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弘明集 (No. 2102_ 僧祐撰 ) in Vol. 52

[First] [Prev]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禁戒。即如世人豤清心穢色厲内荏。口詠禹
湯而行偶桀跖。自貽伊禍。又誰之咎乎
又誣云。周仲智奉佛亦精進。而竟復不蒙其
福云云
正曰。尋斯言似乎幸人之災。非通言也。仲智
雖有好道之意。然意未受戒爲弟子也。論其
率情亮直見渉俊上。自是可才。而有強梁之
累。未合道家嬰兒之旨矣。以此而遇忌勝之
雄。喪敗理耳。縱如難者云。精進而遭害者
有矣。此何異顏項夙夭。夷叔餒死。比干盡
忠而陷剖心之禍。申生篤孝而致雉經之痛。
若此之比不可勝言。孔子云。仁者壽義者昌。
而復或有不免。固知宿命之證。至矣信矣
又誣云。事佛之家樂死惡生。屬絋待絶之日。
皆以爲福祿之來。無復哀慼之容云云
正曰。難者得無隱心而居物。不然何言之逆
乎。夫佛經自謂得道者。能玄同彼我渾齊修
短。渉生死之變。泯然無概。歩禍福之地。而夷
心不怛。樂天知命安時處順耳。其未體之
者。哀哉愼終之心。乃所以増其篤也。故有
大悲弘誓之義。讐人之喪猶加哀矜。以徳
報怨不念舊惡。況乎骨肉之痛情隆自然者。
而可以無哀慼之心者哉。夫愛親者不敢惡
於人。恐疇己之深也。逆情違道於斯見矣
弘明集卷第一






弘明集卷第二
  梁*楊都建初寺釋僧祐撰
  明佛論         晋宗炳
夫道之至妙。固風化宜尊。而世多誕佛。咸以
我躬不閲遑恤于後。萬里之事百年以外。皆
不以爲然。況復須彌之大。佛國之偉。精神
不滅。人可成佛。心作萬有。諸法皆空。宿縁綿
邈億劫乃報乎。此皆英奇超洞理信事實。黄
華之聽豈納雲門之調哉。世人又貴周孔書
典。自堯至漢。九州華夏曾所不曁。殊域何
感漢明。何徳而獨昭靈彩。凡若此情又皆牽
附。先習不能曠以玄覽。故至理匪遐而疑以
自沒。悲夫。中國君子明於禮義。而闇於知人
之心。寧知佛*之心乎。今世業近事謀之不
臧。猶興喪反之。況精神我也。得焉則清升
無窮。失矣則永墜無極。可不臨深而求履薄
而慮乎。夫一局之奕形算之淺。而奕秋之心
何嘗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見妄抑大猷。至
獨陷神於天阱之下。不以甚乎。今以茫昧之
識。燭幽冥之故。既不能自覽監於所失。何
能獨明於所得。唯當明精闇向推夫善道居。
然宜修以佛經爲指南耳。彼佛經也。包五典
之徳。深加遠大之實。含老莊之虚。而重増皆
空之盡。高言實理肅焉感神。其映如日其清
如風。非聖誰説乎。謹推世之所見而會佛之
理爲明
論曰。今自撫踵至頂。以去凌虚心往而勿
已。則四方上下皆無窮也。生不獨造必傳所
資。仰追所傳則無始也。奕世相生而不已。
則亦無竟也。是身也既日用無限之實。親由
無始而來。又將傳於無竟而去矣。然則無量
無邊之曠。無始無終之久。人固相與*凌之以
自敷者也。是以居赤縣。於八極曾不疑焉。今
布三千日月。羅萬二千天下。恒沙閲國界飛
塵紀積劫。普冥化之所容。倶眇末其未央。何
獨安我而疑彼哉。夫秋毫處滄海。其懸猶有
極也。今綴彝倫於太虚爲𦵧。胡可言哉。故
世之所大道之所小。人之所遐天之所邇。所
謂軒轅之前。遐哉邈矣者。體天道以高覽。蓋
昨日之事耳。書稱知遠。不出唐虞。春秋屬辭
盡於王業。禮樂之良敬。詩易之温潔。今於無
窮之中。煥三千日月以照麗。列萬二千天下
以貞觀。乃知周孔所述。蓋於蠻觸之域。應求
治之麁感且寧。乏於一生之内耳。逸乎生表
者。存而未論也。若不然也。何其篤於爲始形。
而略於爲終神哉。登蒙山而小魯。登太山而
小天下。是其際矣。且又墳典已逸。俗儒所編
專在治迹。言有出於世表。或散沒於史策。或
絶滅於坑焚。若老子莊周之道。松喬列眞之
術。信可以洗心養身。而亦皆無取於六經。而
學者唯守救麁之闕文。以書禮爲限。斷聞窮
神積劫之遠化。炫目前而永忽。不亦悲夫。嗚
呼有似行乎増雲之下而不信日月者也。今
稱一陰一謂陰陽不測之謂神者。蓋謂
至無爲道陰陽兩渾。故曰一陰一陽也。自道
而降便入精神。常有於陰陽之表。非二儀所
究。故曰陰陽不測耳。君平之説一生二謂神
明是也。若此二句皆以無明。則以何明精神
乎。然群生之神其極雖齊。而隨縁遷流成麁
妙之識。而與本不滅矣。今雖舜生於瞽。舜之
神也。必非瞽之所生。則商均之神。又非舜之
所育。生育之前素有麁妙矣。既本立於未生
之先。則知不滅於既死之後矣。又不滅則不
同。愚聖則異。知愚聖生死不革不滅之分矣。
故云。精神受形周遍五道成壞天地。不可稱
數也。夫以累瞳之質誕于頑瞽。嚚均之身受
體黄中。愚聖人絶何數以合乎。豈非重華之
靈始麁於在昔。結因往劫之先。縁會萬化之
後哉。今則獨絶其神。昔有接麁之累。則練之
所盡矣。神之不滅。及縁會之理積習而聖。三
者鑒於此矣。若使形生則神生形死則神死。
則宜形殘神毀形病神困。懅有腐敗其身。
或屬絋臨盡而神意平全者。及自牖執手。病
之極矣。而無變徳行之主。斯殆不滅之驗也。
若必神生於形。本非縁合。今請遠取諸物。然
後近求諸身。夫五岳四涜謂無靈也。則未可
斷矣。若許其神。則岳唯積土之多。涜唯積水
而已矣。得一之靈。何生水土之麁哉。而感託
巖流肅成一體。設使山崩川竭。必不與水土
倶亡矣。神非形作合而不滅。人亦然矣。神也
者妙萬物而爲言矣。若資形以造隨形以滅。
則以形爲本。何妙以言乎。夫精神四達並流
無極。上際於天下盤於地。聖之窮機賢之研
微。逮于宰賜莊嵇呉札子房之倫。精用所
之皆不莊不行。坐徹宇宙。而形之臭腐甘
嗜所*資。皆與下愚同矣。寧當復禀之以生隨
之以滅耶。又宜思矣。周公郊祀后稷宗祀文
王世或謂空以孝即問談者。何以了其必空
則必無以了矣。苟無以了。則文稷之靈不可
謂之滅矣。齋三日必見所爲齋者。寧可以常
人之不見而斷。周公之必不見哉。嬴博之葬
日。骨肉歸于土魂氣則無不之非滅之謂
矣。夫至治則天大亂滔天其要心神之爲也。
堯無理不照。無欲不盡。其神精也。桀無惡不
肆。其神悖也。桀非不知堯之善知己之惡。惡
已亡也。體之所欲。悖其神也。而知堯惡亡之
識。常含於神矣。若使不居君位千歳勿死。行
惡則楚毒交至。微善則少有所寛。寧當復不
稍滅其惡漸修其善乎。則向者神之所含知
堯之識。必當少有所用矣。又加千歳而勿已。
亦可以其欲都澄。遂精其神如堯者也。夫辰
月變則律呂動。晦望交而蚌蛤應。分至啓閉。
而燕鷹龍蛇颯焉出沒者。皆先之以冥化。而
後發於物類也。凡厥群有同見陶於冥化矣。
何數事之獨然。而萬化之不盡然哉。今所以
殺人而死傷人而刑。及爲縲紲之罪者。及今
則無罪與今有罪而同然者。皆由冥縁前遘
而人理後發矣。夫幽顯一也。釁遘於幽而醜
發於顯。既無怪矣。行凶於顯而受毒於幽。又
何怪乎。今以不滅之神含知堯之識。幽顯於
萬世之中。苦以創惡樂以誘善。加有日月之
宗。垂光明照。何縁不虚。已鑚仰一變至道
乎。自恐往劫之桀紂。皆可徐成將來之湯武。
況今風情之倫少而汎心於清流者乎。由此
觀之。人可作佛。其亦明矣。夫生之起也。皆由
情兆。今男女搆精萬物化生者。皆精由情搆
矣。情搆於己而則百衆神受身。大似知情爲
生本矣。至若五帝三后。雖超情窮神。然無
理不順。苟昔縁所會。亦必俯入精化相與順
生而敷萬族矣。況今以情貫神一身死情。安
得不復受一身生死無量乎。識能澄不滅之
本。禀日損之學。損之又損。必至無爲無欲。欲
情唯神獨映則無當於生矣。無生則無身。無
身而有神。法身之謂也。今黄帝虞舜姫公孔
父。世之所仰而信者也。觀其縱轡升天龍潜
鳥颺反風起禾絶粒絃歌。亦皆由窮神爲體。
故神功所應。倜儻無方也。今形理雖外。當
其隨感起滅。亦必有非人力所致而至者。河
之出圖洛之出書。蓂莢無裁而敷。玄珪不琢
而成。桑穀在庭。倏然大拱忽爾以亡。火流
王屋而爲烏。鼎之輕重大小。皆翕欻變化感
靈而作。斯實不思議之明類也。夫以法身之
極靈。感妙衆而化見。照神功以朗物。復何奇
不肆何變可限。豈直仰陵九天龍行九泉吸
風絶粒而已哉。凡厥光儀符瑞之偉。分身
出移轉世界巨海入毛之類。方之黄虞姫孔
神化無方向者。衆瑞之晻曖顯沒。既出形
而入神。同愡怳而玄化。何獨信此而抑彼哉。
冥覺法王清明卓朗。信而有徴。不違顏咫尺。
而昧者不知。哀矣哉。夫洪範庶徴休咎之應。
皆由心來。逮白虹貫日太白入昴。寒谷生黍
崩城隕霜之類。皆發自人情。而遠形天事固
相爲形影矣。夫形元無影聲元無響。則亦
情*元無報矣。豈直貫日隕霜之類哉。皆莫不
隨情曲應物無遁形。但或結於身或播於事。
&T049271;紛綸顯昧眇漫。孰覩其際哉。衆變盈世
群象滿目。皆萬世以來。精感之所集矣。故
佛經云。一切諸法從意生形。又云。心爲法本。
心作天堂。心作地獄。義由此也。是以清心潔
情必妙生英麗之境。濁情滓行永悖於三塗
之域。何斯唱之迢遰微明有實理而直疏魂
沐想飛誠悚志者哉。雖然夫億等之情。皆相
縁成識。識感成形。其性實無也。自有津悟
*以來。孤聲豁然滅除心患。未有斯之至也。
請又述而明之。夫聖神玄照而無思營之識
者。由心與物絶唯神而已。故虚明之本。終始
常住。不可凋矣。今心與物交不一於神。雖以
顏子之微微而必乾乾鑚仰好仁樂山。庶乎
屡空。皆心用乃識必用用妙接識識妙續。如
火之炎炎相即而成爓耳。今以悟空息心。心
用止而情識歇。則神明全矣。則情識之搆既
新故妙續。則悉是不一之際。豈常有哉。使庖
丁觀之。必不見全牛者矣。佛經所謂變易離
散之法。法識之性。空夢幻影響泡沫水月。豈
不然哉。顏子知其如此。故處有若無。撫實若
虚。不見有犯而不挍也。今觀顏子之屡空。
則知其有之實無矣。況自茲以降喪眞彌遠。
雖復進趨大道。而與東走之疾。同名狂者。皆
違理謬感遁天忘行彌非眞有矣。況又質味
聲色。復是情僞之所影化乎。且舟壑潜謝變
速奔電。將來未至。過去已滅。已在不住。
息之頃無一毫可據。將欲何守而以爲有乎。
甚矣僞有之蔽神也。今有明鏡於斯紛穢集
之。微則其照藹然。積則其照昢然。彌厚則照
而昧矣。質其本明。故加穢猶照。雖從藹至昧。
要隨鏡不滅以辯之。物必隨穢彌失而過謬
成焉。人之神理有類於此。僞有累神成精麁
之識。識附於神故雖死不滅漸之以空。必將
習漸至盡而窮本神矣。泥洹之謂也。是以至
言雲富從而&MT00288;以空焉。夫巖林希微風水爲
虚。盈懷而往猶有曠然。況聖穆乎。空以虚授
人而不情心樂盡哉。是以古之乘虚入道。一
沙一佛未詎多也
或問曰。神本至虚。何故治受萬有而與之爲
縁。又本虚既均。何故分爲愚聖乎。又既云
心作萬有。未有萬有之時。復何以累心使感
而生萬有乎
答曰。今神妙形麁而相與爲用。以妙縁麁則
知以虚縁有矣。今愚者雖鄙。要能處今識昔
在此憶彼。皆有神功。則練而可盡知其本均
虚矣。心作萬有備於前論。據見觀實三者固
已信然矣。但所以然者其來無始。無始之始
豈有始乎。亦玄之又玄矣。莊周稱冉求問曰。
未有天地可知乎。仲尼曰。古猶今也。蓋謂雖
在無始之前。仰尋先際初自茫眇。猶今之
求耳。今神明始創及群生最先之祖。都自杳
漠非追想所及。豈復學者通塞所豫乎。夫聖
固凝廢。感而後應耳。非想所及。即六合之外
矣。無以爲感。故存而不論聖而不論。民何
由悟。今相與踐地戴天。而存踐戴之外。豈有
紀極乎。禹之弼成五服敷土不過九州者。蓋
道世路所及者耳。至於大荒之表晹谷濛氾
之際。非復人理所豫。則神聖已所不明矣。況
過此彌往渾沌冥茫。豈復議其邊陲哉。今推
所踐戴。終至所不議。故一體耳。推今之神
用求昔之所始。終至於聖人之所存而不論
者。亦一理相貫耳。豈獨可議哉。皆由冥縁隨
宇宙而無窮。物情所感者有限故也。夫衆心
禀聖以成識。其猶衆目會日以爲見。離
察秋毫於百尋。*資其妙目假日而覩耳。今
布毫於千歩之外。目力所匱無假以見。於而
察微避危無所少矣。何爲以千丈所昧。還疑
百尋之毫乎。今不達縁本。情感所匱無會以
聖。而知取至於致道之津無所少矣。何爲以
縁始之昧。還疑既明之化矣哉
或問曰。今人云。不解縁始故不得信佛。此非
感耶。聖人何以不爲明之
答曰。所謂感者抱升之分而理有未至。要當
*資聖以通。此理之實感者也。是以樂身滯
有。則朗以苦空之義。兼愛*不弘。則示以投
身之慈。體非倶至而三乘設分。業異修而六
度明。津梁之應無一不足。可謂感而後應者
也。是以聞道靈鷲天人咸暢。造極者蔚如也。
豈復遠疑縁始然至理哉。明訓足如説修
行。何所不備。而猶必不信。終懷過疑於
所不及者。與將隕之。疾饋藥不服。流矢通中
忍痛不拔。要求矢藥造搆之始以致命絶。夫
何異哉。皆由積道自昔故未會元吉。致使
今日在信妄疑。豈可以爲實理之感哉。非理
妄疑之惑。固無以感聖而剋明矣。夫非我求
蒙。蒙而求我。固宜虚己及身隨順玄化誠以
信往。然後悟隨應來。一悟所振終可遂至冥
極。守是妄疑而不歸純。斂衽者方將長淪惑
固之災。豈有旦期。背向一差昇墜天絶。可
不愼乎
或問曰。孔氏之訓無求生以害仁。又殺身以
成仁。仁之至也。亦佛經説菩薩之行矣。老子
明無爲之至也。即泥洹之極矣而曾不稱其
神通成佛。豈孔老有所不盡與明道欲以扇
物而掩其致道之實乎。無實之疑安得不生」
答曰。教化之發各指所應世蘄乎亂洙泗所
弘應治道也。純風彌凋二篇乃作。以息動也。
若使顏冉宰賜尹喜莊周。外讃儒玄之跡。以
導世情所極。内禀無生之學。以精神理之求
世孰識哉。至若冉季子游*子夏子思孟軻
林宗康成蓋公嚴平班嗣楊王之流。或分盡
於禮教。或自畢於任逸。而無欣於佛法。皆其
寡縁所窮終無僭濫。故孔老發音指導。自斯
倫感向所曁。故不復越叩過應。儒以弘仁
道在抑動。皆已撫教得崖。莫匪爾極矣。雖慈
良無爲與佛説通流。而法身泥洹無與盡言。
故*不明耳。且凡稱無爲而無不爲者。與夫法
身無形普入一切者。豈不同致哉。是以孔老
如來雖三訓殊路。而習善共&T050610;
或問曰。自三五以來。曁于孔老。洗心佛法要
將有人而獻酬之跡曾不乍聞者何哉
答曰。余前論之指已明。俗儒而編專在治
跡。言有出於世表。或散沒於史策。或絶滅於
坑焚。今又重敷所懷。夫三皇之書謂之三墳。
言大道也。爾時也孝慈天足。豈復訓以仁義。
純朴*不離。若老莊者復何所扇。若不明神
本於無生空衆性以照極者。復以何爲大道
乎。斯文沒矣。世孰識哉。史遷之述五帝也。皆
云。生而神靈。或弱而能言。或自言其名。懿淵
疏通其智如神。既以類夫大乘菩薩化見而
生者矣。居軒轅之丘。登崆峒陟几岱。幽陵
蟠木之遊逸跡超浪。何以知其不由從如來
之道哉。以五帝之長世。堯治百年。舜則七十。
廣成大隗鴻崖巣許支父化人姑射四子之
流。玄風畜積洋溢*于時。而五典餘類唯唐虞
二篇。而至寡闕子長之記。又謂。百家之言
黄帝。文不雅訓。搢紳難言。唯採殺伏。治
跡猶萬不記一。豈至道之盛不見*于殘缺之
篇。便當皆虚妄哉。今以神明之君。遊浩然之
世。携七聖於具茨。見神人於姑射。一化之生
復何足多談。微言所精。安知非窮神億劫之
表哉。廣成之言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即首
楞嚴三昧矣。得吾道者上爲皇下爲王。即亦
隨化升降爲飛行皇帝轉輪聖王之類也。失
吾道者上見光下爲土。亦生死於天人之界
者矣。感大隗之風稱天師而退者。亦十號之
稱矣。自恐無生之化。皆道深於若時。業流於
玄勝。而事沒振古理隨文翳。故百家所摭若
曉而昧。又*搢紳之儒不謂雅*訓。遂
世而不深于道者。仗史籍而抑至理。從近情
而忽遠化。困精神於永劫豈不痛哉。伯益述
山海。天毒之國偎人而愛人。郭璞傳。古謂天
毒即天竺浮屠所興。偎愛之義。亦如來大慈
之訓矣。固亦既聞於三五之世也。國典*不傳
不足疑矣。凡三代之下及孔老之際。史策之
外竟何可量。孔之問禮老爲言之。關尹之求
復爲明道。設使二篇或沒其言。獨存於禮記。
後世何得不謂柱下翁。直是知禮老儒。豈不
體於玄風乎。今百代衆書飄蕩於存亡之後。
理無備在。豈可斷以所見絶獻酬於孔老哉。
東方朔對漢武劫燒之説。劉向列仙敍七十
四人在佛經。學者之管窺於斯又非漢明而
始也。但馳神越世者衆而顯。結誠幽微者寡
而隱。故潜感之實不揚於物耳。道人澄公仁
聖。於石勒虎之世。謂虎曰。臨菑城中有古
余王寺處。猶有形像承露盤。在深林巨樹
之下。入地二十丈。虎使者依圖陷求皆如言
得。近姚略叔父爲晋王。於河東蒲阪古老所
謂阿育王寺處。見有光明。鑿求得佛遺骨。於
石函銀匣之中光曜殊常。隨略迎都。於
上比丘今見在新寺。由此觀之。有佛事於齊
晋之地久矣哉。所以不説於三傳者。亦猶于
寶孫盛之史。無語稱佛而妙化實彰。有晋而
盛於江左也
或問曰。若諸佛見在一切洞徹。而威神之力
諸法自在。何爲不曜光儀於當今。使精麁同
其信悟。灑神功於窮迫。以拔冤抂之命。而令
君子之流於佛無覩。故同其不信。倶陷闡提
之苦。秦趙之衆一日中白起項藉坑六十萬
夫。古今彝倫及諸受坑者。誠不悉有宿縁大
善。盡不覩無一縁而悉積大惡。而不覩佛之
悲一日倶坑之痛憖然畢同坐視窮酷而不
應。何以爲慈乎。縁不傾天徳不邈世則不能
濟。何以爲神力自在不可思議乎。魯陽迴日
耿恭飛泉。宋九江虎違江而蟥避境。猶皆
心横徹能使非道玄通。況佛神力。融起之
氣。治籍之心。以活百萬之命殊易。夫納須
彌於芥子。甚仁於毀身乎一虎一鴿矣。而今
想焉而*不見。告焉而*不聞。請之而無救。寂
寥然與大空無別。而於其中有作沙門而燒
身者。有絶人理而剪六情者。有苦力役傾*資
寶而事廟像者。頓奪其當年而不見其所得。
吁可惜矣。若謂應在將來者。則向六十萬命
善惡不同。而抂滅同矣。今善惡雖異。身後
所當獨何得異見世。殊品既一不蒙甄。將來
浩蕩爲欲何望。況復恐實無將來乎。經云。足
指按地三千佛土皆見。及盲聾瘖唖牢獄毒
痛皆得安寧。夫佛遠近存亡有戒無戒。等以
慈焉。此之有心宜見苦痛。宜寧與彼一矣。而
經則快多是語。實則竟無暫應。安私非異
國有命世逸群者。搆此空法以脇暴。善交言
有微遠之情事。有澄肅之美純。而易信者一
己輸身。遂相承於不測而勢無止薄乎
答曰。今不覩其路。故於夷謂險。誠瞰其塗則
不見所難矣。夫常無者道也。唯佛則以神法
道。故徳與道爲一。神與道爲二。二故有照以
通化。一故常因而無造。夫萬化者固各隨因
縁。自於大道之中矣。今所以稱佛云諸法自
在不可思議者。非曰爲可不由縁數越宿命
而横濟也。蓋衆生無量神功所導。皆依崖曲
暢。其照不可思量耳。譬之洪水。四凶瞽頑象
傲。皆化之固。然堯舜*不能易矣。而必各依
其崖降水流凶允若克諧其徳豈不大哉。夫
佛也者非他也。蓋聖人之道。不盡於濟
之俗。敷化於外生之世者耳。至於因而不爲
功自物成直堯之殊應者。夫鍾律感類
心玄會。況夫靈聖以神理爲類乎。凡厥相與
冥遘於佛國者。皆其烈志清神積劫増明。故
能感詣洞徹。致使釋迦發暉十方交映多寶
踊見鐙王入室。豈佛之獨顯乎哉。能見矣。
至若今之君子不生應供之運。而域乎禹績
之内。皆其誠背于昔故會乖于今。雖復清若
夷齊貞如柳季。所志苟殊復何由感而見佛
乎。況今之所謂或自斯*以還雖復禮義熏身
高名馥世。而情深*于人志不附道。雖人之君
子而實天之小人。靈極之容復何由感應。豈
不之偏隱哉。我*不見矣。若佛或有隨縁來
生。而六度之誠發自宿業感見獨朗。亦當屡
有其人。然雖道俗比肩復何由相知乎。然則
麁妙在我。故見否殊應。豈可以己之不曜於
光儀。而疑佛不見存哉。夫天地有靈精神不
滅明矣。今秦趙之衆。其神與宇宙倶來。成敗
天地而不滅。起籍二將豈得頓滅六十萬
神哉。神不可滅也。則所滅者身也。豈不皆
如佛言。常滅群生之身。故其身受滅。而數會
於起*籍乎。何以明之。夫乾道變化各正性
命。至*于雞彘犬羊之命。皆乾坤六子之所一
也。民之咀命充身。暴同蛛蟱爲網矣。鷹虎非
搏噬不生人可飯蔬而存則虚己甚矣。天
道至公所希者命。寧當許其虐命而抑其冥
應哉。今六十萬人雖當美惡殊品。至於忍咀
群生恐不異也。美惡殊矣。故其生之所享固
可實殊。害生同矣。故受害之日固亦可同。今
道家之言。世之所迂。無以云焉。至若于公
邴吉虞怡徳應于後嚴延年田蚡晋宣。殺報
交驗。皆書*于漢魏世所信。覩夫活人而
慶流子孫。況精神爲殺活之主無殃慶於後
身乎。殺活彼身必受報己身。況通塞彼神而
不榮悴於己神乎。延年所殺皆凡等小人竇
嬰王陵宰牧之豪。賢否殊貴賤異。其致報一
也。報之所加不論豪賤。將相晋王不二矣。豈
非天道至平。才與不才亦各其子。理存性命
不在貴賤故耶。則肫魚雖賤性命各正於乾
道矣。觀大鳥之迴翔。小鳥之啁嚼。葛廬所
聽之牛。西巴所感之鹿。情愛各深於其類
矣。今有孕婦稚子於斯。而有刳而剔之。燔而
炙之者。則謂冤痛之殃。上天所感矣。今春獵
胎孕燔&MT04877;羔雛。亦天道之所一也。豈得獨無
報哉。但今相與理縁。於飮血之世。畋漁非可
頓絶。是以聖王庖廚其化。蓋順民之殺以
其害。踐庖聞聲則所不忍。因豺獺以爲節。疾
非時之傷孕解罝而不網。明含氣之命重矣。
孟軻撃賞於釁鍾。知王徳之去殺矣。先王
麁救急。故雖深其仁不得頓苦其禁。如來
窮神明極。故均重五道之命。去殺爲衆戒之
首。萍沙見報於白兔。釋氏受滅於黄魚。以
示報應之勢。皆其窈窕精深。迂而不昧矣。若
在往生能聞*于道。敬修法戒則必不墜長平
而受坑馬服矣。及在既墜。信法能徹必超今
難。若縁釁先重難有前報。及戒徳後臻必不
復見坑來身矣。所謂灑神功於窮迫。以拔冤
抂之命者。其道如斯。慈之至矣。今雖有世美
而無道心。犯害衆命以報就迫。理之當也。佛
乘理居當而救物以法不蹈法則理無横濟。
豈佛無實乎。譬之扁鵲。救疾以藥而不信不
服。疾之不瘳豈鵲不妙乎。魯陽耿恭遠祖九
江。所以能迴日飛泉蟲虎避徳者。皆以列誠
動乎。神道之感即佛之感也。若在秦趙必
不陷於難矣。則夫陷者皆已無誠。何由致感
於佛而融冶起籍哉。夫以通神之衆。萃窮化
之堂。故須彌可見於芥子之内耳。又雖今則
虎鴿昔或爲人。嘗有縁會。故値佛嘉運。投身
濟之割股代之。苟無感可動以命償殺。融冶
寄。安得妄作吹萬之死咸其自己而疑佛
哉。夫志之篤也。則想之而見。告之斯聞矣。推
周孔交夢傳説形求實至古今收隔傅巖遐
阻而玄對無礙則可以信夫潔想思感覩無
量壽佛越境百億超至無功。何云大空無別
哉。夫道在練神不由存形。是以沙門祝形燒
身厲神絶往。神不可滅而能奔其往。豈有負
哉。契闊人理崎嶇六情。何獲*于我而求累
*于神。誠自剪絶則日損所清實漸*于道苦
榮觀傾*資夐居未幾有之俄然身滅名實
所收不出盜跨搆館栖神象淵然幽穆。形從
其微神隨之遠。微則應清遠則福妙。盜跨與
道孰爲優乎。頓奪其當年所以超升。潜行恊
*于神明。福徳彰於後身。豈能見其所得哉。
夫人事之動必貫神道物無妄然要當有故而
然矣。若使幽冥之報不如向論。則六十萬命
何理以坑乎。既以報坑。必以報不坑矣。今戰
國之人。眇若安期幽若四皓。龍顏而帝列地
而君。英聲茂實不可稱數。同在羿之彀中。獨
何然乎。豈不各是前報之所應乎。既見福成
於往行。則今行無負於後身明矣。見世殊品
既宿命所甄。則身後所當獨何容濫。經之所
寄。自謂當佛化見之時。皆由素有嘉會。故
其遇若彼。今曾無暫應。皆咎在無縁。而反
誣至法空搆。嗚呼神鑒孔昭。侮聖人之殃。
亦可畏也。敢問。空搆者將聖人與賢人與小
人與。夫聖無常心。蓋就物之性化使遂耳。若
身死神滅。但當一以儒訓盡其生極。復何事
哉。而誑以不滅欺以成佛。使燒祝髮膚絶其
胖合。所遏苗裔數不可量。且夫彦聖育無
常所。或潜有塞矣。空搆何利而其毒大苦。知
非聖賢之爲矣。若人哉。樊須之流也。則亦斂
身周孔畏懼異端敢忘作哉。若自茲*以降
則不肖之倫也。又安能立家九流之外。増
老莊之表。而昭列於千載之後。龍樹提婆
馬鳴迦旃延法勝山賢達摩多羅之倫。曠載
五百仰述道訓。大智中百論阿毘曇之類。皆
神通之才也。近孫綽所頌。耆域健陀勒等八
賢。支道林像而讃者。竺法護于法蘭道邃
公。則皆神映中華。中朝竺法行。時人比之樂
令。江左尸梨蜜群公高其卓朗。郭文擧廓。然
邃允而所奉唯佛。凡自龍樹以還。寧皆失
身於所向謂不肖者之詫乎。然則黄面夫子
之事。豈不明明也哉。今影骨齒髮遺器餘武。
猶光*于本國。此亦道之以證也。夫殊域之
性多有精察黠才。而嗜欲類深。皆以厥祖身
立佛前。累業親傳世抵其實。影跡遺事昭
化融顯。故其裔王則傾國奉戒。四衆苦徹
死而無悔。若理之詭曖事不實奇。亦豈肯傾
已破欲以尊無形者乎。若影物無實聲出來
往則古今來者何爲苦身離欲善是之至往
反宜見沮懈而類皆更篤乎粗可察矣。
論曰。夫自古所以平顯治道者。將*以存其
生也。而苦由生來昧者不知矣。故諸佛悟之
以苦導以無生。無生不可頓體而引。以生之
善惡同。善報而彌升則朗然之盡可階焉。是
以其道浩若滄海。小無不津大無不通。雖邈
與務治存生者。反而亦固陶漸五典勸佐禮
教焉。今世之所以慢禍福於天道者。類若史
遷感伯夷而慨者也。夫孔聖豈妄説也哉。稱
積善餘慶積惡餘殃。而顏冉夭疾厥胤蔑聞。
商臣考終而莊周賢覇。凡若此類皆理不可
通。然理豈有無通者乎。則納慶後身受殃三
塗之説。不得不信矣。雖形有存亡。而精神必
應與見世而報。夫何異哉。但因縁有先後。故
對至有遲速。猶一生禍福之早晩者耳。然則
孔氏之訓*資釋氏而通。可不曰玄極不易之
道哉。夫人理飄紛存沒若幻。籠以百年令之
孩老無不盡矣。雖復黄髮鮐背。猶自覺所經
俄頃。況其短者乎。且時則無止運則無窮。既
往積劫無數無邊。皆一眒一閲以及今耳。今
積*眒以至百年。曾何難及而又鮮剋半焉。
夫物之媚於朝露之身者。類無清遐之實矣。
何爲甘臭腐於漏刻。以抂長在之神。而不自
疏於遐遠之風哉。雖復名法佐世之家。亦何
獨無分於大道。但宛轉人域囂于世路。故唯
覺人道爲盛。而神想蔑如耳。若使迴身中荒
升岳。遐覽妙觀。天宇清澄之曠。日月照洞
之奇。寧無列聖威靈尊嚴乎其中。而唯
離人群匆匆世務而已哉。固將懷遠以開神
道之想。感寂以昭明靈之應矣。昔仲尼修五
經於魯。以化天下。及其眇邈太蒙之顛。而天
下與魯倶小。豈非神合於八遐故超於一世
哉。然則五經之作。蓋於俄頃之間應其所小
者耳。世又何得以格佛法而不信哉。請問今
之不信爲謂黔首之外都無神明耶。爲之亦
謂有之而直無佛乎。若都無神明唯人而已。
則誰命玄鳥降而生商。孰遺巨跡感而生棄
哉。漢魏晋宋咸有瑞命故。知視聽之表。神
道炳焉。有神理必有妙極得一以靈非佛而
何。夫神也者。依方玄應應不豫存。從實致
化何患不盡。豈須詭物而後訓乎。然則其法
之實。其教之信。不容疑矣。論曰。群生皆以精
神爲主。故於玄極之靈咸有理以感堯則遠
矣而百獸舞徳。豈非感哉。則佛爲萬感之宗
焉。日月海岳。猶有朝夕之禮。祑望之義。況
佛之道衆。高者窮神於生表。中者受身於妙
生。下則免夫三趣乎。今世教所弘致治於一
生之内。夫玄至者寡順世者衆。何嘗不相與
准習世情而謂死則神滅乎。是以不務邈志
清遐。而多脩情寸陰。故君子之道鮮焉。若
鑒以佛法則厥身非我。蓋一憩逆旅耳。精神
乃我身也。廓長存而無已上徳者其徳之暢
於己也無窮中之爲美徐將清升以至盡下而
惡者方有自新之迥路。可補過而上遷。是以
自古精麁之中潔己懷遠祗行於今以擬來
葉而邁至徳者不可勝數。是佛法之効矣。此
皆世之所壅佛之所開。其於類豈不曠然融
朗妙有通塗哉。若之何忽而不奉乎。夫風經
炎則宣次林必清。水激則濁澄石必明。神
用得喪亦存所託。今不信佛法非分之必然。
蓋處意則然試避心世物移映清微。則佛理
可明事皆信矣。可不妙處其意乎*資此
以往終將*剋王神道百世先業皆可。幽
明永濟孝之大矣。衆生沾仁慈之至矣。凝神
獨妙道之極矣。洞朗無礙明之盡矣。發軫常
人之心首路得轍。縱可多歴劫數。終必
集玄極。若是之奇也。等是人也。背轍失路。蹭
蹬長往而永沒九地。可不悲乎。若不然也。世
何故忽生懿聖復育愚鄙。上則諸佛下則蜎
飛蠕動乎。皆精神失得之勢也。今人以血身
七尺死老數紀之内。既夜消其半矣。喪疾衆
故又苦其半生之美盛。榮樂得志蓋亦幾何。
而壯齒不居榮心懼辱。樂實連憂亦無全泰。
而皆競入流俗之險路。諱陟佛法之曠塗。何
如其智也。世之以不達縁本而悶於佛理者。
誠衆矣。夫縁起浩汗非復追想所及。失得所
關無理以感。即六合之外故佛存而不論。已
具前論
請復循環而申之。夫聖人之作易。天之垂象。
吉凶治亂。其占可知。然源其所以然之状。
聖所*不明則莫之能知。今以所莫知廢其可
知。逆占違天而動。豈有不止者乎。不可以
縁始*不明而背佛法。亦猶此也。又以不憶前
身之意。謂神不素存。夫人在胎孕至*于孩
齔。不得謂無精神矣。同一生之内耳以今思
之。猶冥然莫憶。況經生死歴異身。昔憶安得
不*止乎。所憶亡矣。而無害神之常存則不達
縁始。何妨其理常明乎。子路問死。子曰。未知
生安知死。問事鬼神則曰。未知事人焉知事
鬼。豈不以由也盡於好勇篤於事君。固宜應
以一生之内。至於生死鬼神之本。雖曰有問。
非其實理之感。故性與天道。不可得聞佛家
之説。衆生有邊無邊之類十四問。一切智者
皆置而不答。誠以答之無利益則墮惡邪。然
則禀聖奉佛之道。固宜謝其所絶餐其所應。
如渇者飮河挹洪流以盈己。豈須窮源於崑
山哉。凡在佛法若違天礙。理不可得。然則
疑之可也。今無不可得然之礙。而有順天清
神之實。豈不誠然哉。夫人之生也。與憂倶生。
患禍發於時事。災厲奮於冥昧。雖復雅貴
連雲擁徒百萬。初自獨以形神坐待無常。家
熇熇婦子嬉嬉。俄復淪爲愡怳。人理曾
何足恃。自以過隙宜競&T049271;謗冥化縱欲侈害。
神既無滅。求滅不得復當乘罪受身。今之無
頼群生蟲豸萬等。皆殷鑑也。爲之謀者。唯有
委誠信佛託心履戒以援精神。生蒙靈援死
則清昇。清昇無已逕將作佛。佛固言爾而人
侮之。何以斷人之勝佛乎。其不勝也。當不下
墜彼惡永受其劇乎。嗚呼六極苦毒而生者。
所以世無已也。所聞所見精進而死者臨盡
類多。神意安定有危迫者。一心稱觀世音。略
無不蒙濟皆向所謂生蒙靈援死則清昇之符
也。夫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日昃不遑食。兆民
頼之於一化内耳。何以増茂其神而王萬化
乎。今依周孔以養民。味佛法以養神。則生爲
明后歿爲明神。而常王矣。如來豈欺哉。我
非崇塔侈像容養濫吹之僧以傷財害民之謂
也。物之不窺遠實而觀近弊將横以詬法矣。
蓋尊其道信其教悟無常空色有慈心整化。
不以尊豪輕絶物命。不使不肖竊假非服。豈
導之以徳。齊之以禮。天下歸仁之盛乎。
其在容與之位。及野澤之身。何所足惜。而不
自濟其精神哉。昔遠和上澄業廬山。余往憩
五旬。高潔貞厲理學精妙。固遠流也。其師安
法師靈徳自奇。微遇比丘並含清眞。皆其相
與素洽乎道。而後孤立於山。是以神明之化
邃于巖林驟與余言於崖樹澗壑之間曖然乎
有自。言表而肅人者。凡若斯論。亦*和上據
經之指云爾。夫善即者因鳥跡以書契窮神
輿人之頌提縈一言而覇業用遂肉刑永除
事固有俄爾微感而終至沖天者。今蕪陋鄙
言以驚其所感。奄然身沒。安知不以之超登

弘明集卷第二






弘明集卷第三
  梁*楊都建初寺釋僧祐撰
  孫綽喩道論
宗居士炳答何承天書難白黒論
孫綽喩道論
或有疑至道者。喩之曰。夫六合遐邈庶類殷
充。千變萬化渾然無端。是以有方之識各期
所見。鱗介之物。不達皐壤之事。毛羽之族。不
識流浪之勢。自得於窞井者則怪遊溟之量。
翻翥於數仞者。則疑沖天之力。纒束世教之
内。肆觀周孔之跡。謂至徳窮於堯舜。微言盡
乎老易。焉復覩夫方外之妙趣。冥中之玄照
乎。悲夫章甫之委裸俗。韶夏之棄鄙俚。至眞
絶於漫習。大道廢於曲士也。若窮迷而不遷
者。非辭喩之所感。試明其旨。庶乎有悟於其
間者焉
夫佛也者體道者也。道也者導物者也。應感
順通無爲而無不爲者也。無爲故虚寂自然。
無不爲故神化萬物。萬物之求卑高不同。故
訓致之術或精或麁。悟上識則擧其宗本。不
順者復其殃放。酒者羅淄爲大罰。盜者
抵罪三辟五刑。犯則無赦。此王者之常制。
宰牧之所同也。若聖王御世百司明達。則向
之罪人必見窮測無逃形之地矣。使姦惡者
不得容其私。則國無違民而賢賢之流必見
旌敍矣。且君明臣公世清理治。猶能令善惡
得所曲直不濫。況神明所莅無遠近幽深。聰
明正直罰惡祐善者哉。故毫釐之功錙銖之
釁。報應之期不可得而差矣。歴觀古今禍福
之證。皆有由縁載籍昭然。豈可掩哉。何者陰
謀之門子孫不昌。三世之將道家明忌。斯非
兵凶戰危積殺之所致耶。若夫魏顆從
而致結草之報。子都守信而受&T060524;驥之錫。齊
襄委罪。故有墜車之禍。晋惠棄禮。故有弊韓
之困。斯皆死者報生之驗也。至於宣孟愍翳
桑之飢。漂母哀淮陰之憊。並以一餐拯其懸
餒。而趙蒙倒戈之祐。母荷千金之賞。斯一獲
萬報不踰世。故立徳闇昧之中。而慶彰萬物
之上。陰行陽曜自然之勢。譬猶灑粒於
壤。而納百倍之收。地穀無情於人。而自然之
利至也
或難曰。報應之事誠皆有徴。則周孔之教何
不去殺。而少正正刑二叔伏誅耶
答曰。客可謂達教聲而不體教情者也。謂聖
人有殺心乎。曰無也。答曰。子誠知其無心於
殺。殺故百姓之心耳。夫時移世異物有薄
純。結繩之前。陶然大和。曁于唐虞禮法始
興。爰逮三代刑罔滋彰。刀斧雖嚴而猶不
懲。至于君臣相滅父子相害。呑噬之甚過於
豺虎。聖人知人情之固於殺不可一朝而息。
故漸抑以求厥中。猶蝮蛇螫足。斬之以全身。
癰疽附體。決之以救命。亡一以存十。亦輕重
之所權。故刑依秋冬。所以順時殺。春蒐夏苗。
所以簡胎乳。三驅之禮禽來則韜弓。聞聲覩
生肉至不食。釣而不網。弋不射宿。其於
昆蟲毎加隱惻。至於議獄緩死眚災肆赦。刑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