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 (No. 1797_ 不可思議撰 ) in Vol. 39

[First] [Prev]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聲云唅也佉是大空。上加點轉聲爲欠。即是
證此大空名爲般若佛母。正是明妃之義。於
此虚空藏中含養眞因種子。即是大護義也。
復次佉字門猶如虚空畢竟清淨無所不有。
即是高峰觀所知境界。訶字是菩提幢亦是
自在力。以此二字相應故。猶如大將能破怨
敵。又訶字門是菩提心寶。與佉字門虚空藏
和合故。得成巧色摩尼。能滿一切希願。今此
眞言中闕此欠字。下文具有也。次句云囉乞
灑。即是擁護義。如人恐怖厄難。若恃怙有力
大人。或得高城深池之固。則泰然無勞。彼
諸怨敵雖以種種方便無若之何。行人亦爾。
依恃菩提心王。以般若胎藏爲城郭。猶如虚
空不可破壞。即是轉釋前義也。次句摩訶沫
麗翻爲大力。訶字菩提心具足一切如來力。
今與佉字合。故離諸繋縛無罣礙。如虚空中
風自在旋轉。故名大力。又訶字自在力與佉
字無量巧度門合。故猶如力士具足千種伎
能。是故衆人無能勝者。故名大力也。第七句
釋大力所由。故云從一切如來功徳生。言此
堅固大力本從諸佛金剛種性生。又於無量
劫以來常以此訶字眞因具修佉字萬徳。一
一皆如金剛不可破壞。今衆徳已滿諸力悉
備。復當以此法幢高峰觀三昧。大摧法界怨
敵普護衆生。次即發誠實語。所謂𤙖字也。𤙖
是恐怖彼聲。所以重言之者。一摧外障二摧
内障。復次外是煩惱障内是智障。若釋字門。
如來以何法恐怖諸障耶。謂以此訶字門也。
下有三昧畫。即是具修萬行。上有大空點。即
是已成萬徳。訶字即是法幢旗三昧。空點合
故即是高峰觀三昧。訶字具一切如來種子
者。上點是明妃之母。下畫是胎分日増加。具
如是義故。適發聲時。魔軍散壞也。次云怛囉
吒。是吒呵攝伏之義。如師子奮怒大吼時衆獸
無不攝伏。亦重言者。是對根本煩惱隨煩惱。
乃至對界内煩惱界外煩惱也。末句云阿鉢
&T072184;訶諦。是無對無比力義。結持上文。以此
因縁故。名爲大力大護明妃也。莎訶是警覺
諸佛令作證明。亦是憶念持義。如前已釋。經
云。時一切如來及佛子衆説此明已。即時普
遍佛刹六種震動者。謂大日如來發此普遍
法界聲時。一切諸佛菩薩以無二境界故。皆
悉同聲而共説之。今此所加持句威勢具足。
又以如來誠諦言故。即時十方佛刹六種震
動。以明佛之大誓眞實不虚也。六種震動義
餘經具説其相。今此宗祕密釋中六種
動。謂貪瞋癡見慢疑六根本煩惱。一切衆生
心地。常爲此重垢所持不能自起。今以此世
尊至誠之所感動。悉皆甲折開散佛種萌生。
故云六種震動也。爾時一切菩薩見此淺略
深祕二種地動因縁。無不心自開敷得未曾
有。以微妙偈稱歎大日世尊。而經云。於諸佛
前者。謂佛説此明時。十方世界諸菩薩等各
見彼佛前亦皆説之。是故同一音聲倶時領
解。即寄此文證成大護之威力也。領解偈中
諸佛甚奇特者。具存梵本。應言奇哉一切諸
佛説此大力護。即是一一世界諸菩薩皆悉
同時領解十方一切諸佛所説眞言也。以十
方諸佛共護持故。猶如金剛城重閣高不可
昇。又環以湯池深不可越。是故一切諸障不
能侵凌也。由彼護心住者。謂諸行人能以此
眞言密印守護身心而住。是故所有爲障者
諸毘那夜迦惡形羅刹等自然退散也。此住
字若依梵音亦在名。爲鎭在其心。若作深釋
者。言此淨菩提心人以此明妃實義護心而
住。是故三種重障諸惡羅刹等皆悉馳散不
能傷彼善根。下至生心憶念時。亦有如是力
勢。故末句更結成也。由纔念故。初起南麼乃
至莎訶。於其中間即云纔也。彼一切者。毘那
夜迦之類也。馳散者。馳散於十方莫知去處

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義疏卷上



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
卷下
 零妙寺僧釋不可思議撰 
  供養儀式品第三
將釋此品亦四門分別。謂初釋名。二品來意。
第三宗趣。四釋文。初釋名者。行者供養合聖
海。聖海歡喜受。初供一供種種供養滿聖海。
故言供養儀式品。所謂供養有三。一者外供
養。謂香華飮食及燃燈莊嚴道場等也。二者
行供養。謂如説奉行及禮拜持戒等也。三者
理供養。謂心住法體無外攀縁也。二者此品
來意者。前品守護能持戒者。正供養時。所以
此品來也。三宗趣者。盡心供養本尊本尊領
受。以爲宗也。來世作佛爲趣也。四釋文者亦
有二門。先摽攝頌後別説。其攝頌者三頌半。
初句云如是正業淨其身者。攝於別説中現
前觀羅字等三偈半。第二句住定觀本眞言
主者。攝別説中最初於下位乃至隨類而相
應。第三或觀諸佛勝生子等二句者。攝別説
中若觀世自在乃至依前法而轉。第四以眞
言印而召請一句者。攝別説中次以眞言印
乃至不善心衆生。第五先當示現三昧耶一
句者。攝別説中次奉三昧耶乃至諸明歡喜
故。第六稽首奉獻閼伽水一句者。攝別説中
所獻閼伽水乃至三摩莎訶。第七行者復獻
眞言座一句者。攝別説中次奉所敷座乃至
是即蓮華印。第八眞言相應除障者兼以不
動慧刀印二句者。攝別説中復次當避除乃
至悉能普護之。第九次應供養香華等四句
者。攝別説中及餘供養具乃至品末不應誹
謗生疑悔者。據別説中。初段略明能觀心所
住處及所觀本尊所住處。第二段中有五門。
初三頌及三眞言者是世界成就門。二是輪
如金剛乃至阿字置其中者是莊嚴道場門。
三次當轉阿字乃至自然髮髻冠者是成畫大
日門。四若釋迦牟尼乃至眞言者所居者是
成畫釋迦門。五若持妙吉祥乃至瞞字者是
成畫文殊門。初門最初於下位者。能成世界
之風輪也。彼風輪者訶字。所初安半月之輪
也。黒光焔流布者。則是訶字光也。於訶字眞
言門中。訶字是菩提幢亦是自在力。猶若大
將能破怨敵故。又訶字是菩提心寶。猶如摩
尼寶王能滿一切希願。次上者。能成世界水
輪也。安水輪者。嚩字所安滿月輪也。雪乳者。
滿月色也。頗胝月電光者。縛字色也。嚩字是
諸法離言説義。若是戲論言説所行處悉皆
可破可轉無有堅固。何故諸法離言説。以生
不可得故。何故生不可得。以自性清淨故。自
性清淨即金剛薩埵身。故堅固不壞。百非所
不能于也。復於水輪上者地輪也。金剛輪者
阿字所安四方輪也。本初字者阿字也。黄色
者阿字色也。毘盧遮那眞言心門毘盧遮那
説眞言心者。以如上諸眞言等隨一一中則
有根本眞言心眞言隨心眞言。如是等無量。
無邊不可知數。今總説眞言心。即此阿字是
諸法本不生義。若離阿聲則無餘字。即是諸
字之母。即一切眞言生處也。謂一切法門及
菩薩等皆從毘盧遮那自證之心。爲欲饒益
衆生。以加持力而現是事。然實即體不生同
於阿字之法體也。此字於眞言中最爲上
是故眞言行者常當如是受持也。是故一切
眞言住於阿字。猶住此故誦之即生他一切
字徳。二莊嚴道場門。如金剛者如理也。大因
陀羅者理具徳義也。普皆遍流出者阿字所
出光也。於彼中者所出光。導師諸佛子者光
所作尊也。水者能觀定也。白者本不生理也。
蓮者理離染著也。妙色者理光也。金剛莖者
無非理也。八葉者略現毘盧遮那佛徳也。具
鬚蕊者恒沙性大悲也。衆寶者理恒沙徳也。
常出無量光者上佛所放佛菩薩也。百千衆蓮
繞者化主所坐。右三頌現阿字徳也。其上以
下四頌顯道場莊嚴也。大覺師子座者。即師
子者能降伏煩惱義也。寶王者能滿衆生願
也。大宮殿者金剛法界宮。寶柱者諸波羅蜜
也。幢蓋者幢能降伏蓋能利益。珠鬘者方便
波羅蜜等也。寶衣者離過義。何以故。自離過
離他過也。香者戒也。華者慧也。雲者&MT03257;&MT05328;也。
衆寶者布施等四攝也。雜華者慈悲等四無
量也。嚴地者生成佛智住持故。繽紛者繁布
義。諧韻所愛聲者。非但有寶能出常樂我淨
聲也。諸音樂者聞者淨耳根也。賢瓶者所有
無非慧也。閼伽者能洗煩惱垢也。寶樹王開
敷以下二頌顯能化主徳。初句直顯能化主。
摩尼燈者如閻浮金色等也。三昧是定也。總
持是慧也。三昧總持即是地也。婇女者般若
智。智能養義也。佛波羅蜜者佛部眞言也。等
者等取金剛也。菩提妙嚴華者蓮華部眞言
也。菩提所覺也。妙嚴華能覺也。方便者應機
也。衆伎者能説也。妙法音者諸尊眞言也。以
我功徳力以下一頌顯自他法力徳可知。右
釋深祕道場莊嚴也。淺略釋可知。發願如上
所説。盡心供養本尊。次誦眞言作印。次釋虚
空歳轉明妃眞言門。經曰。爾時如來復説虚
空藏力虚空藏轉明妃眞言曰者。猶如虚空
不可破壞一切無能勝者。故名虚空等力。又
藏者如人有大寶藏。隨所欲者自在取之不
受貧乏。如來虚空之藏亦復如是。一切利樂
衆生事皆從中出。無量法寶自在取用而無
窮竭。故名虚空藏也。轉明者。轉是能生之義。
能生此藏能生一切佛事也。如前所發悲願。
謂如以一華供養時。運心遍一切佛及凡聖。
皆獻已即迴向一切智智。諸受我施者願以
此力令我得如上願。如是願已。以此眞言加
之無不成也。初禮敬一切如來等巧門等亦是
種種
門等
 薩嚩他一切
平聲空也通上言一
切皆空此是種子字
鄔特掲
生也虚
空藏也
薩泮
囉醯門普遍
伽伽那劍虚空
此即虚空等力之義。於一切法空中而生此
物。普益一切衆生也。誦持此者隨以一華奉
獻令遍法界。上獻一切賢聖。下施一切有情
已。於中發如上大願。以此眞言加之皆得成
就。如從藏中自取寶物無不隨心也。誦此三
遍。隨所思念彼亦成就也。凡所獻華等以三
種力迴向。而以此明加之。一切隨意成也。謂
以華獻一切佛等自在成也。由此持一切者。
此者眞言印也。一切者所願供養也。眞實者
如金剛法界宮中供養也。一切法不生等二
句現阿字義也。想念者能觀心也。置其中者
八葉蓮中臺也。三成畫大日門。次當轉阿字
者。次者本不生法。絶言相寂心行亦滅。假言
強道。大悲之法應機顯現。謂即能現阿字也。
次應兩足衆生爲兩足故。即轉阿字成兩足
尊。故言次當轉阿字成大日牟尼也。圓光者
大日圓光猶如明鏡。於明鏡中皆現萬物。何
況塵垢本不生如來圓光。千界者三千大千
世界也。増數者。大千爲一數。乃至不可説不
可説。光焔謂所致法也。流出者大日所放也。
輪者具徳義 謂降伏煩惱能生善牙故名輪
也光明者身業也。令開悟者。口業故言身語
遍一切也。閻浮金色者。從閻浮池出金。此
池近在閻浮樹側。由此得名。於金中最勝
也。跏趺坐者。凡坐法聖善之寺三藏和上邊
面受。左足先著右髀上。右足次著左髀上。名
爲蓮華坐。單足著左髀上。名爲吉祥坐也。別
此坐者非聖坐也。若欲求菩提學佛坐爲得。
正受者入定相也。諸毒者三毒相也。綃縠衣
者金羅文也。自然髮髻冠者非從人作。四成
畫釋迦門。彼中八葉蓮中臺也。想婆字者。梵
字安彼臺也。勤勇者佛異名也。袈裟者乾陀
色也。四八者佛三十二相。釋迦種子心眞言
門。婆是三有。傍有二點即是除遣三有義。瑜
伽者。行者能觀心所觀本尊也。不相離故。能
所別故。有相觀。行者身心即是佛故無想念
誦門也。入者解也。本體者所放化身即是大
日尊故。體用無別。故涅槃經曰。化身即是法
身。此其義也。流出者。若多若少皆亦如是。於
佛右蓮上者。得菩薩爲本尊者自本尊也。執
者於手中有金剛故云執金剛也。前後華臺
中者。非但前後亦乃左右亦得。何故。菩薩大
眷屬無有方所故。金剛眷屬非但左右方亦乃
十方亦得。何故。金剛内眷屬如來内徳故。問
若如是者。何故説有方。答約畫處事有限故。
是經云。十方菩薩從所來方。結跏趺坐聽聞
説法。金剛亦爾。用心可思量也。眞言者念誦
人也。所居者。於畫像地右下角也。問要須令
畫佛盡也。答不也。有力者得令盡。無力者單
畫本尊亦難。何況令盡也。五文殊種子眞言
門。中者八葉華臺也。無我字者梵瞞字。問何
故以文殊師利菩薩佛次説耶。答三藏和上
邊而受。諸佛甚深智門故。佛部中攝亦得。蓮
華部中攝亦得。是故佛次列也。瞞文殊本體
即是空。上點是空門。所謂大空也。越十八空
名爲大空。住空之位名爲大空。三段中有三
門。先列衆。次爲令心喜故乃至隨類而相應。
顯印眞言結界等。心喜者。行者因爲供養故
得福聖者心喜。非是聖者得供養故心喜。奉
獻等三句依別本法則。謂出供養眞言等也。
若無自法依不動去垢。避除者碎障也。使光
顯者。香等上用加持香眞言故。言本法自相
加。及護持我身等三句別本自有護身等法。
護身等若無別法。通用此法。故言或以降三
世。及諸相別義也。何以故。香眞言與護身眞
言別故言及也。召請等四句別本自有依法
用。若無別法用此通法。故言及此普通印等。
聖者不動眞言門。時佛又復一切爲障者息
故。火生名三昧證。説此大摧障眞言。此眞言
有大威勢。能除一切修眞言行者種種障難。
乃至佛在道樹。以此眞言故。一切魔軍無不
散壞。何況世間諸障也。又此障有二障。一者
内障。謂從自心而生。其類甚多不可詳説。二
者外障。謂從外事而生亦甚多。皆能摧滅也
戰荼極惡也所謂暴惡
之中又甚暴惡也
摩訶盧瑟拏大忿
怒也
娑頗吒
破壞
𤙖恐怖
怛囉迦堅固
唅漫無甘
。用後二
字爲種子諸句義皆成就此也。初戰荼者。戰
是死義。入阿字門即是本不生死義也。荼是
戰義。以此無生死大勢之主。與諸四魔戰也。
次麼吾我義也。入阿字門即無我也。亦是空
也。訶是喜義亦是行義也。盧有羅字是垢
障。有鄔聲是三昧也。瑟者即奢摩他謂三昧
也。拏是第五字。即大空三昧也。薩是堅義。
頗是沫義。了知世間如聚沫。故易破散也。
傍有阿字之點即行也。吒是戰義。能敵陣怖
令破壞也。是乘也。𤙖是大空行三昧。如上説。
怛是如如也。囉是無垢也。迦是作也。謂一切
法無作也。唅字訶是行義又有阿聲。是怖魔
障金剛三昧也。點即大空也。以此大空不動
之行。大令恐怖一切魔障也。鑁字摩是我義。
入阿字門即無我也。又以此大空無我三昧
而怖衆魔。以此字亦有阿聲及點也。訶嚧唅
鑁四字皆有阿聲。即是無行無垢。重重怖魔
極怖内外二障之義也。右聖者不動主眞言
了。四段中有頌眞言印。次以眞言印乃至不
善心衆生。召請方便眞言門 南麼三曼多
勃駄喃歸命一
切諸佛

薩嚩怛囉
鉢囉
底訶
一切所
害也
怛他掲多

菩提浙&MT01414;
菩提
行也
&MT01414;布囉迦滿足
。此中行者。謂由此行
能招諸佛大功徳也。如世間鉤則有處所分
劑。不能遍一切處而作鉤召。今如來鉤則不
如是。普及一切無所不加。乃至能召大菩提
果也。以要言之。悉滿一切如來功徳。普召一
切衆生。亦令得此道也。故次句云遍一切害。
害即是鉤取殘之也。遍害一切不調伏者。皆
令於菩提之行而趣妙果而得滿足也。第五三
昧耶眞言門段中有印眞言頌。諸明者本尊也。
第六段中有頌眞言。先以具嚴備者。以虚空
藏轉明印。以衆香華五穀五藥。運心中嚴備
也。現事嚴備可知。以本眞言印者。不動尊印
眞言。閼伽眞言門右句義中伽伽那是虚空
義。娑摩是等義。阿娑摩是無等義。所謂等虚
空無等也。如來法身本性淨故。無分別故無
邊際故。等同虚空。然復有無量無邊不思議
功徳。非彼虚空所能譬喩。故云無等也。復次
阿娑摩是不等義。不等者所謂二乘。今既等
同虚空。又等此無等。故云等虚空無等也。此
最初伽字爲眞言體。衆生界中來去相亦不
可得。法界中來去相亦不可得。以如來如去
不可得故名爲大空。以此大空性淨之水。用
浴無垢之身。是爲閼伽眞實言也。第七段中
有頌眞言印。證最勝菩提者。能修行者所得
果也。如來座眞言門。阿是障。傍有二點即是
除遣。此即除蓋障義也。以此爲座畢竟不起
一切障故。何故。阿字是障。阿字能除障也。第
八段中有四。初復次當避除乃至令盡無有
餘。明不動尊印眞言徳。自身所生障者。妄想
所生内外障。二智者當轉作乃至作金剛薩
埵身。成金剛薩埵身門。智者等一頌總明成
金剛薩埵身。金剛種子心門鑁字者所轉梵
字鑁字自性清淨心。成金剛種子字故。言諸
法離言説。問何以故供養法中上置點。經本
傍有二點。云二共金剛種子。答供養法自體。
經本顯法大用。是故二共無妨。離言説者鑁
字義也。具印者能成生薩埵印也。等者鑁字
也當知已下二頌能所作印也。金剛薩埵眞
言門 南麼三曼多伐折囉二合
歸命一切
金剛也
是暴
惡也
摩訶路灑赦大忿怒
義也
𤙖恐怖
戰荼
有遮聲是生
死謂離生死
。上有點是大空。言此生死同於大
空也。荼是戰敵也。猶離生死等於大空。是以
無能對之者也。句義。戰荼是暴惡也 摩訶路
瑟拏大忿怒也如上所説無
能敵者所以大忿怒也
𤙖同前具三
解脱也
。以如上之
法恐怖衆生。令離生死得三解脱也。問第二
品中説金剛薩埵印眞言。其義云何。答第三
品中成金剛自體。第二品中現此金剛轉法
輪用。問云何知。答説金剛種云。智者當轉作
金剛薩埵身。次説欠字即言。先應住此字門。
然後作金剛薩埵身。是知未作金剛薩埵身。
不合作轉法輪印眞言也。問何時作金剛身。
答入佛三昧耶前。令作五字等身也。金剛薩
埵眞言者。作印所誦眞言也。作半金剛印者。
右手無暇半作亦得。餘契經者別本經也。金
剛鎧字者。用護持印護身成金剛鎧。前已説
者。護持印也。佉字及點者。金剛所著頂上欠
字門也。右非但金剛所莊嚴身。念誦行者亦
莊嚴。欠字門眞言欠者大勤勇種子也。佛坐
道場伏諸魔故。一切天人號爲大勤勇也。即
毘盧遮那也。佉是空義。上有點是大空。以大
空淨一切空也。南麼三曼多勃駄喃
三次應
一心作乃至必定皆退散。明降伏魔眞言門。
次應等二頌總成覺金剛行者身降伏魔眞言
門。此一切佛大印。能現如來威猛大勢之力。
恐怖一切爲障難者令其降伏。亦能與一切
衆生所願。行者結此印時。爲障難者莫不四
向馳散乃至大力天魔軍衆亦退散。如來菩
提道場以此印能伏諸魔也。眞言歸命如前
摩訶沫羅嚩底大力
駄奢嚩路十力
嗢婆

摩訶昧怛&MT01414;三合大
慈也
毘庾
&MT00840;

。此意言。諸佛大力也。此大力是何等力耶。
即如來十力。以一切力中最爲大也。如來云
何得此十力。謂從大慈而得此十力。故言此
力從大慈發生也。四次用已下乃至悉能普
護之。結大界眞言門。次結大界眞言如佛所
説更有無量持明。恐更有明眞言者等。
以不結護故。破法事損持誦人。故設結界之
法 由結界故。乃至諸持明亦不能破壞。猶比
丘結界作法事。在界外比丘雖作法不能障
破也。薩嚩多囉
&MT00840;二合一切方處所也。謂
十方皆須結遍也。又隨
方皆
遍也
滿駄也徙瞞母感反上句結下句界。此
意云。一切方處所結界也
摩訶三
昧耶大三昧耶。以此大
三昧耶而結諸界
呾闍帝從生也謂從大
三昧耶生也

&MT03265;奴皆反。憶念也。謂
憶念一切佛教也
阿鉢囉
&T072184;訶帝
無有能害也。亦云無罣礙也。亦是無能壞也。
由結界故無能壞也 駄迦駄迦光威也。由光威故
成結界。駄是法界
迦是作言。法界體離諸作。
離作即是法界之義也
折羅折羅遮是滅義。謂生
死遷移也。羅是
垢障也。都句亦是行辨。是遍結十方
界也亦是來去也。重稱之即是極來也
滿駄滿駄
是結義。上是縛義下是空。猶無縛故
等於虚空。以此結界故無能壞也
奈奢上聲呼
十也
方也即是
結十方也
薩婆怛他&MT00840;一切
佛也
弩壤帝教也
是一
切佛之教。前
所令憶念也
鉢羅
嚩羅所證
達摩法也。即諸佛
所證法也
臘駄獲也證
也得也
微若曳即無能勝也。於諸
障中最爲是勝也
薄伽嚩&T072184;
即眞言主也。
歎世尊徳也
徴矩&MT01414;除也能除垢也。初勸
除亦是勸令莫作
微矩麗
前句除有相垢。後句除離相之垢。即
是除一切障也。即是莫作正是除也


&MT01414;
是宮也處所也。以
眞法除垢除相
。即是諸佛所住之宮。令同此
界也。更加微矩麗字也。但以此最後句中隷
字爲種子。囉是相。加此翳聲即是三昧。離相
三昧。具一切相而離諸相。此是界之體相也。
第二略説眞言門。南麼三曼多勃駄南歸命
如前
。此
中大界。謂從初發大菩提。心乃至成佛。於其
中間不令間斷。不復生死不退菩提。即大界
義。句義 麗離相
三昧
吠音二羅
二我相也
第一義第
一義不可得
&MT01414;

矩音

。此七皆是三昧。以此諸三
昧而爲莊嚴。更無過上。此是諸佛大界也。第
九段中有二門。初或以不動尊乃至悍總表
成辨門。二次先恭敬禮乃至摩訶沫履莎訶
廣明營辨門。有六陀羅尼可知。初中不動尊
種子心眞言門。悍訶是行。阿聲又是行。點即
大空。由住是位能降一切。爲菩提心作大護
也。二廣明營辨門中。如經説香等者。用種種
香華五寶五藥五穀。加於所獻閼伽水中。數
以密印灑之。如法所持閼伽嚴水中。用不動
尊慧刀印。清閼伽水中。所有供養中灑水
也。復頻誦眞言者。灑水時誦不動尊眞言也。
各説本眞言者。香等眞言也。及自所持明者。
念誦者本尊眞言也。稱名者香等也。塗香眞
言門。次有塗香等六種眞言。皆是入漫荼羅
條供養時所要。故於此品中説。右句義中。
微輸駄是淨義。健杜是香。納婆嚩是發生
義。所謂淨香發生。以句初微字爲體。於嚩字
上加伊字之畫。是故轉聲爲微。嚩字是金剛
義。離言説義。三昧是住義。如是定慧均等。即
是住無戲論執金剛三世無障礙智戒。如是
戒香其性本寂。無去無來而常遍滿法界。故
名淨塗香也。一切衆生雖復等共有之。然以
未發心故此香未發。我今已用此戒香遍塗
法身。故能以淨香普薫一切也。心蓮華眞
言門。右句義中。摩訶妹呾&MT01414;也。是大慈義。毘
庾蘖帝是生義。所謂大慈生也。以妹字爲眞
言體。即是莽字加三昧畫。是故轉聲呼之。莽
是心義我義亦名大空。言此心蓮華爲妄我
所纒不得増長。今自證知心實相。故從慈悲
藏中八葉鬚蕊次第開敷。故曰從大慈生也。
復次淨菩提心樹王種子從慈悲地中滋長茂
盛開萬徳華。以方便故成實。故曰從大慈生
也。當以字門廣釋之。燒香眞言門。右句義中。
達摩駄都是法界義。弩蘖帝是隨生義。亦是
遍至義亦是逝義進不住義。釋云遍至法界
也。以句初達字爲體。以衆生界本不生故。乃
至法界定相亦不可得。如是法界深廣無際
不可度量。而瑜伽行人恒殊勝進不休息。故
身語心業悉遍如是法界。下至一華供養佛
時。亦遍如是法界。即是燒香義也。燈明眞言
門。右句義中。怛他掲多是如來。唎旨是焔明。
次云。薩叵羅儜是普遍。阿嚩婆娑娜是諸暗。
伽伽猱陀哩耶是無限量等虚空。意言。如來
焔光普遍諸暗。等同虚空無有限量也。此眞
言以句初多字爲體。如於心之實相。即是毘
盧遮那大智光明。普照世間無所不遍。言諸
暗者即是無明。以無明本不生故體即是明。
是故如來光明普遍諸暗。言等虚空者。以無
明等虚空無量故。如來智光亦等虚空無量。
乃至老死如虚空無量故。如來智光亦如虚空
無量。如十二因縁者。一切諸法亦如是説如
是決定義名爲燈明眞言。以此加持燈明而供
養佛。即是諸供養中最也。飮食眞言門。右初
云阿羅羅。是不可樂聞聲不善聲義。如人高
聲喧聒。令聽聞者心不寂靜。次云迦羅羅。是
止前不善高聲。是恬寞寂泊之義。此中正以
法喜禪悦爲食義。是故寄此言之也。若就字
輪之相。阿是本初義。以有本初則有二種塵
垢。謂煩惱障智障也。由此二種塵垢故。則有
戲論諠聒之聲。今以諸法本不生故。二種塵
垢亦本不生。即是開甘露門成涅槃飯。故名
阿羅羅。復次若人勤修萬行。望得如是法味。
以有造作故二障還生。非是常命色力眞甘
露味。今以諸法無造作故。内證味不從他得。
如食乳糜更無所比。故云止前不善聲也。沬
隣捺娜弭者。凡西方亭祭之食上獻諸佛下及
神鬼通名沬梨。其句義云。我以飯奉獻也。
次云沬隣捺泥者。此意言。受我所獻食。食已
當還與我妙食。如世間人以&T059419;膳奉獻施福田
爲令今世後世飯食無乏故。今以無盡法食
加持世間之供養。奉施諸尊。還當滿我所願
常充足不死不生之味也。次云摩訶沬履者。
即是於諸食中倍加廣大豐美。以此料簡上
句云。我今所獻及與所祈皆在極無比味無
過上味。不求有量之食也。第十段中。及餘者。
有力者非但五種供養。亦有廣大供養。謂四
海水作蓮池。建立青白純蓮華。清淨香食非
心所側。清淨山水草木華香美果子比極樂
等虚空。放香雲遍滿大地。建幢蓋摩尼寶樹
滿大地。以上種種供養具故言及餘供養具。
依隨此法則者。不動尊也。是則持衆物者。運
心供養。樂欲供養佛者。即作普通供養印。所
願皆成就也。平等如法界者如理也。亦言契
當也。普入諸趣中者。入者趣入也。福徳而生
起者。問從運心生耶從佛菩薩生。亦從眞言
印生耶。答非從獨生。和合生。故名能生也。幢
幡等乃至供養成佛事。所生也。各雨者。一一
供養物成雲。一一雲轉雨諸供物。如是展轉
不可窮盡。何以故。從理所生故。理無窮盡故。
思惟者所供本尊也。以虚空藏明等者。能出
供養法也。三轉者三遍也。持虚空藏明乃至
功徳自圓滿顯功徳藏。虚空者理虚空也。藏
者能出能藏也。増加句者顯能義也。隨時
等二句道心劣慧人也。此生求悉地者。慧力
勇猛期剋佛果也。但作心者運心也。所爲既
終竟者。至顯相也。外儀軌者事相供養也。阿
梨沙者歎佛功徳也。無等無所動乃至三界
無所依。嘆佛功徳門。初一偈拔苦也。二一偈
與樂也。三一偈拔苦與樂無限際也。四一偈
無有限時也。五一偈無能蔽也。六一偈濟無
不及也。七一偈無不與者也。八一偈能令生
果也。九一偈願不休也。十一偈畢定與也。當
誦梵本者梵文也。不得梵文依唐文得意亦
同。誦持如是偈讃已以下六頌半結前願嘆
乞重制禁門。初二句結前起後。次二句乞願。
次四句歎徳。次六句重乞。次八句重歎。末
後四句勸制。問第一第二請第一第二歎有
何義耶。答前願請果。後願請果用。前歎佛我
徳。後歎虚空藏明具衆徳
  持誦法則品第四
四門同前。初釋名者。能修心中所修法則了
了記持。故言持也。所修法則口中能誦。故言
誦也。法則者能持因心也。所得果報畢竟不
差。故言法則。言所持誦法即是法故持業釋
也。二來意者。前品中供養之人持誦故此品
來也。三宗趣者。所説不差是爲宗也。得利與
他是爲趣也。四釋文有二。先標後釋。標中初
二句結前起後。聖天等者。聖者菩薩也。天者
淨也。大日所化應機天故。住相應坐者。入道
場對本尊坐即時也。入三昧者專注一境也。
住心本尊心不暫捨故。四種者左文觀本尊。
本尊心中圓明照見眞言字。次第而受持也。
靜慮者反謂定也。住心四處外無散故。軌儀
者觀彼四即軌儀也。能所合故。能令内心者
即自心也。望合理今稱本心生喜樂故。故言
生喜樂也。以眞實義者。深觀眞言悟不生故。
加持者眞言上中安觀心故。當得者初觀心
時也。成等引者合本不生故。約後釋有十門。
一若作眞言念誦時乃至是名世間具相行。
有相念誦門。二四支禪門復殊異乃至瑜伽
勝義品中説。二無相念誦門。三次應轉變明
字門乃至於前品中説。是變字成身門。四本
尊三昧相應乃至隨息而出入。是本尊三昧
隨息門。五或修意支法乃至復爲一方便。是
意支念聲眞言門。六諸有修福慧等一偈。是
修無定門。七若樂求現法乃至具支供養應
如是知。是樂求現法成就門。八復爲樂修習
乃至速得成就悉地。是大日三密速得門。九
復次若觀念乃至速得成就。是釋迦眞言成
就門。十復次本尊之所住乃至智者應當悉
知解。是祕密事業可解門。初中念誦時者。捻
珠初起念誦即時也。今者上時言今也。彼方
便者。初念誦時即言彼也。所開示者。於供
養儀式品中開示本尊也。令心淨無垢者。貪
瞋癡等不起念也。數者所説數滿也。時分者
剋限日月也。相現等者。圖像塔中出誦聲光
明也。有相者自身以外帶相觀故。二四支者。
右四種也。復殊異者。自身已外不觀本尊。凡
正觀時即作自大日。少者修時不多也。福者
外香華無力難辨也。成就者悟妙契大日本
地智故。下一句引證説也。三身祕之幖幟。本
自見自身本尊形也。彼乘位者自本尊位也。
四以心者種子字也。置心者完心也。爲種子
者。行者因心。念誦眞言從因得果。故言種子
也。菩提心者眞言也。鬱金色者眞金色也。童
眞者童子異名也。文殊師利菩薩眞言門。次
文殊入佛加持神力三昧。此加持三昧如上
毘盧遮那經初説也 醯醯是呼
召義
倶摩羅迦是童
子義。
即是呼召一一憶本願也。又倶是摧破之義。摩囉是魔眷
屬。所謂四魔。此眞言以麼字爲體。即是大空義也。證此
大空摧壞
一切魔也
目底鉢他悉體多解脱道住者謂呼
此童子住於解脱
道者。即是諸佛解
脱。所謂大涅槃也
娑麼羅娑麼羅憶念憶
念也
鉢羅底
先所
願也
。此眞言意云。醯醯童子住解脱道
者。憶念本所立願也。一切諸佛法身成佛。入
身口意祕密體。一切有心無能及者。然憶本
願故。以自在加持之力還於生死救度衆生。
此眞言意亦爾。此童子久已法身成佛故請
其。以憶本願而度衆生也。由請菩薩本願。若
有見聞觸知憶念我者。皆於三乘而得畢定。
乃至滿一切願。此菩薩久已成佛。所謂普見
如來。或云普現如來。以大悲加持力示童子
身也。普通種子心眞言門。迦字一切諸法離
作業故者。梵音迦哩耶是作業義。如諸外道
計有作者使作者等。諸部論師亦説有作有
作者有所用作法三事和合故者果報。若因
般若方便。謂有決定即墮無因。若墮無因一
切法則無因果。能生法名因。所生法名果。是
二法無故。作及作者所用作法罪福因果報
及涅槃道一切皆無。復次作作者相因待生。
若定有作法。則當定有作者。是皆不異外道
論議。如中論觀作作者品中廣説。今正觀察
作作者等。皆悉從衆縁生。即入本不生際。本
不生際者。有佛無佛法爾如是。誰造作
乎。是故若見迦字。則知一切諸法皆是造作
所成。名爲字相。若是有作法者。當知畢竟
無作名爲眞實義也。一切諸菩薩眞言門 南
麼三曼多勃駄喃歸命
如前
薩婆他一切
微沬&T072184;
也。以無慧故名之爲疑。
此字正釋名爲疑也
微枳羅儜除也。此是除棄之
義。如人除棄糞穢
名除
糞也
達摩駄&T072193;法界也。爲除一切無
慧皆令住於法界也
涅闍多生也。
涅字
即入大空三昧從此
而生即是法界生也
參參訶此三字皆
是種子也
。薩是堅義。
猶除此堅固故爲最勝也。點是三昧。知二乘
入於涅槃。此即是堅固義。乃至若有堅者。即
是生住之相。一切動不動法皆是不安。猶除
此故有重空三昧之義。訶即是行。所謂如來
行也。當得等虚空者。理虚空也。説諸法亦然
者。非但伽字一切字亦然。其首内者首骨内
腦上也。初字者金色阿字也。純白者著點阿
字也。於百明中最勝王也。心者勝中王也。眼
界者眼處也。無垢字者攬字也。所謂安眼處
故。現前者眼共心得見也。彼心處者行者完
心也。從此心起者。初阿字心起聲字。迦字以
爲首者初也。初者因也。因種子也。餘字門者。
字門別故本尊別故言或復也。皆當修是法
者。迦字以爲種子也。念以聲眞實者。理無造
作也。或所持眞言者。自本尊眞言也。環列者
廣眞言也。圓明者心圓明也。單字者種子也。
句因者三字以上即是句也。能詮法故令物
解故。因者字相依故相由故。然眞言法中一
一字具足能詮法故令物解故。隨息而出入
者自息也。五或修意支法者。意支者簡心外
事也。應理者心至理也。方迺者持誦處時也。
懈者疲也。復爲一方便者。從因至佛一依此
法故。六諸有修福慧者。劣慧少福初念誦人
也。七若樂求現法者。深慧勇猛人也。上者佛
也。中者菩薩也。下者斷煩惱聲聞也。心受持
者簡辨事也。隨力者亦得也。一落叉者十萬
也。亦言見也。若一一數中不離本尊心不散
亂言滿一落叉也。若散亂人萬萬落叉亦不
成就。要得定心得見本尊。故言見也。經第二
月具支方便迺修者。第三月一日爲初作成
就法。謂待蒙佛指魔方作也。以心意持誦者。
待見光等也。八段中經于一月者。滿一落叉
亦言一見。次説彼方便者。欲滿欲見念誦時
也。當依者左法也。大日如來種子心眞言門。
阿字者一切諸法本不生故者。阿字是一切
法教之本。凡最初開口之音皆有阿聲。若離
阿聲則無一切言説。故爲一切衆聲之母。凡
三界語言皆依於名。而名依於字。故悉曇阿
字亦爲衆字之母。當知阿字門眞實義亦復
如是。遍於一切法義之中也。所以者何。以一
切法無不從縁生。從縁生者悉皆有始有本。
今觀此能生之縁。亦復從衆因縁生。展轉從
縁誰爲其本。如是觀察時。則知本不生際。是
萬法之本。猶如聞一切語言時即是聞阿聲。
如是見一切法生。即是見本不生際若見本
不生際。即是如實知自心。如實知自心。即是
一切智智。故毘盧遮那唯以此一字爲眞言
也。而世間凡夫不觀諸法本源故。妄謂有生。
所以隨生死流不能自出。如彼無智畫師。自
運衆彩作可畏夜叉之形。成已還自觀之。心
生怖畏頓躄于地。衆生亦復如是。自運諸法
本源畫作三界。而還自沒其中。身心熾然備
受諸苦。如來有智畫師既了知已。即能自在
成立大悲漫荼羅。由是而言。所謂甚深祕藏
者。衆生自祕之耳。非佛有隱也。問此阿字是
種子。前第三品中是大勤勇種子即疏云是
大日種子。其義云何。答阿字是生菩提果。欠
字是現果涅槃。是故二倶種子亦是無妨也。
如來豪相眞言門。歸命如前。阿行。痕因。若
生。以此不生之行淨一切因也。闍爲生不可
得也。如前轉阿字等一頌總歎能成字。住本
尊瑜伽以下廣釋依能成字莊嚴行者身。前
中如前轉阿字以用阿五字等加持行者身
上。所加持五字能轉。故言成大日尊。廣釋中
住本尊瑜伽等一頌明字所安置處。於三摩
等一頌明能觀心所作用。五種眞言心門五字
爲身。豪相印置眉間。阿字爲百光成果。開無
垢眼見性淨之理坐無生宮也。阿字遍金色等
一頌明字色并所安處。此中用作金剛輪者。
字所安四角金剛輪也。與字色少淺也。加持
於下體者。眞言者腰中也。瑜伽者佛身與我
身無異。故言瑜伽也。座者依佛坐法故。水等
瑜伽可知。&MT04275;字等一頌明悲水瑜伽。霧聚者
行者自齊也。亦霧聚者字所安滿月輪也。覽
字等一頌明智火瑜伽也。中三角者明字所安
處也。與字色少淺也。唅字等一頌明自在瑜
伽也。風輪者字所安半月輪也。佉字等一頌
明大空瑜伽也。想成一切色者。非但字成一
切色。字所安四角處亦成一切色。字與處處
少淺也。百光遍照王者有點阿字也。無垢者
&MT01169;字也。心月圓明處者。有想念誦者所見本
尊心處也。若無相念誦人所觀即是自完心
處也。聲鬘者。種子字置中間。餘字周匝圍遶。
處而受持者。自本尊眞言也。第九段中
釋迦如來眞言門。次釋迦如來入于寶處三
昧。寶從彼出名爲寶處。猶如大海出種種寶。
若至彼州。則隨意所須無所不足也。佛入此
三昧已。從其面門出種種光。光中現此眞言。
乃至普遍一切佛刹。餘眞言當知皆如此説
也 薩嚩訖隷奢一切煩
惱也
泥蘇駄那摧伏也。通上句
云摧伏一切煩

薩嚩達麼一切
法也
嚩勢多補羅鉢多得自在也。
通上句云於
諸法中而得自在
也。以除諸障故
伽伽那虚空也平聲中
有阿聲
娑摩是平等義。即是等同虚空也。行等空無邊清
淨也。於一切自在無礙同於虚空也。下句與阿相
連是無等也。不等者即是二乘以
有所闕故名無等。即是施權意也
。然此眞言以初薩
字爲體。娑是漏義立是堅義。入阿字門即
無漏無堅。若有堅牢即是生滅壞破之法。若
令同於阿字。此堅本來不生。即是諸法之中
而得自在。等於虚空能爲一切寶州也。私謂
釋迦以大悲力於周體密緻猶如金剛。一闡
底等亦令破壞此見而入佛法。施其大寶之
願豈非於諸法中而得自在能破一切堅牢
也。如是者。於毘盧遮那釋迦牟尼法中念誦
者如所莊嚴身也。本經者簡別經也。亦當如
前方便者此經也。字門觀者種子也。若依此
如來行者。簡菩薩金剛等也。大悲胎藏者。如
來大悲業也。王者毘盧遮那是也。得阿闍梨
灌頂者。得傳法阿闍梨灌頂也。如律中受具
足戒。持明灌頂者。如律中未受具戒者。但自
作本尊眞言印念誦。不得廣行學也。若欲得
遍學者。至蒙佛加被至誠念誦。得加被已後。
請傳法阿闍梨得蒙遍學阿闍梨灌頂。乃能
廣行。四支禪者本尊等也。非但滅煩惱。於
修行者具足法則也。本法者入佛三昧耶等
也。十段中有五種門。初二句總。本尊之所住
者。三部等中得何尊。漫荼羅位者。隨得本尊
造壇爾。次二句釋。彼形色者本尊色也。依此
瑜伽者。本尊金色壇金色。本尊鬱金壇鬱金。
二初二句總標。次二句略釋。有三種者。從因
至果有三種義。於其中間寂災者。亦心念誦
故。悟三毒煩惱不生言寂災也。増益者。悟煩
惱不生智即是佛果。得佛果故言増益也。降
伏心者有二義。一得佛已後煩惱不起言降
伏也。二以不起故能攝萬徳。亦有攝召義也。
三純素等二句釋彼色形。凡四分者。素者圓
場也。角者方場也。赤者三角場也。深玄者八
角場也。即是蓮華場也。純色二種字通四場
也。北面等八句廣釋悉地作用。住蓮華座者。
結跏坐是。所謂先左脚著右髀上。後右脚著
左髀上也。吉祥坐者。右脚著左髀上。亦言半
跏坐是也。在賢坐者。蹲坐雙脚跟著身後分
至地是也。蹲坐者。後分不至地。以右脚跟支
左脚不至地。膝稍亞向前即是也。幖幟者印
等也。性者本尊所住自體也。自體者自位也。
形色本尊外相也。威儀者所持寶等也。隨所
應者。隨本尊供何華香也。捨處遠遊者遣去
是也。摧害者三角之場所作法也。蓮華場作
亦得。眞言之初等八句轉變眞言門。此中初
二句南麼三曼多勃駄喃唵
𤙖發莎訶。謂
念誦者三毒不著。今同不生故言寂災也。次
二句者南麼三曼多勃駄喃。唵
𤙖發。謂實
相法中有眞實。行者取用喫法食故言攝召
用。次一句南麼三曼多勃駄喃。納麼
𤙖
發。納麼。謂行者喫法食後。得法力故言増益
用。次一句南麼三曼多勃駄喃。𤙖發。謂行者
得法力後。塵沙煩惱一時頓滅。故言降伏用。
次句中通三處者。寂災増益降伏之處
  眞言事業品第五
四門同前。初釋名者。眞言如前。事者差別也。
業者造作。二來意者。前品之中依於法則持
誦。誦者必有眞言事業。故此品中來。三宗
趣者。所謂本尊還歸本處爲宗也。眞言飮食
茇天命。終歸無相菩提爲趣。四釋文者有
十門。一上弘下化修供門。二從次持所造乃
至我亦如是發願。是如佛我修迴向門。三從
次當奉獻乃至皆悉圓滿。是獻閼伽後送尊
門。四從又應如前乃至無有異也。是被甲現
修如佛門。五從次復起増乃至不應飮噉。是
自住佛身讀經門。六從次奉搏食乃至眞言所
説。是搏食奉獻本尊門。七從復誦施十力乃
至休息少時。是誦十力明本尊瑜伽飮食門。
八從復當禮拜乃至隨類悉地。是修業無間
得益門。九從常依内法而澡浴乃至是謂世
間之悉地。是淨水澡浴摧障門。十從次説無
相最殊勝乃至當得出世間成就。是無相最
勝證請門。第一段中如前事業者。不動尊眞
言印也。作金剛薩埵身者。用鑁字成身也。第
二段中證知解了者。内證境界也。如來大住
者。本不生處也。興大悲願者。自所得理欲與
一切衆生也。第三段中各當隨所安者。從本
不生來今還本不生。後復垂哀赴者。赴爲衆
生來。後請還度我不捨去也。若深密釋者。既
自作本尊。何時離佛海也。法界本性者&MT01169;
也。明者眞言也。印者手印也。三印者入佛法
界薩埵也。皆悉圓滿。於明相中入道場坐時
事了也。日中初夜亦復如是。第四段中又應
以下歎依法念誦者徳也。第五段中次復起増
上心以下於出道場以後外讀經處事業也。觀
世者菩薩名也。蓮華者蓮華部主也。眼者諸
佛眼門也。本性加持者。本尊種子印等也。觀
自在種子心眞言門。娑是諸漏。傍有二點即
是阿。除遣諸漏。無漏觀故自在也。觀音菩薩
眞言門。次觀音菩薩入于普觀去聲三昧。住是
平等無所不遍名爲普入。以此普眼而觀衆
生。故名觀自在者。入此三昧已。從其心出種
種光。光中現是諸法門眞言也 薩嚩怛他竭
即是一切如來。謂
十方三世諸佛也
嚩路吉多觀也。同彼佛所觀故
名諸如來之觀。即是
平等觀也即
是普觀也
羯嚕拏悲義
麼也體也。所謂大悲爲體
也。猶如金人以彼自
體。純是金故名爲金人。此
菩薩亦爾純以大悲爲體也
囉囉囉。囉是塵義。入
阿字門即是無塵也。所以三重者。謂除凡夫
二乘塵障。𤙖是恐怖義。以大威猛自在之力
怖彼三重塵障。令得除淨而同佛眼也。闍此
最後字。是種子也。諸字皆爲釋此字義。即生
不生是闍字義也。或以初薩字爲體。亦同得
用之。是驚覺義也。吽字中有訶字。是歡喜義。
上有大空點。是三昧。下有字亦三昧。上者
三世諸佛皆同此觀三昧中行也。故名等觀
也。第六段中搏食者。搏是節量食也。隨意食
法者。凡有飯四分。一供養本尊。二行者自分。
三同學者來可食。四爲飢貧濟。若待同學不
來者。行者自食亦得。増減者動也。悦澤者妙
面完色也。第七段中如是者十力明也。眞言
心者不動種子。休息者眠也。第八段中懺者
此云請受也。悔者解也。復當禮拜者。日中入
道場時也。乃至者日中念誦以後出道場時
也。恒依是住者。一日三時念誦不闕也。後日
分者初入道場時也。事業金剛者鑁字嚴身
也。次當運心者。初夜入道場。至中夜念誦了
時也。係意在明者。欲睡眠時。出入息中以用
種子字在其中也。何以故。睡眠自作本尊三
昧睡故。本尊息即是眞言故。若如是睡者。塵
沙三昧從睡得故。恒沙功徳從睡悟故。睡覺
不離佛海故。此人即是金剛法界宮中人也。
床上者若好水土行者地中臥亦得。若惡水土
損其行者床上亦得。然者不得太高。何以故。
本尊道場著地。不令人坐太高故。若下床得
損腰。離損故。若自作本尊三昧者不論高下
故。聖凡不別。故論高下者著相凡也。得名
號者非人間也。十方佛國佛邊也。展者策也。
第九段中常依内法者。著相凡夫不知外法
空。何況知空亦空。若能解了外相空。漸入實
相法平等無取捨故。如經所説阿字門等也。
而澡浴者。若能得悟塵勞空寂。最淨浴也。觸
食者。若能悟人法皆空。所成食等何有觸也。
若有行者起念動心即須羞。若能得羞離生
死飯故得阿字等故。若起念喫食淨念乃喫。
若得不觸食等要知食空。已上食等爲乞食
念誦者説也。住持是身有二。一爲護他故。
二除自執故。法界心者。畫著流水中安字。以
下住若坐若立。取安字處水浴也。不動等者。
不動降三世各用亦得。雙用亦得。護方等者。
辟除結界也。自性觀者自作本尊也。轉者遍
也。持者誦也。默然者有三處。一食時。二大
小便時。三洗浴時。降三世種子眞言門。訶字
是行。加阿聲是極行。以此除遣諸行。則是不
行一切行。故有除義。以此能降三世也。降三
世明王眞言門。次降三世明王眞言皆是毘
盧遮那如來住於法幢高峰加持三昧。如初
序品中説也。如來説此二明。皆是彼諸佛三
昧。爲令行人初發菩提心守護増長。令至成
佛果圓終不退失墮在非道者。即不動明王
是。爲降伏世間難調衆生故。即降三世明王
是也。故次説之。所謂三世者。世者名貪瞋癡。
降此三毒名降三世。又如由過去貪故。今受
此貪報之身。復生貪業受未來報。三毒皆爾。
名爲降三世也。復次三世者名爲三界。謂毘
盧遮那如來始從有頂迄至于下地從上向下。
於一一天處皆化作無量眷屬大天之主。
勝彼天百千萬倍。彼怖未曾有。更有何衆生
而勝我耶。乃至以法而降伏之。次第而下。
以能降伏三世界主故。名降三世明王也 訶
訶訶訶是行義是喜義。是三行者。即是三乘人行也。此
字入阿字門即此三行本來不生。由本不生故即越
此三行。是
爲佛行也
毘薩麼
此是奇哉怪哉之義也如佛常
教以慈對治於瞋。以無貪治
貪。以正見除邪見。今乃以大忿瞋而除忿瞋。以
大貪除一切貪。此則最難信難解。故言怪哉也
怛他掲
一切諸
佛也
毘舍也境界
三婆嚩生也。謂從諸佛境
而生也。佛境界者
所謂諸法實相。從此實相
而生。故號爲降三世也

路迦也二合即
是三界
微闍也此是降勝
之義也
𤙖義同
上説
呼召警覺之義。若誦
此能遍入一切衆生
心。而警覺之令除垢
障等於法身之佛也
。然此眞言以此帝
爲體。上有多聲即是如如之體。即是本來不
生。以不生故即是諸垢障亦自本來不生。稱
此理而修定慧具足。故能降伏三世也。灑淨
者。掬水中誦三遍頭上灑也 具者三昧耶等
也。聖天者本尊等也。爲淨身心利他故以下
入於念誦道場對本尊時。三等者三密也。限
量者同本尊也。句者法也。第十段中眞實縁
生者。眞實者是本不生法。妄言相寂無凡可
度。法慧常照無邊無斷。故知世間日淨明在
中無夜相也。縁生者。眞智其體。強言大悲。衆
生不知本自覺體。令悟覺體故然言縁生。離
攀縁者。既知覺體然外縁佛也。末後一偈流
通中甚深流通。此中初一句表無相法體。次
一句深法之中劣慧所不堪。次一句爲劣慧
人故現相法。次一句非但有相亦有前後差
別耳。右阿闍梨已下翻譯家語也。此中阿闍
梨者。聖者文殊師利也。又説彼於眞實縁生
句者。彼者阿字也。眞實者本來不生理也。縁
生者縁衆生也。句者法也。又可云。依於眞
實縁生句者。依於眞實者依本不生理也。縁
生者阿字也。臨機示現聲字故。内心支分離
攀縁者。内心支分者能證智也。離攀縁者沈
心本不生理也。甚深無相法者本不生理也。
著相劣慧不得悟入之理故。問唯有沈心者
更有妙用也。答若能沈理即是具也。何以故。
能行融故。問理用身心耶不耶。答若能用其
印者。是爲其身心也。問阿誰向本法呼造本
不生耶。答有三種。一祕密釋。二祕密中祕釋。
三祕祕中祕釋。一祕密釋者。毘盧遮那佛説
本不生故。二祕密中祕釋者。阿字自説本不
生故。三祕祕中祕釋者。本不生理自有理智
自覺本不生故。此供養法一卷從初至末唯
有爲一大事。所謂彼於眞實縁生句内心支
分離攀縁。又可云。甚深無相法劣慧所不堪
爲應彼等故兼存有相説。此文造人新羅國
零妙之寺釋僧不可思議。隨分穿鑿。願此文
見獨知於本不生理中證
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義疏卷下

 元祿十三年庚辰之夏以古來之點一校了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