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景徳傳燈録 (No. 2076_ 道原纂 ) in Vol. 51

[First] [Prev+100] [Prev]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前金陵報恩院法安禪師法嗣
廬山棲賢寺道堅禪師。有官人問。某甲收金
陵布陣殺人無數。還有罪也無。師曰。老僧只
管看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揚瀾左
無風浪起。問如何是棲賢境。師曰。棲賢有什
麼境
廬山歸宗寺第十四世慧誠禪師揚州人也。
姓崔氏。幼出家於撫州明水院受具。遊方縁
契慧濟禪師密承心印。庵于廬山之余峯。淳
化四年孟夏月歸宗柔和尚歸寂。郡牧與山
門徒衆三請師開法住持。初上堂未升座。謂
衆曰。天人得道此爲證。恁麼便散去。已是
周遮。其如未曉再爲重敷。方乃升座。僧問。郡
主臨筵請師演法。師曰。我不及汝。問如何是
佛。師曰。如何不是。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
曰。不知。師又曰。問話且住諸上座問到窮劫
問也不著。山僧答到窮劫答也不及。何以故。
爲上座各有本分事圓滿十方亘古亘今。乃
至諸佛也不敢錯誤上座。謂之頂族只助發
上座。所以道。十方法界諸有情念念以證善
逝果。彼既丈夫我亦爾。何得自輕而退屈。諸
上座不要退屈信取便休。祖師西來只道見
性成佛。其餘所説不及此説。更有箇奇特方
便。擧似諸人分明記取。到諸方莫錯擧。久立
珍重。異日上堂。僧問。不通風處如何過得。師
曰。汝從什麼處來。僧擧南泉云。銅瓶是境瓶
中有水。不得動著境與老僧將水來。鄧隱峯
便拈瓶瀉水。南泉乃休。師曰。鄧隱峯甚奇怪。
要且亂瀉。師接武歸宗十有四載。常聚五百
餘衆。景徳四年三月十八日上堂辭衆。安然
而化壽六十有七。臘五十二。全身塔于本

前廬州長安院延規禪師法嗣
廬州長安院辯實禪師第二
世住
僧問。如何是祖師
西來意。師曰。少室靈峯住九霄
潭州雲蓋山海會寺用清禪師河州人也。姓
趙氏。本州出家酷志求法。遠參長安潜契宗
旨。先住韶州東平山。淳化二年知潭州張茂
宗請居雲蓋第六
世住
僧問。有一人在萬丈井底如
何出得。師曰。且喜得相見。曰恁麼即穿雲透
月去也。師曰。三十三天事作麼生。僧無語。問
如何是雲蓋境。師曰。門外三泉井。曰如何是
境中人。師曰。童行作子。師有頌示衆曰
    雲蓋鎖口訣 擬議皆腦裂
    拍手趁玄空 雲露西山月
僧問。如何是雲蓋鎖口訣。師曰。遍天遍地。
曰恁麼即石人點頭露柱拍手。師曰。一瓶淨
水一鑪香。曰此猶是井底蝦蟇。師曰。勞煩大
衆。師常節段食隨衆二時但展鉢而已。或逾
年月。亦不調練服餌無妨作務。有請必開。即
便飽食而亡拘執。至道二年四月二日示疾
而逝。闍維建塔于本山
*行思禪師第十一世
前蘇州長壽院朋彦大師法嗣
長壽第二世法齊禪師婺州人也。姓丁氏。始
講百法因明二論。尋置講遊方。受心印於廣
法大師。建隆二年廣法歸寂付授住持。節使
錢仁奉禮重請揚眞要。有百法座主問。令公
請命四衆雲臻。向上宗乘請師擧唱。師曰。百
法明門論。曰畢竟作麼生。師曰。一切法無我。
問城東老母與佛同生。爲什麼却不見佛。師
曰。不見即道。曰恁麼即見去也。師曰。城東老
母與佛同生。師太平興國三年戊寅捨衆就
本院創別室宴居。咸平三年庚子十二月十
一日示滅。壽八十九。臘七十二
景徳傳燈録卷第二十六



景徳傳燈録卷第二十
禪門達者雖不出世有名於時者一十人

  金陵寶誌禪師婺州善慧大士
南獄慧思禪師天台智顗禪師
泗州僧伽和尚萬迴法雲公
天台豐干禪師天台寒山子
天台拾得明州布袋和尚
諸方雜擧徴拈代別語
寶誌禪師金城人也。姓朱氏。少出家止道林
寺修習禪定。宋泰始初忽居止無定飮食無
時。髮長數寸徒跣執錫杖。頭擐剪刀尺銅鑑。
掛一兩尺帛。數日不食無飢容。時或歌吟
詞如讖記。士庶皆共事之。齊永明七年。武
帝謂師惑衆收付建康獄。既旦人見其入市。
及檢獄如故。建康令以事聞。帝延於宮中之
後堂。師在華林園忽一日重著三布帽。亦不
知於何所得之。俄豫章王文惠太子相繼薨。
武帝尋厭世齊亦以於季矣。由是禁師出
入。梁高祖即位下詔曰。誌公迹拘塵垢神遊
冥寂。水火不能焦濡。蛇虎不能侵懼。語其佛
理則聲聞以上。譚其隱淪則遯仙高者。豈以
俗士常情空相拘制。何其鄙陋一至於此。自
今勿得復禁。帝一日問師曰。弟子煩惑何以
治之。師曰。十二。識者以爲十二因縁治惑藥
也。又問十二之旨。師曰。旨在書字時節刻漏
中。識者以爲書之在十二時中。又問。弟子何
時得靜心修習。師曰。安樂禁。識者以爲修習
禁者止也。至安樂時乃止耳。又製大乘賛二
十四首盛行於世諸辭句與夫禪宗旨趣冥會。略
録十首及師製十二時頌編于別卷
天監十三年冬將卒。忽告衆僧令移寺金剛
神像出置于外。乃密謂人曰。菩薩將去。未及
旬日無疾而終。擧體香軟。臨亡然一燭以付
後閤舍人呉慶。慶以事聞。帝歎曰。大師不復
留矣。燭者將以後事囑我乎。因厚禮葬于鍾
山獨龍阜。仍立開善精舍。勅陸倕製銘於
内。王筠勒碑於寺門。處處傳其遺像焉。初師
顯迹之始年可五六十許。及終亦不老。人莫
測其年。有徐捷道者。年九十三。自言是誌外
舅弟小誌四年。計師亡時蓋年九十七矣。勅
諡妙覺大師
善慧大士者。婺州義烏縣人也。齊建武四年
丁丑五月八日降于雙林郷傅宣慈家本名
翕。梁天監十一年。年十六納劉氏女名妙光。
生普建普成二子。二十四與里人稽亭浦漉
魚。獲已沈籠水中祝曰。去者適止者留。人或
謂之愚。會有天竺僧達磨時謂嵩
頭陀
曰。我與汝毘
婆尸佛所發誓。今兜率宮衣鉢見在。何日當
還。因命臨水觀其影。見大士圓光寶蓋。大士
笑謂之曰。鑪韛之所多鈍鐵。良醫之門足病
人。度生爲急何思彼樂乎。嵩指松山頂曰。此
可棲矣。大士躬耕而居之。乃説一偈曰
    空手把鋤頭 歩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 橋流水不流
有人盜菽麥瓜果。大士即與籃籠盛去。日常
傭作夜則行道。見釋迦金粟定光三如來放
光襲其體。大士乃曰。我得首楞嚴定。當捨
田宅設無遮大會。大通二年唱賣妻子獲錢
五萬以營法會。時有慧集法師聞法悟解。言
我師彌勒應身耳。大士恐惑衆遂呵之。六年
正月二十八日遣弟子傅暀致書于梁高祖。
書曰。雙林樹下當來解脱善慧大士。白國主
救世菩薩。今欲條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
善略以虚懷爲本。不著爲宗。亡相爲因。涅槃
爲果。其中善略以治身爲本。治國爲宗。天上
人間果報安樂。其下善略以護養衆生勝殘
去殺。普令百姓倶禀六齋。今聞皇帝崇法欲
伸論義。未遂襟懷故。遣弟子傅暀告曰。暀投
太樂令何昌。昌曰。慧約國師猶復置啓。翕
是國民又非長老。殊不謙卑豈敢呈達。暀燒
手御路。昌乃馳往同泰寺詢皓法師。皓勸速
呈。二月二十一日進書。帝覽之遽遣詔迎。
既至帝問。從來師事誰耶。曰從無所從來無
所來師事亦爾。昭明問。大士何不論義。曰菩
薩所説非長非短非廣非狹非有邊非無邊如
如正理復有何言。帝又問。何爲眞諦。曰息而
不滅。帝曰。若息而不滅此則有色。有色故鈍。
若如是者居士不免流俗。曰臨財無苟得臨
難無苟免。帝曰。居士大識禮。曰一切諸法不
有不無。帝曰。謹受居士來旨曰大千世界所
有色象莫不歸空。百川叢注不過於海。無量
妙法不出眞如。如來何故於三界九十六道
中獨超其最。視一切衆生有若赤子有若自
身。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樂。帝默然。大士辭
退。異日帝於壽光殿請大士講金剛經。
士登座執拍板唱經成四十九頌。大同五年
奏捨宅於松山下因雙檮樹而創寺。名曰雙
林。其樹連理祥煙周繞。有雙鶴棲止。太清二
年大士誓不食。取佛生日焚身供養。至日白
黒六十餘人代不食燒身。三百人刺心瀝血
和香。請大士住世。大士愍而從之。承聖三年
復捨家資爲衆生供養三寶。而説偈曰
    傾捨爲群品 奉供天中天
    仰祈甘露雨 流澍普無邊
陳天嘉二年大士於松山頂遶連理樹行道。
感七佛相隨。釋迦引前維摩接後。唯釋尊數
顧共語。爲我補處也。其山忽起黄雲盤旋若
蓋。因號雲黄山。時有慧和法師不疾而終。嵩
頭陀於柯山靈巖寺入滅。大士懸知曰。嵩公
兜率待我。決不可久留也。時四側華木方當
秀實欻然枯悴。太建元年己丑四月二十四
日示衆曰。此身甚可厭惡衆苦所集。須愼三
業精勤六度。若墜地獄卒難得脱。常須懺悔。
又曰。吾去已不得移寢床。七日有法猛上人。
持像及鍾來鎭于此。弟子問。滅後形體若爲。
曰山頂焚之。又問。不遂何如。曰愼勿棺斂。但
壘甓作壇移屍於上。屏風周繞絳紗覆之。上
建浮圖以彌勒像處其下。又問。諸佛涅槃時
皆説功徳。師之發迹可得聞乎。曰我從第四
天來爲度汝等。次補釋迦。及傅普敏文殊。慧
集觀音。何昌阿難。同來賛助故。大品經云。
有菩薩從兜率來。諸根猛利疾與般若相應。
即吾身是也。言訖趺坐而終。壽七十有三。尋
猛師果將到織成彌勒像及九乳鐘留鎭之。
須臾不見。大士道具十餘事見在。晋天福九
年甲辰六月十七日錢王遣使發塔。取靈骨
一十六片紫金色及道具。乃府城南龍山建
華寺寘之。仍以靈骨塑其像
衡嶽慧思禪師武津人也。姓李氏。頂有肉髻
牛行象視。少以慈恕聞于閭里。嘗夢梵僧勸
出俗。乃辭親入道。及禀具常習坐日唯一食。
誦法華等經滿千遍。又閲妙勝定經歎禪那
功徳。遂發心尋友。時慧聞禪師有徒數百
聞禪師始因背手探藏。得中觀論發明禪理。此
論即西天第十四祖龍樹大士所造。遂遙禀龍樹
乃往受
法晝夜攝心坐夏。經三七日獲宿智通。倍加
勇猛。尋有障起。四支緩弱不能行歩。自念
曰。病從業。生業由心起。心源無起外境何状。
病業與身都如雲影。如是觀已顛倒想滅輕
安如故。夏滿猶無所得。深懷慚愧放身倚壁。
背未至間豁爾開悟。法華三昧最上乘門一
念明達研練逾久前觀轉増。名行遠聞學侶
日至。激勵無倦機感寔繁。乃以大小乘定慧
等法隨根引喩。俾習慈忍行奉菩薩三聚戒。
衣服率用布。寒則加之以艾。以北齊天保中
領徒南邁。値梁孝元之亂。權止大蘇山。輕生
重法者相與冒險而至填聚山林。師示衆曰。
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覓
即不得得亦不眞。偈曰
    頓悟心源開寶藏 隱顯靈通現眞相
    獨行獨坐常巍巍 百億化身無數量
    縱合偪塞滿虚空 看時不見微塵相
    可笑物兮無比況 口吐明珠光晃晃
    尋常見説不思議 一語標名言下當
又偈曰
    天不能蓋地不載 無去無來無障礙
    無長無短無青黄 不在中間及内外
    超群出衆太虚玄 指物傳心人不會
其他隨叩而應。以道俗所施造金字般若法
華經。時衆請師講二經。隨文發解。復命門人
智顗代講。至一心具萬行有疑請決。師曰。汝
所疑乃大品次第意耳。未是法華圓頓旨也。
吾昔於夏中一念頓發諸法見前。吾既身證不
勞致疑。顗即諮受法華行三七日得悟顗即天
台教主
智者大師。如
下章出焉
陳光大元年六月二十三日自大
蘇山將四十餘僧徑趣南嶽乃曰。吾寄此山
止期十載。已後必事遠遊。吾前身曾履此處。
巡至衡陽値一處林泉勝異。師曰。此古寺也。
吾昔曾居俾掘之基址猶存。又指巖下曰。吾
此坐禪賊斬吾首。尋得枯骸一聚。自此化道
彌盛。陳主屡致慰勞供養目爲大禪師。將欲
順世謂門人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
華般舟念佛三昧方等懺悔期于見證者。隨
有所須吾自供給。如無此人吾即遠去矣。時
衆以苦行事難無有答者。師乃屏衆泯然而
逝。小師雲辯號叫。師開目曰。汝是惡魔。吾
將行矣。何驚動妨亂吾邪。癡人出去。言訖長
往。時異香滿室。頂暖身軟顏色如常。即太建
九年六月二十二日也。壽六十有四。凡有著
述皆口授無所刪改。撰四十二字門兩卷。無
諍行門兩卷。釋論玄隨自意安樂行次第禪
要三智觀門等五部各一卷。並行於世
天台山修禪寺智者禪師智顗荊州華容人。
姓陳氏。母徐氏。始娠夢香煙五色縈饒于懷。
誕生之夕祥光燭于隣里。幼有奇相膚不受
垢。七歳入果願寺。聞僧誦法華經普門品即
隨念之。忽自憶記七卷之文宛如宿習。十五
禮佛像誓志出家。怳焉如夢見大山臨海際
峯頂有僧招手。復接入一伽藍云。汝當居此。
汝當終此。十八喪二親。於果願寺依僧法緒
出家。二十進具。陳天嘉元年謁光州大蘇山
慧思禪師。思一見乃謂曰。昔靈鷲同聽法華
經。今復來矣。即示以普賢道場。説四安樂行。
師入觀三七日。身心豁然定慧融會。宿通潜
發唯自明了。以所悟白思。思曰。非汝弗證非
吾莫識。此乃法華三昧前方便初旋陀羅尼
也。縱令文字之師千萬不能窮汝之辯。汝可
傳燈。莫作最後斷佛種人。師既承印可。太建
元年禮辭住金陵闡化。凡説法不立文字。以
辯才故晝夜無倦。七年乙未謝遣徒衆隱天
台山佛隴峯。有定光禪師先居此峯。謂弟子
曰。不久當有善知識領徒至此。俄爾師至。光
曰。還憶疇昔擧手招引時否。師即悟禮像之
徴悲喜交懷。乃執手共至庵所。其夜聞空中
磬之聲。師曰。是何祥也。光曰。此是犍稚
集僧得住之相。此處金地吾已居之。北峯銀
地汝宜居焉開山。後宣帝建修禪寺。割始豐
縣租以充衆費。及隋煬帝請師受菩薩戒。師
爲帝立法名號總持。帝乃號師爲智者。師常
謂。法華爲一乘妙典。蕩化城之執教。釋草庵
之滯情。開方便之權門。示眞實之妙理。會衆
善之小行。歸廣大之一乘。遂出玄義。曰釋名
辨體明宗論用判教相之五重也。名則法喩
齊擧。謂一乘妙法即衆生本性。在無明煩惱
不爲所染。如蓮華處于淤泥而體常淨。故以
爲名。此經開權顯實廢權立實會權歸實。如
蓮之華有含容開落之義。華之蓮有隱現成
實之義。亦謂從本垂迹因迹顯本。夫經題不
越法喩人。單複具足凡七種單三複三
具足一
攝一切
名。妙法蓮華即複之一也法譬
爲複
名以召體。體即
實相。謂一切相離實相無體故。宗則一乘因
果。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可尊尚故。用則力用。
以開廢會之義有其力故。然後判教相者。以
如來一代之説。總判爲五時八教。五時者。一
佛初成道爲上根菩薩説華嚴時。二爲小機
説阿含時。三彈偏折小歎大褒圓説方等時。
四蕩相遣執説般若時。五會權歸實。授三乘
人及一切衆生成佛記。説法華涅槃時。八教
者。謂化儀四教即頓漸祕密不定也。化法四
教即藏生滅
四諦


圓也無作四諦唯法華圓理。
乃至治生産業一色一香
無非
實相
該三世如來所演罄殫其致四正三接
廣如本教
捨此
皆魔説故。教理既明。非觀行無以復性。乃依
一心三諦之理眞俗
示三止三觀。一一觀心念
念不可得。先空次假後中。離二邊而觀一心
如雲外之月者。此乃別教之行相也。嘗云。破
一切惑莫盛乎空。建一切法莫盛乎假。究竟
一切性莫大乎中。故一中一切中無假無空
而不中。空假亦爾。即圓教之行相。如摩醯首
羅天之三目。非縱横並別故第十四祖龍樹菩薩
偈云。因縁所生法。
我説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亦名中道義。斯與楞嚴圓覺經
説奢摩他三摩鉢底禪那三觀。名目雖殊其致一也。達磨
大師以心傳心不滯名數。直爲上上根智俾忘筌忘意故。
與此教同而不同。智者禪師窮理盡性備足之門故。與禪
宗異而
非異也
三觀圓成法身不素。即免同貧子也。尚
盧學者昧於修性或墮偏執故。復創六即之
義以絶斯患。一理即佛者。十法界衆生下至
蟭螟同禀妙性。從本以來常住清淨覺體圓
滿一理齊平故執名相者不信即心即
佛。覩此而生信也
二名字即佛
者。雖理性坦平。而隨流者日用不知。必假言
教外熏得聞名字。生信發解故起信論云。以有
忘想心故。能知
名義。自此已
下簡暗證者
三觀行即佛者。既聞名開解。要假
前之三觀而返源故圓教外凡也。圓觀五陰爲不思
議境。即五品位。大師示居此
位。別教十信及藏
通教。皆名資糧位
四相似即佛者。觀行功深發
相似用故内凡也圓伏無明入十信鐵輪位。不斷見思
惑。至七信以去見思惑自隕得六根清淨。如
經云。父母所生眼悉見三千界云云。思大禪師示居此位。
若別教乃地前三十心也。藏通皆名加行位。楞嚴經唯識
論三十心後。別立四加行。名位雖
同詮旨逈異。惟通悟者善巧融會
五分眞即佛者。三
心開發得眞如用。位位増勝故發圓初住即銅輪
位也。如龍女一
念成佛現百界身。從此轉勝至等覺位。凡四十一心盡目
眞因。分位雖殊圓理無別。若別教即名十地。藏通皆言見

六究竟即佛者。無明永盡覺心圓極證無所
證故妙覺也。起信云。始本不二名究竟覺。仁王名寂滅
上忍也。別教權佛攝。對圓行第二位耳。藏通二教
佛可
如上六位既皆即佛不屈
不濫
通具法報化三身
爲正三寶三徳屬對交絡。乃至十種三法含攝無遺。偈
云。道識性般若。菩提大乘身。涅槃三寶徳。一一
皆三
隨居四土爲依。四土者。一常寂光法性土
也。法
身居之身
土相稱
二實報無障礙攝二受用也。自受用土報佛
自居。他受用土登地菩薩所
三方便有餘。四淨穢同居並爲應化土也。地前
菩薩二乘凡夫所居
其實則非身非土無優無劣。爲對機故假説
身土而分優劣。師得身土互融權實無礙故。
三十餘年晝夜宣演。生四種益具四悉檀悉遍
也。
檀翻名施。禪師之法遍施有情隨根
得益如雲。世界悉檀生歡喜益云云
門人灌頂日記萬
言而編結之。總目爲天台教。別即分諸部類。
法華玄義文句大小止觀金光明仁王淨名涅槃
諸觀章十六觀經等及四教禪門凡百餘軸
歴代付
授盛于江淅。隋開皇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
帝遣使詔師。將行乃告門人曰。吾今往而不
返。汝等當成就佛隴南寺一依我圖。侍者曰。
若非師力豈能成辦。師曰。乃是王家所辦。汝
等見之吾不見也師初欲建寺於石橋。禪寂見三神
人。皁幘縫衣從一老僧。謂師曰。若
欲造寺今非其時。三國成一當有大力施主與師造寺。寺
成國即清。宜號爲國清。言訖不見。開皇十八年帝遣司馬
王弘入山依圖
造寺。方應前誌
師二十一日到剡東石城寺百尺
石像前不進。至二十四日顧侍者曰。觀音來
迎不久應去。時門人智朗請曰。不審何位何
生。師曰。吾不領衆必淨六根捐己利他獲預
五品耳五品弟子。即法華三昧前方便
之位。與思大禪師昔語冥符
命筆作觀心
偈。唱諸法門綱要訖。趺坐而逝。壽六十。臘四
十。弟子等迎歸佛隴巖。大業元年九月煬帝
巡幸准海。遣使送弟子智璪及題寺額入山
赴師忌齋。到日集僧開石室唯覩空榻。時會
千僧至忽剩一人。咸謂師化身來受國供。師
始受禪教終乎滅度。常披一壞衲冬夏不釋。
來往居天台山二十二年。建造大道場一十
二所。國清最居其後。及荊州玉泉寺等共三
十六所。度僧一萬五千人。寫經一十五藏。造
金銅塑畫像八十萬尊。事迹甚廣如本傳
泗州僧伽大師者。世謂觀音大士應化也。推
本則過去阿僧祇殑伽沙劫値觀世音如來。
從三慧門而入道。以音聲爲佛事。但以此土
有縁之衆乃謂大師自西國來。唐高宗時至
長安洛陽。行化歴呉楚間。手執楊枝混于緇
流。或問師何姓。即答曰。我姓何。又問師是
何國人。師曰。我何國人。尋於泗上欲構伽藍
因宿。州民賀跋氏捨所居。師曰。此本爲佛宇。
令掘地果得古碑。云香積寺。即齊李龍建所
創。又獲金像衆謂然燈如來。師曰。普光王佛
也。因以爲寺額。景龍二年中宗遣使迎大師
至輦轂深加禮異。命住大薦福寺。帝及百官
咸稱弟子。與度慧儼慧岸木叉三人。御書寺
普光
王寺
三年三月三日大師示滅。勅令就薦福
寺漆身起塔。忽臭氣滿城。帝祝送師歸臨淮。
言訖異香騰馥。帝問萬迴曰。僧伽大師是何
人耶。曰觀音化身耳。乾符中諡證聖大師。皇
朝太平興國中太宗皇帝重創浮圖壯麗超

萬迴法雲公者。虢州閿郷人也。姓張氏。唐貞
觀六年五月五日生始在弱齡嘯傲如狂郷黨
莫測。一日令家人灑掃云。有勝客來。是日三
藏玄奘自西國還訪之。公問印度風境了如
所見。奘作禮圍繞稱是菩薩。有兄萬年久征
遼左。母程氏思其音信。公曰。此甚易爾。乃告
母而往至暮而還。及持到書隣里驚異。有龍
興寺沙門大明少而相狎。公來往明師之室。
屬有正諫大夫明崇儼夜過寺。見公左右神
兵侍衞崇儼駭之。詰旦言與明師。復厚施金
繒作禮而去。咸亨四年高宗召入内。時有扶
風僧蒙澒者。甚多靈迹。先在内毎曰。迴來迴
來。及公至又曰。替到當去。迨旬日而澒卒。景
雲二年辛亥十二月八日師卒于長安醴泉
里。壽八十。時異香氤氳擧體柔軟。制贈司徒
虢國公喪事官給。三年正月十五日窆于京
西香積寺
天台豐干禪師者。不知何許人也。居天台山
國清寺。剪髮齊眉衣布裘。人或問佛理。止答
隨時二字。嘗誦唱道歌乘虎入松門。衆僧驚
畏。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拾得。二人
執爨終日晤語。潜聽者都不體解。時謂風狂
子。獨與師相親。一日寒山問。古鏡不磨如何
照燭。師曰。氷壺無影像&T026260;猴探水月。曰此
是不照燭也更請師道。師曰。萬徳不將來教
我道什麼。寒拾倶禮拜。師尋獨入五臺山巡
禮。逢一老翁師問。莫是文殊否。曰豈可有二
文殊。師作禮未起忽然不見趙州沙彌擧似和尚。
趙州代豊干云。文殊

後迴天台山示滅。初閭丘公胤出牧丹丘
將議巾車。忽患頭疼醫莫能愈。師造之曰。貧
道自天台來謁使君。閭丘且告之病。師乃索
淨器呪水噴之斯須立瘥。閭丘異之。乞一言
示此去安危之兆。師曰。到任記謁文殊普賢。
曰此二菩薩何在。師曰。國清寺執爨洗器者
寒山拾得是也。閭丘拜辭。方行尋至山寺。問
此寺有豐干禪師否。寒山拾得復是何人。時
有僧道翹對曰。豐干舊院在經藏後今&MT02736;
人矣。寒拾二人見在僧厨執役。閭丘入師房
唯見虎迹。復問道翹。豐干在此作何行業。翹
曰。唯事舂穀供僧閑則諷詠。乃入厨尋訪寒
拾。如下章叙之
天台寒山子者本無氏族。始豐縣西七十里
有寒明二巖。以其於寒巖中居止得名也。容
貌枯悴布襦零落。以樺皮爲冠。曳大木
時來國清寺就拾得取衆僧殘食菜滓食之。
或廊下徐行。或時叫噪望空慢罵。寺僧以杖
逼逐。翻身拊掌大笑而去。雖出言如狂而有
意趣。一日豐干告之曰。汝與我遊五臺即我
同流若不與我去非我同流。曰我不去。豐干
曰。汝不是我同流。寒山却問。汝去五臺作什
麼。豐干曰。我去禮文殊。曰汝不是我同流。曁
豐干滅後。閭丘公入山訪之。見寒拾二人圍
鑪語笑。閭丘不覺致拜。二人連聲咄叱。寺僧
驚愕曰。大官何拜風狂漢耶。寒山復執閭丘
手笑而言曰。豐干饒舌。久而放之。自此寒拾
相携出松門更不復入寺。閭丘又至寒巖禮
謁。送衣服藥物。二士高聲喝之曰。賊賊便縮
身入巖石縫中。唯曰。報汝諸人各各努力。
其石縫忽然而合。閭丘哀慕令僧道翹尋其
遺物。於林間得葉上所書辭頌。及題村墅人
家屋壁。共三百餘首傳布人間。曹山本寂禪
師注釋謂之對寒山子詩
天台拾得者不言名氏。因豐干禪師山中經
行。至赤城道側聞兒啼聲遂尋之見一子可
數歳。初謂牧牛子。及問之云。孤棄于此。豐
干乃名爲拾得。携至國清寺。付典座僧曰。或
人來認必可還之。後沙門靈熠攝受令知食
堂香燈。忽一日輒爾登座與佛像對盤而餐。
復於憍陳如上座塑形前呼曰。小果聲聞。僧
驅之。靈熠忿然告尊宿等罷其所主。令厨内
滌器。常日齋畢澄濾食滓以筒盛之。寒山來
即負之而去。一日掃地。寺主問。汝名拾得。豐
干拾得汝歸。汝畢竟姓箇什麼在何處住。拾
得放下掃帚叉手而立。寺主罔測。寒山搥胸
云。蒼天蒼天。拾得却問。汝作什麼。曰豈不見
道。東家人死西家助哀。二人作舞哭笑而出。
有護伽藍神廟。毎日僧厨下食爲烏所有。拾
得以杖抶之曰。汝食不能護。安能護伽藍乎。
此夕神附夢于合寺僧曰。拾得打我。詰旦諸
僧説夢符同。一寺紛然牒申州縣。郡符至云。
賢士隱遁菩薩應身宜用旌之。號拾得爲賢
隱石而逝
見寒山章
時道翹纂録寒山文句。以拾得偈
附之。今略録數篇。見別卷
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尚者。未詳氏族。自稱名
契此。形裁腲烏罪
奴罪
蹙額皤腹。出語無
定寢臥隨處。常以杖荷一布嚢。凡供身之具
盡貯嚢中。入&MT01163;肆聚落見物則乞。或醯醢魚
&MT04877;才接入口。分少許投嚢中。時號長汀子布
袋師也。甞雪中臥雪不沾身。人以此奇之。或
就人乞其貨則售。示人吉凶必應期無忒。天
將雨即著濕草屨途中驟行。遇亢陽即曳高
齒木*履市橋上竪膝而眠。居民以此驗知。有
一僧在師前行。師乃拊僧背一下。僧迴頭。師
曰。乞我一文錢。曰道得即與汝一文。師放下
布嚢叉手而立。白鹿和尚問。如何是布袋。師
便放下布袋。又問。如何是布袋下事。師負之
而去。先保福和尚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放
下布袋叉手。保福曰。爲只如此爲更有向上
事。師負之而去。師在街衢立。有僧問。和尚
在遮裏作什麼。師曰。等箇人。曰來也來也
歸宗柔和尚別
云。歸去來
師曰。汝不是遮箇人。曰如何是
遮箇人。師曰。乞我一文錢。師有歌曰
    只箇心心心是佛 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横妙用可憐生 一切不如心眞實
    騰騰自在無所爲 閑閑究竟出家兒
    若覩目前眞大道 不見纖毫也大奇
    萬法何殊心何異 何勞更用尋經義
    心王本自絶多知 智者只明無學地
    非聖非凡復若乎 不彊分別聖情孤
    無價心珠本圓淨 凡是異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 無量清高稱道情
    携錦若登故國路 莫愁諸處不聞聲
又有偈曰
    一鉢千家飯 孤身萬里遊
    青目覩人少 問路白雲頭
梁貞明二年丙子三月師將示滅。於嶽林寺
東廊下端坐磐石。而説偈曰
    彌勒眞彌勒 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 時人自不識
偈畢安然而化。其後他州有人見師亦負布
袋而行。於是四衆競圖其像。今嶽林寺大殿
東堂全身見存
諸方雜擧徴拈代別語
障蔽魔王領諸眷屬。一千年隨金剛齊菩薩
覓起處不得。忽因一日得見。乃問云。汝當於
何住。我一千年領諸眷屬覓汝起處不得。金
剛齊云。我不依有住而住。不依無住而住。如
是而住法眼擧云。障蔽魔王不見金剛齊即
且從。只如金剛齊還見障蔽魔王麼
外道問佛云。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
外道禮拜云。善哉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
令我得入。外道去已阿難問佛云。外道以何
所證而言得入。佛云。如世間良馬見鞭影而
玄覺徴云。什麼處是世尊擧鞭處。雲居錫云。要會麼。
如今歸堂去復是阿誰。東禪齊拈云。什麼處是外道悟
處。衆中道世尊良久時。便
是擧鞭處。恁麼會還得已否
緊那羅王奏無生樂供養世尊。王勅有情無
情倶隨王去。若有一物不隨王。即去佛處不
得。又無厭足王入大寂定。王勅有情無情皆
順於王。如有一物不順王。即入大寂定不得
雲居錫云。有情去也且從。只如山河大地
是無情之物。作麼生説亦隨王去底道理
罽賓國王秉劍詣師子尊者前問曰。師得蘊
空否。師曰。已得蘊空。曰既得蘊空離生死否。
師曰。已離生死。曰既離生死就師乞頭還得
否。師曰。身非我有豈況於頭。王便斬之出白
乳。王臂自墮玄覺徴云。且道斬著斬不著。玄沙云。大
小師子尊者不能與頭作主。玄覺又云。
玄沙恁麼道。要人作主不要人作主。若也要人作主蘊即
不空。若不要人作主。玄沙恁麼道意在什麼處。試斷看
泗州塔頭侍者及時鎖門。有人問。既是三界
大師爲什麼被弟子鎖。侍者無對法眼代云。弟
子鎖大師鎖。
法燈代云。還我鎖匙來。又
老宿代云。吉州鎖&T077392;州鎖
或問僧。承聞大徳講得肇論是否。曰不敢。曰
肇有物不遷義是否。曰是。或人遂以茶盞就
地撲破曰。遮箇是遷不遷。無對法眼代
掌三下
樂普侍者謂和尚曰。肇法師制得四論甚奇
怪。樂普曰。肇公甚奇怪要且不見祖師。侍者
無對法燈代云。和尚什麼處見。雲居錫云。什麼處是肇
公不見祖師處。莫是有許多言語麼。又云。肇公有
多少
言語
有兩僧各住菴尋常來往。偶旬日不會。一日
上山相見。上菴主問曰。多時不見在什麼處。
下菴主曰。只在菴裏造箇無縫塔子。上菴主
曰。某甲也欲造箇無縫塔。就菴主借取樣子。
曰何不早道。恰被人借去也法眼擧云。且道借伊
樣子不借伊樣子
有婆子令人送錢去。請老宿開藏經。老宿受
施利便下禪床轉一匝乃云。傳語婆子轉藏
經了也。其人迴擧似婆子。婆云。比來請開全
藏。爲甚開半藏玄覺徴云。什麼處是缺半藏處。且
道那箇婆子具什麼眼便恁麼道
有老宿令人傳語思大禪師。何不下山教化
衆生。目視雲漢作麼。思大曰。三世諸佛被我
一口呑盡。更有甚衆生可教化玄覺徴云。且道是
山頭語山下語
龍濟修山主問翠巖曰。四乾闥婆王奏樂供
養世尊。直得須彌振動大海騰波。迦葉起
舞。菩薩得忍。不動聲聞頗我。只如迦葉作舞
意旨如何。對曰。迦葉過去生中曾作樂人來
習氣未斷。山主曰。須彌大海莫是習氣未斷
否。翠巖無對法眼代云。
正是習氣
有僧親附老宿一夏不蒙言誨。僧歎曰。只恁
麼空過一夏不聞佛法。得聞正因兩字亦得
也。老宿聞之乃曰。闍梨莫&T048239;
西
速。若論正
因一字也無。恁麼道了叩齒三下曰。適來無
端恁麼道。隣房僧聞曰。好一&T055114;羹被兩顆鼠
糞汚却玄覺徴云。且道讃歎語不肯語。若是讃歎爲什
麼道鼠糞汚却。若不肯他有什麼過驗得麼
僧肇法師遭秦主難。臨就刑説偈曰
    四大元無主 五陰本來空
    將頭臨白刃 猶似斬春風
    玄沙云。大小肇
法師臨死猶寱語
僧問老宿云。師子捉兔亦全其力。捉象亦全
其力。未審全箇什麼力。老宿云。不欺之力
法眼別云。
不會古人語
&T037173;尚書見老宿獨坐問曰。端居丈室當何
所務。老宿曰。法身凝寂無去無來法眼別云。汝
作什麼來。法
燈別云。
非公境界
有道流在佛殿前背坐。僧曰。道士莫背佛。道
流曰。大徳本教中道。佛身充滿於法界。向什
麼處坐得。僧無對法眼代云。
識得汝
禪月詩云。禪客相逢只彈指。此心能有幾人
知。大隨和尚擧問禪月。如何是此心。無對
歸宗柔代云。
能有幾人知
台州六通院僧欲渡船。有人問。既是六通爲
什麼假船。無對天台韶國師代
云。不欲驚衆
聖僧像被屋漏滴。有人問。既是聖僧爲什麼
有漏天台國師代云。
無漏不是聖僧
死魚浮於水上。有人問僧。魚豈不是以水爲
命。僧曰是。曰爲什麼却向水中死。無對杭州天
龍機和
尚代云。是伊爲什
麼不去岸上死
僧問雲臺欽和尚。如何是眞言。欽曰。南無佛
陀耶大章如菴主別
云。作麼作麼
江南國主問老宿。予有一頭水牯牛萬里無
寸草。未審向什麼處放歸宗柔代云。
好放處
南泉和尚遷化。陸亘大夫來慰院主問。大夫
何不哭先師。大夫曰。院主道得亘即哭。無對
歸宗柔代
云。哭哭
江南相馮延已與數僧遊鍾山。至一人泉問。
一人泉許多人爭得足。一僧對曰。不教欠少。
延已不肯。乃別云。誰人欠少法眼別云。
誰是不足者
有施主婦人入院行衆僧隨年錢。僧曰。聖僧
前著一分。婦人曰。聖僧年多少。僧無對法眼代
云。心
期滿處
即知
法燈問新到僧。近離什麼處曰廬山。師拈起
香合曰。廬山還有遮箇也無。僧無對師自代
云。尋
香來禮
拜和尚
僧問仰山。彎弓滿月齧鏃意如何。仰山曰。齧
鏃。僧擬開口。仰山曰。開口驢年也不會。僧無
南泉代側
身而立
有一行者隨法師入佛殿。行者向佛而唾。法
師曰。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行者曰。將無佛
處來與某甲唾。無對潙山云。仁者却不仁者。不仁
者却仁者。仰山代法師云。但
唾行者。又云。行者若有語即
向伊道。還我無行者處來
偃臺感山主到圓通院相看。第一座問曰。圓
通無路。山主爭得到來歸宗柔代云。
不期又得相見
有僧入冥見地藏菩薩。地藏問。是爾平生修
何業。僧曰。念法華經。曰止止不須説我法妙
難思。爲是説是不説。無對歸宗柔代云。此
迴歸去敢請流通
歸宗柔和尚問僧。看什麼經。曰寶積經。柔曰。
既是沙門爲什麼看寶積。無對柔自代云。
古今用無極
劉禹端公因雨問先雲居和尚。雨從何來。曰
從端公問處來。端公歡喜讃歎。雲居却問端
公從何來。無語。有老宿代云。適來道什麼
歸宗柔別云。
謝和尚再三
昔有三僧雲遊。擬謁徑山和尚。遇一婆子時
方收稻次。一僧問曰。徑山路何處去。婆曰。
驀直去。僧曰。前頭水深過得否。曰不濕脚。僧
又問。上岸稻得恁麼好。下岸稻得恁麼怯。曰
下岸稻總被螃蟹喫却也。僧曰。太香生。曰勿
氣息。僧又問婆。住在什麼處。曰只在遮裏。三
僧乃入店内。婆煎茶一瓶將盞子三箇安盤
上謂曰。和尚有神通者即喫茶。三人無對。又
不敢傾茶。婆曰。看老朽自逞神通也。於是便
拈盞子傾茶行
法眼和尚謂小兒日。因子識得爾爺*爾爺
名什麼。無對法燈代云。但
將衣袖掩面
法眼却問一僧。若是孝順之子合下得一轉
語。且道合下得什麼語。無對法眼自代云。他
是孝順之子
僧問講彌陀經座主。水鳥樹林皆悉念佛念
法念僧作麼生講。坐主曰。基法師道。眞友不
待請如母赴嬰兒。僧曰。如何是眞友不待請
法眼代云。此
是基法師語
泉州王延彬入招慶院。見方丈門閉問演侍
者。有人敢道大師在否。演曰。有人敢道大師
不在否法眼別云。太
傅識大師
僧擧。佛説法有一女人忽來問訊。便於佛前
入定。時文殊近前彈指。出此女人定不得。又
托昇梵天亦出不得。佛曰。假使百千文殊亦
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有網明菩薩能出此
定。須臾網明便至問訊佛了。去女人前彈指
一聲。女人便從定而起五雲和尚云。不唯文殊不能
出此定。但恐如來也出此定
不得。只如教
意怎生體解
誌公云。毎日拈香擇火不知身是道場。玄沙
云。毎日拈香擇火不知眞箇道場玄覺徴云。只
如此二尊
語還有親
疎也無
雲巖院主遊石室迴。雲巖問。汝去入到石室
裏許看爲只恁麼便迴來院主
無對
洞山代云。彼中
已有人占了也。雲巖曰。汝更去作什麼。洞山
曰。不可人情斷絶去也
鹽官會下有一主事僧。將死鬼使來取。僧告
曰。某甲身爲主事未暇修行。乞容七日得否。
使曰。待爲白王。若許即七日後來。不然須臾
便至。言訖去。至七日後方來覓其僧不見。後
有人擧問一僧。若來時如何抵擬他洞山代云。
被他覓得也
洞山會下有老宿去雲巖迴。洞山問。汝去雲
巖作什麼。答云。不會洞山自代云。
堆堆地
臨濟見僧來擧起拂子。僧禮拜。師便打。別僧
來。師擧拂子。僧並不顧。師亦打。又一僧來
參。師擧拂子。僧曰。謝和尚見示。師亦打
雲門代云。只疑老漢。大覺
云。得即得猶未見臨濟機在
閩王送玄沙和尚上船。玄沙扣船召曰。大王。
爭能出得遮裏去。王曰。在裏許得多少時也
歸宗柔別云。不因
和尚不得到遮裏
僧問老宿。如何是密室中人。老宿曰。有客不
答話玄沙云。何曾密。歸宗柔
別老宿云爾因什麼得見
法眼和尚問講百法論僧。百法是體用雙陳。
明門是能所兼擧。座主是能法座是所。作麼
生説兼擧有老宿代云。某甲喚作箇法座。
歸宗柔別云。不勞和尚如此
僧擧教云。文殊忽起佛見法見。被佛威神攝
向二鐵圍山五雲曰。什麼處是二鐵圍山。還會麼。如
今若有人起佛法之見。吾與烹茶兩甌。且
道賞伊罰伊。同
教意不同教意
洪州大寧院上状請第二座開堂。人問。何不
請第一座法眼代云。
不勞如此
洞山行脚時會一官人曰。三祖信心銘弟子
擬注。洞山曰。才有是非紛然失心。作麼生注
法眼代云。恁麼
即弟子不注也
法眼和尚因患脚。僧問訊次師曰。非人來時
不能動。及至人來動不得。且道佛法中下得
什麼語。僧曰。和尚且喜得較。師不肯自別云。
和尚今日

九峯和尚入江西城。人問入&MT01163;教化以何爲
眼。九峯曰。日月不曾亂法眼別云。
待有眼
僧問龍牙。終日區區如何頓息。龍牙曰。如
孝子喪却父母始得東禪齊云。衆中道。如喪父母何
有閑暇。恁麼會還息得人疑情
麼。除此外且作
麼生會龍牙意
僧問龍牙。十二時中如何著力。龍牙曰。如無
手人欲行拳始得東禪齊云。好言語且作麼生會。嘗
問一僧。他道無手底人何更行得拳
也。及問伊佛法。伊便休去將知路布
説。得無用處不如子細體取古人意好
鼓山曰。欲知此事如一口劍。僧問。學人是死
屍如何是劍。鼓山曰。拽出遮死屍著。僧應諾
便歸僧堂結束而去。鼓山晩間聞去乃曰。好
與拄杖東禪齊云。遮僧若不肯鼓山有什麼過。若肯何
得便發去。又鼓山拄杖賞伊罰伊。具眼底上座
試商
量看
有菴主見僧來竪火筒曰。會麼。曰不會。菴主
曰。三十年用不盡底。僧却問。三十年前用箇
什麼歸宗柔代
云。也要知
招慶和尚拈鉢嚢問僧。爾道直幾錢歸宗柔代
云。留與
人増
雲門和尚以手入木師子口曰。咬殺我也相
歸宗柔代云。
和尚出手太殺
有座主念彌陀名號次。小師喚和尚。及迴顧
小師不對。如是數四。和尚叱曰。三度四度喚
有什麼事。小師曰。和尚幾年喚他。即得某甲
才喚便發業法燈代
云。咄叱
鷂子趁鴿子飛向佛殿欄干上顫。有人問僧。
一切衆生在佛影中常安常樂。鴿子見佛爲
什麼法燈代
云怕佛
悟空禪師問忠座主。講什麼經。曰法華經。悟
空曰。若有説法華經處我現寶塔當爲證明。
大徳講什麼人證明法燈代云。
謝和尚證明
僧問老宿。魂兮歸去來食我家園葚。如何是
家園葚玄覺代云。是亦食不得。
法燈別云。汚却爾口
官人問僧。名什麼。曰無揀。官人曰。忽然將一
椀沙與上座又作麼生。曰謝官人供養法眼別
云。此
猶是
揀底
廣南有僧住菴。國主出獵。人報菴主大王來
請起。曰非但大王來佛來亦不起。王問。佛豈
不是汝師。曰是。王曰。見師爲什麼不起法眼代
云。未
足酬
僧辭趙州和尚。趙州謂曰。有佛處不得住無
佛處急走過。三千里外逢人莫擧法眼代云。恁
麼即不去也
泗州塔前一僧禮拜。有人問。上座日日禮拜
還見大聖麼法眼代云。汝道
禮拜是什麼義
僧問圓通和尚。一塵才起大地全收。還見禪
床麼圓通曰。喚什麼作塵。又問法燈曰。喚什
麼作禪床東禪齊云。此二尊宿語明。伊問處。不明伊
問處。若明伊問處還得盡善也未。試斷看。
忽然向伊道。爾指示我。更要答語。
又作麼生會。莫道又答一轉子
玄覺和尚聞鳩子叫問増。什麼聲。僧曰。鳩
子。師曰。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東禪齊云。上座道是鳩子聲便成謗法。什麼處是謗
處。若道不是還得麼。上座且道。玄覺意作麼生
保福僧到地藏。地藏和尚問。彼中佛法如
何。曰保福有時示衆道。塞却爾眼教爾覷不
見。塞却爾耳教爾聽不聞。坐却爾意教爾分
別不得。地藏曰。吾問爾。不塞爾眼見箇什麼。
不塞爾耳聞箇什麼。不坐爾意作麼生分別
東禪齊云。那僧聞了忽然惺去。更不他遊。
上座如今還得麼。若不會毎日見箇什麼
福州洪塘橋上有僧列坐。官人問。此中還有
佛麼法眼代云。
汝是什麼人
人問僧。無爲無事人爲什麼却有金鎖難
代云。只爲
無爲無事
老宿問僧。什麼處來。曰牛頭山禮拜祖師來。
老宿曰。還見祖師麼歸宗柔代云。
大似不相信
有僧與童子上經了。令持經著函内。童子曰。
某甲念底著向那裏法燈代云。
汝念什麼經
一僧注道徳經。人問曰。久嚮大徳注道徳經。
僧曰。不敢。曰何如明皇法燈代云。
是弟子
雲門和尚問僧。什麼處來。曰江西來。雲門
曰。江西一遂老宿寱語住也未。僧無對五雲代
云。興
猶未
後有僧問法眼。和尚不知雲門意作麼生。法
眼曰。大小雲門被遮僧勘破五雲曰。什麼處是勘
破雲門處。要會麼。
法眼亦被後
僧勘破也
因開井被沙塞却泉眼。法眼問僧。泉眼不通
被沙塞。道眼不通被什麼物礙。僧無對師自代
云。被

景徳傳燈録卷第二十七






景徳傳燈録卷第二十
諸方廣語一十二人見録
  南陽慧忠國師語
洛京荷澤神會大師語
江西大寂道一禪師語
澧州藥山惟儼和尚語
越州大珠慧海和尚語
汾州大達無業國師語
池州南泉普願和尚語
趙州從諗和尚語
鎭州臨濟義玄和尚語
玄沙宗一師備大師語
潭州羅漢桂琛和尚語
大法眼文益禪師語
南陽慧忠國師問禪客。從何方來。對曰。南方
來。師曰。南方有何知識。曰知識頗多。師曰。
如何示人。曰彼方知識直下示學人。即心是
佛佛是覺義。汝今悉具見聞覺知之性。此性
善能揚眉瞬目去來運用遍於身中。挃頭頭
知挃脚脚知。故名正遍知。離此之外更無別
佛。此身即有生滅。心性無始以來未曾生滅。
身生滅者。如龍換骨。蛇脱皮人出故宅。即
身是無常其性常也。南方所説大約如此。師
曰。若然者與彼先尼外道無有差別。彼云。我
此身中有一神性。此性能知痛癢。身壞之時
神則出去。如舍被燒舍主出去。舍即無常。舍
主常矣。審如此者。邪正莫辨孰爲是乎。吾
比遊方多見此色近尤盛矣。聚却三五百衆。
目視雲漢云。是南方宗旨。把他壇經改換。添
糅鄙譚削除聖意惑亂後徒。豈成言教。苦哉
吾宗喪矣。若以見聞覺知是佛性者。淨名不
應云法離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
聞覺知非求法也。僧又問。法華了義開佛知
見此復若爲。師曰。他云開佛知見。尚不言
菩薩二乘。豈以衆生癡倒便同佛之知見耶。
僧又問。阿那箇是佛心。師曰。牆壁瓦礫。是
僧曰。與經大相違也。涅槃云。離牆壁無情之
物故名佛性。今云是佛心。未審心之與性爲
別不別。師曰。迷即別悟即不別。曰經云。佛
性是常心是無常。今云不別何也。師曰。汝但
依語而不依義。譬如寒月水結爲氷。及至暖
時氷釋爲水。衆生迷時結性成心。衆生悟時
釋心成性。若執無情無佛性者。經不應言三
界唯心。宛是汝自違經。吾不違也。問無情既
有心性還解説法否。師曰。他熾然常説無有
間歇。曰某甲爲什麼不聞。師曰。汝自不聞。
曰誰人得聞。師曰。諸佛得聞。曰衆生應無分
邪。師曰。我爲衆生説不爲聖人説。曰某甲
聾瞽不聞無情説法師應合聞。師曰。我亦不
聞。曰師既不聞爭知無情解説。師曰。我若
得聞即齊諸佛。汝即不聞我所説法。曰衆
生畢竟得聞否。師曰。衆生若聞即非衆生。曰
無情説法有何典據。師曰。不見華嚴云。刹説
衆生説三世一切説。衆生是有情乎。曰師但
説無情有佛性。有情復若爲。師曰。無情尚
爾況有情耶。曰若然者前擧南方知識云見
聞是佛性。應不合判同外道。師曰。不道他無
佛性。外道豈無佛性耶。但縁見錯於一法
中而生二見故非也。曰若倶有佛性。且殺有
情即結業互酬損害。無情不聞有報。師曰。有
情是正報計我我所而懷結恨即有罪報。無
情是其依報無結恨心。是以不言有報。曰教
中但見有情作佛。不見無情受記。且賢劫千
佛孰是無情佛耶。師曰。如皇太子未受位時
唯一身爾。受位之後國土盡屬於王。寧有國
土別受位乎。今但有情受記作佛之時。十方
國土悉是遮那佛身。那得更有無情受記耶。
曰一切衆生盡居佛身之上。便利穢汚佛身。
穿鑿踐&T050460;佛身。豈無罪耶。師曰。衆生全體是
佛欲誰爲罪。曰經云。佛身無罣礙。今以有
爲質礙之物而作佛身。豈不乖於聖旨。師曰。
大品經云。不可離有爲而説無爲。汝信色是
空否。曰佛之誠言那敢不信。師曰。色既是空
寧有罣礙。曰衆生佛性既同。只用一佛修行。
一切衆生應時解脱。今既不爾同義安在。師
曰。汝不見華嚴六相義云。同中有異異中有
同。成壞總別類例皆然。衆生佛雖同一性。不
妨各各自修自得。未見他食我飽。曰有知識
示學人。但自識性了無常時抛却&T021400;漏子一
邊著。靈臺智性逈然而去。名爲解脱。此復若
爲。師曰。前已説了。猶是二乘外道之量。二乘
厭離生死欣樂涅槃。外道亦云。吾有大患爲
吾有身。乃趣乎冥諦。須陀洹人八萬劫。餘三
果人六四二萬。辟支佛一萬劫。住於定中。外
道亦八萬劫住非非想中。二乘劫滿猶能迴
心向大。外道還却輪迴。曰佛性一種爲別。師
曰。不得一種。曰何也。師曰。或有全不生滅。
或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曰執爲此解。師曰。我
此間佛性全不生滅。汝南方佛性半生半滅
半不生滅。曰如何區別。師曰。此則身心一
如心外無餘。所以全不生滅。汝南方身是無
常神性是常。所以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曰和
尚色身豈得便同法身不生滅耶。師曰。汝那
得入於邪道。曰學人早晩入邪道。師曰。汝不
見金剛經色見聲求皆行邪道。今汝所見不
其然乎。曰某甲曾讀大小乘教。亦見有説。不
生不滅中道正性之處。亦見有説。此陰滅彼
陰生身有代謝而神性不滅之文。那得盡撥
同外道斷常二見。師曰。汝學出世無上正眞
之道。爲學世間生死斷常二見耶。汝不見。肇
公云。譚眞則逆俗。順俗則違眞。違眞故迷性
而莫返。逆俗故言淡而無味。中流之人如存
若亡。下士拊掌而不顧。汝今欲學下士笑於
大道乎。曰師亦言即心是佛。南方知識亦爾。
那有異同師不應自是而非他。師曰。或名異
體同。或名同體異。因茲濫矣。只如菩提涅槃
眞如佛性名異體同。眞心妄心佛智世智名
同體異。縁南方錯將妄心言是眞心。認賊爲
子。有取世智稱爲佛智。猶如魚目而亂明珠。
不可雷同事須甄別。曰若爲離得此過。師曰。
汝但子細反觀陰入界處一一推窮。有纖
可得否。曰子細觀之不見一物可得。師曰。汝
壞身心相耶。曰身心性離有何可壞。師曰。身
心外更有物不。曰身心無外寧有物耶。師曰。
汝壞世間相耶。曰世間相即無相那用更壞。
師曰。若然者即離過矣。禪客唯然受教。常州
僧靈覺問曰。發心出家本擬求佛。未審如何
用心即得。師曰。無心可用即得成佛。曰無心
可用阿誰成佛。師曰。無心自成佛亦無心。曰
佛有大不可思議爲能度衆生。若也無心阿
誰度衆生。師曰。無心是眞度生。若見有生可
度者。即是有心宛然生滅。曰今既無心。能
仁出世説許多教迹豈可虚言。師曰。佛説教
亦無心。曰説法無心應是無説。師曰。説即無
無即説。曰説法無心造業有心否。師曰。無心
即無業。今既有業心即生滅何得無心。曰無
心即成佛。和尚即今成佛未。師曰。心尚自無
誰言成佛。若有佛可成還是有心。有心即有
漏何處得無心。曰既無佛可成和尚還得佛
用否。師曰。心尚自無用從何有。曰茫然都
無莫落斷見否。師曰。本來無見阿誰道斷。
曰本來無莫落空否。師曰。空既是無墮從何
立。曰能所倶無。忽有人持刀來取命。爲是有
是無。師曰。是無。曰痛否。師曰。痛亦無。曰痛
既無死後生何道。師曰。無死無生亦無道。曰
既得無物自在饑寒所逼若爲用心。師曰。饑
即喫飯寒即著衣。曰知饑知寒應是有心。師
曰。我問汝。有心心作何體段。曰心無體段。
師曰。汝既知無體段。則是本來無心。何得
言有。曰山中逢見虎狼如何用心。師曰。見
如不見來如不來。彼即無心惡獸不能加害。
曰寂然無事獨脱無心名爲何物。師曰。名金
剛大士。曰金剛大士有何體段。師曰。本無形
段。曰既無形段喚何物作金剛大士。師曰。喚
作無形段金剛大士。曰金剛大士有何功徳。
師曰。一念與金剛相應。能滅殑伽沙劫生死
重罪。得見殑伽沙諸佛。其金剛大士功徳無
量非口所説非意所陳。假使殑伽沙劫住世
説亦不可得盡。曰如何是一念相應。師曰。憶
智倶忘即是相應。曰憶智倶忘誰見諸佛。師
曰。忘即無無即佛。曰無即言無何得喚作佛。
師曰。無亦空佛亦空故。曰無即佛佛即無。曰
既無纖豪可得名爲何物。師曰。本無名字。曰
還有相似者否。師曰。無相似者世號無比獨
尊。汝努力依此修行。無人能破壞者。更不須
問任意遊行獨脱無畏。常有河沙賢聖之所
覆護。所在之處常得河沙天龍八部之所恭
敬。河沙善神來護永無障難。何處不得逍遙。
又問。迦葉在佛邊聽爲聞不聞。師曰。不聞聞。
曰云何不聞聞。師曰。聞不聞。曰如來有説不
聞聞無説不聞聞。師曰。如來無説説。曰云
何無説説。師曰。言滿天下無口過
洛京荷澤神會大師示衆曰。夫學者須達自
源。四果三賢皆名調伏。辟支羅漢未斷其疑。
等妙二覺了達分明。覺有淺深教有頓漸。其
漸也歴僧祇劫猶處輪迴。其頓也屈伸臂頃
便登妙覺。若宿無道種徒學多知。一切在心
邪正由己。不思一物即是自心。非智所知。更
無別行悟入此者。眞三摩提法無去來前後
際斷。故知無念爲最上乘。曠徹清虚頓開寶
藏。心非生滅性絶推遷。自淨則境慮不生。無
作乃攀縁自息。吾於昔日轉不退輪。今得定
慧雙修如拳如手。見無念體不逐物生。了如
來常更何所起。今此幻質元是眞常。自性如
空本來無相。既達此理誰怖誰憂。天地不能
變其體。心歸法界萬象一如。遠離思量智同
法性。千經萬論只是明心。既不立心即體眞
理都無所得。告諸學衆無外馳求。若最上乘
應當無作。珍重。人問。無念法有無否。師曰。
不言有無。曰恁麼時作麼生。師曰。亦無恁麼
時。猶如明鏡若不對像終不見像。若見無物
乃是眞見。師於大藏經内有六處有疑。問於
六祖。第一問戒定慧。曰戒定慧如何所用。戒
何物。定從何處修。慧因何處起。所見不通流。
六祖答曰。定則定其心。將戒戒其行。性中常
慧照。自見自知深。第二問。本無今有有何
物。本有今無無何物。誦經不見有無義。眞似
騎驢更覓驢。答曰。前念惡業本無。後念善生
今有。念念常行善行。後代人天不久。汝今正
聽吾言。吾即本無今有。第三問。將生滅却
滅。將滅滅却生。不了生滅義。所見似聾盲。答
曰。將生滅却滅。令人不執性。將滅滅却生。令
人心離境。未若離二邊。自除生滅病。第四問。
先頓而後漸。先漸而後頓。不悟頓漸人。心裏
常迷悶。答曰。聽法頓中漸。悟法漸中頓。修行
頓中漸。證果漸中頓。頓漸是常因。悟中不迷
悶。第五問。先定後慧先慧後定。定慧後初
何生爲正。答曰。常生清淨心。定中而有慧。於
境上無心。慧中而有定。定慧等無先。雙修自
心正。第六問。先佛而後法。先法而後佛。佛法
本根源。起從何處出。答曰。説即先佛而後法。
聽即先法而後佛。若論佛法本根源。一切衆
生心裏出
江西大寂道一禪師示衆云。道不用修但莫
汚染。何爲汚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
汚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
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經
云。非凡夫行非賢聖行是菩薩行。只如今行
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
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
法門。云何言無盡燈。一切法皆是心法。一
切名皆是心名。萬法皆從心生。心爲萬法之
根本。經云。識心達本故號沙門。名等義等
一切諸法皆等純一無雜。若於教門中得隨
時自在。建立法界盡是法界。若立眞如盡是
眞如。若立理一切法盡是理。若立事一切法
盡是事。擧一千從理事無別。盡是妙用更無
別理。皆由心之迴轉。譬如月影有若干眞月
無若干。諸源水有若干水性無若干。森羅萬
象有若干虚空無若干。説道理有若干無礙
慧無若干。種種成立皆由一心也建立亦得。
掃蕩亦得。盡是妙用。妙用盡是自家。非離眞
而有立處。立處即眞盡是自家體。若不然
者更是何人。一切法皆是佛法。諸法即解脱。
解脱者即眞如。諸法不出於眞如。行住坐
臥悉是不思議用不待時節。經云。在在處處
則爲有佛。佛是能仁有智慧善機情。能破一
切衆生疑網。出離有無等縛。凡聖情盡人法
倶空。轉無等輪超於數量。所作無礙事理雙
通。如天起雲忽有還無不留礙迹。猶如畫水
成文不生不滅。是大寂滅。在纒名如來藏。出
纒名大法身。法身無窮體無増減。能大能小
能方能圓。應物現形如水中月。滔滔運用不
立根栽。不盡有爲不住無爲。有爲是無爲家
用。無爲是有爲家依。不住於依故云如空無
所依。心生滅義。心眞如義。心眞如者。譬如明
鏡照像。鏡喩於心像喩諸法。若心取法即渉
外。因縁即是生滅義。不取諸法即是眞如義。
聲聞聞見佛性。菩薩眼見佛性。了達無二名
平等性。性無有異用則不同。在迷爲識。在悟
爲智。順理爲悟。順事爲迷。迷即迷自家本心。
悟即悟自家本性。一悟永悟不復更迷。如日
出時不合於冥。智慧日出不與煩惱暗倶。了
心及境界。妄想即不生。妄想既不生。即是
無生法忍。本有今有不假修道坐禪。不修不
坐即是如來清淨禪。如今若見此理眞正。不
造諸業隨分過生。一衣一鉢坐起相隨。戒行
増熏積於淨業。但能如是何慮不通。久立諸
人珍重
澧州藥山惟儼和尚上堂曰。祖師只教保護。
若貪瞋起來切須防禦。莫教直庚
觸是爾
欲知枯木石頭却須擔荷。實無枝葉可得。雖
然如此更宜自看不得絶却言語。我今爲汝
遮箇語顯無語底。他那箇本來無耳目等
貌。時有僧問云。何有六趣。師曰。我此要輪雖
在其中元來不染。問不了身中煩惱時如何。
師曰。煩惱作何相状。我且要爾考看。更有一
般底。只向紙背上記持言語。多被經論惑。我
不曾看經論策子。汝只爲迷事走失自家不
定。所以便有生死心。未學得一言半句一經
一論。便説恁麼菩提涅槃世攝不攝。若如是
解即是生死。若不被此得失繋縛。便無生死。
汝見律師説什麼。尼薩耆突吉羅最是生死
本。雖然恁麼。窮生死且不可得。上至諸佛下
至螻蟻。盡有此長短好惡大小不同。若也不
從外來。何處有閑漢掘地獄待爾。爾欲識地
獄道。只今&T055114;湯煎煮者是。欲識餓鬼道。即
今多虚少實不令人信者是。欲識畜生道。見
今不識仁義不辨親疎者是。豈須披毛戴角
斬割倒懸。欲識人天。即今洗淨威儀持瓶挈
鉢者是。保任免墮諸趣。第一不得棄遮箇。遮
箇不是易得。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此處行不易。方有少相應。如今出頭來。盡是
多事人。覓箇癡鈍人不可得。莫只記策子中
言語以爲自己見知。見他不解者便生輕慢。
此輩盡是闡提外道。此心直不中切須審悉。
恁麼道猶是三界邊事。莫在衲衣下空過。到
遮裏更微細在。莫將等閑。須知珍重
越州大珠慧海和尚。上堂曰。諸人幸自好箇
無事人。苦死造作要檐枷落獄作麼。毎日至
夜奔波道我參禪學道解會佛法。如此轉無
交渉也。只是逐聲色走有何歇時。貧道聞江
西和尚道。汝自家寶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
不假外求。我從此一時休去。自己財寶隨身
受用。可謂快活。無一法可取。無一法可捨。不
見一法生滅相。不見一法去來相。遍十方界
無一微塵許不是自家財寶。但自子細觀察
自心。一體三寶常自現前無可疑慮。莫尋思
莫求覓。心性本來清淨。故華嚴經云。一切法
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
又淨名經云。觀聲實相觀佛亦然。若不隨聲
色動念。不逐相貌生解。自然無事去。莫久
立珍重。此日大衆普集久而不散。師曰。諸人
何故在此不去。貧道已對面相呈。還肯休麼。
有何事可疑。莫錯用心枉費氣力。若有疑情
一任諸人恣意早問。時有僧法淵問曰。云何
是佛。云何是法。云何是僧。云何是一體三
寶。願師垂示。師曰。心是佛不用將佛求佛。心
是法不用將法求法。佛法無二和合爲僧。即
是一體三寶。經云。心佛與衆生是三無差別。
身口意清淨名爲佛出世。三業不清淨名爲
佛滅度。喩如嗔時無喜喜時無嗔。唯是一心
實無二體。本智法爾無漏現前。如蛇化爲龍
不改其鱗。衆生迴心作佛不改其面。性本清
淨不待修成。有證有修即同増上慢者。眞空
無滯應有無窮無始無終。利根頓悟用無等
等。即是阿耨菩提。心無形相。即是微妙色身。
無相即是實相法身。性相體空即是虚空無
邊身。萬行莊嚴即是功徳法身。此法身者乃
是萬化之本。隨處立名。智用無盡名無盡藏。
能生萬法名本法藏。具一切智是智慧藏。萬
法歸如名如來藏。經云。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又云。世間一切生滅法。無有一法不歸如也。
時有人問云。弟子未知律師法師禪師何者
最勝。願和尚慈悲指示。師曰。夫律師者。啓
毘尼之法藏。傳壽命之遺風。洞持犯而達開
遮。秉威儀而行軌範。牒三番羯麼作四果初
因。若非宿徳白眉焉敢造次。夫法師者。踞
獅子之座瀉懸河之辯。對稠人廣衆啓鑿玄
關。開般若妙門等三輪空施。若非龍象蹴&T050460;
安敢當斯。夫禪師者。撮其樞要直了心源。出
沒卷舒縱横應物。咸均事理頓見如來。拔生
死深根獲見前三昧。若不安禪靜慮。到遮裏
總須茫然。隨機授法三學雖殊。得意忘言一
乘何異。故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
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説但以假名字引導於
衆生。曰和尚深達佛旨得無礙辯。又問。儒道
釋三教同異如何。師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小
機者執之即異。總從一性上起用。機見差別
成三。迷悟由人不在教之同異。講唯識道光
座主問曰。禪師用何心修道。師曰。老僧無
心可用無道可修。曰既無心可用無道可修。
云何毎日聚衆勸人學禪修道。師曰。老僧尚
無卓錐之地。什麼處聚衆來。老僧無舌何曾
勸人來。曰禪師對面妄語。師曰。老僧尚無舌
勸人焉解妄語。曰某甲却不會禪師語論也。
師曰。老僧自亦不會講華嚴志座主問。禪師
何故不許青青翠竹盡是法身欝欝黄華無非
般若。師曰。法身無象應翠竹以成形。般若
無知對黄華而顯相。非彼黄華翠竹而有般
若法身。故經云。佛眞法身猶若虚空。應物
現形如水中月。黄華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
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還能應用。座主會
麼。曰不了此意。師曰。若見性人道是亦得
道不是亦得。隨用而説不滯是非。若不見性
人説翠竹著翠竹。説黄華著黄華。説法身滯
法身。説般若不識般若。所以皆成爭論。志禮
謝而去。人問。將心修行幾時得解脱。師曰。將
心修行喩如滑泥洗垢。般若玄妙本自無生。
大用現前不論時節。曰凡夫亦得如此否。師
曰。見性者即非凡夫。頓悟上乘超凡越聖。迷
人論凡論聖。悟人超越生死涅槃。迷人説事
説理。悟人大用無方。迷人求得求證。悟人無
得無求。迷人期遠劫。悟人頓見。維摩座主問。
經云。彼外道六師等是汝之師。因其出家彼
師所墮汝亦隨墮。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養
汝者墮三惡道。謗於佛毀於法不入衆數。終
不得滅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今請禪師明
爲解説。師曰。迷徇六根者號之爲六師。心
外求佛名爲外道。有物可施不名福田。生心
受供墮三惡道。汝若能謗於佛者是不著佛
求。毀於法者是不著法求。不入衆數者是不
著僧求。終不得滅度者智用現前。若有如是
解者。便得法喜禪悦之食。有行者問。有人問
佛答佛問法答法。喚作一字法門不知是否。
師曰。如鸚鵡學人語話自語不得。爲無智慧
故。譬如將水洗水將火燒火都無義趣。人問。
言之與語爲同爲異。師曰。夫一字曰言。成句
名語。且如靈辯滔滔譬大川之流水。峻機疊
疊如圓器之傾珠。所以郭象號懸河。春鸚稱
義海。此是語也。言者一字表心也。内著玄微
外現妙相。萬機撓而不亂。清濁渾而常分。齊
王到此猶慚大夫之辭。文殊到此尚歎淨名
之説。如今常人云何能解。源律師問。禪師常
譚即心是佛無有是處。且一地菩薩分身百
佛世界。二地増于十倍。禪師試現神通看。師
曰。闍梨自己是凡是聖。曰是凡。師曰。既是
凡僧能問如是境界。經云。仁者心有高下不
依佛慧。此之是也。又問。禪師毎云。若悟道
現前身便解脱無有是處。師曰。有人一生作
善忽然偸物入手。即身是賊否。曰故知是也。
師曰。如今了了見性。云何不得解脱。曰如今
必不可。須經三大阿僧祇劫始得。師曰。阿僧
祇劫還有數否。源抗聲曰。將賊比解脱道理
得通否。師曰。闍梨自不解道。不可障一切人
解。自眼不開瞋一切人見物。源作色而去。云
雖老渾無道。師曰。即行去者是汝道。講止觀
慧座主問。禪師辨得魔否。師曰。起心是天
魔。不起心是陰魔。或起不起是煩惱魔。我正
法中無如是事。曰一心三觀義又如何。師曰。
過去心已過去。未來心未至。現在心無住。於
其中間更用何心起觀。曰禪師不解止觀。師
曰。座主解否。曰解。師曰。如智者大師。説止
破止。説觀破觀。住止沒生死。住觀心神亂。
且爲當將心止心。爲復起心觀。觀若有心觀
是常見法若無心觀是斷見。法亦有亦無成
二見法。請座主子細説看。曰若如是問倶説
不得也。師曰。何曾止觀。人問。般若大否。師
曰大。曰幾許大。師曰。無邊際。曰般若小否。
師曰小。曰幾許小。師曰。看不見。曰何處是。
師曰。何處不是。維摩座主問。經云。諸菩薩
各入不二法門維摩默然是究竟否。師曰。未
是究竟。聖意若盡第三卷更説何事。座主良
久曰。請禪師爲説未究竟之意。師曰。如經第
一卷。是引衆呵十大弟子住心。第二諸菩薩
各説入不二法門。以言顯於無言。文殊以無
言顯於無言。維摩不以言不以無言故默然。
收前言語故。第三卷從默然起説。又顯神通
作用。座主會麼。曰奇怪如是。師曰。亦未如
是。曰何故未是。師曰。且破人執情作如此説。
若據經意只説色心空寂令見本性。教捨僞
行入眞行。莫向言語紙墨上討意度。但會淨
名兩字便得。淨者本體也。名者迹用也。從本
體起迹用。從迹用歸本體。體用不二本迹非
殊。所以古人道。本迹雖殊不思議一也。一亦
非一。若識淨名兩字假號。更説什麼究竟與
不究竟。無前無後非本非末非淨非名。只示
衆生本性不思議解脱。若不見性人終身不
見此理。僧問。萬法盡空識性亦爾。譬如水泡
一散更無再合。身死更不再生。即是空無。何
處更有識性。師曰。泡因水有。泡散可即無
水。身因性起。身死豈言性滅。曰既言有性將
出來看。師曰。汝信有明朝否。曰信。師曰。試將
明朝來看。曰明朝實是有如今不可得。師曰。
明朝不可得不是無明朝。汝自不見性不可
是無性。今見著衣喫飯行住坐臥對面不識。
可謂愚迷。汝欲見明朝與今日不異。將性覓
性萬劫終不見。亦如盲人不見日不是無日。
講青龍疏座主問。經云。無法可説是名説法。
禪師如何體會。師曰。爲般若體畢竟清淨無
有一物可得。是名無法。即於般若空寂體中
具河沙之用。即無事不知。是名説法。故云。無
法可説是名説法。講華嚴座主問。禪師信無
情是佛否。師曰。不信。若無情是佛者。活人應
不如死人。死驢死狗亦應勝於活人。經云。佛
身者即法身也。從戒定慧生。從三明六通生。
從一切善法生。若説無情是佛者。大徳如今
便死應作佛去。有法師問。持般若經最多功
徳。師還信否。師曰。不信。曰若爾靈驗傳十
餘卷皆不堪信也。師曰。生人持孝自有感應。
非是白骨能有感應。經是文字紙墨性空何
處有靈驗。靈驗者在持經人用心。所以神通
感物。試將一卷經安著案上。無人受持自能
有靈驗否。僧問。未審一切名相及法相語之
與默。如何通會即得無前後。師曰。一念起時
本來無相無名。何得説有前後。不了名相本
淨。妄計有前後。夫名相關鎖。非智鑰不能開。
中道者病在中道。二邊者病在二邊。不知現
用是無等等法身。迷悟得失常人之法。自起
生滅埋沒正智。或斷煩惱或求菩提。背却般
若波羅蜜。人問。律師何故不信禪。師曰。理
幽難顯名相易持。不見性者所以不信。若見
性者號之爲佛。識佛之人方能信入。佛不遠
人而人遠佛。佛是心作。迷人向文字中求。悟
人向心而覺。迷人修因待果。悟人了心無相。
迷人執物守我爲己。悟人般若應用見前。愚
人執空執有生滯。智人見性了相靈通。乾慧
辯者口疲。大智體了心泰。菩薩觸物斯照。聲
聞怕境昧心。悟者日用無生。迷人*見前隔佛。
人問。如何得神通去。師曰。神性靈通遍周沙
界。山河石壁去來無礙。刹那萬里往返無蹤。
火不能燒水不能溺。愚人自無心智。欲得四
大飛空。經云。取相凡夫隨宜爲説。心無形相
即是微妙色身。無相即是實相。實相體空喚
作虚空無邊身。萬行莊嚴故云功徳法身。即
此法身是萬行之本。隨用立名。實而言之。只
是清淨法身也。人問。一心修道過去業障得
消滅否。師曰。不見性人未得消滅。若見性
人如日照霜雪。又見性人猶如積草等須彌。
只用一星之火。業障如草。智慧似火。曰云何
得知業障盡。師曰。見前心通前後生事猶如
對見。前佛後佛萬法同時。經云。一念知一
切法是道場。成就一切智故。有行者問云。何
得住正法。師曰。求住正法者是邪。何以故。法
無邪正故。曰云何得作佛去。師曰。不用捨
衆生心。但莫汚染自性。經云。心佛及衆生
是三無差別。曰若如是解者得解脱否。師曰。
本自無縛不用求解。法過語言文字。不用數
句中求。法非過現未來。不可以因果中契。
法過一切不可比對。法身無象應物現形。非
離世間而求解脱。僧問。何者是般若。師曰。
汝疑不是者試説看。又問云。何得見性。師
曰。見即是性無性不能見。又問。如何是修行。
師曰。但莫汚染自性即是修行。莫自欺誑即
是修行。大用現前即是無等等法身。又問。性
中有惡否。師曰。此中善亦不立。曰善惡倶不
立將心何處用。師曰。將心用心是大顛倒。曰
作麼生即是。師曰。無作麼生亦無可是。人問。
有人乘船船底刺殺螺蜆。爲是人受罪。爲復
船當辜。師曰。人船兩無心罪正在汝。譬如
狂風折樹損命。無作者無受者。世界之中無
非衆生受苦處。僧問。未審託情勢指境勢語
默勢乃至揚眉動目等勢。如何得通會於一
念間。師曰。無有性外事。用妙者動寂倶妙。
心眞者語默總眞。會道者行住坐臥是道。爲
迷自性萬惑茲生。又問。如何是法有宗旨。師
曰。隨其所立即有衆義。文殊於無住本立一
切法。曰莫同太虚否。師曰。汝怕同太虚否。曰
怕。師曰。解怕者不同太虚。又問。言方不及
處如何得解。師曰。汝今正説時疑何處不及。
有宿徳十餘人同問。經云。破滅佛法未審佛
法可破滅否。師曰。凡夫外道謂佛法可破滅。
二乘人謂不可破滅。我正法中無此二見。若
論正法非但凡夫外道。未至佛地者二乘亦
是惡人。又問。眞法幻法空法非空法各有種
性否。師曰。夫法雖無種性應物倶現。心幻也
一切倶幻。若有一法不是幻者。幻即有定。心
空也一切皆空。若有一法不空空義不立。迷
時人逐法。悟時法由人。如森羅萬象至空而
極。百川衆流至海而極。一切賢聖至佛而極。
十二分經五部毘尼五圍陀論至心而極。心
者是總持之妙本萬法之洪源。亦名大智慧
藏無住涅槃。百千萬名盡心之異號耳。又問。
如何是幻。師曰。幻無定相如旋火輪。如乾闥
婆城。如機關木人。如陽焔。如空華。倶無實
法。又問。何名大幻師。師曰。心名大幻師。身
爲大幻城。名相爲大幻衣食。河沙世界無有
幻外事。凡夫不識幻。處處迷幻業。聲聞怕幻
境昧心而入寂。菩薩識幻法達體幻。不拘一
切名相。佛是大幻師。轉大幻法輪。成大幻涅
槃。轉幻生滅得不生不滅。轉河沙穢土成清
淨法界。僧問。何故不許誦經喚作客語。師曰。
如鸚鵡只學人言不得人意。經傳佛意。不得
佛意而但誦是學語人。所以不許。曰不可離
文字言語別有意耶。師曰。汝如是説亦是學
語。曰同是語言何偏不許。師曰。汝今諦聽經
有明文。我所説者義語非文。衆生説者文語
非義。得意者越於浮言。悟理者超於文字。法
過語言文字。何向數句中求。是以發菩提者
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遺教。亦猶得魚忘筌得
兔忘蹄也。有法師問。念佛是有相大乘禪師
意如何。師曰。無相猶非大乘。何況有相。經
云。取相凡夫隨宜爲説。又問。願生淨土未審
實有淨土否。師曰。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隨其心淨即佛土淨。若心清淨所在之處皆
爲淨土。譬如生國王家決定紹王業。發心向
佛道是生淨佛國。其心若不淨在所生處皆
是穢土。淨穢在心不在國土。又問。毎聞説道
未審何人能見。師曰。有慧眼者能見。曰
樂大乘如何學得。師曰。悟即得不悟不得。曰
如何得悟去。師曰。但諦觀。曰似何物。師曰。
無物似。曰應是畢竟空。師曰。空無畢竟。曰應
是有。師曰。有而無相。曰不悟如何。師曰。大
自不悟亦無人相障。人問。佛法在於三際
否。師曰。見在無相不在其外。應用無窮不在
於内。中間無住處三際不可得。曰此言大混。
師曰。汝正説混之一字時在内外否。曰弟子
究檢内外無蹤迹。師曰。若無蹤迹明知上來
語不混。曰如何得作佛。師曰。是心是佛是心
作佛。曰衆生入地獄佛性入否。師曰。如今正
作惡時更有善否。曰無。師曰。衆生入地獄佛
性亦如是。曰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如何。師曰。
作佛用是佛性。作賊用是賊性。作衆生用是
衆生性。性無形相隨用立名。經云。一切賢聖
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僧問。何者是佛。師曰。
離心之外即無有佛。曰何者是法身。師曰。心
是法身。謂能生萬法故號法界之身。起信論
云。所言法者。謂衆生心。即依此心顯示摩訶
衍義。又問。何名有大經卷内在一微塵。師曰。
智慧是經卷。經云。有大經卷量等三千大千
界。内在一微塵中。一塵者是一念心塵也。故
云。一念塵中演出河沙偈時人自不識。又問。
何名大義城。何名大義王。師曰。身爲大義
城。心爲大義王。經云。多聞者善於義不善於
言説。言説生滅義。不生滅義無形相。在言説
之外。心爲大經卷。心爲大義王。若不了了識
心者不名善義。只是學語人也。又問。般若經
云。度九類衆生皆入無餘涅槃。又云。實無衆
生得滅度者。此兩段經文如何通會。前後人
説皆云。實度衆生而不取衆生相。常疑未決。
請師爲説。師曰。九類衆生一身具足隨造隨
成。是故無明爲卵生。煩惱包裹爲胎生。愛水
浸潤爲濕生。欻起煩惱爲化生。悟即是佛。迷
號衆生。菩薩只以念念心爲衆生。若了念念
心體空。名爲度衆生也。智者於自本際上度
於未形。未形既空即知實無衆生得滅度者。
僧問。言語是心否。師曰。言語是縁不是心。曰
離縁何者是心。師曰。離言語無心。曰離言語
既無心若爲是心。師曰。心無形相非離言語
非不離言語。心常湛然應用自在。祖師云。若
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僧問。如何是定慧等
學。師曰。定是體慧是用。從定起慧從慧歸定。
如水與波一體更無前後。名定慧等學。夫出
家兒莫尋言逐語。行住坐臥並是汝性用。什
麼處與道不相應。且自一時休歇去。若不隨
外境風。心性水常自湛湛。無事珍重
汾州大達無業國師上堂有僧問曰。十二分
教流于此土。得道果者非止一二。云何祖師
東化別唱玄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豈得世
尊説法有所未盡。只如上代諸徳高僧。並學
貫九流洞明三藏。生肇融叡盡是神異間生。
豈得不知佛法遠近。某甲庸昧願師指示。師
曰。諸佛不曾出世。亦無一法與人。但隨病施
方。遂有十二分教。如將蜜果換苦葫蘆。淘汝
諸人業根都無實事。神通變化及百千三昧
門化彼天魔外道。福智二嚴爲破執有滯空
之見。若不會道及祖師來意。論什麼生肇融
叡。如今天下解禪解道如河沙數。説佛説心
有百千萬億。纖塵不去未免輪迴。思念不亡
盡須沈墜。如斯之類尚不能自識業果。妄言
自利利他。自謂上流並他先徳。但言觸目無
非佛事。擧足皆是道場。原其所習不如一箇
五戒十善凡夫。觀其發言嫌他二乘十地菩
薩。且醍醐上味爲世珍奇。遇斯等人翻成毒
藥。南山尚自不許呼爲大乘學語之流。爭鋒
唇舌之間。鼓論不形之事。並他先徳。誠實苦
哉。只如野逸高士。尚解枕石漱流棄其利祿。
亦有安國理民之謀徴而不赴。況我禪宗途
路且別。看他古徳道人得意之後。茆茨石室
向折脚鐺子裏。煮飯喫過三十二十年。名利
不干懷。財寶不爲念。大忘人世隱跡巖叢。君
王命而不來。諸侯請而不赴。豈同我輩貪名
愛利汨沒世途。如短販人有少希求而忘大
果。十地諸賢豈不通佛理可不如一箇博地
凡夫。實無此理。他説法如雲如雨。猶被佛呵
云。見性如隔羅縠。只爲情存聖量見在果
因。未能逾越聖情過諸影跡。先賢古徳碩學
高人博達古今洞明教網。蓋爲識學詮文水
乳難辨。不明自理念靜求眞。嗟乎得人身者
如爪甲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良可傷哉。
設有悟理之者有一知一解。不知是悟中之則
入理之門。便謂永出世利。巡山傍澗輕忽上
流。致使心漏不盡理地不明。空到老死無成
虚延歳月。且聰明不能敵業。乾慧未免苦輪。
假使才並馬鳴解齊龍樹。只是一生兩生不
失人身。根思宿淨聞之即解。如彼生公何足
爲羡與道全遠。共兄弟論實不論虚。只遮口
食身衣。盡是欺賢罔聖。求得將來他心慧眼。
觀之如喫膿血一般。總須償他始得。阿那箇
有道果。自然招得他信施來不受者。學般若
菩薩不得自謾。如氷凌上行。似劍刃上走。臨
終之時一豪凡聖情量不盡。纖塵思念未忘。
隨念受生輕重五陰。向驢胎馬腹裏託質。泥
&T055114;湯裏煮煠一遍了。從前記持憶想見解
智慧都盧一時失却依前再爲螻蟻。從頭又作
蚊虻。雖是善因而遭惡果。且圖什麼兄弟只
爲貪欲成性。二十五有向脚跟下繋著無成
辦之期。祖師觀此土衆生有大乘根性。唯傳
心印指示迷情。得之者即不揀凡之與聖愚
之與智。且多虚不如少實。大丈夫兒如今直
下便休歇去。頓息萬縁越生死流逈出常格。
靈光獨照物累不拘。巍巍堂堂三界獨歩。何
必身長丈六紫磨金輝。項佩圓光。廣長舌相。
若以色見我是行邪道。設有眷屬莊嚴不求
自得。山河大地不礙眼光。得大總持一聞千
悟。都不希求一餐之直。汝等諸人儻不如是。
祖師來至此土非常有損有益。有益者百千
人中撈摝一箇半箇堪爲法器。有損者如前
已明。從他依三乘教法修行。不妨却得四果
三賢有進修之分。所以先徳云。了即業障本
來空。未了還須償宿債
池州南泉普願和尚上堂曰。諸子老僧十八
上解作活計。有解作活計者出來。共爾商量
是住山人始得。良久顧視大衆合掌曰。珍重
無事各自修行。大衆不去。師曰。如聖果大可
畏。勿量大人尚不奈何。我且不是渠。渠且不
是我。渠爭奈我何。他經論家説法身爲極則。
喚作理盡三昧義盡三昧。似老僧向前被人
教返本還源去。幾恁麼會禍事。兄弟近日禪
師太多。覓箇癡鈍人不可得。不道全無於中
還少。若有出來共爾商量。如空劫時有修行
人否。有無作麼不道。阿爾尋常巧脣薄舌。及
乎問著總皆不道。何不出來。莫論佛出世時
事。兄弟今時人擔佛著肩上行。聞老僧言
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便聚頭擬推老僧無爾
推處。爾若束得虚空作棒打得老僧著一任
推。時有僧問。從上祖師至江西大師。皆云。
即心是佛平常心是道。今和尚云。心不是佛
智不是道。學人悉生疑惑。請和尚慈悲指示。
師乃抗聲答曰。爾若是佛休更渉疑却問。老
僧何處有恁麼傍家疑佛來。老僧且不是佛
亦不曾見祖師。爾恁麼道自覓祖師去。曰和
尚恁麼道。教學人如何扶持得。師曰。爾急手
托虚空著。曰虚空無動相。云何托。師曰。爾言
無動相早是動也。虚空何解道我無動相。此
皆是爾情見。曰虚空無動相尚是情見。前遣
某甲托何物。師曰。爾既知不應言托。擬何處
扶持他。曰即心是佛既不得。是心作佛否。師
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情計所有斯皆想成。
佛是智人心是采集主。皆對物時他便妙用。
大徳莫認心認佛。設認得是境。被他喚作所
知愚。故江西大師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且教爾後人恁麼行履。今時學人披箇衣服。
傍家疑恁麼閑事還得否。曰既不是心不是
佛不是物。和尚今却云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未審若何。師曰。爾不認心一有
不字
是佛智不是
道。老僧勿一作
得心來復何處著。曰總既不
得何異太虚。師曰。既不是物比什麼太虚。又
教誰異不異。曰不可無他不是心不是佛不
是物。師曰。爾若認遮箇還成心佛去也。曰請
和尚説。師曰。老僧自不知。曰何故不知。師
曰。教我作麼生説。曰可不許學人會道。師曰。
會什麼道又作麼生會。曰某甲不知。師曰。不
知却好。若取老僧語喚作依通人。設見彌勒
出世還被他燖却頭尾。曰使後人如何。師曰。
爾且自看莫憂他後人。曰前不許某甲會道。
今復令某甲自看。未審如何。師曰。冥會妙會
許爾。爾作麼生會。曰如何是妙會。師曰。還
欲學老僧語。縱説是老僧説。大徳如何。曰某
甲若自會。即不須和尚乞慈悲指示。師曰。
不可指東指西賺人。爾當哆哆和和時作麼
不來問老僧。今時巧黠始道我不會圖什麼。
爾若此生出頭來道。我出家作禪師。如未出
家時曾作什麼來。且説看共爾商量。曰恁麼
時某甲不知。師曰。既不知即今認得可可是
耶。曰認得既不是不認是否。師曰。認不認是
什麼語話。曰到遮裏某甲轉不會也。師曰。爾
若不會我更不會。曰某甲是學人即不會。和
尚是善知識合會。師曰。遮漢向爾道不會。誰
論善知識。莫巧黠。看他江西老宿在日。有一
學士問。如水無筋骨能乘萬斛舟此理如何。
老宿云。遮裏無水亦無舟。論什麼筋骨。兄弟
他學士便休去可不省力。所以數數向道佛
不會道。我自修行用知作麼。曰如何修行。師
曰。不可思量得向人道。恁麼修恁麼行大難。
曰還許學人修行否。師曰。老僧不可障得爾。
曰某甲如何修行。師曰。要行即行不可專尋
他背。曰若不因善知識指示無以得會。如和
尚毎言。修行須解始得。若不解即落他因果
無自由分。未審如何修行即免落他因果。師
曰。更不要商量。若論修行何處不去得。曰如
何去得。師曰。爾不可逐背尋得。曰和尚未説
教某甲作麼生尋。師曰。縱説何處覓去。且如
爾從旦至夜。忽東行西行。爾尚不商量道去
得不得。別人不可知得爾。曰當東行西行總
不思量是否。師曰。恁麼時誰道是不是。曰和
尚毎言。我於一切處而無所行。他拘我不得。
喚作遍行三昧普現色身。莫是此理否。師曰。
若論修行何處不去。不説拘與不拘。亦不説
三昧。曰何異有法得菩提道。師曰。不論異不
異。曰和尚所説修行。迢然與大乘別。未審
如何。師曰。不管他別不別。兼不曾學來。若論
看教自有經論座主。他教家實大可畏。爾且
不如聽去好。曰究竟令學人作麼生會。師曰。
如汝所問元只在因縁邊。看爾且不奈何縁。
是認得六門頭事。爾但會佛那邊却來。我與
爾商量。兄弟莫恁麼尋逐不住恁麼不取古
人語行菩薩行唯一人行。天魔波旬領諸眷
屬。常隨菩薩後覓心行起處便擬撲倒。如是
經無量劫覓一念異處不得。方與眷屬禮辭
讃歎供養。猶是進修位中。下之人便不奈何。
況絶功用處。如文殊普賢。更不話他。兄弟作
麼生道行是無。覓一日行底人不可得。今時
傍家從年至歳。只是覓究竟作麼生。空弄脣
舌生解。曰當恁麼時無佛名無衆生名。使某
甲作麼圖度。師曰。爾言無佛名無衆生名。早
是圖度了也。亦是記他言語。曰若如是悉屬
佛出世時事。了不可不言。師曰。爾作麼生言。
曰設使言言亦不及。師曰。若道言不及是及
語。爾虚恁麼尋逐。誰與爾爲境。曰既無爲境
者。誰是那邊人。師曰。爾若不引教來即何處
論佛。既不論佛老僧與誰論遮邊那邊。曰果
雖不住道而道能爲因如何。師曰。是他古人
如今不可不奉戒。我不是渠渠不是我。作得
伊如狸奴白牯。行履却快活。爾若一念異即
難爲修行。曰云何一念異難爲修行。師曰。
才一念異便有勝劣二根。不是情見隨他因
果。更有什麼自由分。曰毎聞和尚説報化非
眞佛亦非説法者。未審如何。師曰。縁生故
非。曰報化既非眞佛。法身是眞佛否。師曰。
早是應身也。曰若恁麼即法身亦非眞佛。師
曰。法身是眞非眞。老僧無舌不解道。爾教我
道即得。曰離三身外何法是眞佛。師曰。遮
漢共八九十老人相罵。向爾道了也。更問什
麼離不離。擬把楔釘他虚空。曰伏承華嚴經
是法身佛説如何。師曰。爾適來道什麼語。其
僧重問。師顧視歎曰。若是法身説。爾向什麼
處聽。曰某甲不會。師曰。大難大難。好去珍

趙州從諗和尚上堂云。金佛不度鑪。木佛不
度火。泥佛不度水。眞佛内裏坐。菩提涅槃眞
如佛性盡是貼體衣服。亦名煩惱。不問即無
煩惱。且實際理什麼處著得。一心不生萬法
無咎。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會道截
取老僧頭去。夢幻空華何勞把捉。心若不異
萬法一如。既不從外得。更拘執作什麼。如羊
相似亂拾物安向口裏。老僧見藥山和尚道。
有人問著者便教合却口。老僧亦教合却口。
取我是淨。一似獵狗專欲喫物。佛法在什麼
處。遮裏一千人盡是覓作佛漢子。於中覓一
箇道人無。若與空王爲弟子。莫教心病最難
醫。未有世間時早有此性。世界壞時此性不
壞從一見老僧後更不是別人。只是一箇主
人公。遮箇更用向外覓物作什麼。正恁麼時
莫轉頭換腦。若轉頭換腦即失却去也。時有
僧問。承師有言。世界壞時此性不壞。如何是
此性。師曰。四大五陰。僧曰。此猶是壞底。如
何是此性。師曰。四大五陰法眼云。是一。箇兩箇
是壞不壞。且作麼生
會。試
斷看
州臨濟義玄和尚示衆曰。今時學人且要
明取自己眞正見解。若得自己見解。即不被
生死染去住自由。不要求他殊勝殊勝自備。
如今道流且要不滯於惑。要用便用。如今不
得病在何處。病在不自信處。自信不及即便
忙忙徇一切境。脱大徳若能歇得念念馳求
心。便與祖師不別。汝欲識祖師麼。即汝目前
聽法底是。學人信不及便向外馳求。得者只
是文字學。與他祖師大遠在。莫錯大徳。此時
不遇萬劫千生輪迴三界。徇好惡境向驢牛
肚裏去也。如今諸人與古聖何別。汝且欠少
什麼。六道神光未曾間歇。若能如此見。是
一生無事人。一念淨光是汝屋裏法身佛。一
念無分別光是汝報身佛。一念無差別光是
汝化身佛。此三身即是今日目前聽法底人。
爲不向外求有此三種功用。據教三種名爲
極則。約山僧道三種是名言。故云身依義而
立。土據體而論。法性身法性土明知是光影。
大徳。且要識取弄光影人。是諸佛本源。是
一切道流歸舍處。大徳。四大身不解説法聽
法。虚空不解説法聽法。是汝目前歴歴孤明。
勿形段者解説法聽法。所以山僧向汝道。五
蘊身田内有無位眞人。堂堂顯露無絲髮許
間隔。何不識取。心法無形通貫十方。在眼
曰見。在耳曰聞。在手執捉。在足運奔。心若
不在隨處解脱。山僧見處坐斷報化佛頂。十
地滿心猶如客作兒。等妙二覺如擔枷帶鎖。
羅漢辟支猶如糞土。菩提涅槃繋驢馬橛。何
以如斯。蓋爲不達三祇劫空有此障隔。若是
眞道流盡不如此。如今略爲諸人大約話破。
自看遠近。時光可惜各自努力。珍重
玄沙宗一師備大師上堂曰。太虚日輪是一
切人成立太虚見。在諸人作麼生。滿目覷不
見。滿耳聽不聞。此兩處不省得便是&T030372;
漢。若明徹得坐却凡聖。坐却三界夢幻身心。
無一物如針鋒許爲縁爲對。直饒諸佛出來作
無限神通變現。設如許多教網未曾措著一分
豪。唯助初學誠信之門。還會麼。水鳥樹林却
解提綱。他甚端的自是少人聽。非是小事。天
魔外道是孤恩負義。天人六趣是自欺自誑。
如今沙門不薦此事。翻成弄影漢。生死海裏
浮沈幾時休息去。自家幸有此廣大門風不
能紹繼得。更向五蘊身田裏作主宰。還夢見
麼。如許多田地教誰作主宰。大地載不起。虚
空包不盡。豈是小事。若要徹即今遮裏便明
徹去。不教仁者取一法如微塵大。不教仁者
捨一法如豪髮許。還會麼。時有僧問。從上宗
旨如何。師默然。僧再問。師乃叱之。僧問。從
何方便門令學人得入。師曰。入是方便。僧問。
初心人來師如何指示。師曰。什麼處得初心
來。僧問。學人創入叢林乞師提接。師以杖指
之。僧曰。學人不會。師曰。我恁麼爲汝却成抑
屈於人。如今若的自肯當人分上。不論初學
入叢林。可謂共諸人久踐。與過去諸佛無所
乏少。如大海水一切魚龍初生至老呑吐受
用悉皆平等。所以道。初發心者與古佛齊肩。
奈何汝無始積劫動諸妄情結成煩惱。如重
病人心狂熱悶。顛倒亂見都無實事。如今所
覩一切境界皆亦如是。對汝諸根盡成顛倒。
古人以無窮妙藥醫療對治。直至十地未得
惺惺。將知大不容易。古人思惟如喪考妣。如
今兄弟見似等閑。何處別有人爲汝了得。可
惜時光虚度。何妨密密地自究子細觀。尋至
無著力處。自息諸縁去。縱未發萠種子猶在。
若總取我傍家打鼓。弄粥飯氣力。將此造次
排遣生死。賺汝一生有何所益。應須如實知
取好。無事珍重
漳州羅漢桂琛和尚上堂。大衆立久。師曰。諸
上座。不用低頭思量。思量不及。便道不用揀
擇。委得下口處麼。汝向什麼處下口。試道
看。還有一法近得汝。還有一法遠得汝麼。同
得汝異得汝麼。既然如是爲什麼却特地艱
難去。蓋爲不丈夫男子。&T001633;&T001633;偰偰無些子威
光。慼慼地遮護箇意根。恐怕人問著。我常道。
汝若有達悟處。但去却人我披露將來。與汝
驗過。直下作麼。不肯莫把牛迹裏水以爲大
海。佛法遍周沙界。莫錯向肉團心上妄立知
見以爲疆界。此見聞覺知識想情縁。然非
不是。若向遮裏點頭道我眞實即不得。只
如古人道此事唯我能知。是何境界。還識得
麼。莫是汝見我我見汝便是麼。莫錯會。若
是遮箇我我隨生滅。身有即有身無即無。所
以古佛爲汝今日人説。異法有故異法出生。
異法無故異法滅盡。莫將爲等閑。生死事
大此一團子消殺不到。在處乖張不少聲色。
若不破受想行識。亦然役得汝骨出在。莫道
五陰本來空也。不由汝口便解空去。所以
道。須得親徹須眞實也。不是今日老師始
解恁麼道。他古聖告報。汝喚作金剛祕密不
思議光明藏。覆蔭乾坤生凡育聖。亘古亘
今誰人無分。既若如此更藉何人。所以諸
佛慈悲見汝不奈何。開方便門示眞實相。我
今方便也汝還會麼。若不會莫向意根下掜
怪。僧問從上宗門乞師方便。師曰。方便即
不無。汝喚什麼作宗門。曰恁麼即學人虚施
此問。師曰。汝有什麼罪過。問佛法還受雕
琢也無。師曰。作麼不受。曰如何雕琢。師曰。
佛法。問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如何是不生不
滅法。師曰。用不生不滅作麼。問才擬是過不
擬時如何。師曰。擬有什麼過。曰恁麼即便
自無瘡也。師曰。合取口。問諸境中以何爲主。
師曰。那箇是諸境。曰莫是疑處是麼。師曰。
把將疑處來。問正恁麼時是什麼。師曰。不恁
麼時是什麼。曰學人道不得。師曰。口裏是什
麼塞却。師又曰。諸人朝晡恁麼上來下去。也
只是被些子聲色惑亂身心不安。若是聲色
名字不是佛法。又疑伊什麼。若是佛法不是
聲色名字。汝又作麼生擬把身心湊泊伊。若
是聲色名字。總是聲色名字。若是佛法總是
佛法。會麼。異聲無聲。異色無色。離字無名。
離名無字。試把舌頭點看。有多少聲色名字。
自何而色以何爲名。三界如是崢嶸尚覓出
頭不得。因什麼却特地難爲去。只爲諸人自
生顛倒。以常爲斷悟假迷眞。妄外馳求強掜
異見。終日共人商量便有佛法。不與人商量
便是世間閑人。話到遮裏才擧著佛法。便道
擬心即差。動念即乖。尋常諸處元無口似紡
車。總便不差去。佛法事不是隔日瘧。皆由汝
狂識凡情作差與不差解。忽然見我拈箇
子槌背。便作意度顧覽。不然見我把箇箒子
掃東掃西。便各照管。是汝尋常打柴。何不顧
覽招呼便悟去。上座佛法莫向意根下皮袋
裏作則度。汝成自賺。我不敢網絆初心籠
罩後學。各自究去無事。珍重
大法眼文益禪師上堂曰。諸上座時寒何用
上來。且道上來好不上來好。或有上座道。不
上來却好什麼處不是。更用上來作什麼。更
有上座道。是伊也不得一向。又須到和尚處
始得。諸上座且道遮兩箇人於佛法中還有
進趣也未。上座。實是不得並無少許進趣。古
人喚作無孔鐵鎚。生盲生聾無異。若更有上
座出來道。彼二人總不得。爲什麼如此。爲伊
執著所以不得。諸上座總似恁麼行脚。總似
恁麼商量。且圖什麼。爲復只要弄脣嘴。爲復
別有所圖。恐伊執著且執著什麼。爲復執著
理執著事執著色執著空。若是理理且作麼
生執。若是事事且作麼生執。著色著空亦然。
山僧所以尋常向諸上座道。十方諸佛十方
善知識時常垂手。諸上座時常接手。十方
諸佛垂手時有。也什麼處是諸上座時常接
手處。還有會處會取好。若未會得莫道。總
是都來圓取。諸上座傍家行脚。也須審諦
著些精彩。莫只藉少智慧過却時光。山僧
在衆見此多矣。更有一般上座。自己東西
猶未知。向遮邊那邊東聽西聽。説得少許
以爲胸襟。仍爲他人注脚。將爲自己眼目。上
座總似遮箇行脚。自賺亦乃賺他。奉勸諸上
座。且明取道眼好。些子粥飯智慧不足可
恃。若是世間造作種種非違之事。入地獄
猶有劫數且有出期。若是錯與他人開眼目。
陷在地獄冥冥長夜無有出期。莫將爲等閑。
奉勸且依古聖慈悲門好。他古聖所見諸境
唯見自心。祖師道。不是風動幡動仁者心動。
但且恁麼會好。別無親於親處也。師良久又
云。諸上座貶也得剥也得。時僧問。學人不爲
別事請師直道。師曰。汝是不爲別事。問如何
是不生不滅底心。師曰。那箇是生滅底心。僧
曰。爭奈學人不見。師曰。汝若不見不生不滅
底也不是。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便會
取。問古人才見人恁麼來便叫失也古人意
如何。師曰。汝不信但問別人。問維摩與文殊
對談何事。師曰。汝不妨聰明。問法同法性
入諸法故古意如何。師曰。汝是行脚僧。問如
何是解修行底人。師曰。汝是什麼人。曰恁麼
即不落因果也。師曰。莫作野干鳴。問識本還
源時如何。師曰。謾語。問明暗不分時如何。
師曰。道什麼。問如何是對境數起底心。師曰。
恰道著。問如何是學人本分事。師曰。謝指
示。問決擇之次如履輕氷如何決擇。師曰。
待汝疑即道。曰學人即今疑。師曰。嚇阿誰。
問從上宗乘如何履踐。師曰。雷聲甚大雨點
全無。問如何是末後句。師曰苦。問如何是玄
言妙旨。師曰。用玄言妙旨作什麼。問如何
是直道。師曰。恐難副此問。問承教有言。佛眞
法身猶若虚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如何得
恁麼。師曰。如何得恁麼。問教云。佛以一音演
説法。衆生隨類各得解。學人如何解。師曰。汝
甚解。師又曰。此問已是不會古人語。也因什
麼却向伊道。汝甚解。何處是伊解處。莫是於
伊分中便點與伊麼。莫是爲伊不會問却反
射伊麼。且素非此理。愼莫錯會。除此兩會別
又如何商量。諸上座若會得此語。也即會得
諸聖總持門。且作麼生會。若也會得一音演
説不會隨類各解。恁麼道莫是有過無過説
麼。英錯會好。既不恁麼會。作麼生説一音演
説隨類得解。有箇去處始得。毎日空上來下
去。又不當得人事。且究道眼始得。他古人道。
一切聲是佛聲。一切色是佛色。何不且恁麼
會取。僧問。遠遠尋聲請師一接。師曰。汝尋底
是什麼聲。是僧聲是俗聲是凡聲是聖聲。還
有會處麼。若也實不會。上座吵吵是聲吵吵
是色。聲色不奈何。莫將爲等閑。上座若會得
即是眞實。若不會即是幻化。若也會得即是
幻化。若也不會即是眞實。他古人亦向上座
道。唯我能知。除此外別無作計校處。上座成
不成從何而出。是不是從何而出。理無事而
不顯。事無理而不消。事理不二不事不理不
理不事。恁麼注解與上座。若更不會不如且
依古語好。他古人見上座百般不得。所以垂
慈向汝道。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無事珍

景徳傳燈録卷第二十八



景徳傳燈録卷第二十
讃頌偈詩
  誌公和尚大乘讃十首
誌公和尚十二時頌十二首
誌公和尚十四科頌
歸宗至眞禪師頌一首
香嚴襲燈大師頌十九首
筠州洞山和尚頌一首
潭州龍牙和尚頌一十八首
玄沙宗一大師頌三首
招慶眞覺大師頌二首
漳州羅漢和尚明道頌一首
南嶽般舟道場勁和尚覺地頌一首
郢州臨溪和尚入道淺深頌五首
大法眼禪師頌十四首
唐白居易八漸偈八首
同安察禪師玄談十首
雲頂山僧徳敷詩*一十首
僧潤詩三首
梁寶誌和尚大乘讃十首
大道常在目前。雖在目前難覩。若欲悟道眞
體。莫除聲色言語。言語即是大道。不假斷
除煩惱。煩惱本來空寂。妄情遞相纒繞。一切
如影如響。不知何惡何好。有心取相爲實。定
知見性不了。若欲作業求佛。業是生死大兆。
生死業常隨身。黒闇獄中未曉。悟理本來無
異。覺後誰晩誰早。法界量同太虚。衆生智心
自小。但能不起吾我。涅槃法食常飽
妄身臨鏡照影。影與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
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與影不異。不得一有
一無。若欲存一捨一。永與眞理相疎。更若愛
聖憎凡。生死海裏沈浮。煩惱因心有故。無心
煩惱何居。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夢
時夢中造作。覺時覺境都無。翻思覺時與夢。
顛倒二見不殊。改迷取覺求利。何異販賣商
徒。動靜兩亡常寂。自然契合眞如。若言衆生
異佛。迢迢與佛常疎。佛與衆生不二。自然究
竟無餘
法性本來常寂。蕩蕩無有邊畔。安心取
之間。被他二境迴換。歛容入定坐禪。攝境
安心覺觀。機關木人修道。何時得達被岸。諸
法本空無著。境似浮雲會散。忽悟本性元空。
恰似熱病得汗。無智人前莫説。打爾色身星

報爾衆生直道。非有即是非無。非有非無不
二。何須對有論虚。有無妄心立號。一破一箇
不居。兩名由爾情作。無情即本眞如。若欲存
情覓佛。將網山上羅魚。徒費功夫無益。幾許
枉用工夫。不解即心即佛。眞似騎驢覓驢。一
切不憎不愛。遮箇煩惱須除。除之則須除
身。除身無佛無因。無佛無因可得。自然無法
無人
大道不由行得。説行權爲凡愚。得理返觀於
行。始知枉用工夫。未悟圓通大理。要須言行
相扶。不得執他知解。迴光返本全無。有誰解
會此説。教君向己推求。自見昔時罪過。除却
五欲瘡疣。解脱逍遙自在。隨方賤賣風流。誰
是發心買者。亦得似我無憂
内見外見總惡。佛道魔道倶錯。被此二大波
旬。便即厭苦求樂。生死悟本體空。佛魔何處
安著。只由妄情分別。前身後身孤薄。輪迴六
道不停。結業不能除却。所以流浪生死。皆由
横生經略。身本虚無不實。返本是誰斟酌。有
無我自能爲。不勞妄心卜度。衆生身同太虚。
煩惱何處安著。但無一切希求。煩惱自然消

可笑衆生蠢蠢。各執一般異見。但欲傍𨫼求
餅。不解返本觀麫。麫是正邪之本。由人造作
百變。所須任意縱横。不假偏耽愛戀。無著即
是解脱。有求又遭羅羂。慈心一切平等。眞
即菩提自現。若懷彼我二心。對面不見佛面」
世間幾許癡人。將道復欲求道。廣尋諸義紛
紜。自救己身不了。專尋他文亂説。自稱至理
妙好。徒勞一生虚過。永劫沈淪生老。濁愛纒
心不捨。清淨智心自惱。眞如法界叢林。返
生荊棘荒草。但執黄葉爲金。不悟棄金求
寶。所以失念狂走。強力裝持相好。口内誦經
誦論。心裏尋常枯槁。一朝覺本心空。具足眞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