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 (No. 1741_ 李通玄撰 ) in Vol. 36

[First] [Prev] 1037 1038 1039 1040 1041 1042 1043 1044 1045 1046 1047 1048 104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中慈悲之體。天神出天中寶藏。地神出地中
寶藏。以明慈悲之中福徳也。以利衆生之福
感也。天神是智之妙用。地神是智慈之恒寂。
用而恒寂故。名安住不動。以天動地靜以設
名也。此兩位明修行者於生死中修行。至寂
用之本源也。乃至十地果。終不離此二法故。
與後作樣。令十地及等覺位中。悲智慣習成
滿。不移此二法爲一法也。以天爲覆。地爲載。
含養之道。不出於此。智悲圓滿之法。是故取
天地之像。像智慈覆載含養之法。故天地含
養。由衆生作業之化生。大道含養。由智悲之
妙靈也。天地無私。而萬物成。大道無私。而萬
神濟。不爲而成。而成十方大功。不作而作。而
作遍周法界。是故安住地神。以足指案地。百
千億阿僧祇寶自然涌出。告善財言。今此寶
藏隨逐於汝。是汝往昔善根果報福力之所
攝受。以明其神如地靜。故地出衆寶自嚴其
神清也。如天大開寶藏。天清地靜。神自彰焉。
皆智悲合道。神不爲而福徳萬物應也。以明
修行者智合天。而天且清。悲合地柔和。而育
含生。而神常靜福徳自明矣。是故地神以足
指按地。即衆寶涌現。以智終悲滿任無功。而
神用含養遍周。是以天地之間果報福力衆寶
感應。皆不從欲想有作業生也。無爲無作智
悲。任用滿衆生界。福感自彰。經云。我憶自從
燃燈佛來。常隨菩薩恭敬守護。觀察菩薩所
有心行者。言發心之首依他也。亦以根本普
光明智爲燃燈佛。是發心之首。過須彌山微
塵劫。有劫名莊嚴。世界名月幢。佛號妙眼者。
以自發心來所有迷障爲塵劫。迷解得法清
涼爲月幢。妙慧現前爲妙眼佛。妙慧無形。體
性如空。不可破壞。含容衆法。名之爲藏。從我
唯知此不可壞智慧藏法門已下。是推徳昇
進。已上明十迴向於生死之中智悲圓滿一
終訖。像天地之靈養而不窮。無怖其報。末後
天地之神表之。向下九箇夜天。一箇瞿波女。
以表十地長養大慈大悲。破生死無明之長
夜。以夜天神表之。如下具明。已上十善知識。
以明入生死海。不出不沒。成就智悲。及一切
智智令圓滿。如海功多。若以生死海中。大智
大慈悲漸漸任智無功。破長夜暗。周滿十方。
覆蔭衆生。任其神用。普周主治世法。如下十
地位中諸夜天神等衆是也。已下皆依十迴
向中法樣。成滿至於等覺位也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卷三之下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
卷四之上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 
十地位。此已下九箇夜天神。一箇瞿波女。是
如來往古因中時爲夫妻。至今道滿。以爲十
地善知識。如下經自具有文。至位方明。此已
下十地及等覺位各十善知識。總依十迴向
中行願滿。即是其法。等妙二位。普賢行成亦
是迴向法願行滿故。至十信心中所信之果。
乃至十住心中所得根本普光明智。行之果
成滿也。前後一智故。但明生熟行不同。非謂
智別
第一歡喜地。檀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此閻
浮提摩竭提國。不言南方者。爲此國是佛生
之處。會其本體。以表其本智無方。明其圓智
也。又十地之初。都含後等妙二位。已滿來於
中道節級智悲昇進生起。此位智見願行同
欣修故。然後安立生熟次第。以起觀行均亭。
使出俗入纒。令智悲圓滿。十地及等妙二
覺果成。總由十信初十住初十行初十迴向
初十地初。皆是都含諸位。一時起其願行。成
後位故。若無初首。後何有法。而能行之。即初
心方成後位。如層臺百丈。功虧一籄之土。以
無初因之果。後果不成。如種子種果。而方有
因生。而後有果。不異初因果故。以此初地發
心。都收後位。時之與智前後都該。分毫不異。
然別開昇進生熟後。初歡喜地創始發心。事
同凡類。以檀波羅蜜爲首。第二離垢地。以戒
波羅蜜爲首。方捨離妻子。捨家出家。修其戒
體。淨其所著。治欲界煩惱。第三發光地。修上
色界無色界禪。治樂寂靜煩惱。得出三界業
現前。已上位出三界心多。第四焔慧地。修三
十七道品觀。觀身受心法。於心境上。世間諸
法轉令明淨。使其心境於三界中所有事業。
令心無著。生如來家。第五難勝地。以其禪定
治四聖諦上苦集二諦。世間煩惱。本自性清
淨。無非滅道。以明世諦即是解脱。即是第一
義諦。以治聲聞乘。及淨土菩薩。畏苦取涅槃
證。無智悲捨衆生障。第六現前地。十二縁生
觀。觀六根名色取境。名之爲識。以觀六根及
名色。本來空無體性。無有内外中邊等五見。
便爲智業。自在妙用神功。即成就無量智慧
解脱神功。以除縁覺觀十二因縁。以空爲證。
於解脱無有智慧。捨大悲障。起於無量智慧
神通。教化衆生。已上三位成就。世間中得出
世間智慧。已上六波羅蜜。得出世間及世間
中出世間解脱一終。第七遠行地。入於生死。
會融染淨。成大慈悲。不捨世間衆生界。成後
無功智。漸令圓滿。及如來妙覺位因此而成。
除於生死中不自在障。令使如來十力四無
礙辯大智大悲十力圓滿皆自在故。恒處生
死。不求別有出世故。第八不動地。無功智成。
不離第七地所成。此地終是於生死中無功
悲滿。淨智現前。如觀音正趣同會而見。自
此不知所進。要得諸佛加持力。令念本願。興
悲利物。爲淨智廣大。一念興悲。下地菩薩功
不可及。三加者。一如來現身。二摩頂。三語業
言讃。七勸者。一勸修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
不共法。二勸行精進不捨無生忍門。三勸愍
念一切衆生。四勸憶念本願。饒益一切衆生。
五勸修諸佛身相國土果報。六勸學佛無量
法門。七勸學無量衆生差別業智。皆悉通達
起悲智業。不令滯其無功智門。已前諸地貪
修解脱。和會智悲。至此位。於生死海中調和
解脱大智慈悲一終。已滿方學佛解脱大用功
能。是以三加七勸。令使昇進不滯無功智中。
第九善慧地。得無礙辯。入法師位中。四無礙
法者。一法無礙智。二義無礙智。三詞無礙智。
四樂説無礙智。第十法雲地。同佛位滿。受如
來職。坐一大蓮華王座。量等百萬億三千大
千世界。三乘至十地位。座量等一三千大千
世界。此一乘中。十地道滿。非但所坐百萬三
千大千華王之座。并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
數蓮華座。以爲眷屬。無量菩薩。各坐其餘蓮
華之上。周匝圍遶。如是等十地法。總在初地
中。一時通學。以是義故。於此夜天身中。乃含
一切衆生境界。乃至身毛孔。總含星象日月。
及衆生境界。以此善知識所居。直言閻浮提
國。不言南方。城名迦毘羅者。此云大體。以五
印度中。此國友城都。含攝諸國。故名大體。亦
名黄物城。以此地曾有黄頭仙人所居以爲名
故。又於五印度中處中。含攝諸國。像中宮戊
巳土圓遍。故云黄物城也。善財從城東門而
入者。以明初入十地中初地。東者衆生啓發
創明之智故。從城東門而入佇立。未久便見
日出者。以明從十迴向後觀照進求。此地法
門相應時名入城。會融此地之果。名佇立未
久。前位障亡。此位智現。名爲日出。又此位長
入生死長夜。説法教化衆生故名天神。乃見
夜神在虚空。處寶樓閣。以明法空隨大悲行。
起無量智慧之門。報生其果也。坐香蓮華藏
師子之座者。爲明十地等菩薩。長養大慈悲
行故。以夜天神及蓮華座以表之。香者以明
根本智。具足戒定慧解脱。及知見五分法身
香。成就長養大慈大悲行。以爲座體。以像思
之可見。此以九箇夜天神。一箇瞿波。總是女
類。以明十地昇進。以大悲爲體首。以前十住
十行十迴向。皆以本清淨智爲先導。而以成
大悲行。即比丘長者居士婆羅門優婆夷童女
表之。此十地中。即以大慈悲爲先導。即九箇
夜天神。純是女類表之。皆以大慈悲爲先首。
以天表智自在。神表智之大用遍周。言夜者。
表破一切衆生生死長夜。十迴向和會慈悲
行。處生死長夜。十地長養慈悲行。是故以香
蓮華藏以爲座體。以明坐一切衆生生死海。
而無染汚。以蓮華表之。神名婆珊婆演底。此
云主當春生。亦明。能生衆善。身眞金色目髮
紺青。以明法身智身無垢。具行慈愍柔和之
行。智慈同成已。行具所爲報身。以智無垢目
髮紺青。以慈和悦謙柔離慢。報得身眞金色。
智悲合體成其身也。形貎端正。人所喜見。總
在其中。衆寶瓔珞。以爲嚴飾。瓔珞是行。以嚴
智身。身服朱衣。朱者赤色衣。是南方之色。南
爲日。以夜天能以慧日。破衆生長夜暗故。首
戴梵冠者。梵者淨。智恒淨故。一切星宿。炳然
在體。是十方國土。身也。一一毛孔。皆現度無
量衆生。以智無限。身及毛孔所含。國土亦皆
無限。所化衆生亦皆無限。自餘廣意具在經
文。所於十方刹海。隨根對治。法門境界。及現
身濟苦無限。具如經説。不可具云。以初地都
含佛果等妙二位。一時頓現。使進求有法。不
滯一門。從我唯知此菩薩破一切衆生暗法
光明解脱門已下。推得昇進
第二離垢地。戒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閻浮
提摩竭提國菩提場内者。以法身根本智爲
戒體。還不離閻浮提。在菩提場内。有主夜神。
名普徳淨光。是婆珊婆演底之師者。以明萬
行依本智起。故名爲師。夜神名普徳淨光。以
明淨智如日。以爲戒體。無方不照。名爲普徳。
戒體無垢。名爲淨光。破生死長夜苦。名之爲
神。神者無色無形不爲而應。萬物遍周。一時
普濟。名之爲神。故名普徳淨光。善財請法。夜
神勸修十法。具在經文。夜神修四禪者。一大
悲救護一切衆生。一心不動修初禪。二息一
切意業。攝一切衆生。智力勇猛。喜心悦豫。修
第二禪。三思惟一切衆生自性清淨。永離生
死。修第三禪。四悉能息滅一切衆生諸苦熱
惱。修第四禪。成就一切衆生廣多境界。具在
經文。不可具言。此四種禪。以明隨大悲行。教
化一切衆生。隨根攝化。總是禪門。無非禪者。
但淨意業。智自分明。萬境皆禪故。從我唯得
此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歩解脱門。是推徳
昇進。爲此夜神在菩提場内。還以無相法身
本智。以爲戒體。以智起用。教化衆生。總是禪

第三發光地。以忍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去
此不遠於菩提場右邊者。不遠以明不離菩
提根本智。而行萬行大用故。以右大用故。又
右爲大慈悲體。以忍行恒卑。名之爲右。有一
夜神。名爲喜目觀察衆生者。以忍行内嚴。慈
悲法悦。目視無厭。所示知根。隨時引接故須
觀察。善財見夜神。在於如來衆會道場。坐寶
蓮華藏師子之座。入大勢力普喜幢解脱門
者。以明忍爲衆行之源故。在佛衆會中。佛衆
會者。不離本智。行衆行故。還以本智爲忍體。
以此在佛衆會。會者衆行也。以根本普光明
智。從此十地中。作十度錬眞金。喩漸漸明淨。
以此爲華瓔輪王寶冠等。不離金體。以明一
切萬行神用遍周。皆不離根本智。漸殊勝故。
如此位夜天神。以入大勢力普喜幢法門。大
用境界。利衆生。事業在身毛孔。一一毛孔。現
化身雲。無方不至。無刹不現。無衆生前不有
其身。説種種引接門。廣在經説。不可具言。但
從十地之中。皆以法界身。一一毛孔。含容刹
海。或一一毛孔。出化身雲。無方不至。但以得
法久近住世廣多。常居生死。化度群品。以爲
次第。表大慈悲深久。從初地婆珊婆演底夜
神。從初發心得法已來。云經須彌山微塵數
劫。此第三地從喜目觀察衆生。發心久近。云
過於刹塵劫。以明昇進。大慈悲久近深廣。如
第二地。不言發心久近者。以明得菩薩寂
靜禪。普遊歩解脱。無三世古今可説。以明禪
體遍周故。以明在菩提場内。會根本智故。從
我唯得此大勢力普喜幢菩薩解脱已下。是
推徳昇進
第四焔慧地。以精進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
此會之中。有一夜神。名爲普救衆生妙徳。但
言此會中。不言東西南北者。以不離佛會忍
門。而有精進之行。以於根本智中。而行精進
行。以智無不周。行無不遍故。夜神名普救衆
生妙徳。夜神放眉間光明。入善財頂。善財即
得究竟清淨輪三昧。得是三昧。悉見二神兩
處中間所有。一切地水火風。及等微細諸塵。
及摩尼衆寶。華香瓔珞。一切莊嚴具。等微細
諸塵中。各各皆見佛刹微塵數世界成壞。廣
如經説。以明四地菩薩。得生如來家。智境同
佛。又以精進行。普攝普賢行門。入微細智得
現。如因陀羅網。境界身遍周法界衆生界。無
不現前。隨時化引。以大悲行。多劫多生。常
在一切衆生海中。普皆應現。如經云。出生
普賢行願力故。増廣菩薩大悲海。故善財問
得此解脱。其已久如。夜神言。善男子。是處難
知。諸天世人二乘之所不能測也。何以故。
是普賢菩薩行境界。住大悲者境界故。廣如
經説。不可具言。略敍行門次第。知有指歸。趣
求不謬。教文廣多。不可具録。修行者各各自
尋經文勿滯。初之少得。漸漸令心境廣大。入
普徳之法門。夜神擧發心久近。云往古過佛
刹微塵數劫爾時有劫。名圓滿清淨。世界名
毘盧遮那大威徳。有須彌山微塵數如來。於
中出現。以妙徳夜神。所曾親近恭敬。聞法之
佛數。所得法門。行菩薩行之初始。當初發心。
是輪王女。見普賢菩薩福智光明。破一切衆
生長夜生死。因茲發願。願如普賢。以此初因
經今。是以作夜天。照衆生迷暗。廣如經説。以
明大慈悲深厚擧劫久遠如然。若以本智刹
那不移也。從我唯知此菩薩普現一切世間
調伏衆生解脱已下。是推徳昇進
第五難勝地。以禪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去
此不遠。有主夜神。名寂靜音海者。以明第五
禪體。遍周含法界故。言去此不遠。還不離佛
會。以根本智爲禪體。爲至此位。令其智體轉
更増明。以昇進故。云去此不遠。以不離舊智。
而有増明也。故云不遠。以禪體普含色聲香
味觸倶淨故。主夜神號寂靜音海。坐摩尼光
幢莊嚴華座者。摩尼此云離垢寶。光者明也。
以明禪體本眞。心境無垢。光明照耀。以爲座
體。幢者以明心境及一切法本無傾動。故以
爲禪門。名之爲幢。百萬蓮華座者。處生死而
無生死可染也。百萬阿僧祇主夜神前後圍遶
者。萬行圓滿也。以明坐一切法自性無作動
靜禪。普印法界一切智禪。以無作大慈悲恒
覆蔭一切衆生禪。善財問夜神發心久近。夜
神言。經二佛刹微塵數劫。又生今賢劫中供
養。從迦羅鳩孫駄佛。乃至盡未來際佛。悉皆
親近。乃至初發心時。清淨光金莊嚴世界。今
猶現在。以表禪體無古今三世。普印三世。供
養諸佛。聞法行菩薩道。一時無前後際。不離
白淨智禪。前位一佛刹塵劫。以明修行遠近。
此位二佛刹微塵。以明大悲行行漸漸深廣。
令後學者倣之。善財以頌歎夜神徳曰。不取
内外法。無動無所礙。清淨智慧眼。見佛神通
力。身爲正法藏。心是無礙智。既得智光照。復
照諸群生。心習無邊業。莊嚴諸世間。了世界
是心。現身等衆生。知世悉如夢。一切佛如影。
諸法皆如響。令衆無所著。爲三世衆生。念念
是現身。而心無所住。十方遍説法。無邊諸刹
海。佛海衆生海。悉是一塵中。此尊解脱力。從
我唯知此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脱門已
下。是推徳昇進
第六現前地。以般若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
此菩提場如來會中者。以明第六以智爲菩
提體。爲智慧現前。以智慧能治無明。以成大
智悲故。又以如來會不離智慧故。云此菩提
場衆會中。有主夜神。名守護一切城増長威
力者。以明此正智慧善能守護一切心境無
明惡賊。不令得入。以明心境體無無明惡賊。
自然消滅。大智法王自然出現。故名守護一
切城増長威力。善財見夜神。坐一切寶光明
摩尼王師子之座。摩尼王此云離垢寶。以明
第六地智慧現前。破煩惱令清淨。自在如王。
以爲座體。故名一切寶光明摩尼王師子之
座。以智慧光明。能破長夜執障。以設座名。無
數夜神所共圍遶者。衆生圓滿也。現一切衆
生色相身等。如是對現一切衆生前。隨類調
伏。廣如經説。問言發心久近。云經過於佛刹
轉微塵劫者。數法未詳。此第六位明般若波
羅蜜境界。所現化利。如經具言。不可具録。善
財頌歎夜神徳曰。已行廣大妙慧海。已度無
邊諸有海。長壽無患。智藏身威徳光明住此
衆。了達法性如虚空。普入三世皆無礙。念
念攀縁一切境。心心永斷諸分別。了達衆生
無有性。而於衆生起大悲。自餘廣如下文具
説。從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已下。是
推徳昇進
第七遠行地。以方便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
此佛會中者。以明此位以智慧解脱力。不離
根本智妙慧。出超諸境界。無所染法門。以方
便力。還歸生死。超一切普賢大願海。以是義
故。云此佛會中。有一夜神。名開敷一切樹華
者。以明此第七地有行。有開發返還生死。同
一切衆生生死六道行。而無捨離一切衆生。
成後佛果。如來大智大慈悲行。總由此位起。
隨流生死道。不出其中。而成大智悲海故。若
無此地返還生死。同行攝生。但得六波羅蜜。
出生死道。捨其後位。佛十力大悲總無。以此
夜神名開敷一切樹華。覆陰開發一切衆生
行。遍在此位故。是故六十童女寶光明爲首。
因依一切法音圓滿蓋王所。發菩提心。以明
六波羅蜜出世智慧。迴入生死。大慈悲心故。
名六十童女。王者今毘盧遮那佛是也。以明
不離根本智。修六度行。還以六波羅蜜出世
之道。迴入生死。長養慈悲。便於生死海。成一
切智悲之海。六波羅蜜各具十。故云六十。前
以出世心多。此位迴入慈悲。故名童女。發心
却還生死。身含法界。一切星象。炳然在身。廣
如經説。言發心久近。云經世界海微塵劫。此
有二義。一明大慈深廣。二表法。以明迴前六
波羅蜜出世心多障。於生死成大悲心。有爾
許塵障。今已迴之。故云六十童女。十住之中
第七位。以休捨優婆夷表之。此十地第七。以
六十童女表之。十住有染習猶存。此位雖與
一切衆生同行。心無染習。以童女迴心表之。
以明昇進漸勝。童女者今開敷樹華夜神是
也。表七地却還生死。成大智悲行。同一切凡
夫。開敷衆生。悉同塵行。方便利生。皆同安樂
故。名開敷一切樹華。從我唯知此菩薩出生
廣大喜光明解脱門已下。是推徳昇進。以明
此位菩薩恒居苦流生死。利益無限衆生。是
菩薩廣大喜。恒入法界虚空界。塵塵中無
限身一時恒濟故無休息也。是菩薩廣大喜

第八不動地。以願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此
道場中。有一夜神。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
衆生。此道場中者。以明無功智成。不離本智。
與本智體會故。名道場中。以根本智體如虚
空。性自無垢。若心會者。一切諸繋煩惱總無。
以此智善治諸惑故。號道場中。有一夜神。名
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者。以明八地無
功智成。念其本願。興悲利生。無有盡極。因行
立名也。善財見夜神在大衆中者。不離本智。
行普賢滿法界衆生界行。是在衆中。坐普賢
一切宮殿摩尼藏師子之座者。以此位修行。
會根本普光明智爲座體。以根本普光明智自
體。無性無相。性自光明。量同法界虚空界無
邊。無表裏大小等量。普能含納一切境界。總
在其中。而同其體。以爲座體。以普現法界國
土摩尼寶網。羅覆其上者。以明會根本智。一
切隨方。國刹教化一切衆生。所有教網。皆從
根本智現差別智。設無邊教網漉衆生。而成
報果故。大意明從初發心已來。會根本智。至
此位功高智淨。行博教多悲寛。益廣報無盡
也。夜神現日月星宿影像身。現隨衆生心普
令得見身。現等一切衆生形相身。現無邊廣
大色相海身。如是廣如經説。善財見已一心
頂禮。擧身投地。良久乃起。合掌瞻仰者。地是
物中之卑。以知識道眞智朗。卑己敬之。除我
慢之極也。合掌者契會也。瞻仰者智徳可尊
也善財問夜神言。發心久如。初以智境答。後
立時劫答。初智境答者。經云。一切法自性。等
入於諸法。眞實之性證無依法。捨離世間。悉
知諸法色相差別。亦能了達青黄赤白性。皆
不實無有差別。乃至我入此解脱。了知法性
無差別。而能示現無量色身。意明。智體與三
世體齊。雖大用神化遍周。無初得法之時可
説。經中亦作日在空中。無時劫喩等。亦作幻
人住世教化喩。後方立時者。經云。乃往古世
過世界海微塵數劫。初名善光。以爲劫初。爲
勝光王。太子名爲善光伏。是初心之因。擧此
爲初發之心及時劫。其太子具二十八相。以
明九地十地四重因果未及。不具三十二相。
在此身以救地獄罪。發慈悲心。至如今。作夜
天神。以表此位無功智中。念本願力。而行悲
行。此位法合諸佛。三加七勸法如前。第八地
中具文已釋。從我唯知此教化衆生善根解脱
已下。是推徳昇進。第九善慧地。以力波羅蜜
爲主。餘九爲伴。此閻浮提有園林。名嵐毘尼
林者。以明此園是如來所生園。不云國邑。都
擧一閻浮提之境界。是如來降神受生誕生攝
化之境。然後次三千大千百億閻浮提。乃至
十方一切刹海。乃至以刹海塵中微細境界。
皆有摩耶夫人坐此園林。如來受生誕化一時
同現。是故都言此閻浮提也。嵐毘尼林者。此
云樂勝光園。以如來欲降神時。十方一切諸
佛。悉放臍中光明。來照此園。及照摩耶身。
又此園林及地。常有光明。時諸天龍神八部。
常作樂音。而爲供養。又此園林。常有衆寶莊
嚴香華妙事。見者悦樂故。爲樂勝光園。亦名
無憂園。善財見妙徳神。在一切寶莊嚴閣中。
坐寶蓮華師子之座。以神所居表神智徳。重
重行門。普虚樓閣。以衆寶樹妙莊嚴。坐蓮華
座者。以表如來受生及誕生。是化衆生行故。
坐蓮華座表之。二十億那由他諸天恭敬圍
遶。爲説菩薩受生經。以明智悲行滿故。以明
此位智悲行圓。示現受生誕生。十地即受如
來職位。便坐衆寶莊嚴蓮華座。量等百萬三
千大千世界。眷屬菩薩有十三千大千世界
微塵數。各坐蓮華座。周遍十方。是故九地行
圓。十地果滿。經云。菩薩有十種受生藏。如經
廣明。如妙徳神云。經百年。世尊果從兜率天。
而來生此者。以從八地處兜率天。至九地降
神。誕生以爲百年。一地中修一波羅蜜行。一
波羅蜜中。有百波羅蜜行滿。故來生此園。以
一十百。總是大數之本。以表萬行圓滿。即受
生也。以十地之果。以八地無功之智。任運成
故。如來欲受生時。園中有十種相。具如經文。
摩耶夫人腹中。及身毛孔。普現十方國刹。及
世界海。一切塵中。一時普現菩薩受生自在。
廣如經説。如菩薩欲誕生時。摩耶夫人前。忽
然從金剛際出大蓮華。名一切寶莊嚴藏。金
剛爲莖。衆寶爲鬚。如意寶王而爲其臺。有十
佛刹微塵數葉。一切皆摩尼所成。自餘莊嚴
具如經説。此是如來初誕生第十相。以明如
來福智所感。十方一切諸佛。放臍中光明。名
菩薩受生自在燈者。以明臍中是受生之始。
臍向上長頭身。臍向下長腰脚。向上是陽。向
下是陰。如樹巣。向上生莖幹。向下生根鬚。以
臍是受生之始故。十方諸佛。放臍中光明。名
菩薩受生自在燈。畢洛叉樹。此云高顯。爲如
來在此樹下生。此樹枝幹莊嚴殊勝高顯故。
善財問得法久近云。往古過億佛刹微塵數
劫。復過是數。時有世界。名爲普賢悦樂。八十
那由他佛於中出現。第一佛於寶焔眼王夫
人號喜光。於彼示現之時。妙徳神以爲佛乳
母。從是以來念念。常見毘盧遮那佛示現。菩
薩受生海。十方世界。及一切塵中。菩薩受生
自在。亦恭敬供養承事。聽所説法。從我唯知
此菩薩於無量劫遍一切處示現受生周遍供
養自在解脱已下。推徳昇進。論主以偈讃菩
薩受生自在法行。頌曰。普光智體如虚空。無
有中邊大小量。蠢動含識皆同體。無自無他
性平等。以本願力慈悲心。方便現生名爲父。
或現蓮華中化生。或以慈悲幻生母。如是念
念滿十方。對現色身如雲布。一切刹塵普現
身。隨根影現無來去。智體本性無形色。無住
無依無有處。一念普現色身雲。各各不同非
念慮。無功大智恒自在。十方誕生無罣礙。無
像法中現妙像。引接迷流達虚妄。善達心境
非一二。亦達諸像亦無像。一塵境界智幻生。
智體如空幻皆寂。若了智境無體性。作與不
作本無迹。菩薩以是得其源。常如萬法絶攀
縁。非是心縁彼諸境。只爲無功智印然。無功
大智滿虚空。受生誕化總其中。一念遍含三
世法。時日本來無始終。以智本無大小量。以
是化徹微塵中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卷四之上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
卷四之下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 
第十法雲地。以智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此
迦毘羅城。有釋種女。名曰瞿波者。以明十地
行。不離本處。與初地同處。以表菩提體無先
後。始終不移。故云迦毘羅城有釋氏女。瞿波
者。乃是如來往古爲太子時妻。是過百佛刹
微塵劫有王。名智山。王有太子。名善光。有居
士女。名淨日。善光太子出家爲比丘。於淨徳
林中住。入城乞食。淨日女見善光比丘。因生
染愛。便解身瓔珞并珠。置其鉢中。便即發菩
提心。於二百五十劫。不復墮三惡道。常生勝
樂處。常見善光比丘。經二百五十劫。後生於
善現家。蓮華化生。見財主王。有太子。名威
徳。太子納爲妻。因此之後。常共太子供養諸
佛。乃至聞法得道。迄至如來。爲太子時。還爲
其妻。是往昔本願因縁常爲其妻。依古徳云。
如來爲太子時。有三夫人。一羅睺羅母。耶輸
陀羅。作比丘尼。二名瞿波。作善財十地善知
識。三名摩奴舍。未詳所在。夫如來神智性同
虚空。非物像能與其類。如其智體。非情想能
得其迹。但以無形質之妙靈。而十方隨根。普
應對上根之類。蓮華出現。應中下之流。母胎
誕生。只爲本願慈善力故。於十方世界。隨物
現形。豈有存妻子。而居世間也。但爲化凡引
俗。示生人間。八萬四千塵心迷皆同行。化妻
幻子。化幻衆生。示現處纒。難捨能捨。對三乘
之種。捨諸飾好。應一乘佛果之門。即具華冠
瓔珞九十七種大人之相。及十華藏世界微
塵等相。今以瞿波女。以表一乘智境。無別求
出世。全以根本智。普印世間。萬境全眞。更不
説他方別有淨土。便以瞿波女用。同眞性無
取捨法。便將表法。便明十地道滿。法喜爲妻
也。一切境界。總是法樂。是故法華會三歸一
乘。故説世間相常住。是法住法位。全將世間。
以爲解脱。無別欣厭也。又此經集會人間衆。
但有五百優婆塞。五百優婆夷。五百童子。五
百童女。一萬諸龍。但集世間俗衆。無比丘出
世衆。如來是福智大慈悲圓滿之行。世間無
厭形相也。今以瞿波女。表十地法悦。無取捨
法。是故淨名經云。法喜以爲妻。慈悲心爲女。
善財至菩薩集會普現法界普光明法堂者。至
十轉法輪智滿故。此是初會菩提場所契會
普光明智。亦是第二會普光殿。從第二會自
起信進修行。至此十地。自以智慧道滿。同諸
佛法輪之智慧。以此爲終。故號菩薩集會普
現法界普光明講堂。其中有主宮殿神。名無
憂徳。并一萬守宮殿神。來迎善財。讃歎善財
所修行善根。是入十地之因。見瞿波女。是十
地之果。一萬守宮殿神。是守護十地智悲之
行。瞿波女曾供養無數諸佛。久遠劫來承事
毘盧遮那。自身位登十地。猶言未了菩薩身
及身業。亦不知心智。諸劫所行之道。以未入
等覺位普賢行門。至十地道滿。須捨見道煩
惱。禪三昧上煩惱。涅槃清淨樂上煩惱。總捨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037 1038 1039 1040 1041 1042 1043 1044 1045 1046 1047 1048 104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