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廬山蓮宗寶鑑 (No. 1973_ 普度編 ) in Vol. 47

[First] [Prev]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佛。又範金合土刻石綉紋。乃至印水聚沙
童子戲者。莫不率以阿彌陀爲上首。不知其
然而然。由是而觀是彼如來。有大誓願於此
衆生。衆生有大因縁於彼國土明矣。不然則
南北東西。過去現在未來佛甚多矣。何獨如
是哉。何獨如是哉。唐中大夫太子少傅白居
易。當衰暮之歳中風痺之疾。乃捨俸錢命工
人。杜敬宗按阿彌陀無量壽二經。畫西方世
界一部。高九尺廣丈有三尺。阿彌陀佛坐中
央。觀音勢至二大士侍左右。人天瞻仰眷屬
圍遶。樓臺伎樂水樹花鳥。七寶嚴飾五彩彰
施。爛爛煌煌功徳成就。弟子居易。焚香稽首
跪於佛前。起慈悲心發弘誓願。願此功徳回
施一切衆生。一切衆生有如我老者。如我病
者。願離苦得樂斷惡修善。不越南部便覩西
方。白毫大光應念來感。青蓮上品隨願往生。
從現在身盡未來際。常得親近而供養也。欲
重宣此義。而説讃曰。極樂世界清淨土。無諸
惡道及衆苦。願如我身老病者。同生無量壽
佛所
  憑濟川施經發淨土願文
其略曰。予之施經一事而具二施。何故以財
贖經。是謂財施。以經傳法。是謂法施。按佛所
説。財施後世當得天上人間福徳之報。法施
當得世智辯聰。蓋世之報當知此二報者。皆
是輪迴之因苦報之本。我今發願。願回此二
報。臨命終時。莊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華
爲胎托質於中。見佛聞法悟無生忍。登不退
階入菩薩位。還來十方界内五濁世中。普見
其身而作佛事。以今日財法二施之因。如觀
世音菩薩具大慈悲。遊歴五道隨類化形。説
諸妙法開發未悟。永離苦道令得智慧。普與
衆生悉得成佛。乃予施經之願也
右出捨經碑憑察院施經。不求人天路上富
貴聰明。而以此功徳悉回向淨土願見彌陀。
可謂智識高明深達佛理大乘人也。嗟見蓮
社人終日念佛而求後世福報。豈不謬哉。予
願一切人同生淨土。故擧憑察院施經發願
文。與諸人作樣子凡有修福念佛。乃至一毫
之善悉皆發願回向西方。有所歸趣。臨終定
生淨土也
廬山蓮宗寶鑑念佛正願卷第七



廬山蓮宗寶鑑念佛往生正訣卷
第八一十
二章
  念佛往生正訣説
淨土之道往生一門。具載群經明如杲日。實
修行者入道之方。乃念佛人棲神之所。無念
之念念。即念於阿彌。無生之生生。則生於淨
土。是故深行菩薩歴代師模。名卿巨儒庶民
氏女。篤信斯道結誓進修者不可勝計。其意
何哉。必欲生淨土見阿彌。而後已須知佛本
無身亦無。其土皆衆生心淨所由致感也。經
不云乎。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
從心想生。故天台大師釋之曰。佛本是無心
淨故有。良以衆生心淨則法體現前。衆生心
染則苦道流轉。此乃理之常也。又何疑乎。以
圓實教所談唯心本具者。若此若彼若染若
淨。皆不越吾心之一念也。夫心者造罪之源
成佛之本。所謂介爾有心三千具足。然而三
千諸法既具十界十如。三種世間互具而顯。
則安養國土捨此何求。非但淨土唯心。蓋地
獄亦唯心矣。又云。阿鼻依正全趣極聖之自
心。身土毘盧不逾下凡之一念。纔起悟迷之
見便入邪流。不分染淨之殊方歸正道刀山
劍樹總是空華。寶渚金蓮皆成夢事。如斯受
用始了眞修脱。或未然宜依權。漸而加修進
深信阿彌陀佛。即我本性貴在禮誦懺念之
間。行住坐臥之處。照於三觀契乎一心。全智
發境全境是心。故知佛正佛依皆是心。具心
造信哉。淨土彌陀昭昭然。影現于心目之間。
譬如磨銅成鏡必假施功。直使塵垢淨盡無
餘。則本體圓明自然顯現。一切色像倶無隱
焉。當知鏡中之像。若謂是有不可承而攬之。
若謂是無則色像歴然可見。所謂有不定有。
無不定無。有無雙遣任運是中。大矣哉。不思
議境。唯心妙觀之道也。欲證斯道必明于因。
當知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原始要終不離一
念。從因至果只在初心。苟能於此善修如是
之因。至於臨終必獲如是之果。是知專心念
佛爲因。往生淨土爲果。始從聞信信以修持。
積淨業之工夫。得功縁之成滿。時節既至大
理。昭然視死如歸。豈不慶快。故茲直示往生
正訣。明指到家路頭。此時自信不疑。他日出
門不誤。如此則安養國土何患不生。自性彌
陀決然可見。與夫列聖群賢同成淨行。歴位
至極者實惟斯道矣
  父母臨終往生淨土
諦信淨土發心淨佛者。蓮池下種時也。一心
念佛衆善莊嚴者。蓮華出水時也。念佛功成
淨土縁熟。華開見佛時也。佛子事佛固先事
親。拳拳孝念不捨。須臾順父母之情懷。察父
母之顏色。纔乖攝養力爲調和。又當念風燭
不停須防往生時至。預以父母平生所修一
切善縁好事及衆人助修功徳。聚爲一疏。時
時對父母讀之。要令父母心生歡喜。又當勸
令坐臥西向不忘淨土。又當東向説彌陀像。
勸令一心念佛。焚香鳴磐躬率衆人同聲和
之。常使佛聲相續不絶。無以世情悲戀恐失
正念。臨捨報時猶當用意。自然諸聖來迎往
生淨土。寶蓮花中決定成佛。孝子侍養父母
正在此時不宜懈怠。此孝子事親臨終之大
事也。以此爲孝。其孝至矣。又況從古以來念
佛往生西方者非一。略擧數條以爲念佛者
鑑。所以烏長國主覩衆聖以來迎。隋文皇后
乘異香而西邁。姚行婆請佛相待。宋世子侍
母同歸。可謂一超直入如來地矣
  臨終三疑
慈照宗主淨土十門告誡云。念佛人臨終三
疑不生淨土。一者疑。我生來作業極重。修行
日淺恐不得生。二者疑。我欠人債負。或有心
願未了。及貪瞋癡未息。恐不得生。三者疑。我
雖念彌陀臨命終時恐佛不來迎接。有此三
疑。因疑成障。失其正念不得往生。故念佛之
人切要諦信佛經明旨勿生疑心。經云。念阿
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上至一
心不亂下至十念成功。接向九蓮令辭五濁。
苟能心心不昧念念無差。則疑情永斷決定
往生。可謂十萬億程彈指到。絲毫擬議隔千

  臨終四關
四關者。慈照宗主淨土十門告誡云。凡夫雖
有信心念佛。縁爲宿業障重合墮地獄。乘佛
力故。於床枕間將輕換重。若也因病苦故悔
悟身心當生淨土也。無智之人不了此事。却
言。我今念佛又有病苦。反謗彌陀。因此一念
惡心徑入地獄。此是一關也。二者雖則持戒
念佛。縁爲口談淨土意戀娑婆。不求出世善
根。爲愛家縁長旺以致臨終。遭病怕死貪生。
信受童兒呼神喚鬼。燒錢化馬殺戮衆生。縁
此心邪無佛攝護。因茲流浪墮落三塗。是二
關也。三者或因服藥須用酒鯹。或被親情
遞相逼勸。此人無決定信喪失善根。臨終追
赴王前任王判斷。是爲第三關也。四者臨終
之際思惟活業。繋綴資財愛戀眷屬。心放不
下失却正念。故於家舍墮鬼趣中。已爲禍
崇。或爲慳犬。或作蛇身守護家庭宛如在
日。是爲四關也。是以楊提刑言。愛不重不
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誠哉是言。凡脩
淨土者。要當酌實蠲浮思。專想寂念念彌陀。
全身放下但能堅此一念。便可碎彼四關。則
淨土蓮臺的非遙矣。可謂一句彌陀無別念。
不勞彈指到西方
  臨終決疑撮要
凡修念佛之人欲生淨土。毎念世間一切無
常。成必有壞生必有死。若不親聞佛法。則捨
身受身輪轉三界。四生六道無解脱期。我今
有縁得聞正法。得修淨業唯佛爲念。捨此報
身當生淨土。入彼蓮胎受諸快樂。永脱生死
不退菩提。此乃大丈夫平生之能事也。纔有
疾病正要向前。坦蕩身心莫生疑慮。直須西
向正坐專想。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菩
薩。及無數化佛現在其前。一心稱念南無阿
彌陀佛聲聲不絶。於諸世間一切事務。不得
思念不得貪戀。若或心念起來但要急稱佛
號。於念念中除滅罪障。若病人昏困不能自
念。則看病人當方便警策勸而諭之。如此用
心助令命盡。只此一念決定往生淨土。命若
未盡自得安寧。愼勿妄起留戀世間之心。當
存自存當死須死。但辦往生何須疑慮。若解
此理如脱弊服以著上衣。一捨凡身便登佛
地。奇哉偉哉至矣盡矣。或聞天樂異香。或見
金蓮寶座。此乃聖境現前。愼勿疑爲魔事。經
云。修淨業者托佛願力。觀佛寶相爲境故。如
人近附帝王誰敢干犯況。阿彌陀佛有大慈
悲力。有大誓願力。有大智慧力。有大三昧力
有大威神力。有大摧邪力。有大降魔力。有天
眼遠見力。有天耳遙聞力。有他心徹鑑力。有
光明遍照攝取衆生力。有如是等不可思議
無量最勝功徳之力。豈不能護持修行念佛
之人。至臨終時令無魔障生淨土哉。可謂粉
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
  僧濟臨終注想西方
廬山尊者弟子僧濟臨終之際。尊者遺燭一
枝曰。汝可運想西方。濟執燭注想金容攝心
無亂。復請僧衆誦十六觀經。五更濟以燭授
同袍遂假寐。及寤曰。吾夢見阿彌陀佛垂手
接引吾當去矣。言訖右脇而逝。此非戒定慧
之所熏修。而豈能温容軟語於生死岸頭耶。
可謂得路便行無罣礙。等閑抹過死生關
  善導和尚臨終往生正念文
知歸子問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來
便屬後世。一念差錯便墮輪迴。小子累蒙開
誨。念佛往生之法其理甚明。又恐病來死至
之時。心識散亂仍慮他人。惑動正念忘失淨
因。伏望重示歸徑之方。俾脱沈淪之苦。師
曰。善哉問也。凡一切人命終欲生淨土。須是
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淨惡業種種交
纒。若得捨此穢身。超生淨土受無量快樂。解
脱生死苦趣乃是稱意之事。如脱弊衣得換
珍服。但當放下身心莫生戀著。凡遇有病之
時。便念無常一心待死。叮囑家人及看病
人。往來問候人凡來我前。爲我念佛不得説
眼前閑雜之話。家中長短之事。亦不須軟語
安慰祝願安樂。此皆虚花無益之語。若病重
將終之際。親屬不得垂涙哭泣。及發嗟歎懊
惱之聲。惑亂心神失其正念。但一時同聲念
佛。待氣盡了方可哀泣。纔有絲毫戀世間心。
便成罣礙不得解脱。若得明曉淨土之人。頻
來策勵極爲大幸。若依此者決定超生即無
疑也。又問曰。求醫服藥還可用不。答曰。求醫
服藥初不相妨。然藥者只能醫病不能醫命。
命若盡時藥豈奈何。若殺物命爲藥。以求身
安此則不可。余多見世人。因病持齋方獲小
愈。復爲醫者以酒食血肉佐藥。其病復作信
知佛力可救酒肉無益也。又問曰。求神祈福
如何。答曰。人命長短生時已定何假鬼神延
之耶。若迷惑信邪殺害衆生。祭祀神鬼但増
罪業反損壽矣。大命若盡小鬼奈何。空慖自
惶倶無所濟切宜謹之。當以此文帖向目前。
時時見之免致臨危忘失。又問曰。平生未曾
念佛人還用得不。答曰。此法僧人俗人未念
佛人用之。皆得往生決無疑也。余多見世
人。於平常念佛禮讃發願。求生西方甚是勤
拳。及至臨病却又怕死。都不説著往生解脱
之事。直待氣消命盡識投冥界。方始十念鳴
鍾。恰如賊去關門濟何事也。死門事大。須
是自家著力始。若一念若得差錯歴劫受
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若無事時當以此法
精進受持。是爲臨終大事。可謂一條蕩蕩西
路徑。直歸家莫問津
  化佛來迎
宗鏡録或問曰。心外無佛見佛是心。云何教
中説有化佛來迎生諸淨土。答曰。法身眞佛
本無生滅。從眞起化接引迷根。以化即眞眞
應一際。即不來不去隨應物心。又化體即眞
説無來去。從眞流化現有往還。即不來相
而來。不見相而見也。不來而來似月之頓
呈。不見而見猶行雲之忽現。問如上所説。眞
體即湛然不動。化相即不來而來。正是心外
他佛來迎。云何證自心是佛。答曰此乃是
如來本願功徳力故。令彼有縁衆生專心想
念。能令自心見佛來迎。不是諸佛實遺化身
而來迎接。但是有縁時機正合。能令自心見
佛來迎。則佛身湛然常寂無去無來。衆生識
託佛本願力。一念變化有去有來。如鏡面
像似夢施爲。鏡中之形非内非外。夢中之事
不有不無。但是心生非關佛化眞。信修行之
士端的是要生西方極樂世界。專意一念持
一句阿彌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師。只此一
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獄之猛將。只
此一念是斬群邪之寶劍。只此一念是開黒
暗之明燈。只此一念是度苦海之大船。只此
一念。是脱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三界
之徑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彌陀。只此一念達
唯心淨土。但只要記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在
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現前。念念不離心。無事
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樂也如是念。
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
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問人覓歸程乎。可
謂行船盡在把梢人。達者同遊涅槃路
  賢首菩薩臨終讃念佛偈
    又放光明名見佛 此光覺悟將終者
    令隨憶念見如來 命終得生其淨國
    見有臨終勸念佛 及示尊像令瞻仰
    俾於佛所深歸信 是故得成此光明
天竺慈雲式懺主云。前四句讃佛放光。見其
光者名爲見佛。能令臨命終時淨土往生。後
四句讃佛修此光明之因。其因者秖是勸臨
終人念佛。并示其佛像。令彼見已生信故。成
佛時得此光明。今以偈普勸信受。凡遇眷屬
及一切人臨命終時。先於床前安置此像。令
彼眼見及勸令念佛。若痛苦所逼。或先無信
心不肯念者。亦須種種方便勸令稱佛。下至
十念得滅重罪生佛淨土。此一利益不可思
議。若勸得一人生淨土。縱自不修行亦合得
生淨土。況當來成佛能放光明。照一切衆生
臨終見佛也。多見世人爲恩愛故。聚頭哭泣
不思救度。是名惡知識也。苦哉苦哉。恩愛所
索。墮落惡道無解脱期。雖慈親孝子亦不奈
何。以此思之。可不勉哉。可謂普願沈溺諸衆
生速往無量光佛刹
  情想多少論報高下
首楞嚴經云。佛告阿難。一切世間生死相續。
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命終時未捨煖觸。一
生善惡倶時頓現。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
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
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情少想多輕擧非遠
即爲飛仙。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
明斯聰情幽斯鈍。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爲
毛群輕爲羽族。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
際。受氣猛火身爲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
無食無飮。經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輕
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純情即沈入阿
鼻獄。若沈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説
法虚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
阿鼻地獄
  命終善惡感報優劣
守護國界主經云。佛言。若人命終之時預知
時至。正念分明洗浴著衣吉祥而逝。光明照
身見佛相好。衆善倶現。定知此人決定往生
淨土。若人念佛持戒無精進心。命終亦無善
相亦無惡相。地府不收安養不攝。如睡眠去
此人疑情未斷。生於疑城五百歳受樂。再修
信願方歸淨土。若人起憐憫心正念現前。於
財寶妻子心無愛戀。眼色清淨仰面含笑。想
念天宮當來迎我。耳聞天樂眼見天童。捨此
報身定生天界。若人生柔軟心起福徳心。身
無病難憶念父母妻子。於善於惡心不錯亂。
其心正直遺囑家財。辭別而去。定生人界。若
人於己眷屬惡眼瞻視。擧手捫空便利不覺。
身常臭穢兩目紅赤。仆面而臥踡身左脇百
節酸疼。或見惡相口不能言。呻吟叫喚寃債
現前心識散亂狂惑顛倒。遍體如氷。手捻死
拳身硬如石。此人命終定入地獄。若人好舐
其唇身熱如火常患飢渇。好説飮食張口不
合。貪戀財寶命卒難斷。開眼而去。此人定入
餓鬼。若人身染重病如在雲霧心神昏散。怕
聞佛名多愛食噉血肉之味。不受勸化愛戀
妻兒。踡手足指遍身流汗。出麁澁聲口中咀
沫。此相現淨定入畜生
  臨終十事不剋念佛勉勸預修
凡夫業重處處貪生。若不預辦工夫臨終不
剋念佛。天台十疑論云。臨終念佛名最後心。
其心猛利。一念佛名即生淨土。蓋垂死時其
心猛健決定故。勝百歳行力也。或問曰。臨終
念佛即得往生。何假預修勝業。答曰。人生壽
夭難測短長。或即病困昏迷。或即非時奄逝。
既闕生前之善。難逃後世之殃。須預作於善
縁。是恐防於斯咎。十種命終不剋念佛。一者
善友未必相逢。二者或疾苦纒身神昏性亂。
三者偏風失語不得稱名。四者狂亂失心注
想難剋。五者或逢水火不暇志誠。六者輒遇
虎狼驚惶倉卒。七者臨時惡友破壞道心。八
者飽食過多昏迷致命。九者軍仵鬪戰忽爾
身亡。十者或墜高巖傷中身命。故知臨終難
保吉凶。須是預先修習。可謂閑時做下急時
用。免得臨期手脚忙
廬山蓮宗寶鑑念佛往生正訣卷第八




廬山蓮宗寶鑑念佛正報卷第
  念佛正報説
因修白業果感淨方。化佛引上金臺聖賢迎
歸樂國。高超三界逈出四流。業盡塵消亡情
絶慮。質托蓮苞之内神遊寶界之中。面奉阿
彌陀佛爲本師。得見觀音勢至爲親友。清淨
海衆大會寶池。九品勝流各説本行。五香拂
體三徳嚴身。暫扇微風聆衆音之演法。繽紛
花雨覩焔網之舒光。縹緲雲霞近浮神足輕。
盈衣裓盛接妙華。晨謁慈顏得法印而還國。
暮遊金刹聽玉偈以逍遙。瑞蓮初綻爲遣殘
殃。新學化生行成不退。豈惟近忘麁苦抑亦
佛果非遙。戲翫瓊林灌沐徳水百寶之樓閣
華麗七重之行樹森嚴。景序長春地平如掌。
衣食隨念而至。天樂不鼓自鳴受用。出於自
然快樂。實非人世諸天萬億倍不可比論。諸
佛恒河沙悉皆稱讃。身具光明妙相跡踐聖
道香階。壽命難量悲願無盡。捨兩重生死既
非果趣之身。獲本際常光離去來之相。縁強
徳勝皆由念佛心生。福備壽長盡是淨因感
報。故知佛有攝生之願。生有感佛之因。如是
勝縁起於信願。以斯妙果成就正依。或禪誦
七寶池邊。或經行黄金地上。飽禪悦法喜珍
味。掛慈悲喜捨天衣。功徳資神増加悲智。雍
容辦道長養聖胎。入無生門。便登菩薩之位。
得阿跋致不退菩提之心。住法王家盡授如
來之記。聞大乘法同稱補處之尊。念念虚玄
心心靜慮。得三昧正定具六種神通。獻供十
方往來無礙。分身億刹不失定心。洒法水於
三千出衆生於火宅。自他兼利行願周圓。可
謂百千三昧盡唯心。功徳莊嚴歸自己
  功徳莊嚴
大彌陀經菩薩功徳章云。往生彼國者皆悉
容貌柔和相好具足。禪定智慧通達無礙。神
通威徳無不圓滿。深入法門具無生忍。諸佛
祕藏究竟明了。調伏諸根身心柔軟。安然寂
靜盡般泥洹。深入正慧無有餘習。依佛所行
七覺聖道。修行五眼照眞達俗。辯才總持自
在無礙。善解世間無邊方便。所言誠諦深入
義味。敷演正法度諸有情。等觀三界空無所
有。知一切法無相無爲。無取無捨遠離顛倒。
堅固不動如須彌山。智明如日廣大如海出
功徳寶。熾盛如火燒煩惱薪。忍辱如地一切
平等。清淨如水洗諸塵垢。如虚空無邊不障
一切故。如蓮花出水離一切染故。如雷震響
出法音故。如雲靉靆降法雨故。如風動樹發
菩提芽故。如牛王聲異衆牛故。如龍象威難
可測故。如良馬行乘無失故。如獅子王無怖
畏故。如尼拘律樹覆蔭大故。如優鉢羅華難
値遇故。如金剛杵破邪山故。如梵王身生梵
衆故。如金翅鳥勝毒龍故。如空中禽無住跡
故。如雪山照功徳淨故。如慈氏觀法界等故。
專樂求法心無厭足。常欲廣説志無疲倦。撃
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癡冥修六和敬。常爲
師導爲世明燈。最勝福田以安群生。功慧殊
勝莫不尊重。恭敬供養無量諸佛。常爲諸佛
所共讃嘆。究竟菩薩諸波羅蜜。遠離聲聞縁
覺之地。佛告阿難。彼諸菩薩以念佛故。成就
如是無量功徳。我但爲汝擧要言之。若廣説
者雖盡億劫不能窮盡
  淨土増修聖果
大彌陀經云。諸念佛人生淨土已。即入七寶
池中澡雪形體。蕩滌情慮各座一華上。自然
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出微妙音散諸寶華。異
香芬馥皆作佛事。聞者喜悦無量。自然心開
各往修進。有在地講經者。有在地誦經者。有
在地説經者。有在地口授經者。有在地聽經
者。有在地念經者。有在地思道者。有在地坐
禪一心者。有在地經行者。有在虚空中講經
者。有在虚空中誦經者。有在虚空中説經者。
有在虚空中口授經者。有在虚空中聽經者。
有在虚空中。念經者。有在虚空中思道者。有
在虚空中坐禪一心者。有在虚空中經行者。
其間聲聞弟子皆發大心。有未得聖果者。因
是而得聖果。有未得不退轉地者。因是而得
不退轉地。菩薩各隨其資而有所得。莫不忻
然適意而悦。遊戲三昧利樂有情。由念佛之
堅心稱彌陀之本願。往生佛子同列此班。智
慧辯才神通如意風帆勢順速證菩提。超萬
劫之輪迴。得諸天之仰重。淨業勝善大果昭
然。寄語同流無忘此事。蝡動蜎飛猶有分。大
丈夫兒當勉旃
  淨土三十益
天台智者大師淨土群疑論云。生西方者有
三十種益。一往生佛土益。二得大法樂益。三
親近諸佛益。四遊歴十方供佛益。五親聞佛
説益。六福慧資糧疾得圓滿益。七速證菩提
益。八諸天人等同集一會益。九無退轉益。十
無量行願増進益。十一鸚鵡舍利宣揚法音
益。十二風樹樂響益。十三摩尼水漩演苦空
益。十四諸樂奏妙音益。十五四十八願益。十
六眞金色身益。十七形無醜陋益。十八具足
六通益。十九常住定聚益。二十無諸不善益。
二十一壽命長遠益。二十二衣食自然益。二
十三唯受衆樂益。二十四三十二相益。二十
五實無女人益。二十六無有小乘益。二十七
離於八難益。二十八得三法忍益。二十九身
常有光益。三十得那羅延身力益。可謂處處
菩提道明明功徳林
  淨土成佛
金剛定後菩薩因圓。解脱道中如來果滿。具
四無量心得四無礙辯。十八種法不共二乘。
十力現前説法無畏。塵沙或盡萬行功成。十
號倶彰三身圓顯。具九十七種大人相。放八
萬四千大光明。悲智倶融福慧雙足。現居十
重報土能垂萬類化身。布大慈雲雨大法雨。
滂流法界潤澤群生。咸悟本心同成正覺○
選佛若無如是眼。宗風那得到如今
廬山蓮宗寶鑑念佛正報卷第九


廬山蓮宗寶鑑念佛正論卷第十
二十
五章
  念佛正論説
夫奉教念佛之士。叨法正之遺廕。作如來之
所使必以摧邪顯正。激濁揚清爲後學蓍龜。
作生靈耳目爲己任也。苟弗能而默默自守。
則尸祿備員於佛門矣。雖講授亦奚以爲。豈
不聞因筌然後得魚。體教然後修行。名教未
正行如之何哉。故不得不論也。是以仲尼爲
政正其不正。涅槃遺誡急在糾過。余嘗觀吾
佛世尊之主西竺也。象無象之象言無言之
言。以復群生之性由是頓教。漸教大乘小乘
盈溢乎龍宮海藏。無非摧邪顯正。激濁揚清
之旨。而大地生民率其化。而復其性者可勝
計乎。其間偏讃西方。謂捷徑修行之道者。蓋
以阿彌陀佛有廣大願力。攝娑婆衆生而歸
淨邦。是令反妄而證眞也。所以諸佛共讃。菩
薩同遵。晋社創修千古之高風不墜。慈照集
懺十方之正化流通。大矣哉。淨土之道。其爲
體也。以彌陀即本性。其爲宗也。以淨國即唯
心。其爲用也。以仁恕即滅惡生善。此之三者
蓋顯三世報應制其事。一心空寂窮其理。俾
達乎理者反其妄。信其事者遷乎善。以斯而
利于上下。實助於周孔之教。賛翊皇化其亦
至矣。使一人能行是道。以訓于家。家以導
於郷。郷以達於邦。以至於無窮。則天下之民
涵道泳徳。融神實相高歩無何而極佛境界。
豈止以爲善人君子而已哉。夫如是則何患
乎。忠孝不修禮讓不著歟。以此觀之。豈非能
仁之道。與仲尼之道共爲表裏以訓于民耶。
洎乎歴朝敬之。廣其教像法事之。非其人廣
其教則弊倖生。非其人則淳朴泯。而乃以佛
堂高大爲奢誇聲利。温飽爲能事。徒以多爲
貴。則壞其道者衆矣。言以怪爲美則惑其聽
者庶矣。遞相沿襲以成鄙吝。日復一日紅紫
亂朱。使夫清靜仁恕之風消蕩矣。於是蠶食
蠹耗之謗由茲而盛焉。斯乃敬之事之者之
失。非其教之咎也。今之人多不察其所由。
視其徒之不肖者。而遷怒於善人教法焉。亦
何異乎以丹朱而罪堯。因商均而過舜。服藥
失度歸咎於神農。縱火致焚反怨於燧人也
耶。愚乃不佞學佛之道有年矣。既粗領其旨
而頗有扶傾之心。非敢私於己而欲公於衆。
以救其弊也。嘗謂教門之利害有四。一曰。師
授不明。邪法増熾而喪其眞。二曰。戒法不行。
綱常紊亂而犯其禁。三曰。教理未彰。謬談非
義而惑其衆。四曰。行願不修迷入邪岐而墮
於魔。由是亂名改作聾瞽。後學非止一端可
傷乎哉。自是叨濫之徒一以傳十。十以傳百。
百以千萬。流毒於海内速若置郵。何以知其
然。正説難行邪風易染。此必然之理也。噫祖
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者難矣。吾雖
不敏而實悲焉。思欲分條析理廣被前聞。截
僞續眞開茲後學。恨無慧辯徒事管窺。由是
齋沐一心投誠三寶。詢求大教參考玄文。楷
定正宗破諸異説。總成念佛正論。剖證佛祖
格言。普告諸方咸躋覺路。庶使聖教隱而復
彰。衆生罪而還福。有客至而問之曰。修行了
自己生死。何須論他人長短。予應之曰。理不
然也。豈不聞如來出世。無一法不是利生。菩
薩修行肯纖毫而爲自己。佛子示同外道。方
便轉彼邪心。楞嚴十種魔民皆因錯解。華嚴
十類魔業。示其正歸。嗟惡慧之邪修。自甘
心於險道遇斯境界。豈可緘言念彼愚癡寧
容坐視。況世尊悲心付囑。留大願而普濟迷
津。菩薩如教修行。示同事而化令成佛。是其
本行夫復何疑。如其見迷路而不指正途。慈
悲安在。覩沈溺而不思拯接。方便何存。隨順
正法而破魔。是無上大智之業。調伏衆生而
入道。是諸佛之所攝持。誓當捨命而立眞宗。
終不爲已而忘佛囑。衆生盡而悲心益固。空
界殞而我願無窮。倘逢有識之賢。必能助弘
斯道。可謂將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爲報佛

  西方彌陀説
佛説西方極樂世界。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如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