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辯正論 (No. 2110_ 法琳撰 ) in Vol. 52

[First] [Prev]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生服氣經云。道者氣也。保氣則得道。得道則
長存。神者精也。保精則神明。神明則長生。精
者血脈之川流。守骨之靈府。精去則骨枯。
骨枯則死矣。故莊周云。吹呴呼吸吐故納
新。彭祖修之以得壽考。校此而言。能養和氣
以致長生。謂得道也
通人曰。縱使有道不能自生。從自然生從自
然出。道本自然則道有所待。既因他有。即是
無常。故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王弼云。言天地之道並不相違。故稱
法也。自然無稱窮極之辭。道是智慧靈知之
號。用智不及無智。有形不及無形。道是有義。
不及自然之無義也
君子曰。易乾鑿度云。昔燧人氏仰觀斗極以
定方名。庖犧因之而畫八卦。黄帝受命使大
撓造甲子。容成次暦數。五行九宮之説自此
而興。故説卦云。陽數九者立天之道。曰陰與
陽。陰二陽一則天有三焉。立地之道。曰柔與
剛。柔二剛一則地亦有三。立人之道。曰仁與
義。義二仁一則人亦有三。三三合九。陰陽相
通以成萬物。不聞別有道神處太玄都坐高。
蓋天上羅三清下包三界。居七映之房。出九
宮之上。行神布氣造作萬物。豈非惑亂陷墜
人間耶。校功則業殊。比隆則事異。沙門旌
徳而靡違。道士言行而有過。立不刊之遐
跡。建不測之玄猷。洋洋乎弗可尚也。其唯
釋教歟。豈以坳堂小水匹憑夷大波者哉。非
所類矣
辯正論卷第六




辯正論卷第七
  唐沙門釋法琳撰
信毀交報篇第
儒生問曰。造像書經本期現福。持齋行道貴
益眼前。何爲念地藏而無徴。喚觀音而不救。
七難之殃留連競集。二求之願携手莫從。馮
士幹有詰聖之文。楊衒之致咎靈之論。徒勞
辛苦枉費珠璣。專事誇談罕聞實録。非唯爲
善者不蒙其効。亦乃作惡者翻受其榮。豈意
釋門反成烏有。開士喩曰。夫幽揵難開唯信
能入。玄波浩蕩唯智能度。智爲超聖之基。信
是越凡之本。本因信而行立。度藉智而神澄。
信以招福爲功。智以反源爲術。故曰。有智者
可以所聞會理。抱信者可以師資道成。夫子
云。兵食可忘。信不可去。今當爲爾論斯旨也。
夫感在精誠道由懇苦。意不專道何以剋心。
不至感無以通。是故鄒衍長歎夏日零霜。李
廣注心箭羽沒石。將軍拜井疏勒泉飛。明府
叩頭江陵火滅。若披肝露膽委命投骸。福福
相資念念不倦者。便可還年轉障。何但獲
福受恩者歟。外既有然内亦無爽。若謂觀音
不神。士幹從何免死。地藏無力。孝謙由誰得
全。至如建安感夢而疾瘳感應傳云。齊建安王患
瘺。念觀音不忌。夜見觀
音手爲拊藥。
明旦瘡愈
文宣降靈而病愈齊竟陵王内傳云王
得熱病。夜中再。
死。夢見金像手灌
神湯。因遂平復也
高王行刑而刀折齊世有囚罪當
極法。夢見聖僧
口授其經。至心誦念數盈千遍。臨刑刀
折。因遂免死。今高王觀世音經是也
金尊代戮而
項傷感應傳云。張逸爲事至死。預造金像朝夕祈命。臨
刑刀折而項不傷。官問其故。答曰。唯以禮像爲業。
其像項上有二刀痕。痕
赤如血。因而得免耳
謝氏通魂。見亡子而祈福
晋録曰。瑯琊王凝之夫人。陳郡謝氏名韜。元奕女也。清
心玄旨姿才秀遠。喪二男痛甚。六年不開帷幕。忽見二
兒還鉗鎖大械。勸母自寛。云罪無得脱。爲福
徳可免耳。具敍諸苦。母爲祈福冀獲福祐也
孫君幽
達。覩殞息而營齋宣驗記云。孫祚齊國沮陽人。位至
太中大夫。少子稚字法暉。少聰
慧奉法。年十八晋咸康元年桂陽郡患亡。祚以任武昌。到
三年四月八日。廣置法場請佛延僧建齋行道。見稚在衆
&T033234;從像後。往喚問之。稚跪拜具説興居。便隨父母歸
家。父先有疾。稚云。無禍崇。到五月當差。言辭委悉。云
作福可以拔魂免
苦。其事不虚
長舒一唱而風迴。少年四投而火
晋録冥祥記云。晋世有竺長舒者。本天竺人。專心誦
觀世音經爲業。後居呉中。于時邑内遭火。屋宇連
甍簷相結火至皆焚。無能爲救。長舒家正在下風。分意
燒毀。一心喚觀世音。欲至舒家風迴火滅。竟家獲免。合
縣驚異歎其有神。時有兇惡年少。怪其老胡有何靈應火
燒不燃。到後夜風急。少年以火投屋四投皆滅。年少嗟
感。至明乃叩頭首過。舒云。我無神力。
常以觀世音爲業。毎有事恒得免脱也
僧洪在禁鑄
像摩頭冥祥記云。晋世沙門僧洪住京師瓦官寺。當義
熙十二年。時官禁鎔鑄洪既發心鑄丈六金像。
圓滿我死無恨。便即偸鑄。鑄竟像猶在模。所司收洪禁
於府。鎖械甚嚴。一念觀音日誦百遍。便夢所鑄金
像往獄手摩頭曰無慮。其像胸前一尺許銅色燋沸。當洪
日。國家牛馬不肯入欄。時以爲怪。旬日勅至彭城。
洪因放免像即
破模自
阿練託生胡音逸口冥祥記云。瑯琊
王玟其妻無子。
祈觀音乞兒。玟後路行逢一胡僧。意甚悦之
曰。我死當爲君子。少時道人果亡三月間玟妻有娠。及生
能語。即解西域十六國音。大聰明有器度。即晋尚書王淵
明身也。故小名阿練。敍
前生時事事有驗
徳祖一心雲迷虜騎宣驗記
云。榮
陽人毛祖初投江南偸道。而道逢虜騎所追伏。在道側
蓬蒿之内。草短蒿疏半身猶露。分意受死。合家默然念觀
世音。俄然雲起雨
注。遂得免難也
李儒默念賊馬群驚宣驗記云。
隊主李儒
後鎭虎牢。爲魏虜所圍。危急欲降。夜踰城出見賊。縱横
並臥。儒乃一心念觀世音。便過賊處趣一燒澤。賊即隨來
儒便入草。未及藏伏群馬向草。儒大驚恐一
心專念觀音焉忽然自驚。因此得脱也
郭宣許
錢桎梏自解。處茂違誓流矢便中晋義熙十一
年。太原郡郭
宣。與蜀郡文處茂。先與梁州刺史楊收敬爲友。收敬以害
人被幽。宣與處茂同被桎梏。念觀世音十日已後。夜三更
夢一菩薩慰喩之。告以大命無憂。亦覺而鎖械自脱。及曉
還著。如是數過。此二人相慶發願。若得免罪各出錢十
萬與上明西寺作功徳。共立重誓少日倶免。宣依願送錢
向寺。處茂違誓不送。盧循起兵。茂在戎於査浦。爲流矢
所中。未死之間曰。我
有大罪。語訖而
何瑚感聖母疾乃除何氏傳
曰。瑚字
重寶。梁爲北征諮議。博聞強學初有令名。治左氏春秋。
略通大義。孝性淳深事親恭謹。母病求醫不乘車馬。忽
感聖僧。體質殊異。手執香鑪來求齋食而至無早晩。故疑
其非常。如此十餘日。母病有瘳僧便辭去。留素書般若經
一卷。因執手曰。貧道是二十七賢聖不退相人。感檀越
至心。故來看病。今病者已差。貧道宜還。言訖前行忽然
不見。而鑪煙香氣一旬方歇。精誠所
感朝野嗟歎。因捨別宅。爲月愛寺也
張應捨邪妻痾
遂損靈鬼志曰。歴陽郡縣張應。先是魔家取佛家女爲
婦。咸和八年移居無瑚。妻病因爲魔事。家財略
盡不差。妻曰。我本佛家女。乞爲我作佛事。應便往精舍
中見竺曇鏡曰。佛普濟衆生相問君當一心受持耳。
曇鏡期明當向其家。應暮夢見一人長丈五六。正向於南
面趨歩入門。曰此家寂乃爾不淨。夢中見鏡隨此人後白
曰。此家始欲發意。未可一二責之。應先手巧眠覺。便把
大作高座及鬼子母座。鏡明食時往應。高座之屬具足已
成。聞應説夢。遂夫妻
受五戒。病亦尋差
康阿得造塔放還幽明録曰。康
阿得死三日。
還蘇説。初死時兩人扶腋。有白馬吏驅之。不知行幾里
見北向黒門。南入見東向黒門。西入見南向黒門。北入
見有十餘梁間瓦屋。有人皂服籠冠。邊有二十餘吏。皆
言府君。西南復有四五十吏。阿得便前拜府君。府君問何
所奉事。得曰。家起佛圖塔寺供養道人。府君曰。卿大福
徳。問都録使者。此人命盡耶。見持一卷書伏地案之。其
字甚細。曰餘算三十五年。府君大怒曰。小吏何敢頓奪人
命。便縛白馬吏著柱。處罰一百血出流漫。問得欲歸不。
得曰爾。府君曰。今當送卿歸。欲便遣卿案行地獄。即給
馬一疋及一從人。東北出不知幾里。見一城方數十里。有
滿城上屋。因見未事佛時亡伯伯母亡叔叔母。皆著杻械
衣裳破壞身體膿血。復前行見一城。其中有臥鐵床上者。
燒床正赤。凡見十獄各有楚毒。獄名赤沙黄沙白沙。如此
七沙。有刀山劍樹抱赤銅柱。於是便還。復見七八十梁間
瓦屋挾道種槐。云名福舍。諸佛弟子住中。福多者上生
天。福少者住此舍。遙見大殿二十餘梁。有一男子二婦
人。從殿上來下。是得事佛後亡伯伯母亡叔叔母。須臾有
一道人來問得。識我不。得曰。不識。曰汝何以不識我。我
共汝作佛圖主。於是笑而憶之。還至
府君所。即遣前二人送歸。忽便蘇
石賢者飯僧蒙活幽明録曰。石長和死。四日蘇。説初
死東南行見二人治道。恒去和五
十歩。長和疾行亦爾。道兩邊棘刺皆如鷹爪。見人大小群
走棘中。如被驅逐身體破壞。地有凝血。棘中人見長和獨
行平道。歎息曰。佛弟子獨得行大道中。前行見七八十
梁瓦屋。中有閣十餘。梁上有窓内有人面辟方三尺。著
皂袍四縫腋憑向坐。唯衣衿以上。見長和即向拜。
曰。石賢者來也。一別二十餘年。和曰爾。意中便若憶。此
時也有憑收孟承夫妻先死。閣上人曰。賢者識承不。長
和曰識。閣上人曰。孟承生時不精進。今恒爲我掃地。承
妻精進晏然。與官家事。擧手指西南一房曰。孟妻今在
中。妻即開窓向見長和問。石賢者何時來。遍問其家中兒
女大小名字平安不。還時過此。當因一封書。斯須見承閣
西頭來。一手捉掃帚糞箕。一手捉把亦問家消息。閣上
一人曰。聞魚龍超修精進。爲信爾不。何所修行。長和
曰。不食魚肉。酒不經口。恒轉尊經。救諸疾痛。閣上人
曰。所傳不妄。閣上人問都録主者。石賢者命盡也。枉
奪其命*也。主者録餘四十年。閣上人勅主者。獨車一
乘兩辟車騎兩吏送石賢者。須臾東向。便有車騎人從如
所差之數。長和拜辭上車而歸。前所行道邊。所在有亭傳
吏民床座飮食之具。倏忽歸家。前見父母坐其尸邊。見
屍大如牛。聞屍臭不欲入其中。繞屍三匝長和歎息。當屍
頭前。見其亡姊於後椎之。便
落屍面上因即蘇
久鬼多慧。能現怪而
飽餐。新鬼無知。入佛家而轉磨遍略云。有新鬼
不得飮食。形痩
疲頓忽逢故友。死來積年形體肥健。便相問訊。請示活
方久鬼答曰。爲人作怪。人必大怖。因致飮食爾乃肥健
也。新鬼便入事佛之家。其家精進常修善業。屋西有磨鬼
往推之。家主大喜勅子弟曰。吾家至貧善神助磨。急
麥與之。至暮磨數十斛麥。既不得食疲頓乃去。復到一家
上碓而舂。其家正信相與喜曰。昨日某甲家磨。今復來助
我舂。益更*輦穀使婢簸之至。暮得五十斛米。如是疲弊
又不得食。中心忿怒不自堪任夜見久鬼亟申怨責。久
鬼曰。君自不慮耳。此二家奉佛正信其心難動。用心一
至亦能感徹。冥空我輩正當其使。今去可覓門前有竹竿
懸斷索灌口者。往彼爲怪。新鬼用語至一家門有竹
竿。見一群女子窓前共食。中庭有一白狗。鬼便令狗在
空中行。其家惶怖競唱云生來未見此怪。卜占云。客鬼
索食。可殺狗煮餅果於庭中祠之。可得無他。便如師言。
鬼遂得食。
後恒飽滿也
趙泰精思唯善是求幽明録云。趙泰字
文和。清河貝丘人。
公府辟不就。精思典籍郷黨稱名。年三十五晋大始五
年七月三日夜半卒心痛而死。心上故煖身體屈*申。停屍
十日。氣從咽喉如雷聲。眼開索飮食。便起説。初死時有
二人。乘黄馬從兵二人但言捉將去。二人扶兩腋東行不
知幾里。便見大城。如錫鐵正崔嵬。從西城門入官府舍。
有二重黒門。數十梁瓦屋。男女當五六十住立。吏著
皂單衣將五六人。注疏姓字男女有別。言莫動當入
呈府君。泰名在第三十。須臾將入。府君西向坐科出案
名。復將南入黒門。一人縫衣坐大屋下。以次呼名。前問。
生時所行事。有何罪過。行何功徳。作何善行。言者各各
不同。主者言。許汝等辭恒遣六部督録使者。常在人間。
疏記人所作善惡以相檢校。人死有三惡道。殺生祷祀最
重。奉佛法持五戒十善慈心布施。死在福舍安隱無爲。泰
答。一無所事亦不犯惡。科問都竟使爲水官。監作吏將千
餘人接沙著岸上。畫夜勤苦啼泣悔言。生時不作善。今
墮此處。當歸索代。後轉水館都督。總知諸獄事給馬兵。
東到地獄案行。復到泥犁地 。男女五六千人。有大樹横
廣五十餘歩高千丈。四邊皆有劍。上人著樹上然火。其下
十十五五墮火劍上貫其身體。云此人咒咀罵詈。奪人財
物。殿傷良善。見泰父母及二弟。在此獄中涕泣。見二人
齎文書來。勅獄吏言。有三人家事佛。爲其於寺中懸幡燒
香。咒願救解生時罪過。出就福舍已見自然衣服。徑詣一
門云名開光大舍。有三重黒門。皆白璧赤柱。此三人即
入門。見大殿珍寶耀目。堂有二師子併伏顧負一金玉床。
云名師子之座。見一人身可長丈六。姿顏金色項有
光。坐此座上。沙門立侍甚衆四坐。並眞人菩薩。見泰山
府君來作禮。泰問吏人。吏曰。名佛天上天下度人之
師。便聞佛云。言令欲慈度此惡道中及諸地獄中人皆令
出聽。時云有百萬九千人。一時得出地獄即空。徙著百里
城中。其在此中者。皆奉法弟子。當過福舍七日隨行。所
作功徳有少有無者。又見十人當上生天。有車馬侍
從迎之昇虚空而去。出復見一城云縱廣二百餘里。名爲
吏受變形城。云生時未聞道法。而地獄考治已畢者。當於
此城更受變報。入此門見當有數千萬土屋有坊巷。中央
有大瓦屋。當廣五十餘歩。屋下有五百餘吏。對收人名。
作善惡者行状受所變身形之路。各從其所趣而去。殺生





者云。當作蜉蝣蟲朝生夕死。若出爲人常當短命。偸盜者
作猪羊身屠肉償人婬逸者作鴿驁蛇身。兩舌者作鴟
&T063629;鴪。惡聲人聞皆呪令死。抵債者爲驢騾馬牛魚鼈之
屬。大屋下有地戸北向一戸南向。呼從北戸入出南戸
者。皆變身形作鳥獸。又見一城縱廣百里。其中瓦屋安
居快樂。云生時不作惡行。不見天道亦不受罪。名爲鬼
城。手歳得出爲人。又見一城廣五千餘歩。名爲地獄。中
罰謫者不堪苦痛。還歸索一代家爲解謫。皆在此城中。
男女五六十萬。皆裸形無服。飢困相扶。見泰叩頭啼哭。
泰問吏。天道地獄道門相去幾里。曰天道地獄道門相對
案行匝還。主者問。地獄如法不。卿無罪故相使爲水官都
督。不爾與地獄中人無異。泰問人死何者爲樂。主者言。
佛弟子精進不犯禁戒爲樂耳。又未奉佛時罪過山
積。今奉法其過得除不。曰皆除。主者召都録使者問。趙
文和何故死來。使開縢視年紀之籍。有餘算三十年。横
爲惡鬼所取。今遣還家。由是大小發意奉佛。爲祖父母及
第。懸幡
蓋作福會也
王坦懷疑契死爲驗續搜神記云。沙門
竺法度者。先與
比中中郎將王坦之友善。毎共論生死罪福報應之事。
茫昧難明未審有無。便共爲要。若先無常其神有知。及罪
福決定者。當相報語。王坦後在都忽見師來。王便驚云。
上人何處來。答曰。貧道以某日月命過。罪福皆不虚。事
若影響。檀越但當勤修道徳以昇濟神明
耳。先與君要故來相語。言訖而不見耳
五級未就臨
刑刃斷滎陽高苟年已五十。爲殺人被收鎖項地牢。
分意必死。同牢人云。努力共誦觀世音。苟云。
我罪至重甘心受死。何由可免。同禁勸之。因始發心。誓
當捨惡行善。專念觀音不簡造次。若得免脱。願起五層佛
圖。捨身作奴供養衆僧。旬月用心鉗鎖自解。監司驚怪語
高苟云。佛神憐汝斬應不死。臨刑之日擧刀未下。刀折
刃斷奏得原免。出宣驗
也及續搜神
一鵝將戮得夢形全宋呉興
太守瑯
琊王襲之。有學問愛老莊而不信佛。唯事宰殺。爲先初
爲晋西省郎中。至好賓客。於内省所養一雙鵝。甚愛翫
之。以爲得性。夜忽夢。鵝口銜一卷書。可十許紙。取看皆
説罪福之事。明旦果見乃是佛經。因遂不殺。篤信過人。
後更富
郭銓現身令興法集益州刺史郭銓亡。已二
十餘年。以元嘉八年。乘
輿導從如平生。見形於女婿劉疑之。曰僕謫事未了。
努力爲作四十僧會法集齋。乃
可得免。忽然不見。出宣驗記
兪文汎海不畏洪波
兪文載鹽於南海値風。默念觀音
風停浪靜。於是獲安出宣驗記*也
文和得蘇傾誠奉
程道惠字文和武昌人。舊不信佛法。世奉道法。
沙門乞者輒詰難之。論云。若窮理盡性無過莊老。
後因病死見閻羅王。始知佛
法可崇。遂即奉佛出宣驗記
張達被放至意修齋
張達有罪繋獄。分當受死。乃專念觀音。鎖械
自脱。因遂獲免。終身齋戒。出張氏別傳*也
呉興盡
燒經堂如故元嘉中呉興郭内常失火燒數百家蕩
盡。唯有經堂車舍儼然不燒。時以爲神
也。出宣
驗記*也
蒲城失火精舍不然元嘉八年河東蒲阪城
大失火不可救。唯精
舍大小儼然。白衣家經像皆不
損墜。百姓驚異倍共發心。出宣驗記
建康天廟鵝死
還鳴建康郡大巷有四天王廟。常朔望日殺白牲祠祀。人
爲胡俗。後殺白鵝三頭。治畢鵝忽驚起。哀鳴入
神座下。廟祝夢神告曰。我佛大戒弟子。本不殺生行清淨
戒。何以殺鵝見祭。向死鵝驚走欲悟汝心。後遂改殺
復淫祠。出
建康別記
呉郡市中刑囚免戮呉郡人沈英被繋處
死。臨刑市中日誦
觀世音名號。心口不息。刀刃自斷。因而被放。一云。呉人
陸暉繋獄分死。乃令家人造觀世音像。冀得免死。臨刑三
刀其刀皆折。官問之。故答云。恐是觀世音慈力。及
看像項上。乃有三刀痕。見因奏獲免。出宣驗記
廟神
奉絹即離蟒身梁外兵尚書劉璆晋塔寺記云。沙門
安世高者。安息國王之太子也。陰持
入經是其所出也。往豫章至宮亭湖。廟神告世高曰。
吾昔在外國出家作道人。好行布施不持戒。今日在此爲
*宮亭湖神。周圓千里並吾所統。百姓貢獻珍玩無數。是
我先身損己之報。若能持戒福應生天。以毀禁故墮此神
師是同學今得相見。悲欣可言。壽盡旦夕。而醜形長
大。不欲於此捨命穢汚湖水。當度山西空澤之中。此身滅
後恐墮地獄。吾有絹一千匹。石函中并諸雜物。可爲我立
塔營建三寶。使我過世得生善處。深以相託。世高聞此涕
泣流漣。便語神曰。何不現形面共言對。神曰。毀戒之罪
形甚醜陋。見必驚怖。世高曰。但暫現身吾不懼也。神從
床後出頭乃是大蟒蛇。至世高膝邊涙如雨下。不知其尾
長短所在。俄而入於床後。世高於是收取絹物。悉内船中
辭別而退。宗侶一時颺帆進路。神復出蛇身登于山頂遙
望發去。衆人擧手然後乃滅。倏忽之間便達豫章。即於彼
境以起東寺。神即移。度山西過命。頭尾相去四十餘里。
尋陽郡蛇村是也。世高還都以廟中餘物。於瓦官寺起
塔三層。世高後夢神來報云。蒙師
作福已離蟒身。又見宣驗記*也
車母燃燈不期兒
車母者遭宋廬陵王青泥之難爲佛佛虜所得。在賊營
中。其母先來奉佛。即燃七燈於佛前。晝夜精心哭觀
世音。願子得脱。如是經年。其子忽得叛還。七日七夜行
獨自南走。値天陰不知西東。遙見有七段火光。望火而
走。似村欲投。終不可至。如是七夕不覺到家。見其母猶
在佛前伏地。又見七燈。因乃發悟。母子共談知是佛力。
自後懇到專行檀
忍。出宣驗記
吏部孔瓊。由放生而脱苦吏部
尚書
孔瓊字彦寶。素不信佛。因與范泰四月八日至瓦官寺共
放生懺悔死後數旬託夢與兄子云。吾本不信佛。因與范
泰放生。乘一善力今得脱苦。罪福報應決定不差。汝
當勵心爲福助吾興善。可以脱苦也。出瓊別傳*也
士史俊。因灌像而能行史俊者學識奉道而慢
佛。常語人云。佛是小神不
足事耳。毎見尊像恒輕誚之。後因病脚攣。種種祈福都無
効驗。其友人趙文謂曰。經道福中灌像福第一。可試造
觀音像俊以病急如言灌像。像成夢
見觀音遂差。出宣驗冥祥等記
陳範之妻連光曜
陳玄範妻張氏。精心奉佛。恒願自作一金像終身供
養。有願莫從。專心日久。忽有觀音金像。連光五
高座上。出
宣驗冥祥等記
張導之母吐焔暉盤張導母王氏。素
信。四月八
日齋食感得舍利。流光出口
暉映食盤出宣驗記
僕射鄭鮮感幽齡續
道子。善相法自知命短。念無以可延。夢見沙門問之須延
命也。可六齋日放生念善持齋奉戒。可以延齡得福也
因奉法遂獲長年。
出宣驗記*也
尚書劉式至念像歸彭城劉式之。
常供養一像。
無故失去不知所在。式之夙夜思愆自責。至念冥通。經
百日後。其像忽然自見本座。神光照室。合家驚喜。倍復
傾心。出
宣驗記
遺民精思懃篤。珠顏耀彩於眉間劉遺
民彭
城人。少爲儒生喪親至孝以聞。家貧卜室廬山西林中。
多病不以妻子爲心。絶迹往來精思禪業。半年之中見眉
間相。漸見佛一眼。及髮際二色。又見全身。謂是
圖畫。見一道人奉明珠。因遂病差。出宣驗記*也
呉王
圍寺執僧。舍利浮光於鉢上孫皓時有王正辯上事
言。佛法宜滅中國不
利胡神。皓便下詔集諸沙門。陳兵圍寺欲行誅廢之事。謂
僧會法師曰。佛若神也。宜崇之。若其無靈。黒衣一日同
命。僧或縊死。或逃于外。會乃清齋期七日現神變。以
銅鉢盛水置庭中。中食畢而曦光暉耀。忽聞庭鉢鎗然有





聲。忽見舍利。明照庭宇浮於鉢上。皓及大衆前看駭愕失
措。難席改容而進。會曰。陛下使孟賁之力撃以百鈞之
槌。金剛之質終不毀破。皓如言。請先經唄禮拜散花燒
香。高唱丹誠運踔慈氏來津未絶。則法輪將轉。徹於
靈塗。威神不少。宜現今日。不然則三寶永絶。言畢壯士
渾槌生風。觀者戰慄而氣竭。槌碎舍利不損。光明挺
出輝彩充楹。皓伏投誠勤營齋講。此塔在建康大市北。
後猶光瑞。元嘉十九年秋寺刹夜放光明。鮮紅彩發。有火
光侠四層上從西繞南。又見一物如雉尾扇。隨其進止不
詳其名。觀者或値或不値。二十許日。都市中咸見刹
上有大紫光也。出
呉録及宣驗
丁零猖悖射月面而伏誅宣驗
記云。
相州鄴城中有丈六眞金立像一軀。逢丁零單于。至性兇
勃。無有信心。乃彎弓射像。箭中像面血下交流。雖加瑩
飾血痕猶在。又選五百力士。挽令仆地。消鑄爲銅擬充
器用。像乃口發大聲嚮烈雷震。力士亡魂喪膽人皆仆地
迷悶宛轉。怖不能起。由此賊侶心暫惶
懼歸信者衆。丁零後時著疾被誅而死
赫連兇頑。被
像衣而震死宣驗記云。佛佛虜破冀州境内。道俗咸被
殲戮兇虐暴亂殘殺無&T014414;。爰及關中死
者過半。婦女嬰稚積骸成山。縱其害心以爲快樂。仍自言
曰。佛佛是人中之佛。堪受禮拜。便畫作佛像。背上佩之
當殿而坐。令國内沙門向背禮像。即爲拜我。後因出遊。風
雨暴至四面暗塞。不知所歸。雷電震吼霹靂而死。既葬之
後就塜霹靂。其棺烈屍出外題背爲兇虐無道等字。國人
慶快嫌其死晩。少時爲索頭主沙圭所呑妻子被刑戮。見
簫子
顯齊書
拓拔毀寺遍體膿流魏太武帝。大毀三寶破
壞寺塔。後數年間通身
發瘡膿流遍體。群臣衆議
佛神所爲出崔
宇文廢僧通身瘡周武
帝以
毀廢三尊。後於望夷宮發大
惡瘡。經旬不差俄然致逝矣
謝晦破塔瘠病連年
云。尚書謝晦未發心之前。爲荊州刺史。謂寺塔不宜人
間。當移之墎外。乃自率部下至新寺門。士八十
人各持刀斧。毀壞浮圖。尊像縱横瓦木傾墜。俄而雲霧暗
天風塵勃起。晦即怖走。隊人驚散莫知去所。晦等夜夢。
咸見沙門飛騰空中光明顯赫。又見二人形悉丈餘。雄姿
甚偉厲聲瞋目。君所行違道。尋當自見。其後隊人吏
身著癩病經時而死。餘人並犯法就終。謝晦
連年瘠病。後因謀叛合家被誅皆非命而卒也
孫皓
溺像陰疼累月宣驗記云。呉主孫皓性甚暴虐。作事
不近人情。與婇女看治園地土。下忽
得一軀金像。形相明嚴。皓令置像厠傍。使持屏籌。到四
月八日。皓乃*溺像頭上。笑而言曰。今是八日爲儞灌頂。
對諸婇女以爲戲樂。在後經時陰嚢忽腫。疼痛壯熱不可
堪任。自夜達晨苦痛求死。名醫上藥治而轉増。太史占曰
犯大神所爲勅令祈祷靈廟。一祷一劇上下無計。中宮有
婇女。先奉佛法。内有所知。凡所記事往往甚中。奏
云。陛下求佛圖未。皓問。佛大神耶。女曰。天上天下尊莫
過佛。陛下前所得像猶在厠傍。請收供養。腫必立差。皓
以痛急即具香湯。手自洗像置之殿上。叩頭謝過一心求
哀。當夜痛止腫即隨消。即於康僧會請受五戒。起大
寺供養
衆僧也
朱恭殺尼而墮厠宋有惡人朱恭。毎以殺
盜爲業。夜至蓮花寺殺
尼盜物。一夜遶院而走不知出處。遂
墮露厠而死。背猶負物。出搜神
董禮劫僧而殞
董禮常以盜僧爲業。得財於家盛命賓客。忽有
狂牛自外而入。於坐觸禮戴角而死。出梁後記
平業
融像而眼盲梁人崔平業善弓馬。爲武士監軍。一生以
偸佛融銅爲業。賣銅以供酒肉心無慚懼。
至年五十妻子兄弟並亡。唯業一身。忽病目
障。飢寒並至致餓而死。出梁後記*也
鎭惡盜鍾
而舌縮梁人道士王鎭惡。有學問而無善心。出言多所
非毀。亦爲時人所嫌。輕慢佛法見僧必哢。後以
教學爲業。時有鹿溪寺僧法滿。寄銅鍾一口於其學内。未
取之間。鎭惡盜以鑄錢。後與法滿對誓。經年重病而舌攣
縮口不得言。既知負誓。乃捨資財鑄鍾
贖罪。至死口不得語。出王氏家誡*也
祖深獻書而
著白癲梁人郭祖深。上梁武帝一十八條事。請廢墎内
小寺及無案業僧尼。梁武不納。後夢見善神唾
之。遂著白癩。雖悔
不差。出冤魂記*也
元嵩上法而患熱風衞元嵩毀
法之後。
身著熱風
頓而死也
上客死而羊鳴顏氏云。王克爲永嘉
郡。有人攘羊集賓
欲讌。而羊繩解來投一客。先跪兩拜便入衣中。此客竟不
言之。固無救請。須臾宰爲炙先行至客。一臠入口便
下皮内。周行遍體痛楚號叫。
方復説之。還作羊鳴而死
縣令醒而瘡發梁時有
人爲縣
令寄在寺。住民將牛酒祚令。令便以牛繋刹柱。屏除佛
像布設床座。於佛堂上接賓。未殺之頃牛解徑來至階而
拜。縣令大笑。命左右宰之。飮噉飽醉便臥簷下。投醒即
覺體痒。爬掻隱軫因。爾成癩。十年方死。出顏氏家

部曲生男自然無手。朝請噉炙如劍入身
楊思達爲西陽郡。値侯景亂。時復旱儉。民盜田中麥。思
達遣一部曲守視。所得盜者輒截手臂。凡截十餘人
曲後生一男。自然無手。齊國有一奉朝請家甚豪侈。非
手殺牛則噉之不美。年三十許病篤便見牛來觸膚體。如
被刀刺叫呼而死。
出顏氏家語也
梁人沐髮頂上雞聲梁世有人常
以雞卵白和
沐。云使髮光。毎沐輒破二三十枚雞子。臨終
髮中但聞啾啾數千雞兒聲。出顏氏家
劉氏賣
羹兒頭似鱓江陵劉氏以賣鱓羹爲業。後生一兒。頭
眞是鱓。自頸已下方爲人身出顏氏家*語
觀夫信毀之迹。寔由影之附形。谷之傳響
也。耳聞之與目驗。可略而言。勗哉吾子。幸能
免。儒生曰。察師誠旨。則善惡孱然信毀
交報。竊見顏回徳行反値殀年。盜跖凶狂翻
招長命。二王事佛而誅家。三張奉道而滅族。
行善得禍作惡無愆。交報之徴豈非詭説。開
士喩曰。顏生知十。子夏起予。示隅不反實
恥也。然一世局談未能盡理。三世備擧方可
窮源。聖説有業現苦有苦報有業現。樂有苦
報有業現。苦有樂報有業見。樂有樂報。或
餘福未盡惡不即加。或宿愆尚在善縁便發。
加灰覆火豈得稱無。若闇尋聲當知必有。且
夫善惡有歸報應無爽。周孔之教皆同此説。
可以爲善而偶逢禍至。行惡而或値福來。即
謂丘説必虚且談不實耶。亦由江南呉不信
有千人帳。河北漢不信有萬石船。無得以蓬
艾之小心。測扶搖之遠運也。顏氏誡其子曰。
汝曹若顧存俗計。樹立門戸不棄妻子。未
能出家者。猶當兼行戒行留心誦讀。以爲來
世資糧。人身難得。勿虚過也。夫有子孫者。自







是天地間一蒼生耳。與身竟何親乎。而乃愛
護爲其勤苦。匱以産業憂其飢飽況於己之
神爽而不自念頓欲棄之哉。可謂迷大聖之
慈訓。信凡人之臆説也
品藻衆書篇第九
儒生問曰。聖人制法皆有所因。請爲詳之。願
聞厥趣。開士喩曰。昔有無名野老。不知何許
人。未詳其姓字。住青溪千仞之南。紫臺七盤
之北。地居形勝山號膏腴。門枕危峰簷臨碧
澗。忘憂長樂。既靃靡於閑庭。荷蓋蓮衣。亦
紛披於曲沼。雲樓暫起影麗朝川。霞錦纔舒
光含近日。布濩掃壇之竹。爭列翠於中園。葳
蕤覆井之桐。競垂陰於野院。階繁倒柳戸
懸蘿。臥石似床久横林下。飛泉若雨毎灑窓
前。松風將鶴唳倶哀。春鳥共樵歌並韻。實
棲心之福地。遯世之桃源者矣。余久承靈
異始遂經過。以已未之年仲夏之月。擔簦策
杖自遠造焉。野老乃撫汲郡之鳴琴。動蘇門
之鼓吹。因歌白雪之曲。乍詠青山之篇。其辭
曰。元淑世位卑。長卿宦情寡。二頃且營田。三
錢聊飮馬。懸峯白雲上。挂月青山下。中心欲
有言。未得忘言者。余因讓曰。夫象以表意。得
意則象忘。言以顯理。入理則言息。故知以言
得理。不待請而自談。假象會意。必藉機而後
動。彼以無言言之。此亦無聽聽之。言其不言
理自玄會。聽無所聽歸乎大通。所以口無擇
言。故天下則之。言不虚運。故世界仰之。於是
野老放琴避席。執手而喜曰。僕得人矣。僕得
人矣。便引余臨風亭遊月館。開文苑肆書廚。
閲孔壁之遺經。覩汲塚之餘記。尋東觀南宮
之典。討玉函丹枕之方。寓目久之。因而問曰。
貧道受身不利。恒抱沈痾。且病入膏肓。醫藥
無効。累年將餌未覺有瘳。至於照雪聚螢筋
力已倦。九流七略難甚攀天。萬卷百家杳猶
行海。先生既明白四達世號通人。請問。人間
之書凡有幾許。窺讀利己何者最益。野老聞
之愴然改容。良久而言曰。昔習郁屈彌天之
對。闞澤推登地之言。匠者之前難爲斤斧。
雖然。禮云。無言不詶。豈應結舌。今粗揚
奉報徳音。觀夫遂古無書刊符著信。既龜負
文來鳥行字出。聖人命而作記。蒼頡採以
成書。而無書不要無智不覽。余乃又詰之曰。
未見佳人不讀書。讀書未必令人佳。奚斯言
之異耶。野老重答余曰。本資識敏事兼木雁
琢玉成器。豈虚言哉。昔牛首蛇身之君。結
網茹毛之后。淳朴自然曾無典則。及離連
紀號栗陸肇興。而夫子所知七十餘代。此
外綿遠聖不能憶。庖炎既降軒頊遞興。封建
驟啓因存簡册。及乎文質相貿道躓詞華。於
是虞置上庠夏開西序。殷稱右學周設東郊。
洎亡秦坑爇篇籍泯棄。鴻漢聿修尊儒重
業。有濟南伏生口以傳授。或逢漆書開於汲
塚。或値殘經出于孔壁。尋火祚鳩聚墳素稍
多。藝文志云。六書七籍百氏九流。凡一萬三
千二百六十九卷。五百九十六家。部異區分
三十六種。其内七經并樂章。自有三千三十
八卷。今之世俗不行樂章。然而訓世之風唯
禮與孝。孝是立身之本。禮固爲政之先。
神契云。孝經一部。自有五十九卷。非直時變
質文。而亦學成優劣。至後漢敬於祭酒。天
子行巾卷之儀。故桓榮拜封匪曰。武力所以
闕里聚徒華陰立市。屬其將季史籍轉殷。充
車兼兩架藏屋溢。董卓遷徙長安載二千餘
乘。値雨損棄百無一存。于時簡參絹素人又
取爲縢襆。比歸洛邑所收蓋寡。首尾空殘或
非部帙。考夫論語之記善言。毛詩以開諷
諫。尚書以明詔策。周易以陳吉凶。三禮別
于尊卑。三傳詳乎七地。戰國敍於權正。山
辯於丘陵。三史之録古今。三蒼之談文
字。次則韓非老子墨翟莊周管仲孟軻不害平
仲。大戴小戴共姓殊名。大冠小冠同字異氏。
統其前後著述而編軸彌盛。或二馬兩班玄
晏抱朴蔡雍劉向孫盛王充。逮防氏七録
王家四部。案梁武皇帝。使阮孝緒等。於文徳
政御殿撰文徳政御書。四萬四千五百餘卷。
于時帝修内法多參佛道。又使劉杳顧協等
一十八人。於華林苑中纂要語。七百二十卷。
名之遍略。悉抄撮衆書以類相聚。於是文筆
之士須便檢用。致令懸髮握錐縁仍懈怠。又
有壽光苑二百卷。要録六十卷。類苑一百二
十卷。終是周因殷禮損益可知。名目雖殊還
廣前致。亦猶床上鋪床屋下架屋也。庾信哀
江南賦云。渚宮陷夕。元帝手自燒書十四萬
卷。乃當兼本竊欲疑多而校彼洪流。復非
淺所測。恐火布斯臻沈於典論。法師欲讀想
難備有。且應隨急不可遍該。但絃韋莫偶闡
約不類。至若史書所述全關俶儻。春秋之言
彌在研射。儒風亡於攻戰。老莊過於遣蕩。國
語尚虚左丘譏詐。假令五經百氏莫非翰林
體骨。爾雅離騷足爲縁情根本源其人倫詳
備者。豈過禮與孝經乎。孝經者自庶達帝不
易之典。從生曁死終始具焉。有孝有忠有信
有義。於理習易周。於事審難忘。孝略十八
章。孝治居其一。揆吏任所奉民胥是頼。貫通
神明釐導風俗。縱五行倶下一閲兼誦。論質
乃表於精神。語才實歸於伎倆。唯孝包括允
仁允恕。非家自至若斯而已。余又讓曰。夫五
經浩汗百氏扶疏。義極知微理包盡性。譬北
辰之臨萬象。猶東溟之導百川。功不相推徳
無升降。何爲止歎孝經一卷耶。野老答云。三
徳之基人倫爲主。百行之首要道爲源。是以
太昊炎皇謂之務本。武發周旦稱爲大哉。至
如訓子夏於色難。示子游以知敬。先王奉法
則乾象著明。哲后尊親則山川表瑞。遂有青
鷹合節白雉馴飛。墳柏春枯潜魚冬躍。行之
邦國。政令形于四海。用之郷人。徳教加於百
姓。故云。孝者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也。至如履霜露而興感。懷荼蓼而纒悲。寒林
之慟既増。風樹之心逾切。足以俯&MT05783;上聖跂
及下愚者矣。案禮記云。孝者畜也。鉤命決云。
孝者就也。度也譽也。究也畜也。爾雅云。善父
母曰孝。孝之爲義繼於奉親。雜記云。畜
爲孝之道。養徳順理不逆於時。是名爲畜。就
者成也。言天子之孝。謂禹之徳能盡力溝洫
以成大功。菲食卑宮。故仲尼云。吾無間然。度
者諸侯之孝。上奉天子下率一國。守其法度
義無違犯。譽者卿大夫之孝。勤徳内省一心
事上。苟利社稷無法不爲。隣國傳芳清猷自
遠。究者盡也。士者事也。能*辯然否以効一
官。審徳正務忠順不失。竭誠盡事厥志匪移。
周禮師氏職云。以徳教國子。一曰至徳。以爲
道本。二曰愍徳。以爲行本。三曰孝徳。以防
惡逆。言其覆載之功。則謂之至徳也。語其裁
成之用。則謂之愍徳也。譽其仁愛之心。則謂
之孝徳也。仲尼敍孝。先述愛親揚名。然後天
經地義。周公論孝。先稱覆燾宰割。後陳好於
父母。夫子生乎季周。長於末俗。覩孝悌之云
絶。慨禮樂之已崩。曾參篤行謹於事親。因其
侍側。爲明孝道。弟子存録。名曰孝經。鉤命決
云。百王聿修萬古不易者。孝之謂歟。秦懸
呂論一字翻成可責。蜀挂楊言千金更招深
怪孝經徳也。川阜無貲孝感神明功侔造化。
比重則五岳山輕。方深則四涜流淺。風雨不
能亂其波濤。虚空未足棲其令譽。言約指弘
盡美盡善。法師佛教可得聞乎。請試言之。
以開未悟。余對之曰。内將外反眞與俗乖。雖
迹異九流理難一致。唯達觀之士方能會通。
若欲統其指歸詳其始末者。則性相無以渉
其門。色心不能到其境。忘言絶慮。既杜口於
毘耶。盡照窮神。爰掩室於摩竭。沖邃幽簡。羲
和之職詎知。微密希夷。上林之書不載。尋夫
眞土應土皆沐慈風。上方下方咸霑聖教。創
於鹿野終彼鶴林。則有三藏三輪之文。四乘
四階之説。半字滿字之弘旨。貫花散花之別
談。滔滔焉涌難竭之泉。湛湛焉垂長生之露。
其言巧妙其義深遠。譬八河之歸海。猶萬象
之趨空。難解難入。稱諸佛任理之經。隨類
隨宜。號至人權化之典。自雒水紆璽書之
頌。芳園立華蓋之祠。朱士行之。高流飮耨池
之八味。郄嘉賓之。世族佩伽陀之一丸。莫不
同悟己身等有佛性。體茲煩惱即是菩提。假
令疏通知遠之書。玉洞金章之字。子房授履
之術。文喜問道之篇。語未渉於空空。事終淪
於有有。並挂八魔之網。還縈四倒之籠。先生
向談孰爲盡善。野老謝曰。謂老將智耄又
及之。略聽法音恍焉如失。敬聞命矣。當具奉

辯正論卷第



辯正論卷第
  唐沙門釋法琳
出道僞謬篇第十
  靈文分散謬 靈寶太上隨劫生死謬
改佛經爲道經謬 偸佛法四果十地謬
道經未出言出謬 道士合氣謬 敍天尊
及化跡謬 諸子爲道書謬
靈文分散謬
君子曰。良有以也。良有以也。夫闌庭鮑肆。日
久愛其先狎。陽文敦洽。寵積縁其曲情。是
以鹿馬殊形。秦人一其貎。麟麕異質。魯俗迷
其容。吠聲之儔頓至於此。余今考其浮詐。重
示後昆矣。案太上洞玄靈寶黄録簡文威儀經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