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明高僧傳 (No. 2062_ 如惺撰 ) in Vol. 50

[First] [Prev]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92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華峯之陰。壽六十有六。臘五十有四。王世貞
作銘
大明高僧傳卷第三



大明高僧傳卷第四
 皇明天台山慈雲禪寺
沙門釋 如惺  撰 
解義篇第二之四正傳四人
附見六人
北直羊山秀峯庵沙門釋明龍傳一大光
釋明龍淮南宿遷姚氏子也。俗諱東陽。甞補
邑庠諸生。居常好修嗜内典。二十年不問
家人産。雅從善知識遊隆慶改元。澹然爲
居士。而北探諸名勝巨刹訪有道耆徳。寓
清苑越三寒暑。登銀山法華寺從大光和
尚祝髮進具。尋居羊山秀峯庵。名徳日起。
鶉衣一衲不裓不襦不履諸陵。中貴人多
檀施弗之顧安七十二衆期千日。親爲説
法闡三教宗旨。時休寧汪司馬道昆奉  
詔行邊。道出諸陵期督府法華寺。聞師高
徳乃趣。一沙彌逆至。見師敞衲曾不掩骭
祁寒無所侵。汪與督府避席禮之。携入
洞中。坐石床與語。師略擧西來意。督府灑
然信服。汪問千日畢能作常住乎。曰無常
無住。明日辭歸。越旬有五日立春。羊山放
光五色。又越七日除夕集衆告曰。元年元
日吾當行矣。汝等識字者用耳聞經。不識
字者用心念佛。務禪定智慧務濟物普心。
即此是佛愼弗他求。汝等勉之。除夜既半
命弟子視中星曰。夜午乎。曰午矣。師曰。未
也。日午乃行。元日羊山復放五色光如嚮。
至日中師辭衆坐化。越七日闍維復放光
如嚮。大衆與諸中貴人望光對師羅拜曰。
佛耶佛耶。願以此光普照下土。已而舍利
纍然。督府治塔藏之。汪公爲之銘。賞萬暦
元年正月也
應天棲霞寺沙門釋眞節傳二
釋眞節號素庵。襄陽人也。少爲郡弟子。忽
宿根内萌即辭割親愛。禮明休和尚祝髮。
既而北遊京師。遍參講席。居秀法師座下
饜餐法喜深得賢首之印。師之學富内外。
諸方毎以龍象推之。久之負錫南還金陵。
出主攝山棲霞。衆逾三百教備五乘。據師
子座撾大法鼓三十餘年。檀施之餘拓地
爲廬。時殷宗伯得琅琊大士像。五臺陸公亦
鑄金像。悉歸師供奉。羅參知署曰圓通精
舍。句曲李石麓學士盟爲方外交。師闡大
法不以期限。甞講法華經至多寶塔品。空
忽現寶塔于座前一如經言。四衆跂觀灑然
希覯。中使張某奉  慈聖皇太后命至同
覩聖瑞。乃出尚方金縷僧伽黎衣一襲。宣
  慈旨賜之。即於講堂之西建一浮屠
以徴神化。汪道昆記其事
嘉興東禪寺沙門釋明得傳三百川海
妙峯覺
釋明得號月亭。以紹萬松林禪師法嗣故
又號千松。湖州烏程周氏子也。師生即頴異
岐然不凡。髫時隨父入西資道場。遂指壁
間畵羅漢像問父曰。僧耶俗耶。父曰僧也。
師慨然曰。吾願爲是矣。於是力求出家。父
母不聽。至年十三始投郡之雙林慶善庵。
從僧眞祥習瑜珈教。越四載祝髮。聞有
向上事乃首參百川海公。不契。因而單衣
芒屩遍遊叢席。匍匐叩請備歴艱辛。自念般
若縁薄。擬投天竺哀懇觀音大士祈値明
師。道經中竺。聞萬松説法先入禮謁。萬松
問曰。大徳何來欲求何事。對曰。欲叩普門
求良導耳。松竪一指曰。且去禮大士却來
相見。師泫然再拜求決生死大事。松曰。子
欲脱生死。須知生死無著始得。師聞罔然。
依受具足戒。自爾朝參夕叩久無所入。松
不得已授以楞嚴大旨。於是苦心研究。至
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處。恍然若雲
散長空寒蟾獨朗。遂作偈呈曰。楞嚴經内
本無經。覿面何須問姓名。六月炎天炎似
火。寒冬臘月冷如氷。松頷之囑曰。汝既悟
教乘。異日江南講肆無出爾右。向上大事藉
此可明。松住徑山。師爲衆負米採薪不
憚勞苦。偶行林麓間有虎踞道。師卓錫
而前。虎遁去。甞閲棗伯合論至十地品。中
宵隱几而坐。夢遊兜羅綿世界。登座闡華
嚴奧旨。至于結座乃説偈曰。從本已來無。
今日何曾有。一毛頭上現。虚空笑開口。咄
一咄下座。寤白松。松撫之曰。此聖力之冥
被耳。非惟吾道之將行。清涼一宗亦大振
矣。無何松化去。師懸鐺守塔三載。聞佛慧
祇園法師講席之盛戴笠投之。祇園亦默識
而愛重。其弟子沙泉頗自負不籍師名。師遂
掛錫報先寺。報先與佛慧咫尺之間。故晨
則持鉢。午則聽講。夕則與同參十餘人敷
其義趣。於是衆日漸益香積不繼。師陰禱
于伽藍神曰。倘吾與聖教有縁。神其無悋
訶護。移時有外道自雲間來施米百石。自
是報先之盛過于佛慧。開堂之日祇園命侍
僧奉以衣拂。而謝還之。瓣香爲萬松拈出。
已而孑身復徑山凌霄峯。爲礙膺未破又力
參三年。一夕初夜趺坐。豁爾心境冥會疑滯
氷釋。乃躍然説偈曰。千年翠竹萬年松。葉葉
枝枝是祖風。雲嶽高岑棲隱處。無言杲日普
皆同。趨禮萬松塔曰。老漢不我欺也。自此
道譽益隆學者輻輳。四方交聘歳無虚日。開
堂靈隱。門庭嚴峻無頼。僧徹空天然輩睨視
不敢近。竟以不測事誣師。不終日事白天
然坐誣遁。餘黨笞死者二十人。師南遊赤
城。外道歸化者不可勝紀。台郡教乘之被
實師始也。闡玄談于大中菴。三日菴災。獨師
之丈室巋然無恙。講圓覺疏鈔于法海。地
産白蓮華。紫芝生於厠。五臺居士因匾其
堂曰涌蓮。師居東禪夜夢。文殊跨獅出。乃
遺獅乘空而去。獅忽化爲童子。師故問曰。
爾方獅今童耶。試開口。童子啓頬口如丹
硃。師撫其背曰。爾猶獅也。童曰。師口何如。
師張口示之。童踊入咽。師驚覺而汗。且喜
曰。文殊大智在我腹中矣。不數月五臺陸
公率衆命講華嚴大鈔。衆常千指妙峯覺法
師入室弟子也。遙宗四明弘天台教觀之
道。以師闡賢首未諳台衡故。質六即蛣
蜣之義。師曰。天台六即在行人迷悟之分
耳。如我在名字則十界皆名字。我證究竟
則十界皆究竟。若我蛣蜣十界皆蛣蜣也。非
蛣蜣上別有六即。覺曰。不然。天台六即不
論世出世間有情無情。物物皆具隨擧一
法六即在焉。何必以我迷悟觀彼優劣哉。
師曰。聖人設教誠爲汲引迷塗。若云隨擧
一法六即在焉。是爲惟談世諦成於戲論。
學人何有哉。前五即置所弗論。如云究竟
一究竟則一切皆究竟。如金出鑛。似璧離
璞。是故如來初成正覺觀於九界。一切衆
生同時成佛。非惟九界正報。全體遮那則九
界依報無非寂光。所以歎云。奇哉衆生具
有如來智慧徳相。乃因妄想不自證得。豈
非以我成佛觀彼皆成佛也。果如子言。其
究竟蛣蜣永無成佛日矣。一切衆生而無一
人發菩提心。所謂十法界都爲一隊無孔鐵
鎚。若言究竟蛣蜣容有成佛。如來何日復
迷而作衆生金重爲鑛其失孰大。覺曰。究
竟蛣蜣非是説也。以其心體本具故曰理
即。色相已成方稱究竟。一界既爾。界界總
然。當界而論。六即自備。何必以其成佛不
成佛難耶。師笑曰。子去做一個究竟蛣蜣
也。聞者無不高其論。呉俗尚崇事玄武。比
丘亦有披僧伽衣而禮者。師見故逆而問
曰。汝奚爲而來。曰禮祖師也。師叱曰。汝身
爲比丘心實外道。其玄武北方一水神耳。教
中所謂毘娑門天王是也。彼以神力爲佛
外護。稱其爲祖師。乃披七佛衣拜之。不
亦謬且倒乎。遂毀其像易事達磨之像。謂
其僧曰。此爾祖師也。凡所過名蘭精舍有
事玄武三官盡去之。俾學人專心正道。其
護教概如此也。師爲人脩幹孤高性度剛
毅。以傳法爲已任。故禍患不避其身而欣
慽不形乎色。至于登座則慈雲靄然。七衆
無不渥其沛澤。白椎則三千炳著八萬森
嚴。室中雖不横施棒喝。聞毒鼓而心死者
衆矣。萬暦丁亥秋告衆曰。吾爲汝等轉首
楞嚴法輪作再後開示。無復爲汝更轉也。
冬示疾。尤諄諄囑以教乘事。明年正月望後
二日吉祥而逝。世壽五十有八。臘四十有六。
荼毘塔于徑山
天台慈雲寺沙門釋眞清傳四寶珠荊
山月溪
釋眞清。號象先。長沙湘潭羅氏子也。生而頴
異脩幹玉立威儀嚴肅不妄言笑。日誦經史
數千言終身不忘一字。父爲河南縣尹。常
對賓朋以大器期之。年十五補邑弟子員。
偶有異僧過而目之曰。此法門之良驥也。
十九因家難起。遂投南嶽伏虎巖。依寶珠
和尚薙染受具足戒。令看無字話。自是一
心參究寒暑不輟。至二十五從珠遊金陵
探禹穴。因舟觸岸有聲忽有省。珠大喜曰。
幸子大事已明。善宜保護。珠以年高自普
陀棲隱于下天竺。時内臣張公永慕珠道
行。密奏  張太后賜紫色僧伽黎衣以
徴其徳。珠忽一日命師曰。吾欲觀化。無
令人入。聞吾撃磬聲。當啓戸。數日不聞
動定。師密窺牖隙見珠鼻柱垂地。越一日
聞磬。師方排闥而入。珠已泯然逝矣。珠既
化去。師乃訪鹽官古蹟駐錫覺皇。俄患背
疾。感雲長入夢授藥病愈。時佛慧寺月溪
法師講起信論於吉祥。豔師乃率衆延唱
臨濟宗旨。衆扣師室。師從容語之曰。圓宗
無象。滿教難思。我若有宗可講。非但法堂
前草深一丈。即眞空亦爲縁慮之場。汝若有
法可聽。豈特頭上安頭。實際却爲聲名之
境。三世諸佛歴代祖師不過以楔出楔隨
迷遣迷。是故會旨者山嶽易移。乖宗者錙
銖難入。況起信之旨大徹宗乘。何須更煩
忉怛勉之。衆皆稽首而退。師乃南遊天台
窮搜勝絶。懷無見覩之高風誅茆其塔前
三年。有荊山法師赴石梁之社。偕師至毘
陵永慶。互以楞嚴參究。荊山歎曰。某所講
經雖精微于佛語。聞師所論誠出卷于塵
中。師欲返初服。而禮部唐公荊川留結千
日之期。已而復歸天台古平田寺。臨海王司
&T009044;敬所入山訪道。訂爲方外交。隨遷華頂
天柱峯。修大小彌陀懺六年。暇則敷演十
乘闡明三觀。故四方學者攀蘿而至者戸外
之履常滿。一夕夢。琳宮綺麗寶樹參差見彌
陀三聖。師方展拜。傍有沙彌。授與一牌書
曰。戒香薫修。寤知中品往生之象也。蓋師
日勤五悔。密持梵網心地品及十六觀經
爲常課。是亦精誠之所感耳。甞示衆曰。大
乘八萬小乘三千實整六和之模範出三界
之梯航也。今世之高流輕蔑律儀惟恃見
解。遂令後學不遵佛制輒犯規繩。本自無
愆誤造深罪。饒他才過七歩辯若懸河。不
免識墮鐵城。終未解脱。汝等勉之。萬暦丁
亥八月蒙  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遣使
降旨褒崇賜金紋紫方袍以寵之。十月王
太初居士因丁内艱。請師就永明禪室闡
妙宗鈔。百日爲期。時台郡王理邢某親登雲
嶠而設供焉。戊子歳儉群盜蜂起。相戒無
敢入師之室。&MT05124;李五臺居士陸光祖虚芙蓉
之席見招。辭不赴忽謂衆曰。桃源之慈雲
實懶融四世孫爲開山。唐天寶賜額曰雲
居山曰安國。五代徳韶國師中興爲第二道
場。永明壽禪師剃髮之所。今坐禪石永明庵
故址在焉。韶公常領徒五百説法此地。昔
螺溪寂法師請復台教。諦觀亦親禮足。皆此
寺也。今爲豪民奪之。將爲掩骨所。竊思 
  朝廷千數百年之香火一旦爲俗子葬地。
誰之罪也。遂罄衣鉢贖歸之。將謀興建。俄
雲間陸宗伯平泉聘説法于本一院。李方伯
沖涵聘講於桐川。再畢返棹嘉禾龍淵。欻抱
疾告門人曰。夜來神人啓我爲魏府子。其
富貴非吾所志也。遂付衣鉢遺囑弟子。如
法闍維。盡發長物。於五臺雲棲西興五處
飯僧。有勉服藥石者。師謝曰。生死藥能拒
乎。吾淨土縁熟聖境冥現。此人間世固不久
矣。是歳正月七日乃絶粒惟飮檀香水而已。
期於二十九日告終。毎日雖米漿不入於
口。與衆説無生法。誨諭進修而拳拳弗倦。
至夕乃起別衆曰。吾即逝矣。無以世俗事
累我。衆請曰。和尚往生淨土。九品奚居。曰
中品中生也。衆曰。胡不上品生耶。曰吾戒
香所薫位止中品。言畢泊然而逝。延五日
顏色紅潤如生。手足溫軟怡容可掬吊者
無敢下拜。荼毘日天色霽明淨無纖翳。擧
火之際忽有片雲。如蓋凝覆其上灑微雨
數點。烟焔起時異香充塞。内自殿閣僧房外
自路人船子。所聞種種隨力不同。火餘骨
有三色而鏘鏘有聲。紅者如桃。白者如玉。
緑者潤似琅竿猶香氣郁郁。師生於嘉靖丁
酉十二月二十六日。示寂於萬暦癸巳正月
二十九日。世壽五十七。臘三十八。如惺抱骨
初建塔慈雲之南岡。壬寅遷于寺西螺師山
右繍文溪之上。武塘了凡居士袁黄撰銘
明高僧傳卷第四



大明高僧傳卷第五
 皇明天台山慈雲禪寺
沙門釋 如惺  撰 
  習禪篇第三之一正傳十六人
附見七人
明州天童寺沙門釋正覺傳一枯木成
丹霞淳
釋正覺。隰州李氏子也。父諱宗道。母趙氏。誕
師之夕光出于屋。人皆異之。年七歳日誦
書數千言。十三通五經七史。一日乞從釋
氏學無生法。依郡之淨明寺本宗和尚薙
髮。受具戒於晋州慈雲寺智瓊和尚。年十八
游方。因自訣曰。若不發明大事誓不歸矣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92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