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代宗朝贈司空大辯正廣智三藏和上表制集 (No. 2120_ 圓照集 ) in Vol. 52

[First] [Prev]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848 849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代宗朝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三藏
和上表制集卷第三
  上都長安西明寺沙門釋 圓照 集
凡一十六首 答制九首 總二十五首
  三朝所翻經論請入目録流行表一首
謝恩許新翻經論入目録流行表一首
勅賜汾州西河縣西苑房佛堂寺額制一首
恩命令祈甘雨表一首
東都先師塔及石戒壇院請抽大徳制一首
請超悟法師於化度寺修六菩薩制一首
勅置天下文殊師利菩薩院制一首
謝勅置天下文殊師利菩薩院表一首
請京城兩街各置一寺講制一首
貶興善寺主圓敬歸河南慧遠寺制一首
進文殊師利佛刹功徳經状一首
請補前都維那道遇充寺主制一首
恩賜瓊花眞人一切經一藏謝表一首
恩賜文殊閣上梁赤錢&MT00474;餅等物謝表一

恩命祈雨三藏和上賀雨表一首
瓊華眞人眞如金剛薨奉慰表一首
五月五日 恩賜白素謝表一首
三藏和上遺書一首
三朝所翻經請入目録流行表一首
三朝所翻經總七十七部凡一百一卷并都目
一卷
  金剛頂瑜伽眞實大教王經三卷
金剛頂瑜伽般若理趣經一卷
觀自在菩薩授記經一卷
瑜伽念珠經一卷
奇特佛頂經三卷
觀自在菩薩最勝明王心經一卷
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經一卷
阿唎多羅阿嚕力經一卷
普賢行願讃一卷
地藏菩薩問法身讃一卷
出生無邊門經一卷
大吉祥天女經一卷
底哩三昧耶經三卷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經一卷
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一卷
金剛頂瑜伽十八會指歸一卷
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分別聖位法門一卷
菩提場所説一字頂輪王經五卷
寶篋經一卷
金剛壽命陀羅尼經一卷
大孔雀明王經三卷
大雲請雨經二卷
蘘虞梨童女經一卷
雨寶陀羅尼經一卷
&T073004;喩經一卷
大寶廣博樓閣經三卷
菩提場莊嚴經一卷
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一卷
能淨一切眼陀羅尼經一卷
施焔口餓鬼陀羅尼經一卷
三十五佛名經一卷
八大菩薩曼陀羅經一卷
葉衣觀自在菩薩陀羅尼經一卷
訶利帝母經一卷
毘沙門天王經一卷
觀自在菩薩説普賢陀羅尼經一卷
文殊問字母品經一卷
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法一卷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念誦法一卷
無量壽如來念誦儀軌一卷
阿閦如來念誦法一卷
佛頂尊勝念誦法一卷
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一卷
金剛王菩薩念誦法一卷
普賢金剛薩埵念誦法一卷
金剛頂瑜伽五祕密修行儀軌一卷
金剛壽命念誦法一卷
一字頂輪王瑜伽經一卷
一字佛頂輪王念誦儀軌一卷
仁王般若念誦法一卷
如意輪念誦法一卷
大虚空藏菩薩念誦法一卷
瑜伽蓮華部念誦法一卷
觀自在菩薩眞言觀行儀軌一卷
觀自在多羅瑜伽念誦法一卷
甘露軍吒利瑜伽念誦法一卷
華嚴入法界品四十二字門觀一卷
文殊讃法身禮一卷
受菩提心戒儀一卷
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禮一卷
理趣般若釋一卷
大曼荼羅十七尊釋一卷
金剛頂瑜伽護摩儀軌一卷
諸部陀羅尼目一卷
大乘縁生論一卷
七倶胝佛母陀羅尼經一卷
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八卷
仁王經二卷
密嚴經三卷
仁王念誦儀軌一卷
仁王經疏三卷
沙門不空言。不空爰自幼年承事先師大弘
教三藏和尚二十有四載。禀受瑜伽法門。後
遊五夫尋求所未受者并諸經論。更重學習。
凡得梵本瑜伽眞言經論五百餘部。奉爲國
家詳譯聖言。廣崇福祐。天寶五載却至上都。
奉 玄宗皇帝恩命。於内建立道場。所齎梵
經盡許翻譯。及肅宗皇帝配天繼聖。特奉
綸旨。於内道場建立護摩。及灌頂法。又爲
國譯經助宣皇化。累奉二聖 恩勅。先代三
藏所有梵文並使搜訪。其中有&T035783;索脱落便
令修補。其有未經翻譯者續譯 奏聞伏惟
 陛下纉承皇運。大庇含靈。廣闢福田。重
明日月。恩波遠被。法雨分流。四海宅心。萬方
欣戴。是知佛之付囑允在 聖君。不空叨承
渥澤榮幸實深。切自思之如何報國。奉先皇
聖制令闡微言。又奉 陛下恩命恭尊遺
旨。再遣翻譯利濟群生。雖復四時精勤未酬
萬一。是以區區於日夕。詳譯眞言及大乘
經典。冀効涓微。上資 皇道。其所譯金剛頂
瑜伽法門是成佛速疾之路。其修行者必能
頓超凡境達于彼岸。餘部眞言諸佛方便其
徒不一。所譯諸大乘經典。皆是上資邦國息
滅災厄。星辰不愆風雨愼敍。仰恃佛力輔成
國家。謹纉集前後所翻譯訖者。自開元至今
大暦六年。凡一百一卷七十七部并目録一
卷。及筆受僧俗名字繕寫已訖。謹因 降誕
之辰謹具進奉。庶得眞言福祐長護聖躬。大
乘威力永康國界。其未翻梵本經中。但有護
持於國福潤生靈者續譯奏聞。不勝虔誠之
至謹奉表以聞。沙門不空誠惶誠恐謹言
  大暦六年十月十二日
特進試鴻臚卿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上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和上夙事 先朝弘闡妙教。演茲貝葉廣示
迷津。朕嗣纉 丕圖恭承叡旨。和尚再加詳
譯。令卷軸續畢永濟生靈。深可嘉歎。其所
譯經宜宣付中外。入一切經目録
  謝 恩許新翻經論入目録流行表一首
沙門不空言。中使李憲誠奉宣 聖旨。送新
翻經目録 勅一道制答進經表 勅一道特
令中外施行。仍入一切經目録捧戴。忻躍喜
荷無任誠歡誠悚。再歎再愧。伏惟 陛下承
法王之付屬。滿人心之志願持普賢之密印。
行天子之正教。浹辰。際朗惠日於八方。在
於頃刻注 洪澤于萬物。斯乃普天幸甚。而
況在不空者焉。然不空所翻聖典四十餘年
 三朝已來賛修功徳志在宣傳。上資 王
室下潤生靈。豈意夙心一朝願滿。聖恩廣大
累劫難酬。況更特許翻譯所是未翻梵本。倍
増悲喜。敢罄竭心力承奉聖旨。續譯進奉。不
勝歡悚懷恩之至。謹因中使李憲誠奉表以
聞。不空誠喜誠媿謹言
  大暦七年正月二十七日
  特進試鴻臚卿三藏大廣智不空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和上久證菩提入佛知見。所翻經典皆洞精
微受。命施行式傳惠照寰示頒宇。廣濟含
靈。未光慈航煩至陳謝也
  勅賜汾州西河縣西苑房佛堂寺額 制
一首
汾州西河縣西苑房古佛堂院
右特進試鴻臚卿三藏大廣智不空奏。前件
佛堂。西河縣社邑百姓。於至徳年中創共修
葺志願。妖孽喪亡。國家剋復。伏以先聖孝感
取爲社名。並不煩擾公家。亦不私有求乞。其
社人等各自率家資遂共成辨。自茲已來修
葺不輟。前年奉 恩命。五臺山修功徳。迴日
到此佛堂院。尋問根由具悉其實。堂殿院宇
已就垂成。特望 天恩賜一寺額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
牒奉 勅宜賜額法津之寺牒至准 勅故牒
  大暦七年三月四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使
司徒兼中書令使
  恩命祈雨賀雨表一首
沙門不空言。中使姜庭瑰至奉宣 聖旨。屬
以亢陽令祈雨。限七日得者。不空聞。絲言必
准者君也。綸發必從者臣也。伏惟 陛下。明
四目達四聰。天高聽卑憂心嫁穡。可謂元首
之至明矣。既奉天詔。旋嚴道場。莫不戮其
力一其心。使 陛下天成依諸佛遺教。微誠懇
極。至誠感神。無勞燕舞之徴。已降普天之澤。
下順人望。上赴 聖心。足蹈手舞無任抃躍。
謹奉表陳賀以聞。沙門不空誠歡誠喜謹言」
  大暦七年六月一日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
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和上妙行圓明大慈弘濟。慮深家國仁洽生
靈。精潔壇場至祈甘澤。晝夜勤請眞聖照臨。
不踰旬時克致零雨。縁苗恒茂豐歳有期。顧
惟薄徳載懷媿勵也
  東都先師塔院及石戒壇院請抽大徳
制一首
東都薦福寺大弘教三藏和上塔院。請抽諸
寺名行大徳七人
  右不空先師在日。特蒙 玄宗置上件塔
院。年月深久。廟宇崩摧。香火闕供。無人掃
洒。今請抽諸寺大徳七人住持彼院。六
時懺念爲國進修三密瑜伽。繼師資之舊

同寺一切有部古石戒壇院。請抽諸寺名行
律師七人。毎年爲僧置立戒壇
  右件戒壇院是不空和上在日。捨衣鉢興
建。當不空進具之日。亦有誠願。許同修葺。
不空叨承 聖澤。冀玉鏡之重開。覩大師
之舊規。望金輪之再轉。今請置一切有部
戒壇院額。及抽名大徳七人。四季爲僧敷
唱戒律。六時奉爲國修行三密法門
以前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
智不空奏。前件院抽僧及置額等。請有闕續
填。其府縣差科及一切僧事。並請放免不同
諸寺。謹件如前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
牒奉 勅宜依牒至准 勅故牒
  大暦七年六月十六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使
司徒兼中書令使
  請超悟法師於化度寺修六菩薩講制一

化度寺大菩薩像六躯
  右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
智不空奏。先奉恩命造前件功徳。今請超
悟法師。於像前爲國講大般涅槃經。冀
陛下。崇修洗生靈耳目。則微誠願滿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 牒祠部准此
牒奉 勅宜依牒至准 勅故牒
  大暦七年八月二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抱玉
司徒兼中書令使
祠部牒大廣智不空
牒奉中書門下 勅牒如右牒至准 勅故牒
  大暦七年八月四日   令史尚秀牒
  主事劉義
  即中褚長孺
勅置天下文殊師利菩薩院制一首
中書門下 牒不空三藏
牒奉 勅京城及天下僧尼寺内。各簡一勝
處。置大聖文殊師利菩薩院。仍各委本州府
長官即句當修葺。并素文殊像裝飾綵畫功
畢。各畫圖其状聞奏。不得更於寺外別造。牒
至准 勅故牒
  大暦七年十月十六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使
司徒兼中書令使
  謝 勅置天下寺文殊院表一首
沙門不空言。伏見今月十六日特勅。京城及
天下僧尼寺内各簡一勝處。置大聖文殊師
利菩薩院。并素文殊像裝飾綵畫者。不空聞。
惟聖作法。其徳動天。澤潤生靈。懸之日月。不
空誠歡誠荷載忻載躍。伏惟 陛下開法王
之玄造。闢非常之福田。建文殊眞容。使普天
瞻仰。在於緇侶光幸尤深。且文殊聖者即
諸佛祖師。大悲弘願不取正覺。大乘引導利
樂無期。昔釋迦如來先有懸記。一乘典語興
在中華。當有至聖帝王必以大乘理國。八百
餘載。歴伏帝王聖賢多矣。實未有如 陛下
者也。不空何幸生遇聖朝介修大乘。奉事文
殊師利。常以此聖眞言奉爲 國家特誦。毎
蒙護念。 恩徳逾深。曰夜思之無階上報。不
謂忽然 天慈普洽。垂涙宿誠。廢寢忘食無
任悲喜。不勝戴荷之至。謹附中使揚貴珍奉
表陳賀以聞。沙門不空誠歡誠悦謹言
  大暦七年十月二十七日特進試鴻臚卿大
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表進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大聖文殊久登正覺。拯生人於三界。鎭毒龍
於五峰。慈悲道深。弘濟功遠。故令釋衆同此
歸依。三藏梵域宗師。當深慰愜也。所賀知
  請京城兩街各置一寺講 制一首
新譯大虚空藏經章敬寺大徳元盈法師請保壽寺講
資聖寺大徳道液法師請西明寺講
  右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
智不空奏。前件經奉 詔頒行。曾未開闡。
若不稱讃寧表聖功。上件大徳並述疏已
成。請東西兩街各於一寺常講此經。冀福
河潜流。上資聖壽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
牒奉 勅宜依牒至准 勅故牒
  大暦八年正月八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使
司徒兼中書令使
二月十五日有 勅於大興善寺翻經院起
首。修造大聖文殊鎭國之閣。大徳僧秀巖充
使修造使沙門慧勝同撿校。沙門不空言。伏
奉 恩旨翻譯此經。天力護持。卷軸功畢。證
義筆受僧俗名字年月處所咸列終篇。去月
端午進奉已訖。聖情恩造許賜班宣。不空誠
歡誠悚載媿載荷。不空聞。設教者如來。弘傳
者 君上施行佛事非聖主而誰。伏惟。陛下
迴月日於黄道。垂 雨露於蒼生。霑潤物情。
僧侶偏幸修渥撫己。未知何報。然此經者。衆
行之本源。淨土之殊稱。菩薩大願功徳莊嚴
三昧神通如來法印無不具足。暫聞隨喜福
尚無窮。況讀誦受持功徳何限。冀茲法利酬
 恩萬一。特望 天恩。令天下大寺七僧小
寺三僧。於新置文殊院長時爲國講宣讀誦。
有闕續填。務使法音傳燈不絶。永康率土。長
護聖躬。不勝懇願之至。謹奉表以聞。沙門不
空誠請誠悚謹言
  大暦八年六月日
特進試鴻臚卿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表
  進
貶興善寺寺主圓敬歸河南思遠寺
制一首
大興善寺寺主圓敬本配河南府陸渾。縣思
遠寺
  右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
智不空奏。前件僧比將解撿校僧事。不空
遂擧充興善寺主。今得徒衆如謙等状稱。
其僧自任綱維。侵損常住。毀圻僧舍屋。
修自己私房。非理役使家人。手功已下
妾聚尼衆止宿不護嫌疑。見被京兆府推
問。事迹彰露。恐令准法科繩。法門之中實
可愧恥。伏乞存其法服不奪僧名。勒歸陸
渾本寺。許其改過。爲國修持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三藏
牒奉 勅宜依牒至准 勅故牒
  大暦八年七月十三日牒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使
司徒兼中書令使
  進文殊師利佛刹功徳經状一首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刹功徳莊嚴經一部三
寶鈿函
  右不空先奉 綸旨令譯此經。 天恩曲
臨。並已成辨。參校唐梵。詳定言音。年月處
所筆受證義僧俗之名咸題卷中。文殊事
迹縁起根由。始于發心至成正覺莊嚴淨
土。此經具載。諸佛理體。菩薩行門。法界
有情無生實相分明表示。功徳廣大。餘經
罕儔。願此勝因上資聖祚。伏乞宣示寰宇
以福生靈。特望 天恩。所是新置文殊院
大寺七僧小寺三僧。於文殊院中長時爲
國講宣誦習。有闕續填。是使法燈繼明不
絶。靈神庶類孰不歡心。幸因輪王降誕之
辰天人嘉會之日。冀茲景福上益壽山。願
以法流添於 聖海。謹隨状陳進以聞。如
天思允許請降墨勅
大暦八年十三日
特進試鴻臚卿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状進
  請補前都維那道遇充寺主 制一首
興善寺前都維那道遇
  右特進試鴻臚卿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
奏。前件僧。戒行精潔爲衆所推。先充都師
勾當寺事。終始如一。勤効頗彰。今當寺見
闕寺主。藉其撿校。伏望備充寺主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
牒奉 勅宜依牒至准 勅故牒
  大暦八年八月四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使
司徒兼中書令使
  謝 恩賜瓊華眞人一切經一藏表一首

沙門不空言。内謁者監呉休悦奉宣 聖旨。
瓊華眞人眞如金剛一切經一藏凡五千五十
卷。並是栴檀香軸。織成綵帙。衆香合成經藏。
香木經案。金寶香鑪。雲霞相輝。日月間錯。光
明芬馥充溢街衢。並賜不空。當院安置。令其
轉讀奉迎禮拜。喜荷交并。未知何功。上答玄
造。審復思惟諸佛聖典纔受持者獲福無邊。
冀此勝因以酬萬一。謹即差二七人長時轉
讀。願眞人眞如金剛福徳堅固 聖皇寶祚
萬劫惟新。不勝喜躍之志。謹附中使呉休悦。
奉表陳謝以聞。沙門不空誠歡誠悚謹言
  大暦八年十月十八日特進試鴻臚卿三藏
沙門大廣智不空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三藏梵行精深聖眞加護。經行轉讀福徳
無邊。敬以藏經置於香刹。願祈嘉禮。保佑
瓊華。使瘵疾永除慶善滋長。豈云殊渥煩此
謝恩
  恩賜文殊閣上梁蒸餅見錢等物謝表一

沙門不空言。其文殊閣先奉 恩命。取今月
十四日上梁。天澤曲臨。特賜千僧齋飯。上梁
赤錢二百貫。蒸餅二千顆。胡餅二千枚。茶二
百串。香列湯十甕。蘇蜜食十合槃。甘橘子十
五箇。甘蔗四十莖。中使相繼於道路。飯食
盈溢於街衢。御膳珍羞悉飽大會。天廚湯茗
普洽士庶。 聖恩過甚。答効何階。智者皆言。
自佛法東來向欲千載。古之王者豈不修福。
弘益廣大實未有如今之皇上。不空何幸生
遇聖朝。又傳眞言。賛於皇化。雖復百身不擇
晝夜精勤持誦。豈酬萬一。不勝歡悚之至。
謹附監使李憲誠奉表陳謝以聞。沙門不空
誠荷誠媿謹言 
  大暦八年十二月十日
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
不空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和上傳教梵宮。流音東夏。弘揚聖典。持護眞
宗。福資群生。慶集家國。創建文殊之閣。初舛
香刹之梁。錫饌助齋。勿勞於表謝
  賀雨表一首
沙門不空言。頃以去年終冬罷雪。今春正盡。
猶自愆陽。比屋熬然 皇情憂軫。爲人引咎。
精思祈天。果得應時。春澤普洽。川原滂霈。草
木滋華。是知聖徳動天。神應如響。一人有感。
萬類照蘇。不勝忻悦之至。謹因中使李憲誠
奉表陳賀以聞。沙門不空誠歡誠荷謹言
  大暦九年二月五日
特進試鴻臚卿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自冬少雪。慮切農郊。分命群官。偏祈岳涜。而
宗社貺祐。靈祇願懷。雲馳早春。雨洽中野。和
上念深家國。虔請道場。豐和有期。慰悦斯在。
所賀知
  奉慰瓊華眞人薨表一首
沙門不空言。伏承瓊華眞人薨逝。上軫 聖
慈。傍悲行路。不空拙自將理伏枕多時。聖恩
不以不空凡僧。遣養眞人爲女。痛切之至實
倍常情。眞人乖攝之時。不空身正因惙。不
獲力疾就内加持。昨二十七日扶策欲請對。
行至子城東南角已承眞人凶諱。中路却迴。
追感平生。無由取訣。哀情莫展。痛迫實深。
望伏聖慈許不空來月二日扶力就眞人喪
次。轉念獲申情禮。實爲悲幸。毎虔誠發願。上
向諸佛。庶憑法力。保護亡靈。伏惟 聖心
俯垂昭鑒。不空稍侯痊減即冀扶持奉慰。謹
奉表以聞。沙門不空誠悲誠慟謹言
  大暦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特進試鴻臚卿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眞人平生朕深所鍾念。以其久疾依怙福田。
和上慈悲養之爲女。膏肓莫救。憫悼誠深。和
上乖侯多時。體氣虚弱。且宜將攝。不可勞到
喪。次佇聞痊復也
  恩賜白素謝表一首
沙門不空言。伏奉中使元應全宣 聖問。兼
賜白素等。捧受慚悚罔知所圖。伏以。攝生無
方自嬰疾苦。致力不逮禍夭瓊華。更沐 恩
私。錫問頻及。無任悲荷之至。謹附表陳謝以
聞。沙門不空誠惶誠恐謹言
  大暦九年五月五日
沙門特進試鴻臚卿大廣智不空表上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和上道行圓明。慈悲普洽。少嬰常疾。軫慮殊
深。節物所霑。勞此申謝也
  三藏和上遺書一首
吾普告四衆弟子等。大教總特浩汗深廣。瑜
伽祕密誰測其源。吾自髫齔出家。依師學業。
討尋梵夾二十餘年。晝夜精勤。伏膺諮禀。方
授瑜伽四千頌法。奈何積釁深重。先師壽終。
栖託無依。憑何進業。是以遠遊天竺。渉海乘
危。遍學瑜伽。親禮聖迹。得十萬頌法藏印可。
相傳來歸帝郷。福地行化。然一朝供奉爲三
代帝師。 人主盡授瑜伽密傳法契。爰自今
聖弘教。最深十八會瑜伽盡皆建立。三十七
聖衆一一修行。毎入道場。依時念誦。九重萬
乘恒觀五智之心。闕庭百寮盡持三密之印。
吾當代灌頂三十餘年。入壇授法弟子頗多。
五部琢磨成立八箇。淪亡相次。唯有六人。其
誰得之。則有金閣含光・新羅慧超・青龍慧果・
崇福慧朗・保壽元皎・覺超。後學有疑。汝等開
示。法燈不絶。以報吾恩。況吾年登七十。氣力
漸衰。汝等幼稚者多。故先遺囑當院僧弟子
慧勝等。少小事吾。恭謹無怠。勤勞歳久。實可
矝憐。雖五部未霑。並一尊精熟修持成佛
可有餘。各自策勵如吾在日。必須和睦同共
住持。若有害群。吾不祐汝。吾受持金剛。
杵并銀盤子菩提子念珠水精念珠并合子。並
進供奉 聖人請入内。及保壽化度興善諸
寺弟子等。吾在之日。汝等依吾。吾護念汝。吾
百年後。汝等依國。於國須忠。努力虔誠爲國
持念。國安人泰。吾願滿焉。青龍曇貞。大法眞
言吾先授與。至於契印渠未得之。汝等爲吾
轉爲授。却俗弟子功徳使李開府。依吾受
法三十餘年。勤勞精誠。孝心厚深。河西南海
問道往來。淨影鴻臚躬親供養。瑜伽五部先
以授之。十七五身更増祕密。吾銀道具五股
金剛杵三股獨股鈴並留與開府。作念受持
速證悉地。院中師僧開府往來撿挍如吾在
日。務須安存。上下和睦。監使李大夫自監吾
已來無少違意。往來進奏皆契聖心。不但輔
佐 國家。亦爲護法菩薩。普賢祕密尋以受
持。踵襲大乘必當剋證。吾銀羯磨金剛杵四
箇并輪留與。受持爲念取證菩提。佛法護持
如吾在日。賢者趙遷。吾爲翻經有時執筆。諸
餘鈔寫亦有其功。若愛出家爲與聞奏。樂之
處俗汝亦安存。吾後翻得文殊經一卷。寶樓
閣念誦法一卷。如來藏經一卷。翻譯雖終未
及進奉。勾當寫出爲吾進都。寶金剛事吾日
深。小心孝順。至於念誦倍更精勤。留在院中
同住供養。院内行者童子。上從賢徳下至
奴。汝仕大夫爲奏與度。其蘇但那野奢並
放爲良任從所適。樂在院中亦任本意。其庭
秀爲老親見在南海欲得侍奉。亦語開府放
去養親令喬爲是家人。久以𥘡承隨吾入内。
聖人亦識。毎偏驅使辛勤最多。件李大夫與
奏出家。莊上有牛兩頭。可准錢物拾餘貫。將
陪常住。用充價直。收贖令喬院内應縁。道場
所有幡華楨像諸功徳等氈廗毯耨銅器
瓷器蠡盃。一切並捨入文殊閣下道場。永爲
供養。不得轉輒有零落出外借人。吾縁身衣
並已捨盡有金八十七兩銀二百二十兩半。並
將施入五臺山金閣玉華兩寺。裝修功徳。所
有家具什物柴器鐵器瓦器床廗氈褥床子
*耨子及諸雜一切物等。吾並捨與當院受用。
子弟往來須有投寄。梵夾閣上藏中安置其
藏及經爲是 勅賜鎭院安置。汝常爲 國
轉讀持念焚香供養守護。並不得零落損失。
吾奏 聖人造閣。下置文殊菩薩。上安漢梵
之經。爲國福田永代供養。閣則大改已成。作
欠錢裝飾未了。軒廊門屋僧房亦未成立。
所有搏零落殘方榑木。汝共大夫計會善爲
聞奏修崇了却。閣成已後奉爲 國家置三
七僧。轉經念誦。永資 聖壽。滿吾本願。東京
 和上塔所師僧院舍莊園。汝亦爲吾勾當
成立。其車牛鄠縣洨南莊并新買地及御宿
川貼得稻地街南菜園。吾並捨留當院文殊
閣下道場。轉念師僧永充糧用香油炭火等
供養。並不得出院破用。外人一切不得遮蘭
及有侵奪。其祥谷紫莊將倍常住。其莊文契
並付寺家。吾重告諸弟子。汝等須知。人代無
常誰免此也。師資之道以法義情親不同骨
肉。與俗全別。汝等若依吾語是吾法子。若違
吾命則非法縁。吾壽終後。並不得著服及有
哭泣攀慕。憶吾即勤加念誦。是報吾恩。亦不
得枉破錢財威儀葬送。亦莫置其塋域虚棄
人功。唯持一床。盡須念誦。送至郊外。依法荼
毘。取灰加持。便即散却。亦不得立其靈机圖
寫吾形。儒生七十二子尚有心喪。吾教灌頂
相傳都不然也。汝等諸子是從佛口生從法
化生得佛法分。即同普賢身。行普賢行。住普
賢心。圓明廓周。五智齊現。修行如此。是契吾
心。何勞驅驅營營非法不益之事。吾所告焉。
汝等須依吾此處分。恐後無憑。仍請三綱直
歳徒衆等著名。爲記鄔波駄耶告
  大暦九年歳次甲寅五月己亥朔七日乙巳
  直歳慧達
典座明彦
  都維那法高
  寺主道遇
上座潜眞
大辨正大廣智三藏和尚表制集卷第三






代宗朝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三藏
和上表制集卷第四
  上都長安西明寺沙門釋圓照集
凡一十九首 答制三首 總二十二首
  請於興善寺當院兩道場各置持誦僧制一

加開府儀同三司及封肅國公制告牒一首
三藏和上臨終陳情表一首
和上初薨賜賻贈物制一首
勅諸孝子各守法教制一首
勅諸孝子著服喪儀制一首
賜孝子米麺擇地等手詔一首
和上寫眞影讃并序一首
恩賜起造靈塔絹制一首
謝恩賜造塔絹表一首
鄧國夫人張氏祭文一首
弟子苾芻慧勝祭文一首
五日李相公祭文一首
賜司空并諡號制一首
大廣智三藏行碑一首沙門飛
錫文
大廣智不空三藏和尚影賛一首飛錫
六日勅遣中使祭文一首
六日元相公祭文一首
謝追贈司空并諡號表一首
  請於興善當院兩道場各置持誦僧
制一首
  弟子僧慧朗・慧超・慧璨・慧海・慧見・慧覺・
慧暉・右件僧等請於當院灌頂道場常爲
國念誦。僧慧幹・慧果・慧嚴・慧雲・慧信・慧
珍・慧勝・慧深・慧應・慧行・慧積・慧俊・慧賢・
慧英
右件僧等請於大聖文殊閣下常爲 國轉讀
  勅賜一切經
以前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
智不空奏。住此寺院二十餘年。建立道場爲
 國持誦。靈應非一。不可名言。其大聖文殊
閣 恩命賜錢修造向畢。既安梵夾。又有御
經。理合弘持以資景福。其惠朗等二十一人。
並久探秘藏。深達眞乘。戒行圓明。法門標準。
望依前件常令念誦轉經。如後有事故。即請
簡擇灼然有道行僧填闕。庶法燈不絶。聖壽
無疆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
牒奉 勅宜依牒至准 勅故牒
  大暦九年六月六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抱玉
司徒兼中書令使
  加開府及封肅國公 制一首
勅。大道之行同合於異相。王者至理總歸於
正法。方化城之齊致。何儒釋之殊途。故前代
帝王罔不崇奉法教弘闡與時偕行。特進試
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我
之宗師。人之舟楫。超誦三學坐離於見取。修
持萬行常示於化滅。執律捨縛。護戒爲儀繼
明善教之志。來受人王請。朕往在先朝。早
聞道要。及當付囑。常所歸依。毎執經内殿。開
法前廗。憑几同膠序之禮。順風比崆峒之問。
而妙音圓演。密行内持。待扣如説。自涯皆晤。
滌除昏妄。調伏魔冤。天人洗心於度門。龍鬼
受職於神印。固以氣消災癘。福致吉祥。實惟
弘我之多。寧止利吾之美。嘗有命帙用申優
禮而得爲師。盛味道滋。深恩復強。名載明前
志。夫妙界有莊嚴之土。内品有果地之殊。
大乎尚徳。敬順時典。可開府儀同三司。仍
封肅國公。食邑三千戸。餘如故
  大暦九年六月十一日
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司徒兼中書命使宣
中書舍人揚炎奉行
奉 勅如右牒到奉行
  大暦九年六月日
侍中闕
金紫光祿大夫行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王縉
朝議郎守給事中趙
  六月 日         時都事
  左司郎中
金紫光祿大夫吏部尚書上柱國彭城郡開國
公晏吏部侍郎闕
尚書左丞闕
告開府儀同三司肅國公食邑三千戸大興善
寺三歳沙門大廣智不空
奉 勅如右符到奉行
  主事光遠
令史廗
  大暦九年六月 日下
  三藏和上臨終陳情辭表一首
沙門不空言。不空幼事先師。已過二紀。早承
天澤。三十餘年演瑜伽法門。奉累聖之恩眄。
自從 陛下臨御殊私轉深。賜黄閣以宴居。
降 紫微而問道。積恩重疊。日月相繼。雖復
精懇。豈酬萬一。而露電難駐。蒲柳易衰。一從
伏枕。自春往夏 陛下深&MT00476;。存問再三。中使
名醫相望道路。但以膏盲之病雖針藥而難
生。生滅之質寧戀惜而能固。忽從昨夜已來。
頓覺氣力彌惙身非己有。瞬息掩掩。心神
寖微。違謝 聖朝。不任戀慕。不空今者年過
中壽。未爲夭逝。但以往時越度南海。周遊五
天。尋其未聞。習其未解。所得金剛頂瑜伽
十萬頌諸部眞言及經論等五十餘萬頌。冀
總翻譯少答國恩。何夙願之未終。忽生涯之
已盡。此不空所以爲恨也。伏惟 陛下降諸
佛之慈惠。下從人之所願。不空先進大聖文
殊佛刹經。聖情尋許頒示中外。伏願哀愍念
臨終之一言。冀福皇家。滋吉祥之萬劫。實爲
僧人。生死榮幸。五鈷金剛鈴杵先師所傳并
銀盤子菩提子及水精念珠并合子並謹隨
表進奉。臨紙涕泣悲涙交流。永辭聖代。不勝
戀慕之至。謹附監使李憲誠奉表陳辭以聞。
沙門不空誠悲誠戀謹言
  大暦九年六月十五日開府儀同三司試鴻
臚卿肅國公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
空表上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和上行登十地。來自五天。敷演瑜伽。宣流梵
夾。周遊萬里。踐暦 三朝。先譯聖言。親承師
授。當下武之興運。繼前薪之火傳。而弘菩薩
心。爲衆生病彌留有問。宸悼増深。並宜依所
請也 爾時開府儀同三司試鴻臚卿肅國公
大廣智不空三藏和上表上陳情 聖恩垂
涕。墨制旋降。所請皆依 和上情意。獲申
一心觀行。右脇累足恬然而薨。弟子號慕中
使奏聞 聖上宸悼殊深。輟朝三日。爰降中
使。詣于僧伽藍。宣慰衆徒。及錫賻贈
奉 勅絹三百疋。布二百端。宜送大興善寺
故大廣智不空三藏院充賻贈物
  大暦九年六月十六日宣
  勅諸孝子各守法教 制一首
奉 勅語諸孝子等。和上爲 三代國師。門
徒稍衆。宜各相和順住瑜伽觀行。依本教修
行。如有違諍者即録名奏來
  大暦九年六月十六日内謁者監李憲誠

  勅諸孝子著服喪儀 制一首
奉 勅語諸孝子。著服哭泣葬送威儀立靈
塔置圖寫影來等。除此之外餘一切並依遺

  大暦九年六月十八日中使李憲誠 宣
  手詔賜孝子米麺擇地葬日等 制一首
奉 手詔。與孝子等糧米麺。并並擇地塔及
日葬事等。白米五車粳米五車白麺五車柴十
車油七石炭三車。並如京宣索如無準元奏
來當別支送
  三藏和上影讃并序一首
大唐大廣智三藏和上影讃
  弟子朝散大夫撿挍左庶子嚴郢文
和上諱不空 聖上尊之曰大廣智三藏。故
南天竺阿闍梨金剛智之法化也。昔毘盧遮
那佛以瑜伽無上秘密最大乘教傳於金剛薩
埵。金剛薩埵數百歳方得龍猛菩薩而傳授
焉。龍猛又數百歳乃傳龍智阿闍梨。龍智又
數百歳傳金剛智阿闍梨。金剛智振錫東來
傳於和上。自法身如來至于和上傳此道者
六人而已矣。和上童孺出家。聰明卓異。服勤
精苦晝夜不息。經耳閲目咸誦無遺。聞一知
十若有神告。先師歎曰。吾道東矣。先師既歿。
和上遂泛海遊天竺師子等國。詣龍智阿闍
梨更得瑜伽十八會法五部秘藏三乘遺典。
莫不究其精奧焉。貎與人同。而心與佛齊矣。
天寶初歸至上都。玄宗深敬遇之。遂爲三代
國師。出入 禁闥。 聖上毎延至内殿順風
請益。玄言啓沃。宗仰日深。大暦九年示疾而
臥。詔使結轍。侍醫嘗藥。無虚日焉 恩旨就
臥。加開府儀同三司。依前試鴻臚卿。封肅國
公。食邑三千戸。累讓不允。至六月十五日。忽
沐浴蘭湯。換潔衣服。抗表辭 主。奄然而化。
春秋七十矣。夏臘五十矣 聖上追慟廢朝
三日。和上所居寺有荷池。周迴數十畝。傍無
灌注。中湧甘泉。醴甘鏡清。冬夏常滿。及和上
遷化之日。池水先夕而涸。與夫雙林變白事
異而感同矣。夫法體堅固無來無去。應俗縁
則現於人世。證道品則歸於涅槃。豈常情之
所能測乎。繢事如生。梁木其壞。綴序本行。記
諸善言。重宣此義而作讃曰。瑜伽上乘秘密
之門。度諸禪定頓入佛身。法化正嫡迄今六
人。恭惟和尚爲時而出。演教救世如掲月日。
三聖宗師優曇再發。甘露方注涅槃不待。凡
我後學心沒憂海。畫圖惟肖瞻仰如在
  恩賜造靈塔絹 制一首
奉 勅。絹七百五十二匹。宜賜興善寺故三
藏大廣智不空和尚院。充先師造靈塔直
  大暦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内侍韋守宗 宣
  恩賜絹七百五十二匹造塔謝表一首
草土僧曇貞等言。今日内侍韋守宗奉宣恩
勅。賜絹七百五十二匹。充先師塔直。捧戴殊
旨咸被哀榮。使有展敬之地。始起舍利之塔。
竊謂微言尚存。聖朝増福。蓋 陛下之道崇
著。豈門人之孝克招。曇貞等不勝號擗哀荷
之至。謹奉表陳謝以聞。曇貞等誠哀誠懼謹

  大暦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大興善寺草土僧曇貞表上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和上領袖緇門。弘宣妙旨。永歸寂滅。宗慕良
深。遠日有期。遷神斯近。施縑起塔。何有謝恩
  臨葬日鄧國夫人張氏祭文一首
維大暦九年歳次甲寅七月戊戌朔五日壬
寅。鄧國夫人張氏。謹以乳藥之奠奉祭于故
國大徳三藏不空和尚之靈。伏惟 和尚歴
劫増修已超三界之表。現身行化恒遊億土
之中。傳像教於東來。獻微言於北極。九重啓
沃。萬乘虔恭。錫無價香。施無價寶。方欲陶甄
甿俗潤色聰明。平皇運於泰階。致蒼生於彼
岸。豈謂川無停逝日不再中示滅同凡歸眞
遽促。嗚呼哀哉。悲慟震襟。涕横朝市。甘露收
而蘭萱死。飄風起而江海波。有學無學諮禀
如何。嗚呼哀哉。弟子幸以夫尊忝茲國號。三
業易集。一善難成。頼和上弘慈。特垂訓誘。因
爲受法。心實驚惶。内省驕癡。外非奢縱。雖萬
分而未去。終九變而知言。倏忽永乖。痛戀空
積。辭帝里兮素輿行。瞻雁塔兮白露生。將申
哀於薄奠。冀靈鑒於微誠。嗚呼哀哉。伏惟降
尚饗
  弟子苾芻慧勝祭文一首
維大暦九年歳次甲寅七月戊戌朔五日壬
寅。僧弟子慧勝。謹以乳藥之奠敢昭告于亡
和尚之靈。竊惟父母之孝。師資亦然。況乎親
事深感前縁。侍其几杖二十餘年。自慚愚滯
沐眷殊偏。恩載我兮如地。徳覆我兮如天。慧
照我兮如日。法潤我兮如泉。何一朝而天裂。
何中路而地翻。何一晝而日落。何中路而枯
泉。觸目涙盈。攀號氣噎。雖生滅而是常。終酸
慟而交切。梵音一息。尊顏永違。學徒相視。法
會何依。嗚呼哀哉。伏惟 尚饗
  三藏和上葬日李相公祭文一首
維大暦九年歳次甲寅七月戊戌朔五日壬
寅。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抱玉。謹
以香華之供奉祭于故三藏大和上之靈。夫
法器之主。釋教之尊。非生靈獨覺無以希聖
道。非崇徳廣業無以宗定門。伏惟 和上神
晤藏本。密詣眞言。圓合内照。智涵清涼。即空
雖有示想忘色。花會王宮。燈傳淨國。惟我
聖后敷求教式。 諮學爲師。依仁輔徳。開演
秘旨。決明慈識。龍天効靈。怪魅潜匿。應期
于世。轉此風力。柰何厭苦示我形息。嗚呼生
有必盡。神而去之湧塔來見。雙林變衰。迷途
未返。後學空悲。緬懷初會。此哀慟無期。伏惟
  尚饗
  贈司空諡大辨正三藏和上 制一首
勅。寂滅爲樂。所以歸於眞。付屬有縁。所以尊
其稱。修諸故事。其或強名故開府儀同三司
試鴻臚卿肅國公大興善寺三藏大廣智不
空。徳盛道高。朕所師仰。心密法印。行超度
門。精微有説。廣大無相。一雨之潤溥洽於群
生。百燈所傳遍明於正覺。傍達義趣。博通儒
玄。聖人之情合若符契。朕順風前廗積有歳
年。慈航不留。梁木其壞。徽音永隔。震悼殊
深。論道之官追嚴師禮。仍加諡號。用副名實。
可贈司空仍諡號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

  大暦九年七月五日
司徒兼中書令汾陽郡王使
中書侍郎平章事頴川郡開國公臣元載宣
中書舍人臣孫宿奉行
奉 勅如右牒到奉行
  大暦九年七月六日
侍中闕金紫光祿大夫門下侍郎平章事上柱
國臣王縉朝議大夫守給事中臣趙涓
  七月 日        時都事
  一本左司郎中
金紫光祿吏部尚書上柱國左司郎中彭城
郡開國中公晏
吏部侍郎闕
尚書左丞闕
告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
勅如右符到奉行
  主事光遠
令史廗晟
  書令史
郎中油書令史        書令史
  大暦九年七月六日下
  大唐故大徳開府儀同三司試鴻臚卿肅
國公大興善寺大廣智三藏和上之碑
  勅撿挍千福安國兩塔院法華道場沙門飛
錫撰
一月飛空。萬流不閟。五天垂象。三藏降生。曷
其謂焉。我大師矣。大師法諱不空。北天竺婆
羅門子也。初母氏遇相者曰。爾汝必當生菩
提薩埵也。已便失。數日之後。果夢佛微笑眼
光灌頂。既寐猶覺。室明如晝。因而孕焉。早喪
所天。十歳隨舅氏至武威郡。十三遊太原府。
尋入長安。以求出要。見大弘教金剛三藏以
爲眞吾師。初試教悉曇章。令誦梵經。梵言&T049271;
切。一聞無墜。便許入壇。授發菩提心戒。年甫
十五與出家焉。弱冠從有部進具成大苾芻。
律相洞閑。知而不住。將欲學聲明論窮瑜
伽宗。以白先師。師未之許。夜夢佛菩薩像悉
皆來行。乃曰。我之所夢法藏有付矣。遂授以
三密。談於五智。十二年功六月而就。至開元
二十九年秋。先師厭代入塔之後。有詔令齎
國信使師子國。白波連山。巨鱗横海。洪濤淘
湧。猛風振激。凡諸難起。奮金剛杵。諷隨求
章。辟災靜然。船達彼國矣。弟子僧含光・慧&MT02054;
皆目撃焉。師子國王郊迎宮中七日供養。以
眞金器沐浴大師。肘歩問安以存梵禮。王諸
眷屬宰輔大臣備盡虔敬。其國有普賢阿遮梨
聖者。位隣聖地。徳爲時尊。從而問津。無展
乃誠。奉獻金貝寶曰。吾所寶者心也。非此寶
也。尋即授以十八會金剛頂瑜伽并毘盧遮
那大悲胎藏五部灌頂眞言秘典經論梵夾五
百餘部。僉以爲得其所傳也。他日王作調象
戲以試大師。大師結佛眼印。住慈心定。誦
眞言門以却之。其象顛仆不能前進。王甚敬
異。與夫指降醉象有何殊哉。則知七葉之花
本無香氣。五陰之舍豈有我人。三摩地中示
其能慧。至天寶六載。自師子國還 玄宗延
入建壇。親授灌頂。住淨影寺。于時愆亢納
慮於隍。大師*結壇應期。油雲四起。霈然洪
澍。遂内出寶箱。賜紫袈裟一副絹二百匹。以
旌神用。或大風拔樹之災。祅星失度之沴。擧
心默念如影響焉。至十三載。有 勅令往武
走節度使哥舒翰請。立大道場。與梵僧含
光并俗弟子開府應李元琮等授五部灌頂
金剛界大曼荼羅法。時道場地爲之大動。有
業障者散花不下。上著子蓋。猶如群蜂味之
香蕊。不能却之。事訖方墜。何神之若此耶。十
桂紫眼月 勅還京住大興善寺。洎至徳中。
肅宗皇帝行在靈武。大師密進不動尊八方
神旗經。并定收京之日如符印焉。乾元中。延
入内殿建護摩。親授灌頂。渥恩荐至。有殊恒
禮。尋令於智炬寺念誦。感本尊玉毫劃然大
明照徹巖谷。及 我寶應臨朝金輪馭歴。聖
滕彌積。師事道尊。授特進試鴻臚卿。加大廣
智之號。躬禀秘妙。吉祥至止。或普賢瀉神光
於紫殿。六宮作禮。或文殊呈瑞相於金閣。
萬乘修崇。或翻密嚴護國之梵文。雲飛五色。
或譯虚空庫藏之貝偈。霧擁千僧。大師銜
命而陟彼清涼。承恩而旋歸 帝邑。凡諸應
驗。差難備陳。方悟夫虚空之花體無生滅。
眞如之用豈有去來。前後奉 詔所譯諸經
總八十三部計一百二十卷。並已頒行入藏
目録。兼奏天下諸寺以文殊爲上座。仍置院
立像。保釐 國界。申殷敬焉。至大暦八年有
 進止。於興善本院又造文殊金閣。禁財内
出。工人子來。寶傘自九霄而懸。御香亦一人
所錫。微塵之衆如從地涌。鈞天之樂若在空
臨。至九年六月十一日。制加大師開府儀同
三司。封肅國公。食邑三千戸。餘如故。榮問優
洽。寵光便繁。降北極之尊爲師宗之禮。幡像
之惠。玉帛之施 勅書盈篋。中使相望。前古
已來未有如我皇之清信也。吾師之丹誠也。
大師爰自二十歳迄于從心五十餘年。毎日
四時道場念誦。上升 御殿。下至凡榻。刹
那之頃曾無間焉。萬嶺寒松歴嚴霜而黛色
者。有以見之於直操矣。矧夫入朱門如蓽戸。
五載三若鶉衣。雖馳于騏驎。常在九禪之清
淨。獨立不及。同夫大通衆色摩尼本無定彩。
彩止自彼。於我何爲。寔謂眞言之玄匠。法
王之大寶者也。於戲菩薩應見成不住心。如
來堅林度有情輩。示以微疾。自知去辰。以其
月十五日爰命弟子進表上辭。囑以後事。削
髮湯沐。右脇累足。泊焉薨逝。春秋七十。法臘
五十。時驟雨滂注。小方天開。哀悼九重。輟朝
三日。贈絹三百匹布二百端錢三十萬米麺共
四百石香油薪炭及諸齋七外支給。又賜錢
二百二十五萬。建以靈塔。宇内式瞻。又 勅
高品李憲誠勾當及功徳使開府儀同三司李
元琮監護。即以七月六日法葬于鳳之南少
陵原。其日中書門下勅牒贈司空。諡大辨正
廣智不空三藏和上。又遣内給事劉仙鶴。宣
册致祭。内出香木。焚之靈棺。具荼毘之禮也。
寺池涸而華萎者告終之象。夢幢傾而閣倒
者驚誡之期。則雙林變白之徴。洞水逆流之
感。豈昔時也。宰臣百辟曾受法印者罔不哀
慟。門人 勅常修功徳使撿校殿中監大興
善寺沙門大濟等四部弟子凡數萬人。痛大
夜之還昏悲慧燈之永滅。不以才拙令紀芳
猷。飛錫謬接羅什之筵。叨承秦帝之會。想高
柴之泣哭。盡同奢花之血見。式揚無説之説。
以頌龍中之龍。其詞曰
  文字解説即眞言兮 天生我師貝葉翻兮
龍宮閭闔了本源兮 象駕透迆仙樂繁兮
所作已辦吾將滅兮 空留梵夾與花鬘兮
冕旒増悼合會葬兮 人慟地振聲何諠兮
金剛之杵夢西土兮 以表吾師安養國兮
法王之子驚牛軒兮 永度生死破魔怨兮
大暦九年歳甲寅七月六日丁酉建
  唐贈司空大興善寺大辨正廣智不空三
藏和上影賛
  灌頂弟子紫閣山草堂寺苾芻飛錫撰
天子灌頂阿遮梨耶 道傳上國家本耆闍
其望如龍其人如玉 貝多在手梵字攸矚
心同皓月光映碧池 蝉蛻而去麟臺畫之
三密寂寥 九重哀悼 笳簫駟馬皆承
明詔
萬里雲慘千山松悲 蒼蒼何忍奪我宗師
瞻雪顏則無示無説 傳浩浩劫斯焉取斯
  勅使劉仙鶴致祭文一首
維大暦九年歳次甲寅七月戊戌朔六日癸
卯。皇帝遣内給事劉仙鶴。以香茶之奠。敬祭
于故大辨正廣智三藏和尚之靈。惟靈智識
明晤天姿聰達。夙殖梵行。生知勝因。挺秀五
天。周遊萬里。心蘊海藏。音通華夷。貝葉傳
經。瑜伽演教。弘利兆庶。出入三朝。道在不
言。理均無迹。涅盤常寂。至聖同歸。焚香澡
身。與化而盡。朕承了義。禮具師資。永訣之辰
攸深震慟。香茶之奠有靈昭之
  三藏和上葬日元相公祭文一首
維大暦九年歳次甲寅七月戊戌朔六日癸
卯。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載。謹以
香花之供養祭于故三藏大和上之靈。嗚呼
寓形遊化如風動輪。地水之大皆爲我身。至
人知存而不守委于寂滅之境。得度而常厭
離于染愛之塵。於戲大師紹佛明因。玄覽并
覺。弘悲會仁。色心同徹。功學惟新 明明我
后與道冥順。孔徳時生。眞宗啓運。期繼後葉。
寔傳密印。齊心閑館。降廗延問。東嚮尊師。順
風三進。惟聖儲福。資神會祥。凡我四衆雲從
道場。次承付囑。仰負津梁。曷云報盡。宗極斯
亡。嗚呼法體圓照際於前後。非待形以生。豈
縁聚而有。靈山重會。坐劫將久。愴戀神儀。
永懷慈誘。尚饗
  謝 恩制追贈先師并諡號表一首
草土沙門慧朗等言。昨六日先師荼毘之夕。
聖慈哀悼。追贈司空。仍諡號大辨正廣智不
空三藏和上。昭宣國禮。寵光神道。三公之贈
有越舊章。和上之稱先經未載。是知高天之
澤。浸江海而無涯。幽途之靈象日月而下照。
百弟子數千衆人。悲感 聖恩。無任戴
荷。謹附中使李憲誠。奉表陳謝以聞。沙門慧
朗等誠惶誠愧謹言
  大暦九年七月七日大興善寺草土沙門慧
朗等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
和上發迹五天。周遊萬里。宣演正法。拯晤生
靈。涅槃歸常。孝行崇諡。禮經斯在。煩以謝恩
大辨正廣智三藏表制集卷第四







代宗朝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三藏
和上表制集卷第五
  上都長安西明寺沙門釋圓照集
凡二十九首 答制十六首 總四十五首
  召念誦僧制一首
勅慧勅教授後學制一首
勅慧勝依所請住制一首
停修舊塔地制一首
勅於當院起靈塔制一首并使
沙門慧朗謝賜紫衣表一首
恩賜文殊閣額制書一首
謝賜額表一首
進造大聖文殊鎭國閣状一
謝恩賜小祥齋供表一首
弟子慧果謝賜錦綵表一首
勅天下僧尼誦尊勝相眞言制一首
謝誦持尊勝眞言表一首
請爲先師立碑表一首
賀平李靈曜表一首
故功徳使李公挽歌詞二首
請續置功徳使表一首
賜齋儭茶表一首
賀春雪表一首
賀度韓王女出家表一首
青龍寺僧曇貞賀祈雨賜物表一首
沙門飛錫賀晴表一首
覺超賀湫所祈雨表一首
請辭内道場陳情表一首
賀祈雨表一首
賀破咄蕃表一首
僧惠超賀玉女潭祈雨表一首
僧曇貞賀祈雨表一首
靈應臺僧道潤賀平河南表一首
監使憲誠進怖鴿毛表一首
  召念誦僧制一首
奉 勅語元琮。化度保壽興善等寺。先於故
三藏和尚邊受法僧有功業者。即具名奏來
  大暦九年七月七日内謁者監李憲誠 宣
  勅慧朗教授後學 制一首
奉 勅語僧慧朗。專知撿校院事。兼及教授
後學。一尊一契有次第者聞奏
  大暦九年七月七日中使李憲誠 宣
  勅惠勝依請 制一首
奉 勅語僧惠勝。和上在日。阿師子偏得意
旨。今聞於塔所焚香火守護。先於和上邊受
得普賢念誦法。與朕同尊。努力精修三年滿
後。即來對朕與商量本尊法。所請依住
  大暦九年七月七日中使高品李憲誠 宣
  停修舊塔地 制一首
奉 勅語元琮。故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
上塔所修造宜令且停。別擇好地起修
  大暦九年七月十五日中使李憲誠 宣
  勅於當院起靈塔 制一首并使
奉 勅語元琮。故辨正三藏荼毘得舍利。令
當寺院造舍利塔
  大暦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内謁者監李憲誠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848 849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