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廬山蓮宗寶鑑 (No. 1973_ 普度編 ) in Vol. 47

[First] [Prev]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973

蓮宗寶鑑
禪淨二門分袒各幟幾同敵國矣。慈覺賾禪
師有營田開庫之喩。各隨所好皆得如心。此
亦方便和會之談耳。二物可會若本非二和
會奚爲。夫禪有如來禪祖師禪。祖師禪且置。
佛語禪那華言靜慮。所謂八禪八定也。念佛
三昧曰一心不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非靜
定耶且念佛與唱佛不同。唱者口也。念者憶
也。母憶子子憶母口乎心乎。所念之佛栴檀
耶。閻浮檀金耶。毘首羯磨所作耶。應身耶。報
身耶。法身耶。過去佛耶。現未佛耶。淨土在西
方耶。擧足下足即道場耶。觀經金口所宣。而
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故觀心即觀佛也。觀
佛即念佛也。極而言之念本無念佛亦無佛。
能念空所念亦空。如來禪即祖師禪也。故大
勢至念佛無生。觀世音反聞自性。二菩薩似
各一圓通。而同在安養左右彌陀。接引東土
明乎。即淨即禪衆聖一揆。而後來釋子分張
門戸。譬之祖宗房屋原只一間。而子孫于中
牆壁夾斷。挿籬種棘不相往來。其爲執迷顛
倒極矣。或難言三聖接引。則淨土在西方明
矣。得無與自性惟心之旨相矛盾乎。余曰。彌
陀者。衆生之彌陀也。衆生者。彌陀之衆生也。
極樂者。彌陀之惟心也。惟心者。衆生之極樂
也。故識自性惟心之旨。謂西方有彌陀。可謂
東土皆彌陀。亦可謂法報身是佛。可謂丈六
劣應身。與毘首羯磨所作是佛。亦可謂念過
去佛。可謂念現來一切佛亦可。而又何禪淨
之分別爲耶。蓮宗寶鑑一書乃廬山優曇和
尚所集。標眞正譌尋香討根。實淨土之指南
也。因屬楞嚴白法師。刻而傳之而僭爲之

  紫柏弟子錢士升書於放下菴之更雨堂

廬山東林禪寺蓮宗善法祖堂勸修淨業
普度謹自編集
蓮宗寶鑑一部。發明佛祖念佛三昧。已蒙諸
尊宿善知識題跋印證。來詣大都。禮拜罽賓
國公班的。答師父主盟佛法得奉法旨教。般
若室利長老賢耶那室利闊羅羅司丞。於至
大元年十月十一日至隆福宮今上皇帝潜龍
時分月。海怯薛第一日。親捧蓮宗寶鑑。啓奉
令旨教刊板印行者。敬此即於大都明理不
花丞相施到無量壽法王寺内。鏤板已遂畢
工所集洪因端爲祝延皇帝聖壽萬安皇太后
皇后齊年太子諸王千秋文武官僚高増祿
位。皇圖永固。佛日光輝。凡曰見聞同成佛

  皇慶壬子正月圓日優曇普度謹識
按經中説。西方世界國名極樂。其土有佛號
阿彌陀。巍巍蕩蕩超太古皇。不令不申自然
而化。瓊池金地不染一塵。樹林水鳥皆演苦
空。佛願力故攝彼群情。一念相應即登金臺。
雖下下品亦胎華蓮。雁門尊者社結勝流策
勳淨業。是以念佛之道唱行於世。迨今千年
謂之蓮宗也。去古已遠法流成弊。邪道混淆
微旨曖昧。由是優曇和尚乘宿願力。痛嗟正
宗奮眞實心探尋要旨。編次本末剖分僞眞。
定爲十門名曰寶鑑。齎赴大都。咨扣罽賓班
的。答灌頂國師證。無叢脞契合佛經。乃爲
聞奏欽遇皇上金輪皇帝。聖通佛慧道合天
心。至照無私奬稱曰善教。刊板印行載上書。
乞復教上可之。頒降聖旨遍行各省。洗佛日
重光於聖世。起祖風載振於虎溪。策精進而
勿荒。發闡提而必信悟。覺花開於心地。顯佛
性存於本源。咸知極樂之歸。悉禀無爲之化。
明教上仁宗正宗論息闢佛之議。於當時優
曇獻皇上寶鑑編復白蓮之教。於今日雖年
代相遠。蓋事實相符其名同芳而不萎。其功
並垂而不朽矣
  延祐甲寅住大仰山。大圓佛鑑禪師傳
法沙門希陵拜手
夫心性役乎塵勞煩惱。而不爲塵勞煩惱之
所汨汲。如蓮生淤泥。而不因淤泥染汚其質
故。直指之爲蓮也。心性通乎三乘諸法。而
不爲三乘諸法之所凌奪。由宗分支派而不
因支派忘失其本。故念佛之爲宗也。心性虚
空含育萬有。譬海中四珠出無盡藏。故標之
爲寶也。心性明淨照了色象。喩一鏡當臺能
辨妍醜。故名之爲鑑也。優曇和尚。浙之丹陽
蒋氏。家世事佛。積善生而敏鋭。弱冠則厭俗
縁投簪&T034312;髮。初參龍華寶山慧禪師。一見器
之。誡其歴叩諸老之門。琢磨淘汰達心淨土
見性彌陀。深惜祖道湮微。述集念佛警要。目
之曰蓮宗寶鑑。言言破惑井井有條。天童東
巖圓應日禪師。見而證之曰。善哉善哉。如是
如是。繼之京都開法於法王禪寺。道合灌頂
國師捧寶鑑而上奏。金輪興正宗而下頒玉
旨。忘躯爲法異世龜鑑。開導人天續佛慧命。
實僧中寶正本齊末。統衆歸宗不捨悲願。融
眞混俗示火中蓮。振復東林遠公祖師。已墜
之風于千古之下。所謂廬山蓮宗寶鑑者豈
徒言哉。宿師名徳公大人跋讃品題備于卷
末。後之修淨業者披閲是集。洞明佛祖旨趣。
弘揚斯道。垂之無窮。其功詎可比量也耶。延
祐改元甲寅孟夏前婺之明智。崇勝禪寺比
丘。大中徳合再拜爲之叙云
廬山蓮宗寶鑑
夫眞法界性。生佛平等而無異無同。妙覺明
心染淨混融而非一非二。然則塵塵淨土。他
方此界皆爲極樂之邦。念念彌陀蠢動含靈
盡是法身之佛。蓋爲情生智隔想變體殊心。
隨生住異滅之變遷。境有坑坎堆阜之高下。
所以淨刹穢方苦樂有異。衆生諸佛凡聖不
同。是致六趣茫茫匍匐九居之内。四生浩浩
升沈三界之中。從迷入迷由苦入苦。動經塵
劫無解脱期。故我佛開方便門。教以念佛三
昧。指有淨土爲歸向焉。所謂念佛三昧者。梵
語佛陀。此云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
名曰佛。如睡夢覺如蓮花開。爲令有情返照
回光。淨念相繼久久純熟。惑盡障除一念不
生。前後際斷悟此覺性。内無能念之心。外無
所念之境。能所兩忘生佛無二。故曰念佛。梵
語三昧。此云正定。謂思專想寂神智明妙也。
經云。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
華。東晋遠公祖師。因聽彌天法師講般若經。
豁然大悟。入於無量甚深三昧。遊止廬山與
高僧朝士結縁修行。故云諸教三昧其名甚
衆。功高易進念佛爲先。因以白蓮名其社
焉。師乃著念佛三昧叙。蓋發揚此理也。天台
智者判教。謂觀無量壽經爲大乘終實之教。
以三觀澄心者。蓋顯念佛之旨也。法照尊者
禮文殊而求指蓋指此法也。省常禪師結淨
行縁。宰相名卿歸嚮同修者。蓋此道也。長蘆
賾禪師結蓮花勝會。感普賢普慧二菩薩入
會。蓋證明此道也。慈照宗主以本願力。示現
世間發廣度心。引權就實隨機化導。蓋欲令
利根鈍根倶悟此道也。集白蓮懺開四土圖。
以信行願爲資糧。以戒定慧爲樞要。蓋立此
念佛正宗也。宋高宗御書蓮社二字。蓋崇此
法門也。欽惟大元普天一統。諸國來朝人心
樂善。廬山東林禪寺東巖圓應日禪師。欽奉
聖旨。住持道場修營梵宇。集諸賢傳乃追古
而整宗綱。架大法橋名宗遠。而開祖道一十
八載。提唱宗乘之外。常以念佛三昧開導人
天。至元壬辰秋赴慶元路育王山廣利禪寺。
請而遜席于開先。悦堂誾禪師相繼住持。元
貞元年正月述明居士燕覺道破衣和尚。欽
奉聖旨賜。白蓮宗善法堂護持教法。元貞二
年正月又欽奉聖旨。賜通慧大師白蓮宗。主
仍賜金襴袈裟於大徳五年十月。欽奉聖朝。
頒降御香金旛到寺。自晋至今僅乎千載感
斯恩耀遐方異域。若賢若愚皆從化焉。悉以
齊心念佛。仰祝皇帝聖壽萬安。天下太平法
輪常轉。熙熙然舜日堯風。即此世界爲極樂
世界也。普度濫叨釋裔無補教門。嘗見稱蓮
宗者。未諳念佛旨趣棄本逐末。著相修行淨
業正因。逮將沈沒皆是懷寶迷邦背眞向僞。
從其事者紛如牛毛。具正見者尠若麟角。致
令上慢之徒輕忽吾佛之道。悲夫去古時遙
法久成弊。正道湮微邪法増熾。人多錯解蹉
入邪途。不思淨土一門乃出輪迴之捷徑。其
直如絃其朗如日。奧旨在於經懺之間。不遇
明師啓迪。猶若群盲摸象各説異端。從冥入
冥永纒邪見可痛惜哉。矧今恭遇佛心天子
正法治世。迺君臣慶會之時政。佛法流通之
際。得不以祖師念佛三昧。開示人天用作將
來眼目。俾同悟入佛知見哉。予乃翹心淨土。
探賾先宗。編集要言目曰寶鑑。照明眞僞。凡
一十篇。其首曰念佛正因。謂入室必由戸也。
次曰正教。乃示念佛法門。漸偏頓圓使進修
者。隨根器而歸乎至道也。又其次曰正宗。蓋
示念佛三昧正心之理。俾修習者明其宗而
達其本也。又其次曰正派。蓋明佛祖曁諸宗
師得道之本末。欲令後學知有其自也。又其
次曰正信正行正願。俾信正法修正行發正
誓而求生西方也。次曰往生正訣。蓋示臨終
生淨土之路也。次曰正報。蓋明修行所得淨
土依正之功徳莊嚴也。次曰正論。蓋引諸佛
誠言。破群邪異見。欲令改不善而從善也。非
敢有助於宗風。爲益於未聞者也。欲其枉者
直之。邪者正之。疑者決之。迷者悟之。盡大地
人於一念中。同得念佛三昧。共證菩提不亦
偉歟。修淨業者無悋慈悲。試一展卷見聞隨
喜。讃輔流通其如佛祖未出世一句子。請高
著眼
時大徳九年乙巳彌陀示相日。江州廬山東
林禪寺。白蓮宗善法堂主。僧優曇普度齋沐
謹題
廬山蓮宗寶鑑綱目
  念佛寶鑑叙
念佛正因卷第一
念佛正教卷第二
念佛正宗卷第三
念佛正派卷第四
念佛正信卷第五
念佛正行卷第六
念佛正願卷第七
念佛往生正訣卷第八
念佛正報卷第九
念佛正論卷第十
目録
  第一卷一十
四章
  念佛正因説 阿彌陀佛因地 彌陀釋
迦本願因地 佛爲韋提希聖后説淨業
正因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歸依三寶
 發菩提心 受持戒法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觀
進行者
  第二卷一十
九章
  念佛正教説 佛爲父王説念佛 善財
參見徳雲比丘説念佛門 智首菩薩説
念佛 龍樹大士説念佛 念佛功徳有
七種勝 修持法門 離相念佛三昧無
住法門 天台念佛三昧三觀法門 空
觀念佛三昧無念法門 日觀念佛三昧
專想法門 參禪念佛三昧究竟法門
攝心念佛三昧調息法門 一相念佛三
昧專念法門 六時念佛功徳迴向法門
 懺罪念佛功徳繋念法門 晨昏念佛
功徳信願法門 簡徑念佛功徳十念法
 慈照宗主圓融四土
  第三卷
  念佛正宗説 定明宗體 念佛參禪求
宗旨説 淨土非鈍根權説 眞歇了禪
師淨土宗要 寂室大師示淨土實見
大智律師示念佛事理不二 文法師淨
行念佛宗要
  第四卷二十
二章
  念佛正派説 遠祖師事實 遠祖師歴
朝謚號 明教大師題遠祖師影堂記
廬山十八大賢名氏 貫休禪師題十八
賢影堂記 辨明遠祖師成道事 璧
谷曇鸞大師 天台智者大師 京師善
導和尚 金臺法照大師 睦州少康法
 省常大師 長蘆慈覺禪師 永明
壽禪師 天竺慈雲懺主 文潞公傳
潞府宗坦疏主 慈照宗主 無爲子楊
提刑 龍舒居士王虚中儀眞王侍郎
  第五卷
  念佛正信説 斷疑生信 勸發信心
慈雲式懺主往生正信偈 智者大師淨
土十疑論叙 楊提刑直指淨土決疑序
  第六卷一十
四章
  念佛正行説 修進工夫 資生助道
作福助縁 去惡取善 拔濟幽趣 放
諸生命 六度萬行齊修 維摩大士示
淨土八法 較明修行難易 天台示淨
土欣厭二行門 淨業道場 自行化他
 以事檢心
  第七卷
  念佛正願説 勸發大願 慈照宗主示
念佛人發願偈并序 求生淨土要在發
 善導和尚修行發願儀 白侍郎發
願求生淨土文 憑濟川施經發淨土願

  第八卷一十
二章
  念佛往生正訣説 父母臨終往生淨土
 臨終三疑 臨終四關 臨終決疑撮
 僧濟臨終注想西方 善導和尚臨
終往生正念文 化佛來迎 賢首菩薩
臨終讃念佛偈 情想多少論報高下
命終善惡感報優劣 臨終十事不剋念
佛勉勸預修
  第九卷
  念佛正報説 功徳莊嚴 淨土増修聖
 淨土三十益 淨土成佛
  第十卷二十
五章
  念佛正論説 西方彌陀説 眞如本性
 辨眞妄身心 辨明三寶 辨見聞
覺知 破妄説災福 辨明空見 辨一
合相 辨明雙修 辨明三車 辨明三
 辨明大小二乘 辨明不生不滅
辨明曹溪路 辨佛法隱藏 辨明超日
月光 辨明髻中珠 辨明無漏果 辨
明趙州茶 辨明教外別傳 辨關閉諸
惡趣門開示涅槃正路 辨明四生 破
妄立十號 誓願流通
  名徳題跋十一
  明州天童長老東巖和尚跋語 廬山白
蓮宗主悦堂和尚跋語 西峯及菴和尚
信公長老跋語 大慶壽寺都總統西雲
和尚跋語 饒州薦福長老月礀和尚跋
 姑蘇幻住禪庵中峯和尚跋語 荊
岑普賢接待院不會禪師跋語 天峯祐
禪師跋語 翰林承旨張疇齋題跋 廬
山無住道人竺源跋 廬山優曇普度題
廬山蓮宗寶鑑目録終



廬山蓮宗寶鑑念佛正因卷第一
十四
  念佛正因説
蓋聞。恒河沙數衆如來彌陀第一。十方微塵
諸佛刹極樂是歸。至理本秖唯心初門必由
因地。故知合抱之木發於毫芒。千里之行始
於初歩。欲超生死以淨土爲歸趣之方。將證
涅槃故念佛乃正心之要。深信極樂眞解脱
之妙門。諦想彌陀實衆生慈父。先明落處
故望果以修因。漸履玄途是從因而至果。故
知集群賢而結社有其旨焉。專念佛以勸人
興其教也。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形直無不影
端。聲和自然響順。勢至示證圓通之要。世尊
説修淨業之因。從聞思修登三摩地。憑信行
願入法界門。是以一念興而萬靈知。信心生
而諸佛現。纔稱寶號已投種於蓮胎。一發菩
提即標名於金地。有縁斯遇自悟自修。淺信
不持大愚大錯。故云一乘極唱終歸。獲至於
樂邦。萬行圓修最勝。獨稱於寶號。八十
劫之重罪廓爾煙消。十萬億刹之遐方倏如
羽化。想念專注即觀心而見佛身。心境交參
即因門而成勝果。十方淨穢卷舒同在於毫
端。一性包融浩博該羅於法界。是則諸佛與
衆生交徹。淨土與穢土冥通。彼此互修事理
無礙。若神珠之頓含衆寶。猶帝網之交映千
光。我心既然生佛同爾。是知遊神億刹實生
乎自己心中。孕質九蓮豈逃於刹那際内。二
乘賢輩回心即達於金池。五逆凡夫十念便
登於寶界。嗟乎識昏障重信寡疑多。貶淨業
爲權乘。嗤誦持爲麁行。豈非耽溺火宅自甘
永劫之沈迷。悖悷慈親深痛一生之虚喪。須
信非憑他力截業惑以無由。不遇此門脱生
死而無路。誓同諸佛敢傚前修勸勉。後賢深
崇此道。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事事而回向
彌陀。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念念而皆歸淨
土。欲取一生事辦便於這裏留心。一切時中
千車合轍。四威儀内萬善同歸。齊登極樂妙
門。速成念佛三昧。最初一歩要分明。直至西
方無異路
  阿彌陀佛因地
鼓音王經云。過去劫中有國名妙喜。王名憍
尸迦。祖父清泰國王。父月上轉輪王。母殊勝
妙顏。生三子長曰月明。次曰憍尸迦。三曰帝
衆。時有一佛出世。名曰世自在王。憍尸迦心
發道意。棄捨國位投佛出家。號曰法藏比丘。
又大彌陀經云。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佛所。
發無上意。一切世間無能及者。時佛説二百
一十億諸佛刹土應其心願。法藏稽首禮佛。
廣説四十八願云本經
具載
若不爾者誓不成佛。
是時大地震動。天雨妙華空中。同聲讃言決
定成佛
  彌陀釋迦本願因地
悲華經云。往昔劫中有轉輪王。名無諍念。大
臣寶海爲善知識。同於寶藏佛所發菩提心。
無諍念發願云。我修大乘取於淨土。終不願
於穢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界衆生
無諸苦惱。我不得如是佛刹。爾乃不成正覺。
今既果滿號阿彌陀故現淨土。寶海大臣願
於穢土成熟有情。今已果滿號釋迦牟尼。於
此濁惡世中成佛菩提
  佛爲韋提希聖后説淨業正因
觀無量壽佛經云。爾時韋提希號泣向佛白
言。世尊。惟願爲我廣説無憂惱處。我當往生。
不樂閻浮濁惡世也。爾時世尊。放眉間光。遍
照十方無量世界。諸佛國土皆於中現。時韋
提希見已。白佛言。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
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惟願
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佛告韋提希。阿彌
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繋念諦觀彼國。我今廣
爲汝説。亦令未來凡夫修淨業者得生西方
極樂國土。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
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
持三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
爲淨業正因。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
善思念之
  孝養父母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爲百行之先。孝心即
是佛心。孝行無非佛行。欲得道同諸佛。先須
孝養二親。故賾禪師云。孝之一字衆妙之門。
佛語以孝爲宗。佛經以孝爲戒。言中不昧口
出戒光。直下分明頓開心地。夫孝者有在家
之孝。有出家之孝。在家孝者。父母愛之喜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