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北山録 (No. 2113_ 神清慧寶注 ) in Vol. 52

[First] [Prev] 595 596 597 598 599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酒。正可醉人能對。遽令掖擧昇座既而笑擧
一足曰。吾已見一郷可二乎。靜徒默恥。顯又
命取稠禪師衣鉢俾彼祝之。終不可動。帝使
擧之擧衣
鉢也
自一人至五耦十人
倶不起。置梁木
上祝之亦無驗。靜徒戰忸戰忸驚
慚也
廢術而言
曰。佛自稱内内小也。謂我爲外外大也。顯應
聲曰。天子在内。百官在外。小大安悖哉。齊人
由是徳乎我也。牛雖瘠猶僨於豚上瘠痩也。僨
僵也。豚豕
也。言牛雖痩若倒猶可壓於猪上也。言
雖大劣猶壓於小。此春秋文。喩晋魯也
何斯不然
歟。國初徐世勣討河北。饋餫不給。王師且羸。
貸糧於寺。而僧曰。常住不可。慧休聞而告之
曰。若此擧無功。則國之虞矣。國虞而寺存未
之能也。召其徒沮衆告師召僧衆散告兵
師而給散也
發廩賑
食。神堯初欲罷釋教。唯河北不被詔。以英公
表聞故也宋乾徳四年克蜀。後川軍作亂。王師討全師
雄軍食不給。彭州天台院發衆僧倉廩以濟
之。至開寶六年。主上
勅倍還。仍別加恩奬也
近世遂州道謙。體貎都
偉。善講涅槃。時或以腥羶侑味。道俗甚不相
與。謙曰。濟力爲講。願勿嫌也。當盛暑殞。肌
膏流浸。芬馥酷烈酷甚
沈檀之不若。邦里特
申哀敬。故權道也至至也上至字及也。下至字極
也。能及於至極之道也
仲尼云。可與立未可與權論語文。但可與立事。
未可與權道反於常道。
先反而
後合也
棠棣之華偏其反而棠棣移也。亦曰郁李。
又云車下李樹高三尺。
已來二月開花淺紅花稠。衆花先合後開如常道也。
此花先開後合喩權道也。初似相反而後合道也
豈不
爾思室是遠而此是權道所喩之詩。豈不爾思賢人
爲賢人之室遠。此詩未足。下云。末
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自是不思思即及也
誠不以難乎。故心惟貞一
機由俯仰貞正也。行心存於正一機權
之道。則或俯或仰不定也
事實至公用
若至私而仁智。觀其益雖違而達也。觀無益
當順而守也不必定
執之也
夫厲與西施嚬西施美女也。
厲醜女也。嚬

所嚬是一而厲知其不及。則若勿嚬於
知之艱矣西施貎美。嚬戚而轉艷。東隣醜女本醜効西
施嚬戚而轉醜也。此意喩修靜等求試而轉

北山録卷第三



北山録卷第四
  宗師議第七議經律論禪各有
師承宗祖之道
柰苑餘波。永平肇流波羅奈國之苑也。亦云婆羅痆
斯國。此云注遶城。以江遶城
種於花木。有苑號鹿野。如來常於此説法。後
漢明帝永平十年。佛法始流於此。故云肇也
葱嶺之
東曁于流沙。風光漸遠震旦之西山最高者曰
窓嶺。以其窓翠故也
被于
中夏。在於漢世。微有經學。禪律未融融明也。
自竺法蘭
等創齎四十二章經至。又安
清等持經像到。然未曉禪律
人雖落髮。事猶類俗。
衣無條葉。食通餚胾。供會齋懺。頗均祠祀
僧無戒律。與俗不異。衣謂袈裟。此云壞色。有三種衣。一
僧伽梨。此云合成。割之重合。三長一短也。二鬱多羅僧。
此云上著衣。最在上者。兩長一短。今七條也。三安陀會。
此云中宿衣。謂近身。即五條也。亦謂執作衣。此乃三衣
也。如來皆令割載以爲條葉。取象稻田。
蓋取出生福慧義。餚胾肉也。均同也
朱士衡爲出
家首焉士衡。頴川人。出家後以大法爲已任。於洛陽
講小品。往往不通。毎歎此經大乘之要而譯理
不盡。遂往至于闐。果獲正品梵本。遣弟子送歸洛陽。于
闐小乘白王云。漢地僧以婆羅門書一亂正典。因焚之不
損即今放
光般若是也
魏初曇柯羅創傳戒法。金牒玉檢五
篇七聚元魏也。佛法入漢。戒律自柯羅始也。波羅
夷・謂殘・波逸提・提舍尼・突吉羅五篇也。加偸
蘭遮。惡作惡
説。是爲七聚
繩口體之愆違繩正也。口過有四。妄
言・綺語・兩舌・惡口・
身有三種。殺・盜・婬。
持戒律能正之使無過也
節服饌之慢易。烈烈乎
商飈。淒淒乎寒霜。秩秩乎科條烈烈威也。凄
凄嚴也。秩秩
清也。言戒
法嚴峻也
不威而肅。不刑而治。神州有沙門。
自柯羅始也漢雖有沙門。
而戒律未備
昔漢末安世高。呉
康僧會。並遐域之畸人也世高。安息國王太子。僧
會。康居國王太子。所謂
方外而不偶人俗者也。莊子
云。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也
學究天人之奧。徳動
鬼神之契孫皓將禁淫祀及欲毀廢。令張𦸸詰難會。
盡日不能屈也。世高遊至&T052981;亭。湖神乃見
因化之而
捨惡趣也
至若智參幽運。會如不及世高知有宿債
而兩來酬之也
制作垂文。會或過之會才辯立
言成典也
自是已前師訓
未彰自漢永平至呉赤烏。
雖有飜譯未甚流美也
會之牆仞莫有得其門
子貢云。夫子之牆
數仞。得其門者寡
魏世有月支人支謙。受業
於支亮。亮受業於支讖。語曰。天下博知不出
三支本月支國優婆塞漢末遊洛。精究成藝。
遍通異書。曉六國語。多所探習也
謙爲人
細長黒痩。眼白而睛黄。語云支郎。支郎眼中
黄。形躯雖細是智嚢。漢末避難歸呉。孫權拜
爲博士。輔東宮與韋曜同列。而呉誌不載。史
臣之不直也東宮即太子和也。遭讃而廢。韋曜。字
弘嗣好學善屬文。遷太子中庶。後累
遷至侍中。脩呉史
未就。爲孫皓所誅
蜀有普曜經。莫究孰爲譯者
一卷。入
藏見行
夫草昧至言。於忿慾之俗則必鑿枘
鉏鋙柄鑿柄也。鉏鋙不齊貎。楚詞云。不
量鑿而正秉而木破矣如以善而投惡
疑謗紛糾。
非神徳尊威之賢則無崇功被物。而蜀志不
記傳其人者。蓋劉氏將欲反漢。舊物興戎于
魏。遊玄之教雖弘。元匠之勳未顯。遂使後世
集録者耿然追恨劉備。承漢獻之末。三分據蜀。北有
覇魏之讐。東有孫呉之敵。積穀訓
兵。干戈日阻。豈暇弘闡於空寂之教哉。又陳壽
蜀志云。諸葛相失在不置史官。是以無文而載矣
晋初
竺法護時號焞煌菩薩高僧竺法護。焞煌人。八歳
出家。後往西國。篤志好學。
萬里尋師。孫綽方之山巨源。譯正
法華等經。晋惠時卒於繩池也
門下有作者七人。
其始譯正法華。既定詁訓命康那律講授。諷
誦者翕然爲美。至羅什世重譯爲妙法蓮華。
而護所譯稍潜其耀羅什弘始年於逍遙園重譯。於
世盛行正法華稍歇。今在藏内
蓋覩大輅者。不以椎輪爲貴也文選云。椎輪爲大
輅之始。大輅寧有
於椎輪之質。増冰爲積水所成。積水増微於曾冰之
凛。椎輪古棧車也。大輅玉輅也。得華忘樸之義
護門
法乘竺法乘。依法護爲沙彌。幼而神悟玄鑒過人。有詐
投護。急求錢二十萬。護未苔。乘年十三在師側。即
語云。和尚已相許前人。果
非求財者。將觀護之道徳也
才慧俊拔。孫綽方
諸王濬沖。以皆少有機悟之鑒也王戎。字濬沖。
太源人。渾之
子。與阮籍友少之二十歳。相得如時輩。毎至某家輒之
戎室。謂其父曰。濬中清尚非郷倫也。與郷語不如阿戎矣
竺法雅河間人。擬正有庶少善外學。長達佛
經。才思俊贍。時賢企慕。兼善著述
康法朗
中山人。善戒
節西遊諸國還
以經中義類擬議儒書。爲生解之
例。謂之格義以訓門學。嘗與道安法汏講談
諸經。皆妙盡其要。朗門人令韶毎入定。數日
不起。朗終刻木爲像。如事生之禮。帛法祖風
神之秀也。於王導則以簡率於下望之則莊敬
以爲王公風道斯言卞令軌度格物故也帛遠。
字法
祖。本姓萬。河内人。才思俊徹敏朗絶倫。日誦萬言。値
晋亂將遁隴右。秦州刺史張輔重之。欲令反服不從遂殺
之。蕃漢追悼。孫綽
道賢論方之稽康也
祖弟法祚。徳行沖允。實祖之
季也祚亦有少譽被博士徴不就。二十五出家。洞明佛
理梁州刺史張光。以祚兄不肯反服輔殺之。光又
逼之祚。亦堅志不
從。亦爲光所害
帛高座卓朗之傑也帛尸梨蜜多
羅。吉交。國
人時呼爲高座。以其善説法故。本國
王之子讓位出家。於東晋譯藥師等經
王導謂之曰。
外國有君一人而已。尸梨蜜笑曰。若使貧道
只如檀越爲今日。豈得遊歴至此晋咸康中卒。
春秋八十餘。
葬石子岡。岡
在呉後起寺焉
支遁常遣人就竺潜買剡昂山側
沃洲小嶺支遁。字道林。姓關氏。陳留人。幼有神俊聰
明秀徹。王濛甚重之。後於沃州小嶺立寺。
晩出山陰講維摩經。
許詢爲都講也
潜曰。欲來輒給。豈聞巣許
買山而隱竺潜。字法深。姓王。晋大將軍敦之弟。事忠
州劉元眞爲師。元眞有才譽。後隱剡山當世
追蹤問
道者也
遁後與高麗道人書曰。上座竺法深。忠
州劉公之弟子。體性貞峙。道俗綸綜。往在京
邑。維持法網。内外具瞻。弘道之匠也。頃以道
業靖濟不耐塵俗。考室山澤。修徳就閑。今在
縣之昂山。率合同遊。論道説義。高棲浩然。遐
邇有。詠孫綽以潜比劉伯倫。謂曠大之體同
焉。時昂山竺法友從深受阿毘曇一百
一宿便
誦。深曰。經目則誦見稱昔人。若能仁更興大
晋者。必取汝爲五百之一人矣法友年二十四。便
能講説。後立剡縣
城南臺
寺焉
晋成世康僧淵・康法暢・支敏度倶過江
僧淵。本西國人。生長安爲僧。常乞食自資。徳
逾暢度。與殷浩對問内外典籍。浩詞屈不能對
暢常執
麾尾行。毎値名賓。輒清談盡日。庾元規曰。
此麈尾何以常在。暢曰。廉者不求。貪者不與。
故常在耳。著人物始義論支畝度著譯經
録。今行於世
支遁初
至京。王濛器重之。謂人曰。精微之功不減輔
嗣。殷融與衞玠交時。謂其神情俊徹後進莫
有繼之者。及見遁歎息以爲重見若人若人如
此人謂

遁毎講善標宗會。而章句或有所遺。時爲
宗文者所陋。謝安聞之曰。此乃九方堙相馬。
略其玄黄而取其駿逸莊子云。九方堙善相者。淮
南子。秦穆公召伯樂使求
馬。三月而反曰。已得矣在沙丘。公曰。何馬也。曰牡而黄
及至驪而牝。公怒曰。子之所求毛色牝牡不知之。伯樂喟
然曰。一至此乎。所觀者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麁。在其
内而忘其外。見其所見而忘其所不見。馬至而果天下之

後出沃州。於山陰講維摩經。許詢爲都講。
遁通一義。衆謂詢無所措難。詢設一難。亦
謂遁不能通世説。許詢。字玄度。好遊山水。而便登渉
隱永興幽穴。毎致四方諸候之遺。山陰縣
在越州。即王右軍蘭亭曲水
在此。有越王勾踐小城猶在
哀帝徴出京。王濛宿
構數百語。謂遁莫能抗。遁徐曰。貧道與君別
來多年。君語了不長進。郗超問謝安。林公談
何如嵇中散郗超。字嘉賓。桓温記室參軍形
質短小多機辯。嵇康爲中散大夫
安曰。
嵇努力裁得去耳。又問。於殷浩何如。曰亹
亹論辯。恐殷制支超拔直上。殷有慚徳。後超
與親友書云。林法師神理所通玄拔獨悟。數
百年來紹明大法。令眞理不絶一人而已。遁
幼以雞子無命。其師與爭辯且不勝。死後見
形。投卵於地。殼破鶵行。遁乃感而蔬食遁與
師論
卵生用未足殺之無罪。以其慧辯師
不能勝。乃死之現形。擲卵以悟之也
禮云。國君春
不圍澤。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麛卵。遁若始乃
未知。既知矣則不違仁。何俟師之誨焉蓋師
見其
前猶未
悟爾
有遺馬者養之曰。吾愛其神駿。聊復畜
之耳。有餉鶴者放之曰。爾沖天之物。寧爲
耳目之翫乎。先經營餘姚塢山。至於名辰獨
還塢中。或問其意曰。謝安在昔數來相見。
輒移旬日。今觸情擧目莫不興想。孫綽比諸
向子期向秀字
子期
以雅尚莊老風好同焉。于法
高陽人。
少有異操
隱居巖壑。時冰雪甚。有一虎入房。
蘭神色無忤。後往江東。將適西域至交州。終
於象林。遁爲賛曰。于氏超世綜體玄旨。嘉遁
山澤。明馴虎兇。孫綽方於阮嗣宗。倶以高尚
不群也。蘭之門于法開于道邃。開之門于法
威。凡三世負盛譽。開毎與支遁爭即色空義。
蓋龍虎之勍敵也廬間何默申明開難高平郗
超宣述林解並傳於出也
孫綽
爲威賛曰。易曰白馬賁卦
文也
詩員蘋藻。班如在
場。芬若渟潦。于威明發。介然遐討。有潔其
名。無愧懷抱。開嘗使威出都。途經山陰。算
支遁講般若其辰所至處示其攻難。威至郡
果不出其計。乃往復數番。遁引退因厲聲曰。
君何足復受人寄載來耶。後詔徴講放光經。
邃從蘭過江。沒於交趾南激之地。通典云。彼
國人立足拇相交也
超圖像支遁賛曰。英英上人。識通理清。朗質
王瑩。徳音蘭馨。孫綽比於阮威咸字仲容。家
貧七月七日皆
晒好衣。咸於庭晒犢鼻&MT02331;
或問之曰。焉能免俗也
以其高風一致也。剡
山竺法崇不詳何許人。少入道唯專法
華一經。後著義疏四卷行之
曾遊湘州麓
今潭
州也
山神化爲大人。詣崇請戒。乃捨山爲寺
居之少時。治湘士。後還剡
之葛峴山。茅庵泉飮而已
潜門人竺法義。忽患
心疾。至念觀音。夢被人破腸。其疾乃愈義年
十二
遇潜。異之勸出家。遊刃衆典。
九善法華。卒東晋太元五年
傅亮云。吾先君與
義公遊處。毎聞觀音神異。莫不大小肅然。孝
武徴出京就講孝武。晋簡文帝子。名
昌明。立二十四年崩
古者出家從
師命氏取師
之姓
道安受業佛圖澄。澄姓帛。安以
師莫過佛。遂通以釋氏爲姓。中夏沙門呼釋
氏。自安始也。語曰。學不師安義不中難習鑿
齒與謝安書曰。比見釋道安。固是非常勝士。
師徒數百。齋講不倦。無變化伎術可以惑常
人之耳目。無重威篤罰可以整群小之參差。
而師徒肅肅自相尊敬。洋洋濟濟由來未見。
其人内外群書皆略遍觀。陰陽計數亦皆通
會。佛經妙義固所遊刃。翻覆籌算無可比肩。
恨足下不同日而見也。慧遠初爲儒。年過乎
弱冠。遇道安於太行恒山。喜曰。以爲眞吾
師也。常欲總攝綱維。以大法爲己任。以夜續
晝。貧旅多闕。曇翼毎給以燈燭之費。安聞之
曰。道士誠知人矣。嘗他日安歎曰。使道流東
土其在遠乎。遠後盛徳既彰。聲華洽聞。外國
咸稱漢有大乘道士。毎東向廬山稽首焚香
遐誠展敬。羅什入關。遠致書通好。什答書其
卒章曰。經云末後東方有護法菩薩。勗哉仁
者善弘其事。殷仲堪之荊州至山。與遠臨北
澗談易移景不倦。盧循初據江州。以父嘏同
爲書生。歡然篤舊。有諫者曰。循爲國冠。與之
厚得不疑乎。遠曰。我佛法中情無取捨。豈不
爲識者所察。洎宋武討循。左右曰。遠公素
篤循交。裕曰。遠公世表之人。心無彼此。乃
齎書遺錢米。遠講喪服記。宗雷並執卷宗炳
雷次
雷後著義疏。首稱雷氏宗炳嘲之曰。昔與
足下共。於釋和尚間面受此義。今便題卷首
稱雷氏乎。慧持形長八尺。常躡屣衲衣半脛。
將入蜀。兄止之曰。人生愛聚。汝獨樂離如何。
持曰。若滯情愛聚本不應出家。今既割欲求
道。正以西方爲期耳。同學慧永於西林嶺上
別立一室欲禪。輒往居焉。常有一虎在屋。
賓至則使去。於一日會何無忌於虎溪。遠從
徒百餘莊而肅。永獨衲衣草屨荷鍚提鉢。松
下飄然而來。時以清散之風多於遠也。其門
徳行有道祖僧迁道流。富有才思。遠毎謂祖
等曰。夫易悟盡如汝輩。則吾不復憂後生矣。
孔子曰。聞義不
能徙是吾憂也
其後迁流夭世。遠曰。此子並才
義英茂清悟日新。使此長往一何痛哉。有慧
要者。患山中無刻漏。乃於水上立十二葉芙
蓉。因波轉以定十二時。晷景無差耳又嘗作木
鵡。令飛
數百歩。有張山人者。廣政中於蜀主殿前立渾儀樓。注以
水銀。令木人執二時牌子。隨水銀轉對殿報時。晷刻不
差。張山人。名思訓。本遂
州人。後入京。係司天監
有僧澈者。善篇牘。嘗
至山南攀松而嘯盧山
南也
於是和風遠集。衆鳥
悲嗚。超然有勝氣。退而諮於遠曰。律禁管絃
歌舞。一吟一嘯可得爲乎。遠曰。以亂意言之
皆爲違法。澈聞唯而止。其姑道儀見於高尼
傳也尼傳
四卷
議者以爲佛圖澄之門豫樟杞梓也
即安
公是
道安之門崑藍琮璧也琮璧美王出於崑山
藍田 遠公是也
什之門瑚璉簠簋也生肇等也。殷瑚
夏璉周簠簋也
慧遠之門
犀象齒革也道祖等。象之
是犀之革也
慧光之門孔翠羽毛
光姓楊。定州人。師佛陀出家。俊異朗悟。所習諸經便
爲人説。師爲出家更多頴俊。時俗呼爲聖沙彌。尤攻
律部。造疏注經甚多。門學如林。
入室九人。道暉爲首。儒生馮袞也
玄奘之門沈檀
蘭蕙窺基。字洪道。
造百本疏
去聖逾遠。道徳降矣。藝行
美矣晋宋之代。多脩禪觀。得道者多。隋唐
已降。慧學者多。藝解美矣。得道者少
將非泉涸
之魚失江湖之所在多其昫沫耶逐聲教而依蕩。
隨慧解以澆漓
宋人魏人南北兩都宋劉氏都江南。
魏元氏都洛邑
宋風尚華。
魏風猶淳。淳則寡不據道。華則多遊於藝
晋宋高僧。藝解光時。弘闡法教。故曰華也。元魏
高僧以禪觀行業據道。故曰渟然在人不在他也
夫何
以知觀乎。北則枝葉。生於徳教。南則枝葉生
辭行。昔臧氏宰漆雕氏。以大蔡繁簡知臧氏
之優劣臧氏魯大夫。漆雕開魯賢人。宰家宰也。臧氏世
貯大蔡之龜。文仲賢三年一十。武仲二年一卜。
已下一年一卜。簡少也。
繁多也。知其優勝劣弱也
今奚獨不若於憑乎其
奚何也。臧氏以蔡龜之象而知優
劣。何不以淳華而知其師訓也
文章之家屈宋
楊馬遞相祖迷屈平。宋玉。楊子雲。馬
長郷。皆祖述文章之士
雖欲速鞭
難其齊足。故道徳言行古今殊世。厥若坡陀
不齊
浸微矣漸次
夫琢奇璞爲美器。良工之
能也。構貞材爲廣厦。哲匠之力也。授專門以
成徳。仁師之訓也。故鳥可以擇木。魚可以擇
泉。臣可以擇君。弟子可以擇師。夫不能爲臣
而求能爲君。不能爲子而求能爲父。不能爲
弟子而求能爲師者難矣忖己度
事可矣
故爲人在恕
己也。然父子天屬也。其有不象者父子之道天
性也。若禹
鮌不象
者也
君臣國體也。故有象不象者澆之元凱爲象
也。四兇爲不

師資義會也。安得有不象者乎。如舜生均。
文王生武王。父子象不象也舜大聖。生商均不肖。
爲父子不象也。文王
聖。生武王亦聖。
爲父子之象也
庭堅爲虞臣。飛廉爲紂臣。驩兜
爲堯臣。龍逢爲桀臣。君臣象不象也庭堅皐陶
也。與虞
舜爲象。飛廉與紂爲象也。驩兜與
堯。龍逢與桀。爲君臣不象者也
仲尼之門。顏閔尚
於仁義。鬼谷之門。蘇張尚於譎詐。克象也
蘇秦張儀並師鬼谷子。
學縱横&MT03648;闔之術也
故仲尼之門。三尺童子猶
恥言其覇。昔釋公道行乎關右。廬山化被於
江左。法汏亮直於晋世法汏與道安同行。道安往襄
陽。汏至荊州。桓温迎之。身
長八尺。風恣可觀。與道恒法師論議
而破之。興瓦官寺。王珣謝安常禮焉
道生果斷於宋
謂定言一切衆生
皆得成佛於宋代
夫何象也歴觀前往。孰能
不由道徳之室而至於大名乎楊雄云。師者人之
摸範也。不摸不範。
不可以
爲師也
禮云。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
繼其志也。故不能繼釋氏聖人而能繼釋氏
之君子。何莫由師之道焉。夫澄至安。安至
遠。遠至曇順。順至僧慧。凡五世。價重帝王。
風動四方。事標史册書曰四方風
動唯乃之休
其或立徳也
觀之
行者
立功也翻譯
流傳
立言也講説
著述
爲天下之人也。
僧會支遁爲天下之人。而一會一遁其後篾
聞也。然有至乎累世者。或青出於藍。或冰出
於水。但爲一方之賢。未果爲天下之賢者也。
故爲弟子者患師不得於安遠。爲師者亦患
弟子不至於安遠。夫鼓鍾于宮。聲聞于外。懸
象在天。光流于下。琴瑟在御。知音難閟。冰雪
載駕。遺躅寧隱此上喩好事匿于内光
華彰干外必有迹也
如彼徳行
秉躬語默信時既蘊徳行不言。人自
信。若桃李之自蹊也
雖高岸已谷。
松柏已朽。而徽華弗蔽。洋洋乎盈耳哉洋洋
美譽
曹馬之年魏晋之
代也
經論權輿。源流混淆教法初
來。若
混淆之濁水
流泛未廣
宣唱者但包括大義翫味玄旨。至
於剖析名相罔有攸據罔無。攸所也。
教文多闕
豈非聲教
所覃未備者歟。安公初見譯諸部小論。蹈詠
稱慶。以爲幸覩三藏全矣。而未知但滄溟畎
澮耳畎澮田畔。溝渠喩所覩
者也。滄溟喩未覩者也
雖上士假微詮以悟
旨。而中則實未多也。北涼浮陀跋摩譯阿毘
曇毘婆沙此云覺鎧。西國人。蒙遜子茂
處請譯於姑臧。凡一百卷
學者挹其波
瀾浩若無涯涘矣。後秦佛陀耶舍善大毘婆
沙。時號赤髭也此云覺明。罽賔國人。婆羅門族。年十
三隨師日誦三萬言。誦大小乘經數百
萬。性度簡驁。不爲諸僧所遇。羅什於沙勒甚相隆厚。自
龜茲至長安。譯十住經大毘婆沙等。姚爽疑其所誦。令誦
於羌籍藥方可五萬言。二
日誦。就覆之不誤一字
卑摩羅叉善十誦。時號
青眼也此云無垢眼。罽賔國人。苦節律藏。與羅什相
遇。什禮爲師。譯十誦律爲六十卷。卒壽春石澗
寺。時號青
眼律師也
魏曇始足白。於時呼白足阿練若
始行不履地。練若即
僧也。無爭寂靜義
耶舍在沙勒。爲羅什師。
後至姑臧。聞什爲秦汚戒曰。羅什如好綿絋。
何可使入棘林中乎姚興嘗謂什曰。大師聦明超悟。
天下莫二。一旦後世。何可使法
種無嗣。遂以妓女十人逼令受之。自爾已來不住僧坊。別
立廨舍。毎至講説。常先譬喩如臭泥中生蓮花。但採蓮花
勿取
臭泥
什啓秦主曰。夫欲宣通無上法教。宜令文
義理趣圓通。貧道雖復讀誦其文。未善其理。
唯有耶舍。深達經教。今在姑臧。願詔徴之。一
言三詳。然後著筆。使微言不墜取信千載。興
乃聘耶舍。耶舍笑曰。明旨既降。便應載馳。檀
越待士既厚。脱如羅什見處則未敢聞命。興
歎其機愼。重詔教喩。乃至悲夫晋殺竇犢。仲
尼不濟于河孔子自衞將之晋至河。聞趙簡子殺竇鳴
犢及舜華。乃臨河而歎曰。美哉水。洋洋
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子貢問何謂也。竇犢舜華簡子未
得志須之晋趙之賢大夫也。簡子今殺之。刳胎焚林則麒
麟不至。覆巣破卵則鳳凰
不翔云云。遂迴車不渡也
秦蠱羅什。耶舍辭於入
國。豈非害一賢而群賢不墍墍至
翫一徳而衆
徳將離乎。當弘始初童壽譯三論中百中觀
十二門也
空門者輻湊。後譯成實。善法相者雲委。其時
以爲究暢名數靡有過於此論。什首命僧叡
講傳。謂之曰。此爭論中。有七處破阿毘曇宗。
而在言小隱。若能不問而解可謂英才。叡啓
發幽微果不諮什。什歎曰。吾傳譯經論。得與
子相値。無所恨矣叡魏郡長樂人。依僧賢法師爲弟
子。謙虚内敏。佐羅什譯經。善攝
威儀。弘賛經法。常迴此業願生安養。坐不
背西。臨終洗浴燒香向西合掌。嚴然而卒
或謂什門
四聖生肇融叡上首。精難則觀肇第一。或謂十
哲。道恒道標加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曇影。慧
嚴。慧觀。本傳無名。憑者有南齊道
憑。非什門下。有僧
&MT03037;者。甚俊恐是字誤
而恒標降于八人。猶負翼
亮之才道恒京兆人。九歳出家。爲隱士張忠嗟曰。此小
兒有出人之相。在俗有輔政之功。在道有光顯
之徳。事後母甚孝。博綜經書。佐羅什譯
經。道標亦雅有才力。皆有佐助之功也
可居王佐。
姚興務其經綸。以金紫巖廊之位強之二賢。
雖逼覇威而終不爲其臣也。是知賢達背向
各有所得。務軒榮者以籍莽食杼爲飛走譬之
鳥獸
不可與
同群
味虚玄者以黼衣食豢爲桎梏猶入廟
之犧牲
伊尹呂望求爲人臣伊尹湯相。呂望
太公也。武王臣
卞隨務光
倶爲讓主堯禪位而
不受者也
豈不各反其好惡異其榮
悴哉。如恒標者。尚能以形骸爲逆旅。而豈
顧其名器。是以。接風雲之遇。割君親之愛。
泛五湖而不爲難范蠡辭越王勾踐。乘扁舟泛
五湖。王以金鑄招之而不返
蹈滄海而不爲遙魯連云寧蹈滄海
死不事無道主
彼區區之秦
何所致哉。使唐虞之際與元愷相齒八元八愷堯
之賢臣相齒
齊年
殷周之始與伊尹齊足。猶慮失之矧乎
此時爵祿曷云重矣此時謂偏
覇僞秦
昔支林慧遠致譽
望者多嬰此難爲王臣
所逼也
而振去若輕埃。揮絶
若腐纒腐纒朽
索也
不足難也。故巣由可爲皇臣。
非帝力所能起也。夷叔可爲帝臣。非王力所
能起之也。綺李可爲王臣。非覇力所能起之
靜民則法曰皇。謂炎昊之主也。徳象天地曰帝。謂堯
舜也。仁義所往曰王。夏殷周也。秦漢皆曰覇也
夫居俗外而爲俗内。所起不亦難哉。宋文帝
嘗述生公頓悟義。群僧構難。帝以麈尾扣机
曰。若使逝者可興。豈爲諸公所屈竺道生。鉅
鹿人。幼而
頴悟。聦哲若神。鑚仰群經。斟酌雜論。止青園寺。初見泥
洹經。乃説頓悟成佛義。籠罩舊説。時以爲邪説。被遷擯
於廬山。及後分經至。果稱闡提悉有佛性。乃升座論義數
番。麈尾紛然而墜隱几乃卒。言忍死以待經也。故宋文重

顏延之著離識論。帝令慧嚴辯同異。往復
終日。帝笑曰。公等今日無媿支許之譚也。支
遁才章茂逸。得僧會之風。僧肇筆削奇邁。
又得支林之風。安遠生叡之徒。各擅其美。自
後緇列。寡有紹其音徽者。齊梁之後。世尚
紆麗。詞虧體要。致使求其雅言立意曾不及
於漢魏之間箴論若楊子雲之
續虞箴等
而況於聖人經籍
乎。故懸象嶽涜不以妍華爲天地之文章。以
其能綱紀覆載爲文章懸象經天也。
嶽涜締地也
人文安不
然乎。嘗讀殷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
新。孔丘誄曰。旻天不憖遺耆老。莫相子位焉。
嗚呼哀哉孔丘卒。魯哀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遺
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T024399;&T024399;余在疚嗚呼哀
哉。尼父無自律文。在
左傳三十。與今小異
斯文也天之將喪久矣。不
有盛徳大業。其孰能興之者焉仲尼以天縱多
能故哀誄之
著般若無知論僧肇。京兆人。家貧傭書爲業。因得歴
觀經史善莊老。後見古維摩經云。方
知所歸矣。羅什至從之翻譯。著不遷等
四論。義熙十年卒於長安。年三十一
劉遺民見而
歎曰。不意方袍復有平叔。融講新法華經。開
爲九轍號九轍法師。什曰。佛法之興融其人
道融。汲郡林慮人。師愛其聦明。先令外學。令往
林中。借論語竟不齎歸。於彼已誦。師更以本覆之。
不遺一字。至立年才解冠絶。聞什至往諮
禀。什見而奇之。卒於彭城。年七十四矣
什譯中論
始二卷。融更剖析。預貫始終。時師子國有一
婆羅門。乘駝負書而來。請求捔試優劣。優則
行之。秦人覩其口眼便辟。將改吾觀有迴敬
之心也
什告融曰。此外道聰慧殊人。捔言必勝。豈可
使無上大道在吾徒爲彼而屈。如吾所觀。在
君一人而已。融自顧才力可濟濟成
但患外道
書籍未盡披讀。乃密寫其目。一覽而誦既刻
日。爰整其徒。對&MT00145;于王庭。彼外道恃其博知。
倍意攻融。融出其所知。討其所不知。彼遽
保其強誦。而融列其所誦。并諸夏群書。編目
尤廣。其所誦梵志蹇而肆肆放也。蹇
吃情放也
羅什濟詞
而嘲之。彼殞越而亡也濟益也。
云逃也
昔符師征晋。
大事將去。謝安知玄而擧之。爰致大勳。天下
服其遠鑒。而什之知融。何莫安之儔歟。故質
斯興廢。同在一擧耳質形對也。以什擧
融。可對安擧玄
融性不
狎喧。常登樓披翫。僧叡初爲僧賢弟子。賢友
僧朗。講放光經。亟遭叡譏難。朗謂賢曰。叡比
格難。吾累思不能通。可謂賢賢弟子也。叡魏
郡人。秦主問姚嵩曰。叡公何如。曰鄴衞之松
柏。興召見大賞悦。勅給俸吏力車轝。後謂嵩
曰。此乃四海之標領。何獨鄴衞之松柏乎。叡
平生素不背西願生西
方也
曇影初從什。什謂姚
主曰。昨見影公。亦是此國風流標望之僧也。
宋僧導京兆人。十歳出家。後著成
實論疏。起壽春光山寺
止壽春。孝武
詔于京鑾輿降蹕。導以孝建之初三綱更始。
悲不自勝元嘉三十年。太子劭弑文帝自立。三月爲武
陵王駿與諸王殺之即帝位。改元建武。號孝
武皇
帝亦哽噎勅開講。帝及公卿會焉。導曰。
昔王宮託生。雙林見滅。自爾已來歳逾于載。
淳源永謝。澆風不追。給苑丘墟。鹿園蕪穢。九
十五種外道之類。
或云九十六
以趣下爲升高。三界群生
以火宅爲淨土法華經云。三界
無安猶如火宅
豈知上聖流涕
大士悽惶者哉。因則涕泗。四衆爲之改容
導卒壽春石澗
寺年九十六也
時石澗寺僧因亦當世名匠。或
問之與導孰愈。因曰。吾與導同師什公。方孔
門則。導入室。吾升堂矣。道猷述頓悟義。孝武
曰。生公孤情絶照。猷公直轡獨上。可謂克明
師匠無忝微旨道猷呉人。生公弟子。師云後見勝鬘
經披卷歎曰。先師昔義與此經闇合。
因注之五卷。後孝武詔講頓悟義。競辯之
徒聞奏互起。猶皆破之。帝乃撫几稱快
晋慧遠慧持
兄弟也。宋法愛法瑗遠持也。愛爲芮國師。俸
三千戸。瑗文帝使述生公頓悟義。何尚之聞
乃歎曰。常謂生公歿後微言永絶。今日復聞
象外之談。可謂天之未喪斯文也。僧遠隱上
定林寺。齊太祖鑾駕詣遠。遠門狹不容輿。
蓋太祖欲見遠。遠稱老足不垂床。太祖遣問
興臥轉蹕而去。文慧太子竟陵王蕭子
良也
崇爲師
範。何默周顒呉苞張融禀戒受道焉。昔沙門
稱貧道於帝王。南齊法獻玄暢倶爲僧正。武
帝與語皆名不坐。後僧鍾稱貧道。帝嫌之問
王儉曰。先輩沙門於帝王何所稱正殿坐不。
儉曰。漢魏佛法未興不記傳。自僞國稱貧道
亦預坐。及晋初亦然。中世有庾冰桓玄等。
皆欲使沙門盡敬。朝議紛紜。事皆休寢。宋之
中朝。亦頗令致禮。而尋見不行。自邇迄今。多
預坐稱貧道。帝曰。獻暢二僧道業如此。尚自
稱名。況復餘者揖拜太甚稱名亦無嫌。自後
稱名獻暢始也。梁寶亮性率直。毎對武帝稱
貧道上。雖有間然而挹其神志。亮青州人。
初至京。袁璨異之曰。珠生合浦。魏人取以照
乘。璧在邯鄲。秦人請以華國。天下之寶當與
天下共之。非復上人貴州所宜專也。僧旻七
歳出家居虎丘。或問曰。沙彌何姓。家在何
處。對曰。貧道姓釋。家于此山。張融謝眺少相
厚善。陸倕嘗與賓從造旻。旻稱疾不見。倕欣
然曰。法師不趨於世。此誠弟子所望也。蕭昂
出守呉興呉興郡漢置也。古防風氏之國。至
隋廢郡改爲湖州。即烏程縣也
將謁旻。
旻曰。吾山藪病人。無事見貴二千石。昔戴顒
居北嶺。宋江夏王入山。顒高臥牖下不與相
見。吾雖徳薄。請附戴公之事矣。及蕭至後戸
而遁。夫擯世者祿干之不及。尚利者干祿之
不及。既得祿狎侮爲志。於其賢雖始降禮。
若欣遇而無恒其心。卒能以權勢而卑之既有
祿相
及。則親狎而侮慢。雖有賢者而能下禮相接。然見遇之道
其心不恒。則恃其權勢而以踞傲終之也。則今貴門皆然
然能病其終卑而兆其始遇則高。見之昭昭
不貽己慼矣顧其始而知其終。
則免其自貽伊慼也
智藏事師。以孝
敬聞。師疾絶食。藏亦絶食。師進飮。藏乃飮。
但性傷乎許直訐擧人
私也
而以譽行爲干櫓故不
至於危殆也。嘗捨財大懺。謝幾卿指挂衣竹
戲之曰。猶留此物。尚有意耶。藏曰。身猶未
滅。意何由可盡。道安之門人法遇領徒四百。
時有一僧。飮酒廢夕燒香。遇罰而不遣。安
聞之。以筒緘杖寄遇。遇曰。此由飮酒者也。我
訓不勤。遠貽憂賜。乃集衆命維那行杖至三。
因泣下自咎。魏道辯門人亡名。負才傲世。辯
撻而徙黄龍。其初無恨想。晨夕向辯遙禮。唐
智正之門人。智見師所著述。必侍立而書累
載。初不貽坐。或久而仆。正責曰。翹足七日
匪勞。今爾心輕何不然也釋迦因地。七日翹
一足。讃底沙如來
北遠
之門智微毎講析幽微。皆云。大法師意如此。
因則聲涙倶發廬山慧遠。姓賈。雁門人。謂之南遠。
澤州硤石寺慧遠。姓李。燉煌人。著涅
槃經疏者。
謂之北遠也
禮云。凡學之道。嚴師爲難。師嚴
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然良家子在
家。家有訓從師。師有教故能克意。盡所敬
而行敬。盡所信而行信。是以大聖皆命族姓
子而勉之不貎卑賤
律禁出家
非繩樞甕牖者之能也貧家
以繩
繋樞。以
甕作牖也
哀今弟子罕有不聞言於師範者。彼
以禮疏而來。此以恩薄而往弟子既於師疏師遂顧
之恩薄故不住而去也
然牽牛蹊田而奪之牛春秋有牽牛以蹊田爲過也。
而奪之牛罪之太甚矣。今喩
師之恩薄已非而便捨
之不事若奪牛之甚也
本輕而末重也師之恩薄本輕
而不敬爲末重
如尊雖義不至卑則欲據其事歟父縱不父子
不可不子也
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
爲人子者。不患無所立而患
不孝。敬恭父命何常之有
夫能移此於其師者。
豈使過及其身乎移事父不忘不怨之道。
而事於師則固無其過矣
故有假
師而爲名侮師之涼徳涼薄也。假借也。以其師之
徳薄殊無敬順之儀。但假
借師名
而已
將升堂則筋骨捷解。俾侍坐則手足窳
窳苽在穴也。臥而不起。懶人
慵惰。如苽在穴臥而不起也
斯或尾大而難掉
左傳。尾大不掉。今或
弟子勝師故相輕傲也
故訓罰之不至。或螟蛉
之有似物類之相召螟蛉者蜂取蟲而呪之似我。似
我不日而蟲化爲蜂也。今弟子
乃他人所生取以
教之。令作其資
其威尚不謹其容。而徳豈能服
其心歟官有威刑事公尚不懼其容。
今師以徳如何能伏其心也
今澆季之風。
師求弟子。匪弟子求師。師以此始。弟子以此
終。嗟乎何日不由之矣。夫魯國先師以冉有
僕樊遲御。子貢糴顏回爨冉求字子有。樊須字子
遲。端木賜字子貢。顏回
字子淵。昔夫子在
陳。則賜糴同爨也
其何至於此哉。彼徳厚可慕
而弟子實慕徳故也。梁惠布三果至人也。妙
窮三論。時號得意布也。見樂生淨土者告云。
方土乃淨非吾願也。如何在蓮華中十劫受
樂。未若三塗救苦者也生西方下品中生在花中六
劫。下品下生在蓮華中十
二劫。開花方得見佛。不如三
塗救苦衆生。此乃悲増菩薩也
凡法集先衆往而默
彼譁者憚若銜枚徳之至也升堂先往。後生
懼之。而默靜也
卒後
手屈三指地動七日。史奏得道人星滅矣高僧
傳慧
布誓生三塗
救苦衆生
昔魏玄高有願生三惡道。齊僧景
亦如之。唯聖人與聖人而能至於此也。陳衡
岳慧思衡岳南岳也。在
湖南。今岳州也
證法華三昧。能知前
生事。頂有肉髻。知達人心。毒不能害。怨不能
動。初智顗悦其風而造焉。思曰。昔靈山同聽
法華。宿縁所追。今復來矣。遂示普賢道場四
安樂行。顗行道經三七夕誦至藥王品心縁
苦行至是眞精進句。見與慧思同在靈山聽
佛説法。思云。此之靈相非爾不感。非我莫識。
此法華三昧前方便也。思以三觀義傳顗。顗
以四教義裨之。三觀四教之宗旨自衡岳天
台始也。梁策草堂約爲智者慧約法
師也
陳隋以顗
爲智者即今江陵玉泉寺
關將軍起寺者也
惟有道之賢。聽虚名
非美。視虚器非重。心若浮雲。迹猶過羽唯器
與名
不可以假人。而有道之
高士視浮名亦不以爲貴
而帝天下者。師其聖。友
其賢。固其然也以梁陳隋貴有天下不
可不尊聖而友賢乎
或問岳位。
告云。吾鐵輪王位中人耳四加行位菩薩爲四州
王。鐵輪王則合是煖位
或問天台位。告云。吾不領徒衆。當淨六根
一云八地已上六根清淨。二云初地已上。三
云資加亦清淨。今顗與思。恐倶是地前資加也
爲他損
己。只是五品内人耳。嘉祥初聞天台頗輕於
高僧慧皎
住嘉祥寺
亦既目覿乃伏膺爲徒。又以三輪
剖斷經例制勝之論。而特聞於天下者也。弟
子智愷專門之業雖不盡於師。而於死則有
稱焉。南土四朝克尚玄理宋齊
梁陳
資於龍樹提婆
爲不拔之論。眞諦雖譯對法唯識等部眞諦三
藏陳朝
會王室多虞。天歩孔艱孔甚艱難也。
後主變亂也
承業學
徒所究未弘。有法遇鑚研講記殆乎過半。惜
哉短命不極其志。將死之日勒焚遺草。聞者
爲之涕零。自後其徒沒沒焉遇法師所討唯識未盡
其旨。而至唐慈恩著
唯識疏
十卷
洎眞諦南迴綜習無聞。故色心之學終
少聞於盡善。章疏之家必先意於空理自眞諦
去後。
少傳法相。
多弘空性也
國初玄奘貞觀
譯唯識授門下基窺某
姓尉
遲。字洪道。鄂公敬徳之猶子
也。造百本疏。慈恩和尚也
兼之瑜伽也並大
乘論
譯倶
舍授門下光
兼之婆沙也並小
乘論
可謂法相光
華。名數淵弘。精搜眞俗。通乎大道。彼空宗之
學悄若乎不紓其志也奘三藏。自貞觀年往西國。學
經論法相。至貞觀迴。大弘
法相。空性之徒覩
之。若風恬而波偃
太宗高宗製聖教序今見冠
經首也
華藻耀乎天文。眞風翔乎海隅。洎玄宗注般
若。蓋二聖鴻基之積潤也玄宗注金剛經。
見行于世
但世
以譯經則易。譯論則難。而傳者亦如之傳經
者。
止於尋文刻旨敍意連環故爲易也。傳
論者。循環性相洞達幽微故爲難也
寔由經但斷疑
生信。旨遠而文近。論則殫窮性相。訓暢精微。
爲義必典。爲文尚華。錯綜音律。鏗鏘彬蔚
彬蔚文彩
興盛貎也
賓主相由。鉤賾爲美。自非上智不能
見往復之意。故學之者鮮不功倍爲山淺近之
者聞而
輕侮。蓋非其境也。
爲山九仞起於累土也
辯參神化。以教行中夏始
不譯論。求其師資輔會之道難矣至今學經之
徒。其侶若
林。究論之士。
若披沙見寶也
夫法學之侶。知經律而不知論
者。但直讃述其文而已。至於攀援大義。則不
謂之洞達者也故今蜀中凡善傳經者皆兼
習論。然後傳演方爲美也
其羅什
譯經則齷齪。譯論則舒緩。玄奘反之。故什世
經學則優優勝
奘世論學則倍矣。昔慧休者
一鞋三十年。遇泥則跣曰。泥軟易蹈。吾不欲
損信施故也。毎告衆曰。吾所聽經律皆三二
十遍。猶恨少功。欲兼異部。未遑多渉。今之學
者罕有備通。文句薄知則預師範。致有窮括。
莫知由緒。此法滅在人矣。所以終夜長想有
慨于懷爾
北山録卷第四



北山録卷第五
  釋賓問第八假設賓主之問答以
釋吾門之疑滯也
向方士適石林之館向方士者假設。若烏
有先生亡是公之類
膜跪造
&T038720;膜跪拜也。穆天子傳云膜跪受
之。郭璞云。若今胡人禮佛也
述於主人曰。吾之
生也罹乎百憂。嘗他日在異室有牢醴有琴
瑟有詩書備讌。好歌詠乎先王之風。猶慊乎
未樂。今聿來高居。松桂寂寥。環堵虚白。鄙悋
之心祛矣慊恨也。久居俗網。毎厭繁
雜。一來蕭寺幽虚暢然者也
將幸味金
仙之旨。暢無生之篇佛經讃
無生理
飮歠法喜法華經云。
法喜禪悦
食。餐飮法
味自然飽足
沐浴甘露。朗煩素於秋照。擢華耀
於春滋。心顏雖懇。非敢以覬如之何既沐玄
風。道
心滋茂。心貎雖有情懇。
請問未敢。覬望如何
主人曰。余病廢久矣。覩
流世若瞑眩不悦乎厥躬説命云。若藥弗瞑眩。則
厥疾弗瘳。今我病世人
廢棄已久。覩流世之徒
於我&MT02774;然不相顧悦也
退藏于山林。居乃積蘇
編茨蘇草也
茨茅也
衣乃弊褐麁純褐毛也。純絲也。
論語云。今也純儉
乃單盂隻豆。巖流沈沈。與鳧鹿爲群。夫何道
之可觀事之可詢歟。但金石之和。隨拊撃之。
良能小大舒速。或亦果應樂無善聲。隨拊撃而則
奏。人無言對。逐把問以
相酬
賓降拜以謝主
人許問
主人避不敏避位謙也
敏達也
既復席。
賓曰。漢夢未占。音譯未通。此方先有得聞至
教者乎自漢明已前。此方還
有知西方有佛者無
主人曰。遼哉何吾
之知也遼遠也。向
吾之知謙也
但觸石之雲生於膚寸公羊
云。雲因觸石而生。膚寸而
合。四指曰膚。兩指曰寸
射鮒之水負於艅艎艅艎
呉王
舡名。言射鮒小
水能載大舡也
何期不然也。昔大聖遊婆闍國。
其國在南海。去方夏未之遠也南海去洛
未過萬里
微流
之風何莫及斯。故周穆王遇西極化人老聖
稱古皇先生老子西昇經云。
竺乾有古皇先生
孔丘推西方有大
聖者子云。西方有大聖
人。不言而自理
佛圖澄知臨淄石下有舊
像右露盤。揵陀呵見盤鴟山中有古寺基址。
安得不有見聞者乎此皆預有
見聞者也
迨漢武元狩初
第五主
元狩年
命霍去病北伐匈奴。過居延擒休屠王
屠音
獲金人以爲大神。列于甘泉宮。陳香火
以禮事之三年。鑿昆明池漢武元狩三年減隴西上
郡戍卒之半及弄法者謫
之。使穿昆明池。西京雜記云。池中刻石爲魚至遇雷雨魚
常鳴吼上有艛船數百戈矛照燭三輔故事云廣三百二十
畝。初穿得黒灰。
帝將以問東方朔也
得黒灰問東方朔。朔曰。此非
臣能知。陛下可問西域胡道人。曁張騫大夏
還。知有申毒國漢書張騫傳音
䔍。即印度同
山海經云。身毒
之民。偎人而愛人。郭璞注云。則天竺浮圖所
興之處也。亦曰印度。印度月名也。彼月有
千名。茲乃一焉若此方蟾蜍桂影冰輸金盤等
彼土取以爲國名具臨照義也
哀帝
世。景憲往大月氏。受浮圖經月氏王使太子
口授之也。劉向云。余遍尋群策。往往見有佛
經。及鴻嘉之年漢成
帝世
撰列仙傳
云。吾搜檢
藏書緬尋太史創造列仙圖。黄帝已下六世
迄于今。得仙道者七百餘人。向檢虚實定得
一百四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已見佛經矣。以
是而推周化爲秦。秦滅漢興。至于永平實千
年矣。自此之前何不聞也答漢夢未
占等也
賓曰。在
昔菴園按地。靈鷲騰光。聖衆滿於虚空維摩
居士
以方丈室性菴園見佛。釋迦説
法華經於靈鷲山。放光動地
道場周于法界法華
曾上
三變土田周
于法界也
姫孔之典于何不載。秦洛之人未
嘗預會。將無大聖頗歟。傳者張歟佛既放光周
遍法界。何
故京洛無有見聞之者。爲如大聖
化有偏頗。爲如傳者開張虚誕乎
主人曰。魚潜不知
乎水人陸不覩其風。非可知而知居之而不
知也。非可見而見居之而不見也。況方諸酌
月。非方諸則謂無月矣方諸者。王充論衡云。水鏡
也。十一月王子日夜半子
時。煉五方石鑄如盤盂。向月得水也。高誘云。
陰燧似大蛤。熟摩拭以向月水下得數石也
陽燧爍
日。非陽燧則謂無日乎有珠映日光。以艾嵩承之則
得火。謂之陽燧。又有以流
黄等藥鑄鏡。承日亦出火。承月出水。圓者號陽燧。方者
號方諸。日月恒而方諸等忽闕則水火不獲。如佛普現而
無縁者或
不覩聞也
寔由靈變在心而外應乎物。惟心之
不變者。其何得耶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心變而覩物。無虚起也
禮云。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
味。故知昔信不在彼非宜聞見也昔此方人未
信。故或縱
覩光門地動不以
爲意。故不記也
縱有抱信獨得者言之。則人責
之以詭妄焉衆所無縁不覩。其或有縁之士獨得見
聞。則人必責之以怪妄。豈能共信者也
加乎歳序曠矣。編簡漏矣而況年代綿歴。書
册亡墜。豈能備知
或周
史知非中國之事。故乃不書也凡爲史官。各記本
國之事。此非中國
之事。又君子愼
疑。故不書也
孔聖嫌無受道之器。故不語
嫌 也。孔子謙己無
受道之器。故不欲言
豈以闕於史記則謂無
歟。夫折柱立極貫虹夾烏騰娥昏見繞樞騎
昔女媧與共工氏爭天下。頭觸不周山天柱折也。又斷
鼇足以立極又女媧感虹光貫日而生顓頊春秋時有雲
如赤鳥夾日而飛三日又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恒
娥竊之以奔月中也出易略。又電繞樞星而黄帝生。又傳
説死精神上爲星同於
列宿在尾宿上故云騎
而覆載是一。三光攸同。彼
西域不見不書。則誠亦謂華言爲不實歟。若
彼疑果非則此疑何是。若彼信爲實則此信
何虚。然華夏六典。敦簡務要。嬰於秦滅。尚
不備聞古之書籍。本以簡要。又遭暴
秦焚爇。往事豈得備聞乎
如唐虞二世。
尚書但存數篇但存堯典
等五篇
商周盛化。詩頌能餘
幾什。此重刑徳猶有所闕。況彼象外所逸而
能備哉。故堯師尹壽。舜事務光。周孔亦所
不載。孔丘言道見乎莊氏五經不言
並出莊子
老聃知禮
存乎戴聖戴徳字近君傳禮號大戴禮。至信都太傅。戴
聖字次君傳禮號小戴禮。以博士論石渠至
九江
太守
向使此書煨燼。則豈知二聖窮禮知道
苦在暴秦焚盡。
則此豈能窮之乎
賓曰。蘭騰至國。人追黒灰
以訊之。蘭云。劫燒之餘灰也。而實獲其事歟
實是劫
火灰耶
主人曰。言存人往。焉識其心此言傳來
雖存。其
人已無。安能知彼
所答之意心在於何
仲尼云。情欲信辯欲巧是辯
此之所答。但
是蘭之辯對也
或亦貞而不諒也貞正也。諒信也。
意雖正言未必執

夫劫火所焚。大地悉盡。然既却復。安有燼
劫火之際。大地炎輝。燒至初禪。然後
却復。豈有灰燼也。是知劫火無灰也
昔莊周以仲
尼之智非至凶不爲侮。故遠取東陵寓辭見
盜跖居
東陵也
而蘭亦以釋氏之玄非駭耳不爲
變。故託劫燒開闢其教人以驚聽爲異。故將開
化。以此亦權而動之
君子以徳義爲信也君子義然後信。信
近於義言可復也
若使只言
常火。則曼倩豈將讓歟曼倩方朔。字向。若答以只
言是常火。則豈夫於方朔
所讓
故撫無以導實。廢近以徴遠其欲化之故先
權指於無而誘
之廢近常火
遠徴劫火
使人渇聞其所新。而欲誘之於善
也。夫渇聞則致疑。致疑則必求詣理。理詣則
不遠而復詣實
其若虞機張省筈得于度也
文也。幾弩牙也。虞度也。將發箭先度其
機合發之必中。若將開化導須使必歸也
賓曰。佛出於
戎。教被戎人。華風爲戎。不亦陋哉。主人曰。
無然之矣。無然之矣。君子所居尚不爲陋。何
言聖人歟論語。子欲之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孔子
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尚爾。聖人
居之。即化
固不爲陋
夫皇天無親。惟徳是輔。學無常師。
主善爲師主親也。有善
則從意而從之
天下之善一也。安可
以隄封爲限哉但以利濟爲心。
豈以封域爲限
故大禹姫文聖
王也大禹出西羌生於石細。今茂
州路也。周文生於邠皆戎羌
由余日磾賢臣也
由余。戎使至秦。秦築宮室。由余譏之云。若非鬼工
則須人造也。金日碑。漢武時蕃人。在漢宮甚賢也
生不
在中夏。太康周幽荒君也太康夏王好田遊。五子
作歌以諫之。十旬不返
也。周幽王寵
褒姒以滅身也
寒浞申侯悖臣也寒浞伯明氏之讒子
弟也。滅羿而立。申
侯滅周
幽王也
生不在四夷。豈以邦域而論賢鄙哉。而
黄帝登崑崙。老聖適流沙黄帝登崑崙山。問道廣
成子。老子適流沙。尋釋
迦文
倶貴其所聞。慕其所同。而後往也同聲相應
同道相求
夫胡馬服皂皂隷養
馬賤職
胡樂張廷如琵琶
羌笛等
胡琮充府
琮璧出
異域
未則云陋耶。故希出俗之道。當爲背俗
之儀圓頂方
袍也
處其儀而不欲勉其道者。中才
已上適恥也處無塵之地。作背俗之儀。不能進徳脩
業。而遑遑於財利之郷。上士顧之恥也
而孔聖云。不敢毀傷者。蓋言爲眚召害之
誡也眚過也。害災也。孝經。身體髮
膚不敢毀傷。蓋誡其過害也
至若泰伯以斷
髮爲至徳。預讓以漆身爲秉忠呉泰伯周太王之
長子。以幼弟季
歴賢。又生聖子文王。昌知其必有天下。遂避之適呉。剪
髮文身。孔子以之爲至徳也。史記。趙襄子殺智伯。預讓
思爲智伯報之。襄子知令國人逐之。預讓乃漆身以變形。
呑炭以改聲而入其國。史記以爲忠。則斷髮變形。未爲不
忠不
孝也
其能立徳揚名。何嘗以全髮膚之爲孝也。
由是華夏古今知其厚益則而象之不以變形
儀則英賢廢。存冠服則家國興。故友瑗不假
簪紱季友衞遽瑗皆賢二子
之賢。豈因簪&T035149;之致
桓卯不以髡赭桓魋少
正卯皆
不仁。豈
因髡赭也
何榮此辱彼哉。昔趙武靈王始變胡
趙武靈王謂樓緩曰。吾欲胡服。曰善。群臣不欲。肥義
侍王。又告之曰。吾欲胡服。而恐後世將議寡人奈何。
義曰。臣聞。疑事無功。疑行無名。王既定負遺俗之慮。治
無顧天下之議矣。愚者闇於成事。智者見於未萌。然則王
何疑焉。於
是遂胡服也
隋唐之後。漸改衣冠。所貴在治。建
爲王度。記事記言未見譏之者也爲政貴在治民。
立其王度。未見
譏其胡
服也
夫仲尼非虞夏之臣。而宗乎三代禮樂
虞夏
商也
呉越非魯衞屬國。而行乎姫文周公孔氏
之教。洎秦正新室所置百官刑政典法。後世
帝王多亦尋於時政因而無替正始皇新室王莽
二雖無道。所置
百官法度。或
因而不改也
若以二世王莽同居中夏。故遞相
沿襲。非彼絶域者。或則失於用天司牧之意
天生蒸民。樹之司牧。又
云。用天之道。何限夷夏也
夫一日月所照皆吾
天下。吾行天下之善。孰則不爲吾天下者乎。
昔楚王亡弓任楚得之。仲尼云。惜乎其不大
也。何不使人得之楚王失弓曰但不過楚人得之。仲
尼聞之曰。惜乎何不曰人亡弓人

但今言者皆盡稱西域爲胡。而實胡在葱
嶺之下三十餘國。嶺西身毒國謂婆羅門國
也。然於其間非無雜類。嵌目雕決。如此方伊
洛。戎狄逼邇王畿。故身毒極鄙胡稱今河南伊
洛之間。
皆有戎
居也
然王浮化胡經云。胡人凶獷。故化之爲
佛令髡赭絶嗣夫何惑哉。當春秋時。赤狄白
狄爲列國寇讐。獫狁孔熾。蠻夷猾夏孔甚也。
猾亂也。
當春秋時。狄
伐晋魯等也
如何邇而不服遠。於流沙之外
大荒之末。方肆勇乎老子以定王時生中國。自爲戎
狄所逼何不服之。而云往天竺
服彼胡
人者哉
又自古聖王皆遠者懷之何有陰期殄
胤矯誡人道遠人不服則脩文徳以來之。又云。惟徳動
天。無遠弗屆。又無怠無荒。四夷來王。豈
假絶其嗣胤矯
爲制誡者也
詳夫三苗弘酷商鞅極法未甚於
此者也舜時。三苗之國左洞庭右彭蠡。在荒服之外。數
千王誅不循王道也。秦孝公時。嬖臣景監進衞
人商鞅。以酷而佐秦。後孝公卒惠王立。發使捕之。商君
奔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令
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曰。嗟乎爲法之弊。一至此哉。遂
被攻裂而殺之。今釋子非三苗之徒。老聖非商鞅之類。何
至於
此也
而老聖言常善救物。豈其然歟若爾則言
與行違也
曰。違父命貽母戚。輕畏就險。可謂孝乎太子
悉達
欲出家父王不許加婇女以虞之太子半夜潜去逾城是違
父命也。令姨母悲泣肝腸摧裂。是貽母戚也。居儲副之位
而獨處山谷。是輕畏也。在雪嶺
之中是就險也。如此可得名孝乎
爲瓶沙王師。處迦
毘羅族。阿闍逆害。琉璃攻伐。既不果救。可得
仁乎瓶沙王。則頻婆娑羅也。住王舍城。阿闍世王父。闍
王囚之以至餓死。佛不能救。又波斯匿之子琉璃
王。未利夫人生。則釋種之外甥也。以婢子之言乃
加兵。盡殺釋族。佛知其宿業相對。而皆不能救也
調達
天倫調達。斛飯王之
子。佛之堂弟也
善星至性。生被黜辱。死嬰
塗炭。可謂義乎調達善星
倶陷地獄
踞寶玉之床。受君父
之拜。言大違謙。色高象傲。可謂禮乎。懸弧未
旬。母后窮年。罔極之禍愆莫大焉。可謂福乎
太子生。以桑弧蓬矢懸於門也。昔
佛爲太子。生才七日而摩耶亡也
夫如是其利安在
欲使中國行之者也。主人曰。愛惡之論。譽辱
何定。古有罪三皇而毀五帝者。有譽漢陰而
抑仲尼者莊子。漢陰丈人抱甕入井。取水以灌園。
子貢教之作&T019889;橰。漢陰丈人盛抑仲尼之巧

有強漁父而責三閭者三閭大夫屈原。遭靳尚所
讃。懷王疑之。遂貶長沙。
獨行江畔。見漁父問之。故曰。擧世皆醉唯我獨醒。
擧世皆濁唯我獨清。漁父勉之不可。遂沈水而卒
有劇
秦法而美新室者秦始王莽法殘虐。後世有揚雄
著美新一篇。劇秦始而美王莽
其向背。壞壁穿墉。爲雀鼠之功矣有習古人槽
柏更増穿窬
以鼓是非者。若王充劉
子玄等。唯事雌黄也
禮曰。大孝嚴親。其次不
辱。其次能養嚴親謂使尊其祖考也。
不辱脩身持行也
若夫化家爲
國。天下稱之爲大化。凡爲聖天下孰謂之小
哉。故雖邇失嚴愛遐蹈山林。而使天下之人
知父爲大聖之父。知母爲大聖之母。既知之
而尊之。既尊之而安之。孝子之義眞曰不匱
匱乏也。此乃嚴親之道也。
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曾是以爲不孝。則孰能
爲之孝乎。曾子曰。養可能也敬爲難至於犬
馬皆能
有養。不敬
何以別乎
敬可能也安爲難。安可能也卒爲
難。父母既沒。愼行其身。不遺父母惡名。可謂
能終也始於毘嵐。終於鶴樹。有善皆
稱。無惡可謗。實謂孝之終也
而大聖豈不
篤其備耶。若乃聖人有作不違。兩曜昏旦不
違四時。榮落所可違者。暫化而已矣。化久
則愆於物性。恢怪詭譎生焉雖聖人不能
違宿業也
至若幽
囚餒喪坑骸刃肌。蓋酬因於往世瓶沙爲無子。
占云。山中仙
人當作子。遂殺之令急受生。又未生更作白兔亦殺之。
故今被闍王幽囚而死也。釋種又以宿殺摩竭大魚故也
報應前縁。非聖人不能使暫違之。但非業理
之長謝也經云。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
亡。因縁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夫后稷善
播順天時也。扁鵲工醫資有命也。違時與命
非彼所可。故去形方影滅。除業方報亡。若
使滅影留形遣報存業。則巫幻作矣未經懺洗令
業除謝。則
同巫誑妖
幻之説
昔者食馬麥。目連請求地味阿耆違多
婆羅門請
佛九十日。唯食馬麥。劫初有地味陷在地下。
目連欲運通取之。如來皆不許。意示後世者也
迦毘被
圍。目連請以鐵爲城釋種被琉璃王所圍。目連欲化
鐵城以護之。如來不聽。以業
不可
大聖皆以業報不然之也。故可爲而不爲
不仁也。不可爲而不爲。何謂不仁乎。若乃得
理雖傷謂之義也。失理雖存未云義也。丹均
薄於堯舜以其不才故薄之。
而不使嗣位也
管蔡夷於周旦管蔡二
叔流言
謗周公。周公不以骨肉而
不誅。遂殺管叔而𥻦蔡叔
鄭莊克段共叔段鄭莊公之
母弟也。以作亂
莊公克
之于偃
石碏屠厚石碏石厚之父。厚與公子州吁弑衞
桓公自立。問定君於碏碏使朝陳而
殺之
蓋骨肉是忍也。保宗祧爲事也。擧其刑法
以示將來。使不子不弟之流是懼是厲。如調
達善星。儻假鴻私免其罪戻。則勸天下之爲
逆耳。故呼食唾以辱之調達學神通已。化作一小
兒。於闍王&T038720;上。闍王因唾
其口。調達承而食之。
故佛以此辱爲食唾之人
彰重苦以期之佛夜行道。
善星以時久
欲歇。遂假作薄倶羅
鬼恐佛。故陷地獄
使臭味所同有恥且格格正
也。
雖於骨肉似有恥辱理
歸於正同族爲臭味同
罔有務倖于其免矣不以倖門
而免之也
由是聖人刑自邇而及遠。不密親而間疏。大
權之義於焉何測。若迺大禮與天地同節。道
徳與天地同尊。聖人與道徳同體。而君父率
乎禮則尊天地。尊天地則親道徳。親道徳。則
敬聖人。敬聖人則合天地之節。廣道徳之風
矣。非我大聖要上以求尊重。蓋君父由道徳
而自尊重之也。禮法既彰而人是効。故使形
儀異俗。則不異者禮敬之。順道徳也。形儀
不異俗。使異俗者禮敬之。則背道徳也。雖異
者不必賢於不異。不異者不必愚於異。然土
石之偶旌其像飾猶可敬也土木偶雕
塑像也
農賈之子
表其服貎安不敬也四姓出家皆同釋族。
不以賤族而不敬也
敬其不
肖猶愈不敬不以凡庸而敬
之猶勝不敬
存夫羊而識禮魯之常
禮。必
殺羊告朔於廟。自文公後不行告朔之禮。猶祭羊而已。至
哀公時。子貢爲司倉主祭廟告朔之禮。因君不視朔。遂兼
欲廢祭羊之事。夫子曰。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君雖不
視朔見羊猶知此禮。若兼去羊則禮無所記。今敬亦然
市駿骨以招賢昔燕昭王將慕賢士。郭隗曰。請王以
黄金築臺而尊於臣。則四方之賢者
至矣。以臣不肖王尚用之。況賢者乎。昔有求龍馬不獲。
有得死馬首者上之。王以千金相酬。聞者皆至。一月獲三
龍馬。請王尊臣。後
果有樂毅等數人而至
蓋人倫之大道也。故君父
敬不敬在已以沙門受不受在人非大聖必欲
抑君父致敬沙門必當欲坐受拜揖。禮云。子
新冠而母拜禮記冠義云。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見於母母拜之。見於兄弟兄弟拜之。成
□而具
爲禮也
介冑者不拜。皆不失君親之敬也。況儒
有不臣天子不仕諸侯者乎若巣許
四皓等
若乃摩耶
假壽待爲佛母。聖既誕矣。還形于天華嚴經。
過去未來
諸佛皆以摩耶爲母。
生佛既了。遂歸于天
母子有裕。奚非福乎。昔夏
啓生而母化爲石帝王世紀曰。鮌納葉氏女曰脩已
山行見流星意感。又呑意茨三年
不産。後破背而生禹。今蜀汶山廣葉縣有地名石細。乃禹
母化石處。又禹欲通轅山。謂塗山女曰。餉我聞鍾鼓聲而
來。禹躍石能中鼓聲女往餉見禹方化動。而至嵩山下化
爲石女。方孕啓禹曰。我子石也。歸破而生啓母化爲石也
伊尹生而母爲空桑伊尹湯相生而
母化爲空桑
豈則不祥耶。
故二教直辯於此生。釋教統示於他生。如彼
二母化爲桑石。精魂何往。聖母俯瞰日月下
哀。人世實則福履將之矣。賓曰。虐魏門誅於
内信。昏周不類於玄侶魏太武拓跋燾。太延五年
滅法。有藏沙門者死。周武
宇文邕。建徳二年
滅佛教玄僧也類享
使統宇嗷嗷王澤竭焉。始若
有逞終則遄害二王初滅法。似協于
志。尋亦終於惡疾也
彼何至於此
哉。主人曰。沴氣蒸而五義敗矣。姦邪作而萬
靈怒矣五行既敗。
百神是怒
故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
助者信也。匪信匪順。人天合誅焉。得不亡乎
書云。天作&T008862;猶可
逃。自作&T008862;不可逭
初魏太祖太宗太祖拓跋珪。太宗
柘跋嗣。號明帝。
太祖武
帝長子
篤於因縁之教。沙門法果。戒行精純。開
演法籍。太祖詔爲沙門統。太宗彌加崇敬。授
以輔國宜城子忠信侯安城公盡辭焉。帝幸
其居。以門狹不容輿輦。詔廣之。八十而卒。帝
親臨其喪。贈老壽將軍皆旌帝
之寵也
趙靈公世祖即
太武
皇帝
初遵行之。毎引高徳沙門。與之譚論。四
月八日輿像於廣衢。帝御門臨檻。散花稽顙
致敬。但以八歳在極。訪國政於司徒崔皓。皓
極言莊老。深蠹釋宗。帝雅信重求方術士。及
得天師寇謙。詔諸州鎭立道壇。會蓋呉反於杏
城。關中騷擾。太延五年己卯。帝西伐長安
時都
平城
時沙門有種麥於寺中者御騶牧。帝入寺
觀馬。從官窺便。室有財産弓矢牧守。富豪所
寄藏物萬計。時帝年二十四。春秋方富。寡於
理學。覩其事符於崔皓之言。由是下詔。焚破
經像。惟留臺下四寺如長安。太平眞君五年。
又下詔。王公已下至於庶人。有私養沙門者。
限其年二月十五日。過期不出。沙門身死。容
者誅一門。時宗恭奉太子監國表諫。刑殺沙
門濫酷。又非圖像之罪。今宜罷其道。杜諸寺
門。世不修奉。土木丹青自然毀滅。奏不行。是
歳太子晃師沙門玄高皓譛皆死與太子
皆也
七年春
三月。詔佛法一切蕩除。沙門無少長悉坑之。
宗恭言雖不用猶緩宣詔命令。遠近各得祕
藏。逃匿爲計。皓死於十一年間。武帝彌留。爲
閹人宗愛所害後魏初都平城。姓拓跋。至孝文皇帝
乃遷都洛陽。方改姓元氏。西魏依宇
文泰都長安。東魏撤
洛陽宮闕都鄴城也
初崔寇同從駕。寇爭而崔不
從。寇曰。卿今促年壽滅門戸矣竟臨誅仍令溲
其口小便也
高祖以沙門應黒讖。初太祖黒泰挾魏西奔。
衣物旗幟盡尚黒。於後沙門並著黄衣。齊民
尤忌。而周人以爲莫黒匪烏誅烏姓也。莫黒
匪豆誅竇姓也。有衞元嵩反服蜀新繁縣人。
反服上状沙汰
冠張賓相耦耕耦對耕以墾於宗教
春秋二五耦晋國
帝躬受符籙。
天和四年己丑春三月。大集三教有嘉聞者。
并文武二千餘人。僉議興廢不克定。夏四月
詔司隷甄鸞詳較之。五年鸞上笑道論
以彰露道法訛醜甚矣俾燎之。道安獻二教
論。帝謀稍寢。至建徳三年夏五月。資二教相
毀其計復行。釋李同棄於芻狗芻狗草作狗也。
老子道經以萬物
爲芻
狗也
坑像誅人不可聞也。六年春周師克齊。自
以爲滅教之祐建徳六年正月十九日平北齊。得秦
制傳玉璽。方四寸。文曰。受命于天
既壽永昌。得州五十五。郡一百六十一。縣三百八十五。
戸三百萬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三千萬二千八百八十六。
二月
師還
七年改元曰宣政。是歳不及嘗。而崩於雲
陽也嘗秋祭也。六月帝崩。太子贇立日宣帝改元宣政。
又改大成大象年。荒淫酒色入市人税各一錢。
尋立太子爲帝。
自稱天元皇帝
夫貪夫重利。何顧於君親。如商
&T041833;瞶無避惡也商臣楚成王太子也。弑父仍加惡諡。
父目不瞑。改諡爲成。乃瞑受
唅。&T041833;瞶衞靈公太子欲殺母。南子不捷遂奔公薨乃立
&T041833;瞶之子輒。父子相攻爭國出入相殺。豈避於惡名也
拓跋以譛言而殺元子太子晃爲宗愛譛云淫于内。
帝怒。晃懼誅將謀逆。帝乃
詐死。使召太子至。以銕籠罩之撻三
百。遂殺之擲棘中。常侍宗愛尋害帝
宇文以猜忌而
害家宰晋公宇文護。爲太宰執政。帝疑忌之。建徳元年
三月。帝自以簡撃殺之於宮内。帝自總萬機
彼尚鯨鯢於骨肉。而豈能仁恕於道徳乎鯨鯢
之魚
大而
好鬥
故今三尺童子無不抵掌太息於其事也
抵掌撃手掌
而譚説也
哀彼二武不得爲鬼。何厚顏於祖
考乎。賓曰。魏靈太后造浮圖。罄億兆之産。
屹若造化。人實保之。天若棄之。故一朝爲
災。煙焔赩乎九垓。蒸焦貫於重垠。未喩天意
可得辯乎。主人曰。夫物以合度爲徳。失度
&T008862;。爲徳則常。爲&T008862;則亡。胡氏&T008862;矣。過於
大壯故也。豈神鬼之庸蓋人力也。其高千尺。
其層有九。刹上金瓶容二十五斛。金承露盤
一十一重。四角鐵鎖四道引刹。並垂金鐸如
一斛器。四面各有三門。間以六窓。朱扉鏤
鐶。繍柱金鋪。秋風朗夜熠爚耀空。鏗鏘之響
聞十餘里。延袤博敞。登降崢嶸。居閻浮提
爲第一也易曰。古者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
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未有違
謙越禮能
其壯者也
雖盛則極矣。而南有強隣。中分日月
時太后居洛
陽。武 金陵
國有姦臣。求主之瘼謂爾朱
榮之類
金玉既
竭。物役亦苦。其後爾朱乘釁。震動瀍洛河橋
之下衣冠葬於魚鼈矣太后不脩徳政。爾朱榮等抗
表云。今海内皆言。先帝爲
鴆毒所害。奉未言之兒。以臨四海。榮乃率衆渡
河遂至洛陽。使騎拘太后及少主等。並沈于河
昔後
趙尚書張離張良各起一大塔。佛圖澄謂之
曰。事佛在於清淨無欲。慈矜爲心。檀越宣奉
大法。貪悋未已。畋獵無度。積聚無窮。方受見
世之罪。何福報之可希。耶離等後並被誅。惟
人心無寄。故託塔像以辯理詣則宜見聖人
慈恕之心矣。若外伐佞善。内祕殘虐。必業害
所鍾。非聖力而能黨之也。且大聖割肌塗膚。
等情無二如來有三平等。一左以旃檀塗。右以利刀
割。中一人非塗非割。如來於此三人心皆平
曷可以一塔而與其非善乎。故爲善者當
以善至善。不可以非善至善。書云。牝雞無晨。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荒哉胡后索元氏之家
牧誓文也。以婦人知國政。喩母雞代
雄雞鳴則人家當蕭索也。喩胡后知政
雖欲樹不
世之功。而實營家之不造焉後魏靈太后胡氏。宣
武之后孝明之母也。
曰胡充華。尊爲皇后。孝明幼。太后臨朝稱制。淫亂于朝。
命侍臣射不能者罰之。自射針孔中之大悦。大臣宣淫有
揚白花者有才貎。后逼之。白花懼禍及乃奔梁。太后追
思不已。令文士作歌詞。日夜令宮人連唱踏聲甚悽切矣。
黄門侍郎元順諫
之。明帝崩后臨朝
書曰。黍稷非馨。明徳惟馨。易
曰。東隣殺牛。不如西隣之禴。祭言鬼神享于
克誠。而況聖人乎。或有謂不道之財爲善猶
愈於濟惡不宜顯貶者。彼乃阿利容非輕本重
末之士也。夫沙門貯販爲像。律家不禮不重非
道也
狐丘盜財爲食。義士却吐袁精目者。嘗飢於道。狐
丘之見而餉之。因問。子
何人也。曰。我狐丘之。憫子飢竊父飯以餉子也。曰。吾義
士也。不食子無義之食。遂兩手據地嘔之而死矣。出列子
禮曰。父母既沒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
之謂禮。是知財由不義不爲福也。若使誠如
所論。蓋小人於不道中自辯優劣。其由賞兇
酗之子以不繼父爲徳不紹父凶
酗爲徳
胠篋之盜。以
能行仁義爲賢鬼谷子曰。胠篋探嚢胠旁
也。從傍開取物爲胠也
非是昭
犬典之流訓也。賓曰。梁武盡志弘宣。名冠宇
宙。宜天勳遐統降天永命何分崩離析骨肉
相殘。非畢世而有裕乎梁武帝蕭衍受齊禪。志崇佛
教。宗廟素食。身披法服。捨
身入寺。臣下具錢贖歸。至侯景作逆。石
頭城陷憤悶而崩。簡文孝元並皆遇害也
主人曰。暦
數在天。知微在聖。而賢者猶其昧之。況謏才
之所宜言乎謏寡
薄也
大統蕭氏。膺大寶之位。行
聖人之教。或不見聖人之心遠矣。夫服文彩
帶利劍。負扆以臨群后。何必損已爲臺隷乎
臺隷賤者。
又作皂隷通
必若厭黄屋齊卑宮齊好
胡不歴有
徳而高讓。履金繩而不返胡何也。祇園
以金繩界地
豈俟君
臣之請歟梁武居萬乘之尊。三度捨身沒常住以
供賤隷。朝臣以錢一萬意贖之遂還
朱云。唐堯僞讓以享福。夷齊眞讓而致餒。況
梁氏兼亡於眞僞乎。雖四十五年江表無事。
而政刑襄缺。禮樂崩弛。征傜不減。鰥寡無告。
君倡臣和。父倡子和。自謂無爲致理。高談治
國。遂使侯景伺隙。憑天作威。既喪其身。亦棄
其族。上九在元。安得無悔易乾卦上九辭六。亢
龍有悔。處上位之極。
爲言知進不知退。知存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也。太清元
年侯景反於壽春。遂濟江圍臺城。陳帝之十失援軍莫有
鬥志。遂陷臺城。景自爲丞相。帝憂憤
成病。口苦索蜜不得荷荷而卒。年八十六
宋文帝謂求
那跋摩曰。弟子常欲齊戒。不殺迫以身徇於
物不獲從志。法師何以教之。跋摩曰。帝王
與匹夫。所修各異。匹夫身賤名劣。言令不威。
若不克己苦躬將何爲用。帝王以四海爲家。
萬民爲子。出一嘉言士女以悦。布一善政人
神以和。固當刑不夭命役無勞力。則使風雨
順時。寒暖應節。百穀滋繁。桑麻鬱茂。如此
持齊。齊亦大矣。如此不殺。徳亦衆矣清潔爲
齊。防
非爲
寧在闕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後方
爲弘濟耶。帝撫几曰。法師所言眞謂開悟人
心。明達物理。可謂談於人天之際矣。懿哉
若人。非獨誘進於眞門抑亦俾興於王化。而
齊之與戒。雖天子至庶人達其至理。猶五孝
不同其經也天子以博愛廣敬爲孝。諸侯以不驕謹法
爲孝。卿大夫以遵法約禮爲孝。士以愛
父同君爲孝。庶人
以謹身養親爲孝
聞一以知二者。其在宋文乎
文帝名義隆。宋高祖第三子。即位改元元嘉。
有文武之才。蘊寛明之徳。勤苦節儉在位三十年
向使
梁武納大麓難庶官順考古愼厥終麓録也。謂
親萬機。選任
衆官惟難得人。順稽古帝道而行之敬愼
其終也。所謂安必思危。治不忘亂之道也
省乎前言。而
或不及於此難也若梁武常省前言。
恐不及侯氏之難
其太子綱
也。帝
第三子
卲陵
王也
益州刺史
武陵王也
宗室諸王亟弄文墨。
請帝自講。勅答曰。汝等未達稼穡之艱難。
安知天下之負重。庸主少君所以繼踵顛覆。
皆由安不思危。況復未安者耶。殷鑒不遠在
於前世。吾今所行雖異曩日。但知講説不憂
國事。則與彼人異術同亡耳術道
路也
而前後累請。
帝亦累拒。但年高氣昏。精華已竭。家有佞父
之子。朝無匪躬之士。前否後允卒如所言
術同亡之言。曁俟景作亂帝崩之後。景立簡文。尋幽之於
永福省以絶人望。景尋弑之。及王僧辯破侯景立孝元帝。
後魏兵至城陷被擒。仍賦詩爲土嚢殞
之。前梁四主國歸陳。後梁三主國入隋
賓曰。一人失
馭已塞天譴。百工周行何咎預難。致使死者
股荷首倚而日繼之乎。主人曰。是何言歟。夫
君辱臣死。況君死耶。凡帝天下者以任忠良
爲聖。忠良以衞社稷爲賢。故文武之臣。進思
盡忠。退思補過。雖當時應金陵之氣。偶時邕
之運。台袞不聞於廟算。征帥匪思於取勝。是
以尸素之門各各以文章自衒沈約・何尚之・
顏延年等
法寶聯璧・形神滅論・并答佛性二諦難等。君
罔其威。臣與害隣罔無也。
害侯景
綢繆苑囿。物役非
任。莊氏云。庖人雖不治庖。尸祝豈可越於罇
俎耶。昔陳平不對於廩粟文帝問周勃。天下粟廩
多少庫藏錢物出入日有
多少。周勃流汗而不能對問陳平。平云。
廩庫之事各有司存。宰相但調陰陽而已
邴吉但問於
牛喘丙吉。字少卿。北海人。漢宣帝時爲相。見
喘牛問之來近遠。若近則是陰陽失度
故爲王
者當爲於無爲天子垂衣裳而端拱冕旒
黈絋而已。此即無爲也
不以己能
於有爲。不以己能於無爲。不使君爲於無爲
臣不能執政使
君自主之也
由是燎原之火焯厥無赦書云。
惡之易
也。若火之燎于原。不
可向邇。其由可撲滅乎
脱輻輿尸易小畜卦九二辭也
輿脱輻師卦六五爻
辭云弟
子輿尸
何嗟及矣。詩曰。靖恭爾位。正直是與。
神之聽之。式穀以汝詩小雅靖治也。尒汝也。式用
也。穀祿也。言敬治汝職位政
事。正直之人乃與爲倫。
神聽汝之所爲。用福與汝
彼不與直式穀何望焉。
賓曰。憍陳如弊服五錢。須菩提華房百寶。倶
聖人也憍陳如。亦云憍陳那。則五倶倫也。不求華飾
耳。須菩提出家之後久不得道果。佛問阿難。
阿難云。闕於寶翫之具故也。佛令阿難爲置。阿難無寶
具。佛令王宮借之布於房内。即得解脱。證阿羅漢果
衡岳終身一衲南嶽惠
思也
玄景毎曙更衣高僧玄景。
毎日必換
新衣。經於
身則以施人
倶高僧也。將修于已四者何先。主
人曰。善乎善者無不善。不善乎善者無可善。
故此四者克不克在于我。可不可不在乎物
能修不能修在於
人。非由乎外物也
何則夫貧則獨善其身。富則博
施廣濟。奢則務禮。儉則近仁。是賢智也。貧
則隕穫。富則家食大畜卦文也。大畜之實以
之養賢。命賢者不家食也
奢則
僭逸不遜故也。
若季氏等
儉則固陋如晏嬰儉不合
禮。皆爲固陋也
是愚鄙
也。故聖不隔於貧富。處貧富倶爲聖人。賢不
隔於奢儉。處奢儉倶爲高僧。古人言。儉徳之
恭也。侈惡之大也。而實不徳不儉惡盈而侈
誠爲禍胎安不忌歟。易曰。豐其屋。蔀其家。
窺其戸。閴其無人。三歳不覿凶蔀覆障也。易
豊卦上六爻辭
也。其意云。無徳而祿身之災也。
三年必受其殃。故云閴其無人也
但繒絋皮革。聖
慈所許。今有行之則爲寡徳。反之則爲合道。
是惑也以著絲綿者爲寡徳。以屏棄爲合道。殊
不知如來有開遮之道。以俗情堅執也
其有
務自苦節。麻艾充躯。高靜其業。茲可尚也。若
矯行沽名。服輕緆曳纖絇沽賣也。矯誑也。緆細布
也。本無道徳。詐見孤
節。以細布爲衣。以
黲布作襪。何儉之有
誠則侈靡傷財。孰爲廉士。
夫服者心行之表。得其儀則鮮辱寡過。違其
義則啓姦納害。故禮云。君子居縗絰則有哀
色。居端冕則有敬色。居介冑則有不可辱色。
方茲沙門居稻畦則當有虚靜之色稻畦袈裟
也。佛見
水田指示阿難言。我弟子當割截爲衣。
如此水田有出生之義。可以生於福田也
虚者道也。
故所服在乎道不必抑以皮絋而擧氈紵奬人
務詐矣若專奬布紵。則詭
詐者務於矯飾也
梁沈約以沙門食肉。
小教雖容而後教塞違。蠶綿之理則何不然。
但教來遺闕非所可也。遂撰究竟慈悲論。廣
申其例。然慮沈説非也沈約。字休文。呉興武康人。
流寓孤貧。篤志好學。晝夜
不捨。母恐其勞。常減油滅火。及佐梁武龍飛。累遷尚書。
久居端揆。有志臺司。帝終不用。致書徐勉。勉爲言於帝。
但加鼓吹而已。約性不飮酒少嗜慾。左目重瞳子。腰有
紫志。聚書二萬卷。爲丹陽尹侍中。卒官著晋宋齊等書
雖欲廣顯其特見。而聖人之意或則不然。夫
因患制戒。去損就益。食肉之過。凶而無謀
經云。食肉之人衆生遠離。楞嚴云。是諸佛怨。
斷大慈種。一切鬼神夜臥䑛其脣吻。福徳日消
仁智猶
鄙。況聖人乎孟子曰。是以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
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
不近
庖廚
綈革資形儀服修潔世人未嘗譏之故馬勝
比丘以
威儀攝
衆也
聖人由其美之。故經云。懸繒幡蓋。又
云。柔軟繒絋以爲絪褥法華
若酌以今所未斷
由經未至者而涅槃許有憍奢耶衣謂赤色好衣
也。又名衣
上服價直千
萬。施佛及僧
何爲不備哉。但蕭陳之世。人過乎
信。法教滋彰。嘗讀齊太子并梁陳書。屡捨袞
冕乘輿寶玉。爲諸經懺。秉筆流辭。以菩薩
行願爲童戲也。方於周魏則愈求於風教則
病矣。賓曰。法雲馳騖吊慶。譏者謂之佞。靈
裕儉陋布褐。時議謂之矯法雲者。周處之後。丁母
憂。毀瘠過禮。累曰不
食。殆不勝喪。僧旻諫之曰。聖人制禮。賢者俯就。不賢者
企及毀不滅性。尚出儒書。況佛有旨。近奉色養。遠發菩
提。況恩愛之賊不可寛放。乃割哀情。微進粥食。靈裕以
周滅法。乃潜形世。瑰衣斬縗。三升之布頭絰麻帶。如喪
考妣。誓得佛法
更始。方襲舊儀
夫如是徳行。安得不婾乎婾薄
主人曰。書云。與人無求備。禮云。以義度人則
難爲人不可求
備也
以人望人則賢者可知已矣以賢
望不
賢則知
勝劣也
夫以法服趑趄。爲法則辱已。不爲法則
兼辱法爲數爲衆趨塵猶可庶
幾。非此則爲辱也
但大士或以理通爲
違教順理亦可行也。
然教有權實矣
故黄裳元吉信在内也坤卦
六五
辭也。黄中正之色也。裳下之飾也。坤爲臣道盡美於下
任夫文理垂黄裳以獲元吉。如法雲等。爲法趨塵也
晋文公譎而不正。非不覇也文公重耳也。復晋之
後。大覇諸侯。將朝周
自嫌強盛。遂召王使出而行覲禮。夫子云。以臣召君不
可訓。故春秋改云天王狩于河陽也。是爲譎而不正也
如雲者豈得不爲高僧乎。其人天縱英敏。挺
生于世。感通靈瑞。身死言立。實爲法之祥也
雲母呉氏生雲日。見祥雲滿空。故名之爲法雲。住義興莊
嚴寺。講法華淨名等經。如疾風應變。時人謂之幻法師
然方彼遠公影不出山。迹不入俗。迎送不過
虎溪。慧熙莓苔一徑三十餘載端坐榻。心兩
頭塵合固則忝矣蜀空惠寺僧慧熙。成都人。幼好篇
詠。因與大石寺沙彌道徴連唱詩
章遂成言。隙乃迴意。栖心禪觀。及具受。乃遍習經律究
三論。夜宿本房。但坐床。心兩頭塵合。自餘房地。唯有一
蹤。餘並
莓苔也
靈裕曰。吾縱矯世爲善。猶愈於直心
爲惡。斯則言興於古人繼之在裕矣。夫管晏
皆爲賢大夫也。管僣晏陋。前禮卒同譏之
管仲齊大夫夷吾也。娵三國九女。官事不攝。以樹屏塞
門。及置反坫。皆爲僣也。然相桓公。九合諸侯。尊奬王
室。責楚苞茅。故稱賢也。晏嬰齊大夫。性儉&T038309;肩不掩豆
之類。然相景公。一言省刑。等皆得稱賢也。但幾其儉
曾子曰。國奢示人以儉。國儉示人以禮。晏
子之然也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
徳而稱焉。故晏子示之以儉
但沈潜者
不盡得魚龍之變。處陸者不盡得飛走之功
物象不可以
盡窮其性也
豈衣縫掖則盡孔門之學縫掖大袖。
雖稱儒士。
實昧典墳。徒號
書生。安知稽古
冠芙蓉則盡老聖之風俾貪命米。
豈尚清虚。
唯讀竃經
寧窮道徳
執鐶杖則盡釋氏之道只憑一毳。便
過浮生。不勵
進修。安
知討習
而則有掲其短長。望厓而信。望厓而
沮。沮未必喪其賢。信未必得其人唯人難知
自知亦難
仲尼採數千年賢智所行之事爲禮樂。使一士
百年之内行之。固不究也仲尼以天縱之才生。魯
襄公二十二年。十八歳
往西周問禮。門徒三千。達者七十二。魯哀公十一年。
自衞返魯。修春秋。述易道。刪詩書。定禮樂。而古之賢
哲明窮一經。鬚鬢皓首莫得其涯
也。故云仰之彌高。鑚之彌堅
況善惡不相遠。
攻一是則亦一非隨焉。故陳司敗以諱國惡
爲黨陳司敗問夫子昭公知禮乎。子曰。知禮。曰君娶於
呉爲同姓豈知禮。司敗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
有黨乎。以諱國惡爲是黨君知禮非
也。若不黨爲是則彰國惡爲非也
季康子以問晝
寢爲忤。而忠不必恭。恭不必孝。孝不必義。今
釋氏子統億世所行之善。而欲使一身一世
行之。固不可也。遂有智而無節有慧解而
無節操也
質而
篤道撲鈍而
純直者
勤體被物。尚行專已。但可嘉其
所能矜其所不能。非構厦則&MT02332;梠期之&MT02332;椽也。
梠桷端
連綿
將無廢也雖非梁棟之才。
亦可小用也
驥稱其徳不稱其
力。鳳稱其瑞不稱其鷙。夫何備哉鷙搏
撃也
賓曰。虐
周之際。靜靄剖心靄諫周武。極言抗旨。不遂乃入
山。遍割身肉。以腸桂樹。剖心而
卒。卒後
骨坐不侄
靈裕縗絰。慧遠奔喪北遠也。奔竄
山林避道喪也
普曠
簪笏曠樊川郿人。値周武沙汰置通道觀選俊才三百學
士。曠應召仍剃髮㡌以烏紗。斷決如流。至教興出

孰爲賢乎。主人曰。彼各任其能也。靜靄以
不克荷負。殺身動俗。雖無當時之益。而實彰
君之罪也。其若尸諫謀與後悔懷沙之恨。不
其怨乎衞靈公。常寵彌子瑕。史鰍數諫不納。及死令家
人陳尸於窓下。君必臨喪。若問云大夫生欲進
蘧伯玉退彌子瑕不遂。所以死不成喪。君果問。遂納其事
令遷尸於堂位。屈原諫楚懷王不納。遂懷沙沈汨羅江
而死。靄
事同之也
靈裕以吾教運鍾百六百六四千六百一
十七歳爲一元。
一百六歳曰陽九之厄。
出文選三國名臣讃
苴杖而斬若喪考
妣之服
無喪而服
去國而亡故也建徳二年癸巳滅法。甲午興。
丁酉君薨。辛丑國滅也
慧遠
法嗣在已避世圖存。數不終否。必授以泰。但
己存而法亡。於我如不亡也教興重
演故也
普曠以哀
樂俯仰與時推移。爲鳶能天。爲魚能淵。晦恥
和光。潜伺興替。貎雖改而氣不可奪也。古
者殷亡。而三人異志。仲尼皆曰仁乎微子啓紂
庶兄。先
奔周以存宗廟之計。箕子紂之諸父。囚
國佯狂比干諫而剖心。雖殊行而同稱仁
賓曰。萬徳
歸仁。仁無不死。爲無爲者俟河之清修行期道
何年乃證
曷若咀味靈英浸澤雲腴輕擧神丹下可躋年
高者上昇免爲一函之腐骨。實長生之良算
也。今而何謂端居待化歟。主人曰。長生由乎
仙骨。仙骨者吾教謂之宿植徳本。自非累世
陶冶塵滓修錬精魂。寧可率由枯蕪燋石而
詎能度世耶。故長桑漸乎仙階。扁鵲救世爲
名。莊周遷於桐柏。蓋功未備而不登于雲天。
克遐其壽矣。若階由宿學。何不志於釋氏乎。
夫黄帝乘蒼龍。列子之御風。王喬之飛舄
軒轅乘龍仙於鼎湖。列御寇乘風而行出。
莊子王喬爲葉令化舄爲鳧而乘之也
彼宿有仙骨
焉。於其人也。猶介之有龜。羽之有鶴。宿禀氣
運之所壽也。非龜之介。非鶴之羽。雖同其
族。莫得其方也如黿鼉之屬。
又如衆禽之類
若使傚而得成者。
仲尼之門。徳行之儔。生無不貴。知無不博。何
不精意求之變化。以克永世乎。周穆乘八駿。
會王母於
瑤池。可不求
長生羽化之藥
秦皇方士往蓬莱採
藥。竟死沙丘
漢武好道求仙。
竟歸蒿里
昭方士有幾存乎。惑慕者衆矣。得者誰矣。
歴於所獲不多於所喪矣。夫老耼含粹孕靈。
立五千文治于家國。道味凝乎太和。至徳含
乎太虚。故能壽能少以隱以顯。至若駕螭鸞。
挾日月。磅&MT01197;宇宙。出入死生。假彼神用以彰
道徳。非謂不撤腥肥不潔心慮。但由克意草
木。而能駐彼爽口腐腸之性命者也。故老聖
云。孔徳之容惟道是從孔甚也。從順也。言甚有容
徳之人。所行唯以虚極之
道是
順也
夫師以徳義爲本。疑游覆以張其末。其或
本之病矣。末奚以爲徳行爲本。
伎藝爲末
而吾教雖有神
仙五通之化。皆由定力而後乃成矣。晋單道
開服松脂呑細石。能日行七百里。而不能過
百年之壽高僧單道開。好道常
餐松脂。竟歸無常
梁慧約餌松木凡
三十餘年。年近于期頤亦高僧。禮記
期頤百歳也
長生之道
未有聞也。但世途好修惡短惑惑然不自決。
吾教以去殺施食爲長壽因。胡不遵歟。世途
好堅惡朽惑惑然不自決。吾教以除難授法
爲不壞因。胡不勉歟。至若以凡世言之處萬
載。若旦暮同盡者也。夫新新之運未嘗不爲
物就化。修者君此世之化。短者先後世之化。
與不化奚異焉莊生云。生者死之
悲。死者生之悲也
故古之達者安
時而處。順哀樂之所不能入矣。孟孫問於楊
朱曰。有人於此。愛生貴身。以祈不死可乎。曰
理無久生。夫生非貴所能存。身非愛所能厚。
且久生奚爲。五情好惡古猶今也。四體安危
古猶今也。世事苦樂古猶今也。變易治亂古
猶今也。既聞之矣。既見之矣。既遍之矣。百年
猶厭其多。況久生之苦乎居世若不進道。修
行長生亦奚以爲
曰。子貢問於孔子曰。死人有知乎。子曰。吾欲
言有知。將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吾欲言
無知。將恐不孝之子孫棄其親而不葬賜。欲
知有知與無知。非今之急。後當自知之矣
出家
語也
仲獻子曰仲獻子。
仲孫蔑也
夏后氏用盟器示民無
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用之
示民有疑也。因縁之經將必極焉此乃三世因縁
之事。儒教未
明。故有
茲問也
主人曰。死者形謝而精神有往。綿續
五道輪復無窮以無明發行支感愛取潤。見在十
支因。未來二支果。輪迴無已
以彼生爲死。彼以此死爲生也南華文也。死有
生是生有死也。
生有生則
死有死也
故爲鬼則有知是死不爲鬼則無知
也。而鬼有小大焉。大則知大。小則知小。至若
岳涜社稷爲綱爲紀大焉。在檐霤在戸竃爲
罔蜽爲蜲蛇小焉。季路問事鬼神。仲尼亦所
未答但云未能事
人焉能事鬼
以其冥道幽昧慮益生人之惑
矣。宋何承天云。生必有死。形斃神散。猶春
榮秋落四時代換。奚有更受形哉。詩曰。三
后在天。言精靈之昇遐也神滅
論也
顏延之讓曰。若
精靈必果異乎。草木則受形之論無乃更資。
將由三后萃善報在生天。若徒有精靈尚無
體状。未知在天當何憑以立也。梁范縝形神
滅論云。宗廟祭饗。周孔之道以敬也。申生
伯有恢怪之妖也狐突往曲沃見申生使之御云夷吾
對余無禮余得請於帝當以晋卑秦
言訖而滅後惠公果爲秦獲
鄭殺伯有後忽介甲而見也
雖人間有鬼。自是天
地之一物。如人畜類。非死者而爲之也。當時
詔百官精詳曉諭其人愚反非聖人之法不可
教也。易曰。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
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是故知死生之説。精
氣爲物。遊魂爲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斯言
所謂至矣哉。文子稱黄帝之形有&T011943;而神不
化。以不化之化乘變無窮。延陵季子適于齊。
長子死葬於嬴博之間嬴博齊地。
太山縣也
其坎深不至
泉殮以時服曰骨肉歸于土命也。若魂氣爲
變無所不之仲尼賢之也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
莊子曰。吾以天地爲棺
椁。日月爲連壁。星辰爲珠璣。萬物爲資送。吾葬具不備
耶。何以加其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
上爲烏鳶食。在下爲螻蟻
食。奪彼與此何其偏耶
北山録卷第五




北山録卷第六
  喪服問第九服從恩制喪以禮成問喪
父母與師五服宜從何等
二三子侍乎前門生
賓退。翼而進斂肘
以進
曰。三乘
之行或得聞焉。三代之禮未之學也夏殷周文
質不同
而百行之紀莫大乎孝。孝莫大乎送死。有死
已復送葬返置干几筵。復其靈
魄。盡愛之 有祷祠心焉
生有節焉。夫徴諸
終。終則其始可知也禮云。始卒。主人啼兄弟哭。
小斂即位于内祖。脱髦栝髮以
麻。士之喪二日而殯。皆三日不食。食粥朝一溢米暮一溢
米。溢一升二十四分之一也。既葬。主人蔬食水飮。不食

敢問何謂沙門喪在五服焉五服斬縗齊縗大
功小功緦麻是也
釋几久之愀然而告之曰。先王之禮。魯君子
之所知也。於孔氏多能也。吾未之其究也已。
夫天竺非方俗所同釋子既宗天竺之教。
與中國方俗不同
質極而
微矣西國之俗。簡質而微略也。南海寄歸傳云。天竺
聰明俊利神州不及天竺。禮儀法則天竺不及神州
古者羲農之淳中國則變。蓋質極而文。文極
而質。四海則不然夏殷法地故質。周法於
天故文也。四海不變
今緇衣
在華。華則有儀。其可同於異域歟先王制四夷
之樂。不制
四夷之禮。今釋子既在
中國。不可同於異域
故稽五服之數。象升降
之節。擬議其教。立以爲文。至若語其憲章有
所損益合乎天下之心者。以俟君子矣今依五
服而象
之。斬衰三年。齊衰周年。大功九月。小功五月。緦麻三
月。或上或下以行之。如要合天下之宜以得其中。俟將來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95 596 597 598 599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