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No. 2018_ 延壽撰 ) in Vol. 48

[First] [Prev]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018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詳夫心者。非眞妄有無之所辨。豈文言句義
之能述乎。然衆聖歌詠。往哲詮量。非不洞明。
爲物故耳。是以千途異説。隨順機宜。無不指
歸一法而已。故般若唯言無二。法華但説一
乘。思益平等如如華嚴純眞法界。圓覺建立
一切。楞嚴含裹十方。大集染淨融通。寶積根
塵泯合。涅槃咸安祕藏。淨名無非道場。統攝
包含事無不盡。篭羅該括理無不歸。是以一
法千名。應縁立號。不可滯方便之説。迷隨事
之名。謂衆生非眞。諸佛是實。若悟一法。萬法
圓通。塵劫凝滯。當下氷消。無邊妙義。一時通
盡。深徹法源之底。洞探諸佛之機。不動微毫
之功。匪移絲髮之歩。優游沙界。遍歴道場。
何佛刹而不登。何法會而不渉。無一相而非
實相。無一因而非圓因。恒沙如來。煥若目
前。十方佛法。皎然掌内。高低岳涜。共轉根本
法輪。大小鱗毛。普現色身三昧。處一座而十
方倶現。演一音而沙界齊聞。談玄顯妙。而不
壞凡倫。千變萬化。而未離眞際。與三世佛一
時成道。共十類生同日涅槃。撃法鼓於魔宮。
震法雷於邪域。履逆而自順。處剛而自柔。
臨高而不危。在滿而不溢。可謂端居絶學之
地。深履無爲之源。入衆妙之玄門。遊一實之
境界。無一法本有。無一法始成。泯中邊絶。前
後印同。異一去來。萬境齊觀。一際平等。明知
三寶常現我土。不燒梵音恒聞慧光。常照此
大寂三昧。金剛定門今古咸然。聖凡齊等。如
一滴之水與渤澥之潤性無差。若芥孔之空
等。太虚之容納。非別信之者功超遠劫。明之
者秖在刹那。此一際之法門。眞無方之大道。
聚一塵而非合。散衆刹而非分。和光而不群。
同塵而不染。超出而不離冥合而無歸。養育
凡聖。而無質像可觀。興建法界。而無名字可
立。依蔭草木。篭罩古今。遍界遍空。穹蒼不能
覆其體。常照常現。鐵圍不能匿其輝。無住無
依。塵勞不能易其性。非純非雜。萬法不能隱
其眞。閴爾無聲。而群音掲地。蕩然無相。而衆
像參天。相入而物境千差。相即而森羅一味。
不從事而失體。非共非分。不守性而任縁。亦
同亦別。是以即性之相。故無妨建立。即理
之事。故不翳眞常。以空之有故。豈礙繁興。以
靜之動故。何虧湛寂。言一則大小相入。言異
則高下倶平。言有則理體寂然。言無則事用
不廢。雖起而常滅世相含虚。雖寂而恒生法
界出現。任動而常住。萬化不移。任隱而恒興。
一體隨應。無假而幻相和合。無實而眞性湛
然。無成而異質交輝。無壞而諸縁互絶。境雖
現而無現性。智雖照而無照功。寂用非差能
所一際。状同淨鏡。萬像而不能趒形。性若
澄空。衆相而不能離體。爲常住藏作變通門。
湛爾堅凝恒隨物化。紛然起作不動眞如。男
身沒女身彰。東方入西方起。當存而正泯。在
卷而恒舒。普注而不迂。倶遍而無在。擧一
塵列無邊刹土。指一念樹無盡古今。居一相
而非升。即淨隨染。驟五趣而不墜。處濁恒
清。外望無盈餘。内窺無積聚。觸目而不見。滿
耳而不聞。盈懷而無知。遍量而非覺。本成而
非故。今現而非新。不磨而自明。弗瑩而自淨。
可謂妙體常住。靈光靡沈。至徳遐周。神性獨
立。衆妙群靈。而普會爲萬法之王。三乘五性。
而冥歸作。千聖之母。獨尊獨貴。無比無儔。實
大道源。是眞法要。玄蹤不定。任物性以方圓。
妙應無從。逐機情而隱顯。是以本生末而末
表本。體用互興。眞成俗而俗立眞。凡聖交映。
此顯彼而彼分此。主伴齊參。生成佛而佛度
生。因果相徹。境無自性而他成自。心無自性
而自成他。理不成就而一即多。事不成就而
多即一。相雖虚而恒冥一體。性雖實而常在
萬縁。雖顯露而難以情求。任超絶而無妨大
用。縱横幻境。在一性而融眞。寂滅靈空。寄森
羅而顯相。諦智相發。染淨更熏。隨有力無力
而出沒無恒。逐縁成縁散而卷舒不定。相攝
則纖塵不現。相資則萬境倶生。來如水月之
頓呈。去若幻雲之忽散。動寂無礙渉入虚融。
互奪互存靈通莫測。不出不在妙性無方。智
海滔滔。包納而無遺纖芥。靈珠璨璨。照臨而
顯微毫。若眞金隨異器以分形。千差不
礙。如湛水騰群波。而顯相一體無虧。倶是倶
非。亦邪亦正。不有而示有。杳若夢存。無成而
似成。倏如幻住。依空源而起盡。法法無知。隨
化海以興亡。縁縁絶待。是以五岳穹崇而不
峻。四溟浩渺而不深。三毒四倒而非凡。八解
六通而非聖。悉住眞如寂滅之地。盡入無生
不二之門。施爲大解脱中。重重無盡。顯現不
思議内。浩浩難窮。豈可立其始終定其方域。
何必崇眞斥妄厭異欣同。欲壞幻化之身。擬
斷陽焔之識。不知念念釋迦出世。歩歩彌勒
下生。分別現文殊之心。動止運普賢之行。門
門而皆開甘露。味味而純是醍醐。不出菩提
之林。長處蓮華之藏。晃晃而無塵不透。昭昭
而溢目騰光。豈勞妙辯之敷揚。誰待神通之
顯示。動止常遇明暗不離。非古盛而今衰。豈
愚亡而智現。語默常合終始冥通。初祖豈用
西來。七佛何嘗出世。是以心空則天地虚寂。
心有則國土崢嶸。念起則山岳動搖。念默則
江河寧謐。機峻而言言了義。志徹而念念虚
玄。器廣而法法周圓。量大而塵塵無際。意地
清而世界淨。心水濁而境像昏。擧一全該。
坦然平等。宛爾具足。唯在正觀。萬法本只由
人。眞如自含衆徳。無念而殊功悉備。無作而
妙行皆圓。不運而成靈智。法爾無求自得。
妙性天眞方知。理智圓融大道無外。絶一塵
而獨立。何衆相以摐然。是則聲處全聞。見外
無法。豈玄黄之所惑。匪音響之能淪。如滄
海之味混百川。猶須彌之色呑群鳥。無一名
不播如來之號。無一物不闡遮那之形。巖樹
庭莎。各梃無邊之妙相。猿吟鳥噪。皆談不二
之圓音。癡愛成解脱眞源。貪瞋運菩提大用
妄想興而涅槃現。塵勞起而佛道成。從體施
爲報化。而未嘗不寂。隨縁顯現法身。而無處
不周。實教法之所歸。聖賢之禀受。群生之實
際。萬物之根由。正化之大綱。出世之本意。三
乘之正轍。入道之要津。般若之靈源。涅槃之
窟宅。蓋以妙理玄邈大旨希夷。狂慧而徒自
勞神。癡禪而但能守縛。實謂言思路絶。分別
意窮。識智翛然。神清可鑑。空有雙豁。根塵洞
開。如窺淨天。似臨皎日。無一法門而不現。無
一至理而不明。豈動神情。春池而穩探眞寶。
匪勞心力。赤水而自獲玄珠。觀沙界於目前。
指大千於身際。收群生於掌握。納萬彙於胸
襟。不施一功。成就楞嚴之大定。不披一字。遍
覽普眼之眞經。四句之義頓融。百非之路杳
絶。竪徹三際横亘十方。爲一總持號大自在。
神光赫赫威徳巍巍。尼乾魄消波旬膽碎。煩
惱賊颯然墮壞。生死軍豁爾飄颺。愛河廓清
慢山崩倒。逍遥物外無得無求。憺怕虚懷曠
然絶累。虚空讓其高廣。日月慚其光明。然後
則權實雙游。悲智齊運。拯世若幻。度生同空。
渉有而不乖無。履眞而不礙俗。若乾坤之覆
載。猶日月之相須。示聖現凡。出生入死。持實
相印。建大法幢。作一種之光明。爲萬途之津
濟。能令寒灰再焔。焦種重榮。永爲苦海之迅
航。常作迷途之明導。任運遮照隨智卷舒。雖
無知而萬法圓通。雖無見而一切明現。但契
斯旨體本自然。如群萌値春萬物得地。十身
頓現四智欝興。猶如意幢若大寶聚。法財豐
溢利物何窮。故號功徳之林。乃稱無盡之藏。
豈有朝曦而不照。夜炬而不明者哉。何得以
限量心起分齊見。局太虚之闊狹。定法界之
邊疆。遂令分別之情不越衆塵之境。向眞如
境上鼓動心機。於寂滅海中奔騰識浪。於管
中存見。向壁罅偸光。立能所之知。起勝劣之
解。齊文定旨逐語分宗。蟭螟豈繼於鵬程。螢
照那齊於日曜。豈能一毛孔内納十方之虚
空。一刹那中現億佛之世界。一一身而遍一
切刹。一一刹而含無邊身。乘高廣之大車。展
大千之經卷。陞燈王之法座。飡香積之嘉羞。
披迦葉之上衣。入釋迦之正室。促多生於頃
刻。擲世界於他方。腹吸風輪口吹劫火。變丘
陵爲寶刹。移淨土於穢邦。一毫中放無盡之
光明。一言内演難思之教海。此乃群生之常
分。與衆聖而同儔。無一法而不然。但有心而
皆爾。非假變通之力。不從修證之因。徳量如
然塵毛悉具。一香一味。同棲滅盡定門。蠢動
蜎飛。不昧靈知寂照。何得遺山認培棄海存
漚。劣志卑心而自鄙屈。翻乃持神珠而乞丐。
守金藏以貧窮。辜負己靈埋沒家寶。或捨離
而保持偏正。或絶分而甘處塵勞。或認妄而
謬附邪宗。或執權而勞修漸行。或認位高推
於極聖。或積徳望滿於三祇。不知全體現前。
猶希妙悟。豈覺從來具足。仍待功成。不入圓
常終成輪轉。只爲昧於性徳。罔辯眞宗。捨覺
循塵棄本就末。掛有無之魔羂。投一異之邪
林。宰割眞空分羅法性。依塵生滅隨境有無。
執斷迷常驟縁遺性。謬興知解錯倒修行。或
和神養氣而保自然。或苦質摧形而爲至道。
或執無著而樁立前境。或求靜慮而伏&MT01332;
心。或刳情滅法以凝空。或附影縁塵而抱相。
或喪靈源之眞照。或殞佛法之正因。或絶識
凝神。受報於無情之地。或澄心泯色。住果於
八難之天。或著有而守乾城。或撥無而同兎
角。或絶見而居暗室。或立照而存所知。或認
有覺是眞佛之形。或効無知同木石之類。或
執妄同究竟之果。如即泥是瓶。或妄縁趣解
脱之門。似撥波求水。或外騁而妄興夢事。或
内守而端居抱愚。或宗一而物象同如。或見
異而各立法界。或守愚癡無分別而爲大道。
或尚空見排善惡而作眞修。或解不思議性
作頑空。或體眞善。妙色爲實有。或沈機絶
想。同有漏之天。或覺觀思惟。墮情量之域。
或不窮妄性。作冥初之解。或昧於幻體。立空
無之宗。或認影而爲眞。或執妄而求實。或
認見聞性爲活物。或指幻化境作無情。或起
意而乖寂知。或斷念而虧佛用。或迷性功徳。
而起色心之見。或據畢竟空。而生斷滅之心。
或執大理而頓棄莊嚴。或迷漸説而一向造
作。或據體離縁而堅我執。或亡泯一切而
守己愚。或定人法自爾而墮無因。或執境智
和合而生共見。或執心境混雜。亂能所之法。
或著分別眞俗。縛智障之愚。或守一如不變
而墮常。或定四相所遷而沈斷。或執無修而
祛聖位。或言有證而背天眞。或耽依正而隨
世輪迴。或厭生死而喪眞解脱。或迷眞空。而
崇因著果。或昧實際。而欣佛厭魔。或著隨宜
所説。而守語爲眞。或失音聲實相。而離言求
默。或宗教乘。而毀自性之定。或弘禪觀。而
斥了義之銓。或闘奇特。而但顧出身俄沈識
海。或作淨潔。而推求玄密返墮陰城。或起
殊勝知解。而剜肉爲瘡。或住本性清淨。而
執藥成病。或尋文探義。而飮客水。或守靜
居閑。而坐法塵。或起有得心。談無相大乘。或
運圖度想。探物外玄旨。或廢説起絶言之見。
或存詮招執指之譏。或認動用。而處生滅根
源。或專記憶。而住識想邊際。或安排失圓覺
之性。或縱任虧入道之門。或起身心精進。而
滯有爲。或守任眞無事。而沈慧縛。或專繋念
勤思。而失於正受。或効無礙自在。而放捨修
行。或隨結使。而恃本性空。或執纒蓋。而妄加
除斷。或保重而生法愛。或輕慢而毀佛因。或
進求而乖本心。或退墮而成放逸。或語證相
違而虧實地。或體用各據而乖佛乘。或守寂
而住空。失大悲之性。或泯縁而厭假。違法爾
之門。或著我見而昧人空。或迷現量而堅
法執。或解不兼信。而滋邪見。或信不兼解。而
長無明。或云人是而法非。或稱境深而智淺。
或取而迷法性。或捨而乖即眞。或離而違因。
或即而忘果。或非而謗實。或是而毀權。或
惡無明。而背不動智門。或憎異境。而壞法性
三昧。或據同理。而起増上慢。或貶別相。而破
方便門。或是菩提而謗正法輪。或非衆生而
毀眞佛體。或著本智而非權慧。或迷正宗而
執化門。或滯理溺無爲之坑。或執事投虚幻
之網。或絶邊泯跡違雙照之門。或保正存中
失方便之意。或定慧偏習焦爛道芽。或行願
孤興沈埋佛種。或作無作行修有爲菩提。或
著無著心學相似般若。或趣淨相而迷垢實
性。或住正位而失自本空。或立無相觀而障
翳眞如。或起了知心而違背法性。或守眞詮
而生語見。服甘露而早終。或敦圓理而起著
心。飮醍醐而成毒。已上略標一百二十種邪。
宗見解。並是迷宗背旨。失湛乖眞。掜目生花。
迷頭認影。若敲氷而索火。類縁木以求魚。畏
影逃空捫風捉電。苦非甘種砂豈飯因。皆不
能以法性融通一旨和會。盡迷方便悉溺見
河。障於本心不入中道。匍匐昇沈之路。纒綿
取捨之懷。於無心中強欲斷除。向無事内剛
求捨離。將法空爲恚愛之境。返眞智作想礙
之情。長隨八倒之風。難出四邊之網。竟不知
理即生死。恒與道冥妄本。菩提從來合覺。明
常住暗水不離氷。靈智常存妙用無盡。何乃
遏想念而求湛寂。斷煩惱而證眞如。妄作妄
修自難自易。且靈覺之性本非祕密。如來之
藏實不覆藏。故知圓常之理不虧。信解之機
難具。如針鋒上無邊身菩薩。似藕絲懸須彌
盧之山。唯歎希奇罔知所措。如水母土蜂之
類。猶&T044408;&MT04929;屈歩之徒。歴劫他求終朝取相。不
自暫省返照回光。貨鬻衣珠承紹家業。但爭
空花之起滅。定認眚影之是非。去淳朴而專
尚浮華。喪根源而唯尋枝派。可謂遺金拾礫
擲寶持薪。是以衆聖驚嗟達人悲歎。都謂不
到實地。未達本心。妄識浮沈縁心巧僞。遍計
所執現似外塵。人杌繩蛇横生空見。不知萬
法無體一切無名。從意現形因言立號。意隨
想起言逐念興。想念倶虚本末非有。是以三
界無物萬有倶空。邪正同倫善惡齊旨。全抛
大義莫返初源。於無心中妄立異同。就一體
内強分離合。自他纔立逆順隨生。起闘爭之
端。結惑業之始。織是非之緻網鎖憎愛之樊
篭。觀鏡像分妍醜之心。聆谷響興喜怒之色。
責化人之心行。保幻物之堅牢。汲焔水而欲
滿漏卮。折空花而擬栽頑石。能所雙寂事理
倶空。既造惑因不無幻果。欲知妙理唯在觀
心。恒沙之業一念而能消。千年之暗一燈而
能破。自然不立名相。解惑寂然。豈有一物當
情。萬境作對。取捨倶喪是非頓融。衆翳咸消
豁然清淨。無非不思議解脱。盡是大寂滅道
場。視聽倶忘身心無寄。隨縁養性逐處消
時。猶縱浪之虚舟。若凌空之逸翮。縱横放曠
任跡郊&MT01163;。普勸諸後賢。但遵斯一路。聞而不
信。尚結佛種之因。學而未成。猶益人天之福。
此乃群經具載。諸佛同宣。非率爾以致辭。請
收凝而玄鑒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定慧相資歌
祖教宗中有二門。十度萬行稱爲尊。初名止
觀助新學。後成定慧菩提根。唯一法似雙分。
法性寂然體眞止。寂而常照妙觀存。定爲父
慧爲母。能孕千聖之門戸。増長根力養聖胎。
念念出生成佛祖。定爲將慧爲相。能弼心王
成無上。永作群生證道門。即是古佛菩提樣。
定如月光爍外道邪星滅。能挑智炬轉分明。
滋潤道芽除愛結。慧如日照破無明之暗室。
能令邪見愚夫禪。盡成般若波羅蜜。少時默
刹那靜。漸漸増修成正定。諸聖較量功不多。
終見靈臺之妙性。瞥聞法纔歴耳。能熏識藏
覺種起。一念回光正智開。須臾成佛法。如是
禪定力不思議。變凡爲聖刹那時。無邊生死
根。由斷積劫塵勞巣穴墮。湛心水淨意珠。
光呑萬像爍千途。抉開己眼無瑕翳。三界
元無一法拘。覺觀賊應時剋。攀縁病倏然淨。
蕩念垢兮洗惑塵。顯法身兮堅慧命。如斷山
若停海。天翻地覆終無改。瑩似琉璃含寶月。
倏然無寄而無待。般若慧莫能量。自然隨處
現心光。萬行門中爲導首。一切時中稱法王。
竭苦海碎邪山。妄雲卷盡片時間。貧女室中
金頓現。壯士額上珠潜還。斬癡網截欲流。大
雄威猛更無儔。能令鐵床銅柱冷。頓使魔怨
業果休。和諍訟成孝義。普現群生諸佛智。邊
邪惡慧盡朝宗。螻蟻鯤鵬齊受記。偏修定純
陰。爛物刳正命。若將正慧照禪那。自然萬法
明如鏡。偏修慧純陽。枯物成迂滯。須憑妙定
助觀門。如月分明除霧翳。勸等學莫偏修。從
來一體無二頭。似禽兩翼飛空界。如車二輪
乘白牛。即向凡途登覺岸。便於業海泛慈舟。
或事定制之一處無不竟。或理定唯當直下
觀心性。或事觀明諸法相生籌算。或理觀頓
了無一無那畔。定即慧非一非二非心計。慧
即定不同不別絶觀聽。或雙運即寂而照通
眞訓。或倶泯非定非慧超常準。一塵入定衆
塵起。般若門中成法爾。童子身中三昧時。老
人身分談眞軌。能觀一境萬境同。近塵遠刹
無不通。眞如路上論生死。無明海裏演圓宗。
眼根能作鼻佛事。色塵入定香塵起。心境常
同見自差。誰言不信波元水。非寂非照絶言
思。而寂而照功無比。權實雙行闡正途。體用
更資含妙旨。勸諸子勿虚棄。光陰如箭如流
水。散亂全因缺定門。愚盲秪爲虧眞智。眞
實言須入耳。千經萬論同標記。定慧全功不
暫忘。一念頓歸眞覺地。定須習慧須聞。勿使
靈臺一點昏。合抱之樹生毫末。積漸之功成
寶尊。獼猴學定生天界。女子纔思入道門自
利利他因果備。若除定慧莫能論
  警世
夫不體道本。沒溺生死。處胎卵濕化横竪飛
沈之類。於中失人身者。如大地之土。得人身
者。如爪上之塵。於人身中多生邊夷下賤。及
處中國。或受女身。若爲男子。癃殘百疾。設得
丈夫十相具足者。處恐畏世生五濁時。以肉
爲身以氣爲命。一報之内如石火風燈。逝波
殘照瞬息而已。於中少夭非横殂者。不計其
數。或有得天年壽極耳順。萬中無一。脱得知
命之歳除童稚。無知至三十豪四十富。且約
其間三十年。於中有疾病災禍愁憂苦惱。居
強半矣。所以昔人有言。浮生一月之中。可
開口而笑。只四五日矣。故知憂長喜促樂少
苦多。如在萬仞之危峯。似處千尋之滄海。縱
得少樂畢慮漂沈。且夫有生勞我處胎。有老
奪我壯色。有病損我形貌。有死我神靈。有
榮縱我驕奢。有辱敗我意氣。有貴使我憍倨。
有賤挫我行藏。有富恣我貪婪。有貧乏我依
報。有樂動我情地。有苦痛我精神。有讃起我
高心。有毀滅我聲價。乃至寒則逼切我體。熱
則煩悶我襟。渇則乾我喉。饑則羸我腹。驚則
懾我魄。懼則喪我魂。憂則撓我神。惱則敗我
志。順則長我愛。逆則起我憎。親則牽我情。疎
則生我恨。害則殞我體。愁則結我腸。乃至遇
境生心。隨情動念。或美或惡倶不稱懷。皆長
業輪盡喪道本。其或更詭於君悖於父。傲其
物趨其時。獸其心狐其意。苟其利徇其名。誑
其人諂其行。附其勢欺其孤。淵其殃崇其業。
扇其火吹其風。驟其塵背其覺。邪其種睽其
眞。但顧前非慮後。只謀去靡思回。唯求生焉
知滅。則念念燒煮。歩歩溝隍矣。如今或得刹
那在世。須蘊仁慈。行善修心除非去惡。書
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是以世
間逆順種種因縁。空受身心妄苦皆爲。不知
三界唯是一心。以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及第
八識。皆是現量所得。無心外法。以第六明了
意識。比量計度而成外境。全是想生隨念而
至。若無想念萬法無形。故經云。想滅間靜
識停無爲。又云。諸法不牢固。唯立在於念。
善解見空者。一切無想念。若了一心之旨。心
外自然無法可陳。豈有欣戚關懷是非干念。
佛頌云。未達境唯心。起種種分別。達境唯心
已。分別即不生。既了境唯心。便捨外塵相。從
此息分別。悟平等眞空。故起信論云。一切境
界唯心妄動。心若不起。一切境界相滅。唯一
眞心遍一切處。是故三界虚僞。唯心所作。離
心即無六塵境界。乃至一切分別。即分別自
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先徳云。心外有法。
生死輪迴。心外無法。生死永棄。經云。諸法所
生唯心所現。論云。三界無別法。但是一心作。
既信一心。須以禪定冥合。如經云。若能教三
千大千世界衆生令行十善。不如一食頃一
心靜處入一相法門。若能諦了自心。以此定
慧相應。則能不動塵勞。便成正覺。平生所遇。
莫越於斯。普勸後賢。可書紳耳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