身口心皆住一見。衆縁具故
則有成就之樂也。故云世間成就品也



大日經開題
大毘盧遮耶成佛神變加持經者。是則一切如
來根本祕藏也。自性法身内證智境也。人法
獨尊教義離絶。是故佛華法華之牛啼顯關
而未入。羊車鹿車之駕疲險路以數退。時
歴三大其道懸邈。位盡五位其理彌高。唯
有輪王種性乘神通以高臨。遮耶遺體懸
圓鏡以遠照。是以大日如來坐法界而照
機。住祕宮而投藥。與自性所成眷屬自受
法樂故説此三密門。如來奧地更闢癈詮
照潤之心地。佛樹王牙始生言亡慮絶之空
性。等覺十地怳忽目眩。聲聞辟支希夷望絶。
所以樹藏祕密稱名彰乘神通寄喩。自受
法樂以爲修行。勝義等持以爲禁戒。自非
上上決定之信解空空無著之心智。誰能信
難信之法入難入之門。若有善男善女纔
入此門。則三大僧祇超一念之阿字。無量福
智具三密之金剛。八萬塵勞變爲醍醐。五蘊
旃陀忽爲佛惠。開口發聲眞言滅罪。擧手
動足印契増福。心之所起妙觀自生。意之所
趣等持即成。貪女穢庭忽建如意幢。無明暗
室乍懸日月燈。四種魔軍靡旗面縛。六境
猾賊率黨入附。心王國土無爲之樂旋踵
可期。四種法身恒沙之徳即身自得。與夫
捨身命於曠劫修對治於悠途。豈得同日
而論歟。故文云。於顯教修行者。經三大劫
難行苦行或得或不得。眞言門行菩薩行諸
菩薩。無量無數劫所積集修行無量功徳智
慧皆悉成就。此經之大意蓋如此乎
次釋題目者。所謂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
持經者。若具依梵本摩訶毘盧遮那勃陀悉
vik@rnitadhi@s@ti修多&MT01169;因陀羅羅若。是則
人法具擧法譬圓備。所以者何。若言人則是
人也一一字人種字故。言法則悉法也一一字
法智印故。言譬則諸名即譬以淺顯深故。
一切人中大日最勝故曰諸佛之頂。此佛具
四種身。此題中提其綱紀普張諸目。故十
佛刹微塵諸尊悉攝此中。所謂大者。人中之
大。法中之大。教中之大。義中之大。體中之
大。相中之大。用中之大。乘中之大。因中之
大。行中之大。果中之大。入中之大。理中之
大。智中之大。定中之大。如是具十佛刹塵
數大。此大則絶待常住不二之大。不是相待
無常之大。以遍照爲譬寄帝網顯喩。蓋在

次釋經本差別。後釋三分。一歸敬者一切經
首有nama@h二字是。nama@h者有二義。一顯句
義。二密句*義。初顯者又二。一歸命稽首
義也。二頂體歸依義也。初歸命稽首亦分
二。歸命與稽首義不一故。初歸命者印度震
旦各有多説。對法章疏分釋紛紜。且置常
談。今就宗義釋者。一切經首如是二字上皆
nama@h兩字。翻譯家略而不置。今准梵本
令有此字。問何故必置此二字。誰人所
置。答有三意。一者金剛薩埵歸命敬佛與
法故。二者大日尊歸命表諸佛必有師故。佛
説諸眞言首有歸命句及唵字句亦同此義。
三者此法智印法爾故有此歸命。諸佛如來
不能加一字故。又有三義。三密之中各具
無量眷屬互相歸渉相持不斷絶故。復次歸
表隨順命顯不斷。心佛衆生本性和同如
空與光。無始無終無有斷滅。佛法智印必
詮此義。所以最初二字總攝而説。復次命
名無量壽佛。歸則能依人也。無量壽者。法身
常恒不壞之徳是也。身遍虚空法界。心亘性
相理事。此身此心何處不有。誰生誰物逃出
不攝。故名歸命。次稽首義者。又且置顯義。
言密義者稽至也首頂也如來三密能至不
二本法之底。證五智最上之頂。故曰稽首。二
密句義。所謂na字有二義。相與義不一故。
相者若見na字即知一切法但有名色是
也。若知如是名色性相不可得即名字義。
又三種世間十界理事凡聖依正皆不出名
色。淺智之人但知假名假色。不曾解實相
實號。如來能知諸法之祕密名相。還與衆
生如實開授。此名此色能含萬象。所以端首
有此字門。ma@h字且有相義二釋。相者若見
ma字時即知一切法有吾我義是也。若入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