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神僧傳 (No. 2064_ ) in Vol. 50

[First] [Prev] 975 976 977 978 979 980 981 982 983 984 985 986 987 988 989 99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夢彌勒。彌勒説法開悟。故造二像並同供養。
又夢隨彌勒與諸眷屬同會法華。心自惟曰。
我於釋迦末法受持法華。今値慈尊豁然開
悟。轉復精進。靈瑞重沓。瓶水常滿。供養嚴備
若有天童侍衞之者。自大蘇山將四十餘僧
徑趨南岳。既至謂徒曰。吾寄此山期十載。以
後必事遠遊。師曰。吾前生曾居此處領徒。陟
嶺見一所林泉勝異。曰古寺也。吾昔居之。掘
地果得僧用器皿殿宇基址。又指兩石下得
遺骸。乃建塔。今三生塔是也。又於東畔靈岩
之傍建臺。爲衆講般若法。正當大岳之心。今
般若寺是也。南北學徒來者雲集。師患無水。
忽見岩下潤。以錫杖卓之。果得一泉。猶未周
續。有二虎引師登嶺。跑地哮吼。泉水流迸。今
虎跑泉是也。或問。何不下山教化衆生。一向
目視雲漢作麼。師曰。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呑
盡。更有甚麼衆生可度者。江左佛學盛學義
門。自思南度定慧雙擧。道風既盛名稱普聞。
俄有道士生妬害心。密告陳主誣師。乃北僧
受齊國券。斸斷岳心釘石興妖。帝遂遣使追
師。使至石橋。見二虎跑憤大蛇當路。使驚乃
誓曰。我見思禪師當如佛想。若起惡心任汝
所傷。虎蛇乃退。使見師再拜以事白。未至之
前。師見一小蜂來螫
其面。即爲大蜂咬殺。
&T072556;至師前。師入定觀之。知是宿寃欲相嬈害。
師謂使曰。使者先去貧道續來。七日後飛錫
而往四門。關吏齊奏。師入帝已驚異。及師朝
見帝遂下迎。復問左右。卿等見此僧何如人。
對云。常僧。帝曰。朕見其踏寶花乘空而至。乃
迎師入殿供養。其道士罪以欺罔欲盡誅之。
師懇帝曰。此宿寃。願陛下赦之。乃可其奏。勅
彼道士給師役使。師奏辭還山。帝餞以殊禮。
未幾道士誣師者一人暴死。一人爲犬所嚙
而斃。應蜂兆矣。自是毎年陳主三信參勞榮
盛莫加。而神異難測。遇雨不濕履泥不汚。或
現形大小。或寂爾藏身。是年六月臨將終時。
連日説法。苦切呵責。聞者寒心。至二十二日
屏衆泯然而逝。小師靈辨號慟。乃開目曰。何
驚動吾耶。癡人出法。言訖長往
神僧傳卷四終




神僧傳卷第五
普明
釋普明。本名法京。俗姓朱氏。會稽人。少小志
操有異。有僧乞食因勸云。即子既有善性。可
向天台山出家。其中有初依菩薩在彼説法。
遂以陳太建十四年。踰山越&T023311;來入天台。正
値智者處坐説法。智者笑云。宿誓願力今得
相遇。隨智者往荊州玉泉寺。毎於泉側練苦
專思。智者反路台峯令造大鍾天台供養。江
陵道俗競爲營造。當欲鑄時盲人來看。明懸
鑒機知相不吉果爾。開模鍾便破缺。後還國
清所住之房。去水懸遠。房頭空地純是礓石。
仍懷念曰。若令此石出水豈不快乎。言竟數
日石中泉溜。周給東西。國清精舍。隋高帝置
立。明以講堂狹小欲毀廣之。共頂禪師商量。
頂勸勿改。有括州都督周孝節遙聞此事。即
施杉柱泛海送來。頂向赤城感見明身長一
十餘丈。高出松林之上。翼從數十許人語頂
曰。兄勿苦諫事願剋成。頂知神異合掌對曰。
不敢更諫一依仁者。竪堂之日感動山王。晨
朝隱軫状若雷震。摧樹傾枝闊百歩許。自佛
壟下直到於寺。至于日沒還返舊蹤。砰砰磕
磕勢若初至。又願共道俗造堂殿金銅盧舍
那像坐身丈六。時有一人稱從曹溪村來。施
金十一兩用入像身。問其姓名終不肯説。禮
拜辭退。周訪彼村無人識者。又比房侍者恒
聞房内共人語話。陰伺察視不見別形。所聽
言音唯勸修善。既而化縁就畢。大漸時至清
晨呼諸弟子曰。夫人壽命。不可常。保汝等宜
知。便自脱新淨之衣著故破者。換衣纔竟奄
然就滅
玄光
釋玄光者。海東熊州人也。少而頴悟。往衡山
見思大和尚。後返錫江南。屬本國舟艦附載
離岸。時綵雲亂目。雅樂沸空。絳節霓旌。傳呼
空中聲云。天帝召海東玄光禪師。光拱手避
讓。唯見青衣前導。少選入宮城。且非人間官
府。羽衞之設也無非鱗介參雜鬼神。或曰。今
日天帝降龍王宮。請師説親證法門。吾曹水
府蒙師利益。既登寶殿次陟高臺。如問而談
略經七日。然後王躬送別。其船泛洋不進。光
復登船。船人謂經半日而已。光歸熊州翁山。
卓錫結茅乃成梵刹。厥後罔知攸往
明達
釋明達。姓康氏。其先康居國人也。童稚出家。
嚴持齋戒年及具足行業彌峻。脇不著席日
無再飯。外儀軌則内樹道因。廣濟爲懷遊行
在務。以梁天監初來自西戎至于益郡。時巴
峽蠻夷鼓行抄劫。州郡徴兵克期誅討。達愍
其將苦志存拯拔。獨行詣賊登其堡壘。慰喩
招引未狎其情。俄而風雨晦冥雷霆震撃。群
賊驚駭惻爾求哀。達乃教具千燈祈誠三寶。
營辦始就。昏霾立霽。山澤通氣。天地開朗。翕
然望國。並從王化。遂使江路肅清往還無阻。
後因行役中路逢人縛豚在地。聲作人語曰。
願上聖救我。達即解衣贖而放之。嘗於夜中
索水洗足。弟子如言。而泥竟不脱。重以湯洗
如前不去。乃自以水灌之。其足便淨。達曰。此
魚膏也。更莫測其所從。行至梓州牛頭山。欲
搆浮屠及以精舍。不訪材石直覓匠工。道俗
皆怪其言。于時三月水竭即下求木。乃於水
中得一長材。正堪刹柱。長短合度。僉用欣然。
仍引而竪焉。至四月中涪水大溢。木流翳江。
自泊村岸都無溜者。達率合道俗通皆接取。
從横山積。創修堂宇架塔九層。遠近併力一
時繕造。役不逾時欻然成就。而躬襲三衣並
是麁布。破便治補寒暑無革。有時在定據于
繩床。赫然火起衆往撲滅。唯覺清涼。有沙門
僧救者。積患攣躄來從乞瘥。達便授杖令行。
不移晷景驟歩而返。又布薩時身先衆坐。因
有偸者。穿牆負物既出在外。迷悶方所還來
投寺。遂喩而遣之。天監十五年隨始興王還
荊州。冬十二月終于江陵
道舜
釋道舜。未詳何許人。靜處林泉庇道自隱。言
常含笑談述清遠。嘗止澤州羊頭山。神農定
藥之所結宇茅茨。餘無蓄積。日唯一食常坐
卒歳。感蛇鼠同居。在繩床下。各孚産育不相
危惱。又致虎來蹲踞其側。便爲説法。有人還
住告虎令去。或語之云。明日人來汝不須至。
便如舜言虎便不現。給侍之人與虎同住。親
如家犬曾莫之畏。身著弊衲略無可採。跣行
林野不擇晨夕。開皇初忽遊聚落説法化諸
村民皆盛集受法。獨不爲一女受戒。告云。汝
當生牛中其相已現。戒不救汝也。業不定者
爾乃相濟耳。時有不信其言以爲惑衆。咸有
疑者。舜欲決於衆議。告衆曰。必不信者試&T050460;
汝牛尾業影必當不起。即以足躡女裙後空
地云。是尾影。其女依言趣起不得。時衆驚信。
請舜曰。如何除此業報。其女家積粟數萬石。
既懼惡業一時頓捨。舜並爲營福令其懺悔。
如此累作惡業便傾方爲受戒。或依諸癘村
受於癘供。見有膿潰外流者。皆口就而&T004623;之。
情無惡念。或洗其衣服。或淨其心業。用爲己
任。情向欣然初無顰蹙。後遊於林慮洪谷。北
詣晋盤亭等。諸山隱寺綜禪定業不測所終」
道仙
釋道仙。一名僧仙。本康居國人。初以遊賈爲
業。後値僧達禪師爲其説法。遂沈寶船於江。
辭妻子投灌口竹林寺而出家焉。初落髮日
對衆誓曰。不得道者不出此山。即逈絶人蹤
結宇巖曲。禪學之侶相次屯焉。毎覽經卷始
開見佛在某處無不哽咽。我何不値但見遺
文。而仙挺卓不群野栖禽獸。或有造問學方
者。皆答善權冥符正則。自初入定一坐則以
四五日爲恒。准客到其門。潜然即覺起共接
晤。若無人往端坐靜室。寂若虚空。有時預告
明當有客至。或及百千皆如其説。曾無欠長。
梁始興王澹褰帷三蜀。禮以師敬携至陝。于
時道館崇敞巾褐紛盛。屬相呵斥甚寄憂心
焉。仙乃晏如曾無所屑。一夕道士忽見東岡
火發恐野火焚害仙也。各執水器來救。見仙
方坐大火中猛焔洞然。咸嘆火光神徳。道士
李學祖等。捨田造像寺塔欻成。遠近歸信十
室而九。州刺史鄱陽王恢躬禮受法。天監末
始興王冥感。於梁泰寺造四天王像。毎六齋
晨常設淨供。仙後赴會。四王頂上放五色光。
仙所執爐自然焔發。太尉陸法和昔微賤日。
數載在山供仙給使。僧有肆責者。仙曰。此乃
三台貴公何縁辱罵。時不測其後貴也。和果
遂昇袞服。仙或勞疾見縹衣童子從青溪水出
椀盛妙藥跪而進服。無幾便愈。居山二十八
年。復遊井絡化道大行。時遭酷旱百姓請祈。
仙即往龍穴以杖叩門。數曰。衆生何爲嗜睡
如此。語已登即玄雲四合大雨滂注。民頼斯
澤。咸來禱賽。欽若天神。有須舍利即爲祈請。
應念即至如其所須。隋蜀王秀作鎭岷絡有
聞王者。尋遣追召全不承命。王勃然動色。親
領兵仗往彼擒之。必若固縱可即加刃。仙聞
兵至都無畏懼。索僧伽黎披衣端坐念佛。王
達山足忽雲雨雜流雹雪崩下。水涌滿川藏
車無計。事既窘迫乃遙歸懺禮。因又天明雨
霽山路清夷得至仙所。王躬盡敬便爲説法
重發信心。乃邀還成都之靜衆寺。厚禮崇仰
擧國恭敬。號爲仙闍梨焉。開皇年中返于
山寺。道路自淨山神前掃。年百餘歳端坐而

法安
釋法安姓彭氏。安定鶉孤人。少出家在太白
山九隴精舍慕禪爲業。麁食弊衣卒于終老。
開皇中來至江都令通晋王。時以其形質矬
陋言笑輕擧並不爲通。日到門首喩遣不去。
試爲通之。王聞召入相見如舊。便住慧日寺。
王所遊履必齎隨從及駕幸泰山時遇渇乏四
顧唯巖無由致水安以刀刺石引水崩注用給
帝王時大嗟之問何力耶。答王力也。及從王
入沙磧達于泥海中應遭變。皆預避之得無
損敗。後往泰山神通寺。僧來請檀越安爲達
之。王乃手書寺壁爲弘護也。初與王入谷。
安見一僧着弊衣乘白驢而來。王問何人。安
曰。斯朗公也。即創造神通故來迎引。及至寺
中。又見一神状甚偉大。在講堂上手憑鴟吻
下觀人衆。王又問之。答曰。此太白山神從王
者也。爾後諸奇不可廣録。至十一年春。四方
多難。無疾而終所住。春秋九十八
智顗
釋智顗。字徳安。姓陳氏。潁川人也。母徐氏。
夢香煙五彩縈迴在懷。欲拂去之。聞人語曰。
宿世因縁寄託生道。福徳自至何以去之。又
夢呑白鼠。如是再三。怪而卜之。師曰。白龍之
兆也。及誕育之夜室内洞明。信宿之間其光
乃止。忽有二僧扣門曰。善哉兒徳所重必出
家矣。言訖而隱。年十八投湘州果願寺沙門
法緒而出家焉。一日因説禪門用清心海。語
默之際毎思林澤乃夢巖崖萬重雲日半垂。
其側滄海無畔泓澄。在于其下又見一僧。搖
手伸臂至于岐麓。挽顗上山。顗以夢中所見
通告門人。咸曰。此乃會稽之天台山也。聖賢
之所託矣。先有清州僧定光。久居此山。積四
十載。定慧兼習。蓋神人也。顗未至二年預告
山民曰。有大善知識當來相就。宜種豆造醤
編蒲爲席。更起屋舍用以待之。顗往天台既
達彼山。與光相見即陳賞要。光曰。大善知識。
憶吾早年山上搖手相喚不乎。顗驚異焉。知
通夢之有在也。又聞鍾聲滿谷。衆咸怪異。光
曰。鍾是召集有縁爾得住也。顗乃卜居勝地。
是光所住之北佛壟山南螺溪之源。處既閒
敞易得尋眞。地平泉清徘徊止宿。俄見三人
皂幘絳衣。執疏請云。可於此行道。顗後於寺
北華頂峯。獨靜頭陀。大風拔木雷霆震吼。螭
魅千群一形百状。吐火聲叫駭畏難陳。乃抑
心安忍湛然自失。又患身心煩痛如被火燒。
又見亡歿二親枕頭膝上陳苦求哀。顗又依
止法忍不動如山。故使強軟兩縁所感便滅。
忽致西域神僧告曰。制敵勝怨乃可爲勇。毎
夏常講淨名。忽見三道寶階從空而降。有數
十梵僧乘階而下。入堂禮拜。手&T016254;香爐繞顗
三匝。久之乃滅。於當陽縣玉泉山立精舍。勅
給寺額名爲一音。其地昔唯荒嶮神獸蛇暴。
創寺之後快無憂患。是春亢旱。百姓咸謂神
怒。顗到泉源帥衆轉經。便感雲興雨注。虚謠
自滅。晋王蕭妃疾苦醫治無術。王遣開府柳
顧言等。致書請命。願救所疾。顗又率侶建齋
七日。行金光明懺。至第六夕。忽降異鳥飛入
齋壇。宛轉而死須臾飛去。又聞豕吟之聲。衆
並同矚。顗曰。此相現者妃當愈矣。鳥死復蘇
表蓋棺還起。豕幽鳴顯示齋福相乘。至于翌
日患果遂瘳。開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端坐如定而卒於天台山大石像前。春秋六
十有七
智曠
釋智曠。姓王氏。初母將孕。夢入流浴。童子乘
寶船來投便覺有娠。及生長敏而重行。梁末
爲壯士。後離俗從道學長生術。及値高僧授
戒爲佛弟子。徳行動人漸示潜迹。江陵張詮
者二世眼盲。曠曰。爾家塚内棺枕古井。移墳
開甃必獲禳焉。因即隨言瞽者見道。請求剃
落。衆咸憚之。便伐薪施僧空閑靜慮。又言。澗
有古鍾可掘出懸寺。仁州刺史謂爲詭惑。鞭
背百下無慘無破。便送出臺拘在尚方。有力
者試以八尺械懸來捶膝。傍觀謂言糜碎。而
曠容既無撓肉亦無痕獄吏云。承居士能忍
飢。便絶食七日。身色如故市衢見行驗獄猶
有。方信分身。大定三年從人乞草屩。今夜當
急行。及三更合城火發。四門出人不泄。燒殺
七千。曠在獄引囚二百安歩而出。年將不惑
始蒙剃落。進戒以後頭陀。蛇弭床側。毎夕山
隅四燈同照。士俗雲赴奄成華寺。有一宰鴨
而爲齋者。鴨神夜告便曰。何有殺牲而充淨
供。自爾便斷。曾度夏水徒侶數十欲住不可
欲去無從。前岸兩船無人將至。曠笑而擧聲
呼之。船自截流直到。遂因濟水。誡以勿傳。又
於咸陽造佛迹寺。有牛産犢出首還隱。已過
信次母將亡。僧告曠知惻。答曰。此犢是寺居
士。侵用僧物今來償債。其羞不出牛母無他。
因執爐呵戒犢子。疾當償報何恥生乎。應言
便出。神異冥徴不可備載。以開皇二十九年
九月二十四日終于四望開聖寺。自剋終期。
天香滿室。合寺音樂。西南而去
法充
釋法充。姓畢氏。九江人。常誦法華并讀大品。
其遍難紀。兼繕造寺宇。情在住持。末住廬山
半頂化城寺修定。自非僧事未嘗妄履。毎勸
僧衆無以女人入寺。上損佛化下墜俗謠。然
世以基業事重有不從者。充歎曰。生不値佛
已以罪縁。正教不行義須早死。何慮方土不
奉戒乎。遂於此山香爐峯自投而下。誓粉身
骨用生淨土。便於中虚頭忽倒上。冉冉而下
處于深谷。不損一毛。寺衆初不知也。後有人
上峯頂。路望下千有餘仞聞人語聲。就而尋
之。乃是充也。身命猶存口誦如故。迎還至寺。
僧感其死諫爲斷女人經于六年。方乃卒世。
時屬隆暑。而屍不臭爛。香如爛瓜。即開皇之
末年矣
慧偘
釋慧偘。曲阿人也。住蒋州大歸善寺。靈通幽
顯世莫識之。而翹敬尊像事同眞佛。毎見立
像不敢輒坐。勸人造像唯作坐者。後往嶺南
修禪法。大有悟解。住栖霞時嘗往揚都謁偲
法師。偲異禮接之。將還山偲請現神力。偘即
從窓中出臂解齊熙寺佛殿上額。因語偲云。
世人無遠識見多驚異。故吾所不爲耳。大業
元年終於大歸善寺。初偘終日以三衣還衆
僧。吾今死去。徒衆好住。便還房内。大衆驚起
追之。乃見房中白骨一具跏坐床上。撼之鏘
然不散
法喜
釋法喜。南海人也。形容寢陋短弱迂踈。可年
四十許人。嶺表耆老咸言。兒童時見識之。顏
貎如今無異。蠻蜒
間相傳云。已三百歳矣。
亦自言舊識廬山遠法師。説晋宋朝事歴歴
如信宿前耳。平素時悄默無語。語必含深意。
吉凶之徴有如影響。人亦不欲與喜相見。懼
直言災惡忤逆意也。陳朝馬靜爲廣州刺史。
方上任。喜直入州。上廳事畫地作馬頭形。以
示其子而去。靜本名族多武略。到州行部從
甲士數萬。旌旗劍戟以威邊徼。其侈僭過度。
被人誣告謀反。帝使臨汝侯按之。利其財産
擒而斬之。此畫地之明效也。喜之先見皆此
類。煬帝聞之取來揚州。帝令宮内安置。于時
内造一堂新成。師忽昇堂觀看。因驚走下階。
迴顧云。幾壓殺我。其日中夜天大雨堂崩。壓
殺數十人。其後又於宮内環走索羊頭。帝聞
而惡之以爲狂言。命鏁著一室。數日三衞於
市見喜坦率遊行。還奏云。法喜在市。勅責所
司檢驗所禁之處。門鎖如舊。守者亦云。師
在室内。於是開戸入室見袈裟覆一聚白骨
鎖在項骨之上。以状奏聞。勅遣長史王恒驗
之皆然。帝由是始信非常人也。勅令勿驚動。
至日暮師還室内。或語或笑。守門秦聞。勅所
司脱鎖放師出外隨意所適。其後帝遇弑於
江都。方悟索羊頭之驗。有時一日之中凡數
十處齋供。師皆赴會。在在見之。其間亦飮酒
噉肉。俄而見身有疾。常臥床去薦席令人於
床下鋪炭火甚熱。數日而命終。火炙半身皆
焦爛。葬於香山寺至大業四年南海郡奏云。
法喜師見還在郡。勅遣開棺視之則無所有
普安
釋普安。姓郭氏。京兆涇陽人。小年依圓禪師
出家。苦節頭陀。晩投藹法師。通明三藏常業
華嚴。誦讀禪思准爲摽擬。周氏滅法栖隱于
終南山之楩梓谷。時有重募捉獲一僧賞物
十叚。有人應募來欲執安。即慰喩曰。觀卿貧
煎當欲相給。爲設食已倶共入京。帝語此人
曰。我國法急不許道人民間。儞復助急不許
道人山中。若爾遣他何處得活。宜放入山不
須檢校。於是釋然復歸。隋文創暦佛教大興。
廣募遺僧依舊安置。時楩梓一谷三十餘僧。
應詔出家並住官寺。唯安依本山居守素林
壑。時行村聚惠益生靈。末有人於子午虎林
兩谷合&T023311;之側。鑿龕結菴延而住之。初止龕
日上有大石正當其上。恐落掘出逐峻崩下。
安自念曰。願移餘處莫碎龕窟。石遂依言迸
避餘所。大衆共怪。安曰。華嚴力也。未足異
之。又龕東石壁&T023311;左有索陀者。川郷巨害縱
横非一。陰嫉安徳恒思誅殄。與伴三人持弓
挾刃。攘臂挽強將欲放箭。箭不離弦手張不
息。努眼舌噤立住經宿。聲相通震遠近雲會。
郷人稽首歸誠請救。安曰。素了不知豈非華
嚴力也。若欲除免但令懺悔。如語教之方蒙
解脱。又龕西魏村張暉者。夙興惡念以盜爲
業。夜往安所私取佛油。瓮受五升。背負而出。
既至院門迷昏失性。若有所縛不能動轉眷屬
郷村同來爲謝。安曰。余不知蓋華嚴力乎。語
令懺悔扶取油瓮。如語得脱。又龕南張卿者。
來盜安錢袖中持去。既達家内。寫而不出。口
噤無言。即尋歸懺復道而返。有程郭村程暉
和者。頗懷信向恒來安所聽受法要。因患身
死已經兩宿。纒屍於地伺欲棺殮。安時先往
鄠縣返還在道。行達西南之徳行寺。東去暉
村五里。遙喚程暉和。何爲不見迎耶。連喚不
已。田人告曰。和久死矣無由迎也。安曰。斯乃
浪語吾不信也。尋至其村厲聲大喚。和遂動
身。旁親乃割所纒繩令斷。安入其庭又大喚
之。和即倔起匍匐就安。令屏除棺器覆一筥
笭。以當佛座令和繞旋。尋復如故。更壽二十
許歳。後遇重病來投乞救。安曰。放爾遊蕩非
吾知也。便遂命終。昆明池北白村老母者病
臥床枕失音百日。指撝男女。思見安形。會其
母意請來至宅。病母既見不覺下迎。言問起
居奄同常日。遂失病所在。于時聲名更振。村
聚齊集。各率音樂。巡家告令欲設大齋。大坊
村中田遺生者。家徒壁立而有四女。妻著弊
布齊膝而已。四女赤露大女名華嚴。年已二
十。唯有麁布二尺擬充布施。安引村衆次至
其門。愍斯貧苦遂度不入。大女思念。由我貧
煎不及福會。今又不修當來倍此。周遍求物
閴爾無從。仰面悲號遂見屋甍一把亂床
塞明孔挽取抖捒得穀十餘挼以成米。并將
前布擬用隨喜。身既無衣待至夜暗。匍匐而
行趣齋供所。以前施物遙擲衆中。十餘粒米
別奉炊飯。因發願曰。女人窮業久自種得。竭
貧行施用希來報。輒以十餘黄米投飯甑中。
必若至誠貧業盡者。當願所炊之飯變成黄
色。如無所感命也奈何。作此誓已掩涙而返。
於是甑中五石米飯並成黄色。大衆驚嗟未
知所以。周尋縁搆乃云。田遺生女之願力也。
齋會齊率獲粟十斛。尋用濟之。安辦法衣仍
度華嚴。送入京寺。甞於龕側村中縛猪三頭。
將加烹宰。安聞往贖。社人恐不得殺増長索
錢十千。安曰。貧道見有三千。已加本價十倍
可以相與。衆各不同更相忿競。忽有小兒裹
腹來至社會助安贖猪。既已諍競。因從乞酒
行飮行舞焜煌旋轉。合社老少眼並失明。須
臾自隱不知所在。安即引刀自割髀肉。曰此
彼倶肉耳。猪食糞穢爾噉之。況人食米理足
貴也。社人聞見一時同放。猪既得脱。繞安三
匝。以鼻喙觸。若有愛敬。故使郊之南西五十
里内鷄猪絶嗣乃至于今。其感發慈善皆此
類也。以大業五年十一月五日。終于靜法禪
院。春秋八十
道英
釋道英。姓陳氏。蒲州猗氏人也。幼從叔休律
師出家。至并州依炬法師學道。後入禪定稍
呈異迹。大業中甞任直歳與俗爭地。遽鬪不
息便語彼云。吾其死矣。忽然倒仆如死之僵。
諸俗同評道人多詐。以針刺甲雖深不動。氣
絶色變將欲洪肨。傍有智者令其歸命。誓不
敢爭願還生也。尋言起坐語笑如常。又行龍
臺澤池側見魚之遊。乃曰。吾與汝共爭我何
者爲勝。汝不及我我可不及汝耶。即脱衣入
水。弟子持衣守之經十六宿。比出告曰雖在
水中唯弊土坌我耳。又屬嚴冬氷厚雪壯。乃
曰。如此平淨之處何得不眠。遂脱衣仰臥經
于三宿。乃起而言曰。幾被火炙殺我。晩還蒲
州住普救寺。晝則厲衆僧勤事。夜則跏坐爲
説禪觀。時或弊其勞者聞法不覺其疲。一日
説起信論奄然不語。怪往觀之氣絶身冷。衆
知滅想即而任之。經于累宿方從定起。時河
東道遜高世名僧素與同學及遜捨命。去英
百五十里未及相報。終夕便知其死。其知微
通感如此。及終前夕集衆告曰。早須收積明
日間多聚人畜損食穀草。衆不測其言。英亦
自運催促甚急。至夜都了索水剃洗。還本坐
處被以大衣奄然神逝
法進
釋法進。不知氏族。住益州綿竹縣響應山玉
女寺爲輝禪師弟子。後於定法師所受十戒。
恭謹精誠謙恪爲務。唯業坐禪。寺後竹林常
於彼坐。有四老虎繞於左右。師語勿泄其相
也。後教水觀。家人取柴見繩状上有好清水。
拾兩白石安著水中。進暮還寺彌覺背痛。問
其家人。云安石子。語令明往可除此石。及旦
進禪。家人還見如初清水。即除石子。所苦便
愈。因爾習定不出此山。開皇中蜀王秀臨益
州。妃患心腹諸治不損。有綿州昌隆白崖山
道士文普善者。能昇刀焚火。鵠鳴山有二道
士。能呼策鬼神符印章醮。入水不溺。並來同
治都無有効。乃使長史張英等往山請出爲妃
治病。報曰。吾在山住向八十年。與水同性。徐
更苦邀。進答曰。盡命於此可自早還。信返具
報。王使六司官人犢車四乘將從百人重往
迎請。進曰。王雖貴勝命有所屬。執志如初。信
還。王大怒自入山將手加罪。既至山寺禮佛
見進。不覺身戰汗流。王曰。奉請禪師爲妃治
病。禪師慈悲願救此苦。答曰。殺羊食心豈不
苦痛。一切衆生皆是佛子。何因於妃偏生此
愛。王慚愧懺悔仍請出山。乃曰。王命既重不
可不行。王自先行。貧道生不乘騎當可後去。
王曰。弟子歩從與師同行。報曰。出家人與俗
異。但前行應同到。王行兩日方至。進一旦便
達。徑入妃堂。妃見進流汗。因爾除差。施絹五
百段納衣袈裟什物等。進令王妃以水&MT05126;
執物呪願。總用迴入法聚寺基業。即辭還山。
王與妃見進足離地可四五寸。以大業十三
年正月八日終此山中。龍吟猿叫三日乃已
僧朗
釋僧朗。一名法朗。俗姓許氏。南陽人。年二十
餘欣欲出家尋預剃落。栖止無定多住鄂州。
飮噉同俗爲時共輕。常養一猴一犬。其状偉
大皆黄赤色。不狎餘人唯附於朗。日夕相隨
未曾捨離。若至食時以木盂受食。朗噉飽已
餘者用飼之。既同器食訖。猴便取盂戴之騎
犬背上先朗而行。人有奪者輒爲所咋。朗任
犬盤遊略無常度。陳末隋初行於江嶺之表。
章服麁弊威儀越序。杖策徒行護養生命。時
復讀誦諸經偏以法華爲志。素乏聲弄清靡
不豐。乃潔誦之一坐七遍。如是不久聲如雷
動。知福力之可階也。其誦必以七數爲期。乃
至七十七百七千逮于七萬。聲韻諧暢任縱
而起。其類箏笛隨發明了。故所誦經時傍人
觀者視聽皆失。朗唇吻不動而轉起咽喉。遠
近亮徹因以著名。然臂脚及手。伸縮任懷有
若龜藏。時若肉聚或住酒席。同諸讌飮。而嚼
噍猪肉。不測其來。故世語曰。法華朗五處倶
時縮猪肉滿口顙。或復巡江洄泝拱手舟中。
猴犬在傍都無艤棹。隨意所往。雖陵犯風波
瞬息之間便達所在。有比丘尼爲鬼所著。超
悟玄解説辯經文。居宗講導聽採雲合。皆不
測也。莫不讃其聰悟。朗聞曰。此邪鬼所加何
有正理。須後檢校。他日清旦猴犬前行徑至
尼寺。朗往到禮佛繞塔至講堂前。尼猶講説。
朗乃厲聲呵曰。小婢吾今既來何不下座。此
尼承聲崩下走出。堂前立對於朗。從卯至申
卓不移處。通汗流地默無言説。聞其慧解奄
若聾癡。百日已後方復本性。其降行感通皆
此類也。大業末卒
惠祥
釋惠祥。姓周氏。十五出家。頭陀乞食。默自禪
誦不與衆同。年十九染患三月救療無徴。夜
中宴坐歎曰。大丈夫本欲以身從道於末法
中摧伏非法。如何此志未從爲病所困。將曉
有一人長丈餘謂曰。但誦涅槃無愁不差。至
旦即誦三日便瘳。大業末夏中因食口中得
舍利。不辨棄地。輒還在口。如是數四。疑是眞
身砧槌不碎。遂聲鍾告衆。白黒咸集。祥涕泣
焚香願降威力。須臾放五色光異香遍郭。衆
覩希有。體貎肥白可長八尺有餘。行路不識
莫不怪仰。刺史李昇明至寺怪異。謂群官曰。
此道人膚容若此。日可應噉一羊。語訖覺手
足不隨乘馬失御。諸官以實告之。便悔謝還。
復大使權茂行至鄧州。又怪昇明曰。此大徳
非凡具説往縁。茂不信。請將七日試以麁食。
而膚色更悦。茂愧伏悔先不信之罪。將終手
執經胡跪謂弟子曰。吾今逝矣。汝好住持無
令絶滅。又感異香盈郭。以大業末年八月卒。
春秋七十。氣命雖絶而胡跪執經如初。遠近
奔赴見其卓然無不歎訝
無相
涪州相忠寺無相禪師者。非巴蜀人不知何
來。忽至山寺隨衆而已。不異恒人。其寺在涪
州上流大江水北。崖側有銘方五尺許。字如
掌大都不可識。下有佛迹相去九尺長三尺
許。蹈石如泥道俗敬重。相以一時渡水齊返
無船。乃鉢安水中曰。何爲常&T016254;汝。汝可自渡
水。便取芭蕉搭水立上而渡。鉢隨後來須臾
達岸。時採樵者見之。相語覺知已便辭去。徒
衆苦留不住。至水入船。諸人禮請。不與篙檝。
乃捉船舷。直爾渡水。不顧而去。即令尋逐莫
測所在
明恭
釋明恭。住鄭州會善寺。其力若神。甞山行見
虎猪交鬪猪漸不如。恭語虎曰。可放令去虎
不肯。恭以一手捉頭一手撮尾。擲之山下。又
以僧衣置磉下。僧怪之。恭笑爲捧柱取衣。大
業末賊起抄掠。令其寺辦數十人大猪食具。
恭延賊食賊讓恭先。恭乃鋪餅數十安猪啖
之。須臾食盡賊衆驚伏。恭召爲護寺檀越。群
賊許之。故隋唐交軍。其境絶賊往來。恭之力

曇詢
釋曇詢。姓楊氏。弘農華陰人。後遷宅于河東
郡焉。年二十二方捨俗事遠訪巖隱。遊至白
鹿山北林落泉寺逢曇淮禪師而蒙剃髮。後
經三夏移住鹿土谷修禪。屬枯泉重出鹿糜
繞院。故得美水馴獸日濟道隣。從學之徒相
慶茲瑞。時因請法暫往雲門。値徑陰霧昏便
成失道。頼山神示路方會本途。時有盜來竊
蔬菜將欲出園。乃爲群蜂所螫
詢聞來救。
慈心將治得全餘命。甞有趙人遠至慇懃致
禮陳云。因病死復蘇。得見閻王詰問罪當就
獄。頼有曇詢禪師來爲請命。王因放免特來
禮謝。又山行値二虎相鬪累時不歇。詢乃執
錫分之以身爲翳。語云。同居林藪計爲大乖。
幸各分路。虎低頭受命。便飮氣而散。屢逢態
虎交諍事略同此。而或廓居榛梗。唯詢一蹤
入鳥不亂獸見如偶。毎入禪定七日爲期。白
虎入房仍爲窟宅。獨虎靜院不出十年。自有
禪蹤斯人罕擬。初遘疾彌留。忽有神光照燭
香風拂扇。又感異鳥白頸赤身。繞院空飛聲
唳哀切。氣至大漸鳥住堂基。自後狎附不畏
人物。或在房門至于臥席。悲叫逾甚血沸眼
中。既爾往化。鳥便飛出外空旋轉奄然翔逝。
又感猛虎繞院悲吼兩宵雲昏三日天地結
慘。又加山崩石墜林摧&T023311;塞。驚發人畜栖遑
失據。其哀感靈祥未可殫記。後以武徳五年
十二月。弟子靜休道願慧方等乃闍毘餘質
建塔立碑焉
智滿
釋智滿者。俗姓賈氏。不知何許人也。戒行高
潔居于安樂寺。時唐太宗在晋陽。與劉文靖
首謀之夜高祖夢墮床下。又見遍身爲蟲蛆
所食。意甚惡之諮詢於滿。滿曰。此可拜賀也。
夫床下者。所謂陛下也。群蛆食者。所謂群生
共仰一人活耳。高祖嘉其言。又云。貧道頗習
易。以掛之象明夷之兆。按易曰。巽在床下紛
若無咎而早吉晩凶。斯固體大不可以小。小
則敗大則濟。可作大事以濟群生。無往不亨
乃必成乎。高祖動容曰。雖蒙善誘未敢當仁。
師眄太宗曰。郎君與大人並叶兆夢。是謂幹
父之蠱考用無咎。天理人事昭然可知。不可
固拒天之與也。天與不取必受其咎。無乃不
可乎。高祖拜而謝曰。弟子何幸再煩鄭重叮
嚀之意。敢不敬從。滿後不知所終
智晞
釋智晞。俗姓陳氏。潁川人。年二十始獲從願。
一得奉値即定師資。律儀具足禀受禪訣。加
修寂定。常居佛隴修禪道場。樂三昧者咸共
歸仰。宴坐之暇。時復指撝創造伽藍殿堂房
舍悉皆嚴整。唯經臺未構。始欲僦工。有香爐
峯。山巖峻嶮林木秀異。然彼神祇巨有靈驗。
自古已來無敢視其峯崖。況有登踐而採伐
者。時衆議曰。今既營經臺供養法寶。唯尚精
華豈可率爾而已。其香爐峯檉柏木中精勝
可共取之以充供養。論詳既訖。往諮於晞。具
陳上事。良久答云。山神護惜不可造次。無敢
重言各還所在。爾夜夢人送疏云。香爐峯檉
柏樹盡皆捨給經臺。時有僧法雲。欲往香爐
峯頭陀。晞諫曰。彼山神剛強。卿道力微弱。向
彼必不得安。愼勿往也。雲不納旨。遂往到山。
不盈二宿。神即現形驅雲令還。自陳其事。方
憶前旨。深生敬仰。有弟子道亘在房誦經。自
往喚云。今晩當有僧。來言竟仍向門下。即見
一僧純著納衣執錫持鉢。形神爽俊有異常
人。從外而來。相去二十餘歩。纔入路東隱而
不現。俄頃之間即聞東山有鍾鼓聲大音震
谷。便云。噫喚吾也。未終數日語弟子云。吾命
無幾。可作香湯洗浴。適竟山中鳥獸異色殊
形。常所不見者並皆來集房側。履地騰空悲
鳴喚呼。經日方散。以貞觀元年十二月十八
日午時。結跏安坐端直儼然。氣息綿微如入
禪定。因而不返。時虚空中有絃管聲。合衆皆
聞。良久乃息。經停數日方入石龕。顏色敷悦
手足柔軟不異生平。春秋七十有二
惠主
釋惠主。俗姓賈氏。始州永歸縣人。六歳出家
爲斌法師弟子。於黄安縣造寺七所。梓潼縣
造十寺。武連縣造三寺。初年登冠欲受具足。
當境無人乃入京選徳。於甘露寺受戒。唯聽
四分餘義傍通。夢見三日三夜天地闇冥衆
生無眼。過此忽明眼還明淨。覺已汗流。一百
日後周毀經道。方知徴應。即返故郷南山藏
伏唯食松葉。異類禽獸同集無聲。或有山神
送伏苓甘松香來。獲此供養六時行道。禽獸
隨行禮佛誦經。似如聽仰。仍爲幽顯受菩薩
戒。後有獼猴群共治道。主曰。汝性躁擾作此
何爲。曰時君異也。佛日通也。深怪其言。尋爾
更有異祥。龍飛獸集香氣充山。其類衆矣。後
有八人採弓材者。甚大驚駭。便慰主曰。聖。君
出世時號開皇矣。即將出山以事奏聞蒙預
出家。大業中勅還本州香林寺。常弘四分爲
業。武徳之始陵陽公臨益州。素少信心。將百
餘馱物行至始州。令於寺内講堂佛殿僧房
安置。無敢違者。主從莊還見斯穢雜。即入房
中取錫杖三衣出歎曰。死活今日矣。擧杖向
驢騾一時倒仆如死。兩手各&T016254;一馱擲棄坑
中。州縣官人驚怖執主状申。陵陽大喜一無
所怪。書曰。弟子數病不逢害鬼。蒙得律師破
慳貪袋。深爲大利。今附沈香十斤細綾十段
仰贈。後還京日從受菩薩戒焉。貞觀三年寺
有明禪師者。清卓不群。白日獨坐見無半身。
向衆述曰。吾與律師建立此寺。兩人同心忽
失半身。將不律師先去。不者明其死矣。尋爾
午時主便無疾而逝。春秋八十九
明淨
釋明淨。高密人。少出家味定爲業。後南遊東
越天台諸山。禪觀在懷無縁世習。而衣服繿
縷動止適時。同侶禪徒未知弘仰。山粒致絶。
日至村中毎從乞食。齎還中路値於群虎。皆
張口閉目若有飢相。淨曰。吾經行山澤多矣。
虎兕無心畏之。今列于路傍豈非爲食耶。乃
以匙抄飯内其口中。餘者對而噉盡。告曰。知
來食少輒濟自他殊不副懷深用多愧。明日
乞食虎又如前。甞値亢旱苗稼並枯淫祀之
流妄祈邀請。雖加懇惻終不能致。淨曰。可罷
諸邪禱。吾獨能降。遂結齋靜室七日。平旦雲
布雨施高下滂注百姓利焉。貞觀三年冬至
于四年夏六月無雨。天子下詔岳瀆諸廟普
令雩祭。於時萬里赫然全無有應。有潘侍郎
者。曾任密州。知靜能感以状奏聞。勅召至京
令住祈雨。告以所須一無損費。唯願靜念三
寶慈濟四生。七日之後必降甘澤。乃於莊嚴
寺靜房禪默。至七日向曉問守衞者曰。天之
西北應有白虹。可試觀之。尋聲便見。淨曰。雨
必至矣。須臾雲合驟雨忽零。比至日晡海内
通洽。遂以有年。勅乃總度三千僧用酧淨徳。
其徴應難思厥相叵測。但以京輦諠雜性不
狎之。請還本郷之義勝寺山居繼業。竟不測
其存沒云
智璪
釋智璪。俗姓張氏。清河人。年二十。二親倶
逝。慘服纔釋便染疾病。經歳月醫藥無効。仍
於靜夜策杖曳疾出中庭向月而臥。至心專
念月光菩薩。唯願大悲濟我沈痾。如是繋念。
遂經旬朔。於中夜間忽夢見一人形色非常。
從東方來謂璪曰。我今故來爲汝治病。即以
口就璪身次第吸嗽
三夜如此。因爾稍痊。
遂求離俗。投安靜寺慧憑法師以爲弟子。聞
智者軌行超群爲世良導。即泛舸豐流直指
台岫。伏膺受道。乃遣行法華懺悔。第二七日
初夜懺訖。還就禪床如欲安坐仍見九頭龍
從地湧出上昇虚空。明旦諮白者云。此是表
九道衆生聞法華經將來之世破無明地入法
性空爾。陳法徳四年永陽王伯智作牧仙都。
延屈智者來于鎭所。璪隨師受請。同赴會稽
山。九旬坐訖仍即辭王。住寶林山寺行法華
三昧。初日初夜如有人來搖動戸扇。璪問之。
汝是何人。夜來搖戸。即長聲答云。我來看燈
爾。頻經數過問答如前。其寺内先有大徳慧
成禪師。夜具聞之。謂弟子曰。彼堂内從來有
大惡鬼。今聞此聲必是鬼來取人也。天將欲
曉成師扣戸而喚璪。未暇得應便繞堂唱云。
苦哉苦哉。其人了矣。璪即開戸問意。答云。汝
猶在耶。吾謂昨夜鬼已害汝。故此嗟耳。第二
日夜鬼入堂内。槌壁打柱。周遍東西。堂内六
燈。璪即滅五。留一行道。坐禪誦經坦然無懼。
於三七日中事恒如此。行法將訖。見一青衣
童子稱讃善哉。言已不見。璪又因事出往會
稽路。由剡縣孝行村乞食。主人誤煮毒蕈設
璪食竟進趣前途。主人於後噉此餘殘。並皆
吐痢若死等苦。隣人見之即持藥追璪。十里
方及。見璪快行無恙。問曰。何故見尋具陳上
事。便笑而答曰。貧道無他。可棄藥反蹤不須
見逐。以貞觀十二年卒於寺。春秋八十三矣
知苑
幽州沙門知苑。精練有學識。隋大業中發心
造石字一切經藏以備法滅。既而於幽州西
山鑿巖爲石室。即磨四壁而以寫經。又取方
石別更磨寫。藏諸室内毎一室滿。即以石塞
門鎔鐵錮之。時隋煬帝幸涿郡。内史侍郎蕭
瑀皇后弟也。性篤信佛法以其事白后。后施
絹千匹。瑀施絹五百匹。朝野聞之爭共捨施。
故苑得以成功。苑常以役匠既多道俗奔湊。
欲於巖前造木佛堂并食堂寐室。而念木瓦
難辦。恐繁經費未能起作。忽一夜暴雨雷電
震山。明旦既晴。乃見山下有大木松柏數千
萬。爲水所漂積於道次。道俗驚駭不知來處。
於是遠近歎服。苑乃使匠擇取其木。餘皆分
與邑里。邑里喜愧而助造堂宇。頃之畢成如
其志焉。苑所造石經已滿七室。以貞觀十三
年卒。弟子猶繼其功焉
大志
僧大志。會稽顧氏子。發蒙出家師事天台智
者。智者見其形神洒落高放物表。取名大志。
誦法華經索然閑靜。音聲清轉聽者忘疲。後
於廬山甘露行頭陀行。有時投身猛獸彼皆
避去。飡粒若盡惟以餅果繼命而已。如是七
載禪誦不休。晩住持福林寺。會大業中屏除
佛教。慨大法陵遲。遂身著孝衣於佛堂中慟
哭三日。誓捨形骸申明正教。即往東都上表
曰。願陛下興隆三寶。貧道當然一臂於嵩岳
用報國恩。帝許之。遂設大齋七衆通集。師絶
糧三日登大棚中。布裹其臂灌之以蠟。如炬
燃之。光照巖岫晃然大明。衆見苦行痛入心
髓。而志形色不變。或誦經文。或讃佛徳。或爲
衆説法。聲聲不絶。燒已下棚。跏趺入定七日
而卒
智聰
僧智聰。住揚州白馬寺專習三論。尋渡江住
安樂寺。値隋國亡思歸無計。隱江荻中誦法
華經。七日不飢。恒有四虎馴繞。聰曰。吾已十
日不食命在呼吸間。卿可食之。虎作人語曰。
造立天地無有此理。忽見一老翁腋下挾一
小船。來曰。師欲渡江即上船。其四虎見而涙
出。聰曰。持危拔難正在今日。即同四虎利渉
南岸。船及老人忽然不見。聰領四虎止棲霞
塔西。徑行禪誦誓不寢臥。安衆八十餘人。若
有凶事虎來大吼。由此警覺。貞觀中年九十
九。於佛生日熏爐遍禮聖像還歸靜室端坐
而化
善道
善道法師。臨淄人。入大藏信手探卷得觀無
量壽佛經。乃專心念佛以修十六妙觀。及住
廬山觀遠公遺躅。豁然増思。後遁跡終南修
般舟三昧數載。睹寶閣瑤池宛然在目。復往
晋陽從綽禪師授無量壽經。入定七日。綽請
觀所生處。道報曰。師當懺悔三罪方可往生。
師甞安佛像在簷牖下。自處深房此一罪也。
當於佛前懺。又常役使出家人此二罪也。當
於四方僧前懺。又因造屋多損蟲命此三罪
也。當於一切衆生前懺。綽靜思往咎洗心悔
謝。久之道因定出謂綽曰。師罪滅矣。後有白
光來照之時。是往生相也。道行化京師歸者
如市。忽微疾即掩室怡然念佛而逝。異香天
樂向西而隱
神僧傳卷第五



神僧傳卷第六
法順
釋法順。姓杜氏。雍州萬年縣人。禀性柔和。年
十八棄俗出家。事因聖寺僧珍禪師受持定
業。甞行化慶州勸民設會供限五百。及臨齋
食更倍人來。供主懼焉。順曰。無所畏也。但通
周給而莫委供所從來千人皆足。有張河江
張弘暢者。家畜牛馬性本弊惡。人皆患之。賣
無取者。順示語慈善如有聞從。自後更無觝
齧。甞引衆驪山夏中栖靜。地多蟲蟻無因種
菜。順恐有損害。就地示之令蟲移徙。不久往
視。如其分齊恰無蟲焉。順時患腫膿潰外流。
人有敬而&T004623;子累
者。或有以帛拭者。尋即瘥
愈。餘膿發香流氣難比。拭帛猶帶香氣不散。
三原民田薩埵者。生來患聾。又張蘇者亦患
生瘂。順聞命來與共言議。遂如常日永即痊
復。武功縣僧爲毒龍所魅。衆以投之順。端拱
對坐。龍遂托病僧言曰。禪師既來義無久住。
極相勞嬈尋即釋然。故使遠近瘴癘淫邪所
惱者無不投造。順不施餘術但坐而對之無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75 976 977 978 979 980 981 982 983 984 985 986 987 988 989 99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