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比丘尼傳 (No. 2063_ 寶唱撰 ) in Vol. 50

[First] [Prev] 937 938 939 940 941 942 943 944 945 946 947 94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誦。深禪祕觀無不必入。靜而無競和而有節。
朋遊舊狎未嘗戲言。宋宰江夏王義恭雅相
推敬。常給衣藥四時無爽。不蓄私財悉營寺
舍。竹園成立濬之功也。禪味之樂老而不衰。
年七十三。宋大明八年而卒。葬于傅山。同
有化尼。聰頴卓秀。多誦經律。蔬食苦節。
與濬齊名
普賢寺寶賢尼傳二十一
寶賢。本姓陳。陳郡人也。十六丁母憂。三年不
食穀。以葛芋自資。不衣繒纊不坐床席。十
九出家住建安寺。操行精修博通禪律。宋文
皇帝深加禮遇供以衣食。及孝武雅相敬待。
月給錢一萬。明帝即位賞接彌崇。以泰始元
年勅爲普賢寺主。二年又勅爲都邑僧正。甚
有威風明斷如神。善論物理抂必釋。秉
性剛直無所傾撓。初晋興平中淨檢尼。是比
丘尼之始也。初受具戒指從大僧。影福寺
惠果淨音等。以諮求那跋摩。求那跋摩云。國
土無二衆。但從大僧受得具戒。惠果等後遇
外國鐵薩羅尼等至。以元嘉十一年。從僧伽
跋摩於南林寺壇重受具戒。非謂先受不得。
謂是増長戒善耳。後諸好異者。盛相傳習典
制稍虧。元徽二年法律頴師。於晋興寺開十
誦律。潁其日有十餘尼。因下講欲重受戒。
賢乃遣僧局齎命到講座。鳴木宣令諸尼。不
得輒復重受戒。若年歳審未滿者。其師先應
集衆懺悔竟。然後到僧局。僧局許可。請人
監檢方得受耳。若有違拒即加擯斥。因茲已
後矯競暫息。在任清簡。才兼事義。安衆惠
下。蕭然寡欲。世益高之。年七十七。昇明元
年卒
普賢寺法淨尼傳二十二
法淨。江北人也。年二十値亂隨父避地秣陵
門修釋教。淨少出家住永福寺。戒行清潔明
於事理。沈思精研深究義奧。與寶賢尼名輩
略齊。宋明皇帝異之。泰始元年勅住普賢寺。
宮内接遇禮兼師友。二年勅爲京邑都維那。
在事公正確然殊絶。隨方引汲歸徳如流。荊
楚諸尼及通家婦女。莫不遠修書&T049514;求結知
識。其陶治徳風皆類此也。諮其戒範者七百
人。年六十五。*元徽元年卒*也
蜀郡永康寺*慧耀尼傳二十三
慧*耀。本姓周。西平人也。少出家常誓燒身
供養三寶。泰始末言於刺史劉亮。亮初許之。
有趙處思妾王氏甓塔。耀請塔上燒身。王氏
許諾。正月十五日夜將諸弟子。齎持油布往
至塔所。裝束未訖。劉亮遣信語諸尼云。若
*耀尼果燒身者。永康一寺並與重罪。*耀不
得已於此便停。王氏大瞋云。尼要名利詐現
奇特。密貨内人作如此事。不爾夜半城内那
知。*耀曰。新婦勿横生煩惱。捨身關我傍人
豈知。於是還寺斷穀服香油。至昇明元年於
寺燒身。火來至面誦經不輟。語諸尼云。收我
遺骨正得二升。及至火滅果如其言。未燒之
前一月日許。有胡僧年可二十。形容端正
胛生毛。長六七寸。極細軟。人問之。譯語答
云。從來不覆是故生毛耳。謂*耀曰。我住波
羅奈國。至來數日。聞姊欲捨身。故送銀甖相
與。耀即頂受。未及委悉怱怱辭去。遣人追留
出門便失。以此甖盛其舍利。不滿二合。
比丘尼傳卷第二



比丘尼傳卷第三
 大莊嚴寺釋寶唱撰 
  東官曾成法縁尼傳一
南永安寺曇徹尼傳二
崇聖寺僧敬尼傳三
鹽官齊明寺僧猛尼傳四
華嚴寺妙智尼傳五
建福寺智勝尼傳六
禪基寺僧蓋尼傳七
東青園寺法全尼傳八
普賢寺淨暉尼傳九
法音寺曇簡尼傳十
法音寺淨珪尼傳十一
集善寺慧緒尼傳十二
塘齊明寺超明尼傳十三
法音寺曇勇尼傳十四
剡齊興寺徳樂尼傳十五
東*官曾成法縁尼傳第一
縁。本姓侖。東*官曾成人也。宋元嘉九
年。年十歳。妹法綵年九歳。未識經法。忽以
其年二月八日倶失所在。經三日而歸。説至
淨土天宮見佛。佛爲開化。至九月十五日又
去一旬乃還。便能作外國書語及誦經。見
西域人言謔善相了解。十年正月十五日又
復失去。田中作人見其隨風飄颺上天。父母
之祀神求福。既而經月乃返。返已出家披
著法服持髮而歸。自説見佛及比丘尼。語云。
汝前世因縁應爲我弟子。擧手摩頭髮自墮
落。爲立法名大名法縁。小曰法綵。臨遣
還曰。可作精舍。當與汝經。法也縁等還家
即毀神座繕立精廬。晝夜講誦。夕中毎有五
色光明。流泛峯嶺有若燈燭。自此以後容止
華雅音制詮正。上京諷誦不能過也。刺史韋
朗孔默並屈供養。聞其談説甚敬異焉。因是
土人皆事正法。年五十六。建元中卒
南永安寺曇徹尼傳二
曇徹尼。未詳何許人也。少爲普要尼弟子。隨
要住南永安寺。要道潔學優有聞當世。徹秉
操無矯習業不休。佛法奧義必欲總採。未及
成戒已究經論。具足已後遍習毘尼。才堪機
務尤能講説。剖毫析滯探&T049418;幽隱。諸尼大小
皆請北面。隨方應會負帙成群。五侯七貴婦
女*以下莫不修敬。年六十三。齊永明二年卒

崇聖寺僧敬尼傳三
僧敬。本姓李。會稽人也。寓居秣陵。僧敬在孕
家人設會。請瓦官寺僧超西寺曇芝尼。使二
人指腹呼胎中兒爲弟子。母代兒喚二人爲
師。約不問男女必令出家。將産之日母夢神
人語之曰。可建八關。即命經始。僧像未集
敬便生焉。聞空中語曰。可與建安寺白尼作
弟子。母即從之。及年五六歳聞人經唄輒能
誦憶。讀經數百卷妙解日深。菜蔬刻已清風
漸著。逮元嘉中魯郡孔默出鎭廣州。携與同
行。遇見外國鐵薩羅尼等來向宋都。並風節
&MT01120;異。更從受戒深悟無常。乃欲乘船泛海
尋求聖跡。道俗禁閉。留滯嶺南三十餘載。風
流所漸獷俗移心。捨園宅施之者十有三家。
共爲立寺於潮亭。名曰衆造。宋明帝聞之遠
遣徴迎。番禺道俗大相悲戀。還都勅住崇聖
寺。道俗服其進止。丹陽樂遵爲敬捨宅立寺
後遷居之。齊文惠帝竟陵文宣王。並欽風徳
&T049514;施無闕。年八十四。永明四年二月三日
卒。葬于鍾山之陽。弟子造碑。中書侍郎呉興
沈約製其文焉
鹽官齊明寺僧猛尼傳四
僧猛。本姓岑。南陽人也。遷居鹽官縣。至猛五
世矣。曾祖率晋正員郎餘抗令。世事黄老加
信敬邪神。猛幼而慨然有拔俗之志。年十二
父亡。號哭吐血絶而復蘇。三年告終。示不
滅性。辭母出家。行已清潔奉師恭肅。蔬糲
之食止存支命。行道禮懺未嘗疲怠。説悔先
罪精懇流涙。能行人所不能行。益州刺史呉
郡張岱聞風貴敬。請爲門師。宋元徽元年淨
度尼入呉。携出京城。仍住建福寺。歴觀衆
經以日係夜。隨逐講説心無厭勌。多聞強記
經耳必憶。由是經律皆悉研明。澄情宴坐
然不測。齊建元四年母病。乃捨東宅爲寺。
名曰齊明。締搆殿宇列植竹樹。内外清靖状
若仙居。飢者撤饍以施之。寒者解衣而與之。
嘗有獵者近於寺南。飛禽走獸競來投猛。而
鷹犬馳逐相去咫尺。猛以身手遮遏。雖體被
啄嚙。而投者獲免。同止數十人。三十餘載未
嘗見其慍怒之色。年七十二。永明七年卒。時
又有僧瑗尼。猛之從弟女也。亦以孝聞。業行
高邈慧悟凝深也
華嚴寺妙智尼傳五
妙智。本姓曹。河内人也。禀性柔明陶心大化。
執持禁範如護明珠。心勤忍辱與物無忤。雖
有毀惱必以和顏。下帷窮年終日無悶。精達
法相。物共宗之。禪堂初建。齊武皇帝勅請
妙智講勝鬘淨名開題。及講帝數親臨。詔問
無方。智連環剖析初無遺滯。帝屢稱善。四衆
雅服。齊竟陵文宣王疆界鍾山集葬名徳。年
六十四。建武二年卒葬于定林寺。南齊侍中
瑯瑘王倫妻江氏爲著石讃文序立于墓左

建福寺智勝尼傳六
勝。本姓徐。長安人也。寓居會稽于其三
世。六歳而隨王母出都遊瓦官寺。見招提整
峻寶飾嚴華。&T023356;然泣涕。仍祈剪落。王母問之
具述此意。謂其幼稚而未許之*也。宋季多難
四民失業。時事紛紜奄冉積載。年將二十方
得出家住建福寺。獨行無倫絶塵難範。聽受
大涅槃經一聞能持。後研律藏功不再受。總
持之譽僉然改目。自製數十卷義疏。辭約而
旨遠。義隱而理妙。逢涅不淄遇磨不磷。大
明中有一男子。詭期抱梁欲規不遜。勝剋意
淵深雅操壁立。正色告衆。衆録付官。守戒
清淨如護明珠。時莊嚴寺曇斌法師弟子僧
宗玄趣。共直佛殿慢藏致盜。乃失菩薩瓔珞
及七寶澡罐斌衣鉢之外室如懸磬。無以
爲備。憂慨輟講。閉房三日。勝宣告四部旬
月備辦。徳感化行皆類此也。齊文惠帝聞風
雅相接召。毎延入宮講説衆經。司徒竟陵文
宣王倍崇敬焉。勝志貞南金心皎比雪。
箴尼衆實允物望。令旨仍使爲寺主闔衆愛
敬如奉嚴尊。從定林寺僧遠法師受菩薩戒。
座側常置香鑪。勝乃捻香。遠止之曰。不取火
已信宿矣。所置之香遂氛氳流煙。咸歎其肅
恭表應若斯也。永明中作聖僧齋攝心祈想。
忽聞空中彈指合掌側聽。勝居寺三十年。未
嘗赴齋會遊踐貴。勝毎重閑靜處係念思惟。
故流芳不遠。文惠帝特加供俸。日月充盈。
締搆房宇。闔寺崇華。勝捨衣鉢爲宋齊七帝
造攝山寺石像。永明十年寢疾。忽見金車玉
宇悉來迎接。到四月五日告諸弟子曰。吾今
逝矣。弟子皆泣。乃披衣出胸。胸有草書佛
字。字體鮮白色相明潤。八日正中而卒*也。
年六十六。葬于鍾山。文帝給其湯藥。凶事
所須並宜官備也
禪基寺僧蓋尼傳七
僧蓋。本姓田。趙國均仁人*也。父宏梁天水
太守。蓋幼出家爲僧志尼弟子住彭城華林
寺。忘利養惔毀譽。永徽元年索虜侵州。與同
學法進南遊京室。住妙相尼寺。博聽經律深
究旨歸。專修禪定惟日不足。寒暑不變衣
裳。四時無新飮食。但資一菜中飯而已。
受業於隱審二禪師。禪師皆歎其易悟。齊永
明中。移止禪基寺。欲廣弘觀道。道俗諮訪。更
成紛動。乃別立禪房於寺之左。宴默其中。出
則善誘諄諄不勌。齊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四
時資給。雖已耆艾而志向不衰。終日清虚
通夜不寐。年六十四。永明十一年卒*也。時
寺又有法延者。本姓許。高陽人也。精進有
行業。亦以禪定顯聞*也
青園東寺法全尼傳八
法全本姓戴。丹陽人也。端莊好靜雅勤定慧。
初隨宗瑗博綜衆經。後師審隱遍遊禪觀。晝
則披文遠思。夕則歴觀妙境。大乘奧典皆能
講。三昧祕門並爲師匠。食但蔬菜衣止蔽
形。訓誘未聞奬成後學。聽者修行功益甚衆。
寺既廣大閲理爲難。泰始三年衆議欲分爲
二寺。時寶嬰尼求於東面起立禪房更搆靈
塔。於是始分爲東青園寺。昇明二年嬰卒。衆
既新分人望未緝。乃以全爲寺主。於是大小
愛悦情無纖介。年八十三。隆昌元年卒。時
寺復有淨練僧律慧形。並以學顯名也
普賢寺淨暉尼傳九
淨*暉本姓楊。建康人也。志道專誠樂法翹
懇。具戒之初從濟瑗禀學。精思研求究大乘
之奧。十臘之後便爲宗匠。齊文惠帝竟陵文
宣王莫不服膺。永明八年竟陵王請於第講
維摩經。後爲寺主。二十餘年。長幼崇奉如
事父母。從爲弟子者四百餘人。年七十二。永
明十年卒*也。時寺又有僧要光淨。並學行
有聞也
法音寺曇簡尼傳十
簡。本姓張。清河人也。爲法淨尼弟子
寺。遊學淮海弘宣正法。先人後己志在
濟。以齊建元四年立法音精舍。禪思靜默通
達三昧。徳聲遐布功化自遠。道俗敬仰盛修
供施。時有慧明法師。深愛寂靜。本住道林寺。
永明時爲文惠帝竟陵文宣王之所修飾。僧
多義學累講經論。去來諠動明欲去之。簡以
寺爲施因移白山。更立草菴以蔽風雨。應時
行乞。取給所資。常聚樵木。云營功徳。以建
武元年二月十八日夜。登此積薪引火自焚。
捨生死身供養三寶。近村見火競來赴救。及
至簡已遷滅。道俗哀慟聲振山谷。即聚所餘
爲立墳刹*也
法音寺淨珪尼傳十一
淨珪。本姓周。晋陵人也。寓居建康縣三世矣。
珪幼而聰頴一聞多悟。性不狎俗早願出家。
父母怜之不違其志。爲法淨尼弟子住法音
寺。徳行純邃經律博通。三業禪祕無不善
達。神量淵遠物莫能窺。遺身忘味常自枯槁。
其精進總持爲世法則。傳授訓誘多能導利
當世歸心。與曇簡尼同憩法音寺。後移白山
託樹下。功化轉弘。以建武元年二月八
日。與曇簡同夜燒身。道俗哀赴莫不哽咽。
收其舍利樹封墳刹焉
集善寺慧緒尼傳十二
慧緒。本姓周。閭丘高平人也。爲人高率疎



遠。見之如丈夫不似婦人。發言吐論甚自方
直。略無所迴避。七歳便蔬食持齋志節勇
猛。十八出家住荊州三層寺。戒業具足道俗
美。時江陵有隱尼。西土徳望。見緒而異
之。遂忘年契意相携行道。嘗同居一夏。共習
般舟。心形勤苦晝夜不息。沈攸之爲刺史普
沙簡僧尼。緒乃避難下都。及沈破敗後復還
西。齊太尉大司馬豫章王蕭嶷。以宋昇明末出
鎭荊陝。知其有道行迎請入内。備盡四事。時
有玄暢禪師。從蜀下荊。緒就受禪法究極精
妙。暢毎稱其宿習不淺。緒既善解禪行兼菜
蔬勵節。豫章王妃及内眷屬。敬信甚深從受
禪法。毎有*&T049514;施。受已隨散。不嘗儲畜意。志
高遠都。不以生業關懷蕭。王要共還都。爲起
精舍在第東田之東。名曰福田寺。常入第行
道。永明九年自稱忽忽苦病亦無正惡。唯不
復肯食。顏貎憔顇苦求還寺。還寺即平愈。旬
日中輒復請入。入轉如前。咸不知所以。俄
而王薨禍故相續。武皇帝以東田郊逈更起
集善寺。悉移諸尼還集善。而以福田寺別安
外國道人阿梨。第中還復供養善讀誦呪。緒
自移集善寺以後。足不復入第者數年。時内
外既敬重此尼。毎勸其暫至後第内。竺夫人
欲建禪齋。遣信先諮請。尼云甚善。貧道年惡。
此叚實願一入第與諸夫娘別。既入齋。齋竟
自索紙筆作詩曰。世人或不知。呼我作老周。
忽請作七日。禪齋不得休後復有十字
道別今忘之
作詩
竟言笑接人。了不異常日高傲也。因具叙離
云。此叚出寺方爲永別。年老無復能入第理。
時體中甚康健。出寺月餘。便云病。乃無有
異於恒少日而卒*也。是永元元年十一月
二十日卒。*時年六十九周捨爲立序賛。又
徳盛尼。徳合志同爲法眷屬。行道習
親承音旨也
塘齊明寺超明尼傳十三
超明本姓范。錢*塘人。父先少爲國子生。世
奉大法。明幼聰頴雅有志尚。讀五經善文義。
方正有禮内外敬之。年二十一夫亡寡居。郷
隣求嫂誓而弗許。因遂出家住崇隱寺。神理
徹道識清悟。聞呉縣北張寺有曇整法師
道行精苦從受具足。後往塗山聽慧基法師。
講説衆經便究義旨。一經於耳退無不記。三
呉士庶内外崇敬。尋還錢*塘移憩齊明寺。年
六十餘。建武五年而卒*也。時又有法藏尼。
亦以學行馳名
法音寺曇勇尼傳第十四
勇者。曇簡尼之姊也。爲性剛直不隨物以
傾動。常以禪律爲務。不以衣食經懷。憩法音
精舍。深悟無常高崇我樂。以建武元年隨簡
同移白山。永元三年二月十五日夜積薪自
燒以身供養。當時聞見咸發道心。共聚遺燼
以立墳刹云
剡齊興寺徳樂尼傳十五
徳樂。本姓孫。毘陵人也。高祖毓晋豫州刺史。
樂生而口有二牙。及長常於闇室不假燈燭
了了能見。願樂離俗。父母愛惜而不敢遮。至
年八歳許。其姊妹同時入道。爲晋陵光尼弟
子。具足*以後並遊學京師。住南永安寺。篤
志精勤以晝繼夜。窮研經律言談典雅。宋文
帝善之。元嘉七年外國沙門求那跋摩。宋大
將軍立王園寺在枳*園寺
路北也
請移住焉。到十
一年有師子國比丘尼十餘人至。重從僧伽跋
摩受具足戒。至二十一年。同寺尼法淨曇覽。
染孔熙先謀人。身窮法毀壞寺舍。諸尼離散。
樂移憩東青園。樂諮請深禪窮究妙境。
及文帝崩。東遊會稽。止于剡之白山照明精
舍。學衆雲集從容教授。道盛東南矣。齊永明
五年陳留阮儉篤信士也。捨所居宅立齊
精舍。樂綱紀大小悦服遠近欽風。皆願依止。
徒衆二百餘人。不聚*&T049514;施歳建大講。僧尼
不限平等資供。年八十一。永元三年卒剡。
有僧茂尼。本姓王。彭城人也。節食單蔬勤苦
爲業。用其&T049514;遺紀竹園精舍焉
比丘尼傳卷第三



比丘尼傳卷第四
 大莊嚴寺釋寶唱撰 
  禪林寺淨秀尼傳一
禪林寺僧念尼傳二
成都長樂寺曇暉尼傳三
高昌都郎中寺憑尼傳四
閑居寺慧勝尼傳五
東青園寺淨賢尼傳六
竹園寺淨淵尼傳七
竹園寺淨行尼傳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37 938 939 940 941 942 943 944 945 946 947 94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