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淨土三部經音義集 (No. 2207_ 信瑞纂 ) in Vol. 57

[First] [Prev]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得佛覺三昧力。自能聞。報恩經。阿難求四
願。所未聞經。願佛重説。又云佛口密爲説
也。胎經云。佛從金棺出金臂。重爲阿難
現入胎之相。諸經皆聞。況餘處説耶。此
阿難得記即憶本願。持先佛法。皆如今也。
此因縁釋也。若約教者歡喜阿難。面如淨
滿月。眼若青蓮華。親承佛旨。如仰貎器。
傳以化人。如瀉異瓶。此傳聞聞法也。歡
喜賢。住學地。得空無相願。眼耳鼻舌諸根
不漏。傳持聞不聞法也。典藏阿難。多所含
受。如大雲持雨。此傳持不聞聞法也。阿
難海。是多聞士。自然能解了是常與無常。
若知如來常不説法。是名菩薩具足多聞。
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難心。此傳持不聞不聞
法也。今經。是海阿難持不聞不聞妙法也。
二・一・
三十四
云。阿難此云歡喜。或無染。淨飯
王冀太子爲金輪覇其宗社。忽棄國損王。
憂惱殆絶。魔來誑之。汝子已死。王哭云。阿
夷語。既虚。瑞相無驗。復有天。汝子成佛。王
疑求決。須臾信報。昨夜大動。太子成佛。王
大歡喜。白飯王奏云。生兒。擧國欣欣。因名
歡喜乃至中阿含云。四衆若聞阿難所説。若
多若少。無不歡喜。欲發問時。先爲謦咳。大
衆皆歡喜。阿難四月八日。佛成道日生。侍
佛得二十五年。推此今年五十五。阿難年
二十五。佛時求侍五百請爲。如前説。衆
勸阿難。阿難隨順五百皆歡喜*乃至中阿含
第七云。阿難侍佛二十五年。所聞八十千
犍度。皆誦不遺。不重問一句。念力歡喜。
*乃至増一云。知時明物。處至無疑。所憶
不忘。多聞廣達。堪任奉持。阿難第一。約教
者。歡喜阿難三藏也。賢阿難通也。典藏阿
難別也。海阿難圓也。涅槃經云。善男子。阿難
比丘具足八法。能具足持十二部經。何等
爲八。一者信根堅固。二者其心質直。三者
身無病苦。四者常勸精進。五者具足念心。
六者心無憍慢。七者成就定意。八者具足從
聞生智。阿難如是具足八法。是故我稱阿
難比丘。爲多聞藏。又云。文殊師利。阿難比
丘。是吾之弟。給事我來二十餘年。所可
聞法具足受持。喩如瀉水置一器。般泥洹
經云。佛告比丘。阿難比丘有四種徳。其四
之阿難所。從問經戒。阿難爲具廣陳宣
之。四輩弟子靡不欣擇。斯謂第一徳。復
有四輩弟子。不解經奧。至阿難所。啓質
所疑。阿難釋經無不開解。聞者不厭。斯
謂第二徳。四輩高徳覩阿難侍佛左側。無
不吟詠。斯謂第三徳。佛所説經言無多少。
阿難所聞皆識。諷誦宣授四輩。一無増減。
是謂第四徳
粤信瑞聞付屬之微言。思流通之大益。欽仰
不輕。歸依惟重。故廣集。莫痛繁







淨土三部經音義集卷*第四

 沙門信瑞纂 
  阿彌陀經
舍衞國 經音義曰。金剛般若經舍衞國。
十二遊經云無物不有國。或言舍婆提城。或
言捨羅婆悉帝夜城。並訛也。正言室羅
國。此譯云聞者城。法鏡經云聞物國。善見
律云舍衞。是人名。昔人居住此地。往古有
王。見此地好。故乞立爲國。以此人名號
舍衞國。一名多有國。諸國珍奇皆歸此國
也。霅川新疏云。舍衞者。正言室利羅筏悉
底。訛言舍衞。新翻豐徳。謂豐四事。一財物。
二欲塵。三多聞。四解説。舊翻聞物。厥意大
同。此是中印度北橋薩羅國都城名。爲簡
南薩羅國故。以城名而爲國號
祇樹 經音義云。金剛般若經。祇樹或言
祇陀。或云祇洹。皆訛也。應言逝多。此譯云
勝氏。即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之子也。波那此
云林。正言飯那。以樹代之耳。霅川新疏
云。祇樹者。梵云祇洹。亦云祇陀。正云逝多。
此翻戰勝。波斯匿王太子也。生時與外國
戰勝。是故以人而命其樹。法鏡經云爲勝





給孤獨 經音曰。金剛般若經給孤獨。
應言阿那他。此云無親。舊人義譯爲孤獨。
茶寫耶此云團與。舊人義譯爲給。猶是
須達多之別名。此云善與。故得給孤獨
名也。舊言阿那邠抵。惡言阿藍。訛略。
磨者園也。新華嚴音義云。須達多此
善給施無依怙者。舊譯給孤獨者是也
大阿羅漢 新花嚴音義云。阿羅。案梵語
中。此名舍。攝多義。依大婆娑論第九十四
中。四義譯。一者應供。二者殺賊。三者不生。
四者遠惡。依唯識論中。三義譯。一已永害
煩賊故。二應受世間妙供養故。三永不
復處分段生死故。依成實論中一釋。謂
惡惑盡故。名阿羅漢。舊翻之爲無生。
謂三界惑盡。更無三界生故也
衆所知識 孤山疏云。衆所知識者歎徳
也。聞名欽徳曰知。覩形敬奉曰識。行宗
記云。徳業爲人所知。容儀爲人所
長老 東宮切韻曰。釋氏云。長張兩反。大也。
増也。薛峋云。又張丈反。進也。尊也。百物所
成謂之長。祝尚丘云。長大師也。孫伷云。左
傳。教誨不倦曰長。儀禮献衆賓之長。鄭玄
曰。長其老者*也。鄭玄注周禮曰。老尊稱也。
聞持記云。徳重故。長臘高故老。南山業疏
云。長老乃大故。經中長老舍利弗賢者阿難
等。律中不定。今略釋之。行解具故。名爲大
徳。年臘高遠。名爲長老。如俗中云長老之
言。善見云。大爲大徳。小爲長老。孔安注
孝經曰。事父母。接兄弟。和親戚。睦宗族。
敬長老。信朋友是也
弟子 名義集云。室灑舊翻弟子。新云所
教。南山曰。學在我後名弟。解從師生名
子。天台。師有匠成之能。學者具資禀之
徳。資則捨父從師。敬如父。師之謙讓。處
資如弟。故夫子云。回也處余如父。余也
處囘如弟。律曰。和尚於弟子當生兒想。
弟子於和尚當生父想。司馬彪曰。從弟子
門弟子。老子曰。善人不善人之師也。
不善人善人之資囘也。南山云。佛法増益廣
大。實由師資相攝。互相敦遇。財法兩濟。日
益業深行久徳固。皆頼此矣。比。眞教陵遲。
慧風掩扇。俗懷侮慢。道出非法。並由師無
率誘之心。資缺奉行之志。二彼相捨妄流鄙
境。欲令道光。焉可得乎
釋提桓因 經音義曰。道行般若經。因
抵直尸反。或言因提梨。或言因陀羅。正
翻名天主。以帝代之。故經中亦稱天王。
或稱天帝釋者。並位與名也。新花嚴音
義云。釋提桓勘此中梵本。之與第一卷説
不殊。古人謬置桓字。深成罪過也。
論問曰。先言釋提字提桓因。是天主。今
佛何以不言釋。乃命言憍尸迦。答曰。昔摩
伽陀國中有婆羅門。名摩伽。姓憍尸迦。有
福徳大智慧。智友三十三人共修福徳。命
終皆生須彌山頂第二天上。摩伽婆羅門。
爲天主。三十二人爲輔臣。以此三十三人
故。名爲三十三天。喚其本姓。故言憍尸迦。
或言天主。或言千眼等。大人喚之。故稱其

欄楯 經音義曰。華嚴經欄楯又作闌同。
反。下食允反。説文欄檻也。通俗文欄
檻謂之楯。王逸注楚辭云。縱曰檻。横曰楯。
楯間子曰俗用連
訛之
階道 廣韻曰。階級也。説文階陛。釋名曰。
階梯也。如梯之等差也。古諧反。玉篇云。
階登堂道也
樓閣 東宮切韻曰。郭知玄云。樓櫓。城上屋。
麻果云。樓正樓。通重屋也。爾云。
方高曰臺。狹而脩曰樓。孫愐云。樓閣也。顓
頊所造重屋也。倭名曰。考聲字苑云。今謂臺
上構屋曰樓音婁。辨色立成
云太賀度能
野王案閣音各。
案。
俗謂朱雀門
爲重閣是也
重門複道也
頗梨 經音曰。涅槃經頗梨。力私反。
又作棃。力奚反。西國寶名也。梵言塞頗













胝迦。亦言頗胝。此云水玉。或云白珠。大
論云。此寶出岩窟中。千年氷化爲頗梨
珠。案西域暑熱無氷。仍多饒此寶。非氷所
也。但石之類耳。胝音竹尸反。苑法師
云。頗梨正云窣堵致迦。其形少似此方水
精。然有赤有白也。靈芝義疏云。頗梨亦
云頗梨迦。此翻水玉。或云水
赤珠 名義集曰。鉢摩羅伽。大論此云赤
光珠。佛地論云。赤蟲所出。或珠體名爲赤
珠。智論云。眞珠出魚腹中蛇腦中。漢
云。珠中陰精。隨月盈虚
車輪 千字文曰。車梵云捨迦吒。輪云斫訖
囉。廣韻曰。古史考曰。黄帝作車。引重致
遠。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加馬。周公作
指南車。尺遮反。又音居。東宮切韻曰。武玄
之云。淮南子云。古者見轉蓬爲車。薛峋云。
黄帝造舟車。故號軒轅氏。世本云。奚仲造
車。謂廣制度。麻果云。車輿之總名。易曰。
農沒。黄帝氏作服牛乘馬。言奚仲作者
非也。奚仲夏時車政。益有加。孫愐云。車乘
也。畜駕之。孫伷云。釋古者。車音居聲如
居云行所以居人也。今曰車車舍也。行者
處。若居舍也。&MT03247;文作&T051493;。今案山海經
奚仲生吉光。吉光始以木爲車也。世本
云。奚仲作車。宋忠云。夏禹時也。黄帝時已
有造車駕。此後言作者。爲車政也。老子
曰。三十輻共一轂。注云。古者車三十輻。法
數。共一轂者。轂中有孔。故衆輻共湊
之。案此間大車不過數尺。彼國蓮華甚以
廣大。其義見于靈芝義
天樂 經音曰。法華經作樂。五角反。
世本云。黄帝世。伶倫作樂。五聲八音。總名
樂也。禮記。比音而樂之。及于戚羽毛。謂
之樂。鄭玄曰。八音克諧謂之樂。禮記曰。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樂者天地之和也。樂
者由天作。禮以地制言法天
地之也
樂者敦和
率神從天。又曰。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
道。小人樂得其欲。孝經曰。移風易俗。莫
善於樂。孔曰。樂五聲之主。盪滌人之心。
使和易專一。由中情出者也。故其聞之者。
雖不識音。猶屏息靜聽。深思遠慮。其知音
則修宮商。而變節隨角徴。以改操。是以古
之教民。莫不以樂。以爲無尚之故也。周
禮注。有六樂。雲門黄帝
大咸堯樂大韶舜樂
禹樂大頀湯樂大武武王
之樂
也。莊子曰。與人和
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象曰。
天樂適則人樂足
曼陀羅華 新花嚴音義曰。曼陀羅此云悦
意華。又云雜色華。亦曰柔軟聲。亦云天妙
華。霅川新疏云。曼陀羅華古翻白花。大般
若名適意。正法華謂之意花。智論云。天妙
花者名曼陀羅花。又有五色曼陀花。大寶廣
寶篋經云。如曼陀羅華無風之時。香气普
遍滿一由旬。如曼陀花有臭香者。一切病
愈無諸苦患
清旦 廣韻曰。釋名云。清青也。去濁遠穢。
色如青也。又靜也。澄也。潔也。七情反。説文
云。旦明也。從日見一上。一地也。徐鍇曰。日
出於地。兜散反。涅經。晨朝。音義云。
爾仁反。爾雅晨早也。釋名云。晨伸。
言其清旦日光復伸見今案。清旦晨朝
也。問云。於十二時。晨朝正當何時乎。答云。
孫愐云。晨寅時也。説文云。晨早昧爽。徐鍇
云。昧爽爲寅。難云。呂向注文選曰。晨謂日
出時也釋名
同之
而世人寅時不見日光。相違如
何。會云。應邵漢官儀云。太山東南名云日
觀。鶏鳴時見日。玄中記云。東南有桃都山。
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十里上有
天鶏。日初出照此木。天鶏即鳴。天下之鶏
皆隨之鳴云云日出暘谷照桃枝時。神鶏
見旭日光芒初發音聲。天下凡鶏隨之咸
















鳴。鶏鳴者丑時。丑終日光雖初發。瞳朧未
照曀。至于寅初其光甚清明。世人雖知暗。
神鶏見告晝。此乃晨朝也。徐鍇云。凡自夜
半子以後爲晝。六壬樞機經云。寅爲旦。戌
爲暮。世俗以寅時爲晝之證是
衣裓 經音曰。衣裓孤得反。謂衣
或作襟。霅川新疏云。舊云衣襟。眞諦
云。外國盛花器
飯食 千字文云。薄多阿賀羅此云飯食。
廣韻曰。周書云。黄帝始炊穀爲飯。又作
餅飰二形同。符萬反。大戴禮云。食穀者。
智慧而巧。古史考云。古者茹毛飮血。燧
人鑚火。而人如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
農時。人方食穀。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
之。及黄帝。始有釜甑。火食道成矣。新
花嚴音義曰。飯食扶晩反。説文云。飯食
也。謂食飯。飯蓋喫之異名
經行 寄歸傳經行小病章曰。五天之地。道
俗多作經行。直云直來祇遵一路。隨時
適性。勿居閑處。一即瘥病。二能銷食。隅
中日映即行時也。或出寺長行。或於廊下
徐行。若不爲之身多病苦。遂令脚腫肚腫
臂疼&T050509;疼。但有疾飮不銷。並是端居所
致。必若能行此事。實可資身長道。故鷲山
覺樹之下。鹿苑王城之内。及餘聖迹皆有世
遵經行之基耳。濶可二肘長十四五肘。高二
肘餘。疊甎作之。上乃石灰素作蓮花開勢。
高可二寸。闊纔一尺有十四五。表聖足迹。
兩頭基上安小制底。量與人齊。或可内設
容。爲釋迦立像。若其右繞佛殿旋遊
制底。別爲生福。本欲虔恭。經行乃是銷散
義。意在養身療病。舊云行道。或云經
行。則二事總包。無分涇渭。遂使調適之
事。久闕東川。經云觀樹經行。親在金剛座
側。但見眞迹。未覩圓基耳。四分律云。
經行有益好堪遠行。能思惟。病消。食
得定久住
之鳥 千字文云。愽乞史抳。此云鳥。廣韻
曰。説文云。鳥長尾禽總名也。都了反。倭名。
雅云。二足而羽曰禽音瑟和名
與鳥
一説
飛曰鳥。走曰獸。總謂之禽訓與
獸同
毛詩注
云。鳥之雄雌熊斯二音。和名上
乎度利。下米度利
不別者。以
翼和之。右掩左雄。左掩右雌。陰陽相
下之義
白鵠 經音曰。涅槃經。白鶴今作隺
同。何各反。今注云。鶴千歳則變蒼。又千歳
則變黒。所謂玄鶴是也。經文作鶴。胡哭
反。案廣志云。鵠形似鶴色蒼黄也。霅川新
疏云。白鵠舊云鸛水鳥也。夜半水泣。咸其
生氣。則益喜而鳴。其聲高亮。聞八九里。東
宮切韻曰。郭知玄云。鴻鵠似鶖色蒼。釋氏
云。鳱鵠鳥似鵲。鵠一名射的。又似鳳白色。
又似鶴蒼黄色。孫愐云。鵠鶴屬也。孫伷云。
韓詩外傳云。鴻鵠一擧千里。楚辭曰。黄鵠
之一擧知山川之紆曲。再擧知天地之圓方。
名云。野王云。鵠古篤反。漢語鈔古布。
日本紀私記久久比
大鳥也
孔雀 名義集。摩由邏此云孔雀。繂子對
反。綵也
羽而&T037161;翔。霅川新疏云。孔雀生於西方。周
書曰。成王時有献此土。異物志云。南方有
孔雀。大如鶏。尾長於身。手拍則舞。文
呉都賦曰。孔雀綷祖會羽而&T037161;翔。劉曰。孔雀
尾長六七尺。緑色有華彩。向云。孔雀以五
色羽翰。倭名云。兼名苑注云。孔雀
&MT06074;
毛端圓一寸者。謂之珠毛。文如畫。此鳥
或以音響相接。或以見雄則有
鸚鵡 名義集曰。臊陀或叔迦婆嘻。此云
鵡。説文能言鳥也。霅川新疏曰。鸚字



















&T063765;。山海經云。黄山及數歴之山有鳥
焉。其壯如鴞。赤啄。人舌能言。名鸚鵡。
郭璞曰。鸚鵡舌似小兒舌。有五色者。亦有
白。東宮切韻曰。郭知玄云。鸚鵡能言。有
三色異。釋氏云。鸚鵡丹紫翠毛羽。出隴西。
麻果云。鸚鵡有三種。青一種。白一種。五
色一種。交州已南諸國盡有之。白及色者
其性尤慧解。隋開皇十八年。林邑國有献
白色者。時以爲異。是歳貢士試賦。孫愐云。
鸚鵡人禽。今案禮記鸚鵡能言。不離飛
鳥。倭云。山海經曰。青羽喙。能言。名
曰鸚鵡。郭璞曰。今之鸚鵡也。脚指前後。
各有兩者
舍利 名義集云。舍利此云春鸎。黄鸝也。
詩曰。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又翻鶖鷺。
反。玉篇曰。水鳥也。詩曰。有鶖在梁。鷺
來故云。白鷺也。鸚鵒頭翅背上有長
也。霅川新疏云。舍利翻鶖鷺。又云鸚
鵒。亦曰春
迦陵頻伽 名義集云。迦陵頻伽此云妙聲
鳥。大論云。如迦羅頻伽鳥。在&T021400;口角中未
出。發聲微妙勝於餘鳥。正法念經云。山名
曠野。其中多有迦陵頻伽。出妙音聲。如是
音聲。若天賢那羅等無能及者。唯除
如來音聲。經音義曰。迦陵頻伽。經中或
作歌羅頻伽。或云加蘭迦。或言羯羅頻迦。
或言毘伽。梵音訛轉也。迦陵者好。毘伽者
聲。名好聲鳥也。新花嚴音義云。迦陵頻
伽鳥。此云美音鳥。或曰好聲鳥。此鳥本出
雪山。在殼中。即能鳴。其音和雅。聽者無
共命 名義集曰。耆婆此翻生。勝天
云生生或翻命。法華云命命。雜寶藏
云。雪山有鳥。名爲共命。一身二頭。識神各
異。同共報命。故曰命命。經音義曰。大集
經耆婆。耆婆鳥此言命命鳥是也
和雅音 廣韻曰。和聲相應。胡臥反。又
音禾。雅正也。五下案和者調和音
聲。克調不違樂音故。雅者嫺。韻響正雅。
專順佛法故
演暢 經音義曰。法華經演暢。勅亮反。
廣雅暢達明
變化 廣韻曰。變化也。通也。易也。彼
反。鄭玄曰。化猶生也。經音義云。説文曰。
化變也。謂變化無常也。文選&MT04400;賦曰。萬
物變化。翰云。萬物變化。遷轉反覆無定。銑
云。變化。反覆無始無終。東宮切韻曰。周易
堅柔相推而生變化。變化者進退之象也。韻
圃絶形爲化。王逸曰。化變也
微風 廣韻曰。微妙也。細也。風教也。聲也。
河圖曰。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云。陰陽怒而
爲風也。毛詩傳云。清微之風。化養萬物者

自然 文選辨命論曰。夫道生萬物。則謂
之道。生而無主謂之自然。善曰。老子云。
天法道。道法自然。向曰。任其主性故無主。
王弼曰。自然者。無稱之言。窮極之辭。郭象
注莊子曰。天地者萬物之總名也。天地以萬
物爲體。而萬物以自然爲正。自然者不爲
而自然者也。尚書曰。水云潤下。火曰炎上。
孔曰。言其自然之常性也案自然者。非
凡聖鬼神作。唯是法爾道理之謂也
障閡 玉篇曰。障隔也。亦作瘴。之尚之羊二
反。經音曰。礙字古文作硋同。五代
反。説文礙止也。又作閡。説文云。閡門外























壽命 梵語勘文云。阿廋灑此云壽命。經
義云。涅槃經。壽命視柳反。案壽亦即
命也。壽取一期之名。命取人之生分。但異
名耳。説文壽久也。釋名曰。生已久遠氣終
盡也。又音視溜反。上壽也。溜音力救
人民 玉篇曰。人象辟脛之形。萬物之靈
也。而眞反。白虎通云。人者男女總名也審如
一卷
説文曰。民衆萌也。彌隣反。東宮切韻曰。郭知
玄曰。民王者百姓。釋氏云。民氓也。薛峋
云。民無知稱。祝尚丘云。民亦冥也。孫愐云。
案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賈逵云。四民
士農工商也。禮記孔子曰。古者長民。朝廷
敬老。鄭玄云。長民者天子諸侯也。毛詩蒸
民鄭氏注禮記曰。黔首謂民也。倭名曰。
日本紀私記云。人民比度久佐。或説云
於保無太賀良。
衆生 經音義曰。花嚴經禪頭。梵言。或
云禪豆禪兜。或言繕都。此譯云衆生也。
又對法論曰。梵云薩埵。薩此云有。埵此
言情。故有情言衆生者。案梵本僕呼膳那
此云衆生。語名別也。故從本譯也。同性經
言。衆生者衆縁和合名衆生。所謂地水
火風空識名色六入因縁生。楞伽王言。世尊
彼衆生者。以何爲本。依何而住。以何爲
因。佛言。此衆生者無明爲本。依愛而住。以
業爲因。楞伽王言。世尊業有幾種。佛言。
業有三種。何等爲三。謂身口意業法華文
句云。衆生者。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
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衆生。故言衆生。
此據最初也。若攬衆陰。而有假名衆生。
此據一期受報也。若言處處受生故名衆
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正法念經云。
十種衆生。謂長短圓方三角青黄赤白紫
禮記云。衆生必死必歸土。此謂之鬼。骨
肉弊于下陰爲野土也
阿鞞跋致 經音義曰。法花*經。阿鞞跋。頻
反。譯言不退住也。此與聲字同。諸經
中作阿毘跋。或作阿惟越致。皆梵音訛轉
也。名義集云。阿鞞跋致。此云不退轉。不
退有三義。入空位不退。入假行不退。入中
念不退。妙樂云。般若是位。離二死故。解脱
是行。諸行具故。法身是念。證實境故。智
論云。無生忍法即是阿鞞跋致
一生補處 經音義云。菩薩瓔珞經。阿惟
顏。案菩薩十住經云。第十阿惟顏住。謂一生
補處者也。靈芝義疏云。一生補處。即
菩薩。如觀音勢至等。智度論曰經曰一切菩
薩皆是補處。紹尊位者。問曰。若彌勒菩薩。
應稱補處。諸餘菩薩何以復言紹尊位者。
答云。是諸菩薩。於十方佛土。皆補
阿僧祇 經音曰。法花經。無央。於良
反。梵云阿僧企耶。丘豉反。此云無數。舊
言阿僧祇。訛略
劫 新花嚴音曰。劫梵言。具云羯臘
波。此翻長時。名義曰。&T075586;陀劫簸劫
簸。大論秦言分別時節。&T075586;陀秦言善。有
千萬劫過去。空無有佛。是一劫中有千佛
與。淨居諸天歡喜故。名善劫。此一劫内
有四中劫。成住壞空。輔行云。劫此云時。倶
舍等論。多以二十増減爲一中劫。八十増
減爲一大劫。金光明經云。梵天三銖天
衣。三年一拂。拂盡稷方四十里石。以爲小
劫。八十里盡以爲中劫。百里盡名爲大劫。
不於如此劫數修行。不名菩薩。又云。有
一里劫。二里劫。乃至百里劫。又云。有大方
城。周四十里。滿中芥子不概令平。百年
取一盡。名爲劫。經劫無數。名阿僧祇。委
出劫
男子 千字文云。補嚕灑此云男。梵語勘
文云。金剛經云。補嚕麁縛。此云丈夫。説文
曰。男丈夫也。從田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年覃反。周易云。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
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有夫婦。
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
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有禮義。
有所錯。又云。乾道成男王曰乾
陽物也
坤道成女
王曰。坤陰物也。謝曰。
此原變化之所生也
名曰。説文云。男倭名
乎能古
丈夫也。白虎通曰。男謂之士。孝經注曰。
子者男子之通稱也。公羊傳曰丈萬葉集
云。
須良乎。日本紀私記。
男子讀與上。同
女人 千字文云。悉怛哩此云女。梵語勘文
云。金剛經悉怛哩婆。此云女人。東宮切韻
曰。釋氏云。女在父母家之稱。婦在夫婿家
之稱。孫伷云。大戴禮云。女者如也。言如男
子之教也。倭名曰。日本紀云。手弱

婦人同上
名號 倶舍光記云。梵云那摩。唐云名。
是隨義。歸義。赴義。召義。謂隨音聲歸
赴於境。呼召色等也。經音義云。名彌成
反。名標幟也。上幟也
下幡也
亦所以名質也。自命
也。左傳名以制義。廣雅名成也。廣韻曰。
名字。春秋説題云。名成也。大也。功也。號也。
文曰。自命也。从夕口。夕者冥。冥不相
見。故以口自名也。武并反。號令也。召也。
呼也。亦作號同。胡倒反。東宮切韻曰。郭知
玄云。名所以名質也。釋氏云。名號也。武玄
之曰。名明也。以明其質。從夕从口。闇不
相見。須口以自名也。薛峋云。人及萬物各
須有以名。其質明顯。而分別也。又有異徳
顯亦別謂之名。山丘衆物有奇異亦皆謂
之名也。號施令。又召也。麻果云。號者功之
也。名號也。今案名號者異體同訓。乎
他差別也
顛倒 輔曰。顛即頂也。頂墜於下。故名
顛倒。廣雅云。顛倒也。論語注云。顛沛僵伏

阿閦 經音義云。明度無極。經云阿閦。案閦
字所無相承。叉六*反。餘經作無怒。亦云
無動。或云無怒覺。皆義譯其名也。名義
云。阿閦。淨名經云。有國名妙喜。佛
號無動。疏云。阿之言無。閦之言
恒河沙數 經音義曰。倶舍論云。殑伽河。
其昇反。諸經論中或作恒河。亦去恒迦
河或作強伽河。皆訛也。此河從無熱惱池
東面象口而出。流入東海。舊譯云天堂來。
本入摩醯首羅天頂。從耳中出。流在
上。以此天也。其沙至細。與水同流。以
手掬水。滿手中。把沙還隨水出。故諸經
論中多以喩也。慈恩賛云。梵云殑
伽。訛略云恒河。神之名。河從彼稱。殑
其矜反。去聲。經中説恒河爲喩。無熱
出四大河此即一也。一由沙多。二由世人
共爲福水。入洗罪滅。投死生天。三雖經
劫壞。名字常足。四佛多近此宣説妙法。五
衆人共委故多爲喩。仍取初出池口方四
十里沙。以爲譬。西域記云。贍部洲之中
地者。阿那婆答多池也唐言無熱惱。舊云
阿耨達池。皆訛也
在香山之南。雪山之北。周八百里。金銀
琉璃頗胝飾其岸焉。金沙彌滿。清波
鏡。大地菩薩。以願力故。化爲龍王。於中潜
宅。出清冷水。及也贍部洲。是以池東
西。銀牛口流出殑伽河舊曰恒河。又
曰恒伽訛也
繞池
匝。入西南海池西面琉璃馬口流出縛
蒭河舊曰博叉
河。訛
繞池一匝。入西北海。池北
面頗胝。師子口流出徙多河舊曰私陀
河訛也
池一匝入東北海。或曰。潜流地下出積石
山。即徙多河之流。爲中國河源私案。頌
無熱惱池
縱廣正等五十由繕那量。八功徳水盈
滿其中。非得道人。無由能
釋加牟尼 新花嚴音義曰。釋迦此云
也。牟尼寂默也。言其三業離於誼雜也。名
集曰。釋迦牟尼。摭華云。此云能仁寂默。

















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悲智
兼運立此嘉稱。發軫云。本起經翻釋迦爲
能仁。本行牟尼爲寂默。能仁是姓。寂默
是字。姓從慈悲利物。字取智慧冥理。以利
物故不住涅拌。以冥理故不住生死。長
水曰。寂者現物無相。默者示現無説。此
則即眞之應也。能仁是姓者。長阿含云。昔
有輪王。姓甘蔗氏。聽次妃之讃。擯四太子。
至雪山之北。自立城居。以徳歸人。不數
年間。欝爲強國。父王悔憶。遺使往召四子。
辭過不還。父王三歎。我子釋迦。因此命氏。
又云。住直樹林。又號釋迦。既於林立國。
即以林爲姓。此以釋迦翻直林。寂默是
字者。本行經云。又諸釋種。立姓憍慢多言。
及見太子悉是默然。王云。宜字牟尼。稱
讃淨土經。名釋迦寂靜。又釋迦牟尼翻度
沃焦。如舊花嚴名字品及十住婆娑所列。
大海有石。其石曰沃焦。萬流沃之至石
皆竭。所以大海水不増長。衆生流轉猶焦
石。五欲沃之。而無厭足。唯佛能度。故此爲
名。釋迦牟尼。屬應身也。摩訶衍云。所言
應者。隨順根機。而不相違。隨處隨趣出
現非安樂相。故名爲應。而此應身。周匝千花
上復現千釋迦。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故。
召釋迦牟尼。名千百億化身。唯識論云。
三變化身。謂諸如來由成事智變現無量隨
類化身。居淨穢土。爲登地菩薩及二乘異
生。稱彼機宜現通説法。若就應身開出變
化。則成四身。以現同始終名應。無而欻有
名化。然此三身之法。或執即義名失三
身。或執離義相乖一體。今約三義。通而辨
之。一者體用。智與體冥能起大用。自報上
冥法性體。名眞身。化報下赴縁用。名應
身。故光明云。佛眞法身猶虚空。應物
如水中月。而觀世音普門示現令無涯人獲
乎冥顯兩種利益者。由此二身也。二者權
實。權名權暫實謂實録。以施權故。從勝
起劣。三佛離明以顯實。故從劣起勝。
是一身。故曰吾今此身即是法。又云。微妙
淨法身具相三十二。是知順機則權設三身。
就應乃實唯一佛也。三者事理。觀疏云。
佛本無身無壽。亦無形量。隨順世間而
論三身。是則仰觀至理。本實無形。俯隨物
機。亦垂化事猶明鏡也。像體本虚。若水
月。影光元非實。於亦事而起封執。則
同癡猴墮井而死。學出世法。宜誡之哉。
不退轉輪經曰。阿難當知。若有衆生。已聞
今聞當聞釋迦牟尼佛名者。是諸衆生皆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所以者
何。諸佛菩薩無虚妄故。亦有貪欲及以瞋
恚。阿難何況今日。現於我前能以一華
散我上者。若有衆生。我泥洹後。形像舍
利能持一華。以供養者。如是衆生亦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阿難白佛言。若
有畜生。聞釋迦牟尼佛名者。皆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耶。佛告阿難。若有畜
生。聞釋迦牟尼佛名者。是諸畜生皆種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因縁。所以者何。諸
佛如來。其有聞者必不虚。是故諸佛如來言
無有二。鴦崛經云。一聞釋迦牟尼佛名。
雖未發心。已是菩薩噫遇者聞者。可仰
可信。善男善女。勿癈。勿妄。伏惟釋尊恩徳。
甚深。難思。算數叵覃。恒沙非喩。而今纔標
山海塵渧之功徳。爲得空地廣大之善根

希有 廣韻曰。爾雅云。希罕也。香衣反。老
注曰。希少也
娑婆 新花嚴音義曰。娑婆此云堪忍也。
謂具足衆惡境。對堪行忍也。名義集云。
西域記。索訶世界。三千大千國土。爲一佛
之化攝也。舊曰娑婆又曰娑訶。皆訛也。楞
伽翻能仁。悲花云何名娑婆。是諸衆生。
忍受三毒及諸煩惱。能忍斯惡。故名忍土。
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云沙訶。漢言忍界。
眞諦三藏云。劫初梵王名忍。梵王是世界主
故。名忍土。一云雜會世界。長水云。大千











界都名。感通傳。娑婆則大千總名。孤山
云。擧其通名。非指大千
佛説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
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説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經音義曰。明度無極經云。秋露子。梵言舍
利弗。舊言舍利子。或言奢利富多羅。此
譯云鴝鵒子。從母爲名。母眼似鴝鵒。或如
秋露鳥眼。因以名焉。舊云身子者謬也。身
者舍梨。與此奢利聲有長短故有斯誤。或
言優婆提舍。從父名也。論曰。問。何以
名舍利弗。爲是父母所作字。爲是依行
徳立名。答。是父母所作名字。摩伽陀
中有大城。名王舍。王名頻婆娑羅。有
婆羅門論義師。名摩陀羅。王以其人
論故賜一邑。去城不遠。是摩陀羅有婦。
生一女。眼似舍利鳥眼。即名此女爲舍利。
次生一男。膝骨粗大。名&T025632;郗羅。&T025632;郗羅秦
言大膝也。是時南天行有一婆羅門大論
義師。字提舍。十八大經皆悉通利。是人
入王舍城。以銅鍱腹。人問其故。便言。我
所學經書甚多。恐腹破裂。是故鍱之乃至
時摩陀羅語提舍言。汝是聰明人。我以女
汝。提舍納其女爲婦。其婦妊夢見一
人身被甲冑。手執金剛。摧破諸山。覺已白
夫言。我夢如是。提舍言。汝當生男。摧伏
一切諸論義師。其弟拘郗羅與姉談論。毎
屈不如。知。姉所懷子必大智慧。未生如是。
何況出生。即捨家學問。至南天竺不暇剪
爪。讀十八種經書。皆令通利。是故時人名
長爪梵士。姊子即生七日之後。裹白
示其父。父思惟。我名提舍。逐我名字。字
爲優婆提舍憂婆秦言逐。
提舍星名也
是爲父母作名。衆
人以其舍利所生。皆共名之爲舍利弗。
秦言
子也
復次舍利弗。世世本願。於釋迦牟尼
佛所。作知慧第一弟子。字舍利弗。是爲本
願因縁名字。取意委
法華文句云。舍利
弗姓拘栗陀。婆羅門種。増一云。我佛法中。智
慧無究。決了諸疑者。舍利弗第一乃至
年十六。究盡閻浮提典藉。無事不閑。博古
覽今。演暢幽奧。十六大國論義無雙。五天
竺地最爲第一。師事沙然梵志。道術身子
皆得。師有二百五十弟子。悉付身子而成
就之。沙然臨死。听然而笑。身子問故。答言。
世俗無眼。爲恩愛所親。我見金地國王
死夫人投火聚願同生一處。言已命絶。後
見金地商人問之。事果然。身子追悔。我未
盡師術。而不授此法。爲我非其人。師祕
乎。自知未達更求勝法。而無師可事。雖
不逮此一法。餘皆通達。於外道中最爲第
一。於道見頞顆威儀庠序。因問師法。頞顆
答云。諸法從縁生。是故説因縁。是法縁及
盡。我師如是説。一聞即得須陀洹果。來至佛
所。七日偏達佛法淵海乃至十五日後得阿
羅漢。爲羅云和尚。憍梵作師。聲聞衆中左面
子。調達破僧引五百比丘去。身子往化。
五百人歸。勞度差角力。度差爲花池。身子
爲象拔花蹈池。度差爲夜叉鬼。身子爲毘
沙門王。種種皆勝。度差降伏。論問云。
般若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法。佛何以故。告
舍利弗。而不告菩薩。答曰。舍利弗於一切
弟子中智慧最第一。如佛偈言。一切衆生
智唯除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及多聞於
十六分中猶尚不及一夫此尊者。智慧
究。決了諸疑。釋尊對之説專修法。有識
披之。知正因極。徳行不可不知。故集之。
見者敬奉
一切 新譯華嚴音義一・四
紙右
云。一切説文
云。一切普也。普即遍具之義。故切字宜從
十。説文云。十數之具也。有從七者俗也
天人 嘉祥百論疏上中十・
四紙左
云。所以初天
次人者。凡有二義。一天勝人劣。以爲次第。
二久劫以來已有於天。故天前出。從此劫
初始有於人。故後列人。所以但列天人
者。凡稱世尊不出入天故。擧人天總攝
一切。又外道不知有天中之天。是於世尊。
故但列人天
阿脩羅 新花嚴音義曰。阿修羅或云阿
素羅。阿此云無。素極也。妙也。羅戲也。言此
類形雖似天。而無天之妙戲也。案婆娑論。
譯爲非天。以此類雖天趣所攝。然多諂詐







無天實徳故。曰非天。如人行惡曰非人。
舊翻不酒者。譯人訛也。謂梵語中窣唎名
酒。而與素羅聲近。即訓阿字爲不故。云
不酒。斯乃失之甚也。案梵本中阿脩羅。是多
聲呼之。阿素洛是小聲呼之。然皆同一稱謂
*本今按正法念經有二種阿脩羅。一者
鬼道攝魔身餓鬼。有神通力。二者畜生道
處攝。住大海底須彌山側。又智度論。五道
外立脩羅。爲六道。應知
土三部經音義集卷第四大尾
  右三部妙典。彌陀意蜜之淵府。釋迦肝要
之眞藏。巧智甚深。利益廣大。識指歸者。
其唯如覺耶。觀夫訓點狼狽焉。講子猶預
矣。督察此混淆。爲示彼昺徹。華内外一
百餘部之瓊篇。解大小二千餘卷之華紐。
任管見成筆功。覽者早改膠柱之心。
專從脂車之義。箇中或捨數字而取要
之字。或略多言而抄詮言。斯迺爲便
愚蒙易見易知也。庶當時啓齒之倫。後
代反脣之彙。共爲知識。同會淨刹焉

信瑞○圓光大師隆寛律師長樂寺
敬西信瑞
敬日
南無
願行
信樂
極樂
了圓
維時正徳五庚子夷則穀旦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