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弘明集 (No. 2102_ 僧祐撰 ) in Vol. 52

[First] [Prev]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同奉聖眞。豈有惡乎。想必不逆。允於佳示

弘明集卷第七



弘明集卷第八
  梁*楊都建初寺釋僧祐*律師撰
  玄光法師辯惑論 記室劉勰滅惑論
僧順法師析三破論
  辯惑論        釋玄光
夫大千遐邈萬化無際。塵遊夢境染惑聲華。
縁想増靄奚識明政。由淳風漓薄。使衆魔紛
競矣。若矯詐謀榮必行五逆。威強導矇必施
六極。蟲氣&MT02202;滿致患非一念。東呉遭水仙之
厄。西夷載鬼卒之名。閩藪留種民之穢。漢葉
感思子之歌。忠賢撫歎民治凌歇。攬地沙草
寧數其罪。涓流末學莫知宗本。世教訛辭詭
蔽三寶。老鬼民等詠嗟盈路。皆是炎山之
煨燼。河洛之渣糝。淪湑險難。余甚悼焉。聊
詮往迹庶鏡未然。照迷童於玄郷。顯妙趣於
塵外。休風冥被彼我情判。豈是言聲所能攄

  禁經上價是一逆
玄籍雲舒貫空有之美。聖賢功績何莫由
斯。實學者之淵海。生民之日月。所以波
菩薩慈悲等照。震聲光於冥塗。弭塵賊於
險澤。汎靈舟於信風。接浮生於苦水。聞道
諸經製雜凡意教迹邪險。是故不傳怪哉。道
化空被禁錮。觀今學者不顧嚴科。但得金帛。
便與其經。貧者造之至死不覩。貪利無慈逆
莫過此。又其方術穢濁不清。乃扣齒爲天鼓。
咽唾爲醴泉。馬屎爲靈薪。老鼠爲芝藥。
此求道焉能得乎。昔秦皇漢武不獲輕身。使
徐福公孫遠冥雲波祈候通仙。影響無陳。夫
閑心祛欲則事與道隣。豈假驟渉之勞。咽唾
嗑齒者乎
  妄稱眞道*是二逆
夫質懋纁霞者。言神丹之功。開明淨智者。必
𦿆花之氣。雖保此爲眞。而未能無終。況復張
陵妄稱天師。既侮慢人鬼。即身受報。漢興平
末爲蟒蛇所噏。子衡奔尋無處。畏負清議之
報譏。乃假設權方。以表靈化之迹。生縻
足置石崔頂。謀事辦畢。剋期發之。到建安
元年遣使告曰。正月七日天師昇玄都。米民
山獠蟻集閾外。雲臺治民等稽首再拜言。伏
聞聖駕玄都。臣等長辭蔭接尸塵。方亨九幽
方夜衡入。久之乃出詭稱曰。吾旋駕辰華。爾
各還所治。淨心持行存師念道。衡便密抽遊
鵠。直衝虚空。民獠愚憃僉言登仙。販死
利生欺罔天地
  合氣釋罪是其三逆
夫滅情去欲則道心明眞。群斯班姓妄造黄
書。呪癩無端以伏輕誚咒曰。天道畢三五成日
明。出窈窈入冥冥。
氣入眞氣通神氣布道氣行姦邪。鬼賊皆消亡。視我者
盲聽我者聾。感有謀圖我者反糸其殃。我吉而彼凶。
至甲子詔爲醮録男女娉合尊卑
不別。呉陸修靜復勤行此
乃開命門抱眞人嬰兒。迴戲龍虎。作如此之
勢。用消災散禍。其可然乎。其可然乎。漢時儀
君行此爲道。魁魅亂俗被斥燉煌。後至孫恩
侠蕩滋甚。士女溷漫不異禽獸。夫色塵易
染愛結難消。況交氣丹田延命仙穴。肆兵過
玉門之禁。變態窮龍虎之勢。生無忠貞之節。
死有青庭之苦。誠願明天撿鏡。斯輩物我端
清莫負冥詔
  侠道作亂*是其四逆
眞宗難曉聲華易惑。縁累重淵嶽徳輕風
露。如黄巾等鳶望漢室。反易天明罪悉伏誅。
次有子魯復稱鬼道。神祇不佐爲野麋所突。
末後孫恩復稱紫道。不以民賤之輕。欲圖帝
貴之重。作雲響於幽竇。發妄想於空玄。水仙
惑物枉殺老稚。破國壞民。豈非兇逆。是以宋
武皇帝惟之慨然。乃龍飛千里虎歩三江。掩
撲群妖不勞浹辰。含識懷歡草木春光
  章書伐徳是其五逆
夫至化。餘塵不可誣蔽。詮諡靈魄務依明徳。
道無眞體妄逐妖空。輒言東行醉酒沒故。如
此頑贈寧非陋僻。又遷達七祖文意淺薄。乞
免擔沙石長作道鬼。夫聖智窮微有念斯照。
何煩祭酒横費紙墨。若必須辭訴然後判者。
始知道君無玄鑒之能。天曹無天明之照。三
官疲於謹案。伺吏勞於討捕。聞其奏章本擬
急疾。而戊辰之日上必不達。不達太上則生
民枉死。嗚呼哀哉。實爲五逆
  畏鬼帶符非法之極第一
夫眞心履順者妖忤革其氣。是以至聖高賢
無情於萬化。故能洞遊金石。臥宿煙霞。此純
誠感通。豈佩帶使然哉。其經辭致&MT02203;慢鬼弊
云。左佩太極章。右佩崑呉鐵。指日則停暉。
擬鬼千里血。若受黄書赤章言。即是靈
硠屐入靖不朝太上。至於使六甲神而跪拜
清厠如郭景純亦云仙
清度厄竟不免災
愚癡顛倒豈識儀
節。聞其著符。昔時軍標張角黄符子魯戴絳
盧悚紫標孫恩孤虚。並矯惑王師終滅人鬼
  制民課輸欺巧之極*第二
夫五斗米教出自天師。後生邪濁復立米民。
世人厭畏。是以子明杜恭倶因魔蟒。又塗炭
齋者。事起張魯。氏夷難化故制斯法乃驢
輾泥中。黄鹵泥面。擿頭懸&MT00091;。埏埴使熟。此
法指在邊陲不施華夏。至義熙初。有王公。其
次貪寶憚苦。竊省打拍。呉陸修靜甚知源僻。
猶埿揬額懸縻而已。癡僻之極。幸勿言道
  解廚墓門不仁之極*第三
夫開闉大施與物通美。左道餘氣乃*墓門解
廚。矜身奧食。懷吮班之態。昔張子魯漢中
解福。大集祭酒及諸鬼卒鬼卒鬼民鬼吏鬼道。
此是子魯輕於氐夷作
此名也。又天師係師嗣師及三女師。此是張魯自稱
美也。又道男官女官道父道母神君種民。此是合
氣之後贈物名也。又米民米姓都功祭酒此是荒時撫化名
也。又貧道三洞法師長安僧&T046334;作此名也。又先生道民仙
公王魅陵縣民王靈期作也。又道士蟻賊制酒米賊此是
世人之所目也。又法師都講侍經者是陸修靜傍佛依世
制此名也。又天公地公及稱臣妾太平之道五*斗
米道大道紫道鬼神師君此作賊時假威名也。又膠
東欒大拜五利將軍。雖有茅土而
無臣節。漢武之末不復稱之
酣進過常遂致醟逸。醜聲遐布遠達岷方。劉
璋教曰。夫靈仙養命。猶節松霞而厚身。嗜
味奚能尚道。子魯聞之憤恥。意深罰其掃
路。世傳道士後會擧標。以防斯難。兼制廚
命酒限三升。漢末已來謂爲制酒。至王靈期
削除釁目。先生道民並其賑錫。雖有五利之
貴。更爲妖物之名
  度厄苦生虚妄之極*第四
夫質危秋蔕命薄春冰。業風吹蕩蓬迴化境。
所以景公任於縁命。孫子記爲行尸。迷徒湫
學不識大方。至有疾病衰禍妄甚。妖祟之原
淵鬼鴝以爲災。渡危厄於遐川。&MT02204;釣星於懸
瘤。雪丹章於華山。乃蹙鬚眉貎謑詬。冥鬼
云。三官使者已送先歸逝者。故然空喪辭
貨。斯實祭酒頑巾糈之利。蠶食百姓公私並
損。致使火宅驚於至聖。歸歌動於人思矣
  夢中作罪頑癡之極*第五
夫天屬化始。乃識照爲原。棄捨身命草木非
數。然大地丘山莫非我故塵。滄川&T023788;漫皆是
我涙血。以此而觀誰非親友。或夢見先亡。輒
云變怪。夫人鬼雖別生滅固同。恩愛之情時
復影響。群邪無状不識逆順。召食鬼吏兵奏
章斷之。割截幽靈單心誰照。幸願未來勿尚
迷言。使天堂無輟食之思。冰河靜災念之

  輕作寒暑兇佞之極*第六
夫淵默心口者。萬行之眞徳。而塵界衆生率
無慈愛。虓兇邪佞符章競作。懸門帖戸以誑
愚俗。高賢有識未之安也。造黄神越章用持
殺鬼。又制赤章用持殺人。趣悦世情不計殃
罪。陰謀懷嫉經有舊准。死入鐵鉗大獄。生
出鴟鵙瘖唖。精骸惛朽。淪離永劫。誰知斯
乎。老鬼民輩道相不然。事之宜質。夫諫刺雖
苦。智者甘聞故略致言。幸試三思能拂迹改
圖。即與大化同風矣。良其不革。請俟明徳。備
照聲曲。以曉長夜。豈是今日弱辭所陳哉
  滅惑論     東莞劉記室勰
或造三破論者。義證庸近辭體鄙陋。雖至
理定於深識。而流言惑於淺情。委巷陋説誠
不足辯。又恐野聽將謂信然。聊擇其可採。
略標雅致
三破論云。道家之教妙在精思得一。而無死
入聖。佛家之化妙在三昧禪通無生可冀。詺
死爲泥洹。未見學死而不得死者也
滅惑論曰。二教眞僞煥然易辯。夫佛法
神道教*練形。形器必終礙於一垣之裏。神識
無窮再撫六合之外。明者資於無窮教以勝
慧。闇者戀其必終誑以飛仙。仙術極於餌
藥。慧業始於觀禪。禪練眞識故精妙而泥洹
冀。藥駐僞器故精思而翻騰無期。若迺棄
妙寶藏。遺智養身。據理尋之其僞可知。假使
形翻天際神闇鳶飛戻天。寧免爲鳥。夫泥
洹妙果道惟常住。學死之談豈*析理哉
三破論云。若言太子是教主。主不落髮而使
剃頭。主不棄妻使人斷種。實可笑哉。明
知佛教是滅惡之術也。伏聞。君子之徳身體
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滅惑論曰。太子棄妻落髮事顯於經。而反白
爲黒。不亦罔乎。夫佛家之孝所包蓋遠。理
由乎心無繋於髮。若愛髮棄心何取於孝。昔
泰伯虞仲斷髮文身。夫子兩稱至徳。中權以
俗内之賢。宜修世禮。斷髮讓國聖哲美談。況
般若之教業勝中權。菩提之果理妙克讓者
哉。理妙克讓故捨髮取道。業勝中權故棄迹
求心。准以兩賢無缺於孝。鑒以聖境夫何怪

第一破曰。入國而破國者。誑言説爲興造無
費。苦剋百姓使國空民窮。不助國生人減損。
見人不蠶而衣不田而食。國滅人絶由此爲
失。日用損費無纖毫之益。五災之害不復過
此。滅惑論曰。大乘圓極窮理盡妙故。明二諦
以遣有。辯三空以標無。四等弘其勝心。六度
振其苦業。誑言之訕豈傷日月。夫塔寺之興
闡揚靈教。功立一時而道被千載。昔禹會諸
侯玉帛萬國。至于戰伐存者七君。太始政
阜民戸殷盛。赤眉兵亂千里無煙。國滅人絶。
寧此之由。亥嬰之時石穀十萬。景武之世積
粟紅腐。非秦末多沙門而漢初無佛法也。驗
古准今。何損於政
第二破曰。入家而破家。使父子殊事兄弟異
法。遺棄二親孝道頓絶。憂娯各異歌哭不同。
骨血生讐服屬永棄。悖化犯順。無昊天之報。
五逆不孝不復過此
滅惑論曰。夫孝理至極道俗同貫。雖内外跡
殊而神用一揆。若命綴俗因本修教。於儒禮
棄道果。同弘孝於梵業。是以諮親出家。
法華明其義。聽而後學。維摩標其例。豈忘本
哉。有由然也。彼皆照悟神理鑒燭人世。過
駕於格言。逝川傷於上哲。故知瞑息盡
則無濟幽靈。學道拔親則冥苦永滅。審妙
感之無差。辯勝果之可必。所以輕重相權去
彼取此。若乃服制所施事由追遠。祀雖因心
抑亦沿世。昔三皇至治。堯舜所慕。死則衣
之以薪葬之中野。封樹不修。苴斬無紀。豈
可謂三皇教民棄於孝乎。爰及五帝服制煥
然。未聞堯舜執禮追責三皇。三皇無責何獨
疑佛。佛之無服理由拔苦。三皇廢喪事沿淳
樸。淳樸不疑而拔苦見尤。所謂朝三暮四而
喜怒交設者也。明知聖人之教觸感圓通。三
皇以淳樸無服。五帝以沿情制喪。釋迦拔苦
故棄俗反眞。檢迹異路而玄化同歸
第三破曰。入身而破身人生之體。一有毀傷
之疾。二有髡頭之苦。三有不孝之逆。四有絶
種之罪。五有生之體。從識唯學不孝。何故
言哉。誡令不跪父母。便競從之。兒先作沙彌。
其母後作阿尼。則跪其兒。不禮之教中國絶
之。何可得從
滅惑論曰。夫棲形禀識理定前業。入道居俗
事繋因果。是以釋迦出世化洽天人。御國統
家並證道跡。未聞世界普同出家。良由縁感
一故。名教有二。搢紳沙門所以殊也。但
始拔塵域。理由戒定。妻者愛累。髮者形飾。愛
累傷神形飾乖道。所以澄神滅愛修道棄飾。
理出常均教必翻俗。若乃不跪父母道尊故
也。父母禮之尊道故也。禮新冠見母其母拜
之。嘉其備徳故。屈尊禮卑也。介胃之士見
君不拜。重其秉武故尊不加也。緇弁輕冠本
無神道。介冑凶器非有至徳。然事應加恭則
以母拜子。勢宜停敬則臣不跪君。禮典世教
周孔所制。論其變通不由一軌。況佛道之尊
標出三界。神教妙本群致玄宗。以此加人實
尊冠冑。冠冑反禮古今不疑。佛道加敬將欲
何怪
三破論云。佛舊經本云。浮屠羅什改爲佛徒。
知其源惡故也。所以詺爲浮屠。胡人凶惡故。
老子云。化其始不欲傷其形。故髡其頭名爲
浮屠。況屠割也。至僧&T046334;後改爲佛圖。本舊經
云。喪門喪門由死滅之門。云其法無生之教。
名曰喪門。至羅什又改爲桑門。僧&T046334;又改爲
沙門。沙門由沙汰之法。不足可稱
滅惑論曰。漢明之世佛經始過。故漢譯言音
字未正。浮音似佛。桑音似沙。聲之誤也。以
圖爲屠字之誤也。羅什語通華戎。識兼音義。
改正三豕固其宜矣。五經世典學不因譯而
馬鄭注説音字互改。是以於穆不記謬師
資。於周頌允塞安安乖聖徳。於堯典至教
之深寧在兩字。得意忘言莊周所領。以文害
志孟軻所譏。不原大理唯字是求。宋人申束
豈復過此
三破論曰。有此三破之法。不施中國。本
西域。何言之哉。胡人無二剛強無禮。不異
禽獸。不信虚無。老子入關故作形像之教化
之。又云。胡人麁穬欲斷其惡種故。令男不
娶妻女不嫁。夫一國伏法自然滅盡
滅惑論曰。雙樹晦跡形像代興。固已理積無
始而道被無窮者也。按李叟出關。運當周
季。世閉賢隱故。往而忘歸。接輿避世猶滅其
迹。況適外域孰見其蹤。於是姦猾祭酒造化
胡之經。理拙辭鄙。廝隷所傳尋西胡怯弱北
狄凶熾。若老子滅惡棄徳用形。何愛凶狄而
反滅弱胡。遂令玁狁横行毒流萬世。豺狼當
路而狐狸是誅。淪湑爲酷覆載無聞。商鞅之
法未至此虐。伯陽之道豈其然哉。且未服則
設像無施。信順則拏戮可息。既服教矣。方加
極刑。一言失道衆僞可見。東野之語其如理

三破論云。蓋聞三皇五帝三王之徒。何以學
道並感應。而未聞佛教。爲是九皇忽之。爲是
佛教未出。若是佛教未出則爲邪僞不復云

滅惑論曰。神化變通教體匪一。靈應感會隱
現無際。若縁在妙化則菩薩弘其道。化在麁
縁則聖帝演其徳。夫聖帝菩薩隨感現應。殊
教合契未始非佛。固知三皇以來感滅而名
隱漢明之教縁應而像現矣。若迺三皇徳化
五帝仁教。此之謂道。似非太上羲農敷治。未
聞奏章。堯舜緝政寧肯畫符。湯武禁暴豈
當餌丹。五經典籍不齒天師。而求援聖帝。
豈不非哉
三破論云。道以氣爲宗名爲得一。尋中原人
士莫不奉道。今中國有奉佛者。必是羌胡之
種。若言非耶。何以奉佛
滅惑論曰。至道宗極理歸乎一。妙法眞境本
固無二。佛之至也。則空玄無形而萬象並應。
寂滅無心而玄智彌照。幽數潜會莫見其極。
冥功日用靡識其然。但言象既生假名。遂立
胡言。菩提漢語曰道。其顯跡也。則金容以
表聖。應俗也則王宮以現生。拔愚以四禪
爲始。進慧以十地爲階。總龍鬼而均誘。涵蠢
動而等慈。權教無方不以道俗乖應。妙化無
外豈以華戎阻情。是以一音演法殊譯。共解
一乘敷教異經。同歸經典。由權故孔釋教殊
而道契解同。由妙故*胡漢語隔而化通。但感
有精麁故。教分道俗。地有東西故國限内外。
其彌綸神化陶鑄群生無異也。用能振拔
六趣總攝大千。道惟至極法惟最尊。然至道
雖一岐路生迷。九十六種倶號爲道。聽名則
邪正莫辯。驗法則眞僞自分。案道家立法。厥
品有三。上標老子。次述神仙。下襲張陵。太上
爲宗尋柱史嘉遯。實惟大賢。著書論道貴在
無爲。理歸靜一化本虚柔。然而三世*不紀
慧業靡聞。斯迺導俗之良書。非出世之妙經
也。若乃神仙小道名爲五通。福極生天體盡
飛騰。神通而未免有漏。壽遠而不能無終。功
非餌藥徳沿業修。於是愚狡方士僞託遂滋。
張陵米賊述紀昇天。葛玄野竪著傳仙。公愚
斯惑矣。智可罔歟。今祖述李叟。則教失如
彼憲章神仙則體劣如此。上中爲妙猶不足
算。況効陵魯醮事章符。設教五斗。欲拯三界。
以蚊負山庸詎勝乎。標名大道而教甚於俗。
擧號太上而法窮下愚。何故知耶。貪壽忌
夭含識所同。故肉芝石華譎以翻騰。好色觸
情世所莫異。故黄書御女誑稱地仙。肌革盈
虚群生共愛。故寶惜涕唾以灌靈根。避災
苦病民之恒患。故斬縛魑魅以快愚情。憑威
恃武俗之舊風。故吏兵鉤騎以動淺心。至於
消災淫術厭勝姦方。理穢辭辱非可筆傳。事
泯庶故。比屋歸宗。是以張角李弘毒流
漢季。盧悚孫恩亂盈晋末。餘波所被寔蕃有
徒。爵非通侯而輕立民戸。瑞無虎竹而濫求
租税。糜費産業蠱惑士女。運屯則蝎國。世
平則蠹民傷政萌亂。豈與佛同。且夫涅槃大
品寧比玄上大清。金容妙相何羨鬼室空屋。
降伏天魔不慕幻邪之詐。淨修戒行豈同畢
券之醜。積弘誓於方寸。孰與藏官將於丹
田。響洪鍾於梵音。豈若鳴天鼓於脣齒。校以
形迹精麁已懸。覈以至理眞僞豈隱。若以麁
笑精以僞謗眞。是瞽對离朱曰我明也
  答道士假稱張融三破論十九
  釋僧順
云。泥洹是死。未見學死而得長生。此滅
種之化也
釋曰。夫生生之厚至於無生。則張毅單豹之
徒是其匹矣。是以儒家云。人莫不愛其死而
患其生。老氏云。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莊周亦
自病痛其一身。此三者聖達之流。叵以生爲
患。夫欲求無生莫若泥洹。泥洹者無爲之妙
稱。談其跡也則有王宮雙樹之文。語其實也
則有常住常樂之説。子方輪迴五道。何由聞
涅槃之要。或有三盲摸象。得象耳者。爭云象
簸箕。得象鼻者。爭云。象如舂杵。雖獲象
一方。終不全象之實。子説泥洹是死。眞摸
象之一盲矣
論云。太子不廢妻使人斷種
釋曰。夫聖實湛然。跡有表應。太子納妃於儲
貳者。蓋欲示人倫之道已足。遂能棄茲大寶。
忽彼恩愛耳。至如諸天夕降白驥飛城。十號
之理斯在。何妻子之可有哉。且世之孥孺爲
累最深。饑寒則生於盜賊。飽暖則發於驕奢。
是以癘婦夕産急求火照。唯恐似己復更
爲癘。凡夫之種若癘産焉。經云。一切衆生皆
有佛性。仰尋此旨則是佛種捨家從道棄癘。
就佛爲樂爲利。寧復是加子迷。於俗韻滯於
重惑。夢中之夢何當曉
論云。太子不剃頭使人落髮
釋曰。在家則有二親之愛。出家則有嚴師之
重。論其愛也。髮膚爲上。稱其嚴也剪落爲難。
所以就剃除而欽。若辭父母而長往者。蓋欲
去此煩惱。即彼無爲髮膚之戀。尚或可棄。外
物之徒有何可惜哉。不輕髮膚。何以尊道。不
辭天屬。何用嚴師。譬如喪服出紹大宗。則降
其本生。隆其所後。將使此子執人宗廟之重。
割其歸顧之情。還本政自一朞。非恩之薄所
後。頓申三年實義之厚。禮記云。出必降者
受我而厚其例矣。經云。諸天奉刀持髮。
上天不剃之談。是何言也。子但勇於穿鑿怯
於尋旨。相爲慨然
論云。子先出家母後作尼。則敬其子失禮之

釋曰。出家之人尊師重法棄俗從道。寧可一
概而求。且太子就學父王致敬。漢祖善嘉*命
之言。以太皇爲臣。魏之高貴敬齊王於私
室。晋之儲后臣厥父於公庭。引此而判則非
疑矣
論云。剃頭爲浮圖
釋曰。經云。浮圖者。聖瑞靈圖浮海而至。故云
浮圖也。呉中石佛泛海儵來。即其事矣。今
子毀圖像之圖。爲刑屠之屠。則泰伯端委而
治故無慚徳。仲雍剪髮文身從俗致化。遭子
今日必罹吠聲之尤事。有似而非非而似者。
外書以仲尼爲聖人。内經云。尼者。女也。或有
謂仲尼爲女子。子豈信之哉。猶如屠圖之相
類。亦何以殊
論云。喪門者。死滅之門也
釋曰。門者本也。明理之所出入。出入從本而
興焉。釋氏有不二法門。老子有衆妙之門。書
云。禍福無門。皆是會通之林藪。機妙之淵宅。
出家之人得其義矣。喪者滅也。滅塵之勞通
神之解。即喪門也。桑當爲乘字之誤耳。乘門。
者。即大乘門也。煩想既滅遇物斯乘故。先云
滅門。末云乘門焉。且八萬四千皆稱法門。奚
獨喪桑二門哉
論云。胡人不信虚無。老子入關故作形像之
化也
釋曰。原夫形像始立非爲教本之意。當由滅
度之後。係戀罔己栴檀香像。亦有明文。且仲
尼既卒。三千之徒永言興慕。以有若之貎。最
似夫子。坐之講堂之上。令其講演門徒諮
仰。與往日不殊。曾參勃然而言曰。子起。此非
子之座。推此而談思仰可知也。羅什法師生
外方。聰敏淵博。善談法相。繦負佛經流
布關輔。詮以眞俗二名。驗以境照雙寂。振無
爲之高風。激玄流於未悟。所謂遣之至於無
遣也。子謂。胡人不信虚無。誠非篤論。君子
自強理有優劣。不係形像。子以形像而語。
不亦攻乎異端
論云。剃頭本不求佛爲服凶胡。今中國人不
以正神自訓。而取頑胡之法
釋曰。夫六戎五狄四夷八蠻。不識王化。不聞
佛法者。譬如畜生事均八難。方今聖主隆三
五之治。闡一乘之法。天人同慶四海訢訢。蚑
喙息咸受其頼。喘蠕之蟲自云得所。子脱
不自思厝言云云。宜急緘其舌。亦何勞提耳
論云。沙門者。沙汰之謂也
釋曰。息心達源號曰沙門。此則練神濯穢反
流歸。潔即沙汰之謂也。子欲毀之。而義
美。眞可仰之彌高。鑚之彌堅者也
論云。入國破國
釋曰。夫聖必縁感無往非應。結繩以後民澆
俗薄。末代王教誕揚堯孔。至如妙法所沾。
固助俗爲化。不待刑戮而自淳。無假楚撻而
取正。石主師澄而興國。古王諮勃以隆道。
破國之文從何取説
論云。入家破家
釋曰。釋氏之訓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
柔。備有六睦之美。有何不善。而能破家。唯聞
末學道士有赤章呪咀。發擿陰私行壇被髮。
呼天引地不問親疏。規相厭殺。此即破家
之法矣
論云。入身破身
釋曰。夫身之爲累甚於桎梏。老氏以形骸爲
糞土。釋迦以三界爲火宅。出家之士。故宜去
菁華。棄名利。悟逆旅之難。常希寂滅之爲
樂。流俗之徒反此以求全。即所謂殺生者不
死。生生者不生也。近代有好名道士。自云。神
術過人剋期輕擧。白日登天曾未數丈。横墜
於地迫而察之。正大鳥之雙翼耳。眞所謂不
能奮飛者也。驗滅亡於即事不旋踵而受誅。
漢之張陵誣誷貢高。呼曰米賊。亦被夷剪。
入身破身。無乃角弓乎
論曰。歌哭不同者
釋曰。人哭亦哭。俗内之冥跡。臨喪能歌。方外
之坦情。原壤喪親登木而歌。孔子過而不非
者。此亦是名教之一方耳
論云。不朝宗者
釋曰。孔子云。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公侯。
儒者俗中之一物。尚能若此。況沙門者方外
之士乎。昔伯成子高子州支伯且希玄慕
道。以不近屑人事
論云。剃頭犯毀傷
釋曰。髮膚之解具於前答。聊更略而陳之。凡
言不敢毀傷者。正是防其非僻觸冒憲司。五
刑所加致有殘缺耳。今沙門者服膺聖師。遠
求十地。剃除鬚髮被服法衣。立身不乖揚名
得道。還度天屬。有何不可而入毀傷之義。守
文之徒未達文外之旨耳。輪扁尚不移術於
其兒。予何言哉
論云。出家者未見君子是避役
釋曰。噫唉。何子之難喩耶。左傳云。言者身之
文。莊周云。言不廣不足以明道。余欲無言其
可得乎。夫出家之士皆靈根宿固徳宇淵深。
湛乎斯照。確乎不拔者也。是以其神凝其心
道。超然遐想宇宙不能點。其胸懷澹爾無寄
塵垢。無能攪其方寸。割慈親之重恩。棄
房槞之歡愛。虚室生白守玄行禪。或投陀林
野委身餧獸。或靜節蔬餐精心無怠。將勤求
十力超登無上解脱。天羅銷散地網。兆百福
於未萌。濟蒼生於萬劫。斯實大丈夫之宏圖。
非吾子所得開關也。避役之談是何言歟。孔
願喙三尺者。雖言出於口。終不以長舌犯
人。則子之喙三丈矣。何多口之爲異傷人
之深哉
論云。三丁二出一何無縁者
釋曰。無縁即是縁無縁生。有縁即是縁有縁
起。何以知其然耶。世有闔門入道。故曰縁有
縁起。有生不識比丘者。故曰縁無縁生。十六
王子同日出家。隨父入道。是則縁之所牽。闔
損至。何其宜出二之有哉。無縁者。自就
無縁中求反諸己而已矣。子方永墜無間。遑
復論此。將不欲倒置干戈乎。若能反迷殊副
所望
論云。道家之教育徳成國者
釋曰。道有九十六種。佛爲最尊。梵志之徒蓋
是培塿爾。假使山川之神能出雲雨者。亦是
有國有家之所祀焉。其云育徳成國不無多
少。但廣濟無邊永拔塗炭。我金剛一聖巍
巍獨雄夫。太極剖判之初*也已自有佛。但于
時衆生因縁未動。故宜且昧名稱。何以言之。
推三皇以上何容。都無禮易則乾坤兩卦。履
豫二爻便當與天地倶生。雖曰倶生。而名不
倶出者。良由機感不發。施用未形。其理常
存其跡不著耳。中外二聖其揆一也。故
法行云。先遣三賢漸誘俗教。後以佛經革邪
從正。李老之門釋氏之偏裨矣。經云。處處自
説名字不同。或爲儒林之宗國師道士。或寂
寞無爲而作佛事。金口所説合若符契。何
爲東西跳梁不避高下耶。嗟乎外道籍我智
慧。資我神力。遂欲撓亂我經文。虔劉我教。訓
人之無良一至於此也
論云。道者氣
釋曰。夫道之名以理爲用。得其理也則於道
爲備。是故沙門號曰道人。陽平呼曰道士。釋
聖得道之宗。彭聃居道之未。得道宗者不待
言道。而道自顯。居道之末者常稱道而道不
足。譬如仲尼博學不以一事成名。游夏之徒
全以四科見目。莊周有云。生者氣也。聚而爲
生散而爲死。就如子言道若是氣。便當有聚
有散有生有死。則子之道是生滅法。非常住
也。嘗聞子道又有合氣之事。願子勿言此眞
辱矣。莊子又云。道在屎溺。此屎尿之道得
非吾子合氣之道乎
弘明集卷第八











弘明集卷第九
  梁*楊都建初寺釋僧祐*律師撰
  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義記并呉興沈
績作序注
蕭琛難范縝神滅論
曹思文難范縝神滅論并二啓
詔答
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義記呉興沈績
作序注
夫神道冥默。宣尼固已絶言。心數理妙。柱史
又所未説。聖非智不周近情難用語遠故也。
是以先代玄儒談遺宿業。後世通辯亦論滯
來身。非夫天下之極慮。何得而詳焉。故惑者
聞識神不斷。而全謂之常。聞心念不常而全
謂之斷。云斷則迷其性常。云常則惑其用斷。
其用斷惑。因用疑本謂在本可滅。因本
疑用謂在用弗移。莫能精求。互起偏執。乃使
天然覺性自沒。浮談
主禀以玄符御茲大寶覺。先天垂則觀民
設化。將恐支離詭辯搆義横流。微敍繁絲伊
誰能振。釋教遺文其將喪矣。是以著斯雅論。
以弘至典績。早念身空栖心内教。毎餐法音
用忘寢食。而闇情難曉觸理多疑。至於佛性
大義頓迷心路。既天詰遠流預同撫覿。萬
夜獲開千昏永曙。分除之疑朗然倶徹。竊惟
事與理亨無物不識。用隨道合奚心不辯。故
行雲徘徊猶感美音之和。游魚踴躍尚賞清
絲之韻。況以入神之妙發自天衷。此臣所以
舞之蹈之而不能自己者也。敢以膚受謹爲
注釋。豈伊錐管用窮天奧。庶幾固惑所以釋
焉。夫渉行本乎立信臣績曰。夫愚心闇必發大
明。明不欻起。起必由行。
不自修。修必由信。信者憑師仗理無違之心也。
故五根以一信爲本。四信以不違爲宗。宗信既立。
萬善自行。行善
造果。謂之行也
信立由乎正解臣績曰。夫邪正不
辯將何取信。故立
信之本
乎正解
解正則外邪莫擾臣績曰。一心
萬邪滅矣。是
知内懷正見
則外邪莫
信立則内識無疑臣績曰識者心也故
成實論云心意識體
一而異名心既
信矣將何疑乎
然信解所依其宗有在臣績曰。依
者憑也。夫
安心有本則枝行自從。
有本之言顯乎下
何者源神明以不斷爲
精。精神必歸妙果臣績曰。神而有盡寧謂神乎。故
經云吾見死者形壞體化而神不
滅。隨行善惡。禍福自追。此即不滅斷之義也。若
化同草木則豈精乎。以其不斷故終歸妙極。憑心此
地則觸理皆明。明於衆理何
行不成。信解之宗此之謂也
妙果體極。常住精神
不免無常臣績曰。妙果明理已足。所以體唯極
常精神。渉行未滿故之不免遷變
常者。前滅後生刹那不住者也臣績曰。刹那是天
竺國音。迅速之極
名也。生而即滅寧有住乎。故淨
名歎曰。比丘即時生老滅矣
若心用心於攀縁
前識必異後者。斯則與境倶往。誰成佛乎
臣績曰。夫心隨境動是其外用。後雖續前終非實論故
知神識之性湛然不移。湛然不移故終歸於妙果
經云心爲正因終成佛果臣績曰略語佛因其義有
二。一曰縁因。二曰正
因。縁者萬善是也。正者神識是也。萬善有助發之功故
曰縁因神識是其正本。故曰正因。既云終成佛果斯驗
不斷
明矣
又言。若無明轉則變成明。案此經意理
如可求。何者夫心爲用本。本一而用殊。殊
用自有興廢。一本之性不移臣績曰陶汰塵穢本
識則明明闇相易謂
之變也。若前去後
來非之謂
一本者。即無明神明也臣績
曰。
神明本闇即。故
以無明爲因
尋無明之稱非太虚之目。土石
無情豈無明之謂臣績曰。夫別了善惡匪心不知。
明審是非。匪情莫識。太虚無情
故。不明愚智。土石無心寧辯解惑。故知解惑
存乎有心愚智在乎有識既謂無明則義在矣
知識慮應明體不免惑。惑慮不知故曰無明
臣績曰。明爲本性。所以應明識染外塵故内不免
惑惑而不了乃謂無明。因斯致稱。豈旨空也哉
而無
明體上有生有滅。生滅是其異用。無明心義
不改臣績曰。既有其體便有其用。語用非
體。論體非用。用有興廢。體無生
將恐見其
用異。便謂心隨境滅臣績曰惑者迷其體用故不
斷猜。何者夫體之與用不
離不即離體無用。故云。不離用義非體。故云。不
即見其不離而迷其不即迷其不即。便謂心隨境滅*也
故繼無明。名下加以住地之目。此顯無明即
是神明。神明性不遷也臣績曰。無明係以住地。
蓋是斥其迷識。而抱惑
之徒未
喩也
何以知然。如前心作無間重惡。後識
起非想妙善。善惡之理大懸。而前後相去甚
迥。斯用果無一本安得如此相續臣績曰。不有
一本則用無
所依。而惑者見其類續爲一。
故擧大善斥其相續之迷*也
是知前惡自滅
惑識不移。後善雖生闇心莫改臣績曰。未嘗以
善惡生滅虧其本
故經言。若與煩惱諸結倶者。名爲無明。若
與一切善法倶者。名之爲明。豈非心識性一
隨縁異乎臣績曰。若善惡互起豈謂倶乎。而恒對
其言而常迷其旨。故擧此要文以曉群惑
*也故知生滅遷變酬於往因。善惡交謝生乎
現境臣績曰。生滅因於本業非現境使之
然。善惡生於今境非本業令其
而心爲
其本。未曾異矣臣績曰。雖復用由
不同。其體莫異*也
以其用本不
斷故。成佛之理皎然。隨境遷謝故。生死可盡
明矣臣績曰。成佛皎然扶其本也。生死可盡由其用
也。若用而無本則滅而不成。若本而無用則成
無所
滅矣
  難神滅論       蕭琛
内兄范子眞著神滅論。以明無佛。自謂辯摧
衆口日服千人。予意猶有惑焉。聊欲薄其稽
疑。詢其未悟。論至今所持者形神。所訟者精





理。若乃春秋孝享爲之宗廟。則以爲聖人神
道設教立禮防愚。杜伯關弓伯有被介。復謂
天地之間自有怪物。非人死爲鬼。如此便不
得。詰以詩書校以往事。唯可於形神之中。
*辯其離合。脱形神一體存滅罔異。則范子
奮揚蹈厲金湯邈然。如靈質分途興毀區別。
則予剋敵得俊。能事畢矣。又予雖明有佛而
體佛不與俗同爾。兼陳本意係之論左焉
  神滅論問答者論本客主之
辭也難者今之所
問曰。子云神滅。何以知其滅
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
形謝則神滅也
問曰。形者。無知之稱。神者。有知之名。知與
無知即事有異。神之與形理不容。一形神相
即非所聞也
答曰。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是則形稱
其質。神言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
難曰。今論形神合體則應有不離之證。而直
云神即形形即神。形之與神不得相異。此
而無徴有乖篤喩矣。子今據夢以驗形神不
得共體。當人寢時其形是無知之物。而有見
焉。此神遊之所接也。神不孤立必憑形器。猶
人不露處須有居室。但形器是穢闇之質。居
室是蔽塞之地。神反形内則其識微惛惛。故
以見爲夢。人歸室中則其神暫壅壅。故以明
爲昧。夫人或夢上騰玄虚遠適萬里。若非神
行便是形往耶。形既不往神又不離。復焉
得如此。若謂是想所見者。及其安寐身似僵
木氣。若寒灰呼之不聞。撫之無覺即云神與
形均則是表裏倶倦。既不外接聲音。寧能内
興思想。此即形靜神馳斷可知矣。又疑凡所
夢者。或反中詭遇趙簡子。夢童子裸歌可呉入鄒。
晋小臣夢負公登天而負公出諸
厠是
或理所不容呂齮。夢射月中之。呉后。
夢腸出繞閶門之類是
或先覺未兆呂姜夢天。名其子曰虞。曹人
夢衆君子謀欲士*曹之類
假借象類茂禾失爲秩。王濬夢
三刀爲州之類是也
或即事所無
夢舟。越人夢
騎之類是也
或乍驗乍否殷宗夢得傳説。漢文夢獲
鄧通驗也。否事衆多不復
具載
*也
此皆神化茫眇幽明不。測易以約通難
用理。檢不許以神遊必宜求諸形。内恐塊爾
潜靈外絶覲。覿雖復扶以六夢濟以想因。理
亦不得然也
問曰。神故非質。形故非用。不得爲異其義安

答曰。名殊而體一也
問曰。名既已殊。體何得一
答曰。神之於質猶利之於刀。形之於用猶
刀之於利。利之名非刀也。刀之名非利也。
然而捨利無刃捨刀無利。未聞刀沒而利存。
豈容形亡而神在也
難曰。夫刀之有利砥礪之功。故能水截蛟
螭。陸斷兕虎。若窮利盡用必摧其鋒鍔。化成
鈍刃。如此則利滅而刀存。即是神亡而形
在。何云捨利無刃。名殊而體一耶。刀利既
不倶滅。形神則不共亡。雖能近取於譬理實
乖矣
問曰。刀之與利或如來説形之與神其義不
然。何以言之。木之質無知也。人之質有知也。
人既有如木之質。而有異木之知。豈非木有
其一人有其二耶
答曰。異哉言乎。人若有如木之質以爲形。又
有異木之知以爲神。則可如來論也。今人之
質質有知也。木之質質無知也。人之質非木
質也。木之質非人質也。安在有如木之質。
而復有異木之知
問曰。人之質所以異木質者。以其有知耳。人
而無知與木何異
答曰。人無無知之質。猶木無有知之形
問曰。死者之形骸豈非無知之質耶
答曰。是無知之質也
問曰。若然者人果有如木之質。而有異木之
知矣
答曰。死者有如木之質。而無異木之知。生者
有異木之知。而無如木之質
問曰。死者之骨骸非生者之形骸耶
答曰。生形之非死形。死形之非生形。區已革
矣。安有生人之形骸。而有死人之骨骸哉
問曰。若生者之形骸非死者之骨骸。死者之
骨骸則應不由生者之形骸。不由生者之形
骸。則此骨骸從何而至
答曰。是生者之形骸變爲死者之骨骸也
問曰。生者之形骸雖變爲死者之骨骸。豈不
因生而有死。則知死體猶生體也
答曰。如因榮木變爲枯木。枯木之質寧是榮
木之體
問曰。榮體變爲枯體。枯體即是榮體。如絲體
變爲縷體。縷體即是絲體。有何咎焉
答曰。若枯即是榮。榮即是枯。則應榮時
零枯時結實。又榮木不應變爲枯木。以榮即
是枯故。枯無所復變也。又榮枯是一何不先
枯後榮。要先榮後枯何耶。絲縷同時不得爲

問曰。生形之謝便應豁然都盡。何故方受死
形綿歴未已
答曰。生滅之體要有其次故也。欻而生
者。必*欻而滅。漸而生者。必漸而滅。*欻而生
者。飄驟是也。漸而生者。動植是也。有欻有漸
物之理也
難曰。論云。人之質有知也。木之質無知也。豈
不以人識涼燠知痛癢。養之則生。傷之則死
耶。夫木亦然矣。當春則榮。在秋則悴。樹之
必生拔之必死。何謂無知。今人之質猶如木
也。神留則形立。神去則形廢。立也即是榮木。
廢也即是枯木。子何以*辯。此非神知而謂質
有知乎。凡萬有皆以神知無以質知者也。但
草木昆蟲之性。裁覺榮悴生死。生民之識則
通安危利害。何謂非有如木之質以爲形。又
有異木之知以爲神耶。此則形神有二居可
別也。但木禀陰陽之偏風。人含一靈之精
照。其識或同。其神則異矣。骨骸形骸之論
死生授受之説。義既前定。事又不經。安用曲
*辯哉
問曰。形即神者手等亦是神耶
答曰。皆是神分
問曰。若皆是神分神應能慮。手等亦應能慮

答曰。手等有痛癢之知。而無是非之慮
問曰。知之與慮爲一爲異
答曰。知即是慮。淺則爲知。深則爲慮
問曰。若爾應有二慮。慮既有二。神有二乎
答曰。人體唯一。神何得二
問曰。若不得二安有痛癢之知而復有是非
之慮
答曰。如手足雖異總爲一人。是非痛癢雖復
有異。亦總爲一神矣
問曰。是非之慮不關手足。當關何也
答曰。是非之慮心器所主
問曰。心器是五藏之心非耶
答曰。是也
問曰。五*藏有何殊別。而心獨有是非之慮
答曰。七竅亦復何殊。而司用不均何也
問曰。慮思無方。何以知是心器所主
答曰。心病則思乖。是以知心爲慮本
問曰。何知不寄在眼等分中耶
答曰。若慮可寄於眼分。眼何故不寄於耳分
*也
問曰。慮體無本故可寄之於眼分。眼自有本。
不假寄於他分
答曰。眼何故有本而慮無本。苟無本於我形。
而可遍寄於異地。亦可張甲之情。寄王乙之
躯。李丙之性。託趙丁之體。然乎哉。不然也」
難曰。論云。形神不殊手等皆是神分。此則神
以形爲體。體全即神全。體傷即佛缺矣。神者
何。識慮也。今人或斷手足殘肌膚。而智思不
亂。猶孫臏刖趾兵略愈明。盧浮解腕儒道方
謐。此神與形離。形傷神不害之切證也。但神
任智以役物。託器以通照。視聽香味各有所
憑。而思識歸乎心器。譬如人之有宅東閣延
賢。南軒引景。北牖招風。西櫺映月。主人端
居中霤以收四事之用焉。若如來論口鼻耳
目各有神分。一目病即視神毀。二目應倶盲
矣。一耳疾即聽神傷。兩耳倶應聾矣。今則
不然。是知神以爲器非以爲體也
又云。心爲慮本慮不可寄之他分。若在於口
眼耳鼻。斯論然也。若在於他心則不然矣。耳
鼻雖共此體。不可以相雜。以其所司不同器。
器用各異也。他心雖在彼形而可得相渉。以
其神理均妙識慮齊功也。故書稱。啓爾心沃
朕心。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齊桓師管仲
之謀。漢祖用張良之策。是皆本之於我形。寄
之於他分。何云張甲之情不可託王乙之躯。
李丙之性勿得寄趙丁之體乎
問曰。聖人之形猶凡人之形。而有凡聖之殊。
故知形神異矣
答曰。不然。金之精者能照。穢者不能照。能照
之精金寧有不照之穢質。又豈有聖人之神。
而寄凡人之器。亦無凡人之神。而託聖人之
體。是以八彩重瞳勛華之容。龍顏馬口軒
之状。此形表之異也。比干之心七竅並列。伯
約之膽其大如拳。此心器之殊也。是以聖人
區分毎異常品。非唯道革群生。乃亦形超
萬有。凡聖均體所未敢安
問曰。子云。聖人之形必異於凡。敢問。陽貨
仲尼。項籍似帝舜。舜項孔陽智革形同。
其故何耶
答曰。玟似玉而非玉。鶋類鳳而非鳳。物
有之。人故宜爾。項陽貎似而非實。以心器
不均雖貎無益也
問曰。凡聖之殊形器不一可也。聖人員極理
無有二且殊姿。陽文異状神不係色。於
此益明
答曰。聖與聖同。同於聖器而器不必同也。猶
馬殊毛而齊逸。玉異色而均美。是以晋棘楚
和等價連城。驎騮盜驪倶致千里
問曰。形神不二既聞之矣。形謝神滅理固宜
然。敢問。經云。爲之宗廟以鬼饗之。何謂也
答曰。聖人之教然也。所以從孝子之心。而厲
婾薄之意。神而明之。此之謂矣
問曰。伯有被甲彭生豕見。墳素著其事。寧是
設教而已耶
答曰。妖怪茫茫或存或亡理死者衆不皆爲
鬼。彭生伯有何獨能然。乍人乍豕。未必齊鄭
之公子也
問曰。易稱故知鬼神之情状與天地相似而
不違。又曰。載鬼一車其義云何
答曰。有禽焉有獸焉。飛走之別也。有人焉有
鬼焉。幽明之別也。人滅而爲鬼。鬼滅而爲人。
則吾未知也
難曰。論云。豈有聖人之神。而寄凡人之器。亦
無凡人之神。而託聖人之體。今陽貨類仲尼。
項籍似帝舜。即是凡人之神託聖人之體也。
玟玉鶋鳳不得爲喩。今玟自名玟玉實名玉。
鶋號鶢鶋鳳曰神鳳。名既殊稱貎亦爽實。今
舜重瞳子。項羽亦重瞳子。非有玟玉二名。唯
覩重瞳相類。又有女媧蛇躯。皐陶馬口。
直聖神入於凡器。遂乃託乎蟲畜之體。此
形神殊別明闇不同。茲益昭顯也。若形神爲
一理絶前因者。則聖應誕聖。賢必産賢。勇
怯愚智悉類其本。即形神之所陶甄。一氣之
所孕育。不得有堯睿朱嚚瞍頑舜聖矣。論又
云。聖同聖氣而器不必同。猶馬殊毛而齊
逸。今毛復是逸器耶。馬有同毛色而異駑駿
者如此。則毛非逸相。由體無聖器矣。人形骸
無凡聖之別。而有貞脆之異。故遐靈栖於遠
質。促神寓乎近體。則唯斯而已耳。向所云
聖人之體旨。直語丘舜之形。不言器有聖
智。非矛盾之説。勿近於此
問曰。知此神滅有何利用
答曰。浮屠害政桑門蠹俗風驚霧起馳蕩
休。吾哀其弊思拯其溺。夫竭財以赴僧。破
産以趨佛。而不恤親戚不憐窮匱者何耶。良
由厚我之情深濟物之意淺。是以圭撮渉於
貧友。吝情動於顏色。千鍾委於富僧歡懷暢
於容髮。豈不以僧有多稌之期。友無遺秉之
報。務施不關周急。立徳必於在己。惑以茫
昧之言。懼以阿鼻之苦。誘以虚誕之詞。欣
以兜率之樂。故棄縫掖襲横衣。廢俎豆列瓶
鉢。家家棄其親愛。人人絶其嗣續。至使兵挫
於行間。吏空於官府。粟罄於惰游。貨殫於土
木。所以姦宄佛勝頌聲尚權。惟此之故也。其
流莫已其病無垠。若知陶甄禀於自然。森羅
均於獨化。忽焉自有恍爾而無。來也不御。
去也不追。乘夫天理各安其性。小人甘其壟
畝。君子保其恬素。耕而食。食不可窮也。蠶以
衣。衣不可盡也。下有餘以奉其上。上無爲以
待其下。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爲己可以
爲人。可以匡國可以覇君用此道也
難曰。佛之有無寄於神理存滅。既有往論。且
欲略言。今指*辯其損益語其利害。以弼夫子
過正之談。子云。釋氏蠹俗傷化費貨損役。
或者爲之。非佛之尤也。佛之立教本以好生
惡殺修善務施。好生非正欲繁育鳥獸。以人
靈爲重。惡殺豈可得緩宥逋逃。以哀矜斷
察。修善不必瞻丈六之形。以忠信爲上。務
施不苟使殫財土木。以周*急爲美。若絶嗣
續則必法種不傳。如並起浮圖。又亦種殖無
地。凡且猶知之。況我慈氏寧樂爾乎。今守株
桑門迷瞀俗士。見寒者不施之短褐。遇
者不錫以糠豆。而競聚無識之僧。爭造衆多
之佛。親戚棄而不眄。祭祀廢而*不修。良繒
碎於刹上。丹金縻于塔下。而謂爲福田期以
報業。此並體佛未深解法不妙。雖呼佛爲佛。
豈曉歸佛之旨。號僧爲僧寧達依僧之意。此
亦神不降福。予無取焉。夫六家之術各有流
弊。儒失於僻。墨失於蔽。法失於峻。名失於
詐。咸由祖述者。失其傳以致泥溺。今子不
以僻蔽誅孔墨峻*詐責韓鄧。而獨罪我如
來貶茲正覺。是忿風濤而毀舟楫也。今逆悖
之人無頼之子。上罔君親下虚儔類。或不忌
明憲而乍懼幽司。憚閻羅之猛畏牛頭之酷。
遂悔其穢惡。化而遷善。此之益也。又罪福
之理。不應殊於世教背乎人情。若有事君以
忠。奉親唯孝。與朋友信。如斯人者猶以一眚
掩徳蔑而棄之。裁犯蟲魚陷于地獄。斯必不
然矣。夫忠莫踰於伊尹。孝莫尚乎曾參。
公宰一畜以膳湯。曾子烹隻禽以養點。而皆
同趨炎&T055114;倶赴鋒樹。是則大功沒於小過。奉
上反於惠下。昔彌子矯駕猶以義弘免戮。嗚
呼曾謂靈匠不如衞君乎。故知此爲忍人之
防。而非仁人之誡也。若能監彼流宕釁不在
佛。觀此禍福悟教開誘。思息末以尊本。不
拔本以極末。念忘我以弘法。不後法以利
我。則雖曰未佛。吾必謂之佛矣
  難范中書神滅論曹思
 難神滅第一并啓
詔答
范答第一 重難神滅第二重啓
詔答
  難范中書神滅論    曹思文
論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
形謝則神滅也
難曰。形非即神也。神非即形也。是合而爲用
者也。而合非即矣。生則合而爲用。死則形留
而神逝也。何以言之。昔者趙簡子疾五日不
知人。秦穆公七日乃寤。並神遊於帝所。帝
賜之鈞天廣樂。此其形留而神遊者乎。若如
論言形滅則神滅者。斯形之與神。應如影響
之必倶也。然形既病焉則神亦病也。何以形
不知人神獨遊帝。而欣歡於鈞天廣樂乎。斯
其寐也魂交故。神遊於胡蝶。即形與神分
也。其覺也形開。遽遽然周也。即形與神合
也。神之與形有分有合。合則共爲一體。分
則形亡而神逝也。是以延陵喪子而言曰。
骨肉歸復于土。而魂氣無不之也。斯即形
而神不止也。然經史明證灼灼也。如此寧是
形止而神滅者
論曰。問者曰。經云。爲之宗廟以鬼饗之。通
云。非有鬼也。斯是聖人之教然也。所以達孝
子之心。而厲婾薄之意也
難曰。今論所云皆情言也。而非聖旨。請擧經
記以證聖人之教。孝經云。昔者周公郊祀后
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若形
神倶滅。復誰配天乎。復誰配帝乎。且無
而爲有臣。宣尼云。天可欺乎。今稷無神矣。
而以稷配斯是周旦其欺天乎。果其無稷也。
而空以配天者。*即其欺天矣。又其欺人也。
斯是人之教。教以欺妄也。設欺妄以立教
者。復何達孝子之心。厲*婾薄之意哉。原尋
論旨。以無鬼爲義。試重詰之曰。孔子菜羹
苽祭祀其祖禰也。禮云。樂以迎來哀以送
往。神既無矣迎何所迎。神既無矣送何所送。
迎來而樂。斯假欣於孔貎。途往而哀。又虚涙
於丘體。斯則夫子之祭祀也。欺僞滿於方
寸虚假盈於廟堂。聖人之教其若是乎。而云
聖人之教然也何哉
思文啓。竊見范縝神滅論。自爲賓主。遂有三
十餘條。思文不惟闇蔽聊難論大旨二條而
已。庶欲以傾其根本。謹冐上聞。但思文情
用淺匱。懼不能徴折詭經。仰黷天煦伏追
震悸。謹啓
所難二條。當別詳覽也 右詔
  答曹録事難神滅論
難曰。形非即神也。神非即形也。是合而爲
用者也。而合非即也
答曰。若合而爲用者。明不合則無用。如蛩
巨相資廢一則不可。此乃是滅神之精據。而
非存神之雅決。子意本欲請戰。而定爲我援
兵耶
難曰。昔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秦穆公七日
乃寤。並神遊於帝所。帝賜之鈞天廣樂。此形
留而神逝者乎
答曰。趙簡子之上賓秦穆之上遊帝。既云耳
聽鈞天。居然口嘗百味。亦可身安廣厦。目悦
玄黄。或復披文繍之衣。控如龍之轡。故知神
之須待既不殊人。四肢七竅毎與形等。隻翼
不可以適遠。故不比不飛。神無所闕。何故
憑形以自立
難曰。若如論旨形滅。即神滅者。斯形之與
神應。如影之必倶也。然形既病焉。則神亦
病也。何以形不知人。神獨遊帝。答曰。若如
來意便是形病而神不病也。今傷之則病是
形痛而神不痛也。惱之則憂是形憂而神不
憂也。憂慮痛形已得之如此。何用勞神於無
事耶曹以爲生則合而爲用則*病廢同也。死
則形留而神遊。則故遊帝與形不
難曰。其寐也魂交故。神遊於胡蝶。即形與神
分也。其覺也形開*遽遽然周也。即形與神合

答曰。此難可謂窮辯。未可謂窮理也。子謂神




遊胡蝶是眞作飛蟲耶。若然者或夢爲牛則
負人轅輈。或夢爲馬則入人跨下。明旦應有
死牛死馬。而無其物何*耶。又腸繞*昌門此
人即死。豈有遺其肝肺而可以生哉。又日月
麗天廣輪千里。無容下從返婦近入懷袖。夢
幻虚假無有自來矣。一旦實之良足偉也。明
結想霄坐周天海。神昏於内妄見異物。豈莊
生實亂南園。趙簡眞登閶闔。郢外弟蕭琛亦
以夢爲文句甚悉。想孰取視也
難曰。延陵*喪子而言曰。骨肉歸于上。而
魂氣無不之也。斯即形止而神不止也
答曰。人之生也。資氣於天禀形於地。是以形
銷於下。氣滅於上。氣滅於上。故言無不之。無
不之者。不測之辭耳。豈必其神興知耶
難曰。今論所云皆情言也。而非聖旨。請擧經
記以證聖人之教。孝經云。昔者周公郊祀后
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若形
神倶滅誰配天乎。復誰配帝乎
答曰。若均是聖達本自無教。教之所設實在
黔首。黔首之情常貴生而賤死。死而有靈則
長畏敬之心。死而無知則生慢易之意。聖人
知其若此。故廟祧壇墠以篤其誠心。肆筵授
几以全其罔己。尊祖以窮郊天之敬。嚴父以
天明堂之享。且忠信之寄心有地強梁
之子茲焉是懼。所以聲教*煦於上風俗淳于
下。周此道也。故經云。爲之宗廟以鬼享之。
言用鬼神之道。致茲孝享也。春秋祭祀以時
思之。明厲其追遠。不可朝死夕亡也。子貢問
死而有知。仲尼云。吾欲言死而有知。則孝子
輕生以殉死。吾欲言死而無知。則不孝之子
棄而不葬。子路問事鬼神。夫子云。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適言以鬼享之。何故不許其事耶。
死而有知輕生以殉是也。何故不明言其有。
而作此悠漫以答耶。研求其義死而無知。亦
已審矣。宗廟郊社皆聖人之教迹。彝倫之道。
不可得而廢耳
難曰。且無臣而爲有臣。宣尼云。天可欺乎。今
稷無神矣。而以稷配斯。是周旦其欺天乎。既
其欺天。又其欺人。斯是聖人之教以欺妄。
欺妄以教。何達孝子之心。厲*婾薄之意哉」
答曰。夫聖人者顯仁藏用窮神盡變。故曰聖
達節而賢守節也。寧可求之蹄筌局以言教。
夫欺者。謂傷化敗俗導人非道耳。苟可以安
上治民移風易俗。三光明於上。黔黎悦於下。
何欺妄之有乎。請問。湯放桀武伐紂。是
君非耶。而孟子云。聞誅獨夫紂。未聞殺君也。
子不責聖人放殺之迹。而勤勤於郊稷之妄
乎。郊丘明堂乃是儒家之淵府也。而非形神
之滯義。當如此何耶
難曰。樂以迎來哀以送往。云云
答曰。此義未通而自釋。不復費辭於無用。禮
記有斯言多矣。近寫此條小恨未周
思文啓。始得范縝答神滅論。猶執先迷。思
文試料其理致。衝其四證。謹冐奏聞。但思文
情識愚淺。無以折其鋒鋭。仰塵
聖鑒伏追震悚。謹啓
具一二縝既背經以起義。乖理以致談。滅聖
難以聖責。乖理難以理詰。如此則言語之論
略成可息  *右詔*答
  重難范中書神滅
論曰。若合而爲用者明。不合則無用。如蛩巨
之相資廢一則不可。此乃是滅神之精據。而
非存神之雅決。子意本欲請戰。而定爲我援
兵也。論又云。形之於神猶*刀之於利。未聞
*刀沒而利存。豈形止而神在。又申延陵之
言。即形消於下神滅於上。故云無之也。又
云。以稷配天非欺天也。猶湯放武伐非殺君
也。子不責聖人放殺之迹。而勤勤於郊稷之
妄耶。難曰。蛩蛩巨虚是合用之證耳。而非
形滅即神滅之據也。何以言之。蛩非*虚也
*虚非蛩也。今滅蛩蛩而駏驉不死。斬駏驉而
蛩蛩不亡。非相即也。今引此以爲形神倶滅
之精據。又爲救兵之良援。斯倒戈授人而欲
求長存也。悲夫。斯*即形滅而神不滅之證一
也。論云。形之與神猶*刀之於利。未聞*刀沒
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雅論據形神之倶
滅。唯此一證而已。愚有惑焉。何者。神之與形
是二物之合用。即論所引蛩巨相資也。是
今*刀之於利是一物之兩名耳。然一物兩名
者。故捨*刀則無利也。二物之合用者。故形
亡則神逝也。今引一物之二名。徴二物之合
用。斯差若毫釐者何千里之遠也。斯又是形
滅而神不滅之證二也。又申延陵之言曰。即
是形消於下神滅於上。論云。形神是一體之
相即。即今形滅於此。即應神滅於形中。何
得云形消於下。神滅於上。而云無不之乎。斯
又是形滅而神不滅之證三也。又云。以稷配
天非欺天也。猶湯放桀武伐紂非殺君也。即
是權假以除惡乎。然唐虞之君無放伐之患
矣。若乃運非太平世値三季權假立教以救
一時。故權稷以配天假父以配帝。則可也。
然有虞氏之王天下也。禘黄而郊嚳。祖顓而
宗堯。既淳風未殄。時非權假而今欺天罔帝
也何乎。引證若斯。斯又是形滅而神不滅之
證四也。斯四證既立而根本自傾。餘枝葉庶
不待風而靡也
論曰。樂以迎來哀以送往。此義不假通而自
釋。不復費於無用。禮記有言多矣。又云。
言欺者。謂傷化敗俗耳。苟可以安上治民。復
何欺妄之有乎
難曰。前難云。迎來而樂。是假欣於孔貎。送往
而哀。又虚涙於丘體。斯實鄙難之雲梯。弱義
之鋒的。在此言也。而答者曾不惠解。唯云
不假通而自釋。請重之曰。依如論旨既已許
孔是假欣而虚涙也。又許稷之配天。是指無
以爲有也。宣尼云。亡而爲有虚而爲盈。
象之所不占。而格言之所攸棄。用此風以扇
也。何得不傷。茲俗於何不敗。而云可以安
上治民也。慈化何哉。論云。已通而昧者未
悟。聊重往諮側聞提耳
弘明集卷第九







弘明集卷第十
  梁*楊都建初寺釋僧祐*律師撰
  大梁皇帝勅答臣下神滅論
莊嚴寺法雲法師與公王朝貴書并公王
朝貴答
  大梁皇帝勅答臣下神滅
位現致論要當有體。欲談無佛應設賓主。標
其宗旨辯其短長。來就佛理以屈佛理。則有
佛之義既躓。神滅之論自行。豈有不求他意。
妄作異端。運其隔心鼓其騰口。虚畫瘡疣空
致詆呵。篤時之蟲驚疑於往來。滯甃之蛙河
漢於遠大。其故何也。淪蒙怠而爭一息。抱
孤陋而守井幹。豈知天地之長久溟海之壯
闊。孟軻有云。人之所知不如人之所不知。信
哉。觀三聖設教。皆云不滅。其文浩博難可具
載。止擧二事試以爲言。祭義云。惟孝子爲
能饗親。禮運云。三日齋必見所祭。若謂饗
非所饗。見非所見。違經背親言誠可息。神
滅之論朕所未詳
  莊嚴寺法雲法師與公王朝貴
上答臣下審神滅論。今遣相呈。夫神妙寂
寥可知而不可説。義經丘而未曉。理渉旦而
猶昏
主上凝天照本襲道赴機。垂答臣下。旨訓周
審。孝享之禮既彰。桀懷曾史之慕。三世之
言復闡。紂協波崙之情。預非草木。誰不歌歎。
希同挹風猷共加讃也。釋法雲呈
  臨川王答
得所送勅答神滅論。伏覽淵旨理精辭詣。二
教道協於當年。三世棟梁於今日。足使迷途
自反。妙趣愈光。遲近寫對更具披析。蕭宏和

  建安王答
辱告惠示。勅答臣下審神滅論。天識昭遠聖
情淵發。伏覽玄微實曉庸昧。猥能存示深
承篤顧。偉和南
  長沙王答
惠示勅答臣下審神滅論。睿旨淵凝機照深
邈。可以筌蹄惑見訓誘蒙心。鑚仰周環洗滌
塵慮。遂能存示戢眷良深。蕭淵業和南
  尚書令沈約答
神本不滅久所伏膺。神滅之談良用駭惕。近
約法師殿内出。亦蒙勅答臣下一本歡受頂
戴尋覽忘疲。豈徒伏斯外道。可以永摧魔衆。
孔釋兼弘。於是乎在。實不刊之妙旨。萬代之
舟航。弟子亦即彼論。微歴疑覈比展具以呈
也。沈約和南
  光祿領太子右率范岫答
岫和南。伏見詔旨答臣下審神滅論。叡照
淵深動鑒機切。敷引外典弘茲内教。發蒙啓
滯訓誘未悟。方使四海禀仰十方讃抃。異見
杜口道俗同欣。謹加習誦寤寐書紳。惠以逮
示深承眷憶。范岫和南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