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 (No. 2081_ 海雲記 ) in Vol. 51

[First] [] 783 784 785 786 78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081

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上
兩部付法次第記海雲記
略叙金剛界大教王經師資相承付法次第

三藏金剛智云。我從南竺國。親於龍智阿闍
梨邊。傳得此金剛界百千頌經。龍智阿闍
梨自云。從毘盧遮那如來即釋迦如來是此
約法性身爲名
世。以此金剛界最上乘法。付屬普賢金剛薩
埵。普賢金剛薩埵付妙吉祥菩薩。妙吉祥菩
復經十二代。以法付囑龍猛菩薩龍猛
薩即龍
樹菩薩也。菩薩生時於
龍樹下生故名龍樹也
龍猛菩薩又經數百年以
法付囑龍智阿闍梨。龍智阿闍梨又經百餘
此二聖者道果成
就。皆壽數百歳
以法付金剛智三
囀曰羅(二合)吉孃(二
合)曩此云金剛智
金剛智三藏和尚蘊
大小乘。宗一切有部。住戒霜潔。律爲提塘。南
天竺國王第三子爲弘法故杖錫五天。來遊
震旦。時有中天竺國三藏。性釋迦氏。斛飯
王五十二代孫因父王使命征戰。遂見殺戮
殘害者衆。遂不樂王位。厭世出家。誓願傳
法東國。與金剛智三藏。於玄宗朝同爲國師
知三藏金藏智解金剛界法。遂於金剛智三
藏請傳金剛界五部法。時三藏金剛智知中
天竺國無畏三藏解大毘盧遮那教。歎言此
法甚深難逢難遇昔於南天竺國聞有大毘
盧遮那教名。遂遊五天訪求都無解者。今
至大唐喜遇此教。遂請無畏三藏求授大毘
盧遮那大教。亘爲師資傳授二本教。三藏金
剛智阿闍梨又將此金剛界大教王付大興善
寺三藏不空智阿闍梨。三藏不空智和*尚
又以法付囑含光阿闍梨等弟子五
人。一含光*阿闍梨代宗皇帝有勅令修北五
臺山造金閣寺不暇傳法
大興善寺惠朗阿闍梨傳於崇福寺天竺阿闍梨
天竺阿闍梨傳付徳美
謹俗居
士趙
三青龍寺曇貞阿闍梨不傳弟子毎有學
法者云東塔院有
惠果阿闍梨善通
教相可於彼學
四保壽寺覺超阿闍梨傳付契
如。惠
徳阿
闍梨
青龍寺東塔院惠果阿闍梨善通聲
論唐梵雙明。毎栖心於實相之門。妙悟解於
如如之理。常諷維摩經。又於餘暇常披讀。
涅槃。花嚴。般若。楞伽。思益。*復遇大興
三藏和*尚授金剛界。乃曰此教最上最妙。
然昔日所悟大乘心地亦爲至極至妙。今遇
金剛界法門。更爲最上。所以云極無有上者。
且顯教心地唯明理觀。今此瑜伽教通理事
二門。住金剛界。一念相應。便登正覺。故云
極無有上也。所傳金剛界法者。則有大興善
寺傳灌頂教同學惠應阿闍梨惠成都府
尚。汴淋辨弘。新羅國僧惠日。日本國
*僧空海。青龍寺義滿。義明。義操。義
照。義愍。義政。義一。俗居士靈殷已上十四人
皆傳授大教
次阿闍
梨位
次青龍寺東塔院義操阿闍梨所傳。
金剛界大法。則有當院同學僧。法潤。義貞。
義舟。義圓。景公寺僧深達。淨住寺僧海雲。崇
福寺僧大遇。醴泉寺僧從賀。文苑。會昌寺
新羅國僧&T074482;亮。當院常堅。玄法寺僧
深。法全。弟子僧文祕已上一十四人授金剛
界大法皆次阿闍梨位
故。得金剛界大教。海内流行。枝葉不絶。優
曇鉢教。滿字已圓。其有得傳金剛界法者。
頓見菩提。入曼荼羅。得授阿闍梨灌頂。如授
法輪王位。此大教王名金剛界者。金剛
堅固義也。以表一切如來法身堅固不壞無
生無滅無始無終堅固常存不壞也。界者
性也。明一切如來金剛性遍一切有想身中
本來具足圓滿普賢毘盧遮那大用自性身
海性功徳。故修瑜伽者。又以大樂普賢金剛
慾箭三摩地。破彼無明住地二障種現及二
乘種。摧碎無餘。於一念頃證大日毘盧遮那
位。此經又名金剛頂者。如人之身。頂最爲
勝。此教於一切大乘法中最爲尊上。故名金
剛頂梵云縛曰嚕(二合)瑟抳
(二合)沙此云金剛頂
又是金剛界光
明遍照如來現等覺身示現三密五智令一切
有情證大圓鏡智成大菩提也
此經梵本十萬偈。略本四千偈。廣本則有無
量百千倶胝那庾多微塵數偈。如金剛頂
決中説。南天竺國有大鐵塔。中有金剛界曼
荼羅。聖者形像鐵鑄所成。其塔中有梵夾。
廣如床。廣八九尺。高下五六尺盡是金剛
界大教王廣梵本經。則知此經廣本有無量
百千倶胝那庾多微塵數偈不可以凡心測量
如法華化城喩品云説是法華經如洹河沙
偈。又藥王本事品説甄迦羅。頻婆羅阿閦婆
等偈。隨根演教廣略不同。即如花嚴經三本。
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四天下
微塵數品。中本有四天下微塵數偈第
本十萬偈即花嚴八十
卷經等是
即如金剛頂經梵夾
略本四千偈中本十萬偈。廣本則有無量百
千倶胝那庾多微偈又如華嚴經説普賢修
多羅。佛刹微塵數修多羅而爲眷屬昔姚秦
時羅什三藏將此梵網經云是大本菩薩戒
經。略譯成兩卷。云是此經中淺略行相。又至
大唐開元年中三藏金剛智從南天竺國將
得金剛界十萬偈梵夾經。時大海中過大惡
風。三船中所有寶物舍利功徳盡投於海中。
時十萬偈梵夾經誤忘亦投於海中。三藏爾
時作息災法。遂得風止。故知十萬偈經與此
土縁薄故此經王沈沒大海。次至太唐天寶
九載三藏不空阿闍梨自往五天遍求勝法








行至南天竺國得遇長年普賢阿闍梨。遂再
諮求重學金剛界法。將得十萬偈經故金剛
前後所學
者有少
不同
所以大興善寺三藏和尚代宗皇帝灌
頂之師。毎與皇帝講金剛界甚深義味。常在
内道場翻譯聖教。門下學徒授持明灌頂者。
數盈千萬。昇堂預翻譯者三十餘人。入室
傳阿闍梨灌頂者。數唯五人如前
已叙
金剛界毘
盧遮那梵本經百千偈即十萬
偈也
説經處有十八
名目列數次第如
十八會指歸説也
四大品。一金剛界。二降三
世。三遍調伏。四一切義成就此四種皆金
剛界所攝
一切
法要以四智印攝所謂大印。三摩耶印。法
智印。羯磨智印。又一一曼荼羅皆具六曼
羅。一所謂大曼*拏羅。二三昧耶曼荼羅。三
法曼荼羅。四羯磨曼荼羅。五四印曼荼羅。六
一印曼荼羅。唯降三世曼荼羅具十曼。餘皆
具六。其經説五部。一佛部毘盧遮那佛以爲部
主。四波羅蜜菩薩
以爲
看屬
二金剛部阿閦佛以爲部主四
大菩薩以爲看屬
三寶部寶生佛以
爲部主四
大菩薩
爲看屬
四蓮華部阿彌陀佛以爲部主
四大菩薩以爲看屬
五羯磨
不空成就佛以爲部主
四大菩薩以爲看屬
内外供養及四攝成三
十七。又説四種法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
變化身。四等流身。四種地位。一勝解行地。二
普賢行願地。三大普賢地。四普遍照輝地。
地前三賢爲勝解行地。從初地至十地爲普
賢行願地。等覺菩薩爲大普賢地。佛名普
遍照耀地。四種念誦。一聲念誦。二語念誦。
亦名金剛念誦謂
舌端微動唇齒合
三三摩地念誦謂住定與
觀智相應
四勝義
念誦思第一義諦
如久之理
四種求願法謂息災増益降伏
敬愛并攝召成五
瑜伽經中明四種眼如經
四種座法如經
五種
大願如經
又一切如來教集瑜伽中説一百二
十種護摩爐。爐中執印標幟各異。所求迅速
成辨世出世間果報。諸會浩汗内曼拏羅尊
位三十七并賢劫十六大菩薩表賢劫中一千
佛。或賢劫千佛皆。在曼荼羅四方。圍繞大
荼羅。成五十三。并外二十天成七十三。
内院地水火風天成七十七。四角有四忿怒
明王宣標
幟形
成八十一聖者身。已上總名金
剛界大曼*荼羅王内五十三聖者屬灌頂尊餘
天等皆各外金剛部不入灌

金剛界曼荼羅并外金剛部尊身共八十
一。皆是金剛界光明遍照如來之看屬。以表
十方三世盡虚空遍法界持微塵刹海一切
如來身。以爲其體是亦十方三世諸佛。般若
波羅蜜母悉能出生一切諸佛菩薩金剛薩埵
性所成就諸菩薩等。亦能出世甚深祕密百
千萬億修多羅藏。皆是毘盧遮那如來性海
功徳亦能出*世花藏莊嚴世界海有情世
及器世*間。皆是毘盧遮那如來體性周遍
故一身充滿一切刹。故云此教門難逢難遇。
故從上傳法者經數百年。外方傳一人。我大
興善寺三藏和尚親禮五天。重諮勝法。教流
天下。大法盛傳。所以新羅諸國經逾數萬。
航海忘軀。來趨我唐。至求勝法。故得金剛
界累代相承毎年有勅。於大興善寺及青龍
寺保壽興唐崇福醲寺。大開灌頂。傳法
度人。是皆我大興善寺三藏和尚傳法之孫
資也弘教枝葉遞相傳持。永久無盡。苾芻
海雲頃因餘暇。時屬仲秋之月。謹依本教略
集金剛界大教王師資相承傳法次第。從普
賢金剛薩埵至今所傳繼于八葉
敬禮金剛界自在。普賢薩埵持明王
此讃演施群生。普願同生華藏界
巨唐大和八年歳在甲寅仲秋月二十日
  淨住寺梵字傳教沙門海雲集



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下
略叙傳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教
相承付法次第記經題名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
持經。梵云摩訶此翻云大毘盧
遮那此云光明遍
照或云大日遍照
正梵語應云吠無毎
盧左曩毘盧
遮那
者古譯也。依金剛頂義決中解。此毘盧遮那義翻爲
無邊廣眼聚如來。眼者智也。言此法身如來智惠
十眼無邊際故。神徳智惠萬徳已圓
如虚空界量無邊際過數量故也
或云毘盧遮
那成道經。梵云吠盧左曩三母弟婆灑多素
&MT01169;二合此*云大
日遍照尊經
此經梵夾有三本。廣本十
萬偈。若依梵本具譯可有三百卷已來。
廣本在西國不到此土。梵經略本四千偈經。
更有略本。二千五百偈。中天竺國大阿闍梨
今時所傳者四千偈。釋迦沙門三藏善
無畏開元七年奉詔譯。沙門一行筆授。即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是也。言此經
是毘盧遮那如來神通變化之所加持也。依
梵本。譯成六卷。又總集一部教持念次第共
成一卷。成七卷。共成一部。編入大藏經。時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783 784 785 786 78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