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 (No. 1741_ 李通玄撰 ) in Vol. 36

[First] [Prev] 1034 1035 1036 1037 1038 1039 1040 1041 1042 1043 1044 1045 1046 1047 1048 104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行未圓。一行中有因有果。闕此四重因果。未
具三十二相也。以明後二種行滿。即化行遍
周。三十二相亦滿。以不住大智樓閣故。在四
衢道中。以明四攝法四無量所攝行遍故。諸
相具足也。當此妙光城中。有一樓閣。名正法
藏。阿僧祇寶以爲莊嚴。光明赫奕。最勝無比。
衆生見者無有厭足。大光王處中者。樓閣是
根本普光明智。大光王是差別智。城中有無
數寶樓閣。皆是本位十波羅蜜行之所報生。
最居城中樓閣。根本智之報體。大光王於所
住樓閣。不遠坐如意摩尼寶蓮華師子座者。
以不住智淨名不遠。以四攝法攝化衆生爲
四衢道。隨意利生。名如意寶也。智恒無垢號
曰摩尼。常處世間而無染汚。是廣大蓮華座。
其城各隨衆生業力所見。淨穢不同。入大慈
爲首。隨順世間三昧者。以明不住淨智。隨俗
行慈順俗利生。心無沈掉名爲三昧。名菩薩
幢行隨順世間三昧。入此三昧時。其城内外
六種震動。樹木樓閣一切境界。傾身向王。皆
悉頂禮。是三昧力所感。廣在經文。我唯知
此大慈爲首隨順世間三昧門已下。是推徳
昇進。此位以明不住淨智。隨俗行慈悲行遍

第九善法行。力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南義
如前。有一王都。名安住者。五位之中但是第
九。皆是法王之位。以明至此位。説法自在。故
號王都。住持軌度。身心寂靜。故名安住。以明
法師志徳也。有優婆夷名不動。以明法師志
徳慈悲和悦柔軟。心不隨境。以明法師之行。
以不動優婆夷表之。不即要以婦人爲法師
也。優婆夷言。於自眷屬不生瞋恨。何況他衆
生。善財歎此女人。有三種行。頌曰。守護清
淨戒。修行廣大忍。精進不退轉。光明照世間。
善財見優婆夷。但恭敬合掌。不致禮拜者。以
此位説教。無高卑性。不行曲禮。如無行經。得
性相平等無我無人者。又文殊師利白佛言。
所見如來。不應禮敬。以此號爲無行經。此至
道者無上禮也。但有合掌觀察。合道其體平
等。智慈不施曲禮。得法之後。方隨俗禮。以是
辭去。方禮法師位。有十種行。一慈悲二柔軟
三謙敬。四色境之中心無傾動。五持戒六忍
辱七精進。八廣明世間出世間諸法對治門。
九善説四辯分明。十言音和悦生致慰問。此
爲法師之志徳也。我唯得此求一切法無厭
足三昧光明爲一切衆生説微妙法皆令歡喜
已下。是推徳昇進。此法師位其意廣大。具在
經文。今且略知經之大意次第。諸有作者。善
依經本。而更審諦。自策其志。此優婆夷云。爾
時劫中受持如來所説法門。未曾廢捨一文
一字。乃至世俗文字。亦復如是。乃至世間技
術之法。一一法中。亦復如是。以看古樣。自勵
已躬
第十眞實行。以智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南
義如前。有一大城。名無量都薩羅者。此云有
無量大喜樂事。爲此善知識行。以四攝法正
邪。同事愛語方便。衆生見者。無不蒙益故。城
名有喜樂事。有出家外道。名爲遍行。不著三
界。名曰出家。一切衆生皆同其行。名爲遍行。
三千大千世界中。九十六種外道。皆悉與其
同行。故名遍行。在山頂上平地經行。以明智
波羅蜜。智高出世俗。名爲山頂。大悲平等。普
攝衆生。名爲平地。善知識以無依智。於此閻
浮地城邑聚落一切衆生中男女大小。常現
其身。同其色類。而爲説法。諸衆生等。皆悉不
能知我從何所來。唯令聞者如實修行。十方
一切世界人天六道常皆如是。故號遍行。從
我唯知此至一切處菩薩行已下。是推徳昇
進。已上十善知識。成就世間諸藝治化之行。
兼修出世之心多。若恒以生死苦海常處其
中。不出不沒。以成大智大慈悲。及一切智海
後位方明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卷三之上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
卷三之下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 
  十迴向
第一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生相迴向善知識。
以檀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南義如前。有一
國土。名爲廣大者。以此迴前十住十行。自修
解脱心多。令同於生死。調和生死涅槃。五位
菩薩地位昇進。教化一切衆生相。智慧之香。
令成就普賢廣大願海。由此爲首。故國名廣
大。有鬻香長者。以明能和鬻諸香。以表能調
治生死。便成大智大慈悲五分法身戒定慧
解脱解脱知見香。普燻一切衆生。皆令發意。
故名鬻香。鬻香融易出世間解脱。入於生死。
成大智大悲。以爲一體無二也。解脱不壞。能
與生死一體。猶如淨水處泥不濁。猶如水精
寶入濁水中。能清濁水。其水現在而不濁性。
猶如臭草處栴檀林。猶如濁水生妙蓮華。又
如阿澤迦藥一兩。能變千兩銅鐵。以成眞金。
純作金體。無有銅鐵性。若人一念與根本普光
明智相應時。能和無始無明惡業。變爲如來
大智大慈悲海故。猶如和合諸香。以爲一丸。
互爲資熏。以成妙味。然諸香體各不相知。純
雜自在。一一諸香。不合不離。是故菩薩以清
淨智。同於生死。以爲一體。一切衆生八萬四
千不可説諸塵勞門。皆與同成智悲之海。生
死無垢智無清淨。無和無合。不散不離。若見
生死有濁。見智有清淨。即居染淨二心。心境
無非解脱。以長者號青蓮華者。以明同生死。
而不染汚故。像此十迴向。迴前十住十行出
世心多。迴入生死。成就大悲。無染著故。以俗
人長者青蓮華表之。十住初十行初。皆以比
丘爲首。表出世心多。既得出世已。須入生死。
廣行行海。度脱衆生。是故此十迴向。以俗士
長者號青蓮華表之取像。下意思之可見。以
迴眞入俗等塵勞。而無塵勞可汚也。長者云。
我知一切香者。以明一切衆生。皆有五分法身
之香。只爲發心時未至。一切燒香者。於生死
海中教化令覺悟。焚燒煩惱故。一切塗香者。
以明於生死海中慰喩讃歎一切衆生。令歡
喜發心故。一切粖香者。令一切衆生散煩惱
故。亦知香王出處者。根本智香王出。在無明
中。以達無明。成根本智慧爲佛知見。自在爲
王。以萬境不能染汚故。已下天香龍香等八
部衆。有八種香。以明和合世間人天八部衆
八種邪思惟等。成聖道中八種正道。已下善
香惡香及世所受用香。有十三種香。以明和
合人天六道中六根。及境上善惡煩惱有十
二。總合爲一丸。成聖所知見受用之香。即十
三也。已下菩薩差別香。差別智也。一切菩薩
地位香以明五位差別昇進。總結。如是等香。
形状生起。及根本者。以明和合五位昇進生
起相。且如十住有十位生起形相。皆以後位
生前位。引令修行者。昇進不得停住。使令加
行不息。智徳慈悲諸藝。速明道行増廣。不滯
一法。又初發心住。至第三住。出世心現前。以
第四住彌伽居士市肆上者。爲生起引前位
出世心多。使令知鬧處是出世故。第四住至
六住。有世間出世心多。即第七住純入生死。
無求出世。成大慈悲行以爲生起。皆有十重。
及第四第七兩度生起。後十住以十行爲生
起。十行以十迴向爲生起。五位皆然。若不如
是得一法。即自謂言足。便即無求也。人間有
香。名曰象藏。因龍鬥而生者。以明象爲大
力。含藏大用在其身。表根本智。以明無明
貪欲所翳障。今以定慧觀照力。與貪欲瞋愛
龍鬥。方始發明其香。若燒一丸。起大香雲。彌
覆王都者。以量周虚空。生死界爲王都。以智
者於中止故。於七日中。雨微細香雨。著其身
者。悉皆金色。以明與無明鬥。現根本智。白淨
無垢。以起差別智。説七淨財之妙法。有能悟
入。身心白淨無垢。名爲金色。若著衣服。宮殿
樓閣亦皆金色者。以明慈悲喜捨諸助道行。
總皆金色。以明萬行以根本智爲體。若因風
吹。入金殿中者。以明因説教風吹。入衆生心。
信受七覺支觀。以爲七日七夜。歡喜充滿者。
法樂也。廣如經説。并此象藏香向下。通有十
種香。五位通用。且如十住。一住配一。十行十
迴向十地。各各十位。皆配一種香。第五如雪
山中香表禪。第六羅刹界中香。表第六智慧。
以智慧如羅刹能食噉衆生血肉。取力用猛壯
所。表當位之法。以明智慧羅刹破壞無明。不
可爲對。此羅刹界香。名爲海藏。以智慧爲海
藏。其香但爲轉輪王所用者。以明第六位般
若波羅蜜智慧成已。方能善轉法輪。像輪王
也。燒之一丸。及四軍皆騰虚空者。以明至般
若波羅蜜位。所説之法。身心四辯。皆與空合。
一一像取之。得法像亡。從我唯知此調和諸
香法已下。推徳昇進。以明此十迴向法。前十
住十行。出生死心多。令入生死中。而無所著。
起普賢行願。亦與後十地及等覺位。爲大智
大慈悲之體故。於兜率天宮。於欲界處中而
説故。以此調和根本智普賢行願。總滿十地
及等覺位。依樣而行故。前經中於膝上放光。
説十迴向位。以表膝者。卷舒自在義。以彰此
位調和生死涅槃。而得自在故。將合和香法
而表之
第二不壞迴向。以戒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
以明不壞清淨法身智身。以爲戒體。以此清
淨戒體爲大慈悲。處於世間生死。而了生死
之性悉清淨故。若處迷也心境倶縛。若在悟
也心境倶眞。故名不壞迴向。於此南方。南義
如前。有大城名樓閣者。爲以無量重重差別
智。觀察諸根。以爲其樓。無盡智海。隨根隨
時。接生爲閣。有船師名婆施羅者。此云自在。
爲此位以淨戒處生死。而不汚。故云自在。其
船師在城門外者。以接衆生故。不住自智徳
故。處外接衆生也。海岸上者。以此位大慈悲
爲戒體。明臨生死海岸。接衆生。令無失時故。
像大海潮無失時故。百千商人。及餘無量大
衆圍遶者。以明萬行圓滿。船師云。我在此城
海岸路中。淨修菩薩大悲幢行。以明於生死
大海流轉路中。淨修菩薩大慈悲幢行者。以
明處生死不傾動故。摧破一切生死軍故。此
船師有二義。一以菩薩常處世濟難。現同凡
行。爲大船師。引諸商衆。生其寶所。辯諸寶
類。定其寶價。非聖智不可爲也。二示法以明
此位大慈悲爲戒體。以十住十行。得出生死
之海。此位迴令入於生死海。濟渡沈倫生死
衆生故。以船師像之。是故船師云。聞我法者。
令其不怖生死海。必得入於一切智海。廣如
經説。從我唯得此大悲幢行法門已下。是推
徳昇進
第三等一切佛迴向。以忍波羅蜜爲主。餘九
爲伴。南義如前。有城名曰可樂。城是從前位
昇進。至此位言。城是防護之義。以明心境之
上。永不起瞋恨不忌之心。故名爲城。城云可
樂者。爲常行忍辱。衆所樂見故。長者名無上
勝者。以明諸行之中。忍爲最勝。此位善財所
以悲泣流涙。以明忍辱慈悲之行故。見無上
勝長者。在其城東者。是春生衆善發明之首
也。大莊嚴林幢無憂林中者。以忍心成滿在
萬行無憂。以爲處所也。居無量商人者。以求
法寶也。百千居士者。處世俗而恒眞也。如上
諸衆之所圍遶者。接生行圓也。善財見彼長
者。以身投地。頂禮其足。良久乃起。以明忍行
以成深智禮敬也。無上勝長者云。我成就至
一切處菩薩行門無依無作神通。初云三千
大千世界一切人中。次云三十三天。及八部
龍神。乃至十方一切國土。地獄惡道之身。皆
遍周。以其同類教化。皆令歡喜。隨器所堪。皆
令離苦。以明法忍即成。無依智現。以智無處
所大小中邊。非三世所攝。性自遍周。量
法界。不往而到。不來而至。此乃無神而神。大
用遍周。無作而作。大功普應。十方六道。恒常
於一切衆生前。對現色身。隨應教化。現同凡
事。而諸衆生無疑怪心。此乃十方人天世間
常爾。是普賢常道也。此乃立樣。令修行者。設
功行未及知位。欣修須及。不無其此。我唯知
此至一切處修菩薩行清淨法門無依無作神
通之力已下。是推徳昇進。此前之三位。是十
迴向。入生死成大悲行。以鬻香長者號青蓮
華。船師自在。無上勝等。三箇長者俗士表之。
至此南方有國土。名曰輸那。有比丘尼。名師
子頻伸。是十迴向中。入生死出世間慈悲故。
以比丘尼表之。尼字者慈悲之音。比丘者出
世之相。以表生死中出生死清淨大慈悲行。
爲明修行者。了生死而性清淨故。愍其不了
者。恒處其中。無有出期
第四至一切處迴向者。以明此精進行。無生
死不遍。無惡道不至故。以精進波羅蜜爲主。
餘九爲伴。南義如前。有國土名輸那者。此云
勇猛。爲此位於生死之中。行大慈悲度。量同
虚空界。六道衆生。隨器現形。悉遍周故。無不
濟度故。以精進如是。國土名勇猛。其國有城。
名迦陵林。此云鬥諍時。以明此位處世無染。
大慈悲。於世間能和鬥諍。故以爲名。比丘尼
名師子頻伸者。以徳行立名。以明清淨智如
師子。久處生死。以大慈悲故。廣度衆生。無辭
勞倦。心恒適悦。名曰頻伸。師子頻伸者。展舒
適悦之義。此比丘尼。在勝光王所捨施之園
中者以明於生死中。行出生死大慈悲之行。
而得自在。故名勝光王。捨施之園。以明行慈
悲法。以表居生死中。勝於生死。行慈施法。以
爲悦樂。故名爲園。園者遊觀悦樂義。以像菩
薩恒居生死。度脱衆生。以爲已樂。故名之爲
園。此位中以普光明智。成種種意生身。十方
利益。一身作無量身。遍周法界衆生前。成就
差別智門。意明。此慈悲精進行。都含十方虚
空六道衆生總爲一。大慈悲饒益衆生。令離
苦得樂。發菩提心。成無上道。廣大之園。一衆
生不盡不出。其中一切菩薩皆如是行。以衆
生界本眞性故。以比丘尼號師子頻伸像之。
園中所有寶樹。及塵陂池樓閣等。皆以明依
行報莊嚴。廣如經説。從我唯知此成就一切
智已下。是推徳昇進
第五無盡功徳藏迴向。以禪波羅蜜爲主。餘
九爲伴。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險難者。以
女人術行。以違眞理。聞者難信。故國名險難。
城名寶莊嚴者。爲明及至其所。心大慈悲故。
常隨生死之流。廣利群品。同行利生。了五欲
性無。不離禪體。以大慈悲故。不離俗體。爲大
智故。處俗而不染。夫俗間之境。畏而離之。是
二乘法。染而愛之。是凡夫法。故菩薩不同此
二。爲大慈故處生死。同行。爲大悲故。了生死
及世間境界總無也。以大慈悲故。以智幻生
其身。處於世間。如影猶如化人。雖同世間。無
境可染。亦無心染境。但爲大慈悲行。於世間
不行一行。行無量等衆生行門故。雖同世間。
世間如化。自身如幻。以智隨塵。塵無染者。塵
亦本無。以此義故。雖同世俗。常離欲際。法門
以明自智無五欲。以大慈悲故。常入生死。隨
俗利生。得大功徳。五名無盡功徳藏迴向。故
城名寶莊嚴。以自智無五欲。爲利衆生。行萬
行故。城名寶莊嚴也。是故淨名經云。示受於
五欲。亦復現行禪。令魔心憒亂。不能得其便。
火中生蓮華。實可爲希有。在欲而行禪。希有
亦如是。此位以大慈悲爲禪體。居世間不染。
如婆須蜜女表之。表一切菩薩大慈之行。法合
同纒不要須是女也。如離世間之行。亦無菩
薩行故。爲衆生煩惱多。菩薩行多。衆生無煩
惱。菩薩行亦無故。前比丘尼。以入生死中。成
大慈悲。得出世解脱慈悲行門。此位以於出
世解脱慈悲中。入於五欲境界。以明菩薩心
大慈故。不染而染。染而不染。示受五欲。而無
虧女志。不壞無作自性禪門。十方世界。隨所
見者。如應差別。各身不同。善財見婆須蜜女。
此云世友。以能十方一切世界。對現色身。隨
所根覩者友而不捨。皆令離苦得樂故。云世
友。所居在市&MT01617;之北。自宅中住者。以此位生
死塵勞爲市&MT01617;。無法不寂爲自宅。其宅廣博
嚴麗寶牆寶樹園林樓閣。一切皆寶莊嚴者。
以禪體遍周。萬行圓滿。所得果報生也。若有
聞法得見親近。無不獲益。離貪欲際。廣如經
説。宅居市北者。以表北方爲玄武。主姦邪盜
賊。夜暗之所也。以菩薩常處無明長夜生死
&MT01617;。以接迷流。令歸正見故。行貪欲方便化
迷。善財問修何福業。得如是自在。其女答言。
過去有佛。名曰高行者。以此禪位體高勝。出
過情念諸見故。佛號高行。城名妙門者。以定
能發慧。故名妙門。彼佛入王城蹈彼門閫。其
城一切悉皆震動者。以明定慧相應。一切煩惱
悉皆破壞。其城忽然廣博衆寶莊嚴者。以禪
體相應。心無内外。量等虚空。名爲廣博。無虧
定體。入&MT01617;同事。以接衆生。獲得報化莊嚴。不
離禪定自在故。我爲長者妻者。以禪定爲夫。
慈悲心爲妻也。以明不失禪心。大悲隨俗不
汚也。以將一寶錢。供養彼佛者。世中流通可
貴。莫過寶錢。於世間聖道流通者。莫過於智
慧也。文殊師利爲佛侍者。是根本智之妙慧
也。以此根本智爲定體。出生妙慧爲侍人。教
化衆生。發菩提心。是菩薩自在故。以明不壞
禪心。而能隨俗。表菩薩大智大慈悲爲禪體。
處生死&MT01617;肆。垢淨不能滯其禪。喧諍不能留
其性。從我唯知此離貪欲際解脱門已下。是
推徳昇進
第六隨順堅固迴向。以般若波羅蜜爲主。餘
九爲伴。南義如前。有城名善度者。以明此第
六位般若波羅蜜智悲以成。善度群品故。城
名善度。有居士。名鞞瑟胝羅者。此云包攝。
以表此位智慧無邊。包含萬徳。救攝一切
衆生。常供養栴檀座佛塔。以明栴檀是香
樹。能止蛇之熱毒。以此居士常坐智慧解
脱之香座。能消一切衆生之熱惱。塔者佛
形像之所居。此塔唯置栴檀座。座上不置形
像者。以明坐空慧之座。以爲佛塔。以明空
慧是佛不滅解脱門也。開栴檀座塔。即得三
昧。名佛種無盡者。以明無作空智慧現前。是
佛種無盡。亦是普見三世諸佛。亦是佛不滅
度門。以此無作空智慧法。無有生滅故。恒用
而常寂靜故。一切諸佛共同有故。能壞生死。
神用自在故。如空中響應繋成故。十方普應。
無去無來。是故居士供養栴檀座佛塔。得佛
不滅度法門。以空智慧爲座體。來觀栴檀座
佛塔中無形像。即是佛不滅度故。以明空智
是佛故。無有滅度也。但來觀塔。即得道而去
故。城名善度。從我唯得此菩薩不涅槃際解
脱門已下。是推徳昇進
第七等一切衆生迴向者。以明凡五位之中。
第七皆以第六空智慧法門。隨順一切衆生。
處於生死。成大慈悲行。故云隨順一切衆生
迴向。以方便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南方義
如前。有山名補怛洛迦者。此云小白華樹山。
其山多有小自華樹。以表觀世音菩薩。處大
慈悲行。教化衆生令使不作小非。不棄小善。
纖微之善。皆悉行之。以大由小起故。以積微
霜而堅冰至。聚微塵而山岳成。是以聖人誡
小過。如大非至。行小善。而大善自成。但於
一切法性自空虚。無微心可生。是非盡矣。是
故觀世音以慈悲行。居小白華樹山表之。舊
經云觀自在者非理也。依新經爲觀世音者
正也。以表大慈悲義。善財於此山西面巖谷
之中見觀世音。於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無
量菩薩。皆坐寶石。在山西面。於巖谷之中。坐
金剛寶石者。以表山西面及巖谷者。以明大
悲菩薩。常處一切嶮惡道中。行大慈悲行。以
明山及西巖谷。並是諸惡趣。行大慈悲行。以
明西爲白虎。爲金爲秋殺。爲凶害故。以大悲
表於惡趣行慈悲。即有一切處東方。一切處
西方。十方總爾。坐金剛寶石。不現衆妙宮殿
樓閣莊嚴者。以明堅固大悲。不捨惡趣一切
衆生。常於惡道對現種種身相。度脱衆生。無
退無動故。坐於金剛寶石。餘菩薩所坐寶石
皆然。以常於惡道潜形。同類利生。不現自報
莊嚴之事。常爲大衆説慈悲經。爲善財説大
慈悲行解脱門。於一切處。恒以愛語利行同
事。攝衆生故。從我唯得此菩薩大悲行法門
已下。是推徳昇進
第八眞如相迴向。以明此位智位増明。心境
皆眞也。以此眞智迴向。入生死不住眞體。以
願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爾時東方有菩薩。
名曰正趣。前之諸位皆云南方。此位何獨言
東方。以此十迴向。迴眞入俗。成大慈悲行。此
第七第八位。和會悲智之體。東方表智。以春
生發明之首。西方表悲。以秋殺潜明之首。以
表正趣是智。觀音是悲。和會智悲。而無二體。
擧來處即從東方妙藏世界普勝生佛所來至
此也。又擧從彼佛所來時久近言。經不可説
佛刹微塵數劫。一一念中。擧不可説佛刹微
塵數歩。過不可説不可説世界微塵數佛刹。
一一佛刹。皆遍入至其佛所。以供具而爲供
養。此諸供具。無上心所成。無作智所印。乃
至下方一切衆生前教化。廣如經説。及善財
見正趣菩薩。與觀世音同會而見。以明觀音
正趣。會智悲一體。又表第七是悲増。第八智
増。以明正趣得智體増明。返歸悲位。是就觀
音同會而見。云從東方妙藏世界普勝生佛
所而來。以明法身無身。無相妙慧。以爲世界。
自性清淨普光明無作智海性。自遍周十方
國刹。名爲普勝生佛。以此根本普光明。智生
差別智。一念遍周十方一切佛前。一切衆生
前。如應現身。供養諸佛。教化衆生。一時普現
十方。無有來去。論主頌曰。猶如於日月普現
河海中。池沼衆泉流。無不皆普現。其相無來
去。光影悉遍周。影之與本質其性如虚空。衆
生業力起。業性無來去。本智亦如是。體相如
虚空。光明照十方。普現衆生水。教化十方衆。
及供養諸佛。亦無能作者。以智自在故。神用
滿十方。在神無有神。神功乃如是。如是大用
神功遍周。及供養種種供具。經云。皆是無上
心所成。無作法所印。以明無作智體。有無量
功徳福業而莊嚴故。大意此之觀音正趣。和
會智悲。無二門已後。直至第十迴向。無量功
徳。不離第七迴向中慈悲之門。以觀世音是
一切古今諸大悲之體。以明智悲廣故。不離
本也。乃至十地之樣。不離觀音。一切諸佛。不
離其此。此先立樣。後位倣之。從我唯得此菩
薩普速疾行解脱門已下。是推徳昇進
第九無縛無著解脱迴向。以力波羅蜜爲主。
餘九爲伴。南方有城。名墮羅鉢底。此云有門。
爲此位是第九法師位。有大法門故。城名有
門。其中有天神。名曰大天。善財見已頂禮致
敬。申請大天。長舒四手。取四大海水。自洗其
面。持諸金華。以散善財者。以明敬初發心。又
長舒四手。以四攝法遍也。自洗其面。以清淨
智眼。用觀衆生。知根引接。爲善財説雲網法
門。天者清淨義。慈悲義。覆蔭義。十方普含容
養育衆生義。以明覆蔭如雲普潤。教設如網
漉取衆生故。是故天神出財寶如山。以施所
乏。以五停心觀。隨器受法。以明修行者智會
天然。用神妙道。出過情作。任智施爲。包含博
施。任眞而用故。會大天神。以爲勝友。此明根
本智之無作本體。名號天神。一切法門。從此
而出故。城名有門。從我唯知此雲網法門已
下。是推徳昇進
第十等法界迴向。以智波羅蜜爲主。餘九爲
伴。此閻浮提有國者。以明等法界迴向法遍
周故。總言閻浮提。摩竭國菩提場中者。以表
此修行至本菩提體故。有地神。其名安住者。
前天神表根本清淨之智。地神名安住。表智
中慈悲之體。天神出天中寶藏。地神出地中
寶藏。以明慈悲之中福徳也。以利衆生之福
感也。天神是智之妙用。地神是智慈之恒寂。
用而恒寂故。名安住不動。以天動地靜以設
名也。此兩位明修行者於生死中修行。至寂
用之本源也。乃至十地果。終不離此二法故。
與後作樣。令十地及等覺位中。悲智慣習成
滿。不移此二法爲一法也。以天爲覆。地爲載。
含養之道。不出於此。智悲圓滿之法。是故取
天地之像。像智慈覆載含養之法。故天地含
養。由衆生作業之化生。大道含養。由智悲之
妙靈也。天地無私。而萬物成。大道無私。而萬
神濟。不爲而成。而成十方大功。不作而作。而
作遍周法界。是故安住地神。以足指案地。百
千億阿僧祇寶自然涌出。告善財言。今此寶
藏隨逐於汝。是汝往昔善根果報福力之所
攝受。以明其神如地靜。故地出衆寶自嚴其
神清也。如天大開寶藏。天清地靜。神自彰焉。
皆智悲合道。神不爲而福徳萬物應也。以明
修行者智合天。而天且清。悲合地柔和。而育
含生。而神常靜福徳自明矣。是故地神以足
指按地。即衆寶涌現。以智終悲滿任無功。而
神用含養遍周。是以天地之間果報福力衆寶
感應。皆不從欲想有作業生也。無爲無作智
悲。任用滿衆生界。福感自彰。經云。我憶自從
燃燈佛來。常隨菩薩恭敬守護。觀察菩薩所
有心行者。言發心之首依他也。亦以根本普
光明智爲燃燈佛。是發心之首。過須彌山微
塵劫。有劫名莊嚴。世界名月幢。佛號妙眼者。
以自發心來所有迷障爲塵劫。迷解得法清
涼爲月幢。妙慧現前爲妙眼佛。妙慧無形。體
性如空。不可破壞。含容衆法。名之爲藏。從我
唯知此不可壞智慧藏法門已下。是推徳昇
進。已上明十迴向於生死之中智悲圓滿一
終訖。像天地之靈養而不窮。無怖其報。末後
天地之神表之。向下九箇夜天。一箇瞿波女。
以表十地長養大慈大悲。破生死無明之長
夜。以夜天神表之。如下具明。已上十善知識。
以明入生死海。不出不沒。成就智悲。及一切
智智令圓滿。如海功多。若以生死海中。大智
大慈悲漸漸任智無功。破長夜暗。周滿十方。
覆蔭衆生。任其神用。普周主治世法。如下十
地位中諸夜天神等衆是也。已下皆依十迴
向中法樣。成滿至於等覺位也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卷三之下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
卷四之上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 
十地位。此已下九箇夜天神。一箇瞿波女。是
如來往古因中時爲夫妻。至今道滿。以爲十
地善知識。如下經自具有文。至位方明。此已
下十地及等覺位各十善知識。總依十迴向
中行願滿。即是其法。等妙二位。普賢行成亦
是迴向法願行滿故。至十信心中所信之果。
乃至十住心中所得根本普光明智。行之果
成滿也。前後一智故。但明生熟行不同。非謂
智別
第一歡喜地。檀波羅蜜爲主。餘九爲伴。此閻
浮提摩竭提國。不言南方者。爲此國是佛生
之處。會其本體。以表其本智無方。明其圓智
也。又十地之初。都含後等妙二位。已滿來於
中道節級智悲昇進生起。此位智見願行同
欣修故。然後安立生熟次第。以起觀行均亭。
使出俗入纒。令智悲圓滿。十地及等妙二
覺果成。總由十信初十住初十行初十迴向
初十地初。皆是都含諸位。一時起其願行。成
後位故。若無初首。後何有法。而能行之。即初
心方成後位。如層臺百丈。功虧一籄之土。以
無初因之果。後果不成。如種子種果。而方有
因生。而後有果。不異初因果故。以此初地發
心。都收後位。時之與智前後都該。分毫不異。
然別開昇進生熟後。初歡喜地創始發心。事
同凡類。以檀波羅蜜爲首。第二離垢地。以戒
波羅蜜爲首。方捨離妻子。捨家出家。修其戒
體。淨其所著。治欲界煩惱。第三發光地。修上
色界無色界禪。治樂寂靜煩惱。得出三界業
現前。已上位出三界心多。第四焔慧地。修三
十七道品觀。觀身受心法。於心境上。世間諸
法轉令明淨。使其心境於三界中所有事業。
令心無著。生如來家。第五難勝地。以其禪定
治四聖諦上苦集二諦。世間煩惱。本自性清
淨。無非滅道。以明世諦即是解脱。即是第一
義諦。以治聲聞乘。及淨土菩薩。畏苦取涅槃
證。無智悲捨衆生障。第六現前地。十二縁生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034 1035 1036 1037 1038 1039 1040 1041 1042 1043 1044 1045 1046 1047 1048 104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