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華嚴經旨歸 (No. 1871_ 法藏述 ) in Vol. 45

[First] [Prev] 591 592 593 594 595 596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871

華嚴經旨
 唐京兆西崇福寺沙門法藏述 
夫以。主教圓通盡虚空於塵刹。帝珠方廣攬
法界於毫端。無礙鎔融盧舍那之妙境。有崖
斯泯普賢眼之玄鑒。浩汗微言實叵尋其旨
趣。宏深法海尤罕測於宗源。今略擧大綱開
茲十義。撮其機要稱曰旨歸。庶探玄之士粗
識其致焉
  一説經義 二説經時 三説經佛
四説經衆 五説經儀 六辯經教
七顯經義 八釋經意 九明經益
十示經圓
説經處第一
夫圓滿教起必周側於塵方。既爲盡法界之
談。詎可分其處別。今從狹至寛略開十處。初
此閻浮。二周百億。三盡十方。四遍塵道。五通
異界。六該別塵。七歸華藏。八重攝刹。九猶帝
網。十餘佛同。初此閻浮者。謂此閻浮菩提樹
等七處八會。説此經法。二周百億者。謂盡此
娑婆百億閻浮覺樹王等。同時倶説。三盡十
方者。謂盡於十方虚空法界。所有一切須彌
山界。無不同時皆説此法。如光明覺品説。四
遍塵道者。謂於十方虚空界中。一一塵處皆
有彼刹。悉於其中演説此經五通異界者。謂
樹形等異類世界。有不可説佛刹微塵等。一
一流類皆遍十方虚空法界。爲與前須彌山
界等。互不相礙。各於其中轉尊法輪。六該別
塵者。謂盡虚空界一一塵道。各亦同前攝自
同類無量刹海。而於其中亦説此經。七歸華
藏者。謂此等一切雜染世界各皆同盡。唯是
蓮華藏莊嚴世界海數過刹塵。一一皆悉
周法界不相障礙。悉於其中演説斯法。八重
攝刹者。於此華藏一一塵。皆攝無邊諸佛刹
海。皆於其中説此經法。九猶帝網者。彼一一
微塵。既各攝此無盡刹海。即此刹等復有微
塵。彼諸塵内復有刹海。是即塵塵既其不盡。
刹刹亦復不窮。如因陀羅網重重具十不可
説其分量也。上來總是盧舍那佛説華嚴處。
問若如上説。即七處八會皆悉雜亂。如上忉
利天處説十住時。既遍虚空周側毛道。未知
夜摩等處亦説十住不。設爾何失。二倶有過。
若彼不説即説處不遍。若彼亦説。何故經
云。忉利説十住法。夜摩等處説十行等。答此
説十住忉利天處。既遍十方一切塵道。是故
夜摩等處皆有忉利。即於如此遍夜摩等忉
利天處説十住。是故忉利無不普遍。仍非
夜摩。夜摩等處説十行等。皆亦遍於忉利等
處。仍非忉利當知亦爾。若約十住與十行等
全位相攝。即彼此互無各遍法界。若約諸
位相資。即此彼互有同遍法界。餘一一品一
一文處。皆亦如是。准以思之。十餘佛同者。如
此一佛説華嚴處如是不同。是即十方一切
餘佛。各説華嚴處皆不同。准前知之。經云。
三世諸佛已説今説當説。又云。我不見有
諸世界彼諸如來。不説此法。又如證法菩薩
所説。當知餘佛無不同説。問餘佛説處與舍
那説處。爲相見不。設爾何失。二倶有過。謂若
相見即乖相遍。若不相見不成主伴。答互爲
主伴通有四句。謂主主不相見。伴伴亦爾。
各遍法界彼此互無故無相見。主之與伴其
必相見。伴主亦爾共遍法界。此彼互有故。
無不相見。如舍那爲主證處爲伴。無有主而
不倶伴故。舍那與證處同遍法界。設於東方
證法來處彼有。舍那還有東方而來作證。如
是一一具具遠近。皆同遍周法界。一切塵道
無障無礙。思之可見
  説經時第二
夫以。常恒之説。前後際而無涯。況念劫圓
融豈可辨其時分。今略擧短脩分齊。析爲十
重。初唯一念。二盡七日。三遍三際。四攝同
類。五收異劫。六念攝劫。七復重收。八異界
時。九彼相入。十本收末。初唯一念者。謂於一
刹那中。即遍如前無盡之處。頓説如此無邊
法海。二盡七日者。謂佛初成道。於第二七日。
普遍如前處説此經法。三遍三際者。謂盡前
後際各無邊劫。常在彼界恒説此法。初無慚
息。如不思議品説。四攝同類者。謂彼一切無
邊劫中。一一劫内各攝無量同類劫海。常説
法。五收異劫者。謂一一劫各攝無量異類
劫海。如長劫攝短劫等。恒説此經。六念攝劫
者。於一念中。即攝如上無量前後同異劫海。
如是念念盡前後際。一一念中。皆各普攝一
切諸劫。皆亦如是。如是時劫。常説此*法。七
復重收者。此一念中所攝劫内。復有諸念。
而彼諸念復攝諸劫。是即念念既其不盡。劫
劫亦復不窮。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思之可
見。八異界時者。如樹形等無量無邊。異類世
界時劫不同分齊各別。並盡彼時分常説此
經。九彼相攝者。即彼異界所有時劫。亦各別
相收。或互相攝。若念若劫無盡同前。悉於
彼時恒説此法。十本收末者。如華藏界中以
非劫爲劫。劫即非劫。念等亦爾。以時無長短
離分限故。以染時分説彼劫故。以時無別體
依法上立。法既融通。時亦隨爾。於此無量時
劫。常説華嚴初無休息。問准此所説。説華嚴
會總無了時。何容有此一部經教。答爲下劣
衆生。於無盡説中。略取此等結集流通故。有
此一部。令其見聞方便。引入無際限中。如
觀牖隙見無際虚空。當知此中道理亦爾。觀
此一部見無邊法海。又復即此一部。是無邊
劫海之説以結通。文無分齊故。一説即是一
切説故。問若此多劫常恒説者。何故如來有
涅槃耶。答説此經佛本不涅槃。法界品中開
旃檀塔。見三世佛無涅槃者。又復以此初時
既攝多劫。是故示現涅槃。亦在此中。以攝化
威儀之中涅槃。亦是説法攝生與成道説法。
無差別故。是故説法總無休時。復次舍那
佛常在華藏。恒時説法。初無涅槃如常住

  説經佛第三
問説此經佛盧舍那身。既在如前無盡時處。
其佛爲是一身。爲是多身。設爾何失。二倶有
過。謂若是一身。何故一切刹中各全現耶。若
是多身。何故經言而不分身。又云。而如來身
亦不往彼。答此盧舍那法界身雲無障礙故。
常在此處即在他處。故遠在他方恒住此故。
身不分異亦非一故。同時異處一身圓滿。皆
全現故。一切菩薩不能思故。今顯此義略辨
十重。一用周無礙。二相遍無礙。三寂用無礙。
四依起無礙。五眞應無礙。六分圓無礙。七因
果無礙。八依正無礙。九潜入無礙。十圓通無
礙。初用周無礙者。於上念劫刹塵等處。盧舍
那佛顯法界身雲。業用無邊周側如上。一一
塵刹一一念劫攝生威儀。或現八相或三乘
形。或五趣身或六塵境。身雲差別名號不同。
業用多端不可稱説。華嚴佛境界分云。盧舍
那佛於一塵中。示現十佛世界微塵數等多
威儀路。以攝衆生。如一塵一切塵亦爾。如
一佛一切佛亦爾。故知如是應機現身。無盡
無盡不可説也。又云。如此見佛坐師子座。一
切塵中亦復如是。二相遍無礙者。於上一一
差別用中。一一各攝一切業用。如在胎中。則
有出家成道等類。如是一切自在無礙。如經
微細中説。三寂用無礙者。雖現如是無邊自
在。然不作意不起念慮。常在三昧不礙起用。
不思議品云。於一念中。悉能示現一切三
世佛。教化一切衆生。而不捨離諸佛寂滅
無二三昧。是爲諸佛不可譬喩不可思議境
界。如末尼雨寶天鼓出聲。皆無功用任運成
就。四依起無礙者。如此所現雖無功用。皆依
海印三昧之力。而得顯現。經云。一切示現無
有餘。海印三昧勢力故。五眞應無礙者。則此
應現無盡身雲即無生滅。則是法身平等一
味。不礙業用無有限量。經云。法身多門現十
方。如是眞應理事混融無障無礙。是佛境界
也。六分圓無礙者。則此遍法界盧舍那身。一
一支分一一毛孔。皆亦有自舍那全身。是故
分處則是圓滿。法界品云。如來一毛孔中。出
一切佛刹微塵等化身雲。充滿一切世界不
可思議故。亦於毛孔。則現十方盡窮法界。一
切諸佛一毛孔中。盡過去際一切如來。次第
顯現不可思議。故經偈云。如來無量功徳海。
一一毛孔皆悉現。又如法界品中。普賢支節
及毛孔亦現可知。七因果無礙者。謂於身分
及毛孔處。現自舍那往昔本生行菩薩行所
受之身。及所成行事。亦現十方一切菩薩身
雲及行。經中佛眉間出勝音等塵數菩薩。八
依正無礙者。謂此身雲則作一切器世間。經
云。或作日月遊虚空。或作河池井泉等。一切
世界海。又亦潜身入彼諸刹。一一微細塵毛
等處。皆有佛身圓滿普遍。經云。佛身充滿諸
法界也。又彼所入一切刹海。總在如來一毛
孔現。經云。無量刹海處一毛。悉坐菩提蓮華
座。遍滿一切諸法界。一切毛孔自在現。普賢
亦云。一切諸佛及刹土。在我身内無障礙。我
於一切毛孔中現佛境界。諦觀察況於佛也。
又如來自在還現自身。於身内刹中教化衆
生。無障無礙非思量境界。九潜入無礙者。於
衆生世間無礙自在。謂此佛身遍入一切衆
生界中。如如來藏雖作衆生。而不失自性。
此亦同也。又亦總攝一切衆生。*悉在如來
一毛孔内。一切毛孔亦皆如是。經云。觀見如
來一毛孔。一切衆生悉入中。如是等。十圓通
無礙者。謂此佛身則理即事*則一。即多
*則依*即正。則人*即法則此即彼。*則情即
非情。即深即淺即廣即狹。即因即果。*則三
身*即十身。同一無礙自在法界。難可稱説。
如來以自在身雲。於前時處常説華嚴無休
無息
  説經衆第四
夫衆海繁廣。豈塵算能知。今統略大綱亦現
十位。一果徳衆。二常隨衆。三嚴會衆。四供養
衆。五奇特衆。六影響衆。七表法衆。八證法
衆。九所益衆。十顯法衆。初果徳衆者。謂盡法
界一切諸佛。皆在舍那海印中現。同於此會
共説華嚴。然有二類。一能加。第一會中盡
十方一切諸佛。*悉現其身加於普賢。餘會准
之。二證法衆。如發心品末。十方各有一萬
佛刹塵數諸佛。*悉號法慧。現身讃述。一切
十方皆亦如是。如性起品。十方各有八十不
可説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微塵數如來。同名
普賢。現身讃述十方亦爾。皆云。我等諸佛爲
未來菩薩故。護持此經令久住世也。第七會
末亦盡十方諸佛現身面讃證述。同前解云。
當知。現今此經住世並是佛力。二常隨衆
者。如普賢等十佛世界微塵數等大菩薩衆。
是盧舍那内眷屬故。動止常相隨。周遍一切
微塵道處。於華藏界。助成能化顯一乘法。如
舍利弗等千二百五十比丘。與釋迦佛亦常
相隨。於娑婆界助佛揚化。説三乘等法故。三
嚴會衆者。如諸神王天王等衆。有三十餘類。
一一類衆各過世界微塵數等。並是道力隨
縁殊形異現。俯同世間顯隨類生身。則是衆
生世間之身。莊嚴盧舍那佛大衆法會也。餘
宗是化爲令淨土示不空故。此中是實。以是
海印三昧現故。能問顯示大法海故。四供養
衆者。如第五會。莊嚴師子座。有百萬億菩薩
在前立侍。又百萬億梵王而圍繞之。如是彼
有五十八衆。一一各有百萬億數。或云無量
阿僧祇等。餘會准知。此等並是舍那佛所常
供養衆。五奇特衆者。如佛高臺樓觀師子之
座。諸莊嚴内。一一各出一佛世界塵數菩薩。
謂海慧等。此是如來依報所攝。以表依正無
礙故。人法無二故。又如佛眉間出勝音等佛
世界塵數菩薩。以表因果無礙故。又表從證
起教故。六影響衆者。如舍那品中。十方各十
億佛土微塵數等大菩薩來。一一各將一佛
世界塵數菩薩。以爲眷屬。一一菩薩各興一
佛世界微塵數等妙莊嚴雲。悉皆彌覆充滿
虚空。隨所來方結跏趺坐。次第坐已。一切毛
孔各出十佛世界微塵數等一切妙寶淨光明
雲。一一光中。各出十佛世界塵數菩薩一切
法界方便海。充滿一切微塵道。一一塵中有
十佛世界塵數佛刹。一一刹中三世諸佛。皆
悉顯現。念念中於一一世界。各化一佛刹塵
數衆生。又如法界品中。十方亦各塵數菩薩
悉來雲集。且如上方大菩薩衆。一切相好一
切毛孔。一切支節一切身分。一切莊嚴具一
切衣服中。出盧舍那等過去一切諸佛。未來
一切已受記佛。未受記佛。現在十方一切世
界一切諸佛及眷屬雲。皆悉顯現。過去所行
檀波羅蜜。及受者施者皆悉顯現。過去所修
尸波羅蜜。乃至一切行海。充滿法界皆悉顯
現。解云。毛孔身分。既攝法界。如是等類極位
菩薩。從他方來影響如來。非是自刹常隨之
衆與普賢等。徳位齊等。七表法衆者。如諸首
菩薩表説信法信爲行首故。諸慧菩薩表十
解法。以慧能解故。諸林表行諸幢表向。諸藏
表地。如是等類。並是寄諸菩薩表行位法。或
十刹塵數。或不可説等。餘並准之。八證法衆
者。如諸會末皆有他方同名異界大菩薩衆
倶來作證。現此所説決定究竟。或一一方各
百萬佛刹塵數等。並各如文。九所益衆者。如
諸會中天王天女等。是所益衆又如發心功
徳品中。十方虚空法界等世界中。一一各有
萬佛世界塵數衆生。是得益衆。性起品中十
方虚空法界等世界。一一各有一切佛刹微
塵等衆生。又云。彼一一世界中。復各有百千
佛刹微塵等菩薩。並是所益。第八會初亦有
所益無邊大衆。十顯法衆者。如舍利弗須菩
提等。五百聲聞在此法會如聾。託此反示一
乘法界。由彼方*現此法深廣。猶如因皂以
*現白等。此衆無有結通。以是別非普故。相
違因故。以前十類爲器爲模印佛法界。以成
無盡法門海
  説經儀第五
夫以。無限大悲周衆生界。施化萬品儀式難
量。今就通別各開十例。通而論之。或以音聲
或現妙色。或以奇香或以上味。或以妙觸或
以法境。或内六根或四威儀。或弟子人物。或
一切所作皆堪攝物。具如不思議品説。次別
*現言聲亦有十例。一如來語業圓音自説。二
如來毛孔出聲説法。三如來光明舒音演法。
舍那品中。一切如來毛孔。及光明中説偈等。
四令菩薩口業説法。如加普賢令説法等。五
令菩薩毛孔亦出音聲説法同如法界品云。
於一毛孔出一切佛妙法雷音。又如密嚴經
中。金剛藏菩薩遍身毛孔。出聲説法。六令
菩薩光明亦有音聲説法。舍那品中。諸菩薩
光明中説偈等。七令諸刹海出聲説法。彼品
云。諸寶羅網相扣磨。演佛音聲常不絶。八令
一切衆生悉爲説法。彼品云。以一切衆生言
音。入佛音聲法門教化。九以三世音聲説法。
十以一切法中皆出聲説法故。普賢行品頌
云。佛説菩薩説。刹説衆生説。三世一切説。解
云。佛及菩薩各有三説。餘四各一故爲十也。
如音聲説法有此十種。餘色香等者。皆各具
十。並可准知。是則已爲一百門説法
  辯經教第六
圓教微言必窮法界。既盡如來無盡辯力。各
遍虚空毛端刹海。復各盡窮未來際。頓説常
説時處無邊。若斯之教豈可限其部帙。今約
准經文析爲十類。一異説經。二同説經。三
普眼經。四上本經。五中本經。六下本經。七略
本經。八主伴經。九眷屬經十圓滿經。初異説
經者。如樹形等世界既異。其中衆生報類亦
別。如來於彼現身立教。隨彼所宜施設教法。
差別不同。與虚空法界等。唯如來智之所能
知。不可定其色非色等。言非言等。舍那品中。
廣明樹形河形須彌山形。乃至一切衆生形
世界海。末後結云。皆是盧舍那佛常轉法輪
處。解云。文中但云常轉法輪。不言法輪分齊
相者。以彼施設與此不同故不顯示。倶可准
知。彼處亦設如此法教。部類難量不可説
也。二同説經者。唯於此類須彌山界。遍於虚
空毛端等處。以言聲説亦無有盡。如不思議
品云。如來一化身。轉如是等不可譬喩法輪
雲。一切法界虚空界等世界。悉以毛端周遍
度量一一毛端處。於念念中。化不可説不可
説佛刹微塵等身。乃至盡未來際劫。一一化
佛身有不可説不可説佛刹微塵等頭。一一
頭有不可説不可説佛刹微塵等舌。一一舌
出不可説不可説佛刹微塵等音聲。一一音
聲説不可説不可説佛刹微塵等修多羅。一
一修多羅。説不可説不可説佛刹微塵等法。
一一法中説不可説不可説佛刹微塵等句身
味身。復不可説不可説佛刹微塵等劫。説
異句身味身。音聲充滿法界。一切衆生無不
聞者。盡一切未來際劫常轉法輪。如來音聲
無異無斷。不可窮盡。亦阿僧祇品偈云彼諸
一一如來等。出不可説梵音聲。於彼一一梵
音中。轉不可説淨法輪。於彼一一法輪中。雨
不可説修多羅。於彼一一修多羅。分別諸法
不可説。於彼一一諸法中。又説諸法不可説。
又復於彼説法中。説衆生依不可説。又於一
一毛道中。不可説劫説正法。如彼一微毛端
處。一切十方亦如是。解云。此中説處非樹
形等。言聲説教非色香等故不同。但一類
無盡非可結集。不可限其品頌多少。亦非下
位所能受持。三普眼經者。如法界品中。海
雲比丘所受持經。以須彌山聚筆四大海水
墨。書一品修多羅不可窮盡。如是等品復過
塵數。此亦但是大菩薩等。陀羅尼力之所
受持。亦非貝葉所能書記。四上本經者。此
是結集書記之上本也。故龍樹菩薩往龍宮
見。此大不思議解脱經有三本。上本有十
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四天下微塵數品
此之謂也。五中本經者。彼見中本。有四十
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一百品。此上二本
並祕在龍宮。非閻浮提人力所持故此不傳。
六下本經者。謂彼所見下本有十萬偈。現
傳天竺。梁攝論中名百千經即十萬也。大智
論中。亦名此經爲不思議解脱經有十萬偈。
西域記説。在遮倶槃國山中有此具本。七略
本經者。即此土所傳六十卷本。梵本有三萬
六千偈。是前十萬偈中要略所出。昔晋義
煕十四年。於楊州謝司空寺譯。天竺三藏
法師名佛度跋陀羅。此云覺賢。是大乘三果
人。姓釋迦氏。甘露飯王之苗胤。曾往兜率
天。就彌勒問疑。具如別傳。八主伴經者。謂
舍那佛所説華嚴。雖遍法界。然與餘佛所説
之經互爲主伴。一一主經必具無量同類眷
屬。如説性起品竟。十方一一各有八十不可
説百千億那由他佛刹微塵數菩薩。同名普
賢。各從本國來此作證。皆云我等佛所亦説
此法。與此不殊。故知一性起修多羅。十方
各有八十不可説百千億那由他佛刹微塵數
修多羅。以爲眷屬。如一處性起既爾。餘一
切處性起。各攝爾許眷屬。相與周遍法界。如
性起既爾。餘會餘品文中。各有證法之數。悉
爲眷屬。准釋可知。如此略本七處八會所攝
眷屬。當知餘本皆具眷屬。准思可見。九眷屬
經者。謂此無盡修多羅海。一*則一切。十方
塵道同時恒説。下位菩薩二乘凡夫不能聞
見。性起品云。此經不入一切衆生手。唯除菩
薩。又云。一切聲聞縁覺不聞此經。何況受
持。又云。若菩薩億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
不聞此經。雖聞不信。是等猶爲假名菩薩。解
云。以彼器劣。不能聞信此通方法。而如來方
便隨一方遇逐彼根機。説宜聞之法。如餘一
切權教三乘小乘等經。既無結通十方齊説。
故非主經。然亦與主爲勝方便故。但爲眷
屬。是故一一主經必具無量方便眷屬。如普
眼經。有世界塵數修多羅以爲眷屬。又如普
莊嚴童子所受持經。皆有塵數眷屬等經。具
如經説。問此與前主伴經何別。答略由三別。
一前經文句必與主同。此即不爾。二彼必結
通十方同説。此亦不爾三彼經亦有爲主之
義。此亦不爾。是故彼經亦主亦伴。名主伴
經。此即唯伴非主。名眷屬經。與彼不同分二
部耳。十圓滿經者。謂此上諸本。總混同一
無盡大修多羅海。隨於其中一會一品一文
一句。皆具攝一切。及一一文句遍入一切。以
是普法無分限故。圓滿教法理應爾故。如因
陀羅網無分齊故。盡佛能化無邊境故。舍那
品偈云。一切佛刹微塵中盧舍那現自在力。
弘誓願海振音聲。調伏一切衆生類。又法界
品中名圓滿因縁修多羅。此之謂也。無盡教
海應如是知
  顯經義第七
夫以。義海宏深眞源渺漫。略開二類各辨十
門。先明所標之法。浩汗無涯撮爲十對。用以
統收。一教義一對。謂無盡言教及所詮義。二
理事一對。謂縁起事相。及所依眞理。三境智
一對。謂所觀眞俗妙境。及辨能觀普賢大智。
四行位一對。謂普賢行海。及辨菩薩五位相
收。五因果一對。謂辨菩薩生了等因。及現如
來智斷等果。亦是普賢圓因舍那滿果。六依
正一對。謂蓮華藏界并樹形等。無邊異類諸
世界海。及現諸佛菩薩法界身雲無礙依持。
七體用一對。謂此經中凡擧一法。必内同眞
性外應群機。無有一法體用不具。八人法一
對。謂佛菩薩師弟等人。顯説法界諸法門海。
九逆順一對。謂文中現五熱衆鞞一王形虐。
及現施戒順理正修。十應感一對。謂衆生根
欲器感多端。聖應示現亦復無邊。舍那品云。
一切衆生所樂示現雲等。然此十對同時相
應。成一縁起無礙鎔融。隨有一處即具一
切。是此經中所具之法。次明所顯理趣者。
辯自在勢變多端。亦擧十例以現無礙。一
性相無礙。二廣狹無礙。三一多無礙。四相入
無礙。五相是無礙。六隱顯無礙。七微細無礙。
八帝網無礙。九十世無礙。十主伴無礙。於前
所説十對法中。一一皆有此十無礙。是故即
有百門千門等准思之。今且略於事法上辨
此十例。餘法准知。具如經中。一蓮華葉即具
此十義。謂此華葉則同眞性。不礙事相宛然
顯現。經云。法界不可壞蓮華世界海等。此是
理事一味無礙之門。二則此華葉。其必普周
無有邊際。而恒不壞本位分齊。此即分則無
分廣狹無礙。經云。此諸華葉普覆法界等。三
即此華葉具無邊徳。不可言一。融無二相不
可言多。此一即多多復即一。一多無二爲一
華葉。經云。知一即多多即一等。是謂第三一
多門也。四此一華葉。其必舒己遍入一切。差
別法中。復能攝取彼一切法。令入己内。是故
即舒恒攝同時無礙。經云。以一佛土滿十方。
十方入一亦無餘等。是謂第四相入門也。五
此一華葉。必廢己同他。擧體全是彼一切法。
而恒攝他同己。全彼一切即是己體。是故己
即是他。他即是己。己即是他己不立。他即是
己他不存。他己存亡同時顯現。經云。長劫即
是短劫。短劫即是長劫等。是謂第五相是門
也。六又此華葉既遍一切法。彼一切法亦皆
普遍。此能遍彼則此顯彼隱。彼能遍此則彼
顯此隱。此能攝彼亦此顯彼隱。彼能攝此亦
彼顯此隱。如是此彼各有即顯即隱。無有障
礙。經中東方見入正受。西方見三昧起等。是
謂第六隱顯門也。七此華葉中。悉能顯現微
細刹土炳然齊現。無不具足。經云。於一塵中。
微細國土莊嚴清淨曠然安住。又如第九迴
向微細處説。是謂第七微細門也。八又此華
葉一一塵中。各有無邊諸世界海。世界海中
復有微塵。此微塵内復有世界。如是重重不
可窮盡。非是心識思量境界。如帝釋殿天珠
網覆。珠既明徹互相影現。所現之影還能現
影。如是重重不可窮盡。經云。如因陀羅網世
界。十地論云。帝網差別者。唯智能知非眼所
見。是謂第八帝網門也。九此一華葉。横遍十
方竪該九世。謂過去過去世。過去現在世。過
去未來世。如過去世有此三世。現在未來當
知亦爾。總此九世攝爲一念。總別合擧名爲
十世。具如離世間品説。又以時無別體依華
以立。華既無礙時亦如之。是故經云。過去一
切劫安置未來。今未來一切劫。迴置過去世。
又云。無量無數劫能作一念頃等。是謂第九
十世門也。十又此華葉理無孤起。必攝無量
眷屬圍繞。經云。此華有世界海塵數蓮華。以
爲眷屬。此經圓教所有之法。皆互爲主伴具
徳圓滿。是故見此華葉。即是見於無盡法界。
非是託此別有所表。下文云。從無生法忍所
起華蓋等。此一華葉。既具此等十種無礙。餘
一切事皆亦如是准之。如事中既爾。如前十
對法門之中。一一皆有如是十種無礎。准此
知之
  釋經意第八
夫以。法相圓融實有所因。因縁無量略辨十
種。一爲明諸法無定相故。二唯心現故。三如
幻事故。四如夢現故。五勝通力故。六深定用
故。七解脱力故。八因無限故。九縁起相由故。
十法性融通故。於此十中。隨一即能令彼諸
法混融無礙。初無定相者。謂以小非定小故
能容大。大非定大故能入小。十住品云。金剛
圍山數無量。悉能安置一毛端。欲知至大有
小相。菩薩因此初發心。解云。此中明大非大
故有小相也。二明一切法皆唯心現無別自
體。是故大小隨心迴轉。即入無礙。又釋。謂彼
心所現毛端之處。此心於彼現大世界。大小
同處互不相礙。下文云。彼心不常住。無量難
思議。顯現一切法。各各不相知等。三明一切
法如幻故。謂如幻法小處現大皆無障礙。下
文云。或現須臾作百年。幻力自在悦世間等。
四明一切法皆如夢故。謂彼夢法長短無礙。
是故論云。處夢謂經百年。覺乃須臾故。時
雖無量攝在一刹耶等。五勝通力故者。謂自
在位中。菩薩諸佛勝神通力。小處現大無所
障礙。四種通中幻通所攝。轉變外事故。餘三
亦具。准思之可見。六深定力故者。謂彼自在
三昧力故。令於小處而現大法。無所障礙。下
文云。入微塵數諸三昧。一一三昧生塵等定。
一塵中現無量刹。而彼微塵亦不増。乃至云。
是名大仙三昧力。七解脱力故者。謂此皆是
不思議解脱力之所現故。如不思議品十種
解脱中云。於一塵中。建立三世一切佛刹等。
八因無限故者。明此皆由無限善根所起故。
謂佛地善根所起之法妙極自在。是故一則
一切無所障礙。下文云。以一佛土滿十方。十
方入一亦無餘。世界本相亦不壞。無比功徳
故能爾。解云。無比功徳故者。出所因也。九縁
起相由力故者。謂一與多互爲縁起。相由成
立故。有如此相即入等。此有二種。一約用。有
有力無力相持相依。故有相入。二約體。全體
有空能作所作全體相是。故有相即。此二復
有二義。一異體相望故。有微細隱顯。謂異體
相容具微細義。異體相是具隱顯義。二同體
内具故。得有一多廣狹。謂同體相入故。有一
多無礙。同體相即故。有廣狹無礙。又由異體
攝同故有帝網無礙義。現於時中故。得有十
世義。縁起無性故。得有性相無礙義。相關互
攝故。得有主伴無礙義。是故此一縁起門即
具前十義。思之可見。下文云。菩薩善觀縁起
法於一法中解衆多法。衆多法中解了一法。
又云。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展轉生非實
智者無所畏。解云。展轉生是互爲縁起出因
也。十法性融通力故者。謂若唯約事相。互相
礙不可則入。若唯約理性。則唯一味不可
入。今則理事融通。具斯無礙。謂不異理之事
具攝理性時。令彼不異理之多事。隨彼所依
理。皆於一中現。若一中攝理而不盡。即眞理
有分限失。若一中攝理盡。多事不隨理現。即
事在理外失。今既一事之中全攝理。多事豈
不於中現。舍那品云。於此蓮華藏世界海之
内。一一塵中見一切法界。解云。一切法界是
事法界也。又不思議品云。一切諸佛於一一
微塵中。示現一切世界微塵等佛刹種種莊
嚴。常轉法輪教化衆生。未曾斷絶。而微塵不
大世界不小。決定了知安住法界。解云。此中
文意。明此大小之事同是安住理法界。故令
彼能依事法大小相在無障礙也
  明經益第九
夫以。信向趣入此普賢法。圓通頓益廣大無
邊。略攝經文現其十種。一見聞益。二發心益。
三起行益。四攝位益。五速證益。六滅障益。
七轉利益。八造修益。九頓得益。十稱性益。
初見聞益者。謂依此普法。見聞如來及此遺
法。所種善根成金剛種。不可破壞。要必成佛。
如性起品云。若有得經卷地如來塔廟禮拜
供養。彼衆生等。具足善根滅煩惱患。得賢聖
樂。佛子乃至不信邪見衆生見聞佛者。彼諸
衆生於見聞中所種善根果報不虚。乃至究
竟涅槃。斷一切惡諸不善根。具足善根。佛子
於如來所。見聞供養恭敬。所種善根不可言
説不可爲喩何以故。如來不可思議過思議
故。二發心益者。謂信位滿稱彼佛境。發此大
心。此心即是普賢法攝。是故融通即遍。如前
無盡時處等法界。既入彼攝彼。則令諸位亦
皆成滿。故經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知一切
法眞實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又云。初發
心菩薩則是佛故。悉與三世諸如來等。廣如
發心功徳品偈頌中説。三起行益者。謂若起
一普賢行時。即遍一切行位。一功徳一切
法。一切處一切時。一切因一切果。窮盡法界
具足一切。如帝網等。是故一行徹至究竟。如
普賢品略現六十種普賢行。皆一一遍一切
速至佛果。是故經云。菩薩摩訶薩得聞此法。
以小作方便。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與
三世佛等。廣如彼文頌中説耳。四攝位益者。
謂信等五位。一一位中攝一切位。然有二門。
一全位相是門。即一切位是一位故。十信滿
處即便成佛。二諸位相資門。即一位中具一
切位。如十信中有十住乃至十地。如賢首品
説。十住等中各攝諸位。皆具二門。如海幢比
丘處及十住品等説。又云。在於一地。普攝一
切諸地功徳。餘廣狹無礙乃至帝網等皆具。
准思可知。五速證益者。依此普門一證一切
證。速入十地。如含那菩薩在兜率天。放足
下光。普照十佛世界微塵數刹。遍照彼處。地
獄衆生滅除苦痛。得十眼十耳等。命終皆生
兜率天上。聞空聲説法。悉得十地諸力莊嚴
具足三昧。皆悉成就衆生界等。善身口意普
見諸佛廣益衆生。並悉頓成。具如小相光明
品説。解云。讒從地獄出聞此普法。即得十地
者。明是此法之深益也。六滅障益者。依此普
門。亦一斷一切斷。謂如前兜率天子得十地
已。一一毛孔化作衆生界等妙香華雲。供養
盧舍那佛。散香華已。一一華中見諸如來時。
彼香雲普熏無量佛刹微塵數世界。衆生其
蒙香者。身心快樂諸罪業障皆悉除滅。於
色聲香味觸。内外各有五百煩惱八萬四千
煩惱。皆悉除滅。彼諸衆生。具足種種淨香自
在。解云。前地獄天子。非直自身頓得十地。亦
乃毛孔香熏。令爾許衆生頓滅如此無量煩
惱。並是普法之勝力也。七轉利益者。普行亦
成則能頓益無邊衆生。悉亦同得此十地法。
如前兜率天子得十地已。毛孔中出蓋雲供
養佛。經云。若有衆生見此蓋雲者。彼諸衆生。
種一恒河沙轉輪聖王所殖善根。所謂白淨
寶網轉輪王等。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轉輪
王處。於百千億那由他佛刹微塵數世界中。
教化彼轉輪王。放曼陀羅自在光明。若有衆
生遇斯光者。皆得菩薩十地。又云。彼輪王放
大光明。名周羅摩尼。若有衆生遇斯光者。得
菩薩十地。悉得無量智慧光。明得十種眼清
淨行業。乃至十種意清淨業。具足成就淨力
三昧。乃至得普見肉眼等。解云。此上三重廣
多深益同時成就。一天子得十地。二天子毛
孔蓋雲。利他令得輪王。此亦是十地菩薩。三
輪王放光更轉廣益。復令多人亦得十地。皆
刹塵數量迅速展轉。皆悉頓成。不可説不可
説。廣如彼品説。八造修益者。謂如善財依此
普法。於一生身。從初發心至普賢位。十地位
滿。乃至云一切菩薩無量劫修。善財一生皆
得。解云。以就普門一得一切得故。廣如入法
界品説。又如善財前生曾見聞普法成金剛
種。遂令今生頓成解行門。此豈不三僧祇劫。
答此中時劫不定。或一念則無量劫。無量劫
即一念。一生即無量生等。並具如前十種無
礙。准思可見九頓得益者。如六千比丘頓見
如來一眼境界。祇洹林中不可説塵數菩薩。
頓得無盡自在法海。如法界品初説。又性
起品。十方一一世界。各百千佛刹塵數菩薩。
得一切光明等至一生位等。又發心品所得
益。及舍那品初雲集菩薩毛光成益。有六重
無礙等。具如彼説。十稱性益者。謂依此普法。
一切衆生無不皆悉稱其本性。在佛果海中。
即舊來益竟更無新。如性起品云。佛子如來
身中。悉見一切衆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成
等正覺。乃至見一切衆生寂滅涅槃。亦復如
是。皆悉一性以無性故。乃至云。一切如來無
極大悲度脱衆生。解云。辨衆生舊來同佛者。
是無極大悲也
  示經圓第十
夫以。法界圓通縁無不契。謂上九門所現之
法。總合爲一大縁起法。隨有一處即有一切。
無礙圓融無盡自在。若隨義分開亦有十門。
一處圓者。謂前無盡處中。隨一塵處。即有如
上一切處。一切時。一切佛。一切衆一切儀。一
切教一切義。一切意一切益。各通帝網重重
倶在一塵。如一塵處一切盡虚空法界。一一
塵處皆亦如是。二時圓者。於一念中。則有如
前一切時劫。一切處一切佛。乃至一切益皆
通。帝網重重顯示。如一念一切重重諸劫海
中。一念攝皆亦如是。三佛圓者。於佛一毛孔
中。即有一切佛一切處一切時。乃至一切益。
如一毛孔一切遍法界。諸毛孔現皆亦如是。
四衆圓者。准前。五儀圓。六教圓。七義圓。八
意圓。九益圓。十普圓。並類准思之。以同一無
礙大縁起故。自在難量不思議故。是謂華嚴
無盡法海。窮盡法界越虚空界。唯普賢智方
窮其底
華嚴經旨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91 592 593 594 595 596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