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辯僞録 (No. 2116_ 祥邁撰 ) in Vol. 52

[First] [Prev]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耽死鼠便爲鳳凰同餐。盜聽不眞。請杜臆説。
窮郷多怪。曲學多辯。斯言信乎
辯僞録卷第一



辯僞録卷第二
  元道者山雲峯禪寺沙門
祥邁奉   勅實録撰
偸佛經教僞第七
第三十化云。胡王見太上徒衆甚多。疑見鬼
魅。遂積薪焚之。火起衝天。老君放身光明。
火中爲王説金光明經。胡王益怒。納之大&T055114;
煮之三日。老君&T055114;湯之中蓮華涌出。坐蓮華
上説涅槃經。又云。老君使尹喜爲佛。與胡
王爲師懺悔三業六根五逆十惡。乃説五戒
十善并四十二章經
辯曰。夫麒麟鬥而日月虧。鯨鯢死而彗星現。
銅山崩而洛鐘應。葭灰缺而月暈殘。蓋感應
之道交。故機教之相扣。人心渇仰法雨芳菲。
沃彼情塵開他蒙昧。故孔子曰。不憤不啓。不
悱不發。此明待問而説也。況乎聖人設教權
變多方。豈使他人起怒自受焚溺。全無㥏&MT00465;
強與他言。豈知虚往實歸之道哉。剜刻字樣
巧合經名。既坐火焔上説金光明經。坐蓮華
上説蓮華經。則道徳二篇坐於道路而説。洞
玄三部元在水洞而談。此既不然。彼云何爾。
且金光明性相通顯。法華經破權歸實。涅槃
經明佛性眞常。四十二章群經集出。不窮根
蔕。盜聽妄談。唯口起羞。出何容易。難惑上
智。只誑下愚。又上經既是老子所陳。道士應
宜依而學佛。何乃合氣爲道專。諷靈寶。試問
三經文明何義。道藏既不收攝道士又不通
明。偸大聖之至詮。爲老君之極唱。正符涅槃
盜牛之喩。又同瞽者誤入金穴。雖得其寶未
知何用。又曰。懺悔三業至年月齋法。若如
是者道士應通。且問懺悔是何語言。今此懺
悔爲事懺耶爲理懺耶。約功徳門而滅罪耶。
約逆生死心而滅罪耶。能懺之心宜有幾種。
所懺之罪何處安排。懺悔二字由尚罕知。則
三業六根五逆十惡戒善之軌年月齋名決不
曉達。若是老子所説。道士應合備知。既然一
字不通。顯知偸佛妄談。此同竊賊人物被主
認著猶不招承更生拒辯。焚經火板方乃慚
惶。君子悔前不至如此
老君結氣成字僞第八
第八化云。聖紀經云。太上老君昔於龍漢之
年。從元始天尊。於中央大福堂國。説靈寶十
部妙經。出法度人。又於東極大浮黎國。出
法度人。以紫筆書於空青之林。又於南極禪
離界。以火煉眞文瑩發字形。又於西極衞羅
世界。北極鬱單國。皆出法度人。老君以五方
眞氣之精結成寶字。大方一丈八角。垂芒爲
雲篆之形。飛鳥之状。以立文章。又云。墳典
自我而出。經籍自我而生
辯曰。夫文字之聿興爰從上古。伏犧氏之王
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
是籍籍生焉。故有青丘紫府三皇刻石之文。
緑檢黄繩六甲靈蜚之字。後有蒼頡因而増
制。大篆起於史&MT03247;。小篆興於李斯。飛白創於
蔡邕。隷書變於程邈。秦書八體。漢字六形。
痩金堆金垂雲垂露。蔡葉龍爪顏體坡書。皆
循古以増成。近代而改制。豈假眞氣而結。何
關老子傳來。掩竊他能衒賣己徳。放舒白眼
不恥清流。上云。龍漢起於初氣。何有老子而
生。既言紫筆書林。乃在蒙恬之後。牽今引
古欺我賢人。孔安國云。伏犧神農黄帝之書。
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
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易則三聖方定。詩
則群英之言。春秋孔子所修。禮則周公所定。
爾雅周公所纂。國語丘明所述。劉熙釋名。許
愼説文。埤蒼廣雅。桂苑珠叢。顧野王之玉
篇。陸法言之切韻。各有源系。非干老聃而
言。墳典自我而出。經籍自我而生。荒唐謬談
侮弄明哲。亦由相如上林説盧橘夏熟。楊雄
甘泉賦。玉樹冬蒨。聽其言則洋洋美耳。究其
事則杳杳空傅。矧乎國名虚設。妄採他書。大
福堂改大堂而取名。東浮黎彷扶桑而立號。
南禪黎革重黎而標字。西衞羅竊於迦維羅
衞。北方全收鬱單越名。十洲所不收。神異所
不攝。地理無所紀。括地絶形名。空闡五車
了無一實。偸鐘掩耳。斯之謂歟
周文王時爲柱下史僞第九
第十九化云。周文王時。老君爲爕邑子。時帝
紂荒虐天下塗炭。乃乘飛飈之輪。風伯前驅
彭祖驂乘。降於岐山之陽。西伯聞之拜爲守
藏吏。武王克商遷爲柱下史。作赤精經。教文
王以仁義之道。作璇璣經。以授周公。成王康
王之代世爲柱下史。昭王時有黒氣之祥此破
佛生
夜虹十二道入
貫太微之事
老君以八天隱文授昭王。王不用
之。後感膠船之難
辯曰。蓋聞九頭五龍之紀。重瞳四乳之書。金
秦火漢之文。黄魏白晋之典。不聞文王師於
老子。璇璣訓於周公。但云。文王師於太公。
武王師於姫旦。群書具載先儒盛談。何乃違
戻百家別張毛目。蓬心瞽唱睞目生靈。夫欲
聖人者宜務其實。無稽之談自招世誚。案史
記別傳。老子生於定王之世。與好子相接。何
乃妄爲西伯之時乎。既是聖人見紂荒淫。宜
盡力規諫匡其不逮。而乃高乘飛輪棄而遠
遁。爲忠臣者固若是乎。昔日過關。雇徐甲
而爲御。乘薄軬之車。今則乘飛颷輪。風伯前
驅彭祖驂乘。何自高之不經乎。況彭祖此時
已歿。風伯不肯前驅。文王自公劉以來世積
仁孝。美化行乎江漢。仁慈及於行葦。何待赤
精之教哉。周公制禮作樂代臨天下。設金縢
而表誓。製周禮而流規。何用璇璣之教乎。昭
王。時號明君。史無黒氣之變。妄改白虹之
兆。而云黒氣之言。援以隱文。又成孟浪之
説。前云。老君爲九天教主金闕帝君。建七曜
之冠。披九色之帔。乘八景玉輿。駕五色神
龍。金闕之中坐玉帳之内。仙童左奉。玉女右
陪。萬聖擁隨千靈翊從。老子既有如此高貴
之位而不肯居。返就守藏之職屈身爲臣。侍
君之傍立柱之下。晨趨暮拜端笏搢紳。捨喬
木之高遷。投幽谷之賤地。翻上倒下以何謬
哉。爕邑之號。周書之所不載。金闕帝君。爰
從道士虚張。有名無實孰肯傳信。栽風求影
種電尋根。此之謂歟。若以昭王不信故感膠
船之難者。秦皇求仙親臨海上。凌波渉險冀
遇神仙。虚想安期之名。不覩羨門之面。沙丘
道死飽臭熏人。漢武好仙。身著羽人之衣。口
飮天表之露。縱欒大之詭説。信少君之詐術。
而身入茂陵竟無一補。魏太武任寇謙之説。
建靜輪天宮廢竭人勞。終感癘疾。周武帝口
服丹藥身服黄衣。熱發晋陽失音而死。唐武
宗師趙歸眞餌金丹藥。會昌不滿早致崩亡。
近宋上皇信林靈素遊月宮。誦太極之章。佩
驅邪之劍。而亡國破家身死東韓。此之數君
皆傾城一志望享千年。而遘患彌留竟無一
驗。譏以膠船之難。不亦妄求人過乎。幸人
有災。君子不爲也
前後老君降生不同僞第十
第一化云。老子生在五運之前。第二化云。老
子生下三氣之中。第六化云。老君姓李諱弘
元曜靈字光明。以上和七年歳在庚辰九月
三日甲子卯時。始育於北玄玉國天崗靈鏡
山李谷之間。玄靈聖母既誕之夕。有三日出
於東方九龍吐水。月妃散華日童揚彩。年五
歳體道凝眞。二十而有金姿玉顏。棄家離親
迢迹風塵。後感元始下教。授以鬱儀太章太
洞眞經。紫微天帝玉清君以瓊輿下迎。賜丹
璽符書。爲上清金闕。後聖帝君掌握十天河
海神仙。第十一化云。老君以清漢元年七月
一日。託玄神玉精降太元玉女。千三百年。號
無上老子。一號大千法王。第十二化云。老
君以清漢元年寄九天飛玄玉女。八十一年。
號高上老子。第十三化云。老君以清漢元年
甲午九月九日。降元素玉女。七十三年。號
九靈老子。第十化云。老子以殷十八王陽甲
庚寅歳建午月。入於玄妙玉女口中。八十一
年。至武丁九年庚寅歳二月十五日。聖母剖
左腋攀李樹而生。生即行九歩。歩生蓮華。九
龍吐水。具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左手指天右
手指地曰。天上天下唯道獨尊。我當闡揚無
上道法普度一切。又云。李靈飛得修生之道。
眞妻天水尹氏於厲郷晝寢。見太上從天而
下化爲玄珠。呑而有娠。八十一年生而皓首
曰老子。生李樹下。指李爲姓
辯曰。夫星流貫昴。實標文命之祥。電繞樞
星。是顯軒皇之慶。虹流華渚。沙昊於是膺
期。星冠月輪。顓頊以之應瑞。赤龍&T029958;瞹言旌
帝堯。雲屯鬱蒸實徴漢祖。此則聖人神異。譜
牒具詳。未聞老子初生三日共出九歩周行
月妃散華日童揚彩之事。且星隕如雨。日有
蝕之。春秋書之以爲異事。李耳若有徴瑞。孔
子何以不記乎。且魯陽揮戈而返日。淮南子
有景公善言而退熒劉向
新文
貳師拔劍而泉流前漢
書中
耿恭拜井而水出後漢
書中
苟有奇相書爲美談。老
既無文事必虚唱。倚他大聖取爲神奇。夫聖
人現相雖有多途。託化誕生事無兩體。世尊
百億化身。大千世界一時頓顯。化縁事訖便
入涅槃。老子隨代降生。以何大謬乎。本是
李耳。妄改其諱李伯陽而云光明。隱其本名
而加美號。史記眞文一詞不録。道書僞説百
種粧填。前之兩化。説在太易之前。後之十
重。紀在伏犧之後。尋虚摭僞誑惑後人。前説
五歳凝眞二十入道。後則八十一歳生而皓
首。自語矛盾。何待他攻。亳州厲郷實而不
認。北玄玉國虚而妄傳。聃耳髼頭謬説七十
二相。野合懷胎諂云周行九歩。採他釋瑞而
爲老奇。將此薫蕕亂彼蘭芷。北玄玉國山海
之所不紀。天崗李谷地里之所匪詳。王儉百
太尉王儉
有百家譜
弗聞玉女之名。何姓氏苑罕説玄
妙之族。案道士賈善翔高道傳序云。伯陽起
迹於姫周。既云起迹於姫周。則是老子。不
在商也。明知陽甲之時本無李耳。衰周之際
始見老聃胡曾云。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
家。老氏却思天竺去。便將徐甲過流沙。
斯則周末
時人明矣
避亂入秦死葬槐里。秦佚吊之三號
而出。斯良證也。何更疑哉。史記本傳莫知所
終。化胡浪語云過流沙。將如來降誕之禎。合
老于過關之氣。汝雖巧會僞説孰憑。案燉煌
實録云。周桓王三十九年幸閑豫庭。與群臣
對論古今。王曰。老聃父何如人也。天水太
守索綏對曰。老聃父姓韓名乾字元卑。癃跛
下賤胎則無耳。一目不明孤單乞貸。年六十
二無妻。與隣人益壽氏宅上牧猪老婢子曰
精敷。野合懷胎。八十一年而生。老子生而
皓首。故號老君。此本實跡蔽而不傳。偸竊
他能欲張老聖。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言信

三番作佛僞第十一
第三十四化云。老君告胡王曰。使我弟子爲
佛。汝當師之。即使尹喜變身爲佛。與胡人爲
師。令作桑門授以浮圖之法。説四十二章經。
又云。老君至舍衞國。自化作佛坐七寶座。身
長百千萬丈遍滿虚空。又云。老君將欲再整
釋教。以周莊王九年。乃於梵天命煩陀王

乘月精。託陰天竺摩耶夫人胎。至十年四
月八日右脇誕生。後入雪山修行六年。道成
類佛陀。衆號末牟尼。至匡王四年。解化太
上命昇賈弈天。爲善惠仙人
辯曰。夫根深果茂源遠流長。虎嘯風生龍吟
霧起。聖人利見皆有深源。昔植善因今感妙
果。我佛世尊三無數劫積行累功。六度無捨
而求菩提。棄身命如恒河沙。捐國城如微塵
數。莊嚴世界誘掖群生。然後應然燈記補迦
葉位。下生中印託化王宮。七歩周行指天地
而獨貴。三十二相映日月而爭輝。四王捧足
出塵寰。六年行滿而成道。現身百億國土。説
法四十九年。播聲教於人天。摧外道於雙樹。
化縁事畢却返無爲。應物適時如是示現。何
待老子始化尹喜變身。掩他神功衿爲己勝。
佛生周昭之代。老降定王之朝。世隔一十七
帝年經三百餘祀。化已滿於天下。教已滿於
龍宮。家仰仁慈之風。國遵釋氏之範。豈假
李耳重整煩陀再現。援前著後諂誑庸愚。昔
日過關。雇徐甲而爲從。奚有天人侍衞乎。乘
鹿柴車。何有七寶之座乎。廣顙聃耳。焉有萬
丈之身乎。狡佞不經欺賢誷聖。鯤化爲鵬蓋
縁自變。蛇蛻爲雉非假他功。此皆物理自然。
陰陽感召待時而發。非他使然。老子自是凡
人。身爲臣子何能別生神聖。更使尹喜作佛。
昧自心靈瞎他眼目。悖禮慢聖殃報拔舌。善
惠仙人將登八地。遇然燈佛受無生記。此乃
世尊往生之號。既然成佛功成果滿。化縁事
畢入於涅槃。遷神常樂之郷。永入無爲之境。
豈可作佛事畢更作善惠仙人。將後著前一
何錯亂。妄竊不眞壞人視聽。夫人天雖樂終
是輪迴。不免三災之殃。難逃五衰之苦。聖人
超出生死苦樂兩忘。高超三界之津。獨歩六
塵之表。何返歸天上却入囂塵。雜汚我聖人
欺慢我大覺。此同棄天子之尊嚴。慕廝養之
賤役。捨華堂之廣厦。悦蔀屋之茅簷。汝欣
賈奕之榮。我恥糞土之辱。隋大臣楚國公楊
素行經樓觀。見壁間畫像問道士曰。此何圖
也。道士對曰。老子化胡成佛圖。素曰。承聞
老子化胡。胡人不受。老子變身作佛。胡人方
受。是則佛能化胡。道不能化。何言老子化胡
也。道士不能加答。善哉楊素之言。此通人
之論也。若胡人不先知有佛。詎肯受佛之化
乎。以此考之則印度先有佛矣。而言尹喜作
佛老子始變。何欺吾門之深乎樓觀尹喜故宅。
在關之南今道士
居之
仍在
冐名僭聖僞第十二
第四十八化云。商太宰問夫子曰。夫子聖人
歟。孔子對曰。聖則丘何敢焉。然則丘博學多
識者也。太宰曰。三王聖者歟。孔子曰。三王善
任智勇者。聖則丘弗知。太宰曰。五帝聖者
歟。孔子曰。五帝善任仁義者。聖則丘弗知。
太宰曰。三皇聖者歟。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時
者。聖則丘弗知。太宰大駭曰。然則孰者爲
聖。孔子動容有間曰。丘聞西方之人有聖者
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丘疑其爲聖人也。史志
經云。孔子在魯。老子在周。以魯望周之洛
陽。故在西方。蓋指子爲西方聖人也。孔子問
禮之時。先有猶龍之歎故此指老子也
辯曰。夫自衒自媒婦女之醜行。不矜不伐聖
人之深能。是以舜美禹功嘉有勳而弗競。孔
稱孟反孟之
猶退厚而居薄。由是美譽播於千
秋。謙光輝於四海。上之所引具見列子仲尼
篇中。古今通論。以謂此夫子推佛爲西方大
聖人之語也唐琳法師對太宗之表。張丞相作
護法論皆引此文佛西方聖人也
未聞
老子在周孔子在魯故指老子爲西方聖人。
竊名冐聖欺我何多僭聖人者不仁言乖理者
非智。且道源之祖肇起黄帝。非干老子。老
子師容成子演五千文。縱然説聖不能起於
軒轅。既三皇五帝。孔子不推爲聖。返指老
子而爲聖人。不亦過乎。蓋我世尊功圓萬行
果證十身。流光遍於刹塵。分身應於沙界。不
可以人事測。不可以處所求。實三界之大師。
是四生之慈父。寰中獨歩。爲王中之法王。出
世獨尊。爲聖中之大聖。故能高拱覺場威行
萬國。縱使周公之制禮作樂。孔子之述易刪
詩。卜修之文章。端木之言語。馬遷之辯博。
葛洪之該通。輔嗣之玄談。左慈之神化。並
驅馳於域内。言未渉於大方。可爲善世之高
流。難作出塵之聖者。案天竺聖方群賢所聚。
過去諸佛共生於彼。范曄漢書云後漢西域
傳史論文
土則殷乎中土。玉燭和暢。靈聖之所降集。賢
懿之所挺生。故古昔賢能時有往者。老子西
昇經云。聞道竺乾令改爲開
道竺乾
有古皇先生。善入
無爲。不始不終永存綿綿。是以西行。又古本
化胡經云。我生何以晩。泥洹一何早。不見
釋迦文。心中空懊惱。此則老子自指於佛爲
西方聖人也。又黄帝夢遊華胥之國。其國在
弇州之西。王邵注云。此指西方天竺也。又周
穆王時。聞西方有大聖人出世。心甚懼之。乃
使造父乘驊騮八駿。西上崑崙觀日所沒。以
厭其氣。又西極有化人來。能返天易地聖力
無方。千變萬化不可窮極。穆王敬之若神。築
中天臺以居之。化人引穆王神遊。斯須之間
已如數載。又穆王五十二年如來云滅。西方
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貫連夜不滅。王問太
史扈多。是何祥也。扈多對曰。西方有大聖
人。衰相現爾。穆王喜曰。朕常懼於彼。今無
憂矣。此則竺乾勝方聖人居彼故得賢王西
求化人東來也。又張騫奉使西窮河源。至於
大夏。聞雪山南有申毒國。其人奉浮圖不殺
罰。乘象而戰。申毒即今印度也。此則仁慈之
風。詳於漢史明也。上之所引。咸指印度以爲
西方。佛生於彼。故指佛爲西方聖人。豈説
洛陽以爲西方。老子爲聖人哉。又云。孔子先
有猶龍之歎。故此聖徳指老子者。意欲將孔
子一期問禮之事。便爲老子弟子。孔子曰。吾
無常師。主善爲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故學
琴於師襄。問樂於萇弘。問官於郯子。入太
廊毎事問。有問稼。曰。吾不如老農。有問圃。
曰。吾不如老圃。此明孔子虚懷納善汲汲於
道爾。豈有一事便爲師哉。蓋當時老子爲守
藏吏。掌周公之禮典。故孔子問之。若以問
禮便爲孔子之師。則老農老圃亦孔子之師
哉。必不然矣。沽名衒世求爲人師。君子不
爲也
合氣爲道僞第十三
第二十三化云。老子以周昭王二十三年七
月十二日至函關。尹喜既見邀歸本第。説道
徳經二篇五千餘言。尹喜扣頭曰。願授其要。
老君曰。善乃爲解道徳之要曰。道者爲泥丸。
泥丸者天徳也。理在人頭中。紫氣下降。下至
丹田。名堵謂脾也。脾者中黄太一也。黄氣徘
徊理中宮。萬物之母者。謂丹田也。丹田玄牝
也。居下元中。半夜之時一氣下降。周旋三
宮。同出而異名者謂精也。一曰精。二曰汗。
三曰血。四曰液。故曰異名。玄之又玄者。謂
左右腎也。衆妙之門道可道者謂朝食美也。
非常道者謂暮爲屎此依張道陵解
道陵如此説也
有無相生。謂
口與腹也。難易相成。謂精與氣也。此老子授
尹喜節要也。又授尹喜神丹經金液經。及八
煉九還丹伏火之訣。其方云。金液還丹仙華
流高飛雲翔登天丘赤黄之氣成。須臾當得
雌雄分亂。珠可以騰變。致行廚靈童玉女。我
爲夫出入無間。天同符眞精凝霜善沈浮。汝
其珍敬必來游。又授九丹之名及歌曰
  圓三五 寸一分 口四八 兩寸脣
    長二尺 厚薄均 腹三齊 坐垂温
    陰在上 陽下奔 首尾武 中間文
    始七十 終三旬 内二百 善調勻
    陰火白 黄芽鉛 兩湊聚 輔翼人
    子處宮 得安存 去來游 不出門
辯曰。夫道貴清淨徳尚無爲。恬憺内持謙卑
自牧。不依此道別唱多端。唯以行氣運功而
爲修養。失道徳之淳粹。乖自然之妙門。虚設
巧言妄加穿鑿。保丹田爲至道。守兩腎爲重
玄。鄙穢麁浮誑諕閭里。王喬羨門之輩非好
此方。白石赤松之流不依此道。丹經煉訣不
見延年。服餌餐芝罕曾久視。周武服丹而暗
唖。唐武服丹而早亡。誤他多少賢良。不守樂
天之旨。既道徳眞訣理極於此。則道藏餘文
不足貴也。今之道士更騁淺術。或有扶鸞而
亂書。秖貪夜飮。或有驅邪而斷鬼。誑人除凶。
或有拘環墻而内守。此謂坐馳。或有惜言語
而不行。此謂癡默。或有熊經而鳥引。擬彭祖
而齊肩。或有飮氣而息神。効龜鶴而老壽。或
有運精而上腦。謂挽河車。或固丹田而内封。
謂之保養。或有合氣而爲道。父子聚塵。或
有奪精而採神。男女混雜。扣齒謂之天鼓。嚥
津謂之醴泉。呼男根爲金莖只圖強勁。呼女
竅爲玉戸。潜隱醜名。呼童女爲眞人。呼交
搆爲龍虎。嬰兒姹女鉛汞丹鑪。故曰。開命
門抱眞人。嬰兒回龍虎戲。三五七九天羅地
網。故張道陵黄書云。男女有和合之法。三五
七九交接之道。其道眞訣在於丹田者玉門
也。唯以禁忌爲急。不許泄於道路。道路者尿
孔也。又道家内朝律云。禮法男女至朔望日。
朝師入私房。詣師立功徳。陰陽並進。日夜
六時常立功徳。不得失内侍之序。不得貪外
道失中御之道。不得抄前排後失次第之序。
亦不得嫌醜愛美。又云。朔望之際侍師私房。
情意相親男女交接。使四目兩鼻上下相當。
兩口兩舌彼此相對。陰陽既接精氣遂通。故
老子云。我師教我金丹經。使我專心養玉莖。
三五七九還陰精。呼吸玉池入玄冥。行道平
等昇太清。此等歌訣義皆如是。將斯㛱媟以
爲眞修。不思歸根復命之言。唯行合氣鄙薄
之術。以此求道枉陷人倫。以此超昇終身叵
得。以斯滅罪罪不可亡。以斯消災災不可退。
以斯求福福不可生。以斯出家家不可出。何
異蒸砂作飯。虚受劬勞。鏡裏尋眞終無所獲。
嗚呼棄驪珠而拾礫斡。夏鼎而羨&T027719;自誤誤
他。死沈苦海。哀哉哀哉
偸佛神化僞第十四
第四十二化云。老子入摩竭國。現希有相以
化其王。立浮圖教名清淨。佛號末摩尼。至舍
衞國自化作神。從天而降天人侍衞。現身長
百千萬丈。又至罽賓降胡王及王子。火不能
燒。&T055114;不能煮。水不能溺。胡兵百萬。弓矢劍
戟一時摧落。飛電八衝聲如霹靂。人馬驚仆。
北郭先生空中頌讃。又至條支國。手撥大山。
至拘薩羅。降伏九十六種外道。至迦夷羅國。
左手把日右手把月。藏於頭中。天地冥暗。山
飛石裂。海水逆流。山川空行。又至于闐。於
南渠山示教胡王。令尹喜化作金人。身長丈
六。項佩圓光足踏蓮華。從空而下拜禮。老君
謂胡王曰。此吾弟子與汝爲師。又留神鉢令
得法味。又於毘摩城地變金色。放九色神光
遍照塵沙國土。即有赤靈眞人中黄丈人太
一眞君九宮六丁八卦神君青龍白虎散華玉
女浮雲而至。老君坐七寶座。燒百和香。奏鈞
天樂。又有八十餘國諸王妃后。皆來聽法。留
尹喜作佛及鉢於毘摩城。却昇天去。老君又
於葱嶺降大毒龍。遍歴五天。於耆闍山獨木
樹下化玉座。與王説浮圖度桑門。二千五百
人受以戒律。又六十六化云。于闐國毘摩城
伽藍。是老君化胡成佛之處。中有石幢刻記
其事云。東方聖人號老君來化我國。下引八
學士議證其事跡
辯曰。案後漢西域傳三國志魏隋書西域志
圖六十卷志四十卷
合一百卷成西域志
並紀西天五印有佛聖跡。或
幢或柱咸勒其事。不説老君曾留名字。初張
騫西來。始傳浮圖之號。至於今代。國使往
還無慮百人。並不見老君西化之説。古谷皇
帝西征盡海。所到之地唯有佛僧。行近西北
海有一國土。城中佛塔森然若林。彼國君王
唯是和尚。又唐王玄策奉使西行。至摩竭陀
國。於耆闍崛山及佛成道處。咸述碑銘讃佛
聖化。未聞説有老君之事上之銘讃在
王玄策傳中
又湛然
居士扈從太祖西征于闐及可弗叉國。越天
山過雪嶺。風化具詳。赤未知有老子之事。即
今煦烈大王皇帝親弟鎭守西域。在尋思干
西南雪山之西。使命往還來往不絶。除親諮
詢老化云。並云無聞。則老子神異道書僞出。
既非通論。何足信哉
夫顯。明神聖至人之能。鼠竊狗偸狡兒巧倖。
且聖王之立教也。自近化之然後及遠。故書
敍堯之盛徳。先親九族。然後平章百姓。百姓
昭明。然後協和萬邦。故能光被四表格於上
下。文王之徳。先刑寡妻後清四海。故遠方慕
義九譯而來。老君爲柱史之時。周道不興。諸
侯擅權。大夫執政。上陵下僭。州土日促。李
耳既有神聖。即合拯頽扶弱富國安民。使君
臣各位不相逾僭。何乃九州遠棄一身西遁。
若能自己家郷顯大靈異。九族光榮一門讙
慶。不亦妙乎。而八十四年蔑無奇異。雇人
駕車西過函谷。身死扶風今有扶風槐里
郷有老子塜
僞云。
西去纔踐羌胡。即有神通。神州中原全無一
驗。無人見處便唱萬端。偸佛勝能巧説附會。
佛之神異西經具載今有聖跡。老君靈變東
史不書。以此驗之虚。實見矣。明眼君子試
聽根由。世尊上忉利天爲報母恩三月説法。
李耳効之亦昇太微。世尊成佛不起道樹而
昇六天。老子倣之亦遊九天。世尊菩提樹下
示現降魔弓矢盡變。老君亦摧劍戟。世尊向
拘尸那國路擲大石。老君亦撥大山。世尊説
大集經並集諸王。老君亦會八千餘國。世尊
北游降阿波羅龍王兼留其影。老君雪山亦
降毒龍。世尊於本行經説九十六種外道。老
君亦降九十六種外道。世尊現大神力。須彌
山王涌沒低昂。老君亦山飛石裂海水逆流。
世尊留下神鉢以福群生。老君亦留神鉢。世
尊右脇而生。老君剖左腋而出。世尊周行七
歩表圓滿七聖財故。老子乃行九歩。妄合陽
極之數。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老君七十
二相八十一好。佛説眞應二身顯其權實。老
君亦説眞身法身。佛説身有四種。謂法身報
分自
他報
化身。老君亦説虚皇元始道君老君。
佛説三界。彼説三清。佛説三輪持世。彼説
三氣下運。青龍白虎像彼金剛。玄中法師倚
於聖者。學禪庭而建方丈。依佛宇而樹法堂。
以至歌讃偈唱之文。鐘鼓雲板之飾。祭靈送
死懺悔消災。九幽懺文二十四願戒金依華嚴
十地品十
不善法
集成
據釋有者彼便立之。此處若無彼不能
制。則知凡百立事全取佛門。代代穿鑿人人
妄起。金鋀相混智者難分。本欲粧點自家翻
成。混沌鑿竅耳目具矣。眞神喪焉。榮道徳
之眞文。收僞説之澆薄。教門中折。誰之罪
歟。且北郭先生。本侍漢武。今隨李老。愈見
後増。又南渠山及毘摩城本佛聖跡。望合其
事屈相附會。恐人不知。今具出之。案西域記
云。于闐國王城西南二十餘里。有瞿令改
南渠
稜伽山中有伽藍。其中佛像時燭光明。昔佛
至此爲諸人天略説法要。巖有右室現有羅
漢。入滅盡定以待慈氏。此則非老君明矣。又
曰。王城東三百餘里。有媲摩城中有彫檀立
佛之像。高二丈餘。甚多靈異。時放光明。隨
有疾病祷之即愈。此像本是優填王造。佛滅
之後凌虚而來以福此土。釋迦法盡像入龍
宮。評曰。據此記説文甚昭然。佛之聖蹤欲爲
老跡。汝雖巧會且宜三思。駟不及舌請君隱
臆。八學士議雖號唐人。唐書列傳一無名姓。
況復所議不入要策。進退兩求並無可據。設
欲廣辯枉廢詞章。道士虚陳不勞煩敍。雖
有員半千名傳。無化胡經。議詳此謬經。古
今排擯。唐中宗禁之於前代見劉煦
舊唐書
今世宗斷
之於後朝見悟了然
破化胡状
若實眞文孰敢除滅。而無
識道士恒踵斯跡。使老子獲僭聖之罪。俾道
人招謗佛之愆。王浮已在地獄。史志經又投
圜戸老子本欲隱遁志經推出戸庭垂歸根之
本心轉流浪於他土。執迷不返固妄難除。同
木石之頑囂。似藥酒之瞑眩。今之辯析要破
狂心。返正道於醇源。引邪徒於坦路。知道徳
是賢者之語。識化胡是妖怪之談。弘老子謙
靜之風。抑道士誇衒之弊。皆遵斯訓雅道長
興。如曰不然。覆車及之爾
論曰。太法東流千有餘載。時君信毀代渉洿
隆。邪正爭衡未曾勝釋。而道士爲僧前後三
代。初漢明帝夜夢金人飛來殿庭項有日光。
遂遣使西求。佛法從此入洛。既圖於顯節陵
上。又經譯在蘭臺室中。而道士矜能欲騁薄
伎。摩騰暫現神異無不歸心。佛教錬而愈精。
道書焚而火化。由是改邪入正。落髮爲僧。北
齊高祖文宣皇帝。投誠佛理鋭意法門。而道
士無知縱其私憤。騁螢光之耀。掩龍燭之輝。
文宣試之一無可驗。聖上匪施於寸刃。修靜
納款於轅門。剃髮去冠一皆爲釋。我聖朝蒙
古皇帝。深仁睿聖體道多能。英謀扇於八絃。
威稜擅於萬國。留心佛理備曉正邪。究道教
之麁浮。達釋宗之要妙。首行明詔特與掃除。
欽惟今上皇帝。禀太易太初之質。資天皇天
帝之靈。道契百王。播淳風而育徳。智周萬
物。弘至治以濟時。若末尼珠豈受纖塵之汚。
如軒轅鏡寧容片垢之惑。故能英明獨斷亮
察是非。息道士之虚聲。識僧徒之實理。敬
承先制重與辯明。具召兩宗詳其優劣。陣旗
未展銜璧倒戈。空談六韜之謀。不補三代之
失。脱袍剃髮盡付釋門。蓋以邪法易摧是眞
難滅。匪經鑪韛何顯眞金。妖氣於是屏消。佛
日於是高朗。使迷途者從茲返路。溺喪者於
是知歸。爲今代之銓衡。作後來之藻鑑。但
佛教慈仁本無爭競。邪徒狂狷妄説多端。以
汝不平起我分別。故孔子曰。必也正名乎。良
在斯矣。夫儒道釋三世稱三教。約其懲惡勸
善則三教皆可遵行。較其宗趣淺深則不能
無其優劣。漢唐已來固有定論。不待餘人妄
生高下。佛教慈悲利生爲本。老君謙退遠害
爲功。儒法濟民忠孝爲首。忠孝行則可以全
家國播身命。謙退行則可以解紛爭除後患。
慈悲行則可以濟群靈窮性命。沿淺至深表
裏相救。亦由天有三光互相顯照。鼎有三足
共力扶持。然道宗多僞別唱規模。欲罩古今
獨超儒釋。然前賢後哲各著典謨。咸遵於佛
不言老聖。案文自驗何必強爭。孔子對太宰
曰。丘聞西方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
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列子仲
尼篇
老子云。吾師化游天竺善入泥洹此出老
潭經
此孔老推佛爲聖人也。符子云符朗
老氏之師
名釋迦文。後漢牟子云爲蒼梧
太守
堯舜周孔老莊
之化。比之於佛猶白鹿之麒麟。尚書令闞澤
對呉主云。若將孔老二教比方佛法。遠之遠
矣何以明之。孔老設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
諸佛設教。天法奉行不敢違佛。以此言之。實
非比對。呉主善之加太子太傅此出舊
呉書
北齊光
祿大夫顏之推出云有家
則篇
佛家三世之事信而
可徴。萬行歸空千門入善。豈徒六經百氏之
博哉。非堯舜周孔老莊所能及也。唐祕書監
虞世南帝紀史論云。老子之義。谷神不死玄
牝長存。久視長生乘雲駕鶴。此域中之教也。
釋氏之誥。空有不滯人我兼忘。超出生死歸
於寂滅。此象外之談者也。後周王褒庭誥。唐
李思愼釋道十異。深有旨趣。不勞繁出智者
知之後周王褒庭誥章在梁弘明
十異又在清涼華嚴大教中
今上皇帝嘗有言
曰。世人將孔老與佛稱爲三聖。斯言妄矣。孔
老之教。治世少用。不達性命唯説現世。止
可稱爲賢人暗符班固九等人表老子列在賢人之階及
晋孫盛有老子非大賢論文在廣弘明集也
佛之垂範。窮盡死生善惡之本。深達幽明性
命之道。千變萬化神聖無方。此眞大聖人也。
自今已後三教圖像。不得與佛齊列。唐李商
字義
三教賛曰。儒吾之師曰魯仲尼。仲尼
師聃龍。吾不知聃師竺乾善入無爲稽首正
覺吾師

師佛也。以此酬校穹壤懸殊。以
此求宗蘭蒿自辯。且夫其流易曉。闞澤之對
天分對呉
主事
其理難惑思愼之文海截李思愼釋
道十異文
世南之著論。嶽峙淵渟帝王
通紀
顏之推之述篇。
雲開日朗。但以去聖時遠魔僞亂眞。苟非其
人道不虚設仰惟今上皇帝受佛付囑不忘護
持。萬機之餘留神釋典。西天徳士東土明師。
屡詢三藏之言。妙達一乘之旨。偏欣論議頗
尚毘尼。窮性相之淵源。達釋道之優劣。龍
蛇易辯天眼難瞞。卷氛祲於九霄。布慈雲於
四海。再然慧炬荐燭智燈。爲法宇之棟梁。作
釋天之日月。祥邁叨生像季慶遇昌時。毎有
雅談預聞座末。載欣載抃。述頌曰
    二儀始判 三才肇分 樹君建國
    爰濟斯民 羲軒以來 五運相襲
    金朝政衰 玄天繼跡 太祖撥亂
    世宗建隆 篤生我后 紹美前蹤
    納疑南宋 聽獻西荒 梯山航海
    萬國朝王 天縱神聰 生知妙道
    建寺龍庭 誦經瓊島 道士庸愚
    鴟張老聖 眩彼魚目 掩此金鏡
    聖明懸鑑 特出狂談 一言逐北
    萬古司南 佛日高懸 法雲廣布
    九有回光 四生蒙福
  保龍圖而鞏固 慶鳳暦以彌新
    統金輪而永曜 調玉燭而長存
    邵鴻名於帝籙 煥大寶於蒼旻
    播皇威於戎夏 等眞固於乾坤
    躋黎元於壽域 享邦國之來賓
    敦王道之坦坦 宜子孫之仁仁
    聖皇延於萬載 懿后樂於千春
    四三皇而六五帝 曾何唐漢之足云
後記
余昔見唐人譏道士云。出言猥穢誑妄不眞。
使人奉者不仁不孝。家生梟獍之兒。無禮無
親。世出豹狼之子。又見新落髮道士罵長春
宮家云。教門無事汝等受榮。教門有害使俺
受辱。尊稱掌教披秉藍袍。日無素餐月有佳
宴。紛白黛黒滿目歡呼。螓首蛾眉終宵私樂。
&T049317;他上分之饌。受他罄折之恭。昧天謾心今
日自感。乍聆此語以爲不然。今此觀之未爲
過也。老子生於厲陽之郷。終於槐里之地。此
本墳隴棄而不修。恣荊棘之荒涼。任狐兔之
蹂踐。年終臘節。孰聞道士之蒸嘗。獻歳秋
成。弗覩女冠之礿祀。行人爲之隕涕。見者
爲之哀矜。而漫説化胡之妖言流落他邦而
不返。王浮發乎餘竅志經又掲臭風。使老子
重玄之妙門到此掃地而蕩盡。且今八十一
化。其中五十餘化偸佛効顰。二十餘化道聽
塗説。唯有一化言老子授尹喜道徳眞訣。全
將合氣運精而爲立功。不以清淨爲心。專以
交遘爲道。以斯祈福福云何生。以斯禳災災
云何殄。祥邁仰荷宸恩忝充釋子。刳心守道
閉戸閑居。待殘喘於桑楡。無求辯於邪正。憤
志常之姦狡。嘉少林之甄明。蕩化胡之穢談。
返遏占之寺宇。光輝釋範匡弼眞乘。功蓋補
天業隆立極。雖摩騰見美於漢朝。法上溢名
於齊代法上北齊大統與道
士爭論道士落髮
以今校古曾何足云
哉。加以主上明聖洞曉佛心。知玉石之不同。
審薫蕕之異氣。佛是聖中之大聖。老是賢中
之大賢。既天壤之懸殊。亦珠礫而異價。由
是特回天睠目察實虚。偃彼濁風朗茲慧日。
祥邁預斯嘉會慶躍心靈。希前代之清塵。仰
先哲之洪範。輒憑古典斥破今圖。拔妄説之
根株。折志經之誑辯。本顛末墜瓦解冰消。豈
唯千載之楷模。亦顯一時之奇事。靡敢簉於
龍藏。亦可續於弘明。唱斯言而不慚。冀英
能而知賞摭我華者難與言論云。至元單閼
之歳孟春絶筆。道者山大雲峯禪寺灑掃比
丘祥邁記
欽奉聖旨禁斷道藏僞經下項見者便
宜燒毀
  化胡經王浮
 猶龍傳 太上實録宋謝守
灝撰
聖紀經 西昇經 出塞記 帝王師録
三破論齊人張融
假託他姓
 十異九迷論傳奕李
玄卿
 明
眞辯僞論
 十小論
 欽道明證論唐員
半千
假託
他姓
 輔正除邪論
 辟邪歸正議
 齕
邪論
 辯仙論
 三光列記 謗道釋
經 破大藏經林靈
素杜光庭撰
 五公問虚無經 三教根
源圖大金天長觀道
士李大方述
 道先生三清經 九天
經 赤書經 上清經 赤書度命經 十
三虚無經 藏天隱月經 南斗經 玉緯
經 靈寶二十四生經 歴代應現圖 歴
代帝王崇道記 青陽宮記 紀勝賦 玄
元内傳 樓觀先生内傳 高上老子内傳
道佛先後論 混元皇帝實録
長生天氣力裏大福廕護助裏皇帝聖旨道。
與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隨路宣慰司按察司
達魯花赤管民官管軍站人匠等官并衆先
生。毎在前蒙哥皇帝聖旨裏。戊午年和尚先
生毎折證佛法。先生毎輸了底。上頭教十七
箇先生剃頭做了。和尚更將先生毎説謊做
來的化胡等經并印板都燒毀了者。隨路觀
院裏畫著底石碑上鑴著底八十一化圖。盡
行燒毀壞了者。麼道來如今都功徳使司奏。
隨路先生毎將合毀底經文并印板。至今藏
著却不曾毀了更保定。眞定太原平陽河中
府王祖師菴頭關西等處。有道藏經板。這般
奏的上頭教張平章張右丞焦尚書泉總統忽
都于思翰林院衆學士中書省客省使都中書
省宣使苦速丁淵僧録眞藏僧判衆講主長老
等。張天師祁眞人李眞人杜眞人衆先生。毎
一同於長春宮内分揀去來。如今張平章等
衆人毎迴奏。這先生家藏經。除道徳經是老
君眞實經旨。其餘皆後人造作演説。多有詆
毀釋教偸竊佛語。更有收入陰陽醫藥諸子
等書。往往改易名號。傳注訛舛失其本眞。僞
造符呪妄言佩之。今人商賈倍利。夫妻和合
有如鴛鴦。子嗣蕃息男壽女貞。誑惑萬民非
止一端。意欲貪圖財利誘説妻女。至有教人
非妄佩符在臂。男爲君相女爲后妃。入水不
溺入火不焚。刀劍不能傷害等。及令張天師
祁眞人李眞人杜眞人試之於火。皆求哀請
命。自稱僞妄。不敢試驗。今議得除老子道
徳經外。隨路但有道藏説謊經文并印板。盡
宜焚去。又據祁眞人李眞人杜眞人等奏。告
據道藏經内。除老子道徳經外。倶係後人掜
合不實文字情願。盡行燒毀了。俺也乾淨准
奏。今後先生毎依著老子道徳經裏行者。如
有愛佛經底做和尚去者。若不爲僧道娶妻
爲民者。除道徳經外。説謊做來底道藏經文
并印板。盡行燒毀了者。今差諸路釋教泉總
統中書省客省使都魯前去。聖旨到日不以
是何官吏。先生道姑秀才軍民人匠鷹房打
捕諸色人等。應有收藏道家一切經文本處。
達魯花赤管民。官添氣力用心拘刷。見數分
付與差去官眼同焚毀。更觀院裏畫著底石
碑上鑴著底八十一化圖。盡行除毀了者。自
宣諭已後如有隨處隱匿道家。一切説謊掜
合毀謗釋教偸竊佛言窺圖財利誘説妻女。
如此誑惑百姓符呪文字。及道家大小諸般
經文。若所在官司不添氣力拘刷。與隱藏之
人一體要罪過者外。民間諸子醫藥等文書
自有板本。不在禁限。准此
  至元十八年十月二十日
長生天氣力裏皇帝聖旨。宣撫司毎根底城
子裏村子裏達魯花赤根底官人毎根底張眞
人爲頭兒。先生毎根底宣諭的聖旨馬兒年
和尚先生毎持論經文。問倒先生毎的上頭
十七箇先生毎根底教做了。和尚也已前屬
和尚毎底。先生毎占了的四百八十二處寺
院内二百三十七處寺院。并田地水土産業
和尚根底回與也麼。道張眞人爲頭兒。先生
毎退状文字與了來。又先生毎説謊做來的
化胡經等文字印板教燒了者。石碑上有底
不揀甚麼。上頭寫著底文字有。呵盡都毀壞
了者。麼道來。又已前先生毎三教裏釋迦牟
尼佛的聖像。當中間裏塑著有老君孔夫子
的相貎。左右兩邊塑著有來。如今先生毎把
已前體例。撇了釋迦牟尼佛的。聖像下頭塑
者存麼道。這般説有依著已前三教體例裏
做者。釋迦牟尼佛的聖像下頭塑有。呵改正
了者。麼道斷了來。如今少林長老爲頭兒。和
尚毎奏告教回與來的寺院内。一半不曾回
與了的。却再爭有。又説謊做來的化胡經等
文字印板。一半不曾燒了有。三教也不依著
已前體例裏做有。麼道這言語是實那是虚。
眞箇這的毎言語一般呵一般斷了者別了呵
怎生行的依著。已前斷了的内不曾回與來
的寺院。有呵但屬寺家的田地水土産業回
與了者。説謊做來的化胡經文書印板。不曾
毀壞了的有。呵毀壞了者。三教也依著已前
體例裏做者。俺毎的這聖旨這宣諭了。呵已
前斷了的言語別了。呵寺院的田地不回與。
呵爭底人有呵斷按打奚罪過者。又這和尚
毎有聖旨麼道。已前斷了的已外。不屬自己
的寺院田地水土爭。呵不怕罪過。那甚麼聖
旨俺毎底雞兒。年六月二十八日開平府有
的。時分寫來
長生天底氣力裏蒙哥皇帝。福廕裏薛禪皇
帝。潜龍時令旨道。與漢兒州城達魯花赤管
民官僧官僧衆道官道衆人等。據少林長老
告稱蒙哥皇帝聖旨裏委付布只兒爲頭斷事
官斷定隨路合退先生住寺院地面三十七處
却有李眞人差人詐傳蒙哥皇帝聖旨一面奪
要了來。這言語問得承伏了。是李眞人差人
詐傳的上頭如今只依先前的聖旨委付布只
兒爲頭斷事官元斷定三十七處地面。教分
付與少林長老去也。准此
  至元戊午年七月十一日開平府行
辯僞録卷第二






辯僞録卷第三
  元道者山雲峯禪寺沙門
祥邁奉   勅實録撰
夫三聖人教列於中國。猶鼎足而峙以扶皇
化。夫子之言仁義者。軌於不道之士也。老子
之守謙退者。息於躁競之徒也。釋氏之談性
命者。欲令返源也。而叔葉紛論獨師己見。自
矜自勝迷本迷宗。蓋不達道之通途。守於一
岐之説也。殊不知仁義行則人人蹈於君子
之徑矣。謙退行則人人杜於貪吝之求矣。性
命明則人人達於妙道之源矣。不如是者何
爲達士君子乎。仲尼所謂齊一變至於魯。魯
一變至於道。幾於此矣。而晩世道士專尚誇
誕。以譎詭不經爲奇異。以誑妄不眞爲妙門。
棄二篇之醇濃。雜三張之穢術。王害風以顛
狂爲至徳。不識道之淵源。丘處機以行鸞爲
神奇。失全眞之要妙。西行萬里。不明對主
之談。東迴三年。偶合標其殊異。欺人誷聖
矜衒自高。始爲烏有之談。終成無是之説。古
來矯妄且略不言。今朝行事且陳數段。我太
祖成吉思皇帝。龍飛朔野虎歩中原。膺寶暦
以匡圖。赴昌期而司牧順天革命戡亂定功。
軍國雖煩留心覺路。首頒恩詔護持佛門。大
聖神化不可測量。所在形儀無得損壞。隨處
寺宇所有田地。水澆上地水碾水磨寺用什
物凡是佛底並令歸還莫得侵占。大小科役
鋪馬祇應並休出者。出家僧人是佛弟子。與
俺皇家子子孫孫。念經告天助修福者。凡是
僧人去住自在休遮當者。有歹人毎倚著氣
力掻擾佛寺。奏將名姓來者。後代明君咸遵
此式。而魔辯逼眞妄生高下。咸言丘公開三
教之基爲儒釋本地。試敍首末請詳臧否。初
全眞之興事非振古。按元裕之重陽眞人碑
云。金朝正隆中有王世雄者。三輔人也。少
以任侠見稱。中歳忽有所得。遂棄家事浮沈
酒間。謔浪無節猖狂妄行咄空獨笑。時人以
爲病狂。遂目王害風焉。後遇氈裘二道士。汲
水飮酒。狂縱愈甚狡獪難測。於縣東撅墓止
之。以活死人目之。居之二年。移於劉奬菴。
大衆不聚於三人。菴不搆於二屋。自是棲遲
土窟託處窮巷。破裘敗絮以裏其身。執杖操
瓢乞食自濟。効癡禪之守默。坐環牆而自拘。
嘗謂禪僧達性而不明命。儒人談命而不言
性。余今兼而修之。故號全眞。行丐而東至
寧海軍。得弟子馬丹陽丘處機劉譚郝凡七
人。全眞之教乃大行焉。後其徒潘志源等致
范君幕府致之。王君書數命。元裕之述碑賛。
徳裕之引。葛洪稚川之於晋。陶
貞白之於
梁。寇輔眞
之於魏。司馬子微之於唐。陳
圖南之於宋。敍此數賢皆不及之。曲成其
美。而全眞之輩謂不光。故好問之文立而復
毀其徒又發杜順寶塔聯環金骨。埋於世雄
壙中。爲王害風之舍利焉金朝世宗章廟禁斷其
風使楊尚書就海州竟
杖斷丘公八十而音不
絶世之共聞非妄言也
道士丘處機字通密。登州
棲霞人號長春子。師王害風繼唱全眞。本無
道術。有劉温字仲祿者。以作鳴鏑幸於太祖。
首信僻説阿意甘言。以醫藥進於上言。丘公
行年三百餘歳。有保養長生之術。乃奏擧之。
戊寅中應召北行。丘公倦於跋渉。聞上西征
表求待迴。使中書湛然温詔召之。丘公遂行。
初上西征大石林牙。及可弗叉國。盡有其地
唯算端汗。奪破乃滿之地。軍馬強盛。據有
尋思干城或云邪木思干
遼之河中府也
聞上西討即南走入鐵
門。遁於大雪山南。潜趨印度。上率衆襲之。
駐蹕大雪山南。辛已冬十一月十八日丘公
至。尋思干城以雪山大雪屯谷可有二丈深
不可行。且止城中。壬午夏四月初五日。始
過雪山達於行宮。至上前數拜退身致敬。禮
畢然後入帳。上問。有何長生之藥以資朕躬。
丘公逡巡拱身答曰。有衞生之道。而無長生
之藥。上以言實賜以馬乳。時迴紇山賊亂於
密邇。且令丘公還尋思干城。期以十月再詔。
八月後旬丘公復至行宮。凡有所對皆平平
之語。無可採聽。問其年甲多少僞云不知。考
問神仙之要。唯論固精養氣。出神入夢。以
爲道之極致。美林靈素之神遊。愛王害風之
入夢。又擧馬丹陽恒云。屡蒙聖賢提奬。眞性
遨遊異域。又非禪家多惡夢境。蓋由福薄不
能致好夢也。又問湛然居士觀音賛意。中書
輕而不答。而有識聞之莫不絶倒。既而東迴
表求牌符。自出師號私給觀額。自填聖旨謾
昧主上。獨免丘公門人科役。不及僧人及餘
道衆。古無體例之事。恣欲施行。上之所説。
湛然居士編入西遊録中。備明丘公十謬。回
至宣徳等州。屈僧人迎拜。後至燕城左右鼓
奬特力侵占使道徒王伯平騶從數十縣牌出
入馳躍諸州便欲通管僧尼。丘公自往薊州
特開聖旨抑欲追攝甘泉本無玄和尚望其屈
節竟不能行。西京天城毀夫子廟爲文成觀。
景州奪龍角山賈先生改爲沖虚觀。後僧欲
爭。丘公移書從樂居士文過飾非。平谷縣水
谷寺正殿三身。皆劉鸞絶手悉打澗中改觀
居之。太原府丘公弟子宋徳芳占淨居山。穿
石作洞改爲道院立碑樹號。相州黄華山隋
唐古刹。碑刻存焉。道士占定。混源西道院
本崇福寺道士占訖。灤州下縣數座佛殿道
士拆訖并毀佛像。檀州黍谷山靈巖寺。昔是
鄒衍吹律之處。堂殿廊廡悉皆完足。全眞賈
志卒。王志欽倚著丘公氣力。蕩除佛像塑起
三清石幢子。推入澗中。有底田園占佃爲主。
改名大同觀。檀州木林寺正殿縣壁。壬子年
全眞許知觀。拆毀塑像改立三清。號爲天寶
萬壽宮。良郷縣東南張謝村興禪寺地土。棗
樹林檎園并外白地。丘公弟子孔志童強占
種佃欺侮尼衆。如此等例略有數百。雖莊蹻
狼戻於南荊。盜跖跋扈於東魯。方今剽劫未
爲過也。不以道徳爲心。專以攘奪爲務。後
毒痢發作臥於厠中。經停七日。弟子移之而
不肯動。疲困羸極乃詐之曰。且偃之與寢何
異哉。又經二日。竟據厠而卒。而門弟子外
誑人云。師父求福。編丘公録者李浩然
集來
即日
登葆光而化異香滿室。此皆人人具知尚變
其説。餘不公者例皆如此。故當時之人爲之
語曰。一把形骸痩骨頭。長春一旦變爲秋。和
濉帶屎亡圊厠。一道流來兩道流。斯良證也
大道四祖
之語也
即丁亥年七月初九日也。後道士志
常字浩然。號眞常子。簪冠自整紹復前蹤。斂
道士之財。買王臣之意。婾薄巧飾趨媚時流。
虚冐全眞之名。不行道徳之實。梟鳴正道虎
視釋家。挾邪作威侵占佛寺。襲丘公之僞跡。
扇殘賊之餘風。縱群下之剽奪。任私情之毀
撤。打佛像而安老像。廢菩薩而作天尊。貪
得忘仁窺求無度。他處遼遠恐人未憑。且敍
京城及内屬州縣。占奪寺舍侵植田園。磨毀
碑幢損滅佛像。略擧一二驗知虚實。京通玄
關觀音院正殿三間塑畫完具。李志常遣本
觀道衆。打絶聖像塑著三清。雖屡陳訴抗詔
不與。今雖革正而街西院舍近三十楹尚未
分付。京淨恩禪寺正殿房寮方丈庫舍五十
餘楹。殿内無量壽佛。十六觀像。金碧炫目。
女冠改作修眞觀。永占住持京憫忠寺東塔。
院大道信道姑占守住坐。京慈聖院長春宮
薛道録改爲玄都觀占住。京寶塔寺經藏院
天長觀下任道姑福童占定住坐。京資聖寺
唐遼舊刹。前後通街。地有三十餘畝。房有
百十餘間。全眞鞏志。朗改作葆眞觀占定住
持。京顥花門外金橋寺正殿釋迦渾金成就。
全眞張知觀拆毀大殿平治基址。安先生丘
塚改作墳地。京銅馬坊建福院全眞鬅頭張
先生占改住坐。京春臺坊西萬盈坊弘教院。
正殿聖堂僧寮廚庫菜園石碑。盡被樊先生
拆打訖。却將木石於戴外郎宅東蓋訖天齊
仁聖廟。京西北隅吉祥院長春宮。占作窯場
煉丹經。今聖旨斷定由未分付。玉田縣北郷
妙峯院。全眞榮道士盡行拆訖。於田家莊蓋
女冠楊道姑路道姑住坐。通州在城觀音院
前後正殿廚庫僧房。全眞陳和童打壞觀音
改塑老君易名通仙觀。宛平縣齋堂村靈樂
寺。全眞劉知觀把釋迦太子賣與他人。火爆
石碑。藏了銅鐘。拆訖佛殿。壞了舍利寶塔。
平蕩墳林改作通仙觀塑起三清。𣵠州在城
設濟院。有舍利塔七層五十餘尺。全眞賈先
生夜間折了塔尖。本官詰責逃了。甲寅年改
爲齊仙觀。𣵠州行滿寺觀音殿。有白玉石觀
音菩薩。坐高三尺。有糠禪任志堅。夜中打
碎共十一塊。并占訖寺院改爲永寧觀住坐。
廣因寺常住位舊堂咸備。全眞梁先生改作
十方觀住坐。平谷縣暦西寺正殿聖容。全眞
王知觀打壞塑像。占植栗園。磨了石碑。耕
了地土。文家莊水谷寺殿宇三門。雲堂庫房
水碾園土。全眞王知觀打了塑像。却塑老君。
并獨波寺正殿拆訖。占植栗園改作道院。順
州年豐龍泉寺。麻地棗園并餘白地。盡被馬
法師占定改爲大道觀。安次縣北臺寺。全眞
羊皮李占佃。普慈寺楊道姑占訖。遵化縣臺
山寺下院。靈應山栗園劉先生占。淨因院羅
文谷栗園張先生占。植縣東北般若院大殿
中疃寺雲堂。淨家谷雲堂三門。盡被張先生
拆了。蓋作開陽觀。薊州天香寺栗園地土。盡
被王道政占佃。舍利寶塔高四十尺。王道政
拆訖。塔上鐵竿亦自使了。又拆了墳塔十三
座。甘泉山下院水碾一所。孫先生強行蓋了。
報國寺下院栗園。賈先生占了。崆峒山下院
田地栗園。呉先生蓋觀占守。如此等例寧可
具詞。其餘東平濟南益都眞定河南關西平
陽太原武朔雲中白霫遼東肥水等路。打拆
奪占碎幢磨碑難可勝言略知名者五百餘
處。皆李志常之所主行。又自覽貢獻圓米果
木蜜煎茶薑馳驛馬疋毎歳上下要君取榮。
不以謙退爲心。專以衒名爲務。壬辰中合罕
皇帝。弔民洛汭問罪汴梁。急於外征未遑内
整。而志常奸心狙妒欲欺佛家蔑視朝廷敢
爲不軌。乘國軍擾攘之際。當羽檄交馳之辰。
縱庸鄙之徒。作無稽之典。今狐璋首集僞説
史志經。又廣邪文。菽麥不分古今匡辯。採
王浮之詭説。取西昇之鄙談。學佛家八十二
龕。糅老子八十一化。要合九九之數。簧鼓
二篇之風。乃擧李耳在虚無之前。屈迦文降
周莊之代。倚竊佛教増闡多端。欲高釋氏之
前。乃説李耳在陽甲之歳。欲登儒者之上。乃
立九歳在太易之先。欲同佛家五方如來。乃
説五方出法度人。擬偸佛經世界初成風輪
下布。乃説氣射往來變作彌羅之氣。如此之
事一一難陳。秖欲混自濁流濫彼清濟。金鋀
相雜涇渭難分。誷聖欺賢蔽蒙天下。瞎他正
眼昧自心靈。夭遏佛門溝壑正道。傲慢典憲
不懼朝章。使秦川道衆暗板流傳。遠地發揚
欲妨自害。不遇明聖眞假孰分。佛法中興待
時而顯。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我蒙哥皇帝。克
岐克嶷曰聖曰明。布政簡嚴聰達神武。修祖
宗之令典。酌先代之洪規。率由舊章不忘外
護。初鑄國寶先賛佛門。凡是僧人並無徭賦。
聖旨特賜那摩國師白金二千定計鈔二
十萬兩
修福
佛門。又令勝菴主發黄金五百兩白金萬兩
於昊天寺大作佛事七日方滿飯
僧萬餘也
道門志常以八
十一化圖刻板既成廣張其本。若不遠近咸
布。寧知李老君之勝。宜先上播朝廷。則餘
者自然草靡。乃使金坡王先生道人温的罕
廣齎其本遍散朝廷近臣。土魯及乞台普華
等並授其本。時少林長老裕公建寺鶻林。皇
上欽仰。因見其本謗訕佛門。使學士安藏獻
呈阿里不哥大王訴其僞妄。大王披圖驗理
閲實甚虚。乃奏天子備陳詐冐。破滅佛法敗
傷風化。天子未詳眞僞。俾召少林長老及道
士李志常於大内萬安閣下。共丞相鉢刺海
親王貴戚等譯語合剌合孫并學士安藏。帝
御正座對面窮考。按圖徴詰。志常一詞罔措。
拱身叉手唯稱乞兒不會而已。推以不知。少
林讓曰。汝既不知。何以掌教。志常又默無
言。少林因曰。道士欺負國家敢爲不軌。今此
圖中説李老君生於五運之前。如此妄言從
何而得。且史記老子與孔子同時出衰周之
際。故唐初秀才胡曾詠史詩云。七雄戈戟亂
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老氏却思天竺住。便
將徐甲去流沙。此則周末時人明矣。何乃妄
搆此説謾昧主上乎。志常曰。此是下面歹人
做來。弟子實不知也。少林又曰。老子既是
大賢。宜當佐國安民匡君不逮。何乃坐視亂
亡西去流沙忍而不救乎。自己家郷而不能
整。且欲遠化羌胡。不亦謬哉。此同頭上火
燒而不能却。且欲遠救他山之火。縱是愚人
亦知迂誕。志常拱默無言面赧汗出。少林重
奏曰。道士欺謾朝廷。遼遠倚著錢財壯盛。廣
買臣下取媚人情。恃方凶愎占奪佛寺。損毀
佛像打碎石塔。玉泉山白玉石觀音像先生
打了。隨處石幢先生推倒。占植寺家園果梨
栗水土田地。大略言之。知其名者可有五百
餘處。今對天子悉要歸還。而志常情願吐退
別無詶答。少林又曰。此化胡圖本是僞造。若
不燒板難塞邪源。志常唯言情願燒却。更無
伸説。上曰。我爲皇帝。未登位時舊來有底。
依古行之。我登位後先來無底。不宜添出。既
是説謊道人新集。不可行之。時勝講主瞋目
詈之。指爲畜類。塊然無對。帝謂群臣曰。道
士理短不敢詶答也。少林翌日。復上表云。和
林上都北少林寺嗣祖雪庭野人誠惶誠恐頓
首頓首謹言。聞擧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擧
枉錯諸直能使直者枉。此二者賞罰之源。治
亂之機。莫不發乎其中矣。自生民以來淳朴
未散。故三皇五帝垂拱南面。其政教不肅而
成。不嚴而治。是以聖人觀天文以察時變。觀
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及三代以降姦宄日萠。
故聖賢間生應時設教。或洗之以道徳。或封
之以仁義。以防微後世之弊也。於是我釋迦
大覺以周第五主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
日生於天竺。父曰淨飯皇帝。母曰大術聖后。
夢感白象駕日輪忽墜於懷。覺時乃娠誕彌
厥月。聖母攀枝右脇神化而生。列宿襯於紅
蓮。九龍沐以香水。三十二相以嚴體。八十
種好以隨形。指天地以稱尊。現吉祥而應世。
四門觀苦午夜逾城。六年苦行。以圓曠劫之
因。萬徳周身。以克多生之果。教談三百餘
會。化揚八萬之門。受波旬請而入涅槃。順衆
生機而示圓寂。由是道超凡聖化被人天。凡
聲教所及。莫不波蕩風靡而從之。冠其位於
列聖之首也。學其道者持五戒則備於五常。
修十善則杜其十惡。存者安於王道。亡者託
於人天。其大則頓息生死之源。獨出聖凡之
表也。繼有東夏賢者。是曰老君。以周第二
十二帝定王二年丙辰九月十四日生於楚國
苦縣厲郷曲仁里。父曰韓乾。母曰精敷。孕八
十一年而生於李樹下。因以姓李名耳字伯
陽。身長四尺六寸。額凸眉麁反脣騫鼻。髆尖
胯闊聃耳鬅頭。生而皓首故曰老聃。以疑獨
之道祕于心。以三寶之徳資于用。曰慈曰儉
曰不敢爲天下先。至簡王二年。官至守藏吏
十四年遷太史。及景王二十三年己卯。以七
雄分覇天下擾攘。老氏不忍坐視其弊。有紫
氣浮關。欲西渉流沙。而訪至函谷得關令尹
喜。授以道徳二篇。深造妙道之理。已而弗
克流沙。死於槐里。即而葬焉。乃京兆之興平
也。後之學其道者。虚心實腹。游於道徳黜於
聰明。高蹈煙霞迥出塵世。聲利不能屈。刑
勢莫能移。雖二聖賢時有先後教有淺深。觀
其聖賢之心。未嘗有間也。自我皇朝聖祖開
闢大統以來。兵燼之際。有學者興肇起其門。
是曰全眞。冠伯陽之衣冠。稱伯陽之徒黨。棄
伯陽之宗廟。悖伯陽之道徳。浸漫四方不可
勝數。毀拆寺宇摧滅聖像。僞興圖籍妄設典
章。肆其異端以干時惑衆。殘賊聖人之道。輒
以無稽之言。自彫入藏目之爲經。良可笑也。
如新集老氏八十一化圖化胡經等。百端誣
誕之説使識者誦之則齒寒聞之則鼻掩。圖
云。老君以殷第十八王陽甲庚申歳。眞妙玉
女晝寢。夢日精駕九龍而下化五色流珠。呑
之而孕。八十一年。至二十一王武丁庚辰二
月十五日。其母攀李樹剖左脇而生。九歩生
蓮四方乘足。日童揚輝月妃散華。七元流景
祥雲廕庭。四靈翊衞玉女捧接。其母攀枝。萬
鶴翔空九龍吐水。七十二相八十一好。指天
指地唯道獨尊。及長爲文王守藏吏。至成康
爲柱下史而棄周爵。不知此語何從所出也。
又云。老君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上
昇太微。復生於成都李氏家。與尹喜會。復上
昇適西竺。使尹喜作佛以化胡人。剃鬚髮爲
僧。誓而歸之。如此謬妄數端皆兒戲之語也。
嘻噫佛生周昭。老生於定。尹喜受道徳於景
王之己卯。相去五百有七年。何尹喜之爲佛
耶。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無乃太誕乎。夫
老氏之首末具載周史而今以爲殷陽甲眞妙
玉女所生者。然則眞妙者凡耶聖耶。若聖則
老氏豈復仕周爲吏耶。若凡則何族耶。況老
氏之聖也。有萬種禎祥。而世人豈不知。復以
爲吏耶。何捨明趣味如此。可不愧歟。況今
槐里塚墓在焉。其徒以爲老氏白日上昇。何
塚墓之有哉。乃棄於荊棘之間而不祀。此皆
具人眉目者之所不爲也。其莊列氏亦伯陽
之命世亞聖也。而子莊子言老聃死。秦佚弔
之三號而出。獨不言上昇太微之事乎。子列
子雖關尹喜一言之善又嘗捨之。又喜仲尼
答西方有大聖人。以爲至言。獨不言化胡之
事乎。略擧其兩端則衆謬斯釋矣。以前後所
説。全與本史相違。似非老聃者也。然則老聃
外別有太上老君者成聖耶。何設僞以非聖
人者如此。且夫世亦有至不肖者。然樵牧之
竪安敢輒欺之。況大聖人乎。仲尼曰。非聖
人者無法。此大亂之道也。又許昌新作三教
碑。以老氏正席佛儒翼之。亦不稽古之甚也。
且三教之位。自漢至今千有餘載。如指之據
於掌。短長左右固有定處。豈匹夫匹婦能異
哉。觀此効顰忘本之徒。必欲毀滅大覺之道。
非毀而能滅。惜乎伯陽之道掃地矣。何哉猶
藤蘿倚於喬松枝葉繁榮蔭及頃畝。樵牧過
之仰而嘆曰。大哉鬱鬱乎。藤之茂且盛矣。如
此而不言松柏之大本也。既而松無以施其
枝葉則枯。枯則絶藤蘿委地。靡所不致。雖深
根固蔕。而復欲望之於雲漢。不亦遠乎。於戲
伯陽之道。其若是而已矣。幸遇主上英雄。紹
聖聰哲御天。軒鑑洞乎八方。舜日照於四海。
察纖毫而莫隱。臨大統以無私。仰願正三教
之典謨訓誥保合大和。爲萬世之規矩準繩
固非小補。但野人福裕無任瞻天望聖。誠惶
誠恐頓首頓首謹言。即乙卯年八月也。帝既
目覽是非具知臧否。乃傳聖旨曰。那摩大師
少林長老奏來。先生毀壞了釋迦牟尼佛底
經教。做出假經來有。毀壞了釋迦牟尼佛底
聖像塑。著老君來有。把釋迦牟尼佛塑。在
老君下面坐有。共李眞人一處對證問來。李
眞人道我並不理會得來。今委布只兒衆斷
事官。那造假經人及印板木。不揀是誰根的
有。呵與對證過。若實新造此説謊經。分付
那摩大師者。那造假經底先生。布只兒爲頭
衆斷事官。一處當面對證倒時。決斷罪過。要
輕重那摩大師識者。又毀壞釋迦佛像及觀
音像。改塑李老君底却。教那先生依前舊塑
釋迦觀音之像。改塑功了却分付與和尚毎
者。那壞佛的先生依理要罪過者。斷事宮前
立下證見交那摩大師識者若。是和尚毎壞
了老子塑著佛像。亦依前體例要罪過者。即
乙卯年九月二十九日。君腦兒裏行此聖旨。
那摩大師縁此聖旨。見奉福寺先生侵了餘
占寺院。先生不肯分付。及玉泉山白玉觀音。
先生打了不肯陪還。使少林長老金燈長老。
就徳興府對今上皇帝。宣前聖旨即要陪償。
少林長老先與執結。而張權教志敬。妄欲支
吾不肯分付。今上大怒令劉侍中活者思歐
撃罵之。頭面流血全無愧恥。明年遣使胡覩
孫下來。依著皇帝聖旨本意。盡行歸斷時築
界牆。分付奉福寺。家初蒙哥皇帝聖旨裏。委
付布只兒爲頭衆斷事官。隨路合退。先生住
著寺院地面三十七處並令分付釋門而李志
常不依歸斷。差道士樊道録。再奏聖旨別生
情見依著胡覩虎那演。抄數已後不許改正。
雖如是奏上未允許。而道士樊志應但向乞
台普花處説。便詐傳皇帝聖旨。一面却都奪
了。復推界牆。丙辰年五月。那摩大師再共
少林長老。奉福亨長老。統攝温菴主。開覺邁
長老。大名津長老。上方雲長老。資福朗講
主。塔必小大師蘇摩室利。中山提領要阿失
眞定譯言蒙古歹並上合刺。鶻林預待李志
常等。共對朝廷。與先生毎大行辯論。以七
月十六日。覲帝於鶻林城之南昔刺行宮。帝
引諸師入内。温顏接話。並賜金帛。專待道士
辯明眞僞。而李志常怯不敢去。自念前對天
子唯推不知。今更相抗慮恐墮負。乃使權教
張志敬字義
魏仲平温的罕等遷延緩進。狙僧
遠近竟不面會。覘聞諸師退朝即復趨程。天
子阿里不哥大王知此道士無理。雖復多語
竟不與言。而李志常見僧上行。進退狼狽愁
思内鬱。變成腦疽。股慄魂驚。又感雷震。因
而殂焉。故常時之人。爲詩詠云。&T019290;子店前
不死方。老丘傳與李眞常。三千王女長春館。
十二瓊樓偃月堂。服氣變爲休息痢。呑霞化
作腦疽瘡。全眞業貫年來滿。霹靂掀簷罪玉
皇。聞者以爲實言即戊午年
六月日也
帝以諸王大會封
賞事殷僧道對辯之事。且令阿里不哥大王
替行問當所有事件一一奏聞。初盤山中盤
法興寺。亥子年間天兵始過。罕有僧人。海
山本無老師之嗣。振公長老首居上方。橡栗
充糧。以度朝夕。全眞之徒挾丘公之力。謀占
中盤。乃就振公假言借住。振公以謂道人棲
宿猶勝荒涼。且令權止占居既久遂規永定
王道政陳知觀呉先生等。乃改拆殿宇打損
佛像。又冐奏國母太后娘娘。立碑改額爲棲
雲觀院。内古佛舍利寶塔高二百尺。又復平
蕩。影堂正殿三門雲堂。悉皆拆壞。屡僧爭
奪而不能革。乙卯年聖旨斷與和尚。不肯分
付。後上方長老雲公忿其無理。破碎其碑。奏
告今上皇帝。又共那摩大師少林長老朝覲
蒙哥皇帝具陳其事。聖旨委付今上皇帝。改
正其弊却爲僧院。即戊午年九月初四日也。
徳興府水谷寺舊來佛像及十六羅漢。並是
石作。妙盡奇功。兵火之後無僧看守。有諸道
士竊而居之。日久綿遠恐僧爭奪。故泯其跡
遂毀諸像填於水塹。後僧爭之諱本道院僧
搜刷像出道士乃伏。上方提領雲長老負壞
像首上奏朝廷。阿里不哥大王。見而悲感。即
喚金坡王先生道人右法籙。鳴鏑射之。以石
打之。道士頭皆流血。謂道士曰。佛之眞身
杳然絶朕。猶如虚空不可破壞。眼尚不覩豈
能損耶。但汝無知作地獄種子。縱汝邪愚世
中有底汝能壞了。還曾損著眞佛身耶。明知
道士侵占佛寺壞了佛像。故不虚語。又燕北
玉泉山舊有白玉石觀音像。被道士打壞。身
首分離。撃碎石塔穿石作洞。内刻道像。上諂
朝廷爲國家修善之所。投簡福地欲永占定。
恐後爭奪。李志常後腦疽既發。雷震而卒。遂
假葬棺柩内盛笠。子柱杖埋於玉泉。而實屍
葬於五華觀中。圖欲移年遷葬。但顯空棺妄
待傳播。効他達磨尸解仙去。而神不容姦欲
隱彌露。因賽典赤使人貢傘具陳其事。蕃漢
聞之哂其姦佞。皇弟大王聞斯矯詐。乃訴於
帝曰。道士從來欺謾國家。昔年説爲投簡福
地。今日返葬浩然臭身。若實如此不可輕赦。
乃遣驛使何會必闍赤及阿斯蘭下來發掘。
果掊出空棺。鞫問實尸埋在五華觀内。剖而
視之已成腐爛。如此僞妄天下共知。而道士
刻圖出神上昇。而天長觀内千片雲板自破
無聲。萬人之&T055114;不覺罅裂。琉璃巨閣忽爾崩
摧。不祥之事難以具數。斯亦積僞謾之所致
也。而玉泉山水地土聖旨盡付那摩國師。跨
崖據泉上蓋。觀音重閣内塑其像。金塗綵繪
巧妙丹青却爲釋有。帝對諸師曰。我國家依
著佛力光闡洪基。佛之聖旨敢不隨奉。而先
生毎見俺皇帝人家歸依佛法。起憎嫉心。横
欲遮當佛之道子。這釋道兩路各不相妨。只
欲專擅自家遏他門戸。非通論也。今先生言
道門最高。秀才人言儒門第一。迭屑人奉彌
失。訶言得生天。達失蠻叫空謝天賜與。細思
根本皆難與佛齊。帝時擧手而喩之曰。譬如
五指皆從掌出。佛門如掌。餘皆如指。不觀其
本各自誇衒。皆是群盲摸象之説也。時逼冬
寒而先生毎終不肯到路上淹留。帝謂諸師
曰。道家既不肯來。必是理短不敢持論。却
令僧衆乘驛還燕。乃丙辰年九月十日也。丁
巳年秋八月少林長老金燈長老再上朝廷。
阿里不哥大王特傳聖旨。道家前來做下八
十一化圖。破壞佛法并餘謗佛文字有底板
木。燒毀了者。有塑著底畫著底。石頭上刻
著底。先生毎不依舊時體例裏底。並與壞了
者刷洗了者。磨了者委付今上皇帝如法行
了者。帝念此處已定漢地不知若不就彼廣
集對辯辭窮自屈。乃訟國家強抑折伏時今
上皇帝建城上都。爲國東藩皇帝聖旨。倚付
將來。令大集九流名士。再加考論。俾僧道
兩路邪正分明。今上皇帝承前聖旨事意。普
召釋道兩宗。少林長老爲頭衆。和尚毎張眞
人爲頭衆。先生毎就上都宮中大閣之下。座
前對論内衆即有那摩國師。拔合斯八國師。
西蕃國師。河西國僧。外五路僧。大理國僧。
漢地中都圓福超長老。奉福亨長老。平灤路
開覺邁長老。大名津長老。塔必小大師。提
點蘇摩室利譯言眞定。蒙古歹北京詢講主。
大名珪講主。中都壽僧録。資福朗講主。龍門
育講主。太保聰公等三百餘僧。儒士竇漢卿
姚公茂等。丞相蒙速速廉平章。丞相沒魯花
赤。張仲謙等。二百餘人共爲證義。道士張
眞人蠻子王。先生道録樊志應。道判魏志陽。
講師周志立等。二百餘人共僧抗論。今上問
曰。道家所造八十一化圖。并餘謗佛文字。李
志常先於蒙哥皇帝面前。共少林辯論。已屈
伏了。招承燒却
辯僞録卷第三



辯僞録卷第四
  元道者山雲峯禪寺沙門
祥邁奉   勅實録撰
今上問曰。道家所造八十一化圖。并餘謗佛
文字。李志常先於蒙哥皇帝面前。共少林辯
論已屈伏了招承燒却。皇帝恐先生毎心内
不伏。特傳聖旨再倚付將來。令子細持論。若
是僧道兩家有輸了底。如何治罰。釋曰。西天
體例。若義墮者斬頭相謝。而道士相顧莫敢
明答。帝曰。不須如此。但僧家無據留髮戴
冠。道士義負剃頭爲釋。時先生毎鳧躍鶴列
藍袍錦袖。攘臂爭前。僧曰。釋道辯諍源起化
胡。今將從頭一一討論。且如汝書題云。太上
混元上徳皇帝明威化胡成佛經。若具辯之
恐成繁雜。且擧大意試爲評論。問云。今化胡
經文。端的實是老子説耶。道曰。是老君説
也。釋曰。若是老君説來。化胡經中。説俺僧
衆剃髮受戒所行之事。汝宜知之。受戒儀範
詳細説來。道曰。儞毎之事我不管之。釋曰。
受戒小事汝猶不知。明顯化胡經文並是偸
佛經作。道士無答。又問。化胡成佛。佛是何
義。道曰。佛是世間上等好人。釋曰。自古以
來多少好人。何不稱佛耶。佛之深義汝本不
知。道曰。佛是覺義。釋曰。覺箇甚麼。道曰。覺
察覺悟。釋曰。何者能覺。何者所覺。道曰。覺
天覺地覺陰覺陽覺仁覺義覺知覺信。無所
不覺。是佛義也。釋曰。佛是大聖之人。窮盡
性命之道。豈但覺於仁義耶。五常訓世之典。
孔子所談。佛若但知此者。孔子何不稱佛耶。
道士無答。圓福長老問姚公茂曰。仁義等語
老子之言耶。孔子之言耶。姚公茂答曰。孔
子之教也。圓福曰。道士從來偸俺佛經改作
道書。儒門唯有仁信之言。汝家看守不定。亦
被道士毎當面偸了。帝問諸儒曰。仁義之語
孔子所談耶。姚公茂等對曰。是孔子之説也。
帝曰。既是孔子之。説云何將來説。佛明知道
家之言並是説謊之語。道士既不能答。乃將
老子傳化胡經史記等書呈於帝。帝曰。不須
道士多言。但取文字爲證。帝曰。此是何人之
書。道曰。此是漢地自古已來有名皇帝。集成
底史記古今爲憑。帝問。自古皇帝唯漢地出
耶。他處亦有耶。道曰。他國亦有。又問。他國
皇帝與漢地皇帝都一般麼。道曰一般。又問。
既是一般。他國皇帝言語。漢地皇帝言語。都
一般中用麼。答曰。都中使用。帝曰。既中使
用。老子他處不曾行化。而這史記文字主張。
老子化胡不是説謊文字。那這般史記都合
燒了不可憑信。道士並無一答。那摩國師以
拄杖指著道士罵曰。這般驢馬之人百事不
曉。與這般先生設箇什麼。拔合思八國師問
曰。老子留下根本經。教名爲什麼。答曰。有
道徳經是正根本。再問。除此經外更有什麼
根本經教。再答。唯此道徳爲源本經。再問。
此道徳中還有化胡事麼。答無有此事。問此
中無有何處説耶。答曰。漢兒地而史記文字
説化胡事。問儞上説言。他國史記與此漢地
史記一般中用。俺西天有頻婆娑羅王。史記
言語還憑麼。答曰。都是史記敢不憑信。又
問。既然憑信彼史記道。天上天下無如佛。十
方世界亦無比。此是西天史記恁般説來。既
天上天下無如佛。何處更顯老君化胡成佛
來。明知儞毎之言並是虚諂之説。道士無答。
國師又曰。彼史記又言。天下有頭髮底俗人。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